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网络语言中的智慧的研究性论文

网络语言中的智慧的研究性论文

发布时间:

网络语言中的智慧的研究性论文

今日,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由于一些词汇沟通障碍,网络语言在带给人们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不便。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将于8月27日召开关于英文字母词以及网络语言的专家研讨会,邀请语言学家、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共同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对于4000多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一位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文化。首先,为了省事,比如网上说“再见”,一般只用数字“88'代替,时间久了也就约定俗成。其次,不少网络用语有它自身的意义,比如"菜鸟"、"恐龙"之类,要是直截了当去说你"真是一个差劲的新手",或是"这个真是丑女",就感觉失去了应有的味道。还有用"灌水"来形容在论坛上滥发帖子,就很形象,换了其他词可能表达不出这个感觉。网上毕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虚拟空间,用现实的规范去规范它,反而不大现实。 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究探讨”的过程。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网络用语的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

此次禁令针对的不只是“人艰不拆”等缺乏文化内涵的网络语言,还包括随意篡改、乱用成语等现象,例如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尽管如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此举在赢得公众普遍称赞的同时,也招致一些非议。有人认为网络文化可以自我净化,无须刻意去遏制一些自然形成的东西,更有甚者称这一规定是对网络文化的扼杀。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以其轻松活泼的风格得到许多网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肩负着标准使用汉语的使命,传统媒体虽然在语言风格上可以多接些“地气”,但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跟风追捧一些缺少文化内涵,甚至是十分粗俗的网络用语,更何况这些用语在网络上也存在着很大争议。

对一些晦涩生硬的网络用语说“不”,并不意味着对网络文化的否定与扼杀。网络文化应当成为多元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而非文化价值的破坏者,不应干扰和误导人们对文化常识的认知。因此,网络文化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不断地剔除糟粕。

实际上,近年来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不仅热衷于使用网络词汇,还挖空心思篡改和曲解传统成语,生硬地造出“晋善晋美”“咳不容缓”和“骑乐无穷”等诸多奇怪的用语。这些另类用语看似有创意,实则是为了出奇、夺人眼球,以便提高节目的收视率。长此以往,汉语的正确使用会遭受威胁,会给公众、特别是对于处在语言知识学习阶段的青少年造成误导。

除规范性考虑外,还应看到,语言文字也是民族文化和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传播文化、弘扬文化的前提,就是对文化心怀敬意,严谨优雅地使用语言文字,而生造词句、追风恶搞是对汉语使用习惯及其标准的破坏,是对汉语审美的破坏。因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严格广播电视节目语言文字的用法和含义,是完全必要的。期待在文化传播界人士的倡导和带动下,把这些外在规则变为内在自律,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规范使用汉语语言,进而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起到辐射和提升效应。

果不其然,像春笋一样,一些网络新词儿终于从众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嘴里蹦出来了。

呵呵——近些年,我迫于与时俱进的时代召唤,有些不情愿,怯怯然又欣欣然地从现实的死海中登上网络,那叫一个新鲜,一个激动。没想到无论到哪儿都能听取“呵呵”一片,这是什么叫声?当时自然摸不着头脑,没多久,听多了看多了,也便会意出了那表示的是笑。我更纳闷了,哪有这么笑的,听着疹人。到后来耳濡目染,慢慢懂得了这短短一声“呵呵”里面的别有深意,意思丰富着呢。

滴——相当于“的”,一般用在句尾,说起来娇贵十足又有点儿居高临下真理在握的架势。但我觉得刚听那阵还好,说的人多了也就乏味了。女生说“滴”还让人觉得过得去,至于男生,也“滴”“滴”“滴”的,听着发腻,似乎没吃饱,可怜得像要饭的似的。

晕——多数时候单说这一个字儿,听起来真是让人顿生怜惜。但如今,有时加个前缀,“我晕”,有时在后面加个字进一步加强效果,“晕死”“晕倒”等。自然说不出具体表示什么意思,但是总能意会出那么点儿意思。在现实生活里,也早已“晕”成一片。身边晕乎着的人不在少数,就连自己有时也会不禁溜出个“晕死”,以表示什么什么的。

汗——当初也不明白,怎么大家正说着话老蹦出个“汗”呢?虽然不懂,但还是不失其乐地跟着“汗”。当有人问及意思,便用“连个‘汗’你也不知道,真‘汗’“掩饰自己对“汗”并不知意,更指明了对方的不“潮”。“汗”多了也就看清了,那表示人家急得或干脆被你吓出一身冷汗啦!其实哪至于呢,不就是随便聊聊吗?可人家不管,总之非要显示自己“汗”。久而久之,遇到什么尴尬的场合,我的口中也会不自觉地蹦出几个“汗”来。

偶——刚上网那会儿,听着你“偶”来我“偶”去,着实有些恼人。后来在电视上听到有台湾老百姓也说“偶”,猜想可能是原住居民的土话吧。可现在土话怎么也越传越邪乎,成了潮流酸语了呢?现在有不少同学,话说得好好的,便在语句中有意无意地夹杂些土话,以显示自己语言的幽默。说土洋结合的普通话竟成为一种新潮了。有一次和一小学同学聊天,没说几句就开始偶偶偶了,我听不下去,说:“你别偶!”人家当即理直气壮地回了句:“偶偏要偶!”当时,我怎一个“汗”字了得!

这年头的流行新词儿真让人“汗”啊!

想必大家都知道,它的词句很有趣,但是带给我们的可是厉害兼备啊!

我三年级时,班里流行说网络用语,因此我们的语文成绩是一塌糊涂啊。就比如看拼音写汉字这一题和改写句子这两题来说吧。第一个词的拼音拼的是什么可我们大部分人都写成了神马,吧怎么写成了肿么......唉,这可恶的网络用语。

上课时,网络用语还停在嘴巴里。老师一上课,网络用语便又流行开了,老师问我们:“你们知不知道没有一切困难能难倒我们这个句子给它换个说法是什么?”我们互相看了看异口同声地说道:“神马都是浮云!”老师愣了一会,生气的说道:“你们都给我抄五篇课文,觉得自己考得还不够差是不是?还敢用网络用语来说话,想争取下次都抱个鸭蛋回去么?”我们的脸红了起来,都纷纷低下了头。

放学了,回到家后,弟弟心情十分难过,我赶紧走过去问:“弟弟你肿么了?”弟弟望了望我,心情仿佛像渐渐回升了一般。过了一会儿,他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好奇地问:“老弟,你肿么了?肿么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呢?”老弟笑的更开心了,上气不接下气的说:“你讲的网络用语实在是太好笑了,笑得我肚子都疼了。”“虾米?”原来是网络用语让弟弟开心起来啊。但是转念一想网络用语还是少用为好啊,不然我们的国宝——汉语就要糟蹋在我们的手上了啊。

网络用语利病兼具,带给我们幽默,平时有些网络用语也很好,比如——886。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被人们所熟知,有的是自创的、也有的是谐音,而许多常见的“网络用语”如: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杯具等频繁出现在小学生的作文里,不得不说网络的强大。网络用语大量出现在小学生作文中,许多老师担心学生常用网络用语写作文,而把最原始、通用的写作语言忘了。我觉得:老师有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写文章又不是写网络小说,没必要把网络用语写入作文,除非某个学生写网络小说。

我个人认为如今的作文引入网络用语并非不可取,适当的融入一些网络用语,会使全文富有现代感。记得以前读书时写作文,都用一些老师平常教的或课外书看来的词语,经过一些朗读、手写后用在作文里,根本没有同学写什么“给力”、“杯具”等谐音词语,再说了那时也没出现这些词。虽说运用网络用语会使整篇作文产生现代感,但是这没什么意义,说不定过多的网络用语出现在作文里,效果适得其反。现在的学生很聪明、接受能力强,同时也对外界新生事物保持好奇心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会上网了,这不免就会看到这些网络用语,看多了就自然而然的写进作文,使得全文从头到尾没有几个常用语句,基本上全是网络用语。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每个学生的作文里都是数不胜数的网络用语,那老师看了会作何感想?如果我是改作文的老师,作文40分我给这学生25分,因为这学生全文没几个常用词语,自然打分就低了。学生将网络用语运用在作文里,用一点可以,若没看几行就看到网络用语,那这就不叫作文乐,而是叫网络小说,干脆去直接写网络小说吧!网络用语的产生,实际上只是用来消遣的一种产物,并非看后用在作文里,若把网络用语全塞到作文里,就不好了。一味的运用网络用语在作文中,会逐步使学生的词汇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是词语的词语,最终使整篇作文走向“烂”的边缘。

如果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写网络用语化的作文,那他或许会在所有的作文里运用网络用语,包括书信,这是绝对的,因为这学生已经习惯了,一写作文就用网络用语。所以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写作文,我认为应该少用网络用语,多用常规用语、少用网络词汇,多用语文课或课外书所学的用语,这样才能使全文清楚、规范。不至于让许多老师看不懂。

希望以后在学生的作文里,尽可能少的出现网络用语,许多学生知道这是网络用语、也知道什么意思,但对于像小学生而言,用在他们这年龄段的作文里不合适。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多的应该是用一些充满童趣的语句,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写作特点、也和年龄相符,用过多网络用语反而觉得老气横秋。什么年龄都有它独特的语言、词汇,如果你放弃了你这年龄段应运用的词汇和语句,去用与年龄不符的词汇和句子,一则别扭、二则毫无生气,那整个作文虽然看似成熟,实则了无生趣。

网络用语应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为好,否则用不好会弄巧成拙。

关于网络语言写进作文,青少年学生、家长、老师各有说法,意见不一。时髦、有趣、新鲜、个性,一些青少年觉得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同龄人交流与沟通,以标示青少年这个群体特殊性,这也使得网络用语在学生群体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简洁明了,琅琅上口”,“可以不受束缚,张扬个性,可以天马行空、畅所欲言”,许多初中生、高中生对于网络语言乐此不疲,“起初是带着好玩有趣的心理,说着说着就成了一种习惯,不自然地就会应用在平常的作文里,觉得这样写起来方便”。也有些同学表示中肯的看法。

他们觉得,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但网络语言的使用还要看环境,看场合,不要把网络语言写进作文中。很多老师反映,在日常教学中已发现这种用语网络化的倾向,特别是在学生们平时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例如“orz”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网络符号在青少年中的使用和流行,固然反映了年轻人思维的开阔和活跃,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但是如果任由这种随意的、不规范的语言使用蔓延,势必会制约青少年语言文字素养的提高。

同时,习惯成自然,这种不规范用语也会迁移到学生的作文当中,造成行文不畅。这对于正处在语言文字打基础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就难以避免这种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带来交流障碍。

更让人担心的是,年轻一代如果沉溺在自己构建的话语环境里,满脑子“Q言Q语”,势必会影响他们对以规范汉语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的接受兴趣。长此发展下去,这些年轻人就会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隔离一代”。这种隔离和割裂,不仅仅是文化层面的,还会涉及到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一些家长表示,如果孩子和同学打电话时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语言,家长一般不会去干涉。但是,孩子要是把这些网络词汇用到作文里去就有些不像话了。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张口一句闭口一句,“偶”、“稀饭”、“虾米”的,如果养成不标准的语言习惯,沟通困难不说,还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

一些家长说,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觉得,网络上的资源很丰富,要是不利用网络就会失去很多的知识,这也让很多家长感到左右为难,既不愿自家孩子落在时代的后头,更不想孩子深受其害,甚是无奈。

虽然学生在运用网络用语时会用引号特别标明,但这都属于不规范用语。如果只因说起来简单,用起来方便,作文里硬是塞着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这就忽视了用语的规范性,更给他人阅读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在享受网络用语带给我们新奇、喜悦和便利的同时,也应该分场合,重视汉语的规范性。

近年来,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也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纵观整个互联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流行语,像“真香”、“我酸了”等词汇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由此引发了人们不同的态度。我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顺应时代的发展脉搏,值得肯定。首先,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灵动鲜活,例如:“奥利给”、“我太难了”等词汇,都生动形象地点明了人们的状态,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乐于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其次,网络流行词顺应了时代发展,契合时代脉搏。我们处于一个时新月异的时代,语言词汇更新发展,像“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等流行词不仅使科技进步被人们熟知,还体现了流行词更容易被广泛传播,风格诙谐、幽默的特点。

当然,网络流行语也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如果人们在不同场合随意滥用流行语的话,必然导致某些不正当文化的传播,造成一个人甚至更多人的文化素质方面的缺失。

对此,我们应该区别:在公共场合或在长辈面前,我们应该注意言行,礼貌待人;而在同龄人面前,例如同学、同辈、好友之间我们可以显得更热情、开放一点,适当使用流行词可以增进情感交流。

我认为,网络流行词使用利大于弊,但前提是——要适当使用!

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都很流行网络语言。比如,当你回答别人你知道时,就会说:“偶知道了”还例如“偶好感动”‘你说的是撒子’之类的。

这种流行,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有时还会在作文中出现。

网络语言已经走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还能随口说出,连有些老人都会说了。可以说这种语言已经“红”遍了大江南北。连老外都时不时说出几句。

有些人,已经连以前怎样说话都忘记了。这种网络语言也进入了考场。这样真的好吗?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标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它是何等的神圣。汉字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长河中,永不干涸的泉水,是不可侵犯的。

而今的网络语言,已改变了汉字,作文中的错字连篇,日常生活中,听到正常的回答,有些人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人们已经慢慢丢失了我们的标志与骄傲。

这种流行好吗?它值得我们放弃五千年的历史瑰宝吗?它能代替汉字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吗?

网络语言它不能,理智告诉我们它不能。汉字是独特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DNA都不一样。网络语言无法改变汉字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因为汉字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这种流行最多是“昙花一现”,怎能取代无穷魅力的汉语言呢?

网络流行语是什么呢?比如:YYDS、绝绝子、凡尔赛,这些流行语90后,00后应该都懂吧!

