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英语学习类app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学习类app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英语学习类app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很多人都不明白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文献参考格式不只是怎样的,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论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1]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1]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2]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1.期刊论文

Bolinger, D. The Atomization of Word Meaning[J]. Language, 1965 (4): 555-573.

朱永生. 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2):83-90.

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1998 (3):167-173.

2.论文集论文

Bybee, J. The Grammaticization of Zero: Asymmetries in Tense and Aspect Systems [A]. In W. Pagliuca (ed.). Perspectives on Grammaticaliz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4: 235-254.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A]. 文秋芳, 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C].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55-259.

3.网上文献

王岳川. 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OL].

http://www.blocchina.com/new/display/58592.html/, 2004.(2005年11月18日读取)

4.专著

Bloomfield, L. Language [M]. New York: Hol, 1933.

吕叔湘, 朱德熙. 语法修辞讲话[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2.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5.译著

Saussure. F. 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 ed. C. Bally & A. Sechehaye. trans. R. Harris. London: Duckworth, 1983.

赵元任, 中国话的文法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 丁邦新译.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68/1980.

6.编著/论文集

Giacalone, A. & P. J. Hopper (eds.). The Limits of Grammaticaliz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8.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 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C].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7.学位论文

Tabor, W. Syntactic Innovation: A Connectionist Model [D]. Ph.D Disserta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1994.

祖生利. 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0.

8.会议论文

Traugott, E. C. Promise and pray-parentheticals[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lish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antiagov de Compostela, Spain, September 2000.

崔希亮. 事件情态和汉语的表态系统[R]. 第十二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湖南长沙,2002年4月.

9.词典

Hornby, A. S.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6th edition) [Z], ed. Sally Wehmeier. Oxford: OUP, 20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汉英双语)[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0.报刊文章

田志凌. 魔戒的尴尬与文学翻译的危机[N]. 南方都市报,2005-8-24(8).

注: 先英文后中文,以字母顺序排列。英文部分Times New Roman,小四;汉语部分:宋体 小四号;均1.5倍行距,两行及以上悬垂缩进3个字符。参考文献要与文中夹注项对应。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 Alan. The Unfinished Nation. New 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 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Rowe, Richard, and Larry Jeffus. The Essential Welder: Gas Metal Arc Welding Classroom Manual. Albany: Delmar, 2000.

B. 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Randall, John et al.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 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 EIL: Squaring the Circles. A Reply. London: Lomgman, 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Marko, Henr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New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Encyclopedia of Drugs, Alcohol and Addictive Behavior. New Y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Young Children. 2003, (6): 12-18.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

2)中文参考文献

(1)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3)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4)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5)附录本

