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北大核心,这个是老牌核心了,中文核心期刊(2011),下一届应该也是,下一届核心目录要2014年底才能出来。《农业经济》创刊于1981年,是农业经济专业刊物。刊登农业经济理论、农经学科建设、农业政策研究和工作研究等方面的论文。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英文名称:Rural Economy语言种类:中文ISSN: 1003-7470CN: 51-1029/F邮发代号: 62-154周期:月刊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主管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 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复合影响因子:0.981综合影响因子:0.507《农村经济》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注重理论创新,突出现实研究,注重以专业和专家的眼光评析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讨农村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全新和全面的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村的崭新面貌。《农村经济》创刊于1983年,本刊为月刊,主编:郭晓鸣。国内统一刊号:CN51-1029/F,国际刊号:ISSN1003-7470。《农村经济》获奖情况:核心期刊(全国农经类),四川省社科类质量一级期刊。
这个人就是个,大家不要相信,带着项目下来招摇撞,吃喝。
农经的结构是:农(独体结构)经(左右结构)。农经的结构是:农(独体结构)经(左右结构)。拼音是:nóngjīng。注音是:ㄋㄨㄥ_ㄐ一ㄥ。农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古代关于农业的典籍。二、引证解释⒈古代关于农业的典籍。引唐石贯《籍田赋》:“叶农经而授事,指农正而告祥。”清陈维崧《五福降中天·_日和蘧庵先生仍用元旦韵》词:“且把农经一卷,映午_晴色。”三、国语词典农业经济。如:「农经政策」。四、网络解释农经《农经》杂志于2009年由《华夏星火》变更为《农经》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中国农村科技开发中心主办。杂志以解决中国农业重大问题为使命,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为主题,本着内容详实、观点新颖的宗旨,以期成为中国“大农业”产业领袖群体的必读刊物。关于农经的诗词《种菊·菊载种农经》关于农经的诗句试商量圃学农经我作方农经菊载种农经关于农经的单词foodshortage关于农经的成语重农轻商不经之谈不违农时司农仰屋牛农对泣正正经经关于农经的词语重农轻商务农息民不夺农时司农仰屋牛农对泣五经库谷贱伤农不误农时寓兵于农不经之谈关于农经的造句1、它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里一种常见的土地交易方式,与中国古代漫长的小农经济以及人们与之相适应的财富观念有极大的关系。2、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小农经济,势单力薄;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殊属不易。3、当前郴州已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经网,覆盖全市的郴州农经手机,覆盖全市的郴州“农经商城”、“家佳特供”等电子商务平台。4、他们多为弃农经商者,主要经营纸张等传统商品,其经营目的主要是养家糊口,获利后多为消费性投资。5、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自给自足。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农经的详细信息
《农民日报》、《中国农村经济》《中国乳业》 《甘肃畜牧兽医》 《中国畜牧兽医》 《吉林畜牧兽医》园艺花卉类《中国蔬菜》 《蔬菜》 《中国园艺文摘》 《温室园艺》农学农作物类《中国农业气象》 《作物学报》 《中国种业》 《云南植物研究》粮油食品类《农产品加工》 《绿色食品》 《食品科学》 《中国食物与营养》林业类《中国林业教育》 《林业科技开发》 《中国城市林业》 《世界竹藤通讯》农资农机类《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包装与食品机械》《农民日报》、《中国农村经济》水产渔业海洋类《中国水产文摘》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观赏鱼》 《北京水产》农经类(含农经、农金、乡企)农业报纸、杂志、农书1.报纸《农学报》《农学报》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报社地址在上海。它是反映我国农业的第一份报纸。初为半月刊,翌年改为旬刊,每卷(期)25~30页,用连史纸石印。光绪三十一年终止,共出315卷。该报主持者有罗振玉、蒋伯斧等人。报道内容涉及农、林、牧、渔等,尤以蚕桑和茶叶的篇幅较大。《沪郊农民报》、《农民日报》《沪郊农民报》创刊于1950年初,1951年底停刊,1958年初复刊。四开四版,五天一期,后改每周出两期。由中共上海市委郊区工作委员会主办;主编田野。报道内容主要是上海市农村工作及农业生产等。数月后该报改名为《农民日报》,发行量10万份。由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主办。总编许思潮、副总编田野。1960年上半年停刊,转办内部刊物《农村工作》。《解放日报市郊版》《解放日报市郊版》试刊于1978年7月1日,10月1日起正式出版,1987年底停刊。四开四版,周二发行。由解放日报社主办,历届负责人有贾安坤、龚心瀚、宋超等。报道内容有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农村的方针政策;郊区农村贯彻执行方针政策的经验和典型;农民群众的关心热点和农事动态等。《上海农垦报》《上海农垦报》创刊于1982年。由中共上海市农场管理局委员会、上海市农场管理局主办。主编纪少华。该报四开四版、周报。主要反映上海农垦系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信息、经验等。《上海郊区报》《上海郊区报》创刊于1988年7月1日。由中共上海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办,总编朱振天。该报四开四版,每周刊出两次。主要反映郊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重要农事活动的动态等。1990年7月1日改名为《东方城乡报》。《上海科技报农村版》《上海科技报农村版》创办于1987年,由市农业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科协联合主办,主编姜聚光。主要内容为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报道农业科技新闻。1988年因《上海郊区报》创办而停办。2.杂志《农村改进》《农村改进》杂志创刊于民国23年(1934年)11月20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附设漕河泾农学团编印。创刊号刊出了《参加第二次乡村工作讨论会的感想》、《沪西农村未来的危机》、《高桥农村改进区实习工作报告》、《沪西园艺场实习工作报告》等文章。只出刊一期。《土壤肥料与农业》《土壤肥料与农业》杂志创刊于民国32年(1943年)11月。季刊。该杂志为中国肥料普及会主办的农业学术性刊物,着重登载土壤、肥料方面的科技论文。主编铁明。刊出四期后停办。《化肥工业》《化肥工业》杂志初名《化学肥料》,创刊于1958年10月。月刊。1959年改名为《化工研究技术》,1960年又改名为《化学肥料技术指导》。1963~1965年,改名为《化工技术资料化肥专业分册》,双月刊。