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论文怎么写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论文怎么写

大体思路如后:首先,得大量的下最新的文章看,差不多了,筛选比较感兴趣的热门关键词,然后再挑看得懂的,进行对比阅读和批评阅读。随后,博采众长,集成创新,组合顺通,一句话,搞的一眼就比人家有点新东西出来。然后就是,论证充分性问题,要多用数据说话,多用理论分析案例,宏观逻辑要问题导向。再后,是重复率问题,要注意改重技术的利用,注意三大核心技巧,切且前后顺序,即颠倒顺序,缩减/扩充/同意替换。最后,查重排班,前则注意假报告,免费查稿子的,建议残缺图片和一些内容再查☜,后者,不会,就学,找一个上一届的。

看了这些不之所以,需要看更详细的,或者就到知某乎上去找,比如找“MBA论文怎么写”就一堆套路可以看,前面几个帖子我看了下,写的很好,社科类的文章都适用,肯定能让人豁然开朗!

一句话,前期把握宏观,后期完善细节和前因后果等,装模作样的东西!

看文献找题目》搞4个题目4个思路(有写作指导),找老板协商》听建议,确定具体写那个》列目录,整出问题对策,分析方法用什么(用什么理论用什么标准分析文献的问题或者实践问题),数学语言怎么利用等》再找老板把关,以防止后期大改过关后,就开工建设吧,OEM什么的也可以,只要符合这宏观的架构》然后就是改重技巧的利用,查重删减图片一些内容防被卖等问题》然后就是准备答辩ppt什么的鬼东西!

利用本处的参考文献题目,便于大家掌握关键词种类,然后再在知网、万方上按照专业分类浏览 100 页题目,并检索 10  个关键词,下载50 篇文章,用一定标准精选 5  篇文章做参考,即选出工作量小、切合热点、理论充分、数据分析到位、宏观逻辑流程、个案材料好收集的可以依葫芦画瓢的好题目。

为什么要创新?不创新,你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堆大杂烩,没得统合没得整合,就是一堆抄袭!现在管的越来越严格了,不创新,不编什么研究方法创新,数学算法创新,理论创新,应用创新,结论创新什么的鬼东西,没来个三五点,你只能呵呵的拿回去等待修改继续被蹂躏,继续被践踏尊严吧!

面对毕业论文头都大了。所以从几篇文章里拼出一篇,大标题下分标题完全引用。都是拼过来的,算抄袭吗?心里有点慌?学生所提交答辩的毕业论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抄袭、剽窃行为。

图1: 抄袭认定

你百度下,或者某乎下,一堆一堆的乱七八糟的文章,但核心就这么点:学校用什么报告管事,就tb什么查,然后比着报告修改。当然,预算少就找便宜点的比如ppyy等查初稿,差不多了,再定稿查好的。土豪的话,就一步到位,查好的吧!至于具体改重技巧,把握单点:

(1)颠倒顺序

把句子后面的名词什么的搞到前面,然后再顺通。把段落的后面搞到前面,最好是总括性的搞到前面来!

(2)插入扩充

至于,核心词没法替换,或者颠倒顺序都没法的,就扩充打断。

(3)缩减

对应非核心的东西,缩减废话!

经济类的比较热门,实际用到的比较多,文科的套路差不多,依葫芦画瓢的方法类似,故此,罗列如下比较经典的文献参考。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人家怎么写的,里面有oem的,也有分科别类详细介绍的。自己把握,自己权衡!