翻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拓展内容: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英语习语词汇学论文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 安徽财经大学青年科研项目(ACKYQ0830)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姜媛媛,女,山东曲阜人,安徽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阐释○姜媛媛(安徽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摘 要] 习语是使用该语言的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浓缩,体现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具有承传性。本文介绍了习语的相关定义,并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习语进行了分析,证明了习语的意义的理据性。[关键词] 习语; 认知; 概念隐喻中图分类号: H313.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610 (2009) 03 - 0085 - 03习语是语言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作为语言艺术的精华沉淀了大量的文化因素,体现着该语言文化的特点,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语,也有人将其称之为成语或俗语。恰当地使用习语,可以使人们的表达更加精练、生动、形象,往往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习语的掌握水平往往被看做语言习得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习语还是语言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因此有必要对习语进行更多的研究。传统上人们认为习语的意义是不可分析的,是“死喻”,强调其意义的任意性。本文将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英汉习语进行分析,并认为习语意义是有理据的,是与人们的认知经验密切相关的。一、习语的内涵及外延习语,英语称为idioms,从广义说来看,习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形成且久经沿用的特殊固定词组或语句,包括成语、谚语、俗语、箴言、格言、惯用语等语言单位。(一)汉语习语汉语中的习语俯拾皆是,且多半是四字格成语。就本质而言,这种“四字格成语”就是习语,无非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说法而已[ 1 ]。因此,我们可以将汉语中的习语与成语一词看作同一概念。根据《现代汉语》的解释,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例如: 水深火热、一箭双雕。当然,汉语习语或成语也不止“四字格成语”,还包括像“戴高帽”、“穿小鞋”之类的三字格熟语,歇后语如: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谚语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英语习语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English (1974)把idiom分为两义:( 1 ) language of a peop le or country, specificcharacter of this.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特殊之点。(2) ( gram) succession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not obvious through knowledge of the individual mean2ings of the constituent words but must be learnt as awhole. [语法]连串之词表示整体意义而不表示各单个意义者。如give way (退让,不能支持) , in order to (为了) , be hard put to (为难,陷入困境)等。以上两义只有第二义相当于成语。二、传统与认知语言学派对习语的观点(一)传统语言学派对习语的观点在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习语的研究中,习语的可分析性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持不可分析性观点(K·vecses, Szabo称之为“传统观点”[ 2 ] )的人认为习语的语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语义已无法从构成习语的各个词的语义中推测出来,而各个词在组合中也相应丧失了它们原来在语义上的独立性,这类习语被称之为无理据习语。传统观点还认为习语是一种“死喻”( dead metaphor) ,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由于习语意义的不可分析性使得习语成为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块绊脚石。然而,这种传统观点正逐渐受到挑战。以Carter和McCarthy 为代表的传统观点认为,习语只是一种纯语言现象,主张从词汇、句法及篇章特点等语言层面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传统观倾向于将习语的认知置于纯语言层次,认为习语是独立于人的概念系统及常规只是— 85 —语文学刊 2009年第3期之外的,忽视了习语研究的认知本质。(二)认知视角下的习语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任意性提出了疑问,认为语言的共性说明语言不完全是任意的,而是受到认知环境、生活环境、认知能力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理据的。尽管语言符号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在不可分析为更小单位的词素上有一定的任意性,或者有些已经丧失了理据,但是在构成上位或下属范畴的词语或词组及在构成更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和句子的过程中是有动因的、有理据的、可论证的。只是其动因和理据不在于语言形式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的事物,而是反映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即语言形式相对于人的认知结构来说不是任意的。语言是由人的认知、社会文化及其语用因素促动的符号系统作为语言一个重要部分的习语亦是如此[ 3 ]。鉴于传统观点对习语研究的局限性,认知语言学家对习语从认知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在下文中我们将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介绍。三、习语的隐喻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们学习和掌握习语不能只靠单纯记忆、模仿,还应该尽量理解习语的隐喻概念,注意习语的组成成分与习语整体意义的内在联系,使自己具有创造性活用习语的能力。(一)概念隐喻理论基础概念隐喻就是两个认知域—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映现和对应。源域( source category)多为人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概念和范畴, 而目的域( targetcategory)则多为陌生的抽象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和范畴。例如,概念隐喻TIME IS MONEY中,MONEY是源域, TIME是目的域,源域所具有的特征通过隐喻概念传递给目的域,由此人们可以说“花时间”,“浪费时间”,“节约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隐喻概念也是通过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些表达方式称为“隐喻表达”(meta2phorical exp ression) 。大量的证据表明概念隐喻存在于人们的认知体系之中。据Lakoff & Johnson统计,普通语言中, 70%以上的表达方式是源于概念隐喻。由此,他们提出日常生活中充满隐喻,隐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经济有效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思维和认知的工具”[ 4 ]。