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读思达课题研究论文

读思达课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读思达课题研究论文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西方文化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一部著作,主要讨论了古希腊哲学中的教育问题。其中,夸美纽斯在第四章中提出了“读思达”(lectio divina)的教育方法,这是一种通过阅读和沉思来增进人的灵性修养的方法。如果您问的是“读思达”在《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所处的页码,那么我很抱歉告诉您,这取决于不同的版本和出版社。一般而言,正文部分的页数应该在50页以上,因此您可以从第50页开始查找相关内容,并根据文中的引用和索引等工具进行定位。无论在哪一页,夸美纽斯的“读思达”都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它强调了人的内心深处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是一种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育方式。

一、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关键概念(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二)“读·思·达”教学法“读·思·达”教学法(teaching method of “reading, thinking and expressing”)的内涵是: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步骤和流程。“读·思·达”教学法是指以读为导向的读思达模式、以思为导向的读思达模式、以达为导向的读思达模式。“读”是基础和前提,“思”是关键和核心,“达”是提升和巩固。“读思达”三者有机统一,保持和谐关系,缺失任何一个要素一个环节,都会使学习及其功能受损。“读·思·达”教学法的英语学科性特性是:英语语感: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英语阅读+英语思考+英语表达=英语学习/教学。学生经过用英语进行阅读、用英语进行思考、用英语进行表达这三个相对完整的学习环节,把英语知识转化、内化为英语素养。“读·思·达”教学法以学生学习为本位,让英语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真正落地。(三)语篇教学语篇(Discourse)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从功能上来说,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构成语篇的语段或句子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语篇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语篇能够确定语言运用的场景和具体的语境,体现语言的表意功能,同时又能反映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可以作为话题教学的背景。《标准》强调,“在开展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中,语篇不仅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还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平台”。语篇教学(Topic Discourse Teaching)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的,提倡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从篇章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所学语言材料。语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包括文化背景、认知等方面的知识。语篇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与语篇教学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中,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对语篇功能和结构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在写作教学中,语篇教学通过写作活动巩固词汇语法,强调写作过程是一定情景下实现一定的交际功能的语篇创作过程。所以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四)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以特定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整体呈现的语言材料的教学,其核心思想在于创设有效高中英语话题语境,置教学于具体话题语篇语境中,置语言运用于具体话题语篇情境中。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是基于英语教材话题和语篇,指导学生解读体验学习话题语篇,发掘体验话题知识的交际意义与语篇意识,创设话题语言情境,结合学生的经验而有效开展的话题语篇教学活动,倡导教师基于语篇整合话题知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是《标准》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认知理论和“窄式阅读”理论。(一)英语学习活动观《标准》基本理念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标准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认为教师设计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应用实践(Applying and Practising)、迁移创新(Transferring and Creating)等一系列容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Discourse)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认知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意义上也被称为“场的理论”。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信息的获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信息的编码是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以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使用。信息的贮存就是信息在大脑中的保持。信息的提取就是依据一定的线索从记忆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它取出来。信息的使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认知加工理论认为,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构成完整的认知过程。同样,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构成完整的学习过程。这两条主线相互对应,其中,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分别对应求知欲望、探究欲望、表现欲望,前者是“读·思·达”教学法的显性要素,后者是“读·思·达”教学法的隐性要素。(三)“窄式阅读”理论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1981年提出了窄式阅读的概念,窄式阅读指学习者通过阅读同一风格、同一主题或某位作家的多部作品来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策略(reading on the same topic, books by the same author, and/or in the same genre)。克拉申认为教师可以采取专题性原则引入窄式阅读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窄式阅读有利于增加学习者阅读的趣味性,使输入的语言材料既有趣又相关,有利于语言的习得与输出。窄式阅读的优越性表现在:同一主题的文章在词汇的使用上有不断地重复,能促进阅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习得句法结构并记忆词汇,并运用相关词汇进行写作。三、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一些学者探索实施“读·思·达”教学法全国优秀教师余文森教授指出阅读、思考、表达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三种。他在第九届基础教育改革论坛中指出“读·思·达”教学法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认为“读·思·达”教学法的内涵是面向所有学科、学段的通式教学法、基本教学法,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学科学习/教学。余文森教授认为阅读的本质/功能是认知输入和信息吸收。从个体发展角度讲,阅读是一个人精神发展的根基,阅读决定一个人思想的高度和发展的潜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教育的根基性工作。思考的本质/功能是加工、建构,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知识或以知识为媒介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和鉴赏力。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发展的潜力。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能力。其他一些学者探索实施“读思达”教学法或“读思言”教学法。学者王福瑞探究“读思达”教材分析模型建构与实践策略,从课程资源开发、整合与生成的角度,以“读思达”教材分析思想为指导,探索建构“读思达”教材分析模型,并探究运用这一模型分析教材的有效策略。学者黄远振、兰春寿探讨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指出英语读写教学的读思言指的是阅读、思维和书写,读思言教学流程包括读的互见、思的互见、言的互见;教学互见过程就是师生相互学习、互惠共生的过程。学者黄远振、黄睿进行英语深读教学读思言模型构念与实践研究,指出读思言构念具有简洁性、灵活性与可复制性优势。