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研究的论文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研究的论文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整理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研究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规避银行风险不到位

健全的银行内控机制能够有效的对银行风险进行规避,在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金融事件中,都体现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存在问题,造成重大损失。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是银行发展的关键。大部分银行有针对自身发展特点的内控规章制度,但是这种机制在不合理的激励约束下,在支行行长的权利过大,造成相应的监督机制不能够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在电子化控制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造成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不能够很好地发挥效果,阻碍了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②。

(二)经营管理的方法落后,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尽管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影响下也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是没有很好的进行落实,很多银行都是吸收更多的存款,却忽视了成本,这与外国银行追求效益的目标所取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种经营管理的落后,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并不健全,使得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分业模式对商业银行造成限制

为了降低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实行了分页的经营模式,但是这种方式却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这种分页的经营模式,使我国商业银行难以满足企业所需的国际水平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服务,使一些企业选用外国的银行作为自己的支持后盾。

(四)员工的专业水平不高,易造成风险

银行的许多工作人员只是单纯的完成数字任务,认为只要完成了任务就能够保证银行发展。忽略了员工素质对整体的发展提高作用。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适合银行发展的内控体制

在经营管理的改革中,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支行行长的权利要进行适当的控制,行长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能盲目行使权利。要强化支行的内控体制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使支行的内控逐渐的科学化。

(二)改变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因此要在这一目标的趋势下,不断地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加强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进行精细的分工,对银行上下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经营管理理念,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改变经营管理模式还要积极吸收国外的有利经验为自己所用,并且不断地进行创新③。

(三)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对于员工的岗位特点,进行系统、针对的培训,对于员工的工作银行要进行明确划分,使银行的岗位得到具体的落实,并且岗位责任有人可寻,对员工要进行奖励与约束并存的管理机制,使员工意识到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性,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做到用员工之所长,谋银行之发展。

三、结语

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能力较弱,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对于一些金融风险起到规避的作用,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银行业领域的应用日趋深入。论文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对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论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目前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结合大数据应用,从精准营销、客户关系管理、风险控制和用户信用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大数据;商业银行;经营策略

1.商业银行业大数据应用的特点

2017年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分别在《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商业银行要引入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银行业务创新,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大数据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银行业运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数据容量大。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的业务开展,使得银行业“天然”拥有海量数据,商业银行的主要数据是围绕柜面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等产生结构化数据。商业银行推出的电子金融服务系统,使得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开始产生,包括指纹和人脸识别等。数据结构复杂,移动互联的发展促使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爆发式增长。数据资产化,利用价值大。商业银行在稳健经营中对数据的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利用好银行已有的海量数据,应用在客户识别、风险识别和产品营销等不同场景下,更好地实现数据资产的增值。

2.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SWOT分析

2.1 拥有的优势(Strength)

成本控制优势。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商业银行能够实现现有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大大降低了物理网点的工作人员数量,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随着云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技术的成熟,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均保存在“云”端,减少关于IT基础设施的建设、单位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成本。

营销效率优势。商业银行通过本身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对客户进行静态特征、行为特征、倾向预测三个层次的刻画,构建客户体系,进行营销活动的精确推送。通过分析客户上下游相互关系,了解客户间业务等往来情况,发掘新的潜在客户,确定交叉销售目标,提高了客户服务效率及营销精准度。

风险管理优势。银行在传统风险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为大数据挖掘、传输、存储与安全应用提供了相对成熟的基础环境。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风控工具应用到风险控制工作,提升风险控制效率和精准度。

2.2 存在的劣势(Weakness)

业务同质化。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业务是贷款业务,少有针对客户需求设计开发的特色产品。因此,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可以深入其他能够盈利的业务,如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利用大数据优势,找准银行的自身业务定位,打造差异化的竞争模式。

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各家商业银行均拥有自己的系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几乎不存在分享机制,导致大数据基础建设效率低、数据利用率低、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各银行只能描绘客户在本行的交易画像,不能展示出客户的金融全貌。

2.3 拥有的机会(Opportunity)

强化优势。商业银行传统所具备的安全、稳定、诚信等优势可以通过大数据应用进一步巩固强化。在风险管理中进一步利用大数据,提高银行自身的安全性。在营销方面,不断完善客户画像,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实现精准营销。成本控制方面,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力成本、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也将不断降低[2]。

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大数据时代,银行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核心需求,利用大数据建立数据模型,为其定制专属于消费者自己的金融产品,提升用户的体验满意度。

2.4 面临的威胁(Threat)

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加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互联网金融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资金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支付便捷、普惠性等特点。互联网企业加快布局金融业,对整个银行业的核心业务产生冲击,挤占了原本属于传统银行业的利润空间。

数据的安全性问题。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了数据的严重失真,大量无序低效的无用信息混进数据库形成垃圾数据,增加信息误读的风险。其次,商业银行运用云平台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一是网络系统与存储中心可能存在漏洞引起技术安全风险;二是海量客户信息与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风险。

3.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优化策略

3.1 精准营销

大数据应用更强调相关关系释放出的潜在价值。商业银行拥有海量数据,可利用聚类分析,挖掘出更多数据中含有的潜在特性,帮助商业银行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大数据挖掘中的关联分析相关关系,发掘新的潜在客户,确定交叉销售目标。大数据不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商业银行通过大数据挖掘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和定制化价格。根据对海量数据的分析预测,建立相应策略模型,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和行为特征,实现创新式的营销、无缝多渠道的销售、个性化的服务[3]。

3.2 客户关系管理

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客户管理十分重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脱媒现象加速,碎片化金融产品抓住了市场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的同时也剥夺了银行的客户资源。因此,运用大数据挖掘方法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精确的客户关系管理。商业银行可以与其他行业或大数据公司形成合作关系,以获取客户出行、交易习惯等数据,进行客户信用评分,当客户提出需求时,商业银行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判断。商业银行还可利用大数据更精准地预测客户流失概率,并对相应超过客户流失概率阈值的客户实行定制化客户挽留措施[4]。

3.3 风险控制

银行业作为高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控制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扩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数据源并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各类数据,构建大数据风险管控平台,全面收集客户的数据。注重内外部数据的融合,整合银行内部积累的金融信息,同时,获取外部数据或公共信息等数据,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建立风险管控模型,可以借鉴国内外同业的做法,设计符合实际要求的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训练,输入实际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合理地改进模型的配置参数,提高模型的准确度[5]。

3.4 信用管理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商业银行要构建人工和数据相结合的模式,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集合内外信息资源,形成覆盖所有机构、所有客户、所有产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控制网络,提高信用风险预警水平。利用大数据,实现贷款业务的贷前、贷中和贷后全过程管理。强化贷前风险识别,在客户审批阶段,依托行内信用数据库、评级系统及反欺诈平台,提前对客户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进行精准判断;强化贷中审批自主化,大数据信贷审批系统以风控评分卡模型的自动审核为主,加以人工审核进行辅助的模式;强化贷后风险监测,商业银行要建立信贷投放、资产质量等多维度的信用风险日常监测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韩雪峰,朱青,马文捷.商业银行应用大数据的安全风险防范研究[J].江苏商论,2017(11):88-92.

【2】齐贵柱,齐苑博.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大数据分析研究[J].财经界,2019,500(01):128-129.

【3】屈波,王玉晨,杨运森.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方法[J].西部金融,2015(1):41-45.

【4】严文枢.关于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的思考和探析[J].福建电脑,2014(7):68-69.