Lakoff的概念隐喻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的认知体系首先是一个充满隐喻性思维的体系,而思维过程中所示用的概念隐喻能以已知喻未知,以简单喻复杂,以具体喻抽象。那么,具体说来,概念隐喻是如何为一些习语提供语义理据的呢?(二)基于概念隐喻的习语认知推理The boss is up in arms about the company’s poorsales record in the past few years.该句中, to be up in arms的意义是通过源域概念“人通常会因情绪亢奋而举起双臂,抖动拳头”的实体意义映射到目的域“ANGER IS UP”的概念认识而被理解为to be angry,在这里,“ANGER IS UP”被称为概念隐喻,因而依据这一类似机制,下面各句中习语所体现的概念隐喻分别是:(1)Mrs. Smith sobbed her heart out at the newsof hermother’s death.THE HEART IS USED - UP RESOURCE: 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史密斯太太哭得死去活来。(2) Intellectuals have certainly come up since theopen policy reformation. H IGH STATUS IS UP: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无疑有了很大提高。( 3 ) The fire between them finally went out.LOVE IS FIRE:他们之间的爱火最终熄灭了。(4) The house changed hands many times. POS2SESSION IS HOLD ING SOMETH ING IN THE HAND:这幢房屋多次易主。上述例句说明,概念隐喻充当着两个彼此独立且截然不同的概念域之间的媒介,概念意义之间的关联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联想。因此,解读“sobbed her hear out, come up, fire⋯ went out,changed hands”的意义要远比“used - up resource,high status, possession”等意义复杂。假如我们从概念隐喻所构成的思维体系与习语喻义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析习语,那么,理解这类习语自然以概念隐喻作为基础。另外,Barcelona指出概念结构是语言的心理体现,是词义运用的基础,是把语言和认知对应起来的中间层次[ 5 ]31 - 58。为了进一步揭示概念隐喻的认知表征,我们还可以从概念映射的动态过程着手,即概念结构的实体性对应与认知性对应加以对比分析。实体性对应是指源域和目的域中概念的静态意义对应。例如,习语“to sp it fire”的一般意义是“to be an2gry”,是根据概念隐喻ANGER IS F IRE一般概念结构得来的。认知性对应是人们运用了概念结构认识上的动态意义对应,是从一个认知领域到达另一个知识领域的隐喻思维过程中运用了推导。又如,为何习语“sp itting fire”和“smoke coming out of one’sears”的喻义为“more intense anger”,而不仅仅是“beangry”? 因为人们根据有关特定的概念隐喻知识,即“火变得浓烈而难以控制时是非常危险的”这一认识来解读“sp itting fire”和“smoke coming out ofone’s ears”的喻义。因此,人们很自然地在“fire”的概念结构上运用联想,把“fire”的特殊概念结构与人的情感变化关联起来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当怒气变得强烈且失去控制时同样也是非常危险的,而它的附加意义从“to be angry”到“to be becoming greatly— 86 —说文解字 姜媛媛/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阐释angry”程度的不同变化,则是根据源域“fire”和目的域“anger”的认知性对应得出。多数情况下决定一个习语的一般意义,即习语所涉及的概念时习语里所使用的概念隐喻的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认知性对应。所以,在解释习语的认知性隐喻方面,我们发现后者要比前者更为复杂。以上是用概念隐喻分析英语习语的语义理解。汉语习语的语义也可以用概念隐喻解释。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汉语四字格习语“如胶似漆”。在这一习语中,我们只看到“胶”、“漆”这两个源域,而目标域却没有在习语中出现。那么,汉民族是如何将两个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上去的? 我们知道,“胶”和“漆”都具有黏附力,两者结合无疑表示很强的粘固性。但是黏附必然会牵涉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粘与被粘。换言之,有粘的事物就必然具有被粘的事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此外,该成语中“如”和“似”均是达至语言隐喻目的的标记词,说“如胶似漆”,肯定隐含着某事和某人“如胶似漆”。其次是依据汉语的共有知识( shared knowledge) ,“如胶似漆”常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对这一隐喻成语的解读首先是将“胶”和“漆”这两个源域整合在一起,再将已经整合的概念映射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一目标域上,这样便得出一个新显结构:某人与某人之间的感情关系深厚,难舍难分。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传统观点所认为的英汉习语意义的任意性、不可分析性是不成立的。英汉习语的意义是与我们的认知经验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今后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英汉习语。【参考文献】[ 1 ]王文斌,姚俊. 汉英隐喻习语ICM和CB 的认知对比考察—以汉语的四字格隐喻习语为基础[ 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5).[ 2 ]K·vecses, Z. & Szabó, P. . Idioms: A view from cogni2tive linguistics[ J ]. App lied L inguistics, 1996 (3).[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 ]Lakoff, G &M. Johnson. MetaphorsWe L ive By[M ]. Th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5 ]Barcelona, A. . On the p lausibility of claiming a metonymicmotivation for concep tualmetaphor. InMetaphor andMeton2ymy at the Crossroads, ed[M ]. Mouton de Gruyter, 2000.(上接第68页)《广志》曰:“剥其上皮,色黄白,味似葡萄,甜而脆,亦饱人。”《广志》曰:“似‘鳖卵’,大而酸,以为醢和。”皮如玉色,滑而且美(在这个句子里,“而”字后面加了一个“且”字,但在句型的用法没有什么影响,算是一个变形。)2. (名词)如/似/若(名词) , (主谓短语)而(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所介绍事物的性质或状态。今鹿豆也,叶似大豆,根黄而香,蔓延生菲,似葍,茎粗,叶厚而长,有毛3. (主谓短语)如/似/若(名词) , (形容词)而(形容词) ,两个形容词表示所介绍事物的性质或状态。子大如拇指,长而锐,有似羊角,名’羊角蕉’,味最甘好。实白如肪,甘而多汁。4. 两个“(名词)如/似/若(名词) ”连用。枇杷,叶似栗,子似蒳,十十而丛生。五、句型分析总结“如/似/若”和“而”连用句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在《要术》以后的时代里它的发展状况又是如何,限于本文的篇幅,笔者将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因为,笔者在准备本文的过程中,隐约发现,在之前的《山海经》中,这种句式已经大量出现了,说明它的出现的时间上限还应该不晚于那个时代。另外,笔者还从本文分析中发现,这种句式在介绍事物类型的著作中出现的频率可能更高一些,也有待于日后研究。可以肯定的是,《齐民要术》行文和引文中“如/似/若”和“而”连用句式的大量运用,说明这种句式在《齐民要术》的成书时代已经是非常的成熟了。【参考文献】[ 1 ] (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附杂说[M ]. 中华书局, 1985.[ 2 ]汪维辉,试论《齐民要术》的语料价值[ J ]. 古汉语研究,2004 (4).[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98年版) [M ]. 商务印书馆, 2000.— 87 —语文学刊 2009年第3期

