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看你熟悉什么方向的去定,然后就是看你熟悉那种语言,比如:c#,java,PHP,c,c++等等还有就是功能那些都是需要确定好的,然后就是框架那些了,一般框架就有MVC,ssm,ssh等等我的建议是你最好选择网站或者系统类的选题为佳
计算机论文题目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及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些都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基于物联网的煤矿井下监测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2、基于抽象状态自动机和π演算的UML动态语义研究
3、基于多种数据源的中文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
4、基于矩阵化特征表示和Ho-Kashyap算法的分类器设计方法研究
5、基于博弈论的云计算资源调度方法研究
6、基于合约的泛型Web服务组合与选择研究
7、本体支持的Web服务智能协商和监测机制研究
8、基于神经网络的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研究
9、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与推荐技术研究
10、物联网技术及其在监管场所中的应用
11、移动图书馆的研发与实现
12、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13、基于O2O模式的外卖订餐系统
14、网络时代个人数据与隐私保护的调查分析
15、微信公众平台CMS的设计与实现
16、环保部门语义链网络图形化呈现系统
17、BS结构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
18、基于上下文的天然气改质分析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基于增量学习和特征融合的多摄像机协作监控系统目标匹配方法研究
20、无线自组网络密钥管理及认证技术的研究
21、基于CDMI的云存储框架技术研究
22、磨损均衡在提高SSD使用寿命中的应用与改进
23、基于.NET的物流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24、车站商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5、元数据模型驱动的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6、安睡宝供应与销售客户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
27、基于OpenCV的人脸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
28、基于PHP的负载均衡技术的研究与改进
29、协同药物研发平台的构建及其信任机制研究
30、光纤网络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方法研究
31、基于差异同步的云存储研究和实践
32、基于Swift的云存储产品优化及云计算虚拟机调度算法研究
33、基于Hadoop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研究
34、中文微博情绪分析技术研究
35、基于协议代理的内控堡垒主机的设计与实现
36、公交车辆保修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37、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38、基于云平台的展馆综合管理系统
39、面向列表型知识库的组织机构实体链接方法研究
40、Real-time Hand Gesture Recognition by Using Geometric Feature
41、基于事件的社交网络核心节点挖掘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42、线性判别式的比较与优化方法研究
43、面向日志分类的蚁群聚类算法研究
44、基于决策树的数据挖掘技术在电信欠费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45、基于信任关系与主题分析的微博用户推荐技术
46、微博用户兴趣挖掘技术研究
47、面向多源数据的信息抽取方法研究
48、基于本体约束规则与遗传算法的BIM进度计划自动生成研究
49、面向报关行的通关服务软件研究与优化
50、云应用开发框架及云服务推进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51、复杂网络社区发现方法以及在网络扰动中的影响
52、空中交通拥挤的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
53、基于RTT的端到端网络拥塞控制研究
54、基于体系结构的无线局域网安全弱点研究
55、物联网中的RFID安全协议与可信保障机制研究
56、机器人认知地图创建关键技术研究
57、Web服务网络分析和社区发现研究
58、基于球模型的三维冠状动脉中心线抽取方法研究
59、认知无线网络中频谱分配策略的建模理论与优化方法研究
60、传感器网络关键安全技术研究
61、任务关键系统的软件行为建模与检测技术研究
62、基于多尺度相似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研究
63、基于服务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可信建模与分析
64、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65、粒子群改进算法及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66、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67、一种智能力矩限制器的设计与研究
68、移动IPv6切换技术的研究
69、基于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改进研究
70、机会网络中基于社会关系的数据转发机制研究
71、嵌入式系统视频会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72、基于PML的物联网异构信息聚合技术研究
73、基于移动P2P网络的广播数据访问优化机制研究
74、基于开放业务接入技术的业务移动性管理研究
75、基于AUV的UWSN定位技术的研究
76、基于隐私保护的无线传感网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77、基于DIVA模型语音生成和获取中小脑功能及其模型的研究
78、无线网络环境下流媒体传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79、异构云计算平台中节能的任务调度策略研究
80、PRAM模型应用于同步机制的研究
81、云计算平台中虚拟化资源监测与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82、云存储系统中副本管理机制的研究
83、嵌入式系统图形用户界面开发技术研究
84、基于多维管理的呼叫中心运行系统技术研究
85、嵌入式系统的流媒体播放器设计与性能优化
86、基于组合双向拍卖的云资源调度算法的研究
87、融入隐私保护的特征选择算法研究
88、济宁一中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9、移动合作伙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0、黄山市地税局网络开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91、基于语义的领域信息抽取系统
92、基于MMTD的图像拼接方法研究
93、基于关系的垃圾评论检测方法
94、IPv6的过渡技术在终端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实现与应用
95、基于超声波测距与控制的运动实验平台研发
96、手臂延伸与抓取运动时间协调小脑控制模型的研究
97、位置可视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98、DIVA模型中定时和预测功能的研究
99、基于蚁群的Ad Hoc路由空洞研究
100、基于定向天线的Ad Hoc MAC协议的研究
101、复杂网络社区发现方法以及在网络扰动中的影响
102、空中交通拥挤的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
103、基于RTT的端到端网络拥塞控制研究
104、基于体系结构的无线局域网安全弱点研究
105、物联网中的RFID安全协议与可信保障机制研究
106、机器人认知地图创建关键技术研究
107、Web服务网络分析和社区发现研究
108、基于球模型的`三维冠状动脉中心线抽取方法研究
109、认知无线网络中频谱分配策略的建模理论与优化方法研究
110、传感器网络关键安全技术研究
111、任务关键系统的软件行为建模与检测技术研究
112、基于多尺度相似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研究
113、基于服务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可信建模与分析
114、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115、粒子群改进算法及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116、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117、一种智能力矩限制器的设计与研究
118、移动IPv6切换技术的研究
119、基于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改进研究
120、机会网络中基于社会关系的数据转发机制研究
121、嵌入式系统视频会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122、基于PML的物联网异构信息聚合技术研究
123、基于移动P2P网络的广播数据访问优化机制研究
124、基于开放业务接入技术的业务移动性管理研究
125、基于AUV的UWSN定位技术的研究
126、基于隐私保护的无线传感网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127、基于DIVA模型语音生成和获取中小脑功能及其模型的研究
128、无线网络环境下流媒体传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129、异构云计算平台中节能的任务调度策略研究
130、PRAM模型应用于同步机制的研究
131、云计算平台中虚拟化资源监测与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132、云存储系统中副本管理机制的研究
133、嵌入式系统图形用户界面开发技术研究
134、基于多维管理的呼叫中心运行系统技术研究
135、嵌入式系统的流媒体播放器设计与性能优化
136、基于组合双向拍卖的云资源调度算法的研究
137、融入隐私保护的特征选择算法研究
138、济宁一中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9、移动合作伙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40、黄山市地税局网络开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41、基于语义的领域信息抽取系统
142、基于MMTD的图像拼接方法研究
143、基于关系的垃圾评论检测方法
144、IPv6的过渡技术在终端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实现与应用
145、基于超声波测距与控制的运动实验平台研发
146、手臂延伸与抓取运动时间协调小脑控制模型的研究
147、位置可视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48、DIVA模型中定时和预测功能的研究
149、基于蚁群的Ad Hoc路由空洞研究
150、基于定向天线的Ad Hoc MAC协议的研究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星连通圈网络和三角塔网络的若干性质研究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次教学研究3、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能质量检测仪设计4、光学遥感相机数据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5、基于单片机的级联型升压逆变器的设计及实现6、翻转课堂在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7、基于信息物理系统架构的微机接口远程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8、基于1553B总线的星务仿真系统设计9、曲面喷墨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10、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1、虚拟化在铁路数据中心的应用12、基于微信的学校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研究13、基于量化方法的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4、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研究15、应用于PowerPC处理器的乘法器设计与验证
计算机论文题目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及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些都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基于物联网的煤矿井下监测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2、基于抽象状态自动机和π演算的UML动态语义研究
3、基于多种数据源的中文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
4、基于矩阵化特征表示和Ho-Kashyap算法的分类器设计方法研究
5、基于博弈论的云计算资源调度方法研究
6、基于合约的泛型Web服务组合与选择研究
7、本体支持的Web服务智能协商和监测机制研究
8、基于神经网络的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研究
9、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与推荐技术研究
10、物联网技术及其在监管场所中的应用
11、移动图书馆的研发与实现
12、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13、基于O2O模式的外卖订餐系统
14、网络时代个人数据与隐私保护的调查分析
15、微信公众平台CMS的设计与实现
16、环保部门语义链网络图形化呈现系统
17、BS结构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
18、基于上下文的天然气改质分析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基于增量学习和特征融合的多摄像机协作监控系统目标匹配方法研究
