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话节目主持人礼貌原则制约下的会话艺术
2、草根的娱乐庶民的狂欢——真人秀电视节目研究
3、改革与创新:制度创新论视野下的央视新闻改革
4、论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5、浅谈真人秀节目形态
扩展资料:
播音主持专业培养要求: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社会人文科学、艺术语言创作基本理论和知识。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创作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5、掌握电视节目主持、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等基本技巧和方法。
6、具有本专业的语言应用技能和电视设备操作能力。
7、培养学生主持与播音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论新闻播音主持的社会责任感 舒文萍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8-08-10 期刊 0 0 2 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启示 李卫中 电影评介 2008-08-08 期刊 0 2 3 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思考 栾洪金 当代传播 2008-07-15 期刊 0 0 4 谈播音主持之“气” 林鸿 中国广播 2007-03-15 期刊 0 39 5 “学院派”播音主持问题出在哪里? 师杰; 孙立强 中国广播 2007-04-15 期刊 0 35 6 浅谈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 马彩虹; 庄毅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10-10 期刊 0 27 7 浅谈播音主持的细节把握 游锦红 东南传播 2007-09-30 期刊 0 40 8 关于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考 胡文静; 解丽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10-15 期刊 0 28 9 “说新闻”:播音向主持蜕变 应天常 声屏世界 2007-11-15 期刊 1 20 10 维汉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素质教学的思考 刘惠彬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10-15 期刊 0 39 11 论播音与主持 李静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7-10-20 期刊 0 29 12 播音主持20年 喻梅; 杜晓莉 中国记者 2007-04-01 期刊 0 25 13 论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特征 孔庆潮 科技资讯 2007-11-03 期刊 0 30 14 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法探究 郭艳玲 文学教育(上) 2007-05-15 期刊 2 27 15 播音主持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 郭艳玲 文学教育(上) 2007-06-15 期刊 0 12 16 谈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 吴昱 电影评介 2007-07-23 期刊 0 69 17 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初探——颠覆大众生活的视觉文化 李聪聪 电影评介 2007-07-23 期刊 1 34 18 对播音主持艺术的思考 赵思扬 消费导刊 2007-11-15 期刊 0 38 19 论艺术类专业教学情感场的构建——兼谈播音主持专业的以情带教 曲海泓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11-20 期刊 0 20 20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类三大奖项 新闻传播 2001-08-10 期刊 0 1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共有记录163条
文中想要用访谈法作为研究方法,但是不知对,具体分析,了解
我知道怎么做,可以写,你了解吗
视频属于电子文献,根据国标2005,格式如下:
电子文献 electronic documents
以数字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相关设备使用的记录有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书刊、数据库、电子公告等。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du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其中,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有以下几类: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
