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艺术研究发论文

艺术研究发论文

发布时间:

艺术研究发论文

要明确目标期刊发表的目的和领域,找早发表期刊网吧。

第一步:投稿.论文发表人员选择好投稿期刊之后,将自己的论文稿件通过邮箱、在线投稿窗口、QQ或者微信即时通讯软件这三大方式发送给编辑.第二步:审核即审稿.投稿之后,编辑会按照投稿顺序对论文进行审稿,有的期刊杂志收取审稿费,如果您的论文需要加急发表,请在投稿时标注清楚,可能会产生加急费用.审稿环节是整个论文发表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影响了论文发表周期的长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论文审稿可能会反复进行.第三步:审稿结果.主要介绍通过审稿被录用的论文.通过杂志社论文三审的论文,杂志社会下发录用通知书,并注明预安排在某年某期发表,之所以是预安排,是因为还没交纳版面费.第四部:交费.这里的交费主要是版面费,交纳之后,论文才会正式进入安排刊期出版流程.第五步:安排发表.版面费到位之后,即可安排刊期,并按照日期出版见刊.少部分论文发表可能会延期,原因很多,例如:有人安排加急.第六步:寄送样刊.论文见刊之后,会给作者寄送一本样刊,作为用途上交的材料.到此整个的论文发表流程结束.(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试论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论文

艺术史与艺术理论向来关系复杂,本文从历史层面分析两次艺术史“遭受”的“理论入侵”,最终提出问题:艺术史研究的主旨是艺术还是历史?应怎样协调其间的政治实用主义和审美理性主义?

从历史发展来看,艺术史及其理论一直关系混乱且始终有争议。从近期这一层面的发展趋势而言,艺术史及其理论二者彼此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造成了颇令人挠头的问题:二者的关系应如何定位——或者进一步将其具体化为艺术理论以何种形式贡献艺术史?

一、高等教育中“艺术史论汇通”

艺术史作为学科建制,其独立于19世纪前期,成熟于同一世纪后期。至今,高等教育体制内的艺术史已经成为颇为成熟、稳定、基本的历史学科。西方的很多高校都有“艺术史系”,其和其他学科互动关系很明显,专业性艺术院校则稍逊于综合性大学。而这一情况在中国则正好相反,艺术史至今从未“立户”,而艺术学理论却反之,即艺术史被定位为艺术学理论的分支。

在国外,很多艺术史学科都在对艺术理论加以“召唤”,即使是电影、媒体、设计之类专门性、实践性学科也不例外——如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便有提供多元训练、广泛课程的“艺术与设计史论学院”,以培养未来设计界、艺术界人才。就这一理念不难看出,若缺乏应有的理论介入和训练而仅有知识是不可能达到上述“境界”的。

而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艺术学的“正名”,艺术史论之间的“融通”趋势也显得更明显。从中国这一领域的现状而言,不仅艺术内部有艺术理论研究者,其他领域的学者中同样不乏其人。就学科建制层面来说,设立“艺术学理论”这一学科提供了坚实基础给艺术学研究的发展。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层面来说,一方面艺术理论上升至“艺术学科核心”,可以提供理论思维训练给各种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其教学和研究又能对艺术能力、创作实践起到提升作用。尤其是融合两方面修养的做法,给艺术创新提供了丰厚资源和坚实基础。

二、艺术史的两次理论“入侵”

19世纪后期堪称艺术史“关键期”,该领域人才辈出,其一个突出的共性特征就在于讲究哲学基础和理论建构——也就是其中人物既是史家,又是理论家——这也就是艺术理论首次“入侵”。其主要特征包括:第一和美学的关联被极力撇清,转而汲取养料给艺术理论。第二,将艺术理论边界开放,将之定位为考察艺术品风格而不是解析审美经验、抽象分析之类活动。第三,艺术理论成为了很多基础性概念的来源,故而其成为了艺术史的基础知识系统或支撑学科。在其中,可以看出艺术科学中艺术理论所占据的核心地位。

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艺术史热点问题转向了方法论方面,在这一领域的考量已经显得更具文化政治意义、更加多元化,即成为了“跨学科领域”,其领地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理论和棋代表人物。在此过程中,艺术史及其理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使得艺术史已经不再是“知识生产”、“学术研究”之类活动,而是更像意识形态、政治力量之间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战场,或者说成为了话语表意实践、争取文化表征权利的领域。甚至连研究主题和方法也和传统边界完全不同,对艺术史的地形图加以彻底重绘。