20、无线自组网络密钥管理及认证技术的研究
21、基于CDMI的云存储框架技术研究
22、磨损均衡在提高SSD使用寿命中的应用与改进
23、基于.NET的物流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24、车站商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5、元数据模型驱动的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6、安睡宝供应与销售客户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
27、基于OpenCV的人脸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
28、基于PHP的负载均衡技术的研究与改进
29、协同药物研发平台的构建及其信任机制研究
30、光纤网络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方法研究
31、基于差异同步的云存储研究和实践
32、基于Swift的云存储产品优化及云计算虚拟机调度算法研究
33、基于Hadoop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研究
34、中文微博情绪分析技术研究
35、基于协议代理的内控堡垒主机的设计与实现
36、公交车辆保修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37、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38、基于云平台的展馆综合管理系统
39、面向列表型知识库的组织机构实体链接方法研究
40、Real-time Hand Gesture Recognition by Using Geometric Feature
41、基于事件的社交网络核心节点挖掘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42、线性判别式的比较与优化方法研究
43、面向日志分类的蚁群聚类算法研究
44、基于决策树的数据挖掘技术在电信欠费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45、基于信任关系与主题分析的微博用户推荐技术
46、微博用户兴趣挖掘技术研究
47、面向多源数据的信息抽取方法研究
48、基于本体约束规则与遗传算法的BIM进度计划自动生成研究
49、面向报关行的通关服务软件研究与优化
50、云应用开发框架及云服务推进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51、复杂网络社区发现方法以及在网络扰动中的影响
52、空中交通拥挤的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
53、基于RTT的端到端网络拥塞控制研究
54、基于体系结构的无线局域网安全弱点研究
55、物联网中的RFID安全协议与可信保障机制研究
56、机器人认知地图创建关键技术研究
57、Web服务网络分析和社区发现研究
58、基于球模型的三维冠状动脉中心线抽取方法研究
59、认知无线网络中频谱分配策略的建模理论与优化方法研究
60、传感器网络关键安全技术研究
61、任务关键系统的软件行为建模与检测技术研究
62、基于多尺度相似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研究
63、基于服务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可信建模与分析
64、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65、粒子群改进算法及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66、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67、一种智能力矩限制器的设计与研究
68、移动IPv6切换技术的研究
69、基于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改进研究
70、机会网络中基于社会关系的数据转发机制研究
71、嵌入式系统视频会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72、基于PML的物联网异构信息聚合技术研究
73、基于移动P2P网络的广播数据访问优化机制研究
74、基于开放业务接入技术的业务移动性管理研究
75、基于AUV的UWSN定位技术的研究
76、基于隐私保护的无线传感网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77、基于DIVA模型语音生成和获取中小脑功能及其模型的研究
78、无线网络环境下流媒体传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79、异构云计算平台中节能的任务调度策略研究
80、PRAM模型应用于同步机制的研究
81、云计算平台中虚拟化资源监测与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82、云存储系统中副本管理机制的研究
83、嵌入式系统图形用户界面开发技术研究
84、基于多维管理的呼叫中心运行系统技术研究
85、嵌入式系统的流媒体播放器设计与性能优化
86、基于组合双向拍卖的云资源调度算法的研究
87、融入隐私保护的特征选择算法研究
88、济宁一中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9、移动合作伙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0、黄山市地税局网络开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91、基于语义的领域信息抽取系统
92、基于MMTD的图像拼接方法研究
93、基于关系的垃圾评论检测方法
94、IPv6的过渡技术在终端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实现与应用
95、基于超声波测距与控制的运动实验平台研发
96、手臂延伸与抓取运动时间协调小脑控制模型的研究
97、位置可视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98、DIVA模型中定时和预测功能的研究
99、基于蚁群的Ad Hoc路由空洞研究
100、基于定向天线的Ad Hoc MAC协议的研究
101、复杂网络社区发现方法以及在网络扰动中的影响
102、空中交通拥挤的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
103、基于RTT的端到端网络拥塞控制研究
104、基于体系结构的无线局域网安全弱点研究
105、物联网中的RFID安全协议与可信保障机制研究
106、机器人认知地图创建关键技术研究
107、Web服务网络分析和社区发现研究
108、基于球模型的`三维冠状动脉中心线抽取方法研究
109、认知无线网络中频谱分配策略的建模理论与优化方法研究
110、传感器网络关键安全技术研究
111、任务关键系统的软件行为建模与检测技术研究
112、基于多尺度相似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研究
113、基于服务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可信建模与分析
114、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115、粒子群改进算法及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116、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117、一种智能力矩限制器的设计与研究
118、移动IPv6切换技术的研究
119、基于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改进研究
120、机会网络中基于社会关系的数据转发机制研究
121、嵌入式系统视频会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122、基于PML的物联网异构信息聚合技术研究
123、基于移动P2P网络的广播数据访问优化机制研究
124、基于开放业务接入技术的业务移动性管理研究
125、基于AUV的UWSN定位技术的研究
126、基于隐私保护的无线传感网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127、基于DIVA模型语音生成和获取中小脑功能及其模型的研究
128、无线网络环境下流媒体传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129、异构云计算平台中节能的任务调度策略研究
130、PRAM模型应用于同步机制的研究
131、云计算平台中虚拟化资源监测与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132、云存储系统中副本管理机制的研究
133、嵌入式系统图形用户界面开发技术研究
134、基于多维管理的呼叫中心运行系统技术研究
135、嵌入式系统的流媒体播放器设计与性能优化
136、基于组合双向拍卖的云资源调度算法的研究
137、融入隐私保护的特征选择算法研究
138、济宁一中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9、移动合作伙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40、黄山市地税局网络开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41、基于语义的领域信息抽取系统
142、基于MMTD的图像拼接方法研究
143、基于关系的垃圾评论检测方法
144、IPv6的过渡技术在终端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实现与应用
145、基于超声波测距与控制的运动实验平台研发
146、手臂延伸与抓取运动时间协调小脑控制模型的研究
147、位置可视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48、DIVA模型中定时和预测功能的研究
149、基于蚁群的Ad Hoc路由空洞研究
150、基于定向天线的Ad Hoc MAC协议的研究
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推荐如下:基于SpringBoot的个性化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web的疫情期间物资分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python的成都市二手房数据可视化系统的设计 基于SpringBoot的电子秤串口称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的疫情防控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开源协会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sm的汽车租赁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Java的同城临期视频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基于SpringBoot的协同过滤就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SpringMVC的互联网招聘求职网站的设计与实现。基于SrpingBoot+react的资源登记分享网站的设计与实现。基于Springboot的在线教育平台设计与实现。基于Springboot的货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pringboot的医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Springboot的校园快递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基于Springboot的博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web应用的互助型旅游网站系统开发基于SpringBoot的沉浸式在线视频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Springboot的预约挂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python的新冠疫情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被应用的领域愈发广泛,其本身的创造程度也越来越高,计算机产业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软件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软件论文 范文 一: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分层技术研究
摘要: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计算机软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此外,计算机软件开发在这一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关注。软件开发技术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这些技术当中分层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所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分层技术
当前信息化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网络技术 的发展也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软件开发行业,计算机软件从原来的二元结构模式逐渐向多层结构模式发展,中间件也成为了应用层质量和性能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此外,其也成为了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技术,其与数据库, 操作系统 共同形成了计算机基础软件。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软件系统扩展性更强,灵活性和适应性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以,分层技术也已经在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计算机层次软件及其优点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最终目标就是研发质量和性能更好的软件产品,而在这一过程中基础构建和开发可以十分有效的为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提供非常好的条件,构件是高内聚度软件包,其能够当作独立单元进行更加全面的开发处理,同时,其也为构件的组合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对软件系统进行搭建可以很好的缩短软件开发的时长,同时还能十分有效的获得更多的质量保证。构件开发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广泛的应用,应用层次化软件结构设计 方法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可以更为科学合理的去应用构件技术。软件系统在进行了分解之后,形成了不同的构件模块,高层次构件通常被人们视为指定领域的构件。低层次构件只是与数据库或许是和物理硬件产生联系。层次划分是一个相对比较宽泛的概念,所以在层次关系方面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和规范的标准。不同构件内部的层次关系通常是上下层依附的关系。站在某个角度上来看,计算机软件的系统层次化就是指多层次技术的广泛应用,而根本原因是为了软件能够大范围的应用。采用分层模式可以非常好的展现出软件的可扩展性,系统某一层在功能上的变化仅仅和上下层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其他层并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分层模式也比较适合使用在一些标准组织当中,此外,其也是通过控制功能层次接口来保证其不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标准接口的应用能够使得不同软件可以自行开发,同时后期更新的产品也能够和其他软件具有良好的融合性。