觉得写的好,请点赞;觉得有待改善,可以下面回复套路。本贴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请诸位大神,搞点更完备的回复。

很多毕业狗在弄论文,身心疲惫,下面我来说说写论文的心得。 毕业论文的格式,一般分四个部分,

1引言、2方法、3结果与讨论、4结论与展望

写学术论文的时候一般建议大家从第二部分方法开始写。因为这部分写起来比较简单。 其实就是要写一些你毕业设计,毕业课题你的研究方法是怎样的。 比如说你在实验室做实验的话,你就写下你的实验步骤。 如果你是文科生,你出去做了一些调查,那就写你是如何调查的,到社区调查多少人口,怎样调查的。

写方法这部分有两个建议。 第一尽可能写的比较详细,这样会帮助我们,作为一个审核者看你做实验是否很认真。 第二个比较投机取巧的,如果跟着学长学姐做实验的话不妨问问他们有没有写过实验方法, 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是有的,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拿来”直接用,这样比较节省时间。

写完方法这部分就是3结果与讨论了,字面如意,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结果,一部分是讨论。 写这部分可以先把自己做过的结果都罗列出来,想做图去做图,或者大概在草稿纸上做做图都可以。 那么你把结果罗列出来就要进行分析。这就到了讨论部分。大家把结论想出来以后不需要着急的去写, 你先要想有哪些结论可以从你的结果中得到,通过这些小的结论你可以引申得到怎么样的大结论。 最后你要总结提炼出你的整篇毕业论文的论点是在哪里。其实最重要的是关注论文的论点是什么, 它有没有很新颖的想法,这个是评判你整篇论文会不会得高分的非常重要的点。

大家在分析结果和总结小结论后一定要跟你的学长学姐或者你的导师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 最后确认你最后论文的主题,这样就会决定你论文最后得分的高低。

在进行讨论之后得到你的论点是什么,那么你再开始可以写你的结果与讨论,这个时候就要回忆下 议论文的写法了,其实就是我们首先要提出一个论文,然后要用你的论据证明你的论点。那么其实 整篇论文不光有你大的论文,可能大的论点有很多小的分论点,所以你在写结果与讨论的时候可以 把各个分论点作为一小部分,然后在每一个分论点下面来列举你的结果作为证据,来论证你的论点 那么这就是写结果与讨论最好的方法。

写完结果与讨论时,我们可以跳过去写最开始的引言部分。引言部分其实就是一个背景介绍, 就是介绍你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有什么意义。这个地方就是要卖你的想法,表达你的想法的感觉, 就是你要提出一大堆问题,比如在文献里或者别人都没有办法解决, 但是你能在你这篇论文里去解决或者有答案。最后再提出你的论点,这时候别人就会觉得你的论点很有意思, 所以引言部分是仅此于结果与讨论或者说和结果与讨论同样重要的部分在毕业论文里面。

我比较喜欢写引言的方法是,首先讲下大的背景,比如化学专业,现在全球环境恶化变暖, 二氧化碳排放剧增,是因为我们在化工中有很多不合适的反应让二氧化碳产率比较高, 所以我想设计一个反应让二氧化碳输出比较低来解决这个大的问题,就是说你要在引言部分 开头你要写个大的问题引起别人的兴趣。但其实这个时候你的学长学姐或者导师会跟你说写引言这部分, 但是最后评审论文的好坏高分这点并不一定重要。比引言更重要的就是你对文献的检索, 就是说你前面说了一个大问题,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那你就针对一个特别重要的反应减低二氧化碳的产生。 那么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在文献里做过很多次尝试,那你就要对前人做过的尝试进行总结跟梳理。 总结不是简单的总结,你当然要查很多文献,其实最后这个文献的安排也是要对你自己有利的, 你就说前任可能做过ABCD实验方法,但是他们都失败了,或者说他们有哪些缺陷,那么总结了这些缺点 之后你可以提出自己的论点我在这篇论文里面我的方法是怎么怎么样的我的做法是如何如何好的。

这样就会引起别人的兴趣,这样引言是理工科写的,如果你是文科的,比如我提出一个观点, 比如现在中国男女不平等什么什么,可以你列举你在文献中你做过哪些研究得到什么什么结论, 那么你在这篇论文中为什么提到这个结论是非常新颖,非常对学术界是有贡献的,这也是一种写法。 所大家写引言的时候一定要文献查找好,另外是安排文献如何写法,最后引申出本文的论点,让别人觉得你的想法特别好。

