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教育社会学论文2000字

教育社会学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

教育社会学论文2000字

社会学论文------------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冲突和集体维权及其应对 论文——由重庆万州万人骚动和陕西咸阳工人静坐说开去2004年9-10月间,连接发生了数起突发性公共事件,少则万人,多则十万人,聚集公共场所,甚至卧轨阻拦火车,引起社会强烈震惊。中央政府及时正确地处理了这些事件,从而防止了事态的恶化和进一步蔓延。其实,任何一个社会的转型期,都会发生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和公共维权事件,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分化调整和利益集团的重新组合,而有效处理这些事件以避免社会的大规模动荡则需要为利益调整和整合提供有效的博弈机制和表达途径。中国这几起事件也不例外,回观这些事件,我们应该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东西并借鉴西方已经历过此阶段的相关国家的成功经验。首先总结一下这几起事件发生的原因:1. 群众对地方政府的极端不信任和政府形象的严重毁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公共信用无疑是政府最大的财富。而公共信用的丧失,则是转型期政府的最大危险。从这两个事件来看,政府的形象已跌至极低。万州事件的起因,只不过是搬运工余继奎和夫妇胡权宗曾庆容的碰撞,以及余继奎的被打这样一个小矛盾。而其扩大成突发性的公共事件时曾庆容夫妇的一句话。据目击者称,当时“胡权宗称自己是国家公务员,出了什么事情花钱就可以摆平,甚至可以出20万要余继奎的命。曾庆容也不甘示弱地表示,自己家里很有钱,只要围观的民众来帮助打余继奎的耳光,一记耳光他可以给20元。”①正是这句话,激怒了围观群众。“当值班民警欲将三人带回派出所调查处理时,有人说:‘天下公务员是一家,棒棒(搬运工)被打不会得到公正处理!’围观群众闻言,拒绝让警车开动。”②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公务员在群众心中是何等的形象。而围观群众阻挡民警执行公务更是说明群众对于政府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完全不信任。他们不相信政府部门会在这样有公务员为当事人的事件中公正裁断,依法处理。他们认为政府相关部门一定会徇私包庇公务员。此后的群众的一系列行为“官员……劝说大家离去,并保证政府会公正处理打人事件。但愤怒的围观民众不但没有退去,还向平台上的官员投掷石块、花盆等物品。”③而“万州有关方面把肇事者拿到电视上亮相,肇事者也表达了悔恨,还是有人怀疑当事人被掉包”④进一步说明,民众机会对政府完全丧失了信心和基本的信任,对于政府已做出的承诺和可能处理结果的公正性,公众根本不信任。那么,为何会出现胡曾夫妇声称自己是“公务员”,“很有钱”时,一下就“激怒了数万库区民众”?而公务员或政府的形象又为何如此之坏,信用为何有如此之低呢?原因由来已久,不能孤立地仅从这件事上寻找答案。近年来,腐败越来越严重,而政府人员(公务员)、与政府官员有涉的富人、黑社会组织成员欺压弱势群体和普通民众的不公正现象愈演愈烈,却迟迟得不到依法处理和纠正。已经见诸报端为大众所知的像“宝马撞人案”、“刘涌案”、“孙志刚案”等。民众对于这些人(腐败的政府人员、与政府官员有涉的富而不仁的富人、黑社会组织成员)积怨已久,早就痛恨不已,恨不“食其肉,寝其皮”,而这种事情的频频发生和得不到公正救济,已使民众的怨恨积累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几乎达到了忍耐的底线。一旦有了导火索——像胡曾夫妇的一句话——对不公正现象的民怨便一下爆发出来,导致上万民众围堵万州市政府,造成骚动。由于频频落马的和更多未曾落马的“贪官”,已使政府形象严重受损。而对于那些频频发生的不公正现象又不能及时、公正、依法处理,进一步使民众对于政府的认同和信任降低。这从去年的“宝马撞人案”,“刘涌案”中可窥一二。“宝马撞人案”中,曾传言撞人者是省政协副主席的亲戚。省政协副主席韩桂芝也出来辟谣说自己与此案无关。但不久,韩桂芝即被“双轨”,这使本来几乎已相信的民众再一次怀疑政府的公正。而在“刘涌案”中,刘涌横行沈阳近十年,欺行霸市,伤人无数,而沈阳市政府却一直充当起保护伞。更为荒唐的事,刘涌竟然当上了沈阳市人大代表。这一次次的作弄,使得民众对政府不再信任。所以,当辽宁省高院判刘涌死缓时,几乎全国民众一致声讨,表示对判决公正性的怀疑,认为这一次刘涌又作了手脚,政府在一次充当了保护伞。这一系列的政府官员的腐败和与黑恶势力的勾结行为,使政府在民众心中的信誉丧失殆尽。而具体到万州事件,万州是个移民城市,大部分市民是三峡库区移民。在移民时,当地政府曾承诺移民后的生活会远强于移民前。但是,移民后,由于万州工业发展的空心化,万州移民并没有过上政府承诺的好日子。而移民后政府对移民各方面的关心又不够,使万州市民不相信当地政府,所以当发生假公务员打“棒棒”并蛮横之时,移民对政府的不满爆发出来。其实以上这些间接直接的的原因都源于转型期利益的调整和重构。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这个过程,旧的保障体制和利益格局被打破,而新的社保制度和利益分配却未完成。而此时的政府权力又未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最容易引发官僚集团与强势利益集团勾结从而损害在人口中占大多数的弱势群体的利益的事情。这类事件的频发与得不到有效合法的处理势必引起民众的积怨与愤怒。而这才是导致政府威信和声誉扫地的根本原因。2. 政府对于民众知情权的傲慢和消极对待,使谣言四起,激怒民众。知情权是现代社会中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民众对与其委托的政府,有基本的知情和了解的权利,只有如此民众才能更好的监督政府。但是,地方政府官员并不具备现代官员的基本素质,他们的官本位思想使其习惯了当“父母”当“老爷”,而且他们仍然奉行着“民可是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理念,认为统治的权威全在于神秘性,民众知道得多了只会使事情更糟,引起不必要的混乱。何况公开透明的政府运作不便于官员们的暗箱操作。可惜的是,恰恰相反,政府封锁消息,不允许民众通过正常途径获取相关信息,便等于“放纵传言和猜测去占领资讯的真空”⑤任由谣言通过“小道”传入民众耳中,从而导致民众做出错误判断,真正引发不必要的混乱。在陕西咸阳工人静坐事件中,由于“在华润收购天王集团时”“厂方(天王集团系国企)到现在也没有向工人说明资产评估细节,连谁做的评估也拒绝向工人透露”,因而“厂里曾出现一个传言称,原天王集团的干部在这次改制中都得到了‘好处’:高层每人3.8万,中层1.8万”⑥同时,“9月13日,星期一,工人要求厂方对第二份“13号文件”解释,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工人中开始传言:同样是被华润收购重组的山东某公司,在组建后没多久就开始大规模裁人。工人们的情绪开始不稳定。”⑦这两件事情终使工人与厂方矛盾激化,工人开始静坐,便是最好的注脚。在“宝马撞人案”审理过程中,当媒体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时,回答是:“正在处理,不便公开”;而“刘涌案”中,官方更是“已经结案”“无话可说”。这种对民众知情权的傲慢和漠视,使得谣言一时传遍全国,认为背后有隐情有交易,从而导致全国上下一致声讨辽宁省高院一事则更为明白地说明了这一点。

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逻辑:以通识课程奠基,以学科课程立命,以教育课程定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的风度仪表对学生印象形成的影响》

