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师专学报

师专学报

发布时间:

师专学报

100篇。根据查询《辽宁师专学报》相关资料得知:辽宁师专学报是100篇,《辽宁师专学报》(CN:21-1394/C)内容丰富、思想健康,1999年创刊,以双月刊形式发行,刊物对外积极扩大宣传,致力于提高杂志质量与影响。

丽江师专学报不是省级刊物。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滇西北唯一的公立院校。其前身是丽江教育学院和丽江民族师范学校于2001年组建的丽江教育学院。

原丽江教育学院始于1978年,原丽江民族师范学校始于1906年,经过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传承与融合,2006年改制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整体搬迁到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办学。

在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德高业实、丽泽三江”的校训,坚持植根滇西北,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领导说详情搜:

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等。

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省级刊物

湖州师专学报

有用。由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评职是经过其湖州市委宣传部主管的省级期刊,其是有用的。湖州师范学院,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简称湖州师院,由湖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是一所综合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中短篇见下姓名 李广德笔名 李雯性别 男民族 汉出生年月 1935/12会员分类 中国作家协会 个人简历:作家、教授、学者。现任中国写作学会师专写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茅盾研究会基金会监事、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市文学学会会长。1954年7月参加工作。1956年发表处女作《开发新安江》(组诗)。1961年8月被批准为中国作协浙江分会会员。1961年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南浔中学语文教师。1979年7月调入湖州师专任写作教员。1987年评为副教授。1991年10月29日被批准为中国作协会员;同年11月评为教授。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作家研究、文学组织和写作教学工作。曾参加中国写作学会成立大会,并四次参加茅盾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目前创作简况:1、长篇传记《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1992年3月第2次印刷)。2、《茅盾学论稿》(香港正之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3、《写作学教程》(湖州师专学报增刊1986年3月出版)。4、《电影评论写作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5、《名人怎样阅读写作》(香港未来中国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6、《作文素材卡片(中学生适用)》(海南出版社1994年2月第1版)。7、《作文素材卡片(小学生适用)》(海南出版社1994年2月第1版)。8、《绝妙比喻小辞典》(海南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获奖情况:一、传记《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获浙江省高校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茅盾研究一等奖。二、论文《鲁迅写作技法理论概说》、《试论邵洵美的诗和诗论》等获浙江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三、教学研究成果《高师写作课的改革》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1997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合作、拍卖意向:一、长篇传记《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与原出版社所订合同已到期,且作者已对原作进行大量修改和新写,现寻找有意出版新版的出版社。二、长篇传记《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寻找有意改编、拍摄电影或电视连续剧的单位和个人。三、传记《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和专著《茅盾学论稿》寻求有意出版的外国出版社。四、写作教材《简明写作学》(10万字)、《文体写作概论》(11万字)、《高师写作教程》(22万字)寻找出版单位。五、作者在诗人徐迟故乡工作,现为该市作协主席,创作并发表过《徐迟的婚恋》,富可读性和观赏性,愿与有关单位合作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

