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研究论文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研究论文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影响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的重要影响

1.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础。

父母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幼儿园、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在孩子入园或入校之后,再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即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教导养成热爱劳动、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成为倍受欢迎的人。另外,在学习上,要适当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起点。

2.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后感知世界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时期是人生熏陶和染化的开端,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和生活习惯等。3岁到6岁之间是学龄前期,在这个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家长在此时期要做好家庭教育,从而实现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因为子女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对父母长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父母的教育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长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要看家长树立权威的强弱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不能是对孩子一味地限制,而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慈爱而威严的高大形象。

3.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天性是无法分割的,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当父母开心的时候,孩子也会感染到快乐的气氛;而当父母情绪低落时,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和波及。另外,父母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也是孩子效仿的重要模板。如果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就会盲目地吸收这些缺点。如果家长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稳淡定、处变不惊,则会逐渐感染子女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字处理事情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家长要做好榜样,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

4.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优化孩子的心灵。

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由家庭步入社会大环境,孩子会接触到家庭以外的人、事、物,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都可能进入孩子的视野中,这个时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日常的琐事,帮助孩子辨别社会中的是非。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的积极阳光,假丑恶的阴暗卑鄙,引导孩子发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优化孩子的心灵建设。

5.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思发展的关键。自我意识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教育的关键。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方面。如果儿童能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同时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来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不怕挫折,勇敢面对,那么就可以比较顺利、健康的成长,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以后儿童入学甚至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自我意识可以培养孩子对自己正确的评价,正确、积极的看待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荣誉和挫折。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指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也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以后的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我国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如过度保护,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表面需求,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对于孩子过分地保护,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过分溺爱,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地宠爱,逐渐形成了一种家长包办的形式,使孩子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过分依赖父母等,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身心严重失衡,会出现暴躁、冷漠等问题;漠不关心,孩子为了引起父母对自身的注意,经常会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是必不可少的。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

目前,很多的国家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素质、性格和智力三方面,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体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从性质上来看,主要是强调幼儿的全面性发展,使其成为有尊严、有价值的个体,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中主要包括身体、知识、能力、智力、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虽然每个国家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基本反映出发展幼儿教育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1.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

2.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

3.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

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相当重要,只有在保证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互相牵引。

>>>下页带来更多的家庭教育的影响论文

家庭 教育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 对子 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中美家庭教育的 文化 内涵 》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不同造成的,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这些差异对我国的教育改进有诸多启示,有利于我们在家庭教育中避免一些陈旧的观念误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一)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智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教育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尤其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分数来评判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而忽视孩子在生活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但这使得中国孩子基础知识课程扎实牢固。

2.培养孩子“成才”

中国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这样的目的促使父母对子女的唯一要求就是可以集中精力学习,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使孩子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父母还会把自己的理想加在子女身上,这样的目标往往较高且具功利性。

3.封闭式教育

中国的家长提倡封闭式教育。一是父母注重说教,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父母都包揽了,使得孩子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因为家庭作业负担过重,孩子缺乏 户外运动 ,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

4.父母“主宰”

中国的父母大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父母往往以权威的姿态出现。父母的家庭地位要高于孩子,要求孩子顺从、听话,使孩子很少有属于自己的见解。部分父母还会干涉子女的隐私权,比如,翻看、检查孩子的书包, 日记 等等。

5.重视“集体”

中国父母在子女小的时候便会引导孩子遵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和要求。强调集体主义,追求奉献于集体的人生价值。例如,在生活中父母怕孩子掉队,希望子女能够跟着大部队走;不爱冒险,不喜欢自由活动也是一点。

(二)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技能”

美国父母注重子女创造意识的训练,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的种种探索行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不仅仅是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有自己个人的见解,而且鼓励孩子对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从实践中得到答案。

2.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人”

美国的家庭教育希望能够使孩子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处理各种事情,成为一个社会人。父母善于让孩子发现自我的价值,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但如果放手不当,也会造成一些不利,甚至沾染上一些恶习。

3.开放式教育

美国父母倡导开放式教育。第一,父母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只是说教;其次,父母尤其重视户外运动,鼓励子女参加各式各样的户外活动。但也容易造成孩子基础知识相对零散不扎实,孩子学习水平不一致。

4.家长与子女“平等”

美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家长尊重子女的个性和权力,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和意愿,子女拥有个人权利。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尊重,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例如未经子女同意,父母甚至不会擅自踏进孩子的私人空间。

5.重视“个人”

美国人重视个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家长鼓励孩子有个性,有自我,追求个人自由发展与自我实现。而美国大片中塑造的一个又一个英雄个人主义,成为当代人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也是典型的重视个人主义的体现。

二、中、美两国的文化内涵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特质文化

1.仁爱原则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原则是整个思想的内在核心。要求“仁者爱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爱人”是仁最基本的内涵,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同情心。仁爱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2.礼仁一体

“礼仁一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构架,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按照一定的高低顺序、亲疏远近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便是儒家中集体的有等级的人伦关系。儒家思想的“礼”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为了维持社会等级存在的。

3.内圣外王所谓

“内圣”是指主体内在修养仁的境界;“外王”指对外实行要求,以实行王道。孟子从性善出发,在内圣上强调“修身”、“立命”,涵养“浩然之气”;在外王上,倡导实行王道政治的理想。儒家强调“修身”的价值,不仅将本体道德的完善看成社会的根本,而且将个体修养和他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义务联系在一起。

4.致中和

中庸理论被孔子称为“至德”,它以中和观念为理论基础的,所谓“和”即是事物的和谐状态,是最理想状态。“和”最重要的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中”,指的是事物的“度”,不偏不倚,它是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和”与“中”相互联系在一起,即中庸之道的核心观念。

(二)清教徒文化的基本特质

1.个人自由主义

美国的个人自由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个人的创造 性、独立性,以及个人自由发展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精神。体现在:第一,个人权利。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任何人非法剥夺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第二,自立。在美国,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基础,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自由。美国的自由观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

2.民主意识

美国人崇尚民主自由、人人生而平等,这也成为当今美国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早期清教徒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继而在 社会实践 中也提倡民主与平等,反对特殊地位的不平等。

3.领导使命精神

新大陆的清教徒们坚信自己是上帝安排他们来到这块荒地,让他们建立一个乌托邦。这样的思想使人们富有强烈的使命感,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后世榜样并领导民众获得成功。在民众身上的表现,更为普遍的可能是自信与竞争意识。

4.重视教育

清教徒要求每个人都能阅读《圣经》,这样才能与上帝直接地联系并理解上帝的旨意。因此,他们大力提倡文字教育,在殖民地建立了一系列学院,例如,于1636年建立了哈佛学院。

5.开拓精神

清教徒们离开祖国来到北美的这片荒芜之地,他们勇于开拓荒地,征服自然,追求财富,养成了敢于冒险、不断进取的精神。美国人继承并发扬了先辈的那种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在科技创新、艺术创作、日常交往以及住所的流动性等方面都得到体现。

三、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文化内涵的比较

(一)中、美文化内涵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提倡人伦价值。在人伦关系中,儒家特别重视直系亲缘关系。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而孝的体现,便是敬养父母,即尊敬父母和赡养父母。因此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子女一般会与父母同住,在成家后也会和父母一起或是住的很近,方便照顾父母。但由于 传统文化 中等级观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生活中父母常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强加给孩子一些东西,例如为子女挑选工作、对象等。(2)强调整体精神。中华民族强调整体精神的内化内涵源于儒家思想中的“和”思想,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加上与家庭和社会紧紧交织的人伦关系,便形成了一种强调整体的精神。这种集体观念也影响着人们的义利观,人们会从整体的利益出发,强调“先义后利”。正是因为这样的传统,以家长为代表的家族利益便往往高于个人利益,有些父母甚至不允许子女有自己独立的意志、财产等。这也间接地抹杀了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3)尊重传统。儒家思想中以“中和”观念为核心的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使得中华民族形成了为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价值观念。家庭教育中也讲求为人做事恰如其分,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父母会直接制止子女的“过分”的行为,孩子的探索、冒险活动等都会被视为“胡闹”,甚至于“离经叛道”。

2.清教徒文化对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1)注重个人权利。与中国强调整体精神不同,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十分注重个人权利,如未得到主人的允许不能跨进别人的家门或房间;子女的信件不能随意拆阅。追求个人权利的同时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自立能力,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例如,个人选择、独立思考、自力更生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小到家庭会议的投票,大到自己支持的总统候选人等,都是个人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自由过度”也会带来了吸毒、暴力等。(2)追求民主。“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美国人一项重要价值观念,人们追求平等与民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民主平等的。家长认为,孩子从出生起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是自己的主人,其他人不能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对孩子表示尊重。在生活中,父母尊重、不干涉孩子的隐私;孩子可以参与家庭决策计划等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3)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美国人崇尚竞争,是由于美国思想中领导使命感的影响。这些体现在家庭教育上便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家长鼓励孩子参加社区组织的垒球队、 足球 队等。给孩子灌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引导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所以,美国孩子一般都勇于自我表现,积极争取,把握机会。但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代,人们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剧增。(4)鼓励创新。在美国人勇于冒险、开拓精神的影响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一种无畏的创新精神。家长鼓励孩子去创新,超越前人,为孩子制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支持、肯定孩子的探索行为,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受美国开拓精神的影响,人们的住所也常常是流动性的。一方面锻炼了孩子适应环境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但也使得孩子流转于各种环境间,同学、朋友等没有稳定性。

四、启示

(一)严格要求,学会放手

中国现阶段的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有求必应”,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父母需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要一味迁就。知道哪些需要孩子自身去完成的,要让孩子具备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

(二)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结合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优点,在提倡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家长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发现孩子的独特性,发现个性,鼓励孩子创新,让每个孩子可以实现自我。

(三)注重德育,家庭熏陶

在当代注重“智育”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教育。家长要有意识的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四)树立榜样,正确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注意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模仿正面积极的事物,以便从中受到教育。亲自给子女树立榜样,因为父母的日常行为、为人处世等都会影响到孩子。

(五)实际锻炼,放眼未来

让孩子身体力行,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懂得勇于面对,坚持到底。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家长不能只看到眼前,还要为孩子的以后做好准备。

(六)正面鼓励,严慈相济

中国家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感情的方式会比较含蓄,面对孩子的一些优点表扬起来也觉得像批评。要给予孩子表扬与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还要严格要求,掌握正确的 方法 方式以及分寸。

五、结语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认识到我国家庭教育的优势以及不足,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的家庭教育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作者:李佳栩 单位:烟台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12).

