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2000字
为了帮助各大莘莘学子顺利完成毕业论文,顺利毕业,下面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优秀历史教学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2000字一
摘要: 当今时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传递和交换越来越频繁,人类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深受影响。借助于现代技术,不仅教学手段得到了创新,教学方法也得以改进,教学内容也大为丰富。因此,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技术,以便为历史教学服务。
关键词: 大数据;高中历史;兴趣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育领域。这种技术的极大进步,不仅直接改变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而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大致如下:
一、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黑板、粉笔是最主要的教学工具,教师的口头讲解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黑板、粉笔加老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原始单一。整个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居于绝对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手段的单一加之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尽管许多老师都在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自从信息技术普及之后,教学手段得到了极大改善,学生的兴趣问题也有了很大改观。
就以《孔子与老子》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孔子、老子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在孔子、老子生活的时期,世界各国还诞生了哪些思想家,有的学生说:亚里士多德;有的学生说:柏拉图;有的学生说:释迦牟尼。通过这样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个时代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制作多媒体的时候,教师要将孔子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比,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不同之处,又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变得有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历史课的学习效率。
二、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由于多媒体可以展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取代了教师的板书,也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教师的讲授,从而使教师节省下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师就有机会从一个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指导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由此,便可以实现师生地位的转变,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就成为课堂的主体。
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使用更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比如,以《新航路的开辟》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动态演示法、表格归纳法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将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下,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开始涌现出来,如,合作学习法、探索式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涌现,都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大数据。
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历史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而是要以教科书内容为基础,适当引进一些教科书之外的内容。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此前对于教材的拓展和补充并不多。现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查找提炼相关的教学内容,将这些新的教学内容引入到教学课件中,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阿房宫等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入本节的新课。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关图文介绍,在讲解完教科书的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看一看在这一时期世界其他各国的发展形势。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对相关历史时期的世界大势有一个宏观把握。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艾音红。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历史素养的培养[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中[C],2014.
[2]王毓高,石莉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改革与开放,2012(02)。
[3]张荷。运用“友善用脑”理念,创设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设计[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2000字二
一、背景篇
高一年级上学期快结束了,截至期末考前,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组织了三次考试:两次单元考和一次期中考。这三次考试前后学生提问的频率波动很大,尤其是期中考前后。在平常我值班的自修时间里,来问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但是期中考试前的一周,在我值班时很多学生很频繁地拿书、拿练习册来问我,甚至有学生还跟我预约,要我在其他自修时间里来班级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学习、钻研的热情让我动容,我也在所教的几个班级来回奔波,忙得不亦乐乎。期中考试结束后,学生又回到了考前的平静状态,我坐了一节课,都没有一个学生上来问问题。我曾戏谑他们说:“考试真是灵丹妙药啊,一场考试就可将考前所有的问题全都解决了。”在学生会心的欢笑声中,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学生这种考试前后问问题频率大波动现象背后,暴露了高一年级历史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
二、问题篇
1.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
尽管已经进入高中,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带着初中的心态对待高中的各门功课,认为除了语、数、英是主科,其他都是副科。此外,由于社会上重理轻文风气严重,很多学生抱定读理科的心态。所以,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上课不用心听,不愿意做笔记,下课后就将书和笔记扔到一边去,等到下次上课才再拿起来。所以,平常不钻研也就没问题可问。
2.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方法不科学
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在考前的几天熟悉知识点在课本的位置就能考个不错的分数。因此,很多学生是带着初中学历史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的,以为考前背一背,练习册做一做、看一看就可以了,平常不重视复习、消化知识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问题来讨教老师。
3.不重视学科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习效率不高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三个被动”,即被动听课、被动记笔记、被动写作业,没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研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所以,无法培养阅读、分析、归纳材料以及论从史出等学科能力。没有自己主动对知识点整理、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性训练,就没办法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出建设性问题来与老师交流。