1966年起,又改名为《化学肥料工业》。1974年,定名为《化肥工业》。该杂志报道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微肥、叶面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肥方法和肥料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同时介绍国外化肥工业的现代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由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所主办。《上海农业科技》《上海农业科技》创刊于1971年5月。原名《农业科技简报》,半月刊。1973年3月,改名为《农业科技通讯》,月刊。1977年1月,定名为《上海农业科技》。1980年2月,改为双月刊。该杂志坚持普及与提高、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反映上海地区农业科技成果。由上海市农学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主编徐开智。《科学种田》、《当代农业》《科学种田》,创刊于1972年2月,月刊。是一本集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刊物。主要介绍上海郊区及长江三角洲农村实行科学种田的新技术、新经验,同时,介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动态和基本知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出版。1987年,改名为《当代农业》。历任主编有施正书、黄彰栋、王模。1989年起转给江苏省农林厅编辑出版。《农药译丛》《农药译丛》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由上海农药研究所主办。主要介绍国外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动态和技术。主编王能五。《食用菌》《食用菌》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农业部农业局、中国食用菌技术开发集团联合主办。该杂志着重报道食用菌生产、科研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主编张甫安。《上海农村经济》《上海农村经济》创刊1979年,季刊。1986年公开发行后改为双月刊。由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主办,主编陈锡根。该杂志主要介绍上海农村工作、农业经济的动态和经验。《上海农学院学报》《上海农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5月,季刊。该刊是由上海农学院在编辑出版《上海农学院科技资料》的基础上办起来的,主要报道上海农业高等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进行农业科学研究的成果。《上海农业学报》《上海农业学报》创刊于1985年2月,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上海市农学会联合主办。主编徐新春。该杂志着重刊载上海农业科研和生产领域的科技论文,反映农业科研和生产的新成果。《杂草学报》《杂草学报》创刊于1987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研究会联合主办。主编张泽溥。该杂志主要刊出上海及全国农田杂草的调查、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农田杂草的防除经验、化学除草剂新品种介绍等。《上海蔬菜》《上海蔬菜》创刊于1987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主编陈恩平。该杂志报道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蔬菜科技和生产流通领域的新经验和新成果,指导蔬菜生产现代化建设。《上海农业》《上海农业》创刊于1988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局主办。主编先后由王祖德、陈正玄担任。该杂志着重刊载上海农业生产的适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农业经营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农业适度规模与农田设施建设、农林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新经验,指导郊区农业生产。
邓启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艺术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国立伊帝斯考文大学传播与当代艺术学院(Edith Cowan University of Australia)校外合作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美中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 兼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探险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会长。简历 1978以前,画家 1978—1982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 1982-1986年当过杂志编辑和公务员; 1986-1995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92),研究员(1993); 1994年—2000年1月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兼主编; 2000年调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授、系副主任; 2003年兼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咳咳~他现在就是我们组织飞天的指导老师,从事影视人类学方面,还是传媒院副院长。很有风度的一个人。哈哈。还有,您的悬赏分数是不是太少了点哈。咳咳,下面的论著是老师邮箱回复我的东东,我们正在编辑网络材料。你运气真好,被我碰上了。加分加分~论著一览一、民俗学和民族学研究学术著作类1、《西南民族道德研究》(合作),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执笔“宗教道德”章2.1万字。2、《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重庆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6年重印,2004年再版;* 获钱伟长、费孝通等评审的“用于资助出版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的出版基金资助(1992,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指导委员会);* 其中《中国神话的逻辑结构》获首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一等奖(1993,云南省文艺创作奖励基金会)* 获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994,云南省人民政府);* 《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国内哲学动态》、《民间文学论坛》、《高校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杂志及《当代中国认识论》、《中国神话学史》、《思维发生学》、《中国社会的神话思维》等著作评价和引述,代表作收入近百年名家《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1903-1992)。