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绘画艺术对当代的影响研究论文

绘画艺术对当代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绘画艺术对当代的影响研究论文

绘画艺术的目的为取得和谐之美,形成一种单纯、鲜明的特征来呈现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绘画艺术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绘画艺术的论文篇1 浅析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既所谓的绘画主题。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由此看来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这种语言的运用,是根据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就愈强,愈具特色。所以,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 由于不同的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具有不同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纵观绘画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异。在欧洲,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 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形。 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其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成立。即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之外辅上调子,马上就会成为很立体的画面。可见西画中线依然作为表现形体的一种特殊手段。 无论何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崇尚文、意、趣,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出来的。在这里,笔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的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干笔能引起树干及老人似的苍老的视觉感受; 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徐缓的用笔能引起持重含蓄的联想;流利灵活用笔能引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而多变的用笔引起蛇龙飞舞的联想。贺天健总结笔法有:“笔直中锋,卧笔中锋,倒笔卷上,倒笔提上,卧笔旋拖,放笔直下,仰笔伸缩滚擦,垂笔揩擦,侧锋听昕下笔重,仰笔剔掠,仰笔旋拖,卧笔拖搁,卧笔横拖战动。”墨法有:“烘、染、渲、破、飞、揉、积、渍。”实际上何止这许多,临池泼墨,变化万千,风雪晴雨,因人而异。中国笔墨这种形式因素,是画家的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主要表现。艺术家们常“借笔墨以写天地”。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虚实处理,仍然是当代画家构成新的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要素。虚实的表现,就是画者灵气的表现,是对画理的悟性。中国画家历来认为画必须有笔墨,无笔墨就不能与画。并且笔墨技巧还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好的作品。这种代代沿袭的艺术法则即所谓传统,已成为中国所独有的绘画语言。 当绘画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时,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绘画语言由多种要素构成,这里涉及到的视觉因素有:点、线、形、光、色彩。“点”:是最小的视觉实体,对于探讨视觉形式的作用,点是一个很好的着手处。一个可视的点是一个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小元素,点既可以被表现出来,也可以被暗示。它可以构成一个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调之处。甚至处在一个表面上的一个点就像是在一座静谧的屋子里的声音,它与周围形成一种关系,它使这个空间有了生机。“点”,从物理形态上讲,是视觉聚焦的核心;从观念形态上说,是思想呈现之源。点,在东方哲学中,具有最大的内张力和最大的延展性。从点出发,可深入、可辐射。点——解释一切,代表一切。“线”:线可以被描述为点的运动轨迹,它是一个可视的行动轨迹,一条线表现着划线的人或物的精神。一幅画的笔触,穿过风景的一条蜿蜒的河流,被撕破的线的参差不齐的边缘,一个草叶的曲线,这每一条线正如同每一位画家或书法家的充满个性的、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一样,是独具特色的。线——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 线可以在长度、宽度及方向上的不同,线也可以是连续不断的或间断的,粗的或细的,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静止的或运动的,直线的或曲线的,或者是这些线的诸多形式的不同的结合体。在一个平面上,线能界定各种形状,暗示体积或显示所绘物体质量的独立元素。我们能通过线条的组织来创造图案、肌理或描绘阴影。线是阐明视觉形式的基本手段,它通常是对所目睹、感受或想像到的事物的一种速写,线是在两维空间表面的长度标准,或者说它们是在两维或者三维空间里的物体边缘的感知,每一条线或物体边缘都有其自己的表现特征,这些表现形式在视觉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视觉艺术中,线条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极富有意味,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线条的功用表现的尤为突出。 事实上,中国绘画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富有骨气韵味的线条来取胜的。线条的运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愈来愈富有含蓄性、表现性、象征性与抽象性。线条形状各异,功能有别。“形”:形式关于一种被视为平面的存在形式,即一种二维的空间区域或平面是一种剪影或阴影形式的外观。当一条线勾画出一个区域或当一个面积表面的颜色或肌质发生变化时,其面积与周围的面积相分离,形便成了可视的存在。千变万化的形可被概括为两大类,即有机形和几何形,虽然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在自然界的大部分形是有机形,它是柔和的、轻松的、曲线性的和无规律的。 在人的世界中最普通的形是有机形、生硬的、刻板的、有规律的,而且常常是长方形的。总而言之,形这个词表示了人眼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所以又称为视觉形。另外,光与色彩也是绘画艺术最主要的造型因素。点、线、形、光、色,作为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是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在绘画实践过程中任何顾此失彼的表现方式都会有损于整体美。 绘画语言是通过色彩、线条、光色或组成一件作品所有的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绘画语言是有机的形式体现,它是构成绘画艺术中多种可视因素的总结构。就绘画而言,它是一种在长乘宽的二维平面上利用形、色、肌理或者说利用点、线、面或黑、白、灰及色彩、肌理等手段来传达人类或艺术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在符合它自身规律的前提下,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怎样表达和表达什么都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没必要用既有的定式或种类来界定,绘画是人类艺术追求的其中一种方式,那它自身就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单就绘画而言不同的表现题材和不同的工具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只要是符合绘画本体的艺术规律的任何题材、任何表现语言、任何表达方式,只要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起到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只要符合人类追求的审美理想,任何绘画语言方式都应该探索,都应该允许存在和发扬,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个人的角度、个人的偏执和偏见、个人的独特的风格面貌都是最可贵的。 观照绘画中的情态与语言形态,艺术家们总是在寻求绘画观念和语言上进行着转型,不断地扬弃着自己绘画语言上那些不纯净的和停留在生活表面上的东西,从而在绘画语言、绘画图式、绘画动机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形态。完善和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成为艺术家们的孜孜以求,不停地探索绘画形象与象征符号的关系等问题。现代艺术的演变和发展不仅在多层次上探讨了艺术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人类的视觉形象语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观察世界的审美方式。绘画语言的构成除视觉因素的形、光、色外,在另一层面上看绘画语言也是一种精神产物,绘画本身也传达了一种观念,绘画语言不应只是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它是将技巧、知识、直觉和感情与材料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品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艺术家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范围、不同的表现工具、不同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不断地丰富人类的艺术追求,那人类的绘画艺术必将是灿烂辉煌的. 绘画艺术的论文篇2 试谈动画设计绘画艺术融入 一、现代动画设计的特点 个性鲜明且具有生命力的动画角色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还能够引导观众理解故事的情节。如何设计出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这是现代动画造型设计者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动画造型设计时,首先需要对作品的创作意图以及整体艺术风格进行综合考量,其中动画造型的设计风格则主要奠定了作品的表现形式,它与设计者本身的艺术素养有关,同时也与地理差异、民俗文化有关。动画造型的艺术风格包括漫画风格、写实风格、可爱风格以及拟人化风格四种类型,以下就对动画设计的艺术风格进行具体分析: (一)漫画风格 漫画风格是动画造型设计的主要风格,它是对客观现实的自然景象运用夸张、变形、比拟、象征以及映射等造型方式,构成极具幽默诙谐意味的动画形象,具有简洁、夸张、幽默以及风趣等特点。漫画风格强调动画形象的神似,极度扩大设计对象的不同之处,而相对弱化具有共性的部分,所以能取得一定的讽刺和幽默感,具有很大的松弛度与无穷的表现力。漫画风格的动画造型对设计者自身有很高的要求,动画造型设计师必须具备把握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能力,要求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设计经验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并且对事物的把握和理解能够表现出独到之处,只有在具备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将漫画风格的特点完全展示出来,带给观众更为深刻的视觉感受。 (二)写实风格 写实风格顾名思义就是极力地表现出动画形象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细致的刻画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在动画造型设计当中,写实风格的应用则主要寻求尊重自然以及接近自然的设计理念,但是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写实风格并不是没有任何的想象成分,动画造型始终是建立在虚拟环境的基础之上,而所有的造型设计也并不仅仅是非对现实、自然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动画造型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加工,并且进行一些适度的概况和提炼。当然,写实风格的造型是以自然物象为基本参照对象,无论其外形,还是动态以及运动规律,都要力求接近真实。 (三)可爱风格 可爱风格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对角色造型进行较大程度的艺术改造,既能够看到自然形态的影子,又明显区别与自然形态,与漫画风格的表现手法相类似,可爱风格同样使用了夸张、变形、比拟等设计方式,而不同的是可爱风格在处理上更加圆润,运用适度的夸张以及协调的搭配表现出动画形象鲜明的性格特征,现阶段的动画造型设计当中可爱风格的应用和发展最为广泛。 (四)拟人化风格 拟人化风格是指把一些具备人的动作或者情感融入到动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当中的造型设计方式。在动画造型设计中拟人化的风格随处可见,设计者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人类复杂的情感融入到动画造型设计当中,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性格、举止、言行的设计,让动画形象更加富有亲切感和熟悉感,并且能够被更多观众所接受。 总之,动画造型设计是动画作品创作的一个核心环节,通过动画造型设计清晰、准确地把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内心情感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动画作品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并最终塑造出个性鲜明、符合故事情节的虚拟艺术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动画作品也属于影视剧当中的一种,只不过动画中的人物和场景并非来源于真实的演员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通过动画造型设计师根据故事情节以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人物以及场景。因此,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环节就成为了衡量一部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果在动画造型设计上无法有效地把握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特征,就会使造型设计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而场景也会变得沉闷,没有创意,无法引起更多关注。 二、动画造型设计与传统绘画艺术的融合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动画造型设计带来了许多技术上的革新,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以及3dsMax、Maya、Photoshop、Painter、Flash、AutoCAD等软件可以为动画设计提供许多便利,但同时对造型设计的技术要求也更高。要想设计出能够准确刻画角色的形态、性格、质感以及量感等因素的作品,就需要认真把握每一个线条以及色彩搭配的控制。由于我国的动画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这就使得我国动画造型设计的技术与欧美以及日本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从目前动画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欧美以及日本的动画作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优于国内的动画作品,这无疑给我国动画造型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 而如何在逆境中突出重围,发展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便成为了现代动画造型设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现阶段国内不少动画作品依然是模仿欧美以及日本的动画造型设计方式,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设计出来的动画作品很难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着诸如造型设计的细节刻画不突出、特征单一缺乏个性、色彩运用与角色特征不协调等问题,而且一味地模仿、复制,也使得国内的动画作品缺乏创新和文化特色,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所以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设计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深入挖掘我国自身的文化资源,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设计灵感,丰富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的内涵。传统绘画艺术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油画、水墨画、剪纸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水墨画。 水墨画的笔法大气,不拘小节,构图具有象征性,通过写意的构图方式带给人无尽的遐想,而且画面贴近自然,简单的色彩搭配体现出简约、质朴的自然美,因此也被称为国画。而借鉴我国传统水墨画设计的动画凭借其独特的神韵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水墨动画将中国传统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实和轻盈空灵的画面使动画作品的格调在艺术鉴赏层面上有了一种全新的突破。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以及《山水情》等,无论是从造型设计上还是文化内涵方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它不仅是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传承,而且还是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的一种创新。以下就结合《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以及《山水情》三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对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融合进行分析。 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的水墨画艺术风格,不仅是对造型艺术的创新,而且还是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动画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水墨画的特点动画造型设计将一改传统对造型的体积、比例、结构等细节的准确刻画,而是利用意象的造型方式,把握其结构的规律,梳理形式的特点,从而传达出对象的神情、神态以及神髓。例如1960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它的出现带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新鲜感。与传统的动画作品不同,《小蝌蚪找妈妈》所有的造型设计,如蝌蚪、青蛙、鱼虾、消极以及小草等都没有轮廓线,如同以银幕为背景创作的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水墨画,整体感觉显得简约生动、单纯、质朴。而这些看似简单的色彩和线条设计却能够将这些动物传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流连忘返。 1963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牧笛》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巧妙地结合水墨画的写意风格,相比于之前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造型设计手法,例如《牧笛》中贯穿始终的水牛,就是运用浓墨点缀五官、淡墨补染躯体,使一个生动形象的老水牛跃然于屏幕之上。而在作品中水墨写意的风格也有了进一步的发挥,夕阳的余晖以及水稻田埂,水光中倒映着老水牛以及牧童的身影,这些最终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并且通过生动形象的造型设计传达出令人沉醉的意境,片中牧童骑在老水牛背上,吹奏者短笛在乡间细柳中穿行,天真的牧童、潺潺溪流以及摇曳的柳树恰恰能够反映出细腻、含蓄的情感,并且通过水墨画的写意风格将故事人物以及情节表现得惟妙惟肖。 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山水情》可以说是我国水墨动画的经典之作,该作品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同时也赢得了无数奖项。在动画造型设计方面充分体现出了墨色与空白的相互对比和调和。在整部作品中墨的焦、浓、重、淡、清与空白等色彩搭配地恰到好处,这种淡雅、朴素的造型设计,是通过水墨的色度变化来展现画面的层次感,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结合故事情节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感悟画面本身所表现的深刻意境,丰富动画作品的内涵,使作品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此外,《山水情》中没有任何语言对白,而是利用风声、水声、笛声、琴声、动物声等一系列自然之音来代替更加直观的语言文字,这种表现形式烘托了气氛,彰显出了水墨动画的写意风格,并且将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得淋漓尽致。 整部作品的造型设计风格独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将水墨画的特点运用到了极致,例如在《山水情》中,表现冬天室内的环境,仅在空白中描绘出炉火的光亮即可,虽然一抹红色在整个画面中显得有些微弱,但是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却能给人们带来十分强烈的暖意。而在表现秋色渐浓的季节变化时,则巧妙地抓住了秋天的代表颜色,在傍石而坐的人物之外,会不经意地下落几片凋零,飘落几片绯红的枫叶,这即是秋天的视觉引导作用,通过寥寥几笔却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也正体现出了水墨画的魅力所在。 总之,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造型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在我国恢弘、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原始艺术的一种延续,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它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来源,优势美术创作的基础,其根性的、母体性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而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相互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动画设计的蓬勃发展,而且还能够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将会促进传统绘画艺术等其他艺术形式与动画造型设计之间的融合。与此同时,艺术领域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传统绘画艺术与动画造型设计之间的联系,创造出了更多便利的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画造型设计则是一种综合运用变形、夸张、拟人等手法设计出来的一种虚拟的人物和场景,通过设计师的灵感和设计手法赋予动画角色感染力和生命力。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同时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相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动画造型设计的形式,而且还可以深入挖掘我国深厚的文化资源,真正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 猜你喜欢: 1. 论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论文 2.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论文 3. 浅谈美术心理学的论文 4. 美术学术论文 5. 美术绘画类论文

由细腻简实变得丰富

人性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研究论文

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人性是不同心理学学派间争论的焦点之一。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性观点对教育的影响,欢迎大家阅读!

