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优秀中国学生论文查重

优秀中国学生论文查重

发布时间:

优秀中国学生论文查重

有些同学写论文的时候会参考不同的引文。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不用太担心。但人们仍然会有纠结的心理,害怕论文有问题。如果你想知道论文中的引用内容是否会进行查重,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解答。1、先确定学校对论文格式的要求每个学校对论文的格式要求都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学校使用不同的查重系统。论文中引用文献的格式取决于其格式。如果论文查重系统确定该部分是引用文档的内容并且引用内容在规定的阈值之内,则这部分内容只会算作引用率。2、引用内容字数的确认据说可以直接引用一些文件的内容。论文对引用文献进行查重时,主要看比例。如果一篇论文有5%以上被引用,肯定会被算作重复。大多数论文查重系统会将引用率设置为1%。当然,这要看学校的要求。在不知道学校如何操作的时候,我 们会尽量减少引用部分的字数,这样才能真正达标。3、提前查重,了解重复率同学们想知道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重复率是不是计算出来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发现引用的部分在事先查重后被标上了红色,重复率比较高。这时,他们希望及时修改论文。所以建议先确定格式是否正确,再确定自己使用的是不是正规的查重系统。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不止一个,我认为我想的这个方案并不能准确的解决你的问题,详细的答案还需要你自行思考。

论文要查重原因如下:

一、判断论文内容是否有抄袭

论文查重检测是每位毕业生都无法逃避的,学生在毕业前是会到论文查重软件进行毕业论文的重复率检测,而学校是会以查重软件检测出的结果,来判断学生是否可以正常毕业,判断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否有抄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

二、考核业务水平

现在除了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要进行查重检测,科研机构技术人员在杂志或是媒体上发表的文章也是要进行查重。这是为了保证论文是作者自己原创撰写出的,不是东拼西凑出来的。这也是考核一个人的业务水平的方法,所以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一定要重视论文查重检测的,是要了解论文查重检测的目的和范围、标准的。

其实就是检测论文内容是否和其他著作有重复内容。总之现在有专门的论文查重软件,只要把论文内容上传到查重软件中,就可以知道论文是否是原创的,和其他文章内容是有多少重复的。一定的重复内容是可以的,但有个要求标准的。

每个学校对论文重复率要求标准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高校学生论文重复率是规定不可以超过百分之三十的,个别的专业也许是会宽松一些,也许要求标准是会高一些。

论文是学生临近毕业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论文查重失败,就不能参加答辩,推迟毕业。抄袭太严重,学校取消学位。因此,论文完成后,论文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有人会问,论文中的引用会查重吗?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一、论文中的引用会查重吗? 论文查重范围一般不计算引用部分的。论文查重包括论文中的正文,系统会对论文进行复查,引文也不例外。所以在引用文献的时候一定要正确使用格式,这样系统才不会把抄袭的文字算。 二、论文检测的重复率是多少? 事实上,每个学生学校发展都有自己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不同的因素决定的。比如学校水平,你的教育水平,好的学校查重率都会更严格。我们来看看论文查重标准。 1.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复发率在30%以下的学生可申请答辩。如果不到15%,可以申请优秀论文。如果不能低于10%,可以在学校进行一级申请中国优秀学生论文,但如果没有超过25%,会给你复习的机会,有一个工作时限(不超过5天)。如果修正失败,将被延长。 2. 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复读率小于20% ,可直接申请答辩。论文查重率高于40%,就会被延迟毕业。 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复读率低于10% ,可申请复读,超过20% ,可直接延长6个月至1年。 最后我们要知道论文进行检测技术系统对查重率的影响,每个学生学校的查重系统都不一样,要注意查重系统的说明。

中国优秀学位论文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简称“全国百篇”)是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对博士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激励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培养和激励在学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该评选自1999年开始,至2013年以后不再开展。

分别为王秀红老师和李涛博士,这两位老师指导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学位论文。

不是的,只有被评定为优秀的才能查到。 博士的学位论文可以都查到。

不是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只收录与中国知网有合约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优秀学位论文,注意是优秀,每年各校的优秀论文数是有限的

