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编辑、出版,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和国际书店发行。1951年创刊,初为双月刊。1954年改为月刊。1959年1月停刊。同年8月复刊。1966年再停刊。1973年再次复刊。历史沿革 1951年5月1日《文史哲》创刊,初为双月刊。7月1日,童书业在第2期发表《中国封建制的开端及其特征》,提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的观点,在学术界拉开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大幕。9月1日,赵俪生在第3期发表《武训当时鲁西北人民的大起义》。这是《文史哲》发表的第一篇农民战争史研究的论文。随后又发表大量农战史研究论文,使《文史哲》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民战争史讨论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中心。11月1日,李希凡在第4期发表《典型人物的创造》,这是《文史哲》最早发表的一篇在校学生的论文,也是李希凡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文史哲》善于“扶植小人物”的传统由此发端。
《文史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编辑、出版,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和国际书店发行。1951年创刊,初为双月刊。1954年改为月刊。1959年1月停刊。同年8月复刊。1966年再停刊。1973年再次复刊。
《文史哲》侧重于中国古典学术研究,古典性和高端性是其所着力打造的特色;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其一贯的办刊风格,尊奉“昌明传统学术,锻铸人文新知,植根汉语世界,融入全球文明”则是其始终不渝的办刊宗旨。
《文史哲》的最终目标,是传承本土人文研究的学统,进一步深入世界汉学学术圈,跻身世界汉学名刊之林。
扩展资料:
《文史哲》向以“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而知名。置身全球化时代,《文史哲》更以“昌明传统学术,锻铸人文新知;植根汉语世界,融入全球文明”为宗旨,以学术为本位,以创新为生命,不断发掘新的选题,展开新的争鸣。
《文史哲》相继开展过中国古代史分期、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土地制度、农民战争、社会主义经济法则、传统文化研究、《红楼梦》研究、古文论研究、文艺理论和现代文学研究、儒学是否宗教、疑古与释古等等的学术讨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尤其是关于《红楼梦》研究和古史分期等重大学术问题的讨论,更是名重一时。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第一批入选名单,《文史哲》杂志每年获资助40万元。《文史哲》杂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学术期刊资助,无疑为其早日实现既定的超越中国本土学界、成为世界汉学名刊的办刊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史哲
文学: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史学:比之历史学更加广泛深刻的史学。哲学: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1957年11月22日生于北京,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12月山东菏泽五金交电采购供应站工人;1978年9月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7月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1987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3月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教师,先后被聘为副教授、教授;1997年4月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副主任,2001年12月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12月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主任;2004年1月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文史哲》编辑部主任;2005年10月任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2年5月6日,当选为中国墨子学会常务副会长。现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博士生指导教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按照书后面的回馈表填写,在信封上填好地址,收件人(书上都有信息的)
北京安定医院、北医六院和回龙观医院都是最好的精神科医院。如果不是很麻烦,还是请LZ前往北京医院治疗吧。毕竟这种精神类问题的治疗需要慎重。至少初次诊疗来北京挂个专家号还是必须的。
河南最好的精神病医院是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也叫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扩展资料: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中路388号,占地面积133.64亩,建筑面积5.37万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为一体的精神病医院,是郑州市医保定点医院。
医院有临床科室21个,医技科室10个,教学、科研、防治机构5个。临床科室设有精神科一至七科、早期干预精神科、儿童少年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精神科、老年精神科、成瘾医学科、心身医学科、临床心理科、心理咨询中心、司法鉴定科、防治科、康复科等二级分科。
