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论文
摘要: 从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僵硬、教学评价不当等方面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念,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体育教学方式,构建系统的体育教学评价。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学校教育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落后。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不科学,产生“重智育轻体育”的不良倾向。由于指导思想不科学,许多学校只注重文化课程,重视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忽视体育教学,没有认识到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意义。另外,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单纯地以讲解基础体育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致使学生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单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是根据竞技运动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的,重视讲解竞技水平的规则和要求,以提高竞技成绩为教学的目的,忽视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体育教学严重倾向于竞技性,强调体育运动对人体的改造,过度追求自我超越,严重地违背了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另外,由于一些竞技体育项目规则较多,技术要求较高,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致使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僵硬。许多的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轻视体育教学的地位,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一些纪律来约束、限制学生的行为。但是,一方面由于过度强调纪律性,导致体育教学的目标出现偏差,未能发挥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单一,组织纪律松散,致使体育教学的效率较低。
(4)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不当。进行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活动提供参考。而体育教学过度强调评价结果,把运动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评价方式单一,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挫伤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解决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念。目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应该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的开设教学课程,确保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学校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重视体育教学,加强体育工作,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必要的条件。另外,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体育训练器材,严格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2)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开展体育教学的依据。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另外,体育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娱乐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实行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3)采用多样的体育教学方式。课内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两种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体育知识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理论知识;而在课外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运动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4)构建系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构建系统的教学评价,科学评价学生的表现,以确保学生能够具有学习体育的热情。体育教师可以制定规范化的评价标准,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运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阶段,向教学要质量,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开设并且合理安排体育课程,严格规范体育教学活动,设置相应的体育运动设施,为学生提供进行体育锻炼的条件,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殷鼎,杨建鹏.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隋立美.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3]霍军.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
[4]李斌.快乐体育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7).
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应用措施硕士论文
第1篇: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感兴趣了,他们才愿意积极地投入学习中,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学好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初中生的发展需要开展教学,这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一种途径。
一、做好课堂导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如果在一上课的时候,讲课方式就毫无激情,只会照本宣科,缺乏新意,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然也会觉得教师的教学单调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样后面的教学也很难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需要做好课堂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的方式是有意思的,这样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可能在刚刚上课的时候,采取的热身运动,一般都是慢跑或者是原地活动等,这些活动学生可能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还会觉得有趣,但是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可能就会逐渐消失。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创新,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课前导入,在学习篮球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表演花式篮球,激发他们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他们童年时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到体育课堂上,如踢毽子、跳皮筋等,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优化练习设计,突出多样化和趣味性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并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教师的讲解只是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主要还是来自学生的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才能真正将教师所教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在体育课堂上,不少教师所采取的练习方式都较为机械,比如说练习项目以考试的要求为准,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这种练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不利于他们兴趣的培养。
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在进行体育练习的时候,应当优化设计,可以采取多种练习方式,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使学生感受到练习的趣味性。如,教师可以在练习的时候,引入一些小游戏或者是设置一些小比赛,如在进行篮球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互相比赛竞争,这样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采用激励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上难以找出两片相同的树叶,在一个班级里也难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和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身体素质等也有着较大的差别。比如,有的学生十分热衷于体育学习,有的学生则较为反感体育学习,还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体育学习能力强,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体育接受能力也比较弱。
由于这样的一些情况,不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缺乏兴趣,不愿意学习体育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班上的学生,如班级里某一位同学在训练的过程中取得了进步,教师应当及时提出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肯定,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加强烈,兴趣也能得到较好的激发。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学会对学生激励,引导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采取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也比较重,渴望接触新鲜事物。在教学时,教师如果长期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很快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认为教师的教学枯燥无趣。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体育知识的时候,教师也要学会不断地创新,在课堂上不能被自己的思想所束缚,而是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趣味性,认识到体育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总之,体育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观,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2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体育课程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初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调重复,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等,严重限制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成为阻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最大制约因素。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需要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进而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笔者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学校和学生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片面地追求学生的高分数和升学率,要求学生和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分数上,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上,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他们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上,他们不重视体育课程是因为体育课程在中高考中不占份额,对升学没有直接的影响,