三、艺术研究中的史论张力

尽管艺术史遭到两次“理论入侵”并受到了颇为深刻的影响,然而,艺术史论关系依旧错综复杂。首先,两次“入侵”可见艺术史依赖于艺术理论,其次,“入侵”同样也成为了艺术史内部抵制和反对的状况。具体而言,作为艺术史,其发展依旧有着两种并存的矛盾:其一在于艺术史作为“物的科学”或经验学科,经常会和其他各种理论出现冲突;其二是艺术理论及其形成的不同艺术史范式之间会出现各种形式的冲突。

或者说,可以采取不同的概念来对两次艺术史当中的“理论入侵”造成的各种形式艺术史内在冲突加以描述。而其间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可以说是艺术史范式以“政治实用主义”转向“审美理性主义”这一改变过程。后者的范式主要所体现得是艺术史在风格和形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考察的视角,对艺术历史演变所存在的'内在逻辑加以关注,而这样的“现代性建构”活动,往往是与文化理论、文学理论美学的现代性有着完全一致的取向,故而其可以被称作“审美理性主义”。而在政治实用主义方面,所体现的则是“对抗话语”这一理论特性,可以称得上是文化建构艺术史中“含有”的某一“后现代性”的活动,其具备的突出特征,则再也不将艺术的历史作为一种审美趣味、艺术风格之类加以发展的独立系统,而将之作为更为广阔的文化史、社会史、文明史之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之中,有着很强的话语形成、意识形态批判等层面的政治分析。就其中后一种观点而言,其“现代性”体系中设想出的一系列“自主性”、“纯粹性”实际上都是虚空的幻想,故而只有在文化政治层面解析艺术史研究方可获得正确答案。故而在如此背景下,艺术的风格和形式已经被艺术史家所淡忘,转而开始解读其中的文化政治意义,艺术的历史分析活动中越来越多地夹杂了文化领导权、平等、压迫、属下、阶级、种族、社会、性别、身份之类概念。艺术史也从艺术品及其风格的“品鉴场所”变为 “文化战斗”的“战场”,即将知识的生产逐步转变为“资本争夺”。

四、结语

“政治实用主义”取代了“审美理性主义”,艺术史的研究范式中越来越体现出理论的作用并形成了巨大的转型。这样的“转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艺术史这一层面所表现出的研究对象和与之配套的方法。

然而,“政治实用主义”和“审美理性主义”之间的紧张实际上并未出现任何形式的缓解。而近期“回归艺术”的艺术史研究倾向,和“审美回归”文学和美学理论的一致,造成了艺术史研究重新定位这一难题。这也就使得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体系的代表人物雅各布森先生在近一个世纪前的说法,即文学研究中关乎社会历史或心理者均非文学研究范畴。这个说法对研究者有了这一提醒:艺术史与期间一系列理论之间存在的关系至今还没有真正明确化,审美理性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能否兼容和整合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尽管艺术史的方法论日益多元化,趣味和价值日趋多元化,但相对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潜在危险不可小觑。

艺术研究研究生发表论文

你百度搜田园论文网 首页就可以看到很多学术期刊 而且他们可以帮你发

新美术 装饰 美术研究 美术观察 美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世界美术 美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吉首大学学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山西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艺术研究生发表论文难吗

中央美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并不难过,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一步步完成,特别是在定义研究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等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因此,中央美院硕士研究生论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也是可以完成的。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是有难度的,核心论文的字数要求应控制在4000-5000字之间。文科方向的核心论文,所需字数应在5000-8000字左右。当然,具体还的结合作者实际期刊情况来确定。期刊论文除字数要求外,还对论文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对论文的重复率比较低。作者对论文的重复率尽可能地控制在10%以内,并且核心期刊发表的时间更长。从安排到发表,总共一起的时间大约是8-12个月,因此,建议至少提前一年开始着手自己的论文,因为核心论文发表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扩展资料: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介绍如下:文科类核心期刊职称评定时,须合理的控制论文的字数,因为论文的字数和论文发表的版面有直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当的字数能减少论文发表的版面。毕竟,字数越多,占据的页面就越多,所需的版面费也就越高。论文发表还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例如,论文的格式要求、字数不够该怎么办、职称论文发表的费用是多少、职称论文的级别是怎么评判的等等。

相对于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来说,学报投稿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报发表论文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本科学报,核心学报,虽然发表难度大,但是价值比较高,因此也建议大家发表论文尽量的都选择学报来投稿,毕竟认可度是很高的,而相对于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来说,学报投稿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报发表论文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本科学报,核心学报,虽然发表难度大,但是价值比较高,因此也建议大家发表论文尽量的都选择学报来投稿,毕竟认可度是很高的,而且通过学报网这样的专业机构来投稿,也是会降低难度的。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面小编也给大家讲解下学报网投稿的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顺利的投稿到学报上。想要顺利发表在学报上,首先就需要了解研究学报的风格,格式等,每本学报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要求,大家写作的论文也是要符合这些要求,投稿时必须注意与所投刊物的风格,格式一致,才有可能发表,其次,论文完成后投稿前,也是要注意掌握修改技术,好的论文都是修改出来的,不要急于投稿,要多修改,可以多咨询专业老师的意见,让他们帮助自己进行完善,修改语法,用语上的错误,这样对论文顺利发表也是很有帮助的。此外,小编是不建议大家盲目投稿到学报上的,自己和杂志社联系难度都是比较大的,而且投稿成功率是很低的,只有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尽快的发表论文,他们会结合您的情况帮助您修改论文,并且投稿到合适的学报上,让您的论文轻松见刊。

