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榆林市榆阳区小学语文主题论文

榆林市榆阳区小学语文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

榆林市榆阳区小学语文主题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对儿童的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做好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最具内涵的学科,它不仅赋予了文字的生命,而且让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更多的价值意义。这就是一种语文生命教育,他以学生个体的自然生命为基础,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对教师的教育策略要求更高,因为小学语文是一项综合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情感教育、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及其心理认知程度有限,他们不可能像中学生一样有一定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自制能力,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予以培养、灌输,所以教师的教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笔者主要从榜样的树立、教师的激励教育、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入手,谈一下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一、首先要帮助小学树立榜样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小学时期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很高的,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参加某个游戏,如果有两个孩子玩的很起劲,那么其他的孩子就会竞相效仿。同样的,在课堂上,如果大部分孩子都认认真真的听讲、参与教学,那么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去认真的听讲,反之,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上课了依然心不在焉,就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也“随大流”了。所以,在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走到教室,说了“请安静,我们上课了”却依然没人听,不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某某同学坐得多直呀,上课最认真了!”教师这样一说,平时都很调皮的那位同学的腰板却挺得更直了,“我们都来跟他比比吧!”班里马上安静了,大家都争着做得笔直笔直的,也都认真的开始上课了。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遵守课堂记录,也为了更好的组织教学,我还编了许多的儿歌,如“头要正、胸要挺,手背后、脚放平,眼睛看、耳朵听,回答问题要大声!”这首儿歌简单明了,同学们一边说一边做,在课堂上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就会经常去引导孩子,发现他们中做的好的人或事,让他们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让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样他们彼此之间就会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去引导学生,而不是训斥或者体罚,相信这也会为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以此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在学校各项学习、生活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所以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不要轻易对学生发脾气、不要随便责骂学生,而是要给他们树立一个青春健康、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比如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基本的难题、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带动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等等,这对于他们的为人处事、人际交流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其次要注意在日常教学的中的激励教育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特别是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学时期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见多识广,而有些孩子则孤陋寡闻,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激励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公平相待,应既爱“白天鹅”,也应爱“丑小鸭”。比如对于胆小的、比较内向的、不敢说话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主动和他亲近,或者组织学生和他交往,让他感受到集体的魅力。同样的,在学习上更要循循善诱,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激励他,而不要讽刺、挖苦。比如在一次默写课上,有的学生基础好,写的就很快,而有些学生则基础较差,对于刚学习的知识掌握较慢,写得好的学生我就会鼓励他,或者增添一些新的内:“哎呀,你写的全正确,如果把字写得更工整一点就更好了。”于是学生就高高兴兴的回到座位上,重新写了起来;而对于写的较差的,我就引导他们:“学习的知识是不是你们没有认真复习啊?学习要多复习才能掌握知识哦,这次写不好没关系,下次可一定要写好啊!”以此来激励他们,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一点一滴的实现学习的进步。在大人眼中,一个鼓励、一个激励可能不算什么,可在孩子心中,那可能就是一把强有力的“援助”,或者一根“救命稻草”,能够带动他们走出困境,实现一个跨越发展。

三、切合学生特性,适度拓展,坚持练笔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四、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具学科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项人文素质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多去学习、多去领悟,也要多去调研,给学生以榜样、给学生以激励,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注重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案例引导,争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快乐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威.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第6期

[2]孙靖,孙丽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吉林教育》,2007第1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关于小学语文方面的论文

【一】小学 语文 方面的论文:浅谈观察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摘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为解决这个问提,我们从观察入手,做如以下探讨。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让他们从平常的生活观察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能按顺序选材,抓住特点展开联想,生动作结合起来,让观察与写作服务。

关键词: 观察 兴趣 积累 联想 激励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或者干脆抄袭,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周围所有的新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兴趣而乐于观察。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1、 培养学生敏感的新视觉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人物没啥写。去年冬天的雾天特别多,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舞色朦胧的早上,我向同学们提问:“今天你们感到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今天下雾了”。“你们喜欢吗?”“喜欢”。 “为什么呢?”“因为雾中的景色很美”。“怎么美?”“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抓住时机,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只有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事物那与众不同的美。下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转转,看看雾中校园那独特的美,好不好?”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漫步,认真地观察着,伸出手去想抓住从身边飘过的雾,还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太美了!像小精灵调皮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像走进仙境一般。”……我也被雾中的美景陶醉了。这是不知谁惊叫一声:“看,那时什么?”这不由地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顺着他的手指一望,啊!每个教室在雾的笼罩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琅琅的读书声由远而近,声声入耳。这美丽的景象没有哪位画家能够描绘出来。再看看同学们好像已经忘记自己身在何方,张大嘴巴。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欢,对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视觉。

2、 通过学生5w的口头禅,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俗话说“多说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为给学生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我让每个学生把一天当中看到、听到的事,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句式,大家感觉很容易,这样就大大调动了他们观察的积极性。这时我要求小组长把同学们说的最新鲜的事记下来在中队交流。推荐出最好的,把它当作当天的“新闻”播出一次,当听到自己的“新闻”时。个个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线,高兴双手不停地叫好。看到别人的成功,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有的同学为收集到比别人更好的“新闻”,回到家中,看电视、听广播、阅课外读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自然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观察。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这段话概括出了作文与生活关系:生活是作文之本。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每天5分钟演讲,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所以,在观察前,需要我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参观敬老院,参观前先给学生讲清楚这次观察的重点,如:敬老院有哪建筑设施?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待老人如何?参观时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任务,他们象小记者一样边走边看,边问边记,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观察敬老院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到:“走进敬老院,一坐高楼映入我的眼帘,墙上贴着白瓷砖,显得庄重大方。再看院内专为老人娱乐的乒乓球台、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快乐无比,一个个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还有的在作文中写到:“再看看那些工作人员,一个个比亲人还亲,来回穿梭,帮着为老人倒茶、按摩,忙的不亦乐乎,老人们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由于此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文章也写得有声有色。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显示在生活中学会了观察,这就解决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内容空洞的毛病。可多数学生在活动之后,写的文章却条理不清,内容一团糟。因此学生在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之后,还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确观察常常常常的顺序,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景物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可以定点观察,也可以异步换景;观察人物,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去观察,观察物件、动植物可按事物构成的几个方面去观察;观察运动着的事物,则应注意运动的全过程,注意时间上的变化。除此之外,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先要对事物的全貌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从诸多方面考虑什么才是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又能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比如我让学生写《我的家乡》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教材中写某地景色的课文;如〈〈桂林山水〉〉、〈〈迷人的天山牧场〉〉、〈〈西双版纳密林奇观〉〉,再让学生细细体会,看看作者抓住事物的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样的顺序写,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例,最后才让他们联系自己的家乡,学会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自己家乡的美景。这次作文同学们有的抓住春季百花盛开的特点描述,有的抓住秋季美丽的田园风光描述,有的抓住家乡的特产进行描述。浓浓的乡土气息跃然纸上,真实的再现了家乡的美景。 在作文有个学生写道:“你看远处,这块瓜秧像绿色的地毯,棉花象无边的白色海洋。沉甸甸的棉桃把棉枝压弯了,一个个棉桃似一个个铜铃,在晨风中叮当作响。近处,田埂上的野花虽叫不出名字,却开得争奇斗艳,有粉的、有白的、有蓝的……上面还有一些小水珠,晶莹透亮。”这段话从远到近,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地瓜秧、棉桃、野花的特点,写得美丽动人。