平时你们会用这些网络用语吗?是怎么看待网络用语的?最近有一位网络流行语的带节奏高手“郭老师”被全平台封禁了,这都是因为她用张牙舞爪的动作和低俗奇怪的言语方式来博取大家关注,我认为这样的语言不能经常去用,如果以后大家都去用这类词汇来形容所有事情,那么人们有可能会越来越懒惰,传统文化的表达可能会丧失。但是人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是不需要太强表达能力的,而网络用语既然能高度概括很多东西,那么表达能力比较差的人就会使用,但并不完全是因为用了这类词语表达能力才变差的。

我们可以从历史来讲流行语对人的影响,80后、90后也有一些网络用语,但是不也照样读书,照样工作了吗?当年有些流行词语现在已经很少讲了,所以YYDS这些网络用语,以后也会一样,10年、20年后也会面临一样的问题所以对表达能力不会出现太大的影响。

我们不能阻止网络用词的出现在生活中,在幽默风趣的语言环境里适当使用也是可以的,但我们一定要更认真的去学习汉字,和古诗词,我们要更好的去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发展,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

在网络中,一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却有着特别的意思。如“灌水”是发无聊帖子的意思;“抛砖、踢一脚”是跟贴的意思;“偶”是我的意思;“9494”是就是、就是的意思;“拍砖头”是批评某帖的意思;“路过”是随便看了一下帖子的意思。它们或是从现代汉语的现有词汇中引申出新的义项,或是创造出的新词新语。这些流行语的生命力姑且不论,但它们均体现了标新立异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先锋意识。这种树异于人的用法,还体现在一些句子中,如:“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这是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创新用法,意指人的能力和名气如果足够大,就会有好的舞台供他(她)施展自己的才华;“一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这句话源自“农夫山泉”的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后被改编成“农妇、山泉、有点田”,并借此理解为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这些富有个性的网络流行语不断产生并快速流行。

当然,在网络中,也存在着语言借用的现象。如“顶你个肺”原来是广东方言,周星驰的电影里曾出现过这样的台词。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和网络环境的特点密不可分。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这为不同语言的接触、借用、流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而基于这种基础生成的网络流行语,则体现了多元文化彼此接触的特点,使得不同的文化成分可能为对方所吸收、借用。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而处于社会中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已经形成了某种社会心理或诉求,但并未找到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矛盾。网络自由的环境和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使得这些空缺得到补充。如“顶你个肺”这旬网络流行语表示惊讶、不满的意思,而更多的是表达了无奈。在汉语中,原来就有很多表示“惊讶、不满、无奈”的多种语言表达形式,但是《疯狂的石头》的热播,加之齐达内在世界杯上的以头顶人,让这句台词成为网络流行语。究其原因,大概是一些人不再满足默默无闻的生活方式,而想要彰显自我,展示个性。这些流行语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心理诉求,因而异常受欢迎。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语言往往承载着特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个体特别是青少年在学习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一些网络流行语有益于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成,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网络流行语对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成具有负面影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的流行语体现了不良的思想倾向,如果频繁接触这些词语,就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不良影响。再者,严格地说,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不少错别字或语法不通的句子。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语言水平和能力。特别是用网络流行语与人交流,虽然形成了个体的话语风格,但会时常造成交际障碍,而且更易形成代沟。

希腊有“凡事勿过度”的思想,意指过分的放纵或节制都有损健康发展,只有取其中,才是正当的态度,才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全。所以,借用过来,希望提醒大家,对网络流行语保持一个正确而又清醒的认识,这样我们在取其精华的同时,才能保护自己不受其糟粕的影响。

网络语言 你明白多少? 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新人类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伊妹儿、小猫、老鼠早已被踢出年轻一代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偶稀饭粗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的说”,“介素虾米东东?”……这些都是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受网费和网速的限制,为了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和信息含量,属于它自己的“Q言Q语”便应运而生,给日常用语注入一股鲜活的血液。 新新人类都是一些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善于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也正因此,网络语言才会不断推陈出新。 Q语究竟是古老汉语的一种新时代烙印,还是把纯洁的汉语带入了一个歧途? 网络语言颠覆传统文字习惯 几家欢喜几家愁“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段文字都会不知所云,但这却是天津市某中学生作文里的一段文字。时下,这些时髦的网络“新语言”已成为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的常用语。走进各所大中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妹妹)”等这样的网络语言,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在作文中使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学生时髦有趣干吗不用? 天津新华社消息,天津市43中学的高一女生李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她还告诉记者说,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是会被人家挖苦取笑的。 也有一些学生对记者说,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很多畅销的网络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猪八戒日记》里充斥了“美眉”“青蛙”这样的网络语言,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把这些词换成正统的表达,它的可读性就差很多。 记者登录了几家国内网站的论坛和聊天室,满眼充斥着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的网络语言:“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尴尬”一定要说成“监介”,网络新手被称作“菜鸟”,在网上乱留言叫“灌水”,“很S”形容的是说话拐弯抹角,而最常见的TAXI(出租车)在网络语言却变成了“太可惜”…… 老师认为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 家住天津市和平区的许女士无意间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我,TMD(他妈的),7456(气死我了),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许女士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女儿一番解释她才明白过来。许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这是什么话呀,日记本成了密码本,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沟’。” 家住天津南开区的小楠在上小学时擅长写作文。入中学后,小楠开始迷上了网络。近日,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说,小楠写的作文让他有些看不懂,什么“PF(佩服)”、“BT(变态)”、“4242(是啊)”都用进去了。小楠的母亲翻开女儿的作文一看,到处是老师用红笔画的圈圈杠杠,都是“看不懂”的网络语言。 也有的家长认为,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都反映,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利用网络可以获取很多知识,这令家长们左右为难。 专家宽容比扼杀更重要 有关专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 王辛铭说,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会被淘汰,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也有个生命力的问题。对网络语言我们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吉夫认为,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地被丰富被更新。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将不再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忌。 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王来华说,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我们应当对它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毕竟传统的语言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辛铭说,因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有同学在作文里会冷不丁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用口语化的语言,可将学生作文收上来一看,还是有些学生会使用诸如“酷毙”、“卡哇依”之类的词。他认为,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义明指出,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一味地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因素”。阅卷老师对网络语言一般都不会买账,这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分数。 网络语言生成另类文化?时下,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你不了解网络语言,就很难被视作网民中的真正一员,就像不懂英语很难与世界接轨一样。 网络的另类声音 在网上,如果你称呼漂亮姑娘为美女,肯定会让网友们喷饭———太俗了。网上美女的称呼叫“美眉”。发明这个称呼的网虫一定具有相当丰富的艺术细胞,因为姑娘的眉毛可是构成美貌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词汇中,东施是丑女的代名词,谁叫她效颦来着。可若是在网上,丑女们有着更令人胆战心惊的称呼:“恐龙”!如果再在前边加上3个字:肉食性。那可就彻底玩完了———谁也不敢惹长相丑陋的“泼妇”。 以上只是网络语言的一类,它来源于中国的传统词汇,但被网虫们赋予了新的含义。通常都非常形象,通俗易懂。“伊妹儿”、“美眉”是第一批伴随网络诞生的词汇。 此外,新词汇的诞生还有很多归功于网民们自己的创造。例如米国,并不是指生产大米的国家,而是指美国。网民打招呼的时候,通常不会说“我来了”、“我要去吃饭了”之类没品位的大白话。 在网上,数字语言更不可小觑。倘若你初涉网络,除非有破译密码的天才,否则是绝对弄不明白数字语言代表的真正含义。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爱情高手就是这样栽在网上的。 网络语言还包括很多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比如说,“BB”的意思就很复杂了,它可能是宝贝、孩子,情人,也可能是和你说分手———BYE—BYE。 如果你愤怒,你可以选出一个横眉竖目的脸谱发过去,心情好时则可以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还有许多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网络语言种类繁多,很难一一列出,其中的意味、酸甜苦辣就得网民们自己去慢慢品了。 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 一位小学教师来电说,现在的学生开口“哇噻”闭口“酷MAN”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据了解,学生们都是从网上学来的。这位老师呼吁,现在学生上网的越来越多,而学生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北京小学副校长李明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应当客观地来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如果一个新的语言产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我们就不能也不可能人为地去阻止它。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而没有弊端。倘若是些类似江湖黑话等不健康的语言,就应当坚决制止。 白云路小学教师张金芳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正规,语法、词汇的运用都非常讲究。可是网络语言却不一样,随意的成分太大。如果单纯拒绝网络语言也不明智,毕竟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多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但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也不行。这其间有个度的把握问题。比如说我的学生的文章出现个别网络语言,我不会去责怪他们,而是应该去了解它的真实含义。毕竟,对待新类型的语言,我们采取的方式不应该是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面对。 面对教师们的忧虑,很多身处其中的学生们却不以为然。一位绰号“甲克虫”的小网民对记者说,我们打小就爱看卡通漫画、电视、现在又迷上了网络。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语言。那些罗嗦乏味的文字我最讨厌,明明一个单词或者一副图片就能说明白的干吗要拐弯抹角来表达呢。 语言发展不能拒绝网络 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署了解到,对于报纸、期刊、杂志上出现的文字,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而对于兼具媒体性质的网络语言还没有出台专门的规定,有关部门也正在商讨相应的措施。另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是否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是非常重要,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同时,它也能丰富中国的语言文字。有一些专家就专门从事收集新词汇的工作。 一位语言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远的不说,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熊市、牛市等单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现在的小孩,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网络语言对网民心理的折射摘要] 随着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的增多,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目前主要有四类:“新造网语”、“数字网语”、“缩略网语”以及“符号网语”。网民赋予网络语言形象生动、标新立异的特点, 折射出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期的心理状况。[关键词] 网络语言;类型;特点;心理折射 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场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是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但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大部分的网上交流仍采用字符的形式,同时占网民比例最大的人群是代表社会中坚力量的年轻人。因此在这种交流过程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也显示出了一些独有的特点,这造就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硬件、软件、鼠标、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短信息、第四媒体、基准网民、电子商务、政府上网、中国概念股、虚拟空间、注意力经济、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是指网民们在网络交流这一新兴文化中所使用的新的语言。本文所要描述的正是这一类别。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文字活泼、自由、亲切、幽默,特别贴近生活,同时却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些语言现象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透过这些语言现象,能够看出与之相适应的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期的心理状况。 网络语言的类型 目前中文环境中的网络语言(以下简称网语)种类繁多,新词新语漫天飞舞,词语的构成也比较复杂。具体说来,按其组成方式可分为四大类: 1、新造网语。年轻而时尚的网民们为了在网络世界引领潮流、标新立异,不断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充满怪异情趣的新词,或推陈出新,或旧词换新意。新造网语主要呈现四种形式:(1)“旧词义变”,即根据具体交流的需要给旧有的词汇赋予新的意义。如“帖子”是对网络论坛中所发表文章的称呼,是从“写着字的小纸片”的含义而来;“楼上”和“楼下”在网络论坛中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因为在网上文章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而呈由上而下的排列;“青蛙” 是指不受欢迎的丑陋男孩,而不是在说青蛙王子或吹牛大王;甚至有人用“偶像”指称呕吐的对象,用“天才”指称天生的蠢材。(2)“旧词音形变”,是指对旧有词语的读音、字形加以变化,进而产生新词的现象。例如,“妹妹”变成“美眉”, “青筋”变成请进, “大侠”变成“大虾”,“版主”变成“斑竹”,“气疯”变成“弃轰”等等。(3) “音译借词”。这里的“借词”概念借自传统的语言学:“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1]最典型的莫过于把E-mail(电子邮件)称作“伊妹儿”、Windows称作瘟都死 、homepage(个人主页)称作烘培机。(4)“新新词汇” 是指由汉字构成的新词。比如“菜鸟”是对网络新手的戏称;“东东”就是指东西,仿佛出自幼儿之口,女孩子对此词情有独钟;“灌水”是让你发表意见、写文章,与之相应的还有“造砖”,前者是指随便写没价值的东西,后者是用心写好文章,两者相映成趣。 2、数字网语。抽象的数字经过想象力的排列组合,产生的效果出乎人们意料。这种数字化语言往往意蕴无穷而表意诙谐活泼,充满生活情趣。数字网语大体有三种表达方式:(1)数字与汉语谐音。比如最常用的886表示“拜拜了”;7456表示“气死我了”;770表示“亲亲你”;5555是“呜呜呜呜”,象声词,意即哭泣;1314520是温情脉脉地向对方表白“一生一世我爱你”等等。(2)数字与外语谐音。如88表示bye-bye; 74表示kiss;3166表示“撒优那拉”(日本语)再见的意思等等。(3)“数字密码”。是指通过阿拉伯数字的特别组合来表示某种寓意,有人在网上称你是286,他是在说你“脑子转得慢,像台286电脑一样”。又如“007”是指“我有秘密”; “123”是指“木头人”; “10”或“100”是指完美; “1775”是“我要造反了”,因为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3579”表示“此事真奇怪”,因为这5个数字都是奇数,而在英语中“奇数”与“奇怪”是同一个词“odd”;“010”是指“孤独”;“0001000”又指“我真的好孤独”,“1”表示一个人,“0”表示空乏,取数字的象形意味等等。 3、缩略网语。网民们将英语或汉语变形而为缩略语,这种语言起初只是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较为固定的网上用语了。它所遵循的原则只有便捷,目的就是把一样复杂或不便表达的东西用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字母表示出来。缩略网语主要有两种形式:(1)规则的字首缩略语。又有英语和汉语拼音字首缩略语之分。比如BTW是by the way(顺便说)的英文缩略; “请有空就E我”,这E字是缩略语E-mail的再缩略;“BB”是Bye-Bye(再见)的英文缩略;“VG”是Verygood(非常好)的英文缩略;“PM”是Pardon me(原谅我)的英文缩略。又如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缩略,如果你在网上被人呼为GG、DD、JJ、MM或PLMM,那就是一种非常亲昵的称谓了,指的是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或漂亮妹妹,这给原本冷冰冰的虚拟网络世界平添了一份亲切的感觉。当然,还有一些拼音缩略是平常不易出口的骂人话,如TMD就是“他妈的”的缩略,BT是“变态”的缩略,PMP是“拍马屁”的缩略,不一而足。(2)不规则的缩略语。如3KU和B4分别是thank you和before的汉英合璧的缩略; “HRU”是Howareyou(你好吗?)的英文缩略;“CU”是Seeyou(再见)的英文缩略等等。 4、符号网语。由于在网上网民大都采用字符的形式进行交流, 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体姿语,这便影响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和形象性,网民们由此特意创造了一系列具有感情意义和形象色彩的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由键盘中现有的特殊符号、字母和数字组成,是一种非常形象直观而且简约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比汉字更具表现力。比如,∶-)表示最普通、最基本的一张笑脸,常用在句尾或文章结束之处;∶-D表示非常开心地咧嘴大笑;∶-(表示正在生气或悲伤;^-^可以用来表示男士温和礼貌的笑脸,那么^.^自然代表女士含蓄优雅的笑容了;T-T表示哭泣的脸上双泪长流;^0^表示惊讶,^!^表示赞许;“:—P”(吐舌头的鬼脸); “:”表示接吻;“:%)%”表示满脸的青春痘,……丰富的表情符号能给人一种眉目传情的感觉,区区数画所传达给对方的信息往往会超过文字。 从网络语言的特点看网民的心理 第十三次CNNIC(2004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4.1%, 35岁以下的网民占82.2%,网民在年龄结构上呈现低龄化的特点。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29.3%,其次是大专(27.4%)和本科(27.1%)。从用户职业看,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29.2%。[2]尤其活跃在聊天室和BBS的人群,其年龄、学历和职业结构使其具备了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特征:他们更有知识,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具创新能力,他们也最具个性和反叛精神一、网络语言的生动形象对网民心理的折射 从上述网络语言类型分析中可看出网络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生动形象。网络语言的生动形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造网语的生动形象;二是符号网语的眉目传情。网络语言中的所有表达方式其实都是可以用传统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的,可为什么网民们还要费劲心思创造出这些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呢?我认为这要从网民的年轻化来看,现在网民中的大多数都是高学历、高素养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正在显示特有的智慧与才情, 他们思维活跃、新潮,他们机智俏皮、妙语连珠。他们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是炫耀自己身上“闪耀着的智能的光辉”,他们所创造的幽默诙谐的语言是对平庸、枯燥、刻板生活的温和打击。例如网语“菌男”“霉女”是指相貌很丑的男女,因“菌”“霉”的使用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所以具有很强的反讽意味;“灌水”“造砖”在网络上都是指写文章,但“灌水”只是指随便写写,“造砖”则指潜心创作,带有很强的比喻色彩;“菜鸟”和“大虾”是网络新生和超级网虫的网上称呼,“菜鸟”是方言“笨”和“差劲”的意思,形容网络新手显得活泼、诙谐,而超级网虫经常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日久天长,弓腰如虾,比喻十分生动形象。所有这些都让枯燥的计算机生动起来,成为交流情感的一方乐土,让人流连忘返。 陈原先生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中说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境,不能使用或不满足于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作出反应。” [3]的确如此,中文表达本身存在一定的缺憾,在网络这个个性飞扬膨胀的特殊情境里不足以使年轻网民的思想得以尽情宣泄,于是符号网语在这个寸秒寸金的世界出现了。这种符号是现代标点的重新运用。既是抽象的,又是形象的;既是牵强附会的,又是妙不可言的。如:“Zhizhi同志昏倒在电脑前,以至于第二天上班都迟到了。:-(” [4]其中的“:-(”表示“苦笑”这种表情。如果我们把这个符号竖起来看的话,就会有形象生动的新感觉。网民通过这些符号传递他们特有的机智和创意。 敬一丹在做客新浪网时也谈到:“至于说年轻人当中出现的语言现象,我认为根本不需要大惊小怪”,“我觉得,他多半不是特别排斥正规的语言,而是追求一个修辞的效果。” [5]可见网民之间的交流用形象有趣的语言,是他们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的一般态度。。 二、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对网民心理的折射 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常常用异化的、情绪化的语言来宣泄某种平日里不能或不敢表达的情感。比如,用那些隐晦的数字表达出别样的感情, 770(亲亲你), 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不好意思用语言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既简洁实用,又显得幽默含蓄。又如把“东西”称为“东东”的“童语现象”,很难想象会在网络以外的任何交流环境中出现。这表现了在现今这个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对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而在平日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无异于向竞争对手、向社会示弱,所以在网上这个虚拟社会中,没有人知道你的性别和年龄,没有人与你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网络便成了宣泄感情、显示“本我”的最佳地点。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就此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现代社会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理解,网络成了情感宣泄窗口。”“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在网上聊天的人就更容易将平时鲜有机会表露的‘本我’显示出来,所以虽然目前网民中85%以上都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但在聊天室里的表现往往比较‘初级’。” [6] 标新立异表现在另一方面常常视传统语法于不顾,表现出完全的随心所欲来。例如网上有一篇题为《小女子评说四方男人》的文章中写到:“只有爱上之后,才发现有点鸡肋。”还有这样一个句子:“还满腹生活常识地给太太充当购物顾问……” 。[7]网上还常常将“给你打电话”说成“电话你”,甚至连“气死我了”也说成“气死我乐”这种经常出现反常搭配的情况,都是从常用词语中翻出新意,网络语言显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讲究冲破束缚。年轻人标新立异和叛逆的精神跃然纸上,折射出他们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的迫切心情,着意与传统文化的含蓄、严谨和精致相疏离且乐此不疲,希望成为具有社会话语权力的主体的积极努力,愿意直接表达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和批评的率真性情。 “因此,他们常以出格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放松,并企望以此体验一种快意。言辞的出轨、观念的冒险,是青年人经常采用的一种炫耀性的社会互动行为。” [8] 总之,任何一种语言,只要还被人们使用,就必然会不断地发展。创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创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分析和理解年轻人在网络语言上的创新和突破,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心态史的演变过程。 走出对网络语言的认识误区网虫”们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汇正在迅速蔓延。对此,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深感到担忧,他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新华社12月19日)对于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语,人们向来有着不同的认识,李如龙教授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然而,与一些正统语言专家回避甚至鄙视网络语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由敲起键盘来劈里啪啦的网上“高手”们制造出来的新奇词语,却为众多网民所熟悉和喜爱。在笔者看来,对于网络语言,一些人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走出这些误区,是正确看待和引导网络语言的关键。

