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研究生毕业是要有自己的论文发表的,文学类的选择也是不少的,世界文学研究这样的开源刊可以在网上看电子版
看学校的要求,不一定必须发表
传记载体选材的是是非非韩春萌2005-07-21 11:19:40 人物传记是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一种文体,国内的出版社每年都要出版一大批传记类图书,还有不少专门刊登名人传记的刊物,如《人物》、《传记文学》、《名人传记》、《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等。还有一批新闻纪实类刊物和故事类通俗读物,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在人物传记作品繁荣的背后,其选材和写法等方面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下面就以传记的选材为例,谈谈当前书刊传记的是是非非。 传记的选材与作品导向有密切关系。绝大部分专门的名人传记书刊,在导向上都把握得较好,选择的传主往往是充满人格魅力的典型人物。传记文学肩负着为人“树碑立传”的使命,对传主必须有所选择。只有那些充满人格魅力的传主,其人生事迹才能对读者有所启迪。图书类如《开国领袖毛泽东》、《邱娥国》,还有最近出版的《张思德传》等。从当前一些传记期刊来看,在传主及其事迹的选择上都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如《名人传记》2004年第1期上半月“焦点人物”栏,刊发了两篇重头文章:一篇是《心系苍穹 梦圆碧霄———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另一篇为《杨利伟:一步登天的前前后后》。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常香玉与世长辞后,《传记文学》(第七期)和《名人传记》(第九期)分别以《薪尽火传———常香玉》、《常香玉,永不谢幕》为题,介绍了她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历程,读来感人至深。 毋容置疑,也有一部分书刊所刊载的名人传记,导向方面值得反思。大写丑恶人生,为反面人物“树碑立传”,是当前图书类传记作品的一大缺点。这种媚俗化的倾向,影响到某些刊登传记的杂志。从已出版的一些图书传记作品中,人们不难发现目前传记文学所存在的某些不良倾向。在长篇巨著中,有《蒋介石大传》、《希特勒全传》、《林彪传》、《汪精卫传》、《山本五十六》、《东条英机》、《中统巨枭徐恩曾》、《十大土匪恶霸》、《坤沙家族》、《世纪恶魔———恐怖大亨本·拉登》等等,历史上的反面人物的传记可谓比比皆是。某出版社出了《汪伪特工李士群》一书,某杂志则以不少篇幅刊登了《汪伪特工魔头李士群》一文。还有一些写黑社会人物的传记,有的片面夸大其智勇双全的一面,有的则大书特书他们所谓的江湖义气,误导青少年对他们盲目崇拜。例如有关旧上海滩黑社会的书,对黄金荣、杜月笙等人的描写就存在这种误导。一些杂志为了增加可读性,往往从已出版的名人图书传记中大量摘录,刊登出来给读者看,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书刊有别,图书的时效性要求不是太严,而期刊则要求更贴近当前的生活。杂志的名人传记作品与图书在选材上应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它不可能像图书那样长篇巨制用数十万字来介绍某人某事,而是只能刊载传主人生历程中某个时期的某段人生经历。因此,选择传主事迹材料对于传记刊物显得尤其重要。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项羽,《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对项羽的品性各有侧重,褒与贬态度非常鲜明,这种“互见法”就是最好的例证。司马迁等人开创的传记文体优良传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大多数传记刊物都能截取传主人生中具有闪光点的历程加以介绍,发挥其积极的教育和启迪作用。如一级英模任长霞因公牺牲后,国内媒体对她的事迹作了充分的报道,一些刊物用有限的篇幅对她的感人事迹进行介绍,所选材料非常典型,对读者很有教育意义和人生启迪。 然而,当前也有一些传记书刊在选材上瞄准的是商业效益高的传主。所谓“商业效益高”的传主,大多数局限于两大类别:一类是明星和富豪,另一类则是丑恶群体。明星富豪类写得较好的能把主要的笔墨放在他们奋斗历程上,但更多的作品则是写他们成名后的生活,宣扬他们的富有和贵族般的生活。选材上和写法上的偏颇,都使作品缺乏人格魅力。有些刊物受此影响,也加入到炒名人轶事的行列之中。比如刘晓庆因为涉嫌逃税锒铛入狱后,市场上立即出了一大批有关她的书,如《悲情影后刘晓庆———从亿万富姐到锒铛入狱》、《明星末路———谁把刘晓庆送进牢房》、《调查刘晓庆》等,国内有多家报刊同时对《谁把刘晓庆送进牢房》进行连载。大张旗鼓地炒作刘晓庆的灰色人生又有多大意义?为什么不选择一些她奋斗历程中对世人有启迪意义的东西刊登呢? 传记作品大打名人牌,追求名人效应,在选材上还存在着忽视平凡人生的缺陷。一味写名人,不同的刊物重复炒来炒去,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影响了刊物的读者市场。其实平凡人中也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同样值得广大读者关注。文学要发挥其社会作用,就要贴近读者。平凡人总是占大多数,平凡人的感人故事因而更能贴近读者。传记文学要发展,一方面要摆脱图书传记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除了在选材上对上述是是非非要高度加以重视外,在文学性、结构艺术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一般在离校前都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一篇就够了、申请奖学金可要发的多。有的要发核心。下面是我们合作的期刊,你可以参考一下。2011-4-19《音乐大观》文艺期刊2011-4-1《文学界》文学学术期刊2011-3-23《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省级正刊2010-8-11《艺术广角》艺术类刊物2010-4-20《延河》文学类期刊2010-4-19 《安徽文学》学术期刊2010-4-13《北方文学》文学类刊物2010-4-13《剑南文学》学术期刊2010-4-13《青年文学家》文学类刊物2010-4-13 《文艺生活》文学类期刊
《再见大师》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富兰克林自传》([美] 本杰明·富兰克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富兰克林自传