榆林学院期刊

当然承认:

林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市,是陕西省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

榆林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 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省属本科院校——“榆林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900亩。校舍面积37.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876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现有藏书74.5万册,电子图书0.31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500余种。设有16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000多台,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建有4个校级实验中心18个院系级综合实验室。《榆林学院学报》、《榆林学院院报》外公开发行。校园芳草如茵,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春夏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院现有15个院系(其中有6个二级学院),31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生源地已覆盖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吉林、四川、江西、内蒙、宁夏、山西等20多个省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9907人,成教生近2000人,留学生8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企业、 *** 机关、农林行业、基层中学及其它事业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好、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33人,其中专职教师559人,教授34人,副教授106人,博士25人(其中在读10人),硕士研究生166人,留学归国人员22人。聘请国内外 *** 教授30人,外籍教师4人。

学院致力于教学改革,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初步构建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框架。学院在全省高校公共课统考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各自行业的骨干,其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者达二百多名。2008届毕业生考研上线152人,录取125人。学院依托榆林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生态环境模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996年以来,学院共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2800余篇。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完成厅级以上科研项目90多项,获国家专利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项,已建有8个研究所,3个研究实验中心。

随着学校的发展,榆林学院在省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现已与英国的VSO、OTP以及美国的AFS等国际教育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对等交流互访等活动,与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学院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

建校近50年来,学院先后培养出两万余名具有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院将着力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努力通过近期平稳较快的发展,建成一所立足榆林、面向陕北、辐射周边,服务生产、建设、管理和教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积极申报新专业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巩固师范专业,突出农牧特色,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机电为主的应用工科专业群和管理专业群。在按照学校定位大力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同时,稳定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力争通过与榆林和周边市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把学院建成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应用型科学研究中心、图书情报中心和先进文化传播中心。

林学院是一所陕西省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校 40多年来,先后培养出万余名具有较高层次的实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市,占地840亩,校舍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校园高楼林立,道路纵横。春夏则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风景独好,环境优雅,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550万元.图书馆藏图书60余万册,并设有16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000多台, 专业实验室135个,多媒体教室20个,语言实验室7个。已建成1000M的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榆林学院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榆林学院院报》国内公开发行。此外还有标准田径场、球类场和训练馆等教学实施。学院现有14个院系,24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9344人,成教生2000多人。教职工693人,其中专职教师535人,教授26人,正高级研究员1人,副教授107人,博士25人(其中在读14人),硕士研究生142人,留学归国人员11人。聘请国内外 *** 教授30人,外籍教师5人。学院拥有一支勤奋敬业、团结奉献、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陕西榆林 陕北的山来榆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实在美/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一曲民谣,道出了榆林山水和榆林人的别样美丽,道出了黄土高原的无限魅力。

榆林,又称驼城,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接地带,地域广阔,地貌独特,既有高山流水,又有大漠沙海。长城沿线,林草葱绿,牛羊成群,牧歌悠扬,丘岭沟壑,梯田层层,花果满山,堪称“塞上江南”。

晋陕峡谷,黄河涛声,形成了绚丽多姿的特异景观。 榆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六千年前后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遍布无定河两岸。

万里长城蜿蜒横贯榆林700余公里,高耸在榆林城北的镇北台是长城线上最大的峰火台。神木县杨家城是宋代杨家将镇守过的古麟州,米脂县的盘龙山是闯王李自成的行宫。

还有统万城、佳县白云山庙、神木县二郎山,以及榆林古城、书法宝库红石峡摩崖石刻等重要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优美的神木县红碱淖……。 榆林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一辈革命家 *** 、周恩来、彭德怀和刘志丹、谢子长等在这里留下了不朽功业和光辉足迹。来到榆林旅游,你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行政区划:榆林地区辖1市11县,地区行署驻榆林市。 国土面积:总面积4.4万平方公里 最佳旅游季节:春夏秋冬,各有其景 榆林必游:统万城、镇北台、李自城行宫、二郎山 注意事项:榆林夏季多雷阵雨和冰雹,如果您夏季去旅游注意备好雨具建西部经济强市 楡林未来20年锁定三大目标市况简介 人口面积:辖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定边县、靖边县、横山县、佳县、米脂县、吴堡县、绥德县、清涧县、子洲县共1区11县,人口333.7万,面积4.3578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位于我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

财政状况: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1.4亿元,财政收入1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8元。 历史沿革:榆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春秋时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在西部统万城建都,称大夏国。

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

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1986年,榆林城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榆林是一个革命老区,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以及歌曲《东方红》就诞生在这里。

“我们的目标,就是利用20年的时间完成三大目标,即把榆林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强市、建设成既有时代气息又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市、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人居环境。同时,我们不但有信心使榆林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亮点,而且有信心使她成为具有国际标准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接受采访时,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坚定而又自信地对记者说。

党的“十六大”提出,用20年时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省十次党代会提出把我省建设成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

面对当前难得的经济发展形势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总结过去的发展思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新一届榆林市委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今后20年奋斗的“三大目标”。 建设“中国的科威特” 榆林地处华北、西北结合地带,截至目前,已发现8大类40多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的储藏量都非常丰富。

