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关于创伤急救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创伤急救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创伤急救论文参考文献

对创伤中的群伤事故现场急救程序的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增多,公路交通事进行现场急救,一般按照脱险、检伤分类、医疗处理、故频发,创伤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转送四步进行川。一大杀手。据统计,在现代创伤病人中交通伤、坠落3.1成立现场指挥部在接到呼救电话时应大致伤、刀刺伤和意外事故是城市创伤的主要因素。尤了解现场情况,并派出医护人员赶赴现场,按有关规其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这种产生大量伤员的群定向领导汇报及通知其余人员到位,成立现场医疗伤事故的死亡率、伤残率居高不下。为此,我们对群救援指挥部,同时做好前往现场支援及院内抢救的伤事故的现场急救进行初步的总结和探讨,以期能准备。到达现场后,医疗救援指挥部应立即把了解降低其伤残率、死亡率,进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到的现场情况向医院及相关部门汇报。在抢救工作1资料来派进行的同时配合相关部门保证抢救工作的正常进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120急救中心2《X旧年l月行,控制住现场局面,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紧张有序,至2002年12月经我中心现场急救的有5个以上伤忙而不乱,这样能给伤员和现场人员一种安全感,有员的创伤事故,共47批500例。其中男性281例,女利于现场情况的稳定性219例;6岁以下27例,7一14岁35例,15一39岁3.2脱险、检伤分类及现场救治最先到达事故现280例,40一59岁105例,60岁以上53例;年龄最小2场的急救人员首先是使伤员脱离受伤环境。这就需岁,最大70岁。要组织现场抢救人员,在医务人员的带领下,按常规2群伤事故的特点的医疗急救方法将伤员送离受伤现场,以免造成二2.1病人多由于是群伤,故伤员少则5一6人,多次损伤。在搬运过程中,凡不明伤情者,均按重伤搬则数十人(本组病例中最少5人,最多者达31人)。运方法进行[2i。在使伤员脱离现场的同时,根据情2.2病种多,重病人多,伤情不一由于伤员的受伤况按就近、安全及方便的原则成立高级医疗抢救区原因不一样,还有个体差异等原因造成了病种的多(AdvancedMedicalPo以,AMP)。在AMP人口处设置样性,致使伤员所受伤的伤情轻重不一致。在本组“伤员分类区”负责对伤员按“死亡、重、中、轻”进行病例中头部损伤62例,胸部损伤54例,腹部外伤48检伤分类。若伤员数量少,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医例,骨折75例,内脏、神经损伤39例,严重多发伤46务人员对病人进行分检,其余人员按重、中、轻的顺例,四肢损伤74例,软组织损伤102例。由于事故突序来处理伤员;若伤员较多,则根据情况派数名医务然发生,伤员对此均无预防措施,在遭受各种打击时人员对其进行分检。其次,是在分检完毕后,现场总易造成严重损伤。指挥应向医院领导汇报现场情况以便及时派人增2.3现场情况复杂创伤事故的发生不分时间、地援,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在抢救过程中对病点。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均可发生,尤其是交通事人的病情及处置均应详细记录,并密切观察病情变故,意外事故发生的现场,由于事故发生突然,伤员化,以便及时处理。对心跳、呼吸停止者,若医疗资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导致现场的混乱。源充足,伤员少,可立即对其进行处理。若医疗资源3现场急救少,伤员多则优先抢救生命垂危但有生存可能者。对于群伤事故中伤员的救治,其救治目的是尽3.3转诊在经现场急救处理后,按重、中、轻的顺可能抢救更多的伤员。因此,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序迅速将伤员转送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在转送途中,应有医务人员在旁监护,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4讨论时间对于处理群伤事故显得非常重要,在创伤发生的1小时为“黄金1小时”,而黄金1小时的前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被称为“白金10分钟”「2」。这就要求急救中心对创伤急救的反应时间必须尽量短,所谓反应时间是指从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事故现场所需时间。在本组病例中,我中心对创伤事故的反应时间为10一60分钟,这是由于急救网络不健全及交通状况、路程远近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应不断健全急救网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伤者以救治。在到达事故现场后最紧要的任务是对现场救治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若组织协调不当,不仅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伤员伤情的加重,甚至死亡。本组病例中有5次事故是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现场混乱抢救人员未能协调统一,最后虽所有伤员均安全送至医院,但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耽搁了时间。因此,我们呼吁广大医务人员应有协作精神,树立以病人为重的观念,把伤者放在首位。同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常规组织模拟演习,让广大医务工作者熟悉创伤事故的现场组织、救护,达到实战要求L,}。在事故现场对伤员的处理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对创伤病人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积极抗休克川3],按现在的观念,对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在现场就要达到高级生命支持的水平,这就对急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相互间的配合要默契,各项急救技术要娴熟、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要熟悉,对病人诊断处理要正确及时。不仅要熟悉各种创伤疾病的特点,以迅速、及时、正确地对伤员进行处置,还必须熟练掌握初级生命支持的各项技术,尤其是创伤急救的四大技术,不仅是医务人员要掌握,凡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均应掌握,同时还应对之进行普及和推广,以利于现场急救工作的进行,以利于降低创伤事故的伤残率、死亡率。总之,群伤事故现场急救只有组织协调得力,医疗措施得当,才能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提高对创伤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是群伤事故院前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参考文献【l]李宗浩主编.现代救援医学.第l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88一293【2]王一检.急诊外科学.第1版.北京:学范出版社,21】】).976一984〔3〕张荣,王伯良,仲月霞,等.328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救治分析中国急救医学,一望月,19(12):732

人们曾经将抢救意外伤害、危重急症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身上,缺乏现场救护知识和对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及可实施性的认识,往往会使处在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抢救时间。这段时间也被医学界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间”。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猝死,是危及人的生命最紧急、最危险的情况。人类猝死87.7%发生在医院以外,没有医护人员参与抢救。猝死人员有 35 – 40 % 如经现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挽救生命。因此,为要要使病人得救,避免脑细胞死亡,就必须在心博呼吸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 疾病、创伤、中毒、溺水、电击、窒息、严重过敏反应等都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呼吸心跳停止8秒后出现脑缺氧症状,30秒后昏迷,60秒脑细胞开始死亡,6分钟全部死亡,10分钟不可逆转的死亡,因而医学上定义4-5分钟为抢救的“黄金时间”。 创伤的急救也是一个现场急救的过程,在创伤的第一现场如果能规范及时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将极大的减少伤者的死亡和伤残,为医务人员的到来争取宝贵的时间。 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到现场抢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只要抢救及时、正确、有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痛苦、伤残和死亡。 “生命链”是近几年来才在国际上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急救专用名词,但它很快被社会、专家和公众接受。它是针对现代社区、生活模式而提出的以现场“第一目击者”为开始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进行抢救的一个系列而组成的“链”。“生命链”普及、实施得越广泛,危急病人获救的成功率就越高。 “生命链”(Chain of Survival)有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序列。即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生命高级支持。生命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得及时、充分,效果就越好。 早期通路(呼救):及时呼叫急救电话“ 120”或“ 999”(999现只有北京地区)。 在遇有紧急事件时:火警—119、匪警—110 在遇有交通事故时拨打电话 “ 122 ”,报警时需告之: (1)意外发生地点;现场可联络电话; (2)报案人姓名; (3)发生意外原因患病、受伤者数目; (4)伤员情况:清醒程度、呼吸状况、脉搏情况、有无出血?