中国研究生优秀论文网

创立于二OO五年十月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网前身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网(2005年10月由北京大学的5位博士生发起成立),长期致力于论文的创作与研究工作,并以推动中国学术论文事业为发展宗旨。五年来,随着品牌意识的不断增长,研究生毕业论文网在各方面均赢得了不俗的成绩。 严谨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创新求变,与客户的直接沟通交流修改,使客户得以全程享受放心无忧的品质论文服务!全天3班客服,保证24小时在线。对你全程护航,使你轻松毕业,事业上蒸蒸日上!在全国广大新老客户的的关心和支持下,研究生毕业论文网作为国内最大论文与发表的服务平台,已经成为目前国内绝对领先的论文服务网站,并创立了以“品质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原创论文领军品牌,形成了“绝对原创的高端论文品质、绝对快捷的专业工作节奏、绝对贴心的全程优质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了臻于完美的以客服、创作、发表、服务为一体的运营机制,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国内论文顶级服务机构,树立了业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领导地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网今后将继续怀保感恩之心,以满腔热情,为广大新老客户提供品质化论文服务而不懈奋斗!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

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 2006 年12月31日,累积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37万多篇。

1、 按学科浏览

全部期刊共按学科分9个专辑,每个专辑下再分三级类目,第三级类目下可以按主题看到具体的文章。如进入1999年“电子科学与信息技术”专辑,可以看到7个一级类目;点击“图书情报”,有4个二级类目。

点击“情报学、情报工作”,有3个三级类目;再点击其中的“情报工作”,可得到近300篇文献。这种浏览方式可使用户查询某一学科的所有文献,层次清晰,方便快捷。

2、 检索方式

分为“专项检索”和“组合检索”。

专项检索:包括全文、篇名、作者、机构、关键词、文摘、引文、刊名、基金9个检索途径。关键词检索指的是对论文中的关键词或主题词部分进行检索,与全文检索不同;引文检索是对文章后的参考文献的检索;刊名检索可以使用户浏览到某一期刊的全部文献。

组合检索:即可以将“专项检索”中的9个检索字段使用布尔逻辑and或or结合起来检索。

3、检索技术

算符:系统支持以下算符的运用,但如果词与词之间不加任何逻辑算符,则系统默认为全部匹配。

布尔逻辑算符:可以在输入检索词时使用布尔逻辑算符:逻辑与为“and”或“*”号,逻辑或为“or”或“+”号,逻辑非为“-”号。

截词符:可以使用“%”作为截词算符,例如在刊名检索中使用“情报%”,可以检索出“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情报”等刊物。

二次检索:首次检索后,在检索结果下方可以找到二次检索的检索框,进行二次检索,使结果进一步精确。二次检索同样包括专项检索和组合检索,方法同上。

4、 检索结果

检索结果:点击篇名,检索结果首先显示的是原文号、篇名、作者、机构、关键词、文摘、刊名、基金等内容,没有摘要则显示原文的前300字,如果需要原文,点击“原文”一栏中号码即可。

文件格式:期刊目次和摘要为HTML文件格式,全文为该系统特定的文件格式“.caj”或“.kdh”格式,必须在中国期刊网首页上下载使用系统特定的全文浏览器。

专辑专题: 产品分为十大专辑:理工A、理工B、理工C、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十专辑下分为168个专题文献数据库。

文献来源: 全国652家硕士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参见学位授予单位列表。

收录年限: 1999年至今。

更新频率: CNKI中心网站及数据库交换服务中心每日更新,各镜像站点通过互联网或卫星传送数据可实现每日更新, 专辑光盘每月更新。

中国民航大学论文查重率多少优秀

每个学校对毕业论文查重率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是20%以内,这是比较宽松一点的,有的是10%以内,这是比较严格一点的。所以说你还是要按你们本校的要求去做。

每个学校要求都不一样的,如果是本科论文一般是不能超过10%可以评为优秀吧,具体可以依学校考核标准为准

本科生毕业论文查重比例在30%以下为合格,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在20%以下为合格,博士生毕业论文查重比例在10%以下为合格。学校查重原理是依据连续出现13个字符类似就会判为重复,换句话说超出13个字类似就会被系统软件标红,计算到重复率当中。知网查重时,黄色的文字是“引用”,红色的文章是“涉嫌剽窃”。