2软件开发中多层次技术分析
2.1两层与三层结构技术分析
在两层模式当中,一般都是由数据库的服务器和客户端构成,其中,客户端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个操作界面,同时,其还具备非常好的逻辑处理功能,同时还要按照指令去完成数据库的查询,而服务器主要是接收客户端的指令,同时还要按照指令对数据库完成查询,同时还要返回到查询结果当中。这种逻辑处理结构就被人们称作Fat客户,这种二层技术的客户端类型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完成非常多的业务逻辑处理工作,随着客户端数量的增加,其扩充性和交互作业以及通信性能等等都会受到影响,此外还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安全问题及隐患。而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完善,传统的二层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系统应用的具体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三层结构技术类型,这种技术主要是客户端、应用服务器交换机和应用服务器构成。其中,客户端主要是用来实现人机交互,数据服务器可以让操作人员完成数据信息的访问、存储以及优化工作,服务器的应用主要是能够完成相关业务的逻辑分析工作,这样也就使得客户端的工作压力有了非常显著的下降,我们一般将这样的客户称作瘦客户。三层结构和二层结构相比其具有非常强的可重复性、维护方面更加方便,同时其安全性和扩展性也明显增强,但是在用户数量并不是很多的时候,二层结构的优势则更加的明显,所以,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分的结合实际的情况和要求。
2.2四层结构技术
当前,计算机应用的环境在复杂性上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客户对软件系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了软件开发周期不是很长,系统的稳定性很好,扩展性更强等方面,为了满足用户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在开发的过程中将用户界面、业务逻辑个数据库服务器根据其功能模块进行全面的处理,将不同的模块分开,这样也就将相互之间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水平。这个时候,如果使用三层分层技术就无法很好的实现这一功能,很多软件的开发人员会在数据库和逻辑层交互的过程中,增加一层数据库接口封装,这样也就实现了三层向四层的进化。四层结构体系主要包含web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与存储层。其中,web层可以使用模式1或模式2开发。在模式1中,基本是由JSP页面所构成,当接收客户端的请求之后,能直接给出响应,使用少量Java处理数据库的有关操作。模式1实现较为简单,可用于小规模项目快速开发,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也很明显,JSP页面主要担当了控制器与视图View两类角色,其表现及控制逻辑被混为一体,有关代码重用功能较低,应用系统的维护性与扩展性难度加大,并不适合复杂应用系统开发。模式2主要是基于1vlvc结构进行设计的,JSP不再具有控制器职责,由Sen}let当作前端的控制器进行客户端请求的接收,并通过Java实施逻辑处理,而JSP仅具有表现层的角色,将结果向用户呈现,这种模型主要适合大规模项目的应用开发。业务逻辑层在数据持久层与web层间,主要负责将数据持久层中的结果数据传给web层,作为业务处理核心,具有数据交换的承上启下功能,业务逻辑层的技术依据业务及功能大小不同,能够分成JavaBean与EJB两种封装的业务逻辑,其中EJB简化了Java语言编写应用系统中的开发、配置与执行,不过EJB并非实现J2EE唯一的方法,支持EJB应用的程序器能应用任何分布式的网络协议,像JRMP.IIOP与专有协议等。
3结论
当前,我国计算机应用的过程中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同时在客户的要求方面也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为了更好的满足软件应用者的要求,在软件开发工作中,分层技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以往的两层技术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建设和发展,在对两层和三层结构优缺点的分析之后,多层结构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这样也就使得软件开发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从而极大的满足了客户对计算机软件的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
[1]金红军.规范化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6(01).
[2]赵明亮.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
[3]林雪海,吴小勇.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础架构原理研究[J].电子制作,2016(Z1).
计算机软件论文范文二: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使用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计算机开发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关从业人员的普遍关注。笔者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分层技术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提升计算机软件开发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分层技术
1前言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计算机软件开发也逐渐由传统二层结构开发模式转化为多层结构。其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近年来,网络环境日趋复杂,将分层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开发中,能够提升软件系统的整体清晰度和辨识度,为人们提供一个灵活的软件应用环境,促进计算机研发技术又好又快发展。
2分层技术相关概述
2.1分层技术的概念及应用计算机开发过程中要确保软件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实现软件的多功能应用。分层技术基于计算机软件内部结构原理,促进计算机软件应用过程中各种不同功能的实现。因此,将分层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其能够改变传统的计算机软件单项业务处理模式,实现多层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1]。
2.2分层技术的特点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应用分层技术具有相应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分层技术能够依据相关功能需求,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扩展和计算机系统进行分解,实现对计算机软件的改造和更新,并对系统中功能层和上下层进行变革和修改。其次,分层技术能够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质量和效率,也能够提高其软件运行的可靠性。通过对原有计算机系统的改造和变更,缩短复杂软件的开发时间,提高新产品的质量。第三,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应用分层技术,能够让计算机软件得到充分利用,并对功能层次的接口进行定义,实现软件的自动化开发,促进标准接口的应用和其端口的无缝隙对接[2]。
3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生活理念的革新,人们对计算机软件开发普遍关注。同时,计算机软件开发也对传统计算机软件单项业务处理模式进行变革,使其向多层次计算机软件开发转变。目前,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已经由原来的二层和三层技术转化为多层技术。
3.1双层技术的应用
双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能够提升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双层技术是由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端点组成。客户端的功能是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界面,并对计算机日常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逻辑关系进行处理。服务器主要用来接受客户信息,并对用户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传递给客户端。
3.2三层技术的应用
三层技术是对计算机开发过程中的双层技术进行不断完善。相较于传统的双层技术,三层技术能够确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应用服务器,同时也能够提高用户数据存储质量和效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三层技术,能够提高计算机信息访问效率,也能够确保计算机与人之间构建和谐的共性关系,确保计算机整体运行质量的提升,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应用环境。三层技术包括业务处理层次、界面层次和数据层次。业务处理层次主要目的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并结合用户需求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界面层主要是搜集用户的需求,并对其进行加工,将相关结果传递给业务处理层次。数据层次主要用来对业务处理层的相关请求进行审核,并应用数据库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查询和整合。加之科学的分析,将其传递给业务层。三层技术能够提升计算机使用性能,但其用户环境比较复杂,增加了信息和数据处理难度[3]。
3.3四层技术的应用
四层技术是基于三层技术进行完善的,其包括业务处理层、web层、数据库层和存储层。其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原理是应用业务处理层分析用户需求,并将数据层处理结果传递给web层,应用数据交换和数据访问代码来反映数据库和计算机对象之间的关系。
3.4中间件技术的应用
中间件技术被作为面向对象技术进行开发。中间件主要以分布式计算环境为背景,以实现互通和互联及资源共享应用功能,其是一种独立系统软件。它能够对异构和分布集成所带来的各种复杂技术的相关细节进行屏蔽,以降低相关技术难度。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与应用软件之间应用中间件,能够缩短开发周期,提升系统和软件运行的安全性。中间件的种类比较多。结合其相关技术特性,能将其划分为DM、MOM、OOM中间件和RPC与TPM中间件等,其已经被普遍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实际开发中。
3.4.1面向消息中间件信息同步传送和异步传送都可以应用MOM中间件技术。MOM能够实现异步通信、消息传递列队化和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MOM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应用很普遍。应用消息列队中间件进行应用编程,其主要通过中间件和对方实现间接通讯。同时,其能够应用队列管理器与远地或者本地应用程序进行通信。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只需要将消息传递给队列管理器,不需要对消息的传递过程和传递安全性进行过多的关注,有利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简化。
3.4.2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在客户和服务器计算层面应用远程过程调用的中间件,其更加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程序员可以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对相关应用进行编制。RPC比较灵活,其也能够适应于复杂的计算机环境中,并支持跨平台应用,对远端子程序进行调用,以满足编程过程中的相关细节。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应的缺陷,其采用同步通信方式,不利于在大型范围内进行使用,需要对网络故障和流量控制等诸多因素进行考虑。
3.4.3面向对象的中间件基于组件技术在大型应用软件中的使用比较广泛,分布系统对各个节点中不同系统平台的新组件和老版组件进行集成应用。由于其面临各种问题,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基于对象技术和分布式技术,面向对象的中间件提供了全新通信机制,能够在异构分布的计算环境中对传递对象的相关请求进行满足。其来源主要是本地或者远程服务器。
4结语
计算机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用户的相关要求也逐渐提高,增加了软件开发的难度。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应用分层技术,并对其进行不断地优化,能够实现其安全性和拓展性,缩短开发周期,提升其整体处理能力,有效满足了客户的日常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大勇.关于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78~79.
