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高压绝缘子在线检测技术论文

高压绝缘子在线检测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

高压绝缘子在线检测技术论文

代表性著作 : 电力系统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基础 代表性论文 : 智能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自适应噪声对消应用于高压绝缘子泄漏电流检测的研究

绝缘子故障检测仪绝缘子故障检测仪是高压配电网及输变电设备常因绝缘子劣化而发生闪络、接地或瓷瓶爆破等故障,影响生产和人身安全。及时发现和排除绝缘子故障,对高压输变电线路的安全连续运行有着极大的重要性。【详细说明】绝缘子故障检测仪 一、概述高压配电网及输变电设备常因绝缘子劣化而发生闪络、接地或瓷瓶爆破等故障,影响生产和人身安全。及时发现和排除绝缘子故障,对高压输变电线路的安全连续运行有着极大的重要性。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火花叉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根据火花叉与绝缘子接触是否产生放电来判断绝缘子好坏。2、小球放电法:是目前较常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测量绝缘子两端的小球产生放电时的距离来分析绝缘子的电压分布,从而判断被测绝缘子是否正常。这种方法要频繁调整小球距离,误判率较大。3、红外热像仪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检测方法。它是利用绝缘子表面的热效应原理进行在线检测的。这种方法对涂有半导体釉的防污绝缘子非常有效。因为此类绝缘子在线带电运行时,正常绝缘子的表面电流较大,温升较高,而劣质绝缘子的表面温度比正常绝缘子低好几度,用红外热像仪易于识别。但对于玻璃绝缘子或普通釉的瓷绝缘子,其正常表面温度比劣质绝缘子表面温度仅相差1℃左右,在复杂的气候条件和现场环境下,测量及其困难,精度难以保证。4、绝缘电阻法也是较先进的检测方法:它是通过电流传感器测得流经绝缘子两端的泄露电流后,再以无线通讯的方式将测量结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进行信息集中处理,从而实现对绝缘子的遥测。但是该法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在于要在每一串绝缘子上安装一套检测装置,成本过高在实际使用中用户是难以承受的,且装置的维护检修须停电才能进行。 5、还有激光多谱勒振动法是利用已开裂绝缘子的振动中心频率与正常时不同的特点,通过外力如敲击铁塔或将超声波发生器所产生的超声波,用抛物型反射镜对准被测绝缘子或用激光源对准被测绝缘子,以激起绝缘子的微小振动,然后将激光多谱勒仪发出的激光对准被测的绝缘子,根据对反射回来的信号的频谱的分析,从而获得该绝缘子的振动中心频率值,据此判断该绝缘子的好坏。但是由于该仪器对未开裂的绝缘子检测无效的问题以及体积庞大、笨重,使用及维修复杂、造价高等缺点,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

