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金属矿山毕业论文

金属矿山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金属矿山毕业论文

就矿找矿理论浅析摘要:在老矿山深部及外围开展就矿找矿,是解决危机矿山资源、增加地质储量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就矿找矿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指出了成矿系列理论、成矿系统理论、矿床模型理论、丛聚理论、构造等距分布理论、带状分布理论、侧伏理论等是指导就矿找矿的重要理论基础,并举例对就矿找矿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就矿找矿;危机矿山;成矿预测;预测理论经过几十年大规模找矿,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大部分直接出露地表的矿产和容易识别的矿产几乎全被发现,新矿床的找矿难度极大。另一方面,地质勘查资金又严重不足。就当前这种情况而言,要提高找矿效果,自觉地实行“就矿找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1970年以来世界发现的65个金矿床所涉及的勘查理论与方法统计,其有效性顺序为:地球化学方法、地质填图、就矿找矿、地球物理方法。就矿找矿即在老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在已发现的65个金矿床中有38个是就矿找矿的结果,占58%。由此可见,开展就矿找矿,发现新的矿床、矿体,增加储量,可以延长矿山企业的服务年限,并充分利用己建矿山企业的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就矿找矿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就矿找矿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在已知矿床的深部、外围开展矿体预测工作,即在一定预测理论指导下,利用有效的预测方法和技术,预测工业矿化地段或矿体赋存的空间位置、形态与矿化强度等特征,为勘查工程验证提供依据。其工作区范围一般在几平方公里至几十平方公里内。因此,就矿找矿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系统工程,属于大比例尺成矿预测范畴[1]。就矿找矿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从成矿地质理论上分析,一个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金矿床的存在绝非是一种孤立的地质现象,而是与其周围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内在的有机联系。能够形成该矿床的多种综合地质作用在地壳某一地区出现,通常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而往往不会局限于一个极小的仅仅相当于矿床的空间范围之内,这就是相似的矿床常常在一个地区内成群出现、成带分布的原因。因此,在已知矿床,特别是在大型矿床附近类似的地质环境里,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整合找矿手段,综合分析并综合预测,在地表和浅部附加值高的矿产大多已经发现和开采的基础上,注重寻找中深部隐伏矿体,已成为开拓地质找矿新领域的必然趋势。现代地质科学的发展进步为就矿找矿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日臻完善的各种找矿技术方法的应用,使其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就矿找矿有一个已知矿为基础,交通、生活一般较新区方便,更有利于地质勘查工作的组成和实施。就矿找矿要以一定的勘查找矿理论为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讲,就矿找矿是运用许多地质专家总结出的一系列反映矿床空间组合的理论,来指导找矿。下文着重就当前的就矿找矿理论进行分析讨论。2就矿找矿理论浅析2. 1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成矿系列的核心是把成矿过程的四维空间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考虑,研究成矿作用在四维空间中的规律,其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研究一个区域中与一定成矿事件有关的,在不同演化阶段、不同控矿条件下形成的各类型矿床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这些矿床的总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发展历史,研究各种控矿因素(构造、沉积、岩浆、变质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将传统矿床学着重对单一类型、单一成因、单一模式的研究提高到区域的、综合的、历史过程的研究[2, 3]。成矿系列是矿床学理论研究与矿产勘查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科学预见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根据每一个成矿系列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矿床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相伴生的特点和相似地质背景条件下可大致重复出现的规律,当在一个地区发现某种矿床类型时,即可根据成矿系列理论寻找属于同一成矿系列的其它类型矿床;利用两个成矿系列和两个端元矿床之间的过渡性规律,可能发现过渡类型矿床;利用成矿系列,可对该区的资源潜力作出全面评价,从而提高成矿预测的综合预见性;突破单一矿种,如金、铜、铅、锌即是一个成矿系列,可互为找矿标志。如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铜金矿床,因岩浆侵入就位的地层和构造条件不同,因而产出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围岩为碳酸盐岩时易生成矽卡岩型矿床;在硅铝质围岩中易形成斑岩型矿床;在含沉积黄铁矿层的碳酸盐建造中经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形成层控-矽卡岩型矿床。而在超浅成部位,则可形成角砾岩筒型和热液脉型矿床。当具备适宜的构造时,这类中酸性岩浆和有关热液有可能喷出地表,生成海相喷流型和陆相火山岩区的铜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上述各类型矿床在成因上密切相关,在时间上依序发展,在空间上共(伴)生产出,构成在浅表环境中与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铜-金(多金属)成矿系列。在对成矿环境和控矿因素有基本了解的前提下,这个系列中的各矿床类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等)可以互为找矿标志。就矿种而言,铜、金矿也可以互为找矿标志。2. 2成矿系统理论成矿系统概念中包括了成矿的地质环境、控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及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等,几乎涵盖了有关成矿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矿床形成有关的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形成、演化的统一性、整体性和历史观[4]。其对矿产勘查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成矿系统分析从事物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出发,将复杂的成矿作用以系统思路贯穿起来,将成矿的环境、背景、要素、作用、过程、产物、异常和演变等作为一个自然作用的整体加以研究,全面认识成矿动力学机制、成矿形成演变历史过程和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以一个成矿系统所形成的矿床系列(组合)作为找矿的总体目标,预测和发现新的矿种和矿床类型;以一个成矿系统中所形成的异常系列(组合)作为找矿的整体目标,有利于建立起区域找矿的战略眼光,这就增强了找矿工作的主动权,与“单打一”的找寻单个矿种和矿床类型相比,更有利于提高找矿命中率。从矿化网络(包括矿床、矿点和各种异常)入手逐步缩小靶区,强调异常系列在找矿勘查中的重要作用(矿化网络是进行区域找矿的总体对象)。由于矿致异常一般比矿体占有更大的空间,能显示更多的成矿信息,因此常是有效的找矿标志。充分运用地质成矿理论,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区分和筛选这些有关异常,逐步地缩小找矿靶区,可以达到发现新的矿床目的。2. 3矿床模型理论矿床模型理论是指通过一批典型矿床研究,获取或解释各种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对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矿床形成的全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建立一套特定地质环境中特定类型矿床的识别标志,作为实际勘查过程的指导原则。矿床模型理论对就矿找矿的指导意义在于:矿床模型能为地质类比和矿床地质研究提供思路,给予启迪,帮助勘查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靶区内与矿床有联系的关键性地质特征上;矿床模型集中归纳了复杂的地质现象,在具体勘查过程中,使地质人员明白在探寻矿床的哪个部位,还能使研究人员指明典型矿床研究工作中缺少哪几部分有关内容;模型提供有关成矿作用的完整概念,有助于研究整个成矿环境并区分成矿环境和非成矿环境,发展区域成矿学和矿床学理论,为成矿预测提供地质理论依据;模型帮助领导人员增进对勘查项目的了解程度,洞察全局,把握重点,制定合理的勘查战略和最佳勘查技术方法组合,是提高勘查效益的决策依据。2. 4矿床分布的丛聚性理论矿床丛聚性理论是指矿床在空间的分布上往往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构成矿化集中区或特定的成矿区域。是指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内,某些矿产或矿产组合物别丰富,形成具有一套固定的标型矿产或矿床组合,有人称之为“大型矿集区”。国内外这种矿化集中区实例很多,如胶东半岛的金矿化集中区,东秦岭Mo、Au矿化集中区,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矿化区南岭钨、锡矿化集中区等[5]。成矿区带内已知矿床、矿点的外围或深部是寻找同类或同一成矿系列的有利部位。许多矿区的勘查史都表明,矿床往往是成群出现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集中多个矿床或矿体。例如,在加拿大诺兰达矿区已发现19个有经济价值的矿床中,有16个位于以霍恩矿床和奎蒙特矿床为圆心、半径16km的圆内,而8个矿位于以上述两矿床为圆心、半径为8km的圆内,最远的两个矿床距圆心34km。2. 5构造等距性分布理论所谓构造等距性分布,是指矿体、矿床、矿田、矿带等在空间分布上大致以相等的距离有规律地出现,这种等距性可以表现为直线等距,也可以表现为弧线等距。成矿作用的等间距分布规律为就矿找矿提供指导。成矿带的等距分布是很有特征的,如北半球的6条巨型纬向构造成矿带,每相邻两条带之间大致保持相等的距离,间距约为纬度8°左右,在中国境内存在3条巨型纬向构造成矿带。在一些矿带、矿田中,同样存在矿床等距性特征,如海南东方戈枕金矿带,矿床受控于北东向戈枕断裂带和近等距分布的东西向构造,尤其在两组构造相交的锐角区出现,致使矿床具有等距性分布特点,为进一步预测提供了依据。2. 6矿床的带状分布理论矿床的带状分布是指不同矿种、矿床类型或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等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呈现出有规律的交替变化。矿床带状分布现象普遍存在,大至全球,小至矿床、矿体甚至微观领域。根据规模级别,矿床的带状分布可分为全球成矿带、区域分带、矿区分带和矿体分带[6]。全球成矿带中最著名的有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区域性成矿带如秦岭地槽褶皱带等,就矿找矿工作中主要考虑矿床或矿体的分带问题。(1)矿床类型的走向分带:如吉林小西南岔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有关,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大体可分为3个带:内带,位于北山段石英闪长岩西侧,Cu、Mo矿化以浸染状为主;中带,位于北山段石英闪长岩与二叠系角岩“盖层”或斜长花岗岩接触带, Cu、Au矿化呈细脉浸染状和复脉状为主;外带,位于南山矿段,Au、Cu矿化以脉状为主,这种分带特征为区内进一步预测指明了方向。(2)矿床类型的垂直分带:在一个矿区(矿带)内同一矿种不同类型的矿床共存的情况,是就矿找矿的重要依据,实践证明,无论是对一个成矿区,还是一个成矿带、一个具体矿山,根据矿床的垂向分带特点,寻找新的盲矿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7]。以在招掖金矿带为例,根据玲珑式石英脉型和焦家式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建立了“双段分带”模式,该模式指出两类金矿是同源、同期、相同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而赋存于不同深度的金矿床类型。二者在垂向上呈渐变过渡关系,自上而下可分为5种类型,中间三类为过渡型:缓倾破碎蚀变岩型(焦家式);陡倾破碎蚀变岩型;细脉密集带型;群脉过渡矿化型;石英脉矿化类型(玲珑式)。并且在空间分布上,蚀变岩型一般赋存在0m标高以下,石英脉型一般赋存在150m标高以上, 0~150m标高是两种矿床类型的过渡型,可以此标高为参照,在矿带内对矿床的相应矿化类型进行预测。望儿山金矿床被认为上部是石英脉型、下部是蚀变岩型垂直分带的典型。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互为找矿标志,且可指导深部找矿。近几年来,在郭家岭花岗岩体内发现了界河金矿,在玲珑花岗岩体内发现了孙家洼金矿,认为是花岗岩型金矿,其与另外两种类型金矿在成因和赋存空间上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在招掖金矿带金矿类型变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花岗岩型,这不仅为找矿提供了新思考,可能导致胶东金矿找矿工作再次取得突破。小秦岭地区同样存在矿化垂直分带的特征。根据该地区金矿体形态、矿化类型、矿物组合、围岩蚀变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小秦岭地区金矿化分做三段:上段(2 000~1 500m)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化,中段(1 500~800m)为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下段(800~0m)为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由此作出了如下结论:上部矿化地段(2 000~1 500m),是指正在勘查和开采的范围,以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化为主;中、下部矿化地段(1 500~800m , 800~0m),是预测深部矿化赋存的可能范围。最近,杨砦峪金矿深部钻孔在标高900m,发现自然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寺范金矿钻孔在标高690m处发现金矿脉;大湖峪、竹峪两个矿山在500m标高处发现盲矿体,属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证实该分带规律的存在,同时也为后续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2. 7矿体侧伏理论矿体的侧伏是指矿体随倾斜移动,其最大延伸轴逐渐偏离倾向线,与矿体走向线(矿体最大延长线)间出现夹角———侧伏角,此现象称矿体的侧伏,脉状矿体与透镜状矿体常出现这种现象。矿体侧伏特征的研究,主要是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的研究,是指导矿山就矿找矿,进行深部矿体预测的重要准则。以灵山沟金矿为例。两条主矿脉5号脉和1号脉具有明显的向东北侧伏现象,并由地表向深部侧伏角变缓。基于对这一构造控矿规律的认识,对上部矿体形态、产状,特别是对矿体侧伏角作了系统分析,根据两个矿脉的侧伏方向和角度,提出了深部探矿工程布置方案,查明1号、5号矿脉在深部侧伏角变缓处形成第二富集带,同时在其两翼也发现了新矿体,新增金属量7. 8t。根据金矿体的侧伏再现规律,有关单位相继在望儿山矿床的深部,获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3结语经过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努力探索,在就矿找矿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但在勘查工程验证前,对隐伏矿体的确切形态、位置和矿化强度的认识仍然不清楚,表明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研究仍然是项大风险、高难度和复杂的科学系统工程。如何做好矿山预测工作,找矿理论是基础,找矿方法技术的突破关键。进行多学科联合、不同找矿预测理论相互渗透,同时引入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从四维空间角度进行隐伏矿体定位、定量预测,是今后就矿找矿工作的主要攻关方向。[参考文献][1]杨言辰,李绪俊,马志红.生产矿山隐伏矿体定位预测[J].大地构造与成矿, 2003, 27(1): 83-90.[2]陈毓川,裴荣富,宋天锐.中国矿床成矿系列初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 4-7.[3]杨言辰,马志红,杨宝俊.中国北方古元古代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1-3.[4]翟裕生,彭润民,邓军,等.成矿系统分析与新类型矿床预测[J].地学前缘, 2000, 7(1): 123-132.[5]裴荣富,吴士良,熊群尧.中国特大型矿床成矿的偏在性与成矿构造聚敛场[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 262-286.[6]翟裕生,邓军,李晓波.区域成矿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4-15.[7]李惠,张国义,禹斌,等.金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及找矿效果[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6.