清代湖州小说的成就:清初长篇有湖州南污爱国诗人陈忱的《水符后传》,短篇有寓居南污的爱国诗人黄周星的《补张灵崔莹合传》;清中叶有戴潞的笔记小说《藤阴杂记》;晚清有德清俞抛的笔记小说《春在堂随笔》、《右台仙馆笔记》、《耳邮》及改撰的《七侠五义》。“召溪八咏楼主”撰的《芙蓉外史》(40回本)是否晚清作品不详。此外在一些通俗短篇小说集中,也有反映湖州社会生活的,其作者不详。如《三刻拍案惊奇》(原名《幻影》)、《贪欢报》(又名《欢喜冤家*、《娱目醒心烤。现分别简述如下。 陈忱(1631一1670?),字遇心,号雁宕山樵,又号雁宕。“其先自长兴迁得,数传至忱”(道光《南污镇志》),看来他先辈旱就定居湖州南污。关于他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在《清代初期的湖州诗歌》(《湖州师专学报))1990年第3期)一文中已作了论述。这里只介绍他的小说《水济后传入从序诗“千秋万世恨元极,白发孤灯续旧篇”句看,小说是他晚年之作。它是《水讲传》的续书,八卷,共40回,全书是写李俊、阮小七等32位梁山英雄在宋江死后再度起义,并在海外创业的故事。 故事情节从阮小七凭吊梁山手刃张干办和李俊太湖打渔反抗巴山蛇两件事开始,散处各地的梁山好汉又逐渐聚集,重举义旗,建立了登云山、饮马川据点。如铁叫子乐和设妙计救出花逢春母子姑侄和李俊等人,阮小七在牛都监押解黄信路经登云山时救出黄信。蔡京父子、高你、童贯等奸贼也终于被梁山英雄—一处死。作者根据《水讲传》第119回李俊将家私打船只从太仓港出海后为逻罗国王的情节,加以发展敷演,故事就以海外立国,李俊君臣赋诗“世享荣华”作结束。 全书在思想上继承了《水待传》官逼民反的观点,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及残酷压迫人民的罪恶,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而且由于作者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又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而作品更突出民族矛盾,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特点。作品描写了金兵南下后人民所受的苦难,谴责了南宋统治集团祸国殃民罪行,歌颂了李纲等人的爱国精神。参照作者描写南明小朝廷在浙江的抛戈弃甲及清兵屠杀人民罪恶的诗篇《九歌》:“江南半壁已崩裂,处小朝廷尚求和。钱塘不至三日潮,仙霞岭上烽烟散。抛戈解甲谁适谋,南人试颈北人铁。青答白骨没野蒿,槛猿笼鸟何所逃?”不难看出,《水济后传喻故事寓意着作者所认识的明亡的教训。这与他和顾炎武、归庄等组织“惊隐诗社”,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是一致的。正是在清廷严酷镇压之下,作者才退而“读书晦藏,以卖卜自给”,埋名匿影,以至“同居桑粹之地,尚不能一接其音容言笑”(范楷《得溪纪事诗》)。作者晚年正是借小说、诗文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 在艺术上,本书虽为续书,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情节安排上,一方面在《水济传》的基础上敷衍;但另一方面大部份情节又完全出于作者独有的构思。人物塑造上,既照顾了这些人物在《水滁传》中的性格特征,又加以发展,写出他们在现实斗争中的成长,从而使形象更丰满。例如李俊由一位梁山水军首领成长为一个机智勇敢具有政治头脑的义军领袖。又如阮小七说:“当日不受招安,弟兄们同心合胆,打破东京,杀尽了那些蔽贤嫉能这般奸贼,与天下百姓伸冤,岂不畅快。”这充分表明他在梁山失败之后认识上的提高。他的性格较《水滁传》中更坚强、果敢,更懂得斗争策略。 当然,由于作者世界观和时代的局限,书中也有浓厚的封建意识。 长篇小说还有两本,一是晚清俞榔改撰的《七侠五义》,俞抛(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湖州德清县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为清代著名学者,曾在杭州沽经精舍讲学,除对古汉语文字学、语法修辞颇有造诣外,诗词、小说、戏曲皆有著作。在其《春在堂全书》(共 250卷)中,有笔记小说多种。 《七侠五义》系根据《三侠五义》修订改撰的。《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最早为说唱艺人石玉昆说唱《龙图公案}),并有笔录本《龙图耳录》,后为人改编而成,系120回本。