学者许华华进行“读—思—言”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反思与探究。2.国内外一些学者探索实施基于语篇的教学研究国外一些学者认为通过语篇可以实现语言的交际。系统功能语法指出语言是语义潜势系统网络,它能够实现概念、人际和谋篇三方面的功能;语言的交际是通过语篇而不是通过句子来实现。功能主义语篇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教学是语篇教学,它以篇章为中心。应该当代语言家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定义为具有功能的语言。有人认为,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第一阶段是建构话语范围知识,第二阶段是建立语篇模式,第三阶段是合作创造语篇,第四阶段是独立创作语篇。哈蒙德的语言模式为语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认为语篇是任何语言交际模式的最里层,是实现语义功能的手段。也有人指出,语言在本性上是语篇敏感的。国内一些学者探索实施基于语篇的教学研究。学者何慧仙探讨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学者李莉进行高中英语阅读“语篇思维”教学实践研究,从“读解—探究—创生”三个环节设计教学,培育学生的批判性、逻辑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学者陈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策略,从呈现、泛读、精读、复述等方面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实施。学者吴圆圆探讨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构建。学者曲国红从语篇层面谈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结合具体的读后续写教学实例,提出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提供科学的阅读内容、重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培养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策略。学者姜丽萍探索通过英语语篇教学培养高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学者邢文骏、张复海探讨基于主题和语篇的高三英语复习,指出有效提高高三英语课本复习,应做到基于学情,突出学生主体实践性;基于主题整合教学,巩固提高知识与能力;基于语篇,指向真实语言应用。学者刘红丽探索以语篇为依托,话题为载体的高三英语第一轮词汇复习策略。学者徐继田探究基于语篇与话题的词汇教学模式。这些研究合理设计具有情境性的语篇,从判断辨析、逻辑思维和拓展创新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英语教学要体现语篇意识,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教学有效达成的重要途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意识指导课堂,可为原本或有或无关联的高中英语语言点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英语话题语篇概念,通过有意义的英语话题语篇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英语话题语篇输出,从而把词言的习得和语用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语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国内许多高中英语课堂存在走程序、教学不深入的现象,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不利于学生对语篇内容的思考与表达。因此,针对在教学实践中高中英语传统的词篇教学方式和教学缺乏整合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英语语篇阅读、语篇思考、语篇表达,我们反复思考: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整合运用教材话题进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鉴于上述考虑,我们尝试实施课题《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思考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分析语篇教学的优势,整合运用话题语篇,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在语篇情境下进行话题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语篇与高中英语话题教学结合起来,在语篇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学习语境、语用、语篇意义,帮助学生在交际中创造性地使用话题语篇,引导学生在语篇学习中掌握与运用话题知识,促进学生的语言习的和语言输出,从而达到话题语篇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整合运用教材话题进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很有实践意义。四、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与创新之处(一)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研究目标:努力探索在新高考、新要求、新对策背景下,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教学法,聚焦探索形成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的策略。主要研究内容与重点: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对高中学生进行话题语篇教学实践操作。关键问题: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能否活化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能否提高教学效果?问题假设: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能提高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二)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主要观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结合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根据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主要话题进行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语篇教学研究,把话题知识教学与相关话题的教材单元语篇或教材外语篇教学结合起来,使语篇教学不脱离教材,且能体验按话题教学的优势。围绕“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阅读、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思考、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表达”,采用“读·思·达”教学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力图构建一个学生乐学的话题语篇学习环境,使教、学、用三结合;突出语用、突出能力、突出学习英语话题语篇的目的——有效的应用。创新之处:(1)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采用“读·思·达”教学法,教师整合话题语篇,指导学生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阅读、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思考、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表达,契合《标准》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倡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因此,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2)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具有如下优势:一是话题相关知识在不同语篇中多次复现,与记忆的规律相符合;二是采用“读·思·达”的话题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学生把话题知识运用到话题语篇阅读、话题语篇思考与话题语篇写作中,实现运用话题知识完成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和以思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注:本文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开放课题“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项目编号:KCZ2020094)研究成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一篇较为长的论文,不同版本的页数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这篇论文的页数在200页左右。具体读思达出现在哪一页,需要知道所参考的版本和具体的版式排版情况才能确定。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的思考和建议,其中涉及到了读书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说,在第5页和第6页,夸美纽斯提到了读书的目的和方法,他认为读书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过程,而非简单地接受所读内容。同时,他也强调了读书时需要注重细节并且善于思考、推理。在第9页,夸美纽斯进一步谈到了如何理解和应用所读内容,他认为读者应该将所得到的知识结合个人经验和实际情况,以此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总之,夸美纽斯在论文中提出了许多关于读书的见解和建议,这些思考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和成长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阅读课题研究论文