他们更愿意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2.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在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基本都是教师在教学一些简单的田径项目和各种体操,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另外,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使原本就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更让学生难以接受,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体育课时较少,教材老套,脱离学生的实际
新课改要求体育课时一星期有4~5节,但实际分配下来的体育课时基本都是一节或者两节,体育课程安排课时少,是限制学生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传统的体育教材较为陈旧,而且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是一种方法和理论指导,缺乏技术的主要特征与关键的技术分析,远离实际,年级跨度大,教材容量太大,学生在上课时每个项目都要学一点。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会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体育教学现状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任务,学校必须加强对体育科学的重视,将体育课程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通过增加体育课时,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体育锻炼。学校要将重点放在更新体育教材,完善体育设施上,给学生提供一个体育锻炼的良好平台,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另外,学校要注意增加体育课时,给学生足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从而更好地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
2.丰富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教学内容的单一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之举。体育教师要将丰富多彩的体育内容引入体育课程中,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最为热衷的活动,将这些体育项目带到体育教学中,让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更
好地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3.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以完成当堂教学任务为目标,简单给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运动积极性的提高,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方式,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如游戏教学法,将游戏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另外,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如篮球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赛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完善体育设施,对体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重点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篇:新课改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有助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学生在体育课上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带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还有些教师就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对于缺乏一定自律性的学生是十分不可取的。要改变体育课堂上的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就要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进而增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
一、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材施教是在教学中教师都十分倡导的教学原则,这对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教师让学生进行统一的训练,有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这些体育训练任务,但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要全部完成这些任务就会显得吃力,而且,同样的训练任务也不利于其他学生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进行体育课的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对其进行恰当的训练与指导,从而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勇气与能力。对于身体素质较好、学习能力也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点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采取亲身示范、详细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在学生实践锻炼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尽量避免不规范的动作出现,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在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并且,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运动情况设计不同的体育运动目标,让学生不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使其在轻松而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进行锻炼。
二、鼓励参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学生只有自己参与体育运动,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价值与乐趣。体育也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其更关注学生的参与体验,在语文、数学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便能学会这些内容,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则要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地尝试实践,他们才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趣味,才能真正地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可以积极参与锻炼,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概括讲解了篮球运动的基本注意事项后让学生直接进行篮球运动,为了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动作,或者会采取不太恰当的方式进行合作,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总结,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弥补不足。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参与体育运动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三、寓教于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寓教于乐是体育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发展期,通过采用有趣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课更有助于学生思维与身体的发展,从而真正地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好玩的特点,为其设计相应的体育游戏。例如,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接力跑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个小组的成员依次接力跑,最后计算小组的总用时。这样的游戏方式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游戏,还可以让学生在跑步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和心理的释放。并且,学生竭尽全力地奔跑也有助于压力的释放,接力形式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对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寓教于乐,从而真正地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良好发展,为其今后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4篇: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健康、独立人格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所提出的理念中就包括提高学生的心理教育,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以实践的形式存在,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观察、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将正常的课程教学与锻炼学生心理素质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呢?值得重点关注与探讨。
一、初中生心理素质现状以及加强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性
在提出有效的对策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目前初中生的心理素质,以及通过体育教学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1.初中生心理素质现状
心理素质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由于学生处于初中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而且在这一时期学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压力、外界新鲜事物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初中生存在的不健康心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抑郁心理,就是初中生无法应付外界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其次是逆反心理,初中生对外界存在抗拒心理,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育还是家长的劝解都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最后是封闭心理,常常表现为不爱与人讲话,封闭自我,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以上都较为典型,当然也存在其他方面。
2.通过体育教学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性
体育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各项体育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相关素质,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两个面有机结合,不仅是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体育的教学要求,而且在体育活动的帮助下,将学生聚集在一起,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遵
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此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首先,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学生的兴趣、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次,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模式,如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组,利用竞赛的机制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
2.激励教育,锻炼学生心理素质
初中生的综合能力较差,心理素质不高,难以较快地融入不同的环境中,这一特点会阻碍初中生的进步与发展。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象,体育教师有必要在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采取激励教育法,对学生的意志和心理素质进行磨炼,以此来达到加强的作用。具体来讲,比如在进行800米的长跑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时间,对于在规定时间内跑完的学生并且成绩前列或者是进步最大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学生予以相应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3.营造比赛氛围,磨炼学生意志