3、《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合作),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执笔《民族文化在哀牢山森林土地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4.1万字,参与省社科院农经所与泰国清迈大学合作课题,通过验收并出版。4、《巫蛊考察――中国巫蛊的文化心态》(繁体字版),28万字,中华发展基金委员会和台湾汉生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中国巫蛊考察》(同上书,简体字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获“中华发展基金”资助出版(1998,中华发展基金委员会);* 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2001,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田野考察类1、《变迁中的高原蒙女》,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中、英文版).* 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丛书类,高发元主编,本人撰写其中一本)1996,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灵性高原――茶马古道寻访》,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3、《鼓灵》,江西教育出版社、海天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4、《滇藏文化带考察》(主编,合作,总撰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项目成果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特别奖,云南省社会科学院,1996,12。5、《访灵札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6,《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7,《边地中国》、《口述中国》(合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8,《泸沽湖纪事》,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9,《五尺道述古》,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12词典或一般读物类1、《云南少数民族》(合作,执笔“彝族”、“蒙古族”部分),日文版,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0年4月第一版。2、《云南国土资源》(合作,执笔“民族”部分),云南科技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3、《中国各民族神话与宗教词典》(合作,执笔“怒族”相关条目),学苑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一版。4、《中国云南》(合作,任撰稿和摄影),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获“第二届金桥奖(出版)优秀图书及电子出版物奖简介类二等奖”,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颁发,2002年1月。5、《云南百科全书》(合作,执笔“民俗”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二、视觉人类学研究(含多媒体作品)学术著作类:1、《宗教美术意象》,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一版,1994年重印,2000年再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1994年第4期、《大公报》等有专文评述;* 获第二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二等奖(1995,云南省文艺创作奖励基金会)。2、《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著名民族学家杨堃等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有评价;* 国家文物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好评或邀讲学;* 获滇版优秀图书二等奖(1993,云南省新闻出版局);* 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90-92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1993,云南省社会科学院)。3、《衣装上的秘境》,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93年4月第一版。台湾珠海出版有限公司再版,1993年7月第二版。4、《中国象征文化》(合作,参撰第五、八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5、《衣装密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2005年5月第一版;台北:书泉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繁体字版)。6、《云南岩画艺术》,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晨光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2006年9月第一次印刷。画册类1、《秘境节祭》(合作,第一作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英文版)。* 《人民日报》(海外版)等评介。2、《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上下册),台湾淑馨出版社等,1992年第一版,1995年第五版;*《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年1月29日第7版有文评介。3、《七彩――民族化时装编织》(合作,撰文),云南人民出版社第一版,1992年。4、《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5、《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上下册,合作,任执行主编和第一撰文作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获云南省社科院94-95年度科研成果一等奖(1996,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推荐“五个一工程”评奖送选项目(1996,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6、《大理石画精萃》(合作,总撰稿),云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7、《东方彩霞――中国56个民族服饰》(合作,撰文),云南民族出版社第一版,1996年。