我是照着这个在写。讲解和例子在一起的,希望有用 一、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研究报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论文。这类论文的写作有比较固定的模式。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题目部分,指正文之前有关资料;二是正文部分,指研究报告的主体;三是结尾部分,指正文后所附的资料。 1.题目部分题目部分包括: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①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给人以深刻的第一印象,使人一眼就能判断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价值、意义。标题当然要简洁,但意义明确是第一位的。为了涵义确切,有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标题在表述上最好能涉及两个变量的关系,涉及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如,“小学生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儿童对时间顺序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5—6岁幼儿有意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研究”等。总之,标题要与研究主题吻合,文字简洁,一目了然,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②署名。署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并在姓名前或姓名下标出作者的工作单位。署真名和单位,一方面是为了表示负责,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同行联系和交流。有时研究报告是集体成果,可署集体名称或课题组名称。通常要在标题或所署名称后打个“*”号,在该页末尾划一横线,作题注。说明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注明是谁执笔,以及对课题研究作出贡献(包括提供资料、设备、研究经费、赞助等)的人或单位致谢。署名的排序按对课题研究的贡献大小顺序排列。③摘要。摘要也称提要,是用简洁的形式提取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是论文的浓缩、梗概。一般读者总是先读标题、摘要,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研究报告摘要的字数应按刊物的要求。一般5000字左右的研究报告,摘要在200字左右。学位论文的摘要可达500字。摘要的表述—般涉及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例如: 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莉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情境,进行了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实验表明:移情训练在小班、中班的效果优于在大班的效果,榜样训练在各年龄班的效果差异不明显。同时,移情训练和榜样训练的效果在幼儿初期和中期.无显著差别,但是在幼儿晚期,榜样训练的效果在幼儿的玩具和奖品分享行为上比移情训练的效果更好。关键词:分享行为 移情训练 榜样作用 比较研究 ④关键词。有些刊物要求作者写出课题研究的关键词。一般一篇研究报告的关键词不超过8个。关键词是将研究论文中能反映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的最重要的词提取出来,放在摘要之下,以便读者一看之下就能了解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也便于文献检索系统进行主题分类和做索引。通常关键词取之于标题中的变量,研究假设中的变量以及研究主题中的变量。重要的词应尽可能往前放。2.正文部分研究报告的正文部分涉及5个方面:一引言,二方法,三结果,四讨论,五结论。第一,引言研究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什么问题,向读者提供有关课题研究的背景信息,使读者能理解和评价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引言部分包括:问题的陈述、文献综述、研究假设、变量的定义、研究的目的意义等。①问题的陈述。主要说明所研究问题的由来,介绍问题的理论背景,经验背景,要使读者—进入正文就能了解该论文的主旨和要义。问题的陈述应尽可能放在前言部分的开端,直截了当地提出,以便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方向。问题的陈述最好涉及研究的主要变量,可用一、二句话开门见山地把问题提出来,如“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之间的关系”,或“目前要探讨的问题是……”②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主要是给研究问题提供背景和基础,让人知道现在的研究起点在哪里,是在怎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表明作者对该问题有关知识的把握情况。