专业初审的目的是筛选一批不具有考研素质的人,大部分是外校生,或从其他非艺术型专业转学生,如果这个导师对你有兴趣,那么论文是从网上拼的都无所谓,把作品集好好做一下!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提前跟导师磨合,多让导师了解你。

艺术审美研究艺术哲学论文

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美学与艺术学虽然是两门相对比较独立的学科,但是二者也并不是完全被隔离开来。我们研究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并不是明确的将二者之间建立起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对二者进行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对于两门学科的发展有更强的推动作用。我们通过对艺术学和美学的研究,清楚的明确这两种学科自成体系的特点,因此我们就将针对艺术学和美学的关系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艺术学 美学 关系 问题探讨

自从有了美学和艺术学这两门学科,二者之间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的学者提出二者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可是似乎二者又有着完全不同的属性和特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体系和研究领域,我们只有更加深入的对此进行分析,才可以推动学科的研究脚步,进而对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分析。

一、艺术学的研究

(一)艺术学的范畴

艺术学所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广泛,从古至今,古今中外的研究学者对艺术学的定义众说分坛,始终都没有明确的概念范畴。一般来说,艺术学所包含的内容包括艺术评论、艺术原理、艺术美学、艺术鉴赏、艺术教育学、中外艺术史等等,所以我们对艺术学的研究也比较困难,研究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另外与艺术学相关联的学科和内容也是非常多的,他们大多数都和艺术挂钩,但也并不完全归于艺术学的范畴,这类学科大致分为:艺术文化学、艺术伦理学、艺术社会学、宗教艺术学、环境艺术学、建筑艺术学等等,从一级学科来进行分类,美学、电影学、影视学、音乐学等等也是艺术学的分支。艺术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

(二)艺术学的研究理论

艺术学的研究理论是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对艺术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并且科学的探讨其规律的学科。艺术学所涉及的门类很多,无论是形式和题材、题目和体裁等等都形成了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并且近些年艺术学发展不断的创新,越来越多的边缘学科也出现在了其中,我们要区别其个性与共性,将他们的共性归纳和构建完整的体系,总结特点,解释艺术的性质发展,明确艺术的功能和社会作用,对于个性我们也要进行区分和认识,不断的对艺术学进行理论研究。

二、美学的研究

(一)美学的范畴

美学范畴自古以来就有着众说分坛的结果,最终被定义为丑、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范畴的审美特性、发展规律及其同美的关系等等。这也是我们对于美学范畴比较客观的认识和思考。在中国美学的概念和内涵始终都与社会形态和意识文化特点相结合,深深的植根于历史文化当中,例如古代儒家认为以道德做为衡量美的准绳和标准,进而提出了“中和之美”的言论。这实际上就是对美学的最初认识,但是美学的真正提出并且成为一门独立的完善学科则是近代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产物和结果。

(二)美学的研究理论

我们对美学的研究主要就要从美学理论形态方面入手,当代中国美学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态:一是认识论美学;二是实践论美学;三是价值论美学。这三种是我国对于美学的基本定义和思考,也是在美学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并且吸收西方美学思想而获得的新的理论研究。我们对于美学理论的研究目标主要就是要建立属于中国的、科学的美学思想体系,当然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美学”。另外就是认识论美学提出了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理论就在很大程度上靠近了哲学的研究范畴。

三、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

(一)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辨析

艺术与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艺术宣扬善,赞扬美,而美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点,是不需要后期的完善和加工才形成的。艺术在很多时候与哲学相似,是挖掘世界深处的审美享受和精神追求,而美学自身则是一种属性和特点,美学研究一切艺术种类中所具有的普遍艺术创作规律,而艺术学则涉及具体的内容,成为特殊的艺术门类。

(二)艺术学与美学的交错

艺术学与美学二者之间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谁也不能够代替谁和存在。美只是做为人们独有的一种感受,与艺术学有了一些交错和重叠,美实际上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是人们情感的体现。而艺术学则是人们情感体验的结果和结晶。例如我国的传统主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始终都是美的最高代表也是道德的最高体现。而艺术学产生之后则是提出“助人伦”的说法,二者的交错使得彼此有了更深入的联系。