绝缘在线检测论文

你具体也没有说你的要求,以下给你提供几个相关的题目和内容,你可以作为参考,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10kV输电线接地故障仿真平台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福佳商城1号楼电气照明设计 锦州6×200MW火电厂一期工程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微机无功补偿装置设计 60KV降压变电站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医疗呼叫系统设计 河东降压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110kV/35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 范例:介质损耗角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电力系统中检测高压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发现电气绝缘方面缺陷,介质损耗角的测量必不可少。介质损耗角是一项反映 高压电气设备 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介质损耗角的基本概念和其意义,简单分析了 介质损耗角检测系统 的传统方法,详细介绍了测量介损角的数字测量方法——基波相位分离法。提出了一种非同步采样条件下采用基波相位分离法的补偿算法,即采用等时间间隔电压、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同时对信号周期波动产生的误差进行补偿。基于该算法合理配置测量系统的硬件实现方案。采用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研制开发的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LabVIEW,对其进行仿真和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增加较少运算量的同时提高了介质损耗角的测量精度。开发出的测量系统很好的实现了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角的在线检测,它突破了传统检测方法在数据处理、显示等方面的限制,并具备很高的智能度和性价比。 关键词:介质损耗角;虚拟仪器;labVIEW;非同步采样算法 Research and design of measurement system of dielectric loss angle Abstract :It is indispensable to measure the dielectric loss angle in the process of measuring the working security of electric equipment and discovering the defect of electrical insulation in the system of electric power. The dielectric lo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reflect the insulated property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 equipment.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dielectric loss angle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a digital method called fundamental harmonic phase separation of measurement of dielectric loss angle is analyzed. An algorithm for fundamental harmonic phase separation under asynchronous sampling is gave that the voltage and current signals were sampled by equal time intervals and errors caused by the signal period fluctuation were compensated. The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for a measuring system based on the algorithm wa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scheme is simulated and tested by 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 which is invented by NI co.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tests show that measuring system invented implement measurement of electric capacity equipment on line. It breaks the limit of handling and showing data in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which has higher intelligent ability and ratio between property and price. Key words: dielectric loss angle; virtual instruments; LabVIEW ; asynchronous sampling 1 绪论 1.1 电气设备的绝缘故障及其危害性 电气设备是组成电力系统的基本元件,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基础[1]。无论是大型关键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还是小型设备如电力电容器、绝缘子等,一旦发生失效,必将引起局部甚至全部地区的停电。而导致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其绝缘性能的劣化。绝缘劣化有很多原因,不仅电应力可引起绝缘劣化,导致绝缘故障,而且机械力或热的作用,或者和电场的共同作用,最终也会发展为绝缘性故障。例如,变压器短路故障产生的巨大电磁力会引起绕组变形,使绝缘受损而导致发生匝间击穿;变压器内局部过热可导致油温上升,使绝缘过热而发生裂解,最后发展为放电性绝缘故障。鉴于绝缘故障在电力故障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后果的严重性,电力运行部门历来十分重视电气设备的绝缘监督。 1.2 目前在线监测绝缘状况在国内外发展及趋势 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先开发监测和诊断技术,成立了庞大的故障研究机构。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即已使用可燃气体总量(TCG)检测装置,来测定变压器储油柜油面上的自由气体,以判断变压器的绝缘状态,但这种装置对潜伏性故障无能为力。针对这一局限性,日本等国研究使用气相色谱仪,在分析自由气体的同时,分析油中溶解气体,有利于发现早期故障。但其主要缺点是要取油样,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分析,试验时间长,故不能在线连续监测。20世纪70年代中期,能使油中气体分离的高分子塑料渗透膜的发明和应用,解决了在线连续监测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前苏联的在线监测技术发展也很快,特别是电容性设备绝缘监测和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线监测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省电力部门都研制了电容性设备的监测装置,主要监测电力设备的介质损耗、电容值、三相不平衡电流[2]。从国内外发展状况的总体来看,目前多数监测系统的功能还比较单一。今后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应是: (1)多功能多参数的综合监测和诊断,即同时监测能反映其电气设备绝缘多个特征 参数。 (2)对电站或变电站的整个电气设备实行集中监测和诊断,形成一套完整的分布式 在线监测系统。 (3)不断提高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4)在不断积累监测数据和诊断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人工神经 网络专家系统,实现绝缘诊断的自动化。 目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1 绪论………………………………………………………………….………..……..……..1 1.1 电气设备的绝缘故障及其危害性……………………………………………………. 1 1.2 在线监测绝缘状况在国内外的发展及趋势……………………………………………1 1.3 介质损耗及介质损耗角…………………………………………………………………2 1.3.1 介质损耗的概念…………………………………………………………………. 2 1.3.2 介质损耗的基本形式…………………………………………………………… .2 1.3.3介质损耗角………………………………………………………………………..2 1.4介质损耗检测的意义及其注意问题.…………………….……………………………3 2 虚拟仪器简介 5 2.1虚拟仪器概述…………………………………………………………………………...5 2.2 虚拟仪器的特点 5 2.3 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 6 2.4 虚拟仪器的分类……………………………………………………………………….6 2.5 虚拟仪器的应用 8 2.6 虚拟仪器技术的三个组成部分……………………………………………………….8 2.7 虚拟仪器技术的四大优势. ………………………………………………………….9 3 LABVIEW开发平台 11 3.1 LABVIEW 的发展 11 3.2 LABVIEW的结构 11 3.3 LabVIEW的优势……………………………………………………………………..13 4 介质损耗检测方法 15 4.1 电桥法 15 4.2 伏安法 16 4.3 自由轴法 17 4.4 相位差法 17 4.5 过零点电压比较法…………………………………………………………………..18 4.6 基波相位分离法……………………………………………………………………..19 4.7 介质损耗角的异频检测……………………………………………………………..20 5 基于基波相位分离法的非同步采样补偿算法 21 6基于非同步采样补偿算法的在线检测VI设计 23 6.1 虚拟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23 6.2 虚拟正弦电压、电流信号设计 24 6.3 波形采样和测量模块 27 6.4 公式运算模块 28 6.5 程序线路连接图 29 6.6介质损耗角的仿真测量 32 7 介质损耗角检测系统的设计……………………………………….……………. 33 7.1 系统的总体结构……………………………………………………………………. 33 7.2 信号采集……………………………………………………………………………. 33 7.3 信号处理……………………………………………………………………………. 33 7.4信号传输与通信…………………………………………………………………….. 34 7.5数据分析与判断和数据显示………………………………………..……..…….. 34 结论………….……….……………………………………………………………….……..35 致谢………………………….………….…………………………………….……………..36 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1]王昌长,李福棋,高胜友.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6. [2]屠志健,张一尘.电气绝缘与过电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1-14. [3]叶逢春,丁晖.虚拟介质损耗角在线检测仪的研制[J].西北电力技术,2001,18(1):8-11. [4]M.A.akhmametev and S.M.Kazakov.AUTOMATIC MEASUREMENT OF DIELECRIC CONTANT AND LOSS ANGLE OVERA CONTINUOUS PREQUENCY RANGE[J]. Izvestiya VUZ.Fizika.1969(5):15-20. [5]张宪起.虚拟仪器在自动测试领域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通讯.2006,24(2):12-17. [6]白格平,杨文丽.高压电气设备介质损耗测量方法分析[J].洛阳师专学报,1999,18(2):29-35. [7]马为民,吴维韩.电源谐波对介质损耗测量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7(1):12-17. [8]陈楷,胡志坚,王卉,张承学.介损角的非同步采样算法及其应用[J].电网技术,2004,28(18):58-61. [9]王瑞明,董连文,曹庆文.电容型设备介损检测仪的设计[J].高压电器,2003,39(3) 42-44. [10]张宏群.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在线测试仪[J].仪器仪表用户,2003,10(4):21-22. [11]曹会国.基于虚拟仪器的相关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137-138. [12]高育芳,张茂青.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网谐波测试系统[J].检验检测,2007,5(1):35-37. [13]钟凡亮,严国萍.LabVIEW平台下的测试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35(1):138-140. [14]侯跃谦,李慧,石玉祥.虚拟仪器在检测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6,16(4):29-31. 作者点评通过以上的介绍和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基波相位分离法可以有效的消除直流分量和谐波分量的影响,得到基波分量的幅值和相位信息。 (2)非同步采样补偿算法很好的解决了基波相位分离法对于被测信号必须是采样信号周期的整数倍的苛刻要求,在增加较少运算量的同时提高的测量精度。 (3)利用NI公司开发的虚拟仪器平台LabVIEW可以实现这个算法,不仅提高了仪器的智能化程度和测试性能,还方便操作,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以上内容均摘自 因字数限制,只能给你复制这么多,其余的你自己去看吧,网址也都告诉你了。希望可以帮到你。这家网站的信誉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我的毕业论文就是从这里下载的。祝你好运!!!!!!1

