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零库存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 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其中降低成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方法。零库存是一种物流、生产、库存和计划管理的现代方法,是当今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正确的运用企业的零库存管理,可以满足控制成本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要求。本文介绍了零库存管理的实质和发展,分析了企业实行零库存的条件以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零存货;零库存管理;存货成本;供应链
一、零库存管理的实质与发展
1.零库存管理的实质
零存货是适时生产制对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为了消除产品制造周期中可能存在的“停工待料”或“有料待工”等浪费现象。一般意义上,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要存货量和没有存货量。零库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供、产、销等一个或多个生产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是以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前提,使物料处于周转的库存管理方法。它并不是指物料的绝对库存量为零,而是运用一定的存货控制方法,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因此“零库存”管理的实质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些种物品数量为“零”,即不保存经常性库存,它是在物资有充分社会储备保证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供给方式。
2.零库存管理的发展
零库存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是起源于日本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大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下,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施了全新的生产模式——JIT,降低了库存,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当时的丰田公司成为零库存管理理念的最大受益者,此后,该理念更是被日本众多的企业广泛采纳和运用。不仅仅是在日本,零库存管理理念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Dell计算机公司运用直销模式,使供应商商直接与客户联系,将产品销售给客户,从而保持库存量为零;沃尔玛超市结合自身需要对零库存理念进行创新,使之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我国,海尔公司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按订单来组织生产,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二、零库存管理的实施条件
1.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为了实现“零库存”,企业需要建立一条完整有效的供应链,该供应链的核心应是联系紧密、协同发展、渠道畅通,使企业得以有效运作。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保证对产品的及时供应,并且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以尽可能实现零库存的要求。
2.对产品质量的把关
零库存管理还要求企业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有足够了解,企业需要挑选出产品质量过硬且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与之合作,在某些由供应商直接与客户联系的交易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保证客户满意度。
3.适用零库存管理的产品
并非所有的产品都适合采用零库存管理方法。有些产品需要留有充足的库存以满足销售需求,并且这些产品的价格随存放时间的延续并不会有太大波动。但有些产品,例如: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生命周期较短,价格变化也较快,就不适宜有太多库存量,时间越长降价幅度越大。
4.内外部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环境
零存货管理的实现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对信息及时反应,迅速做出应对。如以销定产需要企业对产品销量进行准确把握,反映到其他部门,各部门及时得到信息,相互沟通整合,才有可能在零库存的情况下完成产品销售。并且零库存面临着许多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在事前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及时控制,并将信息传递到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使之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风险。这些都对企业的管理环境、信息水平有较高要求。
5.市场条件的稳定
零库存管理需要在稳定的市场条件下才得以有效实施。
三、零库存管理的风险
零库存管理虽然在一方面降低了各种成本,但同时它的实施还面临着许多风险。
1.供应商带来的风险
企业零库存管理的重要条件是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当企业实行零库存后,一旦供应商不能及时供应所需产品,承诺交付客户的产品无法及时到位,致使客户满意度下降,影响企业信誉。
2.产品质量的风险
一个产品完整的流程是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直到送到客户手中。中间的环节复杂且琐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使产品出现问题,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影响企业形象,并且退回的产品使库存量增加,增加成本支出。
3.难以应付突发因素的风险
零库存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得以正常运转,一旦有突发事件导致产品需求激增,企业却因零库存无法满足需求,错失商机。
四、零库存管理的对企业的影响
1.降低了储存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
当企业留有存货时,需要支付一部分的储存成本,如仓储费用,并且还要支付存货卸载、搬运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等费用,实行零存货后,这部分开支得以减少甚至避免。
2.减少库存积压避免损失
市场需求变化莫测,产品需求的突然变化会导致库存积压。积压的存货可能会低价卖出,也可能由于卖不出去导致储存成本的上升,给企业带来损失。而实行零库存的企业由于没有实际库存,即使产品需求变化也不会遭受过大的损失。
3.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
为实行零库存的企业,需将一部分分资金用于购买产品,支付相关费用。实行零库存后,企业可将原本用于购买存货、储存存货等耗用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减少了资金的占用,也避免了机会成本的发生。
五、结语
零库存管理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值得企业学习借鉴。通过“零库存”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企业不能盲目的运用零库存管理方法,仍应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实事求是,努力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提高员工素质水平,学习借鉴零库存理念中的优秀部分并加以完善,最终达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辛向阳.浅析企业零库存管理模式[J].当代经济,2011(20).
[2]宋立军.浅析企业零库存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9).
作者:刘思宇 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
库存管理硕士论文
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库存管理硕士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市场竞争成为企业优胜劣汰的规则。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市场的瞬息万变,如何抓住客户的需求,如何快速调整企业的运营策略成了竞争利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库存管理已从简单的仓库收发存,发展到企业资源计划,扩展到供应链的上下游库存协同。鉴于此,本文基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企业库存管理的特点,展开现状分析,并提出改善现有问题的路径设计,这对于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推动意义。
关键词:新常态;库存管理;现状;供应商
引言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球供应链一体化成了一种大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被上升到供应链的高度,企业对于资源的把握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而库存管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工作之一。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库存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现金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对于发展中企业来说,库存管理能折射出企业运作效率,是部门分工的重要参照。对于成熟的规模企业来说,库存管理也是企业必须严格把握的重要指标,是企业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新常态下企业库存管理对于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推动意义。
一、新常态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
新时期下,尽管企业有一定ERP管理基础,但是由于定制化导致生产产品系列臃肿,目前国内企业管理人员也一直对库存管理不够重视,存在诸多问题。
(一)产品缺乏计划及管理机制
车间是制造的基本场所,现场作业的内容因各家工厂的生产内容与设备状况的不同,但基本上的作业应该是不会改变的。企业车间的生产现场管理一般包括对物料、对生产设备和对生产员工的管理,虽然企业也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生产车间在物料的领取、堆放、管理方面的问题。企业生产车间依据编排的物料需求计划向原料库下发物料领取单,库管员依据领料单配料发料,但在企业存在着生产车间工人在库管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取料的情况,造成原料库账卡不符和生产车间物料管理的混乱。生产车间在进行物料的`管理时,标示不清,分区不明,摆放无序。
生产车间为了完成生产进度不得不加大对原料库的投料数量,某些车间曾经发生过过量或重复投料的现象,生产车间的呆废料与合格物料混在一起,没有及时清理,使得大量在制品囤积在生产车间。其次,生产设备和人员的管理制度不严格。企业生产属于工序接替的流水线生产,一旦某个环节的设备出了故障,正常的生产秩序就会被打破,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设备检查、保养、维修制度,确保生产的稳定性。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不善
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采购,在库存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反馈在以下几个层面:1.缺乏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企业采购部门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没有建立采购部门的标准化绩效考核体系,缺乏对采购员绩效的考核约束机制。在原料库库管员进行原料验收接收时,只要是采购员采购的原材料,不管是什么用途,也不管采购计划的数量,来多少就接收多少,采购员过量采购和结构性不合理采购的现象一直存在,且有日益加剧的可能性。
再者,由于企业采购部门缺少绩效考核机制,一方面采购员做好做坏一个样,容易挫伤采购员的积极性,采购员在日常的采购谈判和工作中,只关心采购物料的进价,对物料供货的准时性和质量把关不严;另一方面采购员与供应商之间容易相互勾结,滋生采购行为。2.采购批量的设置不合理在目前的公司采购管理过程中,供应商的开发、遴选和维护完全由采购部门负责,根据采购的不同种类又分别有不同的采购人员具体负责。由于采购员责任意识不强和害怕承担采购风险,采购员都没有很强烈的意愿去根据企业原料库和生产线的具体情况去推动供应商选择合适的采购批量和降低采购批量。再者,供应商一旦进入公司正式的供应商体系,再要求改变和调整采购批量显得十分苦难,供应商都要求额外的补偿。因此,在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前将采购批量设置显得尤为重要。3.库存管理缺乏秩序性企业的盘点的方式也没有对物料分类进行,大量的物料在盘点过程中经常发生“盘盈”或“盘亏”的现象,这样的方式不仅不利于物料的管理和库存准确信息的保持,而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企业对库存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对于重点物料也没有进行重点管理,是一种粗放的库存管理模式,必然造成效率低下和库存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并没有把库存信息当做一种企业资源进行管理,再加上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和原料库与采购部门的地域分离,造成物料企业信息不能及时反馈。
二、新常态下提升企业库存管理的路径设计
(一)引入供应商库存管理流程
由于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局限性,企业经常受到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制约。企业并没有与供应商达成深入的合作共识。在没有数据支持,没有指标引导的情况下,企业也并没有培养供应商发展供应商的战略眼光。对于经销商而言,有着类似的情况。经销商受自身利益驱动,其销售策略和库存方案往往与企业预期不一致。企业尽管产品的保质期长,但是供应商的库存积压仍会对品牌造成不利的影响。供应商在对于自身库存的把握上也存在困难,企业对其支持和引导并不足。企业涉及产品种类多,应打破传统高安全库存的运行模式,与供应商建立补给策略及确定库存水平,使供应商长期辅助企业的库存管理,成为主动的推进方,可大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多元策略控制外购件采购成本
外购件是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层面,建议仓储部门明晰外购件种类,建立伙伴型供应商,确定供应商的权利及责任,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对货源进行补充,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同时,公司运营链高层管理者应将JIT模式贯彻至企业库存管理体系中。倒拉式管理模式中的JIT是一种以准求零库存来保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相互串联的一种模式。它的成功实施可以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成本、改进货物企业环节等三个方面来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这一管理模式目前在国外中小型企业中得到成功运行。因此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企业应未雨绸缪,提前对库存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战略布局。
(三)强化内部审计,完善激励体制
新常态下,针对企业目前的货物库存管理现状,公司经尽快建立属于自己的内部审计制度。公司高层领导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联系企业财务部门的财务报告结果来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包含经营战略的执行进程、内部各个部门的协同程度等,同时针对于现在企业存在的保管、记账、等采用同一部门进行应给与彻底废除,建立不同部门的相互独立工作机制,从而提升企业在进行内部企业时的资产一致。此外,在薪酬方面,建立随岗位变动的薪酬模式,库存管理员工职业生涯通道中设置岗位薪酬福利指标,结合员工工作业绩对比分析,确定职位等级变化后的薪金水平。为鼓励不同级别的员工学习先进技术或管理知识,设定单独的知识激励体制;最后,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性人才,采用个性化薪酬的竞争方式,在普通正常薪酬的规划体系范畴内,给予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互结合的方案。
三、结束语
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中小型企业因管理理念、资金实力、管理团队或硬件设施的限制,库存管理往往存在目标不清晰,分工不明确以及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因此,应实时引入供应商库存管理流程、建立多元策略控制采购成本,强化内部审计,才可以保障库存管理的高效运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惜.中小企业库存管理策略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9):73-74.
[2]肖霖,周春艳.浅析中小企业库存管理问题[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4):63-65.
[3]杨月,宋明.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09):131-132.
[4]柳彩莲,陈思远.我国中小型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鄂州富晶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7).
