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小学信息技术logo教学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logo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信息技术logo教学论文

ating and app

浅谈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对于现代的小学教育,学生已开始不满足于“知识=书本+粉笔+嘴巴” 的教学模式,随着小学生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期的提前,现代科学环境的影响,活动范围和方式的不断拓广,他们对知识、对信息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而计算机教学的引入正好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趋势,它将外界与学校、活动与课堂、书本与信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知识=书本+粉笔+嘴巴”更新成为“知识=书本+电教+嘴巴”,满足了小学教育乃至于现代教育的要求。一、计算机教学可以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增强小学教学中形象化成分。顺应小学生心理思维的发展规律。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教材的不断更新,许多新事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作为面对着心灵幼稚、思维能力低下、抽象认识发展缓慢这一特殊群体的小学教师来说,已很难通过简单的介绍、片面的几句话来让学生在内心世界形成完整的认识,即使是教师自己,也很难仅仅凭借自己的所知来弄清楚问题的关键,很难在很短的时间、较小的校园范围内找到合适的答案。而能让学生比较形象了解的实物模型、鲜明的彩图,完整的文字介绍,即使在城市学校也很难比较完整、全面的找到,因此,在传达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教学资料、知识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所造成知识盲点,造成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上的阻塞。而计算机能够全面满足教学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网上传输获取教学中的所需资料,有力的弥补了教学器材数量与质量的不足,提供了丰富的教辅工具,并且运用各种动画、图解、音乐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系统全面的传输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小学生这一不成熟的群体,获取知识的绝对途径则完全依赖于教师课堂的传播,他们心理和思维的发展所要求的形象性资料,是任何教师都无法估计和全部满足的,而计算机教学则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能把书本上简单或是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深刻、形象,很好的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快而抽象思维发展缓慢的心理特点进行信息的多元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二、计算机教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创造最佳知识传输效果。计算机教学引入课堂,其高效、快速的信息传递功效,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在相同的课堂45分钟,采用计算机教学能够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这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幼稚的思维对事物的认识需要寻求丰富的感官刺激,计算机教学可传递他们对知识需求,满足其求知欲。另外,计算机教学还能够简化教学步骤,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①可以简化教师繁琐的书写过程,以演示稿、幻灯片代替黑板板书内容,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②克服了教学空间的限制,完成了以前在教室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从教室走向了校外,从有限空间走向无限空间,拓展了教学范围。③克服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计算机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围绕学生这一活动主体,采用师生交互式的对话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值得我们认识的是,计算机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动画式的三维效果,能够完成教师光靠双手所不能完成的动作演示效果,特别在小学社会课的教学中,其优势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生心理对动的事物的认识远远比对静的事物的认识深刻,对多颜色事物的认识比单一颜色的事物认识深刻,对图像事物的认识比文字知识的认识深刻,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比抽象事物的认识深刻。而计算机教学的三维效果正是起到了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文字性的知识图像化,单一的事物多彩化的作用,适合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增强了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刻性和长久性,因此,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与中学或其它阶段的教学表现得更明显、更直接。三、计算机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小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计算机教学是学习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作为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渴望和思考是非常强烈的,对于计算机教学所带来的丰富信息,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第一,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科学产物,小学生对其中奥妙在教师的引导下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计算机所提供的对话式功能,能满足于小学生爱动的心理,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就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计算机信息的寻找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满足求知欲的过程;第二,计算机所提供的虚拟式的演示功能,是在现实生活和实践过程中所无法实现和观察到的,它通过对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模拟的动画演示,如火山喷发的过程,化石形成的过程,江河形成的原因等等,能通过具体的视觉观察,使小学生产生外在教学认识与内在心理认识的差异,从而就培养小学生思考问题能力,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随着计算机教学的引入,使小学生接触面的快速扩大,知识掌握程度的不断加深,思维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所遇到的疑难也就越来越多,其心理内在对知识的需求也就日益强烈,问题是促进学习最有利的动力。因而,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必然会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疑难问题答案寻求,同时也解决了以布置作业被动促学的教育弊端,从根本上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号召,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了“快乐学习、自主学习”。随着计算机教学深入课堂,它已开始逐步取代传统教育方式的地位,其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的飞跃,是任何时期都不能相比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教学必将成为课堂教育的主宰,成为推动现代教育巨大的动力和武器。

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要求 ○郑珠1,侯友2(1.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角色变化,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认真分析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世纪之交的全球性浪潮,我国新课程改革在这次浪潮中异常活跃,新的课程标准已相继出台。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其独特的身份让人耳目一新,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与教师长久形成的、原有思想观念和思维行为习惯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也就显得日益紧迫,培养一批具有优秀教学艺术风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当务之急[1]。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开发、整合、设计课程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为其他学科打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基础,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课程计划中不可能占据主要地位,只可能是一小部分,但信息素养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又十分必要,因此只能通过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作为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在各个学科教育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为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途径主要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在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学习良性互动起来,使学生学到的各学科知识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且借助研究性学习、主题学习等模式在实践中综合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内化,使知识结构更加有序,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2.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于细微枝节中看出事物的本质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感知能力。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也很难成为良师益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更需要教师具有这种能力。这是因为,在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会话、交流和有意义建构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捕捉每一点教学信息,从而帮助学科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调整教学活动。3.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创意思考能力。台湾辅仁大学的赖丽珍教授认为:教师创意思考能力是指教师将创造力运用于教学专业的过程,改变过去关于教学的想法、方法及策略,进而发展出新的想法、方法及策略,使得教学的构思和行动更富创意,教学成效亦有增进的能力。教学创意思考能力是教师创造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的创造力运用是教学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激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过程的设计,还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都非常强调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4.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应该是综合型教师,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并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需要。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师范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师范教育长期以来偏重培养学科专家型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特点,专业课、学科课占的比例大,公共课、文化课比例小,使得师范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养相对较弱。二是学校分科教学的结果。教师的学科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

