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陆游诗歌爱国主题论文答辩

陆游诗歌爱国主题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陆游诗歌爱国主题论文答辩

金军麾南,宋史那年,空守半壁河山;笙歌临安,烟雨江畔,不思黄沙戈断。当南宋统治者夜夜笙歌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卧病在床,却说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当金军逼近中原,南宋却无人出战,有一个人,他振臂高呼:“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当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战火仍未停止,他在临死时对儿子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个人的名字叫陆游,他为中华民族奋斗了一生,让我们今天来了解他的生平,了解他的爱国心!

爱国篇围绕(示儿)写、爱情就是和唐婉的事了

示儿 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都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啊

一、陆游爱国情怀产生的原因重合元年,北宋与金联手灭辽,金趁机攻入东京,宋钦宗向金投降,北宋灭亡。陆游就是在这样动荡的环境下出生并成长起来的。陆游出生于书香世家,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家中长辈也有精通儒学之人,良好的家庭背景为陆游提供了优良的学习条件,加之陆游聪明好学,12岁便能赋诗写文,才华横溢。陆游的祖父陆佃曾著有《春秋后传》,其父陆宰也写过《春秋后传补遗》一书。陆游的家庭对儒学的研究异常通彻,陆游从小便耳濡目染,加上幼时逃亡路上的所见所闻,陆游心中的爱国思想渐渐被唤醒了。陆游的父亲陆宰是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致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立下了“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的豪情壮志。陆游还曾向几位爱国诗人讨教学习,认为读书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陆游将爱国主义思想融入诗词创作中,写了很多抗金诗词,由此奠定了他此后爱国主义诗词创作的基础。无论他是在地方做官还是晚年闲居,这份崇高的爱国报国思想从未改变。二、陆游诗歌中展现的爱国情怀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是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可说是一首千古绝唱。陆游晚年,朝廷曾立志北伐,且准备异常充分,大有不收复失地不罢休的意味。陆游对此欣喜若狂,但后来因为将领叛变,北伐以失败告终。陆游悲痛万分,郁结于心,一病不起。即便如此,收复失地的念头也从未在其心里打消。这一点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可见一斑。养病期间,陆游一直关注朝廷的消息,北伐一事压在心头,使他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最终病逝。“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这是陆游写的《关山月》,和戎诏是南宋与金签订的求降书,是继“绍兴和议”之后的第二个屈辱诏书。赵构建立南宋后,一直提倡宜和不宜战,重用主和派的秦桧,处死诸如岳飞等将领,罢免了主战派的官员,进一步削弱朝内抗金声音的同时也削弱了抵御外敌的力量。宋朝的软弱,给了金人得寸进尺的机会。将刚刚在战事上有所起色的主战派打压下去后,南宋又一次被迫签下了求和诏书,即诗句中的和戎诏,也就是“隆兴和议”。《关山月》描述的就是这样一幅情景。南宋投降后,将倒兵衰,驻守的将士们只能每日空守边境,无仗可打,就连备战练兵也逐渐开始懈怠。一句“厩马肥死弓断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边境将士空有武力却无法收复丢失国土的悲哀。而在遥远的都城内,朝廷官员们沉浸在“歌舞升平”的享乐中,每日醉生梦死,苟且偷安。他们享受着奢靡的生活,从未想过夺回失地,甚至对出兵一事百般阻挠。朝廷的软弱和不作为令陆游失望至极,悲痛统治者宁可出卖国家的利益,也不愿站出来反抗;哀叹文臣武将只顾享乐,将国家荣辱抛在脑后,痛惜边境的将士只能望着沦陷的山河,却不能收复。

陆游诗歌爱国主题论文

在中国古代史的漫长岁月中,尽管陆游一直是一位深受人们关注的重要人物,但人们对他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文学作品上,从而忽略了陆游爱国情怀表达极为丰富,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图对陆游的爱国情怀作较全面的探索,这也是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作为论文的出发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陆游爱国思想,分析陆游诗章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国意蕴,解读他在苟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统治下虽无法实现光复国土的伟人抱负却始终抱有心系祖国安危、民族复兴的高尚情怀。为后人对陆游爱国思想及表达情怀有着更深入了解,尝试从陆游爱国思想情怀得到启示。通过对它的研究,更进一步突出了陆游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借鉴