那写完前三部分,就是最后结论与展望部分。这部分是最后才写也是最好写的东西,那这个结论怎么写呢, 难道是把我前面一直反复强调的论点重复一遍就可以了吗。我的想法是这部分当然要重申你的论点了, 但是可能就在前次早定上有一些不同,然后更重要的是你把你前面方法部分重要方法还有结果部分一些重要 发现也略微的总结一下。在最后要写下展望,如果你接着做这个项目的话你希望从哪些方向着手, 你希望得到哪些结论,这些结论为什么是好的,这些都是可以写进论文展望里的。

以上就是毕业论文的基本框架,怎么写的基本思路。

另外我想给大家一些细节上的建议,这些是大家在写毕业伦文时大家特别要注意的, 这些细节写好会让你的毕业论文显得更专业一些,让老师觉得你这个学生在学术能力上非常的好。

那第一个细节是注意数字的运用,尤其对于我们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大家一定要基础话, 有可能你刚上了大学的时候有人告诉你一定要用数据来说话,不要没有证据乱讲。就是你想得出一个结论, 必须要用数字来说话。举个例子你发现某一个城市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逐年增加,那么这个是一个结论, 你必须要用数字来说话,比如2010年它的排放量是多少千克,到2015年它的排放量又变成多少多少千克每年, 那么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别人就相信你,虽然这个结论非常小,但是你一定要拿出数据让别人觉得可信。

第二个小建议就是大家在画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图上的细节,比如横纵坐标的单位,比如你的图例有没有写, 你的图的标题有没有很清楚的解释这张图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你出现的每张图都必须在正文中引用到, 然后给出一定的解释,这样才显得你不是随便放在图让你的毕业论文“长”一点

最后的小建议是文献管理的,我们知道大家在写引言的时候引用很多很多的参考文献,博士论文要引用250-300篇文献, 你开始写的时候可能觉得很顺手,一个一个抄就好了,但是你在后面修改的时候你这个论文所有文献都可能被打乱顺序, 这个时候你再去改顺序就很麻烦,所有手动来写是很麻烦的事情,所有我建议大家使用文献管理软件,最有名的是Endnote, 它其中一个好处就是有word插件,你在用word插件可以随时更新参考文件的顺序,大家可以关注我们后期更新的文章会介绍 Endnote的使用方法

以上方法希望对大家写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帮助,我觉得学会写毕业论文是读大学应该学到的非常重要的技能, 对以后工作去写一些报告是非常有好处的,大家在经历这段痛苦的过程中会值得的,最后祝大家论文顺利通过。

下面是写好论文引言的一些常见的步骤和方法:

1、第一段:简要介绍研究问题的背景及重要性,提出对该问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2、第二段:总结前人在该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强调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3、第三段: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理论框架,说明本文与前人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4、最后一句话:概括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

在写引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简洁明了:引言部分应尽量简洁清晰地描述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目的,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者复杂的句子结构。

2、切合实际:引言部分需要体现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让读者对研究的重要性有更加真切的认识。

3、逻辑清晰:引言部分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进行描述,从而使读者能够理解研究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思想。

4、不抄袭:引言部分需要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不得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需要正确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参考文献。

总之,引言部分是论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需要仔细准备和精心撰写,让读者对研究内容和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研究方法的话,写对比研究就可以,contrast annalysis,目的嘛,当然是通过两者的比较,找出不同,翻译出更地道的中英文了.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论文数量