【5】信怀义.商业银行大数据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金融电脑,2016(8):26-28.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的机遇中,我国各行各业得以迅猛发展,其中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举世瞩目,取得了许多长足的进步。但是,机遇与挑战通常是并存的,在银行业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之间的角逐也逐渐激烈起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风险与不足,与此相关的经营管理体制也未能及时的建立健全。商业银行若是想在如此激烈的角逐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其管理中存在或者潜在的风险加以预测并且进行防范。本论文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一些成功经验,提出对风险的预测以及防范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 风险 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银行出现的不良贷款率较高

银行经营管理中出现风险种类十分多,但是主要对银行经营造成影响的是银行资产的质量风险。而对于资产的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贷款的质量,许多银行存在的风险大多是由不良贷款引发的。依据近过去几年的数据统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于国外的主要商业银行还是偏高的,因此得出不良贷款率仍旧是造成我国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不同种类企业的还贷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存在一定难度,这给银行贷款的发放与回收带来困难。对于部分经营能力较强、企业规模大并且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这部分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具备上市的资格,在相关行业中具有稳定地位。因此,在商业银行放贷中十分抢手,银行也十分愿意向其发放贷款。但是,相对的一些企业经济效益并不是十分理想,对于银行的贷款不能及时返还,造成银行信贷资金的危机,使其流动性受到限制。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速的下降,大量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

(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银行经营管理风险中,员工是主要的操作人员。但是,由于不少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水平不足,也成为影响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员工的总体水平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素。但是我国银行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银行业务发展的需求,更有甚者,有部分员工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利用个人的职位谋取或者侵犯银行利益,在进行工作的同时,出现了挪用公款、贪污等违法行为,对银行业务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就是银行员工的个人工作水平以及经验不足,对经营管理岗位的需求无法满足,缺少长远发展的眼光,不能应对随时出现的风险,成为阻碍银行发展的因素。

(三)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

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信贷,为了能够让个人信贷能够及时的返还,银行一般是要对贷款人的个人信用进行审查,对于一些没有良好的个人信誉的客户,将不会同意其贷款要求。但是,从银行业务对于个人信用的审查流程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个人信用审查的不严格以及相关的贷款信用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如今信用系统中涉及贷款人的各种信息以及身份证明并不能对贷款人的信用情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以至于出现对贷款人的可支配资金、可抵押的资产或是其收入情况不能全面掌握,或是贷款人出现一些伪造信息的情况。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银行的贷款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的收回,从而对整体运转系统造成影响。

二、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防范策略

(一)资产配置进行优化,降低不良贷款率

对资产配置进行优化,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率。这不仅能降低银行风险爆发的概率,还会银行业务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首先,要提高资产的质量,就要对资本的运作水平进行提高。要对银行业务中长期贷款进行科学的设置,使银行的流动性得以保障。其次,对金融科技的创新能力进行强化,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到贷款过程中,收集、分析各类数据,使银行能够精确的了解贷款过程中各种信息,使不良贷款率降低。最后,对于出现的不良贷款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其进行约束,并且对审款、放款、贷款等流程进行严格把控,增强信用贷款的管理,推进银行经营的进步以及银行业务的发展。

(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的综合素质与银行能否顺利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根据这一实际状况,银行应当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引起重视,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建成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第一,在招聘中进行严格要求,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的考察与测评,既要对其专业能力进行考评,还要对其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道德水平进行测评,使其能够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其能动性,积极的承担自己的责任。第二,对银行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供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使其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的积累先进经验。第三,在金融市场风云变幻中,银行也必将随之变动。因此,要求员工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行情,通过对市场行情的分析开拓自己的眼界,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度。第四,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必须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评,严格对其行为进行把关,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进步。

(三)建立健全信用系统

建立健全信用系统对推进银行经营管理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是信贷业务能否良好展开的必要保障。在贷款业务的进程中,信用系统能否建立健全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部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银行在信贷业务中要完善信用审查环节,对其工作流程严格把关,对贷款人信息进行精确严格的问询,保证其信息的准确性。第二,在建立健全信用系统的过程中,要求银行员工在工作时,要对贷款人的信息填写进行具体的指导,并且明确的对其进行提示,要求其填写关于信用贷款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其可抵押资产、收入来源、总体资金以及贷款资金的用途等详细信息。第三,对于贷款人填写的信息,银行后期应该进行仔细核查,并定期对其进行追踪,使信用系统的健全得以保障,从而降低潜在的信用风险。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带动我国银行发展的同时,我国银行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下,银行的经营管理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风险的存在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银行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对已出现的或是潜在的风险采取解决措施或是提前预测,有效的规避风险。只有提高对风险认识的敏感度,才能对出现的风险坦然面对,继而能够使银行能够顺利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1】

毕业答辩开场白1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赵晓琦,是土木工程**01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为西安市八十八中学办公楼的设计。

设计是在姚力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也向在坐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上大学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简单介绍本设计。

本工程为西安市八十八中学办公楼采用多层框架结构,主体结构为6层,内外装修均为一般装修,为永久性建筑。

该楼总建筑面积为3981㎡,拟建位置另行给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毕业答辩结束语2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初步设计,再交指导老师审查审查通过后,利用AutoCAD和pkpm绘图,利用Excel、word等完成设计任务及其他内容的编写。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及自己存在的不足。

由于自己学识浅薄,认识能力不做,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在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词不达意的地方,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借此答辩机会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本设计的错误和不足指出,我讲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设计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的答辩自述,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2】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来自对外汉语071班,我的论文题目是《小王子》的象征意义。

论文是在霍继超老师的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霍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参加我的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的授课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是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做一个汇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写《小王子》的象征意义,是基于以下几种目的,一是让人们在看到小王子后,能够反思自己的精神处境,二是想让处在精神困境的人们走出“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断层,去寻找使这二元世界衔接的中间道路:即既要发展物质文明,又不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像《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一样期盼着“小王子”的顺利回归。

“小王子”的回归有助于现代经济社会真正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

《小王子》是圣埃克絮佩里在二十世纪喊出的口号,更是现代社会所需求的治疗精神的良药。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设计共分四章。

第一章详细阐述象征的概念、起源及其意义,同时介绍整篇论文以象征为理论基点的意图。

第二章和第三章对《小王子》中各种原型和意象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种种表现进行理论分析。

第四章分析《小王子》中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产生二元对立冲突的深层原因,探讨了现代人的“迷失”与“寻找”主题,并阐述了分析“二元世界”象征意义的价值所在,以期在失去象征化的现代社会里能寻找一条人类精神回归的和谐之路。

最后,我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一,论文的主题思想比较陈旧,没有写出创造性的见解,这篇童话不是一时半会能研究透彻的.,随着人阅历的增长,看法应该会明显的不同,思想也会深邃的多。

文学是有关人生的学问,所以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的积累很重要。

二,语言表达不够规范,对与文体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三,每篇论文都体现了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内在的不足。

对于这篇论文,我就说到这儿。

谢谢!

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3】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我是财务管理六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

我的论文是在刘美艳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并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我个人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目的及方法。

本文的背景: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完善和失灵的内部控制,以及人为和系统因素,或者外部事件所导致的损失风险。

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一起并称为银行的三大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有一个更成熟的技术相比,操作风险进行量化的量化技术研究方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国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来源及其现状和问题,在这基础上提出一些有用的措施和建议,从而完善我国操作风险管理。

本文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法。

采用实证分析来描述在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2) 定性分析法。

在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定性分析。

(3)定量分析法。

而在关于操作风险的度量上,则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言。

绪言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

第二部分是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概述。

主要包括(1)操作风险的定义。

(2)操作风险的分类。

(3)操作风险的特点。

(4)操作风险的评估方法。

(5)操作风险的成因。

第三部分是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当前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1)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2)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是加强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策略的探讨。

主要包括(1)加大对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2)改善操作风险制度体系。

(3)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技术的建设。

(4)加大违规操作惩戒力度。

(5)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6)严格队伍管理,避免道德因素引发操作风险。

总结: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系统中金融业的中心,同时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

作为三大风险之一的操作风险及其在中国的管理,其模型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商业银行的具体形式操作和原因的分析,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在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操作风险的控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进行了讨论。

谢谢!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及解决对策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及解决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在发展上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也正在不断扩大增多,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做好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对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针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展开深入研究讨论,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在找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主要分为投资风险、财务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及关联风险等。关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中存在种种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开展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分析

1.1投资风险

关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信用扩大风险,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一些已经有过合作交易的证券公司进行投资,也就是说证券公司是商业银行实现投资活动的中介载体,商业银行将需要投资的资金直接投入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再将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这种操作方式就是商业银行将资金投资管理权全权交给证券公司管理,然而这种投资方式会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逐渐扩大。第二,证券公司初出现运营危机,因为证券公司是商业银实现投资的主要载体,如果证券公司财务上出现状况,将会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第三,金融监管出现的盲区,会大大增加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

1.2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主要是指母银行和子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由于子银行多次重复使用一笔资金,从而使得母银行投资风险增大。那么,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财务杠杆风险,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业务上的负债能力,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财务杠杆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是相对安全稳定的,但是如果商业银行的财务杠杆超出了可控制的范围,则非常容易引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资本重复计算的风险,当发生资本重复计算的情况时,将会使得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受到不利影响,并且会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1.3政策法律风险

