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沁园春雪两种版本对比研究论文

沁园春雪两种版本对比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沁园春雪两种版本对比研究论文

共同之处:都是写雪景,都表现出了大气的风格,雄壮的气势. 不同点:『沁园春·雪』借景抒情,有实景也有虚景.『沁园春·长沙』是借景叙事 《沁园春 长沙》和《沁园春 雪》的比较赏析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赏析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杜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取之“象”也自然离不开那“哀猿”“落木”等。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了,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还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意象的选择固然很重要,但意象的表达则更应别具匠心。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为了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诗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由于“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如果把“击”“翔”换作“飞”“游”,就表达不出雄鹰展翅飞翔时矫健有力的姿态,表达不出鱼游水中那轻快自在的情趣。诗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竟”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诗词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蕴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诗人们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诗人们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主要采用并置式和辐射式两种方式。 诗词意象的并置,如同电影镜头的蒙太奇组接,主要将单个的意象以并列的形式相互并置在一起,从而形成全词整体的“复象美”,亦即组合美。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从整体上看都是并列关系,诗人以并置的手法将意象组合在一起,并且注意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又如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也是两两并置,突出了年轻的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诗词意象的辐射,即在群体意象中以一意象为中心并由此向四周“辐射”而形成一个意象群。仍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七句为例,“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则是在中心意象“万类霜天”的辐射下形成的,下阕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两个并置的复合意象也是在“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辐射下形成的。而从全词看,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这是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呵! 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由于选取物象典型,表达意象生动,组合意象巧妙,创造出了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 《沁园春 雪》赏析 一、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本词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浑然一体。上阕写景,句句有情,在描写象征长城、大河、高山、高原时,倾注着赞美祖国河山的爱国深情;下阕议论、也结合着抒情,在评说古代帝王和当代英雄时,注入颂扬当代英雄之情。上阕写景是下阕议论抒情的基础,下阕议论抒情是上阕写景的必然结果。作者就是这样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赞颂壮美的河山、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的。 二、用词精确、形象、修辞生动、确切 这首词运用词语非常精确,如“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中的“惟”和“顿”都是副词,起修饰限制作用,“惟”字有力地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唯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在句中强调黄河上上下下波涛滚滚的气势一下子失去,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的速度。再如“舞”和“驰”这两个动词,“舞”,起舞、飞舞,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奔驰、奔跑,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驰。这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本词不仅用词精炼,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上述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就是巧用比喻。再把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象,比做红装素裹的少女,更是想象奇特,比喻确切。“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更把“山”、“原”拟人化了,生动地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沁园春 长沙》和《沁园春 雪》的比较赏析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赏析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杜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取之“象”也自然离不开那“哀猿”“落木”等。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了,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还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意象的选择固然很重要,但意象的表达则更应别具匠心。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为了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诗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由于“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如果把“击”“翔”换作“飞”“游”,就表达不出雄鹰展翅飞翔时矫健有力的姿态,表达不出鱼游水中那轻快自在的情趣。诗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竟”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诗词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蕴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诗人们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诗人们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主要采用并置式和辐射式两种方式。 诗词意象的并置,如同电影镜头的蒙太奇组接,主要将单个的意象以并列的形式相互并置在一起,从而形成全词整体的“复象美”,亦即组合美。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从整体上看都是并列关系,诗人以并置的手法将意象组合在一起,并且注意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又如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也是两两并置,突出了年轻的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诗词意象的辐射,即在群体意象中以一意象为中心并由此向四周“辐射”而形成一个意象群。仍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七句为例,“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则是在中心意象“万类霜天”的辐射下形成的,下阕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两个并置的复合意象也是在“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辐射下形成的。而从全词看,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这是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呵! 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由于选取物象典型,表达意象生动,组合意象巧妙,创造出了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 《沁园春 雪》赏析 一、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本词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浑然一体。上阕写景,句句有情,在描写象征长城、大河、高山、高原时,倾注着赞美祖国河山的爱国深情;下阕议论、也结合着抒情,在评说古代帝王和当代英雄时,注入颂扬当代英雄之情。上阕写景是下阕议论抒情的基础,下阕议论抒情是上阕写景的必然结果。作者就是这样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赞颂壮美的河山、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的。 二、用词精确、形象、修辞生动、确切 这首词运用词语非常精确,如“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中的“惟”和“顿”都是副词,起修饰限制作用,“惟”字有力地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唯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在句中强调黄河上上下下波涛滚滚的气势一下子失去,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的速度。再如“舞”和“驰”这两个动词,“舞”,起舞、飞舞,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奔驰、奔跑,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驰。这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本词不仅用词精炼,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上述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就是巧用比喻。再把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象,比做红装素裹的少女,更是想象奇特,比喻确切。“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更把“山”、“原”拟人化了,生动地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毛泽东自注: 雪:反封底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 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主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吗?别解释是错的。 后三句指无产阶级。

你好,同学,你的浅谈沁园春雪方面开题报告老师让你往哪个方向写?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 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2、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3、成员分工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5、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1、创作时间不同。《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

2、创作背景不同。《沁园春·雪》—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当时,所经过的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一带下了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毛泽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沁园春·雪》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当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3、表达思想不同。《沁园春·雪》主要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沁园春·长沙》表达的是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文学赏析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沁园春雪论文研究意义