再经俞抛修订,并重写第~回。因原书所写不止“三侠”,把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也列人其中,加上南侠、北侠及双侠、合计七侠,故改书名。书的内容写包拯审案及七侠五义的活动。情节曲折,语言流畅。该书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与残暴,歌颂了“包公”的公正元私。自然也存在一些封建迷信恩想。 另一部长篇小说《芙蓉外史》。据邵任同志编撰的《湖州市文化艺术志·文学篇·小说》介绍,该书署名“否溪八咏楼主撰”,作者真名及生平不详,40回本,“《宇林沪报》铅字本,刊年不详”。其石印本30回本系“1885年上海文海书局”所出。书有无名氏序,谓此书“假前倭寇内犯事为端,援古证今,标新颂异”,并将此书与《绿野仙踪》、《四世缘》等相比。书中有芙蓉公主跳台自杀、墓上产罂粟花毒害黑国人民以致黑国衰弱不堪的情节。此书可能系鸦片战争后之作,但是否晚清抑或民初不能肯定。 短篇小说,就文言说,清初至乾嘉时期(1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成就最高:一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是纪购的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两书之后,模仿者众。很多“笔记小说”,实质是笔记的性质超过了小说的性质,基本上已不再列入文学小说的范围了。就小说的艺术性、恩想性而言,湖州清代短篇小说,可以黄周星的挪陆灵崔莹合传》为代表。 黄周星(1611—1681),本是江苏上元(今江宁县)人,《清诗纪事)}谓原籍湖南湘谭,《琐录》 谓广东人,皆不确。他因幼年为湘潭周氏所育,故称湘潭人。他字景虞,号九烟,别号圃庵。明崇侦十三年进士,宫户部主事。明亡后不仕,隐居吴兴南洱镇马家巷,改名黄人,字略似。在“乾坤何处是吾乡,夜半商歌泪数行”(黄周星《前身集》)的满怀爱国悲愤情怀中,效屈原《怀沙》,自为墓志,于康熙十九年(1681年),自赴水死。墓在镇东。他诗文书画篆刻皆工,郁九烟先生遗集》、《夏为堂集》,除诗文小说外还有剧本《人天乐》、《借花报)}等。 他热爱湖州山水,写有歌咏湖州山水的诗篇多首,如《丙午六月游湖州诸山水歌》、《题曹溪名胜八首》(《爱山对月》、《道场遗胜》、《白雀观图》、《洼槽载酒》、《园证谈禅》、《韵海敲诗》等等)。湖州文人慕其高风亮节,“南污诗派”的董樵描绘其形象是“浩浩酉风吹布袍,酒酣音吐撼秋涛。睁雌瘦骨悲凉句,来往江湖老谢翔”以阅黄九烟先生(圃庵诗集)》,见董樵《蔗园诗集》)。 樵弟董来赞其交往,有《圃庵先生过访》(见《稼庵诗存》)一诗:“傲骨凌赠老未平,青山到处识题名。岳游记里云霞丽,雅集图中杖履清。石拜断崖差可语,茶烹兽水试为评。雄谈惊醒蕉窗梦,缓岭秋空鹤背竺。 懈张灵崔莹合传》的情节梗概如下:明朝正德年间苏州秀才张灵,姿容才情举世元双,性格风流,放纵不羁,鄙弃仕途,绝意于科举,与唐寅为忘年交。家虽贫困,年长未娶,但所求的却是崔鸯鸳那样的佳人。每日只是纵酒做诗。一天,唐寅、祝枝山在虎丘宴饮,张灵假装一狂乞,手握《刘伶传》于虎丘到处乞酒,唐寅遂画一幅《张灵行乞图入适逢南昌贡生崔文博携其女崔莹护送灵枢告老归乡,得知狂乞系才子,便要得此画。崔莹才情容貌都冠绝一代,张、崔一见钟情。 南昌宁王袁浚请唐寅去画《十美图》以献皇上,张灵托唐便中打听虎丘所见佳人。但崔莹为奸人所害,被选为十美中头名,打算进宫后自杀,遂于所藏《行乞图》上题绝命情诗一首,要父转呈张郎。唐寅得知此事后,亦元力挽回,只得携带临摹的崔莹图像一张,并要回《行乞图》,返回苏州见张灵。张灵本由相恩而狂,卧床不起,见临摹的崔莹图像即叩头跪拜,读《行乞图》的题诗后吐血不止,自书纸条:“风流放诞之人,为情而死。”崔莹送京后,由于袁浚反叛失败,遂被放回。莹返江西,其父已死,遂来苏州找张灵。唐寅带张诗稿及《行乞图》与崔同去张墓地,崔在墓前殉情自缢。唐将二人合葬。第二年春,唐来扫墓,梦中见张、崔前来拜见。 整篇小说,还有首尾两段非情节的作者述评。首段说明写作这篇小说的缘由。作者是从六如居士全集》、《十美图编》中知道张、崔事迹,认为这个才子佳人爱情悲剧应使留传,因而为他们“补传”的。末段是作者阐明自己对爱情悲剧性质的看法。他认为悲剧性结局比喜剧性大团圆结局更有意义。他说:“张灵因情而死,崔莹因情而殉难”,“这样的志向”,“可与日月争光”。如崔、张两人最终结合,“白头偕老,夫唱妇随,有出息的子孙满门”,那不过是“平庸之辈的厚福,它对真正的才子佳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飞英小学的吧?