2014.4.“《采矿学》教材建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4.《采矿学》教材被评为“十二五”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2014.1.荣获“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2013年度跃升奖”.2013.1.“《采矿学》教材建设(教材)”获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1.“矿业类高等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2012 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1.获“2012年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2.12.荣获“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2012年度贡献奖”.2012.11.“《采矿学》教材建设” 获东北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11.“矿业类高等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东北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特等奖.2012.10.指导的硕士论文“金属露天矿最终境界的经济——生态一体化优化研究”获辽宁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12.6.指导的硕士论文“金属露天矿最终境界的经济——生态一体化优化研究”获东北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11.11.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6.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2010.9.东北大学优秀教师.2010.3.东北大学三八红旗手.2010.2.“东鞍山露天矿生态包袱研究” 获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10.2.“本国环境载荷与环境效率研究”获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2010.2.“国家生态压力与生态利用效率研究”获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10.2.“沈阳市中小学生个人生态足迹分析”获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09.12.“沈阳市大沈阳经济区构建中的环境压力研究”获沈阳市社科联基金项目成果二等奖.2009.9.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次).2009.6.“东鞍山露天矿生态包袱研究”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09.6.“本国环境载荷与环境效率研究”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2009.6.“国家生态压力与生态利用效率研究”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09.5.“采矿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获辽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1.荣获“2008年度东北大学优秀博士” .2008.11.“采矿学国家精品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获东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08.9.《采矿学》获国家精品课,课程主讲教师、课程建设负责人.2008.7.“中国环境载荷与环境减压分析”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08.7.顾晓薇“环境载荷与环境压强:环境压力指标及应用”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2008.7.“中国有色行业的生态占用研究”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08.7.“本国生态足迹指标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08.5.东北大学青年岗位能手. [1]《采矿学》 (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M].冶金工业出版社,ISBN:978-7-5024-5490-6,2011.4,副主编。[2]《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压力指标及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ISBN:7-5024-3848-3,2005.主编。 2014年论文发表[1]Xiao-chuan XU, Xiao-wei GU, Qing WANG, Jian-ping LIU, Jun WANG..Ultimate pit optimization with ecological costs for open pit metal mines[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ISSN1003-6324.2014.5.(SCI/EI收录)[2]顾晓薇,胥孝川,王青,刘剑平.生产计划优化算法改进[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10):(EI收录).[3]王青,顾晓薇,胥孝川,刘剑平.露天矿整体优化平台及其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9):(EI收录)[4]胥孝川,顾晓薇,王青,刘剑平.最终境界优化算法改进[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8):(EI收录)[5]王青,顾晓薇,邱景平,孙晓刚。《采矿学》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10):31-33.[6]顾晓薇,邱景平,王青,孙晓刚。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4,4(15):205-206.2013年论文发表[1]顾晓薇,王青,邱景平,魏德洲。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1:183-184.ISSN:1673-9795[2]顾晓薇,王青,邱景平,魏德洲,王泽红。矿业类高等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ISSN:1674-9324[3]Jun WANG, Qing WANG, Xiao-chuan XU, Xiao-wei GU.Study on Material Input of Coal Mines Production[C].Vols.838-841 (2014) pp 2586-2590, 2014, 838-841: 2586-2590 ISSN:1022-6680(EI收录)[4]顾晓薇,胥孝川,王青,等.露天矿最终境界的经济生态一体化优化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9):1347-1351(EI收录).[5]X.Gu,Q.Wang,X.Xu.Ecological Costs of Open Pit Coal Mining and Their Influence on Ultimate Pit Design[C].WMC's 23rd World Mining Congress & Expo Organizing Committee, Montreal,Quebec,Canada(出版刊物GOSPOD SUROWCAMI MIN),2013.2013,8:190-199.ISSN:0860-0953 (SCI收录)[6]顾晓薇,胥孝川,王青,等.露天煤矿生产计划优化[J].东北大学学报,2013,34(8):1184-1187.(EI收录).[7]Xiaochuan XU,Xiaowei GU,Qing Wang,et al.Investigation on Material Input of Raw Coal Production[C].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ICAEES 2013),Guangzhou,China,2013.2013,7: 2427-2431.ISSN:1022-6680(EI收录)[8]胥孝川,顾晓薇,王青,等.露天煤矿最终境界优化实用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5):715-718.(EI收录).[9]王青,胥孝川,顾晓薇,等.成本价格变化对露天矿最终境界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5):712-722.(EI收录).[10]顾晓薇,胥孝川,王青,等.矿山开采的生态成本[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4):594-597.(EI收录).[11]WANG qing,Xu Xiaochuan,Gu Xiaowei.Building the model of near-level coal deposit [C].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Materials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AMEE2013) ,Hongkong,China,2013.2013,4:657-662ISSN:1022-6680(EI收录)[12]WANG qing,Xu Xiaochuan,Gu Xiaowei.A dynamic- programming based model for phase-mining optimization in open-pit metal mines[C].2013AMEE Workshop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CEMS 2013),Hangzhou,China,2013.2013,1:896-901.ISSN:1660-7482.(EI收录)2012年论文发表[1]王青,胥孝川,顾晓薇等.金属矿床露天开采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成本[J].资源科学, ISSN:1007-7588,2012,34(11):1-6[2]顾晓薇,胥孝川,王青等.区域经济发展的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研究[J].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8:1194-1197.(EI收录)[3]Xiaowei Gu, Qing Wang, Pengfei Wang, Xiaochuan Xu,Xiaoxu Wang; MEASURING THE ENVIRONMENTAL STRESS:INDICATORS AND APPLICATION[J].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SN:1022-6680; 2012.6: 1561-1570.(EI/ISTP收录)2011年论文发表[1]王青,王凤波,顾晓薇等.区域经济的资源环境载荷和效率[J].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0):1488-1491 (EI收录)[2]Qing Wang.A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CURRICULUM[M].(采矿工程课程设置演化的回顾与评述)”,22nd World Mining Congress,( 22届世界采矿大会)2011.9.(SCI收录)[3]Xiaowei Gu, Qing Wang.Internalising Ecological Costs in Evaluating and Planning a Mining Project: 35th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in the Minerals Industry(APCOM 2011), Wollongong, Sep.24-30, 2011[C].VIC: The AusIMM, 2011。ISBN:-12,547-555[4]Xiaowei Gu, Fengbo Wang, Qing Wang, Pengfei Wang.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economies[C]//IEEE MACE 2011.6.Inner Mongolia, 2011: 3392-3396.ISBN:-8,2011.6: 3392-3396(EI收录)[5]Xiaowei Gu, Pengfei Wang, Qing Wang, et al.A Push-back Sequencing Model for Production Planning in Open-pit Coal Mining [C]// CDMMS 2011.Hangzhou, 2011.9: 219-224 ISBN-13:978-3-03785-236-1,2011.9: 219-224(EI/ISTP 收录)[6]Xiaowei Gu, P.F Wang , Q.Wang, et al.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Final Pit and Production Schedule in Open-pit Coal Mines [C]// IMEM 2011.October21-23, 2011,Chongqing: 222-229.ISBN-13:978-3-03785-225-5;ISSN:1022-6680, 2011.10: 222-229.( EI/ISTP 收录)[7]魏德洲,王青,顾晓薇等.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ISSN1674-9324.2011.10.149-152.[8]魏德洲,王青,任凤玉等.矿业类研究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ISSN1674-9324.2011.11.171-174.[9]王凤波, 顾晓薇, 王 青, 胥孝川.沈阳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32(9):1352-1355(EI收录)[10]冯民,顾晓薇,王青等.沈阳市固态垃圾排放的生态足迹与强度[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32(1):133-144(EI收录)2010年论文发表[1]顾晓薇,王青等.矿区经济系统的生态可持续性动态分析[J].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2):1777-1782 (EI收录)[2]顾晓薇,王青等.露天金属矿境界优化实用算法[J].金属矿山.ISSN1001-1250, 2010.10.412(6-9).[3]Xiaowei Gu, QingWang.Dynamic phase-mining optimization in open-pit metal mines[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ISSN1003-6324.2010.10.20(10): 1974-1980.(SCI\EI收录)[4]王青,顾晓薇等.采矿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ISSN1008-5831.2010.7.第16卷:71-75.[5]Xiaowei Gu, QingWang, Daozhong Chu, Bin Zhang.Dynamic cutoff grade optimization in underground metal mining[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ISSN1005-9784.2010.5.17(3):492-497.(SCI\EI收录)[6]顾晓薇,王青等.贾家堡铁矿露天开采境界优化实践[J].金属矿山.ISSN1001-1250, 2010.3.405(28-31).[7]张波,王青,顾晓薇.中国生态足迹的趋势预测及情景模拟分析[J].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005-3026, 2010.4.31(4):576-5802009年论文发表[1]顾晓薇,王青,冯民等.沈阳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综合环境压力[J].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005-3026,2009.6.30(6):885-889.(EI收录)[2]顾晓薇,王青,冯民等.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压力[J].生态学杂志ISSN1000-4890,2009.5.28(5):943-950.[3]冯民,顾晓薇,王青等.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占有核算与分析[J].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005-3026,2009.30(2):291-294..(EI收录)[4]郑友毅,王青,顾晓薇.露天煤矿开采计划的整体动态优化[J].煤炭学报ISSN0253-9993,2009.8.(EI收录)[5]初道中,王青.边界品位的动态优化模型及算法[J].金属矿山ISSN1001-1250,2009.8[6]初道中,王青.关于边界品位影响因素的探讨[J].黄金ISSN1001-1277,2009.10[7]孙晓刚,王青等.用煤矸石制备烧结多孔饰面砖[J].金属矿山ISSN1001-1250 , 2009.2.2008年论文发表[1]Q.Wang, X.Gu & D.Chu.A dynamic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utoff grades in underground mines [M].21 world mining congress (EXPO.2008),2008,9.地下矿边界品位确定的动态优化方法[M].21届世界采矿大会.(ISTP收录)[2]Xiaowei Gu, QingWang, Youyi Zheng, Shu Ge.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final pit limit and production schedule in surface coal mines[M].sevente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ne planning & equipment selection ( MPES.2008),2008,10.露天煤矿最终境界与开采计划同时优化[M].17届国际采矿计划与设备选型学术大会.(ISTP收录)[3]G.J.Li, Q.Wang, X.W.Gu et al.Application of the componential method for ecological footprint calculation of a Chinese university campus [J].Ecological Indicators,2008,(8): 75~78.(SCI、EI收录)[4]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刘建兴.生态足迹对比分析与研究—以深圳和苏州为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Vol.29.No.1.(EI收录)[5]郑友毅,王青,胡伯,顾晓薇.沈阳市物质投入分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 Vol.29.No.10.(EI收录)[6]孙鹏,王青,刘建兴,顾晓薇.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分解效应,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Vol.29.No.2.(EI收录)[7]孙鹏,王青,刘建兴,顾晓薇,李广军.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资源科学,2008,(06),Vol.30,No.6[8]王军,刘建兴,张素珸,王青,顾晓薇,李广军.沈阳市皇姑区中小学生家庭生态足迹,生态学杂志,2008,27(4):657-660[9]张继文,王青.闭合排队网络的扩展求和算法及其应用,煤炭学报,2008,(11),Vol.33,No.11.(EI收录)[10]初道忠,王青,郑怀昌.边界品位的动态规划优化方法及其应用,中国矿业,2008,(09),Vol117,No.9.[11]刘浩,王青,宋阳,李广军,李连德.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以辽宁省为例,资源科学,2008,(02),Vol.30,No.2.[12]张继文,王青.考虑阻塞时破碎站的整体运行特性研究,金属矿山,总第384期2008年第6期[13]刘浩,王青,李秀娟,宋阳,李广军.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3月第19卷第3期[14]刘浩,王青,李广军,宋阳,李连德.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能值评估,生态学杂志,2008,27(2):245-249[15]张继文,王青.排队论模型中不同时间概率分布的计算精度问题,煤炭工程,2008年第4期[16]于宏民,王青,俞雪飞,刘建兴.中国钢铁行业的生态足迹,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 Vol129.No.6.(EI收录)[17]李连德,王青,刘浩,宋阳.中国国内一次能源供应多样性计算与分析,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Vol.29,No.4.(EI收录)[18]刘建兴,王青,孙鹏,顾晓薇, 李广军.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效应,东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1),Vol.23,No.1.(EI收录)