(三)艺术学与美学的研究差异

艺术学就是人们能动方式进行美的表现和创造,引发美的意境和情感,从而对美进行的完善和研究。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在艺术学的推动之下发展更为深入,同时也为艺术学的研究而服务。从二者的研究对象上来分析,实际上也有着较大的不同。美学比艺术学的范围相对更加宽泛些,美学不仅仅研究艺术审美,还研究更为现实存在的一些美的体现。然而, 美学研究的并不是艺术中的所有问题, 它研究的只是其中和审美,美学,美的感知相关联的那部分。

(四)艺术学与美学的界限

自从艺术学和美学两门学科独立存在之后,艺术学和美学的关系就始终都模糊不清,很多的研究学者对此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和区分,实际上美学与艺术学无法独立的隔离开来的原因,主要就是同为对艺术的感性认识这一问题上。即便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可是正因为有美的存在,美学才应运而生,同样艺术学也是在研究美好事物或者美的集合体的过程当中,通过艺术的表现和装扮,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上的审美体验。

(五)艺术学与美学的哲学差异

美学与艺术学不仅仅在自身的定义上存在差别,在哲学范畴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差异。美学是哲学的分支,是与哲学有着相关联的学科,而艺术学实际上是社会哲学的对立一面,艺术学在很多时候体现的是人的主观情感,也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当中无法满足的一些现象提出的心理愿望和慰藉,在或者说是人们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人主观心理的表现,同样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而哲学主要就是反映客观唯物世界,是客观唯物主义的最佳体现。因此艺术学与美学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也是两门学科不可以混为一谈的理论依据。

结束语:

艺术学与美学二者关系的讨论始终都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也是众说分坛始终没有结果的一种言论。所以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区分二者的关系,不要混为一谈,明确二者独立的特点和研究领域,从而更好的开展对于两门学科客观,严谨的分析和探讨。(作者单位: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范琳琳. 试论艺术学与艺术美学的关系. 北方音乐,2012,12:17.

张贤根. 论艺术、艺术学与艺术哲学. 美与时代(下),2014,03:14-18.

成乔明. 美学与艺术学的分与合――兼论二者关系.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26-30.

姜耕玉. 艺术学与美学的界限. 江苏社会科学,2012,04:182-188.

【摘要】

艺术是现实生活中的审美艺术,是生活的美化、生活的充实、生活的发展、生活的创造等。生活之美是艺术审美的本质,是艺术审美的主色调,是艺术审美的基本要求。艺术审美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得艺术审美一定散发出光彩的光芒。

【关键词】

艺术;审美;现实生活;艺术形象;艺术特征

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美学理论,与艺术的审美观点不谋而合。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人感觉有趣的事情中是有一般性的,人们感觉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是生活。第一是人们意愿、人们喜欢的这种生活:第二是任何一种生活都是活着比死去要好。活着的在本质上都是恐惧死亡的;恐惧如果不存在了,而活着就是死亡。只有这样,才能定义:美才是生活。

一、什么是艺术与审美

艺术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对象的精神意识。它是一种生产性、客观的、有目的性的社会实践;它是一种精神意识,是再现与表现的和谐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并且具有能动反作用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意识。它是创造审美对象和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的特有目的性。它是一种通过艺术创作实践,来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加工和提取集中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审美特性。艺术的审美是人类创造的,是人类审美实践的结晶,是现实生活的经典总结,等等。所以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突出、更准确。艺术的`审美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不仅要反映社会和自然中的美,还要显示艺术家自我内心的火花。艺术的审美源于生活之中,但是它又不等同于生活,它是艺术家内心的独特创造,是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感性思维。

二、艺术的基本特征

主体性、形象性和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主体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决定了在艺术生产中必然具有主体性特征。艺术运用生动的形象反映客观社会生活,但是这种具体反映绝不是单纯照搬照抄,它是融入了创作者主观欣赏的思想情感和创作特征,并体现出十分详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它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中的全过程,即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和艺术的欣赏。

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哲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文学和艺术都是以具体的、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种艺术类别,都是因为它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比如绘画、雕塑等艺术形象,大众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艺术形象,大众必须通过音响、语言文字等媒介才能感受到。不管怎样,艺术不能没有形象,艺术的形象必须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艺术生产中,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是人类活动生产的作品,即功能性;第二,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这两点,才能使艺术作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作品分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表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三、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一)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根据对现实生活反映方式的不同,艺术作品可以分为两类:再现性艺术作品,如写实的绘画、雕塑等,直接呈现了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再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情感,又把情感还原为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表现性艺术作品,如音乐等。表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感情,不是直接还原为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表现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感情。

以上两类艺术作品的前提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了思想感情。没有现实生活就没有思想感情,也就没有再现性和表现性艺术作品。所以一切艺术作品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反映。