[DB/OL]: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扩展资料: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如今,各种访谈节目充斥了我们电视荧屏,如中央电视台四套的(中国报道》、湖南卫视的(今日谈》等等。其特点通常是主持人以记者的身份在演播室就某一新闻事件或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有关人士所进行的访问谈话,是对新闻事实和问题进行深入报道的电视评论形式。电视访谈节目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旺盛,与访谈的特点紧密相连。 以论说语官为主,充分体现新闻评论的政论性特点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的内涵包括有:(l)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2)以说理为主要手段;(3)着重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事物。前两条是新闻评论政论性的基础;后一条是其核心。政论性特征强调议论的主导作用,强调特定的议论角度。目的不在于还原事物的面目或发生发展过程,而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为阐述对于事物的见解和态度提供雄辩的依据。目前,许多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即:混淆了电视新闻评论与电视新闻报道这两种不同体裁的界限,没有将新闻评论的政论性体现出来,以叙代议,大量与论点无关的画面和只是把有关的问题接二连三提出来,并不做深入分析的解说词让观众看完后如坠云里雾里一般,实际上这是与新闻评论的实质相背离的,是个极大的误区。电视新闻评论也要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抽象逻辑思维展开论证,是理性论断的不断凝聚和升华。 以(中国报道》为例,节目除了有一些比较详细的新闻与新闻背景的报道,更多的是主持人对权威人士关于新闻事件多方位的分析评论的访谈。主持人以记者的身份把关键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引出权威人士的新闻分析和评论,将专家的观点原汁原味地端给受众。一方面完成了新闻评论舆论引导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有社会化的需要,而人的社会化又离不开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依赖。因为受众希望从媒介那里获得对一些复杂事物的判断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演变,许多新事物、新间题涌进了生活、工作领域,甚至与受众自身的利益休戚相关,这就不得不做出判断,而受众的判断都有一个倾向,即遵循大多数人的意见,也就是大众传媒所代表的舆论。所以,大众传媒的态度、意见、情感,总是作为舆论代表和体现被当成心理规范而认同。可见,访谈的政论性特点有极大的受众市场。 总之,电视访谈充分地体现了电视评论的个性特征:叙述的议论性、议论的政论性、政论的思辨性,用观点传播意图,用观点影响受众。
其实发现访谈类节目挺多的,但感觉还是喜欢鲁豫和朱军的访谈节目。先说鲁豫。看她的节目很轻松,就在谈话间就了解了许多被访者的故事,她的节目注重的是沟通~~~朱军的《艺术人生》感觉讲述更多的是被访者的思想境界,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被访者,这就要看主持人的技巧和怎样引导了~~
电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中的话轮转换探析论文
1 电视访谈节目中的话轮转换
电视访谈节目是在主持人与受访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中进行的。主持人与受访者之间、受访者与受访者之间不断地进行话轮转换。受访者是访谈节目的核心人物,在电视访谈中,观众更关注于受访者的话语。作为节目中起协调作用的主持人,应在占有话轮一段时间后,用适当的信号提示受访者接过话轮,使会话继续进行下去。
《鲁豫有约》因其鲜明的节目风格及主持人独特的主持风格和人格魅力,其访谈往往能够成功地进行下去,并且构成了其鲜明的会话特点。本文旨在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鲁豫访谈节目中的话轮转换。本文所选案例是《奋斗》男主角三人行。因其谈话涉及除主持人外的其他三个人,所以其访谈中的话轮转换极具代表性。
2 话轮转换规则
会话往往是说话者与听话者共同合作完成的过程,其最大特点就是说话者与听话者轮流说话。根据H.Sacks等人的观点,话轮转换的发生通常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
1) 当前说话人选定好下一个说话人,被选定的人有权且必须在下一个话轮说话,其他人则无此权利或义务。
2) 当前说话人不选定下一个说话人,其他任何参与者都有主动说话,掌握话轮的权利,谁先说,谁就自然获得下一轮说话的权利。
3) 当前说话人既不指定下一个说话人,也不指定下一步的会话内容,而是由其他参与者自我掌握话轮并决定会话内容。如果没人进行自我选择,当前说话人就继续说下去,获得下一轮说话的权利。
3《鲁豫有约》中的话轮转换特点
本文运用话轮转换的相关理论对《鲁豫有约》节目中的真实会话语料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试图揭示鲁豫在访谈中的会话特点,以期对其他类似访谈节目的成功录制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3.1 由主持人明确指定下一说话人,但是选择的方式有多种,可以直接点名,抑或是眼神示意,打手势。
鲁豫:朱雨辰你瘦了很多,是不是?
朱雨辰:对啊,对,瘦了大概十几二十斤吧。
鲁豫:你拍这部戏的时候增肥了不少啊,是吧?是啊,他们说的。(文章和佟大为大笑)
朱雨辰:嗯,其实那是一个误会。
鲁豫:(转向文,佟)(眼神示意)你们俩笑什么?
佟大为:因为我们从那个,从建组开始,见证他从一个就是现在这样的状态然后变成增肥的状态。就我,我们见证了四个月他的变化。
朱雨辰:对,也挺不容易的。
此段访谈中,主持人首先通过点名明确指定了下一说话人,在其他受访者可能有话要说的情况下,接着又采取眼神示意的方法,选择了下一个话轮的说话人,实现话轮的成功转换。
鲁豫:这部戏拍了应该是一年半之前拍完的啊。这部戏改变你们了吗?给你们带来什么?大为?
佟大为:好的心态。导演每天,就经常给我们讲,每天起床心中充满一片阳光。你就想这句话,尤其是遇到困难,遇到不开心的事的时候。睡一觉,第二天早上起来想一下这句话。挺开心的。
鲁豫:好的心态。文章,你呢?
文章:嗯。对我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就是《奋斗》教会我很多,也让,也让我感受到很多。是一个好的开始。
鲁豫:事业是个好的开始。对吧?
文章:对,事业也是。
鲁豫:朱雨辰呢?带给你什么,这部戏?