教育教学论文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也被普遍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实现了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更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非凡。因此,将探讨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教学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在社会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众所周知,学校是宣传教育的关键场所,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疑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可见普及信息技术非常必要。然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却造成该教学模式发展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为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合理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被用于教育教学,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影响,无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对其应用持忽略态度。由于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这种填鸭式教学侧重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会创新,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当前,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其虽然声像合一、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导致部分由教师口述或学生动手就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完全被信息化,以致于增大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甚至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师生间严重匮乏互动交流,致使教学氛围呆滞,师生关系疏离,学生课堂主导地位被忽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策略

(一)合理制作教学课件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而言,语文是一门相对其他科目更冗杂的科目。小学语文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但小学生因年龄等客观因素自身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即便教师将知识完全告诉学生,他们也难以消化理解。所以,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充分深入地研究语文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借助直观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例如,在《落花生》教学中,教师可收集花生整个生长过程的音像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将资料进行合理分段,再融合文字背诵让学生切实感知文章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如,在《狮子和鹿》教学中,备课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借鉴网上成功有效的教学案例,并将二者相结合设计出适合所教学生的方案。首先,导入环节向学生呈现课文主题的两种动物,然后,通过表格对比形式学习课文,同时配以恰当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在学生对课文基本理解后,再利用课件使其深刻体会文中隐藏的'内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阅读和表达的能力要求极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无疑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给学生,使其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也能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程度。但由于小学生知识构造和自身阅历的问题,其知识范围与认知能力相对较低,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例如,在《雷雨》教学中,教师可截取话剧片段,让学生去观看欣赏黑夜、雷雨、人物等形象直观的视频画面,然后再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学。这种通过视频引导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展开学习,进而更加深入地感悟教学内容。或是在《两只鸟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种类鸟儿的图片声音,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的小鸟,欣赏和感受它们的美丽与鸣叫欢快。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惊叹鸟类的美丽可爱,又能使其更加期待新课的教学。紧接着教师可通过制作动画片讲故事的形式,将“两只鸟蛋”通俗易懂地讲解给学生听,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循序渐进地随着两枚鸟蛋开始惊险又刺激的冒险旅程,在进行真实体验的过程中自觉说出爱护鸟类的话语,深刻理解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这种教学相对教师单纯的口头呼吁爱护鸟类效果更明显。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把握信息技术使用度,既要保证用到位又要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导致师生间失去有效的情感沟通。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其作用含义,再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才能真正满足符合当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缪晶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10).

[2]沈丽君.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7(5).

[3]陈扣干.信息技术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语文天地,2015(15).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模板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信息技术论文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教学发展进程中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的不断创新。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教学效果,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引言

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而且针对不同学生掌握情况还可以进行合理调整,对相关知识进行快速浏览或者仔细重复地观看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在应用微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达到预期效果。

2、微课教学的特点分析

学习内容碎片化微课的内容需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将原有的结构化的知识进行分解,使其成为构成微课的知识碎片。在微课设计中需要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相关知识。但是教师应该注意不能为了满足微课的简洁性而省略一些必要的教学程序。学习时间零散化利用微课开展教学能够大大缩短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主要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教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或教学平台去进行视频的观看与学习,时间上更加自由。

而且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课堂或课下进行,实现移动学习及远程学习。学习资源情境化微课教学在发展中实现了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微课程展开自主学习活动,而且资源库中能够找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比较完善的情境化资源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主导是指教师设计并决定教学的进程、内容、方法及具体实施;学生主体是指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而是作为认知和发展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学习活动[1]。这两种概念的结合中,教师主导的发挥是前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情绪,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主动去获取知识,然后将知识结合自身的理解去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之中。这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相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更多地去理解与应用,学生只有在亲身操作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探究,才可以真正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因此,在以这一原则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

1)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主导性作用,能够对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重难点等有足够的理解;

2)教师需要掌握所教学生具备的实际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灵活的,设置的学习任务也应该难度适中,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逐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样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有效增强。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按照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况,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后,教师需要把学习目标作为教学设计及实施的依据[2]。学习目标与教学设计之间关系密切,影响这教学具体实施的步骤及方法等内容。同时,学习目标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会达到的某种程度进行了明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也更加有目的性。

通过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对自己取得的实际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学习目标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指明灯,使自己一直朝着目标前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中相关的教学目标说明,理解不同环节中教学方面的实际要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去设计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4、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结合知识类型特点设计微课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及策略性知识这三类:第一类主要是信息技术相关的概念、事实、原理等内容;第二类是通用方法与应用技能,这部分内容比例最大;第三类属于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内部思维的发展[3]。在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中包含的主要是前两种知识类型,其具备的设计特点也是不同的。陈述性知识的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应该关注学生对这类知识学习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内容。