文献综述可以是有关研究工作近期的进展状况的描述,也可以是国内外刊物发表的研究成果的简介。综述不是文献的堆砌,要简练,要有概括。对有争议的观点应同时列出。如,“在对幼儿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或“综合儿童游戏理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是……代表人物有……;二是……代表人物有……”文献综述均要作注,说明文献的来源出处。③假设的陈述。提出研究假设有助于集中研究问题,给研究定向,并使研究易于理解。有了研究假设,研究中的变量关系,研究的主题就会变得清晰、明朗。提出假设还需说明假设的依据和理由,使读者明白假设的合理性。例如,“本研究要检验的假设是5—7岁儿童学习阅读的经历与认知言语技能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言语技能发展越成熟的儿童,在阅读中学得越多,反过来说,阅读教学也能促进儿童认知言语技能的发展。”④给变量下定义。对重要的名词术语,对研究的主要变量要加以界定,提供操作定义。下操作定义可以使读者准确理解变量的意义,避免产生歧义。尤其是当名词术语抽象、笼统、比较复杂时,更应明确地加以界定,作出必要的解释。⑤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是对研究重要性的描述,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这项研究的价值有多大。研究的意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能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二是能构建或检验理论。对研究的目的、范围,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和潜在意义作出描述,这对作者和读者都是有益的。当然,引言部分的这几项内容并非每份研究报告都要有,但对于严格的研究报告,学位论文来说,必须具备这些项目。以上几项内容的顺序只是提供如何写引言的大致思路,并非是绝对要求。引言部分文字不宜多,篇幅控制在全文的五分之一以内。第二,方法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材料以及过程,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研究细节,以便同行能够重复你的研究,评估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部分的内容必须认真、详尽地描述,为他人提供重复研究的基础。方法部分的基本内容包括:被试的数量、年龄,选取被试的方式和理由,材料、工具的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模式,研究的具体安排和步骤,如何收集资料和数据处理的方法等。①被试。被试指被研究的对象。确定被试目的在于指出哪些人参与了研究,数量有多少,他们是如何确定的,是怎样选取的,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是什么。一般要求描述性别、年龄(有时精确到几岁几个月),有时还要描述被试的特征。②材料。材料指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各类物品或资源。材料本身不是研究变量,而是工具。描述材料包括:规格、数量、来源、制作方法、测定指标等,必要时还要下操作定义。③研究程序。研究程序通常包括实施步骤、具体次序、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测定因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有时还需规定时限、指导语等。④数据处理方法。实证性研究通常涉及数据分析的方法。一般只需简单地提及统计检验的方法即可。例如:“实验结果的检验有二,一是对书面测验的成绩进行t检验;二是对口试成绩的等第进行 检验。”研究方法部分的文字描述要客观准确、具体、直截了当。不要用抽象笼统的、模棱两可的词语。方法部分在长度、内容和写作方式上会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方法部分应向人提供充分的操作信息,使人能理解或能重复该项研究。下面是李洪曾等在《心理学报》发表的“5—6岁幼儿有意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的方法部分:二、实验方法1.被试上海市闸北区塘沽路第二幼儿园5岁4个月-5岁7个月的中班幼儿24名,其中男孩、女孩各12名;6岁4个月-6岁7个月的大班幼儿24名,其中男孩、女孩各12名,合计48人,全部幼儿入园时间均在半年以上。2.材料和方法采用校对改错法。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印有“ ”和“ ”的改错练习纸。改错练习纸上每行印有31个符号,共15行,总计符号465个。两种符号的排列是随机的,播送按一定速度读“圆圈”和“三角”的录音。录音中的符号排列与改错练习纸上的符号排列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每隔1—4个符号出现一次错误,错误出现的间隔长短是随机的。