[2]杨博宁.浅谈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分层技术[J].科技风,2015,(08):95.
[3]贾辉.刍议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0):59~60.
计算机软件论文参考相关 文章 :
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大全参考
2. 计算机论文范文大全参考
3.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大全参考
4.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
5. 计算机专科论文范文参考
6. 计算机硕士论文范文参考
先从工业自动化写起吧。
不管是导师还是读者,评判论文的第一感是先审核题目,选题是撰写论文的奠基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优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各方向硕士论文题目写作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硕士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基于特征提取的图像质量评价及计算机辅助诊断
2、多功能体育馆音质控制计算机仿真实例对比研究
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游戏化学习软件的设计研究
4、基于图像的计算机物体识别研究
5、中职计算机生态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性研究
6、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胶囊缺陷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与 方法 研究
8、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及应用
9、擦窗机伸缩臂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
10、基于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病理图像分析
11、面向创新创业的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中职学校计算机类课程作业提交与评价系统研究
13、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
14、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皮革测配色研究
15、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杂草种子鉴别
16、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花卉分级系统研究
17、计算机辅助景观表现研究
18、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面智能监控研究
19、计算机辅助飞机铆钉连接优化设计
20、非相似平台管理计算机的余度管理技术研究
21、基于图像形状特征量的计算机辅助肝硬化检测研究
22、乳腺肿瘤超声剪切波弹性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23、面向老龄用户的计算机界面交互模式研究
24、培养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 措施 研究
25、基于动态部分可重构FPGA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平台设计
26、三值光学计算机解码器中并行感光阵列的设计
27、基于中国虹计算机的文件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
28、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9、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油菜生长过程自动识别研究
30、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火焰三维重建算法的研究
31、企业内网计算机终端软件补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32、治安监控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异常行为检测技术研究
33、集成无线体域网穿戴式计算机设计
34、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研究
35、基于MRI的肝脏病变计算机辅助诊断
36、基于模糊认知图的计算机在线证据智能分析技术研究
37、基于录像分析的高职计算机微课设计的案例研究
38、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9、计算机视觉中可变特征目标检测的研究与应用
40、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单体猪喘气行为视频特征表达方法研究
41、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指针式电表校验的关键技术研究
42、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牌识别系统的算法研究
43、乐山计算机学校学生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4、基于计算机视觉微测量技术研究
45、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枸杞分级方法研究
46、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外膜厚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47、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道偏离预警算法研究
48、节能监管计算机联网多参数计量控制系统
49、点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计算机辅助编制系统研发
50、大学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1、肠癌计算机辅助识别算法的研究
52、计算机联锁安全关键软件可靠性设计
53、计算机视觉在织物疵点自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54、数字水印技术在计算机辅助评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 硕士论文题目
1、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2、中学数学合情推理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3、中小学数学估算的教与学
4、培养中专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
5、中美高中课程标准下数学探究的比较研究
6、 高中数困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研究
7、高一学生数学概括能力培养的实验 研究
8、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9、新课标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正迁移的研究
10、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11、中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记忆特点研究
12、TI-92技术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算法教学中的应用
13、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价值
14、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
15、全国高考试题与高中数学竞赛试题相关性研究
16、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实验与研究
17、职高《数学》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8、培养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19、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20、中专班《数学实验》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
21、初中生数学思维过程的研究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培养高中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途径
23、论现行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及单元测验的改革
24、网络环境下“中学数学实验课”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25、高一学生函数概念学习障碍及教学对策
26、师范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验研究
27、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教学的实践研究
28、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9、高中数学新课程《球面上的几何》的教学实验与研究
30、数学发现法教学的课堂实施研究
31、开展初中“ 反思 性数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32、初中数学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33、以“教学反思”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研究
34、技校兴趣缺乏型数困生的现状及教学研究
35、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36、数学交流探究
37、论数学课程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38、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9、中学数学教师评价研究
40、五年一贯制师范数学课程设置研究
41、 高二数学 优秀生与学困生的解题策略比较研究
42、建构主义及其观点下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部分)解析
43、新课程标准下弗赖登塔尔数学教学原则在我国小学及初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构想
44、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45、数学历史名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实验研究
46、普通高中几何课程体系实施研究
47、中学数学中非语言表征的应用研究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论文题目
1、 城轨线网数据标准与数据库设计研究
2、 基于秘密共享协议的移动数据库研究
3、 云环境下数据库同步服务的研究与实现
4、 列数据库SQL语言编译器的研究与实现
5、 面向复杂负载特征和性能需求的云数据库弹性动态平衡问题研究
6、 数据资源规划中主题数据库划分研究
7、 某某后方仓库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8、 SYBASE数据库的索引压缩的设计与实现
9、 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DBScale的设计与实现
10、 PostgreSQL数据库中SSD缓存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1、 数据库工具DBTool的设计与实现
12、 基于大型数据库的智能搜索与摘要提取技术研究
13、 基于用户行为分析与识别的数据库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14、 面向内存数据库的快照机制和持久性支持研究
15、 面向海量高并发数据库中间件的研究与应用