浅谈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内容提要: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人们称为"小李白"。 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其诗风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其诗被称为"诗史"。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忧国忧民,心系国家。他把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化到诗歌中,或直抒胸臆,或含蓄寄意;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融入人民生活之中。他不仅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而且还亲身体验劳动人民的生活,在对人民的苦难与不幸倾注深切同情的同时,也热爱人民生活,歌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幻想梦境寄托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理想的存在方式。关 键 词:陆游;爱国情怀;忧国忧民所谓"爱国主义"一般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受到历史条件制约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爱国主义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从历史的观点看,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度中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作为一种思想传统,爱国主义向来备受人们所关注。在文学领域,爱国主义早已成为评判作家思想性的一个重要原则。纵观中国文学研究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凡是被划入爱国主义范围的作家一般都受到较高的赞赏与评价。像战国时代的屈原、还有唐朝的杜甫都被奉为爱国主义的典型而享誉千古。而陆游的爱国思想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鲜有人能及。陆游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虽然多次遭贬官,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他的诗歌内容极为丰富。多为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陆游诗作最突出的特点是饱含爱国激情。爱国情感既广博又深透。他在诗中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反抗侵略收复失地的要求,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无论乐时、愁时、读书时、写字时,乃至听到风声雨声时,无不能触动他那敏感的爱国情怀。直至临终前,他还一再嘱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之心,其何切切!不但如此,他甚至还希望即使在平时、醒时、现实中不能杀敌报国,在死后、梦里、幻想中也要化为利剑、鬼雄、壮士来实现这一宏愿。钱钟书先生评陆游诗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比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报国之情,其何殷殷!一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忧国忧民、心系国家上,他把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化到诗歌中,或直抒胸意,或含蓄寄意。在陆游的时代,祖国的大好山河被分裂,北方广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压迫,而南宋小朝廷却屈膝事敌,不思恢复,这种奇耻大辱,是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所不能忍受的。雪耻御侮,收复失地,是爱国志士的抱负。陆游的"抱负",不是仅仅做一个诗人,从"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将鸣" ? (《长歌行》);到"愿闻下诏遣材官,耻作腐儒长碌碌!"(《融州寄松纹剑》),他不满足于纸上谈兵,"以口击贼",而是要据鞍杀敌,所谓"手枭逆贼清旧京"、"直斩单于衅宝刀"。陆游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怀集中表现为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早年他在《夜读兵书》诗里就说:"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去蜀之后,他也没有消沉,《前有樽酒行》说:"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第"!《书悲》诗也说:"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他始终是以为国立功,战死沙场为光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从军乐事世间无"(《独酌有怀南郑》)。直到八十二岁,诗人还唱出了"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的豪语。这些诗句无不显示了陆游的爱国情怀。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南宋统治集团妥协投降的基本国策决定了陆游一生郁郁不得志。于是,陆游转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用诗歌含蓄寄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陆游的爱国思想是深沉的,陆游的诗中由于其浓厚的爱国思想之贯注而显得更加恢弘。在那恢弘的意境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拳拳报国心,盈盈赤子情。请看《金山观日出》:"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观。日轮擘水出,如觉江面宽。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光彩射楼塔,丹碧浮云端"。玉山、红翠、金盘、丹碧,诗人大放笔彩,绘出了一幅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日出巨画。陆游还多次歌咏情调浪漫的海上遨游,《航海》云:"潮来涌银山,忽复磨青铜。饥鹘掠船舷,大鱼舞虚空。流落何足道,豪气荡肺胸。歌罢海动色,诗成天改容。行矣跨鹏背,弭节蓬莱宫"。陆游赞美的山,一如其理想中的猛士:"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凛然猛士抚长剑,空有豪健无雍容"(《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陆游欣赏的泉,不是普通的幽涧细泉,而是罕见的石壁飞泉:"奇哉!一削千仞之苍崖,苍崖中裂银河飞,空里万斛倾珠玑"(《醉中下瞿塘峡中流观石壁飞泉》)。江山如此多娇,诗人在对祖国山水风光的激情描绘中,征服了时空,昂然"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将自我形象与山水形象熔铸为一,诗篇境界之阔大,意象之奇幻,气魄之豪迈,笔势之纵肆,莫不令人拍案叫绝。其实,陆游山水风光诗的这种雄浑的气势是与他胸怀天下的人文情怀分不开的,试想,一个对祖国缺乏深厚情感的人,能对祖国的自然山水这么倾情吗?能写出这么有魅力的山水诗吗?很显然,对祖国自然山水的倾情描绘,是陆游爱国情愫在另一方面的寄意表达。有时在自然山水景物与田园生活的语境里,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常袭诗人心头,身在山水,却心系国事。诗人触景生情,情调低沉,曲折地抒发自己赤子爱国之情,从"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觞。醉酒蜀江中,和泪下荆扬"(《江上对酒作》),到"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溪上作》),无不说明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爱国情怀,是厚实的,也是炽热的。二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也体现在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荣辱人民生活之中去。陆游曾前后在农村度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是其他的古代诗人无有可比的。与人民朝夕相处,对人民的愁苦酸辛有深切了解,其诗作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自然超越一般诗人的浮泛,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了陆游悲天悯人的伟大爱国情怀。基于对一己思想行为的自审自视,陆游在扰攘不宁的人世间,寻找自我的对应体。他把目光投向了百姓,主要是那个时代的人民。在与人民的对照中,他进一步深察自我,对百姓倾注了深切的同情。"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粳;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倘得食,妻子鸿毛轻。"(《农家叹》),全诗写出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善良性格,以及剥削阶级对他们的残酷掠夺,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同时他还融入人民生活中去,"我是识字耕田夫",诗人虔诚地以能把自己摆进农夫的行列而感到光荣,以能够疏离原本所属的士大夫阶层为自豪。他在《晚秋农家》中云:"我年近七十,与世长相忘。筋力幸可勉,扶衰业耕桑。身杂老农间,何能避风霜。夜半起饭牛,北斗垂大荒。"诗人不仅"身杂老农间",以一个纯粹的农民形象体验着农民的生活,而且"与世长相忘",以远离尘世的淡泊情趣贴近人民的心理。《贫甚作短歌排闷》云:"年丰米贱身独饥,今朝得米无薪炊。地上去天八万里,空自呼天天岂知。"只有切身体味农民的困苦,才能对农民抱以深切的同情,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诗句。对农民苦难的同情与关照,是陆游诗歌之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对普通劳动者的颂扬,是陆游诗歌中爱国情怀的又一大表现。他歌颂故乡《渔夫》的顽健,"老翁短楫去若飞,我欲从之已天际";他写农民的勤劳简朴,"老农爱犊行泥缓,幼妇忧蚕采叶忙"(《春晚即事》);他写农家小姑的爱美,"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岳池农家》)。对普通劳动者的歌颂源于陆游胸怀天下的人文精神,是其"宇宙精神"的具体体现。诗人与人民的感情是浓厚的,也是真挚的。他关注百姓,愿与百姓同忧乐:"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村饮示邻曲》),"野人易与输肝肺"(《睡起至园中》),"老农能共语,真率会人心"(《雨后至近村》)。诗人与百姓共命运、同呼吸,为百姓医疾、送药、互赠礼品,这些诗中都有记载。他忧百姓之忧,喜百姓之喜。比如单单一个"雨",他就写了无数诗。有久旱逢雨的喜悦,有大雨成灾的忧虑,有雨夜不寐的感叹。试举其中一首:"嘉古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日夜忽雨,喜而有作》),舜天子的"韶乐"也不及"虚檐"的泻雨声,可见诗人对农民的一片深情。陆游爱祖国、爱人民,也热爱生活。他热烈地歌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流露出亲切淳厚而又真挚的感情,他的诗作题材也十分广泛,一草一木、一虫一鱼,无不剪裁入诗,真是所谓"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如《过灵石三峰》:"奇峰迎马骇衰翁,蜀岭吴山一洗空。拔地青苍五千仞,劳渠蟠屈小诗中"。陆游对民俗民风的热情礼赞,是陆游诗中人文精神的表现。《游山西村》诗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稽山行》诗又云:"禹庙争奉牲,兰亭共流觞。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写民俗民风的还有《社日》中的社戏,《赛神曲》中的祭神等。淳朴的民俗民风开拓了陆游美好的心境,同时,也丰富了陆游诗歌的精神内涵。如果没有伟大的爱国情怀和人文修养,又如何能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呢!三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以幻象梦境寄托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理想的存在方式上。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冷酷的现实使陆游笔下的诗歌,常以幻想梦境寄托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理想的存在方式。 "壮心自笑何时豁,梦绕梁州古战场"(《秋思》),正概括地说明了这类记梦诗的成因和内容。在这类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有时象一员猛将,跃马大呼,夺关斩将:"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楼上醉书》),有时又不失书生本色,草檄招安,作歌告捷:"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安诸城》),有时他又象一位军师,随从皇帝亲征,不仅恢复了"两河百郡宋山川",而且"尽复汉唐故地"(见《剑南诗稿》)卷十二的诗题)。所以他说:"谁知蓬窗梦,中有铁马声"(《书悲》)。陆游的爱国热情还往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联想表现出来。他观一幅画马,却想到:"呜呼安得毛骨若此三千匹,衔枚夜度桑乾责"(《龙眠画马》)!他作一幅草书时,也仿佛是在对敌作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参看《草书歌》)。他听到一声新雁,也会勾起无限感慨:"夜闻雁声起太息,来时应过桑乾责"(《冬夜闻雁》)。所有这些梦思幻想,都是陆游爱国情怀的一种深刻表现,从而,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总之,在陆游的诗歌中,洋溢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风格多样,或气壮语豪,感情激昂慷慨;或萧瑟清冷,情调低沉;或自然流畅,清新俊逸,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很自然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就像一泓深泉,清灵却不见底。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陆游诗中的精神包含着"大我"的"大宇宙意识"和"小我"的"小宇宙意识",形成了以爱国情怀为主线,以关注人民生活二位一体的人文价值体系。

