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规范
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 目 录
一、 开题报告 1、 总述 2、 提纲 3、 要求 4、 范例
二、论文 1、 论文内容 1) 引论 2) 理论概述 3) 研究方法 4) 个案研究 5) 分析讨论 6) 结论 2、 论文形式 1) 语言 2) 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3) 引文形式 4) 字数要求 5) 定义 6) 图表 3、 排版格式 1) 封面 2) 格式
三、附录 附录1- 开题报告范例 附录2- 引文范例 附录3- 参考文献范例 附录4- 封面范例
前 言
我院历届研究生论文写作和答辩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有关论文写作规范的问题,近年来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方面的问题更显突出。鉴于此,英语学院决定制定硕士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通过科学、严谨、合理的研究生论文格式,使我院研究生论文写作进一步规范化,符合现行学术主流的要求,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和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 本格式规范参照现行学术论文的规范与要求,主要对论文格式予以规范,对于论文的内容结构略有涉及,但是考虑到各研究方向的不同特点,在这方面不拟过细规定。这方面的知识在相关课程特别是论文写作课程上应有详细介绍。本格式规范包含以下两部分:一、开题报告;二、论文。 一、开题报告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规范见附录3)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5 范例
(参见附录1)
二、论文
1 论文内容
论文的基本内容应包括:1)引论;2)理论概述;3)研究方法;4)个案研究;5)分析讨论;6)结论;
1) 引论
引论可以是开篇的一个独立部分,也可以是论文的第一章,其中应对论文的论题、主旨、理论根据、研究目标、论文纲要等必要内容,做一个清楚明确的说明。
2) 理论概述
这一部分是对论文所依据的理论进行的阐述,可涉及主要理论和相关理论,以及就论文所研究的问题,目前理论研究达到的程度。理论概述可以独立成篇,也可包括在引论部分中,可视情况而定;
3) 研究方法
和理论概述一样,研究方法也可在引论中加以阐述。除说明研究方法之外,还应说明所采用的方法的适用性、必要性和科学性。
4) 个案研究
这一部分应给出研究实例,实例应当是客观的、适用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选择的,并对选择的方法加以说明。
5) 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应当层次清晰,可以针对前述个案,也可在不需要具体实例的情况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6) 结论
结论可以是论文的最后一章,应在结论中对分析讨论及其结果作扼要的叙述,说明研究的主要发现、其理论和/或实践意义、研究的局限、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等。
如有必要,以上各项的顺序可调整,也可把某两项合并成一项,但是为清晰起见,章节不应过少。
2 论文形式
1)语言
根据有关规定,英语学院的硕士论文一律用英语写作,但应包含一个与英文提要相对应的中文提要。
2)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1) 提要:中英文对应,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提要文尾应列出论文关键词,不少于三个;提要的篇幅不少于一页。
(2) 鸣谢:除向对论文有过具体指导帮助的人员致谢外,还应向论文所使用的各种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3) 目录:目录应详细,可分多级标题;为便于查阅,各级标题都应包括在目录内;目录后还可列有图表清单、缩略语清单等(如果有)。
(4) 正文:包括以上第1部分“论文内容”所述的各项内容。 (5) 注释:可采用尾注,也可采用脚注,二者仅择其一,不必重复。
(6) 参考文献:凡论文中所引用、引述、或以其他方式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均应列于参考文献,应分别列出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英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首字母为序;中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首字母为序。各条顺序为:姓氏、(英文姓氏后面应以逗号隔开)名字、文献名、(如系杂志,此处为杂志名,并注明第几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如系翻译、编辑等非原创著作,需在姓名后加括号注明。(参见附录2)
3) 引文形式
所有引述如果是原话,一律使用引号(引文自身带有引号的,征引时原文引号用单引号),如果不是原话,可不使用引号,但一律在引述末尾加括号注明作者(英文作者只需注明姓氏)、原文发表年代、所在文献页码,以便与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互为参照,明确出处。(参见附录3)
4) 字数要求:论文应不少于二万英文词,按本规范要求的字号行距排定后,总篇幅应在六十页左右。
5) 定义:如果使用术语和缩略语较多,并且在论文中使用这些词语的某一规定性意义,可先将这些术语和缩略语定义或释义。
6) 图表:如需使用图示、表格,可插在正文提及该图表的地方。两个图表以上须编号:如表1、表2……;图1、图2……。如图表过大、过多,且仅用作参考,可作为附录集中置于文尾。
3 排版格式
1) 封面
封面上的字一律用黑体中文宋体字书写,从上至下依次是:(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论文标题、(3)专业、(4)研究方向、(5)作者、(6)导师、(7)写作时间(指论文写作的起止时间)、(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论文标题视字数多寡选择字号,其余字号应不大于三号字(参见附录4)。紧接封面的一页应为封面的对应英文,在格式上除上述第(2)项以外,其余各项可不必完全对应。
2) 格式
(1) 标题:各级标题一律用黑体字。一级标题居中,二级以下各标题左对齐。
(2) 正文:正文左右两边都对齐。
(3) 页码:页码一律居中。
(4) 字号字体:除封面外,论文应使用英文Times New Roman 11号字体或其他正楷11号字,不可使用花体字;书名、文献名等作品名称应使用斜体字。注解用9号以下字体。 (5) 行距:正文行距1.5倍。
(6) 段落格式:
段落格式可分首行左对齐和首行缩进两种:如果采用首行左对齐格式,各段之间空一行;如果采用首行缩进格式,则各段之间不空行。为节省篇幅,建议论文采用首行缩进格式。
凡本文未包括事项,请参照“MLA格式指南及学术出版准则”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Publication Manual, APA”最新版,以及一般英文论文写作惯例。
附录1- 开题报告范例(仅供参考)
Thesis Propos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By ________________
Date: ________________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2.2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2.4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2.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0 000 附录2- 引文范例(仅供参考)
“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ss, 1982: 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3- 参考文献范例(仅供参考)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Delabastita, Dirk. 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arget, 1991(3:2):137-152.