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4.18万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

作为国内外少有的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榆林素有“中国的科威特”之美誉。新时期榆林经济发展的思路,就是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加快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以此带动相关和其他产业,实现榆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神华、长庆两大集团先后进入榆林,累计投入300多亿元进行资源勘探开发,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从此拉开序幕。1998年,国家计委批准了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基地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启动建设阶段。

基地的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坚持“高起点、大规模、新机制、抓转化”的原则,聚集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煤炭、油气、电力和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建设国家“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输出与转化并举,走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地开发建设以来,国家给予了巨大的关注和支持。

目前,已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和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以上规模的火电基地正在加紧建设;包括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林)靖(边)高速公路在内的6条高等级公路同时在建。在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带动下,榆林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明显加快。

周一波说:“榆林又一次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我们将把榆林建。

一座荒凉的山峁,隐藏一座千年石城。

刻在石头上的神秘人像,埋在城墙下的骇人头骨,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国宝档案》带您走进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探寻史前文明未解之谜。 【主持人1】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国宝档案》。

在陕西省榆林市,有一个神木县,在这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面向东方的石头城,距今约有4500多年历史。那么,石头城的主人是谁?下面,就让我们先从多年前发生过的一件离奇事件说起。

【解说1】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地处黄河中游,古老的万里长城穿境而过,这里境内丘陵密布,沟壑纵横,是一块荒凉贫瘠的土地。在当地人心中,远处的高岗上,还藏着一个让人敬畏的秘密。

很多年以前,村里有人说,山上的石头缝里有玉。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于是村民们就成群结伴上山找玉。

有人无意中碰到了脚下的石头,看到石头背面有一张人脸,吓得跑下山来。从此,当地人相信,山上的石头是一些神灵的栖身之所,人们的举动触犯了神灵。

这个说法,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当地村民却深信不疑。 直到2012年,考古工作者来到这里,开展科学细致的勘查,人们惊奇地发现,在这里竟然隐藏着一座史前城堡。

这座城堡位于两河交汇的山地上,城池居高临下,面朝东方,由皇城台、内城、外城3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它修建于4000多年前,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史前最大城址。

因为这里地处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所以将其命名为:石峁遗址。 关于石头里藏着人头的说法,也有了惊人的发现。

在城墙下,考古人员先后发现了8个埋有人头盖骨的土坑,她们都是年轻女性,被集体砍头埋在这里的,专家推断,可能是俘虏。 不仅城墙下埋有人头骨,在墙体里,也发现了刻有人面的石块,专家称为:石人面。

这些石像,有大有小,简略几道刻痕,就清晰呈现出一张生动的人面形象。 【专家同期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吕静】 那时候说石雕人头是石峁出土的,很多人都不太相信,这次在石峁东城址发掘过程中,在墙体上发现一件石雕人头,才证实了之前老百姓的说法是对的。

【解说2】 在榆林学院的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陈列着一件石人面。它高50厘米、宽60厘米,采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石人面方脸,大眼睛,半张着嘴,似乎还带着微笑。

【专家同期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吕静】 它是目前石峁遗址发现的品相最好、体量最大的一件石雕人头,这个石雕人头当时是在井边发现的,它应该是新石器时期的一件祖先祭祀物。 【解说3】 这件石人面也是石峁发现的一件较为特殊的陶制石人面,它表情夸张,面部更加立体。

专家说,石人面的形象,或许正是四千年前中华民族先民的样貌。 【主持人2】 在我们的印象中,四千年前的古人,还生活在石器时代,那时候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能雕刻出石人面,已经很不容易了。

然而,专家在石峁遗址发现的种种迹象表明,古人的生活,或许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解说4】 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展室里,陈列着一块像墙皮一样的东西。

它们是石峁遗址发现的彩绘壁画残块。 【专家同期 陕西省石峁遗址考古队领队孙周勇】 它的壁画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就是由城外进内瓮城,然后直视,往城门里面去直面对的方向,一面墙上是壁画。

是曲齿纹的壁画,是以黄色、红色、绿色、黑色,条带状组合到一块的几何纹的壁画。 【解说5】 专家还发现,这些用来装饰城墙的壁画,年代并不相同,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留下来的作品。

目前,成片分布的壁画残块一共发现了一百余块,数量十分惊人。 【专家同期 陕西省石峁遗址考古队领队孙周勇】 因为毕竟四千年了,它原来是在石头上,石头后面敷的草拌泥,泥上做的壁画,我们发现的时候,这些壁画早已经从墙上脱落了,都是小片儿状的。

但石峁的这个壁画,从数量上和题材上,这是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重要的一段,我想将来无论任何人讨论艺术史,都不会绕过这一段。像石峁这样,对一个建筑进行整体装修,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装修,那还是很少见的,尤其在四千年前后的这样一个时代。

【解说6】 这些彩色的陶器也是石峁出土的文物。当时,人们用它们来盛装和煮熟食物,这些陶器做得很轻薄,精巧美观又很实用。

(画面:红彩双耳陶罐、红彩折肩陶罐、敞口折肩陶罐、敞口双耳陶罐) 令人惊讶的是,石峁还出土了数量庞大的玉器,玉料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地方的玉石。这证明,当时人们的活动范围远远超出了今天陕西省北部的范围。

那么,四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仍然是石峁遗址最大的谜团之一。 【主持人3】 石头城、壁画、玉器,这些都说明石峁古城是一个规模、等级很高的城池,至少是一个庞大部族活动的中心。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一个部族,能够建造这么大规模的都城?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石峁也许就是黄帝的都城。 【解说7】 相传,在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有个炎黄部落,首领称为黄帝。

当时黄河下游还有一个部落,首领蚩尤残暴好战。他带大军攻打炎黄部落,经过三次大的决战,蚩尤战败。

之后,黄帝的势力不断扩大,他。

榆林学院是一所以能源化工类学科为主的多科性省属本科院校,也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唯一的普通高校。

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

学院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类学科专业为主体,兼顾教师教育、生态农业、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院占地6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62万元,有教学用计算机1958台,语音实验室564座,多媒体教室4232座,电子阅览室248座,10个校级实验室,30个院系级实验室。

