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武汉晨报编辑

武汉晨报编辑

发布时间:

武汉晨报编辑

1894年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店员家庭。早年在家乡读书,1918年经周作人介绍,与其弟孙福熙一起到北京大学旁听,第二年转为正式生。北大期间加入文学团体新潮社。1919年出任北京《国民公报》副刊编辑。《国民公报》因刊登揭露段祺瑞政府丑闻被查封后,孙伏园转入《晨报》当记者。 1920年,他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共同发起著名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1921年,孙伏园从北大毕业,正式进入《晨报》出任副刊编辑,人称“副刊大王”。在主持晨报副刊时,鲁迅名作《阿Q正传》即在该报首次连续发表,还发表冰心的《寄小读者》、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等许多后来被熟知的作品,并大量介绍西方文化科学著作及译者。在其主持下,晨报副刊实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处宣传阵地。1924年10月,预备发表鲁迅打油诗《我的失恋》时,与代理主编刘勉发生冲突,孙伏园随后辞职,离开《晨报》。同年11月他与鲁迅等人发起成立语丝社,出版语丝周刊。12月初,接受了邵飘萍的邀请,主编《京报副刊》。1925年4月24日《京报》被查封,孙伏园与其弟孙福熙一起南下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26年应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林语堂之邀,赴该校出任国学院编辑部干事,兼任厦门南普陀寺附设南佛学院教职,并继续与在该校任教的鲁迅保持密切联系。当年冬再赴广州,任《国民日报》副刊编辑,兼任中山大学史学系主任。1927年3月应邀到武汉主编汉口《中央日报》副刊,在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发表过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郭沫若的《脱离蒋介石以后》等文章。“宁汉合流”后,武汉《中央日报》停刊。同年冬孙伏园前往上海。 1928年创办并主编《当代》杂志,1929年与其弟赴法国留学。1931年回国后,应晏阳初等人邀请,出任河北定县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文学部主任,推动平民文学教育,主编《农民报》,还参与主编《民间》杂志。1937年曾任湖南衡山实验县县长。抗战爆发后转至重庆,1939年被选为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1941年初,孙伏园接受了重庆《中央日报》社社长陈博生的约请,主编《中央副刊》,后因刊发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而被解聘。抗战胜利后在成都华西大学文学院、齐鲁大学、四川大学中文系任教。1949年上半年,任成都《新民报》主笔兼副刊主编。1949年7月,孙伏园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国家出版署版本图书馆馆长。1954年冬因脑溢血导致偏瘫。1966年1月2日,孙伏园病逝于北京,享年72岁。

杂志社可以有酬投稿!最佳答案《读者》投稿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信箱(730030) 原创稿 荐稿 《青年文摘》绿版投稿地址: 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南路3号浩鸿园静园3H《青年文摘》编辑部(100028) 邮箱:qnwz@qnwz.sina.net. 电话:64465116 《青年文摘》彩版投稿地址: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南路3号浩鸿园静园3A《青年文摘·彩版》编辑部.(100028) 投稿信箱:qnwzcb@vip.sina.com. 电话、传真:010-64465226 纯文学杂志杂志及发表小说的杂志主要邮箱 人民文学: 中国作家: 当代 收获 萧飞 《天津文学》; 山花 shanHua ; 长城: 河北省作协主办 钟山: 芙蓉:湖南文艺出版社主办 《花溪》 星悦 木每 《作家天地》 张桂生 长江文艺: 《当代人》小小说栏目 于卫真 小说月报(原创版)百花文艺出版社发行 作家杂志:; 《百花》 风味小剧场 《广西文学》 《百花园》 邹 磊: 秦 俑: 孙 萍: 王彦艳: 《小小说读者》 《通俗小说报》 金山 ; 文艺生活 精选小小说 短小说 微型小说 《儿童文学》杂志小说栏目 《南方文学》 辽河 天涯 《天池》 《鹿鸣》 海燕 《北方文学》 小说编辑 乔柏梁 《百花》E—mal: 红岩: 写作:作家学者领地 《文友》编辑部 萌芽 上海市作协主办 北京文学 《莫愁》陆艾 文稿 大家杂志社 天涯 电子邮件 少年文艺 江苏 ; 哥们就是冲分来的,哈哈!!!看着办吧!!!!

武汉晨报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新锐,武汉地区最重要的平面媒体之一。1999年3月15日重新开刊。武汉晨报出4开40版,周四,五48版。最高达108版,彩色印刷,发行网络覆盖湖北省,并辐射邻省数十个大中城市,已成为武汉地区最重要的平面媒体之一,她以时尚,亲切,脱俗的新风格迅速契合了现代都市主流人群的阅读兴趣,其重点经营的舆论监督品牌《王浩峰的眼》,情感专版《非常人生》《苹果周刊》等具有全国影响。 武汉晨报 报头 编辑本段发展 2003年,武汉晨报在原有新闻热线,倾诉热线的基础上,新开辟的《求职热线》,《求医热线》,《求学热线》等系列热线互动专版,从而构筑了本地最大的媒体服务平台,任期急速上升,发行量逼近百万,广告额连续翻番,全面进入赢利时代,“江城第一服务大报”声誉鹊起,其中,以房地产,汽车广告等为代表的主流广告成为武汉晨报广告经营的特色。 该报辟有焦点新闻、武汉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要闻纵深、教育新闻、求学周刊、法律在线、社区新闻等新闻栏目;;《楼市周刊》、《车时代》、《非常人生》、《苹果周刊》、《武汉星期五》等周刊;开辟了《求职热线》,《求医热线》,《求学热线》等专版。 是一份面向现代都市读者的综合性日报。武汉晨报出4开40版,周四,五48版。2004年3月15日最高版数达108版,彩色印刷。目前大概日发行量在90多万份。 编辑本段改革创新标志 2002年12月25日,率先在本埠推出“导读版” 2003年3月1日,推出中国平面媒体首个卡通形象 “晨晨” 2003年8月,武汉晨报“倾诉热线”注册商标,开新闻媒体类产品商标注册之先河 2003年10月16日,晨报推出第一张号外“神舟飞天” 2004年9月,推出《封面创业人物》专版,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2005年1月16日,再次推出“海啸赈灾”号外,所有报款捐款均捐给东南亚灾民 2005年9-12月,首届“年度封面创业人物评选”活动,使晨报经济板块受到全国媒介的关注 截至2006年5月,晨报“学习型武汉”论坛成功组织17场,无争议地树立了媒体经济论坛的权威记得采纳啊