张南峰(译). 王尔德戏剧选.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
戴炜栋.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附录4- 封面范例(仅供参考)(中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品牌名称翻译的特殊性
专 业: 研究方向: 作 者: 导 师: 写作时间: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
(英文)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Advertising: Implicatures
Wang Ying
A thesis submitted to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April 2002 Beijing, China
翻译硕士怎么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我整理的翻译硕士怎么写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对外联系也日益增多。中国企业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企业网站或宣传册上的企业简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企业宣传资料,读者可以看出企业外宣材料既有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介绍,也有企业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结构上的这染来达到推广企业、大市场的目的。汉语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在英译过程中会涉及到与目的语不同的语言习惯、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审美因素等,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本做出适当调整,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语篇进行重构,以此实现对交际意图的顺应。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本文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笔者认为,企业外宣翻译属于“信息型”和“诱导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侧重于“诱导型”.因此,外宣翻译要更加注重文本的交际功能,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更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让读者产生共鸣,继而付诸行动,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m)提出了顺应论,将语言的使用过程看做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选择的过程。因而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言使用。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优秀的企业宣传材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务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译上做足功夫。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生活环境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企业外宣材料时为了获取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并激发他们付诸行动,就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对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调整,而这一顺应的过程也是语篇重构的过程。本文突破性的将顺应论与语篇重构结合起来,并结合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及其翻译,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现象。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987年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顺应论之后,在语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久国内学者就将其引进到中国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对顺应论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将顺应论应用到翻译理论和实践、外语教学、二语习得、文化传播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成果最大的当属顺应论对翻译理论和其应用的研究。我国真正将顺应论引入翻译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
1 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IprA工作文集》(IprA WorkingDocument 1) (1987, 45-48)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标志着顺应论的提出。1995年,他较为详细并系统地在他主编出版的第一本《语用学手册》(handbook of Pragmatics)中对顺应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地选择的过程。他将语用学描述为关于语言整体的、功能性综观,并将语用学定义为语言和交际在认知、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研究。1998年,阿萨卡瑟(AsaKasher)主编的《语用学的关键概念》Pragmatics;: Critical Concepts)论文集中,维索尔伦发表了一篇名为《交际动态过程的语用模式》(v4 Pragmatic model for the dynamatics of communication )的文章,主要研究了顺应论中顺应的动态性。1999年,在他的专着《语用学新解》(Understaning Pragmatics)中,维索尔伦强调了语用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顺应论走向成熟。该书主张把语用学当作一种研究视角,突破了以往学者将语用学看作语言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的看法,而认为语用学是一种语言功能的视角或纵观,贯穿于语言学研究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可以照应到语言的各个层次。运用这一视角,可以研究不同的语言材料。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革命,可以为语言的不同层面进行语用分析,也为语用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
2 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钱冠连是国内第一位将顺应论引入中国进行研究的学者。在他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1991,62-66)的文章中,将维索尔伦对语言适应包括五个方面,即适应的对象、层次、阶段、领悟程度和适应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且就语言适应、选择和语言功能综观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真分析对比了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新论和以往的语用学的区别。他还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2000,230-232),该文章首先解释了语用学综观论的理论源头。维索尔伦从Morris的理论中得出了任何规则里都有语用成分,也能从不同的语言成分中审视到语用视角。其建设性意义体现在将语用学从语言学的并列学科出分割出来,使其不再属于语言资源的语言学,而是加入到语言使用的语言学去,作为是一种语言综观和视角来研究和使用,这不仅仅可以解决语用学问题,还为今后人们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国内除钱冠连外,2007年何自然主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一书也对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和以往语言学及语用学着作不同的是,该书紧紧把握住语用学研究与发展的方向,集语用学的三个前沿理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为一体来向国内读者进行西方翻译理论的介绍。
关于顺应论的部分,该书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来源、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顺应论的视角观、顺应论的分析维度、顺应论的应用等。本书中理论与实例有效结合,为读者展现了顺应论的完整框架及其应用。该书指出,顺应论是宏观语用学的核心,顺应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探讨语用学的全新视角。谭晓晨发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的《语境的动态研究一--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2000, 50-52)中介绍了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探讨了语言和语境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指出动态生成的语境观是对传统语境研究及时而必要的补充。孙炬发表在《山东大学学报》上的《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2007,51-55)从语言哲学的立场阐释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哲学立场的反映,纵观维索尔伦的语用思想,折射出体现在意义观、心理认知观和语境观三个方面的语言哲学。此外,刘正光、吴志高从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顺应论的理论基础,除了对语言顺应论做出肯定,他们还指出“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的朗匙,以解释所有的语言运用,有运用过度之嫌”(李元胜,2007:124)。
中国学者不仅专门对顺应论进行研究,还将其与其他理论结合或者将顺应论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在利用顺应论对其他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顺应论对翻译的研究占据多数。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侧重于顺应论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戈玲玲在发表在《外语学刊》上的《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2000,7-11)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语用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它超越了以往语言学研究的框架,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交流活动。文章还指出,根据顺应论,语言和语境之间的顺应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同样,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过程,也会涉及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互顺应,这种顺应应该以满了交际双方的需要为目的,对交际语境、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结构做出改变。
有的学者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翻译策略和方法,王建国发表于《外语研究》上的《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2005,55-59) -文中,针对国内外翻译界对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争论,他指出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只是翻译方法,而不是翻译策略,动态顺应才是翻译策略。同时,他还指出翻译的过程和结果是动态顺应的过程和结果。
顺应论在与翻译结合的过程中,学者们除了从翻译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和阐释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外,还将顺应论应用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去,比如文学作品译作分析、应用文本译作分析,同时还有学者将顺应论与语用策略研究、外语教学研究、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联系起来。
叶苗在其着作《应用翻译语用观》COn Pragmatics Transla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中,首先对应用翻译进行了定位,然后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应用翻译。同时她主张以顺应论为基础来讨论和解释异化,并以《选美中国》为例,结合应用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之争,提出了在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应用文本翻译时,译者可以采取异化策略,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扩大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认知语境,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兴趣和探索,增强我国软实力。
纵观国内顺应论的研究现状以及顺应论与翻译结合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在顺应论对翻译的结合方面,研究者几乎都是从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很多研究还是局限于维索尔伦顺应论的推介和重申,缺乏创新点,并且对理论的适用范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了顺应论在很多领域的误用和滥用。
3、参考文献。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黑龙江,外语学刊。2002 (3) :7-11.