摘 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教师的举手投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本文阐发了教师的风度仪表对学生印象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教师 风度 仪表 学生印象

随着行为科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语言的重要性被高估了。尽管语言是最显而易见的交流形式,但我们也许只是部分意识到,而在有些情况下完全没有意识到。我们有可能无意识地用我们的行为发出信息,这些信息又被别人无意识地接收到,并借以形成判断。这些无意识的行为及对它们产生的反应也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我们的“感觉”和“对人的印象”。印象形成需要多长时间?研究显示,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只是根据最初遇到他们的七秒钟里进行的无声交流形成的[1]。更重要的是,这种印象主要建立在他人的外表上。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们都会用我们的眼神、面部表情、形体动作和态度表现我们的真实情感,从而使他人产生从舒适到害怕等一连串反应,这在课堂教学中有极重大的意义。因此,人们总是会在梳妆打扮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老一辈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每次给学生演讲或上课,必定要换上浆洗得十分服帖整洁的衣服,扣上每一粒纽扣后,还要对着穿衣镜仔细整容。进入讲演厅或教室前,他总要习惯性地整整衣冠,然后才从容地登上讲台。这种讲究仪表的好习惯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无言的“身教”熏陶和影响。莎士比亚说:“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的确,服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收入、爱好,甚至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个性和审美品位。服饰一直被认为是传递人的思想、情感等非文化心理的“非语言信息”。想想每两年就要面对一批新生,你当时有何感想?你是如何“解读”学生的?你认为他们是如何“解读”你的?你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一、教师的仪表

仪表是教师自我形象的外在表现,包括教师的容貌和服饰。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包括仪表,可以说,教师的仪表是对学生最先产生影响的因素。因此,注重仪表美,对优化教师自我形象有着重要作用。仪表大多是被学生直接感受到的,它不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只要一见面,就会影响学生,产生心理效应,特别是初次相见,学生往往以貌取人,从服饰上评论其人格。仪表虽然包括容貌在内,但并不取决于这种先天因素,而是人的一切外在美的总和。这样看来,仪表中起重要作用的还是人的服饰。在现代文明社会,人们穿戴已经远远超出御寒遮羞的狭小范围,而被看做社会文明程度、生活条件和人的精神面貌的反映,一个人所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饰物,不仅能反映这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还能反映这个人对人、生活的态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为人师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内容。为师之人必须注重仪表、言行、形象,这是“师”足以供人效法的外在前提。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2]。例如,无论何时何地你的穿着都整齐、端庄,学生就会认为你是一个严肃、拘谨的人;你的穿着总是十分时髦,紧跟潮流,学生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放的人;你的衣冠不整齐,不修边幅,学生就会认为你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或是个潦倒的人;你的服装总是笔挺,一尘不染,学生就会认为你是一个细心和讲究细节的人。服饰不是获取成功的全部,但服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别、年龄、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团体、职业、个性、爱好、价值观等。服饰还可以起到美化自己,表现自己内心世界和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的作用,可以体现人们对自己、对他人,以至于对生活的不同态度。教师通过自己的服装传达的信息肯定会影响学生,使他们认同你正在传递的形象。因此,服饰这种静态无声的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着重要的潜在信息并默默地影响学生。

二、教师的风度

风度是教师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风格和气度,是通过人的言谈举止、仪表体态、装束打扮等给学生留下的综合印象[3],因而它不单指一招一式,也不是一颦一笑,而是教师的精神状态、个性气质、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外在表现的综合反映。课堂犹如一个大舞台,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集语言、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教师的风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风度仪表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对学生接受、理解、消化知识有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举止装束、态度、言谈、作风都会参与课堂的全过程,并产生积极的效应,辅助传授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究风度是课堂教学中优化自我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美的风度在课堂教学中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会给学生留下尊重的感觉和美好的印象。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中,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从教师这里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效仿教师外部的人格特征。教师的穿着打扮、举止言行,有时连自己都不在意,却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以致多年不忘。因此,优秀的教师十分注重风度美,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学生留下较好的印象。要想成为出色的教师,应该怎样培养优美的风度呢?

1.安详的态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泰然自若、落落大方,不应别别扭扭、拘束矜持。英国教育家洛克这样要求教师:“他在他的一切教导上面还要加上和蔼的成分,他的整个举止应该显得慈和。”

2.稳重的举止

手势或姿态可以丰富多彩,但不应失去稳重典雅。任何东施效颦、故作姿态、失去自我本色的行为举止都无风度可言。

3.自然的表情

教学过程中,脸部表情应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应当脱离自己的个性讲究风度,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同时不应当脱离民族习惯和时代风貌盲目效仿。

4.专注的神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涣散、心不在焉地左顾右盼,面带倦容、直打哈欠,都会失去学生的尊重。

5.适度的声音

教师授课时应使用适中的语速、明朗的语调、轻重得当的声音为课堂营造轻松愉快学习的氛围。

6.适时的反馈

课堂中应尽量参与学生的讨论,并通过眼神交流、点头示意、手势及显得轻松而有礼貌的姿势给予适时的反馈。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风度仪表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师们的一种基本素质,是构成表率作用的首块基石。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风度仪表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往往比正规教学本身的作用还大。教师要学会运用美的风度仪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好的风度仪表对教师至关重要。教师好的风度仪表关系学生对学校的态度。教师如果学会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非语言符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不仅如此,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也会提高。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教师既要“学高”又要“身正”,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追求“孔颜乐处”的境界,用教师独特的仪表风度为学生的成长指路领航。

参考文献:

[1]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胡文仲.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夏中华.交际语言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育专业论文2000字