微课所呈现出来的画面与声音也需要与小学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合,增强画面的形象、生动性,声音也要尽量清晰,表达明确,注意对教学重点的突出。程序性知识的微课教学重点应该是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进行计算机操作实践,通过实践练习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还能使自身技能得到提升。小学阶段的程序性知识微课教学的操作比较简单,操作步骤也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与模仿的,在不同的操作步骤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停顿,让学生能够进行重复性练习。比如在指法练习中的基准键位学习中,先通过微课视频对正确的基准键位指法进行示范,然后留出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基准键位指法进行调整。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基准键位指法,然后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进行正确的操作与练习。

加强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联系学科之间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补充、交叉的状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是如此[4]。比如信息技术中相关的发展进程及概念,与数学中的数学运算以及语文中的言语理解之间存在关联,信息技术的编程知识与英语学科存在一定的联系。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愈加重要,在学习中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键盘与指法练习”时,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状况会对拼音打字的速度产生直接影响,在生疏的字词面前,学生的打字速度就会下降。同时,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相对应的熟练程度对打字速度也有密切的影响。因此,在学习“键盘与指法练习”这部分技能时,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及英语知识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指法练习内容。

5、结束语

微课已经成为现代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性手段,微课教学的适用性是比较广泛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微课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为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模式,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黎标.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2]钟奇澎.基于微课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与应用[D].辽宁:渤海大学,2016.

[3]熊开武.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42-44.

[4]李娜.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6(1):53.

学术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计算机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计算机论文 范文 一: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和 措施

一、小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对计算机教学不重视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小学对计算机教学都不够重视。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开展时间不长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和科学的指导体系。大部分学校的领导认为计算机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去学习,在学生不断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计算机也会自然而然的更加了解,所以对计算机教学并不重视。部分学校甚至在计算机教学课时根本就达不到相关的规定要求。

(二)专业的计算机教师缺失

在小学的计算机教学中,由于缺乏学校重视,也就并没有重视引进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来进行教学工作。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都是抽调其他学科老师来进行教学工作。大量的计算机教室确实无疑对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由于学校和教师的不重视,让计算机教学成为了小学 教育 中的可有可无的学科,部分学校在对计算机教学的教材进行选择时比较随意,导致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使用的 教学 方法 也比较单一和机械,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很大影响,部分学生还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就会对小学计算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二、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一)明确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地位

小学计算机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开始感受和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变化情况,对学生将来更好去适应信息化的社会生活非常有帮助,所以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的管理层和教师更应该正确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让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地位得到明确,重视和加强小学计算机教学。尤其是某些学校应当逐渐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计算机教学氛围,有效去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

(二)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针对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小学计算机教室队伍良莠不齐的情况,广大小学一定要重视起小学计算机教室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提高计算机教室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积极吸纳学历较高的计算机专业大学 毕业 生,扩充小学计算机教室队伍的后备军。

2.针对现阶段的小学计算机教室队伍进行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培训。

3.有条件的学习可以对外聘请一些计算机教室进行教学。

4.经常性和长期性地组织计算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研讨会。

5.积极应用远程教学技术,实现计算机教学的远程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三)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改革小学计算机教学方法和内容是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个重要途径。各小学在选择计算机教材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来进行,选择统一和规范的计算机教材。这样才能够更加方便的去考核计算机的教学质量,进而帮助实现小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让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能力能得到真正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实际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以上机实践为主,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如果教师还是采用常规授课的方式,则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计算机教学中让小学生一边玩耍教学类游戏,一边进行实践教学,则可以让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换句话说,也就是实现计算机教学的“寓教于乐”便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小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三、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学校首先要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加强对计算机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解决当前专业计算机教师缺乏的问题,最后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有效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实现小学计算机的教学目标。