语言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语言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语言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学,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桥梁。下面是我分享的.语言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奥马利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语言学入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文体学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普通语言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宗炎语言学与语言的应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王佐良等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熊学亮语言学新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扬自俭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上下)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周考成英语语音学引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0

Clark,J.etal.语音学与音系学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Gimson,A.C.andArnold,E.AnIntroductiontoPhoneticsandPhonolog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2ndedi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Leech,G.N.PrinciplesofPragmatics.Longman,1983

Lyons,J.LinguistiSemantics.AnIntrodu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eccei,J.S.Pragma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dford,A.Syntax.AMiniminalistIntrodu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obin,R.H.GeneralLinguistics.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Quirk,Randolph,etal.AGrammarofContemporaryEnglish.Longman,1927

拓展内容: 语文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鱼国超,《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初探》,《探索与实践》,2002年第二期.

[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4]付宜红着:《日本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范印哲编着:《教材设计与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7]娄同森:《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4月.

[8]李汉潮:《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及思考》,《现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11期.

[9]陆迎芬:《中学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0]顾黄初、顾振彪着:《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1]顾黄初、顾振彪着:《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语文学习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育探讨是我校研究立项课题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普遍存在教师无法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及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素养不高的问题。新教学目标和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不断完善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本文基于我国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自推行《语文课程标准》后,小学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这两个话题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在长期的推广过程中也取得了满意的成效[1]。但就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来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还有很大的不足。本研究从儿童文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小学教师教学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总结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

1.1.1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多种不同的题材,而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体基础知识的了解度不够,经常出现应用固定教学模式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讲解的问题。例如:对童话体裁的课文进行讲解时,只认识到虚构、夸张及叙事等文体特点,但缺乏对文体知识内涵的分析;在童话题材文章中应用的修辞方式只是做了简单的阐述,学生不能从其中认识到夸张、幻想手法都是写作表现方式,彼此相互映衬才能凸显童话题材课文的涵义[2]。教师不能站在整体角度进行全局性分析,就会影响童话体裁文章的虚幻色彩,使之更加真实化,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的培养有极大的阻碍。

1.1.2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同其他文学作品存在很大的差异,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如果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就无法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个性,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儿童文学课文的美学特质。具体体现为:(1)使儿童文学课文教学过分成人化。教师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课文,通过成人的思考方式、心理理解课文的主旨,必然会搀杂着一些利益、世俗的思想,过分成人化会丧失儿童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2)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只重视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儿童文学作品时,没有将其看待成儿童文学课文,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硬性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中字、句、段的含义,机械式总结文章主旨和线索,单方面重视工具性,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失去了儿童文学应有的美学特质,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1.2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拥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问题在新教材的实施后日益严重,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3]。由于大多数教师在上岗前并没有对儿童文学进行学习,加上工作后也并未意识到儿童文学对自身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性不强,且缺乏专业、系统的儿童文学培训,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普遍不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体现为:(1)对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不够了解。教师没有掌握儿童文学基本知识中的美学特质、文体特点、功能价值和体裁等基础知识;(2)尚未形成现代化的儿童文学观及儿童文学理念。一些教师对儿童文学内涵存在错误的理解,教师的儿童文学观相当落后;(3)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窄。教师没有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少阅读相关作品,从而导致教师的审美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较差。