临床创伤急救论文文献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压疮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压疮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压力、剪切刀、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压疮也称褥疮,是指局部组织受压造成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病理学改变。压疮病理生理机制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部分或者完全中断,使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营养物质供给减少,代谢产物慢性堆积,导致的组织损伤压疮的发生常见于外科术后、恶性肿瘤、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也可见于长期局限于坐位的患者。压疮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进性的过程。目前,护理学观点认为,改善压疮重点在于控制局部组织受压,而这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压疮;护理;营养

1压疮形成的因素

1压力是受面上所承受的垂直力,是主要的治病因素,并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高压时形成溃疡比低压时快。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平均压4.7Kpa时,会使皮肤血流停顿,因为累积淋巴淤滞和厌氧代谢废物容易组织坏死,扩散压力由浅至深,在深层多聚集于骨的隆起部位,萎缩,消瘦瘢痕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

2内因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引起,导致皮肤浸致,松软,易为剪切摩擦力所伤。大小便失禁时由于更多的细菌及霉素比尿失禁更危险,这种污染物浸泡引起的感染,使情况更为严重。吸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在吸烟者戒烟后,压力性溃疡的危险性明显降低,且不良反应的影响可不部分的被逆转。认知功能损害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意识不清,较半清醒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增高。脑警报水平,脑血管意外史和阿尔茨海默病是压力性溃疡的危险因素。

2压疮的预防 措施

1预防压疮的工作应首先进行评估,在入院时进行评估,定期或在任何时候进行入院后评估,评估和其他高危患者的重点预防,医疗资源可以从合理分配和利用中受益。

2翻身及体位,间歇式压力缓解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建议和横向位置相比,倾斜30度的患者和用枕头支撑这种身体姿势,使患者始终避免其骨突出部位,以及分散的压力

3保护病人的皮肤,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保护膜和一些按摩油预防压疮增进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发生压疮的内因之一,也有压力溃疡愈合因素的直接影响,压疮高危患者应该与一个营养师共同调整饮食结构,适当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C饮食。

4鼓励患者的活动和健康 教育 ,尽可能避免使用限制饮食,帮助患者做所有的联合活动,以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压力性溃疡的并发症及主要并发症有感染。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损失是暴露的,且经常粪便污染,感染率很高,包括囊肿,化脓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住院条件褥疮感染并发症的死亡率高达50%,是7%-8%的脊髓损伤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老年患者压疮相关死亡率为23%~37%,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了4倍,如压力性溃疡不愈合,死亡率增加了6倍。

3治疗及护理

3.1换药护理

处理压疮创面时,应该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医源性污染。首先,可用生理盐水或者乳酸依沙吖啶等溶液清理创面,然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洗净残留药液及渗出;创面表层可涂擦少量清创胶;无菌纱布覆盖、粘贴,或者应用康惠尔贴外敷。换药1次/2~3天,如果压疮严重渗液较多者,可缩短换药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换药时,均要完全除净创面上的分泌物及液化物。药物的应用创面局部使用抗生素的效用是不准确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要滥用即使使用也要小心,而且需限制时间,最近的研究认为碘可以促进刺激组织生长,在缩水溃疡区域,减轻疼痛,消除脓液和刺激肉芽生长方面均有效。

3.2局部减压

由于压疮的关键诱因在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因此局部减压保护是缓解压疮的关键。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协助其定期翻身,1次/1~2小时。可采用气垫圈保护患者受压部位,有条件者采用气垫床。如无上述物品,也可考虑应用软枕、海绵被垫等临时替代。

3.3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不良能影响创伤愈合,虽然营养不良和脱水不会引起压疮,但能使皮肤失去活力和减少皮肤弹性,增加了压疮的危险。同样的体重下降和肌肉减少了病人皮肤和骨头之间的自然缓冲作用,增加了对压力损伤的易患性。丰富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预防压迫性损伤,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构建新组织和对损伤组织愈合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压疮患者活动量下降,加之年龄和基础疾病的原因,患者往往存在食欲不振等,长期如此,营养摄入不足,这也是导致压疮长期不愈的原因。因此,我们主张患者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胶原的食物,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上营养物质均是促进机体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

3.4创面护理

压疮应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饿综合护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浅度溃疡任何 方法 可适用,深溃疡慎重对待。创面的处理和保护对压疮创面护理前,应先检查溃疡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观,在根据创面情况情况选用机械清创术,化学清创术或自熔性清创术等方法进行清创等方法进行清创使用37°的温盐水冲洗创面可以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达到减轻感染促进愈合的目的。在创面由肉芽组织覆盖,感染局限,创面周围上皮向肉芽边缘生长的阶段,做好创面保护非常重要,保持湿润以利于肉芽组织的旺盛生长,可选用湿盐水纱布,水凝胶,聚乙烯薄膜等湿敷,提供湿润的环境。注意保持床单平整、干净,避免床单皱褶摩擦皮肤;此外,应及时清理床单上的污物,包括食物残渣、尿液、粪便等,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协助患者翻身或者搬运患者时,切忌在床上横向拖动患者身体,否则由于床单和皮肤的摩擦,可加重压疮本身。

3.5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心理特征,容易出现抑郁、消沉等,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进行开导,鼓励其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加强其自身对于压疮的日常护理。必要时,可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由于压疮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护理人员给予系统、科学的护理之外,家属更应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照料。向患者家属讲解压疮的常识、治疗及护理措施以及日常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等,提高家属的护理意识和操作水平。此外,应有计划地做好随访工作,减少压疮发生。

【参考文献】

[1]赵友娟,田莳,任小英,王桂兰.长时间手术病人受压部位损伤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年22期.

[2]吴连红.泡沫类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3]杨旭.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8年33期.

【摘要】目的:针对危重患者压疮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并 总结 出预防措施。方法: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患者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而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模式无一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对比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压疮率为58.33%。护理后的干预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针对危重患者压疮现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压仓率的发生,同时也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压疮危重患者

压疮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主要是因为患者局部肢体、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影响了血液循环,导致皮下组织、局部皮肤出现持续性缺氧、缺血,最终组织溃烂坏死,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笔者针对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探析,详细 报告 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中有24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3例,平均年龄有(61.8±3.5)岁。对比组中有25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4例,平均年龄有(62.4±3.3)岁。两组患者比较上述基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护理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指导患者用药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包括:(1)皮肤护理;由于危重患者的皮肤较为消瘦或者水肿,因此皮肤的情况比较差,护理人员可以选用气垫床,并且对患者突出的部位采用泡沫敷贴进行保护,并且每小时保证两次以上翻身,进行适当的按摩。(2)生活护理;患者的皮肤每天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床单、被罩等。每天用温水对患者皮肤擦洗,并且要按摩受压处的皮肤,缓解局部的血液循环。对于使用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理引流管,避免发生感染。(3)营养支持;对于老年患者均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身体消瘦,很容易出现压疮发生。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表,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保证患者脂肪、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等合理摄入。(4)心理护理;压疮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对其实施的护理工作也比较困难,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再加上经济负担等,患者对治疗均丧失了信心。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讲解压疮危害、形成因素、预防措施等。对于不能进行沟通的患者可以采用手势、手写板方式。,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不良情绪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与对比组患者护理前的不良情绪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要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比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也低于护理前,但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 24 59.62±6.84 42.19±2.68 57.46±6.53 41.35±3.21

对比组 25 58.41±6.15 52.14±5.32 57.39±6.42 52.69±5.36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情况

3讨论

由于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皮肤弹性较差,皮下脂肪较少,加上营养摄入不足等情况均加大了患者皮肤护理的难度。而且很容易出现压疮情况,压疮的临床表现为麻木、红斑、破溃、溃疡、坏死等。预防危重患者压疮发生除了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以外,还要在我院成立压疮护理小队,主要成员有1名护理张、1名皮肤护理人员及4名责任组长。负责对患者观察追踪,指导护理人员进行临床压疮工作。并在患者的病床床头放置防止压疮的指示牌,提高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两班护理人员需要共同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观察,对于异常的皮肤需要立即的上报处理。

同时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加强患者翻身次数,并对其进行扣背,帮助患者将痰液咳出。对于体制较弱的患者可以采用排痰机。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必要情况下可以实施吸痰术。护理人员每天2次以上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避免口腔内寄生菌引发感染。需要多鼓励患者饮水,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总之,针对危重患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唐瑜林,黄梅,杨文群.龄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66-267.