心理素质在很多方面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说奥运健将在比赛的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有再完善的技能也是无法得以正常地发挥,同时,假若初中生在考试过程中心理素质不佳,则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因此,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关键的。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比赛的氛围,通过激烈的比赛,让学生置身于此来磨炼自己的意志,以此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通过体育教学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5篇:浅谈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运动损伤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体育学习主要是以身体活动为主,以理论知识学习为辅,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人的精神活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动作操作不当或是负荷太大而造成的身体损伤,为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有碍体育运动的开展及普及。
一、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
1.直接原因
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有:思想上不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运动负荷较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组织方法不当;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的缺点;等等。
2.诱因
一是学生对运动损伤认识不足,在课堂上看到一些安全隐患会认为“自己不会在此出现损伤”的学生出现身体损伤的可能性很高,此外,有的学生忽视动作的规范性和身体的承受能力,擅自增加运动强度,极易造成运动损伤;二是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在进行一些活动时没有控制好重心的位置,使身体与机械或器材发生碰撞,造成损伤;三是运动量过大,大学生身体素质差,若教师安排的体育运动负荷量大,就极易造成损伤;四是动作不规范或动作粗野,有的学生故意损伤他人,缺少道德教育,这是体育课上容易造成损伤的一个原因;五是天气恶劣,冻伤,中暑以及光线不良也容易造成损伤。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及措施
1.正确认识体育运动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要做好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上出现运动损伤,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是一些主客观因素相互交织。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师除了在课上教授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内容,还要拓展其他的宣传渠道,为学生和一些教职员工传授保护措施,避免运动损伤出现。
2.合理安排教学量及运动负荷量
在体育课上,学生运动量过大就会造成运动损伤,适当的运动量既能锻炼身体,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项目要求,合理安排运动量,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3.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在进行热身运动前要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准备:一是根据体育项目合理安排热身运动的动作和运动时间;二是学生仔细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是否能进行该体育活动;三是天气情况,天气恶劣不适合进行户外运动,需要安排室内运动等。在进行热身运动时要注意易受伤部位的运动,增加拉伸运动,提高肌肉的弹性,避免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
4.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在课上除了教授学生项目运动要领,还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体情况,对“吃不消”的学生要求低一点,休息时间多一点;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要求高一点,充分发挥其身体优势。此外,活动量还与上课时间有关,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运动量要降低,因为学生处于空腹状态,剧烈运动容易出现体力不支、昏迷等情况。
5.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排除心理障碍
在体育课上,体育运动场所器材数量多,容易出现碰伤等,教师要会紧急处理伤口,学生还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教师对此类学生要进行开导,安抚学生,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损伤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处理,用科学的办法进行预防。笔者提出增加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热身运动和合理安排运动量等措施,旨在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树立体育观念的教育改革是社会进步对于公民身体素质的必然要求,开展幼儿体育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的体育教育能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能增加幼儿的抵抗力,对其将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应充分重视幼儿体育的重要性。
一、幼儿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开展次数多,但时间少
幼儿的体育教育一般是课间操及舞蹈等形式展现,但由于课间时间较短,加上幼儿园的场地限制,一般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都比较少,虽然符合国家的关于幼儿体育教育的相关规定,但远远无法满足《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其要求幼儿每天最少两个小时的体育活动和一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2.管理不全面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日益增多,如课间操等,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幼儿教育的体育教育形式。但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没有具体的规划,幼儿教师一般都是随意的进行体育教育,幼儿园也没有一定的评价指标,对教师的教育成果和教学目标进行评价。管理方面的缺失直接阻碍了对幼儿体育教育的发挥成效。
3.幼儿体育设施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幼儿教育设施和教育场地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就目前的整体水平来看,不同地区间的幼儿教师设施存在显著性差异,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幼儿教育设施存在很大的欠缺。这种现状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幼儿园体育设施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
4.体育教学与生活实践脱轨
我国幼儿体育教学由于受到场地、器材及师资条件的制约,一些现代体育活动仍旧难于与幼儿的课堂融合,学生无法从事生活中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学次和锻炼,教师也过多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教学,并没有将体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去相互联系。从而降低幼儿学习的体育课程的积极性。5.教学内容单一如果在幼儿体育教育中忽视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而去过分地强调幼儿的兴趣,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脱离了幼儿体育所应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确实很活泼生动,但是幼儿的身体素质却未得到发展。
二、改善幼儿体育教学的策略
1.注重体育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注重体育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设置多个体育科目,让幼儿参与到不同的体育项目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增强体质,更好地感悟生活。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体育课堂一般设在室外,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体育资源,利用体育课堂“开放性”的特点,将体育学习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体育、感受体育,引导幼儿利用一切机会开展体育学习。
2.适当地增加幼儿体育教育时间
为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可适当地增加幼儿的体育课堂时间,不断地丰富体育活动,增加幼儿的体育教学内容。可提倡部分幼儿园在安全工作确保的情况下,带幼儿进行户外体育的教育。但在实施幼儿体育活动时必须考虑运动量,由于幼儿的运动负荷较小,故应注意做到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
3.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寓教于乐,教师可以设法将教学内容渗透到一些游戏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增强学习热情。采用寓教于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的游戏中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习技能,增强体质。当侧重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能力时,可适当采用集体的竞赛游戏,以促进学习态度与情感的相互补充、相互激励,让幼儿在娱乐中获取新的知识。
4.加强体育课堂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
幼儿喜欢别人的赞美和肯定。正确、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成绩能够对学生形成激励作用,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使体育课堂中充满活力与激情,促进体育教学有效地开展。当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迸发出来的思想、智慧和行为的火花或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上进的欲望。
三、结语
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幼儿体育的性质特点与幼儿天生好动的行为相辅相成。由于其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深深地吸引着儿童。幼儿体育对幼儿的教育功能效果明显,其对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幼儿体育教学质量一定要严把关,毕竟幼儿还是处在身心健康的发展阶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成败。
广州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现状及问题思考论文
关键词: 广州大学 公共体育选项课 现状 思考
摘要: 本研究对广州大学目前体育选项课开设现状进行了描述,对体育选项课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实现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层次性、高级性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能力和习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引言
我国体育选项课制度最早起源于清华大学。1992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定,普通高等学校在一、二年级中开设体育选项课,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教学场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客观地说,体育选项课的开设打破了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为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使高校体育课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大学体育与终身体育紧密衔接,加强了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专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高校体育选项课不合理、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引发了学界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大讨论,不少高校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施了一些改革,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广州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现状
(一)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现状评述。
体育选项课由于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健身、娱乐、休闲的兴趣要求而为绝大多数学校所接受,但是在教学安排和组织方面各校却有所不同。根据教学安排、组织和教学目标的不同,一般认为公共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模式。