[5]林勇.供应链库存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库存管理硕士论文
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库存管理硕士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市场竞争成为企业优胜劣汰的规则。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市场的瞬息万变,如何抓住客户的需求,如何快速调整企业的运营策略成了竞争利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库存管理已从简单的仓库收发存,发展到企业资源计划,扩展到供应链的上下游库存协同。鉴于此,本文基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企业库存管理的特点,展开现状分析,并提出改善现有问题的路径设计,这对于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推动意义。
关键词:新常态;库存管理;现状;供应商
引言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球供应链一体化成了一种大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被上升到供应链的高度,企业对于资源的把握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而库存管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工作之一。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库存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现金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对于发展中企业来说,库存管理能折射出企业运作效率,是部门分工的重要参照。对于成熟的规模企业来说,库存管理也是企业必须严格把握的重要指标,是企业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新常态下企业库存管理对于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推动意义。
一、新常态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
新时期下,尽管企业有一定ERP管理基础,但是由于定制化导致生产产品系列臃肿,目前国内企业管理人员也一直对库存管理不够重视,存在诸多问题。
(一)产品缺乏计划及管理机制
车间是制造的基本场所,现场作业的内容因各家工厂的生产内容与设备状况的不同,但基本上的作业应该是不会改变的。企业车间的生产现场管理一般包括对物料、对生产设备和对生产员工的管理,虽然企业也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生产车间在物料的领取、堆放、管理方面的问题。企业生产车间依据编排的物料需求计划向原料库下发物料领取单,库管员依据领料单配料发料,但在企业存在着生产车间工人在库管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取料的情况,造成原料库账卡不符和生产车间物料管理的混乱。生产车间在进行物料的`管理时,标示不清,分区不明,摆放无序。
生产车间为了完成生产进度不得不加大对原料库的投料数量,某些车间曾经发生过过量或重复投料的现象,生产车间的呆废料与合格物料混在一起,没有及时清理,使得大量在制品囤积在生产车间。其次,生产设备和人员的管理制度不严格。企业生产属于工序接替的流水线生产,一旦某个环节的设备出了故障,正常的生产秩序就会被打破,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设备检查、保养、维修制度,确保生产的稳定性。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不善
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采购,在库存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反馈在以下几个层面:1.缺乏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企业采购部门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没有建立采购部门的标准化绩效考核体系,缺乏对采购员绩效的考核约束机制。在原料库库管员进行原料验收接收时,只要是采购员采购的原材料,不管是什么用途,也不管采购计划的数量,来多少就接收多少,采购员过量采购和结构性不合理采购的现象一直存在,且有日益加剧的可能性。
再者,由于企业采购部门缺少绩效考核机制,一方面采购员做好做坏一个样,容易挫伤采购员的积极性,采购员在日常的采购谈判和工作中,只关心采购物料的进价,对物料供货的准时性和质量把关不严;另一方面采购员与供应商之间容易相互勾结,滋生采购行为。2.采购批量的设置不合理在目前的公司采购管理过程中,供应商的开发、遴选和维护完全由采购部门负责,根据采购的不同种类又分别有不同的采购人员具体负责。由于采购员责任意识不强和害怕承担采购风险,采购员都没有很强烈的意愿去根据企业原料库和生产线的具体情况去推动供应商选择合适的采购批量和降低采购批量。再者,供应商一旦进入公司正式的供应商体系,再要求改变和调整采购批量显得十分苦难,供应商都要求额外的补偿。因此,在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前将采购批量设置显得尤为重要。3.库存管理缺乏秩序性企业的盘点的方式也没有对物料分类进行,大量的物料在盘点过程中经常发生“盘盈”或“盘亏”的现象,这样的方式不仅不利于物料的管理和库存准确信息的保持,而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企业对库存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对于重点物料也没有进行重点管理,是一种粗放的库存管理模式,必然造成效率低下和库存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并没有把库存信息当做一种企业资源进行管理,再加上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和原料库与采购部门的地域分离,造成物料企业信息不能及时反馈。
二、新常态下提升企业库存管理的路径设计
(一)引入供应商库存管理流程
由于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局限性,企业经常受到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制约。企业并没有与供应商达成深入的合作共识。在没有数据支持,没有指标引导的情况下,企业也并没有培养供应商发展供应商的战略眼光。对于经销商而言,有着类似的情况。经销商受自身利益驱动,其销售策略和库存方案往往与企业预期不一致。企业尽管产品的保质期长,但是供应商的库存积压仍会对品牌造成不利的影响。供应商在对于自身库存的把握上也存在困难,企业对其支持和引导并不足。企业涉及产品种类多,应打破传统高安全库存的运行模式,与供应商建立补给策略及确定库存水平,使供应商长期辅助企业的库存管理,成为主动的推进方,可大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多元策略控制外购件采购成本
外购件是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层面,建议仓储部门明晰外购件种类,建立伙伴型供应商,确定供应商的权利及责任,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对货源进行补充,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同时,公司运营链高层管理者应将JIT模式贯彻至企业库存管理体系中。倒拉式管理模式中的JIT是一种以准求零库存来保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相互串联的一种模式。它的成功实施可以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成本、改进货物企业环节等三个方面来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这一管理模式目前在国外中小型企业中得到成功运行。因此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企业应未雨绸缪,提前对库存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战略布局。
(三)强化内部审计,完善激励体制
新常态下,针对企业目前的货物库存管理现状,公司经尽快建立属于自己的内部审计制度。公司高层领导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联系企业财务部门的财务报告结果来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包含经营战略的执行进程、内部各个部门的协同程度等,同时针对于现在企业存在的保管、记账、等采用同一部门进行应给与彻底废除,建立不同部门的相互独立工作机制,从而提升企业在进行内部企业时的资产一致。此外,在薪酬方面,建立随岗位变动的薪酬模式,库存管理员工职业生涯通道中设置岗位薪酬福利指标,结合员工工作业绩对比分析,确定职位等级变化后的薪金水平。为鼓励不同级别的员工学习先进技术或管理知识,设定单独的知识激励体制;最后,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性人才,采用个性化薪酬的竞争方式,在普通正常薪酬的规划体系范畴内,给予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互结合的方案。
三、结束语
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中小型企业因管理理念、资金实力、管理团队或硬件设施的限制,库存管理往往存在目标不清晰,分工不明确以及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因此,应实时引入供应商库存管理流程、建立多元策略控制采购成本,强化内部审计,才可以保障库存管理的高效运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惜.中小企业库存管理策略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9):73-74.
[2]肖霖,周春艳.浅析中小企业库存管理问题[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4):63-65.
[3]杨月,宋明.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09):131-132.
[4]柳彩莲,陈思远.我国中小型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鄂州富晶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7).
[5]林勇.供应链库存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企业零库存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 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其中降低成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方法。零库存是一种物流、生产、库存和计划管理的现代方法,是当今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正确的运用企业的零库存管理,可以满足控制成本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要求。本文介绍了零库存管理的实质和发展,分析了企业实行零库存的条件以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零存货;零库存管理;存货成本;供应链
一、零库存管理的实质与发展
1.零库存管理的实质
零存货是适时生产制对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为了消除产品制造周期中可能存在的“停工待料”或“有料待工”等浪费现象。一般意义上,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要存货量和没有存货量。零库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供、产、销等一个或多个生产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是以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前提,使物料处于周转的库存管理方法。它并不是指物料的绝对库存量为零,而是运用一定的存货控制方法,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因此“零库存”管理的实质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些种物品数量为“零”,即不保存经常性库存,它是在物资有充分社会储备保证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供给方式。
2.零库存管理的发展
零库存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是起源于日本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大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下,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施了全新的生产模式——JIT,降低了库存,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当时的丰田公司成为零库存管理理念的最大受益者,此后,该理念更是被日本众多的企业广泛采纳和运用。不仅仅是在日本,零库存管理理念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Dell计算机公司运用直销模式,使供应商商直接与客户联系,将产品销售给客户,从而保持库存量为零;沃尔玛超市结合自身需要对零库存理念进行创新,使之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我国,海尔公司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按订单来组织生产,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二、零库存管理的实施条件
1.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为了实现“零库存”,企业需要建立一条完整有效的供应链,该供应链的核心应是联系紧密、协同发展、渠道畅通,使企业得以有效运作。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保证对产品的及时供应,并且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以尽可能实现零库存的要求。
2.对产品质量的把关
零库存管理还要求企业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有足够了解,企业需要挑选出产品质量过硬且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与之合作,在某些由供应商直接与客户联系的交易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保证客户满意度。
3.适用零库存管理的产品
并非所有的产品都适合采用零库存管理方法。有些产品需要留有充足的库存以满足销售需求,并且这些产品的价格随存放时间的延续并不会有太大波动。但有些产品,例如: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生命周期较短,价格变化也较快,就不适宜有太多库存量,时间越长降价幅度越大。
4.内外部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环境
零存货管理的实现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对信息及时反应,迅速做出应对。如以销定产需要企业对产品销量进行准确把握,反映到其他部门,各部门及时得到信息,相互沟通整合,才有可能在零库存的情况下完成产品销售。并且零库存面临着许多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在事前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及时控制,并将信息传递到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使之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风险。这些都对企业的管理环境、信息水平有较高要求。
5.市场条件的稳定
零库存管理需要在稳定的市场条件下才得以有效实施。
三、零库存管理的风险
零库存管理虽然在一方面降低了各种成本,但同时它的实施还面临着许多风险。
1.供应商带来的风险
企业零库存管理的重要条件是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当企业实行零库存后,一旦供应商不能及时供应所需产品,承诺交付客户的产品无法及时到位,致使客户满意度下降,影响企业信誉。
2.产品质量的风险
一个产品完整的流程是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直到送到客户手中。中间的环节复杂且琐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使产品出现问题,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影响企业形象,并且退回的产品使库存量增加,增加成本支出。
3.难以应付突发因素的风险
零库存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得以正常运转,一旦有突发事件导致产品需求激增,企业却因零库存无法满足需求,错失商机。
四、零库存管理的对企业的影响
1.降低了储存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
当企业留有存货时,需要支付一部分的储存成本,如仓储费用,并且还要支付存货卸载、搬运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等费用,实行零存货后,这部分开支得以减少甚至避免。
2.减少库存积压避免损失
市场需求变化莫测,产品需求的突然变化会导致库存积压。积压的存货可能会低价卖出,也可能由于卖不出去导致储存成本的上升,给企业带来损失。而实行零库存的企业由于没有实际库存,即使产品需求变化也不会遭受过大的损失。
3.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
为实行零库存的企业,需将一部分分资金用于购买产品,支付相关费用。实行零库存后,企业可将原本用于购买存货、储存存货等耗用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减少了资金的占用,也避免了机会成本的发生。
五、结语
零库存管理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值得企业学习借鉴。通过“零库存”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企业不能盲目的运用零库存管理方法,仍应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实事求是,努力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提高员工素质水平,学习借鉴零库存理念中的优秀部分并加以完善,最终达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辛向阳.浅析企业零库存管理模式[J].当代经济,2011(20).
[2]宋立军.浅析企业零库存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9).