江淮晨报编辑

李春平

一,著名作家

陕西 *** 人。笔名琴夫, *** 党员。大学毕业。1980年参加工作,历任文化干部、宣传干事、文学杂志编辑、国家公务员等。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上海是个滩》被改编成同名话剧剧本、《情人时代》,中篇小说《玻璃是透明的》、《巴山骟匠》、《城市的一个符号》,长篇报告文学《辞海纪事》、《世纪末的流浪》,电影文学剧本《玻璃是透明的》(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并拍摄发行),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

二,富豪,慈善家

据说,李春平1980年,一位年届花甲的好莱坞女影星遇到他,并对他一见钟情。随后,李春平以“儿子情人”的身份赴美,与该影星共同生活近12年后,女影星去世,将所有财产赠送给他。李春平现在拥有三辆顶级劳斯莱斯房车,一座仿白金汉宫设计的价值8000万的豪宅以及美国曼哈顿和北京华侨村的大量不动产,还有好莱坞女星妻子留给他的凡·高、毕加索四幅稀世珍品油画。人们更关心的是李春平简介,这位好莱坞女影星究竟是谁。李春平的妻子到底是流传中的奥黛丽·赫本(图)、葛丽泰·嘉宝(图)还是凯瑟琳·赫本(图)?对此李春平的回答是:“我曾答应亡妻不将她的私生活公之于众。但是,她既不是赫本,也不是嘉宝。”

37年前,他与一位比他大38岁的好莱坞女影星结合并继承了巨额遗产;15年前,他回到中国,以平均每天15000元的速度,共为慈善事业捐献了5000多万元人民币。包括好莱坞在内的无数电影人和出版人视这位“中国的基督山伯爵”为至宝,要将他的经历搬上银幕或印成铅字。日前,李春平在北京饭店——他与好莱坞女星初识的地方,举行了自传《忏悔无门》首发式。对坊间流传已久的其亡妻是奥黛丽·赫本或葛丽泰·嘉宝之说,他进行了公开否认,但仍拒绝透露亡妻姓名。

晨报讯(记者 刘鹏云)根据李春平传奇经历为蓝本的电视剧《忏悔》昨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该剧将于年内开机,电视剧《新上海滩》的编剧徐兵、导演高希希将再次搭档,将李春平的传奇搬上电视。

在发布会现场,李春平表示:《忏悔》这个戏将会遵守纯情、好看、保密三个原则,“二十多年前的爱情顶多是牵牵手,所以这个戏是很纯情的。这个戏剧本现在正在创作,如果拍得不好看我绝对不会让它播。”而很多人最关心的是李春平的美国妻子、那个好莱坞女星究竟是谁,是否像传言所说是赫本或是嘉宝,对此李春平是坚决保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太好奇,我说了几次不是。人都死了还要公开,再说我妻子是谁与现在做的事也没有关系。我拍这个戏只是想向大家证明一些东西。前几天崔永元跟我说,他做《实话实说》主持人的时候,采访过一些老作家,他们现在都没钱看病。我听了这些很有触动,所以捐了1000万给红十字会,我希望我所做的事被大家理解,而不是老猜我妻子是谁,我究竟有多少钱。”

正在拍戏的高希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因为没有正式签约,所以还不能说我板上钉钉是这个戏的导演,因为我对剧本比较挑,而《忏悔》的剧本还没写完。但是我对李春平的事很感兴趣,跟他见面觉得他人挺实在,如果剧本合适,我会接这个戏。

三,李春平个人简历

1984年开始在《百花园》《青海湖》《小说创作》《新作家》《丑小鸭》《短篇小说》《青春》等文学杂志发表短篇小说。

1984年底借调到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编辑部工作,

1985年回到 *** 县 *** 工作,任县 *** 秘书。

1986年7月入党。1989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专业毕业。

1990年到1995年在 *** 县委工作,任县委秘书。

1995年10月到 *** 县 *** 驻上海办事处工作,次年开始离职写作。

1998年加入中国作协。迄今为止,创作和出版了四百多万字的小说作品,是我国高产作家之一,也是我国作品转载率最高的作家之一。现为安康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四,李春平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七部):

《上海是个滩》――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上海东方人民广播电台连播

《情人时代》――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上海夜色秀》――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我的多情玩伴》――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元月出版,《南京日报》2005年连载