16、 CUBRID数据库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17、 KingbaseES数据库列存储测试的设计与实现
18、 网络数据库服务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 外包数据库完整性验证的研究
20、 云南省宗教基础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21、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银行 保险 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2、 邮政金融电子稽查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23、 文档型数据库的存储模型设计和研究
24、 多数据库环境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25、 多数据库环境数据集成与转换技术研究
26、 应用于网络监控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研究
27、 车辆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8、 数据库共享容灾技术应用研究
29、 非关系数据库加密模型的研究
30、 “数据库原理课程”在线评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基于日志挖掘的数据库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32、 内存数据库在城市垃圾监控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33、 基于B/S结构的数据库加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4、 省级基础水文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35、 多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集成技术应用研究
36、 多数据库环境下数据迁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7、 基于J2EE数据库业务系统代码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38、 基于智能设备的嵌入式数据库安全性研究
39、 基于药用动物图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40、 地震预警地质构造条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各方向硕士论文题目写作参考相关 文章 :
★ 文学硕士论文的写作技巧
★ 心理学类论文大全及写作指导
★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论文写作格式
★ 硕士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学科论文范文及写作指导
★ 毕业论文写作心得5篇
★ 硕士论文写作指导方法及要求
你可以去中国月期刊网看看那里的文章挺多的,你可以去那参考一下:
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被应用的领域愈发广泛,其本身的创造程度也越来越高,计算机产业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软件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软件论文 范文 一: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分层技术研究
摘要: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计算机软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此外,计算机软件开发在这一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关注。软件开发技术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这些技术当中分层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所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分层技术
当前信息化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网络技术 的发展也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软件开发行业,计算机软件从原来的二元结构模式逐渐向多层结构模式发展,中间件也成为了应用层质量和性能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此外,其也成为了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技术,其与数据库, 操作系统 共同形成了计算机基础软件。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软件系统扩展性更强,灵活性和适应性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以,分层技术也已经在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计算机层次软件及其优点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最终目标就是研发质量和性能更好的软件产品,而在这一过程中基础构建和开发可以十分有效的为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提供非常好的条件,构件是高内聚度软件包,其能够当作独立单元进行更加全面的开发处理,同时,其也为构件的组合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对软件系统进行搭建可以很好的缩短软件开发的时长,同时还能十分有效的获得更多的质量保证。构件开发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广泛的应用,应用层次化软件结构设计 方法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可以更为科学合理的去应用构件技术。软件系统在进行了分解之后,形成了不同的构件模块,高层次构件通常被人们视为指定领域的构件。低层次构件只是与数据库或许是和物理硬件产生联系。层次划分是一个相对比较宽泛的概念,所以在层次关系方面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和规范的标准。不同构件内部的层次关系通常是上下层依附的关系。站在某个角度上来看,计算机软件的系统层次化就是指多层次技术的广泛应用,而根本原因是为了软件能够大范围的应用。采用分层模式可以非常好的展现出软件的可扩展性,系统某一层在功能上的变化仅仅和上下层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其他层并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分层模式也比较适合使用在一些标准组织当中,此外,其也是通过控制功能层次接口来保证其不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标准接口的应用能够使得不同软件可以自行开发,同时后期更新的产品也能够和其他软件具有良好的融合性。
2软件开发中多层次技术分析
2.1两层与三层结构技术分析
在两层模式当中,一般都是由数据库的服务器和客户端构成,其中,客户端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个操作界面,同时,其还具备非常好的逻辑处理功能,同时还要按照指令去完成数据库的查询,而服务器主要是接收客户端的指令,同时还要按照指令对数据库完成查询,同时还要返回到查询结果当中。这种逻辑处理结构就被人们称作Fat客户,这种二层技术的客户端类型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完成非常多的业务逻辑处理工作,随着客户端数量的增加,其扩充性和交互作业以及通信性能等等都会受到影响,此外还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安全问题及隐患。而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完善,传统的二层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系统应用的具体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三层结构技术类型,这种技术主要是客户端、应用服务器交换机和应用服务器构成。其中,客户端主要是用来实现人机交互,数据服务器可以让操作人员完成数据信息的访问、存储以及优化工作,服务器的应用主要是能够完成相关业务的逻辑分析工作,这样也就使得客户端的工作压力有了非常显著的下降,我们一般将这样的客户称作瘦客户。三层结构和二层结构相比其具有非常强的可重复性、维护方面更加方便,同时其安全性和扩展性也明显增强,但是在用户数量并不是很多的时候,二层结构的优势则更加的明显,所以,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分的结合实际的情况和要求。
2.2四层结构技术
当前,计算机应用的环境在复杂性上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客户对软件系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了软件开发周期不是很长,系统的稳定性很好,扩展性更强等方面,为了满足用户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在开发的过程中将用户界面、业务逻辑个数据库服务器根据其功能模块进行全面的处理,将不同的模块分开,这样也就将相互之间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水平。这个时候,如果使用三层分层技术就无法很好的实现这一功能,很多软件的开发人员会在数据库和逻辑层交互的过程中,增加一层数据库接口封装,这样也就实现了三层向四层的进化。四层结构体系主要包含web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与存储层。其中,web层可以使用模式1或模式2开发。在模式1中,基本是由JSP页面所构成,当接收客户端的请求之后,能直接给出响应,使用少量Java处理数据库的有关操作。模式1实现较为简单,可用于小规模项目快速开发,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也很明显,JSP页面主要担当了控制器与视图View两类角色,其表现及控制逻辑被混为一体,有关代码重用功能较低,应用系统的维护性与扩展性难度加大,并不适合复杂应用系统开发。模式2主要是基于1vlvc结构进行设计的,JSP不再具有控制器职责,由Sen}let当作前端的控制器进行客户端请求的接收,并通过Java实施逻辑处理,而JSP仅具有表现层的角色,将结果向用户呈现,这种模型主要适合大规模项目的应用开发。业务逻辑层在数据持久层与web层间,主要负责将数据持久层中的结果数据传给web层,作为业务处理核心,具有数据交换的承上启下功能,业务逻辑层的技术依据业务及功能大小不同,能够分成JavaBean与EJB两种封装的业务逻辑,其中EJB简化了Java语言编写应用系统中的开发、配置与执行,不过EJB并非实现J2EE唯一的方法,支持EJB应用的程序器能应用任何分布式的网络协议,像JRMP.IIOP与专有协议等。
3结论
当前,我国计算机应用的过程中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同时在客户的要求方面也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为了更好的满足软件应用者的要求,在软件开发工作中,分层技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以往的两层技术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建设和发展,在对两层和三层结构优缺点的分析之后,多层结构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这样也就使得软件开发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从而极大的满足了客户对计算机软件的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
[1]金红军.规范化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6(01).
[2]赵明亮.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
[3]林雪海,吴小勇.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础架构原理研究[J].电子制作,2016(Z1).