中国的智慧论文

引导语:“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以下是我整理的国学智慧经典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生智慧的关注和思考。中国人生智慧极富特色,究其根底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对此,儒、道、佛三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阐释,为中国传统人生智慧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图景。“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修行处世之道。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融儒、道、释为一体,互补相融。儒家讲入世,强调刚健有为,以天下为己任;道家讲忘世,强调清静无为,精神超脱,以柔克刚,安时处顺;佛家讲出世,强调万物皆空,排除烦恼,自度度人。儒、道、释三家在人生智慧问题上虽然有所差异,但各有特色,又互相融合,凝炼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人与人关系的定位取舍,人与自我的精神境界的深邃追索。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一项共同的挑战和冲突,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视角投向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认为发掘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瑰宝,寻求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冲突和危机是十分有益的。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发展,也要从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中汲取 营养 ,特别是知天、知人、知己之道。

中国人生智慧关注的第一个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古以来,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也称为天人之学,与义理之学、会通之学并称为三大学问。天人关系是研究知天的问题,也是探索人生意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发展生产力。若从历史的跨度进行比较:人类的历史约有300万年,人类的文明史约有6000年,科学技术的历史约有2500年,近代科学的历史约400年,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还不到100年,然而有学者估计,今天社会在3年内所发生的变化相当于上世纪初30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时代的300年内的变化、石器时代的3000年内的变化。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也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迫切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学者们从不同的认识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对策。戴利(H·Daly)等经济学家提出了“稳态经济”理论,他们把传统的不考虑生态影响的经济模式称为“增长经济”,而把根据生态和社会相结合观念而形成的经济称为“稳态经济”,主张在必要时应该不惜放弃短期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以维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生存和稳定,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一个无限期保持下去的较高的生活水平。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Boulding)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英国经济学家史密斯(G·Simith)及一些自然科学家提出了“生态蓝图”理论,他们指出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带来的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无穷的灾难,必须控制人口、保护资源、压缩生产,提倡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关注天人关系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显著特点。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我国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有自己的“天人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一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二是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三是《易传》提出的天人和谐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观点各有差异,但主张天人和谐是一致的,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

摘要:“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阶段诵读优秀国学经典,学习前人在修身养性,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智慧和 经验 ,可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幼儿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关键词:国学 经典 传承 文化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讲话中说道:“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但是在各种文化交融贯通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逐渐摒弃了汇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国学文化,片面地认为我们的“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带有封建残余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谓先进的西方文化。

事实上对于各国文化,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的话,在其积淀传承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国学文化” 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国学经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文章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

1 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来辅助经典诵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刺激来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1 讲述故事法

讲故事是幼儿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小典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幼儿感兴趣,容易听得进去,学得也轻松。

1.2 图画法

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幼儿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幼儿的理解。

1.3 趣味游戏法

将诵读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最感兴趣的锻炼与游戏中,是增加儿童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伴随经典的唱诵,孩子们做着创编的扇操、拉手操、 武术 操、椅子操,气势磅礴,直击儿童心灵。在孩子们户外的器械活动中,把孩子们熟记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编成橡皮筋、长绳、“跳房子”的新跳法,让孩子玩起来不念就不行,快乐地念唱巩固;在“翻胶线”、猜拳、手指戏等小游戏中,经典诗词的念诵也成了完成游戏的规则背景。将“经典”教育巧妙移植到多种活动中,使活动富有“趣味性”。

1.4 多种感官训练法

在指导幼儿开展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多种艺术手段,如组织开展吟咏、朗诵、唱歌、跳舞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对古诗文经典的感受力。

1.5 情境表演法

大多数国学经典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是幼儿难以理解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经典变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以致用,让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1.6 比赛竞争法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汇演和各种比赛,形式包括朗诵、吟唱、讲故事、背诵比赛、合唱、相声小品、游戏等,以此检验诵读活动的成效,激发幼儿更大的兴趣。

2 家园互动,合力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们力求实现“双边互动”,用参与性最强、最生动的方式让家长始终“和孩子一起”。比如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麦克风”制度,让小小的录音笔在每个儿童的家庭中流动,录下亲子共同诵读的章节,在全班播放并领诵,每月评比“金话筒”;以“经典长廊”为载体让家园同行,我们在幼儿园长廊以“活动夹”悬挂可自由取放的国学经典诵读卡,家长每天都可以与孩子一道取一张卡片回家,根据内容或与孩子共同诵读,或讲述给孩子听,或朗读给孩子欣赏。每天,要求家长安排5-10分钟与孩子共同诵读此内容,并由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对家长参与的评价。

“滴水能穿石”、“积少能成多”,国学教育贵在坚持。努力把握好长时期“一滴水”的份量,始终保持孩子们“乐学”的状态是国学教育的根本。滴水会累积起穿石的力量,滴水能汇集成江河的丰富,从孩童开始,从小蓄积起来的民族的美德与智慧终将厚积薄发。

幼儿园的国学文化教育旨在让孩子常常耳濡目染于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里,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相信,“国学文化”的价值将会伴随儿童一生,传统文化的精髓滋润将扶持他们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扬帆启航。

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古代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和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的。调阴阳、 顺四时、序五行,敬天知命,重德行善,方能平安吉祥。"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易·乾卦·文言》),"天地与我并生,

自古以来,智慧是人们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无穷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智慧的议论文,仅供参考。

关于智慧的议论文篇一

自古以来,智慧是人们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无穷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

纵观人类历史,有多少智慧在这历史的舞台上演!哲学家的真知灼见,高瞻远瞩;政治家的定国安邦,富国强民;军事家的运筹帷幄,出奇制胜;文学家的妙笔生花;艺术家的敏锐超常;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无不是智慧的结晶。

孔子观流水而领悟“逝者如斯,不分昼夜”;庄子品秋水而明悟“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佛家因一花一叶而领悟“世象无常,四大皆空”……这是东方人的智慧。

牛顿因“上帝的苹果”而闻名遐迩;贝多芬磨难一生,却流传千古;诺贝尔险些丧生而成就传奇……这是西方人的智慧。

智慧靠先天的禀赋更靠后天的努力,汲取知识是智慧的开始。汉字的“智”字,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天天获得知识,方能拥有智慧呢?

有智慧的人,凡事往大处着眼,能识大体,不为私事而和人计较,自然能受人尊敬;有智慧的人,愈是紧急的时候,愈是镇静沉着,想出应对的办法。智慧的人心胸开阔,志存高远。智慧的人从容。考虑事情周全,说话语言得当,行为举止得体,办事公平公正。智慧的人总能心怀希望,培养希望,点燃希望,成就梦想。

智慧就是财富,一个人真正的能源在于内心的智慧,能够开发内心的能源,人生才会活得充实快乐!

关于智慧的议论文篇二

开卷有益,百读不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人会否定《孙子兵法》是如此的杰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们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而父亲告诉我:“不要管自己的见解是否是正确答案,‘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答案因情况而不同。”既然如此,那么不要背负过于沉重的使命,我翻开了它,紧接着,一叶智慧的轻舟开始驶向我心灵的港湾。

孙武先生开篇就指出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这是战前的十分重要的准备。其实不仅是在战争中,事前准备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习惯之一。虽然不可能任何事都在事前作好准备(当然也没这个必要),但这的确是个重要的习惯。

我曾听说过一个会前通知单的故事。

一个企业在开会之前会向每一个参会者发通知单,上面指明了会议的主题、参会人员的范围、会议的主持人等。不要看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举动,它传达了许多必要的信息。这些信息会自然而然的提醒并督促与会者为会议作提前的思考和准备。如此,不仅提高了会议的质量而且提高了效率。

养成事前准备的习惯,使我们在处理一些大的问题上有更全面地了解、分析事物的能力,从而处理好我们所要做的一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说: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是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

这告诉我们要掌握主动。如果你不选择,别人会替你选择的。我们都不愿作任人摆布的棋子。在有些关键的时候,我们根本不能使自己处于被动,在无从选择的境地里做出被迫的选择,那一定不是最优的选择。

由于对比,世界变成了另外一个样。此即为“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因此,在我们面对一个无论是多么大的困难的时候,请在心中默念这句话,把困难看作是弹簧一样。如果你在它面前腿软,它会变得比你想象的更不可征服,你注定要失败的;如果你傲视它,那么当困难向你屈服,你会发现,你战胜它完全是因为你相信你比它强。

孙子说:将领有“五危”即为将者的五个弱点。而且强调:“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看来这“五危”的确是“致命”的。

人应该牢记他的弱点。在我们所做错的事情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我们的弱点。有时我们并未察觉,但会因自己的弱点而下意识地犯错。因此绝对不能小视。

既然将领的五危可以被总结并列举出来,说明我们的弱点是可以被察觉的,除了你是个不会分析和反思的人。

这段日子,我并没有弄懂什么叫做战争,我只是从书中的话语里获得了自己的体会。也许这些体会很不成熟、很不完善,但既然这是一本学以致用的经典,只要会用,就是有收获的。《孙子兵法》文字不超过五千言,可带给我的东西将会是无穷无尽的。说实话,不能在此继续与大家分享我的感言,真让我有些遗憾。还有那么多的思想等待我去探讨、去发现。

还是父亲说得对:“每个人都能有不同的收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解读出不同的思想;在不同的年龄可以品味出不同的味道;处不同的心境可以感受不同的意蕴;经不同的体验可以顿悟出不同的哲理……所以,它可以反复读。读他千遍万遍,思它千回万回,议它千次万次,用它千事万事……”

关于智慧的议论文篇三

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就,富裕憧憬与幻想;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仿徨,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别灰心,别气馁,智慧的去学习,破解人生的难题,如一道月光穿破迷茫,陪你到天亮。

学习本应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去不断思考与领悟,闪耀人性的光辉,彰显人生大智慧。

一条幽静,一条古藤。我们以智慧的心去观察一个弱小的生命并为之思考人生。反思自己,化为一份自己无法释怀的过错,这也恰恰体现我们的人格、品性境界之高尚。

学习从来就不是刻舟求剑、一成不变的,只有努力了,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自己的信心。只有说,学习是一种智慧,真正懂得学习的人能将有限的生命拉长、扩宽、积厚,甚至以一种超越时空的姿态永存于历史。学习有境界之高低,学习之大境界是智慧的,能自由撷取生命中的丰美而不为其所累。在学习之路上懵懵懂懂寻不到正确的方向时,不访问问自己,我智慧的学习了吗?

学习的的征途上,细心观察,敢于质疑,勇敢地实践,不断地去升华人生成就。

古今成大事者,往往能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中、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中,已找回的眼光去选择。凡是智慧学习的人往往能以自己的思维、独特的见解去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而不是一味的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因而学习能事半功倍。同样,智慧学习的人,其思想高度不再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上升至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世界。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踏一路金花风雨,摇一路声声驼铃,采一路兰芷芳菲,唱一路歌声不断。茫茫学海,勤奋作帆,智慧作舟,泛舟于上。智慧的去学习,向人生的新希望迈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就是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方案和措施。而中国担当就是在复杂的世界发展变化中积极承担的责任,不推诿不逃避。

研究智慧物流的论文

智能化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而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那么问题来了,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智能化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具有智能货位管理功能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研究)内容和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结合物流企业食品仓库管理实际,设计具有远程维护、智能货位管理功能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最后完成毕业论文。

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收货、入库、库存、拣货、出库、结算、客户管理、报表、库存统计查询等等。

(1、卸货管理

卸货管理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对卡车、火车、船舶等运输工具运来的货物进行卸货作业和将卸下的货物进行搬运移动,并进行初步的分类。

(2、入库管理

入库管理是指对已经卸货的货物按品种、品名、材质、客户单位等标准进行详细理货整理。并将货物按照一定顺序放置到仓库的指定位置,进行堆垛作业。

(3、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指对堆放在仓库的货物进行管理,包括理货(整理需要堆放的货物)、码放(按照一定顺序将物品堆放在货垛上)、移库(改变原有货物的推放货垛)。

(4、出库管理

出库管理使指按照客户提货要求对将待提货物从仓库搬运并装货到卡车、火车、船舶等运输工具运出仓库。包括搬运和装车作业。

(5、计费管理

按照提货货物的重量和存储时间收取库存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包括入库费、出库费、置压费、转库费等费用。

(6、出门查验管理

对装上运输工具上的货物进行核查,若核对正确则放行。包括对货物的数量、重量和出库手续是否完备的检查。

结合对物流公司仓储系统流程的分析(见图),该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具体内容如下:

仓储物流系统流程结构图

本系统完全基于Web,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集成环境下开发,以Access数据库系统作为后台数据管理工具,并结合运用了XML实现,其中的ASP(Active Server Page)技术在对数据库进行动态查询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简单灵活外,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使用Jscript,Vbscript等简单易懂的脚本语言,结合HTML代码,即可快速创建网站的应用程序。