所以,尽管考前有很多学生来找老师问了很多书本、练习册上的问题,但期中考试成绩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甚至考出了非常低的分数,主要是因为学生不重视平常的积累和钻研。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在历史科的学习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作为历史老师,我们有必要在反思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
三、对策篇
1.重视开学第一课的引导
在高一年级上学期开学第一堂历史课上,最好不要教授课本内容,而是要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工作。比如,要讲讲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内容、难度要求、考试形式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有整体全面的了解,改变轻视历史学科的初中思维,做好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准备。
2.重视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引导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既要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爱上历史课,更要注意渗透历史学习方法的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同一时间段的不同历史事件、现象进行横向比较,对相似、相同的历史事件、现象进行纵向比较,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格等图示法来归纳知识点,等等。通过种种学习方法的启发、应用,引导学生学得更深入透彻,这样可以在深入的学习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实现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逐步培养。例如,比较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中国和希腊地区的政治制度。在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时,能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3.重视练习的训练和落实
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做历史练习册,被动抄写应付,因此,平常要加强对学生练习册的检查,既要他们及时做完,还要求他们用红笔对答案批改,老师再定时抽查批阅,不合要求的要重做或者另外布置作业。此外,还要由备课组老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定时定量组练习卷,学生做完后要第一时间收上来批改并挑出典型题目来讲评,做到及时、保质、保量、有针对性、常规化训练,让学生能及时应用、消化知识点,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不至于所有的问题都积压到考前那几天,而平常无题可问。
总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剖析,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是撰写历史教育论文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欢迎阅读我整理的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邢开亮.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No.37622:48-49.
[2]符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43-44.
[3]邵红美.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杨兴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探索[J].现代阅读,2013,(22).
[2]熊扬伟.新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的研究[J].现代阅读,2013,(22).
1李惠军,刍议文化史教学中的几个认识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
3唐巍,走出困境——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塑造[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刘新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神州,2014,14:159.
[2]胡天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24:176.
[3]张明虎.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高考综合版),2015,10:8.
[1]李会冉.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学周刊2015.(04)
[2]孙玉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学周刊2016.(03)
[3]章学莲.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3.(05)
[1]马丽忠.《最好的教育是给学生最合适的教育》苏州教育国际交流学会海外教育观察,2010.
[2]李起明.《初中历史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3]叶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9).
[4]胡钧.《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徐金金.新课程背景下互动性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园,2016,09:133-134.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陈美婷.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4,(9):53-53.
[2]邬国春.浅谈初中历史微课制作及应用[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6,(6):70-72.
[3]苑玲燕.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散文百家(下),2015,(7):274-274.
[1]王超.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2]王钰.浅谈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题探究式学习[J].求知导刊,2014,(11).
[3]艾冰.浅谈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1]姚成业.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教育评论,2007,(04).
[2]姚迎春.树立良好价值观强化历史教学[J].好家长,2015,(51).
[3]蔡碧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初探[J].读书文摘,2016,(14).
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教育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知识更加的渊博。下面是我分享的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余源培.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J].河北学刊,2013(1):128-132.
[2]李达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4-25.
[3]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193-198.德育研究
[4]宁丽新,樊东霞.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北方文学:下,2012(10):151-152.
[5]刘明.加强高校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J].成功(教育版),2012,(11):168.
[6]徐树坚.高校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272-273.
[7]任莉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水平评价体系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1(01):130+132
[8]徐礼丰.浅议高等职业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体系基本框架[J].科技论坛,2015,(6):143-146
[9]鲍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0]石志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1]王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与国外的差异分析[J].
[12]华章,2012(33):119.莫亚之,韦厚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与推进措施[J].高教论坛,2014(12):26.
[13]张彤.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8):196.