计算机软件论文范文二: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使用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计算机开发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关从业人员的普遍关注。笔者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分层技术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提升计算机软件开发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分层技术
1前言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计算机软件开发也逐渐由传统二层结构开发模式转化为多层结构。其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近年来,网络环境日趋复杂,将分层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开发中,能够提升软件系统的整体清晰度和辨识度,为人们提供一个灵活的软件应用环境,促进计算机研发技术又好又快发展。
2分层技术相关概述
2.1分层技术的概念及应用计算机开发过程中要确保软件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实现软件的多功能应用。分层技术基于计算机软件内部结构原理,促进计算机软件应用过程中各种不同功能的实现。因此,将分层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其能够改变传统的计算机软件单项业务处理模式,实现多层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1]。
2.2分层技术的特点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应用分层技术具有相应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分层技术能够依据相关功能需求,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扩展和计算机系统进行分解,实现对计算机软件的改造和更新,并对系统中功能层和上下层进行变革和修改。其次,分层技术能够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质量和效率,也能够提高其软件运行的可靠性。通过对原有计算机系统的改造和变更,缩短复杂软件的开发时间,提高新产品的质量。第三,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应用分层技术,能够让计算机软件得到充分利用,并对功能层次的接口进行定义,实现软件的自动化开发,促进标准接口的应用和其端口的无缝隙对接[2]。
3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生活理念的革新,人们对计算机软件开发普遍关注。同时,计算机软件开发也对传统计算机软件单项业务处理模式进行变革,使其向多层次计算机软件开发转变。目前,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已经由原来的二层和三层技术转化为多层技术。
3.1双层技术的应用
双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能够提升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双层技术是由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端点组成。客户端的功能是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界面,并对计算机日常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逻辑关系进行处理。服务器主要用来接受客户信息,并对用户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传递给客户端。
3.2三层技术的应用
三层技术是对计算机开发过程中的双层技术进行不断完善。相较于传统的双层技术,三层技术能够确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应用服务器,同时也能够提高用户数据存储质量和效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三层技术,能够提高计算机信息访问效率,也能够确保计算机与人之间构建和谐的共性关系,确保计算机整体运行质量的提升,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应用环境。三层技术包括业务处理层次、界面层次和数据层次。业务处理层次主要目的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并结合用户需求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界面层主要是搜集用户的需求,并对其进行加工,将相关结果传递给业务处理层次。数据层次主要用来对业务处理层的相关请求进行审核,并应用数据库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查询和整合。加之科学的分析,将其传递给业务层。三层技术能够提升计算机使用性能,但其用户环境比较复杂,增加了信息和数据处理难度[3]。
3.3四层技术的应用
四层技术是基于三层技术进行完善的,其包括业务处理层、web层、数据库层和存储层。其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原理是应用业务处理层分析用户需求,并将数据层处理结果传递给web层,应用数据交换和数据访问代码来反映数据库和计算机对象之间的关系。
3.4中间件技术的应用
中间件技术被作为面向对象技术进行开发。中间件主要以分布式计算环境为背景,以实现互通和互联及资源共享应用功能,其是一种独立系统软件。它能够对异构和分布集成所带来的各种复杂技术的相关细节进行屏蔽,以降低相关技术难度。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与应用软件之间应用中间件,能够缩短开发周期,提升系统和软件运行的安全性。中间件的种类比较多。结合其相关技术特性,能将其划分为DM、MOM、OOM中间件和RPC与TPM中间件等,其已经被普遍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实际开发中。
3.4.1面向消息中间件信息同步传送和异步传送都可以应用MOM中间件技术。MOM能够实现异步通信、消息传递列队化和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MOM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应用很普遍。应用消息列队中间件进行应用编程,其主要通过中间件和对方实现间接通讯。同时,其能够应用队列管理器与远地或者本地应用程序进行通信。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只需要将消息传递给队列管理器,不需要对消息的传递过程和传递安全性进行过多的关注,有利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简化。
3.4.2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在客户和服务器计算层面应用远程过程调用的中间件,其更加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程序员可以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对相关应用进行编制。RPC比较灵活,其也能够适应于复杂的计算机环境中,并支持跨平台应用,对远端子程序进行调用,以满足编程过程中的相关细节。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应的缺陷,其采用同步通信方式,不利于在大型范围内进行使用,需要对网络故障和流量控制等诸多因素进行考虑。
3.4.3面向对象的中间件基于组件技术在大型应用软件中的使用比较广泛,分布系统对各个节点中不同系统平台的新组件和老版组件进行集成应用。由于其面临各种问题,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基于对象技术和分布式技术,面向对象的中间件提供了全新通信机制,能够在异构分布的计算环境中对传递对象的相关请求进行满足。其来源主要是本地或者远程服务器。
4结语
计算机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用户的相关要求也逐渐提高,增加了软件开发的难度。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应用分层技术,并对其进行不断地优化,能够实现其安全性和拓展性,缩短开发周期,提升其整体处理能力,有效满足了客户的日常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大勇.关于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78~79.
[2]杨博宁.浅谈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分层技术[J].科技风,2015,(08):95.
[3]贾辉.刍议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0):59~60.
计算机软件论文参考相关 文章 :
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大全参考
2. 计算机论文范文大全参考
3.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大全参考
4.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
5. 计算机专科论文范文参考
6. 计算机硕士论文范文参考
首先你要确定自己所学专业的所用语言的编程,计算机专业有设计和程序的毕业设计设计当然有PS,DW,等相关软件,进行设计和制作。编程方面有ASP,JSP,PHP,.NET,VB,VC,VF安卓相关语言进行程序编写。像我之前就是觉得太难了,所以找诚梦毕业设计搞定的,你也可以去问问。
Windows NT/2000系统下进程的隐藏摘要 进程的隐藏一直是木马程序设计者不断探求的重要技术,本文采用远程线程技术,通过动态链接库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远程线程将木马作为线程隐藏在其他进程中,从而达到隐藏的目的。关键字进程 线程 木马 动态链接库 木马程序(也称后门程序)是能被控制的运行在远程主机上的程序,由于木马程序是运行在远程主机上,所以进程的隐藏无疑是大家关心的焦点。本文分析了Windows NT/2000系统下进程隐藏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着重讨论运用线程嫁接技术如何实现Windows NT/2000系统中进程的隐藏。1 基本原理在WIN95/98中,只需要将进程注册为系统服务就能够从进程查看器中隐形,可是这一切在Windows NT/2000中却完全不同, 无论木马从端口、启动文件上如何巧妙地隐藏自己,始终都不能躲过Windows NT/2000的任务管理器,Windows NT/2000的任务管理器均能轻松显示出木马进程,难道在Windows NT/2000下木马真的再也无法隐藏自己的进程了?我们知道,在WINDOWS系统下,可执行文件主要是Exe和Com文件,这两种文件在运行时都有一个共同点,会生成一个独立的进程,寻找特定进程是我们发现木马的方法之一,随着入侵检测软件的不断发展,关联进程和SOCKET已经成为流行的技术,假设一个木马在运行时被检测软件同时查出端口和进程,我们基本上认为这个木马的隐藏已经完全失败。在Windows NT/2000下正常情况用户进程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都是可见的,要想做到木马的进程隐藏,有两个办法,第一是让系统管理员看不见你的进程;第二是不使用进程。本文以第二种方法为例加以讨论,其基本原理是将自已的木马以线程方式嫁接于远程进程之中,远程进程则是合法的用户程序,这样用户管理者看到的只是合法进程,而无法发现木马线程的存在,从而达到隐藏的目的。2 实现方法 为了弄清实现方法,我们必须首先了解Windows系统的另一种"可执行文件"----DLL,DLL是Dynamic Link Library(动态链接库)的缩写,DLL文件是Windows的基础,因为所有的API函数都是在DLL中实现的。DLL文件没有程序逻辑,是由多个功能函数构成,它并不能独立运行,一般都是由进程加载并调用的。因为DLL文件不能独立运行,所以在进程列表中并不会出现DLL,假设我们编写了一个木马DLL,并且通过别的进程来运行它,那么无论是入侵检测软件还是进程列表中,都只会出现那个进程而并不会出现木马DLL,如果那个进程是可信进程,(例如浏览器程序IEXPLORE.EXE,没人会怀疑它是木马吧?)那么我们编写的DLL作为那个进程的一部分,也将成为被信赖的一员,也就达到了隐藏的目的。 运行DLL方法有多种,但其中最隐蔽的方法是采用动态嵌入技术,动态嵌入技术指的是将自己的代码嵌入正在运行的进程中的技术。理论上来说,在Windows中的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私有内存空间,别的进程是不允许对这个私有空间进行操作的,但是实际上,我们仍然可以利用种种方法进入并操作进程的私有内存。动态嵌入技术有多种如:窗口Hook、挂接API、远程线程等,这里介绍一下远程线程技术,它只要有基本的进线程和动态链接库的知识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动态嵌入。远程线程技术指的是通过在另一个进程中创建远程线程的方法进入那个进程的内存地址空间。我们知道,在进程中,可以通过CreateThread函数创建线程,被创建的新线程与主线程(就是进程启动时被同时自动建立的那个线程)共享地址空间以及其他的资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通过CreateRemoteThread也同样可以在另一个进程内创建新线程,被创建的远程线程同样可以共享远程进程(是远程进程)的地址空间,所以,实际上,我们通过一个远程线程,进入了远程进程的内存地址空间,也就拥有了那个远程进程相当的权限。全文地址: 更多计算机论文: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在企业方面管理和培训方面,计算机软件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和 总结 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综合其他学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 方法 ,结合我校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软件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熟练的操作和使用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必备技能。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是由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完成,开发出的各种软件,也大部分由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操作和使用。吉林医药学院针对本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但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多样,教学学时有限,学生程序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给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综合其他学校的教学方式,结合吉林医药学院实际情况,对“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和实践。
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第一,课程内容多,覆盖范围广。吉林医药学院的“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在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B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后开设的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了四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 操作系统 ”和“软件工程”。在有限的学时中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教师与学生都面临很大的挑战。[1]
第二,课程学时有限。吉林医药学院“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有50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将这有限的学时分配后,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时间更加受限,在短时间内学好该课程,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受课时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对枯燥和抽象的知识无法深入讲解,没有时间通过更多的实例对概念和算法演示和说明;学生缺少足够的程序设计 经验 和调试能力,对所学内容无法融会贯通。以“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数据结构部分内容讲授为例,对于顺序表、链表、栈、队列、树、图、排序和查找等知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只能集中讲解相关知识的概念、思想及算法实现,学生练习操作时也只能是将算法在机器上实现,但具体的应用、程序设计以及调试等技巧课堂上无法细致讲解,同样,对于大部分学生,具体的应用在练习操作时练习不到。[2]
第三,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了解所学内容在其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目的和意义。但是,由于“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涵盖教学内容多,授课学时少,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浮于表面,课堂讲授以概念和理论为主,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经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了解不深。学生学习“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后,只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和算法,但无法将所学应用于实践。[3]
第四,学生的程序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吉林医药学院“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开设于学生大二下学期,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程序设计”,但C语言课程对于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且规则繁多,掌握困难。对于C语言中数据的存储、算法编写、程序设计及调试等尤其畏惧、困惑,加深了接下来数据结构部分学习的难度。又由于“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之间间隔一个学期,这让学生本就不牢固的C编程知识在学习新的内容时更加困难。
