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西北林学院学报退改

西北林学院学报退改

发布时间:

西北林学院学报退改

一个半月。西北林报审初审外审会用半个月,返修一次待编辑处理就要等两星期,终审用一个半月。总之流程还是比较慢的,但是网络首发很快,三个工作日就在知网上看到了。

1. 廖文梅、孔凡斌,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组织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为例,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71-78。2.孔凡斌、廖文梅,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及与农户投入产出的关系--基于江西省8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林业科学,2012年第4期:119-126。3. 廖文梅、孔凡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研究述评与展望,林业经济,2012年第7期:18-24。4.孔凡斌、廖文梅,基于收入结构差异化的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分析--以江西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8期:89-96。 5. 孔凡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滨湖地区农村贫困特征及扶贫资金需求供给分析,经济地理,2011年第9期:1545-1550。6. 孔凡斌、廖文梅、郑云青,集体林权流转理论和政策研究评述与展望,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11期:100-105。 7. 廖文梅、孔凡斌 等,农户参与林地抵押贷款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为例,林业经济,2011年第10期:26-30。 8. 孔凡斌,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林业市场化水平评价--基于中国15省(区)2002-2006年相关统计数据,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10期:43-56。9. 孔凡斌、杜丽,中国林业市场化进程评价理论及15个省(区)的实证研究,林业科学,2010年第10期:135-143。10. 孔凡斌,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环境财政补偿机制研究,经济地理,2010年第8期:1360-1366。人大资料中心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专题,2011年02期全文转载。11. 孔凡斌,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进展及我国政策机制研究方向,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7期:105-109。12. 孔凡斌,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经济地理,2010年第2期:299-305。13.孔凡斌,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究进展及中国政策选择,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5。14.孔凡斌,建立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当代财经,2010年第2期:22-28。人大资料中心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专题,2011年06期全文转载。15.孔凡斌、张利国等,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的特征、体系与评价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41-47。16. 孔凡斌、郑云青、雷瑶,中、东欧国家林权私有化改革进程、问题及政策趋势,林业经济,2010年第10期:14-20。17.杜丽、孔凡斌,国际市场化进程评价研究与林业借鉴,林业经济,2010年第9期:77-83。18. 雷瑶、孔凡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0年第5期:69-72。19. 孔凡斌,生态经济区建设理论与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分析--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4期:101-104。20.孔凡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区县乡财政性收入影响评价-基于江西省赣州市的调查,林业科学,2009年第9期:121-129。21.孔凡斌、杜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与综合绩效评价-基于江西、福建、浙江和辽宁4省的改革实践,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6期:96-104。22.孔凡斌、陈建成,完善我国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32-39。 23.孔凡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2484户林农收入增长的视角,林业科学,2008年第10期:132-141。24.孔凡斌,我国林业投资的机制转变与规模结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9期:91-96。25.Hualin Xie, Fanbin Kong. Spatial Behavior of Land Use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and GIS in Dongjiang Riverhead Area, JiangxiProvince. vol. 1, pp.178-181. 2008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Shanghai, China,2008. (EI收录)26.孔凡斌,退耕还林工程林权政策有效性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46-52。人大资料中心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专题,2008年02期全文转载。27.孔凡斌、杜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地流转及规范问题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5期:377-384。人大资料中心复印资料:《体制改革》专题,2009年02期全文转载。28.何尤刚、孔凡斌,天然林保护工程绩效评价:现状、问题与研究展望,生态经济,2008年第2期:147-150。29.孔凡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实践与研究展望,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0期:50-53+111。30.孔凡斌,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林业科学,2007年第1期:95-101 。31.孔凡斌、何尤刚等,退耕还林工程成本补助:性质、结构及有效分担,林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4期:97-101+111。32.