外文纸本书刊94.4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种),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电子资源(电子图书、随书光盘等)1699.8GB。订购和自建的全文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榆林学院非书资源管理平台》等。

学院设有16个院系,37个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4个研究中心,8个研究所。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3个省级特色专业,5门省级本科精品课程,2门省级高职重点专业,专业涵盖法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理学、历史学、农学8个学科门类。

《榆林学院学报》、《榆林学院院报》对外公开发行。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1922名,高职、成教生两千余名,留学生6名。

有教职工853人,专任教师690人,教授64人,副教授147人,博士51人,硕士研究生293人,留学归国人员22名。聘请国内外 *** 教授85人,外籍教师5人。

学院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生源地已覆盖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吉林、四川、江西、内蒙、宁夏、山西等20多个省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

本科生考研通过率近3年连续保持在14%;在司法考试、数学建模竞赛、大运会等国家级和省级赛事、考试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专科生专升本成绩尤为突出,录取率一直在25%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建校50余年来,先后培养出四万余名具有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6年以来,学院教师共主持省级以上项目20个、市厅级项目50个;公开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00余篇,25篇被SCI检索,17篇被EI检索,4篇被ISTP检索;出版专著40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级科研奖励8项,市厅级科研奖励10项。

“十一五”期间承担地方及横向研究经费超过600万元。“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榆林市的第一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今年成功克隆出全国首只体细胞克隆陕北白绒山羊;“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我院第二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北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成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省文物局批准,我院“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正式设立。

学院积极开展各种交流与合作,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等7所国外、境外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巩固了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关系;邀请国外专家举办学术讲座7次,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共同举办了为期三周的暑期英语夏令营;与西安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共同支持我院能源化工类学科专业建设,与榆林靖边等县和多家大中型企业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强化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经过50多年的努力,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层次、具有规模、具有特色、环境优美、人才荟萃、设施齐备的现代高校,连续多年被榆林市 *** 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2004年,教育厅授予榆林学院“文明校园”称号,建设厅授予 “绿化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学院被确定位省市共建院校;2010年5月国家林业局又授予学院“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学院将始终坚持以建设一所立足榆林、面向陕北、辐射周边,服务生产、建设、管理和教育的高品质本科院校为目标,在积极申报新专业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继续巩固师范专业,突出农牧特色,加大内涵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与榆林和周边市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错位竞争优势,极力打造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应用型科学研究中心、图书情报中心和先进文化传播中心。

东方红写生基地概况

东方红写生基地——坑镇,东邻黄河,北靠拥有历史文化名城的“东方红”的故乡陕北佳县。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镇辖31个行政村,22个企事业单位,总人口15002人,是佳县八大建制镇之一。

广袤的黄土高原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坑镇,陕北典型的沟壑丘陵地貌的代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这片黄土高原孕育着恢宏、旷达、博大的气势。雄、险、奇、秀、旷在这里集与一身,生态优良、环境优雅,保持着纯天然的原始状态。 坑镇,山山峁峁,轮廓分明,沟沟岔岔,绿树如荫,黄土高坡上,有着一望无际的红枣树,造林面积达18208亩,有着古老农耕文化和典型黄土地貌特征的民俗文化村,有着有鲜明地域和独具黄土高原特色的窑洞,有着绝无仅有的绿色郊游,有着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大峡谷,有着异彩纷呈的香包刺绣、剪纸、泥塑、陕北大秧歌、民歌道情,有着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

位于坑镇当街的农村集贸市场,五天一遇,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们都来赶集,现代农民与传统的老一辈农民构成一幅极具特色的图画。每逢三、六、九日下午,在坑镇当街,一群憨厚、朴实的坑镇人在这儿聚集,扭起了陕北大秧歌。挥扇的,舞绸的,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东西不断受到冲击,能够这样保留传统的小镇也不多见。近几年小镇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热爱绘画的文人墨客。

坑镇,作为“东方红”故乡的特色小镇,交通便利,榆吴公路穿街而过,豪华客车流水通行,沿途可以经过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区,即佳县白云山,它集人文景观、黄河峡谷、横岭等自然景观为一体,吸引了众多游客。同时还有黄河奇景香炉寺、宋代石窟云岩寺、“东方红”故乡——李有源故居等,这些实体资源都记载着历史的沧桑变化,验证了陕北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个文物旅游、写生采风的好地方。

同时,来源:( ) - 东方红写生基地简介_东方红写生_新东方红写生基地采用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食宿一体化。设有餐厅、卧室、展厅以及活动室。不仅会让你享受到原生态的农家美食,还会让你住得温馨、舒心和放心。目前,我基地已被定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榆林学院艺术系、包头师范学院、《中国艺术》杂志写生基地。

坑镇,凭借它独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给很多来此写生的名人墨客构成了强烈的审美意境,勾画出了不一样的艺术人生!

榆林学院

(代码:11395) 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市,是一所陕西省直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学院现设有14个院系,28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2007年我校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录取本、专科生共3000名。

主管部门:陕西省教育厅

学校地址:榆林市西沙文化路北段

邮政编码:719000

联系电话:、3895477

传 真:

学校网址:

中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沙漠上的大学一一榆林学院榆林学院坐落在陕甘宁蒙晋接壤区的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特色农业基地——陕西省榆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经过50多年的努力,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有层次、有规模、有特色、环境优美、人才荟萃、设施先进的现代化高校。学院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45.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62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有藏书94.4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500余种。设有24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958多台,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建有4个校级实验中心18个院系级综合实验室。《榆林学院学报》、《榆林学院院报》外公开发行。校园芳草如茵,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春夏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为导向,坚持人才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办学,内涵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日益提升。学校现占地64万平方米(960亩),校舍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246万元,图书104.6万册,电子图书9011GB。现有化学与化工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等15个院系(部),42个本科专业(其中以能源化工类为主的工科本科专业达13个,在校生比重超过45%),19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13130人,其中本科生10437人。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油气储运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旅游管理),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教改项目11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学校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生源地已覆盖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吉林、四川、重庆、江西、内蒙、宁夏、山西等20多个省区。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11922人,成教生近2000人,留学生8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企业、政府机关、农林行业、基层中学及其它事业单位。2007年榆林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陕西省省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师资力量学校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56人,专任教师679人,正高职称64人,副高职称143人,硕士以上学历396人,其中博士76人。有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省级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榆林市拔尖人才7人。特别是升本以来,院党委、行政多次专题研究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并于2004年、2005年、2008年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榆林学院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考核暂行办法》、《榆林学院关于教职工外出学习的管理规定 》、《榆林学院教师资格认定与管理办法》、《榆林学院新进青年教师培训办法》等相关政策和制度,从培养、引进、住房、津贴、科研启动费、配偶工作调动、子女入学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待遇,改善其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学院坚持“关心、信任、使用”并举的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原则,充分发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作用。由于政策到位,我院培养并稳定了一批博士,学院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院系设置能源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管理学院政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中文系建筑工程系数学与应用数学系外语系艺术学院体育系思政部教科部继续教育学院与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学生培养学院致力于教学改革,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初步构建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框架。学院在全省高校公共课统考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各自行业的骨干,其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者达二百多名。本科生考研通过率近3年连续保持在14%以上。专科生专升本成绩尤为突出,录取率一直在25%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校风校训校 训:励志笃学 惟实尚能教 风:严谨治学 为人师表学 风:勤学善思 知行合一学院精神:艰苦奋斗 自信自强开放包容 敬业奉献科研工作学院依托榆林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生态环境模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996-2009年,学院共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2800余篇。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完成厅级以上科研项目90多项,获国家专利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项,已建有8个研究所,3个研究实验中心。

我黑龙江的 也是那个学校 石油工程专业的 学校不大 风沙多 因为在沙漠的边缘嘛 还行吧 哪个学校都一样 在于自己呢 是吧 你那个专业我也不太懂 你可以去贴吧问问学长学姐

学院占地6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62万元,有教学用计算机1958台,语音实验室564座,多媒体教室4232座,电子阅览室248座,10个校级实验室,30个院系级实验室。外文纸本书刊94.4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种),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电子资源(电子图书、随书光盘等)1699.8GB。订购和自建的全文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榆林学院非书资源管理平台》等。

学院设有16个院系,37个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4个研究中心,8个研究所。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3个省级特色专业,5门省级本科精品课程,2门省级高职重点专业,专业涵盖法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理学、历史学、农学8个学科门类。《榆林学院学报》、《榆林学院院报》对外公开发行。

榆林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点击进入)

榆林教育期刊

您好,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有关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学校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学校是一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的全日制本科院校,由教育部直属,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师范大学之一。学校具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辉煌文化、灿烂成果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达50%以上。学校现有在校生近11000人,其中本科生9000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11个,本科专业44个。学校现有图书馆、实验中心、实习中心、体育馆等各类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了多种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国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总之,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学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辉煌文化、灿烂成果的综合性大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

榆林学院是公办大学。榆林学院(Yulin University)坐落在陕西榆林,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最北部的高等院校,也是榆林唯一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2、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榆林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58年改名为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2015年1月,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省市共建协议,合力推进榆林大学建设。2017年,绥德师范学校并入。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2022年1月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153人,其中专任教师852人,正高职称103人,副高级职称37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926人,博士学位182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特支计划人才4人,三秦人才3人,省杰出青年2人,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院系专业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2022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学术学位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学校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

陕西省重点学科:陕北文化学

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民俗学,油气储运工程

教学建设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

特色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榆林学院-陕西亚华煤电集团锦界热电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2014年):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园林

榆林学院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

对外交流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16所国(境)外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至2013年已有100余名学生赴台交流学习;与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

科研机构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校级科研机构5个。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底,榆林学院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本书刊103.7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近117.5万册(种),中文期刊1600余种,各种报纸近百种,自建了《榆林学院非书资源管理平台》和《榆林学院图书加工平台》数据库2个,本地存贮电子资源达10TB以上。图书馆购置了大量电子版资源,以不同形式开通了CNKI、读秀、EBM、新东方英语等数据库资源10余个。

学术期刊

《榆林学院学报》(原名《榆林师专学报》、《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榆林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创刊于1991年,主要开设栏目有《自然科学专题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生命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生态示范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哲学与政治研究》、《陕北文化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法学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等。

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学校好,榆林北师大附属学校非常好,因为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一所非营利性体制创新型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学校位于榆林市西南新区,含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分幼小学部和中学部两个校区。在榆林来说,算是很高的学校了,但是招生条件很高。

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学校是一所以教育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它位于榆林市,是榆林市唯一的省属重点大学,也是陕西省唯一的省属师范类大学。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拥有完善的科研设施,拥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拥有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拥有完善的学术交流平台,拥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拥有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有素质的人才”的办学理念,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核心”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榆林学院学报招聘

当然认可了中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沙漠上的大学,榆林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榆林榆林学院图书馆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省属综合本科院校——“榆林学院”。学院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45.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62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有藏书94.4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500余种。设有24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958多台,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建有4个校级实验中心18个院系级综合实验室。《榆林学院学报》、《榆林学院院报》外公开发行。校园芳草如茵,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春夏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院有16个院系(其中有7个二级学院),37个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生源地已覆盖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吉林、四川、重庆、江西、内蒙、宁夏、山西等20多个省区。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11922人,成教生近2000人,留学生8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企业、政府机关、农林行业、基层中学及其它事业单位。2007年榆林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陕西省省级第一类特色专业。

饿。。。必须认可啊,新盖了宿舍还有食堂啥的,9月份迎接新生的吧

简介:榆林学院是一所陕西省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校 40多年来,先后培养出万余名具有较高层次的实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市,占地840亩,校舍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校园高楼林立,道路纵横。春夏则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风景独好,环境优雅,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550万元.图书馆藏图书60余万册,并设有16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000多台, 专业实验室135个,多媒体教室20个,语言实验室7个。已建成1000M的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榆林学院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榆林学院院报》国内公开发行。此外还有标准田径场、球类场和训练馆等教学实施。学院现有14个院系,24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9344人,成教生2000多人。教职工693人,其中专职教师535人,教授26人, 正高级研究员1人,副教授107人,博士25人(其中在读14人),硕士研究生142人,留学归国人员11人。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30人,外籍教师5人。学院拥有一支勤奋敬业、团结奉献、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 学院致力于教学改革,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初步构建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框架。学院在全省高校公共课统考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各自行业的骨干,其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者达二百多名。学院依托榆林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生态环境模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996年以来,学院共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2200余篇。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完成厅级以上科研项目60多项,获国家专利7项,已建有7个研究所,3个研究实验中心。 学院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近年来,生源已扩展到内蒙、宁夏、山西 、河南等二十个省区。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企业、政府机关、农林行业、基层中学及其它事业单位。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英国的VSO、OTP以及美国的AFS等国际教育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对等交流互访等活动,与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学院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 学院立足榆林,服务陕西,辐射周边,将继续积极发展理工科、加强生态农业学科、巩固师范教育、增设应用型本科专业,为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生态环境模范区建设和基础教育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乘着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榆林学院将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榆林学院论文系统