你好,同学,你的浅谈沁园春雪方面开题报告老师让你往哪个方向写?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 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2、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3、成员分工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5、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①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兴之所至,吟诵成篇。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在重庆的43天中,毛泽东除主持谈判外,还同社会各界朋友进行广泛接触。柳亚子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结识的老朋友。8月30日,毛泽东在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人。席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9月2日,《新华日报》以《赠毛润之老友》为题,发表了这首诗。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又看望柳亚子。在柳的寓所,柳亚子请毛泽东校正他准备收入《民国诗选》的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并向毛泽东索诗。10月7日,毛泽东将《沁园春·雪》题赠柳亚子,并致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得到毛泽东题赠的《沁园春•雪》后,柳亚子很快作出了和词《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10月下旬,柳亚子将毛泽东的赠词和自己的和词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柳诗尹(瘦石)画联展”上展出,并将两词送交《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大概是发表毛泽东的词作需经本人同意的缘故,《新华日报》于11月11日单独刊出了柳亚子的和词。但由于此前《沁园春·雪》已在诗画展上出现,在一定范围内已开始流传,因此,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便根据传抄稿把《沁园春·雪》以《毛词·沁园春》为题刊出。28日,重庆《大公报》又将毛泽东的赠词和柳亚子的和词一并发表。《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即在重庆引起很大的轰动。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柳亚子甚至将它称为“千古绝唱”,谓“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此前,为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毛泽东不惜冒险亲赴重庆谈判,他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已深深打动了社会各界,为人们所广泛称道。一阕《沁园春·雪》,又充分地展示了毛泽东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进一步地征服了人心,使人们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EN ~这个研究状况要写而已嘛?其他方面不写吗

沁园春长沙议论文素材

素材挖掘:【素材清单】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古诗词表现的秋天肃杀、感伤的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活力。面对如此壮丽廖廓的景象,不仅表现出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官僚、军阀,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志。【写作素材】“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的是青年毛泽东面对风云变幻的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的是以毛泾东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意气风发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关注时局,关心国事,当是每一个有志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素材激活】志当存高远毛泽东在少年时代就心怀大志,13岁那年,他写下了《咏蛙》诗一首:“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将他敢为天下先的非凡抱负展露无遗。17岁时,毛泽东去异地求学前又抄诗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师不还”,更表现了他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气魄。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写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充分展示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素有大志,方成一代伟人;欲成大事,必当志存高远。写作运用【适用话题】可用于“青春”“理想”“志向”“责任”等相关写作话题。【运用指南】运用时可结合毛泽东的生平和名言来阐发,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等。【运用范例】(一)少年总爱用美好的幻梦来装点世界。这时候的我们,还单纯,、稚嫩,在激情中燃烧自己。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可以自得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徜徉在对未来的希望之中,年轻气盛,尽管“粪土当年万户侯”!(《人生三境》)(二)你的健康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力量,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风采。青春因此而充满活力,你可以努力去开创你钟爱的事业。这世界很大,你可以把目光投向远处,然后执著地踏上跋涉的征程。你的勇气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激情,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动力。世界对你而言是一片空白,你可以用自己行动的画笔,重重地去描绘。你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你有能力直面困难并战胜困难,同时要会总结经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你的年龄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优势,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资本。只有在此刻,一个人才能够做出人生事业的多项选择。尤其是,此时你有能力承受失败和挫折,你有机会脱颖而出,你有时间从头再来。你的单纯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个性,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品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你都应品尝一下。你不需要所谓的成熟,你没必要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你。因为单纯,青春才会留下美好的回忆。珍惜单纯的心境,会使你的人生充满睿智的思考。

其实,高中语文课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资料库。用心从课本中汲取的材料,让议论文“有血有肉”,用好这些现成的素材,可以让你的作文在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取得高分还会难吗?下面我给你分享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积累,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积累(一)

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

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

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

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

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在人都不能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这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有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人生境界。学识与胸怀往往是孪生姐妹,学识会开阔你的视野和胸怀,让你纵观古今,放眼中外,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做一个博览群书、修养身心的人吧!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学识与胸怀;读书与爱国;学识的魅力;谈自身修养。

5忘记与铭记——《短新闻两篇》随着不列颠尼亚的永远离去,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然而洗刷不去的永远是那腥风血雨的记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在另一个国度也同样上演着。纳粹在西欧酿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惨剧。走进奥斯维辛,我们会用明亮的双眸审视纳粹德国的“杰作”,用善感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碰触的历史。历史告诉我们:该忘记的一定要忘记,不该忘记的要铭记在心。

6弱势与强暴——《包身工》60年前,在上海,有一群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女孩被人到上海日本纱厂当女工,从此阳光永远和她们绝缘,陪伴她们的是无尽的黑夜与屈辱。到了现代社会,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零星存在着。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这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生活总是这样,总有一些污秽妨碍我们对鲜花的赞美。大家不必灰心失望,只要正义在我心,生活将永远阳光灿烂。

7逆境中的坚持——《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

8忠义的力量——《荆轲刺秦王》何谓忠义?忠就是对自己上级的真诚,忠心就是对自己的主子忠心。古代比如对皇帝是叫忠心,因为皇帝是天下共主。现在比如说对国家、对自己公司都叫忠心。岳飞的“还我山河”是一种忠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忠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是一种忠义。陆游说:“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忠义”是个好东西,也脆弱于它是个好东西——它像凯歌一样振奋人心,可以激发出人心底的力量,这力量可以抗击一切东西。所以这最单纯、最原始、最“直”的忠义如果遇到迂回的利用就是残忍,就是消亡……

9性格的重要性——《鸿门宴》培根说:“性格决定命运。”何为性格?它是指在一定遗传基础上形成人们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刘邦、项羽的两种极端性格,决定了成功和悲惨的两种不同命运。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由于铁骨秉直而落了冤死的结局时,又有多少丧失骨格的人曲意奉迎而鸡犬升天!历史给了“性格决定命运”以最好的诠释。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改造我们的性格就是改造命运。人类的历史和社会发展都告诉我们,性格决定命运。传说是虚幻的,生活是真实的,真实的生活需要切实的努力。

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积累(二)

(1)隐忍与反抗——《窦娥冤》

窦娥以三桩誓愿的形式对她所生活的社会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窦娥所不同的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隐忍或者反抗,放弃一些不重要的,换取一些认为重要的。生命如果可以盛开的更加绚烂,就不能让自己提前枯萎。人生有时很无奈,有的人顺势隐忍积极面对,最终成就一番伟业;有的人消极放纵就此沉溺徒得一声叹息;大多数人在隐忍和反抗中苦苦挣扎求索却也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有时候,如何忍耐和反抗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智慧和勇气,只是太多人明白了却做不到。