近几年,我国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都相对来说略显松懈了,这对于商业银行发展投资业务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但是,对于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方面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不是非常完善,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业务时没有完善的政策法律保障,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大大增加。并且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活动时,需要受到证监会和银监的共同监督,如果商业银行内部部门之间出现无法协调的情况,就会使得政策法律风险增加。

2、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风险防控体系不全面

风险防控体系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实施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稳定开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商业银行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缺陷,不能有效管理投资业务的风险,其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业务主体独立问题;二是主体风险承担问题,这也是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系不全面的主要表现。首先,从业务主体独立的问题上深究,关于商业银行的的投资业务在银行内部单独设立了一个部门,总体的管理权归商业银行所有,在这种模式下不利于银行投资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其次,关于主体风险承担问题主要体现在信贷为主的风险防控体系以及风险防控意识薄弱这两个方面。

2.2风险管理文化冲突

风险管理文化冲突是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关于风险管理文化冲突主要值得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与投资业务风险管理文化之间的存在的冲突,由于各自不同的风险管理文化,其各自所实施的具体风险管理措施也存在差异。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其风险管理主要倾向于风险回避,也就是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而在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注重的是分散风险,将投资银行的风险合理的分散开来,使得风险维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通过这两种风险管理文化的对比,可见传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比较保守,而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比较先进,在两种不同风险管理文化的冲击下,增加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

2.3风险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有着决定性作用。从目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来看,普遍存在风险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素质较低的问题,这样会大大影响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不能够对投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很好的防控和规避,从而降低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风险。商业银行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管理投资银行的风险,还能够处理好传统信贷业务风险的'管理人才,但是目前商业银行比较缺乏这样的综合型风险管理人才,并且商业银行现有的风险管理人员中很多都资历尚浅,缺少丰富的风险防范实际经验。

3、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提升对策

3.1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风险防控体系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必然要求及重要手段,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能够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落实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体系保障。那么,关于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落实:一是,必须从思想上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对于商业银行中的投资业务必须形成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并且针对专门的风险防控部门应该形成统一的风险防控意识,让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观指导具体的工作。二是,由于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与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两种模式共存,所以,应该建立多样化的风险防控体系,满足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不同需求,

3.2重塑风险管理文化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发现风险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和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之间存在冲突,因此,重塑风险管理文化是落实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元素,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由传统的信贷业务转变为与投资业务共同发展的模式,所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由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转变为与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并存的局面。那么,在两种不同的风险管理文化情况下,应该让风险管理文化逐渐多元化和多样化,使得两种风险管理文化能够共存,使得两种不同风险管理文化本质上的差异能够得到缓解。要促使多元化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就应该让不同部门之间的风险管理人员增加交流沟通互动的机会,让部门对各自的风险管理业务更加熟悉和了解,从而促进风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并且帮助部门同事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帮忙的风险管理文化。

3.3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

风险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较好的职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是目前发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落实:首先,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完善内部学习和培训机制,为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对于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让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并且不断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同时还应支持鼓励不同部门之间的人员多交流沟通,能够增加同事之间的默契,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其次,风险管理人员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更多更深层次的专业风险管理知识,从而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4、结语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落实好风险管理工作也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资业务至关重要的举措。在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发现依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函待解决,如风险防控体系不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冲突及风险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及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应采取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重塑风险管理文化及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等措施。

5、参考文献

[1]杨志明.探讨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等投资银行的业务风险管理工作[J].现代国企研究,2019(04).

[2]田韬.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4).

[3]鲁文兰.基于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10).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论文

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1】

毕业答辩开场白1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赵晓琦,是土木工程**01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为西安市八十八中学办公楼的设计。

设计是在姚力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也向在坐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上大学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简单介绍本设计。

本工程为西安市八十八中学办公楼采用多层框架结构,主体结构为6层,内外装修均为一般装修,为永久性建筑。

该楼总建筑面积为3981㎡,拟建位置另行给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毕业答辩结束语2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初步设计,再交指导老师审查审查通过后,利用AutoCAD和pkpm绘图,利用Excel、word等完成设计任务及其他内容的编写。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及自己存在的不足。

由于自己学识浅薄,认识能力不做,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在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词不达意的地方,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借此答辩机会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本设计的错误和不足指出,我讲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设计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的答辩自述,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2】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来自对外汉语071班,我的论文题目是《小王子》的象征意义。

论文是在霍继超老师的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霍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参加我的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的授课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是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做一个汇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写《小王子》的象征意义,是基于以下几种目的,一是让人们在看到小王子后,能够反思自己的精神处境,二是想让处在精神困境的人们走出“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断层,去寻找使这二元世界衔接的中间道路:即既要发展物质文明,又不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像《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一样期盼着“小王子”的顺利回归。

“小王子”的回归有助于现代经济社会真正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

《小王子》是圣埃克絮佩里在二十世纪喊出的口号,更是现代社会所需求的治疗精神的良药。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设计共分四章。

第一章详细阐述象征的概念、起源及其意义,同时介绍整篇论文以象征为理论基点的意图。

第二章和第三章对《小王子》中各种原型和意象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种种表现进行理论分析。

第四章分析《小王子》中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产生二元对立冲突的深层原因,探讨了现代人的“迷失”与“寻找”主题,并阐述了分析“二元世界”象征意义的价值所在,以期在失去象征化的现代社会里能寻找一条人类精神回归的和谐之路。

最后,我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一,论文的主题思想比较陈旧,没有写出创造性的见解,这篇童话不是一时半会能研究透彻的.,随着人阅历的增长,看法应该会明显的不同,思想也会深邃的多。

文学是有关人生的学问,所以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的积累很重要。

二,语言表达不够规范,对与文体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三,每篇论文都体现了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内在的不足。

对于这篇论文,我就说到这儿。

谢谢!

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3】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我是财务管理六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

我的论文是在刘美艳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并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我个人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目的及方法。

本文的背景: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完善和失灵的内部控制,以及人为和系统因素,或者外部事件所导致的损失风险。

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一起并称为银行的三大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有一个更成熟的技术相比,操作风险进行量化的量化技术研究方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国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来源及其现状和问题,在这基础上提出一些有用的措施和建议,从而完善我国操作风险管理。

本文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法。

采用实证分析来描述在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2) 定性分析法。

在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定性分析。

(3)定量分析法。

而在关于操作风险的度量上,则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言。

绪言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

第二部分是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概述。

主要包括(1)操作风险的定义。

(2)操作风险的分类。

(3)操作风险的特点。

(4)操作风险的评估方法。

(5)操作风险的成因。

第三部分是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当前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1)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2)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是加强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策略的探讨。

主要包括(1)加大对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2)改善操作风险制度体系。

(3)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技术的建设。

(4)加大违规操作惩戒力度。

(5)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6)严格队伍管理,避免道德因素引发操作风险。

总结: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系统中金融业的中心,同时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

作为三大风险之一的操作风险及其在中国的管理,其模型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商业银行的具体形式操作和原因的分析,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在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操作风险的控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进行了讨论。

谢谢!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受市场的影响加重,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国际银行业的冲击,商业银行一方面存在经营风险和大量的效率损失,一方面又缺乏进行体制改革、改变现状的动力,整体陷入一种低效率的均衡状态。 这一切都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正视问题,并且尽快解决问题。商业银行制度的改革是首要问题。无论是我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是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制度安排上都存在着缺陷。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实质上是产权主体单一抽象的自然人产权形式,政府行使国有银行的财产所有权,政府的职能又通过中央政府部门引导、控制和监督。这种产权模式导致银行产权关系模糊、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利润最大化目标难以实现等不良状况的出现。因此要解决国有银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对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促使其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转变。另外,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我们必须减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减少认识上的偏差,首先应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观念。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其次,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方法,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其它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在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再次,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调整:(1)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2)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3)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并不断摸索以战略业务体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要逐步实现在业务部门设立单独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它在各部门之间传递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就进行有效控制。最后,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可使用内部评级法和资产组合管理等先进的风险度量和管理重要技术。