[1] 王 枬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 王 彦 王 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 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 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 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 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 曹芳 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 丁钢 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 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 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 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 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 许美德 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理解 文学史一词的复杂性,是近年来学界每有讨论的问题。就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来讲是指文学自身的纯客观的生成与发展的历史,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本体”,还有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原生态”。在我们对文学史进行直觉性的想象时,我们意识到这种文学史的“本体”或“原生态”是存在的,并且它有一种纯客观的性质。科学的文学史研究,把向文学的真实的历史逼近作为研究的一个终极目标,并且也将此作为判断某一文学史研究成果的价值高下的一个标准。但是,“原生态”和“本体”事实上只存在于直觉的想象与逻辑的思辨中,实际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与阐述中的文学史,最直观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种种以“文学史”为题的著作,它们事实上是通过一种认识体系构建出来的。 文学史的这种性质甚至在它处于史料状态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这些史料即保存至今的文学作品和一些文学史的文献,都是经过自然与人为的选择的结果,都是经过叙述的。另外就产生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我们所依赖的也多是历史学家的成果。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早已成为历史的东西,无法复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把握住的文学史,无沦是零星的还是系统的,无不是进入我们的自身的认识领域的东西,即构建出来的东西。文学史越系统、越宏观,它的构建的性质也就越突出。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叙述首先得提及孔子。孔子的《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史书,司马迁认为《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史旧文“约其辞文,去其烦重”整理而成,主要记载政治事件和人物活动。《春秋》对文学史论的贡献至少有二。一是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实,后世编年史基本上沿袭此法,这对后人撰写编年体文学史、作家年谱、文学大事记等类型的文学史著影响久远。二是《春秋》于客观记事之中“寄其微言大义”,故有“春秋”笔法之说,对后代学者撰写文学史影响极大。 有当代学者认为:“新文学史既然是史,又与现代政治有那么密切的关系,研究中就必有禁忌,因而要有精神准备,在史德遇到考验时,能够站稳脚跟。古时所以创造了‘春秋笔法’,就因为在不让讲真话的时候,可以隐蔽地讲真话’,川。孔子的《论语》提出“十世可知”即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历史观,“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印的进化论思想,“不以人废言”即的治史准则,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重要内容。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川,“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已成为历代文学史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相对于其他学术或学问独立出来,确立自身的价值和范围,初次形成清晰独立的文学概念,出现了较为完整、自成体系的文学思想和观念。魏晋南北朝也是文学史研究自觉的时代,主要标志有三个。 一是史书中立《文学(文苑)传》。范哗的《后汉书》在《儒林传》外别立《文苑传》区分出儒学与文章之学的不同。萧子显在《南齐书》中立《文学传》,并在传后撰写一篇长论,叙述属文之道及文章体变。此后《文学(文苑)传》便成为多数正史沿用的通例。 二是出现研究文学史的专论。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对文学体裁专门考察其源流,分别其特征,概略而全面、条理化地勾划出文体发生发展的历史线索,是一篇文体史研究专论。钟嵘的《诗品》探讨五言诗体的源流变化,把品诗与辨流结合起乘,在对作家品评时都把每位诗人放人这种诗体、题材和表达方式的继承源流关系之中。《诗品序》史论结合,既系统阐发他的诗歌理论,也概述了五言诗的发展历史。钟嵘品评作家作品的优劣虽然也有不少涉及社会因素,但大多是以审美因素为标准,他提出并推祟诗歌创作的“滋味”,以为“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显示出钟嵘的文学史观的审美倾向。 三是出现了专门的文学史论。《文心雕龙》中的《通变》、《时序》是论述文学发展的文学史论专篇。《通变》被作者归之于“剖情析采”的创作论,实际上是从文学自身演变的历史来探讨文学发展规律,作者概述历代文风的衰变之后,从文学创作自身寻找原因:“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争相模仿现代的而忽略借鉴古代的,是造成文风黯淡文气衰落的原因,如何解决文学发展中出现的这类令人优虑现象,刘娜认为:“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革新,“通变则久”,但革新之时必须注意继承,一方面要“变”,一方面要“通”,这样,文学的发展才能充满活力,‘旧新其业”。《时序》论述文学发展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完整的文学史论。刘叙述了“蔚映十代,辞采九变”的文学发展历史,考察了文学演变与历史社会状况的关系。如文学受政治教化的影响:“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又如,文学受包括学术风气与文化氛围的世情的影响。屈原、宋玉等人的瑰异文思与艳丽文辞“出乎纵横之诡俗”;建安文学由于当时“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的;东晋由于清谈风气的影响,时势虽极艰难,文辞却写得平静宽缓,“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刘聪在《时序》中还涉及到影响文学发展的其它因素,见解应该说是相当深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既要确立它自己的独立地位,还要确定它本身的系统的内容。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应该有更深的层次。它应包括断代文学史、各体文学史、文艺批评史和文艺思潮史等。此外,中国古代文学史还应当有自己的辅助性学科。初步想来,至少应有如下几项: (1)文学史文献学。它是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资料的,是整个文学史研究的基础,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整理和校勘作晶、作家传记材料和其它背景性材料等第一手文献,二是对有关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已有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进行摘编和分类,以备索引和参考。 (2)文学史方法论。