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小学生国学教育现状研究论文

小学生国学教育现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生国学教育现状研究论文

一转眼这学期就要过去了,我的国学选修课也到了最后阶段。作为一名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选修课给我提供了更多接触文学和一些文科生的机会。在这学期的国学课中,陆老师分块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诗歌、陶瓷、建筑等。今天我就谈谈我最喜欢的诗词,豪放类的诗词。从小学到现在,我一直都喜欢那些朗朗上口,豪放的诗和词。因为这样的诗歌读起来总让人心境大开,充满斗志。首先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杰出代表,它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览赤壁矶所作。词的开篇即景抒情,越古今,跨千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奔流不息的长江,作者联想到无数英雄豪杰都已远去。他们的功绩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人们淡忘,变成历史的痕迹,正如“浪淘尽”所指。“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将我们的视野拉到了一个具体的地方——周郎赤壁。这里曾上演了一场充满智慧的战争,也出现了一批英雄豪杰。苏轼这样写为下文缅怀周瑜作了伏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句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上石头重叠到云霄,巨大的海浪拍打着江岸,声势浩大,卷起千万堆的雪浪。历史已经走远,而赤壁的风景依然如此壮阔。作者用几句话,顿时把我们带到了赤壁现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总结上文,又领起下文。上文作者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精彩的画卷,尽显赤壁之雄奇,长江之奔流不息,地杰人灵。三国的时候,各路英豪并出,风起云涌。“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两句集中写赤壁之战的代表人物周瑜。以美人称英雄,突显了周瑜的才华横溢。同时又以周瑜战前指挥的从容姿态,优雅风度,表现了周瑜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这两句将周瑜的人物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作者心中的英雄人物被完美的表现出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作者开始了对自我的感慨。作者把自己在赤壁前的所见所想,当作是自己回到三国游历了一番。再联想到自己到现在还没有建立功业,就已经有了白发,不禁失意自嘲。光阴一去不复返,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暮年,仕途的坎坷,壮志未酬更是让作者感到遗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经过一番内心的思考,作者顿生感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开胸怀面对,一醉方休。苏轼全词大起大落,先写英雄人物,再写自己的悲凉人生。英雄人物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自己的人生也充满了艰难坎坷,两种人生都是如梦如幻。全词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词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无限思考,富有哲理,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给人以教育,百读不厌。如果说古代的诗歌离我们很远,已经成为历史了,那么毛泽东的诗可以算是离我们很近了。毛泽东的诗也是豪放中的经典,有时代背景,读起来豪气逼人,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诗。一首代表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在陕北初见大雪所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一望无际的雪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的银色世界。冰封,雪飘,动静结合;千里,万里,意境广阔。“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里有登高远望之意,而且有很大的想像成分。诗人一人面对如此壮阔的景象,内心充满豪迈之情。诗人看到了长城,看到了黄河,看到了伟大祖国的山川。“顿失滔滔”也展现了那里天气的寒冷,万物都是银装素裹,一片沉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动态描写,山、原在穿上神圣的银衣之后,似乎变的生气勃勃,活波奔放。诗人的情感也因此活跃起来,看着山、原在自己眼中起伏,似乎要与天公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作者根据所看到的雪景,想象雪后晴天的景象。一定是红日相照,白雪泛红,景色十分美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对上文写景的总结同时又为下文的议论过渡。正因为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才有那么多古今英雄豪杰为争着统一它而奋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几句开始细写历代英雄人物,如同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一个“惜”字,定下了对历史人物评论的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诗人也非常注重评价的公正性,用的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在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中,还使用了欲抑先扬,指出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不懂文治。这几句同时也有暗指诗人自己将会与他们不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全词的最后一句,点出了主题。诗人将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自己所处的当今时代。新的时代,会有新的风流人物出现。新的风流人物也一定会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前人,创造更大的业绩。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自信和伟大抱负。毛泽东的这首词气势磅礴,胸怀豪迈,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喜欢豪放诗词,它以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吸引着读者。每一首都表达了特定的情感,流露了自己的志向,展现了恢宏的气势,每一首都是经典。国学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而诗歌又是国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从小便开始接触诗歌,是诗歌使我们走上了学习国学之路。在古今的诗歌当中,豪放的诗歌最能影响人的行为。人在行动时,起作用的,只有三样东西。一是直觉,二是习惯,三是情感和情绪。豪放的诗歌会在无形当中对我们产生影响,使我们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现在,在人们普遍忽视国学的情况下,国学教育已经变的非常重要了。学习国学的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对国学的学习,从豪放的诗歌开始。