孔凡斌、何尤刚等,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期:12-15。33.孔凡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10。34.孔凡斌,基于Porter理论的中国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林业科学,2006年第9期:106-113。35.孔凡斌,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50-52+86。36.孔凡斌、王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现状与展望,世界林业研究,2006年第5期:77-80。37.孔凡斌,中国纸浆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5期:388-391。 38.孙晓梅、张守攻、孔凡斌等,日本落叶松家系对树高生长模型参数的影响,林业科学,2005年第1期:79-84。39. 孔凡斌,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生态林业与系统补偿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2期:196-200。40.孔凡斌、宋诚英,振兴江西林业产业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6期:330-333。41.孔凡斌、宋诚英,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森林私有化概况与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2005, 年第5期:73-75。42. 孔凡斌、楼折辉,美国的城市林业概念与管理,江西林业科技,2005年第5期:62-65。43.孔凡斌,退耕还林(草)工程政策问题分析与优化建议,林业科学,2004年第5期:62-70。44.支玲、孔凡斌等(第4作者),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林业科学,2004年第2期:1-8。45.孔凡斌,商品林市场化经营与政府管理职能改革,世界林业研究,2004年第2期:54-58。46.孔凡斌、魏华,森林生态保护与利益补偿法律机制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5期:112-118。47.孔凡斌,江西及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比较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18-121。48.孔凡斌,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生态保护与森林资源产权管理模式,林业资源管理,2004年第2期:12-16。49.孔凡斌、何尤刚,基于树体性状法的马尾松林分结实等级划分与应用,林业科技,2004年第2期:8-10。50.孔凡斌,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以江西为对象,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5-18。51.蔡体久、孔凡斌等,我国森林分类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 年第3 期。52.孔凡斌,可持续发展条件下中国林业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 年第2 期:41-45。53.方华、孔凡斌,火炬松林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模型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 年第3 期:280-283。54.方华、孔凡斌,不同密度火炬松生物量及其分配,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 年第2 期:182-185 。55.孔凡斌,试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理论、对象、原则和实现途径,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 年第1 期:101-104。56.孔凡斌等(第3作者),我国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研究,世界林业研究,2003 年第2 期:42-47。57.江惟舒、孔凡斌,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及森林生态环境控制对策,林业资源管理,2003年第6期:36-40。58.孔凡斌、邓华峰,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南方农村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制度创新,南方农村,2003 年第2 期:23-27。59.孔凡斌,论南方农村税费负担的形成机制与制度创新,南方农村,2003 年第1 期,27-33 。60.孔凡斌、方华,不同密度年龄火炬松生物量对比研究,林业科技,2003年第3期:6-9。61.孔凡斌等(第2作者),苏南丘陵火炬松幼林生物生产力研究,林业实用技术,2003年第6期,6-8。62.孔凡斌、张万明,试论平原林业可持续发展社会制约因素,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 年第1 期:9-11 。63.孔凡斌、何尤刚,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的影响要素分析,江西林业科技,2003年第3期:10-20+31。64.孔凡斌,江西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模式的研究,《中国社会林业工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与类型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年1 月。65.孔凡斌、宋菲,我国现代林业行政立法问题的思考,林业科技管理,2003年专刊。66.孔凡斌,马尾松开花结实特征及种子产量预测,林业科学研究,2002年第2期:150-154。67.孙晓梅、孔凡斌,中国林业税费制度的法律原则探析,世界林业研究,2002 年第5 期:61-68 。68.孔凡斌,现代中国外商企业林业政策与法律环境优化对策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4期:195-198。 1. 孔凡斌、杜丽 著,中国林业市场化进程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2. 孔凡斌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扶贫问题研究(世界银行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3. 孔凡斌著,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实践与政策设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4. 孔凡斌著,集体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绩效与改革探索(首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5.孔凡斌著,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6.孔凡斌、何尤刚著,森林、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7.孔凡斌著,中国社会林业政策法律体系研究(国家科技部公益项目成果,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6月。