2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2.1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和文体特点

2.1.1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地了解儿童文学文体分类及构成要素,因为面对的是儿童群体,其文体形式同其他文学形式存在明显的不同,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形式,例如:散文、故事、童话、儿歌等,语文教师应了解文章的文体形式分类、因素和特征;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儿童文学的特点为依据,合理的采用教学手段,结合不同体裁的文章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对儿诗、儿歌等具有押韵特征的韵文体进行讲解时,应严格把握该类文章的特点,通过诵读法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深入的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音乐美[4]。但是这两种形式的儿童文学又存在一定的差别,还需要加以区别,合理的应用播放音乐、游戏和颂唱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3)将成人文学同儿童文学区别开来,准确的抓住不同文体间的差别和特征,儿童文学具有其特殊的语言和风格,同成人文体存在显著的差异,风格特异,即使在同种文体形势下,儿童文学及成人文学也各不相同。此外,儿童歌曲、诗歌等文体在语言运用风格及写作目的方面的侧重点也不同,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2.1.2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艺术品性、审美特点即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为儿童情趣,因为儿童时期的思想极为单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独特,而儿童文学所蕴含的儿童情趣能够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审美和感受能力,提高儿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可以主动对儿童问题作品中的儿童情趣进行发现和探索,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5]。教师可以从儿童生活、儿童行为动作、抒发儿童纯真情感或儿童心理等角度进行研究,把其中的儿童情绪放大,跟儿童站在同一个层面上思考问题,感受儿童内心的想法。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锻炼,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睿智的眼光。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都渗透在作品中,在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的进行分析,从而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教师在把握儿童美学特质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利用,从儿童情绪入手,根据作品中的儿童情绪的表达方式制定教学计划,让儿童深刻的感受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巧用童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2.2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2.2.1扩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教师的审美想象力和感受力

儿童文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应加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经常翻阅中外优秀文章,尝试理解不同作者对儿童文学的观点和看法,了解儿童的内心的特点,拓宽自己的视野,站在全新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文章,从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审美想象能力[6]。

2.2.2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关键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使教师能够自主意识到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培养新型的儿童观及现代幼儿教育观、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教师必须要明确以下概念:

(1)儿童是儿童文学作品主要面对的对象,儿童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能够作为单独的精神个体来看待,儿童文学作品正是面向未成年儿童而形成的,满足了儿童阶段的审美和精神需要,集教育、认知和审美等功能于一体[7];

(2)文学系统涵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只是其中之一,其符合基本文学形式,是作者为了抒发人生感悟及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

(3)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儿童心理活动是创作儿童文学的基础,作品能充分的迎合儿童的各方面需要,受广大儿童的青睐。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教育作用的基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经验,形成形象思维,了解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形成现代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理念,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文章的教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极大的比重,拥有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针对我国当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师儿童文学素质的缺失问题,教师应提高对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从根本上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拓宽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范围,扩展视野,提升教师的感受力、审美想象力,深入的理解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及所表达的精神,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朱立芳.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教学与管理,2006(33)

[2]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3]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J].教育导刊,2011(03)

[4]朱自强.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娄底师专学报,2003(01)

[5]赵静.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20世纪初期的历史透视[J].教育科学,2003(02)

[6]李惠芳.实现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7]侯慧庆.儿童文学研究成果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1(10).

摘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改革,并且有助于优化教学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翻转课堂中渐渐的凸显出来,本文就其优点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语文;优点