1、电气绝缘在线检测可以提高电气系统的稳定性,提前发现电力系统绝缘的薄弱点。2、电气绝缘在线监测可以提高电气检修计划的针对性,安排检修计划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3、电气绝缘在线监测可以提高电气检修作业的效率,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最突出的问题。4、电气绝缘在线监测可以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防止突然出现大面积停电。

电气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薯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微机控制技术、供电技术。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等等。

零值绝缘子检测论文

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 能够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到重要作用。早年间绝缘子多用于电线杆,慢慢发展于高型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挂了很多盘状的绝缘体,它是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的,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就叫绝缘子。绝缘子不应该由于环境和电负荷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各种机电应力而失效,否则绝缘子就不会产生重大的作用,就会损害整条线路的使用和运行寿命。发展历史根源及概况起源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能够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到重要作用。早年间绝缘子多用于电线杆,慢慢发展于高型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挂了很多盘状的绝缘体,它是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的,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就叫绝缘子。绝缘子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着两个基本作用,即支撑导线和防止电流回地,这两个作用必须得到保证。玻璃绝缘子产品结构输配电线路钢化玻璃绝缘子一般绝缘子的主要材料为铁帽、钢化玻璃或陶瓷和钢脚组成,并且用水泥胶合剂胶为一体。绝缘子作用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挂了很多盘状的绝缘体,它是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的,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就叫绝缘子。为了防止浮尘等污秽在绝缘子表面附着,形成通路被绝缘子两端电压击穿,即爬电.故增大表面距离,即爬距,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叫爬距.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重污秽地区一般采用爬距为31毫米/每千伏。零值绝缘子指的是在运行中绝缘子两端的电位分布接近零或等于零的绝缘子。零值或低值绝缘子的影响:线路导线的绝缘依赖于绝缘子串,由于制造缺陷 或外界的作用,绝缘子的绝缘性能会不断劣化,当绝 缘电阻降低或为零时称为低值或零值绝缘子.我们曾 对线路进行检测,零值或低值绝缘子的比例竟高达 9%左右.这是本公司线路雷击跳闸率高的另一主要原因。 绝缘子是光滑的,可以减少电线之间的容抗作用,以减少 电流的流失。