挺靠谱的,我投过一篇,从投到接大概用一个月的时间,中间会退改一次,改完之后就会接收。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34年至2014年,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4项,培育出中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的“碧玛一号”、长期主导中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自育苹果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秦冠”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2005年至2014年,学校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1件,审定品种210个,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800多部。特别是在体细胞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杂交小麦、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研究成果。合校以来,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2009年到位科技经费3.88亿元,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主持完成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0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3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381个。发表SCI、EI、SSCI论文7300多篇,其中2013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1364篇。至2014年有16家农、林、水专业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2011年共组织申报国家及省部各类科研项目1381项。获批科研项目830项,其中,获批“973”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6项、支撑计划课题14项、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转基因重大专项1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5项;获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项目合同经费4.8亿元,到位经费3.1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0项。 2012年,《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网络版数据库收录2012年发表的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论文共371篇,较2011年增加了60篇,增幅为19%,其中期刊论文(Journal article)310篇,会议论文(Conference article)36篇,待刊论文(Article in Press)25篇。371篇论文中,收录量较高的前5个学院依次是水建学院82篇,机电学院41篇,食品学院31篇,资环学院30篇,理学院29篇。以第一作者发文5篇以上的是水建学院的陈帝伊和李向明,分别为9篇和8篇。371篇论文刊登在168种期刊上。刊登论文数量居前三位的期刊分别是《农业工程学报》59篇、《农业机械学报》33篇、《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2篇。 截至2015年3月31日,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主持完成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7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409个。发表SCI、EI、SSCI论文9695篇,其中2014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1598篇。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446万册,电子本图书100余万种。馆藏文献已全部涵盖了校所有的学科,基本形成了以农业、林业、水利、生物、机电、资环、信息等学科为重点,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特色的馆藏文献贯通古今中外、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并存、实体文献与虚拟文献相溶合的农、工、理、管、文相结合的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北植物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昆虫分类学报》《麦类作物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学报》《陕西农业科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北方蚕业》《陕西林业科技》《家畜生态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畜牧兽医杂志》 DNA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学校因小麦而闻名于世,两条螺旋向上并排的遗传物质DNA链,构成闻名于世的小麦,体现了学校(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的特点,表达由教学和科研院所合并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农业文明的重任,肩负解决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的历史使命。图案构成也是成排向上的树木,代表林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上下翻动的水波,是多向调节水资源的水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追求完美品德的写照。一颗金装包裹的绿色种子是在校学生的形象。金色年华的学生,明天就是绿色世界的主人。校徽由大圆环、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内圆环种子构形及内部两排上升的螺旋图案构成。 校训:诚 朴 勇 毅诚:诚实不欺,讲求信誉,以诚为本,为人为学,诚心正义,诚信待人。朴:纯朴、朴实、朴素。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对故土、对现实的一种积极情怀,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勇:勇敢、无畏、敢为天下先和不怕失败、不畏强暴、不迷信权威的精神。也有“勇气”、“创新”、“攀登”、“进取”之意,暗含强健体魄涵义。毅:毅力、坚韧、坚毅,意为具有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意志,做到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不为暂时的失败所屈服,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诚朴勇毅”四字校训,以“诚”字起首并以之为核心,又结合我校“农”的特色,同时有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健康向上的精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歌作词:黎琦 王军道作曲:赵季平走过风雨, 拥抱阳光,我们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飘扬。看霞染渭水, 听凤鸣高岗,教稼圣地培育英才栋梁,啊! 勤奋学习, 自信自强,用知识丰满飞翔的翅膀。啊! 健全体魄, 坚定信仰,理想之舟从这里扬帆从这里启航。走过风雨, 拥抱阳光,我们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飘扬。看霞染渭水, 听凤鸣高岗,教稼圣地培育英才栋梁,啊! 西部开发, 科教奠基,天降大任我们承当。啊! 继往开来, 跨越梦想,托起中国农业明天的太阳。 校歌 校旗

