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农田灌溉水质论文参考文献

农田灌溉水质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农田灌溉水质论文参考文献

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信时,可将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第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出前3名,后加“,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如:西文加“,et al”;日文加“,他”)。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参考文献为期刊者均须著录起止页。电子文献要标注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标志并置于方括号内,如: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联机网络[OL]。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核对无误,按文内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后。举例:[1] 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4:85-93.[2] 石瑞如,张建源,刘新,等.链霉素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gidB基因突变研究.中国防痨杂志,2008,30(3):197-199.[3] Datta M,Radhamani MP,Selvaraj R,et al.Critical assessment of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 under the district tuberculosis programme.Tuber Lung Dis,1993,74(3):180-186.[4]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lnc. Historg of OCLC[EB/OL].[2000-01-08].

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考论文

灌区是指有可靠水源,输水系统和排水系统都相应比较完善的灌溉面积,它不仅充分利用了天然的光,热,土壤资源,还有人工安排的作物种植,在这里,作物有最利于生长的环境,是一个理想的粮食产区。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灌区也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但是,当前灌区存在一些生态与环境问题,本文结合多方经验,指出这些问题所在并且提供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为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帮助。

1灌区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因为灌区有着作物生长的理想环境,阳光充足,水源便利,所以植株成活率和粮食的产出率都特别高。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要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占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很大。而且,从古至今,农业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所以,国家着手于建立各种规模的灌区,以此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据统计,灌区已经以占全国耕地百分之四十的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百分之七十五的粮食和占比百分之九十五的经济作物。所以灌区在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2生态型灌区模式

2.1定义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状态,建设生态文明是为了追求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以及良性循环。灌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型灌区是指我们在追求粮食产量的同时还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达成协调,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结合,形成经济,生态,社会的效益统一。

2.2基本特点

生态型灌区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现代性,协调性,发展性。现代性是指生态型灌区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来提高灌区生态环境,提高耕作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完善生态系统,实现科技兴农。协调性是指生态型灌区要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提高粮食产量,又要节约人力,物力资源,使保护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发展性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含义也一直在演化,逐渐丰富,被赋予新的含义,所以生态型灌区的定位和标准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会一直与时俱进的。

2.3实质

生态型灌区所要达到的状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种资源之间可以有效循环,协调配合,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做到,实现节水节能的优化技术,以及污水废水的过滤再用,形成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其次还要实现水保护与治理,水文化与人文景观,建立一个完善的灌区水生态文明系统。

3我国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存在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3.1灌溉水利用率低下,可供水量减少

由于输水系统和引水系统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灌溉水利用率低下,我们所提供的用水量是需水量的数倍,严重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现在全球水资源紧缺已经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可以引到灌区用作灌溉水的本来就少,加之灌溉水利用率如此低下,所以可供水量就随之减少了。

3.2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链失衡

因为灌区农作物居多,需要进行防水防洪等应急处理,所以采用混凝土,石灰等硬化材料进行修建堤坝,这样的工程导致靠近修建部分以及周围的土地变质,产生了硬化现象,无法进行植被种植。这样不仅减少了灌区可利用面积,而且这部分土地的质量也会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状况,所以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导致了生态链失衡。

3.3污染物过量排放,灌区水体污染

灌区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两大方面:灌区农作物经常需要施肥,这些化肥通过施肥工具,或者残留在作物表面未被吸收,进而进入河流,引起灌区水体污染。另外一个严重的就是,在灌区附近有工厂,工厂排放的污水途径灌区水的输水和排水处,过量的废水废气则造成了灌区水体的严重化学污染。

3.4不合理的灌溉模式引起灌区土壤质量退化,生产力降低

不合理的灌溉模式有很多,比如灌溉采用的水是地表水而不是地下水,这样的话,地下水的供给量多于使用量就会导致地下水的水位持续上升。而土壤中的地下水的水分会被蒸发,但是水中的盐分却留在了土壤中,并且不断聚集,长此以往土壤中的盐分就会过高,从而导致土壤碱化,生产力降低。

4解决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技术措施

4.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是有限的,适合人类饮用、作物生长的淡水资源更是少的可怜,我们的生活片刻也不能离水,而为了避免“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这样的窘境,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水资源,不浪费任何一滴水。从农业生产上来说我们要采用哲学上“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优化农业生产系统,第一,我们应该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灌溉方式,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微灌等;第二,我们要防止田地里水的下渗,对于这一点可以采用工程手段解决,塑料膜防渗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节省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产量,并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建设。

4.2防治农田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比之点源污染,它更加难以防范,不可捉摸,但实践出真知,在长久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是找出了防治非点源污染的办法。第一,我们需要合理安排耕作制度,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的机会;第二,发挥湿地生态净化的作用。4.3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药和化肥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们的出现是为了铲除害虫,增加产量,可以说它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化肥会严重影响土壤成分,污染土地,使土壤出现板结的状况,农药又可以通过水循环等途径在人畜体内积累,危急人类的健康,更有甚者会致人死亡。正是因为化肥农药的弊端而使绿色食品被卖出了“天价”但不可否认的是化肥农药确实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如使用高效低毒的激素类农药,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化肥等。

5结语

对灌区水生态的维护,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关系到灌区人民的利益,从大的方面来说,灌区作为国家的重要粮食基地,这也符合国家的利益。因此,对灌区水生态的保护,不止是国家应该考虑的事,也应该是所有的中国人民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程文辉.对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3(06).

[2]冯璐璐.永舒榆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研究[J].黑龙江水利,2016(09).

[3]王瑞斌.推进宁夏引黄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C].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1水资源与水生态,2013.

