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英汉主语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英汉主语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英汉主语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Bronte ,Charlotte. Jane Eyre [M] .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2 ]Danks ,Joseph H. . etal. Cognitive Process in Translationand Interpreting[M] . Sage Publications Inc. . 1997. [3 ]Nida ,Eugene A. . On Translation[M] . 谭载喜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4 ]戴浩一. 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 J ] . 国外语言学, 1988 , (1) . [5 ]戴浩一.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J ] . 国外语言学,1990 , (4) . [6 ]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 . 商务印书馆,1979. [7 ]吕叔湘. 语文杂记[M] .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8 ]马秉义. 英汉主语差异初探[J ] . 外国语,1995 , (5) . [9 ]谢信一. 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J ] . 国外语言学,1991 , (4) .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特征往往反映着不同地域、民族的思维习惯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1 浅探英汉委婉语对比 摘 要: 本文应用范畴和构造手段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 文化 现象。研究英汉委婉语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 关键词: 英汉委婉语 应用范畴 构造手段 一、引言 委婉语euphemism源自希腊语,由词头“eu”(good)和词干“phemism”(speech)构成,意为吉利之语(words of good omen)或优雅的说法(good speech)。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我们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社会文化现象。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同社会心理和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社会的发展、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文化。 二、英汉委婉语应用范畴的对比 1.关于疾病的委婉语 生病是人们忌讳说的,因而东西方人常常用委婉语表达。在现代英语中,多用trouble婉指病,如heart trouble,lung trouble等。cancer的委婉语为“the Big C”或“long illness”,“terminally ill”。性病在英语里被称为“social disease”,“the French disease”,“certain disease”,“communicable disease”。汉语里人们把这种病称为“花柳病”、“富贵病”、“那种病”。汉语中,我们把“生病”称作“身体不好”、“身体欠安”,说“癌症”为“不治之症”。 而在身体缺陷方面,英语中婉称crippled(残疾)为physically handicapped(有生理缺陷的)或者用disabled,the inconvenienced表示crippled(瘸子),用imperfect hearing(听觉不完美)代替the deaf(聋子),用visually retarded(视力有障碍的)代替the blind(瞎子、盲人)。在汉语中,四肢残疾称“手脚不灵便、走路不便”,偏瘫称“半身不遂”等,秃顶婉称“谢顶”,耳朵聋称“耳背、耳朵不灵”。其他的还有“挨了一下子”、“划了个口子”等代称“受伤”。 2.关于性的委婉语 从古至今,各民族对性爱及与其相关的一些说法均持谨慎态度。随着人类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开放性的说法,但其主流仍然采用回避、模糊、委婉的说法。英语中谈及性行为的委婉语有make love,to have sex with,to go to bed with etc.汉民族历来对性行为持封闭态度,谈及性行为时总是遮遮掩掩,含混模糊。汉语中表达性爱的委婉语有:同房、夫妻生活、房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在谈到性行为不检点时,英语中有free love,trial marriage,love companion,mixed singles等模糊与中性化的委婉语。汉语中则采用较严厉的贬义词抨击不检点的性行为。如男盗女娼、三者插足、寻花问柳、水性杨花等。对于妓女这一令人鄙弃的角色,西方社会给予了许多雅号,如,street walker,street girl,a woman of the town,pavement princess。谈到怀孕时,英汉两种语言均用委婉语,如英语很少直接说pregnancy(怀孕),而说be in the family way,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in a delicate condition,knitting little bootees etc.汉语则说,有喜了、要当妈妈了、身怀六甲等。 3.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古今中外,无论东西方,“死亡”都是一个避讳莫深的话题。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尽量回避“死亡”二字而尽可能用委婉语代替。虽然英汉语中都有很多表示“死亡”的委婉语,但其中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英汉表达死的委婉语在体现社会地位上大相径庭。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对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西方人笃信__,认为人都是上帝创造的,故生来人人平等。英语中有一条古老的格言:Popes,Kings,beggars,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头衔和地位并不能免人一死。在死神面前,卑贱者和高贵者一律平等。 (2)由不同的宗教文化带来的表达差异。英语中die的很多委婉语来自《圣经》,如to go to a better place/world(到一个更美好的地方、世界),to go to Heaven/Paradise(进入天国)。汉语中,入佛门的则说“迁化、圆寂、舍生”等;对信仰道教的则说“蝉脱、羽化、别驾、遁化”等。 (3)因价值观念的不同,英汉委婉语也不同。汉语中表“死亡”的委婉语还有褒贬之分,如壮烈牺牲、慷慨就义、为国捐躯等。英语国家的民族英雄常常受人敬仰,在英语里找到一些表示为国家或事业而捐躯的委婉词语,如bite the dust/the ground,fire one’s last shot,give one’s life,kiss the dust lay down one’s life。 4.有关“低微职业”的委婉语 在英汉这两种语言里,职业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为提高某些职业的社会地位,人们往往使用委婉语加以美化。这种现象在现代英语中俯拾皆是:把maid(女仆)或housekeeper(女管家)称为domestic help(家务助手)、day-help(白天帮工)或live-in help(住家帮手);一般服务员也升级为service manager(服务管理人员);butcher(屠夫)也改称为meat technologist(肉类技术专家);garbage collector(垃圾收集工)也称sanitation engineer(环境卫生工程师)。 现代汉语也有类似的职业委婉语,“理发师“成了“发型设计师”,理发店也随之改成了发型设计中心,“佣人”成了“家政人员”,“厨子”婉称为“大厨”、“大师傅”,用“服务员”代替“跟班、听差、跑堂”,“司机”代替“车夫”等。这些职业委婉语的使用一方面反映出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和追求高雅的心理趋势,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的尊重意识和平等观念。 5.关于年龄上的委婉语 英语中有关老的委婉语很多,这与其文化密切相关。美国文化以个人主义为中心,讲究独立与隐私,子女成人后即与父母分居,老人生活孤单寂寞,于是老成了生活中的一大忌。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老的委婉语。如:senior citizen,advantage in the age,the mature,seasoned man等。 同时人们把晚年称为golden years(黄金年华),养老院并非理想去处,也被婉称为a home for adults(成人之家)、a rest home(休养所)等。然而在中国,情况却正好相反,因为中国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在中国,“老”字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有时还倚老卖老,以老为荣。 如什么“老板、老大、老总、老师、老师傅”等。汉语中类似“年老”的委婉语也很多,如:古稀之年、高龄、高寿、桑榆、夕阳红等。同时,中国人还常把老字放在姓氏的前面或者后面,来称呼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以表尊重,如:老赵、王老。这体现了中国重视老人的价值观,而这些在英美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可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可能截然相反。 三、英汉委婉语构造手段的对比 由于英汉民族的语言不同,两种语言在文化、语言形式和 思维方式 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英汉委婉语的差别正是由于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差异所造成的,主要体现在英汉委婉语各自的词汇形态特点、语义特点和语法特点等方面。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通过语音及语法手段构成委婉语,或拼写形式的变异,达到委婉的目的,汉语却侧重于词汇手段。