柳州师专学报

一、 对其生平仕履的研究 1、韩国汉城大学 金时俊 教授(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曾留学台湾大学,受业于台静农先生),著有【权德舆年谱】,1967年发表在中国学报。 2、 吴汝煜 的 【唐才传校笺.权德舆传】 ,1987年由中华书局发表。文学作家吴汝煜 (1940~1990)江苏吴江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徐州师院中文系。历任徐州师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3、日本 中原健二 的【权德舆年谱初稿】,1993年西北大学学报。中原健二教授是日本佛教大学副校长。 4、 蒋寅 的 【大历诗人札记(续))——权德舆】 ,1995年发表于漳州师院学报。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蒋寅教授1959年出生于南京。,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大学中文系【今日扬州大学】,曾任社科院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2016年7月起任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5、 王辉斌 的 【权德舆生平求是】 ,1996年发表于柳州师专学报。王辉斌(1947—),字靖华,号竟陵居士,湖北天门人。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辑轶学的研究与文学批评。著名学者,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当代中国将文学史研究打通关的第一人。现为中国孟浩然研究会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 6、 段承校 的 【权德舆生平辩证】 ,1997年发表于广州民族学院报。段承校,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文学博士。 7、 王红霞 的 【权德舆先世及行事系谱】 、1996年发表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论权德舆的儒、释、道观》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2期;《试论权德舆的诗歌创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2期; 《权德舆研究》 2005年四川师范大学校级科研课题,个人独立主研。王红霞,王红霞,生于1969年,苗族,重庆彭水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四川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秘书长。四川师大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副主任。 8、 严国荣 的 【权德舆生平与交游考略】 ,1997年发表于唐都学刊。严国荣(1965-2005),陕西省城固县人。198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9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至西安文理学院任教,并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曾任西安联合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西安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唐都学刊》、《西安联合大学学报》执行主编。严国荣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有《王维与〈维摩诘经〉》、《权德舆与古文运动》等论文在《社科战线》、《中国诗学》、《唐都学刊》、《海南师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他还参与撰写过《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分类集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文学史话》(近代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增订注释〈 全唐诗 〉》(权德舆卷,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版)。他的专著《权德舆研究》 200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可惜,先生于2005年6月16日积劳成疾而逝,享年四十一岁。 9、 郭广伟 的 【权德舆年谱简编】 ,1994年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郭广伟,字惟微,徐州市人,1926年2月生。徐州师范大学教授,郭先生曾以83岁高龄,仍不辍笔耕,编著出版了 《权德舆诗文集》 (校点)一书。2011年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二、 对其交游的考订 1、 吴汝煜 的 【权德舆诗人名考证】 ,1989年发表于西北师大学报。 2、 蒋寅 的 【大历诗人研究.权德舆作品系年】 ,2007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三、 对其诗文艺术的探讨 1、 段承校 的 【权德舆和他的诗歌创作】 ,1994年发表于社科纵横。 2、 王相飞 博士的 【权德舆诗歌艺术研究】 ,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 蒋寅 的 【权德舆与唐代的赠内诗】 ,1999年发表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4、 王朝源 的 【权德舆的碑志散文】 ,2006年发表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王朝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5、 方丽萍 的 【权德舆诗文风格成因辨析】 ,2008年发布在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方丽萍,女,汉族, 1966 年 11 月生,文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南开大学学报》、《求索》、《暨南学报》、《湘潭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撰写《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专题》、《文心雕龙研究》二专著中部分章节,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唐代文学、文学思想史。主要进行的是唐宋转型研究。四、 对其文学思想的探讨 1、 严国荣 的 【权德舆与古文运动——兼论权德舆的文论主张】 ,1998年发表在唐都学刊。 2、 王红霞、王朝源 合著的 【试论权德舆的古文创作】 ,2003年发表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3、 段承校 的 【试论皎然诗学对权德舆诗论及诗作的影响】 ,2000年发表在南京师大学报。 4、 胡遂与熊英 的 【权德舆诗歌创作与妈祖洪州禅】 ,2006年发表在湖南大学学报。胡遂,女,湖南益阳人,1956年生。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校督导团督导。熊英,女,中共党员,讲师。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在湖南长郡中学寄宿部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就读于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唐宋方向),主要研究唐宋文学与佛教,论文《论权德舆诗歌创作与马祖洪州禅》发表于《湖南大学学报》,《论晏几道的“梦”词》发表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参与湖南省社科课题《佛教与晚唐诗》及国家社科课题《佛教与中国文人心路历程》,负责部分资料整理与撰写工作。 5、 陈彝秋 的 【权德舆对楚骚的接受与中唐文学思想的变迁】 ,2006年发表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陈彝秋,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五、 综合研究 1、 林家英 的 【权德舆的伟人、为文、为诗】 ,1981年发表在兰州大学学报。林家英,女,1935年生于福建惠安.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年赴兰州大学执教·现任中文系教授,唐宋文学硕士生导师。又任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甘肃诗词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兼科教文体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文使馆馆员。 2、 严国荣 的 【权德舆研究】 ,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3、 王红霞 的 【权德舆研究】 ,2009年在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权德舆先公曾经专门研究过家族史,在他的文学著作中也多有涉及,世人通过研究权德舆,对他的亲属族人的关系也帮助权氏族人明晰起来,而且远远强于权氏族人对权德舆的了解。搜集这些研究权氏先祖权德舆的论文专著,有助于权氏家族人员更全面的掌握权氏在鼎盛时期的历史。这些健在的权威专家,也是我辈将来召开权氏文化讨论研究会的最佳顾问。希望有机会接触到上述专家学者的宗亲,能够予以联络并致谢!