农田水利灌溉毕业论文

发展农业节水事业,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有效灌溉率,是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的办法.我精心推荐的一些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摘要】在我国各个用水部门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80%。由于农业进行节水灌溉的各项措施还没有得到充分实行,水资源浪费较大,因此,灌区全面推行节水灌溉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的一条关键途径。本文分析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阐明了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关键词】节水 灌溉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从用水角度看,提高水的利用率,应结合灌溉水运行的环节来考虑。灌溉就是通过给农田补充水分来满足作物需求,创造作物生长良好环境条件以获得较高产量,灌溉水的运行大体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道或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提高输水的效率,对应的技术称为输配水工程技术。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对应的技术称为喷灌、微灌、地面灌等技术,提高灌水效率。第三个环节是作物对田间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的内涵包括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进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其目的就是大幅提高水的利用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道路来。 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 这是为减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根据使用的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石衬砌、砼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 我国的渠道防渗科研工作始终围绕开发性能好、成本低、易于施工、便于群众掌握的防渗材料为中心, 同时研究推广新型防渗渠道断面形式和衬砌形式。如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在近年的三大灌区更新改造过程中, 推出了一系列“U”型渠道衬砌机械, 就在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我国总用水量80%的农灌主要输水手段是渠道, 而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为引水总量的50%~60% , 全国仅此一项年约损失水量1. 7×1011m3, 目前我国渠道防渗长度仅占需要的1/ 3~1/ 4。所以, 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是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渠道输水的一种灌水方法。“管灌”由于具有一次性投资少、设备简单、省水、省工、省地、省时, 增产效益显著, 农民易于掌握等优点, 颇受重视, 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发展到30×106hm2。其中陕西省的关中、陕北地区大片机井灌区大量采用“管灌”技术。实践证明“管灌”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之一。 3、喷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 并均匀地降落到田间的灌水方法。按设备的组成可分为机组式和管道式喷灌系统两大类。我国从70 年代开始, 发展喷灌技术, 经过20 多年的努力, 喷灌面积已发展到8×105 hm2 ,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在山丘地区、干旱缺水地区和经济作物灌区发展。 4、微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设备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根层附近土壤表层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根据灌水器的类型, 可分为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3 种。微灌技术, 我国从1974 年开始采用, 至今已发展到2×104 hm2, 这一技术适用于山丘地区、水资源非常贫乏地区, 同时因它可将灌溉、施肥、打农药结合进行, 而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在理论研究上,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国条件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在设备研制生产方面, 开发研制了微灌带、孔口滴头、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脉冲滴灌设备、过滤器、进排气阀、调压器和施肥器等。 5、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这是一种主要围绕传统地面灌水技术存在的灌水均匀度差、灌水定额大等缺点进行的技术改进。包括改进沟畦规格( 如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短沟灌和细流沟灌等。如陕西省的洛惠渠、宝鸡峡灌区, 推广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大水漫灌改小畦浅灌后, 作物生育期灌水量降低20%~30%) 和采用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 如波涌灌、隔沟灌、膜上灌、细索灌、水平畦灌等) 。我国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溉, 对这一技术进行改进, 提高灌水均匀度, 节省灌溉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有波涌灌和膜上灌两项。波涌灌是美国70 年代末推出的适于旱作灌溉的新技术。从80 年代起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对波涌灌节水机理、土壤致密层形成、入渗特性与地表水流运动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 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问题,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波涌灌灌水设备, 这是扩大应用波涌灌技术的关键。膜上灌是我国独创的新技术, 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 把膜侧水流改为膜上流, 利用地膜输水, 通过膜孔和膜边侧渗给作物进行灌溉, 这项技术在新疆取得了较高的增产节水效果, 但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 6、渗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地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灌溉水通过管壁孔湿润根层土壤的灌水方法。在我国主要有两种, 一是管道式, 二是鼠道式。目前渗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土壤湿润不够均匀; 易导致表土返盐; 地下管道不易检修养护; 投资大, 施工要求高, 这是目前影响推广的主要原因; 在理论上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关键性技术问题尚待提高和完善。 7、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这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山丘地区, 将较大强度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汇集起来, 并在最需要时供给作物利用的技术。80 年代末我国开展了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的研究, 如汇流表面薄层水泥处理技术、窖窑构建及布局技术、汇集效率、汇流面与种植面积比例确定等, 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但在雨水引导汇集贮存和高效利用上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未形成适宜于不同区域的汇流整体规划和与之配套的灌溉技术和作物栽培技术。近几年在甘肃东部、陕西白于山区和宁夏南部发展起来的窖灌农业就是采用典型的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有的地区已把它作为扶贫工程而深受群众欢迎。 三、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1、灌溉水利用率显著提高 中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率由20 世纪70 年代估算的30%左右提高到了2007 年的47.5%,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从7 950 m3/hm2 降到6 435 m3/ hm2。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由20 世纪70 年代末的4 887 万hm2 发展到2007年的5 778.2 万hm2。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为例,1996~2006 年10 年间,中国累计投资212.6 亿元,对363 个灌区的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渗漏严重的渠段进行了改造,共恢复、改善、新增灌溉面积666.7 万hm2。据分析测算:项目实施前后相比,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9 提高到0.54, 灌溉水利用率由42.1%提高到47.8%;亩均灌溉水量由529m3 下降到469m3;新增节水能力125 亿m3。 2、水分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根据对363 个已经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大型灌区的测算分析:粮食作物产量平均提高了450 kg/ 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5 亿kg;取得了国家每投入1.84 元,新增1 kg 粮食生产能力和节水1.1m3 的双重效益。 3、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节水灌溉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良好的灌排基础设施与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有机结合,使不少节水灌溉项目区由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形式转变为农民合作组织、大户承包等经营形式,推进了农业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结论 水资源短缺与节水将是我国未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主题。它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继续加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投入力度,在各类灌区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加强用水管理等各项节水技术,将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楼豫红. 我省节水灌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四川水利, 2003, 24( 2) : 10- 12. [2] 姜长云. 中国节水农业: 现状与发展方法[ J]. 农业经济问题, 2001, 10( 10): 19- 23.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建设节水型社会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针对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国政府在新时期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新要求。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建设节水型社会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从节流、治污、开源三个方面着手的想法,并具体介绍了水价调节、节水宣传、海水利用、雨水利用等新的的举措。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节约用水;水价;海水利用;雨水利用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再加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剧增,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用水量急剧增长,城市、生活、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日益减少,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我国粗放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在生产生活中造成了大量水资源损失,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1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全国人民的节水意识逐渐加强,工企业在污水排放中的逐步规范,农业上节水灌溉的推行与落实,一些先进的节水器具的投入使用,还有一大批污水处理企业的兴起,这都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催化剂。但我国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1.1 水权管理的不规范 由于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脱,事情也一拖再拖得不到有效解决。部分城市水务管理交叉严重,有时在城建、水利部门间存在真空,甚至有时带来执法中的抵触情绪。 1.2 水资源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少数地区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破坏现有的水体。全民节水的教育仅存在纸面上,得不到有效落实,个别单位无证过量开采地下水。部分企业为躲避政府管理而迁到偏远地区,污水在当地随意排放,对当地的水体、水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1.3 节水器具的推广受阻,开发能力弱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大量先进的节水工具面向市场,但由于成本高昂,只有个别企业愿意购买。还有无论是农业灌溉的喷头还是城市的洗浴喷头质量都不过关,技术标准不统一,以低廉的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节水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2 节流、治污、开源三效并举 2.1 节流 2.1.1推行新型农业灌溉方式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节水灌溉,发展喷灌、滴管、微灌等先进灌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传统农业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相比,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同时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规划种植作物的合理布局,集中化灌溉,避免了作物之间的隔空灌溉和不均匀灌溉而浪费大量水资源。 针对我国农村现有的土渠输水进行改造,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较大,约占到输水量的50%—70%。渠道防渗技术的利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考虑到农村现有的经济条件,采用塑料薄膜或者混凝土渠道输水,可以大大减少渗漏量,将输水效率提高到70%以上。目前我国大约只有20%左右的渠道进行了防渗处理。 2.1.2工业节水 据调查城市工业用水的70%以上将转化为污水,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近年来也大力推行节水,主要是因为不堪承受污水处理的高额负担。我国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的工业生产技术。根据分析指导,2010年供水设施的单位投资约为8元每立方,污水处理约为10元每立方米,而工业节水费用仅需3元每立方米左右。因此,增加节水的资金投入不但为持续发展所需,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1.3水价调节 我国的水价政策极不合理,一些城市的地下水超采已经十分严重,但至今这些城市的企业单位仍可无偿开采地下水,导致引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自来水厂难以运营。我们可以采用国外流行的累进制水价、高峰用水价,还可以采取分季分标准的方法控制用水。种种情况表明,水价是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经济杠杆,必须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制定我国现阶段的相应水价政策。 2.1.4节水管理与宣传 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完善分水协调、水价听证会等水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广泛调动用水居民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在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专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用水和调水部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公众节水技能,鼓励公众创新节水新方法和新技术,有关部门协调第一时间进行推广应用。 政府、学校、工厂等单位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节水宣传教育,培养全民节水意识,让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和节水的重要性。 2.2 治污 2009年中国污水排放总量达到5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0.2亿吨,占排放总量的44.7%。废水排放居于前四位的行业依次是造纸、化工、电力和纺织。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居不下,导致水污染相当严重。 2.2.1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有关部门要做到严格执法,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也是水环境建设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2.2.2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政府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上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还有必要健全农村的凿井制度,合理规划村井布局,既要保证每户都能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又要达到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目的。 2.3 开源 2.3.1海水利用 地球上海水量要占到全球水资源总量的97%,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供水还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将海水降级利用,即降低它的处理标准,供人类的生产生活使用。 海水冲厕、海水工业冷却、海水洗车等等对海水的利用都只需对海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处理就可以利用。全国城市的生活用水中有5%-8%用于冲厕,利用海水冲厕可以减少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随着服务行业的兴起,许多行业开始大规模使用地下水,洗车行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全国约80%的洗车用水都是开采的地下水,由于成本低廉导致他们大量无节制的浪费水资源。洗车对水的利用程度很低,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2.3.2雨水利用 雨水是天然的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可大大缓解现在的水资源危机。建设集雨工程,大力发展水池水窖、平原水库、塘坎、雨水拦截工程是利用雨水资源的一些合理措施。以城市为例,将建筑顶部设计成凹漏斗状,在凹处通一排水管道,管道中设置简单的过滤器。雨水通过管道流入储水池,在池中静置,其颗粒下沉或上浮至池表面。出水经设在池中部的过滤器再次过滤后由水泵送至用户变为冲洗用水、洗涤用水和院落绿化用水等等。 参考文献 [1]徐得潜,梅素琴. 水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42-48 [2]薛英文等. 浅谈城市节水技术与管理.节水灌溉,[J]2003(3) [3]汪恕诚. 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中国水利,2003(11) [4]张静,王本德,周惠成. 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探.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32-36 作者简介 刘文康(1993-),男,汉族,河南鹤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孟翔(1992-),男,汉族,甘肃武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潘琛(1993-),男,汉族,湖北黄冈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看了"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论文 2. 农业科技专科毕业论文 3. 关于节约用水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4. 蔬菜栽培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技论文 5. 农业建设发展学年论文