8、云南民族美术全集第三卷《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合作,第二撰稿人),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9、《中国民族服饰博览》(合作,总撰稿),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影视类:1、《生的狂欢――哈尼族奕车人节日一瞥》(合作,撰稿执笔,片长30分钟),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摄制,1986年。2、《拉祜族的宗教信仰》(合作,任人类学家,片长60分钟),东亚影视公司委托拍摄,1992年。3、《PUJI And His Lovers》(合作,任人类学家,片长120分钟),东亚影视公司委托拍摄, 1992-1994。* 获中国1994年对外交流音像制品三等奖;* 参加德国哥廷根国际民族学电影节(Gottinge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1994年5月。* 瑞典第十五届北欧影视人类学年会暨国际民族学影展,1994年;* 英国皇家人类学协会展,1994年。4、《拉木鼓的故事》(合作,任人类学家,片长120分钟),东亚影视公司委托拍摄,1992-1995。* 中国影视人类学研讨会,1995年,北京。5、《高原女人》(14集,任策划、撰稿),云南省妇女联合会、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玉溪电视台联合摄制,1992-1994。* 中央电视台(1、2、4、7套),1995年播出。6、《穿越哈巴雪山》(编导、撰稿),中国探险协会山岳丛林专业委员会和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摄制,1995。* 云南电视台1996年2月播出。7、《滇藏文化带考察》(7集,总编导),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和昆明电视台联合摄制,1996。* 昆明电视台1996年播出;* 中央电视台2001年10月播出。8、《重返驼峰》(60分钟纪录片光盘,策划),中国探险协会摄制,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出版,1998年。9、《高原上的民族》(13集,文字统筹),山茶影视制作中心、云南民族电影制作中心制作,2001年。10,《新中国生活图史——1949-2009》(主编),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9。译著:1、《人生历程――人类学初步》(合作),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中国人类学学会通讯》153期介绍。* 获滇版图书“外国优秀作品翻译编辑奖”,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云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1990,9。2、《文化心理学》(合作),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学术编辑:1、《西南研究书系》(20本),副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1998年。2、《20世纪中国民族家庭实录》(第一批《夏那藏家》等28种),副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3、《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主编,1995—2000,2。4、《民族文化文库》(含“田野考察丛书”、“文化史论丛书”、“西行图志”三套丛书),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2001年。5、完成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丛书·云南卷”(16本)的编写组织工作(接替退休所长未竟工作)。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1999年。6、《野牛角丛书》(4种),主编,海天出版社,2000年。7、《生育健康与社会科学丛书》(4种),主编1种,编委3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000。8、《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第一辑5种),主编,海南出版社,2001年。
fuchjkvnjhk
简介你看书页面的后面就能看到了
刊名:农村经济与科技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主办: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襄樊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7103CN: 42-1374/S邮发代号: 38-206现用刊名:农村经济与科技创刊时间:1990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是农业综合类中文科技期刊,创办于1990年,月刊,大16开,内文64页。本期刊由《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是学术探讨和论文发表的权威刊物之一,是湖北省省级农业经济科技学术刊物,万方数据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全文收录期刊来源期刊。融知识性、理论性、指导性、权威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可读性强,转载率高,深受广大专家、学者及作者、读者的好评。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是湖北省农科院主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与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农业科技期刊。国内刊号CN42-1374/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7103,邮发代号38-206。本刊侧重对农村经济与科技热点问题的研究,探讨国内外农村经济与科技发展新动向,关注“三农”问题,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为振兴农村经济献计献策。 社长:李光河主编:李浩 主要栏目有: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园艺、植物护理学、水产养殖、林业科学、农业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畜牧·兽医、食品科学、农业经济(含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管等问题研究)栏目,涵盖了农业科技、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飞秒检测发现主要有国内农药较好的有: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这两个都是一级核心期刊了,国内首选这两个。做农药环境和残留方面的文章是比较容易发,做制剂加工的文章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发到以上两个学报,不是太容易,不过有创新点还是可以发的。还有就是《农药》期刊,这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出版的,也是核心期刊,这个期刊在农药学中影响也是不错的,应用性的文章可以发表。
我认为你要是搞农药研究的就的看看一下书籍:一是化学类,包括有机,无机等;二是农药合成方面的书籍,包括农药的中间体提取,合成工艺;三是农药环境类书籍,包括农药对自然的融合度!可以说农药的研究是很复杂的,涉及的范围也是挺广的!主要是要看你从事哪一个环节,这样分工细才能研究出高效,环保的新型农药!