金属矿山论文模板

1.成本管理概述

1.1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通过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消耗取得最大的生产效果。

1.2成本管理的理论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代成本管理产生了五大理论,分别为以作业成本计算为基础的作业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的战略成本管理、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产生于日本的成本规划理论和近年来流行的全面成本管理理论。

1.3成本管理的适用性夯析

成本管理的关键在宁准确的定位、合理的选择和有效的执行三个方面。准确的定位就是要选择准确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方法,任何不能适应本企业生产流程和经营特征的成字核算和成本管理方法,都将可能造成管理失效;合理的选择是指当方法确定后’又有科学合理的目标,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会造成可望而不可及的状况,打击人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有效的执行就是实施必须到位,不留死角、全方位、百分之百的去执行。目的可以归结为单位产量成本的最小化,单位成本的产量最大化,成本降低幅度的最大化和成本边际效益的最大化,最终目的是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中铝矿业有限公司的成本管理

2.1中铝矿业有限公司基本情况中铝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矿业)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为铝土矿、石灰石矿及相关有色金属矿产品的生产、收购、销售,处在整个铝行业生产链条的上游。公司下设管理部室和七座矿山,分布在河南省的不同地区,每座矿山经营业务覆盖若干县、市,各矿山下设矿区、辅助车间,生产管理主要以矿区为主,矿区业务一般覆盖一个县、市或若干乡、镇,矿区根据业务的专业性质,下设若干工段、班组。

2.2中铝矿业的成本管理体系。根据中铝股份财务集中管理体制,中铝矿业本部集中进行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以各矿为单位进行费用归集,计算各矿产品成本,然后汇总计算中铝矿业产品成本,矿区以下单位不进行费用归集和成本计算,只参与管理。