著作1.《坚守与兼容——主旋律电影研究》(独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2.《沟通·融合·发展——中韩影视论丛》(主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3. 参编高峰主编《中国电视剧名剧鉴赏辞典》(副主编),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年。4.《现代写作概论》(参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历代寓言小品》(参编),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6.《科海放谈》(执笔),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年。论文1.《近年来韩国电影的现实关怀》,《当代电影》,2014年第8期。2.《1930年代左翼电影的未来中国想象》,台湾政治大学“影像中的近代中国”国际会议论文集,2014年。3.《中国电影史链条上的主旋律电影及其未来走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4.《主旋律电影的发生与演变》,载韩国《国际言语文学》,第27号,韩国国际言语学会,ISSN 1229-8468.5.《主旋律电影再塑集体记忆的方式》,《江汉论坛》,2011年第10期。6.《“边缘英雄”当适可而止——评近年来军事题材电视剧英雄人物塑造》(第一作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第1期。7.《从棱角分明到面目模糊——主旋律电影的形态演变》,《华中学术》(第2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8.《网络传播把关人合力模式构想》(第一作者),《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9.《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形成、传播、作用机制及其控制——以湖北石首事件为例》(第一作者),《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3期。10.《组织传播活动中的仪式》(第一作者),《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11.《现代中国文学学科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第一作者),《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 年第3期。12.“主旋律电影研究二十年”,载《求异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的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13.《中国媒体公众预警意识的演进——以〈人民日报〉对艾滋病的报道为例》(论文),《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14.《在互文中狂欢——冯小刚贺岁片喜剧话语的构建》,《电影艺术》,2005年第1期。15.《晚清到五四一代学人的辫子与政治》(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爱思想(原世纪中国)。16.《一部沟通传统与现代两个理论时空的力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电影电视艺术》全文复印,1995年第2期。 另在《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等报刊发表影评、时评文章30余篇,为80多部(集)电视专题片撰写解说词,大部分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和武汉电视台合办的《科技之光》栏目播出。