作者:刘思宇 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
仓储管理作为企业正常运营中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对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仓储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仓储管理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技术科学。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现代企业的仓库已成为企业的物流中心。过去,仓库被看成一个无附加价值的成本中心,而现在仓库不仅被看成是形成附加价值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且被看成是企业成功经营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在注重效益,不断挖掘与开发自己的竞争能力的同时已经越来越注意到仓储合理管理的重要性。精准的仓储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和降低流通和库存成本,是企业保持优势的关键助力与保证。
【关键词】仓储管理,仓储技术,仓储管理人员
一、仓储管理的现状
(一)仓储布局不合理,影响着整个库内作业效率。物品仓储,离不开仓库,仓库建设要求布局合理。仓库设置的位置,对于物品流通速度和流通费用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产业对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强,物流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务院出台了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规划政策后,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 措施 支持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其中物流园区成为建设的 热点 。缺乏统一规划,功能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规模,园区空置率高;缺乏公益性支持,政府扶持力度小;缺少合作机制及网络性;缺乏现代服务体系的支撑。
(二)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企业内部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各地仓库的设备技术状况差距也很大,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仓库也没有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等。而更多的企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搬运或操作手动叉车进行整理整顿。且多数仓库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老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对仓库的基本要求。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的制约着企业长足发展。仓储设备改进占据企业大量资金,仓储先进技术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人工操作等问题,造成大量浪费。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峻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三)仓储管理人员素质不一。企业不重视仓库管理,人员 文化 素质不高,对仓储管理人员要求不高,投入在职培训较少,真正懂仓储管理的专业人员少,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最终导致人员的管理素质不一。
二、仓储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牛鞭效应显著,物料储备过高,库存与生产不合理。现在很多企业初期对库存控制只是一种较为粗放的库存管理形式,没有对重点存货进行重点管理。没有科学规范的 方法 进行安排,完全被市场需求和订单等因素造成批量性生产。一方面,在供应需求过程中,由于前工序大量生产半成品,而客户订单需求并不能与产量供应平衡,导致库存积压物料过多,成本消耗在仓库中。另一方面,对于物料采购缺乏科学预测,没有先进的库存数据分析系统,采购人员只靠 经验 、订单和季节来预测目前企业所需物料,缺少具体的市场调研和需求调查,采购多的物料势必造成库存积压。不但消耗资金,而且还使得仓储管理运行效率降低。甚至有的长时间暂放仓库,物料过期,一旦报废无法使用,企业成本将是一个重大损失。
(二)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进程缓慢。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是信息化进程太快,而企业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了解不够。虽然现在企业具备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的只占44.2%,只有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的企业应用了管理软件。甚至有些企业往往因财力、人才缺乏仍然采用人工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缓慢,缺乏库存控制意识,忽略库存成本;缺少成熟的专业库存管理软件等因素必制约着企业发展。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研发或是租用,信息系统的优势只能被廉价的劳动力取代。
(三)信息难以共享,企业自身库存控制失衡。信息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生产制造部门不能及时及时了解库存状况,因此对于生产的组织和计划就显得被动和盲目。采购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原材料的消耗和库存,无法把握和控制原材料采购的进度和时机:财务部门就无法真正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无法了解库存积压情况、缺货情况、现有生产情况等方面的准确信息,企业就无法下达有效的生产计划。综上所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违背对企业的库存进行控制的思想。同时还需要合理制定生产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等物流决策过程,否则仓库会被动造成成本堆放,库存控制也只是空谈。
(四)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企业自身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所以对仓储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的培训。作为一名仓储管理人员缺少掌握现代仓储管理的技术,不能合理和高效地安排使用仓储设备,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熟练运用。那么,对于做好仓储管理工作无疑是一个值得企业深思的问题。
三、改善仓储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整合各地物流园区的公共资源,建立仓储网络。实现仓储标准化,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提高仓储内部作业效率。
(二)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良好的仓储管理不仅保证企业生产过程获得及时、准确、质量完好的物资供应,而且有利于企业通过占用较少的流动资金,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供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仓储管理可以通过对物资订购次数的计量和储存数量的控制,降低物料成本,从而达到降低企业产成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引进并培养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老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班培训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绝面。尽快实现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我们的仓储理论知识更适应我们的实际操作。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将我们的知识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梅艺华,吴辉.仓储管理实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07
[2]左生龙,刘军编著.现代仓储作业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04
[3]仓储管理的定义.宏达物流 .2012.09
[4] 企业管理 知识:如何做好仓储管理工作.《老板》杂志.2012.12
摘要: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合理的仓储可以帮助企业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以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和管理。 文章 分析了我国仓储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仓储管理优化策略,来解决仓储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仓储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物流,仓储
1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制造企业的发展,仓储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这就导致了仓储管理的迅速发展,而且仓储管理在现代物流业中所居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对仓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仓储进行管理,使仓库空间的利用与库存货品的处置成本实现平衡,降低仓储物流成本。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仓储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因为仓储是企业物流各个环节的交叉点,衔接采购与生产、生产与销售以及批发与零售等重要环节。不仅如此,仓储还是物资流转的重要枢纽,也是信息流通的重要环节。
2仓储管理的概念和仓储管理的内容
2.1仓储管理的概念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具体来说,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得、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流程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保管管理、安全管理多种管理工作及相关的操作。
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仓储管理,
即库管,是指对仓库及其库存物品的管理。仓储系统是企业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而仓储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仓储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仓储管理已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2仓储管理的内容
仓储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库存最优控制、仓储作业操作。这是三个层面的问题,彼此又有联系。
仓储系统布局是顶层设计,也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纷乱的物流系统通过枢纽的布局设计改造成为"干线运输+区域配送"的模式,枢纽就是以仓库为基地的配送中心。在相应的信息系统设计中,表现为"联库管理"的模式,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三类,其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是整个系统布局的关键。这部分内容通常并不包含在仓储信息系统WMS之中,但是对于布局设计变化的适应性、通用性也会成为客户选择WMS的一个重要依据。
库存的最优控制部分是确定仓库的 商业模式 的,即要(根据上一层设计的要求)确定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如果是供应链上的一个执行环节,是成本中心,多以服务质量、运营成本为控制目标,追求合理库存甚至零库存;如果是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则是完全不同的目标和管理模式,除了服务质量、运行成本外,更关心利润的核算,因此计费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在计费系统中固化了 市场营销 的战略和策略。 仓储作业的操作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所有WMS最具有共性的部分,正因为如此,仓储作业的操作信息化部分成为WMS与其他管理软件如进销存、ERP等相区别的标志。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根据上一层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落实为操作流程,还要与众多的专用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衔接,所以是技术上最复杂的部分。国产WMS与国外先进的仓储软件相比,最大的差距可能也就在这里,市场价格会相差数十倍、上百倍,也是这个原因。
3我国仓储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的仓储设施无法满足物流活动的需要,原有的仓储企业缺乏改造基础设施需要的资金,外国的物流公司纷纷投资建库。我国的大型企业也不断建设现代化仓库作为发展物流的平台。这种趋势加大了仓储企业间的竞争力度,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3.2 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状况不容乐观
很多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而很多企业的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重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信息化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企业对物流信息化认识和了解不足,物流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推进慢,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其信息化建设也很少从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出发进行规划。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物流信息化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甚至出现了物流信息化鸿沟。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
3.3 自动化仓储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我国自动化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造成许多库场资源闲置,特别是一些产品批量小而单一的生产企业实现仓库自动化,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
3.4 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
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他们都在经济集中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仓库,以至于仓储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3.5 仓储管理人才缺乏
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物流行业更需要这三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不少高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方面,只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投入经费不足,实施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没有落到实处,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4现代仓储管理优化策略
仓储管理在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证流畅的进货、发货和库存控制。将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服务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针对我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仓储企业的竞争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仓储管理:
4.1优化仓储布局,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许多国家的仓储业均地处都市城区、交通要道以及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物资仓储企业要充分利用都市商流活跃、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这一优势,迅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和策略,调整好自己的经营结构。尤其是占地面积大、地理位置优越,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以及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解决仓储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是的问题,调整库区布局,更新库房,进行必要的技改,使之适应物资大流通的需要。打破条块分割,面向社会经营,参与竞争。
4.2 加强技术改造,强化经营管理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做支撑,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做指导的先进技术就成为仓储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将传统的纸和笔的手工记录信息、人工操作管理方式改为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计算机管理和机械化、自动化的操作管理方式。仓储管理技术改造方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仓储硬件设施建设与改造,做好仓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提高仓储资源的利用率和仓储管理的效率。建设完善的功能强大的仓储管理系统,做好仓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改造。在软件设施方面可以有以下几个层次供选择:单项的仓储、运输管理软件;本企业局域网;通过企业外部网和因特网,与客户及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在仓储管理的出入库管理、货物分拣、盘点、库存控制等各个环节运用物流信息技术和仓储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减少差错,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企业外部网实现本企业仓储信息与合作伙伴的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如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叉车、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搬运设备上,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4.3 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走国际化道路
要适应开放市场的要求,做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各项准备工作,关键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我国不同行业的仓储企业的储运设施不能共用,影响了企业合理统筹仓储 资源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物流要求,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仓储网络,必须按照国际物流标准模数尺寸来设计仓库、托盘、货架等储运设施和设备。仓储标准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仓储内部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
4.4 加强仓储人才培养
仓储人才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必须加大物流实践教学的投入经费,将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落到实处。
4.5 延伸服务领域,提供仓储增值服务
仓储业的利润越来越薄,死守传统的仓储业务不放,势必被市场所淘汰。因此积极开拓业务 渠道 ,实行多方位经营,向贸易、货代、流通加工方向发展,是许多经营管理者的明智之举。除了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服务项目,现代仓储企业还要努力向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符合客户需求的增值服务,以提升仓储企业的内在价值、保持竞争能力,赢得更多的客户。仓储企业可以增加以下增值服务: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与咨询服务等。原有仓库,原有人员,通过延伸服务。
5结 论
仓储管理的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它是生产制造企业再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而是保存物资原有使用价值,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实现生产自己造企业经快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认清仓储管理在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和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仓储管理在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促进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的仓储及其管理健康发展。我国仓储业发展势头良好。自20世纪末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带动了仓储业的发展,对仓储业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型的现代化库房开始出现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以满足地区发展对物资流通的现代化需求。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和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对自动化仓储提出更高的要求,搬运仓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时的信息,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射频数据通信、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仓库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运输设备上,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系统柔性化,采用灵活的传输设备和物流线路是实现物流和仓储自动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汝宜红.物流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O09
[2](美)Ronald H.BallOU.企业物流管理一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叶梅. 仓储管理[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5]__翔. 物流管理. [J ] . 物流与采购研究. 2009 .