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有在编职工35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67人,正高级工程师2人,具博士学位人员192人,具硕士学位人员40人,科技人员中具博士学位人员占71%,正高级职称人员占25%。共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人、“西部之光”人才入选者7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10人、万人计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中国科学院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7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刘丛强、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刘丛强、陈玖斌、代立东、冯新斌、胡瑞忠、季宏兵、李和平、李晓峰、李心清、刘耘、刘再华、倪健、漆亮、宋谢炎、万泉、吴沿友、肖保华、张宝华、张飞武、钟宏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丛强、冯新斌、胡瑞忠、刘耘、王赟、肖化云、钟宏 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建设有4个基本研究单元,包括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所基本研究单元: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实验室、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4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455项(新增项目128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项、课题4项。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1项,科技惠民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10项、重要方向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院地合作项目5项等。 2014年,地化所共发表论文382篇,其中SCI论文187篇,CSCD论文及其他195篇;出版专著2部;新申请发明专利20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1项。胡瑞忠研究员团队获得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黄智龙研究员“关于内蒙迪彦钼矿的找矿预测成果”获得2014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一等奖、云南羊拉铜矿和云南炉坪铅锌矿找矿成果均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二等奖。2013年,地化所共有在研项目455项(包括新增项目12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项,课题3项,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1项,科技惠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10项、重要方向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院地合作项目5项等。 2013年。地化所共发表论文341篇。其中SCI论文194篇,CSCD论文及其他147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8项;“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年,地化所共有在研项目418项(包括新增项目133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项,课题7项,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2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3项。 2012年,研究所共发表论文334篇,其中SCI论文135篇,CSCD论文199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专利3项;“大陆岩石圈伸展与成矿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云南澜沧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立体定位预测与增储研究”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贵州省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综合勘察快速定位预测与示范”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 《矿物学报》 《矿物学报》创刊于1981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联合主办,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是中国最有影响的矿物学专业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矿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矿物学研究现状综述和动态分析等。 该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检索源期刊,先后被《中国地质文摘》、《中国物理文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以及美国的《CA》收录,并加入了“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等。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结果,该刊获得了2001、2002、2003、2007、2008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被评为2008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ActaGeochimica ChineseJournalofGEOCHEMISTRY《中国地球化学(英文)》创刊于1982年。刊物编委会决定由2016年第一期起,将期刊名称改为ActaGeochimica《地球化学学报(英文)》。 该刊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年代学;有机地球化学、宇宙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岩石学、矿物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岩矿测试新技术、新方法。 《地球与环境》 《地球与环境》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原名为《地质地球化学》,创刊于1973年,为一份报道中国国内外地质地球化学最新研究进展的情报刊物。1997年,转为报道中国地质、地球化学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学术性期刊。2004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地质地球化学》更名为《地球与环境》,更名后的新刊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其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为依托,报道中国环境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发展动向和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该刊主要报道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地球大气-生物-土壤-水-岩石圈层之间物质运移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人类、生态系统和地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涵盖的主要学科: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学,环境海洋学,环境土壤学,环境气象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古气候与古环境,环境与健康。该刊已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源期刊,全文入编“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以及“北京人天书店”。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邮编:10019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

化学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多年来,化学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取得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技术创新与集成不断加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延伸创新价值链,技术示范和产业化不断推进。

积极开展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在分子与纳米科学前沿、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能源与绿色化学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建设和完善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基地。

建所以来,化学所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300余项,在发表SCI论文数、论文被引用篇数等方面,连续十多年名列全国科研机构前列,特别是高影响论文数不断增长,自然指数连续五年位列中科院研究所第一名,彰显了化学所基础研究的雄厚实力和创新能力。

化学所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中一直名列前茅,一批重要成果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重大需求。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现状分析论文