2、无须Compile编译,容易编写,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

3、与浏览器无关,用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ASP所设计的网页。

4、ASP能与任何Active X Scripting语言相兼容。除了Jscript或VBscript语言来设计外,还可通过Plug-in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他脚本语言,譬如Perl,Tel等。脚本引擎是处理程序的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物件。

5、ASP的源程序,不会被传到客户浏览器,因而可以避免所写源程序被他人剽窃,也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

6、可使用服务器端的脚本来生成客户端的脚本。

7、ActiveXServer Components(ActiveX服务器元件)具有无限可扩充性。可以使用Visual Basic,Java,Visual C++等编程语言来编写所需要的ActiveX服务器元件。

实现ASP动态数据库操作主要有以下几步:

1、设置数据库源名(DSN)。在Windows9X 或Windows2000系统中,运行“控制面板”//“ODBC数据源管理器”,按提示添加“系统DSN”。

2、创建数据库连接(Connection)。

Set Conn=Server.Create0bject(“ADODB.Connection”)。

3、调用Open方法打开数据库。如:Conn.Open“数据源名称”。

4、创建数据对象(数据集)。如:Set rs=Conn.Execute(“SQL语句”)

5、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

6、关闭数据库对象和连接。

具有智能货位管理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建立内外部的信息通信平台,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实现文档管理等。

就目前社会处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言,加强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具体地说,主要有:

1、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2、节省运营成本:包括时间和纸张。

3、规范单位管理:把一些不够规范的工作流程变得井然有序。

4、提高企业竞争力:它能够提高贸易伙伴的合作效率,优化供应渠道。

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有更多的.优势。

物资供应部门是企业与生产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是企业正常生产的物资保障部门。正因为供应部门是关键的中转环节,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如何有效的把本单位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及时、保质保量的供应上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微观上讲,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加快物资的周转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加强了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讲,顺应了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化潮流,缩短了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周期。

设计(研究)方案和进度安排:

3月12号——3月15号,讨论系统要实现的总目标和总框架,划分具体工作,安排工作进度。写开题报告,任务书。

3月16号——3月22号,查找资料,根据自己的不同功能部分找到相关文献。选择安装和熟悉开发环境,安装好开发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编写系统分析报告,熟悉系统基本流程。

3月23号——4月20号,继续查找相关资料,画数据流程图,分析各个功能模块,修改和完善功能模块和数据流程图,进行数据库设计,进行输入输出设计及代码设计。完善数据库和统一数据库及代码格式。写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

4月21号——5月30号,查找资料编写程序,在制作过程中调试运行,查看各个功能模块,改进不够完备的地方。分析各模块的情况,进一步改善,等待程序验收。根据程序撰写论文,确定论文的书写规范。

5月30号——6月5号,后期进一步完善论文,等待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周南,马云龙.基于B/S模式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2):68-71.

[2]张铎.物流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电子数据交换.物流技术与应用.1998.3(4):17-21.

[3]钟嘉鸣.基于ASP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现代计算机.2002.5:96-97.

[4]Janak Singh.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Flow with in the Supply Chain.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6.9(4):28-30.

[5]梅晓勇,孙建平,肖政宏.基于动态规则构造的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机发展.2002.(6):12214.

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物流方向经典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物流配送论文题目

1、 京东自建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2、 民用无人机在物流配送行业中的分析与设计

3、 基于Spark的并行遗传算法在物流配送问题中的应用

4、 “大数据”思维下的烟草物流配送中心设备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5、 互联网+视角下农村电商物流配送运作模式分析

6、 O2O模式下电商物流配送策略探析

7、 基于共享经济背景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构建——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长株潭农村地区为例

8、 基于无人机物流配送的战时快速卫勤保障体系探讨

9、 RFID技术应用于农超对接物流配送系统的经济效应

10、 基于蚁群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的研究

11、 城市物流配送车辆调度模型及优化

12、 基于电商环境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构建

13、 物流配送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苏宁易购为例

14、 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

15、 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的主动式仓储调度策略及其性能分析

16、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改革策略分析

17、 浅谈京东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

18、 国内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优化方案研究

19、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20、 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模式比较研究

21、 基于组合拍卖的B2C电商物流配送研究

22、 国内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对库存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23、 物联网技术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优化研究

24、 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25、 基于城市道路拥堵的物流配送车辆停车收费定价研究

26、 鑫威超市基于顾客满意度的物流配送管理研究

27、 浅析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

28、 借鉴欧美城市物流配送的 经验 做法解决好我国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29、 改进人工人群搜索算法在基于LBS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30、 基于层次化网络优化的烟草物流配送网络的开发与设计

31、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最优物流配送问题的应用

32、 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在物流配送中的多目标优化研究

33、 一种面向智慧城市的自动物流配送系统初探

34、 农产品电商综合物流配送模式研究——以广西海吉星电商综合配送模式为例

35、 茶产业发展中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36、 TSP模型在蔬菜基地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37、 O2O模式下物流配送研究综述

38、 基于Fle_sim的山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仿真分析

39、 O2O模式下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网络节点的优化布局

40、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网络协同性研究

41、 共享经济视角下我国乡村地区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

42、 7-11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43、 基于RFID&GPS/GPRS技术下的电商生鲜物流配送

44、 柳州融水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路径优化

45、 基于直觉模糊集的中小型企业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商选择研究

46、 城市冷链物流配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

47、 基于容器标准化的智能物流配送

48、 基于城乡双向互动的物流配送网络创新研究

49、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究

50、 O2O模式连锁企业农产品物流配送路径优化

最全物流管理论文题目

1、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2、B2B电子商务对交易成本的影响的分析

3、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

4、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价值创新

5、电子商务时代网络营销的变迁

6、电子商务的发展创新与环境构筑

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敏捷制造研究

8、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经营战略分析

9、电子商务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配送

10、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

11、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思考

12、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13、试论企业电子商务的风险控制

14、试论电子商务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15、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化

16、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分析

17、论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18、浅谈运输成本控制

19、论智能运输系统在我国的发展

20、中国公路货物运输发展研究

21、公路危险品运输管理探讨

22、浅谈超载运输的危害及其对策

23、浅谈超限运输的危害及其对策

24、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25、浅谈运输工具的选择对成本的影响

26、道路运输责任划分的研究与分析

27、浅谈运输线路的选择和优化

28、道路货运装卸搬运合理化的研究与探讨

29、浅谈运输合理化

30、关于__市快速公交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31、关于__市__集装箱运输公司的调查与研究

32、关于公路集装箱运输经济学初步理论研究

33、基于集装箱的离散型、分布式运输生产与运作初步研究

34、关于公路集装箱运输企业IT战略研究

35、浅议公路集装箱运输系统及关键系统需求

36、公路与铁路集装箱运输相关法规调查与分析

37、公路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初步研究

38、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39、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战略研究

40、__物流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41、物流企业核心竟争力研究

42、__物流通道系统规划设计

43、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 方法 研究

44、物流配送路线优化的研究

45、试论区域经济中的现代物流发展战略

46、试析供应链管理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47、关于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48、关于建立区域物流规划的的战略思考

49、区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50、__企业物流系统整体规划

51、基于供应链设计和规划的方法应用

52、基于中部崛起的河南物流业发展对策分析

53、“牛鞭效应”产生的机理与对策研究

54、关于我国内陆地区现代物流系统规划的几点思考

55、论货物 运输合同 的法律适用

56、如何构建我国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

57、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违约责任

58、仓单制度研究

59、仓储法律制度研究

60、校园规划设计招投标若干问题的研究

物流管理 毕业 论文题目

1、集成化智能物流管理实验室建设研究

2、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信息网络化及其实施对策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4、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5、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探讨

6、关于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7、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

8、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9、物流技术发展对物流管理的影响分析

10、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探索

1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对接区域经济岗位问题研究

1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化

14、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分析

15、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对策研究

16、成品油物流管理对销售企业实力提升的分析

17、浅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18、现代学徒制物流管理的研究

19、板式家具生产物流管理研究

20、河南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1、研究海外冶金项目采购与物流管理

22、浅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途径

23、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2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25、企业采购与物流管理关系探讨

2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探讨

27、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28、基于SSM框架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29、基于SSH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0、试析物联网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31、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优化对策简析

32、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33、VR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4、新时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养探索研究

35、汽车零部件物流管理及相关技术分析

36、带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差分方程的一点经验

37、物流管理专业转段教学衔接实践探索

38、普通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39、电子废物拆解企业物流管理探究

40、技能大赛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41、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2、信息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43、基于GIS的武汉市物流管理系统

44、职业院校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竞赛方案开发与设计研究

45、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的创新分析

4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47、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48、物联网技术在可视化与智能化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49、翻转课堂模式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0、基于物流技能大赛的创新创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5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分析

5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5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之我见

54、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55、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56、基于B/S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7、小微企业物流管理优化

58、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59、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60、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物流方向经典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2021交通运输方向的论文题目及选题

★ 物流管理方向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物流管理论文题目

★ 2021会计学论文题目参考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2021通信学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新潮有趣的网络语言研究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网络用语的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

此次禁令针对的不只是“人艰不拆”等缺乏文化内涵的网络语言,还包括随意篡改、乱用成语等现象,例如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尽管如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此举在赢得公众普遍称赞的同时,也招致一些非议。有人认为网络文化可以自我净化,无须刻意去遏制一些自然形成的东西,更有甚者称这一规定是对网络文化的扼杀。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以其轻松活泼的风格得到许多网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肩负着标准使用汉语的使命,传统媒体虽然在语言风格上可以多接些“地气”,但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跟风追捧一些缺少文化内涵,甚至是十分粗俗的网络用语,更何况这些用语在网络上也存在着很大争议。

对一些晦涩生硬的网络用语说“不”,并不意味着对网络文化的否定与扼杀。网络文化应当成为多元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而非文化价值的破坏者,不应干扰和误导人们对文化常识的认知。因此,网络文化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不断地剔除糟粕。

实际上,近年来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不仅热衷于使用网络词汇,还挖空心思篡改和曲解传统成语,生硬地造出“晋善晋美”“咳不容缓”和“骑乐无穷”等诸多奇怪的用语。这些另类用语看似有创意,实则是为了出奇、夺人眼球,以便提高节目的收视率。长此以往,汉语的正确使用会遭受威胁,会给公众、特别是对于处在语言知识学习阶段的青少年造成误导。

除规范性考虑外,还应看到,语言文字也是民族文化和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传播文化、弘扬文化的前提,就是对文化心怀敬意,严谨优雅地使用语言文字,而生造词句、追风恶搞是对汉语使用习惯及其标准的破坏,是对汉语审美的破坏。因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严格广播电视节目语言文字的用法和含义,是完全必要的。期待在文化传播界人士的倡导和带动下,把这些外在规则变为内在自律,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规范使用汉语语言,进而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起到辐射和提升效应。

果不其然,像春笋一样,一些网络新词儿终于从众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嘴里蹦出来了。

呵呵——近些年,我迫于与时俱进的时代召唤,有些不情愿,怯怯然又欣欣然地从现实的死海中登上网络,那叫一个新鲜,一个激动。没想到无论到哪儿都能听取“呵呵”一片,这是什么叫声?当时自然摸不着头脑,没多久,听多了看多了,也便会意出了那表示的是笑。我更纳闷了,哪有这么笑的,听着疹人。到后来耳濡目染,慢慢懂得了这短短一声“呵呵”里面的别有深意,意思丰富着呢。

滴——相当于“的”,一般用在句尾,说起来娇贵十足又有点儿居高临下真理在握的架势。但我觉得刚听那阵还好,说的人多了也就乏味了。女生说“滴”还让人觉得过得去,至于男生,也“滴”“滴”“滴”的,听着发腻,似乎没吃饱,可怜得像要饭的似的。

晕——多数时候单说这一个字儿,听起来真是让人顿生怜惜。但如今,有时加个前缀,“我晕”,有时在后面加个字进一步加强效果,“晕死”“晕倒”等。自然说不出具体表示什么意思,但是总能意会出那么点儿意思。在现实生活里,也早已“晕”成一片。身边晕乎着的人不在少数,就连自己有时也会不禁溜出个“晕死”,以表示什么什么的。

汗——当初也不明白,怎么大家正说着话老蹦出个“汗”呢?虽然不懂,但还是不失其乐地跟着“汗”。当有人问及意思,便用“连个‘汗’你也不知道,真‘汗’“掩饰自己对“汗”并不知意,更指明了对方的不“潮”。“汗”多了也就看清了,那表示人家急得或干脆被你吓出一身冷汗啦!其实哪至于呢,不就是随便聊聊吗?可人家不管,总之非要显示自己“汗”。久而久之,遇到什么尴尬的场合,我的口中也会不自觉地蹦出几个“汗”来。

偶——刚上网那会儿,听着你“偶”来我“偶”去,着实有些恼人。后来在电视上听到有台湾老百姓也说“偶”,猜想可能是原住居民的土话吧。可现在土话怎么也越传越邪乎,成了潮流酸语了呢?现在有不少同学,话说得好好的,便在语句中有意无意地夹杂些土话,以显示自己语言的幽默。说土洋结合的普通话竟成为一种新潮了。有一次和一小学同学聊天,没说几句就开始偶偶偶了,我听不下去,说:“你别偶!”人家当即理直气壮地回了句:“偶偏要偶!”当时,我怎一个“汗”字了得!

这年头的流行新词儿真让人“汗”啊!

想必大家都知道,它的词句很有趣,但是带给我们的可是厉害兼备啊!