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中较为主流的灌溉形式,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首先说明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其次,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进而为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

引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增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环保性,并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基于此,要不断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1喷灌技术的应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喷灌技术是目前节水灌溉技术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灌溉形式。喷灌技术指的是通过管道和内部压力,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当中,并将水资源均匀的喷洒在农作物的表面,既保证了农作物可以受到均匀的灌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一般来说,喷灌技术可以保证90%以上的农作物受到均匀的灌溉;相对于以往的漫灌技术,喷灌技术有效地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节水量可以达到50%左右,从根本上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喷灌技术还可以减少劳动成本的投入,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保证农作物受到均匀灌溉,因此降低了种植者的劳动强度。

1.2微灌技术的应用

微灌技术是在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来进行调整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包含了渗灌、滴灌、微喷灌等形式。相比较于其他节水灌溉技术来说,微灌技术可以直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精准地控制用水量,进而形成局部灌溉,因此需水量更少,有效地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此外,微灌技术还可以将肥料和水进行融合,一起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但由于在进行微灌技术之前,需要建立完善的输配水管网来保证水资源合理分配,所以具有耗时长、灌溉周期短的弊端,无法适用于全部类型的农作物。从目前来看,微灌技术一般多用于经济农作物和设施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来更好地提升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1.3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应用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针对于急需灌溉的农田来研发出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满足部分农田的灌溉需求。步行式灌溉技术将相应的灌溉设备,与目前农田种植所用到的农机机械相结合,来对农田进行移动式的灌溉。因此,步行式灌溉技术可以将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有效结合,都通较为简便的组装和配置,来提升灌溉工作的机械化操作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种植和生产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对于急需灌溉的农田来说,步行式灌溉技术不许需要太过繁琐的操作技术和修复工程,不光可以更好地节约水资源,还能降低成本费用,有效提升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质量。

1.4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应用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是指通过压力灌溉系统,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由于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具有灌溉方便、快捷、高效率等特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种植者的应用。同时,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还能有效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减少水资源在蒸发过程中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浪费,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除此之外,相对于明渠灌溉技术来说,在渠灌区使用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所造成的损耗,并且减少渠道占地,不光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还能够强化灌溉技术,使农田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让农田水利建设区域规模化发展[1]。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2.1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环保性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更好地完成农业生产工作。基于此,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资源进行可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来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除此之外,水资源作为当前世界各国都较为重视的一种资源,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不可缺少,所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压力,符合我国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还能对我国的水体质量进行保护和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水资源的循环能力和涵养能力,有效增强了农田水利工程节能性和环保性。

2.2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节水灌溉技术中所包含的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以及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等,都可以根据农作物是灌溉需求,来进行科学、自由的灌溉调节。一方面,提高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避免了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环境、气候等因素,来对农作物进行更加合理的灌溉,从而使农作物得到更加科学的培养,并且为农作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由于灌溉而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业事业的高效、长远发展。

2.3提升经济效益

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灌溉方式,不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具有效率、经济效益少等问题,使种植者的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不光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且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进程。基于此,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通过先进的机械设备,来进行自动化、技术化的灌溉工作,不光可以让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还可以降低种植者的劳动强度,让种植者将劳动力分散到其他的农业生产活动当中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有效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发展。

3、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

3.1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

想要从根本上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种植者对于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由于种植者是整个农田水利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所以种植者的节水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效果。例如: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降低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由于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可以使农田灌溉工作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机械化,从而使种植者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进一步增强了种植者对于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使其充分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当中去[2]。

3.2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相结合

由于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对农作物灌溉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严格的把控,进而在根本上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目前,大部分节水灌溉工作都比较重视节水环节,从而忽视了配水环节的重要性。基于此,想要更好地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就要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在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时,种植者应该加强对输水管的重视,利用高效、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来进一步完善配水环节、提升配水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

3.3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我国种植区域较大,因所以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要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来对农作物进行更为合适的灌溉。一方面,种植者要根据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气候,来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从而为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种植者要根据种植区域的水力资源,来合理规划对农作物的灌溉方式,从而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对于山东省济南地区来说,大部分农作物的生产率都比较高,因此种植者可以利用加压水泵动力机来进行灌溉,更好地提升了灌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在提升农作物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

3.4增强宣传工作力度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现代化灌溉技术与农作物实际灌溉需求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稳定、长远发展。基于此,应该加强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工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从而更好地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例如:有关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宣传讲座,让种植者充分了解到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还可以让种植者体验节水灌溉设备,使其明确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5加强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

对节水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成长。但由于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的不充分,导致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许多问题,进而阻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有关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加强对于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例如:输水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防渗漏处理工作,但由于技术人员工作流程不规范,导致输水系统缺乏稳定性。因此,有关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规范技术人员的工作流程,使防渗漏处理工作进行的更加完善[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不光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力度,提升人们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还要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相结合,并且加强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

5、参考文献

[1]李庆德.节水灌溉新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2019,(32):93-94.

[2]王六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3):43-44.

[3]孔德和.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14):49.

灌溉农田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中较为主流的灌溉形式,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首先说明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其次,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进而为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

引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增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环保性,并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基于此,要不断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1喷灌技术的应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喷灌技术是目前节水灌溉技术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灌溉形式。喷灌技术指的是通过管道和内部压力,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当中,并将水资源均匀的喷洒在农作物的表面,既保证了农作物可以受到均匀的灌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一般来说,喷灌技术可以保证90%以上的农作物受到均匀的灌溉;相对于以往的漫灌技术,喷灌技术有效地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节水量可以达到50%左右,从根本上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喷灌技术还可以减少劳动成本的投入,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保证农作物受到均匀灌溉,因此降低了种植者的劳动强度。

1.2微灌技术的应用

微灌技术是在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来进行调整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包含了渗灌、滴灌、微喷灌等形式。相比较于其他节水灌溉技术来说,微灌技术可以直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精准地控制用水量,进而形成局部灌溉,因此需水量更少,有效地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此外,微灌技术还可以将肥料和水进行融合,一起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但由于在进行微灌技术之前,需要建立完善的输配水管网来保证水资源合理分配,所以具有耗时长、灌溉周期短的弊端,无法适用于全部类型的农作物。从目前来看,微灌技术一般多用于经济农作物和设施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来更好地提升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1.3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应用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针对于急需灌溉的农田来研发出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满足部分农田的灌溉需求。步行式灌溉技术将相应的灌溉设备,与目前农田种植所用到的农机机械相结合,来对农田进行移动式的灌溉。因此,步行式灌溉技术可以将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有效结合,都通较为简便的组装和配置,来提升灌溉工作的机械化操作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种植和生产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对于急需灌溉的农田来说,步行式灌溉技术不许需要太过繁琐的操作技术和修复工程,不光可以更好地节约水资源,还能降低成本费用,有效提升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质量。

1.4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应用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是指通过压力灌溉系统,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由于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具有灌溉方便、快捷、高效率等特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种植者的应用。同时,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还能有效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减少水资源在蒸发过程中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浪费,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除此之外,相对于明渠灌溉技术来说,在渠灌区使用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所造成的损耗,并且减少渠道占地,不光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还能够强化灌溉技术,使农田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让农田水利建设区域规模化发展[1]。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2.1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环保性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更好地完成农业生产工作。基于此,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资源进行可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来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除此之外,水资源作为当前世界各国都较为重视的一种资源,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不可缺少,所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压力,符合我国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还能对我国的水体质量进行保护和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水资源的循环能力和涵养能力,有效增强了农田水利工程节能性和环保性。

2.2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节水灌溉技术中所包含的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以及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等,都可以根据农作物是灌溉需求,来进行科学、自由的灌溉调节。一方面,提高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避免了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环境、气候等因素,来对农作物进行更加合理的灌溉,从而使农作物得到更加科学的培养,并且为农作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由于灌溉而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业事业的高效、长远发展。

2.3提升经济效益

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灌溉方式,不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具有效率、经济效益少等问题,使种植者的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不光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且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进程。基于此,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通过先进的机械设备,来进行自动化、技术化的灌溉工作,不光可以让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还可以降低种植者的劳动强度,让种植者将劳动力分散到其他的农业生产活动当中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有效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发展。