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杨天玲一、操作风险的主要特征(一)内生性为主从操作风险的引发因素来看,主要因内部因素而引发,如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善或失效;银行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因此操作风险具有很强的内生性,但是银行作为社会性企业或组织,其业务计划的完成还需要其他组织予以配合,其他组织同样也存在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失败的可能性,因此外部因素也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如提供通讯线路租赁业务的电信公司技术故障而导致银行IT通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操作风险也具有一定的外生性。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是外生性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发生风险的因子主要是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变动等外部因素。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履行合约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发生风险的因子主要是债务人的履约能力等外部因素,如借款企业遭受重大的资产损失而导致借款无法正常归还。(二)涵盖全部业务一个银行要使用人、流程和技术来实现业务计划,这些因素中的每一项都可能产生一些类型的失败,因此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操作风险发生可能性遍布银行的所有业务环节,涵盖所有的部门。但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发生的环节仅限于与之相关的部分业务环节,如发放贷款、吸收存款;主要涵盖业务发展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一般来说后勤保障部门基本不涉及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必须贯彻“三全”原则(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三)难以度量性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不同的是,影响操作风险的因素基本上在银行内部,并且风险因素与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大小之间不存在清晰的联系,通常操作风险以不经常发生的离散事件等形式出现。虽然经过近几年对操作风险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历史数据的积累,国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严重性(损失大小)计量还是主要依赖于业务管理者的经验来获得,因为发生较大损失的经验和时间序列数据对于大多数银行而言都是不足的,远没有产生一些标准的模型。而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量化技术目前基本成熟,基本采用数据模型进行风险的计量,如信用风险中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Credit Monitor TM(KMV模型)和Credit Metrics TM(信用计量模型)等;市场风险中广泛使用的缺口分析、外汇敞口分析(Foreign Currency Exposure Analysis)、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等方法。二、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及趋势一般而言,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基本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依靠内部控制或内部审计等方式进行操作风险管理,且等到损失事件发生时,才开始谋求对策。第二阶段是认识阶段。银行认识到加强和改善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针对操作风险管理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等各个环节拟定政策方针与风险管理策略,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和职位并指派专人负责操作风险管理。第三阶段是监控阶段。银行开始针对足以反映操作风险的各项风险数据和现象进行追踪与自我评估,加强员工风险管理培训,设定风险限额控制,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根据上述结果,确定对操作风险的容忍度,明确风险临界指标。第四阶段是量化阶段。相对于第三阶段较重视以质化指标作为评估基础,量化阶段的操作风险管理功能已日趋周全,银行开始建立损失数据库、制订量化管理目标,开始发展风险为基础的资本量化模型来衡量操作风险。第五阶段是全面风险管理阶段。银行将操作风险管理充分融人全行整体的风险管理之中,操作风险衡量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衡量进行有机整合,应用系统化的风险度量和管理工具,建立风险指标和损失之间的相关性,全面引入基于风险分析和资本实力考虑的保险策略与调整的收益分析等,确立全方位风险管理的理念。遵循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也将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将得到强化并会成为制度化;对操作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转移将更具合理性和可分析性;操作风险产生将随迅速变化的环境而变化且涉及更多业务领域,银行监管部门更加重视操作风险;银行业开始考核现有组织结构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影响,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开始进行更新,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将进行重构。中小银行将普遍使用基本指标法或标准法,规模较大的银行开始尝试使用内部衡量法;度量模型将从国外商业银行陆续引进,并结合国情进行改造;内部和外部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将开始建立。三、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真正意义上的各业务部门内部控制制衡机制尚未建立,而管理部门机构控制设置繁多,但职责不清,职能不明确,容易产生控制的重复(资源的浪费)和出现管理的真空地段,同时各部门间又缺乏协调与制约,极易对同一控制点产生不同的控制标准和办法,使一线管理和操作人员无所适从。由于内部约束不力、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或执行不力所造成的操作风险,一是制度的空缺,前些年我国商业银行出现的盲目投资,办公司经商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损失,很多都与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有关,现在存在部分商业银行的基层行违规经营,有些根本就没有规矩;二是虽有制度,但制度设计的漏洞很多,许多制度的设计多是从方便管理层工作的角度考虑,而却很少从方便客户和防范风险的角度去考虑;三是有章不循,本来就不多而且存在漏洞的制度在实践中也没有得到认真执行,有的甚至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近年来有关银行多次对分支行会计科目使用情况进行的检查分析,会发现普遍存在科目随意使用,账户核算混乱,会计统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银行管理人员对内控管理认识不足,旧的观念和行为惯性一时难以扭转,认识有偏差,同时由于受传统专业银行控制的影响,部分管理人员对现代银行管理理论与方法缺乏系统的了解,对体现银行管理水平的内控系统认识不足,没有把内控这种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控制的自律行为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强化内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随着金融创新业务不断增多,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银行内部队伍素质不高已成为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之一。一是没有形成防范风险所要求的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员工队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个别人经不住腐蚀诱惑,这些年发生的一系列案件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三是员工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缺乏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更不要说运用专业技术来分散风险了;四是一些领导干部的责任心不强,管理粗放,甚至大撒手。稽核审计部门缺乏应有的权威性、独立性、超脱.性、制衡性和全面性。稽核部门是对已发生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是事后监督,没有渗入到经营管理的开始与过程中进行监督,且稽核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内部稽核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得不到及时培训与更新,内部审计有时流于形式,查出来的问题也不一定得到应有的处理。财务核算上事前分析、预测和监督少,监察系统对近年来银行各种案件的分析结果也表明,有章不循、检查监督不力是案件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在商业银行中得到广泛应用,使金融业务实现了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但是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内控部门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电子监督、预警系统,仍是看报表、翻传票、查漏洞等老一套,内控效率低,局限性大,时效慢,反应不够灵敏,内控信息不系统不完整,系统支持和运作能力的复杂程序与银行业务活动量的大小和复杂性不相协调,不能容纳所从事的各类越来越复杂的银行业务。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的对策分析操作风险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要注重防范损失的发生,而损失发生的减少就意味着收益的增加。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也于2004年末颁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共设八章七十二条,从评价目标和原则、评价内容、评价程序和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等级、组织和实施及罚则等六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规范,是中国银行业走向科学化管理、完善自我约束机制的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性文件。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内部管理架构都属于大型、非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对于这类银行实施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的管理原则是:首先,在全行实施分散化管理,各业务部门的前线经理应当是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负责降低风险的各项具体工作;其次,对全行的风险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要求总行的内控委员会负责监督全行的操作风险,界定全行各相关部门在操作风险不同层面的具体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以确保全行一致,充分合作,避免重复工作,推广最佳做法,并促进银行高级管理层在风险问题上统一立场。银行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银行的运营是有效率和效果的,交易记录是准确的,财务报表是可信的,风险管理系统是可依赖的。银行内部控制的手段包括限制授权、保护银行资产和记录的使用与接触、分离重要岗位的职责并不定期地加以轮换、确保有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估及测试。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包括一个可控的环境,及时的风险测评,有效的控制活动,完整的会计、信息及通讯交流系统和完善的自我评估监测机制。(一)建立清晰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要根据银行的业务种类和流程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框架,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完善的操作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以及适当的操作风险资本分配机制。(二)建立分工明确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设立专门独立的部门负责操作风险的管理,由它牵头、各部门配合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提供必要的管理工具,并负责汇总全行操作风险管理信息向管理层报告。各业务条线管理部门在制定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内负责组织实施,保证业务运作的合规性,保证条线内的全体员工认识到操作风险的存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去回避和管理这些风险。每一员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去开展自己的工作,准确识别操作风险,确保自己办理的业务和管理的事项无差错、无事故、无损失,有责任及时报告那些有可能威胁银行正常经营,损害银行、股东、客户和员工利益的事件。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地、独立地检查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是否由上至下得到有效贯彻。此外银行应有效依靠外部审计来实施对操作风险的独立第三方评价。(三)找准关键风险环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有密切的联系,内部控制失败可能形成操作风险,因此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找准关键的风险环节,做到“制度完善、目标准确”,提高操作风险防范的效率和能力。银行应对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制订全面和系统的政策、制度、程序,并在全系统范围内统一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业务操作的全过程,渗透于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涵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覆盖所有主要的风险点。各项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均应以审慎为出发点,贯彻“内控优先”要求,在控制措施严密充分的前提下进行,以准确计算和评估风脸,防患于未然。同时,对现有制度要不断进行评估修订、补充和整合,确保各项制度在各部门、各层次得到贯彻执行,并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判断控制制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是否批准了此项业务的风险关键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措施,事实上,抓住了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风险控制的全局。因此,银行应对各层级、各岗位、各环节的业务流程、操作规程等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关键的风险环节,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和改进措施。(四)培养员工的操作风险意识,提高规章制度执行力科学合理设置岗位,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建立完整而清晰的岗位职责制度,明确岗位的职责、担任人员的资格和素质、岗位工作目标等;根据岗位特点,选择合适的员工从事该岗位的工作,做到量才施用;加强员工的风险教育培训,提高操作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强化对操作过程的控制,对关键风险设置定性和定量指标,建立操作风险预警机制,对这些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和早期预警,使管理层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采用现场和非现场的监控手段,对可能发生操作风险的环节要持续跟踪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其及时整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对发生操作风险事件的直接经办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五)建立完善的事件管理机制如何加强案件事故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甚至利用媒体的高度关注和传播,将事件转化为增加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契机,反败为胜,成为各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尽快在银行内部建立危机公关机制,并逐渐形成危机公关管理的智慧和体系,不断摸索有效的危机公关方法、危机管理反应方案,确定危机出现后危机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信息,以积极的姿态与媒体、政府部门等利益攸关者进行“恳谈”沟通,争取各方的支持,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甚至在逆市中提升品牌。作者单位: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原载《现代商业银行导刊》(京),2008.1. 48—51本文摘自《金融与保险》2008/6 99页