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1)缩略(Abbreviation):ladies代替ladies’ room,婉指女厕所。 (2)尾脱落(Apocopation):lav代替lavatory(厕所)。 (3)首字母缩略(Initiating):B.O.代替body odor(狐臭)。 (4)逆生(Backforming):ecnop 代替ponce,婉指“拉皮条的人”。 (5)音节或字母重复(Reduplication)pee-pee=piss(小便)。 (6)音节扭曲(Phonetic Distortion)Cripes=Christ(基督)、God(上帝)。 (7)混合词(Blend word):gezunda=This object“goes under”the bed.(那东西放在床底下,即“夜壶”)。 (8)小词(Diminutive):heinie=hind end(后端,即“臀部”)。 汉语委婉语独特的构成方式: (1)拆字法。如:张俊氏道:“胡子老官,这事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谢”拆开后即“言”、“身”、“寸”)。(《儒林外史》第32回) (2) 歇后语 法。人们在做一些消极评论时,常会借助一些歇后语来缓冲过于直白的语气,以达到委婉的目的。比如骂人时说:茶壶里的水(滚开)。 (3)换字法。例如,北方话口语中常说“扯蛋”,书面语转写时,换成“扯淡”。 (4)符号替换法。例如:“×你妈!你怎么不说话,哑巴吗?” (5)反义法。所谓反义就是指与禁忌语的意义相反。如广州人把“气死我”说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说成“笑生我”。显然,生与死是 反义词 ,这里用“生”避开了“死”。 三、结语 笔者对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从应用范畴与构造手段两方面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到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委婉语不仅仅是修辞现象、语言学现象,更蕴含浓厚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在各个国家的日常交往及工作中,委婉语的运用极为广泛,它可以润滑和协调人际关系,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充分认识其构造手段、形式特点、发展规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志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5(5).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刘瑞琴.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2 浅谈英汉词缀对比研究 【摘 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构词法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词缀,通过前缀和后缀的词缀对比,会给英语教学以及英汉互译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词缀;前缀;后缀;对比 1 词缀的定义 词缀法是把词缀附加在词根上构造新词的 方法 (陈,1991),也叫做派生法。总的来说,前缀起着语义功能,而后缀有语法功能。在英语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法,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在新的 英语单词 中占17.5%。在汉语中,由词缀法构成的词非常少,然而词缀化是汉语本身发展的自然趋势(吴,2001)。 2 英汉前缀对比 英汉前缀的不同反映在英语比汉语有更多的前缀。英语前缀是构词主要的成分,仅次于词根。整体来说,英语派生过程比汉语更复杂、更多样化。 2.1 英语前缀的分类 英语前缀大多只是改变词义而不改变词性,所以英语单词是在意义的基础上分类的,英语前缀可以分为九类,列举如下: 2.2 汉语前缀的分类 汉语的前缀表示语法意义,其首要功能是改变词性,这种功能相当于英语的后缀,这是两种语言最大的区别。汉语的前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只是为了构词,如“老”,老婆、老大、老虎;“阿”,阿爹、阿婆。另外一类不全是语法的性质,可能会改变词性,汉语前缀根据意义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汉语前缀和其相对应的英语形式: 1)否定前缀 不人道 inhuman 非正式 informal 不科学 unscientific 非导体 nonconductor 无形 invisible 无条件 unconditional 2)态度前缀 反建议 counterproposal 亲美 pro-American 反常 abnormal 伪政府 pseudo-government 反社会 anti-social 3)程度或大小前缀 超自然 supernatural 泛非 pan-African 超音速 hypersonic 次大陆 subcontinent 准学者 quasi-scholar 4)数字前缀 半封建 semi-feudal 单边 unilateral 半人半神 demigod 单晶体 monocrystal 双音节 disyllabic 多中心 polycentric 双语 bilingual 多级 multipolar 2.3 英汉前缀的对比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推测出两种语言的大多数前缀都有对应关系。总体来说,英语前缀在不改变词性的基础上,对词根起着语义功能,而汉语前缀具有语法的功能,更倾向于语义分类。 然而,在两种语言中,由相对应的前缀构成的派生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一种语言中的派生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有着相同意义也可能不是派生词。例如,“不毛”在汉语中是个派生词,由前缀“不”和名次“毛”组成。在英语中相对应的词是“barren”,是个单词素的词。同样,英语中派生名词“non-smoker”是由一个前缀“non-”和一个名词“smoker”组合起来的,在汉语中是个名词词组“不吸烟的人”。 许多前缀具有多种意义,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即一种语言的前缀在另一种语言中具有几种意义,反之亦然。英语前缀“a-”有三种意思:a. 强调原来的意思,如await; b. 改变词性和意思,如awash; c. 非、不, atypical。在汉语中,前缀“不”可以用英语中不同的前缀来表示,如un-, il-, ir-, a-等。 3 英汉后缀对比 与英语相比,汉语中表示人的后缀比指示状态和动作等的后缀多。两种语言的后缀都是加在词根之后。 3.1 英语后缀的四种范畴 英语后缀是对原来的词的一种修饰,它改变了词原有的词性。英语后缀有四种类型:名词后缀、形容词后缀、副词后缀和动词后缀。当词根加上这些后缀后,分别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 3.2 汉语后缀的分类 与英语后缀不同,汉语后缀主要构成名词。加上后缀的词根几乎限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尤其是名词。下文选择了若干汉语后缀和所对应的英语后缀。 1)名词后缀 ①表示代理人和职业的后缀 专家 specialist 教员 teacher 银行家 banker 打字员 typist 发明家 inventor 技术员 technician 读者 reader 讲师 lecturer 逃亡者 escapee 工程师 engineer 马克思主义者 Marxist 魔术 师 magician 助手 assistant 积极分子 activist ②表示属性、状态和学说意义的后缀 灵活性 flexibility 创造性 creativity 正确性 correctness 湿度 humidity 长度 length 唯心论 idealism 相对论 relativity 社会主义 socialism 达尔文主义 Darwinism 电子学 electronics ③表示亲昵或轻蔑意味的后缀 胖子 fatty 酒鬼 drunkard 赌棍 gamester 电影迷 filmnik 2)动词后缀 人格化 personify 简化 simplify 深化 deepen 现代化 modernize 革命化 revolutionize 3)形容词后缀 男孩子气 manly 孩子气 childish 阔气 luxurious 傲气 cocky 井然 orderly 默然 speechless 4)副词后缀 油然 spontaneously 惨然 miserably 特地 specially 继而 afterwards 率尔 rashly 3.3 英汉后缀对比分析 如上所述,汉语在构成名词方面有丰富的后缀,尤其是指示人的名词。据估计汉语表示人的后缀在词缀中达到32%,在英语中只有13%。两种语言的后缀很明显的不同在于汉语后缀大多带有些许感情色彩,尤其是轻蔑意义;而英语后缀很少带有这种贬义的感情色彩。 汉语中一定量的后缀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后缀,因此,在英语中由自由词来表达这些后缀的意思,例如桌子(desk)、杯子(cup)、石头(stone)、尾巴(tail)、泥巴(mud)。同样,当表示女性的后缀附加于对应的动词之上,整个词就代表了女性。然而,在汉语中单个词就代表了相同的意义,比如女演员(actor-actress) and母老虎 (tiger-tigress)。 后缀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加上后缀的英语派生词与加上前缀的汉语派生词相对应,比如,“lawless” 和 “fearless”分别译成“非法”和“无畏”。英语中带有指小意义名词后缀在汉语中经常译成前面加“小”的名词,如小鸭(duckling)、小猫(kitten)。有时,同时使用前缀“小”和后缀“儿”,如小罐儿(cannikin)。 4 结语 总之,科技全球化给英语和汉语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比较。英汉词缀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将两者相比不仅有益于 英语学习 者深刻认识两种语言,而且有益于他们丰富英汉词汇。 【参考文献】 [1]陈治安.英汉词缀法构词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1(1). [2]韩汉雄.英汉词缀比较及 其它 [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7).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吴东英. 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1 (3). [5]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10. [6]张晗.英汉构词法对比[J].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10(3).