社会学论文2000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别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与国家相对应的是狭义的社会,指的是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相区别的,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广泛领域。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是指狭义的社会。这一点学者们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观点一:“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观点二: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这种观点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提出来的。观点三: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其保证层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观点四: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等等。实际上,广义上的和谐社会几乎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全部内容。狭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层面本身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一个相对单项的问题。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和谐社会是狭义上的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界定。观点一: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这主要是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和谐社会部分的论述归纳出来的。观点二: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属性来看,它应该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一个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人们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协商、自由发展的社会;一个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传统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的关系一些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全称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全称告诉我们有各式各样的和谐社会。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出现过“和谐”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历朝历代的“盛世”,就可以说是一种和谐社会。但这样的和谐社会都是“传统的和谐社会”。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的和谐社会”。传统的和谐社会与现代的和谐社会有两个重大区别:一是前者往往以牺牲个人利益来换取社会的和谐局面,后者则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能够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能够整合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而能够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二是前者建立在少数群体剥夺多数群体、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基础之上,缺乏社会公平和正义,它是不能长久的,后者则是建立在社会公平和正义基础上的,具有可持续性。★关于和谐社会的特征或标志从不同的角度或视角出发,对和谐社会的特征或标志的概括有很大的差异。观点一:和谐社会有三个标志:一是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任何阶层特别是具有较高社会位置的阶层都不应以任何理由人为地设置障碍,来排斥其他阶层的社会成员进入本阶层,以达到维护本阶层特有利益的目的;二是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这就必须按照贡献进行分配;三是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这就必须在其相互之间实现互惠互利的公正规则。观点二:有学者根据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有关论述,把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二是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三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四是要加强社会治安和管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关于当前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基于我们的社会还是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和因素。有学者提出,当前社会中最不和谐的,还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大,而且很多是由不公平分配所造成的。比如腐败、权钱交易、偷税漏税、走私贩私等。还有垄断性行业,它凭借对资源、市场、价格的垄断,获得大量的垄断利润。有学者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解决我们党的一些主要依靠力量为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得到的补偿不对等的问题。农民、产业工人曾经为改革发展承担了相当大份额的成本或代价,应当想方设法予以适当的补偿。社会学学者们特别关注社会阶层关系的不和谐,提出了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和社会断裂等概念来说明这一问题。所谓社会排斥,是指我们制定游戏规则时,尽量考虑大家共同的利益,但每一个游戏规则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维护部分人利益的同时,有意无意地排斥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至于社会剥夺,体现最突出的就是城市拆迁和农民失地问题。这种社会剥夺,反映了我们当前的一些政策考虑得还不够周全。社会断裂,指的是我们社会当中出现一些障碍,阻碍了阶层间流动,尤其是下层向上层的流动。对这些负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社会和谐是很难做到的。★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关系在研究和讨论过程中,经常要涉及这几个概念,干部群众在学习讨论中也大多搞不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学者专门撰文回答了这一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要经历相当长历史阶段的社会实体,因而在逻辑学上可以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一个实体范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不同,它是社会主义社会某一方面的属性,从逻辑学上讲是一个属性范畴,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属性。全面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中的关键一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有一个明确的任务,这就是让社会更加和谐。★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从国际上看,这一时期往往是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的时期,不能不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二是正确应对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一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另一方面催生了大量的利益主体和利益群体,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因而,不同利益主体、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利益矛盾大量出现了,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而解决这些矛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情况,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自然要提上日程,提到比过去更为重要的位置。三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内部冲突加剧,处于恶性运行之中这一状况提出的,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现状而言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一些学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来的,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是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社会是民主的社会,是富裕的社会,还应该是和谐的社会,我们要构建一个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二是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认识的一个新突破。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我们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四是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有了新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和谐社会成为中国新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有学者提出需要两个条件,也有学者提出需要四个条件。前者认为,实现科学有序的社会流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个角度看,和谐社会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它应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上升机会。任何社会如果能够让其中的穷人不断地变为富人,就有无限的活力。第二,人们地位的变化应该是公平合理的。从本质上看,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就是确立我国各主要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后者认为,达到“和谐社会”至少要有四个条件:一是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二是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三是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四是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这是学者们研究和谐社会问题的一个重点。有学者认为,有三个着力点:一是整合社会关系,重点是整合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解决社会矛盾,重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三是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推进社会公平,当前重点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的问题。还有学者将此进一步细化为八个方面。有学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如同建造一座宏伟大厦的系统工程一样,需要三个支撑点把所有工程结构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和谐的经济关系、和谐的政治制度、和谐的民族素质。★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承担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和个人应该分别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讨论的一个重点。从个人来讲,遵纪守法、遵守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最基本的。一些学者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先富起来的人或者说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从政府来讲,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主导作用。一些学者提出,在当前,政府的主导作用尤其要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方面。当前,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思想,从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再到和谐社会,这一系列思想都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们今天执行的大多数政策,是在新思想提出之前就制定了的,更何况在制定某些政策的时候,没有能够摆脱以前发展模式的干扰。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政府首先应该对所有的社会政策进行重新审视。一些学者还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还需要好好研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和谐社会则需要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要考虑政府如何进一步地转型。有专家认为,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企分开,政府从一些只有市场主体才能进入的领域中退出,虽然做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但在理论上还是明确的。而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特别从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到底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而且,现在首要的问题还不是政府应该干什么,而是政府首先应该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现在社会上出现的问题,与政府该负的责任没有负有一定关系。像义务教育的问题、看病难问题,是不能简单地推给市场的,该政府管的必须管起来。