3、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

3.1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

想要从根本上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种植者对于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由于种植者是整个农田水利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所以种植者的节水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效果。例如: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降低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由于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可以使农田灌溉工作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机械化,从而使种植者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进一步增强了种植者对于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使其充分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当中去[2]。

3.2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相结合

由于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对农作物灌溉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严格的把控,进而在根本上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目前,大部分节水灌溉工作都比较重视节水环节,从而忽视了配水环节的重要性。基于此,想要更好地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就要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在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时,种植者应该加强对输水管的重视,利用高效、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来进一步完善配水环节、提升配水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

3.3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我国种植区域较大,因所以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要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来对农作物进行更为合适的灌溉。一方面,种植者要根据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气候,来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从而为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种植者要根据种植区域的水力资源,来合理规划对农作物的灌溉方式,从而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对于山东省济南地区来说,大部分农作物的生产率都比较高,因此种植者可以利用加压水泵动力机来进行灌溉,更好地提升了灌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在提升农作物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

3.4增强宣传工作力度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现代化灌溉技术与农作物实际灌溉需求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稳定、长远发展。基于此,应该加强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工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从而更好地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例如:有关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宣传讲座,让种植者充分了解到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还可以让种植者体验节水灌溉设备,使其明确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5加强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

对节水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成长。但由于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的不充分,导致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许多问题,进而阻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有关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加强对于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例如:输水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防渗漏处理工作,但由于技术人员工作流程不规范,导致输水系统缺乏稳定性。因此,有关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规范技术人员的工作流程,使防渗漏处理工作进行的更加完善[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不光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力度,提升人们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还要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相结合,并且加强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

5、参考文献

[1]李庆德.节水灌溉新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2019,(32):93-94.

[2]王六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3):43-44.

[3]孔德和.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14):49.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摘要: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主要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等,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节水效能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水资源和当地环境。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1前言

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已经相当匮乏,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确保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倡导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必须应用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田的增产增收。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注意的事项分析

2.1分析在无坝取水中的注意问题

根据现实情况建设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如果建设不建闸的引水口,那么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量,进而导致渠道和其他设施被洪水冲走,淹没大量的农田,针对这一危险的情况,一定要考虑好建设建闸飞控制方案。引水角通常是指在进水闸的中心线和河道水流方向之间产生的.夹角,一般都会设计成锐角,基本是在30~45°范围,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平稳性,而且这样的引水效果也是最好的,同时还减少了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如果水位非常低,没有条件进行自流灌溉引水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或者是低坝、节制闸等,以此来提高水位,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合理的调整水位高低,可以使用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

2.2有效控制输水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浪费

在长时间的农田水利灌溉发展中,主要使用挖土成渠的灌溉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农田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使用的管道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输送的水量会有一定的蒸发和渗漏,流失大量的灌溉用水,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一般每年植物生长时所需水量为4,000亿m3[1],但是在所有输送水量中利用在农田灌溉中的只有50%~60%,针对这一情况,一定要对输水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有效方案进行节水,例如对水泵、管道进行检查,不能出现漏水、渗流问题,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整体灌溉的效率。

2.3对水渠进行防渗处理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可以利用挖掘的水渠进行水资源的输送,为了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一定要合理选择渠道的防渗材料,现浇混凝土护面、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面、干砌块石是常用的防渗材料,通过统计得知可以解决80%~90%的渗漏损失,如果使用浆砌石,防渗损失的水量可以减少到60%~70%[2]。另一方面,在水渠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输送水量的损失可以减少到90%,但是这一处理成本非常高,因此在使用中不能广泛推广,只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使用。在施工中如果设计的渠道比较小,还要求使用混凝土护面,技术人员可以选择U型混凝土渠道,可以很好的改善输水流量。

2.4输水中可以选用管道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如果在农田灌溉中应用喷灌、滴灌等技术,可以选用高压的输水管进行地面灌溉,有效减少5%~10%的水量浪费,这种灌溉方式对水的利用率在95%以上,由于造价成本较低,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方式的分析

3.1分析喷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喷灌技术而言,主要利用了水泵、管道和自动喷头,在水泵的作用下产生压力,推动管道中的水箱喷头流动,在喷头处产生高压进而将水喷洒到田地中,这一喷洒过程非常均匀,提高灌溉的有效性,达到很好的节水目的。通过对实际喷淋技术的调查统计,喷灌的均匀度可以达到90%以上,对水资源的使用率可以提高60%~85%,如果将喷灌和传统地面灌溉进行对比分析,大约能够节省30%~50%的用水量。

3.2分析步行式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步行式灌溉方式而言,灌溉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电力和相关的农用机械,再配备相应的灌溉设备,提高这种步行灌溉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这种灌溉方式充分结合了农业机械技术和节水技术,而且整个操作流程并不复杂,通过对不同设备的简单组装,就直接可以到田地中进行灌溉,流动方便、适应性强,因此在农田灌溉中应用范围较广。另一方面,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后,在当地还无需建设大型的水利工程,极大的节约了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费用,节能了人力物力,因此在技术不断发展中这种灌溉模式不会被淘汰。

3.3分析微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滴灌技术的深入研究,结合实际需求和该技术的缺点,合理的进行改进,从而研发出了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在节水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具体应用方式有四种,分别是小管涌流管、滴灌、微喷灌、渗灌[3],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选用具体微灌方式,这种微灌技术主要由灌水器、灌区首部、输配水管网、水资源构成。微灌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灌溉过程中的灌水流量非常小,一次微灌会延续很长的时间,除此之外,这种灌溉方式的灌水周期短,能够很好的控制灌溉水量,除此之外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将养分和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土壤中,这种灌溉方式更直接,作用效果更强,作用时间更短,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在经济作物中都选用微灌技术。结合实践灌溉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该灌溉技术可以节约大约50%~80%的用水量,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土壤的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分析,发现节水灌溉技术很多,目前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在实践中都有很好的应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的作用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参考文献:

[1]盛亚南.简论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172.

[2]张斌.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7):96.

