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拉克半金属是拓扑上不同相的临界态,这种无间隙拓扑态是通过带反转机制实现的,在这种机制中,狄拉克点可以被微扰成对湮没,而不会改变系统的对称性。现在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发表了一项实验观察到的狄拉克点,这些点完全是由使用非对称声子晶体的晶体对称性加强,在实验中展示了新的拓扑表面态,发现物质的新拓扑态已成为基础物理和材料科学的重要目标。三维Dirac半金属(DSM)具有许多奇异的输运性质,如反常磁电阻和超高迁移率,是研究拓扑相变和其他新颖拓扑量子态的特殊平台。作为(3+1)维狄拉克真空固态实现也是最有意义的,到目前为止,实现的狄拉克点总是成对出现,通过不断调整参数以保持系统的对称性,可以通过它们的合并和成对湮灭来消除这些狄拉克点,在发表在《光:科学与应用》期刊上的新研究中:(上图图示:狄拉克)来自我们中国教育部人工微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武汉大学物理技术学院的科学家们,报道了一种三维声子晶体的实验实现。该晶体在布里渊带角拥有对称性增强的狄拉克点,与现有DSM明显不同的是,Dirac点出现是材料非对称空间群的必然结果,如果不改变晶体的对称性,这种空间群是不可能被移除的。除了通过角度分辨透射测量直接识别的狄拉克点之外,表面测量和相关的傅里叶光谱还揭示了高度复杂的四螺旋面表面态。(上图所示)声子晶体的体心立方单元(左面板)及其(010)面(右面板)示意图,具有两个滑动镜Gx和Gz。B、三维体心立方BZ及其(010)面BZ。彩色球体以相等的频率突出显示块状狄拉克点及其在表面BZ上的投影。C、沿几个高对称性方向模拟的体带。D、四螺旋面表面态分散示意图(彩色表面),其中灰色锥体标记体态的投影。E、沿以P为中心半径为0.4π/a圆形动量环(如f所示)模拟的表面带。阴影区域表示投影的主体状态。F、在表面BZ的第一象限模拟的表面色散的三维曲线图。具体地说,表面态是由四个无间隙的交叉螺旋分支组成,因此与现在在电子和光子系统中观察到的双费米弧表面态有显著不同。科学家们预测:这项研究可能会为控制声音开辟新的方式,比如实现异常的声音散射和辐射,考虑狄拉克点周围的锥形色散和状态消失密度。狄拉克点周围的色散是各向同性的,因此,宏观系统是模拟相对论狄拉克物理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狄拉克半金属是具有四重简并狄拉克点的材料,是拓扑上截然不同的相的临界态。这种无间隙拓扑态是通过带反转机制实现的,在这种机制中,狄拉克点可以被微扰成对湮没,而不会改变系统的对称性,研究利用非对称三维声子晶体完全由晶体对称性加强的狄拉克点的实验观察。有趣的是,狄拉克声子晶体拥有四个螺旋拓扑表面态,其中相反螺旋度的表面态沿着特定动量线无间隔相交,额外的表面测量证实了这一点。
一、数学学院——凌黎明教授
凌黎明教授的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与几何课是我上过最有趣的大学数学课。我本身是一个文科生,但是由于专业需要,要上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原本以为数学都是很枯燥无味的。凌黎明教授让我对数学改观了。只要努力,文科生还是有机会不挂数学的。
二、工商管理学院——陈明教授
陈明教授的市场营销课绝对是商科学生必听的一门课。在他的课堂上,你会从多角度重新认识,定义市场营销这门课。陈明教授十分擅长用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市场营销现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管是入门级别的课还是专业课,陈明教授都能讲授的很好。
三、外国语学院——高阳讲师
我选的一门通选课英美音乐文化是由高阳讲师讲授的。一开始听这个课的名字,我以为是那种水水的课(你们懂的),很好混学分。后来上课的时候,高阳老师讲的内容大大颠覆了我的认知。她将英美音乐与英美社会历史的内容相结合,深化了我对西方社会、文化的认识。同时,锻炼了我的英语听力、口语能力。
我们学校优秀的教授实在是太多了,值得大家听的课也很多。如果大家有机会来华南理工大学学习或者交流,一定要提前做好攻略,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如果大家有想了解的某个专业的优秀教授、有趣的课,可以在下面留言,我会及时回复的。
这个见仁见智吧,还是要看一点个人兴趣的,虽然我觉得大一教我高数的老师讲得很好,但是作为一个对数学避之如蝎的学生还是不会去蹭的。
讲点我个人感兴趣、并且不同专业的同学都可以找到一点共同语言的精品通选课的吧 ~
1.语言类科目都很好
非英外语类每次绝对都是爆满的!包括日语(超超爆满,三百多人报好像只收几十人)、西语、德语、俄语等。幸好有华工黑市群这种神奇的东西,让我这种欧气向来都丧丧的学生有在心仪的外语上发奋图强的机会。不过其实都能去蹭课,而且老师都超热心,MOOC上的资源都很好。
(西语课本~)
2.形体课(大概是这个名字,有时候是形体与礼仪艺术课)