[2]汪柳花.探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源及启示———以中国儒家文化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为视角[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3]玛丽安娜•卡尼•戴特斯曼,乔安•克兰德尔,爱德华•N•卡尼.美国文化背景(第三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4]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赵忠心.家庭教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6]钟明善,朱正威.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 乡村教师应注重上访家长教育方式论文 》

【关键词】农村 小学 教师 家访

摘要: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补充。家访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影响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和支持,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现在,在交通方便的城区,家访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而在部分农村,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家访却没有能发挥它的作用。我认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把家访工作做到实处。

一、正确认识家访工作的意义

学生心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校内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长亦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导好每一个学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学生。家访是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并结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班主任才能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困材施教,教育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家访还可促进学校与社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二、良好的师德是有效家访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因此班主任须有百倍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入到教学、家访等工作中去,以取得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戴,进而为搞好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一个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者,是不会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三、统筹安排,讲究方式是家访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做好家访工作,引导和教育好学生,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目标,做好计划,讲究适当的方式方法。具体为:

1.周密计划,统筹安排。由于班主任工作大多比较繁重,班上人数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做事前计划显得十分必要。开学之初,应做好家访工作的计划。明确目的,对家访的重点、难点、数量、时间等作细致的安排,家访后,要做好记录存档,及时跟踪反馈,才能不断提高家访的质量。

2.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班上学生多,情况各异。因此,家访应区分轻重缓急,不可一刀切,应把后进生和特困生作为重点来安排。通过实地访察,及时了解后进生的形成背景和特困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便于班主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对“两生”给予关爱和教育,对转变后进生,鼓励帮助特困生,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3.尊重家长,实事求是。家访的成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对优生、后进生、特困生的家长等不能按个人偏好来看待,应一视同仁,均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家访时,要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对优生,不能一好百好,忽略他们的缺点;对后进生,不应以偏盖全,说得一无是处,应看到他们的优点;对特困生,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公务员之家

家长在长期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其个性、特长、优缺点较了解,有些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不泛真知灼见。对此,班主任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虚心向他们学习,互相交流和提高。对个别学生家庭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做法,如粗暴、溺爱、放任自流等等,班主任须以诚相待,希望他们能消除恶习,为其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而言之,认真扎实地做好家访工作,是全面了解学生,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方法。为了祖国的未来,班主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必须努力做好它。

有关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推荐:

1. 父母教育风格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2.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3. 一年级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4. 关于家长教育的论文

5. 浅谈家庭教育的论文

6. 浅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研究论文

家庭 教育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 对子 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中美家庭教育的 文化 内涵 》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不同造成的,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这些差异对我国的教育改进有诸多启示,有利于我们在家庭教育中避免一些陈旧的观念误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一)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智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教育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尤其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分数来评判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而忽视孩子在生活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但这使得中国孩子基础知识课程扎实牢固。

2.培养孩子“成才”

中国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这样的目的促使父母对子女的唯一要求就是可以集中精力学习,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使孩子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父母还会把自己的理想加在子女身上,这样的目标往往较高且具功利性。

3.封闭式教育

中国的家长提倡封闭式教育。一是父母注重说教,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父母都包揽了,使得孩子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因为家庭作业负担过重,孩子缺乏 户外运动 ,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

4.父母“主宰”

中国的父母大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父母往往以权威的姿态出现。父母的家庭地位要高于孩子,要求孩子顺从、听话,使孩子很少有属于自己的见解。部分父母还会干涉子女的隐私权,比如,翻看、检查孩子的书包, 日记 等等。

5.重视“集体”

中国父母在子女小的时候便会引导孩子遵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和要求。强调集体主义,追求奉献于集体的人生价值。例如,在生活中父母怕孩子掉队,希望子女能够跟着大部队走;不爱冒险,不喜欢自由活动也是一点。

(二)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技能”

美国父母注重子女创造意识的训练,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的种种探索行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不仅仅是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有自己个人的见解,而且鼓励孩子对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从实践中得到答案。

2.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人”

美国的家庭教育希望能够使孩子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处理各种事情,成为一个社会人。父母善于让孩子发现自我的价值,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但如果放手不当,也会造成一些不利,甚至沾染上一些恶习。

3.开放式教育

美国父母倡导开放式教育。第一,父母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只是说教;其次,父母尤其重视户外运动,鼓励子女参加各式各样的户外活动。但也容易造成孩子基础知识相对零散不扎实,孩子学习水平不一致。

4.家长与子女“平等”

美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家长尊重子女的个性和权力,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和意愿,子女拥有个人权利。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尊重,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例如未经子女同意,父母甚至不会擅自踏进孩子的私人空间。

5.重视“个人”

美国人重视个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家长鼓励孩子有个性,有自我,追求个人自由发展与自我实现。而美国大片中塑造的一个又一个英雄个人主义,成为当代人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也是典型的重视个人主义的体现。

二、中、美两国的文化内涵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特质文化

1.仁爱原则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原则是整个思想的内在核心。要求“仁者爱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爱人”是仁最基本的内涵,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同情心。仁爱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2.礼仁一体

“礼仁一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构架,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按照一定的高低顺序、亲疏远近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便是儒家中集体的有等级的人伦关系。儒家思想的“礼”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为了维持社会等级存在的。

3.内圣外王所谓

“内圣”是指主体内在修养仁的境界;“外王”指对外实行要求,以实行王道。孟子从性善出发,在内圣上强调“修身”、“立命”,涵养“浩然之气”;在外王上,倡导实行王道政治的理想。儒家强调“修身”的价值,不仅将本体道德的完善看成社会的根本,而且将个体修养和他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义务联系在一起。

4.致中和

中庸理论被孔子称为“至德”,它以中和观念为理论基础的,所谓“和”即是事物的和谐状态,是最理想状态。“和”最重要的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中”,指的是事物的“度”,不偏不倚,它是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和”与“中”相互联系在一起,即中庸之道的核心观念。

(二)清教徒文化的基本特质

1.个人自由主义

美国的个人自由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个人的创造 性、独立性,以及个人自由发展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精神。体现在:第一,个人权利。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任何人非法剥夺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第二,自立。在美国,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基础,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自由。美国的自由观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

2.民主意识

美国人崇尚民主自由、人人生而平等,这也成为当今美国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早期清教徒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继而在 社会实践 中也提倡民主与平等,反对特殊地位的不平等。

3.领导使命精神

新大陆的清教徒们坚信自己是上帝安排他们来到这块荒地,让他们建立一个乌托邦。这样的思想使人们富有强烈的使命感,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后世榜样并领导民众获得成功。在民众身上的表现,更为普遍的可能是自信与竞争意识。

4.重视教育

清教徒要求每个人都能阅读《圣经》,这样才能与上帝直接地联系并理解上帝的旨意。因此,他们大力提倡文字教育,在殖民地建立了一系列学院,例如,于1636年建立了哈佛学院。

5.开拓精神

清教徒们离开祖国来到北美的这片荒芜之地,他们勇于开拓荒地,征服自然,追求财富,养成了敢于冒险、不断进取的精神。美国人继承并发扬了先辈的那种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在科技创新、艺术创作、日常交往以及住所的流动性等方面都得到体现。

三、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文化内涵的比较

(一)中、美文化内涵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提倡人伦价值。在人伦关系中,儒家特别重视直系亲缘关系。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而孝的体现,便是敬养父母,即尊敬父母和赡养父母。因此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子女一般会与父母同住,在成家后也会和父母一起或是住的很近,方便照顾父母。但由于 传统文化 中等级观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生活中父母常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强加给孩子一些东西,例如为子女挑选工作、对象等。(2)强调整体精神。中华民族强调整体精神的内化内涵源于儒家思想中的“和”思想,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加上与家庭和社会紧紧交织的人伦关系,便形成了一种强调整体的精神。这种集体观念也影响着人们的义利观,人们会从整体的利益出发,强调“先义后利”。正是因为这样的传统,以家长为代表的家族利益便往往高于个人利益,有些父母甚至不允许子女有自己独立的意志、财产等。这也间接地抹杀了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3)尊重传统。儒家思想中以“中和”观念为核心的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使得中华民族形成了为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价值观念。家庭教育中也讲求为人做事恰如其分,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父母会直接制止子女的“过分”的行为,孩子的探索、冒险活动等都会被视为“胡闹”,甚至于“离经叛道”。