其中,“两段式”模式是指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立意是在加强对学生体育基础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其教学安排一般是一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二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着重选项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立意是用较少的教学时数向“选项课”模式过渡。一般是用一个学期的教学时段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期为以后三个学期进行的选项课教学打好基础;“选项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立意是较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锻炼习惯;“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立意是让学生体验选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激发体育锻炼的愿望及满足运动要求,以自愿组成俱乐部的形式进行自我体育管理。
从上述概念及对应的组织形式上看,我校目前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比较接近第三类,即选项课型。其组织方式具体是,学校在一、二年级开设公共体育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学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资源进行自由的选择。
从历年的教学评估及对学生的调查来看,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体育课,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得到发展,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较好。缺点是,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仍有较多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公共体育场地、器材的滞后与该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教师自主性的要求不匹配。特别是2008—2009学年度再次进行公共体育选项课人数增加以压缩总工作量的改革,体现出管理层面对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广州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设施的实际状况都没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是否继续实施这一模式需开展深入调查和全面讨论。
(二)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评述。
1.课程开设状况
从2005—2008学年度开设课程来看,进入大学城后,公共体育教学的各项资源有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师资和场地比较统一、集中。我校公共体育选项课内容主要有: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网球、毽球、武术、跆拳道、散打、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街舞、健身、游泳、摔跤与柔道、羽毛球等近20个项目。与其他省份兄弟院校相比,课程开设的范围较广、内容比较丰富,课程设置本身基本上可以满足现有学生的需求。
对学生的走访调查和实际选课的情况表明,虽然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学生选课的人数在逐年下降,特别是在老生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广州地区常年高温,日照时间较长,而我校三大球的场地均没有绿化和防暑设施。据一位教师实地测量,最高场地温度达到50摄氏度以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特别是老生)对三大球的选择都只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由于这个原因的存在,乒乓球、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室内项目受到学生特别是女生的青睐。传统武术、气功运动项目,虽然有特殊的防身、健身功能,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选择的很少,说明学生对传统体育的认识不够,或感到此类项目单一枯燥。
综上所述,开设选项课的各高校在教学项目的选择、安排上力求满足大学生的爱好、兴趣,广大公共体育教师应当尽量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要求,为增加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能力、习惯建立良好的基础。
2.课程内容安排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从2006年开始,各项目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由公共体育教学部指定负责老师撰写并发给任课老师。任课老师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以武术课为例,一般第一学期安排武术基本技术、初级三路长拳和短器械(选学),第二学期为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和长器械(选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无论选择哪位教师上同一门课程,学习的内容是相同的,有利于学期末学生评价标准的统一。对于统一项目的教师而言,也免去了每个学期初上交不同的.教学大纲、进度和教案的劳烦之苦。缺点是,教学进度、内容过于固定和统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和教师教学兴趣的提高,更不利于教师个人特长的发挥。
3.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
无论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兴趣、爱好有多深,通过考试取得学分是学生必须面对的最大现实。因此,公共体育选项课的评价对每个学生页言都是重要的学习环节。然而,由于我们对体育教学目标的狭隘认识,我国体育教学评价长期偏离了以价值判断为中心的发展轨道,体育教学目标经历了“技能—体质—健康”的演变过程。以往的过程评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即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及努力的程度,忽视对学生发展、变化、成长的过程的动态性评价。这种评价往往导致师生对考试成绩的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习惯方法的获得和培养,这种终结性评价重视的只是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求甚解,只求简单记忆的结果,生硬模仿。虽然在“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口号的倡导下,广州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的评价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自身发展的进步,充分考虑到学习态度、学生获得体育情感等主观因素进行最终的教学评价,但依照客观、统一标准进行技能考评仍然对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造成一定伤害。具体表现为:
第一,不同项目达到同一分数要求的难易程度差别大,造成教学评价项目间存在的差异和不公平。现实中,学生经常这样发问:“为什么篮球给的分数比你们武术、健美操等项目的分数高?”“我们班其他同学都可以得100分,我们就比人家少?”就是这种项目间本身存在的评价标准差异的典型体现。
第二,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智力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是以组方式来进行的,每个人都是具有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纸笔测验能力的个体。”很多学习认真但运动天赋较差的学生对体育课有一定心理恐惧和压力,往往第一节课就问教师课的内容“难不难”。教师一般通过鼓励、特殊照顾等方法来消除他们的学习恐惧和压力,在教学评价中也大量动用自由裁量权予以照顾,目的是为了从情感上鼓励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和消除体育学习难的误解,在现实中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然而,从客观上讲这些行为也对其他真正优秀的学生造成一些不公平。加上学生期末也要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教,最终造成教师、学生“一团和气”双向的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4.教学资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合理的教学组织和安排也要靠过硬的教学条件来支撑。进入大学城后,我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结束了过去几个校区分散管理、教师上课跑路忙的混乱局面,使我校公共体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6年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公共体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专家的肯定。2007年,《大学体育》作为首批广州大学精品课程立项,对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资源的改善有重要的推动力,各类教学资源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方便了学生学习,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的发展,《大学体育》正朝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方向迈进。 然而,对于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不断提高的学生体育学习需求而言,目前我校公共体育教学资源还是不尽人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的现状也必须正视,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场地偏少,设施人性化不足。特别是三大球的场地,绿化偏少,遮阳设施都没有配备;各场地均无洗手间,造成师生如厕困难;课室里过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第二,教学器材更新速度缓慢。锈迹斑斑的长剑、缺少羽毛的毽球、不拍不响的CD机等严重影响了教学,也常常引起学生的不满。
第三,缺乏稳定、合适的教材。每年新生的大学体育教材都不一样,内容更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选项课教学内容应遵循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的原则,满足大学生对不同体育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需要,其项目安排的比例要遵循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但是从调查中得知,多数学生和教师认为由于体育选项课教材的缺乏,导致内容安排不够合理,所发教材都是摆设,没有实质性意义。
二、对广州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教学。
周济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上说,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努力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学校体育部担负着学生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是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高校体育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形成的复杂因素,学习能力因人而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应视具体情况而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分层次教学。
(二)在实践中大胆摸索经验,努力促成教学模式向“俱乐部”式转化。
一些专家指出,现在我国的高校体育基本还是“两张皮”:一方面,学校体育课程设置陈旧,大学生的体质普遍下降。另一方面,高校招收特长生和退役运动员组建校队,其主要任务是为校争光。学习成绩好的体质不好,运动水平高的习成绩又往往不好。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直言不讳:“现在的大学体育必修课,大学生一学不会、二学不懂、三学不乐。其原因在于:课程设置陈旧,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千篇一律,面目可憎。”[2]国内外很多大学已经采取了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主要优点是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提高体育专项运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养成运动习惯,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奠定基础。
(三)深入研究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比较重视体育教学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过于重视学生学习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从评价方式上更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以及对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因此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深入,体育教学不能停留在以前的评价指标和内容上,必须不断扩展。[3]
(四)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
体育教学资源作为大学校园的优势资源应当得到较好的改善和充分利用,整合场馆资源、合理开放场地、改善现有场地的人性化设施、加快更新体育教学器材是提高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
参考文献:
[1]邓淑君.湖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现状与对策研究[D].cnki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
[2]大学出姚明还得等10年——高校体育需要俱乐部[N].中国青年报,2004年09月02日http://sports.QQ.com.07:13.