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有在编职工35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67人,正高级工程师2人,具博士学位人员192人,具硕士学位人员40人,科技人员中具博士学位人员占71%,正高级职称人员占25%。共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人、“西部之光”人才入选者7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10人、万人计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中国科学院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7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刘丛强、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刘丛强、陈玖斌、代立东、冯新斌、胡瑞忠、季宏兵、李和平、李晓峰、李心清、刘耘、刘再华、倪健、漆亮、宋谢炎、万泉、吴沿友、肖保华、张宝华、张飞武、钟宏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丛强、冯新斌、胡瑞忠、刘耘、王赟、肖化云、钟宏 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建设有4个基本研究单元,包括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所基本研究单元: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实验室、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4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455项(新增项目128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项、课题4项。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1项,科技惠民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10项、重要方向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院地合作项目5项等。 2014年,地化所共发表论文382篇,其中SCI论文187篇,CSCD论文及其他195篇;出版专著2部;新申请发明专利20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1项。胡瑞忠研究员团队获得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黄智龙研究员“关于内蒙迪彦钼矿的找矿预测成果”获得2014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一等奖、云南羊拉铜矿和云南炉坪铅锌矿找矿成果均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二等奖。2013年,地化所共有在研项目455项(包括新增项目12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项,课题3项,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1项,科技惠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10项、重要方向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院地合作项目5项等。 2013年。地化所共发表论文341篇。其中SCI论文194篇,CSCD论文及其他147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8项;“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年,地化所共有在研项目418项(包括新增项目133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项,课题7项,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2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3项。 2012年,研究所共发表论文334篇,其中SCI论文135篇,CSCD论文199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专利3项;“大陆岩石圈伸展与成矿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云南澜沧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立体定位预测与增储研究”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贵州省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综合勘察快速定位预测与示范”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 《矿物学报》 《矿物学报》创刊于1981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联合主办,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是中国最有影响的矿物学专业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矿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矿物学研究现状综述和动态分析等。 该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检索源期刊,先后被《中国地质文摘》、《中国物理文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以及美国的《CA》收录,并加入了“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等。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结果,该刊获得了2001、2002、2003、2007、2008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被评为2008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ActaGeochimica ChineseJournalofGEOCHEMISTRY《中国地球化学(英文)》创刊于1982年。刊物编委会决定由2016年第一期起,将期刊名称改为ActaGeochimica《地球化学学报(英文)》。 该刊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年代学;有机地球化学、宇宙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岩石学、矿物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岩矿测试新技术、新方法。 《地球与环境》 《地球与环境》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原名为《地质地球化学》,创刊于1973年,为一份报道中国国内外地质地球化学最新研究进展的情报刊物。1997年,转为报道中国地质、地球化学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学术性期刊。2004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地质地球化学》更名为《地球与环境》,更名后的新刊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其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为依托,报道中国环境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发展动向和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该刊主要报道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地球大气-生物-土壤-水-岩石圈层之间物质运移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人类、生态系统和地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涵盖的主要学科: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学,环境海洋学,环境土壤学,环境气象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古气候与古环境,环境与健康。该刊已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源期刊,全文入编“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以及“北京人天书店”。

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一所以基础研究为主,以国家急需和具有重要战略目标的高技术创新研究为重点,与高新技术的应用和转化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化学研究机构。

化学研究所的主要学科有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

因此,自成立以来,化学研究所已获得30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成果奖。在发表SCI论文数和被引论文数方面,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前列,特别是高影响力论文数保持增长,自然指数连续五年居中科院研究所首位。

化学所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在中科院研究机构中一直名列前茅,一批重要成果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2.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简称上海有机所)是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科技创新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机构。它创建于1950年5月,是中国科学院首批成立的15个研究所之一。其前身是1928年7月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

上海有机技术研究所现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四个重点实验室,分别是生物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组装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能源调控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还有多个与国内外高校和企业联合建立的联合研究中心,如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宁波新材料创造中心等。

受中国化学会委托,上海有机所负责编辑出版《有机化学》《化学学报》《中国化学》(英文版)。

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的名称是“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61年底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7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一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以课题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重点学科是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与分子反应动力学、现代分析化学与生物技术。

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大连化工学院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清洁能源国家实验室(DNL)的筹建工作。DNL是中国能源领域首个筹建的国家实验室,拟筹建化石能源及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氢能及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海洋能、能源基础与战略、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等。