2.清教徒文化对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1)注重个人权利。与中国强调整体精神不同,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十分注重个人权利,如未得到主人的允许不能跨进别人的家门或房间;子女的信件不能随意拆阅。追求个人权利的同时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自立能力,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例如,个人选择、独立思考、自力更生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小到家庭会议的投票,大到自己支持的总统候选人等,都是个人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自由过度”也会带来了吸毒、暴力等。(2)追求民主。“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美国人一项重要价值观念,人们追求平等与民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民主平等的。家长认为,孩子从出生起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是自己的主人,其他人不能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对孩子表示尊重。在生活中,父母尊重、不干涉孩子的隐私;孩子可以参与家庭决策计划等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3)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美国人崇尚竞争,是由于美国思想中领导使命感的影响。这些体现在家庭教育上便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家长鼓励孩子参加社区组织的垒球队、 足球 队等。给孩子灌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引导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所以,美国孩子一般都勇于自我表现,积极争取,把握机会。但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代,人们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剧增。(4)鼓励创新。在美国人勇于冒险、开拓精神的影响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一种无畏的创新精神。家长鼓励孩子去创新,超越前人,为孩子制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支持、肯定孩子的探索行为,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受美国开拓精神的影响,人们的住所也常常是流动性的。一方面锻炼了孩子适应环境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但也使得孩子流转于各种环境间,同学、朋友等没有稳定性。

四、启示

(一)严格要求,学会放手

中国现阶段的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有求必应”,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父母需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要一味迁就。知道哪些需要孩子自身去完成的,要让孩子具备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

(二)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结合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优点,在提倡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家长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发现孩子的独特性,发现个性,鼓励孩子创新,让每个孩子可以实现自我。

(三)注重德育,家庭熏陶

在当代注重“智育”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教育。家长要有意识的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四)树立榜样,正确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注意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模仿正面积极的事物,以便从中受到教育。亲自给子女树立榜样,因为父母的日常行为、为人处世等都会影响到孩子。

(五)实际锻炼,放眼未来

让孩子身体力行,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懂得勇于面对,坚持到底。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家长不能只看到眼前,还要为孩子的以后做好准备。

(六)正面鼓励,严慈相济

中国家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感情的方式会比较含蓄,面对孩子的一些优点表扬起来也觉得像批评。要给予孩子表扬与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还要严格要求,掌握正确的 方法 方式以及分寸。

五、结语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认识到我国家庭教育的优势以及不足,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的家庭教育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作者:李佳栩 单位:烟台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12).

[2]汪柳花.探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源及启示———以中国儒家文化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为视角[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3]玛丽安娜•卡尼•戴特斯曼,乔安•克兰德尔,爱德华•N•卡尼.美国文化背景(第三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4]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赵忠心.家庭教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6]钟明善,朱正威.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 乡村教师应注重上访家长教育方式论文 》

【关键词】农村 小学 教师 家访

摘要: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补充。家访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影响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和支持,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现在,在交通方便的城区,家访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而在部分农村,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家访却没有能发挥它的作用。我认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把家访工作做到实处。

一、正确认识家访工作的意义

学生心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校内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长亦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导好每一个学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学生。家访是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并结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班主任才能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困材施教,教育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家访还可促进学校与社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二、良好的师德是有效家访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因此班主任须有百倍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入到教学、家访等工作中去,以取得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戴,进而为搞好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一个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者,是不会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三、统筹安排,讲究方式是家访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做好家访工作,引导和教育好学生,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目标,做好计划,讲究适当的方式方法。具体为:

1.周密计划,统筹安排。由于班主任工作大多比较繁重,班上人数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做事前计划显得十分必要。开学之初,应做好家访工作的计划。明确目的,对家访的重点、难点、数量、时间等作细致的安排,家访后,要做好记录存档,及时跟踪反馈,才能不断提高家访的质量。

2.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班上学生多,情况各异。因此,家访应区分轻重缓急,不可一刀切,应把后进生和特困生作为重点来安排。通过实地访察,及时了解后进生的形成背景和特困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便于班主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对“两生”给予关爱和教育,对转变后进生,鼓励帮助特困生,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3.尊重家长,实事求是。家访的成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对优生、后进生、特困生的家长等不能按个人偏好来看待,应一视同仁,均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家访时,要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对优生,不能一好百好,忽略他们的缺点;对后进生,不应以偏盖全,说得一无是处,应看到他们的优点;对特困生,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公务员之家

家长在长期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其个性、特长、优缺点较了解,有些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不泛真知灼见。对此,班主任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虚心向他们学习,互相交流和提高。对个别学生家庭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做法,如粗暴、溺爱、放任自流等等,班主任须以诚相待,希望他们能消除恶习,为其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而言之,认真扎实地做好家访工作,是全面了解学生,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方法。为了祖国的未来,班主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必须努力做好它。

有关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推荐:

1. 父母教育风格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2.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3. 一年级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4. 关于家长教育的论文

5. 浅谈家庭教育的论文

6. 浅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影响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的重要影响

1.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础。

父母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幼儿园、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在孩子入园或入校之后,再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即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教导养成热爱劳动、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成为倍受欢迎的人。另外,在学习上,要适当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起点。

2.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后感知世界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时期是人生熏陶和染化的开端,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和生活习惯等。3岁到6岁之间是学龄前期,在这个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家长在此时期要做好家庭教育,从而实现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因为子女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对父母长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父母的教育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长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要看家长树立权威的强弱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不能是对孩子一味地限制,而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慈爱而威严的高大形象。

3.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天性是无法分割的,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当父母开心的时候,孩子也会感染到快乐的气氛;而当父母情绪低落时,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和波及。另外,父母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也是孩子效仿的重要模板。如果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就会盲目地吸收这些缺点。如果家长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稳淡定、处变不惊,则会逐渐感染子女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字处理事情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家长要做好榜样,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

4.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优化孩子的心灵。

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由家庭步入社会大环境,孩子会接触到家庭以外的人、事、物,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都可能进入孩子的视野中,这个时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日常的琐事,帮助孩子辨别社会中的是非。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的积极阳光,假丑恶的阴暗卑鄙,引导孩子发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优化孩子的心灵建设。

5.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思发展的关键。自我意识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教育的关键。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方面。如果儿童能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同时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来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不怕挫折,勇敢面对,那么就可以比较顺利、健康的成长,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以后儿童入学甚至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自我意识可以培养孩子对自己正确的评价,正确、积极的看待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荣誉和挫折。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指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也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以后的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我国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如过度保护,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表面需求,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对于孩子过分地保护,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过分溺爱,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地宠爱,逐渐形成了一种家长包办的形式,使孩子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过分依赖父母等,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身心严重失衡,会出现暴躁、冷漠等问题;漠不关心,孩子为了引起父母对自身的注意,经常会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是必不可少的。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

目前,很多的国家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素质、性格和智力三方面,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体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从性质上来看,主要是强调幼儿的全面性发展,使其成为有尊严、有价值的个体,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中主要包括身体、知识、能力、智力、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虽然每个国家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基本反映出发展幼儿教育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1.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

2.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

3.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

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相当重要,只有在保证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互相牵引。