[3]田雅茹,闫海利,刘志红.构建新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N].http://www.gotoread.com/article/bbs/?id=599116.
[4]张建华.从美、日两国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看我国体育教学评价改革[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24-27.
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在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经常会提出的问有: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5、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结果又会怎样?6、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7、质性研究与访谈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区别?8、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9、你的论文基础何种研究视角?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视角?10、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点的研究还是面的研究?11、研究的应然、实然、使然分别是什么?12、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13、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研究框架是否符合论文规范(而不是写书的逻辑)!14、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15、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16、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17、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18、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19、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20、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21、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2、论文和系统有哪些不足之处?23、论文有何创新之处?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居民在体育消费领域的规模呈现逐渐扩大趋势。
根据阿里电商平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8年,天猫和淘宝平台上运动鞋服和体育装备的消费人次从1.8亿人次增长至6.6亿人次,消费金额从515亿元增长至997亿元。根据苏宁易购、苏宁体育、PP体育联合发布的体育消费大数据显示,仅在2020年上半年,体育零售销售同比增长就达到152%,健身器械、跑步机等居家运动器械增幅较为明显,分别同比增长280.6%、179%。
此外,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石,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着体育市场消费规模。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9483亿元,增加值为11248亿元,从名义增长来看,总产出比2018年增长10.9%,增加值增长11.6%。从微观到宏观,这一系列真实的数字,足以揭示体育消费规模呈现明显扩大之势。
今天,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从物质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向舒适型消费、健康型消费转变升级,在这些快速转变升级的消费中,体育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提速则是较为重要的一隅。
体育消费水平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大量体育消费者从随意性转向专业性,更加重视专业技能、装备配置和竞技水平。特别是4亿多“90后”迅速成人走向社会,他们更具社交意识和健身需求,在路边跑步、在街头公园做操的锻炼已满足不了他们的健身需求,健身房、户外活动场地、比赛场所已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场所。
有数据显示,2018年“双十一”期间,淘宝体育消费总额突破60亿元,特别是中高端项目用品需求量大,尤以垂钓用品、冰雪、骑行运动、露营、攀岩、马术等体育用品增长最快。这些项目的广泛普及是推动体育消费的有利条件,与传统的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相比,其支付的金额更多,对专业技能要求更高,需求品味更高端。
体育消费分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消费者具有层级性,二是体育产品的精细化。首先,依据社会分层理论,体育消费者之间具有显著的阶层差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以及居住区域等都是影响体育消费者分层的重要因素。有调查发现,北京市居民20~39岁年龄段,参加体育消费的人口比例最多,体育消费金额50~59岁年龄段最多,特别是在体育健身方面50~59岁年龄段消费金额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对篮球的消费,对足球的消费,对羽毛球的消费,对乒乓球的消费,对滑冰的消费以及对滑雪的消费。
学术堂为体育生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体育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2、论体育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3、论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4、论体育教学艺术5、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6、论体育伤害侵权中的自甘冒险7、论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8、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9、论体育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10、论体育报道中的民族主义情结11、论体育文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12、延边地区朝鲜族体育价值观的调查报告13、论体育营销与品牌国际化14、论体育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15、聚焦生命-论体育与青少年挫折教育16、论体育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7、论体育舞蹈的审美教育功能18、论体育课程环境19、论体育新闻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20、论体育舞蹈竞技与艺术双重取向的特征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精选210句)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2、内江市体育高考生运动训练研究
3、内江市轻体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4、内江师范学院公体女生中体育“差生”成因及对策
5、中学生健美操兴趣培养方法研究
6、西部地区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7、剑阁县中学体育教学资源研究
8、健美操教学教法探索研究
9、健美操基本动作的分类研究
10、竞技健美操训练方法的探索
11、大众健身操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
12、健美操特殊课种的范畴与挖掘
13、武术竞赛规则的演变对套路发展的影响
14、武术套路中侧踢抱腿的技术分析
15、体育课对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6、传统武术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17、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武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18、制约广安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19、山东淄博市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20、软式排球在我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21、内江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分析
22、体育社团组织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功能研究
23、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4、四川省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
25、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发展研究
26、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27、浅析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前景
28、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
29、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调查分析
30、普通高校足球专业学生训练能力培养对策探讨
31、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技术能力培养探讨
32、现代足球比赛动态探讨
33、内江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34、现代足球比赛快速反击打法特征的思考
35、农村中小学足球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36、内江师范学院第九届大学生足球比赛的思考
37、我院小型足球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38、四十二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价值的探讨
39、传统武术在学校开展的价值研究
40、武当武术在十堰地区学校开展的调查研究
41、08奥运后武术走向的研究
42、淄博地区太极拳开展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43、论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关系
44、浅谈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45、论篮板球在比赛中的作用
46、内江师范学院健康教育课程调查研究
47、内江师范学院公体太极拳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48、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分析研究
49、论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关系及对策研究
50、试论体育的商业化发展
51、莲花十八项的开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以贵州铜仁地区为个案
52、论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3、试论农村体育的现代转型——广安临水县御临乡的个案研究
54、试论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以贵州德江第一中学为例
55、内江老年体育活动研究
56、内江师范学院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篮球协会为例
57、中学体育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江市龙会中学为例
58、寿光市文家第二初级中学体育课中游戏活动的开展的`现状调查分析
59、滨州市休闲体育的发展研究
60、浅谈体育类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影响
61、基层短跑运动员训练前准备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62、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研究
63、简阳市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64、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65、普通高校健美操协会功能的调查分析
66、浅析中学体育教师性格对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的影响
67、阆中市中学田径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68、攀枝花学院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69、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策略分析
70、潍坊市潍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分析
71、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72、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
73、体育新课标教材的使用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
74、浅析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7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76、学校体育现状与改革发展的研究;
77、学校体育与健康的研究;
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79、学生体育与健康状况及对策的研究;
80、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81、“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研究;
8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学校贯彻和实施的研究;
83、学生余暇体育的研究;
84、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85、素质教育与(大、中、小学校)体育改革的研究;
86、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研究;
87、素质教育与体育师资培养提高的研究;
88、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途径的研究;
89、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研究;
90、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材建设的研究;
91、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的实例分析;