人性与和谐社会有冲突,不好构建

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支教

大学生 社会实践 活动,是为了可以让自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暑期社会实践 总结 支教,仅供参考。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支教篇一 青春应该行走在路上,汗水流淌于热情的土地,明天总是充满希望,因为我们携手朝着阳光前进。 xx9月9日至9月13日,我们XXXX一行十人来到了美丽的漳州市诏安县。我们向着一个目标进发——诏安县第一中学。愉快的夏风伴随着我们,我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带着XX大学的问候,走进了XX一中 八年级 的课堂。我们致力于在把我们的 经验 传达的同时,在社会中锻炼自己。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使它服务于社会。我们的实践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即:趣味课堂、 拓展训练 以及表彰奖励活动。五天的实践活动中各个环节有序进行,每堂课程,每个活动中都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学习生活中的启示。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XXXX实践团队xxXX一中之行实践活动圆满成功。 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设置有:中国梦、色彩、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化学七门课程。我承担的是八年级的趣味物理教学活动。在去XX之前,我已经将上课的课件和教案准备好。针对八年级同学才开始接触物理学,对物理学的整体还没有宏观的认识。我认为培养同学们的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告诉他们物理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只要用发现的眼光去探究,定能够爱上物理学,很好的掌握物理学。课程中我设置了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讨论、有趣的物理小实验、物理学家的生平 故事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等多个教学环节。课堂中,我与同学们讨论了许多物理现象:例如日出日落、潮汐能量、海市蜃楼、小鸟撞飞机等。同时,通过使用手边的一些文具做了一些物理小实验。使同学们了解了乐器的发声原理,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等。我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几位大科学家的生平小故事。用童话的方式传达给大家,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伟人的 事迹 中获得启示,从而成为勤于思考、热爱学习、勇于创造的新时代的优秀中学生。 课堂上的同学们积极发言,认真聆听,对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充满了渴求。我的能力首次在课堂中得到了各位同学的肯定,使我有了一定的成就感。通过三天的教学过程,我与这群十二三岁的孩子建立了很好的友谊。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仿佛看见了那时的自己,也许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搞清楚,但那时,也向他们一样,用一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去发现自己与探求世界。“最美好的少年啊,你们的所有未来都是未知的,同时也被你们牢牢地攥紧在手中,去发现吧,去思考吧,这个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事物等待你用心去感受,即使前路坎坷,要知道风雨无阻,义无反顾。”——这是我在给他们上最后一节课的总结发言,我不知道这些孩子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但我从他们热切的目光中感受到那对于理想对于明天的追逐。 拓展训练活动是在第四天开始的,我作为班主任,带领八年级六班的十位表现优秀的同学参加了挑战。活动中,同学们各个英姿飒爽,自信满满地参加了踩报纸、接力投球、卓越圈三个活动。最终六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同学们和我都十分欣慰,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是很有成果的。但是,拓展训练的意义并不是活动过程本身,而在于同学们从中得到的其实。正如团队中同行的同学对我们的学生所说:“这些活动就是靠一个团队精神,搞个人英雄主义什么事也不能成功,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只有我们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团结成一个集体才能够将一个个难关攻克。在你们即将遇到的中考中,我们不应该把 其它 同学当做竞争对手,而是应当做相互扶持的好帮手,一起走向实现理想之路。”这段演讲获得了热烈的掌声,我相信,同学们一定已经从拓展训练中获得了启示。 这几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走到哪儿,哪儿就是一片新鲜的绿色,总能引起行人的关注。当他们看到我们的队服上印有的“XX大学”字样,都投来欣赏的眼光。这使我作为XX大学的学生感到十分的自豪。同时,我又感觉到了强大的压力,时时刻刻都应该用合格的XX大学学生形象要求自己,这才是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的荣辱观。我相信,这种想法,定能使我实现梦想,报效社会。 在课堂之余,我们团队还有许多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增进了大家的感情,让我们更加团结,使整个实践活动轻松愉快,人人都感到有所收获。 经过这五天的实践活动,与其说是我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中。还不如说,是更加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我们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教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学生们从我们这里有所得,我们也能够因为实践更加的成熟。实践活动中,我们各个队员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使活动更加圆满成功。活动后,我们与同学们依依惜别。五天,也许很短,但是对于我们和XX一中八年级的各位同学来说,一定是一番有趣又充满启示的经历。愿我们都能够奋发向上,走向明天,加油!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支教篇二 依旧是一个夏日炎炎的暑假。我大二的暑假过得挺有意义,因为很荣幸并且很高兴地参加了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成为xx年青海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的一员。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永远跟党走·青春献青海”,我所在的团队所属是青海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政法分会。我们一行9人于期末考完的第二天即7月17号的上午八点多就上车出发前往湟源日月藏族自治乡哈城学校进行计划为期十天的爱心义务支教活动。累并快乐的支教很快结束了,28号上午搞完文艺汇演就把已经收拾好的锅碗瓢盆和个人行李物品搬上车,和那群朴实可爱的学生艰难地告别后返回学校。支教时日比原计划多了2天。短短十二天的支教让我获益匪浅,颇有感触。我学到了很多,认识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第一次担任校学生的历史教师,感觉难度有点大,由于小学没有开设历史课(只有社会课),加上 教育 的不到位使得孩子们整个水平处在极差的位置,对于原本属于他们这个阶段的基本历史常识一无所知,到最后不得以给他们讲一些 历史故事 ,希望以此来促进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 经过几天接触,我发现这些孩子对于未知的知识充满兴趣。但由于时间的有限,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打开他们的求知的大门,仅仅能够给他们带去一些新的理念和 方法 ,给他们的暑假增添求知的快乐。 支教很辛苦,却很快乐。每天早晨离8点尚有一个半小时左右就有学生来学校,我们只有在他们的到点之前就起床;每个支教队员每天平均下来有3节课,多的有的一天甚至有5节课;每天晚饭后还要开例会、备课,基本上每天都至少23点后睡觉;一天中还要抽出队员拍照、做一日三餐、中午下午送学生回家„„但是,和这些辛苦比起来,学生们课内课外的活跃和笑容,学生和老师课堂上的互动和课余的交流,支教队员之间的和睦融洽与互帮互助,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和快乐。 青海农村的学生十分朴实可爱,但有时候我对他们也是又爱又恨。我们到的那天,好多附近的学生闻声过来主动帮我们从车上搬行李、整理厨房和住的房间,我们离开的那天,黑板上写着“老师们别走,我们舍不得„”,有好多学生哭了,看着他们的泪花,我心里感觉酸酸的,赶紧逃上车关上车门„„十几天中,有的学生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吃饭,有的学生给我们送来牛奶送来蔬菜,有好多学生给我们送礼物留作纪念,有些名字都还不太记得住。在他们写给我的心里话中有的这样写道“林老师,虽然您看着有时候很严肃,比我哥哥还凶,但我还是不怕你,您上课很有趣,谢谢您教我们,带给我们快乐!”有的写说我晒得很黑,像碳,让我下次再去的时候带上防晒油,有的写问我要电话号码和QQ号,更多的写的是感谢的话和“不要走,我们舍不得”、“明年再来”之类的话„嗬,这群可爱的孩子! 当老师很难,当小学的老师,更难。以前我觉得当老师很酷,那么多孩子在家皮得很,一老老师面前就服服帖帖的,我弟弟正在上小学一年级,在家骂不怕,打不怕,每次调皮得实在管不住的时候就搬出他们老师来当杀手锏,只要说“你要是再不听话就告诉你的*老师来!”保管有效。支教之后我就觉得,当老师不仅不酷,而且很辛苦,给几个班改作业、备课上课就够累的了,课后还得总结 反思 ,还得处理一些比如学生之间闹矛盾吵口打架、课堂捣乱、抄作业等学生问题,找学生或其家长谈话,反正事情不少,这些都是当过老师才有的切身体会。 如果教的学生年龄比较大那还稍微省心一些,要是教的是小学生,课堂除了上课还得管纪律,课外眼睛还得盯着学生别打打闹闹出事,出件小事苦口婆心罗嗦一大堆,想想这些就头大。当老师难,当小学老师,真的,狠难,狠辛苦。 对团队、对团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整了一个 乒乓球 比赛,活动并不是很流畅,活动中总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战斗,搞的我自己也生了自己一天的闷气,我的沉闷影响了团队的团结,后来经过反思,主要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活动前与队友沟通不够,以致做活动时队友不是很明白我的意思,活动过程中自己的一些说话言语欠考虑,也太急躁了些,另外怪我缺乏对队友能力的绝对信任等等。活动之后我反思了很久,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团结和信任。这是这次支教给我的切身体会。此外,作为队里唯一的大二学生,一口一个“学长”地被叫着,我时常感觉到的不是骄傲和得意,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是遇事时的冷静和果断,挂有副队长之名就要敢担当,对于因为自己一天的沉闷而影响其他队员的心情,给团队的团结带来负面影响,事后我深感内疚和抱歉。 这次支教不仅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让我体验了一把走上三尺讲台当老师的感觉,还近距离地切身观察了青海农村的生活,进一步了解青海。暑期支教让我明白,作为师范生的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距一名合格的老师还有很大的距离,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更多的锻炼。 在这次支教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支教“支”什么?不仅是知识,还有尊重和爱。为孩子们支撑起远大的志向,是馈赠于他们最好的礼物。支教,让我能从另外的角度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支教,也让我重新思索我的人生定位。 在这里,我要感谢一群人。首先,我要感谢学校能够给我们提供这么一次锻炼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指导,其次,我要感谢我的队友,是他们给了我充分的发挥空间,是他们的信任让我有勇气有信心去做,是他们和我一起努力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能让我们的活动变得精彩,变得完美;最后,我要感谢这群大山的孩子,是他们让我们队伍的工作变得有意义,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爱的真谛,是他们让我们的暑假变得充实,是他们给与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这次暑期支教为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绚丽而多彩的一笔,那些人和那些事,是一次值得一辈子珍藏的美好的大学记忆。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支教篇三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平台 , 也是社会了解学校的重要窗口。能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次社会实践我到陕西凤县双石铺镇安沟门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义务支教活动。在这一周中我教授小学生英语,数学。在这一周中,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的辛酸喜乐,从而进一步理解了我的老师们,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了解了00后的孩子们。 支教生活从第一天晚上的那顿饭开始,我们就和那里的村民打上了交道。他们的淳朴,热情使我们很快融入他们的集体中,虽然语言有时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我们的心是彼此相通的,那就是让他们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更广的了解。虽然时间有限,但是我们会尽我们那一份微薄的力去给他们我们所知道的。 见到孩子们,你最先受吸引绝对是他们那双双闪亮的眸子,我找不到任何词来形容它们给我带来的感觉。原以为会很尴尬会很难和他们沟通,但我们很快进入角色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他们的质朴和童真让我们非常享受,同时当我们注意到他们身上破烂的衣服和身体明显发育不良时,心酸的感觉又让我们很难受。我想,我一定要在短短两周时间好好爱他们,让他们知道人世间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情,让他们知道爱,学会爱,我就非常有成就感了。 在这一周中,我主要带着学生培养对于英语的兴趣,做游戏,学歌曲等等。 一路的疲劳经过第二天的休整早就烟消云散了。第三天早上我们开了动员大会,学生们都很踊跃地报名,接着我们几个班主任就到自己负责的班级开班会,选班委,打扫班级卫生,各个科任老师做 自我介绍 等。下午我们的支教生活便正式开始。那天走进教室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那群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睛,还有村里孩子那份质朴与纯真。看着这样一群孩子,我们怎能不尽我们那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试图打开学生的视野,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书法、音乐、 健美操 、手工制作、绘画、奥运知识、西方 文化 等,让他们通过学习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学会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看待自己生活的环境,这才是泱泱大国国民的胸怀。外面的世界不是伊甸园,但也绝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希望学生能更加自信,从厌恶学习到喜爱学习。 首先是备课。由于小孩子们大多注意力时间短,所以我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来想办法让孩子们在游戏里学习知识。我首先请教了有经验的教师们快乐教学的办法还了解了该班学生的情况,向他们学习怎样上课。这些老师对我帮助很大,极大地鼓励我,安慰我,让我能心平气和地走上讲台。在第一堂讲课的过程中,我渐渐放松,慢慢进入状态。这个班的学生也非常配合我,而且因为我比较年轻,也是刚高中 毕业 不久,比较清楚学生的想法,在上课时,我觉得是自己和学生共同学习。在课堂上我和学生分享我自己总结出的小经验,小窍门。尽管有时我会口误,犯些小错误,第一堂课还是有惊无险的结束了,我自己对自己第一堂的表现还算满意。在批改作业的时,我发现有些学生会因错误犯些低级错误,想起自己当年的情况,颇有些遗憾的感觉。从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及时知道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批完作业,第一堂课总算完成了。 我发觉带一个班的学生和给一个学生做家教还是有很大不同,单独的学生更容易交流沟通,一个班的学生因为程度不同,要兼顾所有的学生还是很困难的。在旁听其他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和学生交流互动的方法,再加上自己作为学生的感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这些方法用到教学中,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因为我和这些学生年纪相仿,大家都像朋友一样交流,我也只当自己是他们的姐姐。下课后我常和这些孩子一起聊天,“玩”成一片。这些90后的孩子很有想法,个性也很独立,聪明了得,很是玩世不恭。这些职业高中的学生也有对未来的担心,他们在毕业后将直接走上社会,他们将成为企业中的蓝领技工。在和学校老师交流过程中,我得知这所学校与数家企业签订有协议,几乎所有学生将被送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就业。以前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很多已经提升。在和这些孩子的沟通中,我渐渐了解了90后的孩子。他们比我们这代人似乎还要成熟,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独立个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但或许是现在家长的期望很高,生活中网络、享乐等的诱惑很多,这些孩子中一部分有厌学情绪,读书就像是煎熬,我当然知道像这种被迫式学习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不可能真正学到知识,必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于是我向老师们请教后,联系了一些我已经的参加工作、还在读大学的同学,开了题为“我的青春我做主”的班会,和这些孩子们一起了解社会,健全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了解自己应该为家庭、社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这次班会对我自己的触动也很大。我早已成年。但还在父母的翼下生活,每每想起这些,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唯有现在更努力,以后加倍的孝敬父母,让他们为我骄傲才能回报他们。 一周时间漫长而短暂,我们要走了,他们追着我们的车把泪水洒在了山路上。在走的时候才后悔莫及,由于环境等的原因我在后面开始懈怠,真后悔没有交给他们更多的东西,有个队友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得到的远远比付出的多”我们真是不折不扣的坏人。 我很幸运地参与了这次的实践,虽然很苦,虽然很累,可是我依然乐在其中,因为我成长了,我收获了,满怀着累累精神硕果,我回来了,但是实践的精神会依然教导我,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都会以全新的角度审视一切,珍惜所拥有的。 猜你喜欢: 1. 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心得3篇 2. 暑假支教社会实践心得3篇 3. 社会实践支教心得3篇 4. 支教社会实践心得3篇 5. 暑期支教心得体会3篇 6. 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7. 支教实践报告范文3篇