随着近几年国学教育慢慢受到重视,中小学也开始重视国学教育启蒙,促使很多国学辅导机构开始出现,因为国学教育的特殊性,一些国学馆教育模式落后,并不能促使国学教育带给孩子积极作用,国学教育虽然是传统文化,但也需要与时俱进,以现代儿童学习心理相结合,从而将国学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影响下一代

小学生闲暇教育现状研究论文

学习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少有人在关注学生的闲暇教育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闲暇教育:当代社会的一门重要课程》这篇文章吧!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一个十分强势而普遍的观念一直在影响着中小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那就是把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曲解成了“根本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尽管课程结构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课程改革的视野依然显得十分狭窄。其实,在世界范围内,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课程的内涵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关注“空无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空无课程”(the null curriculum)是美国著名美学教育家、课程论专家艾斯纳(E.W.Eisner)提出的概念。艾斯纳把那些被学校和社会在课程变革过程中有意或无意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称为“空无课程”。他分析了许多对人的发展极为重要的课程在现行课程体系中没有位置,变为“空无课程”。他指出,有些“空无课程”是学校和社会出于某种需要而有意识排除的,也有些“空无课程”是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未意识到其价值而导致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不仅应思考现行的实际课程的合理性,还应思考学校教育中的“空无课程”及其成因如何,以增强课程变革的目的性和合理性。而反思我国基础教育现行课程体系的根本问题,主要地表现为课程价值观的功利化。课程凸显成了驱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学业评价,不断去参与考试竞争的工具,而课程“培养人”的根本目的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彰显。 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第一条如是写道:“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它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财富。”可见,这种“在无意识中开始”的在广阔的生活视野中存在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因此,这种以“不知不觉”、“自由自在”为特征的教育——“闲暇教育”,就不能不进入我们的课程视野。这就是一种长期被学校“正式教育”所忽略或排挤在外的,而恰恰关乎学生生命成长的“空无课程”。闲暇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和古希腊时代都十分重视闲暇教育。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就专门论及闲暇对人生发展的意义,认为闲暇是一个重要的,甚至高尚的概念,它的涵义并不是无所事事,纯粹玩乐,而是一种自由的、有意义的活动。近代西方“学校”(school)一词即可溯源于希腊语“skholk”,其原意即为“闲暇”、“休息”。在东方,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论著《学记》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藏、修、息、游”的教育思想,主张把敬德修业与休闲游乐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然而,进入近代社会以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随着学校教育的迅速发展,科学世界的教育逐渐取代了生活世界的教育,闲暇教育也渐趋式微。马克思曾把时间现象从经济学角度分为“工作时间”与“自由时间”两类。在工作时间内,包括“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两种。在这里,从广义上讲,“自由时间”仅指工人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受资本家的支配的时间部分,也即“闲暇时间”。他指出,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在这里,马克思把自由时间的增加、人的充分发展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揭示了闲暇时间对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马克思还肯定“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一个“精彩的命题”,并断言“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近代以来真正的“闲暇教育”设想是在19世纪下半叶,由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首倡的。他认为,人的生活以重要性程度可分为:“(1)于维持自己生存上有直接关系的活动;(2)为获得生活上的必需,于维持自己生存上有间接关系的活动;(3)关于抚养教育后嗣为目的的正常活动;(4)关于维持正常社会和政治关系的活动;(5)当闲暇时,为满足爱好和情感的一切活动。”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为顺利完成这些活动提供知识。