我三年级时,班里流行说网络用语,因此我们的语文成绩是一塌糊涂啊。就比如看拼音写汉字这一题和改写句子这两题来说吧。第一个词的拼音拼的是什么可我们大部分人都写成了神马,吧怎么写成了肿么......唉,这可恶的网络用语。

上课时,网络用语还停在嘴巴里。老师一上课,网络用语便又流行开了,老师问我们:“你们知不知道没有一切困难能难倒我们这个句子给它换个说法是什么?”我们互相看了看异口同声地说道:“神马都是浮云!”老师愣了一会,生气的说道:“你们都给我抄五篇课文,觉得自己考得还不够差是不是?还敢用网络用语来说话,想争取下次都抱个鸭蛋回去么?”我们的脸红了起来,都纷纷低下了头。

放学了,回到家后,弟弟心情十分难过,我赶紧走过去问:“弟弟你肿么了?”弟弟望了望我,心情仿佛像渐渐回升了一般。过了一会儿,他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好奇地问:“老弟,你肿么了?肿么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呢?”老弟笑的更开心了,上气不接下气的说:“你讲的网络用语实在是太好笑了,笑得我肚子都疼了。”“虾米?”原来是网络用语让弟弟开心起来啊。但是转念一想网络用语还是少用为好啊,不然我们的国宝——汉语就要糟蹋在我们的手上了啊。

网络用语利病兼具,带给我们幽默,平时有些网络用语也很好,比如——886。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被人们所熟知,有的是自创的、也有的是谐音,而许多常见的“网络用语”如: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杯具等频繁出现在小学生的作文里,不得不说网络的强大。网络用语大量出现在小学生作文中,许多老师担心学生常用网络用语写作文,而把最原始、通用的写作语言忘了。我觉得:老师有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写文章又不是写网络小说,没必要把网络用语写入作文,除非某个学生写网络小说。

我个人认为如今的作文引入网络用语并非不可取,适当的融入一些网络用语,会使全文富有现代感。记得以前读书时写作文,都用一些老师平常教的或课外书看来的词语,经过一些朗读、手写后用在作文里,根本没有同学写什么“给力”、“杯具”等谐音词语,再说了那时也没出现这些词。虽说运用网络用语会使整篇作文产生现代感,但是这没什么意义,说不定过多的网络用语出现在作文里,效果适得其反。现在的学生很聪明、接受能力强,同时也对外界新生事物保持好奇心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会上网了,这不免就会看到这些网络用语,看多了就自然而然的写进作文,使得全文从头到尾没有几个常用语句,基本上全是网络用语。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每个学生的作文里都是数不胜数的网络用语,那老师看了会作何感想?如果我是改作文的老师,作文40分我给这学生25分,因为这学生全文没几个常用词语,自然打分就低了。学生将网络用语运用在作文里,用一点可以,若没看几行就看到网络用语,那这就不叫作文乐,而是叫网络小说,干脆去直接写网络小说吧!网络用语的产生,实际上只是用来消遣的一种产物,并非看后用在作文里,若把网络用语全塞到作文里,就不好了。一味的运用网络用语在作文中,会逐步使学生的词汇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是词语的词语,最终使整篇作文走向“烂”的边缘。

如果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写网络用语化的作文,那他或许会在所有的作文里运用网络用语,包括书信,这是绝对的,因为这学生已经习惯了,一写作文就用网络用语。所以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写作文,我认为应该少用网络用语,多用常规用语、少用网络词汇,多用语文课或课外书所学的用语,这样才能使全文清楚、规范。不至于让许多老师看不懂。

希望以后在学生的作文里,尽可能少的出现网络用语,许多学生知道这是网络用语、也知道什么意思,但对于像小学生而言,用在他们这年龄段的作文里不合适。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多的应该是用一些充满童趣的语句,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写作特点、也和年龄相符,用过多网络用语反而觉得老气横秋。什么年龄都有它独特的语言、词汇,如果你放弃了你这年龄段应运用的词汇和语句,去用与年龄不符的词汇和句子,一则别扭、二则毫无生气,那整个作文虽然看似成熟,实则了无生趣。

网络用语应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为好,否则用不好会弄巧成拙。

关于网络语言写进作文,青少年学生、家长、老师各有说法,意见不一。时髦、有趣、新鲜、个性,一些青少年觉得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同龄人交流与沟通,以标示青少年这个群体特殊性,这也使得网络用语在学生群体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简洁明了,琅琅上口”,“可以不受束缚,张扬个性,可以天马行空、畅所欲言”,许多初中生、高中生对于网络语言乐此不疲,“起初是带着好玩有趣的心理,说着说着就成了一种习惯,不自然地就会应用在平常的作文里,觉得这样写起来方便”。也有些同学表示中肯的看法。

他们觉得,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但网络语言的使用还要看环境,看场合,不要把网络语言写进作文中。很多老师反映,在日常教学中已发现这种用语网络化的倾向,特别是在学生们平时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例如“orz”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网络符号在青少年中的使用和流行,固然反映了年轻人思维的开阔和活跃,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但是如果任由这种随意的、不规范的语言使用蔓延,势必会制约青少年语言文字素养的提高。

同时,习惯成自然,这种不规范用语也会迁移到学生的作文当中,造成行文不畅。这对于正处在语言文字打基础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就难以避免这种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带来交流障碍。

更让人担心的是,年轻一代如果沉溺在自己构建的话语环境里,满脑子“Q言Q语”,势必会影响他们对以规范汉语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的接受兴趣。长此发展下去,这些年轻人就会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隔离一代”。这种隔离和割裂,不仅仅是文化层面的,还会涉及到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一些家长表示,如果孩子和同学打电话时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语言,家长一般不会去干涉。但是,孩子要是把这些网络词汇用到作文里去就有些不像话了。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张口一句闭口一句,“偶”、“稀饭”、“虾米”的,如果养成不标准的语言习惯,沟通困难不说,还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

一些家长说,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觉得,网络上的资源很丰富,要是不利用网络就会失去很多的知识,这也让很多家长感到左右为难,既不愿自家孩子落在时代的后头,更不想孩子深受其害,甚是无奈。

虽然学生在运用网络用语时会用引号特别标明,但这都属于不规范用语。如果只因说起来简单,用起来方便,作文里硬是塞着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这就忽视了用语的规范性,更给他人阅读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在享受网络用语带给我们新奇、喜悦和便利的同时,也应该分场合,重视汉语的规范性。

近年来,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也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纵观整个互联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流行语,像“真香”、“我酸了”等词汇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由此引发了人们不同的态度。我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顺应时代的发展脉搏,值得肯定。首先,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灵动鲜活,例如:“奥利给”、“我太难了”等词汇,都生动形象地点明了人们的状态,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乐于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其次,网络流行词顺应了时代发展,契合时代脉搏。我们处于一个时新月异的时代,语言词汇更新发展,像“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等流行词不仅使科技进步被人们熟知,还体现了流行词更容易被广泛传播,风格诙谐、幽默的特点。

当然,网络流行语也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如果人们在不同场合随意滥用流行语的话,必然导致某些不正当文化的传播,造成一个人甚至更多人的文化素质方面的缺失。

对此,我们应该区别:在公共场合或在长辈面前,我们应该注意言行,礼貌待人;而在同龄人面前,例如同学、同辈、好友之间我们可以显得更热情、开放一点,适当使用流行词可以增进情感交流。

我认为,网络流行词使用利大于弊,但前提是——要适当使用!

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都很流行网络语言。比如,当你回答别人你知道时,就会说:“偶知道了”还例如“偶好感动”‘你说的是撒子’之类的。

这种流行,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有时还会在作文中出现。

网络语言已经走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还能随口说出,连有些老人都会说了。可以说这种语言已经“红”遍了大江南北。连老外都时不时说出几句。

有些人,已经连以前怎样说话都忘记了。这种网络语言也进入了考场。这样真的好吗?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标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它是何等的神圣。汉字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长河中,永不干涸的泉水,是不可侵犯的。

而今的网络语言,已改变了汉字,作文中的错字连篇,日常生活中,听到正常的回答,有些人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人们已经慢慢丢失了我们的标志与骄傲。

这种流行好吗?它值得我们放弃五千年的历史瑰宝吗?它能代替汉字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吗?

网络语言它不能,理智告诉我们它不能。汉字是独特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DNA都不一样。网络语言无法改变汉字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因为汉字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这种流行最多是“昙花一现”,怎能取代无穷魅力的汉语言呢?

网络流行语是什么呢?比如:YYDS、绝绝子、凡尔赛,这些流行语90后,00后应该都懂吧!

平时你们会用这些网络用语吗?是怎么看待网络用语的?最近有一位网络流行语的带节奏高手“郭老师”被全平台封禁了,这都是因为她用张牙舞爪的动作和低俗奇怪的言语方式来博取大家关注,我认为这样的语言不能经常去用,如果以后大家都去用这类词汇来形容所有事情,那么人们有可能会越来越懒惰,传统文化的表达可能会丧失。但是人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是不需要太强表达能力的,而网络用语既然能高度概括很多东西,那么表达能力比较差的人就会使用,但并不完全是因为用了这类词语表达能力才变差的。

我们可以从历史来讲流行语对人的影响,80后、90后也有一些网络用语,但是不也照样读书,照样工作了吗?当年有些流行词语现在已经很少讲了,所以YYDS这些网络用语,以后也会一样,10年、20年后也会面临一样的问题所以对表达能力不会出现太大的影响。

我们不能阻止网络用词的出现在生活中,在幽默风趣的语言环境里适当使用也是可以的,但我们一定要更认真的去学习汉字,和古诗词,我们要更好的去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发展,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

在网络中,一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却有着特别的意思。如“灌水”是发无聊帖子的意思;“抛砖、踢一脚”是跟贴的意思;“偶”是我的意思;“9494”是就是、就是的意思;“拍砖头”是批评某帖的意思;“路过”是随便看了一下帖子的意思。它们或是从现代汉语的现有词汇中引申出新的义项,或是创造出的新词新语。这些流行语的生命力姑且不论,但它们均体现了标新立异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先锋意识。这种树异于人的用法,还体现在一些句子中,如:“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这是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创新用法,意指人的能力和名气如果足够大,就会有好的舞台供他(她)施展自己的才华;“一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这句话源自“农夫山泉”的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后被改编成“农妇、山泉、有点田”,并借此理解为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这些富有个性的网络流行语不断产生并快速流行。

当然,在网络中,也存在着语言借用的现象。如“顶你个肺”原来是广东方言,周星驰的电影里曾出现过这样的台词。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和网络环境的特点密不可分。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这为不同语言的接触、借用、流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而基于这种基础生成的网络流行语,则体现了多元文化彼此接触的特点,使得不同的文化成分可能为对方所吸收、借用。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而处于社会中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已经形成了某种社会心理或诉求,但并未找到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矛盾。网络自由的环境和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使得这些空缺得到补充。如“顶你个肺”这旬网络流行语表示惊讶、不满的意思,而更多的是表达了无奈。在汉语中,原来就有很多表示“惊讶、不满、无奈”的多种语言表达形式,但是《疯狂的石头》的热播,加之齐达内在世界杯上的以头顶人,让这句台词成为网络流行语。究其原因,大概是一些人不再满足默默无闻的生活方式,而想要彰显自我,展示个性。这些流行语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心理诉求,因而异常受欢迎。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语言往往承载着特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个体特别是青少年在学习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一些网络流行语有益于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成,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网络流行语对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成具有负面影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的流行语体现了不良的思想倾向,如果频繁接触这些词语,就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不良影响。再者,严格地说,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不少错别字或语法不通的句子。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语言水平和能力。特别是用网络流行语与人交流,虽然形成了个体的话语风格,但会时常造成交际障碍,而且更易形成代沟。

希腊有“凡事勿过度”的思想,意指过分的放纵或节制都有损健康发展,只有取其中,才是正当的态度,才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全。所以,借用过来,希望提醒大家,对网络流行语保持一个正确而又清醒的认识,这样我们在取其精华的同时,才能保护自己不受其糟粕的影响。

今日,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由于一些词汇沟通障碍,网络语言在带给人们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不便。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将于8月27日召开关于英文字母词以及网络语言的专家研讨会,邀请语言学家、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共同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对于4000多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一位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文化。首先,为了省事,比如网上说“再见”,一般只用数字“88'代替,时间久了也就约定俗成。其次,不少网络用语有它自身的意义,比如"菜鸟"、"恐龙"之类,要是直截了当去说你"真是一个差劲的新手",或是"这个真是丑女",就感觉失去了应有的味道。还有用"灌水"来形容在论坛上滥发帖子,就很形象,换了其他词可能表达不出这个感觉。网上毕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虚拟空间,用现实的规范去规范它,反而不大现实。 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究探讨”的过程。