《落红无数》――《清明》文学双月刊2002年第3期发表,安徽《江淮晨报》连载,收入《李春平长篇小说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出版

《奈何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李春平长篇小说文集》(三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元月出版

《步步高》――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元月出版李春平简介,2005年12月再版,《领导科学》杂志摘编部分言论,多家传媒转载和连载。

长篇报告文学(两部):

史志性长篇报告文学《辞海纪事》――上海辞海书出版社2000年元月出版,《文学报》、《新华文摘》、《解放日报》、《文摘报》转载。

《世纪末的漂泊》――《电视电影文学》杂志1999年第3期发表

中篇小说三十余部,主要有:

《玻璃是透明的》――原载《上海文学》1997年第10期,《小说月报》1997年12期转载,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为同名电影,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奖。

《巴山匠》――原载《特区文学》1997年第4期,《小说月报》1997第11期转载,收入《当代中国情爱小说丛书》

《蓝印幽梦》――原载《上海小说》1999年第4期,《小说选刊》第10期转载

《城市的一个符号》――原载《上海小说》1999年第2期,浙江《江南晚报》连载

《天伦之忧》――原载《上海小说》2001年第6期,《小说精选》2002年第1期转载

《六月七月八月》――原载《清明》2002年第2期,《小说精选》2002年第8期转载

《阴阴晴晴的日子》――原载《特区文学》2002年第1期,《小说月报》2002年3期转载,中国文联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等三家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出版

《非典非典的画面链接》――原载《特区文学》2003年增刊,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出版

《读古长书》――原载《时代文学》2003年第5期,《小说月报》2003年12期转载,河南省《领导科学》转载,江苏《金陵晚报》、山东《沂蒙晚报》、河南《南阳日报》等十多家报纸连载。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非小说》等六种选集出版。

《良辰美景奈何天》――原载《上海小说》2004年第2期,《领导科学》杂志转载,新华社《现代快报》连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出版

《把人做成一朵花》――原载《上海小说》2004年第4期,《领导科学》杂志转载,《现代快报》连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出版

《酒还没醒》――原载《布老虎中篇小说》2004年冬之卷,《时代文学》2005年第1期,《小说月报》2005年增刊第2期转载,《南京日报》连载

《我男人是县长》――原载《清明》2005年第3期,《小说月报》2005年增刊第4期转载,《中篇小说选刊》2005年第4期转载,《中华文学选刊》2005年第5期转载,《领导科学》缩写转载,安徽省 *** 主办的《决策》2005年第9期转载,《现代快报》、《三晋都市报》连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出版

《市长的父亲》――原载《上海小说》2005年第3期,《中篇小说选刊》2005年增刊第2期转载,《领导科学》转载,《现代快报》连载,《宁波晚报》连载,《决策》杂志2005年第11期转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市长的父亲》出版。

《一路飚升》――原载《啄木鸟》2006年第一期,《小说月报》2006年第二期转载,《作品与争鸣》2006年第2期,《领导科学》杂志第2期,《小说精选》2006年第二期。

找报社负责人,电子邮箱是发送邮件用的,用电子邮件也能投稿。要先申请邮箱。

每个报社自己都有记者,基本都是用自己记者的照片,用外面照片费用高,而且你也不一定能拍到及时的新闻图片,所以简而言之,没有很好的私家新闻照片,报社时不会采用你的照片的。

这里面有很多都是我经常用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京华时报》家长里短.生活幽默 张莉丽家长里短 (华小克)家庭之友 解新锋(辛雨)《家庭科技》《家家乐》杂志社编辑葛颂《家家乐》杂志上半月编辑吴桐《今日文摘》杂志警探 副刊《江南视野》《家庭》张佩玲家庭保健报副刊 金莲花江苏法制报 副刊《金陵晚报》副刊朱晖先生《今晚报》副刊 张晓明今晚报特稿部穆娴静编辑今晚报副刊部霍春光编辑《解放军报》副刊《江淮晨报》综艺.娱乐 陈晓敏金沙江文艺《今古传奇.故事版》郑鸣 今古武侠今日早报镜报副刊检察日报 《检察风云》杂志社 蔡鹰扬 《健康博览》 李开《健康之友》赵聪慧家庭教育导报 家庭教育教育信息报副刊教育时报副刊教育导报 副刊教学月刊(中学文科)教师之友女报时尚. 王相明编辑(海兰察)飞快的回复,提出中肯意见女报纪实. 肖海生编辑 不论用否,都会很快回复言情时代. 黄花菜编辑 好就一个字爱人. 田华编辑( 悠然) 2周内必有回复《女士》的晓洁 每稿必复