相应地,教育应当“为了欣赏自然、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做好准备”。他预言,当生产的办法愈臻完善,劳动达到最经济的高度时,闲暇教育的重要性程度就会大大地提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一个中学生毕业之后,若不升学,应有下列之要素:“(1)应付社会环境所必需之人格;(2)制裁天然环境所必需之知识技能;(3)生利所必需之知识技能;(4)消闲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可谓目光深远!20世纪20年代以后,闲暇教育在美国迅速兴起,到了60年代,闲暇教育问题已成为不少发达国家的研究热点。1974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届全国闲暇教育委员会,并每年举办一次全国闲暇教育会议,1984年9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有关闲暇问题的世界性大会,标志着闲暇教育已成为全球性教育领域中的新课题。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少有人在关注学生的闲暇教育问题。即使在新世纪以后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闲暇教育依然是一种被淡出教育者视野的“空无课程”。我国的闲暇教育与我国社会形态的转变和教育现代化需求是根本不相匹配的。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少有人去关心学生的闲暇状况,学生“读书苦、活动少、负担重”,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顽症。我们所能看到的最为普遍的做法,就是教育者(包括家长)想方设法把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减少到最低程度。这种大包大揽式的教育尽管看起来是有条不紊、高效率且富有积极意义的,却往往又是以限制学生的人格发展,丧失学生的主体精神,牺牲学生当下生活质量为代价的。今天,当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设法精简中小学课程内容,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发展个性的时候,我们却依旧死抱着“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不顾一切地迫使学生疲惫不堪地跋涉于书山题海之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把给学生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看成是“创造宝贵财富”。他认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行选择的喜爱的劳动时才能得到发挥。” 遗憾的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我们的周围至今依然难觅踪影!伴随着闲暇时间的日渐增多和终身学习社会的悄然来临,那种“学习——工作——休闲”式的人生旅程将被这三者和谐统一的形态所取代。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不会合理安排闲暇生活,也就意味着不会学习和工作。正如桑新民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21世纪的教育舞台上,闲暇教育不仅会在物质生产的彼岸演奏真善美统一的迷人乐章,而且将以其强烈的节奏和旋律感染与影响着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的广阔领域,使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教育、生活更加和谐地溶为一体。”终身学习社会关注的必定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潜能。而闲暇生活中的自由性、自主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等,恰恰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潜能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可以预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现代化的持续推进,积极推进闲暇教育,让学生的个性品质与创造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将成为教育者乃至全社会所共同关心的重要内容。闲暇教育将以其独特的风采介入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中来。相信闲暇教育定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出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定将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开辟出一个令人神往的崭新天地!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基础,对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过去相比,我国现有的小学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不可否认,还有诸多教育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小学教育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对于现有的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都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笔者作为小学教育一线工作者,围绕工作实际,分析小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工作经验,提出一些现实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育教学现状和问题