小学计算机论文范文二:小学计算机创造教育思考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当今世界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知识爆炸”。这就要求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但是,时代的需要与现行的教学相差甚远。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多次在 文章 中指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的最大差异是:中国学生虽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比美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动手能力。”这种情况的出现,反映了我们现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因此,改革现行教学中的这种弊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同志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也最具有民族特色。到陕北不久,他提出:“我们的教育应该强调创造性、革命性。”①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写道:“我觉得应当培养敢于发挥其个性,有脑筋辨别是非,有主张、有试验、有创造、有行动的青年。”②进人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提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 文化 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之后,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③继承徐老创造教育思想,是中小学生创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上具有良好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激发兴趣,增强创造的动力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既是影响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一个人只有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才会孜孜不倦地为之去求索。著名的Mic~ft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便是很好的例证。现在计算机教学软件、游戏软件许多都是多媒体的,声音和图像吸引学生的兴趣。那么,计算机教学就可以利用学生动机最强烈、感觉最需要、兴趣最浓厚来安排学习内容,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但是,对于计算机中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就不怎么感兴趣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求知欲呢?徐老指出,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的研究能力,力求达到专家那样的水平。他鼓励教师:“专心致志、钻研业务”。教师 爱岗敬业 ,努力挖掘教材内容,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以此唤起学生的认识情趣。其次,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徐老认为:“教师是领导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发现认识对象的奥秘。比如,在计算机“英文指法”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大量的练习,固然重要,但长时间单纯枯燥的练习,会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厌烦,失去兴趣。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让学生课外观察“打字社”的阿姨打字的特点。学生都能发现打字社的阿姨打字时,眼睛不看键盘。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不想象打字社的阿姨那样成为键盘高手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全体学生答完“想!”之后,我并没有立即告诉学生“指法”,而是先让学生在键盘上尝试,并启发学生说:“我们每个人的十个手指,就象十个亲兄弟一样,我们怎样让这十个兄弟协同工作好呢?”引导学生去发现“指法”。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我充分的让学生说出自己大胆的想法,并让学生们评议。这样的教学,不仅会增强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而且还会丰富其精神生活,形成敏捷的思维品质,为创造能力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拓宽知识,夯实创造的基础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念和新的认识,达到质的飞跃。徐老特别强调知识广采博撷在创造性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他说:“凡是伟大的人物,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都是由于他吸收了过去人类历史的知识遗产而来的。”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抓好“双基”的教学与训练,让学生扎实学好课内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又注重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纵横脉络,形成系统知识体系。此外,我们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学生读一些科幻 故事 、计算机发明史之类的课外书籍,开力、“电脑与美术”、“电脑与 作文 ”、“电脑与数学”一系列计算机课外兴趣班等。让他们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领略课内无法涉猎的无限风光,弄清一些计算机知识的历史渊源,领会知识的内核,以开启智慧之门,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引导探索,铺设创造的道路

在《学记》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我国的教育家推崇的教学过程。实践证明“开而弗达”,让学生参与探索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比如,我在教学Wo记软件时,首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房,让学生熟悉Wo记界面,再指导学生学会“帮助”工具,然后让学生观看老师编写文档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文档。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此时我细心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新知识。大胆地去尝试,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 总结 出有规律性的方法。软件的许多功能都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自由探索,培养学生自己探索软件功能和摸索软件规律的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学生虽然学习的是Won】,但是所掌握的探索软件功能的能力将成为今后学习更高层次软件的良好基础。徐老认为,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应该能够发现新知识。这就只有从改造事物的劳动中去发现,即“从手脑并用的劳动中,分析事物、综合事物、改造事物,从而得来关于事物的一些新知识、新道理、新方法”。⑤在美国大中小学醒目的地方,常可以看到这样的 标语 :“Ihear,朋dIfo卿t,1see,and1reme浏比r,ldo,朋d1understand.”意思就是:“听而易忘、见而易记、做而易懂。”这段话是我国古代哲人老子说的,它反映出美国教育思想的一个方面,比较注重能力,强调动手,强调创造性。在教学中“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猎物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旦有了“一杆枪”,他就可以自己不断地去捕猎,而继续生存下去。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软件层出不穷,我们不可能将每一个软件都放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一个没有独立探索软件功能的人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是难以生存的。

鼓励求异,架设创造的桥梁

为了保证创造的实现,徐老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他要求教师“上课时要启发学生的怀疑精神,不要抱着:我说的都对,你们只管接受的态度”。他认为:“一切读书都要加上创造批判的工作”。⑥“对于古人的学术遗产”,“都要把它当作历史看,而加以批判地重新审查”。计算机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质疑求异是智慧的摇篮、创造性思维的前奏。学生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教学中应启发与鼓励学生质疑求异。比如,我在教学WindOWs“画图”第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用“画图”工具大胆尝试,学生用“铅笔”、“直线”、“曲线”、“刷子”、“颜料桶”等工具在“画纸”上画满了线条,如果再画就没有地方画了。这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你的画纸已经画满了,怎样清除你的画面呢?”有学生回答:用“橡皮擦”工具。大家在这一位同学的启发下,用“橡皮擦”工具清除自己的画面,不一会儿,就有位学生提出疑问:这样清除画面速度太慢了,有没有更好的工具呢?面对这样有意义的问题,我不仅加以鼓励,而且加以诱导,把快速清除画面的问题推给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探索。很快就有学生发现在“图象”菜单下有一个“清除图象”工具。在学生使用“清除图象”工具清除画面以后,还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用“选定”和“剪切”工具配合来清除图象。还有学生说:用文件菜单中“新建”工具也可以清除图象。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求异的过程中创造思维的表现。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或不得要领的,都是他们独立思考的结果,甚至是创造思维的萌芽。我们要发扬民主,创设条件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让他们先学会提一般问题,再学会提理解性问题,最后学会提探索性问题,逐步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主动探索的品质。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力的“一流人才”是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实现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不能“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的大问题,是关系到我们能不能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潮流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创新精神,学习徐老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展创造教育,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

小学计算机论文相关文章:

1. 小学计算机论文

2. 小学计算机教育浅析论文

3. 小学计算机论文参考

4. 小学计算机教学初探论文

5. 小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论文

浅谈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对于现代的小学教育,学生已开始不满足于“知识=书本+粉笔+嘴巴” 的教学模式,随着小学生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期的提前,现代科学环境的影响,活动范围和方式的不断拓广,他们对知识、对信息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而计算机教学的引入正好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趋势,它将外界与学校、活动与课堂、书本与信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知识=书本+粉笔+嘴巴”更新成为“知识=书本+电教+嘴巴”,满足了小学教育乃至于现代教育的要求。一、计算机教学可以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增强小学教学中形象化成分。顺应小学生心理思维的发展规律。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教材的不断更新,许多新事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作为面对着心灵幼稚、思维能力低下、抽象认识发展缓慢这一特殊群体的小学教师来说,已很难通过简单的介绍、片面的几句话来让学生在内心世界形成完整的认识,即使是教师自己,也很难仅仅凭借自己的所知来弄清楚问题的关键,很难在很短的时间、较小的校园范围内找到合适的答案。而能让学生比较形象了解的实物模型、鲜明的彩图,完整的文字介绍,即使在城市学校也很难比较完整、全面的找到,因此,在传达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教学资料、知识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所造成知识盲点,造成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上的阻塞。而计算机能够全面满足教学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网上传输获取教学中的所需资料,有力的弥补了教学器材数量与质量的不足,提供了丰富的教辅工具,并且运用各种动画、图解、音乐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系统全面的传输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小学生这一不成熟的群体,获取知识的绝对途径则完全依赖于教师课堂的传播,他们心理和思维的发展所要求的形象性资料,是任何教师都无法估计和全部满足的,而计算机教学则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能把书本上简单或是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深刻、形象,很好的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快而抽象思维发展缓慢的心理特点进行信息的多元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二、计算机教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创造最佳知识传输效果。计算机教学引入课堂,其高效、快速的信息传递功效,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在相同的课堂45分钟,采用计算机教学能够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这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幼稚的思维对事物的认识需要寻求丰富的感官刺激,计算机教学可传递他们对知识需求,满足其求知欲。另外,计算机教学还能够简化教学步骤,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①可以简化教师繁琐的书写过程,以演示稿、幻灯片代替黑板板书内容,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②克服了教学空间的限制,完成了以前在教室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从教室走向了校外,从有限空间走向无限空间,拓展了教学范围。③克服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计算机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围绕学生这一活动主体,采用师生交互式的对话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值得我们认识的是,计算机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动画式的三维效果,能够完成教师光靠双手所不能完成的动作演示效果,特别在小学社会课的教学中,其优势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生心理对动的事物的认识远远比对静的事物的认识深刻,对多颜色事物的认识比单一颜色的事物认识深刻,对图像事物的认识比文字知识的认识深刻,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比抽象事物的认识深刻。而计算机教学的三维效果正是起到了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文字性的知识图像化,单一的事物多彩化的作用,适合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增强了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刻性和长久性,因此,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与中学或其它阶段的教学表现得更明显、更直接。三、计算机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小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计算机教学是学习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作为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渴望和思考是非常强烈的,对于计算机教学所带来的丰富信息,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第一,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科学产物,小学生对其中奥妙在教师的引导下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计算机所提供的对话式功能,能满足于小学生爱动的心理,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就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计算机信息的寻找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满足求知欲的过程;第二,计算机所提供的虚拟式的演示功能,是在现实生活和实践过程中所无法实现和观察到的,它通过对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模拟的动画演示,如火山喷发的过程,化石形成的过程,江河形成的原因等等,能通过具体的视觉观察,使小学生产生外在教学认识与内在心理认识的差异,从而就培养小学生思考问题能力,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随着计算机教学的引入,使小学生接触面的快速扩大,知识掌握程度的不断加深,思维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所遇到的疑难也就越来越多,其心理内在对知识的需求也就日益强烈,问题是促进学习最有利的动力。因而,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必然会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疑难问题答案寻求,同时也解决了以布置作业被动促学的教育弊端,从根本上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号召,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了“快乐学习、自主学习”。随着计算机教学深入课堂,它已开始逐步取代传统教育方式的地位,其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的飞跃,是任何时期都不能相比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教学必将成为课堂教育的主宰,成为推动现代教育巨大的动力和武器。