网络语言 你明白多少? 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新人类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伊妹儿、小猫、老鼠早已被踢出年轻一代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偶稀饭粗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的说”,“介素虾米东东?”……这些都是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受网费和网速的限制,为了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和信息含量,属于它自己的“Q言Q语”便应运而生,给日常用语注入一股鲜活的血液。 新新人类都是一些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善于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也正因此,网络语言才会不断推陈出新。 Q语究竟是古老汉语的一种新时代烙印,还是把纯洁的汉语带入了一个歧途? 网络语言颠覆传统文字习惯 几家欢喜几家愁“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段文字都会不知所云,但这却是天津市某中学生作文里的一段文字。时下,这些时髦的网络“新语言”已成为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的常用语。走进各所大中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妹妹)”等这样的网络语言,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在作文中使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学生时髦有趣干吗不用? 天津新华社消息,天津市43中学的高一女生李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她还告诉记者说,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是会被人家挖苦取笑的。 也有一些学生对记者说,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很多畅销的网络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猪八戒日记》里充斥了“美眉”“青蛙”这样的网络语言,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把这些词换成正统的表达,它的可读性就差很多。 记者登录了几家国内网站的论坛和聊天室,满眼充斥着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的网络语言:“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尴尬”一定要说成“监介”,网络新手被称作“菜鸟”,在网上乱留言叫“灌水”,“很S”形容的是说话拐弯抹角,而最常见的TAXI(出租车)在网络语言却变成了“太可惜”…… 老师认为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 家住天津市和平区的许女士无意间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我,TMD(他妈的),7456(气死我了),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许女士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女儿一番解释她才明白过来。许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这是什么话呀,日记本成了密码本,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沟’。” 家住天津南开区的小楠在上小学时擅长写作文。入中学后,小楠开始迷上了网络。近日,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说,小楠写的作文让他有些看不懂,什么“PF(佩服)”、“BT(变态)”、“4242(是啊)”都用进去了。小楠的母亲翻开女儿的作文一看,到处是老师用红笔画的圈圈杠杠,都是“看不懂”的网络语言。 也有的家长认为,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都反映,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利用网络可以获取很多知识,这令家长们左右为难。 专家宽容比扼杀更重要 有关专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 王辛铭说,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会被淘汰,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也有个生命力的问题。对网络语言我们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吉夫认为,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地被丰富被更新。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将不再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忌。 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王来华说,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我们应当对它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毕竟传统的语言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辛铭说,因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有同学在作文里会冷不丁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用口语化的语言,可将学生作文收上来一看,还是有些学生会使用诸如“酷毙”、“卡哇依”之类的词。他认为,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义明指出,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一味地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因素”。阅卷老师对网络语言一般都不会买账,这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分数。 网络语言生成另类文化?时下,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你不了解网络语言,就很难被视作网民中的真正一员,就像不懂英语很难与世界接轨一样。 网络的另类声音 在网上,如果你称呼漂亮姑娘为美女,肯定会让网友们喷饭———太俗了。网上美女的称呼叫“美眉”。发明这个称呼的网虫一定具有相当丰富的艺术细胞,因为姑娘的眉毛可是构成美貌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词汇中,东施是丑女的代名词,谁叫她效颦来着。可若是在网上,丑女们有着更令人胆战心惊的称呼:“恐龙”!如果再在前边加上3个字:肉食性。那可就彻底玩完了———谁也不敢惹长相丑陋的“泼妇”。 以上只是网络语言的一类,它来源于中国的传统词汇,但被网虫们赋予了新的含义。通常都非常形象,通俗易懂。“伊妹儿”、“美眉”是第一批伴随网络诞生的词汇。 此外,新词汇的诞生还有很多归功于网民们自己的创造。例如米国,并不是指生产大米的国家,而是指美国。网民打招呼的时候,通常不会说“我来了”、“我要去吃饭了”之类没品位的大白话。 在网上,数字语言更不可小觑。倘若你初涉网络,除非有破译密码的天才,否则是绝对弄不明白数字语言代表的真正含义。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爱情高手就是这样栽在网上的。 网络语言还包括很多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比如说,“BB”的意思就很复杂了,它可能是宝贝、孩子,情人,也可能是和你说分手———BYE—BYE。 如果你愤怒,你可以选出一个横眉竖目的脸谱发过去,心情好时则可以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还有许多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网络语言种类繁多,很难一一列出,其中的意味、酸甜苦辣就得网民们自己去慢慢品了。 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 一位小学教师来电说,现在的学生开口“哇噻”闭口“酷MAN”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据了解,学生们都是从网上学来的。这位老师呼吁,现在学生上网的越来越多,而学生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北京小学副校长李明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应当客观地来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如果一个新的语言产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我们就不能也不可能人为地去阻止它。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而没有弊端。倘若是些类似江湖黑话等不健康的语言,就应当坚决制止。 白云路小学教师张金芳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正规,语法、词汇的运用都非常讲究。可是网络语言却不一样,随意的成分太大。如果单纯拒绝网络语言也不明智,毕竟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多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但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也不行。这其间有个度的把握问题。比如说我的学生的文章出现个别网络语言,我不会去责怪他们,而是应该去了解它的真实含义。毕竟,对待新类型的语言,我们采取的方式不应该是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面对。 面对教师们的忧虑,很多身处其中的学生们却不以为然。一位绰号“甲克虫”的小网民对记者说,我们打小就爱看卡通漫画、电视、现在又迷上了网络。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语言。那些罗嗦乏味的文字我最讨厌,明明一个单词或者一副图片就能说明白的干吗要拐弯抹角来表达呢。 语言发展不能拒绝网络 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署了解到,对于报纸、期刊、杂志上出现的文字,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而对于兼具媒体性质的网络语言还没有出台专门的规定,有关部门也正在商讨相应的措施。另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是否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是非常重要,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同时,它也能丰富中国的语言文字。有一些专家就专门从事收集新词汇的工作。 一位语言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远的不说,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熊市、牛市等单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现在的小孩,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网络语言对网民心理的折射摘要] 随着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的增多,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目前主要有四类:“新造网语”、“数字网语”、“缩略网语”以及“符号网语”。网民赋予网络语言形象生动、标新立异的特点, 折射出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期的心理状况。[关键词] 网络语言;类型;特点;心理折射 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场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是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但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大部分的网上交流仍采用字符的形式,同时占网民比例最大的人群是代表社会中坚力量的年轻人。因此在这种交流过程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也显示出了一些独有的特点,这造就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硬件、软件、鼠标、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短信息、第四媒体、基准网民、电子商务、政府上网、中国概念股、虚拟空间、注意力经济、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是指网民们在网络交流这一新兴文化中所使用的新的语言。本文所要描述的正是这一类别。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文字活泼、自由、亲切、幽默,特别贴近生活,同时却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些语言现象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透过这些语言现象,能够看出与之相适应的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期的心理状况。 网络语言的类型 目前中文环境中的网络语言(以下简称网语)种类繁多,新词新语漫天飞舞,词语的构成也比较复杂。具体说来,按其组成方式可分为四大类: 1、新造网语。年轻而时尚的网民们为了在网络世界引领潮流、标新立异,不断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充满怪异情趣的新词,或推陈出新,或旧词换新意。新造网语主要呈现四种形式:(1)“旧词义变”,即根据具体交流的需要给旧有的词汇赋予新的意义。如“帖子”是对网络论坛中所发表文章的称呼,是从“写着字的小纸片”的含义而来;“楼上”和“楼下”在网络论坛中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因为在网上文章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而呈由上而下的排列;“青蛙” 是指不受欢迎的丑陋男孩,而不是在说青蛙王子或吹牛大王;甚至有人用“偶像”指称呕吐的对象,用“天才”指称天生的蠢材。(2)“旧词音形变”,是指对旧有词语的读音、字形加以变化,进而产生新词的现象。例如,“妹妹”变成“美眉”, “青筋”变成请进, “大侠”变成“大虾”,“版主”变成“斑竹”,“气疯”变成“弃轰”等等。(3) “音译借词”。这里的“借词”概念借自传统的语言学:“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1]最典型的莫过于把E-mail(电子邮件)称作“伊妹儿”、Windows称作瘟都死 、homepage(个人主页)称作烘培机。(4)“新新词汇” 是指由汉字构成的新词。比如“菜鸟”是对网络新手的戏称;“东东”就是指东西,仿佛出自幼儿之口,女孩子对此词情有独钟;“灌水”是让你发表意见、写文章,与之相应的还有“造砖”,前者是指随便写没价值的东西,后者是用心写好文章,两者相映成趣。 2、数字网语。抽象的数字经过想象力的排列组合,产生的效果出乎人们意料。这种数字化语言往往意蕴无穷而表意诙谐活泼,充满生活情趣。数字网语大体有三种表达方式:(1)数字与汉语谐音。比如最常用的886表示“拜拜了”;7456表示“气死我了”;770表示“亲亲你”;5555是“呜呜呜呜”,象声词,意即哭泣;1314520是温情脉脉地向对方表白“一生一世我爱你”等等。(2)数字与外语谐音。如88表示bye-bye; 74表示kiss;3166表示“撒优那拉”(日本语)再见的意思等等。(3)“数字密码”。是指通过阿拉伯数字的特别组合来表示某种寓意,有人在网上称你是286,他是在说你“脑子转得慢,像台286电脑一样”。又如“007”是指“我有秘密”; “123”是指“木头人”; “10”或“100”是指完美; “1775”是“我要造反了”,因为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3579”表示“此事真奇怪”,因为这5个数字都是奇数,而在英语中“奇数”与“奇怪”是同一个词“odd”;“010”是指“孤独”;“0001000”又指“我真的好孤独”,“1”表示一个人,“0”表示空乏,取数字的象形意味等等。 3、缩略网语。网民们将英语或汉语变形而为缩略语,这种语言起初只是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较为固定的网上用语了。它所遵循的原则只有便捷,目的就是把一样复杂或不便表达的东西用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字母表示出来。缩略网语主要有两种形式:(1)规则的字首缩略语。又有英语和汉语拼音字首缩略语之分。比如BTW是by the way(顺便说)的英文缩略; “请有空就E我”,这E字是缩略语E-mail的再缩略;“BB”是Bye-Bye(再见)的英文缩略;“VG”是Verygood(非常好)的英文缩略;“PM”是Pardon me(原谅我)的英文缩略。又如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缩略,如果你在网上被人呼为GG、DD、JJ、MM或PLMM,那就是一种非常亲昵的称谓了,指的是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或漂亮妹妹,这给原本冷冰冰的虚拟网络世界平添了一份亲切的感觉。当然,还有一些拼音缩略是平常不易出口的骂人话,如TMD就是“他妈的”的缩略,BT是“变态”的缩略,PMP是“拍马屁”的缩略,不一而足。(2)不规则的缩略语。如3KU和B4分别是thank you和before的汉英合璧的缩略; “HRU”是Howareyou(你好吗?)的英文缩略;“CU”是Seeyou(再见)的英文缩略等等。 4、符号网语。由于在网上网民大都采用字符的形式进行交流, 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体姿语,这便影响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和形象性,网民们由此特意创造了一系列具有感情意义和形象色彩的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由键盘中现有的特殊符号、字母和数字组成,是一种非常形象直观而且简约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比汉字更具表现力。比如,∶-)表示最普通、最基本的一张笑脸,常用在句尾或文章结束之处;∶-D表示非常开心地咧嘴大笑;∶-(表示正在生气或悲伤;^-^可以用来表示男士温和礼貌的笑脸,那么^.^自然代表女士含蓄优雅的笑容了;T-T表示哭泣的脸上双泪长流;^0^表示惊讶,^!^表示赞许;“:—P”(吐舌头的鬼脸); “:”表示接吻;“:%)%”表示满脸的青春痘,……丰富的表情符号能给人一种眉目传情的感觉,区区数画所传达给对方的信息往往会超过文字。 从网络语言的特点看网民的心理 第十三次CNNIC(2004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4.1%, 35岁以下的网民占82.2%,网民在年龄结构上呈现低龄化的特点。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29.3%,其次是大专(27.4%)和本科(27.1%)。从用户职业看,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29.2%。[2]尤其活跃在聊天室和BBS的人群,其年龄、学历和职业结构使其具备了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特征:他们更有知识,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具创新能力,他们也最具个性和反叛精神一、网络语言的生动形象对网民心理的折射 从上述网络语言类型分析中可看出网络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生动形象。网络语言的生动形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造网语的生动形象;二是符号网语的眉目传情。网络语言中的所有表达方式其实都是可以用传统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的,可为什么网民们还要费劲心思创造出这些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呢?我认为这要从网民的年轻化来看,现在网民中的大多数都是高学历、高素养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正在显示特有的智慧与才情, 他们思维活跃、新潮,他们机智俏皮、妙语连珠。他们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是炫耀自己身上“闪耀着的智能的光辉”,他们所创造的幽默诙谐的语言是对平庸、枯燥、刻板生活的温和打击。例如网语“菌男”“霉女”是指相貌很丑的男女,因“菌”“霉”的使用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所以具有很强的反讽意味;“灌水”“造砖”在网络上都是指写文章,但“灌水”只是指随便写写,“造砖”则指潜心创作,带有很强的比喻色彩;“菜鸟”和“大虾”是网络新生和超级网虫的网上称呼,“菜鸟”是方言“笨”和“差劲”的意思,形容网络新手显得活泼、诙谐,而超级网虫经常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日久天长,弓腰如虾,比喻十分生动形象。所有这些都让枯燥的计算机生动起来,成为交流情感的一方乐土,让人流连忘返。 陈原先生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中说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境,不能使用或不满足于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作出反应。” [3]的确如此,中文表达本身存在一定的缺憾,在网络这个个性飞扬膨胀的特殊情境里不足以使年轻网民的思想得以尽情宣泄,于是符号网语在这个寸秒寸金的世界出现了。这种符号是现代标点的重新运用。既是抽象的,又是形象的;既是牵强附会的,又是妙不可言的。如:“Zhizhi同志昏倒在电脑前,以至于第二天上班都迟到了。:-(” [4]其中的“:-(”表示“苦笑”这种表情。如果我们把这个符号竖起来看的话,就会有形象生动的新感觉。网民通过这些符号传递他们特有的机智和创意。 敬一丹在做客新浪网时也谈到:“至于说年轻人当中出现的语言现象,我认为根本不需要大惊小怪”,“我觉得,他多半不是特别排斥正规的语言,而是追求一个修辞的效果。” [5]可见网民之间的交流用形象有趣的语言,是他们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的一般态度。。 二、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对网民心理的折射 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常常用异化的、情绪化的语言来宣泄某种平日里不能或不敢表达的情感。比如,用那些隐晦的数字表达出别样的感情, 770(亲亲你), 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不好意思用语言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既简洁实用,又显得幽默含蓄。又如把“东西”称为“东东”的“童语现象”,很难想象会在网络以外的任何交流环境中出现。这表现了在现今这个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对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而在平日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无异于向竞争对手、向社会示弱,所以在网上这个虚拟社会中,没有人知道你的性别和年龄,没有人与你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网络便成了宣泄感情、显示“本我”的最佳地点。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就此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现代社会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理解,网络成了情感宣泄窗口。”“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在网上聊天的人就更容易将平时鲜有机会表露的‘本我’显示出来,所以虽然目前网民中85%以上都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但在聊天室里的表现往往比较‘初级’。” [6] 标新立异表现在另一方面常常视传统语法于不顾,表现出完全的随心所欲来。例如网上有一篇题为《小女子评说四方男人》的文章中写到:“只有爱上之后,才发现有点鸡肋。”还有这样一个句子:“还满腹生活常识地给太太充当购物顾问……” 。[7]网上还常常将“给你打电话”说成“电话你”,甚至连“气死我了”也说成“气死我乐”这种经常出现反常搭配的情况,都是从常用词语中翻出新意,网络语言显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讲究冲破束缚。年轻人标新立异和叛逆的精神跃然纸上,折射出他们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的迫切心情,着意与传统文化的含蓄、严谨和精致相疏离且乐此不疲,希望成为具有社会话语权力的主体的积极努力,愿意直接表达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和批评的率真性情。 “因此,他们常以出格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放松,并企望以此体验一种快意。言辞的出轨、观念的冒险,是青年人经常采用的一种炫耀性的社会互动行为。” [8] 总之,任何一种语言,只要还被人们使用,就必然会不断地发展。创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创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分析和理解年轻人在网络语言上的创新和突破,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心态史的演变过程。 走出对网络语言的认识误区网虫”们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汇正在迅速蔓延。对此,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深感到担忧,他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新华社12月19日)对于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语,人们向来有着不同的认识,李如龙教授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然而,与一些正统语言专家回避甚至鄙视网络语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由敲起键盘来劈里啪啦的网上“高手”们制造出来的新奇词语,却为众多网民所熟悉和喜爱。在笔者看来,对于网络语言,一些人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走出这些误区,是正确看待和引导网络语言的关键。

网络流行语言的研究报告论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网络语的利与弊的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化革命呼唤出新的技术,网络就是其发展产物之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已深入千家万户。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方式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我们极大帮助,坐在家里可浏览众多的网上图书,几分钟内即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各方面自己想知道的信息,通过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

网络像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中职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各种黑色的阴影正向我们慢慢袭来。其中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就像裹着糖果的炮弹向我们发射。

各种非法的网站趁着网络管理还未健全,散布着黄毒,暴力,防不胜防,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吸引着正处于好奇心的中职生。许多同学旷课跑到网吧中去玩《传奇》、充《梦幻》、打《泡泡堂》、聊QQ。有的甚至直接晚上通宵达旦,睡在网吧,吃在网吧。这样,不但损坏了身体,还浪费宝贵的时间,浪费了父母亲的水汗钱,辜负了父母的一片期望,更耽误了我们大好青春。在社会上因网络游戏所引出的案件数不甚数,例如:”武汉的一位母亲千里寻子””广州一小孩为玩游戏残杀自己的祖父”……这些案件告诫我们中职生,应该少玩或不玩网络游戏,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空闲时间研究我们自己的专业,发展自己潜能,开发我们智力。但是,我们也不应全部排斥网络,我们不应放弃网络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网络中的精华而剔其糟粕。

世界之所以选择我们。因为它需要美,我们之所以选择世界,因为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流水在选择中下落,太阳在选择中上升,朋友们,请把握好自己选择的那一刻,让我们用自信,坚决地选择网络有利的一面,选择我们美好的未来。

请慎重!

走在大街小巷,我们常常听许多大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我那孩子,整天泡在网吧里,怎么办呀。这个问题让许多家庭困惑,让许多中小学生误入歧途,荒废学业。每当我经过那些网吧门口时,我就会踯躅不前,思绪万千。

目前,社会上盈利性网吧越来越多,越来越红火,甚至有些不法商人没有营业许可证,也私自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营业,他们不管你是谁,是否成年,只要你有钱,他们就会接待你。这样导致很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迷恋于网吧,既影响学习又危害身体,真可谓一大悲哀。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有限,网络的虚拟化让他们感到新奇,被网上一些刺激性、欺性的内容、画面所迷惑。再者迷恋网吧需要消费,中小学生本来就是消费者,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常常为没钱上网绞尽脑汁,也许会去偷、去抢,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的孩子为了上网,在家人和老师之间编造谎言,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他是初中的一名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很听话……但在其他同学的伙同下,经不住网络的诱惑,走进了网吧,一去就是两天两夜不回家。家长、老师到处找,最后在网吧找到他。他已经精疲力尽地趴在电脑桌上,面如土色。回到家,家长一顿毒打,他一赌气又出去玩了两天。后来在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家长耐心的诱导下,他终于改过自新。然而,更多的是走进网吧,不能自拔,害人又害己。

在此,我要大声呼吁: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网络,更全面地了解网络,学会正确利用网络,做“健康上网,远离黑吧!”让我们共创一个健康活泼的大集体、温馨可爱的大家庭!