南京晨报总编辑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被称为他的三重人格。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后改名闻多、闻一多。浠水县巴河闻家铺人。著名诗人、学者。 1909年入武昌两湖师范附小,1913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校期间,担任《清华月刊》、《清华月报》 的编辑工作,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文学创作活动。 1922年赴美,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丹佛阿罗拉多大学、纽约艺术学院学画,同时致力于诗歌的研究和创作,写了不少爱国思乡的作品。1925年回国,任职、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和北京大学。1926年任《晨报》副刊《诗镌》编辑。 1927年应邓演达之邀回汉,在北伐军总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同年秋到上海办新月书店,并任《新月》编辑。次年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应聘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发表演说,支持学生爱国抗日运动。 抗战开始,清华和北大、南开等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他随校迁往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当选为民盟中央执委、《民主周刊》社社长等职务。抗战胜利后,他更加积极参加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他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同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将惨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1946年7月15日,昆明各界为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的爱国进步人士李公朴先生举行追悼大会。在会上,他慷慨激昂地痛斥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会后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主张新诗格律化,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新诗,后主要从事《楚辞》、《诗经》、《周易》等学术研究,成为著名学者。其主要著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有《楚辞校补》、《怎样读〈九歌〉》、《乐府诗 》等。 他的诗歌感情激烈,形式精美。内容上抒写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朱自清称他“诗歌爱国主义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艺术上追求“三美”,开创了新格律诗派。后期杂文创作,充满了战斗精神,是他为民主而斗争的有力武器。闻一多一生,历经诗人、学者、斗士三个阶段,最后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诗篇。 1930年8月闻一多应杨振声校长之聘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陈梦家随来作他的助教。闻一多以自己的诚恳与影响,广聘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先后有游国恩、方令孺、丁山、姜忠奎、张煦、沈从文等, 担任各门功课主讲,可谓名家云集,阵容强大,在当时国内文坛颇有影响。 闻一多最初赁屋于大学路,在学校的斜对面。因楼下一层光线很暗,旋即搬到了汇泉,离海水浴场不远的一栋小房,出门即是沙滩。他到学校,必经梁实秋家门,时常两人同行,鱼山路、大学路都是起伏的山路,二人扶手杖而行。青岛有日本人开的“吴服店”,经营日式“和服”,闻一多以其宽袍大袖有中国古风,便买了一套来穿。 在汇泉住了不到一年,他把妻、子送回湖北老家,自己孤处海隅。海风呼啸,有些凄凉,于是搬到了学校东北方的第八校舍,是孤零零的一座二层小楼(今“一多楼”),面对着一座坟山。楼上有一套房, 内外两间由他住,楼下,起初住着黄际遇,以后由游国恩住。 闻一多故居正面 闻一多故居侧面 闻一多在中文系讲授《名著选读》、《文学史》、《唐诗》、《英国诗歌》等课程。教学中备课充分,考证翔实,不囿旧规,富有创见,很受欢迎。在《名著选读》课堂上,他讲龚定庵的诗,但也讲阮大铖的诗,使学生们惊异。 在教课之外,他研究杜甫,又认为要研究杜诗就要研究唐诗,他积累资料,写了唐代诗人列传,并进一步研究《诗经》。他在青岛的研究成果,收在了《匡斋尺牍》中。 来青以前,闻一多已停止了新诗的写作,在青岛期间,由于徐志摩一再催他写诗,他终于为《诗刊》写了《奇迹》一诗。徐志摩认为“闻一多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出了‘奇迹’”。 闻一多十分爱才,对学生独创性意见十分重视。著名诗人臧克家就是一多先生独具慧眼,招至门下的学生,在闻一多先生的帮助下,臧克家在学生时代就以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而一跃登上中国文坛。他从前的学生陈梦家,在他的培养下已在《新月》等报刊上发表了一些诗。陈梦家在青岛编了一本《新月诗选》,是新文学史上“新月派”的代表性诗集。 1932年爆发了学生罢课斗争,作为文学院院长,闻一多是被攻击的对象之一。教育部要求处理罢课中为首的学生,在校务委员会上闻一多以“挥泪斩马谡”的心境同意开除学生,引起学生的不满。1932年夏,他离开了青岛。 1950年山东大学将校内的闻一多故居命名为“一多楼”,1984年,海洋大学又在楼前建了花坛,中间立碑,上有闻一多塑像。碑文由他当年的学生、诗人臧克家撰并书,写道:“杰出的诗人、学者、人民英烈闻一多先生,1930年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瞻望旧居,回忆先生当年居于斯工作于斯,怀念之情曷可遏止?立庭院以石,以为永念。俾来瞻仰之中外人士,缅怀先生高风亮节而又所取法焉。” 从武汉大学时研究杜甫到青岛大学时全面展开唐诗和《诗经》的研究,短短几年,闻一多既奠定了自己扎实的学术基础,又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学术成就。期间,他完成了《唐诗大系》、《全唐诗汇补》、《全唐诗续补》、《全唐诗辨证》、《全唐诗校勘记》、《唐文学年表》、《全唐诗人小传》、《唐诗要略》、《唐风楼捃录》以及《诗经新义》、《诗经通义》、《风诗类钞》、《风诗辩体》、《诗经词类》等各类著作计有近20部。此时亦开始了《楚辞》的研究。 回答者: zhxr63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3-17 19:32他完成了《唐诗大系》、《全唐诗汇补》、《全唐诗续补》、《全唐诗辨证》、《全唐诗校勘记》、《唐文学年表》、《全唐诗人小传》、《唐诗要略》、《唐风楼捃录》以及《诗经新义》、《诗经通义》、《风诗类钞》、《风诗辩体》、《诗经词类》等各类著作计有近20部 回答者: khgfjdfxh - 秀才 二级 3-21 20:08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 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著有: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