3.矿区成本核算的实施

3.1矿区成本核算的实施背景

由于中铝矿业下辖的七座矿山生产经营业务跨河南省七个地区,19个县市及山西、河北等省,存在区域面积大、管理指令弱化、信息不畅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公司决定各矿山下设矿区,将生产管理重心前移,划细生产经营核算单位’扩大矿区职能,矿区集资源获取、采矿、破碎、运输,销售、核算于一体。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是矿区重要职能之一,也是矿区管理的基础。

3.2矿区成本核算方法

“矿区成本核算”是“矿区、班组成本核算”的简称,它是在“干什么、管什么、算什么”的指导原则下确立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重新划分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的划分主要体现在延伸、细化方面,按照中铝矿业组织架构,由过去的公司一矿山两级核算划分为公司一矿山一矿区(车间)一工段(班组)四级核算。按上述划分方法,中铝矿业矿山层级现有七个,每个矿山层级分别有2-5个矿区单位和3-7个辅助科室,7个矿山共有矿区(车间)层级26个,矿区层级生产辅助科室35个,每个矿区配备有4-9个工段(班组),共有工段102个,名称通常为采矿一班、采矿二班、购矿班、破碎班、装载班、运输班、修理班、综合辅助班等。成本中心的层级划分为实现权责的划分提供了准备。

②成本费用的划分。

中铝矿业共有常规费用67项,按费用性质可划分为三大类,即固定费用、比例费用、岢控费用。为了简约核算,在归类时所占比例较小的费用在同类费用中统归在其他成本项。

③明晰各级成本中心的核算内容及考核指标。

各成本中心的核算内容与考核指标因各成本中心权利层级的髙低而不同:a.工段(班组)层级是矿区成本核算中的最小单位’工段层级的核算内容是可控费用和比例费用,可控费用是工段层级的考核费用,比例费用是工段层级的非考核费用,仅做记录,以方便于上一层级的对口核算和决策。b.矿区层级是一个完整的基层生产单位,矿区层级核算汇集发生在本层级的所有费用,并负责对下属各工段的监督考核,矿区层级的`考核指标有单位成本和可控费用两个。c.矿山层级是中铝矿业的生产管理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公司指导方针,管理下属矿区生产,矿山层级的核算口径及考核指标和矿区层级一致。

3.3矿区成本核算的实施过裎中铝矿业的矿区成本核算从产生到实施,可以划分为筹划、总结、培训、推广、反馈、完善六个阶段。

(1)筹划。

在选择成本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中铝矿业的生产模式是以矿山为行政主体,以矿区为生产运营主体,以工段(班组)为生产单位。矿山、矿区和工段的距离最远可达上百公里,其成本管理必须要和生产状况相适应。因此,严密的筹划是决策的重要基础。

选定管理模式以后,必须要进行试验,一方面可以检验矿区成本核算方法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问题,为推广打下基础。

(2)总结。

试验结束后,必须要有详细的总结。具体包括矿区成本核算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产生的问题,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并以此为依据,拟定培训计划。

(3)培训。

总结完成后,必须要对成本核算人员进行培训,才能达到核算的标准化,保怔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而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推广。

(4)推广。

试验成功后,要迅速拟定一个合理的推广计划,保证全公司范围内成本核算的一致性。

(5)反馈^

反馈的方式必须要包含实地的检査、核算人员的反馈、生产人员的反馈、管理人员的反馈等,不能以偏概全。

(6)完善。

结果不合理的,及时进行整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要及时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推广。

除这六个典型阶段外,实施过程还包含过程控制、宣传、考核、配套措施等相关方面,这六个阶段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多项工作的有效配合,才能使矿区成本核算得到有效实施。

3.4矿区成本核算实施成果

①降低了产品成本。.

成本降低的指标共选取了两组,一组是主要产成品的单位成本与去年同期对比(见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主营产品铝矿石、石灰石单位成本较去年分别降低了24.9元/吨和6.69元/吨,降低幅度分别达8.73%,和8.48%。

另一组是与产成品有关的几种重要可控费用单位成本与去年同期对比(见表2),表中六种主要单位可控费合计数为32.89元/吨,较去年降低6.87元/吨,降低幅度17.28%,其中绝对值降低最高幅度为运输费,单位成本降低2.11元/吨,比例降低最髙幅度为租赁设备费,单位成本降低达83.47%。

从以上两组主要成本指标的优化数据可以看出,中铝矿业以成本管理会计为手段推行的矿区成本核算是卓有成效的。

②提升了管理效益。

a实现了成本管理重心前移。首先企业管理层有了更详尽、快捷的财务成本数据,为及时找出成本漏洞,加强对企业的控制,实现管理触角的延伸提供了可能;其次提高了各层管理者使用财务成本数据的效率,矿区成本核算中的成本细化、管理延伸紧密结合了财务与生产、技术的联系,各级核算员提供的矿区成本核算数据可以满足该层级管理决策的需要,而且在时间上更为快捷,避免了各级管理者只能通过财务部门查找数据的低效,使基层管理者由生产负责人转变为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双重负责人,实现了成本管理重心的前移。

b完善了矿区以成本管理为主题的矿区管理体系。单独的矿区成本核算不能给公司带来稳定持续的经济效益,必须与预算、控制、分析、考核、激励相结合,形成完善的矿区管理体系。矿区成本核算开展推动了上述管理职能的强化和落实,使预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激励在矿区得到了固化。中铝矿业在当年推行的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的绩效考核方法迅速得以实施,从而使公司实现了从“大锅饭”到“多劳多得”的转变,员工生产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均有大幅度提高,这实现了收入的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反过来促进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良性循环,为下一步降本增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员基础和环境氛围。

4.矿区成本核算的意义

4.1矿区成本核算是提升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晚,自然资源开发迟,加上国家的经济处于快速上升期,企业发展环境比较宽松,使企业不需要关注企业的内部治理就能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律也不够完善,法律的天然滞后性也掩盖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治理缺陷,制约了成本管理的实施空间。近几年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外部环境,迫使企业必须依靠强化内部管理,很多企业便选择了成本管理这一方式。中铝矿业就是在此背景下推出了矿区成本核算。从前面的实施效果看,成本管理在提升企业管理效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2成本管理的创新性与适用性

将成本管理中的集中式组织模式与分散式组织模式进行创新结合,是中铝矿业矿区成本核算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集中式便于公司管理层更快的掌握成本信息,便于集中处理数据,但不便于基层管理者及时获取信息和控制成本。分散式的优劣正好与集中式相反,并且需增加更多的财务人员。矿区成本核算对这两种模式进行了很好的结合,首先利用现代财务管理软件,在公司层面实行集中管理组织模式,便于公司管理层决策,实现了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连接;其次在公司层面以下的成本中心核算中采用较为简化的核算方法,该方法不需与企业财务会计相对接,不受财务成本管理制度条条框框束缚,保证了基层管理者的需要。两种模式的结合既满足了现代企业适应外部快节奏市场环境的需要,又加强了内部成本核算管理控制,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矿区成本核算是中铝矿业对成本管理的创新运用,在资源型企业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该模式所体现的创新方法和管理精神,则为成本管理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借鉴。

现如今,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论文格式模板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伴随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高速国道干线与城市内部道路均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更新速度快、交通承载压力大、信息化程度低等特点,难以满足现代道路交通体系的数字化要求,迫切要求构建便捷、高效、实时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本文以ArcGISEngine开发环境为基础,对道路交通信息系统与ArcEngine组件式平台拟进行概要阐述,并按照软件设计的相关原则,对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功能模块设计。

关键词:ArcGIS;Engine;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组件式开发

当前国内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规模不断增大,以机动车保有量为代表的道路交通压力也与日俱增,国内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型城市纷纷通过限号形式来减缓道路载荷。

现代信息技术为整合道路交通资源、实现交通数据自动化管控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利于构建时空一体的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1.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Engine作为GIS嵌入式二次开发平台,可摆脱ArcGIS提供组件式多类型开发应用程序接口API,同时可与MicrosoftVisualStu-dio系统编程集成开发环境相融合,基于Microsoft.NET进行多类编程语言下的模块式开发。

以GIS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ArcGISEn-gine平台将交通路网与道路设施等空间信息、车载流量与基础设施等属性数据同航摄影像、多媒体监控数据等有效衔接,实现对空间和属性数据相关的采集、编辑与分析,采用GIS最短路径、道路畅通度算法等优化选择合理的交通线路,完成公交布线与站点布设等工作,同时融合多媒体监控手段,实时显示热点路况信息,科学指挥道路交通。

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从应用层面分析,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受众群体分为交通管理方与车辆应用客户方,其中本文所探讨的基于ArcGISEngine的应用系统主要为交通管理方的C/S客户端,具体车辆客户端则可采用基于Android、ios或WindowsMobile平台的APP软件;从系统设计的原则分析,应坚持安全性、共享性、可拓展性与可维护性的原则,提升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性发展。

作为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以数字化道路空间与属性信息为基础,在确保系统不同用户权限的条件下,提供地图量测、空间漫游、数据维护等功能,检索酒店、学校、商场、企事业单位相关位置,并根据摄像头监控热点交通流量、密度数据,同时借助GPS定位、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为公交、出租等公共车辆提供位置相关服务。

