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论文小班化生本模式的研究

论文小班化生本模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

论文小班化生本模式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出生人口锐减、农民工子女随亲进城就读,农村学校的生源出现了自然的萎缩,很多农村学校形成了十几个学生甚至几个学生的小班。在这种被迫自然“小班化”的形势下,如何实施好“小班化”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 一、“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由于人数的减少,班级教室空间显得很充足。教师可根据具体人数,充分尊重学生志愿的前提下,可以自愿组合,可以自由搭配,可以随时变更。教室的布置由学生自己设计,如课桌摆放可采取圆桌会议室式,把课桌围在一起,放在教室中间。教室内还可以设计一个简易的书柜作为小图书馆。这样就把教室变成了学生的乐园,宽松、安逸、清静、独特。 教学方法的改变。由于空间的变化,教师融于学生中间,角色变了,授课的方式也改了。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小组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到每名学生,教学环境民主宽松。在这样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相竞争。每个学生都受到教师的有效关注,扫除了心理障碍和学习障碍。而且作业是面批,问题是面讲,大家学习得非常开心。 课余生活丰富了小班生活,减轻了教师课内的压力,能腾出精力来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有组织地感受自然,能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享受生活。 二、“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 小班化教学的组织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形式将传统单一的“秧田型” 变为“马蹄型”、“品字型”、“口字型”、“U字型”等。讨论、实验等采用“风车型”、“餐桌型”,游戏、表演等采用“马蹄型”、“口字型”、“U 字型”;操作、竞赛等采用“餐桌型”、“品字型”、“U 字型”;考试时采用原有的“秧田型”。而且每个小组都安排老师的座位,方便老师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改变原来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密度,促进学生个体潜力的发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与协作精神。 三、“小班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教育管理模式的改变,教育教学的氛围更加宽松和谐,更有利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综合性实施,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间的人际交往密度和频度提高,情感交流的机会,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力、学校生活的亲和力和集体的凝聚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到课堂上的每一位同学,做到课堂上无旁观者、无教学“死角”。 (2)通过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等形式,培养学生交往的技能及分享、合作的态度。 (3)了解学生个体的智力情况、情感状况、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等,探索小组讨论、个别学习、全班活动相结合的有利于学生沟通、交往的教学方法。 (4)改变传统的几何图形排列的课桌椅方式,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小组形、圆桌形等多种有利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的课堂形式以适应教学方法的改变。 四、小班化课堂教学具体模式:四六三课堂教学模式 “四”是指:预习、展示、预展、反馈四种课型,也可理解成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展示提高和达标巩固四种方法。 “六”是指:课堂操作主要流程有情景(复习)引入、确定目标、预习交流、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可相互穿插、相互结合 (1)情境引入。主要指课的导入,可采用问题情境、复习旧知识、回顾上节课内容等方法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增加引入的趣味性。 (2)确定目标。每节课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可操作性强,课堂上通过适当的形式(板书、口述、多媒体) 将目标展示出来。 (3)预习交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向学生出示预习提纲,学生在独立思考、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不会的问题可向对子、组员、老师请教,然后组长组织本小组的成员统一交流,形成共识。此环节要注意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对重点知识、易错知识点做好标记,课下用情境引入。主要指课的导入,可采用问题情境、复习旧知识、回顾上节课等方法,引入双色笔整理到预习本上。 (4)展示提升。是对基础知识的拔高延伸,课堂展示时即所谓的“大展示”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展示内容要精心挑选、设计,一般理科按专题,文科按大段或板块进行,大展示是基础知识上的拔高,不能再以展示基础知识部分为主,要以展示不同类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内容为主。 第二,大展示要以小组为单位解答,各组派代表(一般不是组长)到黑板前讲解,不到位的先由本组内补充然后其他组可点评、补充。展示完后教师、学生可做点评,也可反问、追问,让学生探究深层次问题第三,学生展示时对教师的要求:①及时点评、评价;②发现学生闪光点并给予赏识、鼓励;③做到“一看二听”,看学生的投入度,调控参与人数,听学生讲解是否到位,语言 是否规范,听学生点评及时追问。 第四,展示时追求三个结合:口头表达与笔头练习相结合;动与静结合;展示提升与小对子反馈巩固相结合 (5)穿插巩固。是对展示内容的反馈巩固 , 可对子间进行也可重点巩固外组学生展示内容。步步高论文发表网,经济励志打造论文范文格式最完整、管理职称论文范文最详尽的论文资源网站。为广大需要职称评定,经济论文快速写作的客户提供有效参考。 (6)达标测评。(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测。 “三”是指:每堂课学生的学习都要经过自主、合作、提高三个阶段。也是“三个一”办学理念的体现。 五、小班化课堂学习新特点 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明显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学生在小班化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得到培养。 互动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带来质的帮助。 (2)学生在信息开发中探究学习。学习中强调对课本的开发性理解,对背景性材料的处理应用,在信息材料中把握学习的主题,都体现了引导学生应对复杂的信息材料,对学生善于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六、课堂出现新变化 课堂人际互动明显增多。原来以师—生交流为主,明显转变为师——生、生——生多向互动,个体之间、团体之间、个体与团体之间、个体自我心灵之间交流频繁,更加自然。 课堂信息流动多向化。课堂中的信息流向随着人际互动的增多也变得更为复杂化,信息在 10 人左右范围内传递更为便捷,单位时间的流量也相应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明显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思想容量随之增加,课堂的学习更有效率。 课堂的“学堂化”特征更趋明显。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课堂真正变为了学生自己参与体验探究学习的“学堂”。在小班课堂教学里呈现出了“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的时间多、合作的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当前小班化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班化教育已成为世界上教育界人士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甚至一些中小城市的学校,也按“小班”模式设计和创办起来。本文总结小班化教育试行几年来的经验和成果,分析当前推行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小班化教育 问题 对策