这门课获得室友们的一致好评(每次说到这个,时运不济的我总是无比嫉妒……)!无论男女生,这门课都值得上!这不是理论课,是实践课,很多时候是去舞蹈室等地方。
资源很好,你想一下三个老师负责指导二三十个学生,那简直就是精品课程呀。而且老师(目前是2女1男)也是超厉害的,讲课很专业也很有趣,听室友说当年在广州的亚运会上礼仪什么的就是我们老师负责。平时上课主要是礼仪训练、瑜伽、着装技巧等。老师人也是很好,随时可以过去蹭课,不用害羞的。提醒一下,如果要去蹭课,最·好提前问一下去的同学关于服装的要求。
(室友上课实拍~)
这些课就不用早起蹭课啦~因为它们都是晚上的
看到了这个问题下面的答案说到了卢义刚教授,真是太巧了哈哈,我两个学期的大学物理就是卢教授教的。卢教授不光是教授,还是物理学院的副院长,但他对我们却没有一点架子,和我们就像朋友一样,经常一起开玩笑。卢教授真的是很好,讲课生动,又无比有趣。上课不仅能很快讲完每节课的知识点,还能给我们拓展很多课外的内容。
卢义刚教授:
卢教授不仅在自己专业的物理领域很强,其他各项也是样样精通。他经常用一些数学或是其他方面的知识来解决,让我们可以学到更多了解更多。另外卢教授还很喜欢文学,经常兴致来了吟诗一首,这对于我这种身在理工学院的文艺青年简直感动。
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教授便是蔡鹤教授了。作为华南理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蔡哥真是可以用年轻有活力来形容。蔡鹤教授教我的科目是自动控制原理,这是我们专业要学的最难也是最重要的科目,但是上蔡鹤教授的课我从来不犯困,总能聚精会神地听讲。这和教授的人格魅力以及先进年轻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自动控制原理:
蔡鹤教授是一个很闷骚的人(笑)。穿搭和造型非常耐人寻味,说话时的表情也是帅得不要不要的,班上的女生常常在私底下议论他,并且他的课都坐在前两排。当然了就我本人来说蔡教授讲课对男生们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现在没有他教我了,我也常常想念他。
上课做题: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 光量子芯片研究 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任希锋研究组与中山大学董建文、浙江大学戴道锌等研究组合作,基于光子能谷霍尔效应,在能谷相关拓扑绝缘体芯片结构中实现了 量子干涉 。
相关成果以“编辑推荐文章 (Editors' Suggestion)”的形式6月11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拓扑光子学 由于具有 鲁棒性 的能量输运性质,在 光子芯片 研究方向具有实用化的应用前景。
产生拓扑相变的关键在于通过破坏系统的时间反演对称性或空间反演对称性,以在能级简并点产生能隙,从而形成受拓扑保护的边界态。
对于空间反演对称性被破坏的系统,在拓扑数不同的区域组成的边界处,能支持能谷相关的方向性传播的边界态模式,即 光子能谷霍尔效应 。
具有不同亚晶格能量的周期排布的六角光子晶体结构可实现这样的能谷光子拓扑绝缘体,从而可用于构建更加紧凑的急剧弯折的光学线路,提高光子芯片的器件集成度和鲁棒性。
近年来 拓扑结构中鲁棒性的量子态传输 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而 量子干涉 作为光量子信息过程的核心,尚未在拓扑保护光子晶体芯片中实现。
任希锋研究组与中山大学董建文课题组合作在硅光子晶体体系中设计并制备出了“鱼叉”形的拓扑分束器结构。
他们发现 六角晶格结构 的光子晶体中的电场相位涡旋方向依赖于不同拓扑陈数的晶格结构以及其所处的能带位置,可以构造出两种不同结构的拓扑边界。
基于能谷相关方向性传输的机理,设计并加工了拐角可达到120度的“鱼叉”形拓扑分束器,并在此结构上演示了高可见度的双光子干涉过程, 干涉可见度达到95.6% 。进一步通过级联两个拓扑分束器结构演示了 片上路径编码量子纠缠态 的产生。
该成果为拓扑光子学特别是能谷光子拓扑绝缘体结构应用于更加深入的量子信息处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审稿人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有趣且重要的研究工作,并给出高度评价:“This is an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work (这是一个有趣而且重要的工作)”