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特指九年义务教育,而小学教育则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小学教育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变化。例如,小学教学设施有了较大的提高,校舍也进行了修缮改造;小学师资也受到重视,给予一定学习机会,师资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教学器材的质量和数量得到提高,教风学风得到相应改善。但是由于小学教育存在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依然存在着一定问题,一些顽疾人就存在,需要逐渐去努力改变。

1.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评判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一直是以应是教育为主,虽然近年来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应是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部分教育者还是以成绩为核心来评判学生的优良好坏。在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的成绩评判系统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创造力都受到了压制,从而形成了许多“书呆子”,只会读书,其他能力较弱,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均较弱,与社会当下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综合人才的要求相悖。

2.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小学教育新课改进行过程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小学教师队伍有部分人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教育责任感,无法与现代社会的教育需求相匹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部分:其一,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与时代要求相悖。有部分教师始终以传统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较为落后。有个别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通过体罚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都会造成学生身心不健康发展。其二,现代专业知识不够完备。小学教师常年工作在一线岗位,虽然有一定学习机会,但是由于工作性质较忙,相对来说,培训机会还是较少,小学教师利用现代化先进教学设备、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对小学生健康心理成长的引导方式都亟待改进。

3.家校联合亟待完善

小学生的教育教学不仅仅只是学校的一方面责任,应该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而大部分学校往往只注重校园内的教育教学,认为校园之外的生活和教育是与学校不相干的,因此导致了家校二者信息沟通的不对称。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仅限于小学生出现重大问题,而平时二者的沟通很少,这也间接导致了学校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教学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无法充分全面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心理,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无法真正体现出来,对于新课改的充分实施有一定阻碍作用。

二、当前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传统应试观念的转变

针对部分教师单纯以学习成绩好坏定论学生,对学生进行评判评价的弊端,作为教育者应当及时对此种传统应试教育观念进行转变。针对现行的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教育者应该制定更为适合现代社会的评价体系,应把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重要标准,培养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小学时期,因学生年龄较小,无法拥有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此时作为教育者,更多的应该是帮助小学生形成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基础的文化知识和简单的社会经验。因此,学习成绩虽然可以作为其中一个指标,但是更多应该是注重学生的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培养,使小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部分小学教育者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教育责任感这一问题的解决,小学一线教育者应该随时更新现有的教育教学技能,多提供给一线教育者培训学习的机会,并提供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和手段,让教育者能够通过现代先进的理念和手段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维模式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在快乐的教育中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在广西部分地区,当地生活水平较低,教育条件有所制约,小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新鲜事物较少,其思想也较为落后,对于未来没有较大的理想,对于生活也缺乏较高的追求,而且留守儿童也较多,因此,小学教育者面对这一问题,更应该去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先进的教育手段和理念能迅速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业上的难题。

3.家校联合教育的重视

小学教育教学,并非是学校单方面能够完成的,可以这样说,校园是第一战场,家庭则是第二战场,两个战场相互支持配合,才能获得胜利。学校应该形成一个畅通的与家庭沟通的桥梁,转变传统的被动形式,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座谈、家访等传统的`沟通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动态,为小学生制定合乎其个人个体发展的具体教学计划。同时也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的网络社区,让学生家长与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同时教育者还可利用朋友圈、微博等网络阵地,开发教育者个人的公众号,及时发布相关的教学信息,让家校两个战场真正联合,为学生学业保驾护航。

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在教育中身心获得健康全面发展,应当充分发挥小学教育教学的力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有着只管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解决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小学教育者需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家校联合的作用,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中问题解决的主要对策。

参考文献:

[1]吴久安.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考与探索.小学教育.2015(10).

[2]周焕新.浅谈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12(04).

[3]赵娜.浅析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8).

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现状论文

1.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弘扬爱国主义,主要是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努力学习,为祖国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2.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盲目崇拜,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外国的优秀的东西,为自己的祖国添砖加瓦

就一般意义而言,爱国主义和自由主义属于两种不同价值观,爱国主义强调付出,自由主义则强调对个体权利的维护。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爱国主义的思修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爱国主义的思修论文3000字

《现代性视角的爱国主义及其 教育 的思考》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新一代的思想素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新时期的爱国教育应当也增加新的元素,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故此,本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体,从现代的角度来分析爱国主义的内涵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发现的某些问题和不足,对其中的弊端进行考察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化爱国主义教育;思考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内容。爱国是作为国家公民所应当具备的 基本素养 ,而如何爱国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因此,爱国主义的教育是个永恒的主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领域,它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对学生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一、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个不断更新的历史话题,包含着人们对祖国的丰富感情,同时也是人们所肩负着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进行着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总的来说,中华民族能够经历上下五千年而历久弥坚的重要原因是因为爱国主义的存在。

1.爱国主义

何谓爱国主义?借用列宁的话说,就是人们在意识上、情感上以及行为上对祖国的热爱,并且能够进行实践。邓小平同志曾对爱国主义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全国人民有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自豪感,他们以热爱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荣,以损害祖国利益、荣誉和尊严为耻。学术界也对爱国主义提出了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历史范畴的“爱国主义”一词,其内涵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1]