存货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和销售需要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重要经济资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存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企业存货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全面的管理
《纵横中小企业ERP管理软件》始终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监管,实时提供各种业务数据,全面反映货品的生产、进、销、调、存和成本、毛利,以及应收、应付等资金往来情况。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是制造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理想选择。她以业务为基础,财务为核心,整个系统一体化设计,功能流畅,操作方便,界面美观友好。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帐务系统等子系统。可以帮助企业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详尽、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二)帮助库存会计进行库存商品的核算
1950年,在建立国营贸易企业统一会计制度的同时,确定批发商品核算采取永续盘存制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办法,但其具体核算 方法 ,却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大商业财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商品核算,建立健全商品账的控制体系,一般实行“三级控制”(在“库存商品”总账与库存商品明细账之间,按商品类别设置类目账),有的工业品批发企业经营品种繁多,则实行“四级控制”。
(三)库存分析可以为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1、计划管理材料总体计划(备料计划)项目部开工前编制材料总体需用计划,作为公司备料和项目部编制月物资采购计划的依据。根据材料总体计划量以及合同签订价或最近采购价自动生成材料的目标成本,用以控制材料的实际成本。
2、材料收发存管理
(1)材料入库时系统会提示此材料的合同签订价格,以防入库采购价格大于合同签订价。 在验收入库时能看到这个材料的计划量、已供应量以及供应余量,采购人员可实时了解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能分别体现甲供材料、采购材料和调入的材料。直出功能可以实现入库即出库,节约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您可以按自定义的签批流程对材料入库单进行签批。
(2)材料出库能提示当前库存量。出库单价的计算方法可以按剩余平均价、先入先出价格灵活设置。能分别体现工程用材料、临设用材料、办公用料、设备用料、周转摊销的材料和调出的材料。可以按领料单位来查看领料情况,对于项目来说根据此可以考核外施队的用料情 况。可以按工程部位耗料,以便按部位把实耗材料与预算材料、计划材料进行对比,过程中对材料的消耗进行控制。您可以按自定义的签批流程对材料出库单进行签批。
(3)材料收发存情况查询根据入库、出库情况,系统按材料编码自动汇总材料的收发存情况。能按材料类别对材料的收发存情况进行查询。能自定义时间查询材料收发存情况。能查看材料的明细帐,便于历史及原始数据的跟踪。同一种材料可以按平均价格,也可按不同的采购价格查看材料的收发存情况。
3、材料结算、付款及欠款管理材料入库时与供应商或合同挂钩,系统自动生成应付帐款,填入实际付款数后,欠款自动生成。
4.发票管理每一张采购发票都可以和相应的入库和出库单关联,您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发票额、发生额以及这张发票所对应的入库单和入库材料。可以按自定义的签批流程对发票进行签批。
5、材料成本管理系统自动按部位和时间把实耗材料、计划材料以及预算材料的量和价进行对比,以便过程中分析盈亏,采取控制策略。
(四)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实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物品积压或短缺,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二、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管理内部控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任何 企业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任何一个企业忽视了内部控制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我国企业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存货的内部控制的问题首先体现在从存货入库到出库。
1.记录的时间差
首先,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记录的时间差异,企业购买的存货已经入库,但财务部门没有对其进行记录,尽管在预付货款账户中表明着采购的行为发生,但二者在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时间差异也存在着企业存货被挪用的风险。
2. 财务部门对实物没有控制权
尽管企业购买的存货在财务做了入库的处理,但财务部门对实物没有控制权,由于缺少对存货的定期盘点来核实是否实物和账 面相 符合,所以财务的记录只是对企业购买的存货进行账面的记录,存货很可能存在账实不符。账实不符还有可出现另一种情况,企业账务处理不规范,实现销售不做销售收入,不按实际结转库存产成品,对收回货款不列账,形成资金体外循环,造成存货账面数大于实际库存数,账实不符;部分相关联企业之间的货物转移,双方不签订代销合同,代销或赊销商品没有如实计入库存,形成实物数大于账面数;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保管员岗位,不按规定设置明细账。
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制定和完善存货采购计划。如果一个企业存货流动的速度较快,特别是原材料部分,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库存量和保证每天的正常生产的需要,如果是食品类生产企业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保质期。如果企业的存货量过多,不仅占用企业的仓库和资金占用的增加,而且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如果过少不能保证每天企业的生产需要,而如果频繁采购存货发生的费用又会增加。
3. 企业缺乏对存货采购过程控制
企业缺乏对存货采购过程控制,特别是对采购的内部控制不完善,很多采购的存货都由一个人完成,那么对于采购存货的入库价格就会由采购人员自己决定,增加了采购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这样企业的采购成本就会大大增加了。其次,存货验收入库的手续的不规范。存货的验收时存货入库前的重要环节,很多企业忽视存货的验收,对与一些特殊材质的存货应该严格验收,以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时候企业采购和验收时是同一个人,大大的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企业容易忽视存货在领用的控制不完善,在领用过程中被员工私自盗用或者丢失都未能及时发现,给企业造成损失。例如:武汉金牛管业总公司组织对所属10多家企业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尤其在存货管理上暴露出许多问题,实际资产盘亏近40%,存货丢失损耗严重,账实不符,采购无控制、销售无监督,反映出存货占流动资产比率过高,存货周转速度缓慢,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由此可见缺乏对存货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缺乏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
而且对于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存货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的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企业缺少有效的存货管理方法。企业由于多种原因持有不同种类的存货,并且不同行业的存货种类和应用比重也不同,管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应该有很多种。现在企业常用的存货管理方法有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存货储存期控制、存货ABC分类法、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等方法。很多企业都只运用一种存货管理方法来管理多种存货,例如单独存货经济批量模式,经济批量模式是根据企业日常存货用量和相关的资金成本,运用数字模式求得企业最佳的持有量的方法,但是经济批量模型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假设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的限制,采购、运输均无价格折扣,订货费与订货批量无关和不允许缺货等,经济批量模式只是考虑存货变动性定购成个和存货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没有考虑外界 其它 的变化的因数,假如供应商位了鼓励客户大量的购买,通常给与不用程度价格的优惠,如果用经济批量模型就会使存货订购的数量受到影响。缺乏利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可能使企业因为存货量的不足而无法满足销售和生产的需要,也可能因为存货过多而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
(三)存货管理中缺乏运用第三方物流
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是制造业企业还是流通业企业,为完成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必须有与之相关的物流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存货的管理模式只是对存货预算的管理和确定最佳订货时间和订货量,存货管理“小而全,大而全”注重了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忽视了企业外部第三方物流资源的利用,企业在内部自己进行物流活动使企业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企业需要购买货车、建立仓库、雇佣物流人员等,接下来企业需要负责存货计划、采购、存储、领用、出库全过程的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使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多数企业注重了存货实物形态的管理,忽视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目前我国企业的存货管理方法只是针对企业的自身物资资源,大大缺乏运用第三方物流。
(四)各部门信息脱节
商品实物已经入库,财务部门没有记录。由于企业采购业务与财务信息处理脱节,财务数据不能形成对物流的监控,二者在时间的反映上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仓储功能并非由本企业完全控制,虽然在预付贷款账户中反映出采购行为,却存在着企业资源被挪用的风险。
三、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利用企业物流的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存货管理活动中的订单流、物流和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趋势和重点。我们的大多数企业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销售和扩充规模上,相比之下,对存货管理则有所忽视, 为了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将加强存货管 理提到日程上来。
(一)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和完整。
存货的规划是控制存货水平,降低资金占用,使存货效益和成本达到最优化的存货事前控制方法。做好存货规划。首先,应制定经济订货规划,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货点,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其次,要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额。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根据各种存货平均每天的周转额和其资金的周转日数来确定存货资金数额的周转期法;二是以上年存货资金占用额为基础,分析计划年度各项变动因素加以调整后确定资金数额的因素分析法;三是根据存货资金与有关因素的比例关系来确定资金数额的比例法。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三)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如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运输资源等。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成本。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已为大多数企业所重视,如仅利用内部物流资源,难以满足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而利用第三方物流对加强存货管理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降低仓储费用,运输费用;二是减少存货储存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是企业物流的外包,可减少物流设施的投资费用,物流人员的管理费用,减少流通环节。利用第三方物流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内外资源的利用上,应先整合内部资源,如企业有闲置厂房,运输设备,应先盘活利用现有资产,同时还应考虑安排就业和分流富余人员等非经济因素;二是应注意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企业存货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的人才;三是加强存货管理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考虑存货的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还应改善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企业分支机构及经营网点的设置。
(四)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 措施 的权限责任;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 报告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帐,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3.仓储与保管控制。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第四,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总之,通过加强企业存货管理,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零售业在我国也成为了一种竞争最激烈、变数最大的其中一种业态。百货零售业的发展已然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寻求发展,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高效组织百货超市的的经营运作,壮大企业的规模,也成为我国零售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存货;存货管理;风险管理;存货管理制度
一、百货零售业的存货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存货量大于实际需求量。因为市场变化的不稳定性,企业不能准确预估未来的需求量,为了避免缺货损失,企业的存货量往往会高于实际需求量。另外,企业销售部门迫于销售压力,很容易高估未来的销售量,成存货积压。
(二)存货量跟资金成本呈正比关系。存货是企业用资金购买的,只有将存货卖出,才能收回资金。因此存货数量越多,占用的资金金额也越大,导致资金成本上升,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存货的自我贬值性。存货的价值具有保质期,一旦超过期限,价值就会降低。
二、百货零售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管理缺乏经济性
1、存货采购。存货的采购缺乏周密、科学的采购计划,存货采购与否、采购多少、何时采购往往是领导者根据自己的 经验 或者感觉来决定,影响了存货采购的科学性。
2、存货储存。企业存货一般单位价值较小,但数量和规格较多。企业没有对存货按照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对所有存货都实行统一的管理方式,不利于企业做到重点控制。
(二)存货管理制度不规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存货的成本为达到目前状态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存货的所有支出,包括采购成本、运输费用、入库前的整理费用等。在存货储存过程中没有制定库存管理责任制度, 致使权责不清,造成存货的破损、变质甚至丢失等现象。
(三)存货管理忽视风险性
百货企业在存货管理中容易忽视存货在采购、存储过程中的风险,销售过程也可能出现劣质品流通进入市场影响企业声誉等。
三、案例分析――以家乐福为例
(一)家乐福简介
家乐福于1959年在法国成立,目前即使在全世界也仅次于沃尔玛,是世界排名第二的成功零售商,而它在中国的发展,更是优于沃尔玛。自从1995年进驻中国的零售市场后到现在在中国的26个城市开设了多达60家的商店,年收入已超300亿,员工人数甚至高达数十万。这些年来,家乐福凭借着独特的大卖场经营手段,不断的开拓新市场,除了在经营商这个圈内有显著的成绩,也得到了消费者的拥护,成为世界备受瞩目的企业。
(二)家乐福存货管理方法
存货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了零售企业的订货水平高低,事实上存货就是流动资金的占用。合理地管理存货对百货零售业相当重要,从家乐福的存货管理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
1、畅销和滞销商品的管理。
2、对商品的监控。
3、ABC分类法的运用。
4、信息系统的运用。
5、存货设备的使用。
(三)家乐福存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1、存货水平偏高。
2、存货管理责任不明确。
3、存货的品类管理不完善。
4、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四、存货管理优化对策
(一)制定有效的存货采购程序。为了合理性地组织商品的采购,百货零售企业必须视自身情况,建立起相应的采购机构;根据不同商品的经营范围与品种,形成商品自有的经营目录;并选择合理的采购 渠道 ,进行进货洽谈;妥善安排需求商品的验收活动。
(二)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
百货企业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并对有关重要资产的控制或记录的存放地安装和使用防盗、防火的报警设施等以防被盗和遭受损失,以确保其安全与完整。
(三)加强内外部沟通,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供应链中有着不同成员就必然存在着相互不同的目标冲突,然而当系统没采取协调手段时,供应链的各成员选择自身优化而采取行动,结果最优的只是局部而已,而无法达到预期的供应链整体最优。为达到全局最优的实现,供应链成的员应该要清楚认识到对整个系统什么才是最优,为调节供应链各个成员的自身行为,因而必须要做到所持信息的共享。使供应链里每个阶段都能按照顾客想要的要求进行更加精准的预测,从而减少需求预测的变动性,最终减少其产生的牛鞭效应。
(四)实施盘点控制,保证账实相符。盘点控制是指通过对企业的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相符,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
(五)加强存货风险控制与防范。存货风险是指企业存货由于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动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库存物资要占用资金,场地,派人维护,形成库存成本。
五、结语
综上,良好的存货管理是保证企业资金有效运转,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存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和存货内控制度,做好存货规划和采购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利用先进科技确保存货核算的准确性,并通合理制定库存水平,减少积压,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的。此外,企业在努力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根据自身特点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存货管理机制,有效地推动企业存货结构的优化,提高资金的运转率,从而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兴发.浅谈存货管理的风险成因及其财务应对[J].现代商业,2012,26:268-269.