(二)艺术反作用于现实生活

1.优秀的艺术作品能促进现实生活的发展2粗劣的艺术作品则阻碍现实生活的发展

四、艺术形象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能够正确地反应客观社会生活的载体,是通过主观审美与客观审美的相互融合,并主动创造的艺术效果。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基本特性。艺术形象应该是个别的、特殊的、具体的、历史的等,它应具备独特的个性,又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能体现出一定范围的共性。用艺术形象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就应体现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特殊性中展现一般性,以个别表现特殊,只有这样,成功的艺术形象才能集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艺术形象以具体的形态反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在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是感性到理性和理性到感性的统一,也正是理性认识才能变现艺术的意义和具备深刻认知性。

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艺术形象客观地反映社会的生活、自然的心灵、情感的融合。艺术形象的情感一方面来源于作品描绘的形象,另一方面源于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投入。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往往把客观的背景事物作为作者的感情载体来表现。艺术形象是客观事物的重现,又是艺术家的感情寄托,所以它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五、审美的本质

审美是感受或领悟客观事物的现象本质所呈现的美。它是人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与客观事物的现象发生建构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现实生活的美是艺术家审美认识的根源。事物只有以其形象真实的方面表现出其本质的内涵,只有以其形象的个性显示出其种类的普通。这种现象、这种具体、这种形象必须是非常突出、明确、震撼,它才是美的并具有审美本质的。

审美本质的理解在于对客观事物存在的现实世界的审美反映和艺术创造。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宗教伦理关系的道德比较。艺术的审美对象包括宇宙、人生、自然科学等。它在艺术创作中经常以艺术审美的方式来表现,审美的本质是艺术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人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价值需求,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的价值理解,或以审美的方式来表现。