1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与学生自身的特征以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教学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相关的调查问卷,我们能够清楚的发现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十分的喜爱,而且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速度十分快,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能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分类,而且他们通过课前的视频教学模式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而且重点是他们能够将教学内容与自己的学习习惯相互联系,通过整理教学素材,观看教学视频,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课堂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的将学生的地位与老师的地位放在了同一个高度,老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问题的探讨者,学生们在这种语文教学环境下得到了自我的生活和认识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学生对于完成老师布置得语文教学任务也不在是应付差事,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去完成功课,或者是更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语文老师能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展开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多种聊天软件。例如QQ、微信、微博、论坛等与学生交流意见。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学生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课堂讲演活动,并且结合集中讲授、个别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的环节。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课前学习,课上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进行问题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而要想使得课上学生讨论呈现出精彩的环节,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深入的开阔,就需要老师在讲课之间给学生们提供较多,具有针对性的、十分有意义的学习资料作为辅助。通过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丰富他们的观点和意识,在普通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小学语文老师也是在利用各种方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知识储备,可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开展起来十分的困难,然而如果让学生完全凭借自己的自觉里去进行知识的阅读那么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然后在课上进行知识的教授。这样一来课堂上很多时间都节省了出来,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安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开阔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任何人具有较高的语文能力并不是一时之间形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含量增加了,学生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对文章的理解也会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讲解《少年闰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的了解鲁迅,我向学生介绍了他的又一部小说作品《故乡》在对《少年闰土》讲解的同时,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讲述了少年闰土与我发生的一些事情。在结合《故乡》分析了鲁迅创作的特点,坚强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了解鲁迅作品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这样的联合讲解,很容易提高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水平。当前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本里面,所有的内容都是经过教材编写部门进行层层筛选之后留下来的精华内容,有一些文章是由我国著名作家所写,有一些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开阔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内容精彩、字词句优美、为了使得文章更加富有内涵,更好的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有没得语句进行渲染,营造出一种有没得环境。在这个时候,如果只是老师在台上进行片面的讲解,很难让学生领会到其中的美感和特征。这个时候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精心的构思,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将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真实意境和情感。教学视频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刺激学生的感觉神经,从而让学生对这种形式产生兴趣,从而热爱学习。这种方法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形象,具有很强的美感和艺术性。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蕴含着各种美。“翻转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枯燥地灌输阅读鉴赏时要用到的术语,而是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3增加了语文课堂师生互动

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就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解决,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不用害怕得到不指导,使自己的学习陷入困境。当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从教学视频以及教材课本中还有相关的学习资料中去找寻答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老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之外的问题。只有这样老师的真正意义才得以彰显出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做人,是老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之下,就能够开阔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而对于那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在教学视频、老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帮助下,能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及时的进行基础知识的建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充分与语文老师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多向旳教育传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以B小学为例方洁扬州大学2014-05-0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1、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13、吴新武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14、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1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17、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8、杨章宏.教育实验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4、白芸.质的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1

26、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7、王策三.教学实验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8、李晶.社会调查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9、佟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0、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31、欧阳周.实用学术论文写作.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庄文中著:《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易连云著《重建学校精神家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廖哲勋主编《课程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田瑞云著《语文教育行为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版。

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智慧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发展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备课笔记》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文个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语言大观》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教学争鸣录》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课堂教学艺术》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彭华生著《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设计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佟士凡著《语文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倪文锦著《语文考试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张田若等著《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董菊初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 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王尚文著《语感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维鼎著《语文言意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余昱著《走向学校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 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人教版,苏教版,语社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

4. 巢宗祺等.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周庆元.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6.倪文锦. 语文教育展望.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倪文锦.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1. 崔峦. 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雷玲. 听名师讲课.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13.吴立岗.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4.洪宗礼.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5.王荣生.语文科课程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7.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8.黎锦熙.黎锦熙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9.刘国正.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0.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21.于永正. 教海漫记.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3.崔峦,陈先云.斯霞霍懋征袁容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4.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5.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6.薛法根.薛法根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7.王崧舟.王崧舟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8.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9.刘济远,莫崇芬.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0.刘济远,莫崇芬.小学作文导写获奖教学案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1.王守恒.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2.王宗海.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3.吴忠豪.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4.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5.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学习提高英语论文书参考文献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 Alan. The Unfinished Nation. New 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 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Rowe, Richard, and Larry Jeffus. The Essential Welder: Gas Metal Arc Welding Classroom Manual. Albany: Delmar, 2000.