淄博师专学报

《声训运用举隅》(《文史哲》 1986 年第 1 期)《词类活用琐议》(《乌鲁木齐教育学院学报》 1988 年第 2 期)《古代汉语虚词里的音近用同现象》(《淄博师专学报》 1988 年第 3 期)《“浑”之语转蠡测》(《山东大学学报》 1989 年第 1 期)《古车名原》(收入中国矿大出版社 1989 年《汉语论文集》)《杨树达语源学思想及其研究方法》(《文史哲》 1991 年第 1 期)《沈兼士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推阐〉 》(齐鲁书社 1991 年《语言学要籍解题》)《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同上)《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同上字)《张揖评传》(收入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2 年《中国语言学家评传》)《声训原理初探》(《山东大学学报》 1992 年第 1 期)《读贾谊 〈新书〉札记 》(《古籍整理研究丛刊》 1992 年 4 期)《谈谈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2 年第 4 期)《 〈韩诗外传今译〉正误 》(《山东大学学报》 1994 年第 3 期)《孙坚奋书画集序》(山东大学出版社《孙坚奋书画集》 1994 年)《“授鱼”与“教渔”》(《中国教育报》 1996 年 11 月 3 日)《也说“怕译书名”》(《中华读书报》 1998 年 4 月 22 日)《漫谈古籍书名的翻译》(《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8 年第 2 期)《关于〈六家诗名物疏〉》(《山东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4 期)《源于商周,高于商周》(《大众日报》 1999 年 4 月 15 日)《“小”义同源词类纂》(《人文述林》 1999 年第 2 辑)《得失未知出心裁》(《山东大学学报》 1999 年增辑)《独上高楼》(《中国书法》 1999 年第 8 期 )《历代书论精华选》(《大众日报》 1999 年 9 月 23 日)《试说“方”的词义系统和词族系统》(《文史哲》, 1999 年第 6 期)《独好修以为恒》(《中国艺术报·东方艺苑》 2000 年 4 月 7 日)《遗憾太多难珍藏》(《中国艺术报·东方艺苑》 2000 年 8 月 11 日)《养根而俟实,加膏以希光》(《大众日报》 2000 年 1 月 22 日)《高标独立,古籀重辉》(收入《山东省书法理论讨论会论文集》,黄河出版社 2000 年,《书法导报》 2002 年 3 月 6 日 、 3 月 20 日 转载)《书学理论工作者的综合文化修养》(《书法》 2001 年第 5 期)《 蒋维崧 教授耄耋之年受大任》(《大众日报》 2001 年 10 月 18 日)《曾子的伦理思想》(《曾子及其里籍》,中华书局 2001 年 9 月)《 < 以学驭书 > 的对话》(《书法报》 2002 年 2 月 18 日)《异域同芳是书法》(《书法导报》 2002 年 11 月 13 日)《应该重视书法文化教育》(第三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会议论文,《书法之友》 2002 年第 8 期转载)《针对成人教育特点,改革训诂学教学》(《中国成人教育》 2002 年第 6 期)《喜读〈訄书详注〉》(《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3 期)《应该加强本土文化的意识》(《书法导报》 2002 年 11 月 27 日) 《应该加强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书法导报》 2002 年 12 月 4 日)《借来“清”字说峻翁》(《光明日报》 2002 年 12 月 5 日)《启功先生赞成书法写汉字》(《汉字文化》 2003 年第 1 期)《对〈“铭”字文化溯源〉的补充意见》(《汉字文化》 2003 年第 2 期)《蒋维崧谈书法创作》(《书法报》 2003 年 2 月 10 日)《以学驭书一硕儒》(《山东书法百家》,学苑出版社 2003 年 5 月)《〈诗疑辨证〉提要》(《诗经要籍提要》,学苑出版社 2003 年)《〈诗说〉提要》(同上)《〈九经古义·毛诗〉提要》(同上)《〈白鹭洲主客说诗〉提要》(同上)《〈诗传诗说驳议〉提要》(同上)《〈毛诗写官记〉提要》(同上)《〈六家诗名物疏〉提要》(同上)《启功·蒋维崧·书法人才与学科建设》(《启功先生书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2003 年)。《山东书法界同仁追念邹振亚》(《中国书法》 2003 年第 8 期收录 )《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选评委笔谈》(《中国书法》, 2004 年第 3 期收录)《读鉴斋》(收入《甲申小集》,华夏翰林出版社 2004 年)《人格道德的修养》 ( 《齐鲁晚报》 2005 年 7 月 31 日)《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 追忆启功先生之一》 ( 《山东大学报》 05 年 7 月 26 日 ,25 期)《通过大字报认识的老师》, ( 《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16 日 ,27 期)《贵为帝胄 贫为草民》, ( 《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23 日 ,28 期)《幽默人生 幽默艺术》,(《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8 月 31 日 ,29 期)《形义密合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6 日 ,30 期)《仁慈为怀 广施博爱》,(《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13 日 ,31 期)《借形标音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9 月 27 日 ,33 期)《书法表现的汉字》,(《山东大学报》 2005 年 11 月 15 日 ,39 期)《挽启功先生联 2 则》,(《中国书法》 2005 年 8 期)《蒋维崧书法集出版说明及后记》,(《蒋维崧书法集》,中华书局, 2005 年 10 月)《学垂典范 艺壮国光》,(《书法导报》 2005 年 11 月 23 日)《与书家商讨错别字问题》(《 2005 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 2005 年)《书法学科建设需要多种学科支持》(中国书法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论文,文物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独立)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唐骏欧铃路99号。

1、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校。

2、学校占地面积1361亩,建筑面积24.19万平方米;建有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校外实习基地130处;设有10个教学院系,21个招生专业;省级特色专业5个。

3、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山东省周村师范学校;1955年,学校更名为淄博师范学校,1970年,学校迁往张店;1978年,大专部留守原址,后并入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师范南迁至淄川。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成果:

截至2017年4月,近5年来,学校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2部,获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7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70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据2018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有纸质图书81.5万册,报刊632种,电子图书30.1万册,电子专业期刊9870种,馆内藏有文渊阁《四库全书》、《山东文献集成》等大型工具书。

《淄博师专学报》创刊于2005年10月,是由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的学术期刊,期刊80页码,每季末28日发行,主要设有初等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聊斋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语言文学研究等栏目。