“I find the results interesting, in particula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OM effect in this device, which may have implications in high fidelity on-chip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这个结果非常有趣,特别的,器件中实现的HOM干涉过程可能对高保真片上量子信息处理起到重要作用)”。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任希锋教授、中山大学董建文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博士生陈阳和中山大学博士后何辛涛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戴道锌研究组参与工作。
该工作得到了 科技 部、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安徽省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资助。
# 科技 快讯# # 科技 圈今日大事件# #中科大# #中美#
特文特大学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微型光子监狱,即纳米空间。它是一个被光学晶体包围的极小的腔体,是在两个垂直方向上蚀刻的孔隙结构。将光子限制在这个3-D腔内可能会产生微小而高效的激光和led,存储信息或超灵敏的光传感器,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物理学会期刊《物理评论B》上。捕捉光的技术是光子学基础,一个著名的腔由两个反射镜组成,反射镜之间的驻波由一定颜色光组成,这取决于反射镜之间的距离。这是激光的工作原理,但是从侧面漏出的光将再也不会被反射。博科园-科学科普:有没有可能把光子困在一个由镜子包围的三维“监狱牢房”里?德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现在证明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镜子是由三维光子晶体构成,其中孔洞在两个垂直的方向上被深深地蚀刻在硅上。光子晶体以其特殊的光特性而闻名,孔的结构和周期性只允许特定波长的光在晶体内部传播。但是如何在这样的结构中形成一个腔来捕获光子呢?德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在他们的新论文中指出,通过故意改变两个毛孔的直径,这是可能的。在它们的交叉点,晶体内部形成不规则或缺陷。这个微小腔体被周期性的晶体结构所包围,迫使光子返回腔体。论文的第一作者Devashish博士说:根本没有退路,我们的计算表明,在这个微小的腔体中,光能比晶体外部增强了2400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增强,考虑到小的维度。通过改变局部的周期结构,晶体还显示出对可见光的相当大的吸收,其吸收能力是块状硅的10倍。这种在非常小的体积内的强吸收,是新型传感器的一大特性。UT's MESA+研究所复杂光子学系统组组长威廉•沃斯教授表示:由于孔隙密度高,这种晶体非常轻——也称之为‘多孔性’。在早期的出版物中,该小组展示了类似钻石的光子晶体可以反射非常广泛各种角度光的颜色:这些结果促进了现在提出的新发现。在未来几代光子集成电路(PICs)中,纳米器件有望在光信号处理、信息存储或量子光子器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项研究是由德州大学梅萨+研究所的复杂光子系统组和计算科学数学组共同完成。博科园-科学科普|研究/来自: 特文特大学/Wiebe Van Der Veen 参考期刊文献:《物理评论B》 DOI: 10.1103/PhysRevB.99.075112 博科园-传递宇宙科学之美
严格上来讲没有容易发的核心,只有方向更为匹配的核心期刊领域也很多,应该先说属于那个行业的才可以帮你推荐从理论上来说,期刊出版周期短的相对而言是要简单一些,但是也并非是绝对的简单一般来讲国内期刊影响因子也会有高低区分,那种这个选刊也是个办法。
导师推荐。对象有意向。面试(一般电话)好一点学校哪里博士都不好毕业德国比较严谨,文章必须有,但是也是次要的,关键是你研究paper国内高校或者中科院高分子博士毕业也至少需要2-3篇SCI文章吧。
二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中科院的学术氛围还浓厚一些。不同科研院校对论文的要求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你想要读博吗