英汉文化差异与误异论文文献

中西方国家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各自的 文化 上有其独特的内涵。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化差异英语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文化差异英语论文篇1 文化差异对 英语学习 的影响 一、引言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人努力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方面,却忽略了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致使许多人虽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但在英语交流中仍会遇到许多困难。缺乏对文化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已严重影响了英语学习。 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很早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如20世纪80年代我国着名学者胡文仲就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但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将从中西方的 传统文化 、习俗文化和价值体系三方面的差异来探讨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二、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要想学好英语不仅需要掌握语音、语义和语法等语言本身的技能,还需要注重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同时又受所属文化的制约。若不能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就无法真正学好英语。 众多学者已充分研究了文化的内涵,如戴炜栋和张红玲认为,文化研究发展至今,一个最具概括性、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人自出生后所学到的一切,如语言、言行方式和内容、信仰,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张婧则认为,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 典故 、 传说 轶事。本文主要关注中西方在传统文化、习俗文化和价值体系三方面的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上的差异 中西方国家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各自的文化上有其独特的内涵。由于受到不同的历史和传统的影响,中西方国家在各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传统文化亦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 学习英语 时除了要学好语言,更要关注语言所属的文化内涵。正如刘长江所言,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同步融合。 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差异,中西方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也有区别。如“龙”在中西方的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便迥然不同。“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引以为豪的自称“龙的传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幸福的象征,人们多用“龙腾虎跃”或“龙凤呈祥”等词形容吉庆的气氛。 但西方文化往往把“龙(dragon)”视为邪恶势力的象征,寓意凶残。在西方传统文化中“dragon”指的是一种长有双翅且会吐火的怪兽,因此,它与凶暴直接联系在一起。 (二)习俗文化上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尤其典型地体现在习俗文化方面。不同国家的习俗文化反映在各自的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如称谓、礼仪、恭维、致谢等方面。若不能充分了解中西习俗文化上的差异则会严重影响彼此的交流。 如在称谓方面中西方的习俗文化便有着极大的差异。中国人由于受到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的影响遵循讲礼节、尊长辈的习俗。俗话说:“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 因此,在中国,孩子倘若对长辈或教师直呼其名会被认为不懂礼貌,将会受到家长的责罚。而在西方的习俗文化中西方人称呼除父母外的其他人时大都直呼其名,以示友好和亲近。这一点在美国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尊崇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而西方人则崇尚人人平等、追求自由。 (三)不同价值体系间的差异 价值观念被普遍认为是文化的核心所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价值观念必然会有所不同。而价值观念又对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言语表达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语言也往往折射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也直接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尤其典型地体现在诸如,禁忌、隐私等方面。 如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注重社会群体间的亲密友好关系,因此,将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否等情况视为是对对方的关心,但这些问题在西方人眼中却是一种禁忌,在他们的价值观念中这些均为个人的隐私,因此,避而不谈。再如中国人碰到熟人打招呼常会问“你去哪儿”或“你吃饭了吗”等,以示对对方的关心和双方的亲密友好关系,但这在西方人眼中却大有窥探隐私之嫌。 三、结语 英语学习中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如高宝虹所言,在语言学习中,文化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语言的使用要受该语言所属民族文化制约。因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必然影响英语语言的学习。尽管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但对文化因素的忽视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张友平曾指出,外语教学不应当仅仅是语言教学,还应当包括文化教学。因此,我们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熟知语言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英语学以致用,准确顺畅地将其应用于对外交流之中。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8):45-51. [2]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2):2-8. [3]张婧.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9(2):84-85. [4]刘长江.谈外语 教育 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4):14-18. [5]高宝虹.交际化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33-38. [6]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3):41-48. 文化差异英语论文篇2 浅析英汉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 方法 ,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各个民族的语言在受到民族自身社会文化影响的同时,又反映着各自民族本身的文化内涵。如果某一个民族的人们不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就很难进行顺利的交流。因此,我们得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交际才能顺利地进行。因此,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容低估。 [关键词]文化差异 宗教信仰 历史典故 风俗 所谓翻译不仅是对语言进行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对文化进行传递的过程。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专家赵贤州先生说:“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通的文化信息;而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本文着重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和风俗三个方面论述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可以说是基础的,显而易见的,同时又是根深蒂固的。对习语的运用是英汉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是语言运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习语的产生、运用和人们的劳动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例如,在汉民族的文化中,中国人们印象中的东风是很温暖的,只有西北风才是很寒冷的。而英国地处西半球,海洋性气候,西风则是 报告 春天消息的,看如下例子: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 (在很多冬日里我总看见他,鼻子冻得发红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里。)钱哥川在《翻译漫谈》一书中认为此句的east wind,译成汉语时应该是西风或北风,这正是地理环境与我们生存环境不同的原因造成的文化气氛的不同。又如,在中国人眼里,夏天总是和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烈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常被用来描述中国夏天的词语。而英国的夏季则是温暖明媚舒适的,是一年中最舒服最宜人的季节,就像我们中国的春天一样。显而易见,英汉两个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上的不同,生存环境存在差异,观察客观事物、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和角度是不一样的。因此,翻译千万不能只照词典上的词义逐词逐句的翻译,否则不能达到有效顺利的沟通。 二、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文化在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西方人大多信__,认为上帝(god)可创造一切,因而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的说法。而中国人信奉佛教、道教,多有“玉帝”“观音”“菩萨”“慈悲为怀”等词汇。在中国文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典故,如“盘古开天”“牛郎织女”“卧薪尝胆”等等。在西方的文化里,很多历史典故都来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神话,还有圣经 故事 。请看下面例句: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when the clay beings begin to breathe.基督__,上帝创造了人,而人又来自尘土。所以,英语中creation指“上帝”。而clay指“上帝创造的人”。理解了creation和clay这两个词的宗教内涵后,就可以把其译为:老师是创造的见证人,目睹着生命呼吸成长。可见英汉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贯穿在其各自的语言表达交流之中。如果译者缺少对对象文化个性的深刻认识,就难以理解 句子 的文化内涵,这将对译文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从而达不到有效沟通。 三、风俗上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民族在习俗上有很大的差异,这对翻译必然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人把“龙”当成是吉祥的神物,有着伟大的力量,所以龙在中国文化里是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因而有“望子成龙”的说法,但是在英美国家却把龙当作是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相反的,中国人把猫头鹰当做不吉祥的象征,而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做智慧的象征。类似的例子在英汉交流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给人很新异的感觉,这就是风俗上的不同导致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考虑风俗对翻译的影响,能使英汉民族进行有效交流。 四、结语 不论是卓越的翻译家还是出色的译评专家,都应该是具有两种文化意识和精通两种语言的真真正正的文化人。交流促进理解,沟通有助于进步,翻译则是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让我们真正做好翻译的工作,架起英汉沟通的桥梁,为英汉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建京.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渗透[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6).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中国翻译,1998(1):25. [5]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59.

汉英寒暄语的差异研究论文

中国和英国的寒暄语的区别主要在于问候的时候问的内容不同。

中国和英国的寒暄语的方式及表达:

1、汉英寒暄语基本都可分为问候式、询问式、漫谈式和告别式。

2、中国人寒暄主要有四个话题:对年龄的询问(例如,孩子们有多大了?),健康状况的关注(例如:最近身体如何啊?)对于行动的关注(例如:哟,忙吗?)和节日的问候(例:过年好啊。)而英国人是先问对方怎么样怎么样,不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

3、英语里面很注意个人隐私,而中文中什么都可以问,而且见什么问什么,这是最大的差别。

4、使用英语国家最常用的方法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而在中国语言文化中,这方面的语言使用的范围很广泛,相比较于英语国家,更常见的是对职业和收入,年龄和婚姻等问题。