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研究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整理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与实例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及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使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个别银行甚至局部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紧张;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外币资产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海外机构逐渐增多,对外资银行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形成原因

(一)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期限错配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以经营货币为主营业务。储户将存款货币存放在商业银行中,即银行的负债端,存款的稳定性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按时间存款可分为短期存款与中长期存款。若在发放贷款的经济活动中,中长期贷款未能及时收回,无法满足储户提款的要求时流动性风险就产生了,其发生条件是由经营模式决定的。

(二)商业银行其他类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

现实中,流动性风险的作用因素有很多,即流动性不足是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时表现出来的资金短缺。当出现流动性风险时,假如市场、信用和操作等风险管理问题长期以来存在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防范,会在流动性紧张时火上浇油,引发风险扩散,使其无法控制,各种风险集中爆发出来,最后可能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困难。

(三)储户缺乏基本风险管理意识

在经济不景气与金融危机爆发时,最容易引发客户集中挤兑现象。一方面,客户既担心存放在银行的财富会损失,也害怕存放在银行的资产收入低于通货膨胀,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另一方面,银行内部系统出现了支付危机,引起了传染效应,若无法在第一时间应对挤兑,这种恐慌情绪所带来的.传染效应将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将危及整个金融系统,最终引发银行系统的崩溃。

(四)市场利率下行引起银行资产流动性吃紧

央行下调存贷款利率以及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资产端与负债端带来很大影响。对于拥有大量现金的存款客户来说,存款利率的下行会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将资金投放到收益比较高的债券或股票市场中去。利率下行甚至是负利率时,储户会更青睐收益高的投资组合,因此银行会面临资金大量出逃的被动局面,即发生金融脱媒现象。而利率下降,贷款的需求会更加旺盛,低成本的资金使用权限会使得银行迎来更多的贷款需求。

二、案例分析---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关于被解释变量,本文借鉴刘晓星和王金定(2010)的处理方法选取存贷比(CDB)来表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解释变量主要包括负债结构(DBC)、资产结构(ZQTZ)、盈利能力(SYL)及资本充足率(ZBCZ),分别用定期存款额 / 存款额、证券投资额 / 总资产:净利润 / 年末净资产来表示。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数据收集以全面准确、有效为原则,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工商银行各年年报和 2003- 2013 年度的《中国金融年鉴》。

(二)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1.模型构建

结合各变量的内在联系,对工商银行 2003- 2013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CDBt=α+β1DBCt+β2ZQTZt+β3SYLt+β4ZBCZt+ε

其中 CDBt、DBCt、ZQTZt、SYLt、ZBCZt分别表示第 t 年的流动性风险、负债结构,资产结构、盈利能力及资本充足率;α 为常数项,β1、β2、β3、β4为回归系数,ε 为随机误差。

2.实证分析 本文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1 所示。

分析回归结果发现,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为 89.66%,拟和性较好。整体来看,工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负债结构和资产结构显着负相关,而与其自身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的关系不明显。具体表现为:

(1)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对其流动性风险的系数为 - 0.5413,呈现出显着的负向作用,即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定期存款占比)每提高 1 个单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会降低 0.5413个单位;

(2)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对其流动性风险的系数 - 0.3518,且在 5%水平下显着,即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每增加 1 个单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会降低 0.3518 个单位。

(3)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然呈现出负相关,但未通过显着性检验,即不显着,说明净资产收益率对工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强大的盈利能力并没有提高其资产的流动性。原因可能是强大的盈利能力有可能是通过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获得的,而此时牺牲了流动性;而资本充足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相对于银行高负债经营的特性,对降低流动性风险的作用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与流动性风险之间呈现出显着的负相关性,即随着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定期存款占比)的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会显着降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对流动性风险具有显着的负向作用,即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证券投资额占比)提高,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效的缓解流动性不足;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然呈现出负相关,但未通过显着性检验。

立足于研究结论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际,本文提出如下相关建议:一是要优化配置资产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进行调节,使其不断趋于合理化,如控制贷款投放的期限;同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二是要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鼓励资产证券化。为扩大盈利来源,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同时可尝试发行转让证券,为银行带来足够的流动性头寸,减轻商业银行在资产端的流动性压力。三是要监测负债集中度水平,避免资金来源单一。在维护老客户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挖掘潜在优质客户,扩大银行的负债规模,优化负债结构。四是要实施压力测试管理,降低系统性风险。加快建立一套符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测试系统。同时要关注流动性风险形成的渠道及来源,并对压力测试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从而更好的管理流动性,降低系统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 刘晓星,王金定.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4).

[2] 周凯,袁媛.商业银行动态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应用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3).

[3] 彭建刚,王佳,邹克.宏观审慎视角下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7).

[4] 尹继志.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研究[J].金融与经.2013,(1).

仍进参考资料里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字数:3189 字号:大 中 小摘要: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而且是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在隐患。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简单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信贷风险的成因,并提出解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防范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不断攀升的信贷风险,它不仅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密切相关,而且还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最大的隐患。近几年,我国政府不断地从多方面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试图把这个国民经济要害部门的致命风险有效的化解,以避免使我国的金融、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遭受与1997年东南亚各个国家同样的打击。但是无论是银行内部的改革还是外部的改革都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成效,这无疑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信贷风险不仅存在与国有商业银行里面,在股份制银行,同样存在着较高的信贷风险,所不同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由经济转轨所承担的政策性因素和所有者缺位造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由因缺乏避险工具造成的市场风险和短借长贷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及解决对策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及解决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在发展上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也正在不断扩大增多,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做好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对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针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展开深入研究讨论,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在找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主要分为投资风险、财务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及关联风险等。关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中存在种种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开展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分析

1.1投资风险

关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信用扩大风险,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一些已经有过合作交易的证券公司进行投资,也就是说证券公司是商业银行实现投资活动的中介载体,商业银行将需要投资的资金直接投入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再将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这种操作方式就是商业银行将资金投资管理权全权交给证券公司管理,然而这种投资方式会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逐渐扩大。第二,证券公司初出现运营危机,因为证券公司是商业银实现投资的主要载体,如果证券公司财务上出现状况,将会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第三,金融监管出现的盲区,会大大增加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

1.2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主要是指母银行和子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由于子银行多次重复使用一笔资金,从而使得母银行投资风险增大。那么,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财务杠杆风险,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业务上的负债能力,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财务杠杆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是相对安全稳定的,但是如果商业银行的财务杠杆超出了可控制的范围,则非常容易引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资本重复计算的风险,当发生资本重复计算的情况时,将会使得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受到不利影响,并且会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1.3政策法律风险

近几年,我国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都相对来说略显松懈了,这对于商业银行发展投资业务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但是,对于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方面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不是非常完善,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业务时没有完善的政策法律保障,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大大增加。并且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活动时,需要受到证监会和银监的共同监督,如果商业银行内部部门之间出现无法协调的情况,就会使得政策法律风险增加。