朱雨辰:一个年轻演员的.一个梦想,然后还得到两个兄弟。
此段访谈中,主持人指定了下一个话轮的说话人,同时也明确指定了会话的内容。由于主持人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始终处于控制地位,因此指定说话人和会话内容的机会就远远多于受访者。同时由于访谈涉及三位受访者,而三位受访者受观众欢迎程度又较为接近,受访者之间话轮的转换以及受话时间的分配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访谈在三位受访者和主持人之间有条不紊顺利转换,这是需要主持人鲁豫控制的。这段访谈中,鲁豫通过点名的方式实现了话轮的转换和控制,电视访谈节目的互动性显露无遗。
3.2 主持人只指定谈话内容,受访者自我选择话轮。
鲁豫:谁是最招女孩喜欢的那个人?
佟大为:(对文章)你是要举手吗?
鲁豫:真的吗?文章你自己说。
文章:没,没有,我就挑个气氛。其实大为这个,是吧。
佟大为:想好再说,想好,想好了再说。
文章:那就是我了。
鲁豫:朱雨辰呢?
朱雨辰:我没戏。嗯。
鲁豫:为什么?
朱雨辰:我比较,你看我这人比较自闭。跟人不怎么交流这个。
鲁豫:不,有时候女孩就会喜欢特酷的那种。
此段访谈中主持人指定了话题但没有具体指定说话人,而是完全由参加会话的受访者自行选择,继续进行会话。哪个受访者先说就取得话轮。受访者话轮的结束一般以沉默为标志,如果下一位受访者不主动取得话轮,主持人就会马上取得话轮并很快指定下一个话轮的说话人。
3.3 访谈中的言语打断。
访谈中有受访者打断主持人、主持人打断受访者、受访者之间相互打断等几种现象。
鲁豫:比如失恋了,你会怎么办?喝酒,抽烟,唱歌?
朱雨辰:失恋了不会。失恋是一个男性成长历程中必经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往往发生不止一次。所以……
鲁豫:你不像是失恋的人,你像是让别人失恋的人。
朱雨辰:不,你需要,你需要,(笑声),你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去面对。因为做人比较认真。
鲁豫:文章也很认真啊。
一般主持人和受访者采取的是一问一答的模式,而在《鲁豫有约》中,鲁豫经常不遵循这种模式,很多时候鲁豫是说话者,也是受话者。话轮的转换实现了话语角色的转换。在这段访谈中,受访者借用连词“所以”来表示自己的话还没结束,而鲁豫对受访者有不同的看法,她打断了受访者的话语,夺得了话轮,讲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鲁豫:哎,人有的时候就会这样,就互相,那种感觉一不对了以后,可能很长时间谁也不理谁。他性格有点慢热,你可能也是有点慢热对吧。可是你们在一起拍戏啊,那怎么能不说话呢?
佟大为:只有……
文章:那就需要这个80后来调节一下。
鲁豫:没错。
佟大为:我们俩只,原来是只有拍戏的时候说台词,对词,然后私底下碰着了,就是除非走了一个正面,不得不打招呼,然后说“你好”。
此段访谈是受访者之间相互打断。主持人在此明确地指定了下一说话人,指定受访者取得了话语权。而另一受访者对此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所以他打断了指定受访者的话语,取得话轮。而指定受访者显然还没有说完,他又通过打断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话轮,继续自己的谈话内容。
3.4 主持人使用重复的话语来引导受访者。
佟大为:嗯。他在与时俱进。
鲁豫:怎么样叫与时俱进?
文章:他在不断地更新。大学生所说的方法。
鲁豫:比如说?
文章:他的方法比较多。
鲁豫:比如说?
文章:(转向朱)比如说?
朱雨辰:我都不知道,你让我比如说,我怎么觉得你比我更了解我自己呢?