因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小学的生源也在减少。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注重个性化、个别化的经验,使得小班化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从目前一些试点学校来看,小班化教学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但据美国学校教育委员会研究表明,一些采用“大班”教学的国家,管理学校得法,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比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国家差。另有一些研究也表明,小班化教学并非自然带来学业上的提高或者对学业只是略有帮助。从另一方面来说,实施小班化教育为了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造成了教室的短缺;且小班化教学所需的教育成本肯定远远超过大班教学。正因为有种种疑问,所以国内外教育界到现在为止,对小班化教育的是非成败仍争论不休。小班化教育在我国试行已有五六年时间,影响很大,但目前在实施中仍需解决许多问题。

一、班级规模问题

班级规模主要是指班级内学生的人数,一定的班级规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1.心理学研究

有心理学家就班级规模与教师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班级规模越小,教师态度、学生态度越积极,课堂处理越容易,并且当班级规模高于25人时,教师态度的积极性急剧下降。

2.行为学研究

国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研究表明,教师视野的最佳覆盖范围为25-28个学生。又有美国学者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在一节课上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有2/3集中在优秀学生身上。

从以上两项研究发现,小班化教育最适宜的.班级规模为25人左右。如果班级学生额太多,教师就会顾此失彼,难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由此产生的教学空间(教室)的拥挤,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但如果学生额太少,虽然能体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却难以激发学生在集体教育中的竞争意识和榜样促进作用,与小班教育如出一辙。但目前就我国而言,班级规模参差不齐,究竟多少学生组成一个小班最适宜,尚无定论。

二、教育环境设计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得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为此“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改变传统的“秧田式”为“茶馆式”,将课桌椅设计为各种几何图形,根据学科和活动的需要随意组合;教室内、外布置往往整齐划一,走廊上是五颜六色的放书包的壁橱,教室四周是开放或封闭的壁橱,室内的四角设计为教师办公角、学生图书角、电子教学设备角和体育器材角。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和动手合作能力,而且缩短了师生、生生交往的心理与空间距离,让教育更容易地接触学生,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形象的比喻:“让学校的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但实践证明,走廊上的书包橱,既影响学生活动,又给学生放取书本带来不便;班主任进教室办公,给工作和休息都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令某些敏感的学生学习分心,使某些内向的学生提心吊胆,惧怕提出问题,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间活动。另外,在设计课桌椅时,既要考虑到实用、轻巧、便于搬动,又要考虑到大小适宜、便于书写。

三、师资培训和建设问题

现在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试点学校,有的是因为上级领导部门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只求实验效果好,不用担心经费问题;有的是因为生员减少、拆并学校造成师资富裕才进行实验的,没有重新对小班化教育教职工调整编制的需要。根据管理学原理,只要是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人际关系处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就要求所有试点学校重新加强教职工的编制工作。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艺术滞后于教学设施,也是小班化教育深入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适应小班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教师年龄偏大,部分教师的综合能力较弱,缺少按照现代教育观念和技术来组织和管理的经验;有关专业人员缺乏。我国中小学教师目前选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已有近百年不变的历史,亟待教师研究出一套适宜小班化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

四、符合小班化教育模式的教材问题

小班化教育已在我国试行六年了,现阶段正面临着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的过渡。在原本小班化教育教材就不健全的基础上,如何制定一套自上而下、适合“小班化”各阶段的教材,也是一个关键点和难点。

五、教育投入与效益问题

小班化教育像一个“个儿大、胃口好的婴儿”,如今面临嗷嗷待哺的状况,如再按照传统的方法养育,会造成营养不足、发育迟缓。

小班化课题研究论文

张曼玉在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中扮演的女主角,苏丽珍

当前小班化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班化教育已成为世界上教育界人士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甚至一些中小城市的学校,也按“小班”模式设计和创办起来。本文总结小班化教育试行几年来的经验和成果,分析当前推行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小班化教育 问题 对策

因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小学的生源也在减少。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注重个性化、个别化的经验,使得小班化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从目前一些试点学校来看,小班化教学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但据美国学校教育委员会研究表明,一些采用“大班”教学的国家,管理学校得法,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比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国家差。另有一些研究也表明,小班化教学并非自然带来学业上的提高或者对学业只是略有帮助。从另一方面来说,实施小班化教育为了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造成了教室的短缺;且小班化教学所需的教育成本肯定远远超过大班教学。正因为有种种疑问,所以国内外教育界到现在为止,对小班化教育的是非成败仍争论不休。小班化教育在我国试行已有五六年时间,影响很大,但目前在实施中仍需解决许多问题。

一、班级规模问题

班级规模主要是指班级内学生的人数,一定的班级规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1.心理学研究