B. 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Randall, John et al.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 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 EIL: Squaring the Circles. A Reply. London: Lomgman, 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Marko, Henr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New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Encyclopedia of Drugs, Alcohol and Addictive Behavior. New Y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Young Children. 2003, (6): 12-18.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

2)中文参考文献

(1)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3)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4)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5)附录本

翻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拓展内容: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提供一些关于提高英语口语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参考。[1] 肖嫚. 互动式教学模式与英语口语能力培养[J]. 科技信息, 2009,(02) . [2] 高雪松. 英语词汇探索[J]. 科技信息, 2009,(02) . [3] 熊坚. 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科技信息, 2009,(02) . [4] 韩炳华. 浅议提高英语口语训练有效性的策略[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01) . [5] 张恩华. 非英语语境下如何快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J]. 职业教育研究, 2006,(11) . [6] 刘芳.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J]. 湖南教育(教育综合), 2008,(01) . [7] 张东瑞. 提高英语口语的方法初探[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9) . [8] 潘月红.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J]. 巢湖学院学报, 2007,(01) . [9] 李丽君,贺凯达. 大学生英语口语自主学习的探讨[J]. 成功(教育), 2009,(02) . [10] 马琼. 提高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途径探析[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

英语类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很多人都不明白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文献参考格式不只是怎样的,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论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1]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1]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2]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1.期刊论文

Bolinger, D. The Atomization of Word Meaning[J]. Language, 1965 (4): 555-573.

朱永生. 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2):83-90.

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1998 (3):167-173.

2.论文集论文

Bybee, J. The Grammaticization of Zero: Asymmetries in Tense and Aspect Systems [A]. In W. Pagliuca (ed.). Perspectives on Grammaticaliz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4: 235-254.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A]. 文秋芳, 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C].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55-259.

3.网上文献

王岳川. 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OL].

http://www.blocchina.com/new/display/58592.html/, 2004.(2005年11月18日读取)

4.专著

Bloomfield, L. Language [M]. New York: Hol, 1933.

吕叔湘, 朱德熙. 语法修辞讲话[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2.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5.译著

Saussure. F. 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 ed. C. Bally & A. Sechehaye. trans. R. Harris. London: Duckworth, 1983.

赵元任, 中国话的文法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 丁邦新译.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68/1980.

6.编著/论文集

Giacalone, A. & P. J. Hopper (eds.). The Limits of Grammaticaliz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8.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 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C].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7.学位论文

Tabor, W. Syntactic Innovation: A Connectionist Model [D]. Ph.D Disserta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1994.

祖生利. 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0.

8.会议论文

Traugott, E. C. Promise and pray-parentheticals[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lish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antiagov de Compostela, Spain, September 2000.

崔希亮. 事件情态和汉语的表态系统[R]. 第十二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湖南长沙,2002年4月.

9.词典

Hornby, A. S.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6th edition) [Z], ed. Sally Wehmeier. Oxford: OUP, 20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汉英双语)[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0.报刊文章

田志凌. 魔戒的尴尬与文学翻译的危机[N]. 南方都市报,2005-8-24(8).

注: 先英文后中文,以字母顺序排列。英文部分Times New Roman,小四;汉语部分:宋体 小四号;均1.5倍行距,两行及以上悬垂缩进3个字符。参考文献要与文中夹注项对应。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B、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6)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8)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9)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10)附录

2)中文参考文献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着,着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 :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着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举例】

[14]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举例】

[16]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7]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 1993)。英文版 [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11.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特别说明:凡出现在“参考文献”项中的标点符号都失去了其原有意义,且其中所有标点必须是半角,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有半角/全解转换,则换到半角状态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没有这一转换功能,直接关闭中文输入法,在英文输入状态下输入即可。

其实,很多输入法(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搜狐输入法)都提供了四种组合:

(1)中文标点+ 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而这时,我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是一定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2)中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这时,我还是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也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上面列出的符号,中间没有任何的空格,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我看只是-的宽度有一点点不同,其它都一样

(3)英文标点+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4)英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从这两项可以明显的看出,半角和全角其实最大的差别是所占的宽度不一样,这一点对于数字来说最为明显,而英文标点明显要比中文标点细小很多(也许因为英文中,标点的功能没有中文那么复杂,就是说英文中标点符号的能力没有中文那么强大)

所以,很多人在写“参考文献” 时,总是觉得用英文标点+半角很不清楚,间距也太小,其实这点完全不用担心如果你觉得真的太小不好看,就用英文标点+全角吧而在[1] 之后,一般也都有一个空格。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应置于本页页脚,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 索引序列
  • 英语学习类app论文参考文献
  • 英语习语词汇学论文参考文献
  • 语文学习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 学习提高英语论文书参考文献
  • 英语类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