一、心理学视野中的人性观

(一)心理学:研究人性的科学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人性是不同心理学学派间争论的焦点之一。不同的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各有不同的解释。可以说,对人性的不同理解,是形成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基础,人性假设或人性观思想是构成他们心理学理论与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

心理学应当关注和研究人性问题。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指出:“心理学是研究人自身的一门主要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要从人出发而又归结到人。它所以要从人出发,就在于研究之前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大体正确的看法,以作为研究工作的一种指针。而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又是要科学地阐明人是什么,以求得对人的实质有充分的正确理解,所以,人的实质问题对心理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里所讲的“人的实质问题”就是人性问题。

(二)人性观的争论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思想家对人的本性问题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从而产生了多种人性理论。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是:(1)性无善无不善论,以告子为代表,认为本性没有什么善良,也没有什么不善良;(2)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以世硕等人为代表,认为本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3)有性善有性不善论,认为有些人本性善良,有些人本性不善良;(4)性善论,以孟子、董仲舒为代表,认为本性天生有一定的“善端”,可以发展为善性;(5)性恶论,以荀子为代表,认为人的本性天生就是恶的;(6)善恶混论,以扬雄为代表,认为人性中既有善性,又有恶性,是善与恶二者的混合。

(三)分歧:基于人性论假设的教育主张

各种人性论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是都承认环境、教育在人性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只不过是人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表明,凡持有不同的人性观的思想家、教育家,就会有不同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由于在人性问题上的假设不同和认识分歧,因而在教育目的、教育作用和教育任务上的主张也有根本的不同,对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的选择就会不同。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性论乃是教育的立论依据。进一步明确地说,性善论主张通过教育发展人性;性恶论主张通过教育改造人性;性无善恶论主张通过教育塑造人性。具体而言,这里所说的“发展”、“改造”、“塑造”对教育的内容、方法都会各自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诉求与追问:心理教育的人性意蕴

相对于其他教育而言,心理教育是应人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应人性提升的需要而发展的。就心理教育本身所包含的意义而言,心理教育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性教育,它应该像基本的伦理教育或健康教育那样,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应该具有人性化特征,成为真正富有人性、建构人性的人性化教育。

在心理教育中,简单地认定人性的善或恶已经没有多大的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实现人性研究视野的新的转换,有学者提出对人性的积极定向与消极定向之说,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对人性的积极定向与消极定向并不分别等同于性善论与性恶论,它们只是看待人性世界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方式。教育者看待受教育者的人性定向不同,就可能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式。面对同一个受教育者,对人性持积极定向的教育者,首先或主要关注受教育者身上潜在的或现实的美好倾向;对人性持消极定向的教育者,总是习惯于首先或主要关注受教育者潜在的或现实的罪恶倾向。

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思考,对于人性我们可以达成的基本共识是:人性是“生成的”而不是“给定的”,是“多样的”而不是“同一的”,是“异质的”而不是“均质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变化的”而不是“僵化的”。所以,在人性及其建构的问题上,心理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持一种多样的、开放的和灵活的认知方式,持有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和辩证的态度,不断地用推陈出新的和更加全面的眼光来思考人性和理解人性,培育人性和提升人性。这是一种相对合理、比较理智的现代人性观,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现代人性、更好地建构心理教育理论或许更有启发。

三、反思与呼唤:心理教育的人性化走向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的现代教育并没有把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完善人性作为第一目的,不是以成“人”为终极目的,而是从技术功用效率的层次把人变成了物,人的主体性的存在价值几乎全被抹杀了。在这种物化了的教育中,教育者看到的只有知识、分数、升学率、竞赛、荣誉和奖金,在他们的眼里,学生几乎成了口袋、鸭子、书柜、容器和工具的代名词。

非人性化的教育导致人性的缺失,人性的缺失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当今世界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严重失衡,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似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通病”。因此,从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强权统治下拯救现代人的精神和灵魂,就成了当今时代人们对心理教育的期望和呼声。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潮流,“学校的人化”、“教育的人化”、“教育的人道化”、“教育的人性化”等主张,正在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共识和重要特征。人性假设和人性建设一旦与国家或民族具体的教育与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之所以主张应以人性的发展和成长为教育的优先目标,就是基于这一点:不培育健全的人,终究不会有健全的社会和健全的经济。

四、重塑现代人性:心理教育的历史使命

心理教育如何塑造现代人完善的人性,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衡量心理教育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标准应当是:它的现代人性水准,它在传播促进现代人性的成长方面所作的贡献。冷落现代人性的心理教育,最终也会被现代人所冷落。要变革我们的心理教育观念,最重要的是回到现代人性建设这个根本上来。

心理教育对人性范畴的重新建构,其实质在于寻找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完整人性,达到对现代人及现代人性丰富内涵的全面理解,并以此为基础重新建构新的心理教育理念。现代人性是一个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的概念,要完全揭示其内涵比较困难,但共同的一些特征就是:现代人是积极主动的,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具有自觉的创新精神,具有文明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自己、对他人勇于负责任。主体性、发展性、社会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真善美的和谐性是现代人性的重要内容或基本内涵。

现代心理教育以促进人的人性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或者说是以促进主体现代人性的发展为历史使命。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心理教育的`本质规定,也是现代人性的精华和根本所在。主体性与发展性不可分,主体性表征人性发展的主体,发展性表征主体人性的发展。现代心理教育提升了现代人性,突出了现代人的主体性、发展性,因为心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它的核心旨趣就在于促进现代人的人性提升、精神解放和个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心理教育就是一种“主体—发展性”的心理教育。

基于建构现代人性的基本要求,现代心理教育要真正确立全体、全面、全员与全程的心理教育观,确立适应与发展和谐统一的心理教育观。也就是说,在教育理念上我们要有一个新的转变,即注重实施适应性心理教育,引导现代人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实施发展性心理教育,引导现代人性的积极发展;注重实施主体性心理教育,引导现代人性的自主发展;注重实施全人性心理教育,引导现代人性的全面发展。

提升与完善现代人性是现代心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国心理教育发展可以努力追寻的一种崇高境界。基于建构现代人性的内在要求,现代心理教育应当实现从“物化的教育”到“人化的教育”的根本转型,用“属于人”的方式来理解人、关怀人、引导人和发展人。富有人性特征与功能的心理教育,必须从关注人的心理需要出发,真正尊重人,尊重人的个性,注重培养健全的人格,积极承担促进人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外向孤独”不是病 有了委屈你就嚎

目前精神心理医学上还没有这一说法,至于大家所说的 外向 孤独症 与孤独症本身也不是一码事。通常我们把那些日常生活中人缘好又善于交际,人前总是带来积极、主动、乐观、幽默等正能量,可一个人独处时却异常地安静,喜欢独处甚至有些忧郁气质的人群称之为外向孤独症患者,是都市病的一种体现。虽然有外向孤独症的人也多半没有可以倾诉内心情感的朋友,但外向孤独症与医学上的“孤独症”或“精神疾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请教度娘,你会发现外向孤独症实际上是网络上杜撰出来的一个名词,也就是我们日常说说的网络语言,跟医学上的含义截然不同。在都市生活中,外向孤独症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在没有影响到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下,都不需要刻意担心。倘若这种情况已经超乎正常人理解的范畴,或者影响到了身边人,对其自身的工作生活等也带来了不利的话,不妨建议看看心理医生,这时候需要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

“外向孤独症”患者的真实内心

外向孤独症患者虽然善于交际,左右逢源,但内心寂寞,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这种心理状态与如今所处的都市化社会有着极大的关联。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利益当头,不少人经历过被爱人、朋友、同事的背叛或出卖事件,使得现代都市人的内心变得非常脆弱,形成了一种不安全的人际交往模式,除了父母和子女,对谁都不相信。前一秒的朋友因为利益,转身便可成对手。然而,在竞争激烈、人际交往复杂的现代社会,在工作过程中过多地表露自己内心真实情感并不适合,相反会让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得不到领导赏识,得不到同事和客户认可。人脉就是财脉,在人缘为前程铺路的社会里,人们必须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才能在弱肉强食的竞争状态下,求得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现在的职场人,除了工作压力大,生活、情感压力也日益增长。Case被毙,加班成常态,轻则被领导批评和教训,重则连快递都会夺命。回到家后,为了防止家人担心,不让情绪转嫁,只有关起门来独自舔着伤口。

当然,也不乏在一天疲惫的工作之后,回到家中也要面对家长的“轰炸式逼问”。“什么时候带对象回来?”“这个月效益怎样?老板发奖金没?”面对这种连环轰炸,与其诉苦再被劈头盖脸地骂一顿,还不如对着电脑,看着别人的忧伤与幸福。有时,最陌生的人反而变成最亲近的人,你可以向一个陌生人吐露心扉,像倒垃圾般的把内心的不满和苦闷都发泄出去,然后一下,彼此消失在对方的时间,再无瓜葛。

路虽然在脚下,但每条都不好走。在都市病泛滥的生活中,我们变成了“外向孤独症”的患者。离不开手机,没有知心的朋友,愉快玩耍的背后掩藏着一颗孤独的内心,表面镇定只是层保护色,正如陈奕迅的歌:“我不知为何,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

“欢笑声、欢呼声,吵热气氛,心却很冷;聚光灯,是种蒙恩,我却不能喊等一等。”陈奕迅的《孤独患者》是否也唱出了你的心声?人来疯、搞怪大王、领袖气质……扯下“外向”的面具,也许会发现你隐藏在内心真正的孤独。孤独不是病,但却沁入人心,释放自己的内心,寻找抚慰寂寞的心灵鸡汤。

“外向孤独症”治愈方法

漫画家呆呆在网络上推出治愈系漫画,开出给“外向孤独症患者”的药方,让“中枪”中得满身弹孔的网友们又一次满血复活。

呆呆说:手机不离身,那就把智能手机都换成大哥大,只能打电话就不会老想着玩了;

呆呆说: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只要大家不再一味迎合别人,勇敢做自己,有气撒出来;

呆呆说:对于有时很神经,有时很镇静的病症,在神经的时候给自己一拳,立马就镇定了;

呆呆说:会因为别人一句话伤心,但不会被发现,这种病症的药方也很简单,那就是别把伤心憋成心病,有委屈就要嚎出来。

呆呆的这些治愈药方也许充满了调侃的意味,但是也蕴含了一些处理这些问题的道理,“我决定捂着自己的伤口,照着治愈版为自己调制一份解药。”网友阿梅说。

“心痛还得心药医”,都市病对于大城市的上班族而言,每个人都有,但最佳的治疗方案还是要靠个人的自我调节。如果你觉得呆呆的漫画只是娱乐一下,那不妨试试我教你的几招。

1.回归家庭,多与家人沟通。你可以不相信任何感情,但不能不相信亲情,父母、亲人永远会是你坚强的后盾。多与父母交流,不仅可以抒发感情,发泄不满,还可以让年迈的父母知晓都市职场生活的最新信息,让他们的老年生活不至于太落伍。

2.一个人旅行。都说旅游是缓解压力的最好方式,江河湖海都能让人心胸豁然开朗。你是谁?你想要什么?唯当临渊而立,风声猎猎,一切方能明了。

3.孤独无须伪装,没事多去健身房。好心态不是天生的,就像美丽需要后天保养。健身房的好处就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宣泄情绪。当你遇到不爽时,把沙袋当对手,揍到手软;在跑步机上跑个百八十圈,累成狗,你还有力气去抱怨孤独,酝酿寂寞?说不定,心情舒畅的同时,肌肉也在悄悄滋养。是的, 外向孤独症 不是病,有了委屈你就嚎!

音乐治疗法是心理治疗法中常用的技术,那么有哪些音乐可以用来治疗心理疾病呢?