3.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总体与功能模块设计

开展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前,按照相应的数据标准采集空间影像数据、基础线划图与专题交通资料,经裁切、镶嵌与校准等流程完成数据的标准化预处理,并导入系统平台空间基础数据库中,按照点、线、面要素分层,细化停车场、公交站点、高速、铁路与公路等要素信息,其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分层如下:

(1)系统分库:大地控制测量数据库、数字高程DEM与正射影像DOM数据库、数字线划DLG与遥感栅格DRG数据库,以及系统元数据库。

(2)系统逻辑分层库:以DLG数据库为例,可分为居民地、水系、道路、植被、地形等数据库分层要素信息。

(3)系统逻辑底层:包含点、线、面、注记与多媒体层等相关信息。

根据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框架,其总体设计可分为三大部分:电子地图服务模块、公共信息服务模块、空间分析与数据统计模块。

系统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导入Shape、栅格、属性表等相关空间数据与属性文件,管理客户端采用地方坐标系进行配准建设,以便于后期交通设施数据的更新与维护,针对公共信息服务模块,采用经脱密处理的电子地图和遥感数据,以确保数据空间位置安全。

关于系统的具体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1)电子地图服务模块。

利用ArcGISEngine地图工具集组件,在VS开发平台可便捷的实现图层控制、热点注记、空间量测等功能,实现对ArcInfo、Shapefile、GRID等数据格式的加载编辑。

(2)公共信息服务模块:重在提供空间位置检索、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功能,利用ArcGISEngine的类库资源,通过ToolbarControl和VS系统中的DataGridView、Find控件完成相关地图数据的检索功能,查询要素属性信息。

(3)空间分析与数据统计模块: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中利用空间数据检索出的要素可进行相应的聚类分析或数值统计;关于空间分析功能,其主要涉及最短路径分析与缓冲区分析,根据交通需求量、流通量的变化,进行最短距离、最短时间的计算或识别相关地理实体对周边地物的影响区间,空间缓冲区分析实现的部分代码

4.结语

作为涵盖测绘信息采集处理、计算机软件编程和数据库建设等多行业学科融合的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以ArcGISEngine组件式开发平台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系统需求分析与功能模块设计,明确了系统的相关服务功能,构建了系统的总体框架,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莹.ArcGISEngine的开发及应用研究[J].城市勘测,2006(02).

[2]张国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交通监控领域里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3]谭健妹,刘清君,邹小梅.基于GIS的交通事故信息系统研究[J].山西科技,2007(01).

[4]李红,沈冬.基于ArcGlSEngine的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04).

[5]兰小机,王飞,彭涛.基于ArcGISEngine的查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金属矿山,2008(02).

摘要:探究式教以重视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与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理念相符。

通过对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进行分析,总结探究式教学实施经验,为高中地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总结经验,提高课堂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新课程理念

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学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应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更应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探究式教学方式属于培养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与我国新课改理念相契合。

因而高中地理教师需要重视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科学素养,对学生学好地理知识以及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重要作用[1]。

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1、探究式教学中师生定位

1.1学生定位: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同时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探究学习,通过个人的观察、分析和研究等活动或行为总结知识,建构知识体系,而非教师通过灌输式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技术研究摘 要:改革以来我国的金属矿开采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金属矿地下开采方面生产工艺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本文系统介绍了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的基本知识及开采工艺。并且例举了新疆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的工程实例,对地下金属矿连续开采的目前状况进行了分析,以供广大矿业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下金属矿;连续开采;技术 一、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的基本情况 采矿是通过矿堆的采准、切割和回采三个工艺流程将矿石从地下矿床开采出的过程。采矿方式分地上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近年来,我国地下开采的金属矿山逐渐增多,地下开采的各个工序基本实现了由机械化操作取代手工作业,开采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地下连续开采技术是我国目前地下采矿的先进技术。地下连续开采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当矿体硬度较小时,开采时各个工序连续平行进行施工。二是当矿体硬度大时,开采时分成若干个施工段,不同施工段的各个工序连续平行进行施工,这需要在开采时做好各个工序间的协调工作。 国外地下采矿装备系列齐全,配套完整,机械化程度也高,从凿岩、装药到转运,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配套作业,各道工序无需手工体力操作,无繁重体力劳动,装备无轨化、液压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地下无轨采矿工艺是目前国际先进采矿工艺技术的标志。国外目前先进的采矿装备已完全实现了无轨化、液压化。在自动化方面,已成功地应用了无人驾驶、机器人作业等新技术。 二、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工艺 1.在对大块矿岩开采时,为提高开采的效率,连续进行落矿、出矿、运输等工艺的回采施工。回采时采用前进式推进顺序,施工过程中不留矿柱。采用这种连续开采的工艺可提高开采效率,经济适用,方便矿块的控制管理和采矿设备调配,将来发展潜力很大。 2.在对地下矿石进行后处理时,采用专门的运输机连续进行矿石的出矿、转运、提升等工艺的施工。使地下矿石开采、运送达到一体化。采用这种工艺可以加快开采速度,近几年来,该工艺应用较广。 3.如果开采的矿岩硬度较大,开采具有一定的难度,可采用连续采矿机实现掘进、挖掘、落矿、出矿、转运等工艺过程的连续化施工。目前,有关专家对这种采矿工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其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三、金属矿山地下连续开采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我国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地下连续开采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多项地下连续开采技术已经应用在矿山中。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矿山开采中还存在某些问题急需解决。有的矿山在采矿时,将采矿分为矿石和矿柱两个步骤,将收矿柱放在开采矿石后面。这种采矿方法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矿柱质量难以保证,所留矿柱截面形态各异,抗压强度低,易产生破坏。矿柱回收结果不理想,能正常回收的矿柱较少,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降低了采矿效率,延长了采矿作业时间,对地下采矿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影响。并且由于采矿步骤多,在管理上也产生许多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关专家不懈的努力,研究出地下连续开采无矿柱法。这种地下连续采矿施工方法如下:将步骤划分成矿段,不留矿柱,回采单元用矿段表示,采用将切割槽割在矿段中部,并把振动机布置在结构底部出矿的方法。矿石由振动车搬运,连续进行出矿、运矿的作业。崩矿过程中及时进行回填,平行进行采切、回采、充填的作业,使采矿工作连续不间断的施工。地下连续无矿柱采矿的实施,表明我国地下金属矿开采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使矿柱回收困难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加快了采矿的时间,避免了国家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地下采矿的经济效益。由于减少了采矿步骤且使采矿各工序衔接紧密,连续不间断的开采,为采矿集中管理带来便利,使劳动效率大幅增长。回采时工序安排合理,连续开采,还解决了深部矿体开采时因为地压较大引起的围岩失稳问题。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矿山开采的现代化进程。另外,地下连续开采的规范还不够完善,各地区对采矿的标准和要求还不统一,虽然重视开采新技术的研究,但对设备的配套及工艺的优化重视程度还不够,对新型设备的推广还不够完善。必须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完善采矿规范标准,加强连续工艺的优化与设备的合理配套。建立与连续开采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开发研制新型设备的同时,注重对新型设备的推广应用。使我国的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进一步向现代化迈进。 四、地下连续采矿技术的应用 新疆某铁矿年产矿石能力20万吨。矿区属丘陵地带,气候干燥,夏季雨水较多,年平均降雨量1732.6毫米,冬季气温较低区域内未有大的河流,矿区地震烈度为6度。经勘察矿区深层土质为岩石,浅层为砂砾层。矿床为缓倾斜矿床,矿体为脉状矿体。地下开采的日产量为3000吨。采用地下连续开采方案,用胶带运输机连续运输,地下开采按由上往下的顺序开采。 将整个矿块划分为一个回采单元,矿块厚度即采场宽,相互采场之间不留矿柱,依次连续的进行采切、回采、充填三大工序,回采不允许在同一分层上进行,要分层进行,不同时进行相邻采场的采切。为避免开采时破坏四周土的应力,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影响围岩稳定,产生地面塌陷,设计对采空区采用非胶结充填方式处理,可以消除塌陷的危险。这种充填方式工程量较大,生产效率低,回采操作不便。后经专家研究决定,采用连续帷幕随时充填技术。该充填工艺施工时不留矿柱,开采各工序连接紧密,连续性好,而且作为支护的可压缩金属支座支护能力好。确保了采矿的安全,为出矿、转运和充填提供了方便。能对采空区进行及时迅速的回填。此采矿技术开采时采用将整体矿脉一体推进方式。主要的采切工程有:底盘转运巷道、切割巷、出矿漏斗及切割天井。地下连续采矿技术将回填空区用矿岩分离出的废石回填,采用了先进的矿浆输送方式。将深孔连续采矿技术、矿岩分离技术、矿浆输送技术等工艺与技术综合起来应用,实现了回采的高效率,经验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五、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未来的发展 我国的金属矿地下开采技术和过去相比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尚需不断发展,地下金属矿开采的大型化、数字化、连续化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采矿技术发展的同时需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制并应用适合地下金属矿连续开采的技术,使矿山的开采与四周生态环境相谐调。有关部门还需组织专家加大对矿岩应力的研究,增加围岩的稳定性,以提高地下开采的安全性。还要加大对充填采矿法的推广力度,并且坚持朝快速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六、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采矿技术也不断进步。其中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的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实现了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的连续化和机械化。如何使我国的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技术取得更大的进步,研究出更先进的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技术,仍是广大矿业技术人员今后的努力目标。