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入蜀前后的变化 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 对陶 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其父陆宰离开中原南归。他幼时常看到父辈“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 (《跋傅给事帖》)他因此很早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壮志。陆游29岁参加进士考试,因名列秦桧的孙子之前而受到秦的忌恨,复试时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得入仕。他在后来的仕途中又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但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直到临终前仍在绝笔诗《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南渡之初,正直的士大夫大多怀有抗金复国的理想。然而随着绍兴和议的签订,南宋小朝廷的投降路线渐占上风,很多士人渐趋消极。南宋最早在诗歌中高扬爱国主题的吕本中、陈与义等人晚年诗作的题材取向又转回到书斋生活和山水景物,便是这种态势在诗坛上的鲜明反映。陆游则与众不同,即使是在收复中原已毫无希望时,他仍然坚持夙志,大声疾呼抗敌复国,真不愧是南宋爱国诗人最杰出的代表。 陆游的生活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45岁以前,他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二、自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三、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陆游的诗歌创作过程也可分成与之相应的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陆诗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陆游晚年回忆说他在“四十从戎驻南郑”时创作上发生了“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指诗歌题材的转变,因为陆游早期的诗歌内容已相当充实,而且忧国念时的主调已经确立,三十七八岁时就已写下《闻武均州报已复西州》、《送七兄赴扬州帅幕》等名篇。陆游所说的“诗家三昧”,是指他在地处抗金前线的南郑受到紧张、豪宕的军营生活的激发,而领悟到应该改变早年专以“藻绘”为工的诗风,而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由于只有这种风格才与陆游建立奇功的宏伟抱负、爱国忧时的炽烈感情、不拘小节的狂放性格最相适应,也只有这种风格才最符合陆诗所以反映的时代的脉搏,所以陆游一旦找到这种适合于自己的风格之后,他的创作就产生了质的飞跃。正如清人赵翼所说:“放翁诗之宏肆,自从戎巴蜀,而境界又一变。”(《瓯北诗话》卷六)最能体现陆诗雄放风格的七古名篇如《金错刀行》、《胡无人》、《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关山月》、《秋兴》(成都城中秋夜长)等都作于入蜀从军以后的十年间,说明陆游诗的主导风格正是在巴山蜀水之间奠定的。正由于这个原因,陆游把自己的诗集题作《剑南诗稿》。 位卑未敢忘忧国:杭州的陆游 说起陆游,一般人都称之为“爱国主义诗人”,然而,这只是从文学角度评价的一个有失简单的结论。其实,陆游不仅仅是文学的,他更是思想的、人文的、政治的,乃至军事的,而这些又都与当时的我国首都——南宋京城杭州密切有关,所以,杭州对陆游来说,有着更特别与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杭州来说,南宋英杰应该是:武有岳飞,文有陆游。然由于种种原因,陆游在今天的杭州并未受到他应该受到的重视,陆游的思想与人文精神也未得到弘扬,因此,提出“杭州的陆游”,是一种以杭州的视角重新考察陆游的新视野,以便用丰富的史料揭示出陆游之于杭州的重要性,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陆游,进而让陆游在杭州得到应有的纪念地位,其文化成就与思想精神也能得到更好的研究与弘扬。可以说,研究杭州文史者,以及杭州市民,是不可不知陆游的,他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与国家与杭州紧密相连,他有关杭州的诗文,更是杭州历史的重要部分与宝贵的文化财富。