[2]李春燕.浅谈企业存货管理的风险成因及其财务应对[J]. 财经 界(学术版),2011,09:68+70.
存货管理的好坏也密切关系到整个公司和公司利益的相关者,那存货管理论文怎么写呢?我整理了两篇存货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浅析企业存货管理
[摘 要] 存货作为公司的一项占有很大比例的资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存货管理的好坏也密切关系到整个公司和公司利益的相关者,因此,必须重视对存货的管理。本文以安徽某公司为例,就其存货管理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利用存货、加强存货管理的措施,并对其未来发展阐述了一些相关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 企业存货;存货管理;周转速度
[中图分类号] F2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0-0077-03
[作者简介] 李 泊,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江西 南昌 330038)
存货是指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及商品等[1]。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地存货不仅会占用较多资金,也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只有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利用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存货管理的方法
(一)存货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公司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
A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很大,但品种数量较少;B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如在超市,高档皮货、珠宝首饰、名烟名酒、家用电器、家具、摩托车、大型健身器械等A类商品的品种数量并不很多,但价值额却相当大;大众化的服装、鞋帽、床上用品、布匹、文具用具等B类商品品种数量比较多,但价值额相对A类商品要小得多;至于各种小百货,如针线、纽扣、化妆品、日常卫生用品及其他日杂用品等C类商品品种数量则非常多,单位价值却很小。一般而言,三类存货的金额比重大致为A:B:C=0.7:0.2:0.1,而品种数量比重大致为A:B:C=0.1:0.2:0.7。
(二)经济订货量模型(EOQ)。所谓EOQ,即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它利用数学的方法求得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之和最低时的订货批量[2]。典型的存货订货规模就是估算出适度的订货规模,使得成本实现最小化。从EOQ模型的推导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保持恰当的订货规模,才能使总成本降低。因此,EOQ不提倡小批量订货。
(三)保持适当的存货周转率。 一个公司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对公司的流动比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存货的流动性的分析很重要。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公司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响到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整个公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公司的变现能力。
(四)准时生产制(JIT)。准时生产方式是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研究和开始实施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一种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成本的准则。其中心思想是寻求、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浪费的一切根源和任何不产生附加价值的活动,实现这一思想的控制方法和原则是:将必要的材料,以正确的数量和完美的质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生产系统如果真正运行在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状态下,它的库存就被减至最小的程度,因此,JIT又被简而言之成“零库存”管理[3]。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知道JIT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是使库存最小化的生产系统,即消除一切只增加成本,而不向产品中增加价值的过程。
二、存货管理方法的应用
本文从分析安徽某公司存货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导致存货管理出现问题的内外部原因,并提出优化存货管理的策略。
(一)公司存货管理的现状(见下表)
从这 3年的趋势平均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2007年3月以前上升较快,之后略有下降,再呈缓慢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公司发展,存货的增长速度高于公司资产的增长速度。以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可以揭示存货变现的能力,该比率越大,意味着存货转换为收入的时间越短,变现能力越强。而以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则可以反映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该比率越大意味着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公司管理存货的能力越强。表中这两项数据均呈现较快上升趋势,说明公司越来越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但2007年前三个季度存货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各季度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第一季度的数值下滑太快,其存货的周转情况差强人意,说明企业生产经营及其销售出现问题,唯独第四季度各项指标较好,说明企业存在操纵利润的迹象。
(二)公司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内部因素
(1)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对存货本质的认识缺陷,使得公司的存货大量积压。大量的存货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讲,存货也是公司的一项“负债”,公司应尽可能地以较低的存货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2)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公司的库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公司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要么公司的存货储备量低于市场需求使之失去市场机会,要么造成库存积压,增加其储存成本。
(3)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存货的监管效率低下。公司内部没有制定关于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使制定了也因为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使之不能有效地运行。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中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得公司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致使其在对库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习惯于单纯凭借主观经验,而不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存货进行定性与定量控制。
(5)存货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造成存货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及其上、下游公司。公司内部仅仅建立了以统计核算为目的的小型数据库系统,严重时甚至会误导公司的采购与生产活动,造成存货的脱销或者积压。
(6)没有将存货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导致公司存货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公司往往以库存静态管理为中心,忽略了存货管理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仅只局限于库存满足生产或销售需要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者原材料。
2.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外部因素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人民银行总行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致使各银行的执行利率随之上升,加之各方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一些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和资金利率风险,便大量囤积原材料,形成了较多的存货。
(2)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的生产性价格指数(PPI)居高不下,物价上升的压力持续存在,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运输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公司为了降低缺货风险,不得不增加存货的安全库存量,并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避免物价变动产生的风险。
(3)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市场需求变化加剧,也会增加公司存货管理的难度,公司常因销售预测不准,造成已被淘汰的产品以及相关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大量积压。
(三)优化公司存货管理的策略
1.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度。应做好销售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公司在进行销售预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滚动预测的方式,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销售预测进行修正,并让经销商参与整个预测流程,发挥经销商更接近市场、更了解市场的优势,以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
2.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公司存货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所有存货不分巨细地严加管理。因此,公司在存货的日常管理中,可以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 A、B、C三类。其中,A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 10%~15%,金额占存货总额的 80%左右;B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 20%~30%,金额占全部存货总额的 15%左右;C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60%~65%,金额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在此基础上,公司应重点抓好 A类存货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存货管理战略,严格控制该类存货的数量,提高其周转的速度。
3.优化和改良公司的生产运作流程。在优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公司需要分析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哪些是无效的作业流程,哪些是能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作业流程,进而消除无效的流程。在简化生产流程的同时,公司还应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使生产线上各个作业流程的时间趋于一致,实现生产线的同步生产。
4.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公司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存货业务的各个环节,确保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分明,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建立并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公司应建立完整的供应商档案,根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资质等级、信誉及价格等情况,建立完整的供应商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制止不良存货的发生。第三,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施盘点控制。公司应对存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清查,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为公司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5.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公司可以让供应商参与公司的存货管理,通过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向供应商公布自己的生产经营计划,由供应商根据公司的存货消耗需求情况来组织安排发货。这样,既可以降低存货的采购成本,又减少了存货的资金占用[4]。
6.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业务流程特点,使用合适的库存管理软件,建立公司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使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
7.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优化存货管理除了需要公司管理层改变经营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外,还应该让公司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均参与到存货的管理中,共享存货管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在整合的过程中,公司应当将存货管理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强调公司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为存货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公司存货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现阶段公司存货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化物流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技术的逐步发展与应用,JIT这一现代存货管理理念一定会成为精达股份公司存货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服务。
JIT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甚至消除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成品的产出的全过程中的存货,建立起平滑而更有效的生产流程。在准时生产制下,产品完工正好是要运输给顾客的时候,同样原材料到达生产工序时正好是该工序开始准备生产之时。没有任何不需要的材料被采购入库,没有任何不需要的产品被生产出来,所有的存货都在生产线上,因此,将存货降到最低,实现零存货是准时制的目标之一。
JIT的运用给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收益,它不仅提高了存货管理效率――节省存货资金的占用和仓储空间的占用,以及与之相关的保管人员的减少等等,还减少了由于存货资金的占用而减少的资本成本支出。最关键的是它是消除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无价值增值的活动和耗费,即消除一切浪费,最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更好更快地满足顾客需求[5]。
因此,JIT这一现代存货管理理念一定会成为精达股份公司存货管理的发展趋势。但精达股份公司实施JIT存货库存管理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全社会科技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基础。
(2)企业之间的真诚密切协作是有利环境。
(3)强调全面性预防维护,实施ITT必须鼓励全员参与。
参考文献:
[1]王廷丽.JIT与零库存[J].兰州学刊,2004,(6).
[2]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熊胜绪.丰田生产方式的特点及其科学性评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2,(11).
[5]韦波,祥建.基于JIT的存货管理策略探讨[J].企业活力,2004,(8).
[责任编辑:李小玉]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存货管理论文
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管理模式的优化已成为制约供应链性能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以及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并针对供应链协调库存的问题,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再订货水平和集成化库存管理模型,展开了讨论。这些研究对实际中的供应链库存协调制定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为深入开展供应链库存协调理论在经济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库存协调;VMI
一、引言
仓库是物流中心的重要一环,对经常性使用的物资,物资部门按照经济的原则采购、仓储,进行物资库存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的库存控制上,它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不注重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这种局部优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供应链物流不畅,成本增加,企业及其供应链缺乏竞争力。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不仅能够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还能提高物料的流转速度,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概述
本节概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并分析了库存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1.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最早由Michael.Porter在1980年发表的《竞争的优势》一书中提出。1986年物流管理委员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CLM)对SCM作了定义:SCM是一种关于企业外部顾客和供应商的物流管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供应链管理的定义虽然没有得到统一,但是其基本作用和概念框架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市场营销、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科学、运作管理和物流等各个领域中,在不同的成面上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首先是组成供应链的主体即供应链的各成员:从功能上分,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可以是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零售商等;在交易关系上,各个成员可以是买方、卖方和运输承担商;从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势力或地位上看,可分为领导者和追随者,而势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的控制权上,如库存决策、定价、促销活动容量分配、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共享等。其次是渠道。渠道是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途径,它连接着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渠道的结构包括各个成员之间的连接形状,如有几个承包商、分销中心以及他们的地理位置。最后是产品。在一个供应链管理研究模型中,可能涉及到多种产品,这些产品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替代的、互补的,而同一品牌产品系列上下代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相互都会影响到彼此的生产、库存、定价和促销等决策,另外,如果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成几个时期,在各个时期中的需求、价格库存和促销力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它时期的决策。
2.库存管理概述。库存管理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对其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研究的银行保持多少流通现金的问题。通过研究,人们发现了一个计算库存现金的简单公式。1915年,Harris将这种思想应用于一般的物资存储问题,建立了经典的经济订货量(EconomicOrderQuantity,EOQ)公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物流和仓储成本增加,企业面临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的巨大挑战,供应链中各个商业组织越来越认识到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能力取决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正如克里斯托夫在1996年所说的那样,“当今的商业竞争实际上是各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都会使得链上的各个商业组织持有更高水平的存货,以保证它们应对需求的能力。提高存货水平必然会导致成本的上升,还会使供应链应对变化反应的速度变慢,因此,科学的库存控制成了进行库存管理的主要手段。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供应链管理中,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其它成本费用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并使实体供应物流、制造装配物流与实体分销物流之间达到高度均衡。在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目标的同时,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总库存最小化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与库存变化的最优控制,而不是单个成员企业库存水平的最低。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首先,能够以较低的库存水平带来更少的加急运作,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实现较好的规模收益;其次,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开展合作将使得物料的流转变得更快,更可靠,更短的准备周期和由于快速送货提供的更好的客户服务。各种商业组织都在不断地寻求提高运作水平的方法,以此来赢得竞争优势。