也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教育回归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 精心设计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实践性强,目前我们的课堂都以操作、再操作,实践、再实践为主要授课方式。其实这门学科不仅仅只有技术,更有其内在的文化。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培养“查找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信息技术课与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合理运用生活元素,预设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热爱学科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小学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时,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化课堂:[案例](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唐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课。到这里上课,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我想知道什么叫信息技术。�6�8�6�8师:很好,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以后见到我会怎么说?生:唐老师好!师:你真有礼貌,那你是怎么知道我姓唐的呢?生笑:刚才你告诉我们的啊!师:你真细心!那你能告诉我,坐在你旁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吗?生:×××师:那你知道他家住哪里吗?生:不知道。(师用大屏幕出示班级所有学生的个人信息。)师:现在你知道了吗?生:知道了!师:为什么?生笑:屏幕上有啊!师:现在老师来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什么叫信息技术。首先我们应该弄懂“信息”的定义,其实就在刚才,同学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接触了信息,比如老师说的话、屏幕上显示的内容都是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来,信息无处不在!那什么是信息技术呢?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使用的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利用信息的技术。那么你能再举出一些信息的例子吗?生:报纸上有信息,电视里有信息,课本里有信息�6�8�6�8师:说得非常好,所有的信息都会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包括眼耳鼻舌等)被我们获取,下面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开到第一课,利用5分钟时间来获取信息。(学生自学课文。)师:好,谁来汇报一下你从课本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师:同学说得很详细,其实在我们获取了信息后,就自动进入了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是我们不知不觉完成的。刚才汇报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了,信息加工、处理得越好,传递出来信息就越完整,越具体。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击鼓传花》,谁被选中就为我们讲一段你获取到的有趣信息。�6�8�6�8[反思]《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学生接触这一学科的第一课,而且“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又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主动参与学习,笔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来引出“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形象直观地诠释了本来虚幻的定义。一个“谈话式”生活化的课堂不仅具体了本来抽象的概念,而且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信息”,触摸到了“信息”,既攻克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构建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新课程理念着重强调: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而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笔者在教学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时,考虑到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摸奖游戏。规则:一个纸箱里有5 个玻璃球,其中只有两只红球。每次只能摸两个球,如果谁能同时摸中两个红球就能获奖。再加上诱惑性的“海报”,上面写着:然后,我先组织学生一起来讨论:这样的摸奖划算吗?为什么?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分析后,发现摸奖者获奖的可能性仅有10%,赢率很小。接着我又顺势引导:刚才同学们分析问题、得出结果的过程就是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算法。接下来我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将学生分析讨论时零散的思维整合起来,他们很容易就搞懂了排列组合的知识,同时我还以此为契机教育引导学生,在这场不公平的摸奖游戏中,大多数摸奖者注定了会失败。通过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作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与管理者的教师,应该让生活充分融入课堂,让学习也和孩子的其他生活体验一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习个体自我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ating and app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也被普遍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实现了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更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非凡。因此,将探讨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教学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在社会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众所周知,学校是宣传教育的关键场所,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疑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可见普及信息技术非常必要。然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却造成该教学模式发展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为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合理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被用于教育教学,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影响,无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对其应用持忽略态度。由于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这种填鸭式教学侧重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会创新,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当前,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其虽然声像合一、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导致部分由教师口述或学生动手就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完全被信息化,以致于增大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甚至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师生间严重匮乏互动交流,致使教学氛围呆滞,师生关系疏离,学生课堂主导地位被忽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策略

(一)合理制作教学课件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而言,语文是一门相对其他科目更冗杂的科目。小学语文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但小学生因年龄等客观因素自身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即便教师将知识完全告诉学生,他们也难以消化理解。所以,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充分深入地研究语文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借助直观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例如,在《落花生》教学中,教师可收集花生整个生长过程的音像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将资料进行合理分段,再融合文字背诵让学生切实感知文章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如,在《狮子和鹿》教学中,备课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借鉴网上成功有效的教学案例,并将二者相结合设计出适合所教学生的方案。首先,导入环节向学生呈现课文主题的两种动物,然后,通过表格对比形式学习课文,同时配以恰当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在学生对课文基本理解后,再利用课件使其深刻体会文中隐藏的'内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阅读和表达的能力要求极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无疑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给学生,使其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也能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程度。但由于小学生知识构造和自身阅历的问题,其知识范围与认知能力相对较低,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例如,在《雷雨》教学中,教师可截取话剧片段,让学生去观看欣赏黑夜、雷雨、人物等形象直观的视频画面,然后再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学。这种通过视频引导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展开学习,进而更加深入地感悟教学内容。或是在《两只鸟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种类鸟儿的图片声音,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的小鸟,欣赏和感受它们的美丽与鸣叫欢快。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惊叹鸟类的美丽可爱,又能使其更加期待新课的教学。紧接着教师可通过制作动画片讲故事的形式,将“两只鸟蛋”通俗易懂地讲解给学生听,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循序渐进地随着两枚鸟蛋开始惊险又刺激的冒险旅程,在进行真实体验的过程中自觉说出爱护鸟类的话语,深刻理解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这种教学相对教师单纯的口头呼吁爱护鸟类效果更明显。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把握信息技术使用度,既要保证用到位又要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导致师生间失去有效的情感沟通。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其作用含义,再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才能真正满足符合当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缪晶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10).

[2]沈丽君.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7(5).

[3]陈扣干.信息技术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语文天地,2015(15).