要求幼儿根据录音校对纸上的“ ”和“ ”两种符号,并将纸上错误的符号划去。实验在教会幼儿掌握校对改错法后正式进行。每个幼儿用快、中、慢三种不同的速度先后完成三次练习,每两次练习间休息20分钟,休息时进行娱乐活动。其中快速录音播放每分钟读35个符号,中速为每分钟19个符号,慢速为每分钟13个符号。为排除每个幼儿前后三次练习中疲劳和熟练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全部48名幼儿分为A、B、C三组,每组幼儿人数为16人,其中5岁男孩、5岁女孩、6岁男孩和6岁女孩各4人,各组的练习程序如下图: 1 2 3A组B组C组 中速快速慢速 快速慢速中速 慢速中速快速3.成绩的评定批改幼儿完成的改错练习纸,凡将正确的符号划去或没有把错误的符号划去都作为“练习错误”。将幼儿连续“练习正确”的符号数目中最大的一个,称作“改错练习的最大连续正确数”,并以它作为有意注意稳定性的指标。4.实验的阶段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1980年5月同时对5岁和6岁48名幼儿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横向的比较。第二阶段于1981年5月对一年前测定过的24名5岁幼儿(当时是5岁,此时为6岁)进行再次测定,将这一结果跟一年前该24名幼儿的测定结果进行纵向的比较。第三,结果结果部分是描述研究有何发现,并将研究结果客观地呈现给读者。通常可看作研究报告的核心,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是研究对人类知识宝库的贡献,是为知识的大厦添砖加瓦。研究结果的表达形式主要是叙述性的文字,但为了叙述更清楚,更易于读者理解,常需要辅以图表形式,以便直观地、形象地显现结果。好的研究结果的表述是图表和文字叙述融为一体的。叙述部分所占篇幅应大于图表所占的篇幅。一般来说,好的叙述是光阅读文字叙述部分,便能明了结果;好的图表则是只看图表,也能理解结果。①概括性描述。结果部分可以简要重述假设开头,然后排列出代表性的数据。如研究数据较多,结果的项目较多,可分别用一句概括性的句子描述,如,“本研究的结果之一是……”再按具体内容列出数据。②列出表格和图解。结果部分除了文字叙述外,通常要有图表给出数据。用图表来表述信息量大,便于理解,正所谓“一图顶千字”。结果中的文字叙述可以点出图表中的主要数据,并对数据作—定的解释,但不必用文字完整地将数据重新描述—番。当然也不能只给出图表,文字叙述只写:研究结果见某表某图。表格对结果的表述非常有效,尤其是研究包括大量统计资料时更是如此。但表格内容的排列要清晰、简明、符合逻辑。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三线表(见图11—2): 表0.0 大班幼儿期末测验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实验组1 实验组2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言语计算常识 - -- -- - - -- -- -图11—2 三线表示意图 ③描述假设检验的结果。统计检验是指出数据是否证明接受或拒绝假设,并说明统计检验结果的含义。例如某研究的结果部分在重述假设,给出数据图表后,对假设检验结果作出描述:经 检验,结果非常显著( =12.74,df=1,P<0.001),表明父母从事科学工作的孩子比父母不以科学工作为职业的孩子更可能选修科学课程。虚无假设在极其显著性水平上受到拒绝。结果部分不宜掺入研究者的主观议论、体会,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宜评述研究成果的内在涵义。结果部分需要的只是客观地描述事实与数据,评论应放在讨论部分展开。第四,讨论讨论是从各个方面对研究结果的涵义进行评述。通常作者根据客观事实和研究目的,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对与研究结果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构建新的理论框架。讨论部分是最难撰写的部分,因为它不像前几部分那样有结构,但是这也为作者发挥自己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提供了机会。由于研究的目的、内容不同,因而讨论也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展开。凡与课题有关的内容都可提出讨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与结果联系。讨论内容主要与结果部分的内容联系,说明研究结果是否支持研究假设,并分析原因,阐述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将结果纳入某种理论体系之中或构建一种新的理论。②与引言联系。讨论内容可与引言部分的问题背景、研究假设、文献综述的内容相联系,也可与研究的潜在意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解释。③指出研究的局限性。讨论应指出他人研究的局限性和本课题研究的局限性,指出研究中的例外和不完善之处,指出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指出方向和线索。④总结结果。将分散的结果综合起来构建理论。揭示结果所给予的启示,提出实际应用的价值,有无推广的必要和可能。讨论毕竟是作者主观的认识和分析,不是客观事实。