>>>下页带来更多的家庭教育的影响论文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范文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 教育 ,给孩子的家教辅导也越来越广泛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教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家教的论文 范文 篇一:《浅谈小学生家教利弊》 摘要:面对目前日益流行,并逐渐影响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家教风,笔者就该方面的问题对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部分家长和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在此基础上 总结 了小学生请家教的利与弊,笔者认为请或不请家教,以及请哪方面的家教,必须因人而异,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家庭条件和小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水平来决定。 关键词:家教 小学生 老师 家教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教之风愈吹愈热。家教的盛行与现在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式有关,与家长的期望分不开。笔者就相关方面的问题对某小学的小学生作了一些调查,并与部分学生家长与教师交流,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生请家教的原因、目的和效果进行简单分析。 一、对小学生的调查――家教有利有弊 1、家教在小学生中日益流行 在笔者的调查中约有45.83%的学生是三年级开始请家教,占主要地位。五年级开始请家教的学生有20.83%,二年级和四年级开始家教的学生都占了16.67%,而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开始请家教的情况几乎没有。 2、父母为孩子请家教,大多是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58.33%的小学生说,请家教是父母的要求,并不是自己的意愿,认为家教占去了自己大量休息和玩乐的时间。其中也有16.67%小学生表示是自己想要请家教,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能达到理想。有也些小学生请家教是由老师建议的,学校老师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建议家长可以请家教为学生帮忙。 而在调查家教原因的时候,有29.17%的小学生认为是自己学习上有了困难才请家教的,家教主要是为他们补习学习上的内容,也有一些小学生说自己成绩不差,家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绩,将来能上个好的学校。 此外,在请家教这一问题上,多数家长还有一个跟风心理,求心理安慰,看到别的孩子学这样学那样,自己的孩子也要学,惟恐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可是这样强迫学生补习的结果往往是使学生反感学习。 可见大多小学生请家教的原因是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所以家教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语,数,外三门主要科目进行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补习 文化 课的内容。当然也有部分是为了发展小学生的 兴趣 爱好 ,例如小提琴,书法,跳舞等,但其数量远不及前者。 3、家教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着隐患 超过一半的小学生说自己的家教老师是其他学校或自己学校的老师,可见家长也比较重视家教的质量,其中有些家庭教师是已退休在家的老教师。多数家长表示,有教学 经验 的老师能更好的辅导学生,让他们比较放心。而调查结果也确实表明超过70%中等及中等成绩以下的学生接受家教之后成绩有了提高,23%的小学生觉得家教之后再听老师的课比之前轻松很多,可见家教在一定程度上是帮助了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然后却有近10%的小学生觉得家教之后效果很好,觉得没必要再听老师讲课,上课不需要认真听讲,只要课后让家教补习一下就可以了。 调查显示一般小学生放学后和双休日是家教补习的主要时间,家教为他们复习已经教过的内容,讲解他们理解不够透彻的知识点,辅导他们做家庭作业,或者陪他们一起预习新的课文,使他们更容易的听懂学校老师的讲课.寒暑假虽然也有学生补习,但数量明显比前两种情况少。但补习往往占据了小学生大量游戏玩乐的时间,使一些学生心不甘情不愿的,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从大量数据看出家教也要布置小学生一些作业,而这些作业往往也要花去半小时以上,大量的作业确实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但对于在学校已有一份作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量是大了些,花去学生太多的时间,对于正处于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太有利的。 二、家长感悟――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培养特长,家教必不可少 笔者也采访了一些家长,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白天要在学校学习,放学之后直接去补习班或者进行家教补习,为完成学校和家教的作业,甚至晚上到10点多还不熄灯,自己看着心疼。但自己的孩子本来学习成绩就不是拔尖,自己也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眼看着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心里着急,也只能给小孩请家教提提成绩。还有家长表示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时刻照顾孩子,请了个家教学习之余能照看小孩,自己也能放心。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学习也还说得过去,但眼看着其他孩子都利用课余时间上各种补习班补习,为避免与其他孩子产生差距,当然也要为自己的孩子清家教。而且也希望他们将来面对升级试能有更大的把握。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表明自己的孩子成绩还是可以的,想要发展他们各方面能力,为他们请家教学习小提琴,书法,美术等艺术方面的内容,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在社会能有一技之长。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家长觉得不应该给小学生请家教,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过多的负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有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的坏习惯。 三、教师感言――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家教作用很大,且效果显著 有老师对此情况表示理解,觉得对于部分上课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家教能够针对他们薄弱的部分进行辅导,使他们的学习不至于落后。但同时有些学生认为有了家教的帮助,上课就不那么用功了,造成上课不听,课后恶补的恶性循环。另外有老师认为为孩子请家教或参加辅导班,关键还是要看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像小学生的话,可以试着参加一些兴趣类的辅导,既培养学生兴趣,也能缓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盲目的跟风请家教是得不偿失的,应该留给孩子自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认为学生在接受心的知识的时候,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不相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很快,但过段时间就遗忘了;有些学生理解得较慢,但一旦理解就不容易忘记。教师虽然深知这点,但在授课时却无法做到各个兼顾,只能按照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教学。长此以往有些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家长就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在自身情况,来请适合他们的家教。 四、笔者感慨――请家教利大于弊,但仍需谨慎而为 家庭教师的市场在慢慢扩大,这无疑说明了这样一点,这种现象是让许多人认可的,对于请家庭教师,家长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为他们找家教,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意愿,不要盲目跟风,为孩子加重学习负担,造成他们厌学,偏学的坏习惯,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家教的论文范文篇二:《试谈家教在中学教学中角色分析》 一、“家教”的定义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家教”对于当前社会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名词,反之、无数家庭都与之有渊源。“家教”所谓是家庭教师的简称,随着社会对之的需要慢慢的演变成了一种职业,即被以一定的报酬聘请为私人教师的从业者。主要由在职任教的教师和专职家教构成。通常负责功课的补习或是教授某些技能。 二、“家教”扮演的正面角色 (一)家长的合作者 为了让孩子更优秀、或者弥补家长自己在教育子女时间上的空缺等原因,为孩子请“家教”的家长越来越多。“家教”很多时候也充当了家长一个合作者的角色。主要的目的:(1)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学生在日常行为上的管理和督促。常理下,家教主要工作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技能。更多的时候家教又被家长赋予了很多新的角色,如保姆、陪读、及心理辅导等,此原因主要源自,很多家长为了扩大自己的诉求,而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优越感。 另外提到的是一个单亲家庭 单亲的家庭 对子 女的教育相比正常家庭往往有着不自信,而把对子女的人格教育和学习的辅导,更多的寄托在了其他因素上面,也给活跃在家教市场上的“家教”提供“从业”机会。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加,留守学生也随之增多,在其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随之体现出来,也让家长对其引起重视。很多家长就把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学校教育上,然而教职工的精力是有限的,无法辅导好每个学生,就不能百分百的满足家长对学校的一个寄托。必然“家教”也就成为家长们的救命稻草,家长们也意识到家教这种独特的辅导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子女的成长。 综合上述:家长请家教虽出于种种不同原因、目的,却浮现了一个共识。家教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受到家长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学生的辅导者 家教对学生的辅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点。 家教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辅导,相对学校教师,更有力度的教授学生知识和更具有针对性的对疑难问题的解答,这种情况下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同学也能具体详细的分解、消化疑难和困惑。也就加大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反之,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教师精力有限等方面的因素制约。让上诉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上感觉很吃力,久而久之也就降低了其对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家教也为此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也就增加了对学习的信心。家教不仅让学生和家长对之的一个重视,也间接填补了学生因在学校学习中被教师忽略所带来的心灵空洞,并且资深的家教还懂的如何用自己巧妙、幽默的风格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提升。 (三)家教是学校教师的补充 家教和学校教师所处的位置是完全不同的。教师是国家正统的教育模式下对学生进行授业的职业。学校教师是在固定的教育办学场所,对学生进行授教。这样的教学模式,是统一的固定的。是几千年来我国教育的模式。不论从小学还是中学大学,都是这样的传统模式。学校教师的授课方式很单调,不能而家教却是一对一的模式, 这样, 一个教师可以将分散在多个学生身上的精力集中到一个学生身上,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要求教育趋向个性化, 学校教育以班级制授课的模式已经很难完全适应教育个性化的需求 。学校大班教学是针对大都数学生进行的共性教学, 因而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个体的个性。在这个里与之完全不同的是家教,家教充当的角色是与学校教师完全不同的,他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传教。所以家教可以培养出个性化的人才,如 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和 方法 。并且这些方案方法在一对一的形式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 其特长和潜质得到表现和发挥, 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家教”扮演的负面角色 以上三点我们分析的都是“家教”的正面角色,但是家教也同样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和弊端。下面我们详细的对弊端进行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认为高学历的家教老师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尤其在一些经济生活条件很不错的家庭中,从小就开始给孩子请家教,而且家教老师的学历都非常高。在一个报道中,一名小学家长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成绩,竟然聘请了一名清华大学的教授,这真可谓是大材小用,聘请了这样的家教,非但没有给孩子带来有效的教育,反而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聘请家教需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和爱好,以及所需要补充的知识来进行家教培训,不能只根据老师的名气或者学历来聘用。 还有一部分的家长认为只要有了家教就万事大吉了,因此他们忽视了正规的高校教育。他们认为家教是一切的保障,在学校,孩子成绩不好也没有关系,只需要有家教就可以了,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也找到一种学校成绩不好的理由和借口,他们会上课不认真听讲,给老师也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避免这样的想法。 当然在现实中,有一部分的“家教”纯粹就是为了家教而生,他们没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只为了经济目的而进行上课。他们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社会上更缺乏一定力度的监督。 因此对于“家教”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我们应该公正的认识,要扬长避短,发挥“家教”的长处,给需要“家教”的人,带来他们有效的用处。另外“家教”在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 它是教学研究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但要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还需要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雷红,张晓红.幼儿家教经验谈[J].山西教育科研, 1999, (4). [2]杨泽平. 家庭教育 的现状及对策[M].上海: 上海出版社, 1986. [3]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 家教的论文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家教问题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校兼职做家教具有重要意义:个人角度――多赢;家庭角度――多爱;社会角度――多才;但当前大学生家教存在诸问多题: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教育衔接“断层”,进退两难;重“绩”轻情,急功近利;“包办”式教育,心理被动。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了相应对策:政府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家教服务体系:各高校加强合理培养、管理、引导: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家长主动从“心”与子女有效沟通。 [关键词]大学生;家教;问题;对策 一、高校家教市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跟着在不断的发展与提高。家教问题成了家长学生乃至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 热点 话题。而大学生家教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补充,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我国广泛大学生参与的重要活动,基于这种双方互利的关系,目前高校的家教市场正不断壮大且成上升发展趋势。 当前大学生家教的形式主要有几种主要的途径通过张贴 广告 举家教牌子;网上求职家教信息中介公司介绍;通过熟人介绍等。总的来说,大学生家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大学生家教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角度一一多赢 从孩子的角度看,学习上,有一个人能够分担他们的学习任务和压力,自然很好。生活心理上,小老师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多新奇事物及信息,开阔其眼界,甚至有些不想问学校老师也不想对父母启齿的问题及困惑也可以向其交流,一定程度上,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帮助。从家长的角度看,请大学生做家教一方面可以带动孩子的成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大学生口中了解子女的想法,并且和大学生探讨育子方法。从大学生角度看,首先是可以有经济保障,更好地独立生活;其次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方法技能,及早了解当前社会再次,大学生可以在家教中找到意义感,增强自信心,继而保持对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家庭角度――多爱 从家庭角度看,大学生家教本身虽然只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补充,但由于现代社会步伐的加快,家庭成员真正沟通交流的时间不多,而大学生家教挤出的时间一部分也是调和家庭成员关系的时间,是家长与子女双方表达爱的一种愿望和方式的润滑剂。家庭中相互关爱的成分表露得更多,再加上高校大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协调家长与孩子关系,成为家长与孩子良好关系的润滑剂,多给予爱的供养。 (三)社会角度――多才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只有细胞生命力旺盛起来了,社会这个整体才能发挥好。人才的培养本身就是为适应社会而服务。而人才的增多对社会的蓬勃发展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大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帮助中小学生解决成长中的诸多烦恼,为社会培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社会心灵的窗户。社会人才的增多继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从长远意义上看,尽管大学生家教对个人、家庭、社会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当前日益扩大的高校家教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及隐患。 三、当前大学生家教现状及问题 (一)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高校家教市场尽管在日益壮大,但目前仍然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在家教的质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均存在诸多隐患。一方面很多不合格的高校大学生误人子弟造成家长不信任,以至于家长只相信熟人介绍,范围缩小了,家长们可能找不到真正最适合孩子的优秀家教小老师。另一方面,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大学生渴望求职的心里,建立所谓的中介公司,钱色,致使大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而且由于没有这方面正规的法律出台,双方的合同意识也不强,造成了很多的“哑巴亏”。出现了家长认为找不到好的高校大学生家教,高校大学生也不敢轻易做家教,即使家教交易成功,双方也会有不信任的尴尬局面。 (二)重“绩”轻情,急功近利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的学习也演变成了一种竞争手段。考试成了判定一切的指挥棒。在这个指挥棒下,为了迎合竞争需求,家长也只注重成绩分数,忽视了孩子心理成长与生活成长同步发展的需求,只以分数变动、成绩排名来断定孩子学习的好坏,出现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好心请来的家教也是为“分数”奋斗,知识经济变成了经济与分数的交易。这种思想怪圈的影响下,学习演变成了一种机械竞争手段,学生自然也拒绝知识和学问,而这对学生的更好的发展正是巨大的绊脚石,而且为其今后的高等教育埋下了诸多隐患,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卓越人才的巨大损失。 (三)教育衔接“断层”,进退两难 一方面,由于各种升学等压力聚焦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的吸收,在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中学生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功课上面。父母们也忙于生计,投入竞争同样激烈的工作中。子女与父母接触的时间都很少,家庭教育更是极少甚至没有,造成正常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衔接严重断层。另一方面,系统教育内容上,小、中、大学教育衔接也出现“断层”,基础教育阶段缺少职业生涯教育,很多中学生到了填高考志愿时都不知如何选择。这不仅让成长中的中学生身心倍感困惑及疲惫,已有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机械化。同时让做家教的高校大学生也进退两难。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高校大学生既不能完全替代其应受的家庭教育,也不能在短期内彻底将小、中、大学教育做到有机衔接。这种恶性循环下,很容易让家教的“绩”效处于尴尬局面。 (四)“包办”式教育,心理被动 中国家长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往往是真的“毁人不倦”,请家教也自然成为了一厢情愿的’包办’式教育之一。家长们越俎代庖,为孩子设置的目标多数是一种“身份期待”,是想让孩子做人中龙凤的迫切心愿。这种揠苗助长的激进愿望氛围下下,孩子和家教高校大学生甚至是家长本身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心里状态孩子们需要的是具体化、形象化、能震动心弦、有乐趣、能催人奋进的人生目标,却因为家长的心愿没有机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学习动力,高校大学生作为自主教育的实践者,却要极力帮助孩子达到家长对子女的“身份期待”,快速提高其分数;家长以经济作为代价,想要寻求等价交换,认为请了家教孩子成绩就一定要有所大的变化,这样才能物有所值。然而,好的教育与诸多因素有关,很多时候,若没有真正的对症下药,家教很难凑效。整个家教过程中,行为的主动夹杂着心理的被动。 四、建议及对策 (一)政府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家教服务体系 政府始终是建设教育事业的主体,针对家教市场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政府要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家教服务体系。对家教双方的人生安全、财产安全及综合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保障;对各个阶段的家教情况设立统一的家教收费标准,必要时,可以设置家教证等。同时,政府要将政策具体落实到各个高校及地方政府,不能够“雷声大雨点小”,把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实 事为规范家教市场,并顺利发展扫清障碍。 另外,各级政府要通过至上而下的宣传,以海报 标语 、书籍报刊、 社会实践 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社会氛围。知识经济不是简单的知识与经济的交换,而是通过知识培养能力,运用能力发展经济。广大家长学生要正确认识家教的意义;加强社会的治安综合管理,真正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各高校加强合理培养、管理及引导 各级高校要相应政府的号召,一方面要加强高校本身的人才培养,即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设立家教互联网等多提供大学生实践的机会,鼓励支持在校大学生家教勤工俭学,同时要狠抓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各高校要正面管理及引导在校大学生做好家教,增强其人身安全意识,合同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等。尤其是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意识教育,谨防社会上不法分子以花言巧语、小恩小惠引诱大学生上当。保证家教的高质量,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三)大学生要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长期作为学生而言,高校大学生要做到师生角色的灵活转换,需要品质储备、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教育的本质是学会做人,而品质对人来说,是一切之本。由于中小学生可塑性很强,易受环境影响,高校大学生尤其要注重自我品质的储备,以期树立好的榜样并正确引导。第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态度,认真对待家教,并施以积极正面的教育。第二,做到教育与心理同时辅导,多了解家教对象的想法,真正对症下药,事半功倍。第三,多与家长沟通,通过已有知识经验委婉改变家长某些不好的育子观念。真正具备以人为本的师德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大学生首先要认真夯实专业知识,同时要辅以了解较为广泛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其次通过书籍资料了解中小学学生心理的变化及家长心理。并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做到因材施教,饯行“教有学法,教无定法,’,在能力储备中,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语言的浅显易懂,还要达到一个思维高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思想解决和看待问题,再对家教对象训练这种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教会他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做好高校大学生家教,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多方面的努力和完善,相信大学生家教市场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腊月梅.浅谈对家教大学生的管理[J].南部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 [2]杨映霞陈勇,大学生家教活动现状分析及思考[J].云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 [3]佛朝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多维视角U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4l初梓豪.李力豪.张萌.北京地区大学生家教市场现状及问题对策2010[11]. [5]杨海.魏甲亮.大学生家教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初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抿2007(5). [6]骆风.成才与家教[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 [7]周蓉靖.导致家教失败的68个漏洞[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6). 猜你喜欢: 1. 爱心家教论文 2. 关于家长教育的论文 3.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 4. 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 5.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6.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当中,一般都要接受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我们每个人成长、发展的水平和社会成就,都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像是一座功能完整的"综合加工厂" ,