瓷线路绝缘子如何定期检零, 为何需要检零? 瓷绝缘子和玻璃绝缘子的防污闪性能不及复合绝缘子,所以要定期清扫,工作量很大。且瓷绝缘子在运行时要定期检零,玻璃绝缘子不需检零,零值自爆,但用在人口密集地区可能伤人。现多用在耐张及转角塔上。 可以用绝缘子测试仪来检测! 产品概述 操作极为简单、结果直观易读、数据准确可靠、适用500KV以下线路。 零值绝缘子检测/接触式验电两用测量仪,是用于检查零值或劣质绝缘子,也可以通过接触式验电,检查线路是否确实处于停电状态的两用仪器。 ED5700零值劣值绝缘子检测仪已通过"电力部电力安全工器具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型式试验和新产品度制检验均合格。经供电系统使用,普遍反映: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结构合理、操作简便、能准确检测并直接显示出各片绝缘子的分布电压值。是一种理想的零值绝缘子检测/接触式验电两用仪器。 据水利电力信息研究所检索网内外专业文献,证明该仪器在国内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质量技术指标符合QB21/-94企业标准。 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显示屏角度任意可调,与两个万向可调的接触传感器配合,可检测垂直和水平绝缘子串的每一片绝缘子的分布电压值。 仪器通过测量绝缘子分布电压,来检测线路零值或劣质绝缘子。当绝缘子的分布电压值等于或接近零值,以及小于三千伏以下时,则可以认为是零值或劣质绝缘子。 直接接触靠近铁塔侧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片绝缘子,测量它的分布电压值,来判断被测线路是否处于停电状态。如果每一相每一片绝缘子的分布电压值,都为零或都接近零,则可以认定线路处于停电状态。 产品特性◆ 采用静电式结构,将被测电压变成电场进行测量,因而阻抗高,对于被测量系统的影响最小。◆ 被测出的信号经内部放大处理,最后以电压值的形式,由LCD数字显示输出。◆ 测量时操作迅速,简单明了 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1~30kV◆ 精 度:1级◆ 极间耐压:40kV◆ 极间电容:2Pf◆ 输出形式:液晶数字显示◆ 电 源:DC9V 6F22×1节(200)小时◆ 体 积: Ø100*34(mm)◆ 重 量:500g

对绝缘子要求进行绝缘电阻试验和交流耐压试验。绝缘电阻用2500V摇表测试不得低于300MΩ,交流耐压试验,悬式绝缘子试验电压60KV,10KV支柱绝缘子试验电压42KV。运行中的绝缘子应在运行状态下进行零值检查。

是绝缘子的检测内容。绝缘子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其绝缘水平。根据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的要求,每片悬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300兆欧,500kV悬式绝缘子不低于500兆欧。低于上述水平的,一般就认为是低值或零值绝缘子。通俗地说,就是零值绝缘子的绝缘电阻为零,已经失去了绝缘作用了 检测零值绝缘子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运行中及时发现零值绝缘子,及时更换,防止整个绝缘子串击穿。运行条件下由于绝缘子带电,使用火化间隙法简单有效。不在运行条件下测需要使用摇表,检测比较麻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急迫需要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加速。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动力和加速度只能依赖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多学科相互交融的专业。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简称 EE) 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 简介 发展

正是因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才有今天庞大的电力工业,人类才不可逆转地进入伟大的电气化时代。人类发展到任何时候也离不开能源,而能源是人类永恒的研究对象,而电能是利用最为方便的能源形式,以电能为研究对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着十分强大的生命力。

一、专业内容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三个部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性也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和融合能力。

培养要求:该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

电气工程一般分为电力系统和应用电子(也就是电力电子)。

二、专业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学科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及人民生活等各领域,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拓宽了电气工程学科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研究领域、技术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内涵也发展演变为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结合。例如“电气工程”和“电子技术”以及“控制科学”交叉融合产生了“电力电子技术”; “电气工程”与“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产生了“超导电工技术”和“纳米电工技术”; “ 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及“计算机学科” 的交叉融合产生了“机电一体化”新学科,已形成了以“机械”为主体、电气工程和计算机控制为技术核心、“机械+电气+计算机”的有机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际上就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一个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高新技术,也可以说隶属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及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当今,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电(用油的交通工具除外),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已接近2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电气化水平也决定了电力数据具有大范围的覆盖性。有专家表示,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电力系统,或者是坚强智能电网或者是智能电网。智能电力系统是实现电力工业发展价值特征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智能电力系统能够确保更安全、更经济、更绿色、更和谐,同时智能电力系统是一个广义的坚强智能电网,能够有效地解除未来发展的挑战。

三、专业应用与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几个方向:

电力系统、电气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电器及其控制

1.电力系统方向

电力系统专业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方向,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从事高压电器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方向依托电气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介质工程2个二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力系统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该专业方向设置高电压绝缘技术和电气绝缘与电缆两个专业模块。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从事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可在电力系统从事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就业于电业局、供电局、发电厂,也可在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方向。该专业是重点专业,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气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信息处理学科具有工学硕士授予权。

就业方向:电气技术方向主要培养电气测量与控制技术方面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从事电参量和磁参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研究工作,以及电气技术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装置与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学位获得后,可在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的企业、承担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3.电机与电气方向

电机与电气学科在一体化电机的理论与技术方面,主要研究了步进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感应同步器等。在电机的电力电子驱动技术方面,研究了电动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结构与控制策略,变频电源谐波抑制技术。在高环境、高可靠电机与电器方面,研究了高环境电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航天电器的理论与技术、卫星姿控用飞轮的可靠性设计。在新型电磁机构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研究了特种电机、磁性流体密封、旋转轴的在线平衡、电磁成型技术。其中在步进电机和无刷直流电机等特种电机及航天电器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电子、通信、机械、交通、建筑等行业从事电子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4.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特色专业方向,特点是电气与电子兼备,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相融。培养从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号变换与处理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电子、通信、机械、交通、建筑等行业从事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通过计算机软硬件控制,实现电气化已成为现实。计算机模拟操作,更为现实电力系统运行状况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监视和判断功能。PC和 网络技术 已经在工商管理中得到普及。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基于PC的人机界面普遍被采用,并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等特点备受用户青睐。选择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应该立志成为一位优秀的电气工程人才,让我国的电力工业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进程。