有心理学家就班级规模与教师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班级规模越小,教师态度、学生态度越积极,课堂处理越容易,并且当班级规模高于25人时,教师态度的积极性急剧下降。

2.行为学研究

国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研究表明,教师视野的最佳覆盖范围为25-28个学生。又有美国学者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在一节课上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有2/3集中在优秀学生身上。

从以上两项研究发现,小班化教育最适宜的.班级规模为25人左右。如果班级学生额太多,教师就会顾此失彼,难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由此产生的教学空间(教室)的拥挤,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但如果学生额太少,虽然能体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却难以激发学生在集体教育中的竞争意识和榜样促进作用,与小班教育如出一辙。但目前就我国而言,班级规模参差不齐,究竟多少学生组成一个小班最适宜,尚无定论。

二、教育环境设计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得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为此“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改变传统的“秧田式”为“茶馆式”,将课桌椅设计为各种几何图形,根据学科和活动的需要随意组合;教室内、外布置往往整齐划一,走廊上是五颜六色的放书包的壁橱,教室四周是开放或封闭的壁橱,室内的四角设计为教师办公角、学生图书角、电子教学设备角和体育器材角。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和动手合作能力,而且缩短了师生、生生交往的心理与空间距离,让教育更容易地接触学生,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形象的比喻:“让学校的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但实践证明,走廊上的书包橱,既影响学生活动,又给学生放取书本带来不便;班主任进教室办公,给工作和休息都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令某些敏感的学生学习分心,使某些内向的学生提心吊胆,惧怕提出问题,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间活动。另外,在设计课桌椅时,既要考虑到实用、轻巧、便于搬动,又要考虑到大小适宜、便于书写。

三、师资培训和建设问题

现在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试点学校,有的是因为上级领导部门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只求实验效果好,不用担心经费问题;有的是因为生员减少、拆并学校造成师资富裕才进行实验的,没有重新对小班化教育教职工调整编制的需要。根据管理学原理,只要是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人际关系处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就要求所有试点学校重新加强教职工的编制工作。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艺术滞后于教学设施,也是小班化教育深入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适应小班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教师年龄偏大,部分教师的综合能力较弱,缺少按照现代教育观念和技术来组织和管理的经验;有关专业人员缺乏。我国中小学教师目前选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已有近百年不变的历史,亟待教师研究出一套适宜小班化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

四、符合小班化教育模式的教材问题

小班化教育已在我国试行六年了,现阶段正面临着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的过渡。在原本小班化教育教材就不健全的基础上,如何制定一套自上而下、适合“小班化”各阶段的教材,也是一个关键点和难点。

五、教育投入与效益问题

小班化教育像一个“个儿大、胃口好的婴儿”,如今面临嗷嗷待哺的状况,如再按照传统的方法养育,会造成营养不足、发育迟缓。

农村初中数学中小班化教学的运用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农村初中数学中小班化教学的运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农村地区,初中数学的小班化教学工作需要引起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小班化教学更有助于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通过情境教学、合作互助式教学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数学教师要适应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和基本的要求,能够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优化教学的结构和具体的模式,将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 农村初中;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数学教学;

由于生源越来越少,导致很多班级人数较少,因此,小班化教学是广大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面对的新情况,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的目标、方法、模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适应小班化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够发挥小班化教学的诸多优势,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习的成绩、方法、习惯等方面做到准确了解。在小班化教学中,扎实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提升小班化教学的个体适应性,有计划地开展因材施教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式。总体而言,小班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改革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可行性。教师要根据农村地区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系统地有效开展小班化教学,提高小班化教学的效果。

一、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组织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面对农村地区初中班级小班额的情况,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要在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组织方面进行有效的转换,用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学科教学大多以小班额的形式进行,小班教学有着很多好处,更有助于教师关注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在传统大班额的教学情况下,教师的一些教学设想和创新难以实施,而小班额却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为教学主体为小班额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现代化教学的核心思想入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际教学。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小班额教学的优势与负面影响进行全面的考量,以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在数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一定的准备。所以教师在转变理念开展小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目前的数学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可以通过让学生做数学测验的方式,了解他们现有的数学水平。另外,在教学中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策略,帮助那些后进的学生查找原因,制订有效的提升方案。另外,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情况是,有一些初中学生在学习上有绝望、无助的心理,可能是之前学习有太多失败的经验,把他们的自信心打击得所剩无几。因此,面向这样的学生,教师也要发挥小班额教学的优势,单独给学生做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调整他们不健康的想法,让学生树立能力成长的观念,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学习的过程,相信一分努力一分收获,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数学学习中。

二、适应小班化教学的情况,创设小班化教学的良好环境

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小班化教学成了一种现实的需要。为了适应小班化教学的要求,广大农村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师要首先在教学的环境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加适应小班化教学的具体要求。在环境的改善方面,首先可以从优化教学的物理环境入手。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于一些农村学校来说,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活动,经过多方考虑研究,教师把教室定位成“学生成功的学园、开心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为了营造这样的环境,为了让教室的环境都能“说话”,使之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学习成长天地,可采取在教室安设墙报专栏,将教室四角设计成图书角、生物角、科学探索角等方法。通过不同区角的设计给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环境资源的支持。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建立了自己的兴趣偏好,因此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上,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农村地区的初中学生在智力水平方面与城镇地区没有什么差异,但是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者忙于劳作等情况的存在,农村地区很多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回到家以后玩手机的情况比较多,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劲头也不足。所以,像数学这样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科,教师更要特别注重,通过打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来提高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们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更多的轻松和快乐。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中,要专门设立数学兴趣区角。从数学在现实社会中应用的角度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数学资料,让他们能够对数学有更深入而广泛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区角设计,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探索热情,并且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光靠数学还不够,还可能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轻松、快乐、高效、专注的环境设计能够更为显着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通过情境教学,促进农村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在认知思维发展方面,改善农村地区学生可能相对滞后的现象。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概念等内容,教师可以将数学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这种教学方式特别适合小班化教学,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提高情境教学的效果。