一个半月。西北林报审初审外审会用半个月,返修一次待编辑处理就要等两星期,终审用一个半月。总之流程还是比较慢的,但是网络首发很快,三个工作日就在知网上看到了。

MATLAB中的点云处理工具箱是R2020a版本之后推出的,因此只有R2020a版本及以上的版本才可以使用点云处理工具箱。

西北林学院学报杂志

1934年至2014年,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4项,培育出中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的“碧玛一号”、长期主导中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自育苹果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秦冠”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2005年至2014年,学校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1件,审定品种210个,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800多部。特别是在体细胞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杂交小麦、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研究成果。合校以来,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2009年到位科技经费3.88亿元,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主持完成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0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3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381个。发表SCI、EI、SSCI论文7300多篇,其中2013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1364篇。至2014年有16家农、林、水专业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2011年共组织申报国家及省部各类科研项目1381项。获批科研项目830项,其中,获批“973”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6项、支撑计划课题14项、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转基因重大专项1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5项;获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项目合同经费4.8亿元,到位经费3.1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0项。 2012年,《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网络版数据库收录2012年发表的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论文共371篇,较2011年增加了60篇,增幅为19%,其中期刊论文(Journal article)310篇,会议论文(Conference article)36篇,待刊论文(Article in Press)25篇。371篇论文中,收录量较高的前5个学院依次是水建学院82篇,机电学院41篇,食品学院31篇,资环学院30篇,理学院29篇。以第一作者发文5篇以上的是水建学院的陈帝伊和李向明,分别为9篇和8篇。371篇论文刊登在168种期刊上。刊登论文数量居前三位的期刊分别是《农业工程学报》59篇、《农业机械学报》33篇、《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2篇。 截至2015年3月31日,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主持完成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7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409个。发表SCI、EI、SSCI论文9695篇,其中2014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1598篇。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446万册,电子本图书100余万种。馆藏文献已全部涵盖了校所有的学科,基本形成了以农业、林业、水利、生物、机电、资环、信息等学科为重点,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特色的馆藏文献贯通古今中外、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并存、实体文献与虚拟文献相溶合的农、工、理、管、文相结合的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北植物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昆虫分类学报》《麦类作物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学报》《陕西农业科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北方蚕业》《陕西林业科技》《家畜生态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畜牧兽医杂志》 DNA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学校因小麦而闻名于世,两条螺旋向上并排的遗传物质DNA链,构成闻名于世的小麦,体现了学校(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的特点,表达由教学和科研院所合并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农业文明的重任,肩负解决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的历史使命。图案构成也是成排向上的树木,代表林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上下翻动的水波,是多向调节水资源的水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追求完美品德的写照。一颗金装包裹的绿色种子是在校学生的形象。金色年华的学生,明天就是绿色世界的主人。校徽由大圆环、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内圆环种子构形及内部两排上升的螺旋图案构成。 校训:诚 朴 勇 毅诚:诚实不欺,讲求信誉,以诚为本,为人为学,诚心正义,诚信待人。朴:纯朴、朴实、朴素。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对故土、对现实的一种积极情怀,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勇:勇敢、无畏、敢为天下先和不怕失败、不畏强暴、不迷信权威的精神。也有“勇气”、“创新”、“攀登”、“进取”之意,暗含强健体魄涵义。毅:毅力、坚韧、坚毅,意为具有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意志,做到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不为暂时的失败所屈服,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诚朴勇毅”四字校训,以“诚”字起首并以之为核心,又结合我校“农”的特色,同时有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健康向上的精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歌作词:黎琦 王军道作曲:赵季平走过风雨, 拥抱阳光,我们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飘扬。看霞染渭水, 听凤鸣高岗,教稼圣地培育英才栋梁,啊! 勤奋学习, 自信自强,用知识丰满飞翔的翅膀。啊! 健全体魄, 坚定信仰,理想之舟从这里扬帆从这里启航。走过风雨, 拥抱阳光,我们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飘扬。看霞染渭水, 听凤鸣高岗,教稼圣地培育英才栋梁,啊! 西部开发, 科教奠基,天降大任我们承当。啊! 继往开来, 跨越梦想,托起中国农业明天的太阳。 校歌 校旗