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讨论在表述上用词要有所选择,不要过分地夸大或贬低事实。讨论部分的篇幅通常要占整个研究报告的二分之一以上。第五,结论结论是作者对研究结果作出的推论。结果与结论的区别在于:研究结果传递的是研究最终获得了什么信息,是具体的事实;而结论涉及的是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的信息,是对获得事实的推断和解释。如某项研究,实验班的幼儿睡眠时间平均增加半小时,这是事实,是研究的结果。那么增加的这半个小时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结论要回答的问题。下结论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证据的基础之上;②结论应客观真实地反映研究结果,符合实际;③结论的适用范围要与取样范围一致;④结论的文字描述要简洁明了,推论要有逻辑性。结论的所占篇幅较小。结论内容较多时,可分序号按条项写出。例如,郑晓鸿在《心理发展与教育》上发表的《幼儿合群性的特点及其发展》一文中的结论部分是这样描述的:五、结论通过这一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幼儿合群性个体差异较大;2.幼儿合群性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提高;3.男孩合群性及增长速度,低于女孩;4.男孩女孩都更易得到异性的认同;5.在从得到异性认同的程度上看,3个班的男孩女孩之间差别不大;6.在从得到异性认同的人数的百分比来看,在小班,男孩得到异性认同的人数占同性人数的百分比比女孩大;到了中、大班,情况则刚好相反。 3.结尾部分结尾部分主要涉及参考文献和附录。①参考文献。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已有成果基础上进行的,撰写研究论文过程中,涉及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或摘录引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均应逐一注明出处,编排成目录列于正文之后。列参考文献一方面有助于读者了解资料的来源,有助于查证有关线索,另一方面也反映作者的治学态度,表示对原作者研究成果的尊重。参考文献的多少和质量间接地反映了作者对课题的了解和把握情况。如果引用的是书中内容,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是:作者姓名(三位作者以上,在第一作者后加“等”表示),书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时间,页数。如果引用的是期刊的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是: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和期号,页数。例如:参考文献①李洪曾主编:《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05页。②郑静等:《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8页。③杨晓铃等:《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4。④陈家麟等:《5-7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心理科学通讯》,1986,6。⑤佟焕哲等:《4-7岁儿童性格与父母文化素质、家庭教育关系的调查研究》,《江西教育科研》,1989,2。参考文献如引用未经翻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释,以便查证。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最好不要直接引用,如必需引用,事前应征得原作者的同意。研究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一般按注的先后顺序排列。②附录。有时研究论文最后含有附录。附录并非是研究论文的必备部分。被收入附录的资料通常有:作者自己设计的测量工具(问卷、量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重要的原始分数表,与论文密切相关但难以插入正文的资料,以及具有旁证性的文献等。附录的作用是使正文简洁集中,易于阅读,并能为读者提供分析查证的背景资料和原始文献。附录位于参考文献之后,如有几个附录则要编号。在正文行文过程中应标注“见附录”等字样,以说明附录与正文的联系。 撰写研究报告,除了以上几个部分外,行文中还需要用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注释,常用的有:①题注。是对题目或课题的注释,通常在题目右上角用“*”号表示。在该页用脚注形式注释。②页注。也称脚注,是在行文作注的那一页的最下面划一横线,进行注释。③尾注。将整篇论文的注释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放在论文正文后面一起注释。④夹注。在行文过程中,夹在文句中用括号括起来的注释。⑤原作者注。引用原作者所作的注释时,要写明此注为原作者注。⑥作者注。指作者为帮助读者理解而对术语、人物的介绍,或作者在行文中产生的联想和评论性文字。这样的注释后要写明是作者注。