也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教育回归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 精心设计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实践性强,目前我们的课堂都以操作、再操作,实践、再实践为主要授课方式。其实这门学科不仅仅只有技术,更有其内在的文化。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培养“查找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信息技术课与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合理运用生活元素,预设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热爱学科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小学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时,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化课堂:[案例](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唐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课。到这里上课,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我想知道什么叫信息技术。�6�8�6�8师:很好,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以后见到我会怎么说?生:唐老师好!师:你真有礼貌,那你是怎么知道我姓唐的呢?生笑:刚才你告诉我们的啊!师:你真细心!那你能告诉我,坐在你旁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吗?生:×××师:那你知道他家住哪里吗?生:不知道。(师用大屏幕出示班级所有学生的个人信息。)师:现在你知道了吗?生:知道了!师:为什么?生笑:屏幕上有啊!师:现在老师来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什么叫信息技术。首先我们应该弄懂“信息”的定义,其实就在刚才,同学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接触了信息,比如老师说的话、屏幕上显示的内容都是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来,信息无处不在!那什么是信息技术呢?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使用的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利用信息的技术。那么你能再举出一些信息的例子吗?生:报纸上有信息,电视里有信息,课本里有信息�6�8�6�8师:说得非常好,所有的信息都会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包括眼耳鼻舌等)被我们获取,下面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开到第一课,利用5分钟时间来获取信息。(学生自学课文。)师:好,谁来汇报一下你从课本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师:同学说得很详细,其实在我们获取了信息后,就自动进入了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是我们不知不觉完成的。刚才汇报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了,信息加工、处理得越好,传递出来信息就越完整,越具体。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击鼓传花》,谁被选中就为我们讲一段你获取到的有趣信息。�6�8�6�8[反思]《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学生接触这一学科的第一课,而且“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又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主动参与学习,笔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来引出“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形象直观地诠释了本来虚幻的定义。一个“谈话式”生活化的课堂不仅具体了本来抽象的概念,而且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信息”,触摸到了“信息”,既攻克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构建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新课程理念着重强调: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而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笔者在教学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时,考虑到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摸奖游戏。规则:一个纸箱里有5 个玻璃球,其中只有两只红球。每次只能摸两个球,如果谁能同时摸中两个红球就能获奖。再加上诱惑性的“海报”,上面写着:然后,我先组织学生一起来讨论:这样的摸奖划算吗?为什么?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分析后,发现摸奖者获奖的可能性仅有10%,赢率很小。接着我又顺势引导:刚才同学们分析问题、得出结果的过程就是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算法。接下来我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将学生分析讨论时零散的思维整合起来,他们很容易就搞懂了排列组合的知识,同时我还以此为契机教育引导学生,在这场不公平的摸奖游戏中,大多数摸奖者注定了会失败。通过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作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与管理者的教师,应该让生活充分融入课堂,让学习也和孩子的其他生活体验一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习个体自我的全面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上信息技术课老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目前,它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你家里有计算机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二、教学新课:

1、计算机的外观: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 鼠标和打印机。看一看,电脑桌上的电脑有几个部分。

教师教学每一部分的名称,学生对照机器进行观察记忆。

2、计算机硬件:

我们把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英文缩写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内存储器是负责存储信息,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能把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及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利用它们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指挥计算机工作。

打印机也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打印在纸上。

3、计算机软件:

仅有硬件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软件。计算机软件有很多种。如同学们玩的游戏软件,帮助我们学习的教学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高科技的知识产品,受法律保护,我们不能随便复制别人的软件作品。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三、巩固: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照计算机说出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的主要用途。

四、作业;

完成练习题 1-4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二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机器人走一段直线,学习机器人编程中最简单的“顺序式”结构。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把理论设想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走线段”任务对刚接触机器人没多久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主要是由于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儿童化、趣味化着手,投其所好,让学生沉浸到机器人学习任务的愉快氛围中,接受困难的挑战,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通过课内竞赛等方法来实施。

第一次主题任务活动,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互学互助,提高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机器人的组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初步学会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能让机器人走直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机器人编程步骤,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教学难点:

让机器人尽可能地走直线。

课前准备:

机器人调试比赛场地一块;比分记录牌一块;综合得分记录牌一块。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实践探索。

师:宣布本次比赛的主题:机器人邮递员。看看哪个小组的机器人邮递员最能干,能将信准确及时地送达指定地点。

宣读本次比赛的规则:

(1)各队按要求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搭建及调试工作。

(2)在每次比赛之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

(3)采取对抗赛形式,每次两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胜队进下一轮,负队淘汰。对决次序由队长赛前抽签决定。

(4)比赛的过程中参赛队员必须服从裁判。

(5)比赛中,如果因为场外干扰或者场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赛,由裁判决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赛。

(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每小组两位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其他人不能进入。

然后,教师简单分析本次任务的特点及完成任务的思路。

学生活动,教师下组指导。

3.学生比赛。

由一位教师及若干位学生组成一个公平竞赛裁判组,组织好本次比赛。相关记录人员(由学生担当)负责记录好各小组成绩与名次。

教师及时处理好小组的违规及各类争执,保证比赛的相对公正、公平。

4.评价与反馈。

师:我们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在让我们评价与反馈一下。

首先,我想采访一下最能干的机器人邮递员,你们小组的机器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请小组成员全部上台,给大家作经验介绍。

其次,各小组拿出评价表格,根据评测表为本组(队)的表现打分。

5.整理下课。

师:好!同学们。我们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各小组整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组长交回到老师手中。

附参考程序:

乐高机器人范例程序

纳英特机器人范例程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三

教材分析:

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控制机器人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动作——走折线。学生已经有了控制机器人走线段的经验,所以本课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体会如何把这个比较复杂的“走折线”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让机器人“走线段”——“转弯”——“再走线段”。“转弯”是新的任务,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机器人转弯的原理,会控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和角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机器人产生转弯的原理;知道如何让机器人转弯和如何控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知道通过设置机器人转弯延时来控制转弯角度。

2.能力目标:会编写机器人转弯的程序,能根据机器人运行情况,调试出转弯的准确时间。

3.情感目标:感受到模块化解决问题的思想,体会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问题分别来解决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机器人转弯的原理。

课前准备:

机器人;编程环境;机器人旅行场地。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可以展示机器人导游线路,宣布机器人的工作任务:沿着“绿─黄─红”折线路线完成导游任务。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把这个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来做?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3.探索机器人转弯。

(1)引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经验,理解机器人转弯的原理知识。可以通过分析汽车、履带车等转弯的过程来理解转弯。也可以让学生先用手控制机器人在场地上转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机器人左右轮子的转动情况,来体会机器人转弯的原理。

(2)让学生动手试验,以分组交流讨论的形式来研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和角度。

4.综合三个任务,完成导游工作。

5.活动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次探索活动的收获和感受,总结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处理的好处,总结研究转弯的方法。

练习:

本课练习是让学生运用和巩固所学的转弯知识,设置向左转90°、向右转180°,两个要求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尝试转不同的方向,其次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做预测:180°是90°的两倍,转弯时间上是不是也正好是两倍?记下转弯的时间,是为了给下面一课“机器人卫士”做参考。

浅谈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对于现代的小学教育,学生已开始不满足于“知识=书本+粉笔+嘴巴” 的教学模式,随着小学生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期的提前,现代科学环境的影响,活动范围和方式的不断拓广,他们对知识、对信息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而计算机教学的引入正好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趋势,它将外界与学校、活动与课堂、书本与信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知识=书本+粉笔+嘴巴”更新成为“知识=书本+电教+嘴巴”,满足了小学教育乃至于现代教育的要求。一、计算机教学可以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增强小学教学中形象化成分。顺应小学生心理思维的发展规律。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教材的不断更新,许多新事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作为面对着心灵幼稚、思维能力低下、抽象认识发展缓慢这一特殊群体的小学教师来说,已很难通过简单的介绍、片面的几句话来让学生在内心世界形成完整的认识,即使是教师自己,也很难仅仅凭借自己的所知来弄清楚问题的关键,很难在很短的时间、较小的校园范围内找到合适的答案。而能让学生比较形象了解的实物模型、鲜明的彩图,完整的文字介绍,即使在城市学校也很难比较完整、全面的找到,因此,在传达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教学资料、知识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所造成知识盲点,造成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上的阻塞。而计算机能够全面满足教学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网上传输获取教学中的所需资料,有力的弥补了教学器材数量与质量的不足,提供了丰富的教辅工具,并且运用各种动画、图解、音乐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系统全面的传输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小学生这一不成熟的群体,获取知识的绝对途径则完全依赖于教师课堂的传播,他们心理和思维的发展所要求的形象性资料,是任何教师都无法估计和全部满足的,而计算机教学则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能把书本上简单或是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深刻、形象,很好的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快而抽象思维发展缓慢的心理特点进行信息的多元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二、计算机教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创造最佳知识传输效果。计算机教学引入课堂,其高效、快速的信息传递功效,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在相同的课堂45分钟,采用计算机教学能够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这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幼稚的思维对事物的认识需要寻求丰富的感官刺激,计算机教学可传递他们对知识需求,满足其求知欲。另外,计算机教学还能够简化教学步骤,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①可以简化教师繁琐的书写过程,以演示稿、幻灯片代替黑板板书内容,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②克服了教学空间的限制,完成了以前在教室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从教室走向了校外,从有限空间走向无限空间,拓展了教学范围。③克服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计算机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围绕学生这一活动主体,采用师生交互式的对话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值得我们认识的是,计算机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动画式的三维效果,能够完成教师光靠双手所不能完成的动作演示效果,特别在小学社会课的教学中,其优势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生心理对动的事物的认识远远比对静的事物的认识深刻,对多颜色事物的认识比单一颜色的事物认识深刻,对图像事物的认识比文字知识的认识深刻,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比抽象事物的认识深刻。而计算机教学的三维效果正是起到了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文字性的知识图像化,单一的事物多彩化的作用,适合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增强了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刻性和长久性,因此,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与中学或其它阶段的教学表现得更明显、更直接。三、计算机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小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计算机教学是学习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作为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渴望和思考是非常强烈的,对于计算机教学所带来的丰富信息,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第一,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科学产物,小学生对其中奥妙在教师的引导下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计算机所提供的对话式功能,能满足于小学生爱动的心理,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就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计算机信息的寻找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满足求知欲的过程;第二,计算机所提供的虚拟式的演示功能,是在现实生活和实践过程中所无法实现和观察到的,它通过对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模拟的动画演示,如火山喷发的过程,化石形成的过程,江河形成的原因等等,能通过具体的视觉观察,使小学生产生外在教学认识与内在心理认识的差异,从而就培养小学生思考问题能力,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随着计算机教学的引入,使小学生接触面的快速扩大,知识掌握程度的不断加深,思维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所遇到的疑难也就越来越多,其心理内在对知识的需求也就日益强烈,问题是促进学习最有利的动力。因而,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必然会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疑难问题答案寻求,同时也解决了以布置作业被动促学的教育弊端,从根本上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号召,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了“快乐学习、自主学习”。随着计算机教学深入课堂,它已开始逐步取代传统教育方式的地位,其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的飞跃,是任何时期都不能相比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教学必将成为课堂教育的主宰,成为推动现代教育巨大的动力和武器。

  • 索引序列
  • 小学信息技术logo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小学信息技术
  • 学术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