现在音乐治疗心理疾病,再中国很大一部分是以中医情志理论为基础的,当然还有其他理论依据,比如依寻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深度音乐,马斯洛的人本性情音乐等。

但我认为我们生长在中国,比较适合中国的文化土壤,应依照中国自己文化特点. 根据中医情知理论,喜,怒,思,恐,忧是人的五大基本情绪,他们相互制约,有相互促进,一个健康的人,五大情绪是和谐的,制约与促进是平衡的,其中,忧生恐,恐生怒,怒生喜,喜生思,思生优,这是促进;忧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这是制约;把握住这些理论,就把握住音乐治疗的灵魂,只要你根据音乐各自特点,把握其感情基调,选择不同的音乐来治疗不同的心理疾病。

治疗心理疾病的音乐有哪些呢?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心理治疗中常用到的音乐有:

一 芳香疗法心灵音乐——莲花系列10首

二 芳香疗法心灵音乐——薰衣草系列11首

三 潜意识音乐疗法——元气回复系列7首

时间线与家排的结合治疗

NLP时间线治疗,讲求通过记忆倒回,寻找到情绪出现的根源事件,经过重放,学习以后,消除此类事件对当事人的影响。而家庭系统排列则是重新整合家庭系统中出现错乱的爱的序位,解除当中的纠结,让未了的恩怨达到和解,从而使系统中的爱重新流动起来。时间线治疗是一对一的,而家庭系统排列则需要20人左右的课堂气场才可以进行治疗。如果可以把家庭系统排列的治疗结合应用在时间线治疗当中,则可以让家排得到更灵活的运用了。

在不久前的一个个案治疗当中,当事人回到了三、四岁的时候,看到事件中的自己很难过,刚开始,她说不开心是因为那天妈妈没有向以往一样煮鱼汤给她喝。于是我针对这个起因切入治疗。可是,经过几句对话,才发现,情绪的干扰其实来自于妈妈不高兴。她说:“妈妈和奶奶争吵以后,妈妈不开心了,躺在床上,不起来吃饭。我觉得很难过很伤心。”

在引导当事人重新解读这个事件的过程中,发现当事人对根源事件的学习和换框出现了困难。困在情绪当中走不出来。

当时灵光一闪:这个情况跟家庭系统排列中,孩子希望替父母承担痛苦是一样的。用家排的治疗来引导解决应该能更快捷简单。

于是,我让她看着妈妈的背影,对妈妈说:“妈妈,我很难过!因为我很爱你,所以你难过,我也很难过。我真的很想帮助你,但我只是一个孩子,我没有足够的力量。请允许我把你的责任交还给你。请允许我只做一个孩子。我只要做回一个孩子就好了。”

跟我重复说完这些话,当事人重重地松了一口气,之前紧绷的脸终于缓和下来,一直收紧的肩膀也放松下来。经过正常的效果检测,证实这个根源事件对她的影响已经完全消除。

于是让她自我整理成长过程中相类似的事件。她安静地整理了很多的事件,花了大概有二十多分钟。每次整理完一个事件,她都会轻轻地吐出一口气,嘴角飘过一丝的笑意。

当她完成所有的整理以后,我把她带回当下。她睁开眼,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说:“太感谢了!太神奇了!原来真的可以做到的!原来我没有想过会有效果的……”

第二天见到她,我眼前一亮,不禁由衷地感叹她的美丽。前一天一身黑衣黑裤、长发披落遮掩一半的脸庞的她,今天穿着一身紧身的T恤短裙,外配一条鲜红大格子披巾,长发整齐地在脑后盘起高高的发髻,脸上透出一抹阳光之气,浑身散出动人的魅力。

微笑地注视着判若两人的她,我在心中对自己说:“心理治疗师做的并不多,但可以带给人很多很多。以后务必要努力再努力,让更多被掩盖的美丽重见阳光。”

神奇!学点艺术能治疗心理问题

让艺术治疗你心理问题,艺术即治疗意味着艺术创作本身即具有疗效,但是由于治疗师的训练和当事人心理成熟度的不同,‘艺术即治疗’所引发的氛围与意涵亦有差异。‘艺术即治疗’包含四个层次,一层比一层深入心灵。从‘有寿者相’走入‘无寿者相’,从‘有为法’进入‘无为法’,逐层走向生命内里的深处、与更深处。

艺术治疗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传统型──透过艺术创作‘投射与解释’自我。

疗愈型──透过艺术创作‘收回与复原’自我。

养生型──透过艺术创作‘体验与享受’自我。

灵修型──透过艺术创作‘消溶与超越’自我。

复合型──(1)个人内发展任务的复合。(2)单元间整体目标的复合。

其中除了传统型属于精神分析流派的艺术治疗外,疗愈型、养生型、和灵修型,则属于‘人本’与‘超个人’心理学取向‘艺术即治疗’的范畴。复合型则涵括了以上两种。

艺术即治疗是一种‘往内的’旅行与探险。透过艺术创作,人走进自性本质。从接触自我、收复自我、体验自我,进而超越自我。艺术治疗到此,艺术‘即’治疗,艺术即‘自’疗。

在孟子与荀子学说中,人性论都是他们各自思想体系的基础,同样是人性论,荀子与孟子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当我们仔细研读他们关于人性问题的表述,发现虽然结论不同,但在逻辑上并不相背,而且在理论使命上也是大致相同的,仿佛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如同从手心与手背两个方面来看同一只手一样.孟子与荀子人学体系的基本结构相似.他们学说的核心都致力于人学的体系化,而天人关系问题都是其全部学说的立论基础.仅从各自的人学基本概念上看也有相似之处,他们各自都将人分解为心与性,并从性、心、天的角度来建构人学价值理论.孟子与荀子都承认人的自然本性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欲望是不可去除的,因而都具有自然主义倾向.孟子与荀子都主张对人性进行改造,体现在他们学说中的基本儒学价值观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尽管如此,孟子与荀子关于人性论的学说显然是不同的,这尤其可以从他们关于人性论的主张推展开来的社会政治理论中能够地看出各自的差异. 一是人性论的概念内涵不一致.荀子学说中所谓的性,指的是人的自然本性,而孟子所论的性,虽然也包涵口、目、耳、鼻之欲的自然本性,但他在自己的学说中却又明确要将这些自然本性排除出人性之外;相反,荀子竭力排除在性之外的,如仁、义、礼、智等称作伪的后天教化方面的内容却是孟子人性论的核心内涵.“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荀子·性恶》)孟子说:“人们之所以能学习,是因为他们的本性是善的.”我说: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这是还没有能够了解人的本性,而且也没有弄明白人的先天本性和后天人为之间的区别的一种说法.孟子在《尽心下》这一篇目中提出了人性的基本内涵,从中也能看出他与荀子在人性概念内涵方面的根本区别:“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口对于美味,眼睛对于美色,耳朵对于好听的声音,鼻子对于芬芳的气味,四肢对于安逸的感觉,这些爱好都是天性,但能否享受到,其中有命的作用,所以君子不把它们看成是天性所致.仁对于父子关系,义对于君臣关系,礼对于宾主关系,智慧对于贤者,圣人对于天道,都是极重要的,能否实现这些,其中有命的作用,但也有天性的作用,所以君子不把它们看成命的范畴.二是关于善恶产生的根源不同.在孟子学说中,尽心、知性、知天——即心、性、天的三位一体是其人性论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人类天性在本质上与天保持着同一性——人的自然本性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源于天人之间的同一性,因而人性本身就是善的.所以,孟子认为,先天性的人性是善的,只是由于后天因素的变化才使人丧失了本性,因而,人们只有不断地进行修身养性才能保持本性.而荀子在天人关系学说中嫁接了道学本体论,主张“天人之分”——天人之间各行其道.因而,心、性、天是彼此分开的.所以,荀子认为人的性、情、欲所代表的自然本性是恶的,人们只有对恶的自然本性进行改造才能去恶向善.“孟子曰:‘今人之性善,将皆失丧其性,故也.’曰:若是则过矣.今人之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使夫资朴之于美、心意之于善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故曰目明而耳聪也.”(《荀子·性恶》)孟子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因为丧失了他们的本性,所以才变恶的.”我说:像这样来解释就错了.孟子所谓本性善良,是指不离开他的素质而觉得他很美,不离开他的天生资质而觉得他很好.所谓本性是善的,应该是不离开它的素质就是美的,不离开它的资质就是好的.那天生的资质和美的关系、心意和善良的关系,就像那可以看东西的视力离不开眼睛,可以听声音的听力离不开耳朵一样.所以说资质的美和心意的善良,就像眼睛的视力和耳朵的听力一样.如果人的本性生来就脱离他的素质、脱离他的资质,一定会丧失它的美和善良,由此看来,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本段中“所谓性善者……故曰目明而耳聪也”应在“若是则过矣”,翻译时作了改正.)三是关于人性改造的方式不一致.孟子提出的性善论,体现的是基于人性的道德自觉.天、人关系交汇于有血有肉的人,儒学从哲学意义上找到了人的存在根基.也就是说,人可以从先天赋予的性本身内观宇宙,宇宙的本体论内化在孟子式的人学体系中.人先天性具有了道德自觉与内心自省的主体精神,从而通过知性而知天,最终通往与天合一的绝对精神.因而,孟子的性善论,虽然也包涵有外在的强制性社会改造方面的内容,但从主要方面来看,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律性人性改造方式.荀子提出的性恶论,强调礼、法并重,主张从强化社会规范之类的客观方面改造人性.既然人性是恶的,那么,很自然地,社会能否安定的前提就在于组成社会的每一个人的“性”能否得到有效的治理.因而,荀子的性恶论,虽然也有道德主义的主体内心自省与自觉,但从主要方面来看,是一种由外而内的他律性人性改造方面.“孟子曰:‘人之性善.曰:是不然.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是善恶之分也已.今诚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邪,则有恶用圣王、恶用礼义矣哉?虽有圣王礼义,将曷加于正理平治也哉?今不然,人之性恶.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礼义之化也.今当试去君上之势,无礼义之化,去法正之治,无刑罚之禁,倚而观天下民人之相与也;若是,则夫强者害弱而夺之,众者暴寡而哗之,天下之悖乱而相亡不待顷矣.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孟子说: “人的本性是善的.”我说:这是不对的.凡是从古到今、普天之下所谓的善良,就是指符合礼义法度,遵守社会秩序;所谓的邪恶,就是指偏邪险恶,违背礼义.这就是善良和邪恶的区别.果真认为人的本性本来就是符合礼义法度,遵守社会秩序的吗?那么又哪里用得着圣明的帝王、哪里用得着礼义了呢?即使有了圣明的帝王和礼义,又能礼义法度的普及、社会秩序的安定增加些什么呢?其实并不是这样,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古代的圣人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认为人们是偏邪险恶而不端正、悖逆作乱而不守秩序的,所以给他们确立了君主的权势去统治他们,彰明了礼义去教化他们,建立起法治去管理他们,加重刑罚去限制他们,使天下人都从遵守秩序出发,从而符合善良的标准.这就是圣明帝王的治理和礼义的教化.如果抛掉君主的权势,没有礼义的教化,废弃法治的管理,没有刑罚的制约,站在一边观看天下民众的相互交往.那么,如果这样的话,那些强大的就会侵害弱小的并且对他们强取豪夺,人多的就会欺凌人少的,并且会不断地侵扰他们,天下人悖逆作乱而各国互相灭亡的局面不等片刻就会出现了.由此看来,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后天的作为.人性是人的自然本性,从本质上说,并无善恶之分.之所以有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争,主要是由于他们各自学说中的概念内涵不一致的原因造成的.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指出的是,从孟子性善论到荀子性恶论,所代表的儒学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孔、孟等儒学开创者的道德主义与理想主义向荀子式的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转变,儒学为君主政治服务的倾向更加突出.荀子提出的性恶论,发生在中国大一统的前夜,其主张也反映了中国文化走向的重大变化.除了社会政治因素之外,也有学者指出,孟子与荀子人性善恶之辩,也反映了赵国与邹国民风之别.孟子是邹人,邹鲁之间儒者居多,民风受到儒之柔术的影响,所见善人与善行较多,所以,孟子提出的是性善论;荀子是赵国人(也有一说是宋国人—姑且不论),燕赵民风粗犷,凶暴之人相对较多,所以,荀子提出的是性恶论.当然,此种说法也未必能够站得住脚.无论是孔孟儒学,还是荀子儒学,都属于贵族文化的范畴,但孔孟儒学中或多或少地体现了部分人民性、民主性,而荀子儒学则彻头彻尾地排斥了儒学中的人民性与民主性,倒向王权专制主义的一边.

当代艺术研究论文

当粘贴到这个位置作为答案时,回答也就变成了百度能找出来的,你留下个邮箱,我看时间你写个吧,百度hi我就好 在用户名上右键留言就可以

当代艺术其实就是要研究特定 文化 背景下的文化现象,而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需要深究的文化艺术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视觉艺术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符号学(semiotics)在其中主要涉及到将人们在视觉感官和心理体验上感知到的对象以点、线、面、体、光、色的方式进行拟造、组合加以运用,然后再在对象视觉中通过转换再生的思维过程。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图象,以及艺术作品本身都理解为符号。

【关键词】视觉艺术;符号;转换;再生

著名符号学家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说:“人是符号(sign)的动物。”1人类籍由符号来表达内心世界,传递信息。将日常所思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包括声音、视觉、肢体行为将一个整合的概念传达给对方。符号学(Semiotics)是一种关于符号和运用符号,包括观看符号的理论。符号学并不是一种历史性的学科,而是一种阐释性的学科,但它能够在历史的探索中被加以有效地整合。符号学集中关注构成和表征的问题,将“文本”看作是产生意义的符号的特定合成。这是一种不带霸权和强制要求的有限度的视角。2

艺术的起源不论从模仿说、巫术说、劳动说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人类符号化的开始。原始人用肢体捕捉动物的动作,用声音模仿动物的鸣叫,用矿物质将动物的形态描绘在崖壁上,手舞足蹈用简单的语言交流,于是就有了最初的舞蹈符号、音乐符号、美术符号、语言符号。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化,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符号内容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微妙化,同时也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不同的领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运用。

视觉艺术作为一门研究经由肉眼产生联想的人文科学,符号学(semiotics)在其中主要涉及到将人们在视觉感官和心理体验上感知到的对象以点、线、面、体、光、色的方式进行拟造、组合加以运用,然后再在对象视觉中通过转换再生的思维过程。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图象,以及艺术作品本身都理解为符号。作为一套工具,符号学提供一系列我发现可以深入细致分析艺术作品的有用思想和观念。当这些思想和观念可能由心理分析、叙述和修饰理论引发产生时,它们就产生与传统艺术史并不发生矛盾的洞察力。事实上,这些思想和观念常常能够使学生在运用主体间的可使用的 方法 上更为精确,并使阐释更具有系统性。3

一、视觉艺术符号的分类

在符号与其所指涉的对象(即其指向与涉及的事物和领域)的关联上,目前在符号理论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可以将符号区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是符号的三个层次:4

1、图象符号(ICON):图象符号是通过模拟图形与对象之间的相似而构成的,图象符号是一个直接感知的过程,在图象学中属于写实的范畴。如肖像画、照片等,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作品的时候通常都能够得到比较直观的感受,比如说“画面上有什么内容。”