当然承认:

林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市,是陕西省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

榆林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 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省属本科院校——“榆林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900亩。校舍面积37.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876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现有藏书74.5万册,电子图书0.31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500余种。设有16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000多台,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建有4个校级实验中心18个院系级综合实验室。《榆林学院学报》、《榆林学院院报》外公开发行。校园芳草如茵,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春夏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院现有15个院系(其中有6个二级学院),31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生源地已覆盖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吉林、四川、江西、内蒙、宁夏、山西等20多个省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9907人,成教生近2000人,留学生8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企业、 *** 机关、农林行业、基层中学及其它事业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好、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33人,其中专职教师559人,教授34人,副教授106人,博士25人(其中在读10人),硕士研究生166人,留学归国人员22人。聘请国内外 *** 教授30人,外籍教师4人。

学院致力于教学改革,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初步构建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框架。学院在全省高校公共课统考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各自行业的骨干,其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者达二百多名。2008届毕业生考研上线152人,录取125人。学院依托榆林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生态环境模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996年以来,学院共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2800余篇。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完成厅级以上科研项目90多项,获国家专利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项,已建有8个研究所,3个研究实验中心。

随着学校的发展,榆林学院在省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现已与英国的VSO、OTP以及美国的AFS等国际教育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对等交流互访等活动,与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学院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

建校近50年来,学院先后培养出两万余名具有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院将着力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努力通过近期平稳较快的发展,建成一所立足榆林、面向陕北、辐射周边,服务生产、建设、管理和教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积极申报新专业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巩固师范专业,突出农牧特色,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机电为主的应用工科专业群和管理专业群。在按照学校定位大力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同时,稳定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力争通过与榆林和周边市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把学院建成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应用型科学研究中心、图书情报中心和先进文化传播中心。

林学院是一所陕西省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校 40多年来,先后培养出万余名具有较高层次的实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市,占地840亩,校舍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校园高楼林立,道路纵横。春夏则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风景独好,环境优雅,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550万元.图书馆藏图书60余万册,并设有16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000多台, 专业实验室135个,多媒体教室20个,语言实验室7个。已建成1000M的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榆林学院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榆林学院院报》国内公开发行。此外还有标准田径场、球类场和训练馆等教学实施。学院现有14个院系,24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9344人,成教生2000多人。教职工693人,其中专职教师535人,教授26人,正高级研究员1人,副教授107人,博士25人(其中在读14人),硕士研究生142人,留学归国人员11人。聘请国内外 *** 教授30人,外籍教师5人。学院拥有一支勤奋敬业、团结奉献、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陕西榆林 陕北的山来榆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实在美/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一曲民谣,道出了榆林山水和榆林人的别样美丽,道出了黄土高原的无限魅力。

榆林,又称驼城,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接地带,地域广阔,地貌独特,既有高山流水,又有大漠沙海。长城沿线,林草葱绿,牛羊成群,牧歌悠扬,丘岭沟壑,梯田层层,花果满山,堪称“塞上江南”。

晋陕峡谷,黄河涛声,形成了绚丽多姿的特异景观。 榆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六千年前后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遍布无定河两岸。

万里长城蜿蜒横贯榆林700余公里,高耸在榆林城北的镇北台是长城线上最大的峰火台。神木县杨家城是宋代杨家将镇守过的古麟州,米脂县的盘龙山是闯王李自成的行宫。

还有统万城、佳县白云山庙、神木县二郎山,以及榆林古城、书法宝库红石峡摩崖石刻等重要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优美的神木县红碱淖……。 榆林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一辈革命家 *** 、周恩来、彭德怀和刘志丹、谢子长等在这里留下了不朽功业和光辉足迹。来到榆林旅游,你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行政区划:榆林地区辖1市11县,地区行署驻榆林市。 国土面积:总面积4.4万平方公里 最佳旅游季节:春夏秋冬,各有其景 榆林必游:统万城、镇北台、李自城行宫、二郎山 注意事项:榆林夏季多雷阵雨和冰雹,如果您夏季去旅游注意备好雨具建西部经济强市 楡林未来20年锁定三大目标市况简介 人口面积:辖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定边县、靖边县、横山县、佳县、米脂县、吴堡县、绥德县、清涧县、子洲县共1区11县,人口333.7万,面积4.3578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位于我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

财政状况: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1.4亿元,财政收入1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8元。 历史沿革:榆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春秋时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在西部统万城建都,称大夏国。

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

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1986年,榆林城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榆林是一个革命老区,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以及歌曲《东方红》就诞生在这里。

“我们的目标,就是利用20年的时间完成三大目标,即把榆林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强市、建设成既有时代气息又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市、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人居环境。同时,我们不但有信心使榆林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亮点,而且有信心使她成为具有国际标准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接受采访时,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坚定而又自信地对记者说。

党的“十六大”提出,用20年时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省十次党代会提出把我省建设成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

面对当前难得的经济发展形势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总结过去的发展思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新一届榆林市委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今后20年奋斗的“三大目标”。 建设“中国的科威特” 榆林地处华北、西北结合地带,截至目前,已发现8大类40多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的储藏量都非常丰富。

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4.18万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

作为国内外少有的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榆林素有“中国的科威特”之美誉。新时期榆林经济发展的思路,就是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加快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以此带动相关和其他产业,实现榆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神华、长庆两大集团先后进入榆林,累计投入300多亿元进行资源勘探开发,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从此拉开序幕。1998年,国家计委批准了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基地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启动建设阶段。

基地的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坚持“高起点、大规模、新机制、抓转化”的原则,聚集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煤炭、油气、电力和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建设国家“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输出与转化并举,走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地开发建设以来,国家给予了巨大的关注和支持。