92、体育考试原则、作用、项目及标准制订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93、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94、两类课程一体化的研究;
95、学校体育与中小学生减负相关因素的研究;
96、现代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97、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98、大、中、小学校竞技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99、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研究;
100、影响学生健康的环境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101、优化学校体育管理机构的研究;
102、关于实施在、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研究;
103、学校体育与体育产业化的研究;
104、学校体育设施开发利用的研究;
105、知识经济对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
106、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体育锻炼中有关心理因素的研究;
107、计算机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科研中应用的研究;
108、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109、体能训练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110、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1、大学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的分析
2、体育教育评价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分析
3、体育教育中大众体育教育研究
4、了解世界高等体育教育动态 扩展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影响
5、分析体育教育管理对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6、加强现代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推动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
7、初中体育教育实施快乐体育教育方法探讨
8、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9、以谈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转变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
10、试析体育教育教育对体育教育市场规范化的影响
11、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12、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脱节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3、终身体育教育与家庭体育教育的目标研究
14、古代西方体育教育与近代体育教育的发展
15、从美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看我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
16、高校体育教育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7、美国高质量体育教育在我国小学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18、试论终身体育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
19、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
20、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状况及农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
21、融合共享:运动弱势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的时代诉求
22、现代体育文化发展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23、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4、素质教育培养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创新途径
25、如何重视我们的体育教育?
26、高中体育教育现状及反思
27、中学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28、民族地区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9、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研究
30、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1、高校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分析
32、从运动动机角度探讨中学体育教育改革
33、谈谈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34、浅议中学体育教育策略新观点
35、谈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6、构建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培养体系与实践研究
37、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途径刍议
38、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课改革的思考
39、实施快乐体育教育,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40、学前体育教育工作研究
41、论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
42、基于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43、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之我见
44、浅谈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体能训练
45、体育教育生态发展之我见
46、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育问卷调查及分析
47、“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中的构建与实验研究
48、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49、中医药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保障体系研究
50、浅析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51、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改革途径
52、高职体育教育改革
53、社会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与重构
54、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55、浅谈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
56、中外体育教育研究现状的比较
57、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58、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浅谈
59、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0、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61、如何对初中生进行体育教育
62、高校师范生公共体育教育策略的研究
63、中美特殊体育教育法律制度的比较
64、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成因分析
65、浅谈中职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的结合
66、体育新闻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67、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68、中学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发展策略初探
69、浅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
70、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调查分析
71、浅谈初中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72、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花棍舞特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7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74、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的思考
75、体育教育对小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
76、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77、儒家思想对当代学校体育教育影响之研究
78、高校体育教育视野下太极推手对大学生健康的价值探讨
79、试论学校体育教育方法与终身体育意识
80、探究中学体育教育对德育培养的渗透
81、论生命教育内涵及与体育教育之契合
82、体育教育与训练要点分析
83、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之我见
84、对体育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一些思考
85、“健康导向”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探索研究
86、以学生体质分析为导向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之我见
87、合肥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实习的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88、美国学校体育教育计划及借鉴意义
89、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探析
90、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之拙见
91、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9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岗前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93、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育的有效性
94、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其素质教育浅谈
95、浅析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及提高途径
96、陶行知体育教育思想在当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97、体育教育的协同效应研究
98、浅析中学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及现状研究
99、浅谈终身体育教育在我国学校体育中的发展
100、集约化高校园区体育教育资源与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
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应用措施硕士论文
第1篇: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感兴趣了,他们才愿意积极地投入学习中,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学好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初中生的发展需要开展教学,这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一种途径。
一、做好课堂导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如果在一上课的时候,讲课方式就毫无激情,只会照本宣科,缺乏新意,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然也会觉得教师的教学单调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样后面的教学也很难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需要做好课堂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的方式是有意思的,这样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可能在刚刚上课的时候,采取的热身运动,一般都是慢跑或者是原地活动等,这些活动学生可能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还会觉得有趣,但是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可能就会逐渐消失。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创新,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课前导入,在学习篮球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表演花式篮球,激发他们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他们童年时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到体育课堂上,如踢毽子、跳皮筋等,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优化练习设计,突出多样化和趣味性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并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教师的讲解只是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主要还是来自学生的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才能真正将教师所教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在体育课堂上,不少教师所采取的练习方式都较为机械,比如说练习项目以考试的要求为准,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这种练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不利于他们兴趣的培养。