科学中国人优秀论文

1、刘宗超,刘粤生.地球表层系统信息增殖,《自然杂志》,1991(6)2、刘宗超,刘粤生. 地球表层系统研究的新视角——从物理观到生态文明观,《大自然探索》,1995(3)3、 刘宗超,刘粤生. 全球生态文明观---地球表层信息增殖范型,《自然杂志》,1993(11)4、 刘宗超,刘粤生. 社会进步的信息增殖进化论, 《大自然探索》,1998(1)5、 刘宗超. 中国西部开发的生态产业战略, 《经济消息报》,2001.1.46、 刘宗超, 黄顺基. 中国西部发展生态产业的理论探索,《科技导报》,2001(4)47、黄顺基,刘宗超. 生态文明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4(9)8、 刘宗超. 自然地理系统及其熵变,《自然杂志》,1988(6)9、刘宗超. IGBP与全球变化问题,《自然杂志》,1989(9)10、 刘宗超. 生态系统的熵及其演化,《熵与交叉科学》(93-96),气象出版社,198811、 刘宗超.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大自然探索》,1995(1)12、刘宗超. 广义生态环境演替的改进模型,《干旱区地理》,1989(2)13、刘宗超. 生态环境与全球变化问题,《现代生态学透视》(316-322),科学出版社,199014、刘宗超、昝廷全. 生态协同学基础,《现代生态学透视》(118-126),科学出版社,199015、 昝廷全、刘宗超. 生态热力学基础,《现代生态学透视》(109-117),科学出版社,199016、昝廷全、刘宗超. 非线性生态系统分析,《现代生态学透视》(261-272),科学出版社,199017、刘宗超. 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对策—罗浮山生态规划实践,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5(2)18、 刘宗超. 生态产业---21 世纪的主导产业,《县市乡镇长周刊》,2001.4.319、刘宗超,生态文明—21世纪人类的选择,《中国财经报》,2002.8.1020、刘宗超. 中国西部开发的生态产业战略,《经济消息报》,2001.1.421、刘宗超. 中国农业的出路,《科学中国人》,2001(6)22、刘宗超. 湿土冻结及其测定,《中国矿业学院学报》,1986年(3)23、刘宗超. 冻土系统演化的热力学分析, 《干旱区地理》,1991(3)24、刘宗超.生态农业、效益农业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大自然探索》,1996(3)25、刘宗超,张孝德.论中国可持续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世界经济评论》,199626、刘宗超. 地球表层的自组织,《第三届天地生会议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7、刘宗超.地球表层学进展,《理论之声》,1989(3)28、刘宗超. 星际生态文明的演变,《飞蝶探索》,1997(1)29、刘宗超.积雪物理概论,《物理》,1987(4)30、刘宗超、丁德文,承载土的冻结点及其测定,《科学通报》,1989(19)31、马洪、刘宗超、孙莉、蔡国堂、杨志安,太阳辐射对积雪温度场影响的一维解《科学通报》199132、马洪、刘宗超、刘一峰、胡汝骥,中国西部天山季节性积雪的能量平衡研究和融雪速率模拟,《科学通报》,1992(4)33、刘宗超.中国天山西部山地积雪辐射平衡研究,《干旱区地理》,1989(4)34、刘宗超. 中国天山西部山地积雪辐射平衡的若干特征,《干旱区地理》,1988(2)35、刘宗超.论积雪的系统研究,《干旱区地理》,1986(4)36、刘宗超,A.G.Wilson 学术思想评介,《干旱区地理》,1987(1)37、刘宗超,于法稳. 入世后中国农业极待解决的几个根本问题,《科技导报》,2000(6)38、刘宗超,加入WTO后中国农业“新四化”道路探索,《科技导报》,2002(12)39、 刘宗超. 中国农业的出路,《科学中国人》,2001(6)40、刘宗超,刘绍光一元数理论简介《熵与交叉科学》(181-189),气象出版社,198841、刘宗超,刘绍光及其一元数理论,《大自然探索》(103-111), 1988(2)42、刘宗超,地震形成的一元数机制,《潜科学杂志》, 87年6期43、刘宗超,宏观螺旋全息律探索,《大自然探索》, 1989(3)44、刘宗超,宏观螺旋全结构,《潜科学杂志》(24-25), 7卷6期45、刘宗超、刘粤生. 熵理论在地球表层研究中的困境,《熵理论的一场大辩论---全国第三次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论文集》(181-189),四川科技术出版社,199346、刘宗超. 建瓯竹业调查启示录,《中国林业》,中国林业杂志社,200447、刘宗超. 世界粮食形势及中国的对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48、刘宗超. 论草业在现代生态农业中的基础地位,《中国林业》,中国林业杂志社,200549、刘宗超.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中直党建》,《中直党建》杂志社,200550、刘宗超. 关于林草牧三位一体《湖南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中的探索,《中国林业》,200451、刘宗超. 我国农业“新四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52、刘宗超,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观,《现代科学技术导论》(P190-21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黄天授、黄顺基、刘大椿主编),1995年版53、刘宗超,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经济学导论》(P433-459),经济科学出版社(周绍鹏、王健主编),1998年版54、刘宗超,刘粤生,信息增殖进化论,《信息革命在中国》(P24-6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黄顺基主编),1998年版55、刘宗超,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哲学基础的重建,《跨世纪中国经济》(P355-393),新华出版社(肖灼基顾问、王世荣、何深思主编),1999年版。56、刘宗超,面向东盟走农业“新四化”之路 提高广西的农业竞争力,《农村实用工程技术绿色食品专刊》2004年5期57、 张国春、刘宗超,植企业管理于文化之根,《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4年12期。58、刘宗超,加强效益农业建设 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日报》,1996年5月20日。59、刘宗超,全球生态问题的根源及其对策,《国际生态与安全》2006年第10期P28-31。60、刘宗超,培育柚木用材林的构想与政策建议,《世界经济调研》(中社会科学院内部上报),2007年12月3日61、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观,《非传统安全――-世界与中国论坛》,中国战略学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主持,2007年12月15-16 。