[3]居尔艾提,图尔荪尼亚孜.浅谈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

农田灌溉的好文章

山东省是我国资源性严重缺水省份,旱灾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的第一大灾,已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构成严重威胁。针对山东省水利水资源结构特点,可通过建设平原水库、地下水库等,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温差变化大,旱涝频度高。全省多年平均淡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量344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全省亩均水资源量307m3,也仅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6.7%,为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一、旱灾成因分析1.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合理,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山东水资源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由东南沿海的 850mm向鲁西北递减到550mm;年际变化剧烈,存在明显的丰、枯水年和连续丰、枯水年,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12.8倍。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80%。2.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2000年山东省工业取水量11.7亿m3,1994年达到29.4亿m3,1995年达到38.48亿m3,2010年达到43.63亿m3,2000~2010年平均年取水量39.93亿m3。农田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77万hm2增加到446.37万hm2,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由4亿m3增加到近180亿m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600万m3/年增加到9.3亿m3/年(2000~2010年平均值)。3.水污染加剧了供需矛盾据2002年水质检测资料,共评价河道66条,总评价河长为 4389.4km,无一处监测河段达到I类水标准,Ⅱ类水质占评价河道的6.1%,Ⅲ类水质占评价河段的7.6%,Ⅳ类水质占评价河道的9.1%,劣V类水质占评价河段的63.6%。共评价水库30座,无一座水库符合I类水标准,Ⅱ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6.7%,Ⅲ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40%,Ⅳ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33.3%,V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10%,劣V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10%。4.水资源浪费严重工业生产方面,山东省2002年万美元产值用水量2030m3,美国是514m3,日本208m3,耗水量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10倍。工业生产水的重复利用率65%,比国际水平低10%~20%。农业灌溉方式落后,耗水量大。城市供水管网、用水器具陈旧落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损失率占供水量的20%。机关、学校、工矿、企业等公共场所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5. 人类活动导致地表水储存量减少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为了多打粮食,围库围湖造田,向荒山荒滩进军,缩河造地,使蓄水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开发区建设大量占用湖泊、洼地,造成蓄水能力下降,不仅使大量的水资源流失,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如济南市北园区洼地现已全部被城区占用,昔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小清河流域的青纱湖已被改造成万亩良田,羊绢洼滞洪区也面临同样的命运。6.视洪水如猛兽,只看到水的危害,而忽视其利在治水的指导思想上,只注重排,忽视调、蓄、滞,思路单一,一旦发生暴雨洪水,总是千方百计使其尽快人海为安。沂河、沭河和南四湖流域是山东省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过去只注重排水,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洪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加重了兄弟省的防洪压力。7.水资源管理政出多门,不能优化配置水资源管理城乡分割,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增加了水资源管理的难度,无法实现各种水源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1998~2002年,山东省连年干旱,胶东半岛旱情尤为严重,地表蓄水接近枯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烟台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是大沽夹河流域的地下水及门楼水库蓄水。按照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的原则,应先用水库水,后用地下水。但由于城市供水归城建部门管理,地下水价格又较地表水低,实际是先用地下水,后用水库水,用完地下水,才用水库水。门楼水库流域面积大,来水量多,多数年份都要弃水人海,如果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就能避免水资源浪费。二、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旱灾居山东省各种自然灾害第一位。据统计,1949~1990年的42年间,除1964年外,有41年发生程度不同的旱灾,全省平均每年受灾面积173.72万hm2,成灾面积106.54万hm2。其中1989年受旱面积最大,为422.53万hm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降雨量减少,黄河断流,旱情日趋严重。1991~2003年的13年间,全省平均每年受灾面积236.16万hm2,1997年、2001年、2002年3年受旱面积都在350万hm2以上。特别是1999-2002年,连续4年大旱,造成农业减产,工矿、企业停工停产,城乡供水危急。干旱灾害波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和人民生活方方面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001年全省受旱面积353.3万hm2,占播种面积的53%,重旱133.3万hm2,663万hm2土地因旱不能按时播种,有14.67万hm2农作物出现干枯死苗,245万人出现吃水困难。烟台、威海两市缺水日趋严重,给两市供水的门楼、米山、崮山等水库基本枯竭。上半年干旱造成200多家企业停产、半停产,经济损失 110多亿元。全省因干旱造成工业经济损失151亿元,粮食损失401万t,经济作物损失67亿元。2002年全省受旱面积361.33万hm2,其中重旱117.3万hm2,23.1万hm2农作物因缺水无法播种,67.2万hm2干枯死苗,792万人饮水困难。全省有500多家工业企业实行定量供水、限量生产或停产,有60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不足,影响人口207万人,年创利税1.4亿元的滨州棉纺厂因缺水被迫关闭,京杭运河济宁段累计断航100多天,200万t煤炭不能及时外运。南四湖干涸,微山县经济损失高达13.3亿元以上。全省因旱自接经济损失260亿元以上。大量提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1975年全省地下水漏斗面积不足1000km2,1979年达到2831km2,1989年达到1.69万km2,2002年末地下水漏斗区面积2.7586万km2。1980~1988年,因地下水位下降,报废机井3778眼,1980~1985年共更换深井泵、潜水电泵2537台,打新井3486眼,总投资5106万元。机井越打越深,单井出水量越来越少,效益降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大面积海水侵染灾害。1979年海水侵染面积只有lOkm2左右,现经普查,山东半岛19个县(市、区)海咸水侵染面积达1006km2。海水侵染导致耕地发生次生盐碱化,造成粮食减产,农村饮水困难。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面沉降,已危及城市建筑、铁路、堤防的安全。20世纪80年代,青岛市在大沽河两岸大量提取地下水,导致100多km大堤裂缝,纵横裂缝5200多条,塌空150处,使大堤失去挡水作用。泰安市郊铁路路基发生沉陷,也是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三、对策措施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山东省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水资源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当进一步挖掘水资源潜力。黄河是山东省重要的客水资源,多年平均入境水量近400亿m3,近十几年来,因黄河流域降水量小和上游引水量增加等原因,黄河人境水量减少为220多亿m3,多次发生断流,1997年断流长达226天,黄河水变得可用不可靠了。黄河入境水量减少,主要是黄河水量的丰枯变化引起的,从2003年开始,黄河来水情况转好,2003年入境水量255.85亿m3。2004年1~6月份,入境水量123.19亿m3,山东省引用黄河水量还有较大的空间。对干旱灾害也要进行科学分析。山东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干旱灾害不可避免,但并不完全取决于水资源的多少,降水量地域分配不均、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旱灾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水资源紧缺和干旱问题,须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1.加快对水库、湖泊的除险加固,最大限度地拦蓄洪水山东省已建成大型水库32座,中型水库152座,小型水库4965座,总库容154亿m3,其中兴利库容80多亿m3。这些水库多兴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先天不足,为保证防洪安全,在调度运用上,预留出了一定的防洪库容,规定了起调水位(称为汛中限制水位)。这一规定对于确保水库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蓄水有一定影响,减少了兴利库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对部分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同时气象预报准确率有了较大提高,全省雨水情自动测报基本普及,大大提高了洪水预见期,为水库按设计水位运用提供了条件。大中型水库全部按设计水位运行后,将增加蓄水能力14亿m3。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已完成除险加固的水库应尽快按设计蓄水位运行,增加蓄水。2.充分利用黄河水山东省引黄范围达11个市的68个县区,在黄河两岸建有引黄涵闸63座,设计引水能力2423m3/s,设计灌溉面积23.28万hm2,引黄实灌面积180万hm2。已建引黄蓄水平原水库88座,设计总库容7.8亿m3,引黄蓄水能力20多亿m3。鲁西北地区是山东省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稳步增长,靠的是黄河水的支撑,青岛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引黄济青功不可没。近年来,沿黄地市相继修建了平原水库,黄河水由过去仅向农业供水,拓展为向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多目标供水。济南、聊城、德州、滨州、东营、淄博、青岛等市的城市和工业用水主要是黄河水;滨州、东营等市把黄河水送到沿海各县的乡村,使长期饮用苦咸水的群众喝上了黄河水。1972年黄河山东段发生第一次断流,1981年山东段首次全部断流后,断流频繁发生。为保证黄河生态需要,国家作出重要决策,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一定的人海水量。黄河断流和保证人海水量的事实提醒我们,黄河水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须科学引用黄河水。3.合理开采地下水前几年连续干旱,因大量开采地下水,山东省地下水漏斗区达2.7万km2。2003年山东省进入相对丰水期,全省平均降水量925mm,地下水补给量大,漏斗区减为1.4万km2。2004年的降雨量较充沛,漏斗区将会进一步减少。山东省地下水储存量较大,调蓄能力较强,补给量有保证,是最可靠、最优质的水源。按照水利部地下水应该“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要求,对地下水要合理开发。在地下水潜力较大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保持采补平衡,特殊年份可适度超采;对地下水漏斗区要限采或先补后采;严重漏斗区、海咸水入侵区禁采地下水。4.构筑调水网络,实施跨流域调水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把南四湖、东平湖、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等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条横贯东西的输水大动脉,把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连结为一体,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实现水的跨流域调度,必须构筑全省输水网络,把山东省的主要河流、大型蓄水工程连接起来,丰枯调剂,互为补充。在此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当地水和黄河水、长江水的次序,依次分配使用。5.科学调度洪水,实现洪水资源化实现洪水资源化的前提条件是能留住的洪水就要留住,这首先需要有蓄水的工程设施,其次是要有跨流域调水的工程设施。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科学调度洪水。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普及,使降雨和洪水随时处于我们的监控之下,根据来水情况尽量采取小流量泄洪,以延长泄洪时间,增加河流人渗水量,补充地下水源。有条件的地方要恢复湖泊、涝洼、湿地,给水以栖息之地,这样不仅能减少洪涝灾害危害,而且可改善生态环境。沂河、沭河、南四湖流域雨量丰沛,防洪压力较大,尤其是南四湖出口不畅,是山东省防洪的重点、难点。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南四湖的洪水资源化成为可能。2003年南四湖下泄水量20多亿m3,仍蓄水27亿m3。南水北调工程竣工通水后,将南四湖、东平湖水调入中、东部,将大大缓解山东省的水资源压力,也减轻了江苏省的防洪压力。沂河、沭河的洪水也是山东省宝贵的洪水资源,要尽快研究洪水资源化的方案。6.拦明流,截渗流,节节拦蓄山东省河流众多,在大中小各类河道已建大中型水闸900余座。过去,由于河道蓄水对防洪有不利影响,也易产生次生盐碱化,对是否应该建闸争论不休,影响了拦河闸的建设。橡胶坝的出现,从根本上解除了河道建闸蓄水对防洪的影响。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提倡在河道中建设蓄水工程,特别是橡胶坝蓄水工程。封堵河道人海口,兴建地下水库,是近年来拦截河道潜流、减少水资源流失的新的探索。建设地下水库,有投资少、不占耕地、不需移民、蒸发量低等优点,但如何防止地下水污染应进一步研究、观察。山东省的黄水河、大沽河、大沽夹河都在河口修建了地下水库,库区地下水位大幅度提高,不仅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也防止了海水入侵。7.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农业是用水大户,约占水消耗量的75%,节水的潜力最大。要通过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加强水的计量、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等环节降低水的消耗。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节水的重要意义,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倡导“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公德,推广节水器具,提倡一水多用,把节水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同时,还可通过调整水价,用经济杠杆来约束人们的用水行为。8.实行水务一体化,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实行水务一体化,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实行水资源统管,有利于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一体化。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原则,优先利用当地水,充分利用黄河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科学调引长江水,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全面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