对创伤中的群伤事故现场急救程序的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增多,公路交通事进行现场急救,一般按照脱险、检伤分类、医疗处理、故频发,创伤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转送四步进行川。一大杀手。据统计,在现代创伤病人中交通伤、坠落3.1成立现场指挥部在接到呼救电话时应大致伤、刀刺伤和意外事故是城市创伤的主要因素。尤了解现场情况,并派出医护人员赶赴现场,按有关规其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这种产生大量伤员的群定向领导汇报及通知其余人员到位,成立现场医疗伤事故的死亡率、伤残率居高不下。为此,我们对群救援指挥部,同时做好前往现场支援及院内抢救的伤事故的现场急救进行初步的总结和探讨,以期能准备。到达现场后,医疗救援指挥部应立即把了解降低其伤残率、死亡率,进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到的现场情况向医院及相关部门汇报。在抢救工作1资料来派进行的同时配合相关部门保证抢救工作的正常进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120急救中心2《X旧年l月行,控制住现场局面,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紧张有序,至2002年12月经我中心现场急救的有5个以上伤忙而不乱,这样能给伤员和现场人员一种安全感,有员的创伤事故,共47批500例。其中男性281例,女利于现场情况的稳定性219例;6岁以下27例,7一14岁35例,15一39岁3.2脱险、检伤分类及现场救治最先到达事故现280例,40一59岁105例,60岁以上53例;年龄最小2场的急救人员首先是使伤员脱离受伤环境。这就需岁,最大70岁。要组织现场抢救人员,在医务人员的带领下,按常规2群伤事故的特点的医疗急救方法将伤员送离受伤现场,以免造成二2.1病人多由于是群伤,故伤员少则5一6人,多次损伤。在搬运过程中,凡不明伤情者,均按重伤搬则数十人(本组病例中最少5人,最多者达31人)。运方法进行[2i。在使伤员脱离现场的同时,根据情2.2病种多,重病人多,伤情不一由于伤员的受伤况按就近、安全及方便的原则成立高级医疗抢救区原因不一样,还有个体差异等原因造成了病种的多(AdvancedMedicalPo以,AMP)。在AMP人口处设置样性,致使伤员所受伤的伤情轻重不一致。在本组“伤员分类区”负责对伤员按“死亡、重、中、轻”进行病例中头部损伤62例,胸部损伤54例,腹部外伤48检伤分类。若伤员数量少,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医例,骨折75例,内脏、神经损伤39例,严重多发伤46务人员对病人进行分检,其余人员按重、中、轻的顺例,四肢损伤74例,软组织损伤102例。由于事故突序来处理伤员;若伤员较多,则根据情况派数名医务然发生,伤员对此均无预防措施,在遭受各种打击时人员对其进行分检。其次,是在分检完毕后,现场总易造成严重损伤。指挥应向医院领导汇报现场情况以便及时派人增2.3现场情况复杂创伤事故的发生不分时间、地援,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在抢救过程中对病点。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均可发生,尤其是交通事人的病情及处置均应详细记录,并密切观察病情变故,意外事故发生的现场,由于事故发生突然,伤员化,以便及时处理。对心跳、呼吸停止者,若医疗资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导致现场的混乱。源充足,伤员少,可立即对其进行处理。若医疗资源3现场急救少,伤员多则优先抢救生命垂危但有生存可能者。对于群伤事故中伤员的救治,其救治目的是尽3.3转诊在经现场急救处理后,按重、中、轻的顺可能抢救更多的伤员。因此,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序迅速将伤员转送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在转送途中,应有医务人员在旁监护,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4讨论时间对于处理群伤事故显得非常重要,在创伤发生的1小时为“黄金1小时”,而黄金1小时的前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被称为“白金10分钟”「2」。这就要求急救中心对创伤急救的反应时间必须尽量短,所谓反应时间是指从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事故现场所需时间。在本组病例中,我中心对创伤事故的反应时间为10一60分钟,这是由于急救网络不健全及交通状况、路程远近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应不断健全急救网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伤者以救治。在到达事故现场后最紧要的任务是对现场救治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若组织协调不当,不仅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伤员伤情的加重,甚至死亡。本组病例中有5次事故是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现场混乱抢救人员未能协调统一,最后虽所有伤员均安全送至医院,但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耽搁了时间。因此,我们呼吁广大医务人员应有协作精神,树立以病人为重的观念,把伤者放在首位。同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常规组织模拟演习,让广大医务工作者熟悉创伤事故的现场组织、救护,达到实战要求L,}。在事故现场对伤员的处理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对创伤病人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积极抗休克川3],按现在的观念,对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在现场就要达到高级生命支持的水平,这就对急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相互间的配合要默契,各项急救技术要娴熟、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要熟悉,对病人诊断处理要正确及时。不仅要熟悉各种创伤疾病的特点,以迅速、及时、正确地对伤员进行处置,还必须熟练掌握初级生命支持的各项技术,尤其是创伤急救的四大技术,不仅是医务人员要掌握,凡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均应掌握,同时还应对之进行普及和推广,以利于现场急救工作的进行,以利于降低创伤事故的伤残率、死亡率。总之,群伤事故现场急救只有组织协调得力,医疗措施得当,才能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提高对创伤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是群伤事故院前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参考文献【l]李宗浩主编.现代救援医学.第l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88一293【2]王一检.急诊外科学.第1版.北京:学范出版社,21】】).976一984〔3〕张荣,王伯良,仲月霞,等.328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救治分析中国急救医学,一望月,19(12):732

关于综合创伤急救论文范文例文

护理管理 运用科学的 方法 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急诊护理人员角色技能论文 》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由单一疾病护理转向了整体全面护理。即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病人的需求,它使护士的角色和技能得以扩展。作为医院窗口形象的急诊科护士,其自身角色和技能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科是抢救伤病员的场所,亦是一个缩小的社会环境,在面对突发危重病人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不同知识修养、不同 文化 背景、不同生活习俗、不同经济能力的形形色色的人,因此,急诊护士首先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她必须有高尚的敬业精神,丰富的社会工作 经验 ,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意与患者单位、患者家属、肇事方、警察和 保险 人员的协作关系。

面对成批的、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能及时给病人提供来自社会团体、单位、家庭和亲朋好友的社会支持。它包括两方面的支持:

(1)精神的支持,即上述团体和人员对患者的理解、安慰、鼓励,有助于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情绪紧张或精神上的压力。这点对自杀未遂、突遇重大事故的患者很重要。

(2)物质和经济的支持:及时给患者提供有关法律、保险及治疗方面的信息,协助患者争取上述团体和人员的物质和经济援助,以解决生活困难,筹集治疗资金。尤其对刑事案、治安伤害案、购买了保险的意外伤害和车祸伤患者应提醒其及时报案,收集保存好相关资料非常重要。能有预见地、有序地、有效地与各医技科室合作,创造一个高效救治环境,为患者赢得宝贵的后续治疗时间医|学 教育 网整理。急诊护士还必须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效应,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专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以前护理是从属于医疗的专业,随着护理的发展,它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必须改变其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观念,树立专业工作者的意识,掌握本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独立判断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信号的鉴别能力及突出的应变能力。熟练掌握急救复苏技术,迅速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监护器材,熟悉各专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具有解决护理上具体疑难问题的知识和技巧,能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了解急诊专业的新进展。护理专业的发展除与医学专业同步外,还与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社会人文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急诊护理更是处于护理变革的前沿。因此,急诊护理人员还必须具备获取和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的技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完善自我,从而更有信心、更有方法、更有预见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提高配合医生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3.心理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是直接面对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致病致伤原因复杂,患者及其家属难以面对残酷的现实,因而情绪不稳或失常,加之抢救工作紧张繁忙,有时甚至不能按时下班,因此急诊护士还必须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且掌握了心理工作技巧的人。她应具有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乐观开朗的性格,善于调节患者及其家人情绪的能力。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患者、患者家属、同事和其他协作者,获得他们的拥戴、信任、支持及配合。能尊重病人的感情,对待病人个人感受表示理解并认同,通过耐心解释,真诚劝导,热情鼓励,细致关心,周到服务,使病人身心受到裨益。不当众探究和议论患者隐私,防止命令、责备、泄密、无用等消极情绪传递,从而避免患者产生自我价值低估和无助的恶劣情绪。另外,急诊护士还要善于控制和消除来自自身的不良情绪及压力,防止可能无意中伤害患者、患者家属及同事和协作者的言行,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救治氛围。

《 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探微论文 》

急诊护理是研究各种急性疾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性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其发展迅速,而目前尚未出现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反映专科特色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各医院仍采用常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不能充分体现各科室护理特色,缺乏实用性、专业性、完整性、科学性。为了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完整性和专业性,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突出实用性。

急诊科病人发病急骤、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专业性强等特点,这给急诊科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兼具多重角色,除了医疗服务主体外,也是灾难救援的组织者、协调者,更是公众急救教育的指导者、咨询者、教育者医|学教育网整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急诊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诊治上要求时间快、效率高、收费低、服务全。在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时要从急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临床实际情况着手,突出工作重点,体现实用原则,评价各项工作流程应简捷、便利,分诊、出诊、抢救、诊治、健康教育令人满意。

2.注重终末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环节评价,突出科学性。

目前护理质量评价仍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假象,具有不稳定性和失真性,护理人员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表面形式上以应付检查,难以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实施终末评价的过程中结合环节质量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能动性、创新性,开拓思维、引进竞争,以期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学科发展之目的。例如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结果,这不同的途径、方法就是环节评价所需控制的,它是从原因和本质上改进质量,其方法更切实可行。

护理人员是质量评价的核心,环节评价还要求其了解质量评价的目的、方法、标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3.护理质量评价系统要全面,突出完整性。

急诊科具有门诊性质又具有病房特色,其质量评价也应兼顾一般病室和特殊门诊的管理标准。病室管理上除设施规范、职责明确外,在排班上更应突出灵活性、机动性;病历书写除客观、规范、简洁、详实外,在时间记录上更要求真实、精确;技术操作评价上要突出高效(准确、及时、规范);院内感染评价上除常规院内感染评价标准外,急诊科在各类传染病的上报和消毒隔离上也应有相应评价标准;整体护理评价上应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实惠性、服务性,护理管理应制定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标准,增强法律意识。