另外,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熟练地掌握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能够在明确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将情境教学法有效地应用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激发学生情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强烈情感,在积极情感的伴随之下,学生的认知探索活动会有更显着的成效。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抽象思维水平的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总体看来,以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已经可以听懂教师的理论授课。在教学实践中也可以发现,即使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欠佳,在教学的同时配合以情境教学法这样的直观手段,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着提升。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动机和强烈的愿望。所以,在情境的设置中更多地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意识,让他们能够整合以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教师在情境化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表扬,对其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的帮助,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小班额情境化数学学习中的收获感,增强他们的信心。

四、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提升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效果

目前在农村地区出现的小班额的情况,为教学改革的进行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合作学习的方式特别适合在小班化教学中开展,而且据以往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尤其对于学生社会适应水平的提高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小班化课堂教学人数减少,空间相对变大,座位排列形式灵活,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气氛愈加浓郁。教师在教室中站立的位置,也不只在黑板前或讲台后,而是在更大范围内来回走动于教室之中,最大限度地接触每一个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更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所以,教师可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将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合作关系,培养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尤其在数学学习的成绩方面,要让学生互帮互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合作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在小班额的情况下,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教师都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因此,小班化的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五、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以创新教学的理念,适应小班化教学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关注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应当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因为只有带着创新的意识和具体的行动,教学的形式才能不断出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小班化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活跃度也更强,所以,教学的模式也要更灵活,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小班化的数学学习环境下,有更多主动探索的学习行动,对自我的学习能力和现有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更准确的评估和认识。而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使参与者树立主人翁意识,有效地进行学习。尤其在学习成就的评价方面,可以充分借鉴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制订评价的具体标准,提升大家主动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根据小班化教学的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目标、内容、模式等方面实行小班化的教学特点,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入互动式教学的多种方式,将学生内在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能够在专业水平以及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做出有效的应对。从而发挥出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六、参考文献

[1]褚国方.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课堂时间调控合理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9(22).

[2]郑小咏.农村初中数学的小班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

小班化教育研究的论文怎么写

第一步:定题选材———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教育论文的题材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作者本人的实际感受。

第二步:立意定题———注重明确性和新颖性立意就是确定论文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主题是作者对材料意义的一种判断,也是作者通过材料要表达的认识和对论文中所提出问题的总评价。

第三步:谋篇布局———注重严谨性和技巧性这一步的任务是设计论文的结构,确定层次顺序。通俗一点讲,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构思一个总体规划或叫框架。

第四步:撰写初稿———注重层次性和独特性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拟定好论文提纲的基础上,便可按论文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初稿。

第五步:修改定稿———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

教育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要反复检查、修改,不要急于打印成文。主要检查有无科学性错误、题目是否贴切、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

一、幼儿园教育论文的涵义:论文是指导系统地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教育论文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为目标的学术文章。它要求不仅有明确的研究目的、有鲜明的中心论点,而且有充份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二、幼儿园教育论文结构和要求:幼儿园教育论文一般由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六个部分组成。(一) 题目:题目是论文的窗口,也称论文的眼睛。选择题目时应该以小见大,小细微处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阐释出深刻的道理。幼儿园教育论文题目的要求有:简明。力求简洁、高度浓缩,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使读者看到论文题目,就立即知道论文的特定内容是什么。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较长,可加副标题。确切。确切是指题目的用字一定要准确,不能有歧义。传神。拟定的题目要传神,最能传达文字文章的精神,最能概括文章的主题,最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颖。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要有动身水平;在原有的问题之外,提出新的问题。(二) 署名:署名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表明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价;二是表示作者要对文章负责;三是便于同行或读者与作者联系。为文章署名,只有文章的实际作者才应该署名。是个人写作的,署个人的姓名;是集体的成果,署集体的名字,也可以在集体的名义下,分署参加者个人的名字。(三)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原文的浓缩,应该传达原谅的主要信息。较长的文章一般附有摘要,重点说明研究的背景信息、目的、范围、方法、最重要的研究结果、结论和建议等,一般在300字左右。写作要求是完整、准确和简洁,要自成一体。(四) 关键词:关键词又称主题词,是位于摘要之后,在论文中起关键作用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代表论文特征的名词或词组。一篇文章的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以3~8个为宜。(五) 正文:正文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后面叙说)。(六) 参考文献: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论点或有关资料,就要在最的的参考文献中注明被引用的书刊名称、期号、题名及作者姓名。参考文献有三个作用:其一,说明有可靠的依据,增强自己所写论文的说服力;其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避免有剽窃之嫌。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每篇论文都必须具备上述六部分,有的论文通常可省去摘要和参考文献正文中的结论亦可略去不写。一般情况下,作为幼儿园教育论文至少要有题目、引论和本论。