公海燕《顺应论视角下广告翻译研究》。2012.
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 [J].北京‘外语教学。1992 (1) ; 19-25.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胡芳毅,贾占波。《外宣翻译: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J] ?上海,上海翻译。2010⑴:23-28.
蒋澄生,廖定中。《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顺应论的几个关键概念述评》[J].广州,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 (1) : 68-71.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2.
李明。《商务英语翻译(汉译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李元胜《顺应论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 2007⑶:123-126.
刘恩祥,刘颖,李哲。《论语言顺应的动态性一基于广告语言的分析》[J].佛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 :70-73.
卢立程《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翻译中的语篇重构》[J].肇庆,肇庆学院学报。2007⑶:53-56.
钱冠连。《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 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230-232.
钱冠连。《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一“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J]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1):61-66.
孙炬。《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J].济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 :51-55.
潭晓晨。《语境的动态研究-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J].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6):50-52.
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J].南京,外语研究。2005(4) :55-59.
叶丽萍《顺应论在企业简介汉英翻译中的应用》。2012,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张运桥,严敏芬。《语用三观: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评介》[J].广州,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3) :36-38.
4、论文提纲。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2.2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3 顺应论简介
3.1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3.1.1 变异
3.1.2商讨性
3.1.3 顺应
3.2顺应论的两个分析维度
3.2.1语境因素的顺应
3.2.2语言结构顺应
3.3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4 从顺应论的视角看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
4.1企业外宣翻译的文本和语言特点
4.2语篇重构的概念
4.3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形式的语篇重构
4.3.1语篇衔接和连贯方式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4.3.2语言风格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4.4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内容的语篇重构
4.4.1心理世界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4.4.2文化现象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4.4.3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5 结论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论文选取了两篇企业外宣材料,分别是《西麦克展览公司简介》和《海天味业网站宣传资料》,并由本人对其进行翻译。根据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顺应论的相关分析维度和语篇重构的两大类型,分析译者为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社会规约和心理因素等所做出的调整。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顺应论为基础,结合语篇重构的概念,分析了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英译过程中的语篇重构现象。企业外宣材料不仅仅涉及到基本信息传达,而且涉及到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影晌力的传递。因此企业外宣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表达和传递信息,还要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对原文作出调整,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外宣材料时被其所传递的企业信息所吸引,继而激发他们采取行动。因此,译者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要对原文进行内容上和形式上的语篇重构。包括语篇衔接与连贯方式的顺应、语言风格的顺应、心理世界的顺应、文化现象的顺应以及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的顺应。同时译者为了达到以上这些顺应的目的,选择顺应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对原文从词语、句子结构、篇章衔接以及内容上进行重构。
对于企业的外宣翻译,只有设身处地地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翻译,巧妙地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和文化,才能激发读者付诸行动,为企业的形象宣传和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7、预期的结果。
企业外宣翻译要通过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社会的语言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文化世界等,才能更好地实现外宣翻译的交际功能,达到良好外宣效果。
翻译硕士怎么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我整理的翻译硕士怎么写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对外联系也日益增多。中国企业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企业网站或宣传册上的企业简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企业宣传资料,读者可以看出企业外宣材料既有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介绍,也有企业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结构上的这染来达到推广企业、大市场的目的。汉语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在英译过程中会涉及到与目的语不同的语言习惯、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审美因素等,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本做出适当调整,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语篇进行重构,以此实现对交际意图的顺应。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本文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笔者认为,企业外宣翻译属于“信息型”和“诱导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侧重于“诱导型”.因此,外宣翻译要更加注重文本的交际功能,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更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让读者产生共鸣,继而付诸行动,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m)提出了顺应论,将语言的使用过程看做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选择的过程。因而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言使用。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优秀的企业宣传材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务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译上做足功夫。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生活环境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企业外宣材料时为了获取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并激发他们付诸行动,就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对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调整,而这一顺应的过程也是语篇重构的过程。本文突破性的将顺应论与语篇重构结合起来,并结合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及其翻译,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现象。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987年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顺应论之后,在语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久国内学者就将其引进到中国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对顺应论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将顺应论应用到翻译理论和实践、外语教学、二语习得、文化传播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成果最大的当属顺应论对翻译理论和其应用的研究。我国真正将顺应论引入翻译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