暑期社会实践支教的总结范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暑期社会实践支教的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xx年7月22日,甘肃农业大学益润陇原公益创业平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义务心理辅导支教服务实践团,在我校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赴广河县水泉乡张家村开展了贫困户摸底和帮教、心理辅导等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社会实践小分队共走访了水泉乡张家村10个社、190户农户,初步了解了贫困户基本的信息、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为少数民族地区双联和精准扶贫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在张家村8社,社会实践队员与山区孩子零距离接触,赠送了精心准备的小礼品,并组织了“共画未来”活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来拿笔、纸,将自己无尽的想象和美好绘制在画纸上。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地让大学生走进了农村,对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此次活动不仅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而且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民群众的了解,增进与基层老百姓的感情;有助于了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增强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责任感。

附上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几点感悟。

感悟一,穷

这里的穷不只是收入,还有观念。

张家村靠天吃饭,主要种植玉米和土豆。玉米主要用作饲料和增加收入,但购置种子、化肥、农药之后基本也所剩无几。土豆是主要的蔬菜,基本自家消化。如果喂养一些牛和羊,或从事一些商业活动,比如贩卖皮子和羊毛,或家中有外出打工人员,家境就会相对好一些,但是大多数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我们的直观感觉,这样收入的`家庭还怎么活!

在张家村,主要观念是:不想学,因为学了还是出来打工。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家庭中,三十岁以上女子基本没有上过学。男子相对好一些,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基本小学三年级以下文化程度,三十岁左右初中程度……最终结果就是教育的缺失造成观念、眼界的狭窄:爷爷这样生活,爸爸这样,我这样,我孩子当然也这样……

感悟二,贵

这里什么东西都贵!

首先,电费。我们问过的人家都说一个月电费超过100元以上,家中电器也就电视,洗衣机,最多有的人家有碎草机(给家畜准备饲料用)。按电费100元,每度电5毛计算,每月用电将近200度,在我家绝对用不了这些电!面对这样的数字,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次,假货。对于假冒伪劣产品,多少钱都是贵的。我们小分队队员在村商店买了几个阿尔卑斯棒棒糖,结果是假冒的。早就听说农村商品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假货充斥,伪劣不断。

感悟三,变

转变的不仅是观念,还有态度。

受了教育不一定能致富,但不受教育永远脱不了贫。这是我们每个人感受最深的话。想想我们这些低头族,浪费的时间、浪费的精力,漫无目标的在校园游走。想想毕业时落得泪,有多少是喜悦,又有多少是悔恨。非常感谢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让我们警醒。要变,一定要变。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转变观念,转变态度,从小我做起。

教育社会学论文1000字

教育 学沉浮于中国近一个世纪多的历史,一路走来,也曾经迎来一批杰出的教育学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徐特立、杨秀峰等,他们倡导发动的教育实践改革运动,引领了时代的教育思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

[摘要]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符合当前时代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重视教育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和具体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因而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因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用教育学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不断进步。

一、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学中发展出来的,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研究,虽然两者从研究对象上看存在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实践当中,具体来说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离不开教育学理论。教育学主要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了教育学理论,也可以说教育学理论属于认识理论的一种,而这种理论也是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教育习俗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原有的教育习俗认识在教育生活 经验 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和认识,这就会使得教育习俗认识之间产生矛盾和歧义,并且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这些传统的教育习俗认识也不能够解释很多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这就促使科学教育学体系和理论诞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认识论的部分主要就来自于生活习俗和教育理论当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来自于日常家庭和学校教育生活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往往通过借助于日常的习俗认识来进行,而这些日常教育习俗就是教育学理论诞生的基础部分。并且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和家庭也逐渐受到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会采取一些教育学理论上的方法,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基础教育阶段有了很大提升,因而日常教育习俗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更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学理论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教育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理论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解决教育方面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因而对于解释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科学解释,教育学能够清楚明确教育问题,这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属于教育问题之一,因而教育学理论也同样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明确界定。再者,教育学理论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包括通过专门的术语、概念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这时日常语言所做不到的,作为教育问题中的一部分,教育学理论也能够运用专门的语言或概念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且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上的,而不是根据直接感性经验判断出来的,这就使得运用教育学理论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有了科学性和理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层次提升了一个等级。正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科学及时,才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知识的增长,对于更加有效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理论的应用