有计算生物学,生物过程

10712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A&F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32所副部级建制重点大学之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及后来相继在杨陵建立的相关科教单位。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5657亩,下设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74个本科专业;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职工4300多人,专职院士4人。

校史沿革

合并前

西北农业大学

前身是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建于1934年。1932年秋,“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成立,于右任等人为筹备委员;同年十二月,该委员会改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被共推为常务委员,朱家骅、杨虎城、邵力子、辛树帜等十五人为筹备委员,学校筹备工作开始。

1933年3月,筹备委员会共推于右任先生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7层教学大楼奠基,这标志着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成立。1936年7月,筹委会结束工作,辛树帜被任命为校长。

1938年7月,奉教育部令,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国立西北农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西北农学院。1949年5月20日,王震将军率部解放武功,学校又回归人民的怀抱。1985年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林学院

前身是原西北农学院森林系,成立于1934年。1979年从西北农学院分出,成立西北林学院;由林业部与陕西省双重领导,以林业部为主。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1954年决定筹建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所址选定为陕西武功。1955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先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1995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首批启动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

1940年西北农学院与中央水工实验所(后称中央水利实验处)合办武功水工实验室。1952年扩建为西北水工实验所。之后,先后更名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前身是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52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筹建成立。1954年隶属农业部。1958年改由中国农科院、陕西省农林厅双重领导,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1973年划归陕西省农牧厅领导,更名为陕西省农林科学院。1983年定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林业研究所

前身系陕西省林业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属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一个专业研究所。1980年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分出,成立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归省林业厅领导。1998年更名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前身系中国科学院1965年组建的综合性植物学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70年7月下放陕西省管理。1982年更名为西北植物研究所。1991年实行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体制,更名为"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合并后

1999年9月11日,由共处陕西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序列。

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建立研究生院,校长孙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长。9月,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

2009年,教育部和农业部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7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0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综合素质教育学院成立。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1年9月3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个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在葡萄酒学院成立。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3月,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

2022年4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设立的“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揭牌。

2022年5月16日上午,陕西省孔子学院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七所院校组成联盟首批理事成员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下设26个学院(系、所、部),71个本科专业。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智慧水利专业、智慧林业专业。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农学。

国家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精品课程50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农学、植物保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教职工4535人,其中专任教师223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1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3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4人;陕西省人才计划入选者42人,学校“特聘教授”1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2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12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博士后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工程、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草学。

教学成果

2014-2015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72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或陕西省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5月,合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2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6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79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21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547个。发表SCI、EI、SSCI论文21627篇,其中2018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2814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209.68万册,电子图书397.49万册。截至2016年底,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总量达到251.1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共195.1万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35.4万册,学位论文1.9万册,资料等18.7万册。可使用的数据库总量为144个(其中馆购数据库140个,自建数据库4个)。在订购的140个不同类型数据库中,中外文图书数据库为8个,中外文期刊数据库42个,多媒体数据库38个,文摘索引数据库11个,学位论文4个,综合性搜索平台13个。

学术期刊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各类期刊20种,其中高校学报类期刊3种,学术(研究)类期刊12种,技术类期刊5种。按照主办单位划分,学校主办期刊17种,水保所主办期刊3种,分别是《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划分,教育部主管的期刊16种,陕西省林业厅主管的期刊1种,中国科学院主管的期刊3种。

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植物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昆虫分类学报》《麦类作物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学报》《陕西农业科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北方蚕业》《陕西林业科技》《家畜生态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畜牧兽医杂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年正式创刊,曾用刊名《西北农学院学报》、《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农林类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 Abstract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俄罗斯文摘杂志(P*AJ)、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等中国国内外多家权威数据军和文摘期刊固定转载和收录。主要设有农业科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林业科学、生命科学、园艺科学、食品科学等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1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设有“三农”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学研究、旅游业发展研究、哲学、政治、法学、社会学、语言文学研究、西部大开发研究,历史学、中外文化研究等栏目。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2017年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