金属矿毕业论文

就矿找矿理论浅析摘要:在老矿山深部及外围开展就矿找矿,是解决危机矿山资源、增加地质储量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就矿找矿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指出了成矿系列理论、成矿系统理论、矿床模型理论、丛聚理论、构造等距分布理论、带状分布理论、侧伏理论等是指导就矿找矿的重要理论基础,并举例对就矿找矿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就矿找矿;危机矿山;成矿预测;预测理论经过几十年大规模找矿,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大部分直接出露地表的矿产和容易识别的矿产几乎全被发现,新矿床的找矿难度极大。另一方面,地质勘查资金又严重不足。就当前这种情况而言,要提高找矿效果,自觉地实行“就矿找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1970年以来世界发现的65个金矿床所涉及的勘查理论与方法统计,其有效性顺序为:地球化学方法、地质填图、就矿找矿、地球物理方法。就矿找矿即在老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在已发现的65个金矿床中有38个是就矿找矿的结果,占58%。由此可见,开展就矿找矿,发现新的矿床、矿体,增加储量,可以延长矿山企业的服务年限,并充分利用己建矿山企业的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就矿找矿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就矿找矿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在已知矿床的深部、外围开展矿体预测工作,即在一定预测理论指导下,利用有效的预测方法和技术,预测工业矿化地段或矿体赋存的空间位置、形态与矿化强度等特征,为勘查工程验证提供依据。其工作区范围一般在几平方公里至几十平方公里内。因此,就矿找矿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系统工程,属于大比例尺成矿预测范畴[1]。就矿找矿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从成矿地质理论上分析,一个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金矿床的存在绝非是一种孤立的地质现象,而是与其周围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内在的有机联系。能够形成该矿床的多种综合地质作用在地壳某一地区出现,通常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而往往不会局限于一个极小的仅仅相当于矿床的空间范围之内,这就是相似的矿床常常在一个地区内成群出现、成带分布的原因。因此,在已知矿床,特别是在大型矿床附近类似的地质环境里,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整合找矿手段,综合分析并综合预测,在地表和浅部附加值高的矿产大多已经发现和开采的基础上,注重寻找中深部隐伏矿体,已成为开拓地质找矿新领域的必然趋势。现代地质科学的发展进步为就矿找矿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日臻完善的各种找矿技术方法的应用,使其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就矿找矿有一个已知矿为基础,交通、生活一般较新区方便,更有利于地质勘查工作的组成和实施。就矿找矿要以一定的勘查找矿理论为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讲,就矿找矿是运用许多地质专家总结出的一系列反映矿床空间组合的理论,来指导找矿。下文着重就当前的就矿找矿理论进行分析讨论。2就矿找矿理论浅析2. 1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成矿系列的核心是把成矿过程的四维空间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考虑,研究成矿作用在四维空间中的规律,其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研究一个区域中与一定成矿事件有关的,在不同演化阶段、不同控矿条件下形成的各类型矿床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这些矿床的总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发展历史,研究各种控矿因素(构造、沉积、岩浆、变质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将传统矿床学着重对单一类型、单一成因、单一模式的研究提高到区域的、综合的、历史过程的研究[2, 3]。成矿系列是矿床学理论研究与矿产勘查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科学预见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根据每一个成矿系列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矿床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相伴生的特点和相似地质背景条件下可大致重复出现的规律,当在一个地区发现某种矿床类型时,即可根据成矿系列理论寻找属于同一成矿系列的其它类型矿床;利用两个成矿系列和两个端元矿床之间的过渡性规律,可能发现过渡类型矿床;利用成矿系列,可对该区的资源潜力作出全面评价,从而提高成矿预测的综合预见性;突破单一矿种,如金、铜、铅、锌即是一个成矿系列,可互为找矿标志。如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铜金矿床,因岩浆侵入就位的地层和构造条件不同,因而产出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围岩为碳酸盐岩时易生成矽卡岩型矿床;在硅铝质围岩中易形成斑岩型矿床;在含沉积黄铁矿层的碳酸盐建造中经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形成层控-矽卡岩型矿床。而在超浅成部位,则可形成角砾岩筒型和热液脉型矿床。当具备适宜的构造时,这类中酸性岩浆和有关热液有可能喷出地表,生成海相喷流型和陆相火山岩区的铜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上述各类型矿床在成因上密切相关,在时间上依序发展,在空间上共(伴)生产出,构成在浅表环境中与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铜-金(多金属)成矿系列。在对成矿环境和控矿因素有基本了解的前提下,这个系列中的各矿床类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等)可以互为找矿标志。就矿种而言,铜、金矿也可以互为找矿标志。2. 2成矿系统理论成矿系统概念中包括了成矿的地质环境、控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及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等,几乎涵盖了有关成矿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矿床形成有关的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形成、演化的统一性、整体性和历史观[4]。其对矿产勘查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成矿系统分析从事物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出发,将复杂的成矿作用以系统思路贯穿起来,将成矿的环境、背景、要素、作用、过程、产物、异常和演变等作为一个自然作用的整体加以研究,全面认识成矿动力学机制、成矿形成演变历史过程和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以一个成矿系统所形成的矿床系列(组合)作为找矿的总体目标,预测和发现新的矿种和矿床类型;以一个成矿系统中所形成的异常系列(组合)作为找矿的整体目标,有利于建立起区域找矿的战略眼光,这就增强了找矿工作的主动权,与“单打一”的找寻单个矿种和矿床类型相比,更有利于提高找矿命中率。从矿化网络(包括矿床、矿点和各种异常)入手逐步缩小靶区,强调异常系列在找矿勘查中的重要作用(矿化网络是进行区域找矿的总体对象)。由于矿致异常一般比矿体占有更大的空间,能显示更多的成矿信息,因此常是有效的找矿标志。充分运用地质成矿理论,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区分和筛选这些有关异常,逐步地缩小找矿靶区,可以达到发现新的矿床目的。2. 3矿床模型理论矿床模型理论是指通过一批典型矿床研究,获取或解释各种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对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矿床形成的全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建立一套特定地质环境中特定类型矿床的识别标志,作为实际勘查过程的指导原则。矿床模型理论对就矿找矿的指导意义在于:矿床模型能为地质类比和矿床地质研究提供思路,给予启迪,帮助勘查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靶区内与矿床有联系的关键性地质特征上;矿床模型集中归纳了复杂的地质现象,在具体勘查过程中,使地质人员明白在探寻矿床的哪个部位,还能使研究人员指明典型矿床研究工作中缺少哪几部分有关内容;模型提供有关成矿作用的完整概念,有助于研究整个成矿环境并区分成矿环境和非成矿环境,发展区域成矿学和矿床学理论,为成矿预测提供地质理论依据;模型帮助领导人员增进对勘查项目的了解程度,洞察全局,把握重点,制定合理的勘查战略和最佳勘查技术方法组合,是提高勘查效益的决策依据。2. 4矿床分布的丛聚性理论矿床丛聚性理论是指矿床在空间的分布上往往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构成矿化集中区或特定的成矿区域。是指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内,某些矿产或矿产组合物别丰富,形成具有一套固定的标型矿产或矿床组合,有人称之为“大型矿集区”。国内外这种矿化集中区实例很多,如胶东半岛的金矿化集中区,东秦岭Mo、Au矿化集中区,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矿化区南岭钨、锡矿化集中区等[5]。成矿区带内已知矿床、矿点的外围或深部是寻找同类或同一成矿系列的有利部位。许多矿区的勘查史都表明,矿床往往是成群出现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集中多个矿床或矿体。例如,在加拿大诺兰达矿区已发现19个有经济价值的矿床中,有16个位于以霍恩矿床和奎蒙特矿床为圆心、半径16km的圆内,而8个矿位于以上述两矿床为圆心、半径为8km的圆内,最远的两个矿床距圆心34km。2. 5构造等距性分布理论所谓构造等距性分布,是指矿体、矿床、矿田、矿带等在空间分布上大致以相等的距离有规律地出现,这种等距性可以表现为直线等距,也可以表现为弧线等距。成矿作用的等间距分布规律为就矿找矿提供指导。成矿带的等距分布是很有特征的,如北半球的6条巨型纬向构造成矿带,每相邻两条带之间大致保持相等的距离,间距约为纬度8°左右,在中国境内存在3条巨型纬向构造成矿带。在一些矿带、矿田中,同样存在矿床等距性特征,如海南东方戈枕金矿带,矿床受控于北东向戈枕断裂带和近等距分布的东西向构造,尤其在两组构造相交的锐角区出现,致使矿床具有等距性分布特点,为进一步预测提供了依据。2. 6矿床的带状分布理论矿床的带状分布是指不同矿种、矿床类型或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等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呈现出有规律的交替变化。矿床带状分布现象普遍存在,大至全球,小至矿床、矿体甚至微观领域。根据规模级别,矿床的带状分布可分为全球成矿带、区域分带、矿区分带和矿体分带[6]。全球成矿带中最著名的有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区域性成矿带如秦岭地槽褶皱带等,就矿找矿工作中主要考虑矿床或矿体的分带问题。(1)矿床类型的走向分带:如吉林小西南岔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有关,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大体可分为3个带:内带,位于北山段石英闪长岩西侧,Cu、Mo矿化以浸染状为主;中带,位于北山段石英闪长岩与二叠系角岩“盖层”或斜长花岗岩接触带, Cu、Au矿化呈细脉浸染状和复脉状为主;外带,位于南山矿段,Au、Cu矿化以脉状为主,这种分带特征为区内进一步预测指明了方向。(2)矿床类型的垂直分带:在一个矿区(矿带)内同一矿种不同类型的矿床共存的情况,是就矿找矿的重要依据,实践证明,无论是对一个成矿区,还是一个成矿带、一个具体矿山,根据矿床的垂向分带特点,寻找新的盲矿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7]。以在招掖金矿带为例,根据玲珑式石英脉型和焦家式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建立了“双段分带”模式,该模式指出两类金矿是同源、同期、相同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而赋存于不同深度的金矿床类型。二者在垂向上呈渐变过渡关系,自上而下可分为5种类型,中间三类为过渡型:缓倾破碎蚀变岩型(焦家式);陡倾破碎蚀变岩型;细脉密集带型;群脉过渡矿化型;石英脉矿化类型(玲珑式)。并且在空间分布上,蚀变岩型一般赋存在0m标高以下,石英脉型一般赋存在150m标高以上, 0~150m标高是两种矿床类型的过渡型,可以此标高为参照,在矿带内对矿床的相应矿化类型进行预测。望儿山金矿床被认为上部是石英脉型、下部是蚀变岩型垂直分带的典型。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互为找矿标志,且可指导深部找矿。近几年来,在郭家岭花岗岩体内发现了界河金矿,在玲珑花岗岩体内发现了孙家洼金矿,认为是花岗岩型金矿,其与另外两种类型金矿在成因和赋存空间上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在招掖金矿带金矿类型变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花岗岩型,这不仅为找矿提供了新思考,可能导致胶东金矿找矿工作再次取得突破。小秦岭地区同样存在矿化垂直分带的特征。根据该地区金矿体形态、矿化类型、矿物组合、围岩蚀变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小秦岭地区金矿化分做三段:上段(2 000~1 500m)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化,中段(1 500~800m)为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下段(800~0m)为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由此作出了如下结论:上部矿化地段(2 000~1 500m),是指正在勘查和开采的范围,以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化为主;中、下部矿化地段(1 500~800m , 800~0m),是预测深部矿化赋存的可能范围。最近,杨砦峪金矿深部钻孔在标高900m,发现自然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寺范金矿钻孔在标高690m处发现金矿脉;大湖峪、竹峪两个矿山在500m标高处发现盲矿体,属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证实该分带规律的存在,同时也为后续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2. 7矿体侧伏理论矿体的侧伏是指矿体随倾斜移动,其最大延伸轴逐渐偏离倾向线,与矿体走向线(矿体最大延长线)间出现夹角———侧伏角,此现象称矿体的侧伏,脉状矿体与透镜状矿体常出现这种现象。矿体侧伏特征的研究,主要是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的研究,是指导矿山就矿找矿,进行深部矿体预测的重要准则。以灵山沟金矿为例。两条主矿脉5号脉和1号脉具有明显的向东北侧伏现象,并由地表向深部侧伏角变缓。基于对这一构造控矿规律的认识,对上部矿体形态、产状,特别是对矿体侧伏角作了系统分析,根据两个矿脉的侧伏方向和角度,提出了深部探矿工程布置方案,查明1号、5号矿脉在深部侧伏角变缓处形成第二富集带,同时在其两翼也发现了新矿体,新增金属量7. 8t。根据金矿体的侧伏再现规律,有关单位相继在望儿山矿床的深部,获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3结语经过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努力探索,在就矿找矿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但在勘查工程验证前,对隐伏矿体的确切形态、位置和矿化强度的认识仍然不清楚,表明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研究仍然是项大风险、高难度和复杂的科学系统工程。如何做好矿山预测工作,找矿理论是基础,找矿方法技术的突破关键。进行多学科联合、不同找矿预测理论相互渗透,同时引入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从四维空间角度进行隐伏矿体定位、定量预测,是今后就矿找矿工作的主要攻关方向。[参考文献][1]杨言辰,李绪俊,马志红.生产矿山隐伏矿体定位预测[J].大地构造与成矿, 2003, 27(1): 83-90.[2]陈毓川,裴荣富,宋天锐.中国矿床成矿系列初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 4-7.[3]杨言辰,马志红,杨宝俊.中国北方古元古代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1-3.[4]翟裕生,彭润民,邓军,等.成矿系统分析与新类型矿床预测[J].地学前缘, 2000, 7(1): 123-132.[5]裴荣富,吴士良,熊群尧.中国特大型矿床成矿的偏在性与成矿构造聚敛场[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 262-286.[6]翟裕生,邓军,李晓波.区域成矿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4-15.[7]李惠,张国义,禹斌,等.金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及找矿效果[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6.