丽江师专学报

1.《甲骨文和纳西东巴文比较研究》,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项目,1993-1995年。2.《纳西东巴文研究》,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科项目,1997-1999年。3.《先秦汉语词汇研究》(与蒋宗福教授共同主持),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项目,1993-1995年。4.《甲骨文语法研究》,重庆市“九五”社科项目,1999-2001年。5.《纳西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研究》,教育部“十五”人文社科项目,2001-2004年。6.《孟子词典》(主编),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2001-2002年。7.《明史全译》(与毛远明教授共同主持),332卷,为许嘉璐先生主持的《二十四史全译》的一种,2001-2002年。8.礼类儒典编纂与研究(与毛远明教授共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藏编纂与研究》子项目,2004-2006年。9.《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语言文字研究》,重庆市“十一五”社科重点项目,2006-2008年。10、《俄亚、白地东巴文调查研究》,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7-2009年。 1.专书1、《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2、《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3、《论语词典》,副主编,西南师大出版社,1993年。4、《尚书正义》(点校,独立),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5、《谷梁传注疏》(点校,合作),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6、《礼记正义》(点校,合作),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7、《明史全译》(主编,合作),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2.主要论文甲骨文、金文研究1、《“全汉字”甲骨文字族浅论》,《西南师大学报》1992年古籍整理与研究专刊。2、《关于甲骨文语料库的几个问题》,1993年《海峡两岸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现代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3、《两周金文韵文和先秦“楚音”》,《西南师大学报》1993年2期。4、《甲金语法札记三则》,《古汉语研究》1995年2期。5、《甲骨文“我”有单数说》,《古汉语研究》1996年2期。6、《甲骨语言的性质及其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价值》,杭州大学《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第二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7、《甲骨文动词和介词的为动用法》,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二辑,巴蜀书社,2000年。8、《甲骨文语序问题札记二则》,《古汉语研究》2000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2期转载。9、《甲骨文单个祭祀动词句的转换和衍生》,《语言研究》2002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9期转载。10、《甲骨文“在”字介词用法例证》,《古汉语研究》2002年4期。11、《甲骨文的词头“有”》,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五辑,巴蜀书社,2002年。12《甲骨文介词“于”用法补议》,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13、《甲骨文动词和介词的为动用法和祭祀对象的认定》,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又收入《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4、《甲骨文双宾语句研究》,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15、《甲骨文存现句述要》,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16、《卜辞词语补释》,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17、《甲骨文和商代金文比较研究示例》,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18、《甲骨文和〈尚书?商书〉比较研究示例》,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19、《甲骨文的“至于” 》,《中国语言学报》第十一期,商务印书馆,2003年。20、《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的语料价值》,收入《花园庄东地甲骨论丛》,台湾圣环图书有限股份公司,2006年7月。21、《语法研究与卜辞训释》,《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4期。22、《甲骨文“暨”有连词说》,2004年安阳中国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3、《〈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疾”字》,中国文字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河北大学,2005年7月。纳西东巴文研究1、《〈纳西东巴字和甲骨文比较研究〉质疑》,《云南民院学报》1988年3期,又收入《东巴文化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2、《纳西东巴文的异读和纳汉文字的比较研究》,《云南民院学报》1990年1期。3、《甲骨文、纳西东巴文的合文和形声字的起源》,《中央民院学报》1990年1期。4、《东巴形声字的类别和性质》,《中央民院学报》1992年4期。5、《汉古文字、纳西东巴字注音式形声字比较研究》,《西南师大学报》1993年学术丛刊。6、《纳西东巴字、汉古文字中的“转意字”和殷商古音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4期。7、《纳西东巴古籍整理与研究刍议》,收入《传统文化与古籍整理研究》,西南师大出版社,1994年。8、《纳西东巴形声字、假借字音近度研究》,《语言研究》1994年增刊。9、《纳西东巴形声字研究纲要》,《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七十辑,1995年。10、《纳西东巴字多音节形声字音近度研究》,《语言研究》1998年增刊。11、《纳西东巴字字和字组的划分及字数的统计》,收入《语苑撷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12、《〈纳西东巴象形文字辞典说略〉补正》,《辞书研究》1999年4期。13、《纳西东巴字单音节形声字研究》,收入《语言文史论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4、《乾隆〈丽江府志略?方言〉记略》,收入《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 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15、《纳西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的考察》,《中国语言学报》第十期(2001年),又收入《玉振金声探东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6、《纳西东巴字多音节形声字研究》,《语言学论丛》第25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17、《一封最新的东巴文书信》,收入《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18、《纳西东巴文本有其字假借原因初探》,《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1期,又收入《文字学论丛》第二辑,崇文书局,2004年。19、《从纳西东巴文看甲骨文研究》,收入《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20、《东巴文化研究断想》,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21、《纳西东巴文象形字研究》,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22、《纳汉文化交流和纳西东巴字的历史层次》,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23、《〈纳西象形文字谱?常用词汇〉订补》,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24、《〈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字典说略〉补正》,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25、《纳西东巴经〈延寿经〉释文示例》,收入《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巴蜀书社,2003年。