3.供应链库存管理特点及意义。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而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还涉及到外部的其他多个企业,它是从企业内部部门的职能管理拓展到企业群间的库存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管理的出发点、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概括来说,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3.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目标是追求供应链全局库存的最优化由供应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可知,供应链管理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因此,库存管理不是只追求各节点企业单个库存点的成本最低,而是应该协调各个节点企业的库存活动,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最小化。
3.2信息共享为供应链库存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供应链库存控制更为有效。要增加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程度,建立在Internet和EDI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供应链信息系统,为企业间的快速信息传递提供了保证。供应链库存协调机制决定着企业间的库存协作效率,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良好的库存协调机制既能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又能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由局部规模变为全球规模,由于信息成本高而被限定在狭窄区域内的地区经济,将被统一到全球市场中。研究供应链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适应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能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与竞争本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而作为供应链研究核心问题的库存管理研究将显得更加突出,这一领域将成为更有价值和更具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三、利用供应链协调库存
协调的供应链关系能够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变化、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产回报率等功能。然而,一个供应链系统包括多个商业组织,这些商业组织往往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供应商和零售商在做生产和库存决策时所采取的EOQ模型往往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整个供应链上的整体利益,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是建立协调机制来对供应链成员的目标进行综合,协调他们的决策来优化系统的绩效。供应链协调涉及不同的协调问题,如供应链中各成员在战略方面的合作协调,在计划及运营方面的生产协调、信息协调和库存协调等问题。对各协调问题中不同的协调内容往往需要建立不同的协调模型,如生产协调问题主要研究面向供应链全局的生产计划、物流计划等内容,前者主要采用建立生产调度模型的方法,而后者主要采用建立配送模型的方法。信息协调问题则包括协调以下信息内容的共享:库存共享、销售数据共享、订单状态共享、销售预测共享、生产/配送计划共享。针对库存协调问题建立的库存协调模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模型和第三方库存管理等,其目的是克服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控制模式而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MI管理系统就是指由供应厂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是连续补货的方式之一。所谓“连续补货”是供应商与零售商建立伙伴关系,两者共享零售商的库存数据和销售信息及目前的存货水准,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再依据预先制定的存货水准对零售商进行补货的过程。在连续补货的环境下,供应商不再是被动地执行零售商的订单,而是主动地为零售商补货或提出建议性的订单,以降低补货成本,提高供货速度和准确性,降低库存水平。供应链环境下,用户个性化产品需求增加,导致企业产品种类增加,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导致库存水平上升,库存成本和管理难度增加。传统库存管理造成供应链上的库存积压,供应链整体利益削减。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新的库存管理方法能科学管理库存,协调供应链整体利益。供应商管理库存客观上要求各企业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密切合作,在观念上达到目标一致,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各企业在合作上采取积极响应的态度,以快速的响应能力降低库存费用,使各参与方合作时获得的收益比不参与合作时获得的收益大,这样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更加快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发展。
2.寄售库存管理。寄售库存(ConsignmentStock,CS)是供应链环境下的一种库存管理理论,它是指供应商将货物存放在生产厂商或者零售商的仓库里,在货物没有被厂商或零售商使用之前,货物的所有权归供应商所有,厂商或零售商只有在使用货物时才支付费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了以Internet为载体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下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极为便利,这为以连续信息交换为前提的CS方式的应用及推广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进入买方市场后,市场的渠道力量逐渐向供应链下游转移。供应链下游的厂商为了降低风险,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所掌握的渠道力量,让供应商采用CS这种更有利于自己的库存方式。在现实生活里,CS方式已非常常见并广泛的运用于各行各业中。例如,许多生产商(IBM、Dell、Philip、海尔、长虹等)都要求供应商将生产用的零部件、原材料等存放在自己的仓库里,用完后再同供应商结账;很多宾馆的房间里存放的各种饮料、食品和烟酒等实际上应用的也是一种CS方式;据调查,有90%的医院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某种形式的CS;甚至电子商务网站(如ebay、amazon.com、AmericaOnline、阿里巴巴、淘宝、易趣等)所采用的也是一种寄售合同;另外在零售业中,虽然大型超市(如Wal-Mart等)还只是采用VMI方式,但有些人断言CS代表着零售业的未来。
3.联合库存管理。虽然VMI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案,但在VMI中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协作水平有限,且成功的VMI需要企业间有较高的信任度,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上游企业制定计划,从而下游企业实现零库存,上游企业库存大幅度减小,但这无疑增加了供应商的风险。不同于VMI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简单来说,联合库存管理就是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独立库存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大大改善供应链的供应水平和运作效率,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一种通过供应链成员间联合、协调机制来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各个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上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从而充分利用了供应链资源。在供应链环境下,实施联合库存管理,首先要一个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在协调管理机制中,建立供需双方共同合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机制,由联合库存管理中心对需求、订货、供货等做出决策,并协调供需双方利益,同时需要设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其次,要以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为依托,充分利用供应链节点企业EDI(电子数据互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平台或电子商务系统,将条码技术、POS系统、订单自动处理系统等集成起来。在信息系统中,要做到信息共享以及信息获得具有透明性和及时性。JMI能够给企业库存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如下所述:
(1)信息优势。信息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而缺乏信息沟通也是其他库存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JMI通过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企业间库存管理上的信息共享。这样既保证供应链上游企业可以通过下游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又可以使各个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开展。
(2)成本优势。JMI实现了从分销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之间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可以让三方都能够实现准时采购(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采购恰当的物品)。准时采购不仅可以减少库存,还可以加快库存周转,缩短定货和交货提前期,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3)物流优势。JMI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局面,体现了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思想。JMI强调各方的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共同分担风险,能够有效的消除库存过高以及“牛鞭效应”。
(4)战略联盟优势。JMI的实施是以各方的充分信任与合作为基础展开的,JMI要想顺利有效运行,对于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缺一不可,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船上。因此,JMI的有效实施,既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又保证了这种独特的由库存管理而带来的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不会轻易地被竞争者模仿,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总的来看,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变成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
四、模型
1.模型假定。(1)供应链中只存在单一的买方(她)和单一的卖方(他),且只生产一种产品。(2)买方的订购是分批进行的,她每次订购的批量为Q,每次订购的成本为A,产品的年需求速度是确定的,为D。(3)卖方的生产速度有限并且也是分批进行的,他每次生产的批量为mQ,每次生产的启动(set-up)成本为M,产品的生产速度也是确定的,为P。(4)买卖双方的库存持有成本都与库存产品数量及时间成正比,令买卖双方的单位产品在单位时间内的库存持有成本分别为hb和hv。(5)单位运输成本为常量,不予考虑。
2.存储策略。(1)t-循环策略:每隔t时段补充一次,补充量为Q。(2)(s,Q)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Q;若库存水平大于等于s,则不定货。s称为定货点库存水平。(3)(s,S)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S-s;即使得定货时刻的库存水平达到S否则就不予定货。(4)(T,s,Q)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Q)策略。(5)(T,s,S)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S)策略。
3.传统的库存模型。传统的库存管理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因而此处我们以买方为例给出经济订货量(EOQ)公式。
4.再订货水平。在需求恒定的条件下,从一个存货周期把存货转移到另外一个存货周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每一个订单项下的货物都应该在现有的存货刚好用完的时候到达,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在需要对货物进行补充之前的一个订货至交货周期实施定货,否则就会发生缺货。
5.集成化库存模型。集成化库存模型考虑了使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的联合经济批量,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以下给出一个使单买方和单卖方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化的联合经济批量求解模型(Hill(1999))。
五、结语
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化、系统化、合理化和效率化,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如何是其物流系统或物流子公司运行最优化的问题。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集中管理库存信息,通过ERP信息平台建立物资台帐,实现库存高度透明化。逐步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协议库存等策略,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众所周知,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型企业,库存管理在其运作中更为重要,原因是库存不仅影响着某一节点企业的成本,而且也制约着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整体性能和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更多地从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的角度考虑其库存管理战略,从而推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进化,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益。虽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相关理论和协调方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供应商管理库存实施的信息技术平台、信任机制、战略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同情形下供应商管理库存协调值得进一步研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拓展,协调机制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充实;供应商管理库存与采购、生产、销售和运输的系统研究有待加强。本文讨论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并针对供应链协调库存的问题,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再订货水平和集成化库存管理模型,展开了讨论。最后,对希捷的VMI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证了供应链协调库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康永星.供应链库存协调与优化研究[D].2006.天津大学.
[2]霍小军.电力行业后勤改革研究[D].2005.天津大学.
[3]顾喜云.现代物流概念下的仓储理论研究[D].2000.上海海运学院.
[4]赵艳琴,张绍文.供应链条件下的库存模型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1:P32-33.
[5]任敏贤.供应链库存协调问题研究[D].2004.吉林大学.
[6]刘永胜,李敏强.供应链库存协调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4:P49-54.
[7]夏则芳.供应链库存管理决策的研究[D].2006.上海交通大学.
[8]刘鹏飞.供应商管理库存及其协调研究[D].2008.中南大学.
[9]徐彬彬.引入TPL前后的VMI集成库存模型研究[D].2009.华中科技大学.
[10]张慧颖.不确定需求下的供应链库存协调管理研究[D].2003.天津大学.
[11]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物料代码标准化方法研究及应用(2010年1月).
[12]罗守安.安徽电力建设公司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2008.合肥工业大学.
企业零库存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 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其中降低成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方法。零库存是一种物流、生产、库存和计划管理的现代方法,是当今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正确的运用企业的零库存管理,可以满足控制成本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要求。本文介绍了零库存管理的实质和发展,分析了企业实行零库存的条件以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零存货;零库存管理;存货成本;供应链
一、零库存管理的实质与发展
1.零库存管理的实质
零存货是适时生产制对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为了消除产品制造周期中可能存在的“停工待料”或“有料待工”等浪费现象。一般意义上,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要存货量和没有存货量。零库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供、产、销等一个或多个生产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是以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前提,使物料处于周转的库存管理方法。它并不是指物料的绝对库存量为零,而是运用一定的存货控制方法,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因此“零库存”管理的实质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些种物品数量为“零”,即不保存经常性库存,它是在物资有充分社会储备保证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供给方式。
2.零库存管理的发展
零库存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是起源于日本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大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下,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施了全新的生产模式——JIT,降低了库存,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当时的丰田公司成为零库存管理理念的最大受益者,此后,该理念更是被日本众多的企业广泛采纳和运用。不仅仅是在日本,零库存管理理念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Dell计算机公司运用直销模式,使供应商商直接与客户联系,将产品销售给客户,从而保持库存量为零;沃尔玛超市结合自身需要对零库存理念进行创新,使之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我国,海尔公司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按订单来组织生产,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二、零库存管理的实施条件
1.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为了实现“零库存”,企业需要建立一条完整有效的供应链,该供应链的核心应是联系紧密、协同发展、渠道畅通,使企业得以有效运作。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保证对产品的及时供应,并且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以尽可能实现零库存的要求。
2.对产品质量的把关
零库存管理还要求企业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有足够了解,企业需要挑选出产品质量过硬且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与之合作,在某些由供应商直接与客户联系的交易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保证客户满意度。
3.适用零库存管理的产品
并非所有的产品都适合采用零库存管理方法。有些产品需要留有充足的库存以满足销售需求,并且这些产品的价格随存放时间的延续并不会有太大波动。但有些产品,例如: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生命周期较短,价格变化也较快,就不适宜有太多库存量,时间越长降价幅度越大。
4.内外部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环境
零存货管理的实现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对信息及时反应,迅速做出应对。如以销定产需要企业对产品销量进行准确把握,反映到其他部门,各部门及时得到信息,相互沟通整合,才有可能在零库存的情况下完成产品销售。并且零库存面临着许多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在事前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及时控制,并将信息传递到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使之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风险。这些都对企业的管理环境、信息水平有较高要求。
5.市场条件的稳定
零库存管理需要在稳定的市场条件下才得以有效实施。
三、零库存管理的风险
零库存管理虽然在一方面降低了各种成本,但同时它的实施还面临着许多风险。
1.供应商带来的风险
企业零库存管理的重要条件是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当企业实行零库存后,一旦供应商不能及时供应所需产品,承诺交付客户的产品无法及时到位,致使客户满意度下降,影响企业信誉。
2.产品质量的风险
一个产品完整的流程是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直到送到客户手中。中间的环节复杂且琐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使产品出现问题,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影响企业形象,并且退回的产品使库存量增加,增加成本支出。
3.难以应付突发因素的风险
零库存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得以正常运转,一旦有突发事件导致产品需求激增,企业却因零库存无法满足需求,错失商机。
四、零库存管理的对企业的影响
1.降低了储存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
当企业留有存货时,需要支付一部分的储存成本,如仓储费用,并且还要支付存货卸载、搬运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等费用,实行零存货后,这部分开支得以减少甚至避免。
2.减少库存积压避免损失
市场需求变化莫测,产品需求的突然变化会导致库存积压。积压的存货可能会低价卖出,也可能由于卖不出去导致储存成本的上升,给企业带来损失。而实行零库存的企业由于没有实际库存,即使产品需求变化也不会遭受过大的损失。
3.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
为实行零库存的企业,需将一部分分资金用于购买产品,支付相关费用。实行零库存后,企业可将原本用于购买存货、储存存货等耗用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减少了资金的占用,也避免了机会成本的发生。
五、结语
零库存管理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值得企业学习借鉴。通过“零库存”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企业不能盲目的运用零库存管理方法,仍应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实事求是,努力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提高员工素质水平,学习借鉴零库存理念中的优秀部分并加以完善,最终达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辛向阳.浅析企业零库存管理模式[J].当代经济,2011(20).