bgbw4444444444444bvvcvbbet4thjkntgj3iknjroimjewuibhvuhynuynhunji

金属矿山期刊容易中吗

省内金属矿山杂志很好投,大概800左右

不容易。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高技术、基础性学术期刊。该出版社出版的期刊是很严格的,审核要求是非常多的,是不容易投中的,投稿者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才能中标。

不难。花钱可以办的事不难吧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金属矿

您好,本人也是采矿工作者。采矿方面的论文可以发表到以下期刊: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矿业安全与环保金属矿山矿冶工程煤矿机械矿业研究与开发煤矿安全煤炭学报煤炭工程煤炭科学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国矿业有色金属中国煤炭矿山机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煤炭露天采矿技术河北煤炭建井技术采矿技术矿冶矿业工程江西煤炭科技煤矿爆破煤矿机电煤煤矿现代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煤矿开采煤炭科技煤炭学报:英文版煤炭技术山东煤炭科技山西焦煤科技能源技术与管理陕西煤炭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广东有色金属学报中国煤层气有色矿山有色金属:矿山部分中国矿山工程中州煤炭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安徽理工大学学报以上比较详细了,望采纳。

目前有很多矿业类的期刊,但都是核心,发表起来要求学术水平非常高,对于屏职称完全没有必要。我有个同学也是矿业工程的,在新汶矿业集团,我给他发表在《价值工程》上,他评审通过了,一点问题没有。如果确实是高水平文章,可以到中国知网找相关期刊。