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在进行体育练习的时候,应当优化设计,可以采取多种练习方式,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使学生感受到练习的趣味性。如,教师可以在练习的时候,引入一些小游戏或者是设置一些小比赛,如在进行篮球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互相比赛竞争,这样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采用激励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上难以找出两片相同的树叶,在一个班级里也难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和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身体素质等也有着较大的差别。比如,有的学生十分热衷于体育学习,有的学生则较为反感体育学习,还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体育学习能力强,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体育接受能力也比较弱。
由于这样的一些情况,不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缺乏兴趣,不愿意学习体育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班上的学生,如班级里某一位同学在训练的过程中取得了进步,教师应当及时提出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肯定,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加强烈,兴趣也能得到较好的激发。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学会对学生激励,引导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采取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也比较重,渴望接触新鲜事物。在教学时,教师如果长期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很快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认为教师的教学枯燥无趣。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体育知识的时候,教师也要学会不断地创新,在课堂上不能被自己的思想所束缚,而是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趣味性,认识到体育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总之,体育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观,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2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体育课程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初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调重复,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等,严重限制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成为阻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最大制约因素。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需要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进而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笔者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学校和学生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片面地追求学生的高分数和升学率,要求学生和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分数上,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上,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他们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上,他们不重视体育课程是因为体育课程在中高考中不占份额,对升学没有直接的影响,
他们更愿意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2.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在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基本都是教师在教学一些简单的田径项目和各种体操,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另外,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使原本就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更让学生难以接受,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体育课时较少,教材老套,脱离学生的实际
新课改要求体育课时一星期有4~5节,但实际分配下来的体育课时基本都是一节或者两节,体育课程安排课时少,是限制学生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传统的体育教材较为陈旧,而且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是一种方法和理论指导,缺乏技术的主要特征与关键的技术分析,远离实际,年级跨度大,教材容量太大,学生在上课时每个项目都要学一点。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会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体育教学现状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任务,学校必须加强对体育科学的重视,将体育课程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通过增加体育课时,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体育锻炼。学校要将重点放在更新体育教材,完善体育设施上,给学生提供一个体育锻炼的良好平台,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另外,学校要注意增加体育课时,给学生足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从而更好地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
2.丰富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教学内容的单一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之举。体育教师要将丰富多彩的体育内容引入体育课程中,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最为热衷的活动,将这些体育项目带到体育教学中,让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更
好地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3.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以完成当堂教学任务为目标,简单给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运动积极性的提高,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方式,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如游戏教学法,将游戏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另外,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如篮球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赛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完善体育设施,对体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重点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篇:新课改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有助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学生在体育课上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带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还有些教师就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对于缺乏一定自律性的学生是十分不可取的。要改变体育课堂上的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就要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进而增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
一、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材施教是在教学中教师都十分倡导的教学原则,这对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教师让学生进行统一的训练,有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这些体育训练任务,但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要全部完成这些任务就会显得吃力,而且,同样的训练任务也不利于其他学生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进行体育课的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对其进行恰当的训练与指导,从而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勇气与能力。对于身体素质较好、学习能力也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点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采取亲身示范、详细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在学生实践锻炼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尽量避免不规范的动作出现,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在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并且,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运动情况设计不同的体育运动目标,让学生不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使其在轻松而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进行锻炼。
二、鼓励参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学生只有自己参与体育运动,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价值与乐趣。体育也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其更关注学生的参与体验,在语文、数学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便能学会这些内容,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则要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地尝试实践,他们才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趣味,才能真正地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可以积极参与锻炼,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概括讲解了篮球运动的基本注意事项后让学生直接进行篮球运动,为了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动作,或者会采取不太恰当的方式进行合作,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总结,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弥补不足。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参与体育运动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三、寓教于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寓教于乐是体育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发展期,通过采用有趣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课更有助于学生思维与身体的发展,从而真正地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好玩的特点,为其设计相应的体育游戏。例如,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接力跑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个小组的成员依次接力跑,最后计算小组的总用时。这样的游戏方式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游戏,还可以让学生在跑步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和心理的释放。并且,学生竭尽全力地奔跑也有助于压力的释放,接力形式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对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寓教于乐,从而真正地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良好发展,为其今后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4篇: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健康、独立人格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所提出的理念中就包括提高学生的心理教育,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以实践的形式存在,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观察、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将正常的课程教学与锻炼学生心理素质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呢?值得重点关注与探讨。
一、初中生心理素质现状以及加强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性
在提出有效的对策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目前初中生的心理素质,以及通过体育教学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1.初中生心理素质现状