楼上的一看都不是新乡的 新乡市的精神病医院是河南省的省级直属精神病类专科医院 是省级直接领导的 不懂不要乱给人家说 说错了闹笑话很误导别人的!新乡的精神病医院治疗精神病还是有很多经验的 毕竟属于专科,新乡和郑州各有一家属于省卫生单位领导 你可以先到那里咨询下 我不是医托也不是其他宣传 最起码做人得实事求是
郑州市8院,郑州市的神经病医院
借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知名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再度对学术期刊公开双方沟通记录一事提出自己的质疑。
辛德勇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表述过这样的意思,《文史哲》编辑部采纳的这篇东西,所论纯属无中生有,亦即歪曲事实,强行捏造一个观点硬把它栽在自己的头上,然后再对其恣意挞伐。
11月19日,辛德勇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出《再问<文史哲>是要干什么?》,质疑《文史哲》方面将他和编辑部沟通的记录公布在网上且“断章取义”。
辛德勇提到,在编辑与作者之间,作为编辑人员,是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的,特别是不能把作者同编辑之间在稿件处理协商过程中谈到的事情,轻易外泄;更不用说散发到互联网上去了。
辛德勇在文中表示:
“可遗憾得很,我没有得到任何解释。不仅如此,昨天下午14时26分我刚刚同《文史哲》编辑部刘女士沟通的内容,其编辑部某工作人员就又在晚上七点多发到了网上。
19日,澎湃新闻就此事试图联系《文史哲》编辑部寻求回应。
一名工作人员称,相关文章是孙齐负责的,直接跟孙齐联系就行。孙齐正是林鹄文章的责任编辑。
在11月19日回复澎湃新闻的邮件中,孙齐对于辛德勇所称“聊天记录被公布”一事回应道,“作为林鹄文章的责任编辑,我认为这个话题已经脱离了正常学术讨论的轨道。”
1951年5月1日《文史哲》创刊,初为双月刊。7月1日,童书业在第2期发表《中国封建制的开端及其特征》,提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的观点,在学术界拉开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大幕。9月1日,赵俪生在第3期发表《武训当时鲁西北人民的大起义》。这是《文史哲》发表的第一篇农民战争史研究的论文。随后又发表大量农战史研究论文,使《文史哲》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民战争史讨论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中心。11月1日,李希凡在第4期发表《典型人物的创造》,这是《文史哲》最早发表的一篇在校学生的论文,也是李希凡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文史哲》善于“扶植小人物”的传统由此发端。 1952年3月1日,日知在第2期发表《与童书业先生论亚细亚生产方法问题》,提出有关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古代东方奴隶社会说”,引发学术界热烈讨论。7月1日,为配合思想改造运动,第4期发表了一组“思想改造”文章,标志着这一时期学术思想开始巨大的转型。11月1日,萧涤非在第6期发表《学习人民语言的诗人——杜甫》。这是《文史哲》发表的第一篇杜甫研究论文,其后,杜甫研究一直是《文史哲》关注的重点之一,成为刊发杜甫研究成果的一个主要园地。 从1953年第2期开始,《文史哲》改由山大学报委员会领导编辑出版,成为“山东大学学报之一”,不再是“同人刊物”。“文史哲杂志社”宣告“于二月一日结束”,编委会也进行了改组。1月1日,第1期发表杨向奎的《中国历史分期问题》和吴大琨的《论前资本主义地租的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殊经济形态说”和“过渡形态说”。 1954年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1月1日,陆侃如在第1期发表《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流》,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五四运动以来的文学的主流。4月1日,李希凡在第4期发表《略谈“水浒”评价问题——读张政烺先生的〈宋江考〉》,以初出茅庐的勇气对著名历史学家张政烺的《宋江考》一文进行了批评。5月1日,罗尔纲在第5期发表《与叶菲莫夫教授谈太平天国问题》,提出了国内史学界未曾有人提过的太平天国年代问题。7月1日,第7期开始连载陆侃如、冯沅君撰写的《中国文学史稿》,迄1955年第12期止,长达18期,被称为“学术期刊史上也是一个创举”。9月1日,李希凡、蓝翎在第9期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在全国引发了一场《红楼梦》研究的大讨论、大争鸣。 1955年4月1日,《文史哲》第4期开始连载萧涤非长篇论文《杜甫研究》,“山大杜诗研究的地位一举奠定”。 1959年1月杂志停刊。1961年8月停刊两年的《文史哲》杂志复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编辑部工作由刘健飞负责,刘健飞调回山大历史系后,由孙衷文接任,直至1966年停刊。1966年6月1日,《文史哲》第3期出版后再次停刊。1973年4月24日,毛泽东发出《关于恢复一些刊物的指示》:“有些刊物为什么不恢复,像《哲学研究》、《历史研究》,还有些学报?不要只是内部,可以公开。无非是两种:一是正确,一是错误。刊物一办,就有斗争,不可怕。” 随后,山东省革委会责成山东大学筹备《文史哲》复刊,并改为季刊,由刘光裕担任编辑部副主编,主持工作。。据刘光裕《1973年〈文史哲〉复刊的回忆》透露,这次复刊“是中央决定后通知学校的,并不是学校自己决定的”。1973年10月,《文史哲》复刊号发行,征订数高达令人吃惊的72万份,为全国所仅有。但由于纸张供应缺乏,只得限量发行,实际印刷24万份。 1974年春,孔繁由北京大学调入山东大学工作,任《文史哲》主编。1977年11月,陆侃如在《文史哲》第4期发表《与刘大杰论杜甫信》,对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一书用“儒法斗争”来贯穿中国古代文学史、尤其是曲解事实强把杜甫安排为法家的做法进行批驳。本期杂志还刊登了萧涤非《清算“四人帮”破坏毛主席关于批判继承的原则的罪行——评梁效〈杜甫的再评论〉》,对“四人帮”为了适应篡党夺权的需要、硬把所谓“儒法斗争”扩展到文学史领域、唆使他们的御用写作班子搞所谓“文艺史上的儒法斗争”进行批判。在《文史哲》上进行的“杜甫研究”讨论,被学界看作是“文革”后杜学复兴的标志。 