小班模仿行为的论文研究目标

网上应该是可以检索到好多这样的论文吧~你看下(教育进展 )、(创新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等等这样的期刊参考下那些已经发表的论文~对你写论文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化教育的探讨》

摘 要: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做过家教,当时我所辅导的学生是小学六年级,从辅导前的语文和数学只能达到60分,经过半年的辅导,到期末能够到达平均90分以上,作为初级的小班化教育能起到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感到无比惊讶。现在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现在各种辅导机构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全国各地包括我们浙江都在试点小班教育。那么我不禁要问,我们在现行的教育方式中,小班教育的教育方式对于传统的班化教育而言有什么优势,那么又该怎样实施和强化我们的小班化教育呢?

关键词:小班化;传统班化;互动;营造;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202-03

一、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

二、什么催生了小班化教育及其意义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加大,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推行小班化教育上,上海起步早、迈步也比较快:1996到现在已年达到300所,一些区在一年级基本普及了小班化教育。目前,小班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中高年级。预计今后3-5年,上海将有80%的小学实行小班化。

今年年初,杭州市教育局发文公布了重新认定的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78所。此次认定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杭州市教育局对原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基地学校和试点学校进行梳理、审核,整合命名为现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评审时,严格把握小学班额不超过36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0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数占总班级数的不低于60%等条件。

虽然,小班化教育在各地兴起的原因不尽相同:在一些地方,小班化出现的动因是为了增加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地方,小班化的出现可能源于生源的萎缩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但是,我们关注小班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它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避免了传统的大班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小班化教育核心特点

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1、缩小班级规模

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25-36人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

在各地开展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四、小班化教育需要达到的条件

小班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施。

1、教师自我素质,是实现小班化效果的关键条件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对教师素质要求极高。首先,它要求教师是一个“现代社会人”,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具有充实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品位,懂得审美;其次,它要求教师素养的自我提高。小班化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鼓励学生形成个人的兴趣爱好。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信息量大,人际交流频繁,反馈节奏快。教师不太容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化素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生活情趣。

2、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小班化教育能否实施的根本条件

改变班级的人数与规模,这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组织,能否使小班化教育真正的实施,关键在教师。传统的班级授课与小班化教育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小班化教育要求每位教师改变多方面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而不是片面的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其次,要求教师能根据每位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出较大的改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最后,要求教师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变自己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3、优良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实现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小班化教育不但缩小了班级的规模,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从活动中进行体验。这就要求学校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活动设施和学生良好的活动场所,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玩闹中学习。可以说良好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五、怎么样实现小班化教育

1、文化环境的营造

改变班级环境,优化学习空间。创设有别于传统大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小班教学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尽可能为小班创设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配齐必备的电化教学设施,尽量考虑给小班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和展示空间。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它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是提升学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所以教室文化的营造是小班化教育实验成败的基础。要营造富有特色的小班教室文化,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

传统的教室布景不论做法如何往往易陷入一种模式,且应付检查式的,如学生作品栏,多是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如书法、美术、作文等贴在上面,这一贴往往是一个学期都不变,或直到被学生撕毁后再更新,这样的教室布景是死的,是为布置而布置,浪费学校资源及大家的时间、精力。我们认为小班的布景应当是活的,应体现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作业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它却是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学生引以自豪的。

环境布置原则:①富有教育意味;②讲究整体效益;③注意安全方便;④具有独特风格;⑤注重动态变化;⑥力求实惠节约。

课桌文化:讲台、课桌椅的摆放,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排列,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单人单桌,并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多边型等各种形式,方便师生交流,这样的摆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氛围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当在具体摆放时,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有效,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使课桌的变化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

黑板文化:教室内目前都只有两块黑板,一前一后,但根据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发展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又有不同的发展,教室内可设置“一大几小”黑板,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后面的黑板报的黑板也可进行改造,比如划出一块专门用绒布铺,或用吹塑纸铺,这样学生可将手工作品、剪纸作品等自由张贴在上面。

2、教学方式的变革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一个大班教师可能毁掉一部分学生,一个小班教师则有可能毁掉每株幼苗。”这句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当一个教师面对大班中五、六十个学生时,由于无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的意识、理念也就不一定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内化,但当一个教师面对二十来个学生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以小班教学更需要“阳光教师”来构建课堂,播下仁爱、正直、文明、智慧、诚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1)教学氛围的营造

(小班化教育软环境):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民主平等意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师生互动、师生并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营造教学氛围原则:

①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③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

营造教学氛围方式:

①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

②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

③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2)教学过程的优化

①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好每一节课。小班的备课可包含: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具、学具、桌椅的排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十个方面,要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方式,还有信息技术的介入等,尤其强调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这两块内容的设计,学生活动要凸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个性指导可以是课前对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预设,也可以是课中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指导在课后进行及时小结,课后强调对课堂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整改措施。也就是在备课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最终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②上课:专家们指出,小班化并不等于教学优化,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因为缩小班级规模而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少学校因急于缩小班级规模而聘用了不合格或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反而影响了小班化的效果。所以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怎么做”,小班学生人数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大,原来许多大班教学所做不到的,现在小班化教学都能做到。所以小班教师要本着均等性、公平性、充分性、综合性的原则,挖掘小班化教学的潜力,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使小班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③作业。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必做题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求,即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课学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教量面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④辅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意志等。