第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学习“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为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样是该课程的教学难点。以上是吉林医药学院“软件基础基础”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各个问题相互影响和制约,进一步影响到“软基”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效果。针对以上问题,考查其他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吉林医药学院的“软件技术基础”在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第一,利用现代 教育 技术,实例化教学。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方法,在选择教材方面,选取案例详细的教材,弥补教学学时的不足。理论课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我校的教学环境优秀,每一个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增加动画等元素,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的例子和生动的讲解展示给学生。如讲解数据结构中栈的存储结构、定义及算法时,利用学生熟知的手枪中的弹夹讲解;讲队列相关知识的时候,利用学生最经常使用的车站买票等生动形象的例子。再如,讲解数据库中范式概念的时候,利用学生熟悉的班级学生作为对象,分别解释各个范式的区别……
第二,对比归纳,强调总结。受到课时等客观条件限制,经多轮授课发现,学生在学习“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知识时,会有囫囵吞枣的感觉,知识无法吸收透彻并应用,已经开始下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讲授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凝练,对相似知识多进行归纳总结,用尽量少的语言复习与对比相关内容,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第三,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相对于教师,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勤能补拙,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复习C语言等学过的知识,利用实验课程序调试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讲解程序并引导学生对程序跟踪,仔细观察程序变量的变化,总结经验,对程序进行优化,打下良好的程序设计基础。吉林医药学院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有18学时,实验课上除了验证课堂讲授的内容,学生无法更进一步的学习深入的内容,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我校为生工的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自主上机练习环境。对有进一步学习需要的学生,在每周三下午开设第二课堂,由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讲解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采用课程设计,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为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数据结构和数据库部分基础知识学习后,分别要求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在数据结构部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不同的设计题目,限定提交作业时间。为解决学生可能是网络下载或他人协作帮助完成作业的情况,需要学生对程序进行注释,要求学生能读懂程序。针对数据库部分,采用学生分组完成数据库题目的方式,数据库题目可采用教师命题和学生选题的方式,学生分组采用学生自主分组,要求每组5-6成员,每位成员负责数据库的不同部分,最后根据每人负责的设计难易程度评价学生的成绩。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给与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和压力,对于程序设计能力稍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达到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协同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工作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教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和个人学习情况及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小瑞,孙伟,张自嘉,杨双翼.《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04):129~135.
[2]陈帝伊,马孝义,辛全才.“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计算机教育2009(22):68~69.
[3]伦向敏,门洪,兰建军.《软件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27)
摘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软件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今时代计算机软件技术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潜力,为人类的前进做出了巨大贡献。该文主要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现状、主要方式、应用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述了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时期;计算机开发技术;应用;趋势
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概述
一般来说,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计算机应用软件指的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使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设计的软件,比如娱乐、管理、文档等方面的软件;系统软件则指的是计算机本身所携带的软件,主要用于保障计算机的运行、维护等等。计算机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系统软件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上网体验和实用环境。从本质上来看,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运行的最为频繁的是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而非计算机本身,可以说,没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就无法正常使用。20世纪中期,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较为落后,仅仅停留在手工软件开发阶段,工作效率低下,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开始,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人们对其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软件开发一词重新被定义:为了实现计算机的程序运行而采用的规则以及方法等相关的文档等都属于计算机软件的范畴。发展到当今时代,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大致经历了程序设计过程、软件过程、软件工程三个时期,随着时间的变化,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2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现状
2.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现状
当今时代无所不在的网络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支撑着互联网发展的正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和运行。随着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国内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也迅速成长,为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各大高等院校设立了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相关的专业及方向,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重点院校的专业人数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从事于软件开发行业的人才不断增多。
2.2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重要性
正是有了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才推动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可以说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对当代信息社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整个信息网络的核心部分,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将网络信息传输和远程控制变为了现实,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地便利。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信息网络环境的安全性、隐私性,保证人们在畅想网络所带来的自由时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大大提升了人们的体验感。此外,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以促进计算机使用和软件技术之间的问题,实现两者有机融合,从而拓展了计算机的适用范围和适用领域,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3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问题
首先,信用值计算问题。这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关键在于信用机制,由于没有统一的信用机制,因此,会导致计算方法的不同。多数情况下,采取的是乘性减、加性增的方法,加性增主要是用来处理信誉度增加的问题,这样可以对恶意节点形成约束作用。其次,是数据安全问题。虽然现阶段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应经十分成熟,但是在面对数据传送过程中的数据丢失等问题时,还是无法有效遏止,很容易造成机密文件被窃取泄露的问题,这对相关人员、机构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最后,是版权问题。这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中最严重最泛滥的一个问题。由于我国版权保护法规还没有完全形成体系,再加上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等因素,软件技术开发的成果很容易被窃取,这大大降低了软件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也会对我国的软件行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3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主要方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方式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各方面理论知识也日臻完善,总的来说,现阶段最主要的软件开发方式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生命周期法、原型化方法和自动形式的系统开发法三种方式:3.1计算机软件生命周期法该软件开发方式亦被称为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三种方式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使用手段,计算机软件生命周期法着眼于软件的整体性和全局性,主要用于复杂的系统开发阶段。这种方式将软件的开发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子阶段,降低了原有软件系统的难度,便于更好的操作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生命周期法的缺点在于开发耗时长,各阶段之间缺乏独立性,前后联系密切增大了工作量。3.2原形化方法这种开发方式主要指的是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商讨决定一个统一的软件模型之后进入开发阶段并不断修改调整,直到达到用户的要求即可。这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开发手法,其优点在于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目标性强,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和技术浪费,缺点在于适用范围较小,只可用于小型简易的软件系统开发。3.3自动形式的软件开发方法主要特点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的开发目的和内容详细说明,对开发过程则不过多赘述,其优点在于可以根据软件的要求自主设计编码。
4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应用
任何一种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提升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因此,开发计算机软件就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捷性、高效性,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举例来说,在对两个不同的软件系统VB6.0+Access和Web+_ml+Active 进 行应用时,就要根据软件本身的特点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由于第一个软件的版本与微软的版本相同,因此在安装时就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运行,无需其他辅助的系统软件,安装成功后,该系统在使用时操作流畅快捷,使用方便,并且没有其他多余的附加产品影响用户的使用,因此,该软件的用户需求就会不断提升,可能会因为用户过多而对使用体验造成影响,这就需要人工进行调整。而第二种软件在安装时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安装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户使用量。这就说明在进行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将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体验,唯有如此,才能获取更多的使用率和利润。
5结束语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化。
网络化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主要目标,其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势必会为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人与物之间相互连接物联网将会是以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
2)服务性。
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应用之前就是为了解决人们处理问题时的难题,未来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将借助先进的开发理念更全面、更细致的满足用户的体验和需求,所以服务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也是今后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智能化。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迈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会更加趋向人性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是人类计算机软件的重要进步,是高科技的一次突破性进展。
4)开放化。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开放化主要体现在技术开发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共享,在技术上则指的是软件源代码的开放和软件产品的标准化,从业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可以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从根本上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实现整个软件行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伟.浅论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3):80-80+82.