生意社2月9日讯 近期,山东遭遇60年一遇特大干旱。目前山东有3016万亩小麦受旱,占全省种植面积一半以上,干旱引起山东化肥、农药、节水灌溉器材和农用薄膜企业的普遍关注和担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旱对农资市场的影响呈现“两重天”,节水灌溉器材需求大增,化肥用量却可能会减少。虽然现在干旱对化肥行业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但已影响后市信心,或使需求减少;若旱情继续发展,2~3月份还不能得到缓解,不仅将影响粮食产量,也会使春耕用肥、用药量减少。 用肥时间分散推迟 山东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化肥全年需求量15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化肥需求总量的10%。山东鲁西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保泉、兖矿煤化供销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孟令军对记者表示,干旱现在对化肥企业的影响还不大,但他们担心春季持续干旱下去,农民浇不上地,将减少化肥使用量,而且干旱将使施肥时间分散。山东联盟化工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孙德亮认为,干旱使部分小麦死苗,减产成定局,不仅使化肥用量相对减少,还会推迟用肥时间。 山东祥禾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霞表示,现在还不是农民购肥、施肥的时候,但干旱对化肥后市有影响,目前流通环节的储肥量相对不足,受旱情的影响很多经销商对春耕市场的销售前景信心不足,难以判断和选择,很多都采用低库存或零库存的策略,以降低风险。“干旱目前主要对经销赏商的心理有影响,对春季市场前景心里没底,货拿的少,不敢多拿,担心到时候卖不出去”李保泉这样告诉记者。他说,春耕追肥的主打品种是尿素,由于目前经销商要肥不集中,价格变化不大,一直在1940元/吨这个价位上。山东济宁恒立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考全表示,现在电、煤等原材料处于高价位运行,很多企业尿素生产成本在1900~1950元/吨,市场价格接近成本线,而国内市场饱和、出口的大门关闭,化肥企业日子不好过。 针对化肥生产企业的担忧和经销商的信心不足的情况,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会长杨春升表示,山东大部分农田都有完善的灌溉系统,而且山东沿黄8市均已开闸引蓄黄河水,浇水后一星期就可以施肥,对化肥销售影响不大。孙德亮也认为,目前化肥高成本支撑,春耕后价格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农药需求有升有降 刚从市场上查看旱情、调研市场回来的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胶东区域市场经理姜鹏家向记者介绍,由于一些丘陵山地浇水有困难,势必要减产,这样对农药的用量也减少,农民一般开春后浇水、施肥,麦苗返青后才施用除草剂,现在农药还用不上,所以对销售影响不大。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杨希坤表示,干旱对山东农药市场的影响还不明显,山东农药市场将取决于开春后的降水量。姜鹏家认为,山东粮食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减小,除草剂使用量增长最快。如果持续干旱,除草剂的增长幅度势必减少。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乐观的认为,“天旱虫子多”,大旱过后农作物易发生虫灾和病害,还会增加对杀虫剂、杀菌剂的需求。 节水灌溉抗大旱 据山东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干旱遇上冰冻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旱情。以山东东营为例,1月上旬全市平均气温为-4.7℃,较常年偏低2.2℃,极端最低气温甚至达到-13.2℃,农作物在灌水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冻害,即使有水也不能浇,因此,山东抗旱灌溉要到开春后才开始。 与化肥、农药不同的是,节水灌溉器材的需求量到时候将会增大,业内人士也表示看好今年的春耕需求。生产塑料管材管件、喷灌、微灌和低压管灌溉等节水灌溉器材的山东金润节水灌溉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华向记者介绍,干旱自然使节水灌溉器材的需求增多,今年喷灌带、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和聚丙烯管等节水灌溉器材肯定要比去年销量大,而且在经济作物上使用新型灌溉器材的会更多。据了解,山东正通过推广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防旱。莱芜市焕发节水灌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山东有的地方已经形成“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农民自筹”的节水灌溉的投资渠道,农民自发买节水灌溉器材的意识也有了,开春后,农民会开始浇水灌溉抗旱,这样节水灌溉器材需求势必会加大。 据了解,遭遇60年一遇特大旱情的山东,为保障粮食稳产和农民增收,继向旱情严重的15个地市紧急拨付5000万元抗旱补助费后,该省已提前1个月启动粮食直补工作,粮食直补标准为98.45元/亩,比2010年提高18.4%,增幅位居全国前列,帮助农民抢农时、抗大旱、保春耕。业内人士分析,大旱之年,山东农民的农资购买力将得到保证并增强。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防渗技术及节水措施论文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我国水量在时空分布上呈不均衡状态,所以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满足农业生产的进行是十分必要的。在农业生产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渠道建设的质量对水资源充分利用、节水灌溉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渗漏是十分常见的问题。渠道的渗漏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旦出现渗漏,不仅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同时还会破坏农田的土质,影响作物的生长。本文针对渠道渗漏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确保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保护土壤的肥力,避免因渗漏问题而影响作物生长,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1小型农田水利渠道渗漏的产生原因

1.1生物方面的影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数建设在野外,而且工程的使用寿命都比较长。工程所在地会有一些地下生物长期活动,例如老鼠、白蚁等穴居动物,其破坏性是不可估量的,从而导致农田水利工程渗漏的产生。工程出现渗漏通道,初期通道不会太多,但随时间的积累,加上汛期雨水的冲刷,会逐渐加大渗漏通道,严重时会导致工程坍塌,威胁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的安全性。

1.2地质方面的因素

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建设在砂砾土上,而砂砾土具有土质疏松的特点,对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季节或者大面积灌溉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地下水反渗现象,导致土壤与渠道土板的粘连性降低,渠道水位降低,而地下水位升高,二者之间形成水压差,对工程的土质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从而使水利渠道产生渗漏,造成对渠道的破坏。

1.3施工方面的原因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地区是比较普遍的,但相对于大的水利工程,在资金投入、技术力量、规划设计及建设设备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施工过程中,难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高水准完成,工程质量难以达到标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施工条件相对复杂,渠道接头部位的处理方式不完善也会使渠道出现缝隙,导致灌溉时发生渗漏。渠道建设材料混入土块、树枝等杂物,紧压不实,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空洞,影响灌溉渠道的功能。

1.4人为的因素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施工建设过程和工程标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工程建设完成后的后期使用、管护问题也十分重要。如果管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专业素质低、管护不到位,不能及时对渠道进行维修养护,都会影响渠道的正常功能,抗压性变差,出现渗漏的问题。

2小型农田水利渠道防渗技术

2.1混凝土防渗

这种技术在当前来讲,属于一种相对先进的防渗技术,由于混凝土的自身特点,使得应用此技术在进行防渗处理时,可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地质、地形以及气候条件,同时也能适应不同地区和气候。经过混凝土防渗处理后的水利工程,寿命长、抗压性好、应用广泛,后期管理也相对方便。但利用此技术,必须要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时间,浇筑、振捣、压光及后期养护都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操作。

2.2土料防渗这种技术原来被普遍采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新技术不断出现,目前只在一些特定的范围内采用,同其他新技术相比是一种落后的技术。其操作方式是借助基础涂层材料,利用涂抹、增厚土层来达到防渗目的,相比较而言存在施工配水率标准高、灌溉速度慢、抗冻能力低、后期养护要求高及养护成本高等方面的不足,但同时具有施工成本低、材料选取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气候温和的地区采用。

2.3膜料防渗

主要是采用土工膜及一些塑料薄膜建立防渗层,同时在防渗层上加上保护层,这样确保灌溉的科学合理,同时避免渗漏的发生。这种技术相对操作简单,在很多地方都能采用,具有良好的防冻性能及防腐性能。但由于膜料本身的强度所限,稳定性相对较差,使用寿命较短,并且抗穿刺能力较弱。