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辅导既有集中辅导,也有个别辅导,其中,集中分层辅导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个别辅导则注重帮助学困生和指导优秀生。

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有效预防差生的形成。

(4)设置和谐的教育课程

小班相对于大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还是师生间的交流,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小班化教育不仅是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的系统探索,作为教育内容的源头,课程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针,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以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前提,不断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强化学科间,年段间的衔接与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协作性、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课程更适合小班化教育。

课程设置为基础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发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就是按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所有课程,活动课程,设有班队活动、体育活动、晨间活动、午间交流等,依据小学生特点,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交流和户外活动的空间,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性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发展性课程的设置各校要从校情出发,重点考虑学生潜在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同时兼顾学校条件和师资在课程开发上的能力,可设置了英语口语、语文导读、形体训练、趣味数学、手工制作、绘画、书法、器乐、音乐舞蹈、棋类、心理保健等学生喜爱的科目,让学生在完成国家教育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及独立操作、独立尝试体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各种素质和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做法:每学期初,由教师根据本人的特长列出可能开设的发展性课程菜单,列表公布,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打破原有的教学班编制,人人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

另外,充实教学内容,挖掘基础课程的活力。如语文课着重补充能提高学生积累、信息搜集管理、写作等能力的内容;数学课补充思维训练、小课题研究等内容;科学课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课开辟自编、自舞、自奏等创作项目;美术课充入美术鉴赏和合力创作的内容。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小班教育涉及各类必修课、活动课的教材编制。但是目前小学的综合、活动课程以及隐形课程,都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课程,耗时费力。因此,推广小班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纳入实施计划之中。

结束语:

小班化教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趋势,对于我们现行教育体系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目前,我想表述的是对小班化教育的研究需要已从对小班人数、育人环境、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过渡到对包班制的理性思考、对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小班师生比的问题、小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科学的小班化教学理论问题等进行深入的探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

你的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幼4家4儿童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李琳和张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李琳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五、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此,对部分只注重学习知识的家长,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A、一天教会你的孩子写10个字。B、帮助孩子10天改掉一个坏毛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会笑着选择后者。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班化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当代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分层教学的优势,并对学生综合能力、课堂教学问题、课程训练方式,以及课后教学评价进行了分层。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育模式;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教师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不断探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如开展分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理论,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势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把握学生学习特点,掌握其性格特性,根据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使他们能够积极动脑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减少其负面情绪。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调查学生的喜好和习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设定,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

(一)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计划,保证课堂的科学性。在制订分层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认知特点,将学生进行分层,保证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综合条件,并根据其综合条件进行教学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引导。合理地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是分层教学的教育重点。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要及时创建学生档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时,要有效避免对学生进行“粘贴标签”的现象,并且对班级“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这类学生产生学习自卑。同时,教师应鼓励这部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并且在分组过程中要把握教育方法的使用,做到隐形分组,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只能让学生家长和当事人清楚自己的分组情况,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向所有学生展示分组情况,在分组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态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数学基础薄弱,对于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能力不达标的数学成绩较差的学困生;第二层是学生智力水平和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一般,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想要学好数学课程的中层学生;第三层是数学基础掌握扎实,智力水平高,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快速理解,学习态度端正的学优生。对于学生的层次划分不能始终如一,需要根据学生每学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进行调整,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朝更高的标准努力。

(二)针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分层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精心设置课程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设置课堂问题时,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制订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问的合理性和教学的针对性,保证课程设计能够让学困生理解;促进中等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解题技巧;引导学优生学会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上。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也要保证分层合理,使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能够帮助学困生理解课程重点,也能吸引学优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课堂上得到突破,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同时要照顾全班学生的感受,引导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并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感受到了突破难题的喜悦。教师也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机会,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开难题,使其改变对数学课程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解决数学问题。设问是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合理将问题进行分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时,要提前对教学计划进行分层,保证不等式的教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不等式开始学习,直到彻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学情,问题的难度也要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三)针对课程训练方式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训练分层的合理性。数学教师要对习题的设计进行综合考察,保证学生在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消化,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保证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教师在布置课堂训练作业和课后训练作业时,要注意问题类型,保证训练强度适中。大体可以将训练标准分为三类:一类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训练类型;一类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基础知识进行延伸的训练类型;最后一类要结合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难题的训练类型。学生练习层次的划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决定,通常基础类训练题目适合学困生,这类题目能够引导学困生思维发展,保证学生能够突破问题难点,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这类问题题干中迷惑内容少,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少为学生设置难关,学困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得出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水平低、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学困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应用和定义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针对班内中等生的提高类数学问题与这部分数学问题比较相似,但是提高类问题难度较大,需要牢固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尽管这部分问题与针对学困生设置的问题相似,但是这类问题是其问题的升级版,需要中等学生认真思考,不能掉以轻心。最后一类是对数学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教材内容,还要求学生合理使用解题技巧,找到问题正确的解答思路,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这类问题学优生能轻易得出答案,中层学生也能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这类问题难度较大,他们很难得出正确结果。这时,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关注,促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程教学内涵。