1 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IprA工作文集》(IprA WorkingDocument 1) (1987, 45-48)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标志着顺应论的提出。1995年,他较为详细并系统地在他主编出版的第一本《语用学手册》(handbook of Pragmatics)中对顺应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地选择的过程。他将语用学描述为关于语言整体的、功能性综观,并将语用学定义为语言和交际在认知、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研究。1998年,阿萨卡瑟(AsaKasher)主编的《语用学的关键概念》Pragmatics;: Critical Concepts)论文集中,维索尔伦发表了一篇名为《交际动态过程的语用模式》(v4 Pragmatic model for the dynamatics of communication )的文章,主要研究了顺应论中顺应的动态性。1999年,在他的专着《语用学新解》(Understaning Pragmatics)中,维索尔伦强调了语用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顺应论走向成熟。该书主张把语用学当作一种研究视角,突破了以往学者将语用学看作语言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的看法,而认为语用学是一种语言功能的视角或纵观,贯穿于语言学研究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可以照应到语言的各个层次。运用这一视角,可以研究不同的语言材料。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革命,可以为语言的不同层面进行语用分析,也为语用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
2 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钱冠连是国内第一位将顺应论引入中国进行研究的学者。在他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1991,62-66)的文章中,将维索尔伦对语言适应包括五个方面,即适应的对象、层次、阶段、领悟程度和适应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且就语言适应、选择和语言功能综观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真分析对比了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新论和以往的语用学的区别。他还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2000,230-232),该文章首先解释了语用学综观论的理论源头。维索尔伦从Morris的理论中得出了任何规则里都有语用成分,也能从不同的语言成分中审视到语用视角。其建设性意义体现在将语用学从语言学的并列学科出分割出来,使其不再属于语言资源的语言学,而是加入到语言使用的语言学去,作为是一种语言综观和视角来研究和使用,这不仅仅可以解决语用学问题,还为今后人们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国内除钱冠连外,2007年何自然主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一书也对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和以往语言学及语用学着作不同的是,该书紧紧把握住语用学研究与发展的方向,集语用学的三个前沿理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为一体来向国内读者进行西方翻译理论的介绍。
关于顺应论的部分,该书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来源、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顺应论的视角观、顺应论的分析维度、顺应论的应用等。本书中理论与实例有效结合,为读者展现了顺应论的完整框架及其应用。该书指出,顺应论是宏观语用学的核心,顺应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探讨语用学的全新视角。谭晓晨发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的《语境的动态研究一--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2000, 50-52)中介绍了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探讨了语言和语境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指出动态生成的语境观是对传统语境研究及时而必要的补充。孙炬发表在《山东大学学报》上的《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2007,51-55)从语言哲学的立场阐释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哲学立场的反映,纵观维索尔伦的语用思想,折射出体现在意义观、心理认知观和语境观三个方面的语言哲学。此外,刘正光、吴志高从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顺应论的理论基础,除了对语言顺应论做出肯定,他们还指出“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的朗匙,以解释所有的语言运用,有运用过度之嫌”(李元胜,2007:124)。
中国学者不仅专门对顺应论进行研究,还将其与其他理论结合或者将顺应论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在利用顺应论对其他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顺应论对翻译的研究占据多数。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侧重于顺应论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戈玲玲在发表在《外语学刊》上的《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2000,7-11)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语用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它超越了以往语言学研究的框架,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交流活动。文章还指出,根据顺应论,语言和语境之间的顺应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同样,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过程,也会涉及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互顺应,这种顺应应该以满了交际双方的需要为目的,对交际语境、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结构做出改变。
有的学者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翻译策略和方法,王建国发表于《外语研究》上的《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2005,55-59) -文中,针对国内外翻译界对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争论,他指出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只是翻译方法,而不是翻译策略,动态顺应才是翻译策略。同时,他还指出翻译的过程和结果是动态顺应的过程和结果。
顺应论在与翻译结合的过程中,学者们除了从翻译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和阐释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外,还将顺应论应用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去,比如文学作品译作分析、应用文本译作分析,同时还有学者将顺应论与语用策略研究、外语教学研究、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联系起来。
叶苗在其着作《应用翻译语用观》COn Pragmatics Transla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中,首先对应用翻译进行了定位,然后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应用翻译。同时她主张以顺应论为基础来讨论和解释异化,并以《选美中国》为例,结合应用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之争,提出了在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应用文本翻译时,译者可以采取异化策略,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扩大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认知语境,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兴趣和探索,增强我国软实力。
纵观国内顺应论的研究现状以及顺应论与翻译结合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在顺应论对翻译的结合方面,研究者几乎都是从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很多研究还是局限于维索尔伦顺应论的推介和重申,缺乏创新点,并且对理论的适用范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了顺应论在很多领域的误用和滥用。
3、参考文献。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黑龙江,外语学刊。2002 (3) :7-11.
公海燕《顺应论视角下广告翻译研究》。2012.
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 [J].北京‘外语教学。1992 (1) ; 19-25.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胡芳毅,贾占波。《外宣翻译: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J] ?上海,上海翻译。2010⑴:23-28.
蒋澄生,廖定中。《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顺应论的几个关键概念述评》[J].广州,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 (1) : 68-71.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2.
李明。《商务英语翻译(汉译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李元胜《顺应论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 2007⑶:123-126.
刘恩祥,刘颖,李哲。《论语言顺应的动态性一基于广告语言的分析》[J].佛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 :70-73.
卢立程《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翻译中的语篇重构》[J].肇庆,肇庆学院学报。2007⑶:53-56.
钱冠连。《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 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230-232.
钱冠连。《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一“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J]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1):61-66.
孙炬。《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J].济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 :51-55.
潭晓晨。《语境的动态研究-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J].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6):50-52.
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J].南京,外语研究。2005(4) :55-59.
叶丽萍《顺应论在企业简介汉英翻译中的应用》。2012,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张运桥,严敏芬。《语用三观: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评介》[J].广州,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3) :36-38.