爱国主义需要以社会为支持,它是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在此过程中,人所特有的情感就进一步内化为人与人,人与所处本地区环境的深切感情,并逐渐将其升华为爱国主义的强烈感情。爱国主义蕴含着人们对自己所处领域的深沉热爱,萌发了远方人们对本国故土的眷恋。

2.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情感,而且也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于大学生是现代教育领域的主力军,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将它归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培养有理想、有 文化 、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从而为振兴中华和实现四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生中具有着特殊性,每一种理论都有其规律可行,高等学校的教育也是独特的,教育理论和 方法 受到规律的约束和制约。

爱国主义教育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爱国热情,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以及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使命,将爱国主义思想向社会大众、学生群体进行灌输。

二、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激发教育者的爱国情怀,并将内在的思想感情升华为爱国实践。

1.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滞后,层次不清晰

时代在不断发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的内容也需要具有层次性,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体现的知识点是不同的,但遗憾的是,教育工作者往往是把旧的话题重拾起来,没有丰富内容,也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和差异性教学。

2.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 的陈旧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学就是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大致包括直观的认知教育如升国旗、认识国徽、识别地图等等,促使学生产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对上述的这些教学方式已经是司空见惯。他们希望教育教学有更多的内容,有更新颖的方式。但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师的教学一板一眼,内容过于简单。

3.爱国主义的教学目标可操作性不强

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过于抽象和理想化。[2]在制定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时没有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个体价值选择,没能结合他们的个性发展特征和心理行为特征;过于侧重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爱国情操培养以及爱国意志的锻炼。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1.合理运用教育媒介,丰富教学内容

现代的信息环境已经由相对封闭的状态成功转变为开放、全面的接触。大学生所处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探索新的教育法则。我们可以借用新媒体来拓展教育的平台。

新媒体提供的是海量的网络信息,具有图文并茂的特征,在具体的做法上,一方面是将爱国主义的内涵提炼出来,充分利用网上团校和党校这些条件,结合现代化的网站、视频以及经典案例,将爱国教育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起来;另一方面,在基本的讲授内容上,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特点,让同学们快速快速地了解新鲜事物,加大对当前国家和国际大事的关注,这也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及时更新。

爱国主义教育要保证内容丰富和层次清晰,还需要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者即教师的努力,这些教师接受了现代化爱国主义理论的学习,能够有重点、分阶段地将爱国主义的内涵传授给受教育者。

2.创新爱国主义的教育方式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一部分内容,要坚持教学的基本原则,如“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在陈旧的教育方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今天,创新教育方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首先,可以借用网络载体,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宗旨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输入计算机,通过网上教育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开设爱国主义教育网站或者论坛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提出的一个新方向。

其次,充分利用各种校园社团,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灌输,例如借助虚拟的交流平台[3]开展网上有关爱国主义内涵的知识竞赛如近些年在大学校园里例行的党的教育知识竞赛,从而抒发出自己的爱国情怀,并在有意识的思考和参与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再次,是重视建设校园手机的文化氛围。现代的大学生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这种现象在几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现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如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视频、手机搜素以及手机杂志等途径给手机用户提供爱国主义的短信或者彩信,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3.对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重新认识

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有最崇高的、最远大的理想目标,同时也需要有切实可行,普通大众也能达到的切实目标,否则它的可操作性就无从谈起。在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进行引导时,第一,要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为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和保证;第二,要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客观真实地面对当前的社会环境;第三,要以爱国主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思想贯穿学习的始终。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或者是文化历史名人的诞辰或者重大历史、政治事件纪念日来进行教育。[4]同时,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生活,了解当前社会、企业的真实情况,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成就如何。最后,需要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指标,将这些浓缩的精华牢记于心,将其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明确自己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四、结语

总而言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个永恒的主题,每个社会公民都应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它是来源于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它将各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它也能指导着我们走向新的辉煌。但是,面对现代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产生的问题,作为国家政府、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者三方,都需要从自身方面进行改造,培养新生代对祖国的热爱并为此付出行动。

参考文献:

[1]马建.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J].中国高教教研,2012(03):150