摘 要: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实践工作中的科学应用意义重大,能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能够提高电网系统供电的稳定性,保证电网系统的供电质量,减少停电、断电等对社会生产、居民生活的影响。因此,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电气施工人员,在电气工程的过程中,应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工程实际,合理应用现代化的自动化技术,从而有效控制、监督、调节和管理整个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同时推动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的广泛和深度应用,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设备故障问题的发生,降低安全施工的发生概率,保证电网设备及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自动化技术的科学应用,大大促进了电气工程的发展,因此加强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电气施工人员,必须在电气工程中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着力提高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以此确保电气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 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电气工程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分析

1.1 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从应用角度上讲,在电力系统工程中,保证整个电网系统供、发电的安全性、经济性、优质性的基础前提实现整个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此外,电网调度自动化对电气工程的生产自动化、现代化管理也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而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实践应用主要有调度主站系统、运动装置系统。根据该配置结构,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1.1 稳定、持续地监控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与相关动作

电力调度员在对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比如周波指标、潮流指标、负荷指标、电压指标等)进行监控管理的同时,也可以让各电力设备在电力系统运行状态下的具体运行情况和相关工作指标(包括用电指标、用水指标等)全部得到完善、可靠的反映。而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保证上述的各项监控指标的取值满足规范要求,还可以保证电气工程的终端用户在电能、汽能及水等方面资源的需求得到满足。

1.1.2 保证电网系统开展调度工作的经济性、可靠性

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可以在实现对电网运行系统的安全监督控制前提下,有效控制并合理降低电网运行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能源损耗问题,同时满足现代化电气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多发电、多供电等要求,确保电网调度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1.1.3 科学分析并有效处理电网运行状态下所发生的安全事故

实践表明,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运行事故或异常性运行问题,其发生的原因都十分复杂,而且大多数的运行安全事故的表现状态都是顺发行,因此,如果在实践过程中,不能科学判断并恰当处理这类电网运行事故,则会严重威胁到电力运行系统覆盖范围内的运行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与用电设备的安全。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实现电力工程工作与电力调度自动化化技术的有效结合,为科学分析电网系统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运行安全性提供有利的保障,同时,还能提供对应的有效事故处理方式和电网监控策略,从而最大化地避免发生电网运行安全事故,对实现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电气工程中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分析

从目前的技术条件支持来讲,发电自动化技术的主要构成包括有动力机械自动控制、自动电压控制系统、自动发电量控制系统三方面。尤其在我国,根据发电厂的不同运行方式,一般都把国内现阶段的发电厂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火电厂自动系统以及水电厂自动系统。但应重点注意的是,不管该发电方式是以水电为主,还是以火电为主,或者属于其他类型的发电方式,其在发电厂的自动化系统和技术运用时,都表现出不少的相似之处。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2.1 电气工程中关于水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为确保整个电气工程应用质量的稳定、可靠、充分发挥,往往要求水电厂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必须具备含有水轮发电机组系统、水轮机装置、调速器装置等在内的模块。鉴于自动化系统不同运行模式之间的差异性,水电厂自动化系统主要分为梯级综合自动化模式、单机模式、全长自动化模式、公用设备模式等类型。从实际应用方向讲,在电气工程中结合应用水电厂自动化系统及其对应技术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水电厂在正常应用状态下的合法经济性,增加水电厂的经济效益,并为供电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作用。

1.2.2 电气工程中关于火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火电厂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同样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火电厂自动化技术的主要构成包括有机炉主控系统、发电机自动控制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锅炉控制系统等方面,通过计算机的实时监视和有效数据的全面共享方式,科学保障了电气工程应用的可靠性。而从实际应用角度看,火电厂自动化技术不仅具有信息与数据综合处理功能,而且还具有自动保护运行设备功能、自动检测运行状态功能、综合管理功能、运行控制功能等。

2 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2.1 管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从理论角度上讲,电气工程中的管控一体化技术是指重点针对电气工程的不同通讯环节,通过自动化技术的科学应用,充分发挥相关信息数据的整合性、集成性优势。而集成控制系统在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彼此融合的过程中,能够用一种集成的综合方式把处于正常应用状态下的电气工程所应用的信息控制网络完整表现出来。

2.2 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

从应用视角上讲,电力工程中的状态检修技术可以定位为:通过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方式,重点发挥其在故障诊断、状态监视方向的综合功能,并提供状态检修设备在正常运行时的状态信息和数据,并有机结合该部分数据有效预测电气工程对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潜在的安全隐患或故障因素。根据这种方式,还可以实现由传统的故障检修模式向状态检修新模式的转变。从电气工程的实践应用角度讲,状态检修技术在电气工程实践工作过程中的科学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其对应的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而且有效克服了传统的定期故障检修模式存在的遗漏性问题和缺陷,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我国在自动化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在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电气工程,主要分析了电气工程中的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应用发展方向,旨在加强与同行的沟通交流,提高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我国电气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11:148.