这则材料还可用于“公平、公正”“执政为民”“善恶美丑”等有关的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写作时可以适当结合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事,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对比阐释。原文中的许多语句、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等都可以引用到作文中去。

(2)人生与关爱——《雷雨》

在周朴园的眼里,利益或许永远高于爱情和亲情;在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对身边的人更缺少真挚的关爱。人生中,离不开爱和被爱。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

(3)直面与思考——《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困扰着哈姆莱特的选择,也时常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面对这样的选择,我们需要直面现实,思考人生。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关键在于人的社会性,在于人有思想和灵魂。而作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正是由于人们的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才分出了高贵与平庸,乃至尊贵与卑鄙。人生需要面对的内容很多,这是人生的大思考,也是生存的大选择。有了这样的思考和选择,犹如在试金石上磨砺过,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能挺直,思想才会深邃,生命才有价值。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思考,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无穷的精神营养。

面对生存与毁灭,是活得热烈而丰富,是要生活得丰富充实、兴致勃勃,还是生活得枯燥委琐、贫乏无味,活得像行尸走肉,那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4)送来与拿来——《拿来主义》

对待文化遗产以及西方文化,我们应持什么态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鲁迅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后,西方文化不请自来。对于这些送来的东西,我们应批判的吸收。全盘拿来和全盘否定都是不对的。对于西方文化的糟粕,我们要无情的加以摒弃;对于西方先进的东西,如发达的科技,科学的管理,规范的制度等等,我们要加以学习、借鉴,为我所用,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上述材料可用在“继承与创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在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不可避免地遇到如何借鉴外来文化,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面对种种疑惑,重温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定将大有裨益。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拿来”,借鉴,吸收,才能创新。

(5)情感与理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父亲的爱是理智的,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关怀和安全感。父亲给孩子指出通往世界的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我们综合了这两种爱,才让我们走向自立和成熟。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父母以及身边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这个世界也因为有了你我的爱而无比温馨,你我也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上述材料可用在“父母之爱”“亲情”“爱之伟大”“感恩”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父爱如山,母爱似海。”虽然父爱和母爱的表达方式有别,但对子女成长的付出是相同的。请不要忘记,在你脚下,有一块自由的大地;在你头上,有一片无垠的蓝天,这一片天地便是爱。爱,这令人陶醉的字眼,创造了多少五光十色、斑斓绚丽的生活花环。酿造了多少甘甜芬芳、醇香四溢的幸福美酒。父母之爱,伟大的亲情成就了我们每一个人。

(6)渺小与伟大——《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法国的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在空间和时间上,宇宙囊括了我们,由于思想,我们囊括了宇宙。”脆弱的人生因为思想而区别于万物,获得了人作为万物灵长的尊严。没有了思想,我们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其实分为两个层面。说人是强大的、有尊严的、有意义的,主要是指人类所拥有的文化、艺术和思想,在这个层面上人是强大的;说人如芦苇般脆弱,是指肉体的生命太脆弱,太容易腐朽了,在“一万年太久”的历史长河里,一个个体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强大的外力面前肉体往往表现的那么不堪一击。所谓人的伟大和不朽,都只能来自精神层面,剔除了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载负着生命的肉体就变得空洞、虚无和没有意义。

第2节

(1)美景与美政——《望海潮》

柳词给我们的印象是婉约,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般的无奈、凄清与孤独。然而,柳永的词也有大气磅礴的豪放,如本首《望海潮》便是。这首柳永自创词牌而成的词,将杭州市区繁华、钱塘潮涌和西湖景美充分展现,显现出词人婉约之外的另一风格。在这首词中,词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表达了对太平盛世安乐生活的热情赞美。

(2)离愁与相思——《雨霖铃》

词人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和情人难分难舍的离愁别恨。在倾吐深深离愁时,抒发了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压抑的愤懑。仕途失意的仰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情调凄恻,哀婉,意致绵密。

(3)怀古与思今——《念奴娇·赤壁怀古》

既认知人生如梦,又极写人生之辉煌,使人难辨其究竟消极还是积极,人生功业虽辉煌而终归于梦,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

(4)风雨与人生——《定风波》

人生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东坡一生多遭困顿踬踣,仕途几经沉浮。这首词,诗人以小见大,由偶然遇到的一场风雨,想到了人生路途中的风风雨雨,透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人生哲理。此等佳构,非大家而不能为。

(5)孤独与愤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全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孤独、寂寞、悲怆、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扼腕、浩叹!是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

(6)苦闷与理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是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是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既有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又暴露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7)相思与秋意——《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不是一个多愁善感、心事重重的人吗?重阳佳节,把酒赏菊,那份凄凉,那份寂寥,又让人怎能说得尽呢?

(8)遭遇与呼喊——《声声慢》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这千古绝唱——《声声慢》。全词透过对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词人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9)忠勇与团结——《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和他深明大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忠于赵国、勇于改过的可贵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当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哪怕牺牲个人利益也要顾全大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品德。同时,通过学习本文也让我们明白内部的团结对于一个国家的巩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

(10)信念与气节——《苏武传》

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11)治学与人格——《张衡传》

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擒奸党。

独立寒秋,湘(xiāng)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chóu〕。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1]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

1、放弃

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2、威灵顿不惧失败

威灵顿元帅失败而不气馁,他躲在雨中的看到,蜘蛛快结成的网不断被风雨吹坏,仍然继续在结网,于是重振旗鼓在滑铁卢战役一举打垮拿破仑。

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历经艰辛,走千山万水,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着――《本草纲目》。

4、徐霞客着书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提取码: 7r1w

mla和apa两种论文格式对比

区别:

1、MLA偏重偏重自然学科,APA格式是一个为广泛接受的研究论文撰写格式,特别针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规范学术文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的撰写方法,以及表格,图表,注脚和附录的编排方式。

2、对参考书目的称呼是不同的,在MIA中把它叫做引用书目(作品-选址),而在APA中叫做参考书(参考),但在中国习惯叫做参考书目。

扩展资料:

虽然有些作者对于APA格式其中的一些规范感到不妥,但APA格式仍备受推崇。期刊采用同一种格式能够让读者有效率的浏览和搜集文献资料,写作时感到不确定的学者们发现这样的格式手册非常有帮助。

譬如,手册中的“非歧视语言”章节明文禁止作者针对女性和弱势团体使用歧视的文字,不过使用APA格式的学术期刊有时也会为了让文章更有条理而允许作者忽略此规定。

APA格式要求:

每一段的开头应当按一下键盘上的Tab键再开始写而不是直接空格Indent(首行缩进);双倍行间距 Double Space;字体要求Times New Roman。

MLA格式:互联网上的报纸与杂志文章

(see MLA's official site for more details)

Andreadis, Athena. "The Enterprise Finds Twin Earths Everywhere It Goes,

But Future Colonizers of Distant Planets Won't Be So Lucky."

Astronomy Jan. 1999: 64. Lexis-Nexis Academic Universe. B. Davis

Schwartz Memorial Library, Brookville, NY. 7 Feb. 1999.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APA格式

百度百科--MLA

引文的格式可采用文中夹注、脚注和尾注的形式,MLA和APA格式中一般不采用脚注或尾注,而使用文中夹注的形式。本文小编为大家解析两者引文的区别。

1.文中夹注(Parenthetical Citation)

注释要包括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及页码。引文较短时,要用双引号括起来,引文与正文融为一体。如果作者已在文中出现,注释中就不再列作者的名字;当引文较长时(四行或超过四行),引文要另起一段,缩进五个空格,不用引号;多个作者在第二次被提到时可用第一个作者的姓加et al.;引文是翻译材料时要注明最初出版时间和翻译时间。MLA格式要求标明作者的姓和页数,它们之间没有逗号。APA格式要求括号里标明作者姓名、出版日期,引文的其他信息可在参考文献中找到。

2.脚注(Footnotes)与尾注(Endnotes)的使用

脚注写在该页最后一行下面数四行的位置。如果该页有两个以上的脚注,脚注之间需要隔行。在正文中的引语(直接或间接)处的上方标上阿拉伯数字,脚注也标上相应的数字。脚注的字体必须与正文一样,可使用单倍行距,但相邻脚注之间应空1.5行。在MLA的规范里,脚注只应在下列两种情况中考虑使用:(1)提供有一定重要性、但写入正文将有损文本条理和逻辑的解释性信息;(2)提供因篇幅过大不宜使用括号夹注注明的文献出处信息。在APA的规范里脚注仅仅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可以使用。

尾注要另起一页,放在该章的最后一页,标上Notes,隔行打印。引语处的上方要标上阿拉伯数字,尾注也同样标出相应的数字。

例子:E.Nwezeh,“The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Modern African Literature,”Yearbook of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no.28(1979):22.

3.引用整篇文献观点

引用整篇文献观点时有两种情况:

①作者的姓氏在正文中没有出现:

MLA: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Taylor)

APA: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Taylor,1990)

②.作者的姓氏在正文同一句中已经出现:

MLA:不需要使用括号夹注

APA:不需要在括号夹注中重复作者的姓,如姓氏和文献出版年份均已出现,则不需要使用夹注。

在英文撰写的论文中引用中文著作或者期刊,括号夹注中只需用汉语拼音标明作者的姓氏,不得使用汉字,如:MLA:(Zhu 12)APA:(Zhang,2005)

4.引用文献中具体观点或文字

引用文献中某一引用文献中具体观点或文字具体观点或文字时必须注明该观点或者该段文字出现的页码,没有页码是文献引用不规范的表现。例如:

MLA:Monasteries in medieval Europe were not short of speculations about Greek inventions(Marcuse190-203).

APA:Newmark(1988,pp.39-40)notes three characteristically expressive text-types:(a)seriousimaginative literature(e.g.lyrical poetry);(b)authoritative statements(political speeches anddocuments,statutes and legal documents,philosophical and academic works by acknowledgedauthorities);(C)autobiography,essays,personal correspondence(when these are personaleffusions).

注意在这些例子中引文超过一页时的页码标记方法:MLA引文格式的规范是(Marcuse 190-203),而APA的规范是(1988,pp.39-40)。

只在定义有所区别。

1、GB/T 7714:(我国)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即发布年份的后两位数字)构成。示例: GB×××× GB/T××××。

2、APA格式是一个为广泛接受的研究论文撰写格式,特别针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规范学术文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的撰写方法,以及表格、图表、注脚和附录的编排方式。

3、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偏重人文学科,是一种常用的引用格式,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在一般书写英语论文时应当使用MLA格式来保证学术著作的完整。MLA格式(The MLA Style Manual),主要被应用在人文学科,如文学、比较文学、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

在使用MLA格式的时候要注意,MLA与其他一般论文的格式有很大的差别,具体如下:

- MLA格式要使用双倍行距

- MLA格式每个段落首行需要缩进一个“Tab”的长度

- MLA格式段落与段落之间不留空行

- MLA格式需要在论文每一页的右上角标注Last Name和页码,如“Amy 3”

- MLA格式的论文的基本结构为:

- 前4行左对齐,依次为:学生姓名,任课老师姓名,课程号,写作日期

- 第5行居中书写论文名

- 第6行开始为正文(包括多个段落,即引言Introduction,主体Body,结论Conclusion)

如果大家在正文中想要使用子标题的话需要注意:

①子标题要使用跟正文的字体风格不同的表现方法(比如使用另一种字体或者子标题全部大写、斜体);