因此,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自成立以来,造就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和一大批高素质的研究技术人才。20名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名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截至2018年底,两院院士1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21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奖25人。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中国最重要的化学研究机构之一。

化学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化学所重视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交叉,在分子与纳米科学前沿、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生物学、能源与绿色化学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建设和完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基地。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化学所有在职职工616人,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扩展资料: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建立背景

1953年,中国科学院决定在北京筹建综合性的化学研究所。包括杨石先、曾昭抡、庄长恭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和管理专家在内的筹备组,对所址的选择、研究方向、研究所组织、实验室的建设、研究人员的聘请都做了详细的计划。

其中柳大纲、黄子卿、吴学周、汪猷、张青莲、黄耀曾、蒋明谦、梁树权、王葆仁、邢其毅、冯新德等国 内知名化学家都参与了筹备工作。

化学所在筹建时决定将上海有机所的高分子部分,当时北平研究院的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部分,长春应化学一部分无机研究,以及北京大学由黄子卿和傅鹰两位教授兼任的物理化学和张青莲教授兼任的同位素研究,共同组成一个综合性化学研究所。

1955年秋天化学所实验大楼落成。 1956年化学所正式成立。第一任所长是曾昭抡先生兼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考研资料链接: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投稿

朋友你好,学术类报刊应该是要求比较高,采用比较难,但只要是你写的稿件质量高,就一定会被编辑选中的。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不是吧,呃,上他的官网啊,应该有,也应该有联系电话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联系电话:传真:邮箱: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邮政编码:100190,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电话:86-10-62553063Fax:86-10-62541829Email:

中国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论文

.....我也有兴趣知道,不过ls的是通讯嘛,没有详细介绍的。

太长啦。摘了一个片段,你参考参考吧。 全球变化对西北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已引起了多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 本文使用西北地区较长年代的气候要素观测资料,建立了西北地区近百年降水序列,分析了干旱气候变化的客观事实以及沙尘暴变化特征,从大气环流变化角度分析诊断了西北地区东部干湿变化的原因,并进行了CO_2加倍对西北地区地面气温和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从百年世纪尺度来看,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甚至华北和中亚干旱区的降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20世纪处于下降通道中,1960—1970年代降水量达到最低点。但是从年代际尺度来看,它们的降水变化不完全一致,1980—1990年代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持续偏少,其中秋季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而西北地区西部降水量在增多,主要表现在夏季和秋季降水在增加。年降水量距平演变反映出20世纪上半叶西北地区以正距平为主,下半叶以负距平为主,中亚则相反。 (2)我国沙尘暴发生中心随时间推移向北推移,4月是中国沙尘暴发生范围最大的月份。500hpa西风急流是沙尘远程传输的主要动力,日韩两国的黄沙主...

不如看看地球倾角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吧,把CO2邪恶说抛到九霄云外去。对策?你能那地球怎么办啊?有的。先把所有水田和沼泽填了,甲烷立马消失不少。第二,把油井都关了,工业立马停顿,热量立马减少。工农业都搞定了,起码也有小小的作用。再不行,就归罪于可怜的CO2……