(四)针对课后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分层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成绩水平进行评价,要保证评价的合理,避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保证评价能够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刺激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正确的评价。例如,教师在分析学生的试卷的作答情况时,要对学生进行分析。试卷的作答情况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困生能够完成试卷中的基础部分,但对于拔高题目很难得出结论;中等生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题,但对于一些加试题需要认真思考才可能得出答案;对于学优生而言,综合应用题和基础题都能轻易完成,并且大部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加试题,并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其进行评价,要做到鼓励学生认真探索,保证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教师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层考察,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一定鼓励。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题目考察,还要在评价中加入对学生鼓励环节,引导学生个性化发挥,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外界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谨慎有效的评价,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教师的评价也要更多元,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呵护学生自尊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也要指出学生的问题,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保证学生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能让学生觉得一无是处,也不能让学生形成狂妄自大的心理。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要客观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数学教师要跟进社会步伐,顺应新课改大潮,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课程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指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性格进行研究,保证学生的天性得到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力,以此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训练强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其获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四、参考文献

[1]陈雪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22).

[2]兰兴琴.基于分层教学模式谈初中数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也不是放弃学习不好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会存在不同,我们要做的是根据每一个小学孩子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计划,通过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的个性化教学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分层教育在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针对性较强,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分层教育可以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分,避免了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同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更加合理,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一个学校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中的孩子对于数学的敏感度又存在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学数学教学要有针对性。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根据每一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层次的开展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计划,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并且在分层教学中也应该不断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变化进行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同步调整。

(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停的实践,通过实践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在小学数字中所提倡的分层教学的理念,就是为教师提供的一个提高自身的舞台,教师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充分的锻炼自己的才能,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小学数学的分层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案,这样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更有针对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有效率。(一)明确教学要求,确立分层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育的分层教育对于教学而言,更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具有针对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进行分层教育时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对待数学基础较好的或者对于数学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后,进行课外的扩展,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应以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主,做到多鼓励,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也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并且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和内容应该有层次。分层教学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对不数学学习层次的同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根据其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如何改变这是分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进行改变时,对于数学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增加其学习内容的难度,避免其因为学习难度较低,轻视数学的学习;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加强他们基础教学的学习,避免因为难度较大,让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们在内容的设置上就是要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推行小学数学分层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三)课外辅导层次化。在进行课外作业的布置时,数学分层教育也要有所侧重,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课外辅导的作用就是满足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课外辅导的主要目的便是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新型模式,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区分时要细致。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分层教育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我国小学生的成绩,助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摘要 :随着教学思想逐渐传承、发展、演化,分层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资质、学习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改善提高。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分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提问;作业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表现,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不同,就需要教师"区别对待",采取多样化的、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就称之为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充分照顾到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基本符合学生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又该如何应用分层教学,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一、教学分层

孔子在教学方面特别注重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对于不同资质水平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就如同不能要求小学生会做大学生的题目一样,在同一个教学阶段中,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应当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班级中有优等生、中等生和落后生,教师不能妄图采取单一的方式来教导不同水平的学生,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有的学生能适应,有的学生无法适应,就会导致学生的优差分异逐渐加大,学生的整体水平无法提高,使教师逐渐陷入教学僵局,很多学生也会在学习上停滞不前。

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就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分层,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备课时进行合理分配,使其相互穿插融合。比如,班级中倘若学生中资质好的学生居多,那就在调整教学方式时,于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有助于拓展思维的教学比重;倘若学生中资质不高的学生居多,就尽量采用通俗易懂,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考虑在增强趣味性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序发展。

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确立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目标,比如,在成绩测试时,优等生需要达到90分以上,中等生需要达到80分以上,落后生需要达到70分以上等,不能过于强硬,统一硬性指标,鼓励他们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循序渐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分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水平大致掌握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这是为课堂提问做好铺垫。教师在教学上进行分层后,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分层提问。分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特殊的行为艺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对教学有益,提问一些繁琐零散的、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纯粹只是在浪费时间,同样对优等生提问最为基本的知识点或对落后生提问最为复杂的数学题目也是在浪费时间。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同,就应当接受不同水平的提问来获得知识检验。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划分提问的档次水平,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将提问的问题与学生的素质水平对等起来,使提问的问题对需要回答的学生来说,既包含所学的基本知识,又在数学思维上有所挑战提高,比如,提问优等生时,对问题的答案就要高要求,不仅要答案正确还要有严密的解题步骤,并能准确提出涉及的知识点,若在此基础上能举一反三则更好;提问落后生时,要求就可以略低一点,在思路正确的基础上,教师要加以引导形成正确的解题步骤,久而久之,落后生的数学水平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作业分层

通常作业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后作业,教师在进行完一个课程的讲解后,布置给学生用于检验其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的一种方式;一种是课前作业,是教师在进展下一个新的课程前,提前对所需了解的新知识划定范围,用于学生对知识的提前预习,以减小课堂新知识点的进展难度。不论是课后作业,还是课前作业,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但不恰当的作业布置就不能够达到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不同资质学生所占的比例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题目检测,以整体学生为标准,将基础题和提高题都要包含在内,既有巩固又有拓展延伸。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说清楚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并将基础题和提高题标示出来,对于优等生,作业的完成率和准确率要达到90%以上,而对于落后生的最低要求则是完成基础题,在完成基础题后,再去考虑提高题的思路,并不断提高完成率和正确率。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付出努力,既保证学生对知识有所巩固,又能保证学生有所提高。作业的布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高低。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协调好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整体的关注和了解。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发挥的作用也将逐渐加大,不断提高分层教学的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