②子标题前需要留一行空格的距离;

③子标题之后的第一段要顶格书写,不要留空

注意:Conclusion段的写作也要按照子标题的书写方法来写,也就是Conclusion标题前需要留空一行,之后的第一段照样也需要顶格书写。但是前面的Introduction部分却不需要各行留空标注出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引文的格式可采用文中夹注、脚注和尾注的形式,MLA和APA格式中一般不采用脚注或尾注,而使用文中夹注的形式。本文HotEssay为大家解析两者引文的区别。1.文中夹注(Parenthetical Citation)注释要包括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及页码。引文较短时,要用双引号括起来,引文与正文融为一体。如果作者已在文中出现,注释中就不再列作者的名字;当引文较长时(四行或超过四行),引文要另起一段,缩进五个空格,不用引号;多个作者在第二次被提到时可用第一个作者的姓加et al.;引文是翻译材料时要注明最初出版时间和翻译时间。MLA格式要求标明作者的姓和页数,它们之间没有逗号。APA格式要求括号里标明作者姓名、出版日期,引文的其他信息可在参考文献中找到。2.脚注( Footnotes)与尾注(Endnotes)的使用脚注写在该页最后一行下面数四行的位置。如果该页有两个以上的脚注,脚注之间需要隔行。在正文中的引语(直接或间接)处的上方标上阿拉伯数字,脚注也标上相应的数字。脚注的字体必须与正文一样,可使用单倍行距,但相邻脚注之间应空1.5 行。在MLA的规范里,脚注只应在下列两种情况中考虑使用: (1)提供有一定重要性、但写入正文将有损文本条理和逻辑的解释性信息; (2) 提供因篇幅过大不宜使用括号夹注注明的文献出处信息。在APA的规范里脚注仅仅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尾注要另起一页,放在该章的最后一页,标上Notes,隔行打印。引语处的上方要标上阿拉伯数字,尾注也同样标出相应的数字。例子:E. Nwezeh, “The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Modern African Literature,”Yearbook of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no. 28(1979):22.3.引用整篇文献观点引用整篇文献观点时有两种情况:①作者的姓氏在正文中没有出现:MLA: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Taylor)APA: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Taylor, 1990)②.作者的姓氏在正文同一句中已经出现:MLA:不需要使用括号夹注APA:不需要在括号夹注中重复作者的姓,如姓氏和文献出版年份均已出现,则不需要使用夹注。在英文撰写的论文中引用中文著作或者期刊,括号夹注中只需用汉语拼音标明作者的姓氏,不得使用汉字,如:MLA:(Zhu 12) APA:(Zhang, 2005)4.引用文献中具体观点或文字引用文献中某一引用文献中具体观点或文字具体观点或文字时必须注明该观点或者该段文字出现的页码,没有页码是文献引用不规范的表现。例如:MLA: Monasteries in medieval Europe were not short of speculations about Greek inventions (Marcuse190-203).APA:Newmark (1988, pp. 39-40) notes three characteristically expressive text-types: (a) seriousimaginative literature (e.g. lyrical poetry); (b) authoritative statements (political speeches anddocuments, statutes and legal documents, philosophical and academic works by acknowledgedauthorities); (C) autobiography, essays, personal correspondence (when these are personaleffusions).注意在这些例子中引文超过一页时的页码标记方法: MLA的规范是(Marcuse 190-203), 而APA的规范是(1988, pp. 39-40)。

沁春园楼盘展示设计论文范文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背景,理解词语,欣赏诗歌形象,领悟借咏雪抒发的思想内容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词语魅力,感悟词的意境,通过朗读传递词的磅礴大气;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⑶、情感、价值观目标: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重点: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全词点睛之笔,如何表现全词主旨

教学难点:下阕评古的态度及用意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认定目标: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其实,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户展示着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板书课题)

老师介绍写作背景,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预习交流.

(二)、走进文本,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 想~想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下片: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三)、研读文本,指导朗读

1、走进雪国,感受诗人形象

(1)、虽然历史风云已经散去,但我们仍可以用“第三只眼睛”在想像的世界里再现当时豪壮的雪景。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诵读上片,为大家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画面。

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①读着“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这几个句子让人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

生二:我喜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两句,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巨大的粉妆玉砌的宫殿,还不时有雪花飘飘悠悠落下来,好富有诗意又好壮观!

生三:我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起伏的群山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大片大片的高原像白象在奔跑,远远望去,雪山与蓝天相交接,似乎是在和天公比高低呢!那种辽阔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

(2)、诗人的词写得好,同学们理解的也很到位。诗言志,那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是人呢?

生一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两句我感到毛泽东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大气魄的人,一个伟大的人。

生二:从“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见毛泽东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生三:从“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人。

(3)、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感受诗人形象,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下面请同学们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上片。

注意: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师生一起朗诵上片。

2、俯仰古今,探询诗人心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面对北国雪后美景,毛泽东又该如何?请同学们听读下片,探寻诗人心路。

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借助刚才的听读,体味作者情感,做一次“朗读指导老师”,范读并讲解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活动,互听互评互指点)

生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应重读“如此”、“无数”和“竞”字,“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这样可以突出江山之美,突出英雄为江山之美折服人数之多。(示范)

生二:“惜秦皇汉武”中的“惜”字可轻读,但要延长,表现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缺少文治的惋惜之情。(示范)

生三:“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只识”要重读,并且要停顿一下,感觉毛主席对成吉思汗的批评更严厉些。(示范)

生四:“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读得要慢,“俱往矣”语调上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用平调,但要读得字字顿挫,坚定有力,现出毛泽东那天之骄子的自信来。(示范)

这几位老师指导的多好啊!朗读就要这样,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一下下片。师生一起朗诵下片。

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不然的话,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不那么顺利,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这一环节,在指导朗读时,对重点词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不然的话,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不那么顺利,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这一环节,在指导朗读时,对重点词语要作品析,只有如此,才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文本,激扬文字