2、指示符号(INDEX):指示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之间具有的因果或是时空上的关联。如“指示牌、路标”。从广泛的角度来说,设计艺术中的视觉流程法则也属于指示性符号的范畴,由于生理的特点,眼睛在浏览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种时间性、方向性与选择性,也就是说视线会沿着画面重心,即最佳视域,向某一个方向有选择性的移动,体现出视觉的流动性特征。

3、象征符号(SYMBOL):象征符号与所指涉对象之间无必然的或是内在的联系,通常是指约定束成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同时符号的象征性也是是符号学里最深层次的特性,是符号产生与对象思维过程中相关内涵的延伸以及联想。比如线条的曲折、色彩的冷暖、材质的软硬都会给人以相应的情感体验。

二、视觉艺术符号的理解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那么我们又如何从符号学的视角和运用符号学的工具去解读图像,符号如何能够使我们从我们已经认知的事物中疏离出来,以便理解某些新的事物?在这里,我想就当代油画家张小刚的作品《男青年》按照符号学的原理进行分析。

张晓刚《男青年》布面油画

1、生成图象意识

要对视觉符号进行阐释有时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上心理学的以及历史学的概念进行理解。

当我们在欣赏一件视觉艺术作品时,我们首先会在思维中形成一个表象,即作品中有什么内容,是具象符号还是抽象的符号。如,当我们在接触到当代油画家张小刚的作品《男青年》时,首先意识到的是一个男青年,带着眼镜,脸上一块红色的疤,灰蓝色的调子,一块红色的疤痕这些图象性的符号。 2、探询图象的象征性意义

得到以上信息后我们接下来会想知道隐藏在艺术家(即符号创作者)创作意图中的“更深层次的”,或派生出的意义。如果我们说一件作品具有一种更深层的意义,我们通常指的是作品传达了一种我们在最初观察中还无法确定的潜在的观念,以即是符号的象征意义。当然需要找到艺术家的意图我们必须对艺术家本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基本了解。

我们现在就来试着探询阐释艺术家想要传达的观念信息。我们知道张小刚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动荡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身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现在我们回到画面(符号)本身,留着小平头的男青年,干净白皙的肌肤,一幅标准文弱书生的派头。我们知道眼镜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的象征,中山装是那个年代的通用着装。灰兰色的背景衬托阴郁、孤独与冷漠的气氛。面颊上被生生揭开的一块,形状如肩章的伤疤显得尤其冷艳。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那个热情火红时代的鲜红烙印。目光被吸引到左下角,略显呆滞,嘴唇微启似在观看一个什么令人震惊的场面,又面无表情,一种孤寂、压抑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现。所有的一切符号都在追忆一个时代的伤痕主题,这除了是一种回忆,同时也折射了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视觉艺术符号的创作者在产生一个理念之后,综合自己对象征性符号的理解把握,选择合适恰当的视觉手段,将理念传达出来。然后接收对象即观众再通过自己对象征语言的掌握与理解,把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在思维中转换再生。(下转第99页)(上接第98页)当然,鉴于个体情感特质、生活 经验 、知识结构的差异,一件作品最终还原到观众思维中的形态是各有不同的,所以有了“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当一个人看见一幅绘画,表现的是关于一只果盘的荷兰静物画时,这个图像在其他的事物中)就是关于某种别的事物一个符号,或表征。观看者在她或他的脑海中形成有关该事物的一个意象,她或他就会把这个意象与该事物联系起来。心理的意象,而不是形成这个意象的个人,就是解释符。这个解释符指向一个客体。该客体对每一个观看者来说是不同的:对一个人来说它可以是真实的水果,而对另一个人来说也可以是别的静物画,对第三个人来说可以是一笔巨款,而对第四个人来说也可以是“17世纪的荷兰”,等等。而该绘画所表现的客体因此基本上是主观的和由接受者决定的。

视觉艺术本身就是关于符号的表达方式,创作者借由它向观者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叙述的目的;换言之,观者也正是通过创作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创作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显而易见,作为中间媒体的视觉艺术作品,这时就充当着创作者思想感情符号,而这个符号所需表达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观者准确的、快速的、有效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创作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正是由创作者在创作的思维过程中对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把握的准确有效程度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李幼燕著《理论符号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版。

[2]米克·巴尔:《观看符号/解读绘画——运用符号学理解视觉艺术》载于《世界美术》2007年第1期。

[3]巴尔·布列逊:《符号学与艺术史》1991年。

[4]常宁生《艺术史的图象学方法及其运用》载于《世界美术》2004年第一期。

内容摘要:一部视觉艺术史的发展史也就是色彩的发展史。从上古的色彩崇拜到古典时期的色彩模仿,从浪漫主义时期对色彩的解放到印象主义对光和色的迷恋,在艺术史上,每一次对色彩的再认识和再阐释,总会引起视觉艺术的巨大变革,从而产生新的视觉艺术现象和理论话语。

关 键 词:色彩随类赋彩固有色民间色彩光印象

所谓色彩,在普遍意义上讲是人对色彩的感觉。对色彩的 爱好 和对色彩的选择,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所以不应把某种色彩标准绝对化,应承认多样的和发展着的色彩标准,从不断变动的色彩观中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研究它们各自的异同之处,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色彩世界中达到“万物皆备于我”,而不是被束缚在一个狭隘的范围之内。偏爱是容许的,但偏执和偏见却无益于艺术的发展。

固有色——永恒美丽的理想色彩

太古之民把色彩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将描画对象从背景中显现出来,即从空间背景中分离出物象,所以他们只认识红和黑,因为红色最引人注目,黑色与亮底色对比最大,因而在他们看来红是美的,黑也是美的,所以红黑搭配是美的。诉诸于艺术表现,他们将自然的一切色彩通归结为红与黑。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木器即以红、黑为装饰;世界各地的彩陶以红、黑为装饰;原始的洞窟壁画大都采用红黑二色……对黑红配置的喜好沿袭至今,这在一些民族的服饰中表现尤为典型,中国的藏族服装、彝族服装等都以红色为主色。

人在实践中丰富了感觉,增加了对外在事物的认识,并且在早期艺术活动中抓住物象永恒的、持久的固有色,寻求它们在空间的恰当联系。这样,人们发现了色彩的静态美,这样便有了对色彩永恒价值的追求,有了固有色的理念。

艺术离不开模仿,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艺术的力量就是模仿。达·芬奇甚至说:“……假如你在用自己的艺术模仿自然界所产生的形式的全部特质时不是一个万能大师,那么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固有色的色彩观正是产生于对自然的永恒和凝固的色彩美的模仿。

固有色观念曾长期主导美术创作,在西方,文艺复兴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在中国可以举出唐代人物、宋代花鸟和许多杰出的民间艺术作品。他们在固有色的表现和色块空间安排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运用固有色的经验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配伍。例如文艺复兴大师常采用的玫瑰红、天蓝、银灰,中国民间艺术常采用的朱红、群青、大红、石绿、金黄,这些色彩配伍具有对立统一的美。

二、色彩衔接。中国民间口诀有“工间绿,花簇簇;青问紫,不如死”等等。固有色的不同衔接方式会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观感。

三、纯度对比。这种对比是调整色彩间相对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强弱得体,宾主分明,达到色彩在空间中的力度平衡。

四、明度对比。在二维平面上制造三维效果,所用手段就是明暗对比,精到独特的明暗对比不仅使图像具有立体感,还使画面具有了厚重感。

五、面积对比。面积对比更使色彩在体量上有轻重之变,在空间上有互补之美,从而产生鲜明的色彩节奏。

从远古起,艺术的移情说就伴随着模仿说,固有色为模仿自然来服务的同时,也还有浪漫主义的表现一路,他们不以模仿为补色目的,却以“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为旨归。他们抽出固有色的单纯性、凝固性,以固有色的空间平衡为手段,驱便于工作色彩率意为之,以求理想的色彩效果,如苗族 刺绣 、民间剪纸、蔚县剪纸、绵竹门神就是以固有色观念而作浪漫派处理的色彩典范。

光印象——瞬息即逝的自然色彩

光学发现了色的物理本性,揭露了色与光的内在联系及色光的分解与混合现象;生理学发现了人类的色觉的本质,从而得以了解色衰与补色的关系,全色要求的基础。这些发现给艺术色彩学以伟大启发,由此而产生了印象派色彩观。于是画家用色追寻光,追寻光的颤动、光的流逝、光的迷离恍惚,从固有色的永恒和凝固中走出来,走向空间和时间的流动,得到的是瞬息即逝的光印象。

可以说,印象主义的色彩观和色彩技法,既是光学成就的产物,也是西方艺术传统的产物。只是这些传统到了印象派画家那里更系统化、理论化了,并且以此确立了它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印象主义认为色即是光,因此:

一、凡视觉可感受的物象都是光照射的结果,凡有光必有色,物的色决定于光源色、环境色(反射色)和色彩间的对比。即色彩随光源和环境而变,并且在画面上是相对而存在的。

二、以日光光谱色代替古典的调色板。

三、追求光谱的金色效果,并往往引用光谱的色彩组合。

四、补色关系对于印象主义画家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例如在大自然中日光与天穹光便是一对天然补色。

五、以光的混合代替颜料混合,因而采取色彩细碎分割和并置的手法,使色彩更加“响亮”。

六、在色彩并置时常施以明度相近的,非准确的冷暖并置。这就是同时对比的手法。此时相同的色各自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以增强双方的色价,同时各自失去稳定性,而获得光的颤动性,呈现一种有生气的活力,于是达到色的非物质化,成为颤动的光。歌德曾经说过:“同时对比决定了色彩美学的实用价值。”

印象主义使色从其所联结的物体中解放出来,排除物的固有色,由此绘画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印象派是光的崇拜者,光的虔诚宣教者,他们开启了一个灿烂的世界,但是他们追随光的同时却失去了艺术曾经具有的精神力量和阐明世界的象征内容而停留于事物的物质表层。

表现色——回到主观的现代色彩

实践表明,获得光的华丽外衣,是以牺牲质的内在精神为代价的,这个矛盾在技巧上直接表现为 素描 与色彩的矛盾,当表现特别需要素描的时候,色光的变幻不能不退居次要地位。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拉斐尔前派便是这样;当表现特别注重色光的时候,素描不得不退居次要地位,印象派便是如此。毕萨罗教导青 年画 家勒贝尔说:“多注意形体的色彩,而不要太看重于素描刻划,太准确的素描索然无味,而且不能给人以整体印象……”这正是印象主义者在素描和色彩之间的取舍。

雷诺阿在他的印象主义实验取得非凡成功的同时感到印象主义的危机,于是游意大利向前辈大师学习,他拜倒于拉斐尔画前,并高度赞赏安格尔油画的单纯宏伟。他研究了拉斐尔之后终于感到自己忽略了素描,从意大利归来后,他致力于牺牲色彩以使形体单纯化,加强素描,回到古典的作画方法,取消画面偶然的光,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古典时期”。他的作品“伞”和他在那不勒斯所画的裸女就是开始回归古典和固有色观的记录。

印象派之后诸家正是看到了印象主义色彩观局限于表面的光色变化而忽略其不变的内部结构,所以他们走上了与印象主义相反的道路。首先是塞尚,这位现代艺术的开山者力排事物的闪动模糊的外表,致力于表达所谓不变的真实和内在的结构。就色彩而论,塞尚不同于印象主义的是使之色彩秩序化,经过组织,使色彩变得更规则,更简练,但更强烈,因此更具有安定感、明晰感,从而达成视觉形象的非同寻常的强度。他的艺术观和他的艺术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其后的画家,如马蒂斯由塞尚得到启发,抛弃印象派画家的“魅力、光亮和明快”,追求绘画的“稳固性”,认为在一切构成画面的色彩中必须建立一个平衡,因此表面的感觉必须加以提炼,正是提炼了的感觉构成画面。康定斯基说:“内在因素,即感情必须存在,否则艺术作品便是赝品。内在因素决定画面的形式。”毕加索概括说:“我不是模仿自然,而是面临自然——并且利用自然。”塞尚之后诸家竞相与印象主义的客观主义反其道而行之,强调主观意志的作用,因此着意于形式美、抽象美的追求,走向表现主观。在色彩上自然同时从客观色彩走向主观色彩了。

但是现代主义是接过印象主义的手中武器而走向其对立面的,印象主义发现了自然的色彩,现代主义将这些发现秩序化、凝固化、强力化。或者说印象主义捕捉感性的色彩,现代主义挖掘理性的色彩,现代艺术将色彩的主观性及其精神价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且完善于主观的个人感情与客观的色彩规律之结合。

参考文献:

[1]《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意大利)乔尔乔·瓦萨里著,刘耀春译 ,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版

[2]《现代美学体系》,叶朗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楚艺术史》,皮道坚 著 , 湖北 教育 出版社,1995年版

[4]《境外谈美》,陈望衡 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3年版

[5]《楚史》,张正明 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诗学》,亚里士多德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7]《古画品录》,谢赫 著,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

[8]《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 徐庆平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印象主义》,马凤林 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浅谈视觉艺术研究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摄影的艺术论文