鲁豫:有时候自己不太会帮自己总结,别人会帮你总结。
重复现象在会话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主持人未能得到预期的回答,就会对所说话语进行重复。此处鲁豫对“与时俱进”、 “比如说”进行了重复,以引导会话参与者,使其向主持人和观众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从以上对《鲁豫有约之奋斗男主角三人行》这期节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电视访谈中的话轮转换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主持人在整个会话过程中始终处于控制地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指明下一说话人和指定会话内容,在涉及多位受访者时,主持人也往往能够合理地分配受话时间,实现受访者之间话轮的顺利转换。
正因为在《鲁豫有约》中,主持人鲁豫能够把握话轮转换的特点,适时控制话题的推进,《鲁豫有约》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访谈节目之一。但本文只以《鲁豫有约》一期节目作为语料进行分析,对其话轮转换的分析不够全面,有待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这个我先给个一些那些新闻专业的心得和他们的论文 不知道副不符合您的要求给您介绍本书哈,我新闻专业同学说很好:全能记者必备/(美) 凯利·莱特尔(Kelly leiter), 朱利安·哈里斯(Julian Harriss), 斯坦利·约翰逊(Stanley Johnson)著再给您些别人的说法 希望有用: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一、好奇和怀疑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好奇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怀疑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根据主题确定信源事实性采访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评论性采访一级信源:官员二级信源:专家、学者三级信源:普通人分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信源和采访的陷阱: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如何说服: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2、找中间人介绍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四、如何提问提问的分类: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最好的提问应该是“闭合式”和“开放式”很好的结合:(1)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试金石。(2)善问才能取得有新闻价值的材料。(3)善问能提高采访效率提问的方式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侧问。也叫迂回法。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反问 。又称激将法。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追问。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感到紧张,说服对方跟你聊天;问相关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问聪明的问题(多数被采访者愿意跟一个聪明的和了解情况的记者交谈,而不愿跟一个自作聪明的人或傻瓜交谈);提的问题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你是公正的提的问题要设法触发被采访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让信源感到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社会影响和威望,感到他是作为专家被采访的;要让信源感到他在为社会公众事业服务;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他不回答你的问题,有损于他的公众形象;要让被采访者感到在伸张正义;要让被采访者感觉到他的意见对公众很重要;在采访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掩藏的问题。记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被采访者不愿意同不熟悉情况的或愚笨的人讨论深奥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妙语来。提问的顺序: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令采访者个人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记者与被采访者已经建立了某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即使在这个时候,被采访者决定终止采访,记者也已经获得了所需要的基本重要信息)。采访问题的设计:你的读者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被采访者愿意回答什么样的问题;最新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公众最感兴趣的事实?问题要简短、直截了当、具体;不要提模糊、抽象、概念性的问题。问题越具体、越能获得具体的数字、事实;不问浪费时间的无意义的问题;不问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不问令被采访者难堪或显示他愚蠢的问题不要问有成见或偏见的问题为了争取被采访者的信任和尊重,衣着要得体。比如,男记者在正式采访时,应西装领带(不能象电视摄像或摄影记者那样衣着随便)。你的衣着表明你重视被采访者、尊重被采访者。你尊重他,他就会尊重你。否则,他就不会给你很多采访时间;采访一定要守时;重要的采访在开始时,不妨与被采访者轻松地交谈几句,使被采访者放松警惕;记者要控制采访的全过程。如果被采访者笼统地回答问题,记者必须通过提具体的问题,让他回到正题上来;记者在采访中,不要与被采访者争吵。如果被采访者发现记者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不会放松地和信任地与被采访者交谈五、如何做笔记和记录没有强烈的目的和意图,没有有选择的加以记忆,就会出现记忆材料流失的现象。