[2]潘亚玲.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04):139

[3]林奇清.试论全球化时代我国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辽宁行政学报,2011(02):137

[4]闰晓梅.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3):24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卫生学校;湖南娄底417000)

(一) 目前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以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到爱国精神为主,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 效果却并不理想, 没有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效性机制, 多数的课堂会出现形式主义的现象, 当时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被课堂气氛感染而迸发, 但会随着时间迅速减退, 没有真正的领悟到爱国主义的内涵, 同时部分高校也缺少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化, 往往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教学内容, 缺乏教育体系的支撑, 强调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固话到一些行为上, 而不是将它作为一种思想来进行教育, 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普遍存在缺少时代特点的情况, 很多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停留在较为落后的年代, 例如近代的民族觉醒等思想作为主流教育手段, 没有结合实际的社会情况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此类教育方式无法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代入其中, 也达不到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目的。并且在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下, 我们无论是在校园还是社会, 通常会遇到被称之为“愤青”的人群, 这类人民盲目爱国, 对于形式缺乏良好的判断, 高喊爱国口号却没有实质行动, 例如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甚至也有高校学生失去理智上街砸车的现象出现, 这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在某些方面的不完善, 让学生们在这类事件上无法保持应有的理性思维, 同时在某些现代媒体的不良引导下, 也会大量出现这类盲目爱国的人群, 这种失去理智的所谓爱国行为不仅不会给予社会和国家任何帮助, 还会扰乱正常社会秩序, 造成恶劣影响。(二) 国防教育同样重要, 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衍生体现, 我国高校对于国防教育缺乏重视, 当代大学生普遍没有完善的国防意识体现,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国防教育与其关系不大, 尤其是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的形势下, 完全没有任何国防基础知识, 当代大学生普遍还是认为目前的学习只是单纯了为了将来工作做基础, 缺乏对国防的基本责任感, 相比国防教育的知识, 他们更愿意去学习使用的技能, 对军事方面的知识和新闻也毫不关心, 并且当代大学生出了军事学院以外, 都对参加报效祖国持强烈抵触情绪, 造成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虽然大部分高校都设有军事研究室, 但往往没有相应的专职教师来开设课程, 大部分的国防教育课程也只是流于表面, 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 甚至部分学校虽然配备的相关的专职教师, 但是由于教师本身大多并非军事专业出身, 仅仅经过潦草的培训就上任执教, 自身也缺乏对国防教育事业的正确认识。学校本身也多国防教育没有正确认识, 没有对大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国防意识引导, 例如校内学生自发的社团, 军事国防相关的社团很多缺少学校方支持, 部分对军事知识有浓厚兴趣以及愿意接受国防教育的学生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被改变, 整个校园缺乏国防教育知识学习的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是缺失,有的报道和文章中都吹外国好、外国月亮圆,贬低中国文化,说中国各个方面不好,应该照着外国学习。有的大学为了自己所谓的排名,写论文让外国评价自己的好坏,自己学校的排名,所谓的国际化去给外国留学生特殊待遇,补贴让外国留学生读书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自己培养出自己国家的学生不爱国,认为外国比中国好,从而导致自己培养的人才外流,有钱人和有本事的人为子女教育,移民到国外加入外国国籍,导致资金外流等等。大学要以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保护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为国家培养出自己国家的优秀的合格的人才,搞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要使自己大学生觉得自己的国家比外国好,条件比外国优越,这样大学生才会热爱自己的国家。要让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国家比任何国家都伟大、都好,生活在这个国家很幸福,这样孩子们才会爱国。

国内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现状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针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状况,对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进行分析,总结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旨在通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素质教育方法的完善,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教育的改革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关键词: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的重点,会将小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通过课程教学方法的综合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缺乏的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影响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将素质教育方法的使用作为重点,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引导,进行素质教育方法的整合,以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1、素质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素质教育方法的运用,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性、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小学生的特殊需求,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引导,为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素养的强化提供参考[1]。