汉英寒暄语基本都可分为问候式、询问式、漫谈式和告别式,但是在汉英两种语言的日常使用中寒暄语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一)问候式寒暄语[s1] 差异问候式寒暄语也称招呼语,通常是人们见面打招呼时所常用的语言,在汉语中比较常见的是 “你去哪?”、“吃了吗?”一类。而英语中常使用“hello”和“How are you”。一般情况下,经过时间沉淀的寒暄用语,有很强的通用性和传统的语言模式,相对简单明了是寒暄的特性。中国人寒暄主要有四个话题:对年龄的询问(例如,孩子们有多大了?),健康状况的关注(例如:最近身体如何啊?)对于行动的关注(例如:哟,忙吗?)和节日的问候(例:过年好啊。)据史书记载上古我们的祖先每天只吃两顿饭。即使这样,穷人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即所谓‘饔飧不继’。所以老百姓见面爱问 “吃了没?”。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食品和服装的问题,是很长一段时间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注意吃,爱谈论吃,所以,“你吃了吗?”,这句话也一直被沿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国人对他人的关注。其次,这句话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交际的积极性。而英语寒暄语在我们刚接触英语的时候就学习过:A: How are you?B: Fine, thank you, and you?A: I am fine too!在汉语寒暄语中,多数的“问句”不是去问对方到哪里去了,干什么了,最后有没有吃,目的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简单的回应。回应可以是对方根据问题进行真实的回答,也可以是“好”的声音,微笑示意也可以,在这方面比较注意形式。英语寒暄语是简单明了的,类似于上面的例子的寒暄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多的,基本上“Hello”和“Good morning”是主流。英汉寒暄语的差异,是指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寒暄语在语言问候语中互相问候时的差异。“最近怎么样啊?有些胖了。”这类寒暄在中国文化圈交流时比较常见,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听到这句话,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过的不错”,而是惊奇自己长胖的速度,下一步就会开始健身减肥,很显然,他想多了。一位在中国工作的外籍教师有一次去礼堂看电影,在半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学生,学生依据中国寒暄的习惯,礼貌地说:“你要去看那部电影吗?”英语老师觉得很奇怪,认为你在大厅种清楚的看到我了,知道我是去看一部电影,为什么还要问这样一个问题?类似于这样的寒暄语很容易引起误解,给人的印象是中国人总是干扰别人:天那么冷,怎么穿这么少啊,别感冒了。会不舒服的,看过医生吗?你吃过药了吗?现在感觉怎么样?......英语国家的人对这一场景的对待会比较平静和冷漠:我能照顾自己!想象一下,如果在英语国家的人寒暄的时候会发生吗?后者当然会认为,中国人喜欢干涉,甚至安排其他人的生活,因为就算是他们的父母可能都不会如此,这是不能接受的。最坏的结果是:“I can handle it all,OK?”在英语中,问候式寒暄语都是比较简单直接,一个“Hello”或者“How are you?”就可以了。但在中国,“去看电影啊”、“去吃饭啊”这一类明知故问的“很奇怪的问题”是人们经常用来经常用来寒暄的。[s2] (二)询问式寒暄语[s3] 差异顾名思义,询问式寒暄语是用询问的方式对对方进行寒暄,对对方的近况进行询问,以此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可以询问的问题有很多种,在这方面两种语言的人会产生较大差异。在汉语中,问候式寒暄语与询问式寒暄语有部分重叠,“忙什么”和“xx怎么样”是比较常用的。而在英语国家中询问对方身体状况是最常用的话题:You looked tired, are you okay?You looked not well, what’s wrong with you?在中国的询问方式更多。你忙什么呢?身体还不错吗?家里还好吗?等等。据《广州日报》(2007.11.21) 载,近几十年来日常询问式寒暄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下海了吗?”“在哪发财啊?”;上世纪90年代:“有工作吗?”“跳槽了吗?”;前几年:“最近忙什么啊?”“工作怎么样?还在那个单位吗?”“去哪玩了?”;今年:“涨几个点了?有什么好股推荐啊?”“买了什么基金?涨多少了?”“你的房子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准备买房吗?”“xx涨价没?”近一两年来,询问式寒暄也有新的元素的注入,现在人们见面常常会说:“今年到哪旅游了?”,“听说了吧?海南岛变成国际旅游岛了?”等。甚至在毕业生之间也流传着独有的寒暄语:“论文怎么样了?”汉语中询问式寒暄语在不断的变化着并且不断有新的元素注入,也体现出了汉语询问式寒暄语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特点。在这一方面对汉英两种寒暄语的要求是一样的,表示对对方的关注并导出后面的话题。如果对方不愿意顺着寒暄导出话题,可以随便应付,开始另一个新的话题。汉语和英语寒暄语是在交际中最有可能造成交流障碍的。一句“吃了吗”在中国的使用方向可以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用英语国家最常用的方法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而在中国语言文化中,这方面的语言使用的范围很广泛,相比较于英语国家,更常见的是对职业和收入,年龄和婚姻等问题。一个英国教育家在中国讲课,曾说过一个案例,他有一次参加一个会议,在会议间隙,一个中国人当着所有人的面十分亲切地询问他的工资,当时感觉很尴尬,不回答的话又怕对方觉得他对自己不够尊重,最后只能很无奈的实话实说:I had a most bizarre day.在我们刚刚学习英语的时候,老师就提到过与外国人聊天的时候不能说“How old are you?”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年龄是隐私。而在中国人的交流中,对于年龄的问题则显得并不那么介意。“你今年得二十三四了吧?”这类寒暄则极为多见。有一位在中国工作了一年的新西兰女教师,回国之后对朋友说:“在中国至少有100个人问过我的年龄,但是我在新西兰的时候,从我18岁之后,不记得有谁问过我的年龄。”在中国文化中,婚姻问题也是一个经常被人们谈论的话题,在中国,朋友之间或者长辈与晚辈之间经常会问到这些问题,“有女朋友了吗?”“跟你女朋友什么时候结婚?”等等。而在英语国家,如果交谈中谈到这些话题,他们一定会很不自在,会认为自己的私生活受到了很严重的干涉。但是如果是很亲密的朋友,则不会产生尴尬,并非是英语国家的人不谈论婚姻问题,而是他们之间的谈论不涉及隐私。询问式寒暄语中,中英两种文化的人都会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不同的是,中文中可询问的话题更多,范围也更广。例如婚姻和年龄问题,在中国任何人在寒暄时都可以询问,但在英语文化中,只有十分熟悉的人才可能会想要了解,被询问的人才可能会回答。(三)漫谈式寒暄语差异双方在问候之后,会随意的聊一些话题,这种对话十分随意,不涉及任何重要内容,目的只是与对方进行交流,以保持双方的亲密,这个过程所进行的对话内容,我们将之定义为漫谈式寒暄语。这种寒暄语是由询问式寒暄语所引出,一般是询问式寒暄语的延伸。除了天气,英语经常还谈论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如橄榄球比赛的最后一场,明天将举行的乒乓球比赛,谁有一件漂亮的衣服,这个宴会的男主人或女主人。中国人也会就这些话题进行寒暄,但在讲英语的国家这类话题更容易被人们谈论,如服装的样式,购买的地点等。尤其是在餐桌上,这种差异会明显的突显出来。英语国家的人会一直称赞食物的美味。而中国人不太喜欢谈论这些话题,如果过多的对在场的某个人为话题进行谈论,则会使当事人觉得尴尬,所以他们更倾向于谈论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最近的一些新鲜事。在下面的对话中,这种赞美的寒暄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造成误解。A(teacher):Tom, your English is improving. I am pleased with your work.Tom(student): Oh, no, my English is notvery good.A: Why do you say that? You‘re really doingvery well in class.Tom: No, I am not a good student.A: Tom, you’re making progress in thisclass. You should be proud of your English.Tom: No, it’s not true. You’re a goodteacher, but I’m not a good student.外籍老师使用自己英语环境下的寒暄语与中国学生交流,而中国学生使用中文语言背景下的习惯对他进行的回应并不能让他感到舒服,他们之间的交流都是符合自己的语言文化背景的,但是由于两种语言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交际的失败。所以,在漫谈式寒暄语中,最主要的差异存在于自身所习惯谈论的话题,如果别人提起的话题不是在听话人自身文化中经常谈论的,那么就会让听话人感到不适应,甚至会造成交际失败,引起对方的反感。(四)告别式寒暄语差异告别式寒暄语也有一些学者称之为复习寒暄语。这句寒暄语是谈话结束时,总结谈话或聊天性质的对话。最常见的就是“再见!”或是一句礼貌的讲话。A: I’d like to say goodbye to you all!B: What time are you going?A: My train leaves at 7:25.B: Well, goodbye and have a good journey.A: Good-bye. Remember to look me up ifyou’re in Rome.两轮对话都是寒暄。在中文的语言环境中我们会觉得很正常,而且如果一方没有做到,我们会觉得很不舒服,甚至会觉得对方有一些失礼。除了说“再见”,中国的告别寒暄语也会加上许多亲切的话,或者会表示餐桌或餐桌上的感谢。甲:很抱歉打扰你,这是一个特别的经历。乙:这是我应该做的,您别客气。甲:那可不行,感谢您来请我吃饭。乙:别客气,您慢走。甲:哪天请您吃饭。乙:回见如果说这句话的对象是西方国家的人,他们会觉得麻烦,并期待着“哪天”的吃饭。 类似的还有“以后常联系”、“有事您说话”、“回头喊上XX咱们一块坐坐”等等,这些话的目的都只是表现出对对方的热情、客气或者是对分别的不舍,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综上所述,汉语告别式寒暄语相比较于英语告别式寒暄语会显得更加繁琐,表示亲切的话语会更多,形式上会更加的“客气”,而在英文中则会更加的简单直接。 [s1]问候式寒暄语和询问式的你还是没有分清楚,参考我给你的资料,在进行修改,但是不能抄袭我给你的资料 [s2]这点感觉不是问候式寒暄语的内容 [s3]这块缺乏概括性语言,目前感觉还是有点乱,分开英语询问式和汉语询问式,并说出他们的不同的地方,主要落脚点应为“英语里面很注意个人隐私,而中文中什么都可以问,而且见什么问什么”源于网络分享。。。。。。

试论中英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选择论文

[论文关键词] 问候语 礼貌原则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策略

[论文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问候语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它们为恰当开始谈话并且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它们也是常规用语,构成了礼貌语言的一部分。本文对比了中英问候语内容、结构、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分析了中英问候语礼貌原则差异产生的深层文化原因,从而说明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重要性。

问候语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礼貌的语言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实现成功交流的目的。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习俗影响问候的不同表达形式。