我认为在提这个问题之前,你需要知道什么研究,学术论文写作在研究中起着什么作用。研究或撰写学术论文不是一个容易又快速的过程,而是要耗费很多时间,付出大量的努力。研究不像三明治制作那么简单!学术研究是一个长期的、严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将原创思想转化成讨论,辩论和学术论文,以更好地理解你的研究主题。如下图所示,发表学术论文往往是科学研究的最后一个步骤,只要前面的步骤都做好了,发表学术论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此发表学术论文的难度在于你前面的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了,是不是有一个原创的idea?是不是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充分分析?研究是一个有意识的提出假设的过程,所提出的理念必须是原创的。在已有的论点,案例研究和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东西,从而形成你的研究主题。下面说一下研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研究方法 。如何使用特定方法或既定概念来论证你的假设。研究设计 。包括目录,介绍,论文综述,方案设计、案例研究,图表,调查问卷,调查,直到最后的结论和推论。学术研究有很多类型 。定量,定性,历史,自然科学,工程应用等。研究的方法可以是一般的具体的或归纳的演绎。学术论文写作遵循一定的格式,学术期刊一般都会提供模版(template)。可以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Zotero对文献进行一键排版,非常的方便和高效。论文投稿过程中,要学会寻找目标期刊,期刊的影响因子,审稿周期,还可以去论坛看看网友们的投稿经验分享,这有助于避免一些坑。学术剽窃。学术剽窃在科研界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每年都有相关新闻。现在很多期刊都加入了cross check,也就是说在你投稿的第一时间,期刊编辑就会对你的manuscript进行查重,如果重复率不符合期刊的要求将直接被退回。我接触过很多学术大牛,他们把科研当作一种艺术,把科研和一些艺术、音乐等结合让他们更加享受科研。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加深对科研的认识,不断训练自己,提出创新的想法
还比较容易。相对于化学学报而言。
容易。高分子合成方向这块好发文章一点,生物材料档次高但周期长,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多特点,结构易改性和可塑性等,较为常见的天然材料包括纤维素和天然橡胶,发表文章也相对容易。高分子合成方向就业主要面向塑料、橡胶、纤维等高分子材料生产等行业,在生产运行、产品质量监控测试及生产技术管理等岗位群,从事各类高分子合成的配方设计、反应过程控制、工艺条件制定,高分子合成原材料的分析检验和高分子合成产品的性能测试,高分子合成技术工艺操作、设备管理、维护与保养,高分子新产品的研发、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等工作。
《人工晶体学报》现为中文核心期刊、EI核心期刊,2011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发布的影响因子为0.602,清华知网发布的影响因子为0.880.
见刊以后一般2-3个月能够被检索。见刊以后,杂志社需要制作同一版本的论文摘要,上传到EI数据库,审核以后才能被检索《人工晶体学报》(英文名称: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是由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专业委员会和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联合主办、我国专门刊登人工晶体材料这一高新技术领域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以创新性为特色,以论文和简报等形式及时报道我国在晶体材料:光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纳米材料、薄膜材料、超硬材料和高技术陶瓷等在理论研究、生长技术、性能、品质鉴定、原料制备、仪器设备以及应用技术和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同时介绍国内外晶体材料的发展动态与学术交流活动及会议信息。刊户覆盖以上各行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公司、省(市)图书馆及政府相关部门。本刊已在美、日、英、俄、德等国家和地区发行。 《人工晶体学报》为美国工程索引(EI)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国外为 “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日本“科技文献速报”(CBST,JICST)及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数据库收录。国内被《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