1.中国药学
本刊为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刊物,是一本反映我国药学各学科进展和动态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高、中级药学工作者及其他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内容包括药学各学科...
2.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创刊于1953年7月,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其前身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期刊《中华药学杂志》(1936年创刊)。本刊为报道我国药学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
3.国际药学研究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58年,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主管,毒物药物研究所主办。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是国内侧重报道药学基础和技术研究最新进展的综合性药学信息刊物。设置栏目有综述、编译、文摘和...
4.中国医院药学
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曾获中国药学会优秀期刊...
5.农药学学报
《农药学学报》创刊于1999年,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农药学各分支学科有创造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综合评述,是了解我国农药学研究动态的理想园地。自1999年创刊至今...
这个可以到国家新闻总署去看看的,这个是有很多的。不过过核心类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就是先要把自己的文章先写好。
比较好发的中文核心期刊 农业经济类 中文核心期刊都不好发!《农业经济》《农业经济与管理》《江西农业经济》《农业经济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杂志之家看的,还有很多你可以看看! 容易发表农业经济类文章的核心期刊有哪些 核心期刊都不是很好发畅对文章要求都很高,我知道的核心有《安徽农业科学》,您可把文章投到[email protected]。 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展。从传统角度讲,三个功能在强化:一是食物保障功能强化。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农业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改善,对食物数量的需求陆续增长,对品种的需求不断增多,对质量的追求日益提高,农业承担的食品供给、健康营养和安全保障任务越来越强化。二是原料供给功能强化。农业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来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为原料的制成品的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随着生物质产业特别是生物质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农产品新的原料途径不断拓展、新的加工途径不断开发。既强化了农业对工业的原料支撑作用,也为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三是就业增收功能强化。农业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产业。开发利用农业多种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及相关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蕴藏着极大的就业增收潜力。挖掘农业生产多领域的“容人之量”,拓展农业多环节的“增收之道”,对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用现代理念看,三个功能在彰显:一是生态保护功能。农业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利用自然、开发资源的一面,也有维护环境、涵养生态的一面。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切实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建设和水土保持,对改变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状况,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观光休闲功能。浩瀚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清澈的水面、碧绿的田野、恬静的乡村,是人们观光休闲的最佳去处。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到秀美的田园风光和清新自然的环境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愿望越来越强,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人越来越多。三是文化传承功能。农业是记录延续农耕文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原生态的物质和文化大都植根于广袤的农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不仅要继续提供物质产品,同时也肩负著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农业的这种多种功能的强化和彰显,使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更为突出、内涵不断丰富、影响更加深远,必将永远是生生不息的重要基础产业和经济产业。农业发展中出现的这些新形势,无疑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了机遇。 《农业经济问题》怎么样?好发表吗? 可以发表的呀 虽然研究的人不多 但也可以研究研究总是说农村发展好,那么今年农村经济怎么样 现在农村大部分 人都在大城市混了。 所以农村还是有前景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在现有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基础上,积极创新农村生产方式,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来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农业是农村的产业支撑,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设农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市场,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实施品种创新、品质创优、品牌创响工程,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技对高效农业的贡献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把推进“三大合作”作为创新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支持和引导农技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利用技术优势组建合作组织,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工商企业利用资金、信息等优势组建合作组织;坚持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不断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实现由简单的“抱团取暖”、节约成本式合作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变,鼓励农民以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二是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实行联组发展、整村推进的办法,扩大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单体规模,取得规模效益;把推进土地股份合作与发展高效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土地股份合作中高效农业所占面积达到60%以上。三是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充分利用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机遇,重点在那些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明显、地处城郊结合部和工业园区所在地的村组实行社区股份合作,建设标准化厂房、门面房和宿舍楼等,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带动农民增收。发挥 *** 引导作用。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切合实际的原则,使创新农村生产方式、发展农村经济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推进。