4.评价系统分区管理,体现专科性。

急诊科的急、重特点要求每个医护人员要有时效意识、救命意识。评价时集中表现在急救呼叫后能否迅速做出反应(出诊时间、出车速度),各项 措施 是否得当,各种急救物品是否齐全、功能是否良好,各种异常情况是否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急救物资是否有较大的储备能力,联系通讯系统是否通畅有效,协作系统是否同步配合等方面。急诊病人和突发事件多,而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又极其有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分区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分区管理就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集中分级分区诊治,变无计划性、无秩序性的工作为相对有计划性、有秩序性,突出工作重心,把技术力量、仪器设备重点放在危重病人抢救上。

目前急诊科多分为初诊区、观察区、监护区、手术区。初诊区主要负责就诊病人的分诊,初步诊治和维持就诊秩序。根据病情优先处理的原则,体现生命第一的观念,并且还参与危重病人的初步紧急抢救和灾难救援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对初诊区的护理质量的评价应体现分诊正确率、病情上报率、出诊及时率、危重抢救成功率等。观察区主要负责一般急诊病人(无生命危险及暂不需住院治疗的病人)的观察治疗,主要体现的是服务意识和多学科专业技能,因此质量评价应从服务理念、就诊环境、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操作、专科健隶教育、病情观察处理等方面人手。

监护区主要负责危重病人抢救直至生命平稳。随着我国急救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型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床旁化验分析仪、心肺复苏器等均需要有一支高专业水平、高技术操作的急救护理人员。因此,对她们的护理质量评价重点应放在业务技术上,考查以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对各种急重症病人的观察应对能力和创新科研意识。手术区主要负责急诊的手术治疗,评价重点在于手术的成功率、术后感染率、手术配合熟练程度及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

总之,护理管理者应更新观念,掌握最新动态,建立服务于急诊护理实践的管理标准,以促使急诊护理质量向着高水平方向发展。

《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窒息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保暖:

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需防止意外,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

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温尽量维持在36.5℃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呻吟,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观察病情变化:

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感染:

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要求住单间或同病种患儿住在一起,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及干净鞋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患儿所用物品必须清洁,必要时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做好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护理。

喂养:

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加滴复方氨基酸、中性脂肪、血浆等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安静:

窒息儿必须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护理和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头部略抬高以减少颅内出血。

4.体会:

本文中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在胎儿出生后,采用新法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生命体征和病情的监护及精心的护理,及时的治疗,除2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提示我们在新生儿发生窒息时,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复苏技术及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因缺氧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大脑在缺血缺氧四分钟以上,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且窒息儿的智能异常,并发症发生均与缺氧时间存在重要关系医|学教育网整理。因此,应正确有效地处理,力争尽快复苏,减少后遗症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优生优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与护理,不需要名贵药物、名贵仪器,最主要的是需要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爱心和信心。

有关护理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 护理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 护理研究本科论文范文

3. 最新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医院护理科研论文范文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压疮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压疮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压力、剪切刀、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压疮也称褥疮,是指局部组织受压造成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病理学改变。压疮病理生理机制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部分或者完全中断,使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营养物质供给减少,代谢产物慢性堆积,导致的组织损伤压疮的发生常见于外科术后、恶性肿瘤、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也可见于长期局限于坐位的患者。压疮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进性的过程。目前,护理学观点认为,改善压疮重点在于控制局部组织受压,而这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压疮;护理;营养

1压疮形成的因素

1压力是受面上所承受的垂直力,是主要的治病因素,并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高压时形成溃疡比低压时快。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平均压4.7Kpa时,会使皮肤血流停顿,因为累积淋巴淤滞和厌氧代谢废物容易组织坏死,扩散压力由浅至深,在深层多聚集于骨的隆起部位,萎缩,消瘦瘢痕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

2内因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引起,导致皮肤浸致,松软,易为剪切摩擦力所伤。大小便失禁时由于更多的细菌及霉素比尿失禁更危险,这种污染物浸泡引起的感染,使情况更为严重。吸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在吸烟者戒烟后,压力性溃疡的危险性明显降低,且不良反应的影响可不部分的被逆转。认知功能损害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意识不清,较半清醒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增高。脑警报水平,脑血管意外史和阿尔茨海默病是压力性溃疡的危险因素。

2压疮的预防 措施

1预防压疮的工作应首先进行评估,在入院时进行评估,定期或在任何时候进行入院后评估,评估和其他高危患者的重点预防,医疗资源可以从合理分配和利用中受益。

2翻身及体位,间歇式压力缓解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建议和横向位置相比,倾斜30度的患者和用枕头支撑这种身体姿势,使患者始终避免其骨突出部位,以及分散的压力

3保护病人的皮肤,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保护膜和一些按摩油预防压疮增进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发生压疮的内因之一,也有压力溃疡愈合因素的直接影响,压疮高危患者应该与一个营养师共同调整饮食结构,适当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C饮食。

4鼓励患者的活动和健康 教育 ,尽可能避免使用限制饮食,帮助患者做所有的联合活动,以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压力性溃疡的并发症及主要并发症有感染。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损失是暴露的,且经常粪便污染,感染率很高,包括囊肿,化脓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住院条件褥疮感染并发症的死亡率高达50%,是7%-8%的脊髓损伤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老年患者压疮相关死亡率为23%~37%,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了4倍,如压力性溃疡不愈合,死亡率增加了6倍。

3治疗及护理

3.1换药护理

处理压疮创面时,应该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医源性污染。首先,可用生理盐水或者乳酸依沙吖啶等溶液清理创面,然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洗净残留药液及渗出;创面表层可涂擦少量清创胶;无菌纱布覆盖、粘贴,或者应用康惠尔贴外敷。换药1次/2~3天,如果压疮严重渗液较多者,可缩短换药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换药时,均要完全除净创面上的分泌物及液化物。药物的应用创面局部使用抗生素的效用是不准确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要滥用即使使用也要小心,而且需限制时间,最近的研究认为碘可以促进刺激组织生长,在缩水溃疡区域,减轻疼痛,消除脓液和刺激肉芽生长方面均有效。

3.2局部减压

由于压疮的关键诱因在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因此局部减压保护是缓解压疮的关键。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协助其定期翻身,1次/1~2小时。可采用气垫圈保护患者受压部位,有条件者采用气垫床。如无上述物品,也可考虑应用软枕、海绵被垫等临时替代。

3.3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不良能影响创伤愈合,虽然营养不良和脱水不会引起压疮,但能使皮肤失去活力和减少皮肤弹性,增加了压疮的危险。同样的体重下降和肌肉减少了病人皮肤和骨头之间的自然缓冲作用,增加了对压力损伤的易患性。丰富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预防压迫性损伤,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构建新组织和对损伤组织愈合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压疮患者活动量下降,加之年龄和基础疾病的原因,患者往往存在食欲不振等,长期如此,营养摄入不足,这也是导致压疮长期不愈的原因。因此,我们主张患者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胶原的食物,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上营养物质均是促进机体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

3.4创面护理

压疮应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饿综合护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浅度溃疡任何 方法 可适用,深溃疡慎重对待。创面的处理和保护对压疮创面护理前,应先检查溃疡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观,在根据创面情况情况选用机械清创术,化学清创术或自熔性清创术等方法进行清创等方法进行清创使用37°的温盐水冲洗创面可以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达到减轻感染促进愈合的目的。在创面由肉芽组织覆盖,感染局限,创面周围上皮向肉芽边缘生长的阶段,做好创面保护非常重要,保持湿润以利于肉芽组织的旺盛生长,可选用湿盐水纱布,水凝胶,聚乙烯薄膜等湿敷,提供湿润的环境。注意保持床单平整、干净,避免床单皱褶摩擦皮肤;此外,应及时清理床单上的污物,包括食物残渣、尿液、粪便等,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协助患者翻身或者搬运患者时,切忌在床上横向拖动患者身体,否则由于床单和皮肤的摩擦,可加重压疮本身。

3.5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心理特征,容易出现抑郁、消沉等,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进行开导,鼓励其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加强其自身对于压疮的日常护理。必要时,可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由于压疮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护理人员给予系统、科学的护理之外,家属更应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照料。向患者家属讲解压疮的常识、治疗及护理措施以及日常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等,提高家属的护理意识和操作水平。此外,应有计划地做好随访工作,减少压疮发生。

【参考文献】

[1]赵友娟,田莳,任小英,王桂兰.长时间手术病人受压部位损伤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年22期.