[2]刘芳.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向[J].中国新通信,2015(13):89-89.
[3]左岑.试析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展望[J].才智,2013(12):384-384.
[4]刘凯英.浅谈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无线互联科技,2013(1):69.
[5]潘其琳.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3):249-25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软件技术相关 文章 :
1.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2.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大全参考
3.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论文
4.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毕业论文
5.关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毕业论文
6.计算机软件本科毕业论文
四、政府知识管理系统实例分析 下面以由苏州欧索软件公司开发的“Bluten政府知识管理平台”③为主导,结合北京俊和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④作实例分析,这两家公司的政府知识管理系统基本上可以代表当前我国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现状。 经过归纳可以得到“Bluten政府知识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及特点是: 第一个主模块是政务中心,这是系统的主导功能,下设五个子功能: 一是公文管理(发文、收文、档案管理),特点是支持语音录入、手写录入,能实现收发公文流程的自由设置和流程监控;二是事务管理(人事办公事务和财务事务),特点是能够规范和固化行政办公流程,实现各项事务的自助处理;三是日程管理(有多种方式,如邮件提醒、短消息提醒、BP机提醒、电话提醒),特点是按日、周、月显示日程,并可对日程进行公布、存储、查询;四是会议管理(会议室管理、会议通知管理),特点是能与日程管理紧密联系,可进行会议提醒,可进行会议纪要管理;五是邮件管理(电子邮件收发、扩展Web访问)。 第二个主模块是资源中心,下设以下五个子功能:新闻发布、公告发布、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其他信息(包括各种交通信息及其共享信息)。第三个主模块是管理中心,能实现无线应用、消息提醒、流程自定义、图形化设计工具、多组织结构、流程监控分析、自定义表单、用户管理、图形化的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 “Bluten政府知识管理平台”代表了当前大部分电子政务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但是,应当说它的政府知识获取、传播共享、利用测评功能不够充分,基本上可以说还是一种办公管理,偏重于政务管理,而不是知识管理和公共服务。 相比之下,俊和在线的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解决方案除了具备上表所列的欧索软件中的大部分功能以外,还突出了知识管理功能。该方案基于门户系统与内容管理、虚拟网站集群,以及中间件平台等支撑系统的整合而成,包括“一站式”所必须具备的单点登录、统一认证、应用分布、虚拟站点集群、集中管理功能,同时还包括门户服务通常应具备的搜索引擎、消息引擎、个性化展现、知识导航、应用集成等功能。 从该方案的“一站式信息门户”有“消息沟通”模块,包括分类论坛、在线交流、在线聊天、在线调查、信访管理等功能;“一站式协同办公”平台的办公应用层中的特别有一个“办公协作平台”模块,其中有信息发布、数据文档共享、视频会议、论坛服务、远程办公等功能。事务管理模块中还有“辅助决策”功能等,在此都体现了知识管理的特征。 从上文提出的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三大功能需求,到俊和在线的知识管理系统这一阶段,政府的知识管理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知识门户开始形成、协同办公成效显著。但这些系统大多还只是停留在知识的简单获取、传播和利用阶段,需要加强的知识管理功能还有很多:隐性知识的获取难度仍然较大,需要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共享;知识交流的过程基本上还是在对知识的外化,真正内化的很少;对知识培训、推送考虑的也不多;知识贡献较少;也没有良好的知识测评机制。综上所述,当前已有的政府知识管理系统与从理论上设计的理想需求模型还有差距,在实践中,系统设计人员可以参考知识管理的功能需求,从公务员的个人知识管理做起,培养知识分享和交流的组织文化,培育实践社区,确定办公领域中的关键知识,重视信息门户的知识沉淀,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政府的知识管理系统,培养政府创新能力。 ①以外促内,内强则外优——政府、公共事业单位知 识管理的导入.http://www.amteam.org/static/54235.hnn1. [访问日期:2007—2—3】 ② 刘武,朱明富.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探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4):35—37. ③ 苏州欧索软件公司.Bluten知识平台解决方案.http://www.oceanso~:.com.cn/document/knowledge.doc. 【访问日期:2006-12-10】 ④北京俊和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方案: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解决方案.http://www.wits.com.cn/wits/news/news_show.asp?id=94&kind= 公司动态&trade=政府信息化.【访问日期:2007—3—9】
计算机病毒论文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通过磁盘、磁带和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 能“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种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还有的定义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 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如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 它会自生复制并传播, 使计算机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坏等等。这些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借用了生物学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处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 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体”。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 同时能够自我复制, 具有传染性。所以,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人为地故意制造出来的, 有时一旦扩散出来后连编者自己也无法控制。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纯计算机学术问题, 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几年前,大多数类型的病毒主要地通过软盘传播,但是,因特网引入了新的病毒传送机制。随着现在电子邮件被用作一个重要的企业通信工具,病毒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扩展得快。附着在电子邮件信息中的病毒,仅仅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侵染整个企业,让公司每年在生产损失和清除病毒开销上花费数百万美元。今后任何时候病毒都不会很快地消失。按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协会发布的统计资料,已有超过10,000种病毒被辨认出来,而且每个月都在又产生200种新型病毒。为了安全,我们说大部分机构必须常规性地对付病毒的突然爆发。没有一个使用多台计算机的机构,可以是对病毒免疫的。计算机病毒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的背景是:(1)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计算机病毒是高技术犯罪, 具有瞬时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不易取证, 风险小破坏大, 从而刺激了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是某些人恶作剧和报复心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表现。(2)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危弱性是根本的技术原因计算机是电子产品。数据从输入、存储、处理、输出等环节, 易误入、篡改、丢失、作假和破坏;程序易被删除、改写;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手工方式, 效率低下且生产周期长;人们至今没有办法事先了解一个程序有没有错误, 只能在运行中发现、修改错误, 并不知道还有多少错误和缺陷隐藏在其中。这些脆弱性就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3)微机的普及应用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1983年11月3日美国计算机专家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并进行了验证。几年前计算机病毒就迅速蔓延, 到我国才是近年来的事。而这几年正是我国微型计算机普及应用热潮。微机的广泛普及, 操作系统简单明了, 软、硬件透明度高, 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措施, 能够透彻了解它内部结构的用户日益增多, 对其存在的缺点和易攻击处也了解的越来越清楚, 不同的目的可以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目前, 在IBM PC系统及其兼容机上广泛流行着各种病毒就很说明这个问题。计算机病毒的来源有哪些?(1)搞计算机的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寻开心制造出的病毒, 例如象圆点一类的良性病毒。(2)软件公司及用户为保护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而采取的报复性惩罚措施。因为他们发现对软件上锁, 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对非法拷贝的打击大, 这更加助长了各种病毒的传播。(3)旨在攻击和摧毁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就是蓄意进行破坏。例如1987年底出现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莱大学的犹太人病毒, 就是雇员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辞退时故意制造的。它针对性强, 破坏性大, 产生于内部, 防不胜防。(4)用于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设计的程序, 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参考资料: 还有很多: 自己看吧 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