金军麾南,宋史那年,空守半壁河山;笙歌临安,烟雨江畔,不思黄沙戈断。当南宋统治者夜夜笙歌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卧病在床,却说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当金军逼近中原,南宋却无人出战,有一个人,他振臂高呼:“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当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战火仍未停止,他在临死时对儿子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个人的名字叫陆游,他为中华民族奋斗了一生,让我们今天来了解他的生平,了解他的爱国心!

屈原诗歌爱国主题分析论文

《离骚》的主题思想是爱国,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文中屈原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中国最早的离骚长篇抒情诗。《离骚》是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晚年的作品。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 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 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 现。《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

屈原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深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在朝之时,他竭忠尽智,辅佐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他仍系心君国,不弃“存君兴国”之志。诗人把个人的进退、生死置之度外,而把君国的命运、前途系于心中。楚国容不下他,他却离不开楚国。那时候,七国并争,诸侯割据,人刁.尽可自由流动。贤能之士,不愁没有用武之地。所谓“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亦不乏其人。以屈原之才干,不难另谋出路;他也确实考虑过“远逝以自疏”。然而当他托言“上下求索”、四方神游之时,“忽临晚夫旧乡”,那积淀于胸中的爱国情慷千丝万缕缚住了他,使之“蜷局顾而不行”。他宁肯以身殉国,也不愿离开父母之邦。如此深沉执著的爱国感情,何等坚贞、纯洁!然而应该指出,屈原的爱国是与忠君连在一起的。在诗人心目中,君国一体,密不可分。忠君与爱国是二而一的。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可厚非。但屈原的爱国思想与狭隘的忠君意识杂揉互混,他把实现“美政”的理想寄托于楚王一人,显然反映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至于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专制政权的“愚忠”精神,原式的。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届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陆游茶诗研究论文

1、《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2、《渔家傲·寄仲高》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译文: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

一封家书写满纸,流着两行思乡怀亲的眼泪。时恐怕已是明年的事待得回信。

遥问家乡红桥下的流水,何日才能驾扁舟到桥下寻找我的兄弟?我走遍天涯,已真的感到衰老疲惫。愁思满怀,长夜难寐。

两鬓已白丝间黑发,在茶烟缭绕中虚度光阴令人悲。 3、《沁园春·孤鹤归飞》宋·陆游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交亲散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馀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4、《乌夜啼(八之二)》宋·陆游 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

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

5、洞庭春色宋·陆游 壮岁文章,暮年勋业,自昔误人。算英雄成败,轩裳得失,难如人意,空丧天真。

请看邯郸当日梦,待炊罢黄粱徐欠伸。方知道,许多时富贵,何处关身。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鲙丝莼。且钓竿渔艇,笔床茶灶,闲听荷雨,一洗衣尘。

洛水秦关千古后,尚棘暗铜驼空怆神。何须更,慕封侯定远,图像麒麟。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有许多烩炙人口的佳作,譬如:“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广为人们吟颂。