不论缺少哪一道"工序" , "产品"都会是有缺陷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可以比做一个生产产品的“流水线”,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全局意义",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家庭是人出生的场所,是人生最初的生存、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家长是人们的首任教师。家长教我们学会了第一句话,领我们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指引我们认识社会和人生。中国有句"先入为主"的成语,是说先看到听到的起主导作用,

往往排斥后看到听到的与之不同的东西。在家庭所接受的教育,就像是给人的思想和行为打上的"底色" ,很难改变。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它能影响人的一生。

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自然形成的。家长和子女之间既是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也是关系最亲近、感情最亲密的"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颜之推说: "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禁童子之暴虐,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关系亲近、感情亲密的人的教诲,最能使人理解和接受。所以家长的教育最令子女信服。

扩展资料

1、家长应该充分相信孩子,只有信任孩子,孩子才能放开手脚去做他认为喜欢的事情,而且在这样的信任之中,孩子才能做得更好。

2、家长的假设太多,便担心太多。事实上,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去走向未来呢。

3、孩子要自己长大,许多事情得自己经历了才会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家长不妨放手。

4、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超过自己,不过事事听大人话的孩子很难超越。所以,如果想让孩子超越自己,家长要应该多听听孩子的话,并鼓励孩子大胆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家庭教育中父性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现代社会父爱的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亲的角色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但是,由于父母在生物学上的差异和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人类尽管出现了父亲的角色,但这个角色并不参与孩子的教养活动。如果失去父性教育孩子会成什么样,这种后果对孩子的性格的影响,往往是触目惊心的。现代父性教育成了人们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本文就父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家庭教育 父性教育

1.父性教育的概念

所谓父性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或者通俗地说,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类似的概念,则“父爱教育”,“父职教育”等。但我认为,用“父性教育”应该更准确一些。父性,代表了父亲这一角色的全部人格与特性。实施父性教育的前提,是父亲们自己先教育自己。所以,更广义的父性教育,也包括对父亲们自己的教育。

2.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现状

2.1 母亲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要部分。

由于中国的父母受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及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等方面的影响,男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应酬越来越多,教育子女的重担基本落在了女人肩上。据《人民日报》报道,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一些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总是埋怨父亲从来没有或者很少在放学的时候接自己。

2.2 父性教育的缺失导致更多的儿童问题产生。

现今,越来越多的孩子长期在父亲缺席的家庭中度过其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对单亲家庭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儿童问题与父性教育的缺失有关。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抽样调查,发现夫妻离婚后85%的孩子是由女方抚养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谈到,在少年犯罪者中,认为父母关系不好的占34.89%,而对照组的普通孩子中只占9.9%。06年曾经震惊杭州的“萧山杀人分尸案”就是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例子。主谋陈娟从小遭遇父母离异,后来基本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可是母亲也同样忙于工作。曾经开朗、活拨的女孩变成了杀人犯。可见父性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的性情大变,最后因为一点小矛盾就杀人,酿成大错,毁掉几个家庭的幸福。

没有父性教育,母性教育较难支撑,而且较容易变得偏激狭隘。单独的母性教育,就像跷跷板没有另一面的重量,难以达到平衡。可惜,我们现今的家庭教育,基本就是母亲一个人站在跷跷板上,唯有母亲这一侧在费心思、在用功,而跷跷板的另一侧则空空如也。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国有许许多多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孩子不健全、家庭不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

3.父性教育缺失的原因

3.1 父亲错误的教育观念。

在现今的中国,很多父亲认为教育子女是母亲的事,而父亲自己的责任不在此。有些父亲甚至认为花多些钱将子女送进名校,给孩子请名师辅导,进培训班等让孩子受良好的教育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其实这样看来,父亲是将自己的责任推卸掉了。