[2]吴连红.泡沫类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3]杨旭.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8年33期.

【摘要】目的:针对危重患者压疮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并 总结 出预防措施。方法: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患者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而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模式无一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对比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压疮率为58.33%。护理后的干预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针对危重患者压疮现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压仓率的发生,同时也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压疮危重患者

压疮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主要是因为患者局部肢体、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影响了血液循环,导致皮下组织、局部皮肤出现持续性缺氧、缺血,最终组织溃烂坏死,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笔者针对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探析,详细 报告 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中有24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3例,平均年龄有(61.8±3.5)岁。对比组中有25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4例,平均年龄有(62.4±3.3)岁。两组患者比较上述基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护理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指导患者用药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包括:(1)皮肤护理;由于危重患者的皮肤较为消瘦或者水肿,因此皮肤的情况比较差,护理人员可以选用气垫床,并且对患者突出的部位采用泡沫敷贴进行保护,并且每小时保证两次以上翻身,进行适当的按摩。(2)生活护理;患者的皮肤每天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床单、被罩等。每天用温水对患者皮肤擦洗,并且要按摩受压处的皮肤,缓解局部的血液循环。对于使用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理引流管,避免发生感染。(3)营养支持;对于老年患者均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身体消瘦,很容易出现压疮发生。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表,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保证患者脂肪、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等合理摄入。(4)心理护理;压疮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对其实施的护理工作也比较困难,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再加上经济负担等,患者对治疗均丧失了信心。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讲解压疮危害、形成因素、预防措施等。对于不能进行沟通的患者可以采用手势、手写板方式。,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不良情绪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与对比组患者护理前的不良情绪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要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比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也低于护理前,但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 24 59.62±6.84 42.19±2.68 57.46±6.53 41.35±3.21

对比组 25 58.41±6.15 52.14±5.32 57.39±6.42 52.69±5.36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情况

3讨论

由于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皮肤弹性较差,皮下脂肪较少,加上营养摄入不足等情况均加大了患者皮肤护理的难度。而且很容易出现压疮情况,压疮的临床表现为麻木、红斑、破溃、溃疡、坏死等。预防危重患者压疮发生除了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以外,还要在我院成立压疮护理小队,主要成员有1名护理张、1名皮肤护理人员及4名责任组长。负责对患者观察追踪,指导护理人员进行临床压疮工作。并在患者的病床床头放置防止压疮的指示牌,提高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两班护理人员需要共同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观察,对于异常的皮肤需要立即的上报处理。

同时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加强患者翻身次数,并对其进行扣背,帮助患者将痰液咳出。对于体制较弱的患者可以采用排痰机。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必要情况下可以实施吸痰术。护理人员每天2次以上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避免口腔内寄生菌引发感染。需要多鼓励患者饮水,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总之,针对危重患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唐瑜林,黄梅,杨文群.龄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66-267.

急救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对创伤中的群伤事故现场急救程序的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增多,公路交通事进行现场急救,一般按照脱险、检伤分类、医疗处理、故频发,创伤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转送四步进行川。一大杀手。据统计,在现代创伤病人中交通伤、坠落3.1成立现场指挥部在接到呼救电话时应大致伤、刀刺伤和意外事故是城市创伤的主要因素。尤了解现场情况,并派出医护人员赶赴现场,按有关规其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这种产生大量伤员的群定向领导汇报及通知其余人员到位,成立现场医疗伤事故的死亡率、伤残率居高不下。为此,我们对群救援指挥部,同时做好前往现场支援及院内抢救的伤事故的现场急救进行初步的总结和探讨,以期能准备。到达现场后,医疗救援指挥部应立即把了解降低其伤残率、死亡率,进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到的现场情况向医院及相关部门汇报。在抢救工作1资料来派进行的同时配合相关部门保证抢救工作的正常进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120急救中心2《X旧年l月行,控制住现场局面,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紧张有序,至2002年12月经我中心现场急救的有5个以上伤忙而不乱,这样能给伤员和现场人员一种安全感,有员的创伤事故,共47批500例。其中男性281例,女利于现场情况的稳定性219例;6岁以下27例,7一14岁35例,15一39岁3.2脱险、检伤分类及现场救治最先到达事故现280例,40一59岁105例,60岁以上53例;年龄最小2场的急救人员首先是使伤员脱离受伤环境。这就需岁,最大70岁。要组织现场抢救人员,在医务人员的带领下,按常规2群伤事故的特点的医疗急救方法将伤员送离受伤现场,以免造成二2.1病人多由于是群伤,故伤员少则5一6人,多次损伤。在搬运过程中,凡不明伤情者,均按重伤搬则数十人(本组病例中最少5人,最多者达31人)。运方法进行[2i。在使伤员脱离现场的同时,根据情2.2病种多,重病人多,伤情不一由于伤员的受伤况按就近、安全及方便的原则成立高级医疗抢救区原因不一样,还有个体差异等原因造成了病种的多(AdvancedMedicalPo以,AMP)。在AMP人口处设置样性,致使伤员所受伤的伤情轻重不一致。在本组“伤员分类区”负责对伤员按“死亡、重、中、轻”进行病例中头部损伤62例,胸部损伤54例,腹部外伤48检伤分类。若伤员数量少,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医例,骨折75例,内脏、神经损伤39例,严重多发伤46务人员对病人进行分检,其余人员按重、中、轻的顺例,四肢损伤74例,软组织损伤102例。由于事故突序来处理伤员;若伤员较多,则根据情况派数名医务然发生,伤员对此均无预防措施,在遭受各种打击时人员对其进行分检。其次,是在分检完毕后,现场总易造成严重损伤。指挥应向医院领导汇报现场情况以便及时派人增2.3现场情况复杂创伤事故的发生不分时间、地援,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在抢救过程中对病点。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均可发生,尤其是交通事人的病情及处置均应详细记录,并密切观察病情变故,意外事故发生的现场,由于事故发生突然,伤员化,以便及时处理。对心跳、呼吸停止者,若医疗资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导致现场的混乱。源充足,伤员少,可立即对其进行处理。若医疗资源3现场急救少,伤员多则优先抢救生命垂危但有生存可能者。对于群伤事故中伤员的救治,其救治目的是尽3.3转诊在经现场急救处理后,按重、中、轻的顺可能抢救更多的伤员。因此,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序迅速将伤员转送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在转送途中,应有医务人员在旁监护,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4讨论时间对于处理群伤事故显得非常重要,在创伤发生的1小时为“黄金1小时”,而黄金1小时的前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被称为“白金10分钟”「2」。这就要求急救中心对创伤急救的反应时间必须尽量短,所谓反应时间是指从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事故现场所需时间。在本组病例中,我中心对创伤事故的反应时间为10一60分钟,这是由于急救网络不健全及交通状况、路程远近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应不断健全急救网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伤者以救治。在到达事故现场后最紧要的任务是对现场救治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若组织协调不当,不仅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伤员伤情的加重,甚至死亡。本组病例中有5次事故是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现场混乱抢救人员未能协调统一,最后虽所有伤员均安全送至医院,但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耽搁了时间。因此,我们呼吁广大医务人员应有协作精神,树立以病人为重的观念,把伤者放在首位。同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常规组织模拟演习,让广大医务工作者熟悉创伤事故的现场组织、救护,达到实战要求L,}。在事故现场对伤员的处理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对创伤病人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积极抗休克川3],按现在的观念,对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在现场就要达到高级生命支持的水平,这就对急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相互间的配合要默契,各项急救技术要娴熟、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要熟悉,对病人诊断处理要正确及时。不仅要熟悉各种创伤疾病的特点,以迅速、及时、正确地对伤员进行处置,还必须熟练掌握初级生命支持的各项技术,尤其是创伤急救的四大技术,不仅是医务人员要掌握,凡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均应掌握,同时还应对之进行普及和推广,以利于现场急救工作的进行,以利于降低创伤事故的伤残率、死亡率。总之,群伤事故现场急救只有组织协调得力,医疗措施得当,才能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提高对创伤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是群伤事故院前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参考文献【l]李宗浩主编.现代救援医学.第l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88一293【2]王一检.急诊外科学.第1版.北京:学范出版社,21】】).976一984〔3〕张荣,王伯良,仲月霞,等.328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救治分析中国急救医学,一望月,19(12):732

关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医学论文的撰写要非常的严谨。关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欢迎阅读我整理的关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钟国芳,翟琳怡.建立对医院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机制的`框架设想[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3):2-4.

[2]魏双跃.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J].黑龙江史志,2013(19):141.

[3]魏娜.医院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探析[J].档案天地,2014(S1):113-115.