一、中英问候语差异对比

(一)分类及内容差异

1.祝愿式问候。这类问候表达的是说话人一种良好祝愿,在中英两种语言中都有其表现形式。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您好”“新年好”、“Merry Christmas”等。但由于语言不同、文化习俗不同,不同语言中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英文中有“Good morning”(早上好) 适用于早上起床后至午饭间这段时间,在正式、非正式场合均可使用,但它与中文的“您早”并不对应,“您早”在中国多用于起床后至早饭前这一短暂时间,“早睡早起”是中国人的养生之道,行为准则之一,因此“您早”在汉语中还蕴含有赞扬之意,如上午10 点见人还说“您早”,则多有挪揄之意了。

2.关心式问候。关心式问候一般体现说话人对对方身体或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关心。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关心式问候在不同语言中表达形式大不相同。我们常以中国普通老百姓日常问候语“吃了吗”、“去哪儿”、“忙不忙”为例,这是极为普通而又随便的问候语,问与答的双方都不把它当成正式的问题,纯打招呼而已。对外国人来说不是这样的,在英语中这两个问题都涉及个人的隐私,是不能这样发问的。

3.交谈式问候。有时候人们打招呼是以对方正在干着的事情为话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的,这类问候形式在汉语中非常普通。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出去啊?”,“上班去?”“散步啊?”,诸如此类的问候话非常的多,一天中我们不知道会说多少次、听到多少次这样的话。同样的问题在英语中则不宜发问,这跟语言发展的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国人人情味浓,较关注他人的生活或工作状况,而西方人多把生活或工作的某些情况视为个人隐私,他们的习俗是避开这类话题。

英语和汉语问候语内容上的差异说明这两种语言的人在礼貌语言策略选择上的差异。人们习惯上认为,英语民族的人比较矜持,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不喜欢相互表现得很亲昵。而且,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Where are you going ?”或“ What are you doing?”这类听起来有干涉意味的话是不合适的,因此不能作为问候语接受。这一点也许可以说明为什么英语问候语内容具有中性特点,例如谈论天气或其他与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另一方面,中国人一般高度重视社会关系,在相互问候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你在忙什么?”这类询问用作问候语,英语民族的人听起来可能觉得奇怪,但在汉语中已经成为常规礼貌用语。

(二)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问候语在句子结构上也有差别。例如,在问候过程中谈论天气时,说汉语的人往往使用“天气真好! ”和“天气真糟!”这类感叹句来表达对好天气的喜悦和对坏天气的诅咒,而说英语的人则比较喜欢用“Fine day,isn’tit?”这类附加问句。说汉语的人在问候的时候经常使用重复来增强亲切感,例如“ 你好你好”和“ 再见再见”,而说英语的人则喜欢在问候语中使用缓冲词语来减轻言外之力,例如“ Can I help you at all ?”

(三)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问候语的差异也可见于人称代词的使用。首先,汉语第二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 你”和“您”,后者更为礼貌,而英语只有一种形式,即“you”。不过,在英语问候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用得广泛。试比较第二人称代词在这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   最近怎么样? 工作怎么样?

第一人称代词在汉语问候语用得比较少。例如:久仰久仰。上述比较表明,礼貌语言策略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是有所变化的。如果不了解另一种语言的礼貌用语,就有可能引起误言、误解和猜疑。 "

二、中英问候语的礼貌原则对比

顾曰国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为: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德、言、行准则。礼貌准则揭示出英汉礼貌语用文化差异。中国的礼貌尤其表现在“贬己尊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很难理解中国“谦虚”的文化内涵。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中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重视人际关系,群体观念和等级观念,是汉文化的重要特征。而以“个人本位” 和平等为主要取向的西方社会,言语主要用来作为显现平等关系的表达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在交际时已经建立起一种认知的“ 平等关系”,或准备建立这种关系。

交际环境的依赖性。“ 文雅准则”作为一种礼貌现象是有普遍性的。然而,就文雅准则来说,汉语问候语多是内隐的、含蓄的,而英语问候语则多是直接的、外显的。在西方的弱交际环境的文化下,交际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这也意味着在弱交际环境中,人们习惯侧重用语言本身来交际。而在东方的强语境文化中,交际的信息量更多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情景中,人们对环境提示具有更大的依赖性和理解度。

三、跨文化交际的策略选择

由于汉英语言的负面迁移和不同语言理解和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语言背后深层的文化差异,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英汉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对跨文化交际造成一定影响和障碍。西方文化体现的是个人价值观念,而集体价值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特点。西方社会中出于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个人隐私权也得到宣扬和保护。在跨文化交际中涉及个人经济方面、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话题要回避。东方社会里,个人价值常常被淡化,集体价值或社会关系被重视和强化。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注意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注意社会身份和交际对象,文化环境等因素。由于历史变革、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原因,世界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在它们的载体—语言中得到了清晰的反映。因此,说话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入乡随俗”,遵循所使用语言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范,最大限度地避免语用失误。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交流,在中英问候语中英语也吸收了一些汉语和中国文化。而近年来中国的问候语也在不断变化。虽然英汉问候语有互相接近的倾向,但差异仍然存在,今后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研究英汉问候语差异,选择正确的交际策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能把文化作为一种独立于语言之外的东西。实际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无不受文化影响,并随文化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去探索研究不同的文化内涵,了解文化差异所在、树立文化差异的意识,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求同存异,在交际中采取相应的适当策略,以保跨文化交际渠道的畅通。从而达到最理想的交际效果,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Brown,P.& S.Levinson.1978.“Universals in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A].Esther Goody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C].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Leech,G.1983.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

[4] 李海琳.问候语与告别语英汉对比研究[J].湖南:邵阳学院学报,2008.