解决办法是:学会记录。记录的几种主要方式 :1.心记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心理学叫“有意识记”。在以下情况下最好用心记: 采访普通群众,即闲聊;遇到的事实稍纵即逝;受客观条件限制,不便用笔和纸作记录;(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允许作文字笔录。心记有什么好处?一、不容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二、不容易分散记者观察和思考的注意力;三、有些场合心记是唯一的选择。心记的缺陷:容易忘记,不易掌握2.笔记 :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在采访本的记录方式。记笔记的形式:详记:“有闻必录”;简记: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主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精彩的语言等;缩记:可使用一些自己创造的简便的符号代替繁杂的词句。如社会主义——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四~等笔记的记录内容记眼睛所见的有特色的事物(看到)人: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物:形状、颜色、特点景: 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天: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地: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新闻事件的影响记录被采访人陈述的语言(听到)记重点的材料:即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点、关键点以及连接点记人物的思想和见解: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记人物生动的有个性的语言记下全部重要讲话(领导人讲话、记者招待会的讲话)记下易忘点:数字、人名、地名、物名记下背景材料记下自己的所思、疑问点(想到)复核记录材料(采访结束时与被采访人、有关领导、知情人复核)采访本切忌都记满,一定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方便采访过程中记录记者本人的思考、疑问、备注。3.画记 :它包括新闻照片、新闻录象以及现场作的图画。通常是指画图。要求:一快、二准、三形象。(好比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画图对丰富新闻报道形式有显著作用。4.录音记录 :就是用录音机或者录音笔作采访记录。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录音记录。好处:记录真实、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观察和思考,也方便用于隐性采访。缺陷:采访对象不一定适应;后期整理比较费时;录音效果不一定好;设备本身需要准备充分。尽管我们对记录有诸多形式,但最根本的形式还是笔记和心记。在心记和笔记的选择中,可以根据记者个人的习惯和采访的实际来取舍、侧重,相互补充。画记和录音记录是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益补充。录音记录一般情况下能少用则少用,技术的手段最好用来解决技术性难题。再给您一个关于心理调控的论文 希望有用浅析新闻采访中的心理调控艺术摘要:整个新闻采访活动贯穿了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采访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因素有关。要使新闻采访活动取得最佳效果,首先要把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并进行相应调控;其次,记者作为采访主体,必须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心理控制技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研究采访心理找出其中的一般规律,在新闻采访时做好心理分析和调控,以取得采访的成功。关键词:新闻采访 心理分析心理调控记者采访对象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是一种频繁而深入的社会交往活动。记者在采访中会遇到不同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记者首先必须摸清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以指导自己的采访活动。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是双方知识、观念、认知、愿望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互动的,两者的心理状态往往相互影响,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调整自身的心态,同时注意并引导对方的心理。就是要做到,既要分析和调控采访对象的心理,也要注意自我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调控方法。一、对采访对象进行心理调控1.尊重对方、相待以诚尊重采访对象是记者起码的道德修养,尊重他人意味着对其社会价值的认同,意味着对他人人格的肯定。尊重能够拨动他人的心弦,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感,为采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同志去北京一家精神病院采访一位女患者,原定的提问是:“你什么时间得的精神病?”赵忠祥觉得这话太刺激患者,未免有不尊重他人之嫌,便委婉地问:“您在医院住多久了?住院前觉得怎样不好?”患者是一位病愈即将出院的小学教师,她觉得赵忠祥亲切可信,便爽快地回答了他的一系列提问。节目播出后,效果很好,很多观众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这位患者的近况,起到了很好的交流与沟通的作用。2.因势利导、平和情绪情绪表明一个人此时此地的心境,一般说来,当情绪低沉、忧郁、不安、紧张之时,人们不愿意交谈。记者在采访时,如果发现采访对象情绪不佳,对采访反应不积极,记者就应该因势利导地做些工作,先要平和稳定其不安情绪,慢慢地切入其心理,解除采访对象的心理戒备。