根据联合国报告,2007年10件最严重自然灾害中有9件与全球暖化有关,遏制全球暖化已成为人类首要任务。肉食是全球暧化的主因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报告指出:畜牧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18%,超过全球所有的交通工具的总排放量,肉食是全球暧化的主因。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一氧化二氮(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96倍)有65%来自肉食,产生的甲烷有37%来自肉食(甲烷的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3倍)近期一项最重要的信息显示,每吨甲烷造成全球暖化的威力,比二氧化碳高出25倍,这是以100年来分摊计算甲烷暖化作用的平均值。然而,甲烷在大气中只停留10年就几乎侦测不到,20年后更几乎完全消失,因此,将甲烷的温室效应分摊为100年来计算,可说是大大低估了它的影响。由于我们减少温室气体的时间已剩下不到100年,最新的方式是以20年来计算,得出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72倍。列举例子:澳洲阿得雷德大学的贝瑞?布鲁克教授所详述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根据资料澳洲的养牛业、畜牧业、牛、羊,目前每年约排放三百万吨甲烷。而火力发电厂约排放一亿八千万吨二氧化碳。电厂的全球暖化贡献似乎远多于牛的贡献。然而若仔细想想,甲烷以二十年为期,效力是二氧化碳的七十二倍,再二十年就变成七十二乘以三倍,很容易算出畜牧业在那段时间对全球暖化的影响更甚于火力发电厂,这是澳洲严重忽略的事实。”让地球降温最快的方法大气中的甲烷九至十五年就会消散,但二氧化碳会滞留四十至两百年。因为甲烷比二氧化碳更快消散,暖化气候威力较强,要是没有甲烷,地球会大幅快速降温。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寇克?史密斯 (Kirk Smith) 博士说:减少甲烷,我们就会有更多时间对抗气候变迁。他也说畜牧业是人为甲烷最大的来源,建议政府课征肉税以减少肉食。因此吃纯素减少甲烷是让地球降温最快的方法,立即见效。肉食造成粮食短缺的危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说,每2.3秒就有一个孩童死于营养不良。但全球有90%大豆和50%谷类及85%玉米都拿去喂养牲畜。越来越多牲畜被繁殖。每天有二万五千人死于饥饿,比战争、艾滋病以及所有疾病丧生者还多。全素饮食者仅耗费肉食者 5 % 的资源,换句话说,原可喂养 20 位素食者的食物,只能喂养 1 位肉食者。肉食造成地表土壤流失的危机畜牧业目前占用地球30%的土地,其中大部分为牧场,也包括占全球可耕地33%的牲畜饲料生产用地;全球20%的牧场因过度放牧、土壤板结和侵蚀而退化;肉畜、乳畜占陆地动物生物总量约20%。据评估,在24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有15项处于下降趋势,而畜牧业被认定是元凶之一。大量的牛羊踏在土地上,挤掉土里的空气,久而导致沙漠化。肉食造成缺水及水质污染的危机我们的湖泊, 河水混和了一堆极可怕的有毒物质,地下水已经被硝酸盐污染得很严重,而饲养场排出的废水,正是水源污染的最大凶手。据估计,人类 70 % 用水量是用在喂食经济动物。一磅牛肉:需要 2,500 加仑的水;一磅西红柿:需要 29加仑的水;一磅全麦面包:139 加仑的水。同样生产一磅食物,生产牛肉所需的水,为蕃茄的 86 倍,近全麦面包的 18 倍。肉食造成人类健康的危机1983到198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多家中外权威机构精诚合作,在中国24个省市区的69个县开展了三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这项研究荣获我国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纽约时报》称为“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该项研究的主要领导者T.柯林?坎贝尔教授,发表过350篇论文,荣获包括1998年美国癌症研究所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在内的无数奖励,是世界营养学界的最重要权威之一。《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就是他积一生营养学研究心得精心打造的科普杰作,本书的基本立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本书得出了非常明确的结论:动物蛋白(包括甚至尤其是牛奶蛋白)能显著地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多发性硬化病、白内障以及老年痴呆症的患病几率。尤其令人吃惊的是,所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进行控制和治疗。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习惯,反而是更加“科学”,更加有利健康的。建议:建议:政府应鼓励人民减少吃肉,控制畜牧业规模应纳入政府节能减排规划畜牧业已成为地球变暖的“祸首”,而控制畜牧业膨胀的抑制点就是人类的嘴巴——少吃肉不仅能健康身体,还能为大气“减负”。鼓励人民减少吃肉,控制畜牧业规模应纳入政府节能减排规划,可以像宣传节水一样,令人们树立起“减少肉食,健康人体和大气环境”的观念。

  • 索引序列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论文怎么写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论文数量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现状分析论文
  •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投稿
  • 中国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