1978年10月15日,第5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胡福明撰写的《理论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华飞的《从实践的特点谈真理的标准》,展开“真理标准”讨论。此后,《文史哲》开始大幅度转换办刊方向,由政治斗争的工具复归学术本位,刊登了一批有着广泛影响的学术论文,办刊质量大为提高,逐渐恢复了“文革”前的声誉,对推动“新时期”学术复兴起了重要的作用。 1979年,《文史哲》从由限国内发行改为公开发行。4月25日,《文史哲》第2期发表了一组纪念“五四”的论文,庆祝“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从本期开始,《文史哲》开始出现英文目录,并开设了《文史哲》创刊以来的首个连续性专栏“现代美国文学研究”。 1981年,《文史哲》由双月出刊改为单月出刊,篇幅从每期80页增至104页,并从此固定了篇幅,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意增减页码容量。1986年6月10日至11日,为纪念《文史哲》创刊35周年,《文史哲》编辑部和山东大学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联合在山东大学举办“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学术讨论会”。1987年1月24日,《文史哲》第1期部分篇目出现内容提要。
一、赏析“诗情”1、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遭遇经历、个性特征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和情感。如:李白傲视权贵,渴望施展才华而郁郁不得志;杜甫穷困潦倒,乱世流离,有感叹自己不幸、忧国忧国的情杯;刘禹锡、苏轼屡遭贬官;岑参、范仲淹经历过边塞军旅生活;辛弃疾、陆游遭排挤打击,报国无门;李煜遭遇帝王沦为阶下囚的巨大反差。2、通过标题来确定诗歌写的是什么内容和情感。有些标题即指明了诗的主题,如:标题中出现“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是表达真挚友情的;出现“塞上塞下”,表明是边塞诗,往往表现的是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思乡之情;出现“秋”,则往往是悲秋之作,抒发的常常是思乡怀人之情。3、通过意象(人、景、物)来确定。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于”、“楼兰”象征入侵的敌人;“柳”与送别有关,古人有折柳而别的习俗;“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花落”、“花残”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婉,令人感到凄凉哀伤;“菊花”、“梅花”象征是坚强、高洁。二、赏析“诗技”“诗技”是指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这是诗词教学中的重点难点。1、抒情方式。抒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就是藉此来言志抒怀的。教者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人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叙事、写景、议论等,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具体为:⑴直抒式,即直抒胸臆。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挚;“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断肠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⑵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如此。⑶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方式。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观沧海》、《春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渔家傲》、《天净沙秋思》等均是情景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⑷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2、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笔者在分析时常提问“为什么要用修辞方法”、“用与不用有什么不同”等,启发学生理解修辞方法运用的作用。如:《雁门太守行》首句中“黑云”、“金鳞”的比喻,写出敌重兵压境及守城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书湖阴先生壁》中送青入门的两山是多么的多情可爱;《望庐山瀑布》中的夸张则表现出李白诗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观刈麦》中农民辛勤劳苦与自己不劳而获的对比,表现白居易作为封建官吏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风吹雨”是双关词,要分析其深刻含义则要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比喻等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在教学中要讲解透彻,以便学生能由此及彼,在诵读时注意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泊秦淮》首句以“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烘托出凄迷冷寂的气氛,暗示唐王朝国运衰微,隐含对国事的担忧,与下文沉湎声色享乐的达官贵人形成对比;《观沦海》中,曹操先写眼前大海生机勃勃的实景,后写想象之景――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气象,借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宽阔胸襟。
组织部是管人的,编辑部是做事的,你说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