2. 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形象设计及其重要性研究论文

3. 浅谈平面艺术设计论文

4.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5. 浅谈公共艺术毕业论文

王仲先生在 2001年第7期《美术》上发表了《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一文,是针对时弊,在繁菜而又纷乱喧嚣的中国艺坛燃放起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大爆竹。他以大无畏的精神、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从人道主义,从人类正义进步,向往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这一观点出发,旗帜鲜明地把许多人藏在心里,想说又不敢说的美好话题,正义之辞重新提出。这一正确审美理想的重提,更充分地说明了当代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真善美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艺术作品如果否认了美,失去了美,最终必然滑向假丑恶,使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追求病态扭曲,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得逞,让绝对张扬个人主义的胡作非为占领艺坛,最终将艺术导向灭亡,把人类引向灭亡。爱美是人类的本性,人类通过观察或品尝作出比较,使感觉到的均衡、和谐、真善、生动产生好感、快感、美感,产生兴奋愉悦,激发人向往健康、向往生活、向往发展、向往前进。美和丑是对立统一的审美观念,人类的审美观点是随着人类的文明史发展和升华的。在审美史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划分为三大派系:即美是主观的;美是客观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是自然的存在,人类生存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一切有利于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事物,都是美好的。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是艺术家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审美材料。艺术美是艺术家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所产生的美,它应该达到比自然美更美的境界,俗话说:“风景如画”“美如画”就是这层意思。绘画作品中的美是通过作品的内容、形象、形式、功夫(即术),思想、学养、意境来体现的,同时又掺合了画家的主现意识和倾向性,所以,绘画作品的美又体现为浅层次的“表象美”、“形式美”,又包含于深层次的“内在美”、“本质美”。忠实于自然的即谓写实主义,比喻之书法,即是楷书;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以升华结合浪漫的,为浪漫主义,可比作行书;此外,抽象、意象、变形、似与不似等均可比作草书、篆书,但不管是楷书、行书、草书、篆书,不具有表象美,就应具有本质美。绘画作品还有雅与俗,新与旧的区分,雅与俗、新和旧都是相对统一的,都具有时代性,艺术美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其中。“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诸君莫奏前朝曲,爱听新翻杨柳枝”。新旧代谢,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天经地义,亘古不变。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但新必须是美的,而美不一定都是新的。前段时期美术界的原始风,倾向反朴归真,是越古越时尚,愈久愈新潮,原始的岩画,良渚的文化,殷周的青铜,汉代的瓦当,都是新潮者的至宝;敦煌的壁画,在当时都是民间画工,下里巴人的东西,而现在,那个文人雅士敢说它俗?是什么原因,因为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中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之美。这些年“连、年、宣”不香了,代之而起的是农民画,儿童画,很多专业画家反朴归真进去,有多少美、多少价值?我不说,且待时日。何谓旧,见得最多惹人生厌的“旧”往往是时代的昨天。新旧交替,亦有循环,有轮回,月缺而圆,寒尽复春,旧的只要是美好的,有去还有来,时间和面貌稍变而已。任何事物都是曲折地发展的,但真善美这一审美规律是永恒的。在西方,“现代”“后现代”已闹腾了半个多世纪,种种新潮已被前卫艺术家们演绎穷尽,“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胡作非为和恶作剧已再无新鲜感,到了黔驴技穷、日薄西山的境地。很多人都已从人的本性中清醒过来,当东方人唱响“真善美”这一重新振奋时代的强音之时,世界上将会有更多的人从愚昧中觉醒。我们要大力歌颂真善美,宣传真善美,使正义之歌响彻全球。我们要趁唱响真善美的大好时机,大力推出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用真善美的思想和作品去开拓,去感化世界、“与世界接轨”,让博大精深的中国画走向世界。我们再不要扔掉自己的筷子,去捡人家用剩了的叉子,用接近西方的现代水墨,和前卫艺术去推销,那是正中“后现代”主义的下怀,为频临死亡的“后现代”注射强心针和制造口实,我们再不要失去自己的灵魂,或麻木不仁地去盲从皇帝的新装了。下面再谈谈“术”。美术,美是目的,术是手段,中国绘画几千年的发展史,始终围绕着“笔墨”二字,因为笔和墨是中国画特有的工具和材料。用毛笔和水墨表现的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我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特别是西方)的“笔墨”,笔墨二字由工具的名字转化为技法和效果的代名词,它已成为中国绘画的精髓,成了中国画的灵魂,它虽然是一种技法,但已和汉字毛笔书法中的笔画一样,既有其整体性,又有其独立性,本身就具有美的成份,美中有术,术中有美,美和术纵横交错,贯穿融合于作品之中,所以绘画作品称之谓美术。任何缺乏美的术,不应该称谓美术,应该归类于美术之外。作为美术家,美术评论家,推崇美,歌颂美,创造美,才是自己的本分,扬美抑丑永远是天职,而正确地识别美与丑,则更为重要。当代美术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不能与美无关,我们且不说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而至少也得为人民大众的大多数服务。而要使大多数人喜欢和接受,就得美,就得讲真、善、美、而艺术只有真善、才是美,只有真善美才能生气勃勃,健康向上,才能得到大数人的喜欢,才能是主旋律,任何高深度的艺术美学,也都是人类为同类所创造,应该为人类所接受,至少应该为专业圈内的大部人所接受,认为对艺术品的认知者越少越好,越少越阳春白雪,甚至只有自己看得懂,看得美,孰或自己都无法解释,要叫别人去破译、解读、去诠释的观点,实质上跟追求病态扭曲,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追求哄动效应的“后现代”主义并无两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当今的中老年艺术家都经历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专制主义时代,都淡化政治,远离政治,为艺术而艺术,但殊不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政治,而主要要看是专横的政治,还是民主的政治。作为一个艺术家,难道没有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发展的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开放的太平盛世,一个空前良好的文化环境之中,当代的画家特别是著名画家,都达到了小康以上的富足水平,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和历代不得志的潦倒文人墨客无可比拟,“以心写形”的精神寄寓,应该是生气勃勃、奋发向上的,还有什么满腹牢骚去画“白眼看世界”,去画凋谢的荷花,糜烂的牡丹,不去画时代的英雄,而画变形的、扭曲的小脚女人,丑化的畸形侏儒,难道高深的笔墨只能适宜于画颓废,没落的题材?我说这一切倾向都不是画家要歌颂和表现的本意,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现代”和“后现代”的影响所致,要不他们家中还供养什么鲜花?他们娶妻怎么不娶畸形或侏儒?毕加索自己也并无料到,他的作品能得到如此的吹捧,能吹到如此的高度。“人们对西方现代派鼻祖毕加索的走红百思不得其解,王文芳先生在访欧期间曾就此与多位西方著名画家进行探讨,才知是毕氏当年同一些居于垄断地位的画廊经纪人,艺术评论家三位一体的炒作所得到的结果”。而这一结果竟是如此的残酷,它几乎把整个世界的艺术引导到了死亡的边缘。同时也暴露了资本罪恶的一面。真善美是时代精神,是主旋律,我们时代更需要真善美,需要正大气象、洪钟大吕的真善美,也需要清逸潇洒、阴柔婉约的真善美,审视当代,尤为迫切的是需要时代精神的正大气象和洪钟大吕。最能体现时代的作品,莫过于人物画,长期以来,人物画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和没有提倡真善美的思想有关;和过度淡化政治,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有关,有时代精神的人物画,又莫过于画当代的英雄、模范、社会各阶层的代表,画生活气息,而此类题材的表现,却和一味追求的“天人合一”“物我为一”,变形和似与不似的风格大相庭径,一个一直以体现“丑中美”为能事的大画家,他的笔墨技巧再高,他也没有这个胆去变形画国家领导人,这个最普遍的最能说明“真善美”的问题,为什么一直被忽视,明知者不肯说,知之者不愿说,怕落个庸名。充塞画坛的所谓“小脚女人气”,“小儿麻痹症”,“太监气”,“酸楚小文人气”,代表的只能是衰败气象。人物画的衰败现象,实际上从宋代已经开始,这和宋初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逸品由四品之末提升到四品之首不无关联,这一提升迎合了历代主宰画坛的文人雅士、达官贵胄的吟风弄月,隐遁出世的思想,也附合于儒、道、佛的理教,逸品的理念又适宜于笔墨发挥的更大自由,“逸、神、妙、能、”四品的排列,得到共识,一直至今,无人质疑。提倡真善美统一的思想,不但认为逸品是好画,同时认为神品也是好画。只有形象、传神的作品才能“生”,才能“活”,生和活更能体现出真善美,生和活的神品对中国画的笔墨自由度必然受到限制,所以就要求更高的质量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时代的画家以强大的勇气,不曲不挠的精神,去攻克笔墨和形神高深度相结合这一最高难度的课题,使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在真善美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再上一层楼。在这一方面,李伯安和毕建勋已是先行者,我希望更多的画家投入到这一既高难又伟大的工程中去,去实践“真善美统一”这一伟大的永恒的审美思想,使中国的美术,更具美、更有术。

警营绘画艺术研究论文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要点一、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论文写作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需要指出,论文写作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二、设计设计是在论文写作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三、实验与观察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有些护理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四、资料搜集与处理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五、论文写作提纲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六、执笔写作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2]