4、论文提纲。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2.2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3 顺应论简介
3.1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3.1.1 变异
3.1.2商讨性
3.1.3 顺应
3.2顺应论的两个分析维度
3.2.1语境因素的顺应
3.2.2语言结构顺应
3.3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4 从顺应论的视角看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
4.1企业外宣翻译的文本和语言特点
4.2语篇重构的概念
4.3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形式的语篇重构
4.3.1语篇衔接和连贯方式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4.3.2语言风格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4.4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内容的语篇重构
4.4.1心理世界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4.4.2文化现象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4.4.3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5 结论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论文选取了两篇企业外宣材料,分别是《西麦克展览公司简介》和《海天味业网站宣传资料》,并由本人对其进行翻译。根据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顺应论的相关分析维度和语篇重构的两大类型,分析译者为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社会规约和心理因素等所做出的调整。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顺应论为基础,结合语篇重构的概念,分析了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英译过程中的语篇重构现象。企业外宣材料不仅仅涉及到基本信息传达,而且涉及到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影晌力的传递。因此企业外宣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表达和传递信息,还要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对原文作出调整,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外宣材料时被其所传递的企业信息所吸引,继而激发他们采取行动。因此,译者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要对原文进行内容上和形式上的语篇重构。包括语篇衔接与连贯方式的顺应、语言风格的顺应、心理世界的顺应、文化现象的顺应以及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的顺应。同时译者为了达到以上这些顺应的目的,选择顺应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对原文从词语、句子结构、篇章衔接以及内容上进行重构。
对于企业的外宣翻译,只有设身处地地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翻译,巧妙地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和文化,才能激发读者付诸行动,为企业的形象宣传和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7、预期的结果。
企业外宣翻译要通过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社会的语言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文化世界等,才能更好地实现外宣翻译的交际功能,达到良好外宣效果。
体现研究价值 一篇论文是否有研究价值都要最开始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的体现出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希望你们喜欢。
I. 封面(见附录一)
II. 正文
要求:按以下格式和内容要求撰写。
一、选题内容、研究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
1、选题内容
要求:(1)分别用一、两句话完整地陈述选题内容,包括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
(2)分别列出汉语和英语关键词(3-5个)。
2、研究问题
要求:(1)用问题形式提出文章要解答的具体问题。
(2)将问题按逻辑顺序排列。
3、研究的可行性
要求:(1)阐明研究者对选题的资料积累和条件准备等。
(2)阐明研究者对选题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及突破方向。
二、文献综述
要求:对相关选题已有国内外主要文献进行详细的综述和中肯的评价,挖掘现存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1)全面综述与研究相关国内外文献,先国外后国内,包括主要学派/研究者、代表性研究成果、代表性理论/观点、研究发展脉络。
(2)客观评价已有研究成果,具体指出已有研究的优点和缺点/不足,分析缺点/不足形成的原因。
(3)指明选题研究内容与已有研究成果之间的联系,即指明当前研究是对已有研究的扩展提升、应用推广、补充修正,还是对相同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视角或研究方法等。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1、理论基础
要求:(1)系统介绍与研究内容和视角有关的理论,包括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的内涵和理论的代表性概念。
(2)较详细地阐明理论与研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2、研究设计
要求:交代具体设计方案:受试的选择,研究工具,主要程序、数据收集等。
四、研究预期成果、创新之处及其意义
1、预期成果要求:简要陈述成果如结论、模式等的具体内容。
2、创新之处
要求:具体指明论文成果在哪些方面有创新或与众不同:是研究内容新、研究资料新、研究视角新、研究方法新,还是研究的结论新或深广度不同等。
3、价值或意义
要求:阐明成果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即对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有何贡献、指导意义或实际价值。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要求:(1)交待研究分几个部分,即分几章展开讨论。
(2)概括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六、论文框架要求:(1)列出论文的详细提纲,内容应具体到三级标题。
(2)提供内容对应的英、汉两个提纲。
七、研究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1、重点难点
要求:指明具体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2、解决方案
要求:(1)分析重点和难点形成的原因及对它们构成影响的因素。
(2)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八、研究计划和工作进度
要求:(1)制订具体的分阶段的研究计划,并指明每阶段的工作进度,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开题、初稿、二稿、三稿和终稿等。
(2)论文初稿原则上应于第三学期末(元月)完成,并提交导师审读;修改后,经导师签字同意,方可于第四学期的规定时间(三月)递交论文,参加盲审。
九、参考文献
要求:(1)列出开题报告中提及的所有文献。
(2)列出论文研究中将要参考的能够反映该选题的最新与最权威的文献。
(3)参考文献以《中国翻译》的规范为准。
十、其他
1、选题
要求:(1)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
(2)选题要紧跟学科前沿与国际、国内主流杂志探讨的热点问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难易度恰当,可行性强。
(3)翻译硕士的学位论文主要以项目的形式为主,即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在开题时,研究生应选定并基本完成这10000字的翻译实践项目(如果选择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作为学位论文形式,开题时则不要求这10000字的翻译实践项目)。
2、研究框架
要求:(1)各级标题均应使用名词词组,措词简洁、明了,能体现自己的观点,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论述的连贯性。
(2)Introduction(导论)部分应包括相关研究简介、研究基本思路及论文各章节主要内容;论文主体部分不得少于三章,须分别对文献述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结论与讨论等主要内容进行充分论述;一级标题标明Chapter 1、Chapter 2等,二级标题依次标明1.1、1.2或2.1、 2.2等。Conclusion(结论)部分归纳总结该研究的主要发现、研究意义、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等。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财务的论文范文
楼主是不知道格式还是没确定方向?还是想找人代笔?说清楚大家好尽量帮助您
教育硕士论文格式书写介绍
一、开题报告书按学校规定要求填写,一律用A4纸打印.页面设置格式:上边距2.54cm,下边距2.54cm,左边距3.17cm,右边距3.17cm,行间距20磅.字体、字号:宋体、小四号.单面打印(前两页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二、本报告书为教育硕士学位档案内容,需长期保存.教育硕士必须按照格式要求,认真填写。
三、本报告书一式三份,分别由教育硕士、学院和研究生处各存档一份.姓名导师姓名学院学号专业论文题目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二、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该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提纲。
四、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专著、论文、期刊名称、出版日期。
五、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安排序号 起止日期 工作阶段名称及内容。
六、导师意见:导师签字:年月日。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论证时间论证地点开题报告组成人员姓名职称 工作单位开题论证报告会议记录:记录员签字。
八、开题论证小组意见(对选题依据、研究方案、论文大纲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创新性的评价):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九、学院审查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注:1.每页不论是否写满,表格都要填满此页.2.表格不够时可加页。