陆游的一部《剑南诗稿》,有诗九千三百多首。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并非虚数。

其中涉及茶事的就有三百首之多。陆放翁一生曾出仕福州,调任镇江,又入蜀、赴赣,辗转祖国各地,在大好河山中饱尝各处名茶。

茶孕诗情,裁香剪味,陆游的茶诗情结,是历代诗人中最突出的一个。他一生中所作的咏茶的诗多达二百多首,为历代诗人之冠。

陆游的茶诗,包括的面很广,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对江南茶叶,尤其是故乡茶的热爱,他自比陆羽,“我是"江南桑苎翁,汲泉闲品故园茶”。这“故园茶”就是当时的绍兴日铸茶。

他认为“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汲泉煮日铸,舌本方味永”。

陆游在诗中还对“分茶游戏”作了不少的描述。分茶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烹茶游戏,善于此道者,能在茶盏上用水纹和茶沫形成各种图案,也有“水丹青”之说。

陆诗中反映出,他常与自己的儿子进行分茶,调济自己的生活情致。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吟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诗中表露的闲散和无聊的心境,间接地反映出在国家多事之秋,爱国志士却被冷落的沉重的社会景象,也反映出南宋王朝的腐败和衰落。

1、《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2、《渔家傲·寄仲高》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译文: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流着两行思乡怀亲的眼泪。时恐怕已是明年的事待得回信。

遥问家乡红桥下的流水,何日才能驾扁舟到桥下寻找我的兄弟?我走遍天涯,已真的感到衰老疲惫。愁思满怀,长夜难寐。两鬓已白丝间黑发,在茶烟缭绕中虚度光阴令人悲。

3、《沁园春·孤鹤归飞》宋·陆游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如今馀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4、《乌夜啼(八之二)》宋·陆游

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

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

5、洞庭春色宋·陆游

壮岁文章,暮年勋业,自昔误人。算英雄成败,轩裳得失,难如人意,空丧天真。请看邯郸当日梦,待炊罢黄粱徐欠伸。方知道,许多时富贵,何处关身。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鲙丝莼。且钓竿渔艇,笔床茶灶,闲听荷雨,一洗衣尘。洛水秦关千古后,尚棘暗铜驼空怆神。何须更,慕封侯定远,图像麒麟。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1、《啜茶示儿辈》

宋·陆游

围坐团栾且勿哗,饭余共举此瓯茶。麤知道义死无憾,已迫耄期生有涯。

2、《饭罢碾茶戏书》

宋·陆游

江风吹雨暗衡门,手碾新茶破睡昏。小饼戏龙供玉食,今年也到浣花村。

3、《过武连县北柳池安国院煮泉试日铸顾渚茶院有》

宋·陆游

滴沥珠玑翠壁间,遭时曾得奉龙颜。栏倾甃缺无人管,满院松风昼掩关。

4、《过武连县北柳池安国院煮泉试日铸顾渚茶院有》

宋·陆游

行殿凄凉迹已陈,至今父老记南巡。一泓寒碧无今古,付与闲人作主人。

5、《过武连县北柳池安国院煮泉试日铸顾渚茶院有》

宋·陆游

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只应碧缶苍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

6、《九日试雾中僧所赠茶》

宋·陆游

少逢重九事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今日蜀州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

7、《烹茶》

宋·陆游

麴生可论交,正自畏中圣;年来衰可笑,茶亦能作病。噎呕废晨飧,支离。

8、《青溪道中行古松间因少留瀹茶而行》

宋·陆游

露湿青松细细香,旋呼拄杖踏斜阳。三生旧发游山愿,一卷新传辟谷方。

9、《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

宋·陆游

苔径芒鞋滑不妨,潭边聊得据胡床。岩空倒看峰峦影,涧远中含药草香。

10、《试茶》

宋·陆游

苍爪初惊鹰脱韝,得汤已见玉花浮。睡魔何止避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

11、《试茶》

宋·陆游

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茶挽梦回?绿地毫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

12、《试茶》

宋·陆游

强饭年来幸未衰,睡魔百万要支持。难从陆羽毁茶论,宁和陶潜止酒诗?。

13、《睡起试茶》

宋·陆游

笛材细织含风漪,蝉翼新裁云碧帷。端溪砚璞斲作枕,素屏画出月堕空江。

14、《听雪为客置茶果》

宋·陆游

病齿已两旬,日夜事医药,对食不能举,况复议杯酌。平生外形骸,常恐。

15、《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

宋·陆游

一州佳处尽裴回,惟有东丁院未来。身是江南老桑苎,诸君小住共茶杯。

16、《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

宋·陆游

雪芽近自峨嵋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旋置风炉清樾下,它年奇事记三人。

17、《喜得建茶》

宋·陆游

玉食何由到草莱,重奁初喜坼封开。雪霏庾岭红丝磑,乳泛闽溪绿地材。

18、《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

宋·陆游

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磑破旗枪。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

19、《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

宋·陆游

迩英帷幄旧儒臣,肯顾荒山野水滨。不怕客嘲轻薄尹,要令我识老成人。

20、《雪后煎茶》

宋·陆游

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21、《夜汲井水煮茶》

宋·陆游

病起罢观书,袖手清夜永。四邻悄无语,灯火正凄冷。山童亦睡熟,汲水。

22、《昼卧闻碾茶》

宋·陆游

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玉川七碗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