2、小学语文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2.1互动教学,强调素质教育价值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为了展现素质教育的优势,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及时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素质教育方法的创新,以强调小学语文课堂上互动教育引导的价值。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若只是采用单一的方法教学,会影响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丰富的、具有吸引力的语言吸引学生,使学生转变对语文知识的片面认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白鹅"教学中,文章的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生字以及次序,并引导学生在课文朗读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感情。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积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白鹅"形象的分析,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对白鹅形成了全面认识,之后在文章阅读中,学生可以重点关注作者与白鹅所发生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展现素质教育在课堂引导中的价值[2]。

2.2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通过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针对小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小学语文课程创新的价值。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学习方法单一是影响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原因,教师为了顺应当前语文课堂的需求,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强化,为学生积极创设合作探究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一,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该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强调语文教育引导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第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质疑中及时解决问题。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的课程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大概思想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环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可以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状态,激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并潜移默化的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三,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全面提升。

2.3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合小学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中,教师需要认清情感教育在语文素质课堂中的引导价值。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营造和谐化的学习环境,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知识探究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课堂中,为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师在课堂引导中,需要让学生在知识探究中掌握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思想,使学生更具体的掌握人物语言、行为表现以及心理描述方法等[3]。

3、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素质教育方法的完善,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课程教育方法的整合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丰富语文课堂,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对于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清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主体性的强调以及学生情感的升华等,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探究环境,展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整体价值。

4、参考文献

[1]王玉香.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7(8):325-325.

[2]丁苏灵.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6):166-167.

[3]陈素琨.对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分析[J].教师,2017(10):18-18.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各阶段教育所关注的重点话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时期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同时又是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认识到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1]。语文学科具有典型的人文性,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综合质量。

一、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关系的有效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有很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选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具有相应的教育意义,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坐井观天》《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在这些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关心理素质教育的渗透,在阅读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德素质。其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本身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过程,通过组织小学生对某一篇课文进行小组合作阅读教学,或在相应的阅读教学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语文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规范,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从意识形态上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行为,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有效、正确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体系。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从整体上看,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效果并不理想,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将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阅读内容、阅读技巧和语言知识教学方面,缺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2]。其次,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相关要求。传授式的阅读教学方法仍然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这种刻板的阅读教学方法下,不仅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甚至还影响了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最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的重要因素。虽然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联系紧密,但两者的教学独立性较强,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组织和融合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就不理想,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促进小学生个体更优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3]。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有效的阅读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通过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特别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语文教学理念,体现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个体能力培养。其次,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注重平等的教学沟通,了解学生的个体能力、兴趣爱好、阅读学习状态等相关能力素质,以此为基础制订学生个体阅读教学指导计划,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最后,教师要对学生保持耐心和宽容,面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讲解、引导,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二)基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师应积极挖掘语文阅读素材中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教学手段既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中国美食》这节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具有代表性的美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先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美食都有哪些,自己最喜欢妈妈做的哪道菜,简单说一说自己熟悉烹饪的方法是什么。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刚才说过的烹饪方法的视频,然后给出菜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一道菜的烹饪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了中国美食的魅力,又感受到了美食文化,这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与其他同学进行组内合作学习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协作和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

(三)通过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仅依靠有限的阅读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外阅读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素材,如有的学生自信心不强,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增强自信心的书籍。换言之,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相应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活动,组织小型的“读书交流会”,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学会成长。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必须要认识到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深入挖掘教材,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在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品质的同时,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综合性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燕.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J].学周刊,2018(28):91-92.

[2]刘长月.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36.

[3]刘晓.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04):70.

小学教育现状研究文献论文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范文作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9]刘聪.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2):191~192.

[10]蒋亦华.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路径的现代特征与实践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26~28.

[11]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06(9):64~65.

[12]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13]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管理,1997(4):13~15

[14]李伟诗.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J].教学与管理,2010(7):35~36.

[15]朱琼敏、洪明.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和改进举措[J].教师教育研究,2006(1):76~80.

[16]邱兴.以色列阿拉伯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9):25~30.

[17]黄晓军.提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6.