当你登录QQ时,许多好友都来向你问好,“嗨某某某”“作业写完了吗?”云云;当你有一个百度账号,到贴吧和别人聊天时,网络表情、网络语言喷涌而至,“QUQ”“汗颜”“某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元芳,你怎么看?”等等。我想,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台电脑,它可以为你提供资料,也可以让你娱乐放松。21世纪,是一个网络和信息时代。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首先说起教室吧,现在许多学校上课都使用多媒体和课件,而有些老师使用的课件就是从网络上下载的;有些时候,像我们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只要在百度上输入题目,答案就会立刻出现,回答者也会给你详尽的答案。而在办公间里,有些高层需要与客户联系,电话、E—mail等联络方式一定少不了。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一端,只要你有手机或电脑,再加上网络信号,QQ、MSN等等都可以联系上,它缩短了距离,也省下了使用长途电话的高额金钱,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现在的各位女士越来越懒,她们喜欢购物,却足不出户,因为有电脑和网络。淘宝、京东、凡客诚品等,只要输下几个关键词,许许多多的物品任你选择,既提供了便利,又省下了力气。

网络给人带来的益处越来越多,它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随之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它,从而使网络得到飞速的发展。

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是一样。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由于长期地上网,已经疯狂地迷上网络不能自拔,他们50%以上都是沉迷于游戏之中,从而荒废了学业。而有些新闻报道上,总有一两则关于网络交往带来负面影响的新闻,比如网络交友结果被人去大把财产等。适当的娱乐对人有益,但物极必反。

而我认为网络利大于弊,作为学生的我们,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当我们遇到难题、查资料时,网络就会伸出双手帮助你,你需要的解题步骤和资料应有尽有。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总之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扬长避短,更好地发展网络的用途,远离网络的弊端,做一个健康快乐、合理利用网络的中学生。

由于电脑和其迅速的发展,电脑成了交流平台,网络也成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网络上,有许多特有的语言已经成为网络里的一大特色。这些语言是什么形成的?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会知道它们,而网络新手,只有靠在一边听“外国人”谈话的份。

这些网络语言,有的用数个英语字母代表其含义,如“GG”、“MM”分别指男性和女性;有的是谐音指意,如“886”指“拜拜喽”,“94”是指“就是”等;有的用图片代表自己的心情或其表情,如“:”表示高兴,“:”表示忧伤;还有其他的,如“表”含不要的意思,“菜鸟”指初出茅庐的人……这真是千奇百怪,举不胜数。

网络语言的兴起,有利于人们信息传输更为方便快捷。由于简化了语言符号,对于那些打字生疏的人,真是受益非浅。

但是,初出茅庐的人不懂得网络语言的含义,是他们有语言障碍,甚至使他们无法沟通,而且,有部分网络语言是粗言秽语,如“BT”指的是“变态”等,这在人们纯洁的心灵上,抹下了黑色的斑痕。因此,网络语言也有不好的一方面。

现在正是网络时代,网络语言的出现和频繁的使用已经成了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方便的语言,已经成为人们网上沟通的桥梁。因此,我们只能扬长避短: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法律规条;使用计算机技术,禁止人们“说”粗言秽语;当然,我们也要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我相信,只要通过人们的努力,这种富有特色的语言一定回拥有一片纯洁的天空!

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从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蒜你狠”,到年的“正能量”。这些网络流行语正冲击着我们的汉字文化区域。面对这些,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并苯还承担着传播的角色,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着规范汉字的原则。

网络让世界变成一个村,在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让你的“天涯若比邻”的梦得以完成,但是,你确定作好准备了吗?当网络游戏让你迷失心智时;当电脑辐射危害你的健康时。面对这些,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们的不满与无奈。前些日子,网上流行了一句:“古时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如今,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小了蛋糕。”这一极具调侃色彩的话语,在网络上一窜而红,成为广大网民对物价上涨的新的诠释。这幽默的语言中,反映的是广大网民对物价的不满与无奈。除此之外,还有前几年流行的“蒜你狠”、“糖高宗”等,恢谐地运用一语双关,极度表示对物价上涨的不满和恐慌。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与现下流行的事物挂钩的。前不久的“神马都是浮云”则是根据现在人们压力过大,所衍生出来的一类流行体,用东北幽默的语言特点将其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我们不否定,网民们运用汉字来进行一系列对情感的宣泄。但是这样一窜而红的网络用语真的好吗?

前不久,曾有学校明确指出,在作文里不得出现网络流行语,如“神马”、“给力”在这里我们先不说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是仍可反映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阻止网络流行语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必需规范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我,不正应该维护我们民族的民血与荣耀吗?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去抵制网络流行语,因为这些能在日常生活之余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应当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网络流行体。

今天,你准备好了吗?

网络语言引发热议,一些低俗的网络用语使其成为灰色地带。但其实,网络语言是现代科技的副产物,是新时代的一朵仙葩,还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养。

诚然,网络用语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意味着人们可以用简洁诙谐的文字说出最真实的想法。可是,也使人们的生活多了几分轻浮。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现代生活中,很少能有人在变行山寺时,体会“僧推月下门”的妙处;很少有人在暮香时节邀三五好友在海边溪水流觞;很少有人在江南岸边称叹“为湖心亭一点”的境界,取而代之的是在看到夕阳美景时,脑海里只有“点赞”一词,在也想不到更美的文字。网络语言频繁使用使国人丢失了骨子里的诗意,更有甚者,其低速粗暴简直不堪入耳。

正因如此,对网络语言应加强规范与管理,就像新生儿一样,给予它善意的引导。“人之初,性本善”,不得不说网络用语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让枯燥的生活增加一些色彩。然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没有部门对那些不良实例进行整治,那么坏的风气便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谧事发展。反之,网络语言中也不乏一些值得欣赏的典范,其中就有曾经广泛流传的“且行且珍惜”,“不忘初心”之类的话,其文艺程度同样不可小觑。因此,多多提倡使用文明以至于文艺的网络语言,无异于是春风琼浆,能让网络语言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网络语言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并不一定要与传统文化脱节。新兴词汇与古典诗词也不一定势不两立,曾经就有人把一些当红的网络语言用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汝能至此,何不上九霄”,同样具有幽默明快的效果,古典诗词中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失意时可以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时朝散发弄扁舟”愁闷时可以说:“问其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悲伤时可以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只要人们调动起体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创造性,将诗词与网络有机结合,这样两者都能大放异彩。

对于网络用语这种时代仙葩,人们不应该一味的推崇或贬低,而是要用最美的方式,让它怒放。

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独特的网络语言现象的产生。而网民的.迅速增长,使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大大提升。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语言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常见的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IT(Informationtechnology)领域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人们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作为交际工具使用的语言符号系统,通俗的话就是网民在聊天室里或是E—MAIL上常用的语言。本文所指的网络语言主要是指第三类网络语言。其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导,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

在使用网络语言的人群中,从目前调查资料来看,以青少年居多。

网络语言使用存在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一方面,网络语言是新生事物,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其时尚个性化的独特语言系统引发青少年的广泛关注。由于标新立异的基本点,青少年看到活泼而又怪诞,幽默又富有哲理的语言创造被广泛应用,会激发其创新精神,利于青少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网络语言本身的丰富性、创新性、多样性也会使呆板的书面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语言的信息内涵。另一方面,个性张扬的网络语言占据着青少年绝大部分的语言世界。网络错别字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必将导致对传统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不利影响。对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产生不利影响。而随着网络语言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对学生汉语规范化写作也产生冲击,如今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例子屡见不鲜。但网络语言随意性强,错别字较多,有些用语毫无实际意义,严重干扰了阅读,降低了写作质量。

对于网络语言,我们要辩证否定的看待,既肯定其好的一面,又否定其不利的一面,既克服它对规范传统语言表达中不好的影响,又保留其利于青少年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面。

现在的青少年,有几个不会说那么几个词,像“哇塞”,“我倒”,他们说着,写作文的时候也不时出现那么几个,这些词都属于网络语言。

果然是如此,现在网络语言风行于校园,风行于报纸杂志。出现网络语言或许是现有的词汇已不能表达人们越来越复杂的感情,抑或是缺乏某种感情强烈的叹词以宣泄对日渐增多的新奇事物的惊异。无奈之下,要么借用人家的词汇,实在没辙,就自己挖掘一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权当抒发感情的新词儿。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无法接受这种变相玷污语言的行径,难免时常地评论、指责。但他们却总是振振有词:“词,始于无规则的创造,鄙人无非是在重蹈前人覆辙而已,何过之有?!”说来也怪,总会有一部分很快接受这些新玩意儿,并且极力推索。这一类人无疑会被冠上“时代先驱”的名号,换言之,像我这样作为被动接受者的人们,必然是“落伍”了一步。

有时当我实在听不懂同桌的话,看不懂同学的作文时,我也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促使自己去阻止“新元素”的诞生,但每次的冲动仅在刚刚萌芽的阶段就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里了。要说大人们难以接受倒也合情合理,毕竟年龄的隔阂难以逾越;而同是中学生,似乎就没有接受不了时髦语言的道理。诚然,把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大多数人显然是行不通的;脱离、改造集体普遍行为就更是天方夜谭了,那么惟有去适应了。起初我的确难以忍受别人对五千年来纯正的交流工具的玷污,但久而久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然而这并不代表我支持和崇尚这种做法,我只是在承受而已。

网络语言自我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让人费解的文字、语言,那么人们在沟通上可能会越加的困难和麻烦。但这一趋势似乎又是世界发展的潮流,那么我们只能希望,网络语言能在些许规范下不会太过俗不可耐。

曾经,我是一只连OICQ为何物都一无所知的菜鸟,然而,在朋友的帮助和往来的巨大包容力下,我也成了一只在网络中自由穿梭的鱼儿。在网上,我阅读消息,欣赏电影,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谈天说地,写下自己每天的快乐与悲伤网络是翅膀,让有梦的我自由飞翔。

在网络那巨大的感染与诱惑下,我的语言也一点点被渗透,常常在文中有画笑脸的冲动,常常会傻笑呵呵,常常会谈如果我有那么可惜我没有之类的无厘头话语。原先我以为这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但在我的周围,许多人的语言也变得与我有相同的特点,大家说着相同话,笑出相同的声音,写出相同的语句令人悲哀,没个人都失去了自己说话的特色,于是,个性的语言在一点点沦落,而大众通俗甚至有写庸俗的语言倒是后来居上。或许,在人人高喊着追求个性的今天,上去的恰恰是我们真实的个性。

常听有人抱怨汉字的繁琐,不如外语简单可能就是因为此类原因才会使网络语言如此欣欣向荣的吧。或许,简洁确实是这个快节奏时代的发展趋势,但,光为了适应快节奏的快餐式生活,而失落我们已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汉语,这值得吗?

汉语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年轻的语言之一。她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数千年风雨的冲刷下,她越发光彩夺目,她那优美令人遐想的外形,她那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文法,又有几种语言能与之媲美呢?再看中华民族用汉字演绎的一幕又一幕伟大的历史剧,尤不能不叫人为之惊叹。

先秦有字字玑珠的诸子散文,形象生动的历史散文,汉朝有华丽非凡气势惊人的赋,唐朝有震古烁今的唐诗,宋时有时而哀婉时而豪放不羁的宋词再看五四时期,更是百花齐放,白话文小说则是独领风骚。然而,今天的我们将以什么流传千载呢?网络语言吗?或许它也能够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但有一本第一次亲密接触也就够了,如若使之成为主流,那就真是我们这个时代汉语的、语言的悲哀!

或许我不用如此担忧,因为汉语在历今数次外族语言的侵入时,都以她巨大的包容力将他族语言同化,今天,这样的网络语言危机并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可别忘了,他族语言入侵时我们是处于被动状态,而如今,年轻的一代,则个个跃跃欲试地去接受网络语言,这怎不能让人担忧呢?

朋友们,不要丢弃我们有着灿烂历史的汉语,不要舍弃如此丰富睿智的文化,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已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了。由此,网络语言也以迅猛之势“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

最近网上的流行语言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网友们以“神马都是浮云”彰显豁达;咆哮“各种伤不起”喧诉无奈;号称“鸭梨山大”表明负担重压力大……各种新奇的,另有所指的网络语言犹如光速传播,迅速为人所知,甚至在日常生活和校园内听见都不足为奇。“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可是,这些变了味的文字会带给我们什么呢?我们在广泛使用它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的利弊呢?

查过资料:网络语言是在网络媒体广泛运用背景下所产生的新事物、新文化,具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即语言意义不固定,发展快,前景很广阔,使用者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能够充分,较快捷地表现,能为网民提供自由发挥的载体。这么一看,我觉得网络语言的个性以及它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对传统语言形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同时使用传统语言和网络语言较频繁的我们。在校内学习语文课程,到了网上便大肆使用网络语言交流,不免会把两者混为一谈,常常导致的就是在语文作文中冷不丁冒出一句网络用语。老师要么就是看不懂,要么就会大吃一惊,觉得这样显示了较低的语文素养。我曾在老师的推荐下看过《语义学纲要》,里面的一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也许正阐明了网络语言实质应该是一种辅助交际工具,并不具完全的语言特征。在这一点上,网络语言给我们的弊大于了利。

但由于习惯,我在平时网络聊天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句网络用语。于是,我便思考,难道网络语言真的如此无利可寻吗?仔细想想,其实非然,如果一些网络语言格式比原有词语更有魅力,更有好处,在表达上具有新意和特色,就有积极作用,就会丰富汉语词汇,有的甚至能渐渐取代原有词语和格式,这不是也为词汇进步做了供献吗?

我看“网络语言”,有弊也不乏利,但那些不符主流、病态、猎奇、对真正语言文化造成不利影响的文字终将会“自然淘汰”,而那些已被社会所承认的新词语,新形式,也会根据“约定俗成”的选择给与肯定,最后利弊必中和,同时为语言文学造就进步的台阶!

我发现,近两年网络语言越来越多的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很多人都把说网络语言看作一种时尚,一种潮流,班里的同学几句话中就会蹦出一个网络词语,就连爸爸妈妈说话也时而会带上一个,让我觉得和他们之间的代沟立马就小了很多。

在恰当时候使用网络语言可以调节气氛,比如和朋友聊天时谈的话题不开心,冷了场,说上一句:“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一下就能缓解尴尬的场面。

在写日记作文时,用上几个网络词语,也让人觉得生动有趣了许多。电视上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也常常把网络词语挂在嘴边,令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网络语言虽然充满活力,但我觉得比较肤浅和概括,比如现在流行的“蓝瘦香菇”其实是“难受想哭”,我们原本可以用很多词语来表示这个意思,比如:痛心疾首、悲痛欲绝、如鲠在喉、欲哭无泪、泣不成声等,有太多的词语可以形容不同程度的伤心。

还有的网络语言会造成发音的误导,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比如网络语言把“长知识”说成“涨姿势”,把“我知道”说成“我造”,把“开心”说成“开森”,把“不要”说成“表”,如果我们说习惯了,就会造成发音不准,低年级的小朋友还会形成拼音错误。

所以我觉得网络语言的使用要注意一个“度”,不能张口闭口都是。我们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诗经、唐诗、宋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上至屈原、李白、杜甫,下至朱自清、汪国真、席慕蓉,他们的语言文字有无穷的魅力,让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如果我们遗失了这些千古名句名篇,不会说规范的汉语,渐渐的只能用“我晕”“我也是醉了”来抒发感情,造成文化上的退步和落后,那将是多么可怕啊!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网络用语的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

此次禁令针对的不只是“人艰不拆”等缺乏文化内涵的网络语言,还包括随意篡改、乱用成语等现象,例如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尽管如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此举在赢得公众普遍称赞的同时,也招致一些非议。有人认为网络文化可以自我净化,无须刻意去遏制一些自然形成的东西,更有甚者称这一规定是对网络文化的扼杀。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以其轻松活泼的风格得到许多网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肩负着标准使用汉语的使命,传统媒体虽然在语言风格上可以多接些“地气”,但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跟风追捧一些缺少文化内涵,甚至是十分粗俗的网络用语,更何况这些用语在网络上也存在着很大争议。

对一些晦涩生硬的网络用语说“不”,并不意味着对网络文化的否定与扼杀。网络文化应当成为多元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而非文化价值的破坏者,不应干扰和误导人们对文化常识的认知。因此,网络文化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不断地剔除糟粕。