(一)、培养坚定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现,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态度能够不断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者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也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而消极的教育态度则会阻碍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教育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而积极正确教育态度的培养与教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对于养成积极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多积累自身的教育学知识,在用教育学理论来支撑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信念,让自己能够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项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教育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学习能够不断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教师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教育方面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来面对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断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关键。再者,深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论证和思考,也没有将自身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因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和浏览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一个教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流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不同解释,从中体会教育问题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中找出最适合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走出经验主义教学的怪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开阔自身的理论眼界,接触更多国内外的教育学理论和流派,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

(三)、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现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而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理论,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非常常见,也是现代教育学研究者比较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像是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体系,而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涉及如此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非常有价值的,质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借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研究,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关注,而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关注于人的价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突出人思想价值研究主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层次具有重要价值。另外,质性研究方法强调意义建构和深度解释,强调对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这一点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需求,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深层和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通过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不断深入行为和思想之间,揭示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来分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认识,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和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结语

教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其不仅能够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评《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优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2〕牛倩.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3〕张龙.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现实意义及条件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宋俊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内容分析:文本与范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5,(07).

〔5〕张凡.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04).

〔6〕王翠.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7〕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8〕牟向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二:教育学三维一体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以及人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教师及学校作为教育者,三者之间要灵活的转变角色,加强相互间的有效互动及合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创新

一、引言

教育学原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及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样也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在教育基本问题、基本概念以及规律、原理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开拓 思维方式 ,了解本项课程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在了解教育学原理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性、系统的把握,并将其逐步应用到教育实践当中,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学原理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由于概念复杂、内容枯燥以及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策略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滞后,使得一些新的知识不能有效传递给学生,教育学原理课程需要系统化的改革及创新。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在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学科研究,教育学原理学科共分为三个研究方向,即: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法以及成人教育学。教育基本理论主要是教育的本质上及历史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发展与政治、经济、 文化 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法主要是在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教育问题的实践、教育工作的评价以及教育工作中讯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二、受教育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式

当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身综合素质缺乏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积累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学生通过较长时间学习,对理论水平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及扎实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主要是包含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等。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高校学生要从自身学习实际出发,增强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调整心态,主动的参加到 社会实践 活动中,深入社会发展中,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增强自身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知识传授者——教师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

(一)对基础教学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 教学方法 的应用

1.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基础教育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研究的课题以高等教育理论为主,对于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相对较少,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较为单一,实践机会较少。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使得一些教师只能按照书本所设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新及实践与理论不能很好的结合。

2.解决办法

当前高校教育需要教师在结合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多参加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理念和教育课程大纲,设定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践对教育学原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向学生呈现特定的环境、具体的事件,组织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积极主动的探讨,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英语教育学原理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材料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创造力,改变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环境,营造自然、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和教师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责任感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拥有自身的见解拥有辨别新思想的能力,构建一个适合当前教育发展及未来教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以清晰的思维来辨别复杂的教学思想,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来面对、选择传统的教育思想。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坚定的态度和立场,切不可人云亦云,教师要根据自身发展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最大化的替身自身能力,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样也是对学生负责。师德是教师得到学生尊重的基础,树立师德,能让教师在学生期待的知识的目光中不断反省、检讨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以现金的教学思维教育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表达自己对教育学原理知识的见解,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学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校教育评价之急的不完善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教育过于种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一些高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但是缺乏相对的实践,缺乏必要的专业教学知识还缺乏教育改革的规律,使得教学研究工作仅局限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忽视了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对于教育学所涉及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教育学原理课程是对教育学专业的基础概括,它是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探究和认知的起点。教育学原理的基础地位在于让学生形成初次理论化的思维,从教学实际出发,学校承担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连接者。高校在构建教育学体系时,不能过于理论化,要更多的体现出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专业中的价值所在,促进教育学的建设和重构,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在现实中的发展。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学校教育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创新,学校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时,要保持教育学理念的活力和创造力,融入科学气息和时代气息,准确把握教育学理论的精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双方面增长,从教育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逐步应用理论解决问题,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托,以现实发展为突破点,构建极具鲜明时代特征和反应当代经济文化的课程。

五、结语

学校在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究,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课程保障,使教育学原理成为更加完整、逻辑性更强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教学环境,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尊重学生的价值,并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探索教育学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林佳.“教育学原理”三维一体的改革探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2]赵静.“导•学•评三维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3]谢慧.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2. 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3.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范文

6.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科学研究,其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教育现象;其研究目标是揭示和认识教育活动、教育本质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其研究意义是运用教育科学解释新的教育活动、教育现象,是运用教育科学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对教育科学各门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一项探索、揭示教育运动、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活动。”[1]研究一般而言是理论层面的,从以上这段叙述可以看出,教育科学研究对于促进教育实践的高效进行、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教育事业更是关乎国家人才的培养及其国家崛起的大事,所以,这种教育科学研究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不可小觑的意义。所谓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无非就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方法。而方法也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掌握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奋战在教育战线最前沿的一群人,是教育实践最多的一群人,同样也是教育活动的主心骨。所以这群人最需要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教师也是最有条件将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群人,而只有当理论运用于实际时,思想成果才会产生实效,理论研究才有意义。这便是教师掌握教育实践的最大意义所在了。具体说来,教师既然处于教育阵线最前沿,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同时也是对教育活动和教育主体直接起作用的人,那么,教师掌握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就更有优势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掌握了方法,教师会以一种不同的眼光审视自己周围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懂得发现问题,而大多数研究就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之后,还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搜集整理相关经验及资料,在一定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得出结论,或者产生新的问题以利于研究的深入。这些都有赖于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既然研究活动已经按部就班地开展,那么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机会将会对这种研究带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好处,这是教师群体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优势,如果能掌握正确有效的研究方法,那么就可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当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出结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才是研究的最终归宿。同样,也是实践才真正能给教育事业带来实效,真正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才真正有利于受教育者,才真正显现出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同样,也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潜在价值。教师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意义重大,所以,教师以及国家应该给教师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供更多机会、更多途径

注意好饮食。增加运动!