[5] 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6] 王福祯,徐达山.英语惯用法大词典[Z].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7] 张群.从中、英、俄问候习俗和见面礼节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英汉语言对比差异毕业论文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特征往往反映着不同地域、民族的思维习惯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1 浅探英汉委婉语对比 摘 要: 本文应用范畴和构造手段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 文化 现象。研究英汉委婉语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 关键词: 英汉委婉语 应用范畴 构造手段 一、引言 委婉语euphemism源自希腊语,由词头“eu”(good)和词干“phemism”(speech)构成,意为吉利之语(words of good omen)或优雅的说法(good speech)。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我们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社会文化现象。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同社会心理和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社会的发展、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文化。 二、英汉委婉语应用范畴的对比 1.关于疾病的委婉语 生病是人们忌讳说的,因而东西方人常常用委婉语表达。在现代英语中,多用trouble婉指病,如heart trouble,lung trouble等。cancer的委婉语为“the Big C”或“long illness”,“terminally ill”。性病在英语里被称为“social disease”,“the French disease”,“certain disease”,“communicable disease”。汉语里人们把这种病称为“花柳病”、“富贵病”、“那种病”。汉语中,我们把“生病”称作“身体不好”、“身体欠安”,说“癌症”为“不治之症”。 而在身体缺陷方面,英语中婉称crippled(残疾)为physically handicapped(有生理缺陷的)或者用disabled,the inconvenienced表示crippled(瘸子),用imperfect hearing(听觉不完美)代替the deaf(聋子),用visually retarded(视力有障碍的)代替the blind(瞎子、盲人)。在汉语中,四肢残疾称“手脚不灵便、走路不便”,偏瘫称“半身不遂”等,秃顶婉称“谢顶”,耳朵聋称“耳背、耳朵不灵”。其他的还有“挨了一下子”、“划了个口子”等代称“受伤”。 2.关于性的委婉语 从古至今,各民族对性爱及与其相关的一些说法均持谨慎态度。随着人类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开放性的说法,但其主流仍然采用回避、模糊、委婉的说法。英语中谈及性行为的委婉语有make love,to have sex with,to go to bed with etc.汉民族历来对性行为持封闭态度,谈及性行为时总是遮遮掩掩,含混模糊。汉语中表达性爱的委婉语有:同房、夫妻生活、房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在谈到性行为不检点时,英语中有free love,trial marriage,love companion,mixed singles等模糊与中性化的委婉语。汉语中则采用较严厉的贬义词抨击不检点的性行为。如男盗女娼、三者插足、寻花问柳、水性杨花等。对于妓女这一令人鄙弃的角色,西方社会给予了许多雅号,如,street walker,street girl,a woman of the town,pavement princess。谈到怀孕时,英汉两种语言均用委婉语,如英语很少直接说pregnancy(怀孕),而说be in the family way,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in a delicate condition,knitting little bootees etc.汉语则说,有喜了、要当妈妈了、身怀六甲等。 3.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古今中外,无论东西方,“死亡”都是一个避讳莫深的话题。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尽量回避“死亡”二字而尽可能用委婉语代替。虽然英汉语中都有很多表示“死亡”的委婉语,但其中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英汉表达死的委婉语在体现社会地位上大相径庭。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对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西方人笃信__,认为人都是上帝创造的,故生来人人平等。英语中有一条古老的格言:Popes,Kings,beggars,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头衔和地位并不能免人一死。在死神面前,卑贱者和高贵者一律平等。 (2)由不同的宗教文化带来的表达差异。英语中die的很多委婉语来自《圣经》,如to go to a better place/world(到一个更美好的地方、世界),to go to Heaven/Paradise(进入天国)。汉语中,入佛门的则说“迁化、圆寂、舍生”等;对信仰道教的则说“蝉脱、羽化、别驾、遁化”等。 (3)因价值观念的不同,英汉委婉语也不同。汉语中表“死亡”的委婉语还有褒贬之分,如壮烈牺牲、慷慨就义、为国捐躯等。英语国家的民族英雄常常受人敬仰,在英语里找到一些表示为国家或事业而捐躯的委婉词语,如bite the dust/the ground,fire one’s last shot,give one’s life,kiss the dust lay down one’s life。 4.有关“低微职业”的委婉语 在英汉这两种语言里,职业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为提高某些职业的社会地位,人们往往使用委婉语加以美化。这种现象在现代英语中俯拾皆是:把maid(女仆)或housekeeper(女管家)称为domestic help(家务助手)、day-help(白天帮工)或live-in help(住家帮手);一般服务员也升级为service manager(服务管理人员);butcher(屠夫)也改称为meat technologist(肉类技术专家);garbage collector(垃圾收集工)也称sanitation engineer(环境卫生工程师)。 现代汉语也有类似的职业委婉语,“理发师“成了“发型设计师”,理发店也随之改成了发型设计中心,“佣人”成了“家政人员”,“厨子”婉称为“大厨”、“大师傅”,用“服务员”代替“跟班、听差、跑堂”,“司机”代替“车夫”等。这些职业委婉语的使用一方面反映出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和追求高雅的心理趋势,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的尊重意识和平等观念。 5.关于年龄上的委婉语 英语中有关老的委婉语很多,这与其文化密切相关。美国文化以个人主义为中心,讲究独立与隐私,子女成人后即与父母分居,老人生活孤单寂寞,于是老成了生活中的一大忌。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老的委婉语。如:senior citizen,advantage in the age,the mature,seasoned man等。 同时人们把晚年称为golden years(黄金年华),养老院并非理想去处,也被婉称为a home for adults(成人之家)、a rest home(休养所)等。然而在中国,情况却正好相反,因为中国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在中国,“老”字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有时还倚老卖老,以老为荣。 如什么“老板、老大、老总、老师、老师傅”等。汉语中类似“年老”的委婉语也很多,如:古稀之年、高龄、高寿、桑榆、夕阳红等。同时,中国人还常把老字放在姓氏的前面或者后面,来称呼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以表尊重,如:老赵、王老。这体现了中国重视老人的价值观,而这些在英美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可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可能截然相反。 三、英汉委婉语构造手段的对比 由于英汉民族的语言不同,两种语言在文化、语言形式和 思维方式 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英汉委婉语的差别正是由于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差异所造成的,主要体现在英汉委婉语各自的词汇形态特点、语义特点和语法特点等方面。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通过语音及语法手段构成委婉语,或拼写形式的变异,达到委婉的目的,汉语却侧重于词汇手段。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1)缩略(Abbreviation):ladies代替ladies’ room,婉指女厕所。 (2)尾脱落(Apocopation):lav代替lavatory(厕所)。 (3)首字母缩略(Initiating):B.O.代替body odor(狐臭)。 (4)逆生(Backforming):ecnop 代替ponce,婉指“拉皮条的人”。 (5)音节或字母重复(Reduplication)pee-pee=piss(小便)。 (6)音节扭曲(Phonetic Distortion)Cripes=Christ(基督)、God(上帝)。 (7)混合词(Blend word):gezunda=This object“goes under”the bed.(那东西放在床底下,即“夜壶”)。 (8)小词(Diminutive):heinie=hind end(后端,即“臀部”)。 汉语委婉语独特的构成方式: (1)拆字法。如:张俊氏道:“胡子老官,这事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谢”拆开后即“言”、“身”、“寸”)。(《儒林外史》第32回) (2) 歇后语 法。人们在做一些消极评论时,常会借助一些歇后语来缓冲过于直白的语气,以达到委婉的目的。比如骂人时说:茶壶里的水(滚开)。 (3)换字法。例如,北方话口语中常说“扯蛋”,书面语转写时,换成“扯淡”。 (4)符号替换法。例如:“×你妈!你怎么不说话,哑巴吗?” (5)反义法。所谓反义就是指与禁忌语的意义相反。如广州人把“气死我”说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说成“笑生我”。显然,生与死是 反义词 ,这里用“生”避开了“死”。 三、结语 笔者对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从应用范畴与构造手段两方面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到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委婉语不仅仅是修辞现象、语言学现象,更蕴含浓厚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在各个国家的日常交往及工作中,委婉语的运用极为广泛,它可以润滑和协调人际关系,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充分认识其构造手段、形式特点、发展规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志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5(5).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刘瑞琴.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2 浅谈英汉词缀对比研究 【摘 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构词法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词缀,通过前缀和后缀的词缀对比,会给英语教学以及英汉互译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词缀;前缀;后缀;对比 1 词缀的定义 词缀法是把词缀附加在词根上构造新词的 方法 (陈,1991),也叫做派生法。总的来说,前缀起着语义功能,而后缀有语法功能。在英语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法,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在新的 英语单词 中占17.5%。在汉语中,由词缀法构成的词非常少,然而词缀化是汉语本身发展的自然趋势(吴,2001)。 2 英汉前缀对比 英汉前缀的不同反映在英语比汉语有更多的前缀。英语前缀是构词主要的成分,仅次于词根。整体来说,英语派生过程比汉语更复杂、更多样化。 2.1 英语前缀的分类 英语前缀大多只是改变词义而不改变词性,所以英语单词是在意义的基础上分类的,英语前缀可以分为九类,列举如下: 2.2 汉语前缀的分类 汉语的前缀表示语法意义,其首要功能是改变词性,这种功能相当于英语的后缀,这是两种语言最大的区别。汉语的前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只是为了构词,如“老”,老婆、老大、老虎;“阿”,阿爹、阿婆。另外一类不全是语法的性质,可能会改变词性,汉语前缀根据意义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汉语前缀和其相对应的英语形式: 1)否定前缀 不人道 inhuman 非正式 informal 不科学 unscientific 非导体 nonconductor 无形 invisible 无条件 unconditional 2)态度前缀 反建议 counterproposal 亲美 pro-American 反常 abnormal 伪政府 pseudo-government 反社会 anti-social 3)程度或大小前缀 超自然 supernatural 泛非 pan-African 超音速 hypersonic 次大陆 subcontinent 准学者 quasi-scholar 4)数字前缀 半封建 semi-feudal 单边 unilateral 半人半神 demigod 单晶体 monocrystal 双音节 disyllabic 多中心 polycentric 双语 bilingual 多级 multipolar 2.3 英汉前缀的对比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推测出两种语言的大多数前缀都有对应关系。总体来说,英语前缀在不改变词性的基础上,对词根起着语义功能,而汉语前缀具有语法的功能,更倾向于语义分类。 然而,在两种语言中,由相对应的前缀构成的派生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一种语言中的派生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有着相同意义也可能不是派生词。例如,“不毛”在汉语中是个派生词,由前缀“不”和名次“毛”组成。在英语中相对应的词是“barren”,是个单词素的词。同样,英语中派生名词“non-smoker”是由一个前缀“non-”和一个名词“smoker”组合起来的,在汉语中是个名词词组“不吸烟的人”。 许多前缀具有多种意义,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即一种语言的前缀在另一种语言中具有几种意义,反之亦然。英语前缀“a-”有三种意思:a. 强调原来的意思,如await; b. 改变词性和意思,如awash; c. 非、不, atypical。在汉语中,前缀“不”可以用英语中不同的前缀来表示,如un-, il-, ir-, a-等。 3 英汉后缀对比 与英语相比,汉语中表示人的后缀比指示状态和动作等的后缀多。两种语言的后缀都是加在词根之后。 3.1 英语后缀的四种范畴 英语后缀是对原来的词的一种修饰,它改变了词原有的词性。英语后缀有四种类型:名词后缀、形容词后缀、副词后缀和动词后缀。当词根加上这些后缀后,分别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 3.2 汉语后缀的分类 与英语后缀不同,汉语后缀主要构成名词。加上后缀的词根几乎限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尤其是名词。下文选择了若干汉语后缀和所对应的英语后缀。 1)名词后缀 ①表示代理人和职业的后缀 专家 specialist 教员 teacher 银行家 banker 打字员 typist 发明家 inventor 技术员 technician 读者 reader 讲师 lecturer 逃亡者 escapee 工程师 engineer 马克思主义者 Marxist 魔术 师 magician 助手 assistant 积极分子 activist ②表示属性、状态和学说意义的后缀 灵活性 flexibility 创造性 creativity 正确性 correctness 湿度 humidity 长度 length 唯心论 idealism 相对论 relativity 社会主义 socialism 达尔文主义 Darwinism 电子学 electronics ③表示亲昵或轻蔑意味的后缀 胖子 fatty 酒鬼 drunkard 赌棍 gamester 电影迷 filmnik 2)动词后缀 人格化 personify 简化 simplify 深化 deepen 现代化 modernize 革命化 revolutionize 3)形容词后缀 男孩子气 manly 孩子气 childish 阔气 luxurious 傲气 cocky 井然 orderly 默然 speechless 4)副词后缀 油然 spontaneously 惨然 miserably 特地 specially 继而 afterwards 率尔 rashly 3.3 英汉后缀对比分析 如上所述,汉语在构成名词方面有丰富的后缀,尤其是指示人的名词。据估计汉语表示人的后缀在词缀中达到32%,在英语中只有13%。两种语言的后缀很明显的不同在于汉语后缀大多带有些许感情色彩,尤其是轻蔑意义;而英语后缀很少带有这种贬义的感情色彩。 汉语中一定量的后缀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后缀,因此,在英语中由自由词来表达这些后缀的意思,例如桌子(desk)、杯子(cup)、石头(stone)、尾巴(tail)、泥巴(mud)。同样,当表示女性的后缀附加于对应的动词之上,整个词就代表了女性。然而,在汉语中单个词就代表了相同的意义,比如女演员(actor-actress) and母老虎 (tiger-tigress)。 后缀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加上后缀的英语派生词与加上前缀的汉语派生词相对应,比如,“lawless” 和 “fearless”分别译成“非法”和“无畏”。英语中带有指小意义名词后缀在汉语中经常译成前面加“小”的名词,如小鸭(duckling)、小猫(kitten)。有时,同时使用前缀“小”和后缀“儿”,如小罐儿(cannikin)。 4 结语 总之,科技全球化给英语和汉语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比较。英汉词缀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将两者相比不仅有益于 英语学习 者深刻认识两种语言,而且有益于他们丰富英汉词汇。 【参考文献】 [1]陈治安.英汉词缀法构词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1(1). [2]韩汉雄.英汉词缀比较及 其它 [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7).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吴东英. 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1 (3). [5]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10. [6]张晗.英汉构词法对比[J].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10(3).