1、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顾况《焙茶坞》

2、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3、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4、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六羡歌》

5、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关于"茶"的诗句是非常多的,提供一部分供你参考:1、前月浮梁买茶去(唐·白居易·《琵琶行》)2、日高人渴漫思茶(宋·苏轼·《浣溪沙》)3、早茶采尽晚茶出(宋·陆游·《示儿》)4、林间携客更烹茶(宋·辛弃疾·《鹧鸪天》)5、三杯浊酒一瓯茶(宋·无名氏·《鹧鸪天》)6、待羔儿、酒罢又烹茶(宋·辛弃疾·《满江红》)7、馀甘解助茶清(宋·无名氏·《临江仙》)8、鬓丝几缕茶烟里(宋·陆游·《渔家傲》)9、鬓丝几缕茶烟里(宋·陆游·《渔家傲》)10、酒阑更喜团茶苦(宋·李清照·《鹧鸪天》)11、酒阑更喜团茶苦(宋·李清照·《鹧鸪天》)12、茶甘饭软(宋·陆游·《沁园春》)13、已改煎茶火(宋·苏轼·《南歌子》)14、喜观书不用、菊茶明眼(宋·无名氏·《沁园春》)15、奇茶堪献仙家(元·无名氏·《沁园春》)16、举觞无复问煎茶(宋·韩淲·《浣溪沙》)17、嫌茶爱酒(宋·沈瀛·《减字木兰花》)18、粗茶淡酒(宋·沈瀛·《减字木兰花》)19、茶瓯酒碗试濡唇(宋·韩淲·《浣溪沙》)20、春笋惯分茶(宋·史浩·《临江仙》)21、一缕茶烟透碧纱(清·纳兰性德·《采桑子》)22、篝火为试江南茶(宋·陆游·《梅花》)23、茶鼎熏炉宜小住(宋·辛弃疾·《减字木兰花》)24、活火分茶(宋·李清照·《满庭芳》)25、省事嚼茶芽(宋·陆游·《即事》)26、堕巢篝火唤煎茶(宋·陆游·《秋思》)27、晴窗细乳戏分茶(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28、好事新分安乐茶(宋·陆游·《杂兴》)29、清甘夸说与茶便(宋·程大昌·《浣溪沙》)30、唤客烹茶闲话了(宋·吴潜·《满江红》)31、更拟索茶煎(宋·赵彦端·《临江仙》)32、风雨扬茶烟(宋·吕渭老·《水调歌头》)33、晴瓯茶泛雪花香(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4、云门胡饼赵州茶(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5、采蕨蕈煎茶(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6、茶抽雀舌郎忙摘(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7、触翻茶瓢(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8、饭后更煎茶一盏(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9、笼暖焙茶烟(唐·白居易·《即事》)40、摘茶人自忙(宋·黄庭坚·《阮郎归》)41、笔床茶灶(宋·陆游·《苏武慢》)42、薄茶佳客随情(宋·宋太宗·《缘识》)43、旋烹茶感南认(宋·宋太宗·《缘识》)44、萧寺寻茶(宋·朱敦儒·《朝中措》)45、溪姑负笼卖秋茶(宋·陆游·《秋兴》)46、烹茶上酒楼(宋·释慧远·《偈颂一百零二首》)47、酽茶三五碗(宋·释慧远·《偈颂一百零二首》)48、曾到未到俱吃茶(宋·释慧远·《偈颂一百零二首》)49、茶醒睡眼(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50、茶湔舌颊甘(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51、到不到赵州吃茶(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52、茶瓯金缕鹧鸪斑(宋·管鉴·《浣溪沙》)53、清风横点白云茶(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54、寒凝茶烟(宋·周邦彦·《诉衷情》)55、茶胜薄(宋·李曾伯·《满江红》)56、茶瓯不少辍(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57、且饷田畯茶(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58、僧来不厌茶(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59、僧老识茶味(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60、蒲团茶味足(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61、茶添胜致(宋·杨无咎·《朝中措》)62、茶盐贺喜(宋·曹勋·《水龙吟》)63、山寺馈茶知谷雨(宋·陆游·《春日》)64、见僧舍、茶烟飘湿(宋·葛长庚·《贺新郎》)65、茶盐坑冶仓场务(元·梵琦·《渔家傲》)66、撮角茶床金钉校(宋·王珪·《宫词》)67、内库新函进御茶(宋·王珪·《宫词》)68、两腋清风茶一杯(宋·陈人杰·《沁园春》)69、茶枪小摘春明(宋·方岳·《西江月》)70、茶瓯禅榻两相宜(宋·张道洽·《梅花》)71、茶瓯罢、清风顿生双腋(宋·无名氏·《声声慢》)72、嫩汤茶乳白(宋·陆游·《寓叹》)73、一杯茶罢成行计(宋·吕渭老·《渔家傲》)74、倒不如淡饭粗茶茅屋下(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75、把一个花花世界喝了甜茶(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76、岩前恨欠煎茶地(宋·陆游·《夏日》)77、腊茶盂子太清些(宋·刘克庄·《浪淘沙》)78、邻翁能共一瓯茶(宋·陆游·《野兴》)79、闲院自煎茶(宋·陆游·《乌夜啼》)80、只有茶瓯味最便(宋·李之仪·《南乡子》)81、茶罢竹间携手(宋·姚述尧2·《好事近》)82、蒲团茶鼎掩山扃(宋·周密·《浣溪沙》)83、今日薰香瀹盏茶(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84、飞来峰下吃茶去(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85、今岁丝纶茶药(宋·程大昌·《好事近》)86、天子须尝阳羡茶(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87、爱眠新著毁茶文(宋·陆游·《幽居》)88、村女卖秋茶(宋·陆游·《幽居》)89、闲中一盏建溪茶(宋·张抡·《诉衷情》)90、故绕茶醾架底行(宋·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