心理素质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由于学生处于初中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而且在这一时期学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压力、外界新鲜事物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初中生存在的不健康心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抑郁心理,就是初中生无法应付外界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其次是逆反心理,初中生对外界存在抗拒心理,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育还是家长的劝解都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最后是封闭心理,常常表现为不爱与人讲话,封闭自我,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以上都较为典型,当然也存在其他方面。
2.通过体育教学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性
体育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各项体育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相关素质,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两个面有机结合,不仅是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体育的教学要求,而且在体育活动的帮助下,将学生聚集在一起,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遵
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此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首先,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学生的兴趣、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次,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模式,如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组,利用竞赛的机制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
2.激励教育,锻炼学生心理素质
初中生的综合能力较差,心理素质不高,难以较快地融入不同的环境中,这一特点会阻碍初中生的进步与发展。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象,体育教师有必要在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采取激励教育法,对学生的意志和心理素质进行磨炼,以此来达到加强的作用。具体来讲,比如在进行800米的长跑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时间,对于在规定时间内跑完的学生并且成绩前列或者是进步最大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学生予以相应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3.营造比赛氛围,磨炼学生意志
心理素质在很多方面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说奥运健将在比赛的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有再完善的技能也是无法得以正常地发挥,同时,假若初中生在考试过程中心理素质不佳,则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因此,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关键的。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比赛的氛围,通过激烈的比赛,让学生置身于此来磨炼自己的意志,以此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通过体育教学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5篇:浅谈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运动损伤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体育学习主要是以身体活动为主,以理论知识学习为辅,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人的精神活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动作操作不当或是负荷太大而造成的身体损伤,为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有碍体育运动的开展及普及。
一、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
1.直接原因
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有:思想上不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运动负荷较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组织方法不当;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的缺点;等等。
2.诱因
一是学生对运动损伤认识不足,在课堂上看到一些安全隐患会认为“自己不会在此出现损伤”的学生出现身体损伤的可能性很高,此外,有的学生忽视动作的规范性和身体的承受能力,擅自增加运动强度,极易造成运动损伤;二是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在进行一些活动时没有控制好重心的位置,使身体与机械或器材发生碰撞,造成损伤;三是运动量过大,大学生身体素质差,若教师安排的体育运动负荷量大,就极易造成损伤;四是动作不规范或动作粗野,有的学生故意损伤他人,缺少道德教育,这是体育课上容易造成损伤的一个原因;五是天气恶劣,冻伤,中暑以及光线不良也容易造成损伤。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及措施
1.正确认识体育运动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要做好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上出现运动损伤,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是一些主客观因素相互交织。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师除了在课上教授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内容,还要拓展其他的宣传渠道,为学生和一些教职员工传授保护措施,避免运动损伤出现。
2.合理安排教学量及运动负荷量
在体育课上,学生运动量过大就会造成运动损伤,适当的运动量既能锻炼身体,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项目要求,合理安排运动量,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3.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在进行热身运动前要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准备:一是根据体育项目合理安排热身运动的动作和运动时间;二是学生仔细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是否能进行该体育活动;三是天气情况,天气恶劣不适合进行户外运动,需要安排室内运动等。在进行热身运动时要注意易受伤部位的运动,增加拉伸运动,提高肌肉的弹性,避免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
4.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在课上除了教授学生项目运动要领,还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体情况,对“吃不消”的学生要求低一点,休息时间多一点;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要求高一点,充分发挥其身体优势。此外,活动量还与上课时间有关,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运动量要降低,因为学生处于空腹状态,剧烈运动容易出现体力不支、昏迷等情况。
5.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排除心理障碍
在体育课上,体育运动场所器材数量多,容易出现碰伤等,教师要会紧急处理伤口,学生还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教师对此类学生要进行开导,安抚学生,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损伤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处理,用科学的办法进行预防。笔者提出增加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热身运动和合理安排运动量等措施,旨在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论文
摘要: 从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僵硬、教学评价不当等方面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念,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体育教学方式,构建系统的体育教学评价。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学校教育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落后。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不科学,产生“重智育轻体育”的不良倾向。由于指导思想不科学,许多学校只注重文化课程,重视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忽视体育教学,没有认识到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意义。另外,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单纯地以讲解基础体育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致使学生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单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是根据竞技运动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的,重视讲解竞技水平的规则和要求,以提高竞技成绩为教学的目的,忽视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体育教学严重倾向于竞技性,强调体育运动对人体的改造,过度追求自我超越,严重地违背了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另外,由于一些竞技体育项目规则较多,技术要求较高,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致使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僵硬。许多的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轻视体育教学的地位,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一些纪律来约束、限制学生的行为。但是,一方面由于过度强调纪律性,导致体育教学的目标出现偏差,未能发挥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单一,组织纪律松散,致使体育教学的效率较低。
(4)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不当。进行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活动提供参考。而体育教学过度强调评价结果,把运动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评价方式单一,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挫伤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解决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念。目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应该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的开设教学课程,确保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学校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重视体育教学,加强体育工作,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必要的条件。另外,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体育训练器材,严格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2)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开展体育教学的依据。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另外,体育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娱乐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实行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3)采用多样的体育教学方式。课内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两种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体育知识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理论知识;而在课外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运动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4)构建系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构建系统的教学评价,科学评价学生的表现,以确保学生能够具有学习体育的热情。体育教师可以制定规范化的评价标准,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运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阶段,向教学要质量,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开设并且合理安排体育课程,严格规范体育教学活动,设置相应的体育运动设施,为学生提供进行体育锻炼的条件,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殷鼎,杨建鹏.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隋立美.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3]霍军.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
[4]李斌.快乐体育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