作者:[美] 本杰明·富兰克林
译者:蒲隆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7
页数:245
内容简介: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迄今为止最重要、读者最多的自传作品之一,无论从自传的角度还是从美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富兰克林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时会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使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该书是在读者如饥似渴的等待中出版的,一经问世被一抢而光。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都希望学习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他们把这部书当成“人生指导”读物。
作者简介: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美国人之一。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是美国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还曾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发明了避雷针、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他的《穷理查历书》包含了大量关于勤俭致富与为人处世的精彩箴言,被誉为美国文化的基石,对美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自传》更是以其所包含的人生奋斗与成功感悟,以及对善与美德的褒扬,而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蒲隆(李登科)甘肃定西人,1941年生。毕业于西北师大外语系,1981年获山东大学文学硕士学位,随后任教于兰州大学英语系。1994—1995年获选富布赖特学者,在哈佛大学从事狄金森研究与翻译,后译成《狄金森全集》。翻译出版英美文学名著三十余种,如索尔·贝娄的《洪堡的礼物》、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岁月》、约瑟夫·康拉德的《吉姆老爷》、劳伦斯·斯特恩的《项狄传》、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歇了》,以及《培根随笔全集》、《爱默生散文选》等。
文学类核心期刊如下1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 文艺争鸣 吉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 3 中国比较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4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5 当代作家评论 辽宁省作家协会 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现代文学馆 7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8 红楼梦学刊 中国艺术研究院 9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10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11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2 鲁迅研究月刊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 13 文学自由谈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知音,凤姐推荐
(1997—2010)1997年1、《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有别于康德的实践理性》《文学评论》1997年3期2、《二元构合中的诗心与诗艺》 《文学评论》1997年4期3、《一道深潜的美学思维轨迹》 《厦门大学学报》1997年3期4、《台湾诗学中“意象”概念的追寻》 《台湾研究集刊》1997年4期5、《诗的道路是辐射形展开的》 《厦门文学》1997年1期6、《评〈孙绍振如是说〉》 《福建日报·读书版 》1997年10月10日1998年7、《超越与整合》 《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4期8、《为何丧失了对话与沟通的可能?》 《文艺报》1998年2月17日9、《灵魂的漂泊与叹息》 《小说评论》1998年4期10、《魅力、困惑与深层解读》 《厦门大学学报》1998年3期11、《“文学概论”的四重断裂与调整重构》《漳州师院学报》1998年1期12、《新诗失却了审美标准》 《诗刊》1998年4期13、《意象的探索》 《台湾诗学季刊》1998年夏季号1999年14、《中国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历史反思》 《文学评论》1999年4期《新华文摘》1999·10论点摘编15、《“科玄论争”与浪漫主义的中国化》 《文艺报》1999年4月8日16、《成仿吾的“客观”与创造社的“自我”》《文艺报》1999年7月6日17、《科学主义与文学的写实主义》 《文艺报》1999年8月19日18、《历史在生命中的回响》《文艺报》1999年10月7日19、《科学主义与郭沫若的文学选择》 《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3期20、《马克思主义美学讲授的几个要点》 《厦门大学学报·增刊》1999年2000年21、《重写文学史的困境与突围》《南方文坛》2000·422、《创造社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厦门大学学报》2000·4《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1全文转摘23、《历史的定格纪实的审美》 《福建日报》2000年3月8日24、《“大明宫词”在影视美学上的突破》《厦门日报》20000年4月22日2001年 