开题报告格式要求1、“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选题依据、课题来源、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2)文献综述。当前研究领域学术现状、发展趋势、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阐明当前有关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3)拟解决的主要学术或技术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点、拟采取的技术线路、实验设计及实施方案;(4)技术可行性论证、资料来源或实验设备的可能性,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措施;(5)预计可获得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6)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预计完成的日期,工作量估计和经费概预算;(7)其他与开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和调查研究情况等2、开题报告用纸规格为A4纸,正文用4号宋体字,小标题用4号黑体字,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20mm,版心尺寸为165×252mm(约30字/行,32行/页)3、开题报告封面样式见样页开题申请程序1、在导师指导下,系统查阅文献资料,提交文献综述报告;2、文献综述报告经导师审阅通过后,向硕士学科点所在二级学院申请开题,领取并填写《X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申请表》;3、由学院统一安排开题时间,相关学位点负责组织具体开题工作;4、学位点对是否通过开题的意见及对研究生今后论文工作的建议与要求;5、采纳合理建议,修改开题报告,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开题报告并经导师签字后交研究生院。
论文前言的写作内容如下:
第一层由选题的缘起、目的、意义、主要方法、涉及的范围,其中还包括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
第二层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前人取得的成就和留下的知识空白及问题,提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自己的研究动机与意义。
第三层研究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新论点并指出本研究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四层研究内容的总体描述。学位论文的分析方法,一般遵循两种程序,一是逻辑分析性程序:分析、综合,二是系统综合性程序:综合、分析、综合。我认为最好采用系统综合性程序,具有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作用。
综合性程序的前一个综合是前言中,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综合体,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体描述。分析就是在综合的基础上,把各个部分按照章节进行分观点的探讨,每一次分析的结果都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上。后一个综合就是在论文的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研究,概括自己的论文观点。
据学术堂了解,一份合格的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前提,开题报告是研究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前瞻性分析,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下面就详细讲解医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该怎么写:一、选题该如何选1、选择在自己学科范围内的课题,涉及内容与自己专业一致。2、选题内容新颖,一般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或者是尚未得出明确结论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可以是已经得出结论,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医学上,很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以及治疗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创新性还表现在对待问题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技术方法学上的创新。3、可行性,三年制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承担大量的临床工作,基本上没有单独的科研实践,论文选题要结合本科室的科研实力量力而行,切忌选题范围不要太大,这样实践操作起来难度就会很大,很难按时完成。4、实用性,临床医学研究生最终还是要面对患者,选题时多选择应用性课题,因此更要注重课题的实用价值,切忌一味追求偏、难、怪,应着力于服务于医学、服务于患者。二、开题报告格式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课题名称2、研究课题中英文摘要3、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课题前期研究基础或预实验结果及可行性分析、课题中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课题研究计划进度。三、开题报告具体内容注意事项中英文摘要2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摘要的句子应力求简单,主谓语搭配得当,不要出现图表和引文;英文摘要尽量用被动语态,医学研究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专业术语,摘要中的缩略语、缩称,首次出现时要用全称。1、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2、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3、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4、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5、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结题报告来展示。除此之外,写开题报告一切都是从题目出发,围绕这个题目进行讨论研究。所以你要让看到你题目的人看到你的开题报告就能明白,你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你如何去通过实验或实践去证明你想要证明的观点。如果你还没有什么思路该如何下手,可以先从文献资料看起,一般来讲,医学硕士研究生阅读文献量应该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占50%,近三年的文献至少占70%,只有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才能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发现,从而确定自己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
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写好开题报告的技巧提出问题注意“层次”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自己从事的专业。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搜索技能篇google学术搜索google学术搜索的功能可以说是相当强大,这里先介绍了几个实用的小技能~查找图书馆试用资源试试搜索栏里输入:"intitle:试用数据库 inurl:lib" 便可以快速找到各高校图书馆的免费资源了。这些密码虽然持久不了,但是足够解燃眉之急。这是一个密码页。你可以保存起来,说不定今后你会用到它们。需要说明的是:百度查找中文的期刊还是很管用,因为百度中文页面更新很快,而google在中文方面就不是很在行了,但是英文网页,google则是一个星期更新一次,频率较快,优先采用检索国外数据!站内直接搜索谷歌对于一些流量大户,比如知乎,直接在搜索结果页面呈现了站内搜索框,很是方便。InfoSeek提供全文检索功能,并有较细致的分类目录,还可搜索图像。网页收录极其丰富,以西文为主,支持简体和繁体中文检索,但中文网页收录较少。查询时能够识别大小写和成语,且支持逻辑条件限制查询(AND、OR、NOT等)。高级检索功能较强,另有字典、事件查询、黄页、股票报价等多种服务。Wolfram Alpha图表数据伸手可得的神器!Wolfram Alpha是一个绘图计算器、在线图书馆、和搜寻引擎的综合体。它不像Google一样给出零碎的混杂的内容,而是直接将每一帧信息拼接成有效的影像,更直观地呈现结果。举个例子,想要了解中国人口数量变化,Wolfram Alpha会直接给出折线图;相当的方便、直观。英文论文开题报告是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开始,只有良好的开端,才可以给你的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英语翻译论文直接找北京译顶科技就行了啊,省时省力,对接也方便。
开题报告,老师一般会给模板,还要看你题目是什么。这是我的开题报告,你参考一下吧。 课题名称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Color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试析颜色词的中英文化内涵差异 课题来源 Self-Selected and Approved by the Tutor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 (课题的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Research Background: A language not only expresses facts, ideas, or events which represent similar world knowledge by its people, but also reflects the people’s attitudes, beliefs, and world outlooks etc.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s structure the world around them differently, at least in the language they use to describe that world. Languages differ enormously from one another, and these differences are related to important differences in the customs and behavior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ultures in which those language reside. In a word, language is a mirror of culture. When we learn a new word we tend to look for its meaning in the word itself. Yet in addition to its dictionary meanings, the same word may stir up different associations in people, becaus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our daily life, color words are the common illustrations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color words are in the same way influenced by cultures, and used widely in people’s daily lif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le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lor words are not the same . Color words contain a lot of deep meaning, implies a different ethnic feelings. If we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we a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implicit meaning of color wor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thesis is to enabl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olor words, in order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skills, avoid conflict of cultures. 