[18]王守恒.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19]王燕霞.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提高对策的'研究(以上饶市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5,9.

[20]Althea Lazard: Helping Preserve Teachers Inquire About Caregivers: A Critical Experience for Field-Based Course.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Winner 1988, Vol. XIX, NO.4.

[21]Novo Enova R, Ssawilowsky S. Measurement of influence of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on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999, (5).

[22]Saar, I. A. (1991).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minority education in Israel:The case of the Bedouin Arabs of the Negev.Comparative Education, V01. 27, Issue2.

[23]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teacher workshops, http:// www. Teacher quality. Us/Teacher To Teacher/Workshops.asp,[EB/OL].

一、著作类

[1]萧宗六,余白主编.学校管理学新编[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柳斌,方亮主编.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二)[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3]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4]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戴维A德森佐(David A. DeCenzo),穆恩(Henry Moon).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沈振佳主编.小学教育评价[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陶西平.教育评价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梅新林,吴峰民主编.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建议--基于天津、吉林、江苏、浙江、河南、贵州、甘肃七省(市)的调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赵勇,王安琳,杨文中.美国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1]刘铭.当代教育管理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二、期刊类:

[1]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杨传昌,蒋金魁.我国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9(3).

[3]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4]杨鸿,沈群红.构建“岗位+能力”型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7(17).

[5]葛丽.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应“评”“考”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8(7).

[6]张祥明.重建教育质量评价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

[7]黄大龙,吴恒祥.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3⑵.

[8]俞光虹.重视完善考核制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海市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回顾与思考CJ].人民教育,1997⑷.

[9]刘克汉.我说小学教师职称评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4⑴.

[10]彭春芸,林清玲.正确对待教师职称评定与论文的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3(17).

[11]钟和军.质疑教师职称终身制[J].广东教育,2001(7.8).

[12]姜学洙.教学成就应是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J].教学与管理,2009(10).

[13]陈驾.美国对小学教师的管理[J].外国教育资料,1993(1).

[14]刘彬.美国小学教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小学教育,2009(5).

[15]孙静.当前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J].外国小学教育,2007(7).

[16]蔡敏,李艳.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模式及特点[J].外国小学教育,2006(4).

[17]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18]周长春.职称与称职[J].校长参考,2006(3).

在一篇严谨科学的小学 教育 论文写作中,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教育 毕业 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张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 财经 大学2010 [2]马越越.低碳约束下的中国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3]范丹.低碳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4]颜敏.能力偏误、教育溢价与我国工资收入差异[D].东北财经大学2012 [5]黄万阳.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测度、效应与矫正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6]孟军.能源节约、碳减排与中国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3 [7]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 [8]张有绪.品牌资产模型与测度 方法 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 [9]徐勇.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0]刘晖.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1]卢永艳.基于面板数据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2]袁捷敏.产能和产能利用率新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13]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 [14]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15]黄宇慧.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综合平衡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 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 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6. [3] 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 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 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 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 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 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9] 刘聪.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2):191~192. [10]蒋亦华.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路径的现代特征与实践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26~28. [11]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06(9):64~65. [12]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13]李瑾瑜. 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管理,1997(4):13~15 [14]李伟诗.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J].教学与管理,2010(7):35~36. [15]朱琼敏、洪明.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和改进举措[J].教师教育研究,2006(1):76~80.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1]萧宗六,余白主编.学校管理学新编[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柳斌,方亮主编.21 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二)[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3]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4]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戴维 A 德森佐(David A. DeCenzo),穆恩(Henry Moon).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沈振佳主编.小学教育评价[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陶西平.教育评价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梅新林,吴峰民主编.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建议--基于天津、吉林、江苏、浙江、河南、贵州、甘肃七省(市)的调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赵勇,王安琳,杨文中.美国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1.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2.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网上银行论文参考样本 4.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5.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 索引序列
  • 小学生国学教育现状研究论文
  • 小学生闲暇教育现状研究论文
  • 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现状论文
  • 国内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现状论文
  • 小学教育现状研究文献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