它属于文学史研究的基础理论,从理论上总结以往的文学史研究的经验与教训,注意文学史研究最新成就在方法上的特点,并评介不同学派的研究方法,引进国外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思潮,不断探索既体现人类思维和现代科学理论的新成就,又适合于中国国情和古代文学史实际的研究方法。对文学史学科特点的探讨,也属于方法论的范围。 (3)文学史编纂学。它专门研究文学史著作的叙述方法与编纂体例。诸凡记传体、编年史体或“分体合编”式、“时代为纲作家为序”式等不同体例,都要分析其优劣、比较其高下,然后为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到最适合的叙述方法。 综上所述,文学史有其不可靠性。如前所说,而许多原始记录已经不复存在,文学史是人写的,而且是被不同时代不同的作者所创作。人无论希望自己立场多么公正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己的主观思想,并且会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所影响因而无论是再好的史学家,其所记录的历史都会带有其主观意向,都会与真实的历史有偏差,而且在历代传抄学习中,因所读之人与成书时的时代不同,知识程度不同,以及普遍存在的误读现象,可以说“文学史”即为“人学史”。 然而,因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前人写的文学史终究是给后的人所看,前人有的主观意识在后人身上同样能找到,前人所做过经历过的事情后人未必就不会去做去经历。相反,许多后人所做的事情在前人那都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记录。正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朝代如何更替,在中国可追溯的近三千年历史中,中国文坛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文艺复古运动,每次复古运动之后又会有更激烈的新思想新文化爆发。因而文学史又有其可靠的一面,毕竟前人还是留下了不少文字作品,白纸黑字还是有根可寻的。 如果可能,在编撰中国古代文学时,应该同时关注不同朝代同一文学运动或者相似的文学改革(如观察不同朝代但同样都发生过的“复古”运动),以此作为对比,相互对校,从中发现它的规律或者谬误,这样大概更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构建。 参考文献: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 张弘 社会科学辑刊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述论》 佴荣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构建及其特点》 钱志熙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文学遗产-二三年第六期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2 试论古代文学史课中的师生互动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史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倡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教学相长、情感上互相感染和观念上相互碰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理论和知识扎实、具有较高鉴赏、分析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古代文学史课程师生互动 近年来,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古代文学史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上自先秦下至近代的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文学遗产,历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学生听与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上,采用文学史知识与作家作品介绍相结合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受到极大影响。笔者在在教学中,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尝试引进师生互动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古代文学史课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教学相长、情感的互相感染和观念的相互碰撞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相长:传授正确的知识这是古代文学史课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开阔的文化视野,尤其是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增强人文素质,是古代文学史课的一个较高目标。实现以上的目标首先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需要突破传统授课方式。 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进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让学生参与到讲课环节中的课堂结构方式,即提前将要讲授的课堂内容提炼出几个典型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围绕相关问题查阅资料,撰写出发言或讲授提纲。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设计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如讨论(或辩论)式、教师(或学生)答辩式、案例分析式及学生主讲教师总结式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分析,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业务进步,因为教师要花比传统授课方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以准备问题的设计和课堂中学生有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解答。 如在讲《史记》文选时,学生对《项羽本纪》和《李将军列传》做了大量的查阅文献的准备,分小组做了幻灯片,对作者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传主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评价、作者艺术特色等都有独特的分析、讲解和讨论。学生也对一些不清楚的问题提出来请老师解答。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和提高的机会。教学相长,收获很大。 二、情感的互相感染:古代文学史课的师生互动,应是在情感层次的互动。文学是人的文学,历代的经典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人生情感与深刻的生命感悟。一部古代文学史也是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情感形成发展的历史。通过对文学史的学习、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领悟凝结于其中的个人与民族的信仰情操精髓.对于陶冶接受者的精神品位与人文素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古今社会文化背景和氛围不同,今人思想感情、心理结构、感知世界的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方式等与古人有较大差异,学生不可避免地对古代文学感到隔膜,他们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古代人的所感、所思,对古代人的生活、对古代文学普遍缺乏兴趣。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高尚的人格。 无论是一个作家的生平创作、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一种创作方法的产生和更新等都离不开特定时代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大量史料,要非常熟悉史料,以致烂熟于心,在向学生讲解之前要预先转化为自己呼之欲出的感性体验,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进行描述与讲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现场感。