2、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风险防控体系不全面

风险防控体系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实施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稳定开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商业银行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缺陷,不能有效管理投资业务的风险,其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业务主体独立问题;二是主体风险承担问题,这也是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系不全面的主要表现。首先,从业务主体独立的问题上深究,关于商业银行的的投资业务在银行内部单独设立了一个部门,总体的管理权归商业银行所有,在这种模式下不利于银行投资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其次,关于主体风险承担问题主要体现在信贷为主的风险防控体系以及风险防控意识薄弱这两个方面。

2.2风险管理文化冲突

风险管理文化冲突是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关于风险管理文化冲突主要值得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与投资业务风险管理文化之间的存在的冲突,由于各自不同的风险管理文化,其各自所实施的具体风险管理措施也存在差异。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其风险管理主要倾向于风险回避,也就是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而在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注重的是分散风险,将投资银行的风险合理的分散开来,使得风险维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通过这两种风险管理文化的对比,可见传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比较保守,而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比较先进,在两种不同风险管理文化的冲击下,增加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

2.3风险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有着决定性作用。从目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来看,普遍存在风险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素质较低的问题,这样会大大影响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不能够对投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很好的防控和规避,从而降低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风险。商业银行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管理投资银行的风险,还能够处理好传统信贷业务风险的'管理人才,但是目前商业银行比较缺乏这样的综合型风险管理人才,并且商业银行现有的风险管理人员中很多都资历尚浅,缺少丰富的风险防范实际经验。

3、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提升对策

3.1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风险防控体系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必然要求及重要手段,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能够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落实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体系保障。那么,关于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落实:一是,必须从思想上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对于商业银行中的投资业务必须形成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并且针对专门的风险防控部门应该形成统一的风险防控意识,让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观指导具体的工作。二是,由于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与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两种模式共存,所以,应该建立多样化的风险防控体系,满足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不同需求,

3.2重塑风险管理文化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发现风险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和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之间存在冲突,因此,重塑风险管理文化是落实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元素,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由传统的信贷业务转变为与投资业务共同发展的模式,所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由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转变为与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并存的局面。那么,在两种不同的风险管理文化情况下,应该让风险管理文化逐渐多元化和多样化,使得两种风险管理文化能够共存,使得两种不同风险管理文化本质上的差异能够得到缓解。要促使多元化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就应该让不同部门之间的风险管理人员增加交流沟通互动的机会,让部门对各自的风险管理业务更加熟悉和了解,从而促进风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并且帮助部门同事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帮忙的风险管理文化。

3.3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

风险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较好的职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是目前发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落实:首先,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完善内部学习和培训机制,为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对于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让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并且不断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同时还应支持鼓励不同部门之间的人员多交流沟通,能够增加同事之间的默契,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其次,风险管理人员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更多更深层次的专业风险管理知识,从而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4、结语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落实好风险管理工作也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资业务至关重要的举措。在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发现依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函待解决,如风险防控体系不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冲突及风险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及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应采取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重塑风险管理文化及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等措施。

5、参考文献

[1]杨志明.探讨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等投资银行的业务风险管理工作[J].现代国企研究,2019(04).

[2]田韬.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4).

[3]鲁文兰.基于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10).

研究银行风险的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管理是高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而传统的毕业论文选题的管理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研究

2、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

3、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4、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

5、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

6、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与监管问题探析

7、中国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

8、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9、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10、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所要求的经营环境研究

11、股权投资基金研究

12、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

13、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

14、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研究

15、从紧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6、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17、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18、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缺陷及纠正

19、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20、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商业银行贷款低效率

21、商业银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机制研究

2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研究

23、农村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机制创新研究

24、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5、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6、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7、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及发展定位

28、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探讨

29、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

30、从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危机看中国银行业的住房贷款业务风险

31、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继续改革问题探讨

32、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33、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

34、我国网路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

35、我国银行监管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

36、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问题

37、央行加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分析

38、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启示

39、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40、构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

4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42、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研究

43、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

44、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45、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46、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47、浅议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48、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

49、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创新

50、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51、我国中央银行与 *** 之间关系的研究

52、浅析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

53、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54、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与结构

55、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传导效率的思考

56、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57、略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汇率风险与防范

58、货币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功效分析

59、 *** 在房地产业管理中的定位思考

60、中国城市化发展程序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

61、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思路

62、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时机

63、“从紧”货币政策下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新思考

64、新时期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特点与对策

65、建立我国新时期“和谐金融”环境研究

66、“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

67、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68、“私募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69、“从紧”货币政策下的金融监管研究

70、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71、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时机分析

72、房贷新政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效果评价

73、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74、论以风险控制为主的银行信贷组织机构的建立

75、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流程的建立

76、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机构的建立

77、论环保与金融联动机制的建立

78、论环保与金融联控机制的建立

79、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

80、大学生失业保险专案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81、浅谈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82、人寿保险保费分析方法研究

83、保险产品创新研究

84、保险组合产品及其规制问题探讨

85、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模式探讨

86、保险营销创新与监管研究

87、保险业集团化经营模式探讨

88、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研究

89、影响保险市场执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政策建议

90、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研究

91、存款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92、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研究

93、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94、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安全的外部保障体系研究

95、寿险代理人素质管理研究

96、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模式分析

97、我国个人理财市场拓展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98、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效应的实证分析

99、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

100、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本科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重要环节,但是题目却是开始论文撰写中最重要的环节。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的几个启示 2. 提高利率能否抑制通胀 3. 货币错配与经济金融稳定:亚太经验比较分析 4.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思考 5.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 6. 商业银行内生性操作风险的生成机理与防范对策 7. 对货币国际化研究成果的一个综述 8. 我国民间金融的历史回溯 9. 河南省商业银行适度规模问题探析 10. 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作用机制分析及外汇管理对策 11. 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研究 12. 农村信用社支付服务问题探讨 13. REITs资金配置优化 14. 利率互换交易及其定价分析 15. 我国碳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二 1. 基金规模对基金投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研究 2. 对我国证券行业的管理效率研究 3. 代理保险监管新政与商业银行应对之策 4. 我国各省保险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5. 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6. 基于pair_Copula_CVaR模型的保险投资组合优化 7. 机动车强制保险赔偿的法律争议与对策建议 8. 自行洗钱行为的刑法规制 9. 后金融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 10. 我国城乡金融排斥二元性的空间差异与演变趋势1978-2009 11. 证券公司公司治理评价的实证分析 12. 附加预期泰勒规则在通胀预期管理中的应用及启示 13.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价有效性研究 14. 基于岭回归的中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分析 15. 我国信托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 16. 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17. 天津市滨海新区FDI外溢效应的经验研究 三 1. 股权结构和资讯非对称: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 2. 农业银行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浅探 3. 女性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 4. 农户兼业对小额信贷还贷因素影响差异及次序性研究 5.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基金利益输送问题 6.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计价应用现状及启示 7.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运作机制研究 8. 人民币境外衍生市场与境内即期市场间的资讯流动关系研究 9. 金融租赁与中小企业融资:基于金融功能理论分析 10. 资源约束、定价权缺失与对策选择 11. 信用卡转换成本研究综述 12. 地方 *** 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和中国适应性选择:文献述评 13. 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 14. 区域人民币风险管理的实证调查与研究 15. 运用债务重组手段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例项研究 16. 基于知识整合的金融集团业务协同创新逻辑与机制 17.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规模与政策选择 18. 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建议 19. 商业银行被诉案件的预防与化解机制研究 20. 网上银行的法律风险防范问题 21.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22. 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再认识 23. 经济波动、区域差异与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本科论文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整理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研究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规避银行风险不到位

健全的银行内控机制能够有效的对银行风险进行规避,在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金融事件中,都体现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存在问题,造成重大损失。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是银行发展的关键。大部分银行有针对自身发展特点的内控规章制度,但是这种机制在不合理的激励约束下,在支行行长的权利过大,造成相应的监督机制不能够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在电子化控制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造成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不能够很好地发挥效果,阻碍了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②。

(二)经营管理的方法落后,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尽管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影响下也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是没有很好的进行落实,很多银行都是吸收更多的存款,却忽视了成本,这与外国银行追求效益的目标所取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种经营管理的落后,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并不健全,使得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分业模式对商业银行造成限制

为了降低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实行了分页的经营模式,但是这种方式却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这种分页的经营模式,使我国商业银行难以满足企业所需的国际水平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服务,使一些企业选用外国的银行作为自己的支持后盾。