26、《杨著〈摩些文多巴字及哥巴字汉译字典〉述略》,《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期。又收入《丽江第二届国际东巴艺术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27、《东巴文〈祭天古歌〉译释》,收入《庆祝刘又辛教授80诞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5年。28、《〈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纪年经典述要》,收入《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文出版社,2005年。29、《关于哥巴文字源考证的几点看法》,《中国文字研究》第六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30、《丽江黄山乡纳西语汉字祭文译释》,《音韵论集》,中华书局,2006年6月。31、《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贺词二则译释》,《文字学论丛》第三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7月。32、《和才东巴文题词译释》,《中国文字研究》第七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33、《〈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的年号纪年经典》,《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5期。34、《东巴文卖拉舍地契约译释》,《中国文字学报》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35、《纳西东巴文地契研究述要》,收入《一生有光??周有光先生百年寿辰纪念文集》,语文出版社,2006年。36、《东巴文研究材料问题建言三则》,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第二次中青年语言学者论坛论文,2004年5月。收入会议文集,待刊。37、《纳西东巴文六书概说》,陆宗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中国语言文字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5年9月。收入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三辑,待刊。38、《〈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的花甲纪年经典》,收入《庆祝唐作藩教授80寿辰论文集》,待刊。39、《东巴生年校订四则》,重庆市语言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2005年12月。收入丽江师专民族研究所论文集,待刊。40、《〈木氏宦谱〉纳汉对音中的明代丽江汉语方音》,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6年8月?南京大学。收入会议文集,待刊。41、《纳西东巴文疑难字词考释举例》,中国语言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2006年8月,河北师范大学。收入《中国语言学报》第13期,待刊。42、《白地阿明灵洞东巴文题词译释》,收入《庆祝刘叔新教授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待刊。43、《东巴文白地买山契约译释》,中国语言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暨第2届国际中国语文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6月,宁夏大学。44、《丽江东巴文残砖契重考》,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学。45、《纳西东巴文生肖纪日中的khv55》,第38届国际汉藏语学术研讨会论文,2005年10月,厦门大学。46、《纳西东巴文形近字、同形字释例》,第三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6年8月,河南大学。47、《水书和纳西东巴文、汉古文字的初步比较》,水书文化研究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年1月,都匀。48、《纳西汝卡东巴文信件译释》,中国文字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2007年8月,陕西师大。音韵、方言及其他1、《初唐四杰诗韵》(合作),《语言学论丛》第九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2、《重庆话的附缀形容词》,《语言学论丛》第九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3、《〈说文解字〉的复音词》(合作),《西南师大学报》1987年1期。4、《重庆话名词的重叠构词法》,《语言学论丛》第十五辑,商务印书馆,1988年。5、《重庆话非名词词类的重叠形式》,《西南师大学报》1990年3期。6、《重庆方言的“倒”和“起” 》,《方言》1990年3期。7、《“新说文解字”识字教学法质疑》,《西南师大学报》1993年增刊。8、《文字起源二源说质疑》,《达县师专学报》1994年1期。9、《〈老子〉用韵研究》,《西南师大学报》1995年1期。10、《中华版阮刻〈尚书正义〉音切勘误》,《语言研究》1996年增刊。11、《〈蜀语〉今踪》,收入《李实学术研讨会文集》,语文出版社,1996年。12、《〈尚书正义〉点校札记》,《西南师大学报》2002年4期。13、《“亡其”小议》,云南大学《思想战线》2003年6期。14、《南江方言词语选释》,第二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2000年11月,重庆。15、《敦煌〈尚书〉残卷中的副词“亡”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2002年8月,新疆师大。16、《说“立成”?? 〈明史〉词语札记一则》,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2004年10月,广西师大。

是一所师范类的公立院校,合格毕业生均可获得国家承认的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科毕业证书。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学校前身为1905年创建的丽江府中学堂,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开设有48个专业,其中专科专业47个,合作开办本科专业1个现有学生8000余人。2010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1项指标中有19项为优秀。2016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特色评估,结论为特色通过。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可以专升本。各省每年的统招专升本招生计划根据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部标代码为14015。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立高等学校。学校具有30多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坐落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以丽江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以丽江优美的风光为环境,招收来自云南省及全国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学生。

学校占地114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2.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3409.17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96.66万元。藏纸质图书90.01万册。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可以专升本。

专升本分为两种类型:

1、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亦称统招专升本),考试对象仅限于各省、直辖市、全日制普通高校(统招入学)的专科应届毕业生。

个别省份的命名有所差别,如河北省称为普通高校专接本,广东省称为普通高校专插本,江苏省称为普通高校专转本,其余省份皆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2、是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其拥有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分业余和函授两种学习方式)、网络教育专升本(远程教育)、开放大学(原广播电视大学)专升本。

  • 索引序列
  • 师专学报
  • 湖州师专学报
  • 柳州师专学报
  • 淄博师专学报
  • 丽江师专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