二、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课题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Research Status: Study of color words has long attracted linguists’ attention. The bright lights of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for humankind as a whole are the same, but the national language or in different books of different ages or different geographical dialects often be found to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bout color words. This concentrated and fully prove that language is the result of human cognition to understand and express the objective world,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n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world, due to the different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life, cultural traditions. Study of color word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betwee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same object can look at how the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terms show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how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semantic differences, which for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and culture, linguistics, and o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of applied linguistic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Research Tendency: 21st century’s color words study should stress the originality on research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evious scholars, domestic or abroad. The study should keep track 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color words, making breakthrough, upgrading the research quality.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对研究的内容进行说明,并阐明要达到的目标) Research Contents: A.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lack and Reflections in Idioms 1.Positive Connotations and Their Reflections in Idioms 1.1 Black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olemn and the Dignified 1.2 Black Is Associated With Profit 1.3 Black Is Associated With the Black People 2. Negative Connotations and Their Reflections in Idioms 2.1 Black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ath 2.2 Black Is Associated With the Evil and Unfortunate 2.3 Black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hame and Disgraceful 2.4 Black Is Associated With Anger B.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White and Reflections in Idioms 1. Positive Connotations and Their Reflections in Idioms 1.1 Whit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ure and Lucky 1.2 White Is Associated With Integrity and Honesty 2. Negative Connotations and Reflections in Idioms 2.1 White Is Associated With Death and Poor 2.2 White Is Associated With Worthless and Timid C.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Red and Reflections in Idioms 1. Positive Connotations and Their Reflections in Idioms 1.1 Red Is Associated With Honor and Love 2. Negative Connotations and Their Reflections in Idioms 2.1 Red is Associated with the Obscenity 2.2 Red Is Associated With Revolution and Socialism. 2.3 Red Is Associated With Danger and Loss 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Reflections in Idioms 1.Positive Connotations and Their Reflections in Idioms 1.1 Yellow Is Associated With the Noble 1.2 Yellow Is Associated With the Joy and Missing 2. Negative Connotations and Their Reflections in Idioms 2.1 Yellow Is Associated With the Vulgar and Exaggerative 2.2 Yellow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oward and Disease Research Objectives: I write this thesis in order to make English learner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color words and enhance communication skills, avoid conflict in Western culture. 四、预计的研究难点 (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论难题或技术难点) With the changing society, people have a view of things may have diametrically opposite point of view, how is the color of the word has become more authoritative to be a problem; how to get peopl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mplied meaning of color words which may lead to cultural conflict is also a problem. As the color words in real life, the widely used, it is difficult in a paper summarizing, so how to form the color words of the formation of an effective system is a difficult. Possible problems also contain: (1)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helpful data, especially the books or articles written by the native scholars; (2) Difficulty in the presentation of insightful ideas and the attainment in originality due to lack of the knowledge related. 五、创新点 (选题、观点、理论、材料、方法等创新点)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developing constantly, keeping absorbing more color words. What is new in my thesis is that I try to focus my study on color words in modern English, making the research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loanwords. 六、进度计划 (根据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所预计的进度安排) 1. Nov.16th - Nov.22nd , 2008 Subject selecting & topic narrowing 2. Nov.23rd - Dec.20th , 2008 Data gathering 3. Dec.21st - Jan.10th , 2009 Opening report & detailed outline 4. Jan.11th - Feb.8th, 2009 Literature review 5. Feb.9th - Mar.14th, 2009 First draft 6. Mar.15th - Apr.10th, 2009 Second draft 7. Apr.11th - Apr.20th, 2009 Final version 8. Apr.27th - May 14th, 2009 Printing 9. May 17th - May 25th, 2009 Thesis debate 七、资料来源 (指能够支持“课题背景”、“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所论述内容的主要文献资料) [1] Baugh, A.C. & Thomas Cable.