在对作家作品进行讲解时,采用一种领悟式的体验阅读与理解方式,尽量避免理性的拆解与分析或直接的结论宣导有可能带来负面效应,避免损害作品情境的浑融和圆满或对作品及作家真实感情和主旨的片面理解。重在实践一种获得结论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富有情感的环境感召下,激发学生自身对作品情感体验的认同。 如在讲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名士风范产生的时代背景时,学生对阮籍、嵇康等名士的言行觉得可笑、不可理解。讲授中引用大量数据和事例分析,并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例做类比,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论述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使学生从理性和情感上认同当时文人的特异言行的合理性。 再比如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思乡思亲的名篇,讲授时调动学生的人生经历,联系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使学生对作品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情感互动应贯穿于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始终,可以是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款款深情,也可以是对某一文学现象的慷慨叙述,还可以是对某个作家境遇的深切同情拟或是对某部作品的深情解读,等等不一而足。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使教学效果成倍提高。 三、观念的相互碰撞:古代文学史教学对于人文精神的发掘的意义在于传统生命精神对现代生存的启迪。古代文学史教学既要引领学生走入过去,重新体验文学作品本身所达到的人文境界,又要走出来立足当下,让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感受融入文本所传达的人文意义境界。而在教学过程中以当下意识阐释经典文本新的价值内涵与精神意义时.既是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重塑又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传承。 由于古代文学的含蓄蕴藉的特质,历代文论的繁复和时代的远离.今人的价值观与古人之间存在分歧、断裂甚至背离,使得当下教学环境中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与精神的理解趋于复杂。在教学中会出现师生间观念上的矛盾,作为教师不要害怕和回避这种矛盾,在宽松的气氛中,耐心平等的与学生进行对话,在这种观念的碰撞中,既可以修正学生的某些偏激、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也可使教师更接近当代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某种程度上也为教师修正某些落后于时代的观念提供了契机。 这样的观念碰撞在古代文学史课的教学中甚为多见,如对屈原之死的评价、对杜甫“忠”的看法、对古代文人仕与隐的分析、对文以载道的论点的评论等等,教师可适度引导,但不必急于将所有问题均在课堂上找到答案,有些是在目前理论界尚争议的问题,或在课堂上不能一下解决的问题,可留下存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小如.关于怎样学和教中国文学史的问题[J].文学遗产,1991,(3).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2. 古代文学史论文 3. 浅谈古代文学研究论文范文 4. 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5.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学习历史课论文的参考文献需要仔细查找和研究相关资料。首先,应该搜索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历史书籍、文章、报纸、网络资源等,以获取足够的资料。其次,应该查找有关历史事件的参考文献,如历史学家的著作、历史文献、历史档案等,以获取准确的资料。最后,应该分析所查找的资料,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论文写作。
您好,学习历史课论文的参考文献,首先要熟悉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然后查阅有关历史学的专业著作,如历史学家的著作、历史学论文集、历史学书籍、历史学期刊等,可以从中获取有关历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历史学资料,如历史学论文、历史学书籍、历史学期刊等,以获取更多的参考文献。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姚锦祥.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历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周雨.历史新课程标准下的互动式课堂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5(3):36-38. [4] 王振中.浅析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J].当代教育科学,2005(19):33-35. [5] 齐健.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6] 姚尚右.试析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 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
我们眼下的社会,措施的用途越来越大,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那么相关的措施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新课改的作用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以考试为目的的传统教学观念,要用科学、合理的历史教学观,构建并完善初中历史学科体系。初中历史教师如果想把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就必须要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摘要: 新课程教学实施以后,在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指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问题;改进措施
近几年教育部门虽然对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次改革,每一次改革的目标都更加明确,更加贴近学生,给初中历史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遭受了重重阻碍,并暴露了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当前教学现状认真思考,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全面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科观念问题
在初中教学课程中,许多人都对历史学科存有偏见,他们认为历史学科和语文数学学科相比并不重要,因此忽略了历史学科的真正价值,这种观念不仅会影响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同时还会给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改革带来影响。初中历史教师本身也没有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他们在教学课堂中大部分都会以应试为导向,把历史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易考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完全忽略了历史学科会给学生带来的重要影响,在这种状态下阻碍了学生认识历史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不仅降低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随之减退。