结语

艺术的审美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必须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美感,是美与善的统一、文与质的统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和”的审美标准。艺术包含的感情是一种节制、有限度的情感,符合“礼之用,和为贵”的审美情感,“中和之美”是美的最高境界。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泽,含蓄而光彩,这种光彩是极其绚烂而又极其平静的。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英]爱德华·露西·史密斯.艺术词典[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4]张玉花,王树良,艺术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5]凌继尧.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钢琴艺术发展特点研究论文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但是关于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献却寥若晨星。在钢琴教学,尤其是初、中级程度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系统的教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学生使用踏板时才会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导。而这样导致的诸如:只顾踩踏板而不及时放、为追求所谓的“气势”“热闹”而胡乱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将踏板作为技术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饰等毛病。有鉴于此,我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多年来在钢琴学习上的一些心得对钢琴踏板的运用做一番探讨,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经常地的被称做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得只有自己听得见,屋外的人则听不见,这是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象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之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是发挥了出来。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象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从容的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 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补充一下一些踏板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1.脚的位置 脚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奏当中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脚使用两个踏板的时候,如有时需要这样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时。正确的方法是脚应放在能使最大的压力点来自脚趾和脚的交界处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塌实。 2.脚的动作 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以脚踝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放起来。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如果为了放得干净也可以稍离一点点。 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们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两个踏板的使用比较少见。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主要对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称节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这个技巧中踏板与一个和声同时被踩下去,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声发声的同时踩下去。适用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中,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乐曲都是柱式和声连接,属于一种进行曲风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会使得旋律变得过于连贯,而失去乐曲本身的那种类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选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个和声一换。(本身乐谱上也有标记要使用直踏板)(谱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风格的乐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现舞蹈风格的特点,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中4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前3小节踏板踩在节奏重拍上,而第4小节踩在节奏弱拍上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们常说的“切分踏板”和“跟随踏板”,两者和“连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连奏中的更换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弹奏连奏中的第2个音时,手往下时,脚往上(而后再踩下),类似切分音的节奏。跟随的意思是,脚跟着第2个音弹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个,连上两个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简单的应用是出现于当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时。如果想要清楚的换好踏板,没有以前的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的步骤是必要的: (1)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 (2)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 (3)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旋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经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 (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 (5)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OP.43 NO.6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风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无法表现这种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图示中的方式来踩踏板的话可以使的右手的和声进行更加连贯。(格里格 《致春天》OP.43 NO.6) 当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变化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踏板的清楚更换的时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OP.27 NO.1中象谱例中所标识的那样,既可以使和弦在衔接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也不会由于将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现后所带来的声音浑浊的效果。(谱例) 3.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利用脚在踏板上快速的,相当浅的踩动(附表) 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鸣曲》OP.35的最后乐章中,为表现一种“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浅而言的。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是音响获得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当乐曲的和声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时,而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用很小的动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获得既使低音长久,又使高音纯净的效果。还有将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来使钢琴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从而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满。这对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工夫深浅与灵敏的听觉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种跟脚没有太大关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个断奏的音下键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脚踏板的帮助从而使击弦机不归位——弦的震动持续,和踏板的效果一样而且不会与其他音符浑浊成一团,这多在谱面的连线处且尤其是没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赋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过程和触键的位置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 三.踏板的运用 对于如何选用踏板我们应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和声的变化 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声音的浑浊。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节换一次和声,踏板也每小节换一次。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论音乐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 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索 吕其明《红旗颂》双钢琴版本的演奏分析 试析贝多芬《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No2第一乐章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作品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试论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开创“中国风”钢琴语境 由钢琴考级引发的琴童教学思考 从智能钢琴集体课看钢琴教育的新探索 大数据网络时代的钢琴教学构想 高校钢琴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 OBE理念下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探索 传统与当下:博雅教育理念与钢琴教育相融合的理论思考 钢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钢琴家》:那些见过战争的人,怎么会不憎恨战争 疫情期间“互联网+”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界“扫地”朱晓玫:只想躲在音乐背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钢琴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工智能的钢琴编曲音色识别系统设计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钢琴伴奏的差异 巴赫康塔塔钢琴改编曲《羊儿可以安静地吃草》乐曲分析及演奏处理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的音乐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 浅探克拉拉·舒曼的钢琴生涯 王建中改编钢琴曲的艺术手法与特征 职业学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拓展研究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培养的价值探讨 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试论钢琴基本功练习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作用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及创作特点探析 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儿童钢琴快乐教育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曲式特征与艺术特性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钢琴家的脚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下的钢琴教学策略 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和提升学生儿歌钢琴伴奏能力的方法 浅析个性化教学法在高职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思考 浅析管弦乐钢琴伴奏艺术 现代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创新模式探析 音乐专业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方法解析 胡同里的钢琴师 浅析钢琴制造工艺对触键和音色改变的重要性 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措施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有效分层教学分析 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中职学前钢琴教学中的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幸福的钢琴 对高校钢琴课程体系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价值及其在独立学院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 中专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究 简论丁善德钢琴音乐的成就、特色与演奏 藏羌彝民间舞蹈钢琴伴奏编创论略 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分析 元认知理念指导下的师范类院校钢琴启蒙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钢琴基础教学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钢琴教学形式研究 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线钢琴教育的利与弊 雅俗共赏角度下钢琴曲《炎黄风情·走西口》音乐分析 钢琴组曲《圆明园漫步》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研究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的演奏技法 高叠和弦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应用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对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影响探究 琵琶曲与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的比较研究 浅析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7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3中的踏板使用 内心听觉在高师钢琴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钢琴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双钢琴教学对学生钢琴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谈少儿钢琴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高校音乐师范生钢琴合奏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试论钢琴的调音及日常维护 浅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与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探索 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民乐元素渗透 李斯特钢琴曲《夜莺》的演奏诠释 波特凯维茨与他的钢琴练习曲 “思政”视域下美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研究 简析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作用探讨 《安娜的笔记本》在民办高校钢琴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钢琴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钢琴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钢琴审美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幼儿园钢琴教学中形象化的教学语言研究 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 浅谈合唱中钢琴部分的运用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问题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踏板对音色的影响

钢琴教学教育艺术论文

一、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的培养

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前提。要想使我们的钢琴演奏真正具有美感,首先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

(一)正确的读谱

培养正确的读谱是钢琴教学和学习十分重要的课题。正确读谱是演奏一首作品的基础。演奏者通过认真细致地研究乐谱,对音乐作品的忠实理解进行二度创造和创作,在作曲家与广大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使静止的乐谱转化为变化万千、令人难忘、丰富多采的音乐语言。读谱包含两层涵义:第一,必须严格遵循作曲家在乐谱上的一切标记,以及标记所约束和决定的意思。这里包括谱号、调号、拍号、节拍的律动、音高、指法、奏法、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等。因为作曲家在乐谱上标写每一个标记以及每一个音乐术语时都饱含深意。第二,要准确、科学的透过这些标记,进一步弄清乐谱的曲式结构、和声、乐句、乐段;旋律与伴奏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复调因素、注意乐谱上音符的符干朝向,弄清声部的层次,做好保持音和不同层次、不同音色的对比,决不能忽视休止符。另外,还要从谱面上的各种符号中领会音乐的内容和本质,推测作曲家的意图,以及作曲家字里行间更深刻的涵义,揭示音乐的内容和精神。譬如:对作品的创作时代、风格、旋律、节奏、和声布局、句子段落、声部、结构,音乐的性格特点,写作手法和织体特点,有什么对比,主题如何发展,有哪些高潮,最主要的高潮在哪里,以及音响的想像,使之在乐思的奔流中,展现它们应有的生命力。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乐谱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地挖掘探索其中的内涵,悉心领会作曲家的创作精神,加入时代感,以至完全正确地把乐谱中的精髓全部诠释出来为止。