大一社会学论文2000字

社会学论文------------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冲突和集体维权及其应对 论文——由重庆万州万人骚动和陕西咸阳工人静坐说开去2004年9-10月间,连接发生了数起突发性公共事件,少则万人,多则十万人,聚集公共场所,甚至卧轨阻拦火车,引起社会强烈震惊。中央政府及时正确地处理了这些事件,从而防止了事态的恶化和进一步蔓延。其实,任何一个社会的转型期,都会发生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和公共维权事件,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分化调整和利益集团的重新组合,而有效处理这些事件以避免社会的大规模动荡则需要为利益调整和整合提供有效的博弈机制和表达途径。中国这几起事件也不例外,回观这些事件,我们应该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东西并借鉴西方已经历过此阶段的相关国家的成功经验。首先总结一下这几起事件发生的原因:1. 群众对地方政府的极端不信任和政府形象的严重毁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公共信用无疑是政府最大的财富。而公共信用的丧失,则是转型期政府的最大危险。从这两个事件来看,政府的形象已跌至极低。万州事件的起因,只不过是搬运工余继奎和夫妇胡权宗曾庆容的碰撞,以及余继奎的被打这样一个小矛盾。而其扩大成突发性的公共事件时曾庆容夫妇的一句话。据目击者称,当时“胡权宗称自己是国家公务员,出了什么事情花钱就可以摆平,甚至可以出20万要余继奎的命。曾庆容也不甘示弱地表示,自己家里很有钱,只要围观的民众来帮助打余继奎的耳光,一记耳光他可以给20元。”①正是这句话,激怒了围观群众。“当值班民警欲将三人带回派出所调查处理时,有人说:‘天下公务员是一家,棒棒(搬运工)被打不会得到公正处理!’围观群众闻言,拒绝让警车开动。”②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公务员在群众心中是何等的形象。而围观群众阻挡民警执行公务更是说明群众对于政府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完全不信任。他们不相信政府部门会在这样有公务员为当事人的事件中公正裁断,依法处理。他们认为政府相关部门一定会徇私包庇公务员。此后的群众的一系列行为“官员……劝说大家离去,并保证政府会公正处理打人事件。但愤怒的围观民众不但没有退去,还向平台上的官员投掷石块、花盆等物品。”③而“万州有关方面把肇事者拿到电视上亮相,肇事者也表达了悔恨,还是有人怀疑当事人被掉包”④进一步说明,民众机会对政府完全丧失了信心和基本的信任,对于政府已做出的承诺和可能处理结果的公正性,公众根本不信任。那么,为何会出现胡曾夫妇声称自己是“公务员”,“很有钱”时,一下就“激怒了数万库区民众”?而公务员或政府的形象又为何如此之坏,信用为何有如此之低呢?原因由来已久,不能孤立地仅从这件事上寻找答案。近年来,腐败越来越严重,而政府人员(公务员)、与政府官员有涉的富人、黑社会组织成员欺压弱势群体和普通民众的不公正现象愈演愈烈,却迟迟得不到依法处理和纠正。已经见诸报端为大众所知的像“宝马撞人案”、“刘涌案”、“孙志刚案”等。民众对于这些人(腐败的政府人员、与政府官员有涉的富而不仁的富人、黑社会组织成员)积怨已久,早就痛恨不已,恨不“食其肉,寝其皮”,而这种事情的频频发生和得不到公正救济,已使民众的怨恨积累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几乎达到了忍耐的底线。一旦有了导火索——像胡曾夫妇的一句话——对不公正现象的民怨便一下爆发出来,导致上万民众围堵万州市政府,造成骚动。由于频频落马的和更多未曾落马的“贪官”,已使政府形象严重受损。而对于那些频频发生的不公正现象又不能及时、公正、依法处理,进一步使民众对于政府的认同和信任降低。这从去年的“宝马撞人案”,“刘涌案”中可窥一二。“宝马撞人案”中,曾传言撞人者是省政协副主席的亲戚。省政协副主席韩桂芝也出来辟谣说自己与此案无关。但不久,韩桂芝即被“双轨”,这使本来几乎已相信的民众再一次怀疑政府的公正。而在“刘涌案”中,刘涌横行沈阳近十年,欺行霸市,伤人无数,而沈阳市政府却一直充当起保护伞。更为荒唐的事,刘涌竟然当上了沈阳市人大代表。这一次次的作弄,使得民众对政府不再信任。所以,当辽宁省高院判刘涌死缓时,几乎全国民众一致声讨,表示对判决公正性的怀疑,认为这一次刘涌又作了手脚,政府在一次充当了保护伞。这一系列的政府官员的腐败和与黑恶势力的勾结行为,使政府在民众心中的信誉丧失殆尽。而具体到万州事件,万州是个移民城市,大部分市民是三峡库区移民。在移民时,当地政府曾承诺移民后的生活会远强于移民前。但是,移民后,由于万州工业发展的空心化,万州移民并没有过上政府承诺的好日子。而移民后政府对移民各方面的关心又不够,使万州市民不相信当地政府,所以当发生假公务员打“棒棒”并蛮横之时,移民对政府的不满爆发出来。其实以上这些间接直接的的原因都源于转型期利益的调整和重构。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这个过程,旧的保障体制和利益格局被打破,而新的社保制度和利益分配却未完成。而此时的政府权力又未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最容易引发官僚集团与强势利益集团勾结从而损害在人口中占大多数的弱势群体的利益的事情。这类事件的频发与得不到有效合法的处理势必引起民众的积怨与愤怒。而这才是导致政府威信和声誉扫地的根本原因。2. 政府对于民众知情权的傲慢和消极对待,使谣言四起,激怒民众。知情权是现代社会中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民众对与其委托的政府,有基本的知情和了解的权利,只有如此民众才能更好的监督政府。但是,地方政府官员并不具备现代官员的基本素质,他们的官本位思想使其习惯了当“父母”当“老爷”,而且他们仍然奉行着“民可是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理念,认为统治的权威全在于神秘性,民众知道得多了只会使事情更糟,引起不必要的混乱。何况公开透明的政府运作不便于官员们的暗箱操作。可惜的是,恰恰相反,政府封锁消息,不允许民众通过正常途径获取相关信息,便等于“放纵传言和猜测去占领资讯的真空”⑤任由谣言通过“小道”传入民众耳中,从而导致民众做出错误判断,真正引发不必要的混乱。在陕西咸阳工人静坐事件中,由于“在华润收购天王集团时”“厂方(天王集团系国企)到现在也没有向工人说明资产评估细节,连谁做的评估也拒绝向工人透露”,因而“厂里曾出现一个传言称,原天王集团的干部在这次改制中都得到了‘好处’:高层每人3.8万,中层1.8万”⑥同时,“9月13日,星期一,工人要求厂方对第二份“13号文件”解释,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工人中开始传言:同样是被华润收购重组的山东某公司,在组建后没多久就开始大规模裁人。工人们的情绪开始不稳定。”⑦这两件事情终使工人与厂方矛盾激化,工人开始静坐,便是最好的注脚。在“宝马撞人案”审理过程中,当媒体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时,回答是:“正在处理,不便公开”;而“刘涌案”中,官方更是“已经结案”“无话可说”。这种对民众知情权的傲慢和漠视,使得谣言一时传遍全国,认为背后有隐情有交易,从而导致全国上下一致声讨辽宁省高院一事则更为明白地说明了这一点。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建立的。它不仅使毕业生资源得到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经历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一)、学生就业市场的内涵及特征大学生就业市场有4项基本职能:(1)依法组织市场,根据法律和市场规范运作;(2)维护进入市场的供需双方合法权益,使双方在市场中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保证公开公正地进行双向选择;(3)监督运作过程和达成协议的合理合法性;(4)在双方出现争议时,依法据理进行调节。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运作要遵循供需双方在市场中独立自主进行就业洽谈,实行公平竞争和公开协商的原则,即“自主、竞争、公开”的原则。其中公开协商是前提,它要求就业岗位公开化,凡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都可以参与竞争,自主地与用人单位进行就业洽谈。竞争是市场具有活力的表现,也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为了保证公开竞争,就必须实行独立自主和公开协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运作结果是就业协议书。确保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是保证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常运作的关键。就业协议书最终需要得到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如省教委)的批准,这是为了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行政手段。尤其在当前社会人事、户籍等制度没有配套进行改革时,需要用行政手段保证就业协议的执行,以维护市场运作的结果。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有6种类型:(1)各高等学校的校内大学生就业市场;(2)校际联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3)省、市、区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设立的地方大学生就业市场;(4)中央部门所属院校的行业大学生就业市场;(5)各大经济区的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6)教育部设立的全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征大学生就业市场作为一种高级人才市场,具有与一般劳动力市场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专门性,即大学生就业市场是一种专门的人才市场。与一般的劳动力市场相比,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就业率是比较高的。与一般的劳动力市场相比,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就业率是比较高的。(2)初次性,即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初次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是学成初次就业,缺乏就业经验,而就业的愿望又比较迫切,对就业的期望值一般都比较高,理想与现实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因此,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起着重要作用。(3)时限性,即大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譬如,我国大学生一般是在每年七月毕业,因此,此前数月便是毕业生就业市场最繁忙的时期,在此期间要让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任务十分艰巨。(4)群体性,全国每年有近百万名高校毕业生第一次进入社会就业,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精心组织安排,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才能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三)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在当今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其现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需求不平衡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的增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呈现出“行情看长”的趋势,然而仍然存在着学科专业、学历层次、地区、院校及用人单位等方面的不平衡。(1)学科专业之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机械、自动化、医药、师范等学科的大学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的社会需求时有波动。(2)学历之间: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研究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出现了对人才结构、学历层次“重心”上移。在毕业生就业中,形成了研究生需求旺盛,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而专科生、高职生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有的用人单位甚至提出“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考虑考虑、专科生免谈”。这就形成了一方面高层次、高学历的毕业生争夺大战愈演愈烈,而另一方面,低层次、低学历的毕业生就业却较为困难,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3)地区之间: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社会需求比较旺盛,呈现出供需平衡或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需求也有所回升。而一些边远省区及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需求明显不足。(4)院校之间:重点大学、名牌院校、名牌专业的“名牌”效应呈现出优势,社会需求增长,其就业率也较高;而一般院校、一般专业的需求相对较弱。(5)用人单位之间:作为传统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引进毕业生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例如国务院部委所属院校的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 1996年为34.3%, 1998年为29.3%,, 2000年为26.5%, 2001年为22.0%。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用人指标有限,难以接受大量毕业生。而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需求数量却连年增加。2.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提高目前毕业生就业形成了“买方市场”,就业竞争愈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标准越来越高,选择毕业生也更加理性。不再单纯追求人才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许多用人单位已将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毕业生“实力”的主要依据和择人标准。例如,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即使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由于综合素质不同而就业差别较大的现象。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受到青睐,他们就业面宽,就业机会多,选择余地大,常常是供不应求。相反,综合素质低者因受到嫌弃而过剩,出现了“就业难,难就业”现象。综合众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可以看出具有下列素质和条件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1)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品德。从多年大学生就业情况看,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政治思想素质好、品德高尚的毕业生。例如,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共产党员及诚实守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大受用人单位的青睐。(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和责任感已是许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用人单位特别欢迎事业心强、眼光远大、心胸开阔、具有强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而对那些最大的追求是实现个人价值,或刚到就业单位稍不顺心就“跳槽”者则表示极大的不满。(3)具有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在基础教育时,家长、师长包得过多,其最大的弱点是怕吃苦,缺乏实干的奋斗精神。因而,许多用人单位十分看重毕业生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那些缺乏吃苦精神,“骄”“娇”习气十足,想坐享其成的人是不受欢迎的。(4)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在就业市场上,学习成绩优良,知识面宽,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普遍受到欢迎。外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及其以上等级证书已是许多用人单位和一些城市接收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更多的高层次单位要求学生外语六级以上。(5)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总希望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经历。例如,当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之所以“走俏”,就是因为他们大多适应能力强,一上岗就能独当一面。学生在校期间有论文、作品、著作发表者之所以很“抢手”,也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成果”证明了其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6)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越来越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十分注意考察了解毕业生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那些集体观念淡漠,自以为是,很难与他人合作的人是不受欢迎的。(7)身心健康者。身心健康是现代企业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如果一个毕业生其他方面条件不错,但若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或者体弱多病,甚至未工作先要治病,用人单位也是不愿意接收的。现在,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毕业生进行心理测试、身体健康检查等,就是对身心素质要求的体现。3、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大学生择业受毕业时间相对集中、选择职业时间较短的影响,另一方面,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多,而社会的有效需求却在短期内增加有限,因而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压力增大。尤其是当前大学生趋之若鹜的“热门”职业、“热门”岗位,求职毕业生多,就业竞争更为激烈。除毕业生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外,学校之间、用人单位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学校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毕业生顺利就业,在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就业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按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招生,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实施宽口径培养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密切联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另外,学校还建立就业“基地”,建立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就业指导的“重心”下移,从一入学的新生开始,就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料,促使学生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需要塑造自己;在就业工作方式上实行“四化”,即态度上主动化,时间上经常化,力量上全员化,手段上信息化。作为用人单位,也在加大宣传自己的力度,树立企业形象,重视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不断提高人才的待遇。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用人单位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选拔到优秀的毕业生,已不再局限于参加校园招聘会,而是采用各种方法与学生接触,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随时物色合适人选。4、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尽管社会上已形成了各类人才市场,但由于市场规模大,缺乏严格的市场规则,或由于针对性不强,而使就业签约率不高。相比之下,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市场,由于学校与用人单位常年保持较密切的联系,供需双方专业较对口,学校的中介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等,这样就使得学校的就业市场签约率较高,市场的效益发挥较好,因其高效、可靠、真实、规范而受到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许多高校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得主要通过学校,并已对学校举办的就业市场产生了依赖性。这标志着以高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基本形成。5、就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1)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并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指导和服务。据统计,已就业的大学生中, 80%是通过学校来落实就业单位的。目前,各学校的就业指导正在向专业化方向迈进,即通过就业指导的专门化、专家化来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2)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得以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择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3)毕业生就业市场正从传统的管理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就业指导的手段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迈进。各高校积极创造条件,依托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为毕业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和服务。(4)就业关系合同化。即无论企业、事业单位,还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只要录用毕业生,都必须签订就业协议,这从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两千字的不算是论文