使采访对象情绪放松的方法有很多:尽量选择采访对象熟悉的谈话环境,如办公室、家或工作的地方;在闲聊中有意无意地问上几个想问的问题;一同散步或一同劳动时采访;顺从采访对象不过分的要求,如吸烟、开窗等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记者自己的情绪一定要放轻松,不骄不躁,说话要平缓、谦虚,切忌“霸王硬上弓”式的蛮横口吻。3.寻找“相近”、激起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大诗人白居易与素昧平生的歌女相谈甚为投机,只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相近点”——同是天涯沦落人,因而不必“曾相识”。采访中记者往往是与不相识的人打交道,要想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就得在这个“同”字上下功夫。心理学认为,人们总是有认同心理,愿意与那些在个人特征、个人品格、个人经历方面与自己相近的人交往,以期找到共同语言。记者与采访对象可以找到许多方面的共同点,如年龄、爱好、个性、职业等,都可视作采访中双方的“接近点”,造成感情与思想的平等交流,营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氛围,甚至获得“一见如故”的最佳效果。此外,中央电视台品牌栏目《艺术人生》的主持人朱军也善用此方法与嘉宾进行友善、平等的交流,往往能够引起采访对象的共鸣,获得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现场气氛变得十分融洽。4.层层渗透、潜移默化社会交往是一个由浅入深,从表及里的层层推进过程。记者采访时,特别是做人物专访时,不要只想着一蹴而就,立即就能挖到有价值、有趣味的材料,切忌急功近利。采用层层渗透、潜移默化的采访方法来对付那些棘手的采访对象,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前几年,《现代人报》女记者刘丹到大寨采访,她被拒之门外,但是她没有放弃,她深知这些年来大寨人的委屈境地,也理解大寨人的心理创伤,她要用满腔的热忱去接近他们,关注他们。当年的老英雄贾承让一听说她是来采访的记者,就立即扭头蹒跚地走向自己的家门,刘丹来采访之前就了解到他有腰疼痼疾,在老英雄下石梯时,紧随其后的她主动地上前搀扶老英雄,以防他跌倒。这一举动让贾承让感觉到了她的与众不同,感觉到她对大寨人的理解和同情,将憋闷了多少年的心里话全部告诉了记者。同样的,她以一颗理解的心潜移默化地“俘获”了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得到了大寨人的认可,写出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文字。新闻采访是比较复杂的心理互动过程,记者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采访对象进行心理调控,以充分调动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使采访顺利进行。二、采访者自身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有鉴于新闻记者“高风险”、“重经验”的行业特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记者的心理素质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1、采访情绪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般来说,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采访情绪相应地分为采访心境、采访激情和现场应激三个部分。(1)采访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感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特点是弥散性,也就是情绪扩散到行为,所以记者的心境好、坏、顺、逆,将直接影响采访效绩。当记者受肯定情绪主导时,他的心境就昂扬而喜悦,其待人接物便充满热情,工作效率自然也高;当记者受否定情绪主导时,他的心境就忧愁而沮丧,或者躁动不安,待人接物乖张谬悖,采访效率明显低落。比如,浙江某都市报有一位记者擅长写“调查报道”,但是有一个阶段突然发现其报道质量明显下降,材料单薄、结构破碎,提问时辞不达意,应对时恍惚滞涩,与其常态相比,判若两人。报社和她深谈才发现她的新闻作品在网上被人恶意贬损为“低俗”,有妒贤嫉能者甚至在网上对她组织围攻,导致她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受挫,以至于后来一介入采访就发生心理障碍:“我的写法有品位问题吗?”这样的心境,必须经过一个很长阶段的调整才能恢复常态。(2)现场应激。如何判定一个记者的优劣,怎么评估一个记者的心理素质,“应激能力”差不多就是最重要的指标了。应激,通常是指记者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的情绪状态,是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那么,产生应激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现代心理学认为,一是记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场事件提出的新要求不一致,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参考,需要进入应激状态;二是记者已有的经验,不足以应付当前的境遇而使人产生无能为力的失助感和紧张感。”一句话,记者的从业经验在应激状态时起着关键的作用,所谓“电光石火,不假思索”,应对当否,全靠经验积累和临场发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可见,一名优秀记者的成就决非“速成”。(3)采访激情。记者的激情又被称为“新闻热情”,有了新闻热情,才有新闻史上所有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但是新闻热情又应该是一种理性控制下的、深藏不露的“地火”,它的张力足以使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拿到新闻事实;但它又必须是“可控”的,内敛的,不能让“热情”影响采访效果。2、采访表情(1)采访高级领导干部或著名人物时,要显得不卑不亢。一名记者,在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我和采访对象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此时此刻,我并非自然人,而是代表报社、代表媒体、代表公众信息平台,所以要努力做到语言尽可能平直些,提问尽可能简洁些,肢体语言尽可能放松些。切忌强作笑容。(2)采访一般群众,要显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普通群众面前,就切不可摆架子,身段动作不可过多、过大。