中西方国家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各自的 文化 上有其独特的内涵。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化差异英语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文化差异英语论文篇1 文化差异对 英语学习 的影响 一、引言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人努力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方面,却忽略了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致使许多人虽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但在英语交流中仍会遇到许多困难。缺乏对文化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已严重影响了英语学习。 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很早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如20世纪80年代我国着名学者胡文仲就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但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将从中西方的 传统文化 、习俗文化和价值体系三方面的差异来探讨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二、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要想学好英语不仅需要掌握语音、语义和语法等语言本身的技能,还需要注重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同时又受所属文化的制约。若不能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就无法真正学好英语。 众多学者已充分研究了文化的内涵,如戴炜栋和张红玲认为,文化研究发展至今,一个最具概括性、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人自出生后所学到的一切,如语言、言行方式和内容、信仰,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张婧则认为,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 典故 、 传说 轶事。本文主要关注中西方在传统文化、习俗文化和价值体系三方面的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上的差异 中西方国家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各自的文化上有其独特的内涵。由于受到不同的历史和传统的影响,中西方国家在各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传统文化亦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 学习英语 时除了要学好语言,更要关注语言所属的文化内涵。正如刘长江所言,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同步融合。 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差异,中西方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也有区别。如“龙”在中西方的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便迥然不同。“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引以为豪的自称“龙的传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幸福的象征,人们多用“龙腾虎跃”或“龙凤呈祥”等词形容吉庆的气氛。 但西方文化往往把“龙(dragon)”视为邪恶势力的象征,寓意凶残。在西方传统文化中“dragon”指的是一种长有双翅且会吐火的怪兽,因此,它与凶暴直接联系在一起。 (二)习俗文化上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尤其典型地体现在习俗文化方面。不同国家的习俗文化反映在各自的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如称谓、礼仪、恭维、致谢等方面。若不能充分了解中西习俗文化上的差异则会严重影响彼此的交流。 如在称谓方面中西方的习俗文化便有着极大的差异。中国人由于受到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的影响遵循讲礼节、尊长辈的习俗。俗话说:“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 因此,在中国,孩子倘若对长辈或教师直呼其名会被认为不懂礼貌,将会受到家长的责罚。而在西方的习俗文化中西方人称呼除父母外的其他人时大都直呼其名,以示友好和亲近。这一点在美国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尊崇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而西方人则崇尚人人平等、追求自由。 (三)不同价值体系间的差异 价值观念被普遍认为是文化的核心所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价值观念必然会有所不同。而价值观念又对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言语表达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语言也往往折射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也直接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尤其典型地体现在诸如,禁忌、隐私等方面。 如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注重社会群体间的亲密友好关系,因此,将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否等情况视为是对对方的关心,但这些问题在西方人眼中却是一种禁忌,在他们的价值观念中这些均为个人的隐私,因此,避而不谈。再如中国人碰到熟人打招呼常会问“你去哪儿”或“你吃饭了吗”等,以示对对方的关心和双方的亲密友好关系,但这在西方人眼中却大有窥探隐私之嫌。 三、结语 英语学习中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如高宝虹所言,在语言学习中,文化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语言的使用要受该语言所属民族文化制约。因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必然影响英语语言的学习。尽管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但对文化因素的忽视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张友平曾指出,外语教学不应当仅仅是语言教学,还应当包括文化教学。因此,我们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熟知语言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英语学以致用,准确顺畅地将其应用于对外交流之中。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8):45-51. [2]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2):2-8. [3]张婧.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9(2):84-85. [4]刘长江.谈外语 教育 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4):14-18. [5]高宝虹.交际化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33-38. [6]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3):41-48. 文化差异英语论文篇2 浅析英汉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 方法 ,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各个民族的语言在受到民族自身社会文化影响的同时,又反映着各自民族本身的文化内涵。如果某一个民族的人们不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就很难进行顺利的交流。因此,我们得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交际才能顺利地进行。因此,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容低估。 [关键词]文化差异 宗教信仰 历史典故 风俗 所谓翻译不仅是对语言进行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对文化进行传递的过程。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专家赵贤州先生说:“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通的文化信息;而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本文着重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和风俗三个方面论述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可以说是基础的,显而易见的,同时又是根深蒂固的。对习语的运用是英汉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是语言运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习语的产生、运用和人们的劳动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例如,在汉民族的文化中,中国人们印象中的东风是很温暖的,只有西北风才是很寒冷的。而英国地处西半球,海洋性气候,西风则是 报告 春天消息的,看如下例子: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 (在很多冬日里我总看见他,鼻子冻得发红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里。)钱哥川在《翻译漫谈》一书中认为此句的east wind,译成汉语时应该是西风或北风,这正是地理环境与我们生存环境不同的原因造成的文化气氛的不同。又如,在中国人眼里,夏天总是和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烈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常被用来描述中国夏天的词语。而英国的夏季则是温暖明媚舒适的,是一年中最舒服最宜人的季节,就像我们中国的春天一样。显而易见,英汉两个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上的不同,生存环境存在差异,观察客观事物、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和角度是不一样的。因此,翻译千万不能只照词典上的词义逐词逐句的翻译,否则不能达到有效顺利的沟通。 二、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文化在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西方人大多信__,认为上帝(god)可创造一切,因而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的说法。而中国人信奉佛教、道教,多有“玉帝”“观音”“菩萨”“慈悲为怀”等词汇。在中国文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典故,如“盘古开天”“牛郎织女”“卧薪尝胆”等等。在西方的文化里,很多历史典故都来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神话,还有圣经 故事 。请看下面例句: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when the clay beings begin to breathe.基督__,上帝创造了人,而人又来自尘土。所以,英语中creation指“上帝”。而clay指“上帝创造的人”。理解了creation和clay这两个词的宗教内涵后,就可以把其译为:老师是创造的见证人,目睹着生命呼吸成长。可见英汉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贯穿在其各自的语言表达交流之中。如果译者缺少对对象文化个性的深刻认识,就难以理解 句子 的文化内涵,这将对译文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从而达不到有效沟通。 三、风俗上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民族在习俗上有很大的差异,这对翻译必然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人把“龙”当成是吉祥的神物,有着伟大的力量,所以龙在中国文化里是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因而有“望子成龙”的说法,但是在英美国家却把龙当作是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相反的,中国人把猫头鹰当做不吉祥的象征,而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做智慧的象征。类似的例子在英汉交流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给人很新异的感觉,这就是风俗上的不同导致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考虑风俗对翻译的影响,能使英汉民族进行有效交流。 四、结语 不论是卓越的翻译家还是出色的译评专家,都应该是具有两种文化意识和精通两种语言的真真正正的文化人。交流促进理解,沟通有助于进步,翻译则是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让我们真正做好翻译的工作,架起英汉沟通的桥梁,为英汉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建京.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渗透[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6).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中国翻译,1998(1):25. [5]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59.