二是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通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等措施,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三是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创新农村生产方式,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为了少走弯路,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树立一些先进典型,通过典型来示范和带动面上的工作。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探索发展高效农业和农村“三大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怎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广大农民的普遍贫穷,广大工人的普遍贫穷,再加上各行各业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贫穷,必然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缺乏正常内需和消费。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贫穷,因此,国民经济的增长只能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然而,大量的投资只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日后的消费需求,如果日后广大人民的收入和消费跟不上经济增长速度的话,只能使得生产进一步相对严重过剩,从而严重地阻碍著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而过于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由于贸易顺差不断增大,也只能迫使人民币不断升值,再加上国际金融风暴的到来,如此接连而来的连环重锤打击之下,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简值是致命性的打击,从而造成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从而造成大量的大学生和大量的人民群众失业等等,并严重地造成投资营商环境进一步恶化。我国是地球上的人口超级大国,我国的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比欧美日发达国家的市场加在一起还要大,我们能过于依赖出口来发展经济吗?能走人口小国的经济崛起道路吗?人口超级大国过于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靠得住吗?能持续吗?战略对手能给我们好处吗?我们考虑周到了吗?国际社会难道不会强烈反对我国日益增长的钜额的贸易顺差吗?世界上有那个人口超级大国要过于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在如此形势之下,广大专家学者应该好好地考虑早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化巨大的压力为动力、并化危机为战机,从而转到依靠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轨道上来,从而大力推动国民经济早日实现安全崛起,这才是上上之策。 农业经济方面的文章有哪些SSCI或SCI杂志比较好发 内容通过百度网盘分享, 如果有帮助希望能采纳。 不懂得地方请私信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 第一,我认为是促进内需的一种 第二,超前消费,让农民享受社区的好处 第三,提高生活层次, *** 行为有时候是实现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必然手段,靠民众自身很难解决。 第四,为后期的生活水平统一化铺路, 还有更多,看自己怎么理解。可以根据这个写论文了,以上只是大概概括。 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变化 新常态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农业现代化,从中国开启现代化伟大征程那一刻起,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岁月里,在我们的农业还更多地靠牛拉犁杖的年代,这一目标就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蓝图,和整个民族的梦想捆在了一起。星月轮转,世易时移。60多年来,我们在工业化道路上创造了巨大的成就,在城镇化、信息化建设中完成了较为丰厚的积累,更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了基础、集聚了能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现代农业发展的蓝图更加清晰、基础更加坚实、要求更加迫切、动力更加充足。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趋势性、不可逆转的发展状态,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雄厚财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增速虽然放缓,但由于经济体量庞大,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并且增长更趋平稳,动力更为多元,质量更加优化。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国家财政收入近13万亿元。在此基础上,我国不断出台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2013年中央财政三农事业支出超过1.38万亿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们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强物质保障。 先进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强驱动。新常态下,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我国经济发展正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建立,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快推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新常态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的生产要素、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撑。同时,大量人口向城镇转移,也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腾出了空间、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日益提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现代农业所要求的产业形态、组织形态正日渐成型。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为现代农业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常态下,我们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突破性的改革措施。深化改革再度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必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和更多活力。 资源约束趋紧,生产成本擡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补贴效应减弱—— 新常态下发展现代农业面临新挑战 新常态派生新机遇,也带来新风险和新挑战。对经济发展全局来说是如此,对现代农业发展来说也是一样。我国现代农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保持宏观大局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今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使得农业农村经济处在了一个稳中有进的发展新阶段。 在为成绩欣慰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新常态下的挑战和取得成绩所付出的代价。当前,整个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挑战: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 *** 政策进入消化期,农业也不能置身事外。要保持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高点护盘、高位爬坡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业中的新老矛盾、内外矛盾交织显现,若干“成长的烦恼”需要化解,许多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在未来一个时期内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