感受了诗人豪迈的胸怀、宏伟的气魄,读懂了诗人那傲视群雄的天骄情怀,下面我们把目光收回来,关注文章的语言之美。(投影:品读文本,激扬文字)

诗词的语言凝练而形象,特别有表现力。如“舞”字,既让人感到舞蹈的轻盈灵动,又展示了群山绵延的秀丽之美、生机之美。你还对那些词感受较深,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一:“千里冰封”的“封”字写出了万里河山被冰雪覆盖的景象,“飘”写出了雪花飘飘悠悠落下来的样子。动静结合,表现力强。

生二:我喜欢这个“望” 字,一下子将长江黄河等祖国江山尽收眼底,这诗人真像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在这个环节又加入词语品析,通过词语品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事半功倍。

(五)、诵读全词,升华感情

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

【设计意图】诵读是不讲之讲,是熏陶。诵读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与态度。诵读时的文本成了读者心灵间的一个载体,交流与沟通汇集于文本一身。

(六) 、徜徉诗路,吮吸营养

一首《沁园春雪》只不过是毛泽东播撒在民族精神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小花,在毛泽东的诗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悲欢。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地黄花的灿烂。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有宏图惊世界,有腊梅傲雪霜。课下请同学们徜徉诗路,搜集毛泽东诗词,吮吸香甜的文化之蜜,让自己的人生摇曳多姿。请让我们一起上路吧!

教材只是个例子,为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特设计此环节。

(七)拓展迁移,学以致用

1、 请学生对对联:上联 望万里河山见雄浑壮丽,美哉!

下联 评千古帝王显胸襟气魄,壮哉!

2、结合诗词的表现手法,写一段关于雪的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本文的板书设计为:(用雪花形状)

景:江山多娇(望) 评:古代帝王(惜)

沁园春·雪

颂:人民大众(主旨)

教学反思

今天正式学习新课,我在初四两个班中安排学习《沁园春雪》。作为诗词教学,我一直认为要通过诵读来进行感悟体会。词语分析、意境感悟其实都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解决。课堂上我按照读品思感四个步骤进行教学。这四个步骤中,读是基础,我重点在朗读技巧上进行了指导。说实话,农村孩子的朗读确实需要加强,对朗读的状态以及语音语调、语速重音以及情感表现等,孩子们都表现出不太适应。两个班的课堂上我都进行了示范性的朗读。看得出来,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的,虽然在自己朗读的时候有点扭扭捏捏,不好意思。作为教师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一个场。品读词句环节,孩子们做的就比较好,可能与提前预习有关。我重点赏析了惜字的含义。并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体会感悟,多数学生频频点头,看来是理解了其内涵,并有所感悟,这样下一个环节思考感悟作者的情感就顺理成章了。最后请学生谈学了此文的收获,因为时间上的原因,没来得及展开,作为随笔之一写在作业本上。

回顾这一节课,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在朗读指导上,应该说达到了我之前预想的结果。如果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更加的神采飞扬的诵读,那就是语文课堂的理想状态了。(如果是初一年级的话,是可以拿出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诵读的,因为初四,那就另当别论了)我是希望虽然是初四,但语文课堂上也不该少了朗朗的读书声。

初中语文《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是经典的诗词课文,那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怎么做才好呢?这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词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豪情壮志,能够背诵本词。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领悟本词“含蓄”、“精炼”、“优美”的语言特点,从而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知、品悟、探究、拓展等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学习本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会以词的意象为切入点来鉴赏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认识湘江秋景的意象和意境,感受毛泽东及其同学当年的生活情境。

2.理解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学习设想】

本课是略读课文,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特设置学案。本学案分三个部分:预习案、课堂案和巩固案。课堂案中我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然后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品情悟境,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最后联系现实,进行拓展。本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一)读课文,利用字典等工具梳理字词,初步感知本词。

(二)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本词的写作背景,了解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

二、课堂案

(一)新课导入(3分钟)

复习导入:由作者诗人政治家的身份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沁园春雪》的温习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2分钟)

(多媒体课件展示)

明确:熟悉字音(生字:舸gě 遒qiú 稠chóu 遏è);

理解词义(生词:寥阔、挥斥方遒,中流);

把握韵脚,读出韵味(韵脚:秋、头、透、流、由、浮、游、稠、遒、侯、否、舟)。

2.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背景资料,教师总结。

明确: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四)整体感知(5分钟)

听范读,归纳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

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词的上下片主要写什么?

明确: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五)品情悟境(8分钟)

(1)学生读上片,找出描绘意象的语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口述这些意象的内容并体会本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明确:上片写远山、近水、飞鹰、游鱼,描绘出一幅缤纷绚烂的湘江秋景图,远眺岳麓山一带群峰,枫林美景尽收眼底,一个“红遍”,一个“尽染”,泼墨淋淳,气韵酬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2)学生读下阕,找出表露青年毛泽东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的语句,口述内容,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语言的表现力。

学生讨论,明确:

青年毛泽东的胸怀和壮志主要体现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表露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军阀的博大胸怀和勇气。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总领七句。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露出激流勇进,意气风发的革命壮志。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六)分组探究(10分钟)

读课文,然后体会诗人的思路,探究诗中景与情的关系。分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上片:写景——抒情(问)

下片:叙事——言志(答)

上片先写湘江秋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发出“谁主沉浮”的疑问;下片通过回忆形象的概括了革命青年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七)拓展延伸(5分钟)

联系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明确:努力学习,将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八)课堂小结(5分钟)

(学生反思学习本课的收获,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加以总结)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既要考虑自己的前途,也要考虑国家的前途。

附: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上片: 湘江寒秋图 写景——抒情(问)

(远山、近水、飞鹰、游鱼)

下片: 峥嵘岁月图 叙事——言志(答)

三、巩固案

1.背诵本词。

2.将本词与《沁园春雪》相比较,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

3.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与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