3.2 父亲不当的教育方式。

有些父亲,在家庭中过于严厉,过于严肃,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格,不仅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使孩子对其敬而远之。不敢接近,不敢沟通,这样就适得其反了。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使孩子与父亲之间产生更大的距离。一个13岁的孩子强强伙同他人将亲生父亲活活杀死,强强的父亲总是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打骂,使强强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长期的家庭暴力使强强变的凶暴、易于冲动、控制力差、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可见父亲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当然父亲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太过宽松,同样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不管怎样,教育孩子要宽严适度,刚柔并济才会达到效果。

4.父性教育的重要性

4.1 父性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中之重。

首先,父亲会给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通常父亲都会是坚强的,父亲是山,他能支撑孩子的信念,使孩子变得刚强。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亲总会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它,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孩子们最佩服父亲的不低头、不服输、不流泪的精神。父亲乐观的生活态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其次,父亲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男性天生就喜欢探索,喜欢新奇的事物。在与孩子一起的时候,父亲总会带着孩子一起进行探索。他们会将玩具拆开,在组装,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这时母亲总觉得他们在捣乱,还会伴有训斥。父亲会带孩子弄一些“恶作剧”,而母亲则禁止孩子的这种行为,父亲有时会带孩子弄“大恶作剧”,这样孩子会更加喜欢探索,并且好奇心会增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是在他们父亲的启发下联想、思考所取得的成果。父亲会培养孩子大胆的思考,大胆的实现,充分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再次,父亲会带动孩子身体及整体素质的发展。一般与父亲常接触的孩子更容易亲近大自然,父亲常会带孩子玩,如爬山,打球,玩沙子,和泥巴等。当孩子正处于成长时期,这样做会促进他们的骨骼发展,身体发展。而母亲则不会带孩子们做这些认为比较危险的活动。

4.2 父性教育是母性教育不能取代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是不同的。男性勇于冒险、富于智慧、大度、坚定、勇武和暴躁,而女性则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和自卑。从这里能看出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功能是不能互相取代的。

现在国内外有很多研究,母亲抱孩子和父亲不同。当母亲抱孩子的时候,母亲抱孩子的动作和姿势,感觉是平稳的,几次下来孩子感觉到的是安全感。而父亲则就不同了,他们通常开始的时候动作规规矩矩,而后来就把孩子抛来抛去了。而母亲则很少这样,这时孩子在父亲这里感受到的是力量,和母亲的感觉是截然不同。

在教育孩子文化知识方面,父亲的知识面要比母亲的广。接触的人物、社会现实要比母亲多,父亲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多的信息,从历史人物到天文地理,以及各种奇闻轶事。当孩子问母亲问题时,母亲则会详详细细的把结果告诉孩子,而父亲则会不耐烦的草草几句了事,此时孩子便会自己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母亲的回答就让孩子没有动脑筋的机会了,而父亲在另外一方面推动孩子主动动脑筋。

>>>下页带来更多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范例

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的论文

家庭 教育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 对子 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中美家庭教育的 文化 内涵 》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不同造成的,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这些差异对我国的教育改进有诸多启示,有利于我们在家庭教育中避免一些陈旧的观念误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一)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智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教育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尤其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分数来评判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而忽视孩子在生活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但这使得中国孩子基础知识课程扎实牢固。

2.培养孩子“成才”

中国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这样的目的促使父母对子女的唯一要求就是可以集中精力学习,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使孩子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父母还会把自己的理想加在子女身上,这样的目标往往较高且具功利性。

3.封闭式教育

中国的家长提倡封闭式教育。一是父母注重说教,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父母都包揽了,使得孩子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因为家庭作业负担过重,孩子缺乏 户外运动 ,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

4.父母“主宰”

中国的父母大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父母往往以权威的姿态出现。父母的家庭地位要高于孩子,要求孩子顺从、听话,使孩子很少有属于自己的见解。部分父母还会干涉子女的隐私权,比如,翻看、检查孩子的书包, 日记 等等。

5.重视“集体”

中国父母在子女小的时候便会引导孩子遵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和要求。强调集体主义,追求奉献于集体的人生价值。例如,在生活中父母怕孩子掉队,希望子女能够跟着大部队走;不爱冒险,不喜欢自由活动也是一点。

(二)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技能”

美国父母注重子女创造意识的训练,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的种种探索行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不仅仅是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有自己个人的见解,而且鼓励孩子对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从实践中得到答案。

2.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人”

美国的家庭教育希望能够使孩子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处理各种事情,成为一个社会人。父母善于让孩子发现自我的价值,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但如果放手不当,也会造成一些不利,甚至沾染上一些恶习。

3.开放式教育

美国父母倡导开放式教育。第一,父母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只是说教;其次,父母尤其重视户外运动,鼓励子女参加各式各样的户外活动。但也容易造成孩子基础知识相对零散不扎实,孩子学习水平不一致。

4.家长与子女“平等”

美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家长尊重子女的个性和权力,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和意愿,子女拥有个人权利。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尊重,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例如未经子女同意,父母甚至不会擅自踏进孩子的私人空间。

5.重视“个人”

美国人重视个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家长鼓励孩子有个性,有自我,追求个人自由发展与自我实现。而美国大片中塑造的一个又一个英雄个人主义,成为当代人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也是典型的重视个人主义的体现。

二、中、美两国的文化内涵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特质文化

1.仁爱原则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原则是整个思想的内在核心。要求“仁者爱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爱人”是仁最基本的内涵,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同情心。仁爱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2.礼仁一体

“礼仁一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构架,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按照一定的高低顺序、亲疏远近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便是儒家中集体的有等级的人伦关系。儒家思想的“礼”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为了维持社会等级存在的。

3.内圣外王所谓

“内圣”是指主体内在修养仁的境界;“外王”指对外实行要求,以实行王道。孟子从性善出发,在内圣上强调“修身”、“立命”,涵养“浩然之气”;在外王上,倡导实行王道政治的理想。儒家强调“修身”的价值,不仅将本体道德的完善看成社会的根本,而且将个体修养和他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义务联系在一起。

4.致中和

中庸理论被孔子称为“至德”,它以中和观念为理论基础的,所谓“和”即是事物的和谐状态,是最理想状态。“和”最重要的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中”,指的是事物的“度”,不偏不倚,它是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和”与“中”相互联系在一起,即中庸之道的核心观念。

(二)清教徒文化的基本特质

1.个人自由主义

美国的个人自由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个人的创造 性、独立性,以及个人自由发展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精神。体现在:第一,个人权利。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任何人非法剥夺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第二,自立。在美国,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基础,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自由。美国的自由观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

2.民主意识

美国人崇尚民主自由、人人生而平等,这也成为当今美国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早期清教徒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继而在 社会实践 中也提倡民主与平等,反对特殊地位的不平等。

3.领导使命精神

新大陆的清教徒们坚信自己是上帝安排他们来到这块荒地,让他们建立一个乌托邦。这样的思想使人们富有强烈的使命感,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后世榜样并领导民众获得成功。在民众身上的表现,更为普遍的可能是自信与竞争意识。

4.重视教育

清教徒要求每个人都能阅读《圣经》,这样才能与上帝直接地联系并理解上帝的旨意。因此,他们大力提倡文字教育,在殖民地建立了一系列学院,例如,于1636年建立了哈佛学院。

5.开拓精神

清教徒们离开祖国来到北美的这片荒芜之地,他们勇于开拓荒地,征服自然,追求财富,养成了敢于冒险、不断进取的精神。美国人继承并发扬了先辈的那种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在科技创新、艺术创作、日常交往以及住所的流动性等方面都得到体现。

三、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文化内涵的比较

(一)中、美文化内涵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提倡人伦价值。在人伦关系中,儒家特别重视直系亲缘关系。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而孝的体现,便是敬养父母,即尊敬父母和赡养父母。因此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子女一般会与父母同住,在成家后也会和父母一起或是住的很近,方便照顾父母。但由于 传统文化 中等级观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生活中父母常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强加给孩子一些东西,例如为子女挑选工作、对象等。(2)强调整体精神。中华民族强调整体精神的内化内涵源于儒家思想中的“和”思想,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加上与家庭和社会紧紧交织的人伦关系,便形成了一种强调整体的精神。这种集体观念也影响着人们的义利观,人们会从整体的利益出发,强调“先义后利”。正是因为这样的传统,以家长为代表的家族利益便往往高于个人利益,有些父母甚至不允许子女有自己独立的意志、财产等。这也间接地抹杀了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3)尊重传统。儒家思想中以“中和”观念为核心的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使得中华民族形成了为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价值观念。家庭教育中也讲求为人做事恰如其分,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父母会直接制止子女的“过分”的行为,孩子的探索、冒险活动等都会被视为“胡闹”,甚至于“离经叛道”。

2.清教徒文化对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1)注重个人权利。与中国强调整体精神不同,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十分注重个人权利,如未得到主人的允许不能跨进别人的家门或房间;子女的信件不能随意拆阅。追求个人权利的同时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自立能力,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例如,个人选择、独立思考、自力更生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小到家庭会议的投票,大到自己支持的总统候选人等,都是个人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自由过度”也会带来了吸毒、暴力等。(2)追求民主。“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美国人一项重要价值观念,人们追求平等与民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民主平等的。家长认为,孩子从出生起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是自己的主人,其他人不能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对孩子表示尊重。在生活中,父母尊重、不干涉孩子的隐私;孩子可以参与家庭决策计划等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3)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美国人崇尚竞争,是由于美国思想中领导使命感的影响。这些体现在家庭教育上便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家长鼓励孩子参加社区组织的垒球队、 足球 队等。给孩子灌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引导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所以,美国孩子一般都勇于自我表现,积极争取,把握机会。但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代,人们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剧增。(4)鼓励创新。在美国人勇于冒险、开拓精神的影响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一种无畏的创新精神。家长鼓励孩子去创新,超越前人,为孩子制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支持、肯定孩子的探索行为,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受美国开拓精神的影响,人们的住所也常常是流动性的。一方面锻炼了孩子适应环境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但也使得孩子流转于各种环境间,同学、朋友等没有稳定性。