(四)员工的专业水平不高,易造成风险

银行的许多工作人员只是单纯的完成数字任务,认为只要完成了任务就能够保证银行发展。忽略了员工素质对整体的发展提高作用。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适合银行发展的内控体制

在经营管理的改革中,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支行行长的权利要进行适当的控制,行长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能盲目行使权利。要强化支行的内控体制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使支行的内控逐渐的科学化。

(二)改变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因此要在这一目标的趋势下,不断地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加强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进行精细的分工,对银行上下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经营管理理念,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改变经营管理模式还要积极吸收国外的有利经验为自己所用,并且不断地进行创新③。

(三)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对于员工的岗位特点,进行系统、针对的培训,对于员工的工作银行要进行明确划分,使银行的岗位得到具体的落实,并且岗位责任有人可寻,对员工要进行奖励与约束并存的管理机制,使员工意识到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性,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做到用员工之所长,谋银行之发展。

三、结语

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能力较弱,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对于一些金融风险起到规避的作用,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银行业领域的应用日趋深入。论文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对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论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目前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结合大数据应用,从精准营销、客户关系管理、风险控制和用户信用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大数据;商业银行;经营策略

1.商业银行业大数据应用的特点

2017年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分别在《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商业银行要引入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银行业务创新,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大数据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银行业运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数据容量大。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的业务开展,使得银行业“天然”拥有海量数据,商业银行的主要数据是围绕柜面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等产生结构化数据。商业银行推出的电子金融服务系统,使得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开始产生,包括指纹和人脸识别等。数据结构复杂,移动互联的发展促使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爆发式增长。数据资产化,利用价值大。商业银行在稳健经营中对数据的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利用好银行已有的海量数据,应用在客户识别、风险识别和产品营销等不同场景下,更好地实现数据资产的增值。

2.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SWOT分析

2.1 拥有的优势(Strength)

成本控制优势。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商业银行能够实现现有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大大降低了物理网点的工作人员数量,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随着云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技术的成熟,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均保存在“云”端,减少关于IT基础设施的建设、单位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成本。

营销效率优势。商业银行通过本身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对客户进行静态特征、行为特征、倾向预测三个层次的刻画,构建客户体系,进行营销活动的精确推送。通过分析客户上下游相互关系,了解客户间业务等往来情况,发掘新的潜在客户,确定交叉销售目标,提高了客户服务效率及营销精准度。

风险管理优势。银行在传统风险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为大数据挖掘、传输、存储与安全应用提供了相对成熟的基础环境。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风控工具应用到风险控制工作,提升风险控制效率和精准度。

2.2 存在的劣势(Weakness)

业务同质化。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业务是贷款业务,少有针对客户需求设计开发的特色产品。因此,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可以深入其他能够盈利的业务,如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利用大数据优势,找准银行的自身业务定位,打造差异化的竞争模式。

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各家商业银行均拥有自己的系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几乎不存在分享机制,导致大数据基础建设效率低、数据利用率低、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各银行只能描绘客户在本行的交易画像,不能展示出客户的金融全貌。

2.3 拥有的机会(Opportunity)

强化优势。商业银行传统所具备的安全、稳定、诚信等优势可以通过大数据应用进一步巩固强化。在风险管理中进一步利用大数据,提高银行自身的安全性。在营销方面,不断完善客户画像,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实现精准营销。成本控制方面,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力成本、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也将不断降低[2]。

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大数据时代,银行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核心需求,利用大数据建立数据模型,为其定制专属于消费者自己的金融产品,提升用户的体验满意度。

2.4 面临的威胁(Threat)

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加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互联网金融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资金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支付便捷、普惠性等特点。互联网企业加快布局金融业,对整个银行业的核心业务产生冲击,挤占了原本属于传统银行业的利润空间。

数据的安全性问题。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了数据的严重失真,大量无序低效的无用信息混进数据库形成垃圾数据,增加信息误读的风险。其次,商业银行运用云平台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一是网络系统与存储中心可能存在漏洞引起技术安全风险;二是海量客户信息与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风险。

3.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优化策略

3.1 精准营销

大数据应用更强调相关关系释放出的潜在价值。商业银行拥有海量数据,可利用聚类分析,挖掘出更多数据中含有的潜在特性,帮助商业银行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大数据挖掘中的关联分析相关关系,发掘新的潜在客户,确定交叉销售目标。大数据不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商业银行通过大数据挖掘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和定制化价格。根据对海量数据的分析预测,建立相应策略模型,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和行为特征,实现创新式的营销、无缝多渠道的销售、个性化的服务[3]。

3.2 客户关系管理

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客户管理十分重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脱媒现象加速,碎片化金融产品抓住了市场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的同时也剥夺了银行的客户资源。因此,运用大数据挖掘方法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精确的客户关系管理。商业银行可以与其他行业或大数据公司形成合作关系,以获取客户出行、交易习惯等数据,进行客户信用评分,当客户提出需求时,商业银行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判断。商业银行还可利用大数据更精准地预测客户流失概率,并对相应超过客户流失概率阈值的客户实行定制化客户挽留措施[4]。

3.3 风险控制

银行业作为高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控制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扩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数据源并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各类数据,构建大数据风险管控平台,全面收集客户的数据。注重内外部数据的融合,整合银行内部积累的金融信息,同时,获取外部数据或公共信息等数据,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建立风险管控模型,可以借鉴国内外同业的做法,设计符合实际要求的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训练,输入实际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合理地改进模型的配置参数,提高模型的准确度[5]。

3.4 信用管理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商业银行要构建人工和数据相结合的模式,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集合内外信息资源,形成覆盖所有机构、所有客户、所有产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控制网络,提高信用风险预警水平。利用大数据,实现贷款业务的贷前、贷中和贷后全过程管理。强化贷前风险识别,在客户审批阶段,依托行内信用数据库、评级系统及反欺诈平台,提前对客户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进行精准判断;强化贷中审批自主化,大数据信贷审批系统以风控评分卡模型的自动审核为主,加以人工审核进行辅助的模式;强化贷后风险监测,商业银行要建立信贷投放、资产质量等多维度的信用风险日常监测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韩雪峰,朱青,马文捷.商业银行应用大数据的安全风险防范研究[J].江苏商论,2017(11):88-92.

【2】齐贵柱,齐苑博.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大数据分析研究[J].财经界,2019,500(01):128-129.

【3】屈波,王玉晨,杨运森.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方法[J].西部金融,2015(1):41-45.

【4】严文枢.关于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的思考和探析[J].福建电脑,2014(7):68-69.

【5】信怀义.商业银行大数据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金融电脑,2016(8):26-28.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的机遇中,我国各行各业得以迅猛发展,其中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举世瞩目,取得了许多长足的进步。但是,机遇与挑战通常是并存的,在银行业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之间的角逐也逐渐激烈起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风险与不足,与此相关的经营管理体制也未能及时的建立健全。商业银行若是想在如此激烈的角逐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其管理中存在或者潜在的风险加以预测并且进行防范。本论文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一些成功经验,提出对风险的预测以及防范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 风险 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银行出现的不良贷款率较高

银行经营管理中出现风险种类十分多,但是主要对银行经营造成影响的是银行资产的质量风险。而对于资产的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贷款的质量,许多银行存在的风险大多是由不良贷款引发的。依据近过去几年的数据统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于国外的主要商业银行还是偏高的,因此得出不良贷款率仍旧是造成我国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不同种类企业的还贷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存在一定难度,这给银行贷款的发放与回收带来困难。对于部分经营能力较强、企业规模大并且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这部分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具备上市的资格,在相关行业中具有稳定地位。因此,在商业银行放贷中十分抢手,银行也十分愿意向其发放贷款。但是,相对的一些企业经济效益并不是十分理想,对于银行的贷款不能及时返还,造成银行信贷资金的危机,使其流动性受到限制。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速的下降,大量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

(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银行经营管理风险中,员工是主要的操作人员。但是,由于不少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水平不足,也成为影响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员工的总体水平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素。但是我国银行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银行业务发展的需求,更有甚者,有部分员工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利用个人的职位谋取或者侵犯银行利益,在进行工作的同时,出现了挪用公款、贪污等违法行为,对银行业务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就是银行员工的个人工作水平以及经验不足,对经营管理岗位的需求无法满足,缺少长远发展的眼光,不能应对随时出现的风险,成为阻碍银行发展的因素。