合作交流

2021年12月30日,全国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立,经42所成员高校共同推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担任副理事长单位。

所获荣誉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1年12月9日,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2022年4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病害病原生物学及综合防控科研团队荣获第20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西北林学院学报字符

[1]王云才,刘滨谊. 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 中国园林, 2003, 18(01): 12-13[2]田运兴,李良晨. 有关村镇绿化问题探讨[J]. 陕西林业科技, 2000,卷数(期数): 36-37[3]王宗侠,段渊古. 北方地区村镇绿化存在的问题评析及建议[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0, 卷号(02): 57-58[4]卫琳. 我国建制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城乡建设, 1997, 卷号(08): 15-16[5]赵建化. 新世纪城市绿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园林, 2002卷号(01): 7-8[6]云正明. 农村庭院生态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3[7]孙旭东. 浅谈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乡镇企业环境保护[J]. 中国环境管理, 2003, 卷号(01): 5[8]王浙浦. 生态园林——二十一世纪城市园林的基础[J]. 中国园林, 1999, 卷号(03): 6-7[9]于明,孙居陆.关于加强小城镇绿化工作的思考[J].村镇建设,1996, 卷号(12): 31-32

[1]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01):12-13[2]田运兴,李良晨.有关村镇绿化问题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2000(pp):36-37[3]王宗侠,段渊古.北方地区村镇绿化存在的问题评析及建议[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02):57-58[4]卫琳,我国建制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乡建设,1997(08):15-16[5]赵建化.新世纪城市绿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2(01):7-8[6]云正明.农村庭院生态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3[7]孙旭东.浅谈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乡镇企业环境保护[J].中国环境管理,2003(01):5[8]王浙浦.生态园林——二十一世纪城市园林的基础[J].中国园林,1999(03):6-7[9]于明,孙居陆.关于加强小城镇绿化工作的思考[J].村镇建设,1996(12):31-32