1:极度缺乏体育锻炼在932名被调查者中,只有96人每周都固定时间锻炼,68%的人选择了“几乎不锻炼”。这极易造成疲劳、昏眩等现象,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2:有病不求医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人在有病时自己买药解决,有三分之一的人则根本不理会任何表面的“小毛病”。许多上班一族的疾病被拖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一些疾病被药物表面缓解作用掩盖而积累成大病。3:不主动体检932人中,有219人从来不体检。4:不吃早餐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吃上符合营养要求的早餐已经成为办公室白领的奢求。被调查者中,只有219人是有规律、按照营养要求吃早餐的。不吃早餐或者胡乱塞几口成为普遍现象。5:与家人缺少交流有超过41%的办公室人群很少和家人交流,即使家人主动关心,32%的人也常抱以应付的态度。在缺乏交流、疏导和宣泄的情况下,办公室人群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6: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在上班时,超过7成的人一年四季除了外出办事外,几乎常年窝在空调房中。“温室人”的自身肌体调节和抗病能力下降。7:常坐不动被调查者中,有542人的工作习惯是一旦坐下来,除非上厕所,就轻易不站起来。久坐,不利于血液循环,会引发很多新陈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坐姿长久固定,也是颈椎、腰椎发病的重要因素。8:不能保证睡眠时间有超过6成的人经常不能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另有7%的人经常失眠。9:面对电脑过久31%的人经常每天使用电脑超过8小时。过度使用和依赖电脑,除了辐射外,还使眼病、腰颈椎病、精神性疾病在办公室群体中十分普遍。10:三餐饮食无规律有超过1/3的人不能保证按时进食三餐,确保三餐定时定量的人不满半数。

  • 索引序列
  • 教育社会学论文2000字
  • 社会学论文2000字
  • 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支教
  • 教育社会学论文1000字
  • 大一社会学论文2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