实际上,近年来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不仅热衷于使用网络词汇,还挖空心思篡改和曲解传统成语,生硬地造出“晋善晋美”“咳不容缓”和“骑乐无穷”等诸多奇怪的用语。这些另类用语看似有创意,实则是为了出奇、夺人眼球,以便提高节目的收视率。长此以往,汉语的正确使用会遭受威胁,会给公众、特别是对于处在语言知识学习阶段的青少年造成误导。

除规范性考虑外,还应看到,语言文字也是民族文化和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传播文化、弘扬文化的前提,就是对文化心怀敬意,严谨优雅地使用语言文字,而生造词句、追风恶搞是对汉语使用习惯及其标准的破坏,是对汉语审美的破坏。因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严格广播电视节目语言文字的用法和含义,是完全必要的。期待在文化传播界人士的倡导和带动下,把这些外在规则变为内在自律,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规范使用汉语语言,进而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起到辐射和提升效应。

果不其然,像春笋一样,一些网络新词儿终于从众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嘴里蹦出来了。

呵呵——近些年,我迫于与时俱进的时代召唤,有些不情愿,怯怯然又欣欣然地从现实的死海中登上网络,那叫一个新鲜,一个激动。没想到无论到哪儿都能听取“呵呵”一片,这是什么叫声?当时自然摸不着头脑,没多久,听多了看多了,也便会意出了那表示的是笑。我更纳闷了,哪有这么笑的,听着疹人。到后来耳濡目染,慢慢懂得了这短短一声“呵呵”里面的别有深意,意思丰富着呢。

滴——相当于“的”,一般用在句尾,说起来娇贵十足又有点儿居高临下真理在握的架势。但我觉得刚听那阵还好,说的人多了也就乏味了。女生说“滴”还让人觉得过得去,至于男生,也“滴”“滴”“滴”的,听着发腻,似乎没吃饱,可怜得像要饭的似的。

晕——多数时候单说这一个字儿,听起来真是让人顿生怜惜。但如今,有时加个前缀,“我晕”,有时在后面加个字进一步加强效果,“晕死”“晕倒”等。自然说不出具体表示什么意思,但是总能意会出那么点儿意思。在现实生活里,也早已“晕”成一片。身边晕乎着的人不在少数,就连自己有时也会不禁溜出个“晕死”,以表示什么什么的。

汗——当初也不明白,怎么大家正说着话老蹦出个“汗”呢?虽然不懂,但还是不失其乐地跟着“汗”。当有人问及意思,便用“连个‘汗’你也不知道,真‘汗’“掩饰自己对“汗”并不知意,更指明了对方的不“潮”。“汗”多了也就看清了,那表示人家急得或干脆被你吓出一身冷汗啦!其实哪至于呢,不就是随便聊聊吗?可人家不管,总之非要显示自己“汗”。久而久之,遇到什么尴尬的场合,我的口中也会不自觉地蹦出几个“汗”来。

偶——刚上网那会儿,听着你“偶”来我“偶”去,着实有些恼人。后来在电视上听到有台湾老百姓也说“偶”,猜想可能是原住居民的土话吧。可现在土话怎么也越传越邪乎,成了潮流酸语了呢?现在有不少同学,话说得好好的,便在语句中有意无意地夹杂些土话,以显示自己语言的幽默。说土洋结合的普通话竟成为一种新潮了。有一次和一小学同学聊天,没说几句就开始偶偶偶了,我听不下去,说:“你别偶!”人家当即理直气壮地回了句:“偶偏要偶!”当时,我怎一个“汗”字了得!

这年头的流行新词儿真让人“汗”啊!

想必大家都知道,它的词句很有趣,但是带给我们的可是厉害兼备啊!

我三年级时,班里流行说网络用语,因此我们的语文成绩是一塌糊涂啊。就比如看拼音写汉字这一题和改写句子这两题来说吧。第一个词的拼音拼的是什么可我们大部分人都写成了神马,吧怎么写成了肿么......唉,这可恶的网络用语。

上课时,网络用语还停在嘴巴里。老师一上课,网络用语便又流行开了,老师问我们:“你们知不知道没有一切困难能难倒我们这个句子给它换个说法是什么?”我们互相看了看异口同声地说道:“神马都是浮云!”老师愣了一会,生气的说道:“你们都给我抄五篇课文,觉得自己考得还不够差是不是?还敢用网络用语来说话,想争取下次都抱个鸭蛋回去么?”我们的脸红了起来,都纷纷低下了头。

放学了,回到家后,弟弟心情十分难过,我赶紧走过去问:“弟弟你肿么了?”弟弟望了望我,心情仿佛像渐渐回升了一般。过了一会儿,他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好奇地问:“老弟,你肿么了?肿么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呢?”老弟笑的更开心了,上气不接下气的说:“你讲的网络用语实在是太好笑了,笑得我肚子都疼了。”“虾米?”原来是网络用语让弟弟开心起来啊。但是转念一想网络用语还是少用为好啊,不然我们的国宝——汉语就要糟蹋在我们的手上了啊。

网络用语利病兼具,带给我们幽默,平时有些网络用语也很好,比如——886。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被人们所熟知,有的是自创的、也有的是谐音,而许多常见的“网络用语”如: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杯具等频繁出现在小学生的作文里,不得不说网络的强大。网络用语大量出现在小学生作文中,许多老师担心学生常用网络用语写作文,而把最原始、通用的写作语言忘了。我觉得:老师有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写文章又不是写网络小说,没必要把网络用语写入作文,除非某个学生写网络小说。

我个人认为如今的作文引入网络用语并非不可取,适当的融入一些网络用语,会使全文富有现代感。记得以前读书时写作文,都用一些老师平常教的或课外书看来的词语,经过一些朗读、手写后用在作文里,根本没有同学写什么“给力”、“杯具”等谐音词语,再说了那时也没出现这些词。虽说运用网络用语会使整篇作文产生现代感,但是这没什么意义,说不定过多的网络用语出现在作文里,效果适得其反。现在的学生很聪明、接受能力强,同时也对外界新生事物保持好奇心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会上网了,这不免就会看到这些网络用语,看多了就自然而然的写进作文,使得全文从头到尾没有几个常用语句,基本上全是网络用语。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每个学生的作文里都是数不胜数的网络用语,那老师看了会作何感想?如果我是改作文的老师,作文40分我给这学生25分,因为这学生全文没几个常用词语,自然打分就低了。学生将网络用语运用在作文里,用一点可以,若没看几行就看到网络用语,那这就不叫作文乐,而是叫网络小说,干脆去直接写网络小说吧!网络用语的产生,实际上只是用来消遣的一种产物,并非看后用在作文里,若把网络用语全塞到作文里,就不好了。一味的运用网络用语在作文中,会逐步使学生的词汇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是词语的词语,最终使整篇作文走向“烂”的边缘。

如果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写网络用语化的作文,那他或许会在所有的作文里运用网络用语,包括书信,这是绝对的,因为这学生已经习惯了,一写作文就用网络用语。所以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写作文,我认为应该少用网络用语,多用常规用语、少用网络词汇,多用语文课或课外书所学的用语,这样才能使全文清楚、规范。不至于让许多老师看不懂。

希望以后在学生的作文里,尽可能少的出现网络用语,许多学生知道这是网络用语、也知道什么意思,但对于像小学生而言,用在他们这年龄段的作文里不合适。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多的应该是用一些充满童趣的语句,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写作特点、也和年龄相符,用过多网络用语反而觉得老气横秋。什么年龄都有它独特的语言、词汇,如果你放弃了你这年龄段应运用的词汇和语句,去用与年龄不符的词汇和句子,一则别扭、二则毫无生气,那整个作文虽然看似成熟,实则了无生趣。

网络用语应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为好,否则用不好会弄巧成拙。

关于网络语言写进作文,青少年学生、家长、老师各有说法,意见不一。时髦、有趣、新鲜、个性,一些青少年觉得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同龄人交流与沟通,以标示青少年这个群体特殊性,这也使得网络用语在学生群体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简洁明了,琅琅上口”,“可以不受束缚,张扬个性,可以天马行空、畅所欲言”,许多初中生、高中生对于网络语言乐此不疲,“起初是带着好玩有趣的心理,说着说着就成了一种习惯,不自然地就会应用在平常的作文里,觉得这样写起来方便”。也有些同学表示中肯的看法。

他们觉得,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但网络语言的使用还要看环境,看场合,不要把网络语言写进作文中。很多老师反映,在日常教学中已发现这种用语网络化的倾向,特别是在学生们平时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例如“orz”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网络符号在青少年中的使用和流行,固然反映了年轻人思维的开阔和活跃,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但是如果任由这种随意的、不规范的语言使用蔓延,势必会制约青少年语言文字素养的提高。

同时,习惯成自然,这种不规范用语也会迁移到学生的作文当中,造成行文不畅。这对于正处在语言文字打基础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就难以避免这种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带来交流障碍。

更让人担心的是,年轻一代如果沉溺在自己构建的话语环境里,满脑子“Q言Q语”,势必会影响他们对以规范汉语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的接受兴趣。长此发展下去,这些年轻人就会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隔离一代”。这种隔离和割裂,不仅仅是文化层面的,还会涉及到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一些家长表示,如果孩子和同学打电话时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语言,家长一般不会去干涉。但是,孩子要是把这些网络词汇用到作文里去就有些不像话了。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张口一句闭口一句,“偶”、“稀饭”、“虾米”的,如果养成不标准的语言习惯,沟通困难不说,还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

一些家长说,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觉得,网络上的资源很丰富,要是不利用网络就会失去很多的知识,这也让很多家长感到左右为难,既不愿自家孩子落在时代的后头,更不想孩子深受其害,甚是无奈。

虽然学生在运用网络用语时会用引号特别标明,但这都属于不规范用语。如果只因说起来简单,用起来方便,作文里硬是塞着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这就忽视了用语的规范性,更给他人阅读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在享受网络用语带给我们新奇、喜悦和便利的同时,也应该分场合,重视汉语的规范性。

近年来,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也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纵观整个互联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流行语,像“真香”、“我酸了”等词汇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由此引发了人们不同的态度。我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顺应时代的发展脉搏,值得肯定。首先,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灵动鲜活,例如:“奥利给”、“我太难了”等词汇,都生动形象地点明了人们的状态,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乐于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其次,网络流行词顺应了时代发展,契合时代脉搏。我们处于一个时新月异的时代,语言词汇更新发展,像“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等流行词不仅使科技进步被人们熟知,还体现了流行词更容易被广泛传播,风格诙谐、幽默的特点。

当然,网络流行语也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如果人们在不同场合随意滥用流行语的话,必然导致某些不正当文化的传播,造成一个人甚至更多人的文化素质方面的缺失。

对此,我们应该区别:在公共场合或在长辈面前,我们应该注意言行,礼貌待人;而在同龄人面前,例如同学、同辈、好友之间我们可以显得更热情、开放一点,适当使用流行词可以增进情感交流。

我认为,网络流行词使用利大于弊,但前提是——要适当使用!

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都很流行网络语言。比如,当你回答别人你知道时,就会说:“偶知道了”还例如“偶好感动”‘你说的是撒子’之类的。

这种流行,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有时还会在作文中出现。

网络语言已经走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还能随口说出,连有些老人都会说了。可以说这种语言已经“红”遍了大江南北。连老外都时不时说出几句。

有些人,已经连以前怎样说话都忘记了。这种网络语言也进入了考场。这样真的好吗?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标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它是何等的神圣。汉字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长河中,永不干涸的泉水,是不可侵犯的。

而今的网络语言,已改变了汉字,作文中的错字连篇,日常生活中,听到正常的回答,有些人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人们已经慢慢丢失了我们的标志与骄傲。

这种流行好吗?它值得我们放弃五千年的历史瑰宝吗?它能代替汉字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吗?

网络语言它不能,理智告诉我们它不能。汉字是独特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DNA都不一样。网络语言无法改变汉字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因为汉字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这种流行最多是“昙花一现”,怎能取代无穷魅力的汉语言呢?

网络流行语是什么呢?比如:YYDS、绝绝子、凡尔赛,这些流行语90后,00后应该都懂吧!

平时你们会用这些网络用语吗?是怎么看待网络用语的?最近有一位网络流行语的带节奏高手“郭老师”被全平台封禁了,这都是因为她用张牙舞爪的动作和低俗奇怪的言语方式来博取大家关注,我认为这样的语言不能经常去用,如果以后大家都去用这类词汇来形容所有事情,那么人们有可能会越来越懒惰,传统文化的表达可能会丧失。但是人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是不需要太强表达能力的,而网络用语既然能高度概括很多东西,那么表达能力比较差的人就会使用,但并不完全是因为用了这类词语表达能力才变差的。

我们可以从历史来讲流行语对人的影响,80后、90后也有一些网络用语,但是不也照样读书,照样工作了吗?当年有些流行词语现在已经很少讲了,所以YYDS这些网络用语,以后也会一样,10年、20年后也会面临一样的问题所以对表达能力不会出现太大的影响。

我们不能阻止网络用词的出现在生活中,在幽默风趣的语言环境里适当使用也是可以的,但我们一定要更认真的去学习汉字,和古诗词,我们要更好的去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发展,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

在网络中,一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却有着特别的意思。如“灌水”是发无聊帖子的意思;“抛砖、踢一脚”是跟贴的意思;“偶”是我的意思;“9494”是就是、就是的意思;“拍砖头”是批评某帖的意思;“路过”是随便看了一下帖子的意思。它们或是从现代汉语的现有词汇中引申出新的义项,或是创造出的新词新语。这些流行语的生命力姑且不论,但它们均体现了标新立异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先锋意识。这种树异于人的用法,还体现在一些句子中,如:“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这是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创新用法,意指人的能力和名气如果足够大,就会有好的舞台供他(她)施展自己的才华;“一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这句话源自“农夫山泉”的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后被改编成“农妇、山泉、有点田”,并借此理解为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这些富有个性的网络流行语不断产生并快速流行。

当然,在网络中,也存在着语言借用的现象。如“顶你个肺”原来是广东方言,周星驰的电影里曾出现过这样的台词。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和网络环境的特点密不可分。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这为不同语言的接触、借用、流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而基于这种基础生成的网络流行语,则体现了多元文化彼此接触的特点,使得不同的文化成分可能为对方所吸收、借用。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而处于社会中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已经形成了某种社会心理或诉求,但并未找到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矛盾。网络自由的环境和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使得这些空缺得到补充。如“顶你个肺”这旬网络流行语表示惊讶、不满的意思,而更多的是表达了无奈。在汉语中,原来就有很多表示“惊讶、不满、无奈”的多种语言表达形式,但是《疯狂的石头》的热播,加之齐达内在世界杯上的以头顶人,让这句台词成为网络流行语。究其原因,大概是一些人不再满足默默无闻的生活方式,而想要彰显自我,展示个性。这些流行语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心理诉求,因而异常受欢迎。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语言往往承载着特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个体特别是青少年在学习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一些网络流行语有益于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成,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网络流行语对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成具有负面影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的流行语体现了不良的思想倾向,如果频繁接触这些词语,就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不良影响。再者,严格地说,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不少错别字或语法不通的句子。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语言水平和能力。特别是用网络流行语与人交流,虽然形成了个体的话语风格,但会时常造成交际障碍,而且更易形成代沟。

希腊有“凡事勿过度”的思想,意指过分的放纵或节制都有损健康发展,只有取其中,才是正当的态度,才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全。所以,借用过来,希望提醒大家,对网络流行语保持一个正确而又清醒的认识,这样我们在取其精华的同时,才能保护自己不受其糟粕的影响。

  • 索引序列
  • 网络语言中的智慧的研究性论文
  • 中国的智慧论文
  • 研究智慧物流的论文
  • 新潮有趣的网络语言研究论文
  • 网络流行语言的研究报告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