2.4沥青混凝土防渗

这是在北方寒冷地区采用较多的一种防渗技术,具有优良的抗冻性能。沥青本身的属性决定了运用此种技术处理过的渠道,在防渗方面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主要操作是把沥青经过高温融化,然后灌注到渠道内易产生渗漏的部位或已出现渗漏的孔洞或缝隙中,由于沥青具有一定的抗冻及变形特点,所以可以顺着渠道的变化,为保障水利渠道工程质量打下基础,使渠道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此技术拥有很大优势,在农田水利防渗工程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

3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正是由于节水措施的应用,灌溉节水性、高效性等显著提升,但是很多节水措施还未完全的推广使用。比如上述提及的喷灌技术、滴灌技术,都还处于推广阶段,属于示范工程,应用规模非常小,因此这些节水措施是否还需要改进,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我国某些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在运用节水措施时,既没有监督政策,也没有制定奖惩措施,导致节水措施应用管理分责不清,管理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措施的有效性。而且,管理方式过于粗放,调度运用缺乏灵活性,导致节水措施节水效率不高。我国一些农田灌溉区,由于资金运转不灵或者是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用于节水灌溉的资金非常少。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应用的节水设备由于长时间的缺少维护与保养,导致节水设备出现了明显老化或者是发生了损坏,严重影响了节水设备使用年限,也会直接影响到节水技术的推广效果。

4提高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效率的方法

4.1做好统筹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节水措施的应用需要考虑到诸多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抗旱,提升农作物产量。因此,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应用,要做好施工全面的统筹工作,进行周密考量,规划出科学合理的节水方式,依据目前现有情况,推广最为适宜的灌溉技术。

4.2做好规划工作

节水措施的应用规划工作主要对灌溉区域地面水使用进行规划。一般情况下,地面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进行使用:①如果是灌溉区域之内的地面水,就可以采取阻拦蓄水的方式进行利用;②如果是灌溉区以外的地面水,可以采取引水系统方式进行利用。无论哪一种方法,只要做好规划工作,都能够有效地缓解灌溉区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4.3提高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当前,在农业节水工程上的投资大部分通过集体集资、国家补助的方式进行。各级党政部门要将农业节水工作放到重要议程当中,树立农业节水重要性的理念,让全社会都能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保护。

4.4做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中低产田在改造上已经归入到农业今后的主线当中,提高节水灌溉面积,向中低产田获取效益。做好盐碱地的用水冲盐、用水压碱以及改良土壤等,研究出更加适合的冲洗方式以及节水技术。进行节水灌溉工作时,必须要科学的引进,选择最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技术。还要设计最适合的发展规划方案,使用最科学的节水灌溉工艺,并给予中低产田改造工作高度的关注,加大中低产地节水灌溉的总面积。

5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渠道渗漏问题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若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灌溉能力,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渠道渗漏问题的处理,结合工程的渗漏实际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节水措施有很多,每一种措施都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应用条件,所以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推广时,要依据现实情况,相关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只有真正的让节水措施发挥价值,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提升产量,降低成本的作用。