傅雷(1908-1966),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统一。

姓名:章衣萍曾用名:鸿熙表字:衣萍生卒:1902—1947主要作品:《古庙集》、《一束情书》、《樱花集》等。 章衣萍1902年生。17岁时由南京去北京听课。这是因为有胡适的背景,当时胡适在北大任教。这时的章衣萍并无资本,但很狂傲,常和一些穷哥儿们在一起胡闹,喝酒骂世,很有一点笑傲江湖的味道。胡适看不过去,便让章衣萍给自己打工。其遂以胡适“秘书”自居,在言谈之中,也以“我的朋友胡适之”引为自豪。章衣萍的过人之处是有胆量,讲义气。当时小同乡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在文坛引起风波,章衣萍出来打抱不平,和胡梦华干将起来,时被鲁迅所发现;日后他又把张耀翔骂了一通,再次得到鲁迅的激奖。这就有了和鲁迅来来往往的机遇,于是也就成了名人。这时他与女友吴曙天,同是《语丝》的撰稿人。1925年,章衣萍的成名作《桃色的衣裳》问世,据说这是由吴曙天的那件粉红色的衣裳而激发灵感写成的,很有韵味。章衣萍也很得意,自称文章第一流。抗战时期,章衣萍来到成都,投奔了当地的军界人士。1937年,其出版一本旧体诗词集《磨刀集》。他自己解释说,这是因为“予来成都后,交游以武人为多,武人带刀,文人拿笔。而予日周旋于武人之间,磨刀也不也。”这似乎说明他在军界混的不很得意。之后,文坛上很少提到他的名字。1946年3月,因脑溢血逝于成都。一代才子也就从此销声匿迹。 鲁迅在编完《两地书》以后,对李霁野等北方朋友说:“你们看,我来编一本《情书一捆》,可会有读者?”鲁迅先生的话,意在讽刺章衣萍。这个叫章衣萍的人,在1927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情书一束》的书。《情书一束》,据说是一本“足以令人生厌的书”。“这种似小说又非小说的文字算不得什么文艺创作,除了宣扬有妇之夫和有妇之夫可以乱爱之外,要么就是写嫖娼和色情。”章衣萍是这样书的作者,鲁迅先生觉得他无聊,则是情理中事了。不久以后,这个叫章衣萍的,又出版了一本《情书二束》。难怪鲁迅先生说要编一本《情书一捆》,一束又加一束,这无聊的情书,真的可以凑成一捆了。 章衣萍以《情书一束》小说集和“我的朋友胡适之”出了名。《情书一束》是章衣萍的成名之作。这部短篇小说集,可以说是章衣萍和画家叶天底、女作家吴曙天三角恋爱的产物。章衣萍就因叶天底写给吴曙天的情书,连着他自己创刊号的部分,编写成《情书二束》,结果是章衣萍和吴曙天结为伉俪。《情书一束》成为当时主要畅销书之一,该书1925年6月由北新书局初版,至1930年3月已印十版,发行近两万册,还被译成俄文。1936年版《中国现代文学一中国新文学大系》,列全国作家124名,绩溪有胡适、汪静之、胡思永和章衣萍四人。章衣萍以“我的朋友胡适之”出了名,应该是后事。其实应该说,没有胡适的提携和帮助,他可能无缘成为作家的,章衣萍在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时,爱读《新青年》杂志,崇尚白话文、白话诗,思想活跃而被学校除名,就辗转到上海,投奔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汪孟邹因同乡情缘,就把他介绍给胡适,在北大预科学习,做胡适的助手,帮助抄写文稿,给予厚酬,不但生活上得到了照顾,更易接近名教授,得知识匪浅。1921年,在北大的绩溪学生章衣萍、章铁民和胡适的侄子胡思永等组织读书会,胡适挤出时间给他们演讲,笔者见到记录的有4月和6月两次,分别讲了《诗经的研究》和《楚辞》的意见,对章衣萍等绩溪学子关怀备至,对他们的成长和成名起着很大的作用。1922年7月23日,章衣萍、胡思永等联名写信给胡适,建议把《努力》改照《每周评论》一样,谈政治,谈文艺,要求政治进步。1926年北京女师大的爱国学生遭到段祺瑞的镇压,刘和珍等六名学生惨遭杀害。章衣萍以满腔义愤挥笔撰挽联悼亡:卖国有功,爱国该死;骂贼无益,杀贼为佳。章衣萍曾有一信给胡适:“语丝附上请收。同事们想先生写对子,那晚已蒙先生诤可了。现将墨汁及宣纸一并递上。”四月九日(年份待考,信笺纸是中华教育改造社),故章衣萍得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跟好学好跟衰学衰”的对联。章衣萍对于胡适这位大恩人,鼎名教授,敢于说自己的真话和学术见解,章衣萍在1924年《晨报副刊》署名连载文章“糟糕的《国语文学史》”,对胡适的大文提出评判和异议。1930年11月13日章衣萍致信胡适,说久病之后,身体甚弱,每天睡卧之余;写随笔若于自遣,月余成一小册,名 《窗下随笔》出版当寄呈一阅。《霓裳续谱》在校勘中,拟俟周作人、刘半农两君序跋寄来后,再送上请先生为之一序。1931年6月16日章又致胡适一信,“拙作《倚枕日记》寄上,计达尊览。先生所作WHOTIB; ELIEVE(我的信仰)一文,已由友人译成中文,该稿已由大东(书局)收买,作为《英汉对译丛刊》之一。译文由衣萍代看过一次,略改数处。惟间有疑问之处,非得先生亲笔校改不可,该刊专供中等以上学生习英文之用。