2014.4.“《采矿学》教材建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4.《采矿学》教材被评为“十二五”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2014.1.荣获“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2013年度跃升奖”.2013.1.“《采矿学》教材建设(教材)”获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1.“矿业类高等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2012 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1.获“2012年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2.12.荣获“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2012年度贡献奖”.2012.11.“《采矿学》教材建设” 获东北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11.“矿业类高等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东北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特等奖.2012.10.指导的硕士论文“金属露天矿最终境界的经济——生态一体化优化研究”获辽宁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12.6.指导的硕士论文“金属露天矿最终境界的经济——生态一体化优化研究”获东北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11.11.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6.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2010.9.东北大学优秀教师.2010.3.东北大学三八红旗手.2010.2.“东鞍山露天矿生态包袱研究” 获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10.2.“本国环境载荷与环境效率研究”获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2010.2.“国家生态压力与生态利用效率研究”获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10.2.“沈阳市中小学生个人生态足迹分析”获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09.12.“沈阳市大沈阳经济区构建中的环境压力研究”获沈阳市社科联基金项目成果二等奖.2009.9.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次).2009.6.“东鞍山露天矿生态包袱研究”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09.6.“本国环境载荷与环境效率研究”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2009.6.“国家生态压力与生态利用效率研究”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09.5.“采矿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获辽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1.荣获“2008年度东北大学优秀博士” .2008.11.“采矿学国家精品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获东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08.9.《采矿学》获国家精品课,课程主讲教师、课程建设负责人.2008.7.“中国环境载荷与环境减压分析”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08.7.顾晓薇“环境载荷与环境压强:环境压力指标及应用”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2008.7.“中国有色行业的生态占用研究”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08.7.“本国生态足迹指标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08.5.东北大学青年岗位能手. [1]《采矿学》 (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M].冶金工业出版社,ISBN:978-7-5024-5490-6,2011.4,副主编。[2]《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压力指标及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ISBN:7-5024-3848-3,2005.主编。 2014年论文发表[1]Xiao-chuan XU, Xiao-wei GU, Qing WANG, Jian-ping LIU, Jun WANG..Ultimate pit optimization with ecological costs for open pit metal mines[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ISSN1003-6324.2014.5.(SCI/EI收录)[2]顾晓薇,胥孝川,王青,刘剑平.生产计划优化算法改进[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10):(EI收录).[3]王青,顾晓薇,胥孝川,刘剑平.露天矿整体优化平台及其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9):(EI收录)[4]胥孝川,顾晓薇,王青,刘剑平.最终境界优化算法改进[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8):(EI收录)[5]王青,顾晓薇,邱景平,孙晓刚。《采矿学》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10):31-33.[6]顾晓薇,邱景平,王青,孙晓刚。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4,4(15):205-206.2013年论文发表[1]顾晓薇,王青,邱景平,魏德洲。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1:183-184.ISSN:1673-9795[2]顾晓薇,王青,邱景平,魏德洲,王泽红。矿业类高等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ISSN:1674-9324[3]Jun WANG, Qing WANG, Xiao-chuan XU, Xiao-wei GU.Study on Material Input of Coal Mines Production[C].Vols.838-841 (2014) pp 2586-2590, 2014, 838-841: 2586-2590 ISSN:1022-6680(EI收录)[4]顾晓薇,胥孝川,王青,等.露天矿最终境界的经济生态一体化优化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9):1347-1351(EI收录).[5]X.Gu,Q.Wang,X.Xu.Ecological Costs of Open Pit Coal Mining and Their Influence on Ultimate Pit Design[C].WMC's 23rd World Mining Congress & Expo Organizing Committee, Montreal,Quebec,Canada(出版刊物GOSPOD SUROWCAMI MIN),2013.2013,8:190-199.ISSN:0860-0953 (SCI收录)[6]顾晓薇,胥孝川,王青,等.露天煤矿生产计划优化[J].东北大学学报,2013,34(8):1184-1187.(EI收录).[7]Xiaochuan XU,Xiaowei GU,Qing Wang,et al.Investigation on Material Input of Raw Coal Production[C].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ICAEES 2013),Guangzhou,China,2013.2013,7: 2427-2431.ISSN:1022-6680(EI收录)[8]胥孝川,顾晓薇,王青,等.露天煤矿最终境界优化实用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5):715-718.(EI收录).[9]王青,胥孝川,顾晓薇,等.成本价格变化对露天矿最终境界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5):712-722.(EI收录).[10]顾晓薇,胥孝川,王青,等.矿山开采的生态成本[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4):594-597.(EI收录).[11]WANG qing,Xu Xiaochuan,Gu Xiaowei.Building the model of near-level coal deposit [C].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Materials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AMEE2013) ,Hongkong,China,2013.2013,4:657-662ISSN:1022-6680(EI收录)[12]WANG qing,Xu Xiaochuan,Gu Xiaowei.A dynamic- programming based model for phase-mining optimization in open-pit metal mines[C].2013AMEE Workshop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CEMS 2013),Hangzhou,China,2013.2013,1:896-901.ISSN:1660-7482.(EI收录)2012年论文发表[1]王青,胥孝川,顾晓薇等.金属矿床露天开采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成本[J].资源科学, ISSN:1007-7588,2012,34(11):1-6[2]顾晓薇,胥孝川,王青等.区域经济发展的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研究[J].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8:1194-1197.(EI收录)[3]Xiaowei Gu, Qing Wang, Pengfei Wang, Xiaochuan Xu,Xiaoxu Wang; MEASURING THE ENVIRONMENTAL STRESS:INDICATORS AND APPLICATION[J].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SN:1022-6680; 2012.6: 1561-1570.(EI/ISTP收录)2011年论文发表[1]王青,王凤波,顾晓薇等.区域经济的资源环境载荷和效率[J].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0):1488-1491 (EI收录)[2]Qing Wang.A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CURRICULUM[M].(采矿工程课程设置演化的回顾与评述)”,22nd World Mining Congress,( 22届世界采矿大会)2011.9.(SCI收录)[3]Xiaowei Gu, Qing Wang.Internalising Ecological Costs in Evaluating and Planning a Mining Project: 35th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in the Minerals Industry(APCOM 2011), Wollongong, Sep.24-30, 2011[C].VIC: The AusIMM, 2011。ISBN:-12,547-555[4]Xiaowei Gu, Fengbo Wang, Qing Wang, Pengfei Wang.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economies[C]//IEEE MACE 2011.6.Inner Mongolia, 2011: 3392-3396.ISBN:-8,2011.6: 3392-3396(EI收录)[5]Xiaowei Gu, Pengfei Wang, Qing Wang, et al.A Push-back Sequencing Model for Production Planning in Open-pit Coal Mining [C]// CDMMS 2011.Hangzhou, 2011.9: 219-224 ISBN-13:978-3-03785-236-1,2011.9: 219-224(EI/ISTP 收录)[6]Xiaowei Gu, P.F Wang , Q.Wang, et al.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Final Pit and Production Schedule in Open-pit Coal Mines [C]// IMEM 2011.October21-23, 2011,Chongqing: 222-229.ISBN-13:978-3-03785-225-5;ISSN:1022-6680, 2011.10: 222-229.( EI/ISTP 收录)[7]魏德洲,王青,顾晓薇等.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ISSN1674-9324.2011.10.149-152.[8]魏德洲,王青,任凤玉等.矿业类研究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ISSN1674-9324.2011.11.171-174.[9]王凤波, 顾晓薇, 王 青, 胥孝川.沈阳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32(9):1352-1355(EI收录)[10]冯民,顾晓薇,王青等.沈阳市固态垃圾排放的生态足迹与强度[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32(1):133-144(EI收录)2010年论文发表[1]顾晓薇,王青等.矿区经济系统的生态可持续性动态分析[J].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2):1777-1782 (EI收录)[2]顾晓薇,王青等.露天金属矿境界优化实用算法[J].金属矿山.ISSN1001-1250, 2010.10.412(6-9).[3]Xiaowei Gu, QingWang.Dynamic phase-mining optimization in open-pit metal mines[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ISSN1003-6324.2010.10.20(10): 1974-1980.(SCI\EI收录)[4]王青,顾晓薇等.采矿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ISSN1008-5831.2010.7.第16卷:71-75.[5]Xiaowei Gu, QingWang, Daozhong Chu, Bin Zhang.Dynamic cutoff grade optimization in underground metal mining[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ISSN1005-9784.2010.5.17(3):492-497.(SCI\EI收录)[6]顾晓薇,王青等.贾家堡铁矿露天开采境界优化实践[J].金属矿山.ISSN1001-1250, 2010.3.405(28-31).[7]张波,王青,顾晓薇.中国生态足迹的趋势预测及情景模拟分析[J].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005-3026, 2010.4.31(4):576-5802009年论文发表[1]顾晓薇,王青,冯民等.沈阳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综合环境压力[J].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005-3026,2009.6.30(6):885-889.(EI收录)[2]顾晓薇,王青,冯民等.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压力[J].生态学杂志ISSN1000-4890,2009.5.28(5):943-950.[3]冯民,顾晓薇,王青等.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占有核算与分析[J].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005-3026,2009.30(2):291-294..(EI收录)[4]郑友毅,王青,顾晓薇.露天煤矿开采计划的整体动态优化[J].煤炭学报ISSN0253-9993,2009.8.(EI收录)[5]初道中,王青.边界品位的动态优化模型及算法[J].金属矿山ISSN1001-1250,2009.8[6]初道中,王青.关于边界品位影响因素的探讨[J].黄金ISSN1001-1277,2009.10[7]孙晓刚,王青等.用煤矸石制备烧结多孔饰面砖[J].金属矿山ISSN1001-1250 , 2009.2.2008年论文发表[1]Q.Wang, X.Gu & D.Chu.A dynamic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utoff grades in underground mines [M].21 world mining congress (EXPO.2008),2008,9.地下矿边界品位确定的动态优化方法[M].21届世界采矿大会.(ISTP收录)[2]Xiaowei Gu, QingWang, Youyi Zheng, Shu Ge.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final pit limit and production schedule in surface coal mines[M].sevente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ne planning & equipment selection ( MPES.2008),2008,10.露天煤矿最终境界与开采计划同时优化[M].17届国际采矿计划与设备选型学术大会.(ISTP收录)[3]G.J.Li, Q.Wang, X.W.Gu et al.Application of the componential method for ecological footprint calculation of a Chinese university campus [J].Ecological Indicators,2008,(8): 75~78.(SCI、EI收录)[4]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刘建兴.生态足迹对比分析与研究—以深圳和苏州为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Vol.29.No.1.(EI收录)[5]郑友毅,王青,胡伯,顾晓薇.沈阳市物质投入分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 Vol.29.No.10.(EI收录)[6]孙鹏,王青,刘建兴,顾晓薇.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分解效应,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Vol.29.No.2.(EI收录)[7]孙鹏,王青,刘建兴,顾晓薇,李广军.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资源科学,2008,(06),Vol.30,No.6[8]王军,刘建兴,张素珸,王青,顾晓薇,李广军.沈阳市皇姑区中小学生家庭生态足迹,生态学杂志,2008,27(4):657-660[9]张继文,王青.闭合排队网络的扩展求和算法及其应用,煤炭学报,2008,(11),Vol.33,No.11.(EI收录)[10]初道忠,王青,郑怀昌.边界品位的动态规划优化方法及其应用,中国矿业,2008,(09),Vol117,No.9.[11]刘浩,王青,宋阳,李广军,李连德.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以辽宁省为例,资源科学,2008,(02),Vol.30,No.2.[12]张继文,王青.考虑阻塞时破碎站的整体运行特性研究,金属矿山,总第384期2008年第6期[13]刘浩,王青,李秀娟,宋阳,李广军.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3月第19卷第3期[14]刘浩,王青,李广军,宋阳,李连德.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能值评估,生态学杂志,2008,27(2):245-249[15]张继文,王青.排队论模型中不同时间概率分布的计算精度问题,煤炭工程,2008年第4期[16]于宏民,王青,俞雪飞,刘建兴.中国钢铁行业的生态足迹,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 Vol129.No.6.(EI收录)[17]李连德,王青,刘浩,宋阳.中国国内一次能源供应多样性计算与分析,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Vol.29,No.4.(EI收录)[18]刘建兴,王青,孙鹏,顾晓薇, 李广军.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效应,东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1),Vol.23,No.1.(EI收录)

  • 索引序列
  • 金属矿山毕业论文
  • 金属矿山论文模板
  • 金属矿毕业论文
  • 金属矿山期刊容易中吗
  •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金属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