论文的课题研究怎么写如下: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按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

在二级目标中,读的要求有: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然而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可培养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阅读还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

然而现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重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读和写技能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纵观国内,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已被大家所重视,广大教师对此做了不少探索,特别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已取得了较大成绩,其研究表明:

从学习语言的规律看:成功的学好一门语言要进行大量地吸收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对语言充分阅读,用心感悟,不断积累、运用,才可能真正体味到地道英语的独特魅力,真正把语言学到手。

从小学生学习心理看:小学生具有很好的感性思维,富有情节的故事、童话学生更感兴趣;贴近自身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短文、对话更能吸引他们。英语教学已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的封闭、单调、划一的就教材教教材的僵化状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与主要内容。

研究的预期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与内容。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同时尽量与牛津英语的主题式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各年纪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汇编出四套系统的阅读教材。

2、研究小学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阅读课作为一门技能训练课,其任务着重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句子中的词义,帮助他们把音、形、义结合起来。因此,使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大有帮助。

3、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总体英语发展水平的关系。

四、研究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研究的原则如下:

1、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法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践性原则: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学生创设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

3、整体性原则:注意英语牛津教材与阅读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

论文研究课题的研究思路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如下:

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4、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5、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好的研究思路一是要扣题,二是要开阔,三是要清晰。

所谓扣题,就是要紧紧地把握住课题题目,不偏离这个题目研究的方向,也不要超出这个范围。要准确地朝着研究目标达成的方向。整个思路具有合理性,不扩大化。

所谓开阔,就是指研究思路要涵盖研究的内容,体现各项研究内容的先后顺序,基本要达到一一对应关系。而且要结合实际写具体一点,不要太抽象。通过研究思路的表述,把研究目标和内容串起来。

所谓清晰,就是研究思路应该体现研究的过程性的逻辑关系,让看的人,特别是评审专家明明白白研究的基本路径。先做什么,取得什么结果以后,又再做什么等等,一步步把研究工作的基本过程讲清楚。

研究思路的撰写方法

按研究目标的指向,紧密围绕研究内容来写,用关联词将研究内容串联起来,务必做到不遗漏研究内容,不新添研究内容。

例如:一个常用的研究思路是:第一,在研究的前期进行哪个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第二,进行实证研究,调研什么并分析调研结果,建立事实依据。

第三,进入探索阶段,根据前面的调研结果,提出新的对策并不断在哪个范围的实践中修正完善;第四总结成果,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并完善成果。

科研论文课题研究思路

论文的研究思路写法如下:

1、行动研究法。

2、案例研究法。

课题研究包括有以下内容: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3)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4)如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可写上初期研究成果或"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6)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设计思路的撰写:

总体上来说就是设计者以一个什么样的大体思路来完成自己的课题设计。

内容主要包括规划选题的设计计划、设计步骤的主要组成部分、计划选题在什么地方有一些创新突破点、达到什么样的设计效果,最后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展现设计成果等方面。

设计方法的撰写:

设计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实例分析法、十字坐标法、调查分析法、头脑风暴法、例举法、仿生学法、类比法、逆向思维法,缩小扩大法、缺点列举法,图表列举法,但所选择的课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不可能只用到一种设计方法。

可以说明在设计的某一阶段主要采用什么设计方法。

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进行市场调查时,应明确制定调查表,明确如何进行分析包括综合分析和设计分析。

好的研究思路一是要扣题,二是要开阔,三是要清晰。

所谓扣题,就是要紧紧地把握住课题题目,不偏离这个题目研究的方向,也不要超出这个范围。要准确地朝着研究目标达成的方向。整个思路具有合理性,不扩大化。

所谓开阔,就是指研究思路要涵盖研究的内容,体现各项研究内容的先后顺序,基本要达到一一对应关系。而且要结合实际写具体一点,不要太抽象。通过研究思路的表述,把研究目标和内容串起来。

所谓清晰,就是研究思路应该体现研究的过程性的逻辑关系,让看的人,特别是评审专家明明白白研究的基本路径。先做什么,取得什么结果以后,又再做什么等等,一步步把研究工作的基本过程讲清楚。

研究思路的撰写方法

按研究目标的指向,紧密围绕研究内容来写,用关联词将研究内容串联起来,务必做到不遗漏研究内容,不新添研究内容。

例如:一个常用的研究思路是:第一,在研究的前期进行哪个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第二,进行实证研究,调研什么并分析调研结果,建立事实依据。

第三,进入探索阶段,根据前面的调研结果,提出新的对策并不断在哪个范围的实践中修正完善;第四总结成果,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并完善成果。

马克思课题研究论文题目

建议选第三个题目,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审题,理解关键的一点,什么是实践,实践包括了什么属性,然后写上去,然后有一点很必要写上去,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中,怎么对待实践的,(先得到感性认识,再得到理性认识,然后通过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反复循环)然后说说历史上的其他认识论,着重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进行对比,辩证否定其他认识论,凸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正确性,例如经验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康德的认识论,怀疑论的认识论,百科全书学派的认识论等等,再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比,得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性与正确性等等;然后就要谈存在方式,先写上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精神等等写上去,目的是要凸出世界的物质性,然后再举一个两个例子进行补充说明;然后就写上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例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等,写上去,同样举一两个例子进行论证,最后总结一下,人的存在方式。最后,就是要结合上面的两方面做一个大综合,综合论述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你所说的那个命题。当然要有推理过程,这里不说,看你自己怎么说,例子就没有必要再举了。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题目是《》。 正确答案:《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第一,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来源。系统论的产生,是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管理和科学方法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需要的直接刺激密切相关。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起早于现代系统论的产生长达整整一个世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化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物,是自然科学飞跃发展的结果,也是欧洲哲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第二,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系统论是“关于整体的科学”,它把研究对象看作系统加以考察,揭示了有组织复杂系统的运动规律。科学技术史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与人类认识事物的水平分不开的。然而,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不同于系统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它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为对象,揭示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普遍的适用性,它不仅适用于系统论研究的有组织复杂系统领域,还适用干传统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有组织简单系统领域,统计力学、分子物理学和概率论所研究的无组织简单系统领域,以及目前尚未形成独立科学门类的无组织复杂系统领域。显而易见,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根本不同的。

  • 索引序列
  • 读思达课题研究论文
  • 阅读课题研究论文
  • 论文研究课题的研究思路
  • 科研论文课题研究思路
  • 马克思课题研究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