[4]启勇,王杰宁,鄢惊雷.数字化医院的内涵特征和基本框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1):57—58.

[5]吕杰,刘从森,陈勇,等.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611.

[6]李秀真,薛庆节,吕厚东,等.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853-854.

[7]佟伟,李宏伟,董颖,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781-3782.

[8]于淑池.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实验室科学,2010,13(1):165-167.

[9]李尧清.外科性科研动物实验完成情况分析[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3,20(1):48-50.

[l0]王鹏,张作岭“顾客”及其需求: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田成人教育,2008(8):29一30.王慧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学生观[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1]施寿康.“预防医学”是培养全科医师的一门必修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1):25.

[12]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四]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13]孙宝志.世界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及其借鉴[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5):1-4.

[14]周中.加强预防战略意识,促进非预防专业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1992(6):15.

[15]李宁秀,何挺蔚,刘朝杰,等.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3):159-160

[16]纪艳,朱海燕.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任务的预防医学课程改革[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2).

[17]王飞,沈利.病原生物学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结合教学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2):186-187.

[18]李水红,段元润,赵飞骏,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9):749-750.

[19]李星云,钟民涛,刘欣,等.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微生态学杂,2013,25(7):382-383.

[20]刘英杰,黄红莹,许国强,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59.

[21]黄永昌.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第三次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1(4):5.

院前急救论文参考文献

不建议去找相关机构帮你弄本科论文,因为护理类的本科论文很简单的,本科论文只要要求1W字数即可,而且查重不超过30%就没问题,放的比较宽松的,你自己先写写摘要、引言和测试结果,正文慢慢弄,实在不行就抄书,最好是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有很多论文写作教程可以学习总结提炼下,把自己写作能力锻炼出来才是最佳的。

近年来,国内外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应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信息社会的突出特点就是信息爆炸、知识倍增,知识不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权威性和垄断性,人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学校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应急管理

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转折期,也正处在公共突发事件的高发频发期。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朱瑞博在《突发事件处置与危机 领导力 提升研究》一书中就提到“:准确认识和把握公共危机管理特征,提升领导者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科学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是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对各级政府而言,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执政能力大小的直接体现。”[1]因此,作为培养培训党员干部的党校、行政学院,如何开展应急管理课程教学助推干部学员能力素质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通过细致深入的调研分析,在系统 总结 公共突发事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助推应急管理课程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对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是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能够多领域融合且虚拟现实的一种高新技术手段,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这种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展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成都市委党校“处理突发事件专题班”认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真正使得学员成为了应急管理教学课堂的主体。主要体现在:一是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学员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开始。学员处于行政生活终端,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难点以及若干棘手问题,他们有切身的体认。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应急管理中的各类书籍、信息、文献、录像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让学员自己提出问题。这样,不仅使学员引起了共鸣,而且还使大家的思路集中,进而把问题引向实际、引向具体。二是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学员的讨论推进教学过程。讨论过程中,播放一些典型案例的视频资料,以增强现场感。同时,围绕课程主题就各个案例的得失成败,分组讨论,交流分析,各抒己见,在不同观点的比较乃至于彼此之间的争锋中,将思考引向深入。三是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学员之间的互动来盘活日常积累的工作 经验 。由于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学员的观点能够即时地在教室屏幕中呈现出来,学员阐发不同观点的画面,也在教室的另一屏幕同步展示,学员的参与热情、角色意识较快地焕发出来,平时积存心底深处的智慧与潜能,在不同意见的对峙、诘问中得以激活。学员代表作交流发言,不同屏幕同时以文字展示各小组讨论的基本结论和视频播放发言人的发言。最后,对照各小组的结论性主张,对危机应急管理中各种焦点问题进行梳理,以期达到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基本法理的认知和把握。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推动应急管理课程教学水平提升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媒体通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如电视是眼睛的延伸,话筒是嘴的延伸,音响是耳朵的延伸。因此多媒体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它超越了一般的机器媒体。[2]那么,如何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推动应急管理课程教学水平提升呢?

(一)优化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硬件环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助推教学的成功开展,完备的“硬件环境”是重点“。硬件环境”即利用多媒体技术所需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营造,包括基本的技术手段,如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计算机及网络、投影、录音录像、跟踪监控与回放等。认知规律告诉我们,认知总是以感知为前提,只有切身感知,才能被人们更好地认知。基于此,校院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模拟、创设情景,图文声并茂,充分调动学员的多种感官,使其身临其境,寓教于乐,寓学于做,加快学员理解、吸收,切实提高其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应急管理课程教学软件环境

人是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主体,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成功开展,人的素质是关键。“软件环境”里的人主要包括主持教师、学员、教辅人员和一线专业人士。只有四者相互配合,才能在拥有较为完备的“硬件环境”下,真正发挥出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最大效益。主持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从很大程度上而言,他们的知识水平、驾驭案例讨论的能力都极大地影响着课堂的最后效果。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对课堂和所讲授的知识具有完全的控制权。教师会按自己事先备好的课程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取知识,课堂上的突发情况较少,基本都在教师先前的课堂计划之中。而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应急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性大大减弱。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可能会围绕案例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还可能会出现争执,甚至偏离讨论的中心话题等,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驾驭案例讨论的能力,保证讨论能够实现既有教学目的。

(三)利用非线性编辑等多媒体技术自主开发应急管理课程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助推应急管理课程教学,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立足时代前沿, 创新思维 ,以开放的视野全力打造生动形象的应急管理课程。当今世界是一个复合的视觉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蕴含高科技含量的产物越来越爆炸性的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科技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作为培养干部学员的党校、行政学院,要结合实际,真正提高应急管理培训效益,就需要打造切合时代要求,符合干部学员需要的高质量多媒体应急管理课程。打造高质量多媒体应急管理课程是成都市委党校自主开发应急管理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充分利用PR、VEGAS、AE等非线性编辑软件,在系统梳理应急管理信息、文献、录像等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自主开发、打造视听、声画同步的视觉艺术产物——应急管理视频教程。这种方式利用多种感官交互或同时产生多重刺激来传递信息,一方面为学员创造了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模拟制造出了其他方式无法达到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另一方面又引发了学员的 想象力 ,使得学员的感官与想象力相互配合,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造资源,更加利于教师开展启发式教学和学员进行探索式的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员在应对突发状况时的灵活应变和处理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与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信息社会的突出特点就是信息爆炸、知识倍增,知识不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权威性和垄断性,人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学校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因此,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在未来的应急管理课程教学方面,教学的焦点就必须由“教”转向“学”,由“结果”转向“课程”,由“知识”转向“能力”,以学员获取信息、创造知识为衡量尺度。在未来的多媒体技术与应急管理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所能包容、整合的信息量和可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任何教材、教师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未来,应急管理课程在教学中必将更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文字、声音、图形等信息,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 网络技术 ,仿真应急处置训练环境,在网络技术的配合下,使学员置身于身临其境的环境,充分刺激学生的眼、耳、手、鼻等器官,锻炼学员获取信息的感官功能,促进其记忆、思考和探讨,从而提高其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应急管理课程教学能否高效有力地开展就与多媒体技术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息息相关。鉴于这一情形,作为培养培训干部的党校、行政学院就必然要在培养学生认知、选择和理解信息能力以及运用信息创造新思想和新知识的能力的基础上,更多运用先进技术,模拟、仿真现实环境,自主开发应急管理教学课程,在软、硬件基础设施完善的条件下,创新思维,开拓内容全面、思想深入,并且极具操作性和感染力的应急管理教学课程,真正做到创新学员思想,切实有效培养其在面临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应变和灵活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应急体制的管理基础薛澜,钟开斌中国行政管理2005-02-01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科学问题的思考和建议范维澄;中国科学基金2007-03-30

摘要:各种灾害都是突然发生的,对应急处置要求很急,对处置 措施 要求很高。因此,只有通过实战演练来熟悉预案的程序,才能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确保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

关键词:图书馆;应急管理

一、我国图书馆应急管理教育的现状

由于我国关于图书馆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应急管理的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陷。

(一)应急管理的教育意识淡薄

危机意识是应急管理的起点,也是建立危机预防培训机制的基本前提。在我国,不论是政府官员、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是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还很淡薄。根据网上初步调查,我国只有极少数图书馆制定了防灾应急预案。如首都师范大学于2004年11月制定的《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新疆 财经 学院图书馆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等。但这些预案的规定都过于简单化,缺乏可操作性,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灾难情况少有预见,没有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可见,这样的预案根本无法实施应急教育,应急教育普遍被淡化了。这样的预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然会使防灾救灾工作大打折扣,容易在危机出现时导致措施无力,从而造成很多机会丧失,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应急管理的教育常设机构缺乏