农业节水灌溉论文参考文献

发展农业节水事业,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有效灌溉率,是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的办法.我精心推荐的一些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摘要】在我国各个用水部门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80%。由于农业进行节水灌溉的各项措施还没有得到充分实行,水资源浪费较大,因此,灌区全面推行节水灌溉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的一条关键途径。本文分析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阐明了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关键词】节水 灌溉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从用水角度看,提高水的利用率,应结合灌溉水运行的环节来考虑。灌溉就是通过给农田补充水分来满足作物需求,创造作物生长良好环境条件以获得较高产量,灌溉水的运行大体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道或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提高输水的效率,对应的技术称为输配水工程技术。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对应的技术称为喷灌、微灌、地面灌等技术,提高灌水效率。第三个环节是作物对田间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的内涵包括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进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其目的就是大幅提高水的利用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道路来。 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 这是为减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根据使用的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石衬砌、砼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 我国的渠道防渗科研工作始终围绕开发性能好、成本低、易于施工、便于群众掌握的防渗材料为中心, 同时研究推广新型防渗渠道断面形式和衬砌形式。如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在近年的三大灌区更新改造过程中, 推出了一系列“U”型渠道衬砌机械, 就在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我国总用水量80%的农灌主要输水手段是渠道, 而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为引水总量的50%~60% , 全国仅此一项年约损失水量1. 7×1011m3, 目前我国渠道防渗长度仅占需要的1/ 3~1/ 4。所以, 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是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渠道输水的一种灌水方法。“管灌”由于具有一次性投资少、设备简单、省水、省工、省地、省时, 增产效益显著, 农民易于掌握等优点, 颇受重视, 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发展到30×106hm2。其中陕西省的关中、陕北地区大片机井灌区大量采用“管灌”技术。实践证明“管灌”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之一。 3、喷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 并均匀地降落到田间的灌水方法。按设备的组成可分为机组式和管道式喷灌系统两大类。我国从70 年代开始, 发展喷灌技术, 经过20 多年的努力, 喷灌面积已发展到8×105 hm2 ,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在山丘地区、干旱缺水地区和经济作物灌区发展。 4、微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设备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根层附近土壤表层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根据灌水器的类型, 可分为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3 种。微灌技术, 我国从1974 年开始采用, 至今已发展到2×104 hm2, 这一技术适用于山丘地区、水资源非常贫乏地区, 同时因它可将灌溉、施肥、打农药结合进行, 而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在理论研究上,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国条件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在设备研制生产方面, 开发研制了微灌带、孔口滴头、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脉冲滴灌设备、过滤器、进排气阀、调压器和施肥器等。 5、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这是一种主要围绕传统地面灌水技术存在的灌水均匀度差、灌水定额大等缺点进行的技术改进。包括改进沟畦规格( 如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短沟灌和细流沟灌等。如陕西省的洛惠渠、宝鸡峡灌区, 推广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大水漫灌改小畦浅灌后, 作物生育期灌水量降低20%~30%) 和采用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 如波涌灌、隔沟灌、膜上灌、细索灌、水平畦灌等) 。我国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溉, 对这一技术进行改进, 提高灌水均匀度, 节省灌溉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有波涌灌和膜上灌两项。波涌灌是美国70 年代末推出的适于旱作灌溉的新技术。从80 年代起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对波涌灌节水机理、土壤致密层形成、入渗特性与地表水流运动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 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问题,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波涌灌灌水设备, 这是扩大应用波涌灌技术的关键。膜上灌是我国独创的新技术, 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 把膜侧水流改为膜上流, 利用地膜输水, 通过膜孔和膜边侧渗给作物进行灌溉, 这项技术在新疆取得了较高的增产节水效果, 但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 6、渗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地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灌溉水通过管壁孔湿润根层土壤的灌水方法。在我国主要有两种, 一是管道式, 二是鼠道式。目前渗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土壤湿润不够均匀; 易导致表土返盐; 地下管道不易检修养护; 投资大, 施工要求高, 这是目前影响推广的主要原因; 在理论上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关键性技术问题尚待提高和完善。 7、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这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山丘地区, 将较大强度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汇集起来, 并在最需要时供给作物利用的技术。80 年代末我国开展了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的研究, 如汇流表面薄层水泥处理技术、窖窑构建及布局技术、汇集效率、汇流面与种植面积比例确定等, 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但在雨水引导汇集贮存和高效利用上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未形成适宜于不同区域的汇流整体规划和与之配套的灌溉技术和作物栽培技术。近几年在甘肃东部、陕西白于山区和宁夏南部发展起来的窖灌农业就是采用典型的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有的地区已把它作为扶贫工程而深受群众欢迎。 三、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1、灌溉水利用率显著提高 中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率由20 世纪70 年代估算的30%左右提高到了2007 年的47.5%,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从7 950 m3/hm2 降到6 435 m3/ hm2。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由20 世纪70 年代末的4 887 万hm2 发展到2007年的5 778.2 万hm2。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为例,1996~2006 年10 年间,中国累计投资212.6 亿元,对363 个灌区的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渗漏严重的渠段进行了改造,共恢复、改善、新增灌溉面积666.7 万hm2。据分析测算:项目实施前后相比,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9 提高到0.54, 灌溉水利用率由42.1%提高到47.8%;亩均灌溉水量由529m3 下降到469m3;新增节水能力125 亿m3。 2、水分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根据对363 个已经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大型灌区的测算分析:粮食作物产量平均提高了450 kg/ 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5 亿kg;取得了国家每投入1.84 元,新增1 kg 粮食生产能力和节水1.1m3 的双重效益。 3、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节水灌溉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良好的灌排基础设施与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有机结合,使不少节水灌溉项目区由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形式转变为农民合作组织、大户承包等经营形式,推进了农业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结论 水资源短缺与节水将是我国未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主题。它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继续加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投入力度,在各类灌区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加强用水管理等各项节水技术,将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楼豫红. 我省节水灌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四川水利, 2003, 24( 2) : 10- 12. [2] 姜长云. 中国节水农业: 现状与发展方法[ J]. 农业经济问题, 2001, 10( 10): 19- 23.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建设节水型社会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针对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国政府在新时期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新要求。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建设节水型社会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从节流、治污、开源三个方面着手的想法,并具体介绍了水价调节、节水宣传、海水利用、雨水利用等新的的举措。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节约用水;水价;海水利用;雨水利用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再加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剧增,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用水量急剧增长,城市、生活、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日益减少,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我国粗放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在生产生活中造成了大量水资源损失,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1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全国人民的节水意识逐渐加强,工企业在污水排放中的逐步规范,农业上节水灌溉的推行与落实,一些先进的节水器具的投入使用,还有一大批污水处理企业的兴起,这都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催化剂。但我国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1.1 水权管理的不规范 由于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脱,事情也一拖再拖得不到有效解决。部分城市水务管理交叉严重,有时在城建、水利部门间存在真空,甚至有时带来执法中的抵触情绪。 1.2 水资源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少数地区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破坏现有的水体。全民节水的教育仅存在纸面上,得不到有效落实,个别单位无证过量开采地下水。部分企业为躲避政府管理而迁到偏远地区,污水在当地随意排放,对当地的水体、水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1.3 节水器具的推广受阻,开发能力弱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大量先进的节水工具面向市场,但由于成本高昂,只有个别企业愿意购买。还有无论是农业灌溉的喷头还是城市的洗浴喷头质量都不过关,技术标准不统一,以低廉的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节水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2 节流、治污、开源三效并举 2.1 节流 2.1.1推行新型农业灌溉方式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节水灌溉,发展喷灌、滴管、微灌等先进灌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传统农业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相比,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同时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规划种植作物的合理布局,集中化灌溉,避免了作物之间的隔空灌溉和不均匀灌溉而浪费大量水资源。 针对我国农村现有的土渠输水进行改造,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较大,约占到输水量的50%—70%。渠道防渗技术的利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考虑到农村现有的经济条件,采用塑料薄膜或者混凝土渠道输水,可以大大减少渗漏量,将输水效率提高到70%以上。目前我国大约只有20%左右的渠道进行了防渗处理。 2.1.2工业节水 据调查城市工业用水的70%以上将转化为污水,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近年来也大力推行节水,主要是因为不堪承受污水处理的高额负担。我国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的工业生产技术。根据分析指导,2010年供水设施的单位投资约为8元每立方,污水处理约为10元每立方米,而工业节水费用仅需3元每立方米左右。因此,增加节水的资金投入不但为持续发展所需,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1.3水价调节 我国的水价政策极不合理,一些城市的地下水超采已经十分严重,但至今这些城市的企业单位仍可无偿开采地下水,导致引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自来水厂难以运营。我们可以采用国外流行的累进制水价、高峰用水价,还可以采取分季分标准的方法控制用水。种种情况表明,水价是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经济杠杆,必须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制定我国现阶段的相应水价政策。 2.1.4节水管理与宣传 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完善分水协调、水价听证会等水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广泛调动用水居民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在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专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用水和调水部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公众节水技能,鼓励公众创新节水新方法和新技术,有关部门协调第一时间进行推广应用。 政府、学校、工厂等单位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节水宣传教育,培养全民节水意识,让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和节水的重要性。 2.2 治污 2009年中国污水排放总量达到5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0.2亿吨,占排放总量的44.7%。废水排放居于前四位的行业依次是造纸、化工、电力和纺织。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居不下,导致水污染相当严重。 2.2.1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有关部门要做到严格执法,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也是水环境建设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2.2.2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政府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上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还有必要健全农村的凿井制度,合理规划村井布局,既要保证每户都能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又要达到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目的。 2.3 开源 2.3.1海水利用 地球上海水量要占到全球水资源总量的97%,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供水还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将海水降级利用,即降低它的处理标准,供人类的生产生活使用。 海水冲厕、海水工业冷却、海水洗车等等对海水的利用都只需对海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处理就可以利用。全国城市的生活用水中有5%-8%用于冲厕,利用海水冲厕可以减少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随着服务行业的兴起,许多行业开始大规模使用地下水,洗车行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全国约80%的洗车用水都是开采的地下水,由于成本低廉导致他们大量无节制的浪费水资源。洗车对水的利用程度很低,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2.3.2雨水利用 雨水是天然的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可大大缓解现在的水资源危机。建设集雨工程,大力发展水池水窖、平原水库、塘坎、雨水拦截工程是利用雨水资源的一些合理措施。以城市为例,将建筑顶部设计成凹漏斗状,在凹处通一排水管道,管道中设置简单的过滤器。雨水通过管道流入储水池,在池中静置,其颗粒下沉或上浮至池表面。出水经设在池中部的过滤器再次过滤后由水泵送至用户变为冲洗用水、洗涤用水和院落绿化用水等等。 参考文献 [1]徐得潜,梅素琴. 水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42-48 [2]薛英文等. 浅谈城市节水技术与管理.节水灌溉,[J]2003(3) [3]汪恕诚. 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中国水利,2003(11) [4]张静,王本德,周惠成. 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探.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32-36 作者简介 刘文康(1993-),男,汉族,河南鹤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孟翔(1992-),男,汉族,甘肃武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潘琛(1993-),男,汉族,湖北黄冈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看了"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论文 2. 农业科技专科毕业论文 3. 关于节约用水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4. 蔬菜栽培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技论文 5. 农业建设发展学年论文

千年之首,“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主题分别是“卫生用水”和“加强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看着这样的主题,我们不禁想起那句警世名言:如果我们不珍惜宝贵的水资源,那么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的眼泪!水资源,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危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世界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与水的供应相适应,不能无限制地采水用水,不能超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本来短缺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由来以久。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是干旱发生频繁的国家,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在2200多年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发生大的旱灾就达1300次之多。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我国水资源不仅人均占有量少,而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3.5%,水资源却占全国的19%。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的缺口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全国有400多个城市缺水,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多个,全国城市日缺水量为1600万立方米,每年因为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亿元以上,影响城市人口约4000万人。��除了我国,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严重缺水问题。��联合国水资源大会指出:“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水资源紧缺时代”。全球日益加剧的水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77年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就曾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就是水。”世界各国都开始对水问题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逐渐对水资源危机形成共识。1995年8月世界银行调查统计报告公布:拥有世界人口40%的26个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和人民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80%的疾病由饮用不洁水引起,并造成每年2500万人死亡。1999年“世界水日”,联合国发出警告,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用水量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每15年用水总量就翻一番,除非各国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否则,在2025年前,地球上将有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面临淡水资源危机,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得不到清洁的饮用水。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是最快捷、最可行、最广泛有效地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之一。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992年170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里约环发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宣言,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出“水不仅为维持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我国率先制定出《中国21世纪议程》,并明确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写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九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之中。其中,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节水工作已经列入了各级政府工作议事日程,节约用水的观念正在一步步深入人心。�节约用水就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协调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关系的行动。因此,在节水过程中,我们要从我国的节水现状和国情、水情出发,首先要深入分析掌握现状节水达到的水平和现行节水措施所产生的节水作用,分析现状节水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工作难点,分析节水潜力和突破点,在此基础上,应分地区、分部门、分行业、分类型,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具体条件,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中心,分析提出不同阶段要达到的节水水平和要采取的工程及非工程节水措施,实现以节水为中心的水资源优化配套和高效利用,并且应特别注意节水与开源,节水与社会、经济、环境的总体平衡,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紧缺和不合理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不容忽视:以黄河下游为典

  • 索引序列
  • 农田灌溉水质论文参考文献
  • 农田水利灌溉毕业论文
  • 灌溉农田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 农田灌溉的好文章
  • 农业节水灌溉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