目前,已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和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以上规模的火电基地正在加紧建设;包括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林)靖(边)高速公路在内的6条高等级公路同时在建。在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带动下,榆林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明显加快。

周一波说:“榆林又一次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我们将把榆林建。

一座荒凉的山峁,隐藏一座千年石城。

刻在石头上的神秘人像,埋在城墙下的骇人头骨,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国宝档案》带您走进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探寻史前文明未解之谜。 【主持人1】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国宝档案》。

在陕西省榆林市,有一个神木县,在这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面向东方的石头城,距今约有4500多年历史。那么,石头城的主人是谁?下面,就让我们先从多年前发生过的一件离奇事件说起。

【解说1】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地处黄河中游,古老的万里长城穿境而过,这里境内丘陵密布,沟壑纵横,是一块荒凉贫瘠的土地。在当地人心中,远处的高岗上,还藏着一个让人敬畏的秘密。

很多年以前,村里有人说,山上的石头缝里有玉。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于是村民们就成群结伴上山找玉。

有人无意中碰到了脚下的石头,看到石头背面有一张人脸,吓得跑下山来。从此,当地人相信,山上的石头是一些神灵的栖身之所,人们的举动触犯了神灵。

这个说法,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当地村民却深信不疑。 直到2012年,考古工作者来到这里,开展科学细致的勘查,人们惊奇地发现,在这里竟然隐藏着一座史前城堡。

这座城堡位于两河交汇的山地上,城池居高临下,面朝东方,由皇城台、内城、外城3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它修建于4000多年前,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史前最大城址。

因为这里地处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所以将其命名为:石峁遗址。 关于石头里藏着人头的说法,也有了惊人的发现。

在城墙下,考古人员先后发现了8个埋有人头盖骨的土坑,她们都是年轻女性,被集体砍头埋在这里的,专家推断,可能是俘虏。 不仅城墙下埋有人头骨,在墙体里,也发现了刻有人面的石块,专家称为:石人面。

这些石像,有大有小,简略几道刻痕,就清晰呈现出一张生动的人面形象。 【专家同期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吕静】 那时候说石雕人头是石峁出土的,很多人都不太相信,这次在石峁东城址发掘过程中,在墙体上发现一件石雕人头,才证实了之前老百姓的说法是对的。

【解说2】 在榆林学院的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陈列着一件石人面。它高50厘米、宽60厘米,采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石人面方脸,大眼睛,半张着嘴,似乎还带着微笑。

【专家同期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吕静】 它是目前石峁遗址发现的品相最好、体量最大的一件石雕人头,这个石雕人头当时是在井边发现的,它应该是新石器时期的一件祖先祭祀物。 【解说3】 这件石人面也是石峁发现的一件较为特殊的陶制石人面,它表情夸张,面部更加立体。

专家说,石人面的形象,或许正是四千年前中华民族先民的样貌。 【主持人2】 在我们的印象中,四千年前的古人,还生活在石器时代,那时候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能雕刻出石人面,已经很不容易了。

然而,专家在石峁遗址发现的种种迹象表明,古人的生活,或许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解说4】 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展室里,陈列着一块像墙皮一样的东西。

它们是石峁遗址发现的彩绘壁画残块。 【专家同期 陕西省石峁遗址考古队领队孙周勇】 它的壁画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就是由城外进内瓮城,然后直视,往城门里面去直面对的方向,一面墙上是壁画。

是曲齿纹的壁画,是以黄色、红色、绿色、黑色,条带状组合到一块的几何纹的壁画。 【解说5】 专家还发现,这些用来装饰城墙的壁画,年代并不相同,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留下来的作品。

目前,成片分布的壁画残块一共发现了一百余块,数量十分惊人。 【专家同期 陕西省石峁遗址考古队领队孙周勇】 因为毕竟四千年了,它原来是在石头上,石头后面敷的草拌泥,泥上做的壁画,我们发现的时候,这些壁画早已经从墙上脱落了,都是小片儿状的。

但石峁的这个壁画,从数量上和题材上,这是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重要的一段,我想将来无论任何人讨论艺术史,都不会绕过这一段。像石峁这样,对一个建筑进行整体装修,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装修,那还是很少见的,尤其在四千年前后的这样一个时代。

【解说6】 这些彩色的陶器也是石峁出土的文物。当时,人们用它们来盛装和煮熟食物,这些陶器做得很轻薄,精巧美观又很实用。

(画面:红彩双耳陶罐、红彩折肩陶罐、敞口折肩陶罐、敞口双耳陶罐) 令人惊讶的是,石峁还出土了数量庞大的玉器,玉料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地方的玉石。这证明,当时人们的活动范围远远超出了今天陕西省北部的范围。

那么,四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仍然是石峁遗址最大的谜团之一。 【主持人3】 石头城、壁画、玉器,这些都说明石峁古城是一个规模、等级很高的城池,至少是一个庞大部族活动的中心。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一个部族,能够建造这么大规模的都城?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石峁也许就是黄帝的都城。 【解说7】 相传,在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有个炎黄部落,首领称为黄帝。

当时黄河下游还有一个部落,首领蚩尤残暴好战。他带大军攻打炎黄部落,经过三次大的决战,蚩尤战败。

之后,黄帝的势力不断扩大,他。

榆林学院是一所以能源化工类学科为主的多科性省属本科院校,也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唯一的普通高校。

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

学院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类学科专业为主体,兼顾教师教育、生态农业、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院占地6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62万元,有教学用计算机1958台,语音实验室564座,多媒体教室4232座,电子阅览室248座,10个校级实验室,30个院系级实验室。

外文纸本书刊94.4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种),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电子资源(电子图书、随书光盘等)1699.8GB。订购和自建的全文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榆林学院非书资源管理平台》等。

学院设有16个院系,37个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4个研究中心,8个研究所。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3个省级特色专业,5门省级本科精品课程,2门省级高职重点专业,专业涵盖法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理学、历史学、农学8个学科门类。

《榆林学院学报》、《榆林学院院报》对外公开发行。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1922名,高职、成教生两千余名,留学生6名。

有教职工853人,专任教师690人,教授64人,副教授147人,博士51人,硕士研究生293人,留学归国人员22名。聘请国内外 *** 教授85人,外籍教师5人。

学院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生源地已覆盖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吉林、四川、江西、内蒙、宁夏、山西等20多个省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