(二)正确掌握节奏和速度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节奏展示了音乐的生命和存在,它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的灵魂,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像人失去了脉搏,音乐可以不用乐音,但永远离不开节奏。一首作品往往是通过一种特定的节奏韵律来表现出它的性质和风格。弹奏者只有把握乐曲节奏的均代、不同作曲家、不同体裁的作品匀、弹性、动力、惯性、重音、各种特性节奏,才能和谐有致的抒情达意。加强节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概念上对之强调和固化,要特别强调它除了是稳定音乐的要素,更是把握音乐的运动趋势的能力,是决定提示音乐主题、增强音乐表现的根本保证。一首乐曲的特殊节奏抽象地概括这首乐曲,能使听众在丰富的联想中还原作品。如李斯特改编的《魔王》开篇便以其独特的节奏揭示了音乐的内涵。在全曲的气氛渲染中,出现的在同音上的三连音(表现疾奔的马蹄声)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时隐时现、时弱时强的三连音除了具有描绘的写实作用外,也是造成局促不安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低声部的间息乐句则暗示不时掠过的林间阴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取诸如此类的具有很强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节奏的训练,注重学生的体验,并注意尽可能地体现作品的强弱、断句和起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直觉。所有的音乐作品,除了特有的节奏韵律外,还要凭借不同的速度来表现其不同的性质和风格。乐曲的性质指乐曲内容、情绪、形象意境等所决定的乐曲的局部特性和总体风格,而音乐风格则是遏制音乐分享有些样式或有某些元素共同兴趣的类别。而用什么样的速度去弹奏乐曲呢?要根据乐曲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来说,欢快的情绪不可能采用缓慢的速度去表现,而悲伤的乐曲也不宜快速弹奏。进行曲、圆舞曲等体裁也都有它们各自特有的速度。在教学中重要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中体会演奏家对作品风格的表现、对音乐的处理,以进一步掌握其音乐性质和风格。另外,练琴方法上,教给学生难点部分要单独抽出来反复练习,直到弹得和较容易的部分一样好才行。整首乐曲的速度要以难点部分所能达到的速度来确定。弹奏快速的乐曲要以慢速、中速练习为基础。

处理好力度力度就是音量,即声音强弱、轻重、大小的程度。音乐是表现人的心情的,而人的心情变化和活动不像机器那样呆板,必然有强、有弱、有急、有缓。因此力度处理对于音乐表现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古曲音乐中,一般从pp(很弱)到f(f很强)间就有p(弱)、mp(中弱)、mf(中强)、f(强)的六个不同层次。而浪漫乐派及后期作品从pppp(比弱还要弱)到ffff(比强还要强),幅度更宽,还有sf(个强)、sfz(突强)或crese(渐强)、dim(渐弱)等,这些具体的力度记号,同样关系到乐曲演奏中音乐的表现。对于没有力度标记的作品,我们可依据音的自然倾向和音乐发展的自然趋势。如在弹奏音阶时,根据音一级一级向上推动的原则,我们可以把音乐处理成渐强,反之,则可以弹成渐弱。另外,音乐本身的特性也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力度。如进行曲是坚定有力的,舞曲是活泼欢快的。强弱在音乐中不是一种外部现象,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弱及变化,它同音乐表现的内容、形象及情感连在一起,在教学中还要指导从音乐表现的内容、形象去把握音乐的力度,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例如《雪绒花》主题音调在全曲中出现三次,赞颂祖国祝愿祖国之情贯穿全曲。A段节奏舒缓,旋律起伏较小。B段节奏变化出现休止,与前段相比,情绪更加激动,力度加强,要表现出主人公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掌握良好的触键方法

旋律在音乐语言中是最具感染力的,好的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一个方面。要想弹奏出好的旋律就需要掌握适当的触键方法。首先是指法的训练。音阶、琶音、和弦等都有它规律性的指法,如白键音阶,右手上行除F大调外都是1231234指,左手上行除B大调外都是543213—21。但没有绝对固定不变的指法。在一定的原则下,根据乐曲的要求、作曲家的风格,再结合每个弹奏者自身的生理特点、手的条件来灵活地选用指法。手有大、小,宽窄之分,指的距离有松紧之分,手指有长、短、粗、细、强、柔之分,不强能求一律。根据乐曲要求,对照各种不同版本,分析、考虑、确定指法,并赋予它一定的艺术处理,是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触键犹如画家的神笔,笔下生花,反之则是拙劣的涂鸦。此外,还需要正确运用踏板。踏板的学习和运用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内容。俄罗斯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说“钢琴的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他甚至夸张地提到能运用好踏板,就是演奏成功的四分之三。钢琴的踏板使用首先要以和声、色彩效果的需要、以作品的不同风格为依据。例如三个踏板,即强音踏板、柔音踏板和保留音踏板,作用各不相同,如强音踏板能产生很多泛音,使声音更优美、更和谐,根据需要按踩踏板的深浅,可分为全踏板、半踏板、四分之一踏板、三分之一踏板等。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了解三个踏板的不同作用,分析乐曲和声的进行与层次,按照不同色彩、不同风格来运用踏板,使其成为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