四、启示

(一)严格要求,学会放手

中国现阶段的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有求必应”,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父母需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要一味迁就。知道哪些需要孩子自身去完成的,要让孩子具备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

(二)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结合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优点,在提倡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家长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发现孩子的独特性,发现个性,鼓励孩子创新,让每个孩子可以实现自我。

(三)注重德育,家庭熏陶

在当代注重“智育”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教育。家长要有意识的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四)树立榜样,正确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注意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模仿正面积极的事物,以便从中受到教育。亲自给子女树立榜样,因为父母的日常行为、为人处世等都会影响到孩子。

(五)实际锻炼,放眼未来

让孩子身体力行,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懂得勇于面对,坚持到底。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家长不能只看到眼前,还要为孩子的以后做好准备。

(六)正面鼓励,严慈相济

中国家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感情的方式会比较含蓄,面对孩子的一些优点表扬起来也觉得像批评。要给予孩子表扬与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还要严格要求,掌握正确的 方法 方式以及分寸。

五、结语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认识到我国家庭教育的优势以及不足,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的家庭教育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作者:李佳栩 单位:烟台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12).

[2]汪柳花.探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源及启示———以中国儒家文化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为视角[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3]玛丽安娜•卡尼•戴特斯曼,乔安•克兰德尔,爱德华•N•卡尼.美国文化背景(第三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4]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赵忠心.家庭教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6]钟明善,朱正威.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 乡村教师应注重上访家长教育方式论文 》

【关键词】农村 小学 教师 家访

摘要: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补充。家访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影响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和支持,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现在,在交通方便的城区,家访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而在部分农村,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家访却没有能发挥它的作用。我认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把家访工作做到实处。

一、正确认识家访工作的意义

学生心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校内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长亦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导好每一个学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学生。家访是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并结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班主任才能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困材施教,教育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家访还可促进学校与社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二、良好的师德是有效家访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因此班主任须有百倍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入到教学、家访等工作中去,以取得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戴,进而为搞好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一个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者,是不会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三、统筹安排,讲究方式是家访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做好家访工作,引导和教育好学生,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目标,做好计划,讲究适当的方式方法。具体为:

1.周密计划,统筹安排。由于班主任工作大多比较繁重,班上人数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做事前计划显得十分必要。开学之初,应做好家访工作的计划。明确目的,对家访的重点、难点、数量、时间等作细致的安排,家访后,要做好记录存档,及时跟踪反馈,才能不断提高家访的质量。

2.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班上学生多,情况各异。因此,家访应区分轻重缓急,不可一刀切,应把后进生和特困生作为重点来安排。通过实地访察,及时了解后进生的形成背景和特困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便于班主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对“两生”给予关爱和教育,对转变后进生,鼓励帮助特困生,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3.尊重家长,实事求是。家访的成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对优生、后进生、特困生的家长等不能按个人偏好来看待,应一视同仁,均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家访时,要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对优生,不能一好百好,忽略他们的缺点;对后进生,不应以偏盖全,说得一无是处,应看到他们的优点;对特困生,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公务员之家

家长在长期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其个性、特长、优缺点较了解,有些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不泛真知灼见。对此,班主任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虚心向他们学习,互相交流和提高。对个别学生家庭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做法,如粗暴、溺爱、放任自流等等,班主任须以诚相待,希望他们能消除恶习,为其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而言之,认真扎实地做好家访工作,是全面了解学生,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方法。为了祖国的未来,班主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必须努力做好它。

有关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推荐:

1. 父母教育风格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2.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3. 一年级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4. 关于家长教育的论文

5. 浅谈家庭教育的论文

6. 浅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影响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的重要影响

1.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础。

父母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幼儿园、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在孩子入园或入校之后,再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即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教导养成热爱劳动、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成为倍受欢迎的人。另外,在学习上,要适当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起点。

2.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后感知世界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时期是人生熏陶和染化的开端,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和生活习惯等。3岁到6岁之间是学龄前期,在这个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家长在此时期要做好家庭教育,从而实现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因为子女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对父母长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父母的教育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长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要看家长树立权威的强弱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不能是对孩子一味地限制,而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慈爱而威严的高大形象。

3.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天性是无法分割的,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当父母开心的时候,孩子也会感染到快乐的气氛;而当父母情绪低落时,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和波及。另外,父母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也是孩子效仿的重要模板。如果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就会盲目地吸收这些缺点。如果家长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稳淡定、处变不惊,则会逐渐感染子女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字处理事情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家长要做好榜样,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

4.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优化孩子的心灵。

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由家庭步入社会大环境,孩子会接触到家庭以外的人、事、物,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都可能进入孩子的视野中,这个时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日常的琐事,帮助孩子辨别社会中的是非。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的积极阳光,假丑恶的阴暗卑鄙,引导孩子发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优化孩子的心灵建设。

5.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思发展的关键。自我意识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教育的关键。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方面。如果儿童能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同时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来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不怕挫折,勇敢面对,那么就可以比较顺利、健康的成长,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以后儿童入学甚至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自我意识可以培养孩子对自己正确的评价,正确、积极的看待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荣誉和挫折。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指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也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以后的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我国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如过度保护,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表面需求,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对于孩子过分地保护,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过分溺爱,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地宠爱,逐渐形成了一种家长包办的形式,使孩子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过分依赖父母等,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身心严重失衡,会出现暴躁、冷漠等问题;漠不关心,孩子为了引起父母对自身的注意,经常会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是必不可少的。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

目前,很多的国家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素质、性格和智力三方面,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体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从性质上来看,主要是强调幼儿的全面性发展,使其成为有尊严、有价值的个体,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中主要包括身体、知识、能力、智力、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虽然每个国家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基本反映出发展幼儿教育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1.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

2.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

3.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

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相当重要,只有在保证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互相牵引。

>>>下页带来更多的家庭教育的影响论文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影响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的重要影响

1.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础。

父母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幼儿园、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在孩子入园或入校之后,再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即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教导养成热爱劳动、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成为倍受欢迎的人。另外,在学习上,要适当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起点。

2.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后感知世界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时期是人生熏陶和染化的开端,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和生活习惯等。3岁到6岁之间是学龄前期,在这个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家长在此时期要做好家庭教育,从而实现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因为子女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对父母长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父母的教育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长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要看家长树立权威的强弱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不能是对孩子一味地限制,而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慈爱而威严的高大形象。

3.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天性是无法分割的,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当父母开心的时候,孩子也会感染到快乐的气氛;而当父母情绪低落时,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和波及。另外,父母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也是孩子效仿的重要模板。如果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就会盲目地吸收这些缺点。如果家长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稳淡定、处变不惊,则会逐渐感染子女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字处理事情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家长要做好榜样,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

4.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优化孩子的心灵。

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由家庭步入社会大环境,孩子会接触到家庭以外的人、事、物,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都可能进入孩子的视野中,这个时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日常的琐事,帮助孩子辨别社会中的是非。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的积极阳光,假丑恶的阴暗卑鄙,引导孩子发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优化孩子的心灵建设。

5.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思发展的关键。自我意识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教育的关键。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方面。如果儿童能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同时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来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不怕挫折,勇敢面对,那么就可以比较顺利、健康的成长,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以后儿童入学甚至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自我意识可以培养孩子对自己正确的评价,正确、积极的看待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荣誉和挫折。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指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也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以后的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我国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如过度保护,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表面需求,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对于孩子过分地保护,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过分溺爱,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地宠爱,逐渐形成了一种家长包办的形式,使孩子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过分依赖父母等,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身心严重失衡,会出现暴躁、冷漠等问题;漠不关心,孩子为了引起父母对自身的注意,经常会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是必不可少的。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

目前,很多的国家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素质、性格和智力三方面,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体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从性质上来看,主要是强调幼儿的全面性发展,使其成为有尊严、有价值的个体,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中主要包括身体、知识、能力、智力、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虽然每个国家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基本反映出发展幼儿教育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1.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

2.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

3.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

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相当重要,只有在保证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互相牵引。

>>>下页带来更多的家庭教育的影响论文

家庭 教育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 对子 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中美家庭教育的 文化 内涵 》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不同造成的,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这些差异对我国的教育改进有诸多启示,有利于我们在家庭教育中避免一些陈旧的观念误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一)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智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教育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尤其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分数来评判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而忽视孩子在生活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但这使得中国孩子基础知识课程扎实牢固。

2.培养孩子“成才”

中国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这样的目的促使父母对子女的唯一要求就是可以集中精力学习,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使孩子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父母还会把自己的理想加在子女身上,这样的目标往往较高且具功利性。

3.封闭式教育

中国的家长提倡封闭式教育。一是父母注重说教,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父母都包揽了,使得孩子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因为家庭作业负担过重,孩子缺乏 户外运动 ,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

4.父母“主宰”

中国的父母大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父母往往以权威的姿态出现。父母的家庭地位要高于孩子,要求孩子顺从、听话,使孩子很少有属于自己的见解。部分父母还会干涉子女的隐私权,比如,翻看、检查孩子的书包, 日记 等等。

5.重视“集体”

中国父母在子女小的时候便会引导孩子遵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和要求。强调集体主义,追求奉献于集体的人生价值。例如,在生活中父母怕孩子掉队,希望子女能够跟着大部队走;不爱冒险,不喜欢自由活动也是一点。