[2]宋立军.浅析企业零库存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9).
作者:刘思宇 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
东风汽车库存管理解决方案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是一家高新科技企业,主要从事东风系列轻型汽车、东风康明斯系列柴油发动机的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业务。 来自运营管理的挑战 汽车生产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来自运营管理,每辆商品车的价值都比较高,合理减低车辆的库存水平、减少库存资金的积压就变得非常必要。企业要求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有助于生产的合理性,能够对生产过程、车辆流动进行全程监控。 端到端物流管理 为满足实际需求,东风汽车选用中软冠群ES/1 SuperLogistics方案。方案基于其端对端物流管理,主要功能如下。 全程监控功能。ES/1 SuperLogistics能对所有车辆全程进行监控,包括从车架总装上线、发动机合装、车辆下线、下线检测、入临时库、入中心库、销售出库、运输在途、经销商收车、直到最终客户的全程跟踪。可通过VIN码、底盘号、发动机号、最终客户等信息追踪车辆的来龙去脉,车辆来源的生产序、生产日期、检测人员、调整司机信息,车辆当前所在的状态,车辆去向的客户编码、客户地区等。 条形码功能。ES/1 SuperLogistics能通过条形码扫描管理所有车辆,车辆条码扫描涵盖了从车架装配上线到销售出库的整个厂内物流全过程。总装线上通过条码扫描,记录各状态的执行时间,自动关联底盘号、VIN码、发动机号、调整司机、终检人员、发交司机等,并实现各大总成的自动扣料。车辆入库扫描依据系统设定的规则,自动产生和打印入库建议单。车辆出库扫描,保证符合条件的车辆才允许出库。简化了系统操作步骤,加快了车辆物流的效率。 生产计划管理。采用ES/1 SuperLogistics,东风汽车能够由年度计划分解到月计划、日计划。系统允许随时调整计划,并可进行计划模拟,保证计划的可行性。月计划、日计划可分配为装配进度计划、产品车入库计划、三大总成等半成品的生产计划、原料供应计划等。 JIT生产模式。东风采用ES/1 SuperLogistics中最适合汽车行业的JIT模式来管理生产作业的进度计划,并通过看板管理和条码扫描自动扣料的方式确保生产的准时化。 采购管理。采用ES/1 SuperLogistics,东风汽车实现了根据已确认的生产计划自动生成采购计划,根据采购计划和供应商情况自动生成采购订单,实现了采购与生产的集成。 库存管理。采用ES/1 SuperLogistics,除了能够监控所有本地的仓库外,还能够监控所有异地仓库,可通过灵活设置库存管理规则,实现车辆存放的同色同列、先进先出。入库建议也根据车长和库位长度计算库位容量,使仓库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 智能的运输分配和运输跟踪管理。采用ES/1 SuperLogistics,东风汽车实现了通过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运输路径优化和车辆编组优化,也可根据承运商的运输情况和考核情况进行承运商运费的平衡。 营销管理。采用ES/1 SuperLogistics,解决了东风汽车异地销售的问题,实现了销售公司远程开销售提车票,确认提车票,仓库本部直接打印票据,避免了单据的远程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使用ES/1 SuperLogistcs方案,东风多个部门都能获益。储运部门通过出库建议,保证了出库的先进先出,减少了老旧车积压造成的的资金损失,通过运输路线的优化和承运商的管理,加强了运输管理的控制力度,既降低了运输费用,又保证了运输质量,实现了成本和客户满意度的双提高;市场销售部门通过与储运的集成,实现营销异地开票、本地打印,优化了营销流程,准确了解车辆的库存情况、近期的生产情况,加强存货量大的车辆的销售力度,减少库存资金的积压;生产部门形成了以销售制定生产,以生产推动销售的大循环,既减少了库存的积压,又加快了生产的节奏,提高了东风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条码电子化管理,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 点评 ES/1 SuperLogistics解决方案使我们的整车管理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自动化的车辆入库和出库管理使管理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并充分地利用了仓储空间,仅在仓储费用一项上我们每年400万的临时仓储费就可以节约1/3,而且系统提供的各种报表信息十分准确,为我们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王先生) 东风汽车向库存管理要效益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是一家高新科技企业,主要从事东风系列轻型汽车、东风康明斯系列柴油发动机的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业务。 来自运营管理的挑战 汽车生产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来自运营管理,每辆商品车的价值都比较高,合理减低车辆的库存水平、减少库存资金的积压就变得非常必要。企业要求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有助于生产的合理性,能够对生产过程、车辆流动进行全程监控。 端到端物流管理 为满足实际需求,东风汽车选用中软冠群ES/1 SuperLogistics方案。方案基于其端对端物流管理,主要功能如下。 全程监控功能。ES/1 SuperLogistics能对所有车辆全程进行监控,包括从车架总装上线、发动机合装、车辆下线、下线检测、入临时库、入中心库、销售出库、运输在途、经销商收车、直到最终客户的全程跟踪。可通过VIN码、底盘号、发动机号、最终客户等信息追踪车辆的来龙去脉,车辆来源的生产序、生产日期、检测人员、调整司机信息,车辆当前所在的状态,车辆去向的客户编码、客户地区等。 条形码功能。ES/1 SuperLogistics能通过条形码扫描管理所有车辆,车辆条码扫描涵盖了从车架装配上线到销售出库的整个厂内物流全过程。总装线上通过条码扫描,记录各状态的执行时间,自动关联底盘号、VIN码、发动机号、调整司机、终检人员、发交司机等,并实现各大总成的自动扣料。车辆入库扫描依据系统设定的规则,自动产生和打印入库建议单。车辆出库扫描,保证符合条件的车辆才允许出库。简化了系统操作步骤,加快了车辆物流的效率。 生产计划管理。采用ES/1 SuperLogistics,东风汽车能够由年度计划分解到月计划、日计划。系统允许随时调整计划,并可进行计划模拟,保证计划的可行性。月计划、日计划可分配为装配进度计划、产品车入库计划、三大总成等半成品的生产计划、原料供应计划等。 JIT生产模式。东风采用ES/1 SuperLogistics中最适合汽车行业的JIT模式来管理生产作业的进度计划,并通过看板管理和条码扫描自动扣料的方式确保生产的准时化。 采购管理。采用ES/1 SuperLogistics,东风汽车实现了根据已确认的生产计划自动生成采购计划,根据采购计划和供应商情况自动生成采购订单,实现了采购与生产的集成。 库存管理。采用ES/1 SuperLogistics,除了能够监控所有本地的仓库外,还能够监控所有异地仓库,可通过灵活设置库存管理规则,实现车辆存放的同色同列、先进先出。入库建议也根据车长和库位长度计算库位容量,使仓库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 智能的运输分配和运输跟踪管理。采用ES/1 SuperLogistics,东风汽车实现了通过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运输路径优化和车辆编组优化,也可根据承运商的运输情况和考核情况进行承运商运费的平衡。 营销管理。采用ES/1 SuperLogistics,解决了东风汽车异地销售的问题,实现了销售公司远程开销售提车票,确认提车票,仓库本部直接打印票据,避免了单据的远程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使用ES/1 SuperLogistcs方案,东风多个部门都能获益。储运部门通过出库建议,保证了出库的先进先出,减少了老旧车积压造成的的资金损失,通过运输路线的优化和承运商的管理,加强了运输管理的控制力度,既降低了运输费用,又保证了运输质量,实现了成本和客户满意度的双提高;市场销售部门通过与储运的集成,实现营销异地开票、本地打印,优化了营销流程,准确了解车辆的库存情况、近期的生产情况,加强存货量大的车辆的销售力度,减少库存资金的积压;生产部门形成了以销售制定生产,以生产推动销售的大循环,既减少了库存的积压,又加快了生产的节奏,提高了东风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条码电子化管理,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 点评 ES/1 SuperLogistics解决方案使我们的整车管理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自动化的车辆入库和出库管理使管理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并充分地利用了仓储空间,仅在仓储费用一项上我们每年400万的临时仓储费就可以节约1/3,而且系统提供的各种报表信息十分准确,为我们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王先生)采纳哦
存货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和销售需要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重要经济资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存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企业存货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全面的管理
《纵横中小企业ERP管理软件》始终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监管,实时提供各种业务数据,全面反映货品的生产、进、销、调、存和成本、毛利,以及应收、应付等资金往来情况。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是制造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理想选择。她以业务为基础,财务为核心,整个系统一体化设计,功能流畅,操作方便,界面美观友好。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帐务系统等子系统。可以帮助企业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详尽、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二)帮助库存会计进行库存商品的核算
1950年,在建立国营贸易企业统一会计制度的同时,确定批发商品核算采取永续盘存制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办法,但其具体核算 方法 ,却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大商业财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商品核算,建立健全商品账的控制体系,一般实行“三级控制”(在“库存商品”总账与库存商品明细账之间,按商品类别设置类目账),有的工业品批发企业经营品种繁多,则实行“四级控制”。
(三)库存分析可以为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1、计划管理材料总体计划(备料计划)项目部开工前编制材料总体需用计划,作为公司备料和项目部编制月物资采购计划的依据。根据材料总体计划量以及合同签订价或最近采购价自动生成材料的目标成本,用以控制材料的实际成本。
2、材料收发存管理
(1)材料入库时系统会提示此材料的合同签订价格,以防入库采购价格大于合同签订价。 在验收入库时能看到这个材料的计划量、已供应量以及供应余量,采购人员可实时了解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能分别体现甲供材料、采购材料和调入的材料。直出功能可以实现入库即出库,节约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您可以按自定义的签批流程对材料入库单进行签批。
(2)材料出库能提示当前库存量。出库单价的计算方法可以按剩余平均价、先入先出价格灵活设置。能分别体现工程用材料、临设用材料、办公用料、设备用料、周转摊销的材料和调出的材料。可以按领料单位来查看领料情况,对于项目来说根据此可以考核外施队的用料情 况。可以按工程部位耗料,以便按部位把实耗材料与预算材料、计划材料进行对比,过程中对材料的消耗进行控制。您可以按自定义的签批流程对材料出库单进行签批。
(3)材料收发存情况查询根据入库、出库情况,系统按材料编码自动汇总材料的收发存情况。能按材料类别对材料的收发存情况进行查询。能自定义时间查询材料收发存情况。能查看材料的明细帐,便于历史及原始数据的跟踪。同一种材料可以按平均价格,也可按不同的采购价格查看材料的收发存情况。
3、材料结算、付款及欠款管理材料入库时与供应商或合同挂钩,系统自动生成应付帐款,填入实际付款数后,欠款自动生成。
4.发票管理每一张采购发票都可以和相应的入库和出库单关联,您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发票额、发生额以及这张发票所对应的入库单和入库材料。可以按自定义的签批流程对发票进行签批。
5、材料成本管理系统自动按部位和时间把实耗材料、计划材料以及预算材料的量和价进行对比,以便过程中分析盈亏,采取控制策略。
(四)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实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物品积压或短缺,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二、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管理内部控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任何 企业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任何一个企业忽视了内部控制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我国企业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存货的内部控制的问题首先体现在从存货入库到出库。
1.记录的时间差
首先,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记录的时间差异,企业购买的存货已经入库,但财务部门没有对其进行记录,尽管在预付货款账户中表明着采购的行为发生,但二者在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时间差异也存在着企业存货被挪用的风险。
2. 财务部门对实物没有控制权
尽管企业购买的存货在财务做了入库的处理,但财务部门对实物没有控制权,由于缺少对存货的定期盘点来核实是否实物和账 面相 符合,所以财务的记录只是对企业购买的存货进行账面的记录,存货很可能存在账实不符。账实不符还有可出现另一种情况,企业账务处理不规范,实现销售不做销售收入,不按实际结转库存产成品,对收回货款不列账,形成资金体外循环,造成存货账面数大于实际库存数,账实不符;部分相关联企业之间的货物转移,双方不签订代销合同,代销或赊销商品没有如实计入库存,形成实物数大于账面数;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保管员岗位,不按规定设置明细账。
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制定和完善存货采购计划。如果一个企业存货流动的速度较快,特别是原材料部分,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库存量和保证每天的正常生产的需要,如果是食品类生产企业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保质期。如果企业的存货量过多,不仅占用企业的仓库和资金占用的增加,而且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如果过少不能保证每天企业的生产需要,而如果频繁采购存货发生的费用又会增加。