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Pe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Eckersley, C.E. Brighter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9. [3]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 Millan Education, 1985. [4] Hornby, A.S.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Z].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1974. [5] Knowles, G.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U.S.A.: A Hodder Arnold Publication, 1997. [6] Lott, B.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 U.S.A.: Edward Arnold, 1989. [7] Lyons, J.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M]. London: Longman, 1981. [8] Wales, K. Northern English: A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9] Wu Weizen. 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0] Yang Yanhua & Zhang Shufan. Modern English Lexicology [M]. Peking: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2007. [11] 陈永烨.“英汉颜色词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7). [12] 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A].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2. [13]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14] 蒋栋元.“论颜色及颜色词的文化差异”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3). [15] 唐振华.“英汉颜色词的翻译” [J].《中国科技翻译》,1997,(2). 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认可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系(教研室)审查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
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规范
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 目 录
一、 开题报告 1、 总述 2、 提纲 3、 要求 4、 范例
二、论文 1、 论文内容 1) 引论 2) 理论概述 3) 研究方法 4) 个案研究 5) 分析讨论 6) 结论 2、 论文形式 1) 语言 2) 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3) 引文形式 4) 字数要求 5) 定义 6) 图表 3、 排版格式 1) 封面 2) 格式
三、附录 附录1- 开题报告范例 附录2- 引文范例 附录3- 参考文献范例 附录4- 封面范例
前 言
我院历届研究生论文写作和答辩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有关论文写作规范的问题,近年来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方面的问题更显突出。鉴于此,英语学院决定制定硕士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通过科学、严谨、合理的研究生论文格式,使我院研究生论文写作进一步规范化,符合现行学术主流的要求,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和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 本格式规范参照现行学术论文的规范与要求,主要对论文格式予以规范,对于论文的内容结构略有涉及,但是考虑到各研究方向的不同特点,在这方面不拟过细规定。这方面的知识在相关课程特别是论文写作课程上应有详细介绍。本格式规范包含以下两部分:一、开题报告;二、论文。 一、开题报告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规范见附录3)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5 范例
(参见附录1)
二、论文
1 论文内容
论文的基本内容应包括:1)引论;2)理论概述;3)研究方法;4)个案研究;5)分析讨论;6)结论;
1) 引论
引论可以是开篇的一个独立部分,也可以是论文的第一章,其中应对论文的论题、主旨、理论根据、研究目标、论文纲要等必要内容,做一个清楚明确的说明。
2) 理论概述
这一部分是对论文所依据的理论进行的阐述,可涉及主要理论和相关理论,以及就论文所研究的问题,目前理论研究达到的程度。理论概述可以独立成篇,也可包括在引论部分中,可视情况而定;
3) 研究方法
和理论概述一样,研究方法也可在引论中加以阐述。除说明研究方法之外,还应说明所采用的方法的适用性、必要性和科学性。
4) 个案研究
这一部分应给出研究实例,实例应当是客观的、适用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选择的,并对选择的方法加以说明。
5) 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应当层次清晰,可以针对前述个案,也可在不需要具体实例的情况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6) 结论
结论可以是论文的最后一章,应在结论中对分析讨论及其结果作扼要的叙述,说明研究的主要发现、其理论和/或实践意义、研究的局限、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等。
如有必要,以上各项的顺序可调整,也可把某两项合并成一项,但是为清晰起见,章节不应过少。
2 论文形式
1)语言
根据有关规定,英语学院的硕士论文一律用英语写作,但应包含一个与英文提要相对应的中文提要。
2)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1) 提要:中英文对应,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提要文尾应列出论文关键词,不少于三个;提要的篇幅不少于一页。
(2) 鸣谢:除向对论文有过具体指导帮助的人员致谢外,还应向论文所使用的各种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3) 目录:目录应详细,可分多级标题;为便于查阅,各级标题都应包括在目录内;目录后还可列有图表清单、缩略语清单等(如果有)。
(4) 正文:包括以上第1部分“论文内容”所述的各项内容。 (5) 注释:可采用尾注,也可采用脚注,二者仅择其一,不必重复。
(6) 参考文献:凡论文中所引用、引述、或以其他方式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均应列于参考文献,应分别列出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英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首字母为序;中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首字母为序。各条顺序为:姓氏、(英文姓氏后面应以逗号隔开)名字、文献名、(如系杂志,此处为杂志名,并注明第几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如系翻译、编辑等非原创著作,需在姓名后加括号注明。(参见附录2)
3) 引文形式
所有引述如果是原话,一律使用引号(引文自身带有引号的,征引时原文引号用单引号),如果不是原话,可不使用引号,但一律在引述末尾加括号注明作者(英文作者只需注明姓氏)、原文发表年代、所在文献页码,以便与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互为参照,明确出处。(参见附录3)
4) 字数要求:论文应不少于二万英文词,按本规范要求的字号行距排定后,总篇幅应在六十页左右。
5) 定义:如果使用术语和缩略语较多,并且在论文中使用这些词语的某一规定性意义,可先将这些术语和缩略语定义或释义。
6) 图表:如需使用图示、表格,可插在正文提及该图表的地方。两个图表以上须编号:如表1、表2……;图1、图2……。如图表过大、过多,且仅用作参考,可作为附录集中置于文尾。
3 排版格式
1) 封面
封面上的字一律用黑体中文宋体字书写,从上至下依次是:(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论文标题、(3)专业、(4)研究方向、(5)作者、(6)导师、(7)写作时间(指论文写作的起止时间)、(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论文标题视字数多寡选择字号,其余字号应不大于三号字(参见附录4)。紧接封面的一页应为封面的对应英文,在格式上除上述第(2)项以外,其余各项可不必完全对应。
2) 格式
(1) 标题:各级标题一律用黑体字。一级标题居中,二级以下各标题左对齐。
(2) 正文:正文左右两边都对齐。
(3) 页码:页码一律居中。
(4) 字号字体:除封面外,论文应使用英文Times New Roman 11号字体或其他正楷11号字,不可使用花体字;书名、文献名等作品名称应使用斜体字。注解用9号以下字体。 (5) 行距:正文行距1.5倍。
(6) 段落格式:
段落格式可分首行左对齐和首行缩进两种:如果采用首行左对齐格式,各段之间空一行;如果采用首行缩进格式,则各段之间不空行。为节省篇幅,建议论文采用首行缩进格式。
凡本文未包括事项,请参照“MLA格式指南及学术出版准则”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Publication Manual, APA”最新版,以及一般英文论文写作惯例。
附录1- 开题报告范例(仅供参考)
Thesis Propos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By ________________
Date: ________________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2.2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2.4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2.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0 000 附录2- 引文范例(仅供参考)
“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ss, 1982: 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3- 参考文献范例(仅供参考)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Delabastita, Dirk. 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arget, 1991(3:2):137-152.
张南峰(译). 王尔德戏剧选.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
戴炜栋.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附录4- 封面范例(仅供参考)(中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品牌名称翻译的特殊性
专 业: 研究方向: 作 者: 导 师: 写作时间: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
(英文)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Advertising: Implicatures
Wang Ying
A thesis submitted to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April 2002 Beiji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