绘画艺术的目的为取得和谐之美,形成一种单纯、鲜明的特征来呈现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绘画艺术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绘画艺术的论文篇1 浅析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既所谓的绘画主题。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由此看来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这种语言的运用,是根据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就愈强,愈具特色。所以,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 由于不同的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具有不同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纵观绘画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异。在欧洲,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 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形。 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其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成立。即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之外辅上调子,马上就会成为很立体的画面。可见西画中线依然作为表现形体的一种特殊手段。 无论何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崇尚文、意、趣,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出来的。在这里,笔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的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干笔能引起树干及老人似的苍老的视觉感受; 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徐缓的用笔能引起持重含蓄的联想;流利灵活用笔能引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而多变的用笔引起蛇龙飞舞的联想。贺天健总结笔法有:“笔直中锋,卧笔中锋,倒笔卷上,倒笔提上,卧笔旋拖,放笔直下,仰笔伸缩滚擦,垂笔揩擦,侧锋听昕下笔重,仰笔剔掠,仰笔旋拖,卧笔拖搁,卧笔横拖战动。”墨法有:“烘、染、渲、破、飞、揉、积、渍。”实际上何止这许多,临池泼墨,变化万千,风雪晴雨,因人而异。中国笔墨这种形式因素,是画家的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主要表现。艺术家们常“借笔墨以写天地”。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虚实处理,仍然是当代画家构成新的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要素。虚实的表现,就是画者灵气的表现,是对画理的悟性。中国画家历来认为画必须有笔墨,无笔墨就不能与画。并且笔墨技巧还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好的作品。这种代代沿袭的艺术法则即所谓传统,已成为中国所独有的绘画语言。 当绘画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时,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绘画语言由多种要素构成,这里涉及到的视觉因素有:点、线、形、光、色彩。“点”:是最小的视觉实体,对于探讨视觉形式的作用,点是一个很好的着手处。一个可视的点是一个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小元素,点既可以被表现出来,也可以被暗示。它可以构成一个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调之处。甚至处在一个表面上的一个点就像是在一座静谧的屋子里的声音,它与周围形成一种关系,它使这个空间有了生机。“点”,从物理形态上讲,是视觉聚焦的核心;从观念形态上说,是思想呈现之源。点,在东方哲学中,具有最大的内张力和最大的延展性。从点出发,可深入、可辐射。点——解释一切,代表一切。“线”:线可以被描述为点的运动轨迹,它是一个可视的行动轨迹,一条线表现着划线的人或物的精神。一幅画的笔触,穿过风景的一条蜿蜒的河流,被撕破的线的参差不齐的边缘,一个草叶的曲线,这每一条线正如同每一位画家或书法家的充满个性的、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一样,是独具特色的。线——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 线可以在长度、宽度及方向上的不同,线也可以是连续不断的或间断的,粗的或细的,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静止的或运动的,直线的或曲线的,或者是这些线的诸多形式的不同的结合体。在一个平面上,线能界定各种形状,暗示体积或显示所绘物体质量的独立元素。我们能通过线条的组织来创造图案、肌理或描绘阴影。线是阐明视觉形式的基本手段,它通常是对所目睹、感受或想像到的事物的一种速写,线是在两维空间表面的长度标准,或者说它们是在两维或者三维空间里的物体边缘的感知,每一条线或物体边缘都有其自己的表现特征,这些表现形式在视觉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视觉艺术中,线条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极富有意味,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线条的功用表现的尤为突出。 事实上,中国绘画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富有骨气韵味的线条来取胜的。线条的运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愈来愈富有含蓄性、表现性、象征性与抽象性。线条形状各异,功能有别。“形”:形式关于一种被视为平面的存在形式,即一种二维的空间区域或平面是一种剪影或阴影形式的外观。当一条线勾画出一个区域或当一个面积表面的颜色或肌质发生变化时,其面积与周围的面积相分离,形便成了可视的存在。千变万化的形可被概括为两大类,即有机形和几何形,虽然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在自然界的大部分形是有机形,它是柔和的、轻松的、曲线性的和无规律的。 在人的世界中最普通的形是有机形、生硬的、刻板的、有规律的,而且常常是长方形的。总而言之,形这个词表示了人眼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所以又称为视觉形。另外,光与色彩也是绘画艺术最主要的造型因素。点、线、形、光、色,作为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是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在绘画实践过程中任何顾此失彼的表现方式都会有损于整体美。 绘画语言是通过色彩、线条、光色或组成一件作品所有的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绘画语言是有机的形式体现,它是构成绘画艺术中多种可视因素的总结构。就绘画而言,它是一种在长乘宽的二维平面上利用形、色、肌理或者说利用点、线、面或黑、白、灰及色彩、肌理等手段来传达人类或艺术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在符合它自身规律的前提下,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怎样表达和表达什么都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没必要用既有的定式或种类来界定,绘画是人类艺术追求的其中一种方式,那它自身就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单就绘画而言不同的表现题材和不同的工具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只要是符合绘画本体的艺术规律的任何题材、任何表现语言、任何表达方式,只要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起到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只要符合人类追求的审美理想,任何绘画语言方式都应该探索,都应该允许存在和发扬,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个人的角度、个人的偏执和偏见、个人的独特的风格面貌都是最可贵的。 观照绘画中的情态与语言形态,艺术家们总是在寻求绘画观念和语言上进行着转型,不断地扬弃着自己绘画语言上那些不纯净的和停留在生活表面上的东西,从而在绘画语言、绘画图式、绘画动机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形态。完善和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成为艺术家们的孜孜以求,不停地探索绘画形象与象征符号的关系等问题。现代艺术的演变和发展不仅在多层次上探讨了艺术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人类的视觉形象语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观察世界的审美方式。绘画语言的构成除视觉因素的形、光、色外,在另一层面上看绘画语言也是一种精神产物,绘画本身也传达了一种观念,绘画语言不应只是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它是将技巧、知识、直觉和感情与材料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品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艺术家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范围、不同的表现工具、不同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不断地丰富人类的艺术追求,那人类的绘画艺术必将是灿烂辉煌的. 绘画艺术的论文篇2 试谈动画设计绘画艺术融入 一、现代动画设计的特点 个性鲜明且具有生命力的动画角色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还能够引导观众理解故事的情节。如何设计出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这是现代动画造型设计者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动画造型设计时,首先需要对作品的创作意图以及整体艺术风格进行综合考量,其中动画造型的设计风格则主要奠定了作品的表现形式,它与设计者本身的艺术素养有关,同时也与地理差异、民俗文化有关。动画造型的艺术风格包括漫画风格、写实风格、可爱风格以及拟人化风格四种类型,以下就对动画设计的艺术风格进行具体分析: (一)漫画风格 漫画风格是动画造型设计的主要风格,它是对客观现实的自然景象运用夸张、变形、比拟、象征以及映射等造型方式,构成极具幽默诙谐意味的动画形象,具有简洁、夸张、幽默以及风趣等特点。漫画风格强调动画形象的神似,极度扩大设计对象的不同之处,而相对弱化具有共性的部分,所以能取得一定的讽刺和幽默感,具有很大的松弛度与无穷的表现力。漫画风格的动画造型对设计者自身有很高的要求,动画造型设计师必须具备把握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能力,要求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设计经验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并且对事物的把握和理解能够表现出独到之处,只有在具备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将漫画风格的特点完全展示出来,带给观众更为深刻的视觉感受。 (二)写实风格 写实风格顾名思义就是极力地表现出动画形象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细致的刻画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在动画造型设计当中,写实风格的应用则主要寻求尊重自然以及接近自然的设计理念,但是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写实风格并不是没有任何的想象成分,动画造型始终是建立在虚拟环境的基础之上,而所有的造型设计也并不仅仅是非对现实、自然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动画造型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加工,并且进行一些适度的概况和提炼。当然,写实风格的造型是以自然物象为基本参照对象,无论其外形,还是动态以及运动规律,都要力求接近真实。 (三)可爱风格 可爱风格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对角色造型进行较大程度的艺术改造,既能够看到自然形态的影子,又明显区别与自然形态,与漫画风格的表现手法相类似,可爱风格同样使用了夸张、变形、比拟等设计方式,而不同的是可爱风格在处理上更加圆润,运用适度的夸张以及协调的搭配表现出动画形象鲜明的性格特征,现阶段的动画造型设计当中可爱风格的应用和发展最为广泛。 (四)拟人化风格 拟人化风格是指把一些具备人的动作或者情感融入到动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当中的造型设计方式。在动画造型设计中拟人化的风格随处可见,设计者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人类复杂的情感融入到动画造型设计当中,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性格、举止、言行的设计,让动画形象更加富有亲切感和熟悉感,并且能够被更多观众所接受。 总之,动画造型设计是动画作品创作的一个核心环节,通过动画造型设计清晰、准确地把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内心情感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动画作品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并最终塑造出个性鲜明、符合故事情节的虚拟艺术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动画作品也属于影视剧当中的一种,只不过动画中的人物和场景并非来源于真实的演员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通过动画造型设计师根据故事情节以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人物以及场景。因此,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环节就成为了衡量一部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果在动画造型设计上无法有效地把握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特征,就会使造型设计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而场景也会变得沉闷,没有创意,无法引起更多关注。 二、动画造型设计与传统绘画艺术的融合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动画造型设计带来了许多技术上的革新,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以及3dsMax、Maya、Photoshop、Painter、Flash、AutoCAD等软件可以为动画设计提供许多便利,但同时对造型设计的技术要求也更高。要想设计出能够准确刻画角色的形态、性格、质感以及量感等因素的作品,就需要认真把握每一个线条以及色彩搭配的控制。由于我国的动画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这就使得我国动画造型设计的技术与欧美以及日本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从目前动画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欧美以及日本的动画作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优于国内的动画作品,这无疑给我国动画造型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 而如何在逆境中突出重围,发展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便成为了现代动画造型设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现阶段国内不少动画作品依然是模仿欧美以及日本的动画造型设计方式,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设计出来的动画作品很难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着诸如造型设计的细节刻画不突出、特征单一缺乏个性、色彩运用与角色特征不协调等问题,而且一味地模仿、复制,也使得国内的动画作品缺乏创新和文化特色,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所以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设计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深入挖掘我国自身的文化资源,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设计灵感,丰富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的内涵。传统绘画艺术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油画、水墨画、剪纸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水墨画。 水墨画的笔法大气,不拘小节,构图具有象征性,通过写意的构图方式带给人无尽的遐想,而且画面贴近自然,简单的色彩搭配体现出简约、质朴的自然美,因此也被称为国画。而借鉴我国传统水墨画设计的动画凭借其独特的神韵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水墨动画将中国传统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实和轻盈空灵的画面使动画作品的格调在艺术鉴赏层面上有了一种全新的突破。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以及《山水情》等,无论是从造型设计上还是文化内涵方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它不仅是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传承,而且还是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的一种创新。以下就结合《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以及《山水情》三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对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融合进行分析。 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的水墨画艺术风格,不仅是对造型艺术的创新,而且还是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动画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水墨画的特点动画造型设计将一改传统对造型的体积、比例、结构等细节的准确刻画,而是利用意象的造型方式,把握其结构的规律,梳理形式的特点,从而传达出对象的神情、神态以及神髓。例如1960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它的出现带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新鲜感。与传统的动画作品不同,《小蝌蚪找妈妈》所有的造型设计,如蝌蚪、青蛙、鱼虾、消极以及小草等都没有轮廓线,如同以银幕为背景创作的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水墨画,整体感觉显得简约生动、单纯、质朴。而这些看似简单的色彩和线条设计却能够将这些动物传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流连忘返。 1963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牧笛》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巧妙地结合水墨画的写意风格,相比于之前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造型设计手法,例如《牧笛》中贯穿始终的水牛,就是运用浓墨点缀五官、淡墨补染躯体,使一个生动形象的老水牛跃然于屏幕之上。而在作品中水墨写意的风格也有了进一步的发挥,夕阳的余晖以及水稻田埂,水光中倒映着老水牛以及牧童的身影,这些最终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并且通过生动形象的造型设计传达出令人沉醉的意境,片中牧童骑在老水牛背上,吹奏者短笛在乡间细柳中穿行,天真的牧童、潺潺溪流以及摇曳的柳树恰恰能够反映出细腻、含蓄的情感,并且通过水墨画的写意风格将故事人物以及情节表现得惟妙惟肖。 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山水情》可以说是我国水墨动画的经典之作,该作品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同时也赢得了无数奖项。在动画造型设计方面充分体现出了墨色与空白的相互对比和调和。在整部作品中墨的焦、浓、重、淡、清与空白等色彩搭配地恰到好处,这种淡雅、朴素的造型设计,是通过水墨的色度变化来展现画面的层次感,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结合故事情节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感悟画面本身所表现的深刻意境,丰富动画作品的内涵,使作品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此外,《山水情》中没有任何语言对白,而是利用风声、水声、笛声、琴声、动物声等一系列自然之音来代替更加直观的语言文字,这种表现形式烘托了气氛,彰显出了水墨动画的写意风格,并且将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得淋漓尽致。 整部作品的造型设计风格独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将水墨画的特点运用到了极致,例如在《山水情》中,表现冬天室内的环境,仅在空白中描绘出炉火的光亮即可,虽然一抹红色在整个画面中显得有些微弱,但是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却能给人们带来十分强烈的暖意。而在表现秋色渐浓的季节变化时,则巧妙地抓住了秋天的代表颜色,在傍石而坐的人物之外,会不经意地下落几片凋零,飘落几片绯红的枫叶,这即是秋天的视觉引导作用,通过寥寥几笔却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也正体现出了水墨画的魅力所在。 总之,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造型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在我国恢弘、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原始艺术的一种延续,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它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来源,优势美术创作的基础,其根性的、母体性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而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相互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动画设计的蓬勃发展,而且还能够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将会促进传统绘画艺术等其他艺术形式与动画造型设计之间的融合。与此同时,艺术领域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传统绘画艺术与动画造型设计之间的联系,创造出了更多便利的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画造型设计则是一种综合运用变形、夸张、拟人等手法设计出来的一种虚拟的人物和场景,通过设计师的灵感和设计手法赋予动画角色感染力和生命力。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同时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相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动画造型设计的形式,而且还可以深入挖掘我国深厚的文化资源,真正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 猜你喜欢: 1. 论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论文 2.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论文 3. 浅谈美术心理学的论文 4. 美术学术论文 5. 美术绘画类论文

绘画艺术的研究与发展论文

影响美术绘画艺术创作的因素研究

美术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表现自然的艺术,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绘画是一个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创意目的载体形式,绘画按材料介质的不同,以素描,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

[论文摘要] 美术绘画艺术,作为艺术家个性情趣与感悟的表现形式,是人们通过相关绘画语言的再现,借助视觉感受进行艺术审美信息交流的载体。在美术绘画艺术创作中,影响和制约艺术表现的因素很多,运用灵活的美术创作技法,发掘美术绘画艺术的创作因素,是现代绘画艺术繁荣发展的趋向。

[论文关键词] 美术创作绘画艺术审美因素

一、艺术构图因素

所谓构图,是指艺术家在绘画创作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表达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造型艺术表现方式,它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美术绘画创作中,构图是对画面内容和形式整体的安排,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变化与统一。常见的构图方法包括三个要点:

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

2、非主题图形的位置以及与主题图形的关系。

3、画面底形的位置以及与图形的关系。

构图是美术作品的基础表现方式,对于绘画构图需要画家去精心营造、布局构思,这是一幅绘画创作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影响作品格调、品位的直接因素。需要画家对其作品的构思立意,要作细致的理性化设计。构图的艺术手段,包括图底关系、空间处理、画面意境的基本设计。除此之外,画家的视觉审美感觉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它为画家提供了理性表达审美品位高低的评判标准。构图的本质就是是艺术形式美,是艺术作品的第一表现要素。

二、工具材料因素

美术绘画艺术作品创作,需要一定的工具和材料作为传达介质,进行艺术形象的再现,良好的绘画工具以及绘画材料,是美术绘画艺术作品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美术绘画的创作需要对绘画材料的特性比较熟悉,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绘画艺术创作。一般来说,绘画艺术常用的工具材料主要包括画笔、纸张板材、以及颜料等基本内容。

1、画笔:是绘画的主要工具,画笔的质量,型号,笔头的方、圆、秃、尖、软、硬等是影响画面效果的工具材料因素。

2、纸张板材:是画面的载体,画面板材的吸水性、肌理、软硬、薄厚等性能是影响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3、颜料:绘画颜料的质量是影响美术色彩绘画效果的主要因素,选择好的颜料是绘画成功的基础。颜料的色泽、附着力、黏稠度、含粉量、调配后的显色性等,均是衡量颜料质量的标准。作画时对颜料的应用也因人品位高低不同,变化无穷。

三、表现技巧因素

美术绘画作品的成功创作,是与艺术家自身的绘画技能密切相关的,技巧是创造成功艺术作品的方法,画家的绘画技巧本身就具备了审美的功能,并且为绘画创作提供了表现性语言,是画面中较为直观的视觉要素。技巧来自于艺术家对绘画工具材料应用的熟练程度,来自于画家对艺术审美元素理解的阐释。美术绘画创作中常用的绘画技巧很多,一般主要包括各类绘画的用笔技法,用色技法,以及相关特殊的绘画创作技法等。

1、用笔技巧:是画家绘画时的用笔技法,一般包括涂、刷、摆、点、排、堆、擦、皴等等用笔方法。在运笔方向上可顺可逆,讲究力度的控制和审美,用笔讲究笔韵有序,画笔要随心随形而用,笔形相生。

2、设色技巧:是画家对色彩颜料的应用技法,包括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等应用规律的灵活运用;颜料的干湿程度、黏稠度、薄厚度的控制和把握:画面中的素描关系、冷暖关系、色调的处理;同类色、近似色、对比色、互补色等色彩关系的综合应用等,颜料的应用应体现出力度、装饰等审美韵味。

四、形象塑造因素

造型是造型艺术最为基本的特征,它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出艺术形象。由于这种艺术形象是直接的空间存在形式,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用线条、色彩、色调在平面状态中创造平面或立体的二度形象。

造型艺术的物质媒介决定了绘画艺术作品静态的永久性,它总是以静示动,寓静于动,以无声示有声,在一种永久的物质形态中表达深刻的审美蕴涵。造型艺术由于塑造的是可视空间的静态形象,因此就其本质而言,艺术家通过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运动过程中审美特征上的瞬间性,这种绘画造型艺术的生动性来自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感悟、观察思考,最终归属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取向。

五、色彩搭配因素

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色彩搭配,是艺术家在美术绘画过程中,针对描述对象的造型需要,以及画家自身对于表现物象的感悟领会与创作意愿,对色彩应用规律在美术绘画创作中的实现。具体地说就是画家绘画过程中对于颜料的调和与运用。

色彩本身绚丽多姿、变化丰富,绘画创作时灵活掌握色彩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其规律表现在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基本变化,色彩的心理视觉感、调合性等基本内容。当然,具体的创作包括色彩的观察表现,调和与设置。因此,美术绘画作品的设色及应用,色彩的组织搭配起关键作用,体现色彩之间的统一与和谐美感。

六、意境表现因素

美术绘画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相对来说,除了作品自身所具有的构图,造像,形象,色彩美感之外,同时还应该具备着艺术家在作品当中,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针对画家本人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意愿,所渗透于绘画作品之中的审美情趣,思想感情,或创作灵感。作品往往流露出一定的内涵意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绘画的意境。