【教学反思】

我在对文本的研读过程中,基本上能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业能够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在教法和学法的运用上也充分尊重的学生主体性,整堂课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展开,努力促成学生的精彩生成。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充分认识到了备课的重要性,只有精心准备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是毛主席的沁春园.雪吗??1936年2月,毛主席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准备转往绥远对日作战。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筹划渡河时,突然飘起鹅毛大雪,他登高远望,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其所在地,北距长城约150公里,东距黄河约25公里。可见,词中描写的不全是实景,而更多地是诗人脑海中的景象。

《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王气、诗病、打嘴巴一九四五年,这首《沁园春》首次发表,毛的诗名立即天下皆知;不过,距词的写作已经十年,这荣誉来得有些迟到。现在没法知道他当时的感想,觉得事出意外,还是情在理中?仅仅读毛的作品,没有必要猜测这些,可是我对毛如何自我评价也有点儿好奇。他是不是未得承认之前,便一直觉得自己的作品很好?他以为好到什么程度?能把古代大家一扫而空,或者至少并驾齐驱?他后来自己说“对长短句的词学懂一点,”表示他颇为自负;自负到什么地步,这自负是从始至终的,还是经众人恭维才后起的——便难以细查了。《沁园春》的确是他的突出作品,也难怪当时哄传;何况两雄并世,大家尤其会对这词流露的“帝王气象”敏感——中国的传统里,“气”一个字眼顶古怪,它的身影几于无所不在,而它的意义又简直无迹可求。把唯物、唯心之类西洋分法来对看待中国像“气、道”一类阴魂似的幽渺观念,恐怕最终行不通,我自己的体会,一戴了这类洋眼镜去翻旧书,旧书全成怪物,想不到它会那样别扭、不安妥,仿佛它像个人给拆散了又不分手脚地重装过一遍似的。也许得弄出别的套路来把中国的旧东西向当代转换,西方的那套法术水土不服,总不大灵光。这且不谈。“气”迷漫在中国人世事、心理的一切方面。一个城市、地区,望气家能看得见它是否有“王气”。一个人,善相人者也从他身上看得到不知什么“气”,跟他终生极有关系的;譬如从他讲话的口气、做文的口气里,判定他将来的职业以至成就。呼吸这种传统空气长大的人,一读到毛这首《沁园春》,立即会在心里抽口冷气,暗说这里有“王者之气。”中国是个不歇气地出投机家的国度,各路传说里常有这样的情形:因为觉得某人是真命天子,便死心踏地跟从他。我想,在当时,毛这首词对他获取民心,可能产生过我们没有考察过的作用,他那股王者之气会像空气,笼罩社会心理的空间,对大家发生腐蚀、催化。我有时还不免猜测,不少人——尤其知识分子——倾向甚至投向他,便由于这王者之气,至少含有这个因素。我不记得从哪里看来,毛词发表后,国民党组织了文人围剿它,我像还看过几篇那样的战斗檄文。假使我的记忆没错,便当得一个反面的证明,对手那样恐慌,当然由于感到它冲击社会心理的巨大气场;咱们不必亲眼看到别人怎样压弹簧,只消看弹簧反弹的强度,便了解压者的力量了。不过,我没有读到过对毛词这个作用的研讨。时代愈进,观念渐移,后人可能对“气”逐步陌生,想不到毛词可能会有这类功能;而且,政治的气候,大概也不支持至少不鼓励这样的探讨;毛词的这个非文艺的影响——假使它真存在的话——也许会沉入历史黑暗的底里,再浮不起来;实际上,恐怕大半的历史事物都呆在那里,摸着黑跟它作伴,它倒也不至寂寞。这首词有个小毛病,出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里。山而能舞,我们可以理解,山形蜿蜒屈曲,像爬走时的蛇身;要把这个印象写得更刺眼,“爬”而变“舞”,夸张一下无妨。可是,我们想象不出一大片高“原”怎么引起人“驰”的感觉来;难道大家全站在太空里,看见地球自转,这高原也像毛诗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么?“山”非“原”,“驰”非“舞”,“原驰”也不能认作“山舞”的重复。即便这山便在原上,还不能由原上的山动感到原动;恰好相反,山在动,原便显得是静的,正因为把原当为静物,山才有动势。伽利略以后的一群物理学家以为,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既可说甲在动,也可说乙在动;恐怕也不能借这隔行的外援来为词作解嘲,因为物理学家的讲法都有前提,讲一方在动恰恰由于把对方当作静止的参照系。或者可以这样辩护:下句是对上句的补充,“蜡象”便指山,“山在原上驰”。不过,把“舞”和“驰”同时加诸一山,这山既载歌载舞,又载奔载驰,那便“又作巫婆又作鬼”,自相矛盾了。舞跟驰是极不相同的两种动态,无法并存,山要么在舞,要么在驰。如果感到山在动,把它形容为舞,或者形容为驰,那无关紧要,我们不是作者肚里的蛔虫,他精密的感受到底近于舞还是近于驰,我们不知道,也不必去死抠。但是,作者有责任把话说周密,把谎编圆转,他得照顾读者心目中对事物可能性的限度感。否则,作者的想象,读者会觉得不像,作者自以为佳想,读者要当为瞎想了。作者可以虚构,但是他不能叫人感到虚假。这种对事物可能性的限度感,由一个人多年——甚至人类无数代——生存的经验所建成,后边的靠山是我们向外界的感知、生存方式,更进而也就可算为外界的实存性质——只要我们不做哲学玄思——所以,这种限度感不单蛰伏在文学里,也浸润在哲学、科学里。比方佛家讲涅盘境界,说它“非生非死”,这个状况违反经验的可能性,所以佛家立即补充说:涅盘境界是“不可思议”的,无法想象、无从谈论,这样便把它与经验划清界限,宣布经验的那些法律全部作废。