3. 企业缺乏对存货采购过程控制
企业缺乏对存货采购过程控制,特别是对采购的内部控制不完善,很多采购的存货都由一个人完成,那么对于采购存货的入库价格就会由采购人员自己决定,增加了采购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这样企业的采购成本就会大大增加了。其次,存货验收入库的手续的不规范。存货的验收时存货入库前的重要环节,很多企业忽视存货的验收,对与一些特殊材质的存货应该严格验收,以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时候企业采购和验收时是同一个人,大大的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企业容易忽视存货在领用的控制不完善,在领用过程中被员工私自盗用或者丢失都未能及时发现,给企业造成损失。例如:武汉金牛管业总公司组织对所属10多家企业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尤其在存货管理上暴露出许多问题,实际资产盘亏近40%,存货丢失损耗严重,账实不符,采购无控制、销售无监督,反映出存货占流动资产比率过高,存货周转速度缓慢,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由此可见缺乏对存货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缺乏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
而且对于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存货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的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企业缺少有效的存货管理方法。企业由于多种原因持有不同种类的存货,并且不同行业的存货种类和应用比重也不同,管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应该有很多种。现在企业常用的存货管理方法有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存货储存期控制、存货ABC分类法、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等方法。很多企业都只运用一种存货管理方法来管理多种存货,例如单独存货经济批量模式,经济批量模式是根据企业日常存货用量和相关的资金成本,运用数字模式求得企业最佳的持有量的方法,但是经济批量模型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假设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的限制,采购、运输均无价格折扣,订货费与订货批量无关和不允许缺货等,经济批量模式只是考虑存货变动性定购成个和存货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没有考虑外界 其它 的变化的因数,假如供应商位了鼓励客户大量的购买,通常给与不用程度价格的优惠,如果用经济批量模型就会使存货订购的数量受到影响。缺乏利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可能使企业因为存货量的不足而无法满足销售和生产的需要,也可能因为存货过多而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
(三)存货管理中缺乏运用第三方物流
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是制造业企业还是流通业企业,为完成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必须有与之相关的物流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存货的管理模式只是对存货预算的管理和确定最佳订货时间和订货量,存货管理“小而全,大而全”注重了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忽视了企业外部第三方物流资源的利用,企业在内部自己进行物流活动使企业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企业需要购买货车、建立仓库、雇佣物流人员等,接下来企业需要负责存货计划、采购、存储、领用、出库全过程的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使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多数企业注重了存货实物形态的管理,忽视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目前我国企业的存货管理方法只是针对企业的自身物资资源,大大缺乏运用第三方物流。
(四)各部门信息脱节
商品实物已经入库,财务部门没有记录。由于企业采购业务与财务信息处理脱节,财务数据不能形成对物流的监控,二者在时间的反映上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仓储功能并非由本企业完全控制,虽然在预付贷款账户中反映出采购行为,却存在着企业资源被挪用的风险。
三、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利用企业物流的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存货管理活动中的订单流、物流和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趋势和重点。我们的大多数企业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销售和扩充规模上,相比之下,对存货管理则有所忽视, 为了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将加强存货管 理提到日程上来。
(一)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和完整。
存货的规划是控制存货水平,降低资金占用,使存货效益和成本达到最优化的存货事前控制方法。做好存货规划。首先,应制定经济订货规划,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货点,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其次,要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额。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根据各种存货平均每天的周转额和其资金的周转日数来确定存货资金数额的周转期法;二是以上年存货资金占用额为基础,分析计划年度各项变动因素加以调整后确定资金数额的因素分析法;三是根据存货资金与有关因素的比例关系来确定资金数额的比例法。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三)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如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运输资源等。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成本。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已为大多数企业所重视,如仅利用内部物流资源,难以满足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而利用第三方物流对加强存货管理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降低仓储费用,运输费用;二是减少存货储存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是企业物流的外包,可减少物流设施的投资费用,物流人员的管理费用,减少流通环节。利用第三方物流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内外资源的利用上,应先整合内部资源,如企业有闲置厂房,运输设备,应先盘活利用现有资产,同时还应考虑安排就业和分流富余人员等非经济因素;二是应注意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企业存货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的人才;三是加强存货管理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考虑存货的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还应改善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企业分支机构及经营网点的设置。
(四)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 措施 的权限责任;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 报告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帐,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3.仓储与保管控制。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第四,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总之,通过加强企业存货管理,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零售业在我国也成为了一种竞争最激烈、变数最大的其中一种业态。百货零售业的发展已然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寻求发展,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高效组织百货超市的的经营运作,壮大企业的规模,也成为我国零售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存货;存货管理;风险管理;存货管理制度
一、百货零售业的存货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存货量大于实际需求量。因为市场变化的不稳定性,企业不能准确预估未来的需求量,为了避免缺货损失,企业的存货量往往会高于实际需求量。另外,企业销售部门迫于销售压力,很容易高估未来的销售量,成存货积压。
(二)存货量跟资金成本呈正比关系。存货是企业用资金购买的,只有将存货卖出,才能收回资金。因此存货数量越多,占用的资金金额也越大,导致资金成本上升,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存货的自我贬值性。存货的价值具有保质期,一旦超过期限,价值就会降低。
二、百货零售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管理缺乏经济性
1、存货采购。存货的采购缺乏周密、科学的采购计划,存货采购与否、采购多少、何时采购往往是领导者根据自己的 经验 或者感觉来决定,影响了存货采购的科学性。
2、存货储存。企业存货一般单位价值较小,但数量和规格较多。企业没有对存货按照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对所有存货都实行统一的管理方式,不利于企业做到重点控制。
(二)存货管理制度不规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存货的成本为达到目前状态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存货的所有支出,包括采购成本、运输费用、入库前的整理费用等。在存货储存过程中没有制定库存管理责任制度, 致使权责不清,造成存货的破损、变质甚至丢失等现象。
(三)存货管理忽视风险性
百货企业在存货管理中容易忽视存货在采购、存储过程中的风险,销售过程也可能出现劣质品流通进入市场影响企业声誉等。
三、案例分析――以家乐福为例
(一)家乐福简介
家乐福于1959年在法国成立,目前即使在全世界也仅次于沃尔玛,是世界排名第二的成功零售商,而它在中国的发展,更是优于沃尔玛。自从1995年进驻中国的零售市场后到现在在中国的26个城市开设了多达60家的商店,年收入已超300亿,员工人数甚至高达数十万。这些年来,家乐福凭借着独特的大卖场经营手段,不断的开拓新市场,除了在经营商这个圈内有显著的成绩,也得到了消费者的拥护,成为世界备受瞩目的企业。
(二)家乐福存货管理方法
存货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了零售企业的订货水平高低,事实上存货就是流动资金的占用。合理地管理存货对百货零售业相当重要,从家乐福的存货管理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
1、畅销和滞销商品的管理。
2、对商品的监控。
3、ABC分类法的运用。
4、信息系统的运用。
5、存货设备的使用。
(三)家乐福存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1、存货水平偏高。
2、存货管理责任不明确。
3、存货的品类管理不完善。
4、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四、存货管理优化对策
(一)制定有效的存货采购程序。为了合理性地组织商品的采购,百货零售企业必须视自身情况,建立起相应的采购机构;根据不同商品的经营范围与品种,形成商品自有的经营目录;并选择合理的采购 渠道 ,进行进货洽谈;妥善安排需求商品的验收活动。
(二)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
百货企业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并对有关重要资产的控制或记录的存放地安装和使用防盗、防火的报警设施等以防被盗和遭受损失,以确保其安全与完整。
(三)加强内外部沟通,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供应链中有着不同成员就必然存在着相互不同的目标冲突,然而当系统没采取协调手段时,供应链的各成员选择自身优化而采取行动,结果最优的只是局部而已,而无法达到预期的供应链整体最优。为达到全局最优的实现,供应链成的员应该要清楚认识到对整个系统什么才是最优,为调节供应链各个成员的自身行为,因而必须要做到所持信息的共享。使供应链里每个阶段都能按照顾客想要的要求进行更加精准的预测,从而减少需求预测的变动性,最终减少其产生的牛鞭效应。
(四)实施盘点控制,保证账实相符。盘点控制是指通过对企业的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相符,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
(五)加强存货风险控制与防范。存货风险是指企业存货由于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动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库存物资要占用资金,场地,派人维护,形成库存成本。
五、结语
综上,良好的存货管理是保证企业资金有效运转,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存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和存货内控制度,做好存货规划和采购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利用先进科技确保存货核算的准确性,并通合理制定库存水平,减少积压,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的。此外,企业在努力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根据自身特点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存货管理机制,有效地推动企业存货结构的优化,提高资金的运转率,从而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兴发.浅谈存货管理的风险成因及其财务应对[J].现代商业,2012,26:268-269.
[2]李春燕.浅谈企业存货管理的风险成因及其财务应对[J]. 财经 界(学术版),2011,09: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