1、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译文: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3、品令·茶词

宋代: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4、满庭芳·茶

宋代:黄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译文: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5、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唐代: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译文:芳香的茶树丛掩隐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叶上那滴滴神露凝聚着纯洁的光华。更有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这珍奇的细嫩茶芽。晨雾紧贴着石涧奔湍的山泉蒸腾而上,采茶之处离山崖之顶也不过咫尺之差。

盛茶的器具有圆有方,色泽绝非一般,茶叶品质如圭如璧,真是美玉无瑕。我吩咐家人用华贵的茶具去煎这难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弥漫到远处的人家。这纯和的茶香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荡去内心的昏邪。

它如同佛祖如来那甘露一般的斋饭,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个天下。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谁不惊叹,恐怕更珍贵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

卜算子·咏山茶花

春早送娇羞,姹紫依风袅。万绿丛中秀靥留,更著嫣和俏。细数意秦楼,何忌群芳恼?却羡鸳鸯喜伴游,说与世人晓。附注;山茶花初春

山茶

宋 陆游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开元寺旧无花,今岁盛开

宋 苏轼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支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白 山 茶

明 沈 周

犀甲凌寒碧叶重,玉杯擎处露华浓。

何当借寿长春酒,只恐茶仙未肯容。

山茶

清 刘灏

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

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稀。

山 茶

宋 陶弼

江南池馆厌深红,零落空山烟雨中。

却是北人偏异惜,数枝和支上屏风。

【唐】白居易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故人寄茶【唐】曹邺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煎茶【唐】成彦雄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焙茶坞【唐】顾况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唐】李郢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唐】灵一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从弟舍人惠茶【唐】刘兼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尝茶【唐】刘禹锡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大云寺茶诗【唐】吕岩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茶中杂咏·煮茶【唐】皮日休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与赵莒茶宴【唐】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茶诗【唐】郑愚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峡中尝茶【唐】郑谷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夏日闲居【唐】张籍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陆游的众多茶诗记述了茶事活动的许多方面,细致描绘了茶艺活动的情节,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品茶习俗,再现了广阔而绚丽多彩的宋人生活画面,成为映现宋代茶文化的一个窗口。至宋,制茶工艺日臻完善,饮茶程序更趋细腻,陆游茶诗中不仅有对名茶香茗的溢美之辞,还对各式各样的茶具做了细致记述。此外,他的茶诗中还涉及到当时的茶叶贸易等经济活动,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宋时茶文化的特色和发展面貌。

关于茶的诗词汇总如下1、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2、识得此中滋味,觅得无上清凉。3、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4、开坛千里醉,上桌十里香。5、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茅光照玉瓯青。6、不闻鸡犬声,茶烟起庖厨。——宋·刘克庄《访李公晦山居》7、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8、愿茶坊酒肆,递互相传。——元·马钰《满庭芳证仙果》9、寂寂孤村竹映沙,槟榔迎客当煎茶。——宋·陈与义《和大光道中绝句》10、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纳兰性德11、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12、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13、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14、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15、为报儿曹道,先收待客茶。——宋·曾丰16、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17、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18、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心细谈心。19、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20、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21、周原膴膴隶台纲,茶篚驰供玉食香。——宋·赵汝腾《再用韵答饶计使》22、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23、清茶相对饮山卮,忆在西峰寺里时。——宋·释永颐《次韵答周伯弓信后见寄》24、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25、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26、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27、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28、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29、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30、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研究论文