意境是绘画艺术中重要的审美标准,它是一种视觉征服力强的色彩境界,涵盖了画家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观、价值观、追求和意趣。它强调画面内容的意蕴,至少认为是含蓄深邃的,是震撼观众心理与视觉共鸣的美,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趋同力和感染力。绘画艺术中,对于不同作品达到意境高度,往往因人而异。

七、审美定位因素

绘画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审美观念一般包括作品内容的创作动机、审美标准、主观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趋向。在绘画创作时作品审美观念的定位是极其重要的,它决定着绘画作品艺术精髓的再现。绘画作品创作过程中,要结合绘画艺术的色彩、造型、艺术语言等诸多因素来探究绘画艺术的表现规律,界定绘画独特的艺术价值。

绘画艺术作品审美观念的定位直接来自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意愿。一般来说,艺术家是艺术品的创造者,艺术家自身的修养学识、品位爱好、人格魅力以及审美取向,是主宰绘画艺术作品审美定位的主要因素,可以说艺术家人性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决定了绘画艺术作品的品位及风格。

八、结束语

总之,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形式,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空间。绘画艺术作为美术作品的重要承现载体,是艺术审美领域较为广泛的视觉再现性艺术,坚持科学的观点,发掘影响绘画艺术创作的审美因素,有利于现代艺术理论的建构。

参考文献

[1]《美术作品的创作与表现》王通美术教育2008

[2]《现代绘画审美综述》李建龙美术界2004

绘画艺术的目的为取得和谐之美,形成一种单纯、鲜明的特征来呈现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绘画艺术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绘画艺术的论文篇1 浅析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既所谓的绘画主题。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由此看来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这种语言的运用,是根据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就愈强,愈具特色。所以,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 由于不同的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具有不同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纵观绘画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异。在欧洲,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 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形。 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其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成立。即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之外辅上调子,马上就会成为很立体的画面。可见西画中线依然作为表现形体的一种特殊手段。 无论何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崇尚文、意、趣,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出来的。在这里,笔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的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干笔能引起树干及老人似的苍老的视觉感受; 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徐缓的用笔能引起持重含蓄的联想;流利灵活用笔能引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而多变的用笔引起蛇龙飞舞的联想。贺天健总结笔法有:“笔直中锋,卧笔中锋,倒笔卷上,倒笔提上,卧笔旋拖,放笔直下,仰笔伸缩滚擦,垂笔揩擦,侧锋听昕下笔重,仰笔剔掠,仰笔旋拖,卧笔拖搁,卧笔横拖战动。”墨法有:“烘、染、渲、破、飞、揉、积、渍。”实际上何止这许多,临池泼墨,变化万千,风雪晴雨,因人而异。中国笔墨这种形式因素,是画家的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主要表现。艺术家们常“借笔墨以写天地”。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虚实处理,仍然是当代画家构成新的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要素。虚实的表现,就是画者灵气的表现,是对画理的悟性。中国画家历来认为画必须有笔墨,无笔墨就不能与画。并且笔墨技巧还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好的作品。这种代代沿袭的艺术法则即所谓传统,已成为中国所独有的绘画语言。 当绘画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时,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绘画语言由多种要素构成,这里涉及到的视觉因素有:点、线、形、光、色彩。“点”:是最小的视觉实体,对于探讨视觉形式的作用,点是一个很好的着手处。一个可视的点是一个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小元素,点既可以被表现出来,也可以被暗示。它可以构成一个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调之处。甚至处在一个表面上的一个点就像是在一座静谧的屋子里的声音,它与周围形成一种关系,它使这个空间有了生机。“点”,从物理形态上讲,是视觉聚焦的核心;从观念形态上说,是思想呈现之源。点,在东方哲学中,具有最大的内张力和最大的延展性。从点出发,可深入、可辐射。点——解释一切,代表一切。“线”:线可以被描述为点的运动轨迹,它是一个可视的行动轨迹,一条线表现着划线的人或物的精神。一幅画的笔触,穿过风景的一条蜿蜒的河流,被撕破的线的参差不齐的边缘,一个草叶的曲线,这每一条线正如同每一位画家或书法家的充满个性的、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一样,是独具特色的。线——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 线可以在长度、宽度及方向上的不同,线也可以是连续不断的或间断的,粗的或细的,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静止的或运动的,直线的或曲线的,或者是这些线的诸多形式的不同的结合体。在一个平面上,线能界定各种形状,暗示体积或显示所绘物体质量的独立元素。我们能通过线条的组织来创造图案、肌理或描绘阴影。线是阐明视觉形式的基本手段,它通常是对所目睹、感受或想像到的事物的一种速写,线是在两维空间表面的长度标准,或者说它们是在两维或者三维空间里的物体边缘的感知,每一条线或物体边缘都有其自己的表现特征,这些表现形式在视觉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视觉艺术中,线条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极富有意味,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线条的功用表现的尤为突出。 事实上,中国绘画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富有骨气韵味的线条来取胜的。线条的运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愈来愈富有含蓄性、表现性、象征性与抽象性。线条形状各异,功能有别。“形”:形式关于一种被视为平面的存在形式,即一种二维的空间区域或平面是一种剪影或阴影形式的外观。当一条线勾画出一个区域或当一个面积表面的颜色或肌质发生变化时,其面积与周围的面积相分离,形便成了可视的存在。千变万化的形可被概括为两大类,即有机形和几何形,虽然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在自然界的大部分形是有机形,它是柔和的、轻松的、曲线性的和无规律的。 在人的世界中最普通的形是有机形、生硬的、刻板的、有规律的,而且常常是长方形的。总而言之,形这个词表示了人眼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所以又称为视觉形。另外,光与色彩也是绘画艺术最主要的造型因素。点、线、形、光、色,作为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是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在绘画实践过程中任何顾此失彼的表现方式都会有损于整体美。 绘画语言是通过色彩、线条、光色或组成一件作品所有的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绘画语言是有机的形式体现,它是构成绘画艺术中多种可视因素的总结构。就绘画而言,它是一种在长乘宽的二维平面上利用形、色、肌理或者说利用点、线、面或黑、白、灰及色彩、肌理等手段来传达人类或艺术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在符合它自身规律的前提下,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怎样表达和表达什么都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没必要用既有的定式或种类来界定,绘画是人类艺术追求的其中一种方式,那它自身就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单就绘画而言不同的表现题材和不同的工具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只要是符合绘画本体的艺术规律的任何题材、任何表现语言、任何表达方式,只要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起到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只要符合人类追求的审美理想,任何绘画语言方式都应该探索,都应该允许存在和发扬,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个人的角度、个人的偏执和偏见、个人的独特的风格面貌都是最可贵的。 观照绘画中的情态与语言形态,艺术家们总是在寻求绘画观念和语言上进行着转型,不断地扬弃着自己绘画语言上那些不纯净的和停留在生活表面上的东西,从而在绘画语言、绘画图式、绘画动机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形态。完善和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成为艺术家们的孜孜以求,不停地探索绘画形象与象征符号的关系等问题。现代艺术的演变和发展不仅在多层次上探讨了艺术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人类的视觉形象语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观察世界的审美方式。绘画语言的构成除视觉因素的形、光、色外,在另一层面上看绘画语言也是一种精神产物,绘画本身也传达了一种观念,绘画语言不应只是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它是将技巧、知识、直觉和感情与材料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品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艺术家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范围、不同的表现工具、不同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不断地丰富人类的艺术追求,那人类的绘画艺术必将是灿烂辉煌的. 绘画艺术的论文篇2 试谈动画设计绘画艺术融入 一、现代动画设计的特点 个性鲜明且具有生命力的动画角色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还能够引导观众理解故事的情节。如何设计出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这是现代动画造型设计者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动画造型设计时,首先需要对作品的创作意图以及整体艺术风格进行综合考量,其中动画造型的设计风格则主要奠定了作品的表现形式,它与设计者本身的艺术素养有关,同时也与地理差异、民俗文化有关。动画造型的艺术风格包括漫画风格、写实风格、可爱风格以及拟人化风格四种类型,以下就对动画设计的艺术风格进行具体分析: (一)漫画风格 漫画风格是动画造型设计的主要风格,它是对客观现实的自然景象运用夸张、变形、比拟、象征以及映射等造型方式,构成极具幽默诙谐意味的动画形象,具有简洁、夸张、幽默以及风趣等特点。漫画风格强调动画形象的神似,极度扩大设计对象的不同之处,而相对弱化具有共性的部分,所以能取得一定的讽刺和幽默感,具有很大的松弛度与无穷的表现力。漫画风格的动画造型对设计者自身有很高的要求,动画造型设计师必须具备把握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能力,要求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设计经验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并且对事物的把握和理解能够表现出独到之处,只有在具备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将漫画风格的特点完全展示出来,带给观众更为深刻的视觉感受。 (二)写实风格 写实风格顾名思义就是极力地表现出动画形象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细致的刻画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在动画造型设计当中,写实风格的应用则主要寻求尊重自然以及接近自然的设计理念,但是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写实风格并不是没有任何的想象成分,动画造型始终是建立在虚拟环境的基础之上,而所有的造型设计也并不仅仅是非对现实、自然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动画造型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加工,并且进行一些适度的概况和提炼。当然,写实风格的造型是以自然物象为基本参照对象,无论其外形,还是动态以及运动规律,都要力求接近真实。 (三)可爱风格 可爱风格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对角色造型进行较大程度的艺术改造,既能够看到自然形态的影子,又明显区别与自然形态,与漫画风格的表现手法相类似,可爱风格同样使用了夸张、变形、比拟等设计方式,而不同的是可爱风格在处理上更加圆润,运用适度的夸张以及协调的搭配表现出动画形象鲜明的性格特征,现阶段的动画造型设计当中可爱风格的应用和发展最为广泛。 (四)拟人化风格 拟人化风格是指把一些具备人的动作或者情感融入到动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当中的造型设计方式。在动画造型设计中拟人化的风格随处可见,设计者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人类复杂的情感融入到动画造型设计当中,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性格、举止、言行的设计,让动画形象更加富有亲切感和熟悉感,并且能够被更多观众所接受。 总之,动画造型设计是动画作品创作的一个核心环节,通过动画造型设计清晰、准确地把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内心情感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动画作品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并最终塑造出个性鲜明、符合故事情节的虚拟艺术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动画作品也属于影视剧当中的一种,只不过动画中的人物和场景并非来源于真实的演员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通过动画造型设计师根据故事情节以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人物以及场景。因此,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环节就成为了衡量一部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果在动画造型设计上无法有效地把握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特征,就会使造型设计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而场景也会变得沉闷,没有创意,无法引起更多关注。 二、动画造型设计与传统绘画艺术的融合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动画造型设计带来了许多技术上的革新,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以及3dsMax、Maya、Photoshop、Painter、Flash、AutoCAD等软件可以为动画设计提供许多便利,但同时对造型设计的技术要求也更高。要想设计出能够准确刻画角色的形态、性格、质感以及量感等因素的作品,就需要认真把握每一个线条以及色彩搭配的控制。由于我国的动画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这就使得我国动画造型设计的技术与欧美以及日本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从目前动画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欧美以及日本的动画作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优于国内的动画作品,这无疑给我国动画造型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 而如何在逆境中突出重围,发展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便成为了现代动画造型设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现阶段国内不少动画作品依然是模仿欧美以及日本的动画造型设计方式,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设计出来的动画作品很难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着诸如造型设计的细节刻画不突出、特征单一缺乏个性、色彩运用与角色特征不协调等问题,而且一味地模仿、复制,也使得国内的动画作品缺乏创新和文化特色,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所以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设计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深入挖掘我国自身的文化资源,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设计灵感,丰富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的内涵。传统绘画艺术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油画、水墨画、剪纸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水墨画。 水墨画的笔法大气,不拘小节,构图具有象征性,通过写意的构图方式带给人无尽的遐想,而且画面贴近自然,简单的色彩搭配体现出简约、质朴的自然美,因此也被称为国画。而借鉴我国传统水墨画设计的动画凭借其独特的神韵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水墨动画将中国传统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实和轻盈空灵的画面使动画作品的格调在艺术鉴赏层面上有了一种全新的突破。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以及《山水情》等,无论是从造型设计上还是文化内涵方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它不仅是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传承,而且还是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的一种创新。以下就结合《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以及《山水情》三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对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融合进行分析。 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的水墨画艺术风格,不仅是对造型艺术的创新,而且还是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动画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水墨画的特点动画造型设计将一改传统对造型的体积、比例、结构等细节的准确刻画,而是利用意象的造型方式,把握其结构的规律,梳理形式的特点,从而传达出对象的神情、神态以及神髓。例如1960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它的出现带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新鲜感。与传统的动画作品不同,《小蝌蚪找妈妈》所有的造型设计,如蝌蚪、青蛙、鱼虾、消极以及小草等都没有轮廓线,如同以银幕为背景创作的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水墨画,整体感觉显得简约生动、单纯、质朴。而这些看似简单的色彩和线条设计却能够将这些动物传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流连忘返。 1963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牧笛》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巧妙地结合水墨画的写意风格,相比于之前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造型设计手法,例如《牧笛》中贯穿始终的水牛,就是运用浓墨点缀五官、淡墨补染躯体,使一个生动形象的老水牛跃然于屏幕之上。而在作品中水墨写意的风格也有了进一步的发挥,夕阳的余晖以及水稻田埂,水光中倒映着老水牛以及牧童的身影,这些最终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并且通过生动形象的造型设计传达出令人沉醉的意境,片中牧童骑在老水牛背上,吹奏者短笛在乡间细柳中穿行,天真的牧童、潺潺溪流以及摇曳的柳树恰恰能够反映出细腻、含蓄的情感,并且通过水墨画的写意风格将故事人物以及情节表现得惟妙惟肖。 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山水情》可以说是我国水墨动画的经典之作,该作品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同时也赢得了无数奖项。在动画造型设计方面充分体现出了墨色与空白的相互对比和调和。在整部作品中墨的焦、浓、重、淡、清与空白等色彩搭配地恰到好处,这种淡雅、朴素的造型设计,是通过水墨的色度变化来展现画面的层次感,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结合故事情节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感悟画面本身所表现的深刻意境,丰富动画作品的内涵,使作品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此外,《山水情》中没有任何语言对白,而是利用风声、水声、笛声、琴声、动物声等一系列自然之音来代替更加直观的语言文字,这种表现形式烘托了气氛,彰显出了水墨动画的写意风格,并且将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得淋漓尽致。 整部作品的造型设计风格独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将水墨画的特点运用到了极致,例如在《山水情》中,表现冬天室内的环境,仅在空白中描绘出炉火的光亮即可,虽然一抹红色在整个画面中显得有些微弱,但是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却能给人们带来十分强烈的暖意。而在表现秋色渐浓的季节变化时,则巧妙地抓住了秋天的代表颜色,在傍石而坐的人物之外,会不经意地下落几片凋零,飘落几片绯红的枫叶,这即是秋天的视觉引导作用,通过寥寥几笔却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也正体现出了水墨画的魅力所在。 总之,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造型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在我国恢弘、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原始艺术的一种延续,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它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来源,优势美术创作的基础,其根性的、母体性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而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相互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动画设计的蓬勃发展,而且还能够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将会促进传统绘画艺术等其他艺术形式与动画造型设计之间的融合。与此同时,艺术领域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传统绘画艺术与动画造型设计之间的联系,创造出了更多便利的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画造型设计则是一种综合运用变形、夸张、拟人等手法设计出来的一种虚拟的人物和场景,通过设计师的灵感和设计手法赋予动画角色感染力和生命力。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同时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相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动画造型设计的形式,而且还可以深入挖掘我国深厚的文化资源,真正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 猜你喜欢: 1. 论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论文 2.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论文 3. 浅谈美术心理学的论文 4. 美术学术论文 5. 美术绘画类论文