动物英汉差异毕业论文

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2.1 传统文化差异使一些动物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龙(dragon) 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文化中, 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 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凤呈祥, 生龙活虎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圣经”中撒旦被称为dragon。英语中还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 如She is a real dragon, you’d better keep aw ay from her.(她是凶狠的母夜叉, 最好离她远点)。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 s”, 以免引起误解。类似的动物还有凤凰(phoenix)。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 是百鸟之王, 人们用凤凰比喻皇后。所以在汉语中凤凰象征“吉祥”。然而英语中phoenix 寓意“纯洁”, 还有“再生、复活”的涵义。如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war (宗教就像凤凰一样,在战争的灰烬中又复活了)。2.2. 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差异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差异的不同造成同一动物词在中英两种文化中产生不同的褒贬义, 这与英汉两个民族对动物的好恶有关。对该动物喜欢、欣赏, 那相对应的动物词就会向褒义方向发展。反之, 就会向贬义方向发展。(1) 同一动物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褒贬意义截然不同。同一动物词在英语中表示褒义, 在汉语中却表示贬义, 如狗(dog)、猫头鹰(owl)、熊(bear)。与人友善的dog 和令人厌恶的狗。在英汉语言中狗的基本意义是一致的, 都表示家养的, 有四条腿, 可帮人看家护院的一种动物。但其文化内涵意义却差异甚大。狗在英语中大多数场合是褒义词, 可用来形容值得同情信赖的人, 如help a dog over a still(助人度过难关) , a lucky dog (幸运儿) , an o ld dog (老手) , love m e, love m y dog (爱屋及乌)。很显然, 这些说法反映了英国人的文化心理, 他们视狗为可爱的同伴, 人类最好的朋友, 如as faithful as a dog 就是用来形容人的忠诚。可在汉文化中, 狗是屡遭谩骂的东西, 代表卑劣可恶的品性。带有狗字的词语明显具有贬义色彩, 如走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丧家狗、狗仗人势、狗咬狗等。智慧的owl 和不祥的猫头鹰。在英语中owl 是一种聪明、机智的鸟, 因而带有“精明、智慧”等文化内涵, 如as wise as an owl (象猫头鹰一样聪明)。但在中国人心目中由于它夜间叫声凄惨, 认为它是不祥之物。人们一听到猫头鹰叫就会想到厄运或不吉利的事即将来临, 所以才有“猫头鹰进宅, 好事不来”的说法。天才的bear 与窝囊熊。熊在中国人和英国人头脑中产生的联想意义更是大相径庭。在英语口语中bear 可形容有特殊才能的人, 如He is a bear at maths (他是个数学天才)。但中国人一谈到与熊有关的词汇就会想起“窝囊、没本事”等文化内涵,如“瞧他那个熊样儿”、“真熊”等贬义词。(2) 同一动物词在英语中具有贬义, 而在汉语中却含有褒义色彩的也比比皆是, 如, 孔雀(peacock)、蝙蝠(bat)、海燕(petrel)、喜鹊(magpie)、鱼(fish) 等等。骄傲狂妄的peacock 与吉祥美丽的孔雀。由于英汉民族的审美角度不同, 所以同一动物常常在他们的心目中产生不同的联想。英国人强调peacock与人媲美的高傲的一面, 如as proud as a peacock(孔雀般骄傲) , play the peacock (沾沾自喜)。而汉族人注重她开屏时的美丽, 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美丽的象征。邪恶的bat 与吉利的蝙蝠。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蝙蝠令人厌恶, 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 的习语都含有贬义, 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 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蝙蝠因其中“蝠" 字与“福”字同音, 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兴风作浪的petrel 与英勇顽强的海燕。英国人把pet rel 喻为那些带来灾祸、纠纷的人,《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将pet rel 释义为“A stormy petrel is a person whose presence excites discontentment, quarrelling, etc. in a social group. ”, 由此可见其一斑。而在中国人眼里, 海燕是不屈不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 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海燕之歌》更是歌颂了海燕这种坚毅勇敢的精神。令人生厌的magpie 与报喜的喜鹊。英语中magpie 用来比喻爱唠叨、喋喋不休的人。而在中国喜鹊被视为“吉祥鸟”, 人们把它与喜事、吉利、运气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喜鹊叫, 喜事到”, 喜鹊临门是令人高兴的事。可怜的fish 与给人带来富裕的鱼。fish与鱼的文化内涵在中英文化的喻义更是大相径庭。英语中fish 含有贬义色彩, 一般用来形容不好的人和事, 如a poor fish (可怜虫) , a loose fish (生活放荡的女人) , fish in the air (水中捞月)。汉语中鱼和“余”谐音, 中国人过春节时除夕夜的餐桌上不能没有鱼。据说, 即使在不出产鱼的山区, 人们也用木头刻成鱼的形状, 摆在餐桌上, 藉此表达年年有余(鱼) 的良好企盼。特有的社会习俗赋予了鱼以丰富的文化色彩。三、同一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没有相关对应词3.1. 同一动物词在英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汉语中却没有相关的文化内涵cat (猫) 在英语民族文化中是一种有着丰富喻义形象的动物, 如rain cat s and dogs (大雨倾盆)。中国人对此想象不到, 由于文化差异更难于理解。英语中还有很多与猫有关的习语, 如, bell the cat (为别人冒险) ,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泄露机密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As we know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 of the East and West that I can not list all of their different aspects.I will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 custom and teaching system.For your better understanding ,I will set examples of China and America. It is no doubt that it is a tradition to use chopsticks for Chinese.But people in America prefer to forks and knives.This different result is based on different food they like .Americans choose to eat beefsteak,bread,and salad,while Chinese people choose noodles ,pancakes and rice.What is more,the custom of drinking tea in China and drinking coffee in America are stand out particularly.However,there is a trend that the food in both countries has been mixture.For example,the coffee and bread have introduced to China.The famous KFC is very popular at children.The gap of teach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s big.Chinese students always complain about their homework.Too much homework has limited the time to exercise and relax.They have to recite many things as to get a high mark.Homework comes the first to them.In my opinion,the study in America is more interesting .Teachers pay attentions to training students skills in thinking in realastic life not to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s of memories.In a addition,the rate of going to school ,the salary of teaching ,and the job of gruduates are quite different,too.I should say that Chima government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its teaching syetem.I am also expect to be one day ,the West give more cheersto our country.

  • 索引序列
  • 英汉主语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 英汉文化差异与误异论文文献
  • 汉英寒暄语的差异研究论文
  • 英汉语言对比差异毕业论文
  • 动物英汉差异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