《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伟大的作品。《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采,对于当时社会的各方面都有十分深刻的反映。譬如社会的不合理,民间普遍的疾苦,人民对于虐政的讽刺等等。其中婚恋诗占有一定的比例。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男女言情,在《诗经》中占了1/3。”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倚靠夫妻来战胜灾害,希望家庭和睦。娶妻是头等大事,妻子的内在素质决定了家庭的未来。早期的《诗经》中描写初恋的爱情诗,其风格简明而朴素,大都描写男女从爱慕一直到幽会以及互赠信物的故事。这时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以及人们朴素的爱情观。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睢》,它描绘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在河边采择药菜,引起了一个男子的深深爱慕。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在清浅的河上,看到水鸟雌雄依偎,希望有佳偶。由水鸟兴起求淑女的愿望。所谓比兴,并非诗人直接采取的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乃是采取诗意化的情景,作为思乡感情的媒界,由此产生联想,与主题合拍,使之典型化。诗中设想男子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对象,用琴瑟和她联系感情,用钟鼓使她快乐。体现了淳朴而又高尚的情操。另外一首《邶风·静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共三章,每章四句,用“直陈其事”的写法,描写一对青年约期幽会的生动情景。全篇都出自男子的口吻。描写了静女与情人相见并送情人以信物的爱情诗。第一章写小伙子赴约等待对方时的急切心情。第二章写情人相见后馈赠信物,以加深感情。第三写静女赠送嫩草和男青年内心的喜悦。《静女》诗虽短,但格调明朗欢快,静女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他对静女所持的炽热情感,在这首优美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一首《秦风·蒹葭》也是一首男慕于女的情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这首诗与上两首在内容上有所不同。前两首诗中男女主人公感情是热情奔放的。而在这首却给我们呈现出一对多情、矜持的情人形象。“以手去接之,以身融之,”“惆怅距离”,营造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却又心往驰之的精神境界,令诗意境明丽清幽,具有朦胧美,弥漫着淡淡的怅惘。可设想伊人所在地方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另一边,一名男子“溯洄从之”,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去追寻,期待可以到达其身边。可是道路太长,三面环水,伊人宛在水中央,隔水相望,不能促膝谈心。从而产生了幻像,一幅水面美人图。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美人在思恋者幻觉中,好象披上了一层镜花水月的轻纱,又仿佛一亭亭玉立的新荷含苞欲放。面对这样一幅图,你别无他想,只为诗中那位多情而又矜持,执着坚贞的爱情观所感动,发出由衷的赞赏之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道:“在水之湄”,此一句已重扣“溯游从之”。于是,在前加一“宛”字,遂觉点睛入神之笔,可以说,此篇最得风人深致。结构上也很有特色,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写道:“其实首章巳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从,佳者多有余音。”当然,古代的婚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在婚姻道德等方面),直接产生的流弊就是大量弃妇诗的出现。如《邺风·柏舟》,《邺风·日月》,《邺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小雅·白华》等篇都是《诗经》中的弃妇诗。我们来看一下《氓》这首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一篇充满悲愤控诉的弃妇自白的叙事诗。诗的层次,全按事态发展的经过安排:始而定约,继而成婚,继而任劳,继而遭辱,既而见弃,继而归家,乃至兄弟取笑,终乃自悼。她愤怒地指责丈夫“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又告诫其他女子不要轻信男子,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同时,从中感觉到女子强烈而复杂的性格变化:从一开始“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一直到后面“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感情由温柔可爱到痛苦伤心到失望绝别……这是令人深思的婚姻悲剧。在远古时代,就有这种薄情负义的事,深刻地说明了妇女地位从古到今都是属于从属的位置。女主人公在现实面前,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氓的用情不专,因此她并没有一味沉溺于痛苦的深渊里,而是振作起来,凭自已的勇气生活下来。体现了她刚强坚韧的性格。由此来看,《氓》又展现了女性精神发展可喜的一面,具典型意义。总而言之,《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的诗意美感,比起我们现代婚恋作品充斥着低俗的肉欲,总不免让人产生无尽的追恋和精神的归依感。在当今日趋庸常的生活里保持一颗不死的诗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风即指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城之意,“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例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的酸酸甜甜: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麕》,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如《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可爱的姑娘按照约定在城角楼等他,也许为了逗着玩,他把自己隐藏起来,他来时见不着她,急得搔首踯躅。等到他发现姑娘已经来了而且情意深长的带给他一些礼物时,便大喜过望。幽静的城角,情侣来调情,一派温情脉脉的场景。爱情的自然流露和表白充满了甜蜜,然而现实却给人们的感情增加了许多束缚。在那个时代男女的婚姻大事已经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参与,不再是完全的自由的了。《礼记·曲礼》中讲:“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礼记·坊记》中有:“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艺麻如之何?横从其母。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可见,那时对男女之情已经有所限制了。而具体到对女性而言,受到的束缚更多,既不愿舍弃情郎,又不敢违反父母的命令,《郑风·将仲子》就描写了这样一位为情所困的女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孟子·滕文公下》中写道:“丈夫生而愿为有官,女子考而愿为有宗,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诗经》的爱情诗对于女性的描写是真实自然的,用“思无邪”来形容里面的感情真正是恰到好处。另外,《诗经》作为一部古代的诗歌总集,里面记载的诗歌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而我们从这些爱情诗中也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民间的风俗是不同的。对于一些诗歌的具体年代我们不甚清楚,但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古代的婚姻恋爱的风俗应该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各个诸侯国和不同的地区风俗也有所差异。如评注者常说“郑声淫”,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其实只不过郑国的诗歌多是大胆表露男女之情的诗歌,只是更大胆更热烈而已。而从《褰裳》到《将仲子》,同为《郑风》又可以看到有所差别,前者更加开放,后者却顾虑重重,这也许是因为时间不同,也许是因为作者身份不同,但总体来看,当时的婚姻制度并非如后来封建时期有严格的规定,较之封建时期还是相对自由的。《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

  • 索引序列
  • 陆游诗歌爱国主题论文答辩
  • 陆游诗歌爱国主题论文
  • 屈原诗歌爱国主题分析论文
  • 陆游茶诗研究论文
  •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