绘画艺术是精神意蕴和绘画语言的结合体,是精神 文化 所依存的载体,透溢着时代的脉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绘画艺术 毕业 论文相关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绘画艺术毕业论文相关范例篇1 试论幻想与绘画艺术 摘要:人们都是希望有美好和理想的生活,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在探讨理想时总是相信存在一个理想的完美国度,但是现实总是不是完美的,甚至是肮脏、混乱和丑陋的。艺术家的工作就是通过梦这种人的无意识的表现形式去修补这个不完美的生活和现实,使它重获完美,并通过图画把生活的这种理想的状态保存下来。 关键词:白日梦;生活;艺术;美;绘画 一、幻想与生活、科技发明、艺术创造的意义 我们从长期被认为的最为黑暗和压抑的中世纪开始说起。无论是中世纪的精神生活还是世俗生活都是离不开希伯来―__文化这一核心。虽然我们认为中世纪整个时代是肮脏、混乱和丑陋的,但希伯来―基督__也孕育着生活的理想。这个社会理想就是骑士精神。 而在古希腊文化中将人放在自然法则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希腊人认为他们和神的关系最为密切。(几乎每个希腊人都这样认为)他们把人的位置摆得很高,却痛苦的意识到了人类的伟大和人类潜在价值都是有局限的。将现实中对伟大的夸张和人类的种种局限结合起来(最大的局限就是生命是有限的)。帕特农神庙上刻着“Knowyourself”“nothinginexcess”。这两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你不是神。这两者的结合就构成了希腊对人类悲剧性前景的认识。在人类的局限面前,梦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它是人类在理想中克服局限,促进达成愿望的一种手段。 梦既是我们在生活中活动的延续,而且其目的是使我们超脱日常生活,达成愿望。在生活中我们心事重重、悲痛欲绝时,或是我们竭尽全力在解决问题时,或是沉浸在快乐和甜蜜之中时,梦所展示的不但是现实的情调和象征,而且会产生对生活现实有所补充的内容,使我们对生活的憧憬和感受更加强烈。 二、幻想对绘画艺术的意义 白日梦对生活来说,它满足了生活的欲望,使生活充满憧憬和激情。让一切生活理想的创造力尽情喷发,让一切生活激情的幻想尽相涌流。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在探讨理想时总是相信存在一个理想的完美国度,但是现实总是不是完美的,甚至是肮脏、混乱和丑陋的。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去修补这个不完美的生活和现实,使它重获完美,并通过图画把生活的这种理想的状态保存下来。 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从阿尔伯蒂开始,艺术家谈艺逐渐成为时尚,艺术从中世纪以前单纯的“技艺”中脱离出来。艺术家的匠人身份逐渐下降,而知识分子身份逐渐上升。特别是瓦萨里的《艺术家传》出版后,进一步确立了艺术家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主要是一些技法指南,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艺术理论一方面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另一方面,又结合了艺术在技术和实践上得新的发展成果,使人们对艺术和绘画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切尼尼《艺术指南》是第一个将“幻想”和“手工”放到同样的重要地位,因为艺术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一贯的传统的作为一种工艺制作的活动,对“幻想”或者说是对 想象力 的强调,则是文艺复兴艺术浪漫主义特征的出现。库萨的尼古拉的《论戏球》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一个可见的球是先在于艺术家心中的不可见的球的形象。唯有心灵具有创造虚构事物的能力。心灵有创造观念的能力,进而发展这一能力来表现它们。 达芬奇的艺术理论主要见于他的《论绘画》。达芬奇认为“构思”(disegno)这个概念是作为艺术的灵魂,因而具有神性,它是在最高的层次上复制了上帝可见的作品。“构思”是从阿尔伯蒂开始为文艺复兴艺术家和美学家反复使用几乎成为谈艺论美的口头禅的一个中心概念。阿尔伯第即已将“构思”界定为源于精神,用线与角予以表现一种鲜明的规划,《艺术家传》中瓦萨里首先认为艺术家的创作首先体现为处心积虑的构思,当他将内在于心的构思外化,使作品既反映自然,又反映艺术家心中的完美形式即构思。构思即是在心得一种形式,也是用手予以实现的一种形式,实际上是兼顾了构思和 素描 或者说草稿来两个概念。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特别是表现在《达芬奇和他对童年的一个记忆》,他进一步提升了艺术在精神方面的价值,他认为无意识性本能才是艺术家构思和创作的真正来源。无意识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人类心理结构部分之一,无意识就是大量的本能直接需要的东西被意识所压抑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性本能。他认为达芬奇在艺术上有如此崇高的成就就是在于他小时候的恋母情结和自己的性本能转移,这样无意识性本能就成了决定艺术创作的根本动力和最深层的原因。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无意识的表现形式,只有人在梦境之中,才能完全放松,人的无意识本能才不会被意识所压抑而尽情释放。艺术家就是一些被过分的性本能无意识需要所驱使的人,艺术家的创作和做梦一样,一次幻想就是一次愿望的体现,,也是一次无意识欲望的一次满足,幻想能使不能感到满足的现实生活和欲望在创作中得以释放。 艺术家就像孩子一样,怀有很大热情来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正是因为艺术家有很多的无意识本能实现不了,要用幻想性创作来代替满足。 参考文献: [1]《西方美学通史》第一卷古希腊罗马美学.范明生.上海人民出版社. [2]《西方美学通史》第二卷中世纪文艺复兴.陆扬.上海人民出版社. [3]《中世纪的衰落》.赫伊津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释梦》.弗洛伊德.商务印书馆. [5]《艺术指南》.切尼尼. [6]《论绘画》.达芬奇. [7]《诗人与白日梦》.弗洛伊德.BasicBook公司. [8]《艺术史的历史》.温尼?海德?米奈.上海人民出版社 绘画艺术毕业论文相关范例篇2 浅谈数字绘画艺术 摘要:传统绘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艺术创作过程从单纯地模仿传统媒介走向利用电脑程序在电脑中创作或自动生成,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新的技术促成了新的媒介,数字艺术这种新兴媒介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艺术创作方式,也改变了艺术欣赏的方式。 关键词:艺术创作绘画数字化数字绘画 1946年第一台数字化计算机“电子数字集成和计算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在这60年里,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个人电脑进入家庭,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不断开发,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计算机数字化也在迅猛发展,艺术家把数字技术应用到艺术创作中,从而改变了传统艺术绘画创作方式,也使艺术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 一、传统绘画艺术创作 1.艺术创作是以满足人们对娱乐游戏的需求为主要目的而创造虚拟人类生活事件的文化活动过程。创作出的文化产品称为艺术品,要想创作出公众喜爱的艺术品,创作者要不断提高艺术创作的语言技艺水平和创造新的语言风格。高水平的语言技艺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能够使创作出的虚拟事件在描绘上准确生动和别具特色,从而使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才能够有效地创造出一定内容和特色的艺术作品。 2.绘画艺术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是美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借助于可被利用的物质材料和相应的制作 方法 以创造艺术形象,运用笔、刷、刀、手指等各种绘画工具以挥洒、涂抹、拓印、腐蚀等各种绘制手段,将颜料、墨汁、油墨及其他有色物质描绘和移置到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壁或岩石等平面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或图像,创造出可以直接看到的,并具有—定形状、体积、质感和空间感觉的艺术形象。绘画艺术从材料、工具来分,其种类主要有:水墨画、油画、版画、壁画、 水彩画 、水粉画、素描、速写等。 二、沿革 所谓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和处理,或以数字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便于今后操作和处理。是以电脑作为绘画艺术创作工具,通过运用一定的电脑程序,进行计算机信息处理,把每个像素用若干个二进制数码进行编码而形成虚拟的视觉图像,并进行输入和输出。 1951年首台供商业应用的电子计算机获得专利,除了大量深入的技术研究,也偶尔涉及音乐和视觉艺术。由于大多数研发人员是科学家,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艺术训练,所以早期的电子艺术的美学价值并没有得到认可。美国年轻研究员诺尔可以算作第一批“数字艺术家”,他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1963年用电脑绘出抽象图案《高斯二次方程》,尝试着在二维的画面中表达三维的空间。此时电脑对大量的艺术家来说是一个技术上比较难掌握的机器,数字计算机绘画作为一种新型媒介,还只是模仿传统媒介,并没有用来进行主流艺术创作、创造出新的美学体验和新的价值观体系。 随着电脑功能被进一步开发,艺术家逐渐利用电脑作为程序控制工具,将天幕当成画布将镭射光束作为画笔进行艺术创作,如德国艺术家皮尼的《奥林匹克彩虹》,美国艺术家巴拉德的《视觉化时间》。严格来讲,他们在本质上仍然以传统媒介为主,并非是在进行艺术与科技的探索,而是琢磨如何通过运用电脑这种时髦机械来迎合当时大众的口味。 1990年以来,个人电脑越来越普及并且越来越容易使用,新一代艺术家对电脑操作不再陌生,逐渐将其变成创作工具或者媒介。艺术创作过程从单纯地模仿传统媒介走向利用电脑程序在电脑中创作或自动生成,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新的技术促成了新的媒介,绘画和雕塑的历史让我们知道,每次革命均来自于概念和材料的不断发掘和更新,数字艺术这种新兴媒介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艺术创作方式,也改变了艺术欣赏的方式。 杜桑以来,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模糊了;数字艺术以来,真现实和虚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了。数字艺术是以电脑为技术支撑的电子时代的新媒介,是艺术摆脱以视觉为中心的束缚过程中的一大飞跃。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传统的图的概念、内容和形式不再突出。艺术品的价值存在于通过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的交换之中,艺术家将把因特网当作最大的美术馆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当作直接向公众传播作品的工具。 三、绘画的工具选择 绘画艺术的数字化基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手段的更新,它直接跟数字技术的发展相关;二是创造理念的更新,它主要是指创作者审美趣味的变化。技术是电脑硬件和绘画软件,绘画软件的构成分为矢量图和位图两大类,Adobe公司的Illustrator软件、Corel公司的CorelDRAW和Painter是众多矢量图形设计和绘图软件中的佼佼者;Photoshop是制作和处理位图图像的最好软件。矢量图形最大的优点是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等不会失真;最大的缺点是难以表现色彩层次丰富的逼真图像效果。而位图图像能表现层次丰富、具有逼真色彩的照片品质图像,缺点是放大若干倍后会产生“马赛克”现象。图像质量决定于设置的分辨率(一个单位面积内所包含像素的个数)的高低,分辨率越高,图像就越清晰,信息量越大,文件也就越大。提高分辨率虽然可以使图像更清晰,但是,尺寸却会随着分辨率的增大而变小;反之,降低分辨率会使图像变大,画质会变得比较粗糙。像素数目、分辨率和图像尺寸可通过以下公式来理解。像素数目÷分辨率=图像尺寸。根据图像输出的要求,低的可设置72dpi的视频显示模式,高的可设置300dpi的打印机模式,还可设置高达2570dpi的照排设备模式。所以,多数艺术家采用Photoshop软件来进行创作。 结语 目前,人和电脑处于一种既矛盾又合作的关系中,电脑仍然在人的指挥下与人合作,艺术家利用电脑这种媒介进行创作。与传统媒介相比,虽然数字绘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但基本原理(透视学原理、明暗关系、色彩关系等等)和其他艺术形式都是相同的。在绘画发展的历史中,出现了千姿百态的表现手段、形式技巧和风格特色,无论哪种形式,它最重要的应是依赖视觉来感受和欣赏造型艺术,要求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思想性与艺术形式要完美结合,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反映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同时还具有美感。在数字化绘画艺术创作中,电脑硬件和绘画软件是会不断更新和贬值的,我们更应该关注数字化对创作观念产生的影响,只有通过研究技术进而深入研究创作理念方面的变化,才是具有价值的,使人从中受到 教育 并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费箐著:《超媒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意动影像编著:《Photoshop场景绘制》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绘画艺术毕业论文相关范例相关 文章 : 1. 艺术类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2. 美术系毕业论文范文 3.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 4.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论文 5. 优秀艺术毕业论文范文 6. 美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索引序列
  • 绘画艺术对当代的影响研究论文
  • 人性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研究论文
  • 当代艺术研究论文
  • 警营绘画艺术研究论文
  • 绘画艺术的研究与发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