62、 生态农业的新科技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7年4月10日第3版,2000字。63、清洁发展机制下的中国产业发展战略,中国财经报,2008年11月11日。64、刘宗超,贾卫列.论大生态期理论对生态文明及地球生物进化的终极意义,环境教育,2009(10):5-7。刘宗超早在1988年就提出“地球表层信息增值进化与全球生态文明观”全新理念。1996年-2000年,主持完成了中国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的信息增值基础”(96AZX022),先后发表了生态文明与生态产业方面论文近20余篇,科技论文50余篇、并出版了生态文明专著3本,书名分别为《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生态文明观与全球资源共享》(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生态文明观》(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生态农业专著4本。在这些论文与著作中,较为完整地建构了生态文明观理论体系和生态农业模式。从1996年开始,刘宗超在实践与技术层面上,提出构建生态农业的“管理—生产—交换—消费—分—还原—再生”七环节循环经济概念,创立了生态还原技术,研制出高效安全的生态型肥料,并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加工厂近20家,推行以农作物秸秆造纸黑泥生活污水滤泥等工农畜牧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生态肥料生产工艺;推广以施用生态性肥料改良、净化、清洁土壤为技术路径的生态安全种植工艺;有效地促进了县域乡镇的循环经济发展。该技术被中国科学技术部列入农村生态环境和循环经济建设“十二五” 重点计划。至今,在刘宗超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2000年,刘宗超发起创建北京生态文明科技发展中心、2003年发起创建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这是首家以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生态产业为目标的研究和开发机构。刘宗超先后巡回全国,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思想举办生态文明、生态产业、生态安全、生态技术、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讲座数百场,刘宗超及其团队为数十个县市乡镇和企业进行生态项目规划,有效地普及了生态文明观念、推广了生态技术。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于2008年10月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生态文明传播一等奖。2006年6月,刘宗超以创立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和生态农业模式被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授予院士称号。2012年4月,刘宗超博士获得美国第五届“柯布共同福祉奖”,以表彰其在创建生态文明理论和生态农业模式方面的贡献。“柯布共同福祉奖”由世界生态领域的学者共同评选。前四届获奖者为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廖晓义、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马克·安尼尔斯基、耶鲁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玛丽·塔克、后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先驱迪安·弗罗伊登伯格。刘宗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力求使之融为一体。他将汉字“甦”作为生态文明的中国文化之根、并将“甦家”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学派的称谓,赋予“甦”字全新的生态意蕴。刘宗超确信,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人类将会进入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中国人 “天地一体、万物同源,生态文明、道法自然” 的大一统有机整体宇宙观将会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流思想,“甦”所代表生态文明理念也将成为一种世界精神。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已经宣布成立“刘宗超全球生态文明奖”,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为生态文明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2007,《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亚洲金融一体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公司财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国际结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证券投资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2003,《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证券投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银证合作:中国金融大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证券投资学》,人大出版社2001,《现代公司财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论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国际金融管理》(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主要作者),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金融市场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企业成长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XiJun Zhao and XiaoLin Song (2009),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 THEORY AND POSSIBILITY,ISTP,No.3. 