本科生考研通过率近3年连续保持在14%;在司法考试、数学建模竞赛、大运会等国家级和省级赛事、考试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专科生专升本成绩尤为突出,录取率一直在25%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建校50余年来,先后培养出四万余名具有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6年以来,学院教师共主持省级以上项目20个、市厅级项目50个;公开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00余篇,25篇被SCI检索,17篇被EI检索,4篇被ISTP检索;出版专著40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级科研奖励8项,市厅级科研奖励10项。

“十一五”期间承担地方及横向研究经费超过600万元。“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榆林市的第一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今年成功克隆出全国首只体细胞克隆陕北白绒山羊;“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我院第二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北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成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省文物局批准,我院“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正式设立。

学院积极开展各种交流与合作,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等7所国外、境外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巩固了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关系;邀请国外专家举办学术讲座7次,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共同举办了为期三周的暑期英语夏令营;与西安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共同支持我院能源化工类学科专业建设,与榆林靖边等县和多家大中型企业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强化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经过50多年的努力,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层次、具有规模、具有特色、环境优美、人才荟萃、设施齐备的现代高校,连续多年被榆林市 *** 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2004年,教育厅授予榆林学院“文明校园”称号,建设厅授予 “绿化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学院被确定位省市共建院校;2010年5月国家林业局又授予学院“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学院将始终坚持以建设一所立足榆林、面向陕北、辐射周边,服务生产、建设、管理和教育的高品质本科院校为目标,在积极申报新专业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继续巩固师范专业,突出农牧特色,加大内涵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与榆林和周边市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错位竞争优势,极力打造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应用型科学研究中心、图书情报中心和先进文化传播中心。

东方红写生基地概况

东方红写生基地——坑镇,东邻黄河,北靠拥有历史文化名城的“东方红”的故乡陕北佳县。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镇辖31个行政村,22个企事业单位,总人口15002人,是佳县八大建制镇之一。

广袤的黄土高原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坑镇,陕北典型的沟壑丘陵地貌的代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这片黄土高原孕育着恢宏、旷达、博大的气势。雄、险、奇、秀、旷在这里集与一身,生态优良、环境优雅,保持着纯天然的原始状态。 坑镇,山山峁峁,轮廓分明,沟沟岔岔,绿树如荫,黄土高坡上,有着一望无际的红枣树,造林面积达18208亩,有着古老农耕文化和典型黄土地貌特征的民俗文化村,有着有鲜明地域和独具黄土高原特色的窑洞,有着绝无仅有的绿色郊游,有着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大峡谷,有着异彩纷呈的香包刺绣、剪纸、泥塑、陕北大秧歌、民歌道情,有着独特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

位于坑镇当街的农村集贸市场,五天一遇,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们都来赶集,现代农民与传统的老一辈农民构成一幅极具特色的图画。每逢三、六、九日下午,在坑镇当街,一群憨厚、朴实的坑镇人在这儿聚集,扭起了陕北大秧歌。挥扇的,舞绸的,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东西不断受到冲击,能够这样保留传统的小镇也不多见。近几年小镇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热爱绘画的文人墨客。

坑镇,作为“东方红”故乡的特色小镇,交通便利,榆吴公路穿街而过,豪华客车流水通行,沿途可以经过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区,即佳县白云山,它集人文景观、黄河峡谷、横岭等自然景观为一体,吸引了众多游客。同时还有黄河奇景香炉寺、宋代石窟云岩寺、“东方红”故乡——李有源故居等,这些实体资源都记载着历史的沧桑变化,验证了陕北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个文物旅游、写生采风的好地方。

同时,来源:( ) - 东方红写生基地简介_东方红写生_新东方红写生基地采用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食宿一体化。设有餐厅、卧室、展厅以及活动室。不仅会让你享受到原生态的农家美食,还会让你住得温馨、舒心和放心。目前,我基地已被定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榆林学院艺术系、包头师范学院、《中国艺术》杂志写生基地。

坑镇,凭借它独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给很多来此写生的名人墨客构成了强烈的审美意境,勾画出了不一样的艺术人生!

榆林学院

(代码:11395) 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市,是一所陕西省直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学院现设有14个院系,28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2007年我校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录取本、专科生共3000名。

主管部门:陕西省教育厅

学校地址:榆林市西沙文化路北段

邮政编码:719000

联系电话:、3895477

传 真:

学校网址:

很多同学在问榆林学院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而榆林学院是陕西省主管部门和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官方自考主考院校,榆林学院是正规公办大学。榆林学院自考难不难?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答案的。与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在招生对象、考试时间及学制不同,自考是“宽进严出”。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榆林学院自考包过可靠吗?首先先问问自己,所有的科目都能坚定能考过吗?自考是一种过程,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尤其是只有其中一少部分善于自主学习的考生才是自考的最终胜出者。所以榆林学院自考难不难?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个是比较难的。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学位,榆林学院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大自考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在10%--30%左右,榆林学院自考通过率也可以参考。大自考即是完全通过自己自学,不借助任何辅导班的长线自考。问榆林学院自考难不难的朋友们,看下这个通过率,虽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些。自考独立办班俗称小自考。小自考就是人们一般说的短线自考。这种自考主要是参加一些办学单位组织的助学班,同时也就国家的政策即办学单位自己能够组织一些科目的考试,另一部分科目是参加国家组织的国家统一考试。榆林学院自考包过的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大家都要统一参加考试,只要是考试就会有不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的考试科目一部分来自榆林学院自学考试,一部分来自你在的办学单位,这种自考要相对简单些,基本上通过率在80%以上,这类小自考通过率相对高很多。自考很难通过率低是针对社会自学考试的考生,这部分考生大多数是有家有业的在职人员或待业人员,这一类人的学习时间少、精力有限,而且缺乏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通过率很低,但是对于各大高校为自考生组织的自学考试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只能通过自学来考试,如果有人跟你说榆林学院自考包过,那么你就要打个问号了。另外,2023年榆林学院自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榆林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关于榆林市成人学历提升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榆林学院自考自考报名入口:

  • 索引序列
  • 榆林市榆阳区小学语文主题论文
  • 榆林学院期刊
  • 榆林教育期刊
  • 榆林学院学报招聘
  • 榆林学院论文系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