先生之《胡适文存》中多数论文,已成为全国中学生之普遍读物,则 WHOTIB; ELIEVE将来刊成,将成为中学生所热烈欢迎无疑。且该文为精心之作,影响于青年思想一定很大。”章衣萍凭着自己的才气和胡适、鲁迅的提携,时在中国文坛上享誉卓著。胡适是一个有名的爱才、好友、助友的使者,章衣萍致信胡适,请求胡适为书作序,介绍商务印书馆为其出书。后来任大东书局总编辑的章衣萍,也主动为胡适的英文著作《我的信仰》译成中英文对照,准备印成《丛刊》,向中等以上学生推荐,造成更深影响。《胡适文存》的印行,是靠亚东图书馆的同仁,平时注意把胡适刊发的文章收集起来,做过目录经胡适审阅,很快就成书印行了。胡适的名人效应,有着绩溪众多好汉的一份功劳,难怪国学大师章太炎惊叹“绩溪为上京”了。 1、深誓(诗集)1925,北新2、情书一束(短篇小说集)1925,北新3、种树集(诗集)1928,北新4、古庙集(短篇小说集)1928,北新5、樱花集(散文集)1928,北新6、枕上随笔(散文集)1929,北新7、青年集(散文集)1930,光华8、黄仲则评传(传记)1930,北新9、枕日记(撒嫩机)1931,北新10、随笔三种(散文集)1933,险地11、衣萍小说选(短篇小说集)1933,乐华12、衣萍书信(散文集)1933,北新13、我的儿时日记(散文集)1933,上海儿童书局14、小娇娘(短篇小说集)1933,上海黎明书店15、管仲(传记)1933,儿童书局16、作文讲话 1933,北新章衣萍创作选 1934,上海仿古书店17、柳眉君情书选 1936,上海绿灯书店18、秋风集(散文集)1936,复兴书局19、孙中山先生(传记)1937,儿童书局20、我的祖国 1940,儿童书局21、衣萍文存(散文集)1947,天下书店22、樵歌(诗词)朱敦儒著,1930,商务 1、开门见山文豪说:做文章应该开门见山,不要拖泥带水。五年前,我在南京听顾实先生讲文学史。讲义第一章的开始是:“文学者,文学也;文学史者,科学也。”李白顾先生站在北极阁下的讲堂上,扬扬得意地称赞他自己的大作:“这几句文章是开门见山!”2、“诗哲”中国古有“诗仙”,“诗圣”,而无“诗哲”。自从竺震旦东来之后,于是中国乃有诗哲了。诗哲者何?我曰:“诗哲者,诗人而兼差做哲学家也。”胡适之曰:“我愿国中的诗人自己要知足安分。做一个好诗人已是尽够享的幸福了;不要得陇望蜀,妄想兼差做哲学家。”(见《读书杂志》)“不行”!!近来中国竟有“得陇望蜀”的。五百年后的杨鸿烈做《中国诗学史大纲》,当大书特书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之后,千有余年,于是又有人也,曰诗哲。”3、天才的权威天才说:你喊得不响,你应该闭起嘴来。上帝说:你生来有嘴,当然有喊的自由。我开始张开嘴来,——上帝忽然不见了,天才走到我的面前,恶狠狠的说:“不行!……”原载《语丝》4期1924年12月15日(署名衣萍) (尊重版权,一下一段文字来源于“南通文学网”作者江南先生,编者注)读现代散文小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梁遇春,一个是章衣萍。梁遇春才华横溢,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已在文坛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兼英美文学之风,在随意的描写中见出一位青年的热血,总是在沸腾,在燃烧,他在《救火夫》中赞美那些平凡的救火夫的勇敢、善良、无畏的品质的同时,鞭笞自己内心的懦弱。在《“还我头来”及其它》中,他写出一位青年对权威的渺视以及独立思考、不盲目崇拜的精神;在《又是一年春草绿》中写出自己的感伤与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留恋,他的文章虽不多,但写得机智、灵活、充满文学的趣味。章衣萍写《古庙集》时,也是一位热血青年,他虽不能象鲁迅那样用匕首去刺进敌人的胸膛,但他的长矛也足以刺伤那些古旧的、虚伪的假面孔,给周围的人带来一份清新与舒畅,他嘲笑那些现代诗人只做诗而不思诗,只写糊涂诗而不写明白流畅的诗;在《浪漫的与写实的》一文中把徐志摩、余小沅、梁实秋之流结结实实冷遇了一番,他对这些名教授们的乱发一通批评加嘲笑,足以见出他的胆识与率直。他在杂文里表达了他内心的忧虑,这忧虑这悲哀都是因为这苦难的中国以及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他俩给我的印象是一样的年轻,一样的热情,一样的胆识,一样的独立思考精神,一样的率直与渴望光明。他们就象激流中的两座木筏逆流而上。我也读过一此名流们的作品,吴作人在苦雨斋里没有一点火气地写他的平淡的小品文;梁实秋在雅舍里一边吃着白米饭,一边酣畅淋漓地写他的《雅舍小品》;徐志摩浪漫透顶,一边谈恋爱,一边写诗,倒也混掉了不少时光;林语堂叼着烟斗,写他的幽默文章,天南地北神侃,也堪称大家。至于胡适之的实用主义,也不过是“炒”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杜威的。不过,恁心而论,他们的文章老道、炼达、但缺少青春的热血与救世的精神。