(三)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

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信贷,为了能够让个人信贷能够及时的返还,银行一般是要对贷款人的个人信用进行审查,对于一些没有良好的个人信誉的客户,将不会同意其贷款要求。但是,从银行业务对于个人信用的审查流程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个人信用审查的不严格以及相关的贷款信用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如今信用系统中涉及贷款人的各种信息以及身份证明并不能对贷款人的信用情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以至于出现对贷款人的可支配资金、可抵押的资产或是其收入情况不能全面掌握,或是贷款人出现一些伪造信息的情况。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银行的贷款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的收回,从而对整体运转系统造成影响。

二、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防范策略

(一)资产配置进行优化,降低不良贷款率

对资产配置进行优化,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率。这不仅能降低银行风险爆发的概率,还会银行业务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首先,要提高资产的质量,就要对资本的运作水平进行提高。要对银行业务中长期贷款进行科学的设置,使银行的流动性得以保障。其次,对金融科技的创新能力进行强化,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到贷款过程中,收集、分析各类数据,使银行能够精确的了解贷款过程中各种信息,使不良贷款率降低。最后,对于出现的不良贷款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其进行约束,并且对审款、放款、贷款等流程进行严格把控,增强信用贷款的管理,推进银行经营的进步以及银行业务的发展。

(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的综合素质与银行能否顺利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根据这一实际状况,银行应当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引起重视,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建成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第一,在招聘中进行严格要求,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的考察与测评,既要对其专业能力进行考评,还要对其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道德水平进行测评,使其能够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其能动性,积极的承担自己的责任。第二,对银行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供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使其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的积累先进经验。第三,在金融市场风云变幻中,银行也必将随之变动。因此,要求员工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行情,通过对市场行情的分析开拓自己的眼界,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度。第四,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必须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评,严格对其行为进行把关,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进步。

(三)建立健全信用系统

建立健全信用系统对推进银行经营管理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是信贷业务能否良好展开的必要保障。在贷款业务的进程中,信用系统能否建立健全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部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银行在信贷业务中要完善信用审查环节,对其工作流程严格把关,对贷款人信息进行精确严格的问询,保证其信息的准确性。第二,在建立健全信用系统的过程中,要求银行员工在工作时,要对贷款人的信息填写进行具体的指导,并且明确的对其进行提示,要求其填写关于信用贷款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其可抵押资产、收入来源、总体资金以及贷款资金的用途等详细信息。第三,对于贷款人填写的信息,银行后期应该进行仔细核查,并定期对其进行追踪,使信用系统的健全得以保障,从而降低潜在的信用风险。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带动我国银行发展的同时,我国银行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下,银行的经营管理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风险的存在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银行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对已出现的或是潜在的风险采取解决措施或是提前预测,有效的规避风险。只有提高对风险认识的敏感度,才能对出现的风险坦然面对,继而能够使银行能够顺利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仍进参考资料里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字数:3189 字号:大 中 小摘要: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而且是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在隐患。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简单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信贷风险的成因,并提出解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防范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不断攀升的信贷风险,它不仅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密切相关,而且还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最大的隐患。近几年,我国政府不断地从多方面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试图把这个国民经济要害部门的致命风险有效的化解,以避免使我国的金融、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遭受与1997年东南亚各个国家同样的打击。但是无论是银行内部的改革还是外部的改革都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成效,这无疑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信贷风险不仅存在与国有商业银行里面,在股份制银行,同样存在着较高的信贷风险,所不同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由经济转轨所承担的政策性因素和所有者缺位造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由因缺乏避险工具造成的市场风险和短借长贷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整理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与实例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及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使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个别银行甚至局部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紧张;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外币资产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海外机构逐渐增多,对外资银行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形成原因

(一)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期限错配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以经营货币为主营业务。储户将存款货币存放在商业银行中,即银行的负债端,存款的稳定性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按时间存款可分为短期存款与中长期存款。若在发放贷款的经济活动中,中长期贷款未能及时收回,无法满足储户提款的要求时流动性风险就产生了,其发生条件是由经营模式决定的。

(二)商业银行其他类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

现实中,流动性风险的作用因素有很多,即流动性不足是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时表现出来的资金短缺。当出现流动性风险时,假如市场、信用和操作等风险管理问题长期以来存在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防范,会在流动性紧张时火上浇油,引发风险扩散,使其无法控制,各种风险集中爆发出来,最后可能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困难。

(三)储户缺乏基本风险管理意识

在经济不景气与金融危机爆发时,最容易引发客户集中挤兑现象。一方面,客户既担心存放在银行的财富会损失,也害怕存放在银行的资产收入低于通货膨胀,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另一方面,银行内部系统出现了支付危机,引起了传染效应,若无法在第一时间应对挤兑,这种恐慌情绪所带来的.传染效应将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将危及整个金融系统,最终引发银行系统的崩溃。

(四)市场利率下行引起银行资产流动性吃紧

央行下调存贷款利率以及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资产端与负债端带来很大影响。对于拥有大量现金的存款客户来说,存款利率的下行会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将资金投放到收益比较高的债券或股票市场中去。利率下行甚至是负利率时,储户会更青睐收益高的投资组合,因此银行会面临资金大量出逃的被动局面,即发生金融脱媒现象。而利率下降,贷款的需求会更加旺盛,低成本的资金使用权限会使得银行迎来更多的贷款需求。

二、案例分析---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关于被解释变量,本文借鉴刘晓星和王金定(2010)的处理方法选取存贷比(CDB)来表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解释变量主要包括负债结构(DBC)、资产结构(ZQTZ)、盈利能力(SYL)及资本充足率(ZBCZ),分别用定期存款额 / 存款额、证券投资额 / 总资产:净利润 / 年末净资产来表示。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数据收集以全面准确、有效为原则,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工商银行各年年报和 2003- 2013 年度的《中国金融年鉴》。

(二)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1.模型构建

结合各变量的内在联系,对工商银行 2003- 2013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CDBt=α+β1DBCt+β2ZQTZt+β3SYLt+β4ZBCZt+ε

其中 CDBt、DBCt、ZQTZt、SYLt、ZBCZt分别表示第 t 年的流动性风险、负债结构,资产结构、盈利能力及资本充足率;α 为常数项,β1、β2、β3、β4为回归系数,ε 为随机误差。

2.实证分析 本文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1 所示。

分析回归结果发现,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为 89.66%,拟和性较好。整体来看,工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负债结构和资产结构显着负相关,而与其自身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的关系不明显。具体表现为:

(1)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对其流动性风险的系数为 - 0.5413,呈现出显着的负向作用,即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定期存款占比)每提高 1 个单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会降低 0.5413个单位;

(2)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对其流动性风险的系数 - 0.3518,且在 5%水平下显着,即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每增加 1 个单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会降低 0.3518 个单位。

(3)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然呈现出负相关,但未通过显着性检验,即不显着,说明净资产收益率对工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强大的盈利能力并没有提高其资产的流动性。原因可能是强大的盈利能力有可能是通过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获得的,而此时牺牲了流动性;而资本充足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相对于银行高负债经营的特性,对降低流动性风险的作用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与流动性风险之间呈现出显着的负相关性,即随着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定期存款占比)的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会显着降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对流动性风险具有显着的负向作用,即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证券投资额占比)提高,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效的缓解流动性不足;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然呈现出负相关,但未通过显着性检验。

立足于研究结论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际,本文提出如下相关建议:一是要优化配置资产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进行调节,使其不断趋于合理化,如控制贷款投放的期限;同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二是要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鼓励资产证券化。为扩大盈利来源,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同时可尝试发行转让证券,为银行带来足够的流动性头寸,减轻商业银行在资产端的流动性压力。三是要监测负债集中度水平,避免资金来源单一。在维护老客户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挖掘潜在优质客户,扩大银行的负债规模,优化负债结构。四是要实施压力测试管理,降低系统性风险。加快建立一套符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测试系统。同时要关注流动性风险形成的渠道及来源,并对压力测试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从而更好的管理流动性,降低系统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 刘晓星,王金定.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4).

[2] 周凯,袁媛.商业银行动态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应用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3).

[3] 彭建刚,王佳,邹克.宏观审慎视角下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7).

[4] 尹继志.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研究[J].金融与经.2013,(1).

  • 索引序列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研究的论文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论文
  • 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研究论文
  • 研究银行风险的论文题目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本科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