一直以来,图书馆应对危机的通常做法是当危机来临并造成一定的灾难后,决策机关紧急宣布成立一个临时性机构,选派得力干部依托有关职能部门组成救灾办公室、抗灾指挥部等,风风火火地紧抓一阵子,待危机过后就撤销解散,人员各自回归原单位,以后再遇到大的危机事件,就如法再次炮制一遍,循环往复,但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常设的综合性公共危机管理组织。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缺失,造成图书馆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性和延续性,因而也往往无法为图书馆长期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指导[2]。

(三)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技能缺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掌握必要的应对危机的技能是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财产损失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我国图书馆馆员应对危机的技能却十分有限,许多人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在危机状态下如何正确地实施自救和疏散读者,并及时抢救宝贵文献资料了。实施应急教育,必须要以科学的教材作为支撑。我国目前可供使用的公共危机教育教材十分稀少,而且内容大多过时、陈旧,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如,防火教育,只告诉人们遇到浓烟时,要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以避免烟雾侵害。其实现代建筑大部分都使用了化学合成的建筑材料,如果遇火燃烧,会释放出有毒气体,仅靠湿毛巾是挡不住毒气的,最可行的办法是使用防毒口罩,并且提前确认安全出口[3]。此外,不论是在教育部门还是在行政机构,目前我国几乎没有专门负责应急教育的部门,专业的公共危机教育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使图书馆馆员的应急教育显得更加棘手而又重要。

二、完善图书馆应急教育培训的建议

突发事件的显著特点是事发突然、破坏力极强。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极易对图书馆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增强防范意识,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已引起很多图书馆的重视,但仅靠应急预案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反应迅速、指挥得力、全馆一盘棋,需要加强应急教育培训作后盾和保障。

(一)设立应急管理的常设机构

应急管理在现代图书馆是一项长期而急迫的工作,应从制度上成立对突发性事件进行预测、监控和训练的机构。该部门的职责在于:一是建立、健全统一的突发事件管理指挥系统,对图书馆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作出具体安排,变被动性应付危机为主动性反危机;二是编制图书馆应急预案。针对有可能对图书馆造成威胁的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应急方案;三是建立应急管理教育和训练系统,对广大图书馆馆员和读者进行应急管理教育和危机应对模拟训练,增强应对危机和自我保护能力;四是修订绩效考评体系,在制度上为工作人员有效的应急管理业绩和处理危机的培训成绩提供正向激励。

(二)树立科学的危机教育培训理念

要树立正确的危机教育培训理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领导高度重视。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教育工作,除国家立法,有关主管部门规定之外,领导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应急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从行动上进行落实。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事实证明,只有领导层真正重视了这项工作,才能促使这项工作不流于形式,并形成长效机制,发生突发事件时才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第二,积极开展危机教育。通过危机意识教育、危机防范教育、危机处理教育、危机案例教育等多种 方法 来帮助馆员树立危机意识,掌握危机管理技能,使馆员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培训

从大量的突发事件案例来看,由于我国图书馆馆员及广大读者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以至于一些原本可以避免或减少的伤害反而扩大,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实证明,如果每位馆员及读者本身拥有自救和施救能力,就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求助、求生、自救以及施救技能,为从容应对各种危机创造条件。

1•学习应急预案

编制完善、适用的图书馆防灾应急预案公布后,要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图书馆员工认真学习,要让应急预案从文件柜中走出来,不仅要走进大家的文件夹,更要走进全体工作人员的头脑中、意识里。要利用各种形式和宣传手段,普及防灾知识和应急预案。例如在馆内醒目位置悬挂警示指示标牌,张贴清晰简单的馆内平面图;在图书馆网站的首页醒目位置公布图书馆应急预案,让读者可随时查看。这都是简单可行、收效显著的方法。

2•开展案例教育

为了使大家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可选择一些公共场所的突发事例和历史事件进行案例教育。对于图书馆来说,公共场所以及图书馆领域曾经发生过的每一次事件,都是前车之鉴,一定要深刻 反思 并引以为戒。比如2007年7月,云南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自动灭火设备发生异常,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突然喷发,十多名读者和二十多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出现中毒症状[4]。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突发事件的发生,而一旦出现此类事件如何进行妥当的处置,不仅要进行讨论学习,还要请专业人员辅导,从而寻找最佳处理方案,为此类事故的处理提供解决的依据。

3•应急手段培训

要开展各种应急措施和应对能力的学习与培训,使大家掌握一些处理应急事件的常识和方法。每个馆员都要熟悉馆舍布局,电源控制地点,安全疏散的设施、 渠道 、顺序、方法等;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及时报警,及时疏散读者;还要掌握一些逃生自救的原则和手段,如电器电路的切断、外伤急救的包扎止血、人工急救、消毒隔离和消防器材、化学药品的使用方法等等。仅在馆内进行学习还是不够的,还要走出去,到专业的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如2000年11月,全国第一家消防防灾教育馆———湖南消防防灾教育馆正式开馆。整个教育馆通过实物展览、现场演示、亲身体验等参观模拟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实,使消防宣传教育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5]。到这类专业的教育机构学习,会学习到更加全面的防灾知识,弥补馆内学习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4•应急素质教育

要在馆内开展应急素质教育。面对突发事件,惊慌失措或盲目指挥,只能导致局面更加混乱,后果更加严重。训练有素、有预案可循的员工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措施得当,从而降低损失、减少伤亡。要教育党团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教育全体员工发扬团队精神,同舟共济,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5•开展应急演练

各种灾害都是突然发生的,对应急处置要求很急,对处置措施要求很高。因此,只有通过实战演练来熟悉预案的程序,才能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确保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应急处置靠的是指挥员的临场指挥和应急工作人员的战斗力。只有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实战演练,才能使各级指挥员和应急工作人员熟知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熟知应急处置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不断提高指挥能力和组织能力,从而更加扎实地做好应急工作。最重要的是,对已经成型的预案进行模拟演练,可以检查预案的正确性、程序的科学性,最后根据演习结果分析预案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尽管有许多突发的灾害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但如果我们能够防患于未然,加强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工作,培养馆员和读者在紧急情况下沉着应对、自救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有可能减少或避免危害。各级图书馆应当始终把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摆在安全防范的重要位置,为读者构筑一道坚固的生命之墙。