与他们相比,我更喜欢鲁迅的写实小说与匕首般的杂文,从他满腔的悲愤与忍无可忍的文字中见出一个作家应有的良知。我是那种渺视权威,敢说真话的人,所以我反对文字的虚伪,反对那些不用自己头脑思考,不用自己喉咙说话的人。作家,应当有一种悲悯天下的胸怀,有一种疾恶如仇的勇猛,有一种天道我行的牺牲精神。如果文学创作成为一种游戏,一种理念的演绎,那不仅是文学的悲哀,也是这个民族的悲哀。我向来注重文字的内在意蕴,反对以文字为游戏,即使在我心不在焉的时候,我也不去亵渎文学。我喜欢梁遇春、章衣萍两人的作品,是因为我从他们“童言无忌”的文字中见出一颗年轻、勇敢、率直的心。虽说我已不再年轻,不能用热血一样的文字去热爱生活、赞美生活,但我仍不肯放弃平实文字后面那颗跳动的充满青春热血的心。 初识章衣萍这个颇女性化的名字,是在鲁迅的一组旧诗的注释里。该诗名曰《教授杂咏四首》,其三云:“世界有文学,少女多丰臀。鸡汤代猪肉,北新遂掩门。”下注曰:“这首诗系影射章衣萍的。章衣萍曾在《枕上随笔》(一九二九年六月北新书局出版)中说:‘懒人的春天哪!我连女人的屁股都懒得去摸了!’又据说他向北新书局预支了一大笔版税,曾说过‘钱多了可以不吃猪肉,大喝鸡汤’的话。”章亦因有此名句而被誉为“摸屁股的诗人”。据章的弟子马来西亚的温梓川说,此二句诗的原创者实为湖畔诗人之一的汪静之,章在其文中引用,外人不知底细,遂误为章撰,实冤枉也。章为安徽绩溪人,与胡适之是同乡。其祖父为前清贡生,通古文,常逼其一日念书至四百遍,父为小商人,信唐太宗“开卷有益”语,任其胡18岁时由宁去平,给胡适之当“小蜜”,遂有“我的朋友胡适之”之名言。余暇常到北大去蹭课。渐与周氏兄弟,疑古玄同等五四新文化健将熟悉,成为《语丝》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有一本小册子,名曰《章衣萍集:随笔三种及其他》,为许道明,冯金牛选编的海派小品集丛书之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感觉颇有趣味,比想像中要好些许,特别是随笔三种中的部分文字。所谓随笔三种,即《枕上随笔》,《窗下随笔》,《风中随笔》是也。此亦为作者自得之作。文仿《世说新语》之例,多用三言两语,勾勒旧交音容笑貌,妙趣横生,语言清丽流畅。如其言鲁迅翁曰: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打过吧儿狗,但他也和猪斗过的。有一次,鲁迅说:“在厦门,那里有一种树,叫做相思树,是到处生着的。有一天,我看见一只猪,在啖相思树的叶子,我觉得:相思树的叶子是不该给猪啖的,于是便和猪决斗。恰好这时候,一个同事来了。他笑着问:‘哈哈,你怎么和猪决斗起来了?’我答:‘老兄,这话不便告诉你。’……”写的真是有趣,时鲁迅和一女学生正在秘密地搞黄昏恋,爱物及乌,这等事情怎么能够随便告诉他人。再如记疑古玄同曰:读The Hindu Art of love,其中所记接吻,种类颇多。因忆疑古玄同先生,生平不懂接吻。一日,在苦雨斋闲谈,疑古翁问:“接吻应他先加诸伊乎?抑伊加诸他乎?两口相亲,究有何快乐和意义乎?”座上有客,欣然答曰:“接吻,有女的将舌头加诸男的口中者,有长吻,有短吻,有热情的吻,有冷淡的吻。” 疑古翁闻之,喟然叹曰:“接吻如此,亦可怕矣。”着墨不多,而当年苦雨斋中,高朋满座,品茗清谈的情景几出矣,疑古翁之愚玩可爱亦如在目前矣。此类文字在随笔三种中甚多,兹不多举。另其小品《怀烧饼店中的小朋友》,《关于“无常”》,《吊品青》,《我的伤痕》等篇也写的颇有风致。章衣萍的成名作是《桃色的衣裳》,据云其写作灵感来自于其爱人吴曙天的一件粉红色的衣裳,后更名为《情书一束》,是一部小说集,听说写的比较大胆。惜乎未曾见,不过其妻的日记倒是在它书中读过几则,文笔同样是率真大胆,自然有趣。下录一则中的部分:三月三日衣又有点病了,我自己也腹胀得不舒服。我怕衣病,所以总是担心着,不让他玩,他又像孩子一般的,有时非玩不可,我也没有法子了。我觉得我的性欲很强,要不是肚子有病,我是会生孩子的。今天衣又在我的身上打滚,而且,说:我愿永远这样抱着。我笑了,我说:“你不要太贪玩了吧。我希望你成就一个文豪,不是一个淫棍。”章的情书一二束被讥是“唐伯虎点秋香”式的他恼了,他说:“没有一个文豪不是淫棍的。”文如其人,章衣萍在私生活上也确实比较风流。据上文提到的温梓川回忆:“有一次,我因为燕饮的酬酢,时间太晚,不能赶回真如,便在南京路永安公司的大东旅社开了房间歇宿,衣萍和彭成慧闻风而至;他要叫局,结果叫来了一位‘白牡丹’,他说是赵景深叫过的,没有什么意思。接着还像唐伯虎点秋香一般,开了一票又一票,先后叫来了好几个‘风花雪月’,都不合适,真有点意兴阑珊。但他一时兴起,却又大讲‘嫖经’。”连老赵都给抖出来了,真是浪漫的可以。1927年,章衣萍离平到沪,在暨南大学给校长郑洪年当秘书,同时讲授国学概论,修辞学等课程。1936年入川,先任省府咨议,旋转至一军校当教官。时虽有爱人相随,却是本性不改,常与一有“锦城之花”美誉的小太太幽会。吴曙天病逝后,章又与南海名门闺秀伍玉仙女士喜结连理。1947年续弦夫人返故里,同年12月22日晚,章欲不日启程,追随夫人到南海,要其老仆人同往,老仆人不愿而两人起争执,遂引发脑溢血而于当晚归化,时年仅47岁。