[2]雷明.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3,10:86.

[3]钟家洪.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2(09).

[4]冯巧玲,和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 方法 探讨[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5]张勇敢.浅谈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与施工安全[J].科教新报( 教育 科研),2011年11期.

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硕士论文相关 文章 :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硕士论文

2. 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3. 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

4. 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

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

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论文

编辑词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一级学科电气工程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本科和博士生的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硕士研究生就读电气工程所属的5个二级学科之一.电气工程 代号0808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代号00802080801电机与电器08080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制:2年--3年。授予学位:工学硕士。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所设置的方向东北电力大学01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0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 03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04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05 FACTS 及直流输电 06 电力系统分析与仿真 07 电力市场 08 电能质量分析与监测 09 综合自动化与继电保护 华北电力大学0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0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03电力经济分析04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05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0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07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08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3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1)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对电力系统电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模糊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自适应理论、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新型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多年研究,研制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35kv~500kv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微机保护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电力工业技术经济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了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深入探讨并明确了运营流程中各步骤的具体规则;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期货交易(年、月、日发电计划)、转运服务等模块的具体数学模型和算法,紧紧围绕当前我国模拟电力市场运营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3)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系统对电力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引进了加拿大teqsim公司生产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家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该仿真系统不仅可进行多种电力系统的稳态及暂态实验,提供大量实验数据,并可和多种控制装置构成闭环系统,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新装置的测试,从而为研究智能保护及灵活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4)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是针对我国电力企业职工岗位培训的迫切要求,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最新成果和传统的电力系统分析理论相结合,利用专家系统、智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进行电力系统知识教学、培训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本系统设计新颖,并合理配置软件资源分布,教、学员台在软件系统结构上耦合性很少,且系统硬件扩充简单方便,因此学员台理论上可无限扩充。(5)配电网自动化在中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ndlc、配网的模型及高级应用软件pas、地理信息与配网scada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其中,ndlc采用了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载波接收灵敏度,解决了载波正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衰耗、干扰、路由等技术难题;高级应用软件pas将输电网ems的理论算法与配网实际结合起来,采用了最新国际标准iec61850、61970cim公共信息模型;采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进行潮流计算;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6)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对在线测量技术、实时相角测量、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电力系统振荡机理及抑制方法、发电机跟踪同期技术、非线性励磁和调速控制、潮流计算的收敛性、电网调度自动化仿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基于柔性数据收集与监控的电网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策略、电网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非线性理论、软计算理论和小波理论在电力系统应用方面,以及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模型、新算法和新的实现手段进行了研究。(7)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将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运行分析、警报处理、故障诊断、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用研究。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8)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开展了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理论和控制算法、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的微机控制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有源电力滤波技术、大容量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9)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将传感器技术、光纤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模式识别技术等结合起来,针对电气设备绝缘监测方法和故障诊断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基础研究,开发了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容型设备和直流系统等主要电气设备的监控系统,全面提高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4 设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的高校及排名1 清华大学 A+ 2 西安交通大学 A 3 重庆大学4 华中科技大学 A 5 西南交通大学6 天津大学 A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规范汇总

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规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毕业论文的概念、作用

(一)毕业论文的概念

毕业论文就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根据所学专业,提交的一份独立完成、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总结性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大学生从事专业研究的初步尝试,是高等院校高等教育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检阅。

毕业论文,实际上也属于专业论文,或者说,毕业论文是专业论文的“初级阶段”(除了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二)毕业论文的作用

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一次显露,是向母校和社会递交的一份有分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的报到书。它具有不同于一般论文的作用:

1.综合考核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考核,并作为衡量能否毕业、是否授予学位的依据同时也是发现人才的较好方式。

2.锻炼能力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基本能力训练,是对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初步训练。

二、毕业论文的特点、种类

(一)毕业论文的特点

I.专业性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必须在本专业本学科领域内,选题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性或实际意义,是有自己独立认知和看法的专业问题。

2.理论性毕业论文要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行文过程即是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所以一篇毕业论文也像其他专业论文一样,自成一个理论体系,是揭示、反映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论认识。

3.综合性毕业论文是作者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但反映了作者的专业水平,还综合反映了作者的.总体学识、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研究作风、研究方法乃至文字表达水平。

(二)毕业论文的种类

1.理论型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来证明已知的观点和定理或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

2.实验型介绍实验的装置、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客观规律。

3.描述型运用描述说明的方法介绍新发现的具有科学价值的某一客观事物或现象。

4.调查型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调查采访,了解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或分析其成因、危害、意义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三、毕业论文的格式写法