参考文献

1、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中国行政管理2005-01-01

2、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邹逸江;灾害学2008-03-20

对创伤中的群伤事故现场急救程序的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增多,公路交通事进行现场急救,一般按照脱险、检伤分类、医疗处理、故频发,创伤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转送四步进行川。一大杀手。据统计,在现代创伤病人中交通伤、坠落3.1成立现场指挥部在接到呼救电话时应大致伤、刀刺伤和意外事故是城市创伤的主要因素。尤了解现场情况,并派出医护人员赶赴现场,按有关规其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这种产生大量伤员的群定向领导汇报及通知其余人员到位,成立现场医疗伤事故的死亡率、伤残率居高不下。为此,我们对群救援指挥部,同时做好前往现场支援及院内抢救的伤事故的现场急救进行初步的总结和探讨,以期能准备。到达现场后,医疗救援指挥部应立即把了解降低其伤残率、死亡率,进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到的现场情况向医院及相关部门汇报。在抢救工作1资料来派进行的同时配合相关部门保证抢救工作的正常进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120急救中心2《X旧年l月行,控制住现场局面,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紧张有序,至2002年12月经我中心现场急救的有5个以上伤忙而不乱,这样能给伤员和现场人员一种安全感,有员的创伤事故,共47批500例。其中男性281例,女利于现场情况的稳定性219例;6岁以下27例,7一14岁35例,15一39岁3.2脱险、检伤分类及现场救治最先到达事故现280例,40一59岁105例,60岁以上53例;年龄最小2场的急救人员首先是使伤员脱离受伤环境。这就需岁,最大70岁。要组织现场抢救人员,在医务人员的带领下,按常规2群伤事故的特点的医疗急救方法将伤员送离受伤现场,以免造成二2.1病人多由于是群伤,故伤员少则5一6人,多次损伤。在搬运过程中,凡不明伤情者,均按重伤搬则数十人(本组病例中最少5人,最多者达31人)。运方法进行[2i。在使伤员脱离现场的同时,根据情2.2病种多,重病人多,伤情不一由于伤员的受伤况按就近、安全及方便的原则成立高级医疗抢救区原因不一样,还有个体差异等原因造成了病种的多(AdvancedMedicalPo以,AMP)。在AMP人口处设置样性,致使伤员所受伤的伤情轻重不一致。在本组“伤员分类区”负责对伤员按“死亡、重、中、轻”进行病例中头部损伤62例,胸部损伤54例,腹部外伤48检伤分类。若伤员数量少,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医例,骨折75例,内脏、神经损伤39例,严重多发伤46务人员对病人进行分检,其余人员按重、中、轻的顺例,四肢损伤74例,软组织损伤102例。由于事故突序来处理伤员;若伤员较多,则根据情况派数名医务然发生,伤员对此均无预防措施,在遭受各种打击时人员对其进行分检。其次,是在分检完毕后,现场总易造成严重损伤。指挥应向医院领导汇报现场情况以便及时派人增2.3现场情况复杂创伤事故的发生不分时间、地援,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在抢救过程中对病点。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均可发生,尤其是交通事人的病情及处置均应详细记录,并密切观察病情变故,意外事故发生的现场,由于事故发生突然,伤员化,以便及时处理。对心跳、呼吸停止者,若医疗资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导致现场的混乱。源充足,伤员少,可立即对其进行处理。若医疗资源3现场急救少,伤员多则优先抢救生命垂危但有生存可能者。对于群伤事故中伤员的救治,其救治目的是尽3.3转诊在经现场急救处理后,按重、中、轻的顺可能抢救更多的伤员。因此,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序迅速将伤员转送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在转送途中,应有医务人员在旁监护,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4讨论时间对于处理群伤事故显得非常重要,在创伤发生的1小时为“黄金1小时”,而黄金1小时的前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被称为“白金10分钟”「2」。这就要求急救中心对创伤急救的反应时间必须尽量短,所谓反应时间是指从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事故现场所需时间。在本组病例中,我中心对创伤事故的反应时间为10一60分钟,这是由于急救网络不健全及交通状况、路程远近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应不断健全急救网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伤者以救治。在到达事故现场后最紧要的任务是对现场救治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若组织协调不当,不仅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伤员伤情的加重,甚至死亡。本组病例中有5次事故是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现场混乱抢救人员未能协调统一,最后虽所有伤员均安全送至医院,但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耽搁了时间。因此,我们呼吁广大医务人员应有协作精神,树立以病人为重的观念,把伤者放在首位。同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常规组织模拟演习,让广大医务工作者熟悉创伤事故的现场组织、救护,达到实战要求L,}。在事故现场对伤员的处理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对创伤病人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积极抗休克川3],按现在的观念,对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在现场就要达到高级生命支持的水平,这就对急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相互间的配合要默契,各项急救技术要娴熟、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要熟悉,对病人诊断处理要正确及时。不仅要熟悉各种创伤疾病的特点,以迅速、及时、正确地对伤员进行处置,还必须熟练掌握初级生命支持的各项技术,尤其是创伤急救的四大技术,不仅是医务人员要掌握,凡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均应掌握,同时还应对之进行普及和推广,以利于现场急救工作的进行,以利于降低创伤事故的伤残率、死亡率。总之,群伤事故现场急救只有组织协调得力,医疗措施得当,才能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提高对创伤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是群伤事故院前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参考文献【l]李宗浩主编.现代救援医学.第l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88一293【2]王一检.急诊外科学.第1版.北京:学范出版社,21】】).976一984〔3〕张荣,王伯良,仲月霞,等.328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救治分析中国急救医学,一望月,19(12):732

浅谈如何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急救能力教育论文

【摘要】 目的 探讨模拟仿真急救演练的方法,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能力。方法 对急诊科护士开展应急预案学习及仿真模拟急救演练,即采用确定内容、制订计划、拟定演练方案、角色配置、现场实景模拟急救,演练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急诊科护士经4次的演练,20xx年基本技能操作评分、综合能力评分较20xx年明显(P均<0.01)。结论 模拟急救演练是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急救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护士;在职培训;急救

为了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急救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我院急诊科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于20xx年8月~20xx年10月,组织了4次医护配合的模拟应急预案演练。经过培训与演练,护士的急救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急诊科护士22名,均为女性,年龄(25.68±3.12)岁,其中本科1名,大专7名,中专14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6名,护士12名,护龄(7.26±1.63)年。自20xx年8月~20xx年10月组织了4次公共突发性事件和急性食物中毒的模拟急救演练,每次全科护士均参加急救演练,演练的内容及病人数:大批炮竹爆炸致伤的病人(15人),大型客车车祸致严重多发伤的病人(30人)及急性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35人(学生)。事件类型:患者呼吸心跳骤停、颅脑严重损伤合并闭合性胸部损伤、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休克、颈椎及四肢严重损伤、院内护送检查中突发猝死及昏迷。

1.2 方法

1.2.1 成立应急预案演练小组 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担任正、副组长,组员由急诊科的护士及外科医师组成。科主任及护士长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演练内容、计划,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人员角色配置,最后由医务科及护理部组织实施。

1.2.2 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讨论。急救方案确定后,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与突发事件有关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演练过程。由科主任与护士长主持演练,整个演练过程、项目、内容、实景与临床抢救一致。由工作人员扮演病人家属,模型人扮演病人或医生、护士扮演病人。

方法①:急诊科护士接到呼救信号后迅速实施急救程序,通常由2名护士、1名医生为一组随救护车迅速到达现场就地抢救。甲护士负责维护气道的通畅,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用药;乙护士测量BP、P及协助医生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药物准备及记录等;医生按照ABCD法则[1]进行急救处理。

方法②:急救护士甲接听呼救电话后,通知医生及护士乙迅速准备抢救用物:如各科急救仪器设备,物品床边定位放置,等待病人。病人进院后按方法1的人员定位迅速实施急救处理,在急救小组负责人的指挥下按预案进行抢救。全部抢救过程历时30~40min。在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未参加抢救的护士全部参与现场观摩,以增加临床体验并查找存在问题。第三阶段:分析总结。演练结束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最后,由医务科及护理部主任对医疗护理两方面进行模拟演练总结。第四阶段:再次演练。在总结分析基础上,由护士、医生再次演练,强调程序完整、定位配合,展示一个全面、完整、标准的应急预案演练过程。

1.2.3 评价方法 统计20xx~20xx年参加急救演练护士基本操作技能,操作熟练程度、综合能力的评分。内容包括:

如何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急救能力教育论文

①常用基本操作:气道开放、心电监护、静脉穿刺、电击除颤、徒手心肺复苏等5项常用的基本操作,对其在急救演练过程中的正确程序与操作时间进行考核,以评价单项操作的熟练程度:按10分(优秀)、8分(良好)、6分(合格)、4分以下(不合格)4个档次予以评价。

②综合能力:对分工明确、定位合理、动作迅速、程度准确、无重复动作5项综合能力进行评分。每个项目5分,满分25分,得分越高,说明综合能力越强。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年急救演练护士基本技能操作评分比较 20xx年参加急救演练的急诊科护士基本技能操作时间及熟练程度均比20xx年明显提高,见表1。表1 两年急救演练护士基本技能操作评分比较

2.2 两年急救演练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 20xx年参加急救演练的急诊科护士的综合能力评分比20xx年有明显提高,见表2。表2 两年急救演练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应急预案演练的重要作用 模拟应急预案演练的作用是对抢救过程进行周密思考,果断应对,默契配合与协调且依赖于各角色和各种技术整合为一种行为模型[1],使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得以再现,从而提高护士的临床急救水平和能力。

3.2 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技能、整体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 急诊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复杂的病人,其工作压力大、风险性高,而系统学习和训练的机会相对较少[2]。因此,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3],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本结果表明,参加模拟急救演练护士随着演练次数的`增加,其基本技术操作时间逐年缩短,操作熟练程度及综合能力考核评分逐年提高。模拟急救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国内己得到了广泛运用[4]。

如何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急救能力教育论文(2)

3.3 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抢救成功率 应急预案演练使急诊科护士系统、全面地学习应急预案和模拟急救实践操作全过程,通过反复操作,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提升整体协调能力,护士把模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3.4 应急预案演练与急救技能的培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护理部及我科每年均对急诊科护士进行3次的急救技能及急救用药知识等的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相比较,急救技能培训的重点是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是急救工作的基础,而应急预案演练的重点在于急救过程的整体协调与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是各项急救技术的整合,因此,急救技能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有机结合是提高急救质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经过2年的应急预案演练,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抢救工作中,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整体综合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 聂振明,孟昭全.实用危重病监护与急救[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59-60.

[2] 邓秋迎.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素质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11):73-75.

[3] 李何玲,胡宁娜,冉利.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3-46.

[4] 刘钰,张黎明.急诊抢救应急预案在成批伤员救护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46-48.

  • 索引序列
  • 关于创伤急救论文参考文献
  • 临床创伤急救论文文献
  • 关于综合创伤急救论文范文例文
  • 急救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院前急救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