摘要: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班级教学却采取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进程、统一教法,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刻不容缓。

关键词: 分层异步;小学数学;备课;测评

一、学生分层

针对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把学生分成A,B,C三层进行施教。A层为优等生,智力好,学习习惯优,接受知识能力强。B层为中等生,他们在班里占大多数,智力一般,但学习习惯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C层为学困生,这类学生是老师最头痛的,也就是问题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习惯差,不爱学习,经常逃学。各层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课堂提问不完全相同,课堂上允许他们以各自适宜的速度与进程推进自己的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能。当然这种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需要时可以个别调整。如有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总是七十分左右,但是他们积极努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都赶上来了,升入A组。还有一名学生智力并不差,学习习惯不好,还是留守儿童,我一方面鼓励他,为他辅导,同时严格要求管理他,要求他不懂就问,必须按时完成作业。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每次都在90分以上。

二、教学分层

分层施教是分层异步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最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异步达标。1.分层备课一个层次设计一个教法。每课我都力求备三个层次,有详写备的,有简写备的,但都备三个层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2.分层授课采用“合”(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回授,课堂小结)———“分”(课中作业,巡视指导)的教学模式,具体形式,灵活制宜。借鉴复式教学模式,动静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达到发展优等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学困生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我采用“合”,让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然后,我又采用“分”,让C、B层学生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并求出比值,最后让A层学生根据比值,写出比,并组成比例。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又采用“合”,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各抒己见,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巩固练习时,我采用“分”,让C层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是否能组成比例,会求比值;B层学生会根据“2×9=3×6”写出比例;A层学生会做如果A×2=B×4,则A∶B=()∶();如果A∶B=4∶2,则A=4,B=2。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这样通过分层异步教学,程度差的学生由于学习新知时教师直接帮教的时间多了,学习指导的针对性强了,以往“陪读”的现象解决了,而且堂堂课学有所得,所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3.分层提问对优等生提一些难度较大、比较抽象的问题,采用竞争性评价,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对学困生提简单的基础知识题,让他们通过努力得到提高,采用鼓励性评价,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乐学爱学。如:学习了“循环小数”,我对A层学生提出:比较400÷75,28÷18,78.6÷11的商,你有什么发现?这些问题难度较大,比较抽象,能充分激发优等生的探究欲望。对C层学生提出:学习了循环小数,你知道循环小数的特点吗?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回答上来,产生成就感,变得爱学、乐学。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积极性提高了,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每年期末测试成绩都在同年级前列。4.分层练习每节课后作业都要分层设计,精心设计基础题、重点题、易错题和拓展题。基础题、重点题、易错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题面向A层学生,重在发展智力和拓宽思维。另外,有些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C、B层学生只要求一题一解,对A层要求一题多解。

三、测评分层

在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中,要求学困生只做基本题,优等生再加提高题。让各层学生在考查中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使他们都有收获,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总之,通过有效地组织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普遍增强,在合—分—合—分式教学模式中,由于学习新知一般都在“分”学时进行,而“分”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有所增强和提高。

摘要: 文章从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入手,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具体策略有:学生层(组)的划分策略、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分层设问策略、个别指导策略、分层练习策略、合作互助策略等。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异步教学属于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在场实施辅导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该方式主要体现为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学习过程指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及时做好课后复习,完成家庭作业,做好总结工作;实践过程指的是学生能进行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能,端正学习态度,学会举一反三。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分层异步教学模式是指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并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习小组进行指导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及潜能,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该模式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创建学习能力匀称的优秀班级,可将学生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为独立学习,B类为交流学习,C类为师生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共同努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层(组)的划分策略在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综合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其次,根据调查掌握到的实际情况划分。教师将学生分为A、B、C三种级别,并根据不同级别的学生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选择方面,各层次之间的目标差距不能太大,而且要使相应层次的学生能够达成目标。教师在选择目标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教学标准;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总之,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差距,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和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三)分层设问策略在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层设问策略的运用。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好问题的目的性,注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引导其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针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呈现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当大部分学生都难以解决时再渐渐抛出解决难题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别指导策略个别指导是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开展个别指导,使教学方案更具有目的性。教师在开展个别指导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加强学生在学习过渡阶段的引导;二是加强学生在学习分类阶段的引导;三是加强学生在扩展学习阶段的引导。

(五)分层练习策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目的性教学,还要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教师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实施分层练习策略,通常可以分为:自主练习、选择性练习、过渡式练习和并列式练习等,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策略。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合作互助策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合作互助策略,即学习好的学生辅助学习较差学生,有效发挥集体的学习优势。在讨论具有共同性问题时,为了促进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先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答,以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而且能够促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发展。

(七)区别评价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和肯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情况的不同,采用区别评价策略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掌握知识的认知。区别评价具体可以采用分层考试、随堂测试等方式进行。

三、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索引序列
  • 论文小班化生本模式的研究
  • 小班化课题研究论文
  • 小班化教育研究的论文怎么写
  • 小班模仿行为的论文研究目标
  • 小班化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