在量子理论里,有个咱们外行完全“不可思议”的所谓“波函数”,它描述的现象也跟经验迥异。薛定谔用一个思维实验来显示它叫人困惑的特性:根据波函数,一只猫会处在生与死的“叠加”状态——“非生非死”的状态里。无论立足于经验来怀疑理论,还是踢开了经验以保护理论,都根源于对事物可能性的限度感。当然,文学也可以借来哲学手法,事先跟读者打个招呼,告诉大家这里是另一个国度,经验的法律失效;或者设置一个框架,勾引得读者不自觉地放松对经验的固执;总之,叫可能性限度感暂时让开,绕过它带来的心理抵触,然后你才可以在那里胡闹,读者也跟着你胡乐——在这点上,毛那句词不够谨慎。对于一首好作品,这样的小疵瘢只等于人的一个小雀斑,不影响大局面,我们当然不必戴了显微镜,见木不见林地指责它。可是无妨指出它,好表明没有什么东西会是十全十美的,除掉虚假不真实之物;也许还能间接地令我们想到,把毛词吹捧得十全十美的那些话,也不会是十足十成的真实话。这首词的下片评述了五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认为他们都不行,比不过“今朝”的“风流人物”。评述的侧面,是他们的“文采”。秦始皇没有留下作品,不过生长帝王之家,当然读过书,他看了韩非的《孤愤》、《五蠹》,感叹不能与作者同游,表明他有正常的阅读能力。刘邦与项羽一起造反,要抢秦始皇打下的天下,两人也同以轻视“文学”——古代意义上的——著名,所以诗人把他们俩一块儿评论:“刘项原来不读书”。史载项羽少时学书学剑,两皆不成。刘邦怎样读书,不得而知,肯定不会是文盲,他当过泗水亭长,想来非看得懂文书。顶羽讲了句轻视书的名言:“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已经有豪杰之士的洒脱。刘邦更痛快淋漓,一派流氓无赖暴发户的口气,他论治天下道:“乃翁马上得之,安事诗书!”人家请他重视诗书,他便自称“你爸爸”,像泼皮小孩向同伴摆威风时充人家的“老子”;诗书当然连儿子也够不上,只做得成“龟孙子”了。刘顶各留下一首肆口而成的名篇,刘还写有《鸿鹄歌》;不过,都不得力于文采上的修养,而借着时会、经历的便宜。毛要藐视古人的文采,所选尽是开国之君;刘邦一手打下汉朝,又是瞧不起诗书的无赖,留下口实,本来最有资格入线;可是毛在汉朝偏取汉武帝。这也许因为写成“汉祖”会与“宋祖”重复,写成“汉高”不协于律,写成“汉帝”又嫌含混。武帝的文采比高祖要好,他的《秋风辞》、《瓠子决》现在还是汉诗的常选篇目。唐太宗虽不是开国之君,不过他父亲李渊没有名望,只相当唐朝的一个引子,我们印象里,唐朝几乎是李世民建立的。太宗可称得起风骚,他能文善书,文字上做过《圣教序》,书法上与唐明皇一样称为名家,现在出版的临习范本,还偶有他的手笔,譬如《温泉铭》——虽说真学他的人怕绝少。启功先生那本顶爱人的《论书绝句》里讲太宗的字“妙有三分不妥当”,我鉴赏力低,眼中有鬼的,只想把“妙”字改为“稍”字甚至“恨”字。宋太祖没有文名,只留下来写日的一首短诗:“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后山诗话》记宋朝攻南唐的时候,南唐派徐铉来使,宋太祖又向徐铉念出一个写月的残句,说是自己还没发达时写的:“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徐铉以为太祖“不文”,有点儿瞧他不起;我自己也疑心那两首诗未见得真出于他的手笔,因为我从中嗅出一股子谶纬气——跟天命、王气相搀的乌烟瘴气。无独有偶,毛自己身上也有相近的例子,民间传说,毛还在做小孩子的时候,便写过一首《咏蛙》,其中两句我还记得:“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我乡下的邻里们向我传说时,无不把这首诗当为毛是真命天子的书面证词。假使我去帮闲,给大人物编神话或说鬼话,无疑也会借助势力雄厚的“气”,给他们造出带有“王气”的诗作来。 不过,“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这类句子,带着刺鼻的民间气、草莽气,还并非我含糊感觉里的“王者气”。我疑心宋太祖写日那首也有可能是民间长出,再移植到文人笔下的。王者之气并不是、至少不仅仅是开口便“老子天下第一,你们全给我滚”的那号霸道之气,这恰是民间占山头、显威风的草莽口气。假使真要从毛身上找王者之气,那么他风格的大气、胸襟的大气才可作数,把他写的《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与前边所引断句比较,便一目了然。相传黄巢写过《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陶渊明倘读到,一定摇头没话好说的。我读它的首两句,背脊里不由升起股寒意——王者之气像温度不至那样低。黄巢另一首《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诗的末两句才跟王者之气相通。黄巢是个落第进士,这两首诗颇有文人气,大概并非别人捉刀,至少不是民间捉刀。宋太祖“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也像出于通文者之手,讲它有王者之气也不大离谱。据传,后来朱元璋起兵前也写过菊花诗:“百花发,我不发。我若发,都骇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是朱元璋自己模仿黄巢,还是别人替他模仿,不得而知,总之,他不会有十足版权,诗更无半分王气。不过,话题一牵涉到“气”的领域,便讲不大清楚了,那地方像伦敦的天气,终年雾气迷漫,也像老庄一派的“道”,其中恍惚有象,而难以为名、莫明其妙的;我对王者之气的那些分别,也不过痴人明知是梦,而聊借说梦自娱而已

  • 索引序列
  • 沁园春雪两种版本对比研究论文
  • 沁园春雪论文研究意义
  • 沁园春长沙议论文素材
  • mla和apa两种论文格式对比
  • 沁春园楼盘展示设计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