二、学生把握音乐作品内涵能力的培养

分析和理解钢琴作品,启发学生把握好作品的风格和情感,是学生能够充分表现钢琴作品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让演奏者与表现作品之间产生共鸣,情意交融,演奏者才能进入忘我的境界,完全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之中,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有感染力,演奏技巧也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对作品的内涵没有把握好,把活泼的作品弹成了抒情的,或者是把舞曲弹成了进行曲,那就会变得一塌糊涂,更不要说去表现音乐了。作品内涵的把握离不开作品创作意图的认识。任何艺术背后都隐藏着创作者的心声。而创作者必定则生活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中的人,因而对时代背景的了解也有助于更好认识作品创作意图。首先,教师帮助并要求学生理解作者及其创作意图。一首音乐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所内含的感情,并用熟练的技巧来表现,这样弹奏出来的音乐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我们在教学中,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和他的创作意图,要善于从理解入手,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细心体会作品的内容。采用恰如其分的方法,把一部作品经过彻底地消化,有血有肉并富有感染力地再创造出来并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透过谱面上的音符,深入体会到作品的潜在含义和音乐语言特点,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形象和感觉。使我们不至于“就事论事”地、“完成任务式”地演奏,既“站得高看得远”又“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对作品从“泛泛的了解”变成“切身感受”,并通过自身的演奏“言之有物”地表达出来。正如一个“读不懂”贝多芬的人,就无法把握他那大智大仁大勇《命运》的灵魂,也就无法把它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演奏来。其次,要把握作者的时代背景。音乐是以感悟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在这个形式内部都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部音乐作品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它同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中世纪的音乐创作是严格遵照已定的法则来写作,古典时期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为满足一些人或机构对音乐的需要而创作,浪漫时期作曲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并探索个自作品的社会作用和美学,因而这时期的音乐创作过程是与作曲家强有力的内心冲动相联系的。等等……只有演奏者对当时的生活具有深刻的感受和见解以及良好的素养,才能真正领会创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的内容。多了解熟悉而同时代的美术、舞蹈、戏剧、电影、文学、诗歌等多种艺术为我们开启了理解时代的窗口,只有学生广泛涉猎这些姊妹艺术作品,并逐渐融会贯通,才能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敏锐的听觉和想象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都需要通欣赏音乐,鉴别其艺术效果的优劣。大凡优秀的演奏者都是有敏锐的听觉和内心歌唱性的这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和鉴赏力的敏锐“耳朵”是至关重要的。钢琴演奏都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使之能胜任钢琴音乐的演奏要求。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启发学生善于聆听自己演奏的“音质”,听时要充满对音乐的追求与想象,努力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作品的要求,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表现音乐内容,使他们逐渐对悦耳动听的声音充满追求与想象。通过让学生对钢琴音色、音质的辨听与理解,以及对旋律感、节奏感和多声部和声听觉感的把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在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应该让学生多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不仅要听钢琴音乐,还要涉及到优秀的声乐、器乐作品,并对歌剧、交响乐等音乐形式有所了解。从广博的音乐世界里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提高修养,才能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我们在教学中就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教学生一首他曾经听过的乐曲,那么他对音乐的领悟就会快得多,教学也变得较为顺利。因此,应该鼓励学生抓住一切机会欣赏音乐,尤其要多听名家的演奏。听后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进行评论,并与教师或其他人交流。这也是加强听力训练和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有效方法。另外,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还要注重对其音乐想象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艺术情境中,放飞学生而对音乐想象力。教师的语言越生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就越丰富。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课堂教学外,艺术实践也是高师钢琴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学习技术、作品,而实践则是进一步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加以巩固和深化,不管是以上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还是灵敏的听觉感受和音乐想象力,都需要在实践中巩固、提高。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带着学生到艺术中专院校举办钢琴普及讲座,让他们上台演奏,让他们能到艺术院校教孩子们弹琴,让他们在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音乐表现力。

  • 索引序列
  • 艺术研究发论文
  • 艺术研究研究生发表论文
  • 艺术研究生发表论文难吗
  • 艺术审美研究艺术哲学论文
  • 钢琴艺术发展特点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