毕业论文的结构和一般学术论文大体相同,根据国家标准GB7713-19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要求,一般由标题、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目录等部分构成。

1.标题是论文重要组成部分,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论文标题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署名即署上作者的真实姓名。署名是作者拥有著作权和责任感的体现。

3.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全文精当、全面的概括。用于提示研究对象和日的,课题的基本观点、成果及意义等内容。具有提示和检索的功能,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则几十字,多则以不超过300为宜。

4.关键词又称主题词。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其目的是为了方便文献检索。关键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以国家颁布的《汉语主题词表》为准,不能随意选取),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 '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关键词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5.正文包括引论、本论、结论。

(1)引论。又称引言、前言等,用在论文的开头。引沦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论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本论。又称正论,是正文的主体,也是整个论文的核心。这一部分通常是对研究过程的直接阐述,是作者对所研究问题的分析、论证、阐述。应包

括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其结构形式,常见的有并列式、递进式、过程式和

综合式。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并能准确地把握内容的层次及其内在联系。

(3)结论。它是本论部分分析、论证问题后得出的结论,是解决问题,是本论部分的自然延伸。有的没有单独的结论部分,而是将结论融人前文。

6.致谢 对论文选题、实验过程、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帮助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

7.注释是论文对正文某些问题的注明和解释。

8.参考文献目录参考文献目录是列出研究和写作论文过程中参考过的专著或文章。其作用一是表示了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二是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情况,为读者研究或查找文献提供线索;三是反映作者对本课题、本领域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程度,便于读者相信论文水平与增进资料的可信度。

毕业论文篇幅一般在6000字左右,大专生毕业论文字数可稍少些。好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可以作为学士学位的论文。

毕业论文定稿后还要进行装订,装订顺序是:封面、衬页、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衬页、封底。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

1.选题新要写好毕业论文,首先要选好论题,这是决定论文成败的最基本的前提。选题一般不宜过大,内容不太复杂,要求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大致反映作者是否具备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基本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最好是选择一些学术热点、学术空白的论题,或是老题新作,或是创新思路

2.材料足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是证明论点的论据,因而材料是决定毕业论文成败的第二个关键。所以,要充分搜集、占有和使用有关材料。做到“古今中外、理论事实、具体新鲜、丰富充足”。

3.结构严可采用并列递进、数码列项、标题作序的结构方法,做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4.语言精做到语言精确精炼、流畅易懂,同时注意要富有文采、个性突出,避免干瘪单调、枯燥难懂。

5.格式全格式要符合规范,不能漏缺相关要素。

封面

使用学校统一格式,题目居中,学号等内容靠左侧对齐,后面的下画线要整齐。题目要对论文(设计)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以内。

中文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黑体三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中文摘要

“摘要:“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所研究的内容、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成果和特色,一般为150-300字。下面空一行

中文关键词

“关键词:“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一般3-5个,以”,“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尾不加标点符号,下面空两行。

英文论文题目

所有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黑体三号,加粗,居中。下面空一行。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除字体外同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要求,但“Abstract:”和“Key words:”要加粗。内容翻译要准确,英文摘要的词汇和语法必须准确。

注意:如果内容教多,可以将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放到下页。

目录

“目录”两字为黑体3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第一层次标题“一、”顶头,黑体、小四号,第二层次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第三层次再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页码加小括号,页码前为连续的点,垂直居中。

如果采用“1”、“1、1”、“1、1、1”的形式,则每层缩进半字。

参考文献按第一层次标题的格式。

正文

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每段开头空两字,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文理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工科、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字数视专业情况而定。

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应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毕业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产权,凡引用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计算的数据要求真实、客观、准确。

标题

所有标题左侧空两字,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一、”,“(一)”,“1、”,“(1)”,“” 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空两字,或者采用“1”、“1、1”、“1、1、1”……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顶格。

注释

采用本学科学术规范,提倡实用脚注,论文所有引用的中外文资料都要注明出处。中外文注释要注明所用资料的原文版作者、书名、出版商、出版年月、页码。

图表

正文中出现图表时,调整行距至所需大小,返回正文再将行距调整为22磅。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中译本前要加国别),例如,

[1] [英]M奥康诺尔著,王耀先译.科技书刊的编译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打印及纸张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应一律采用打印的形式,使用A4规格的纸张,左边距2、75cm,右边距及上下边距2、5cm,页眉页脚1、5cm,全文行距22磅,装订线在左侧。按以下介绍的次序依次编排,页号打在页下方,宋体五号,居中。

装订次序

学生答辩后各院系要将有关资料和论文按照封面、中英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选题审批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答辩记录表的顺序统一装订成册,存入院系教学档案。

提交论文电子稿

学生上交的毕业论文(设计)软盘一定要经过杀毒处理!