鲁中晨报总编辑

山东王大千是一位中国著名的书画家,他曾经参加过多次山东省书画大赛,并获得高度的赞誉。除了作品在艺术界的高度评价,他也以其独特视角凝聚了很多人的思想,学术成就让他被誉为“当代书画之父”。

1979年起,从师蒋维崧先生学习书法篆刻。1981年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获二等奖,次年在中国美术馆展览。1983年参加《全国首届篆刻征稿评比》获一等奖。1986——1989年考入山东大学蒋维崧教授指导的文字·书法方向汉语言文字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8年参加《首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南京江苏省美术馆。1989年参加《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92年参加《日中友好书法展作品集》。北京、东京。1990——1999年中央美术学院书法艺术教研室执教十年,讲授古文字与书法篆刻。1991年创作丈二匹金文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为北京天安门城楼收藏。参加《第二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山东烟台参加《熏风堂书法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1992年编辑《蒋维崧印存》,在中华书局出版1992——今,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2000年 《美术报》撰文总结二十世纪美术书法界大事记,《全国首届篆刻征稿评比》列入,并选发刘绍刚作品。同年,《大众日报》山东二十世纪美术书法界大事记,亦将刘绍刚在《全国首届篆刻征稿评比》中获一等奖列入。2000年 在蒋维崧先生指导下,为济南市千佛山(历山)创作《书·舜典》,历时两月,作品全文近800字,高八尺、长两丈八尺。2002年 创作《秦·泰山刻石》,据《史记》等记载及泰山刻石“安国本”、“绛帖本”,对泰山刻石的行款、文字进行了考据,并依照秦汉金石文字补足,得到了蒋先生及诸多文字学家的认可。2004年 出版《刘绍刚印存》,中华书局2006年 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被聘为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文物鉴定研究室客座研究员。2007年 参加《古韵今芬——唐吟方和他的师友们》,北京 炎黄艺术馆。《泉城雅集——刘绍刚师友作品展》济南 山东省博物馆2008年 参加《中国书法家走进浏阳河》活动,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主办的《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5月,北京世纪坛,5月,日本大阪市国立美术馆,8月,北京国家大剧院。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篆书名家邀请展》,深圳2009年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艺术院主办的《全国楚简帛书法艺术展》,湖北武汉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篆刻展》(特邀作者)深圳。2010年在《中国书法》2010年第一期《印人新作》发表篆刻作品在《名作欣赏》2010年第四期《中国当代篆刻名家》栏目发表了专题介绍《古风新义》及篆刻作品。作品收入荣宝斋出版社编《中华名胜印谱》为山东省博物馆创作《论语——孔子论学八体书》八条屏,2011年为山东大学知新楼贵宾接待室创作《先秦诸子——孔子论学八体书》八条屏参加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篆书名家提名展》,作品收入《篆书名家提名展作品集》赴台湾参加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的《海峡两岸汉字艺术节》。作品收入《海峡两岸汉字艺术节篆刻作品集》为山东大学捐献蒋维崧教授汉白玉雕像,创作者为山东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仇世森先生,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校长徐显明等参加雕像揭幕仪式。在山东省淄博市举办《见贤思齐——刘绍刚书法篆刻展》2012年在山东省图书馆举办《泉溢书香——刘绍刚书法篆刻展》作品及介绍文章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青岛晚报》、《淄博日报》、《鲁中晨报》、《生活时报》、以及《书法》、《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江苏书画》、《名作欣赏》等专业报刊杂志刊载。作品先后被国家图书馆、天安门城楼、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大学、江苏省美术馆、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图书馆等单位及个人收藏。

王大千,现任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孔子研究》、《中国儒学年鉴》主编,《儒风大家》总编辑。曾任《齐鲁晚报》副总编辑、《生活日报》总编辑、山东新闻大厦董事长、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参与策划创办了《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中文名王大千国籍中国民族汉族职业教授主要成就《孔子研究》、《中国儒学年鉴》主编《儒风大家》总编辑

武汉晚报记者编辑名单

范洪涛,1965年出生,华中师范大学毕业,法学学士学历,高级记者。曾任长江日报集团副总编辑、武汉晚报总编辑,清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网上没有关于范春歌的父母叫什么名字的公开信息。范春歌是《武汉晚报》高级记者,曾获得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范长江新闻奖”,在中国传媒以独身远行采访著称,他的父母叫什么名字他未曾公开。

如果是应试需要的话看一下丁柏铨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和人大版的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另外南方周末、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也是经典。如果是工作需要的话还是研究一下感兴趣的媒体,尤其是你将要涉及的那个口子的常用报道模式。不知道你是哪种工作性质,每个口子的稿子都有自己固定的模式,其实熟练了之后就是套。

  • 索引序列
  • 武汉晨报编辑
  • 江淮晨报编辑
  • 南京晨报总编辑
  • 鲁中晨报总编辑
  • 武汉晚报记者编辑名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