(1)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不仅是主要学科,同时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教师都会以课本内容为主进行讲解,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没有真正认识到初中历史的实际教学意义。因历史学科在初中考试阶段所占的分值并不高,所以,教师与学生都会对历史存有偏见,认为历史不是主要科目,并不会对其予以重视。
(2)教学脱离实际
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它不单讲古代历史的人和事,它也会涉及许多现代历史内容,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可以了解并掌握许多解决事情的方法,并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反之则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他们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学好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高分,因此只要牢记书本内容足矣,所以学生对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并不深刻,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就是历史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本身。
2.教学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善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人们对历史教学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另外,初中历史教材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变得更加合理与科学,同时也给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带来了巨大影响。但是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受到限制,要想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较大难度。比如,教师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具备自我建构的能力,为历史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像历史资料、准备时间等等,但是目前有许多初中学校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这些准备活动,从而阻碍了这种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实施,而历史教师也很难在此种教学模式上加以创新。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并不相同,所以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来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过大部分的.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模式都较为单一,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都会利用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完成高强度记忆,以此来掌握教材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仅是为了应付阶段性考试,却没有认识到历史学科的真正价值,忽略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再加上在课程设置上对历史课程时间安排相对较少,教师却没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这种状态很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教学主体存在问题
从目前的初中学校来看,历史教师十分匮乏,这也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许多初中学校的历史教师都是由其它学科的教师来兼任,即使在初中有专门的历史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也不是特别专业,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学校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所以也并不注重对历史教师的培养,使得初中历史教师无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这无形当中就会打消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热情。除此之外,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就是应对中考,在这样的状态下初中学生更加不会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仅是机械的背诵历史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和自己成长息息相关的历史知识重视程度普遍偏低,这样就很难让学生具有科学的历史价值观念。现阶段有许多初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给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这种模式完全忽略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很难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措施
在以上我们分析的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中可以了解到,要想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初中历史教师就一定要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而初中学校要不断对初中历史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并完善对该学科体系的建设,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价值观,达到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目的。
1.转变教学理念
初中历史学科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我国的历史史实,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让学生把历史任务转化成自己的情感,从更深层面上来讲,初中历史学科也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与表达能力,让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2.完善历史学科体系
在新课改的作用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以考试为目的的传统教学观念,要用科学、合理的历史教学观,构建并完善初中历史学科体系。我们所说的构建历史学科体系并不仅是对教学资源的外部环境进行构建,而是说要不断完善初中历史评价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部建设。主要原因在于以往过于落后的评价体系已经阻碍了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如果不针对这种现状加以改变,那么就无法激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初中历史教师如果想把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就必须要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初中历史教材内容和语文、地理等有关学科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把历史教学深入的融合到我国的素质教育体系中。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讲解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并创新教学理念。取消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不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学习历史的主要评价体系,让学生在掌握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在教学中发挥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作用