毕业论文(设计)应用Microsoft Word编辑,存成以学号为名的、doc文件,例如一个学生的学号为0137023,则文件名应该为0137023、doc。每个学生交上来的磁盘中只能有一个名为学号、doc的文件,对于双修的学生,应上交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名为学号、doc,另一篇名为学号sh、doc,如 0137023sh、doc(双修专业)。

原则上,每个学生应将自己的论文单独存盘(存为一个文件名),并在软盘封面写明自己的学号、姓名、所属院系,然后上交。不提倡为了将多个学生的论文挤在一张软盘上而将各个文件压缩的做法。如果软盘的空间足够大,也可以集中多个学生的论文文件,但决不能是压缩文件。如果某个学生的论文过大,不得不进行压缩,那么必须将自己所用的压缩、解压软件及解压方法详细记录在一个名为decompress的、doc或、txt文件中;如果所用的解压软件不常见,应该在软盘中附带自己的解压软件。

高电压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下面是我整理的高电压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综合改革

摘 要 高电压技术是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课程包括高电压绝缘基本理论、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电力系统过电压防护技术。本文以提高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阐述对教学大纲、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 高电压技术 教学大纲 教学资源库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5.059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Comprehensive Reform

YU Li

(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is our hospit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electrification of agriculture the backbon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courses include basic theory of high voltage insulation, high voltage test technology and power systems over-voltage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ore academic studies,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ve ability for the purpose set forth ideas and measures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syllabus;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methods

0 引言

当前,高校的教学改革日趋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结构的改革。因此集中优势搞好课程结构改革意义重大。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①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电压技术课程建设,打造学院品牌课程,从2006年开始,高电压技术课程建设团队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的机遇,争取到了几百万的资金和学院的大力支持。按照行业标准,最新发展要求,先后进行了高电压绝缘实验室和环保绝缘材料实验室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开发、建设等工作。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而这些实验室的建设成功,为高电压技术课程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中老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1 教学大纲的修订

随着2011级培养方案的修订,高电压技术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必须对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编写课程标准,使之适应教学要求,及时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相结合。

为满足“3+1”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电网发展的需求,把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七学期,对一些内容进行合理删减,由原来的52学时缩减为48学时,可以为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以及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公用。

新修订的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②③④⑤分别见表1和表2。

2 教学资源库建设

为了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课题组在教学过程中收集了大量课程所需要的案例、例题、习题、试卷、图片、表格、flash动画、电子课件、视频、电子微课、工程设计标准等资源,建立习题库。课题组每年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更新习题内容,注重选题的新颖和知识的综合训练。

建成的高电压技术课程试题库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六个部分,涵盖了整门课程的全部知识点。试题库的建设,一方面实现了“客观题上机答题,主观题计算机随机组卷、教师流水批卷”等标准化考试,做到了教考分离。另一方面在学生课程学习中,不但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且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转变了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整合高电压绝缘实验室和环保绝缘材料实验室资源建立了高压实验综合平台,该平台集课程教学与实验、专业实践、科学研究、企业培训、文化传承功能于一体,师生共用,教与学互促,校企共享,共同培养电力应用型人才。高压实验综合平台可以实施实验项目见表3所示。

3 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高电压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课堂讲授演示为主,辅以作业、实验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一直是被动式学习。通过课程改革,在教学方法的逐步实施和完善,充分利用高压实验综合平台开发创新性实验,并辅以微课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对知识点实现演、练结合,丰富教学手段。

3.1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负责对教学重点、难点详细讲解,而对交叉重复的内容,由老师首先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寻求答案,最后老师对此问题进行总结。例如高电压技术课程中电力系统过电压部分切除容性负载后真空断路器是否发生复燃、重击穿以及NSDD等问题以课程设计形式留给学生自学完成,要求学生利用MATLAB或EMTP等软件完成仿真模型的搭建以及暂态过程的仿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由被动型学习转向主动型学习。

表3 高压实验综合平台实施实验项目一览表

3.2 丰富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编制电子教案、制作电子微课,例如高电压技术课程中绝缘部分关于极性效应的概念,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辅以“绝缘子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实验”的电子微课,把握传统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取得较佳教学效果。

采用网络教学手段。将自编的网络学习课件、电子教案、参考习题及习题汇集、课程模拟试卷、电子微课等录入到学院网络资源教学平台,同时建立网上辅导答疑系统,构建了高电压技术网络教学系统。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或复习巩固知识并检测学习效果,并通过答疑发现问题并及时得到指导帮助。

4 结束语

在我国电网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迁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电力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本论文以能源电力行业和输变电装备制造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出了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的思路,通过对原有课程大纲进行修订,整合实验室资源构建高压实验综合平台,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快速发展的电力工业提供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注释

① 杨宝峰.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J].宁夏教育科研,2005(1):65-69.

② 赵智大.高电压技术(第3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5.

③ 严璋,朱德恒.高电压绝缘技术(第2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

④ 张仁豫,陈昌渔.高电压试验技术(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⑤ 鲁铁成.电力系统过电压(第1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电压技术论文

  • 索引序列
  • 高压绝缘子在线检测技术论文
  • 绝缘在线检测论文
  • 零值绝缘子检测论文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毕业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