1 李毅 钙果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2007.5(16).222-2262 李毅 几种影响沙棘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化因子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5(30).40-433 李毅 柠条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的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1(22).12-144 李毅 不同激素对高山杜鹃愈伤组织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1(42).68-725 李毅 观赏山楂叶片耐热性生理指标研究初探 江苏林业科技 2007.2(34)6-116 李毅 香樟不同种源耐碱性研究 浙江林业科技 2007.4(27)21-247 朱晓霞 中国园林的声境美 Garden 园林(2007.4)8 马彦军 林木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探讨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 42卷)9 马彦军 沙棘综合应用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 41卷)10 黄海霞 兰州市生态绿地的优化配置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8(2)11 王蕙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水分与植被空间变异 生态学报(2007年27卷5期)12 王蕙 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42卷综合版)13 王蕙 浅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的内容编制方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42卷综合版)14 田青 Botanical expedition to southern Gansu Province. China. May 2007 Newsletter of Himalayan Botany.2007.8No.4015 王有科 杏三品种叶片抗旱生理指标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六期16 李毅 不同生长激素对高山杜鹃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6(41)17 王辉 玛曲县天然草地沙化机理分析研究 草业学报 2006.618 孙学刚 白龙江中上游林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区系地理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41(6):19 孙学刚 甘肃杜鹃花科植物分布新记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41(6):20 蒋志荣 民勤县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地荒漠化类型判定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年06期21 孙学刚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桦木林木本植物种间联结 生态环境.2007.16(4)22 孙学刚 林型尺度森林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5)23 孙学刚 白龙江干旱河谷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地理特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5)124 焦健 兰州市高校木本植物群落研究 中国城市林业.2007.(4):22-2325 焦健 辩证法在“植物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38-3926 焦健 兰州市高校校园绿地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广东园林.2007.(5):44-4727 王辉 干旱荒漠区沙蒿种群根系生态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1):99-10228 王辉 黄河源区高寒草地沙化进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草业学报.2007.16(1): 30-33.1/329 王辉 子午岭油松林主要树种空间格局及种间关联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4):791-796.2/430 王辉 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2):49-5331 辉 油松人工林凋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3):25-2832 王辉 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持水性及养分含量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3):319-32533 王辉 子午岭次生油松林主要乔木树种更新特点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5):559-56334 王辉 不同补水保水方式下兰州北山区人工植被状况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4):116-12035 王辉 甘肃省地表植被指数演变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综合版):241-24436 王辉 子午岭油松林林隙更新特征研究 林业资源管理.2007.(2):60-6537 武利玉 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2卷38 武利玉 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稳定性评价 《中国沙漠》2007年第27卷第6期39 贺春燕 甘肃省核桃气候分析及适生种植区气候区划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2卷第四期40 贺春燕 龙嗓引种观察及嫁接试验 甘肃农业科技2007年第9期41 贺春燕 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设置体系及教学思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2卷综合版 1997-2007年出版专著1 1997 王有科 《经济林栽培学》(北方本) 中国林业出版社 副主编2 1998 王辉 《土地荒漠化综合防治技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 主编3 1999 王有科 《花椒栽培技术》 金盾出版社 主编4 1999 蒋志荣 《水土保持林学》 主编5 2002 张如力 《森林昆虫学通论》 中国农业出版社 副主编6 2004 王辉 《西北地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节水战略研究》 科学出版社 副主编7 2005 孙学刚 《中国西北内陆盐地植物图谱》 中国林业出版社 主编8 2005 孙学刚 《甘肃植物志》(第二卷) 甘肃科学技术 参编9 2005 邸利 《环境科学概论》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编10 2005 蒋志荣 《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参编11 2006 王辉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动态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编12 2006 张玉珍 《园林工程制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编13 2006 张玉珍 《园林工程制图习题册》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编14 2006 唐红 《草坪技术手册-草坪工程》 华工工业出版社 参编15 2007 李 毅 《林学概论》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编16 2007 张玉珍 《画法几何与水利工程制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编17 2007 张玉珍 《画法几何与水利工程制图习题集》 中国农业出版社 副主编

西北林学院学报官网

是的,是3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CSCD核心+科技核心!!西北林学院学报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周期:双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6-2017年度)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一个半月。西北林报审初审外审会用半个月,返修一次待编辑处理就要等两星期,终审用一个半月。总之流程还是比较慢的,但是网络首发很快,三个工作日就在知网上看到了。

1.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会刊,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园林》本刊集学术性、综合性、权威性于一体,主要刊登风景园...

2.河北林果研究

《河北林果研究》主要刊登林业、果树园艺、园林、蚕桑、林业经济管理等专业及有关基础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简报、专题综述等。读者对象是林业、果树、园林、蚕桑等专业及生物、环境等学科的科研、规划设...

3.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学术期刊,综合因子为:0.453,是省级期刊。西南林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森林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园林植物与风景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及林产化学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科研成果。

3.林业科技开发

京林业大学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等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林业技术期刊,综合因子为:0.430,被北大核心期刊收录。林业科技开发主要报道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园林绿化以及木竹材加工、人造板制造方面的最新成果与经验。

4.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土壤与肥料、烟草科学、园艺园林、生物学、植物保护、茶学、微生物、农业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食品科学、计算机技术、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研产亮点、学者风...

5.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林业基础理论、林木育种造林、森林培育与经营、森林资源及其保护、水土保持、防风治沙、园林绿化、森林旅游、经济林栽培、林产化学、林业机械、木林学及木材加工、林业经济及管理、林...

  • 索引序列
  • 西北林学院学报退改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西北林学院学报杂志
  • 西北林学院学报字符
  • 西北林学院学报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