(二)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技能”

美国父母注重子女创造意识的训练,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的种种探索行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不仅仅是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有自己个人的见解,而且鼓励孩子对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从实践中得到答案。

2.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人”

美国的家庭教育希望能够使孩子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处理各种事情,成为一个社会人。父母善于让孩子发现自我的价值,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但如果放手不当,也会造成一些不利,甚至沾染上一些恶习。

3.开放式教育

美国父母倡导开放式教育。第一,父母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只是说教;其次,父母尤其重视户外运动,鼓励子女参加各式各样的户外活动。但也容易造成孩子基础知识相对零散不扎实,孩子学习水平不一致。

4.家长与子女“平等”

美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家长尊重子女的个性和权力,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和意愿,子女拥有个人权利。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尊重,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例如未经子女同意,父母甚至不会擅自踏进孩子的私人空间。

5.重视“个人”

美国人重视个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家长鼓励孩子有个性,有自我,追求个人自由发展与自我实现。而美国大片中塑造的一个又一个英雄个人主义,成为当代人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也是典型的重视个人主义的体现。

二、中、美两国的文化内涵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特质文化

1.仁爱原则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原则是整个思想的内在核心。要求“仁者爱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爱人”是仁最基本的内涵,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同情心。仁爱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2.礼仁一体

“礼仁一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构架,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按照一定的高低顺序、亲疏远近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便是儒家中集体的有等级的人伦关系。儒家思想的“礼”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为了维持社会等级存在的。

3.内圣外王所谓

“内圣”是指主体内在修养仁的境界;“外王”指对外实行要求,以实行王道。孟子从性善出发,在内圣上强调“修身”、“立命”,涵养“浩然之气”;在外王上,倡导实行王道政治的理想。儒家强调“修身”的价值,不仅将本体道德的完善看成社会的根本,而且将个体修养和他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义务联系在一起。

4.致中和

中庸理论被孔子称为“至德”,它以中和观念为理论基础的,所谓“和”即是事物的和谐状态,是最理想状态。“和”最重要的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中”,指的是事物的“度”,不偏不倚,它是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和”与“中”相互联系在一起,即中庸之道的核心观念。

(二)清教徒文化的基本特质

1.个人自由主义

美国的个人自由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个人的创造 性、独立性,以及个人自由发展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精神。体现在:第一,个人权利。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任何人非法剥夺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第二,自立。在美国,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基础,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自由。美国的自由观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

2.民主意识

美国人崇尚民主自由、人人生而平等,这也成为当今美国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早期清教徒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继而在 社会实践 中也提倡民主与平等,反对特殊地位的不平等。

3.领导使命精神

新大陆的清教徒们坚信自己是上帝安排他们来到这块荒地,让他们建立一个乌托邦。这样的思想使人们富有强烈的使命感,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后世榜样并领导民众获得成功。在民众身上的表现,更为普遍的可能是自信与竞争意识。

4.重视教育

清教徒要求每个人都能阅读《圣经》,这样才能与上帝直接地联系并理解上帝的旨意。因此,他们大力提倡文字教育,在殖民地建立了一系列学院,例如,于1636年建立了哈佛学院。

5.开拓精神

清教徒们离开祖国来到北美的这片荒芜之地,他们勇于开拓荒地,征服自然,追求财富,养成了敢于冒险、不断进取的精神。美国人继承并发扬了先辈的那种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在科技创新、艺术创作、日常交往以及住所的流动性等方面都得到体现。

三、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文化内涵的比较

(一)中、美文化内涵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提倡人伦价值。在人伦关系中,儒家特别重视直系亲缘关系。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而孝的体现,便是敬养父母,即尊敬父母和赡养父母。因此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子女一般会与父母同住,在成家后也会和父母一起或是住的很近,方便照顾父母。但由于 传统文化 中等级观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生活中父母常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强加给孩子一些东西,例如为子女挑选工作、对象等。(2)强调整体精神。中华民族强调整体精神的内化内涵源于儒家思想中的“和”思想,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加上与家庭和社会紧紧交织的人伦关系,便形成了一种强调整体的精神。这种集体观念也影响着人们的义利观,人们会从整体的利益出发,强调“先义后利”。正是因为这样的传统,以家长为代表的家族利益便往往高于个人利益,有些父母甚至不允许子女有自己独立的意志、财产等。这也间接地抹杀了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3)尊重传统。儒家思想中以“中和”观念为核心的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使得中华民族形成了为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价值观念。家庭教育中也讲求为人做事恰如其分,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父母会直接制止子女的“过分”的行为,孩子的探索、冒险活动等都会被视为“胡闹”,甚至于“离经叛道”。

2.清教徒文化对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1)注重个人权利。与中国强调整体精神不同,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十分注重个人权利,如未得到主人的允许不能跨进别人的家门或房间;子女的信件不能随意拆阅。追求个人权利的同时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自立能力,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例如,个人选择、独立思考、自力更生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小到家庭会议的投票,大到自己支持的总统候选人等,都是个人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自由过度”也会带来了吸毒、暴力等。(2)追求民主。“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美国人一项重要价值观念,人们追求平等与民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民主平等的。家长认为,孩子从出生起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是自己的主人,其他人不能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对孩子表示尊重。在生活中,父母尊重、不干涉孩子的隐私;孩子可以参与家庭决策计划等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3)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美国人崇尚竞争,是由于美国思想中领导使命感的影响。这些体现在家庭教育上便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家长鼓励孩子参加社区组织的垒球队、 足球 队等。给孩子灌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引导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所以,美国孩子一般都勇于自我表现,积极争取,把握机会。但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代,人们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剧增。(4)鼓励创新。在美国人勇于冒险、开拓精神的影响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一种无畏的创新精神。家长鼓励孩子去创新,超越前人,为孩子制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支持、肯定孩子的探索行为,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受美国开拓精神的影响,人们的住所也常常是流动性的。一方面锻炼了孩子适应环境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但也使得孩子流转于各种环境间,同学、朋友等没有稳定性。

四、启示

(一)严格要求,学会放手

中国现阶段的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有求必应”,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父母需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要一味迁就。知道哪些需要孩子自身去完成的,要让孩子具备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

(二)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结合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优点,在提倡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家长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发现孩子的独特性,发现个性,鼓励孩子创新,让每个孩子可以实现自我。

(三)注重德育,家庭熏陶

在当代注重“智育”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教育。家长要有意识的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四)树立榜样,正确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注意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模仿正面积极的事物,以便从中受到教育。亲自给子女树立榜样,因为父母的日常行为、为人处世等都会影响到孩子。

(五)实际锻炼,放眼未来

让孩子身体力行,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懂得勇于面对,坚持到底。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家长不能只看到眼前,还要为孩子的以后做好准备。

(六)正面鼓励,严慈相济

中国家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感情的方式会比较含蓄,面对孩子的一些优点表扬起来也觉得像批评。要给予孩子表扬与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还要严格要求,掌握正确的 方法 方式以及分寸。

五、结语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认识到我国家庭教育的优势以及不足,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的家庭教育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作者:李佳栩 单位:烟台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12).

[2]汪柳花.探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源及启示———以中国儒家文化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为视角[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3]玛丽安娜•卡尼•戴特斯曼,乔安•克兰德尔,爱德华•N•卡尼.美国文化背景(第三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4]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赵忠心.家庭教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6]钟明善,朱正威.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 乡村教师应注重上访家长教育方式论文 》

【关键词】农村 小学 教师 家访

摘要: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补充。家访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影响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和支持,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现在,在交通方便的城区,家访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而在部分农村,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家访却没有能发挥它的作用。我认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把家访工作做到实处。

一、正确认识家访工作的意义

学生心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校内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长亦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导好每一个学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学生。家访是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并结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班主任才能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困材施教,教育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家访还可促进学校与社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二、良好的师德是有效家访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因此班主任须有百倍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入到教学、家访等工作中去,以取得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戴,进而为搞好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一个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者,是不会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三、统筹安排,讲究方式是家访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做好家访工作,引导和教育好学生,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目标,做好计划,讲究适当的方式方法。具体为:

1.周密计划,统筹安排。由于班主任工作大多比较繁重,班上人数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做事前计划显得十分必要。开学之初,应做好家访工作的计划。明确目的,对家访的重点、难点、数量、时间等作细致的安排,家访后,要做好记录存档,及时跟踪反馈,才能不断提高家访的质量。

2.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班上学生多,情况各异。因此,家访应区分轻重缓急,不可一刀切,应把后进生和特困生作为重点来安排。通过实地访察,及时了解后进生的形成背景和特困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便于班主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对“两生”给予关爱和教育,对转变后进生,鼓励帮助特困生,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3.尊重家长,实事求是。家访的成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对优生、后进生、特困生的家长等不能按个人偏好来看待,应一视同仁,均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家访时,要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对优生,不能一好百好,忽略他们的缺点;对后进生,不应以偏盖全,说得一无是处,应看到他们的优点;对特困生,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公务员之家

家长在长期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其个性、特长、优缺点较了解,有些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不泛真知灼见。对此,班主任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虚心向他们学习,互相交流和提高。对个别学生家庭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做法,如粗暴、溺爱、放任自流等等,班主任须以诚相待,希望他们能消除恶习,为其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而言之,认真扎实地做好家访工作,是全面了解学生,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方法。为了祖国的未来,班主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必须努力做好它。

有关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推荐:

1. 父母教育风格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2.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3. 一年级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4. 关于家长教育的论文

5. 浅谈家庭教育的论文

6. 浅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 索引序列
  •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研究论文
  •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研究论文
  •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范文
  • 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的论文
  •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