如反剪双手踱来踱去、大幅度的广场演说状,高谈阔论、无故打断对方话题等都会影响对方的心理,妨碍采访的顺利进行。遇到对方衣着不整,相貌粗陋;或有生理缺陷,或场面污秽等,切不可流露出冷淡、厌恶的情绪,伤害对方自尊心。(3)采访特殊情绪状态的对象时,表情动作要作特殊处理。一般而言,采访社会新闻的记者面临“特殊情绪状态的对象”比较多,怎么恰当地掌握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尤其重要。如访问一位身患绝症的老劳模,采访一位刚刚失去儿子的妈妈,或刚刚遭受赛场重挫的运动员,记者进屋时的步履要轻些、慢些,语调要深沉点,语速要稳健些,衣着朴素些,要恰当地表露出同情的眼光,使其感到安慰。切不可粗声大气、吵吵嚷嚷地进屋,更不可鲜衣怒马,谈话尤忌滔滔不绝,否则必无结果。(4)面对强势,不躁不馁。由于“信息公开化”尚未制度化,记者当下采访时遇到最多、最棘手的场合就是“对峙性采访”。所谓“对峙性采访”就是因为种种利益关系而对你的采访或心存戒心、敌意,或心存恐惧,因而搪塞、刁难、狙击、拒绝甚或暴力相待的现象。对抗的双方,一个要“揭”,一个要“捂”,有时候的斗争是相当激烈的。要正当地使用一些严词峻语反倒能令强势一方“移船就岸”,放低姿态,尤其在必须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时候,新闻记者使用此法更见效果。三、心理自我防卫和挫折应对一般而言,记者受挫后必然有所表现,以解脱挫折对自己带来的心理烦恼,减少内心的冲突和不安,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防卫”。应该提倡积极的心理防卫。当发现采写目标难以实现(比如稿件被撤,要求补充采访或大改等),就要求自己作出加倍的努力来实现目标之达成。发现目标无法实现(稿件被毙或预定采访变卦),或者降低目标或重新选择。摇“失之东篱,收之桑榆”,采访目标受阻,暂时放弃,以另一方面的成功来弥补损失。很显然,“补偿”对于缓和挫折感是比较理想的方法,有利于调整自己的心态,甚至能使记者获得比受挫前更好的机遇。解决、疏导记者的心理危机,除了强调客体的作用外,主体的自我调节也许更重要。作为个体,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在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的前提下,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还要有大度乐观的胸怀。
视频属于电子文献,根据国标2005,格式如下:
电子文献 electronic documents
以数字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相关设备使用的记录有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书刊、数据库、电子公告等。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du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其中,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有以下几类: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
[DB/OL]: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扩展资料: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关于访谈,参考文献这么写:1. 选对采访对象。采访对象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所以,这个采访对象的选取也是很有讲究的,他应该是某个行业或者某个领域的领军人物,而且是非常有思想2. 制定访谈提纲。访谈当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访谈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功课,深入了解这个人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访谈提纲,这样,才能挖掘出3. 保持思维敏捷。写文章切忌千篇一律,所以,
答:1、采访记录格式:(1)采访时间:2009年12月1日(2)采访地点:xxxx学校(3)采访对象:XXX 记 录:XXX(4)采访者:XXX (女) 职 业:三年级小学生2、采访过程:(1)问:请问你们课余时间XXXXXXXXX?答:事实上XXXXXXXXXXXXXXXXX。(2)总结: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们发现XXXXX。答:采访记录简单来说就是记录采访的过程。从文体上来看,它属于活动记录的一种,比如调查记录、听课记录、学习记录等,在格式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其内容的基本构成有: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地点、对象、调查项目、实况记录、结果分析等。具体到新闻采访,要在文中标明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人、记录人、被采访人、职业以及采访过程,最后可以附上一段简短对采访内容的分析。对于初学者来将,采访过程的写作最好使用问答的形式,这样可以使采访记录显得脉络清晰。下面看例子:采访记录采访时间:2009年12月1日采访地点:xxxx学校采访对象:XXX记录:XXX采访者:XXX(女)职业:三年级小学生采访过程:问:请问你们课余时间XXXXXXXXX?答:事实上XXXXXXXXXXXXXXXXX。总结: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们发现XXXXX。注:记录人和职业可以不写答:采访别人的说的话写上去就可以了。答:不受待见都很低等级低第几集啊啊啊啊啊啊,,没事的,,没事的,,没事的,,没事的,,没事的,,
送你一篇相关资料参考吧,论文中的访谈法最少访谈几个人怎么给你呢?
可以。给你一份完整的吧
专科论文访谈是可以访谈三个人可以的。访谈几个人合适是根据,你的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和文章的题材来决定的,如果你要做一些学校和老师之类的论文研究,那么这个访谈的话,肯定就需要人数比较多,得出的证据才能够更好地证明你的观点,假如你的你的论文方向是偏向科学类的那种,只要证明有这种现象就行了,那么访谈两个人也就够了。
最少8个人左右。论文的访谈法最少要涉及到8个人左右,在这8个人当中要有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的人,通常来说会选择一些教授,副教授讲师,或者说行业里面的专家等等,与此同时也需要选择一些一线的教师,这样访谈才具有代表性,才能说明真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