从初中历史教师的角度上来看,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而作为初中学校,要最大限度的在资源上支持外部环境的建设,为历史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并运用行之有效的历史教师培养与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积极性,总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从初中学生的角度上来看,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以往初中历史教学中把考试作为对学生历史成绩好坏的评定标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学生是否掌握历史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力。除此之外,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融入到这种教学模式中,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的互动教学中,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历史教学与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情境的真实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各种创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凤香.谈初中历史教学法[J].教苑荟萃,2010(26):45.
[2]陈修良.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3(9):23.
[3]唐瑜瑸.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建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2):23.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是撰写历史教育论文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欢迎阅读我整理的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邢开亮.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No.37622:48-49.
[2]符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43-44.
[3]邵红美.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杨兴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探索[J].现代阅读,2013,(22).
[2]熊扬伟.新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的研究[J].现代阅读,2013,(22).
1李惠军,刍议文化史教学中的几个认识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
3唐巍,走出困境——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塑造[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刘新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神州,2014,14:159.
[2]胡天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24:176.
[3]张明虎.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高考综合版),2015,10:8.
[1]李会冉.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学周刊2015.(04)
[2]孙玉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学周刊2016.(03)
[3]章学莲.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3.(05)
[1]马丽忠.《最好的教育是给学生最合适的教育》苏州教育国际交流学会海外教育观察,2010.
[2]李起明.《初中历史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3]叶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9).
[4]胡钧.《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徐金金.新课程背景下互动性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园,2016,09:133-134.
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陈美婷.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4,(9):53-53.
[2]邬国春.浅谈初中历史微课制作及应用[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6,(6):70-72.
[3]苑玲燕.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散文百家(下),2015,(7):274-274.
[1]王超.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2]王钰.浅谈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题探究式学习[J].求知导刊,2014,(11).
[3]艾冰.浅谈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1]姚成业.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教育评论,2007,(04).
[2]姚迎春.树立良好价值观强化历史教学[J].好家长,2015,(51).
[3]蔡碧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初探[J].读书文摘,2016,(14).
如何学好历史课论文的参考文献一、书籍参考文献1. 刘家祥,《历史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2. 王迪,《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3. 吴英汉,《历史学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二、网络参考文献1. 张铁军,《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国社会科学网,2008年。2. 刘家祥,《历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网,2006年。3. 王迪,《历史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网,2008年。
学习历史课论文的参考文献需要仔细查找和研究相关资料。首先,应该搜索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历史书籍、文章、报纸、网络资源等,以获取足够的资料。其次,应该查找有关历史事件的参考文献,如历史学家的著作、历史文献、历史档案等,以获取准确的资料。最后,应该分析所查找的资料,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论文写作。
您好,学习历史课论文的参考文献,首先要熟悉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然后查阅有关历史学的专业著作,如历史学家的著作、历史学论文集、历史学书籍、历史学期刊等,可以从中获取有关历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历史学资料,如历史学论文、历史学书籍、历史学期刊等,以获取更多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