774-7772008,Impacts of Capital Regulation on Credit Growth of Commercial Banks,《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3期2008,《金融衍生工具的税收问题探析》,《税务研究》第3期2008,《人民币国际化坎坷前行》,《资本市场》第5期2008,《赵锡军:金融改革与发展需要整体规划》,《银行家》第6期2008,《寻找中国的“金融优势”》,《中国报道》第7期2008,《赵锡军:商业银行将面临宏观经济变化三方面的挑战》,《银行家》第8期2007,《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历史演变及中国的选择》,《中国金融》第1期2007,《亚洲货币合作:理论与可行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2007,《必须遏制“偏快”转向“过热”》,《现代商业银行》第1期2007,《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财贸经济》第7期XiJun Zhao (2007), Co intergation Analysis of Evaluation Series among Domestic and Inetrnational Stock Markets,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No.7.2007,《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政策浅析》,《经济日报》第9期2006,《<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第2期2006,《Research on Asian stock Market Znfegration》,《国际管理工程学年会》第5期2006,《Monetary and Financial Cooporation in Asia: Retrospect and Fu》,《国际管理工程学年会》第5期2006,《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进程、挑战与推进策略研究》,《财贸经济》第5期XiJun Zhao(2006),Report on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o.10. 2005,《QFII:2004年的实践》,《中国外汇管理》第1期2005,《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走势》,《中国金融家》第2期XiJun Zhao (2005),Empirical Research on RMB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ISTP,No.4. 1468-1474XiJun Zhao (2005),China s Securities Market: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ISTP,No.4. 3-162005,《金融业综合化经营趋势》,《中国外汇》第5期2005,《个人财产对外转移风险的税收防范》,《中国税务》第5期2005,《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推出背景、效用及策略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第7期2004,《QFII:启动正当时》,《中国外汇管理》第1期2003,《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经济导刊》第8期2003,《综合经营是趋势 金控公司唱主角》,《投资中国》第8期2002,《中国保险产业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经济导刊》第10期2002,《适时推出卖空机制》,《中国证券报》第5期2002,《流通之际话欧元》,《科学中国人》第2期2002,《入世后中国银行卡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信用卡》第3期2002,《卖空机制应先于股指期货推出》,《证券导刊》第4期2002,《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中的风险分析》,《证券导刊》第5期2002,《适时推出卖空机制》,《中国证券报》第5期2002,《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分析》,《经济日报》,2002-07-01刊2001,《再融资呼唤进一步规范》,《上海证券报》,2001-08-01刊2001,《跨入WTO后中国证券业的路该怎么走》,《经济日报》,2001-11-24刊2001,《融资要有全球视野》,《国际融资》第1期2001,《规范和发展我国B股市场的理论思考》,《金融科学》第3期2001,《B股沉浮》,《国际融资》第4期2001,《美国银行业:一个世纪的变迁》,《经济导刊》第5期2001,《资本市场带来的银行创新》,《决策咨询》第8期2001,《巴赛尔协议及其发展》,《经济导刊》第9期2000,《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效率》,《经济导刊》第4期2000,《B股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国际金融研究》第8期2000,《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金融研究》第3期2000,《外汇储备增幅有可能放缓》,《中国证券报》,2000-02-26刊2000,《股票期权的几种实现方式》,《人民日报》,2000-02-01刊2000,《谁能挡住日元走强》,《北京晨报》,2000-01-27刊2000,《美元升、日元跌、欧元降中趋稳》,《北京晨报》,2000-02-17刊2000,《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效率》,《经济导刊》第4期2000,《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光明日报》,2000-04-20刊1999,《一埸世纪未的金融战》,《中国经贸展望》,香港亚太经贸出版社1999,《建立证券市场动态信息披露机制》,《了望》第11期1999,《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问题》,《改革内参》第6期1998,《我国股市的风险结构分析》,《宏观经济管理》第1期1998,《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国际金融研究》第1期1997,《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因素》,《97中国证券市场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奖励 《论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 索引序列
  • 优秀中国学生论文查重
  • 中国优秀学位论文
  • 中国研究生优秀论文网
  • 中国民航大学论文查重率多少优秀
  • 科学中国人优秀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