25、《思辨逻辑与史实语境》《文学评论》2001·226、《创造社与康德美学》《厦门大学学报》2001·4《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1论点摘编27、《以生命叩击历史》《文艺报》2001·6·3028、《说出一点别人没有见到的东西来》《厦门晚报》2001·12·12002年29、《文学研究中的思维逻辑误区》《文学评论》2002·230、《美学推进与哲学语境的转换》上海《学术月刊》2002·931、《规范学术的要则》《学术界》2002·332、《科学主义潮中的学衡派》《吉首大学学报》2002·233、《文学:面对现实的思考》《东南学术》2002·134、《世纪之交的美学审视》《厦门日报》2002·2·272003年35、《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拓展》《文艺报》2003·1·436、《新人文主义与中国格律诗派的缘起》 《文史哲》2003·337、《科学主义与中国文学的写实主义》《现代中国文学传统》南京大学中文系编38、《科学与人文:鲁迅早期的价值取向》《厦门大学学报》2003·239、《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文艺争鸣》2003·340、《论艺术的抽象》《海南师院学报》2003·441、《鲁迅与梁实秋论战的另一起因》《粤海风》2003·542、《纯净的诗歌之爱》《厦门日报》2003·11·1543、《从体制中突围》(5人座谈纪要)《社会科学报》2003·12·42004年44、《美学的浪漫主义与政治学的浪漫主义》上海《学术月刊》2004·4《新华文摘》2004年13期全文转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4期全文转摘45、《再论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2004·346、《科学主义与茅盾早期文学选择》 《厦门大学学报》2004·447、《对缪斯女神的爱》 《厦门文学》2004·148、《“半边鱼”序》《半边鱼》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版49、《诗的审美构成》《潮声――厦门大学人文讲演录》黄山书社2004年版50、《中国现代文学中古典主义的历史定位》 《文艺研究》2004·6《新华文摘》2005、5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5、1全文转载2005年51、《新人文主义与闻一多》《江南大学学报》2005、152、《徐志摩论科学与人文》《福建论坛》2005、453、《人文精神与社会进步――王蒙访谈录》《厦门文学》2005、154、《徐志摩后期美学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倾向》《厦门大学学报》2005、52006年55、《梁实秋古典主义文学理论》《厦门大学学报》2006、456、《科学认知与人文理解交错中的中国文学写实主义》上海《学术月刊》2006、457、《新青年中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吉首大学学报》2006、258、《高云览文学批评简论》《厦门文学》2006、62007年59、《论鲁迅前期的浪漫主义美学观念》 《厦门大学学报》2007、3《新华文摘》2007、16论点摘编《人大复印-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11全文转摘60、《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与梁实秋》《梁实秋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2007版2008年61、《现代性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天津社会科学》2008、2《人大复印-美学》2008、6全文转摘62、《文学生态的概念提出与内涵界定》 《南方文坛》2008、363、《命题预设与史实语境》 《学术月刊》2008、6《新华文摘》2008、17论点摘编64、《林语堂与梁实秋美学观念之辨异》 《福建论坛》2008、365、《博士论文的抄袭现象应引起重视》 《学术界》2008、4国内各大网站均加转摘 2009年66、《现代性视野中“创世纪诗刊”的诗学观》 《厦门大学学报》2009、167、《越界的庸众与阿Q的悲剧——“阿Q正传”新论》《文艺研究》2009、8《新华文摘》2010、3《人大复印-现当代文学》2010、1《高校学术文摘》2009、6 均“全文转摘”68、《论林庚的诗化语言策略》 《东南学术》2009、669、《钱钟书论黑格尔》 《钱钟书和他的时代》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010年69、《论林语堂浪漫美学思想倾向》 《天津社会科学》2010、170、《文化守成主义与闻一多中期美学思想倾向》 《江汉论坛》2010、271、《国学思潮是现代性推进的合力之一》 《东南学术》2010、272、《传记文学与创作主体的自由》 《厦门文学》2010、373、《古典主义思潮的排斥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欠缺》 《文艺争鸣》2010、774、《作为文学批评家的高云览》 《厦门文学》2010、775、《沈从文的生命沉思与抽象追求》 《厦门大学学报》2010、676、《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 《天津社会科学》2010、62011年77、《卢梭美学视点中的沈从文》 《学术月刊》2011、1
《人民文学》、《译林》、《小说月报》等
新闻传播科学啊
1.国际新闻界2.新闻与传播研究3.现代传播4.新闻大学5.新闻记者6.当代传播7.新闻界8.中国记者9.传媒10.新闻战线11.青年记者12.新闻与写作13.新闻知识 这些应该都可以吧,你是要发表核心还是普刊啊,我们都可以帮你的
省级期刊省级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国家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大多数报刊杂志都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稿源要,
在激烈的用稿竞争中获胜,为自己争得一席之
希望您早日成功,望采纳!!!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r\n\r\n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r\n\r\n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r\n\r\n上海戏剧学院新媒体领域陈永东副教授:“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及各种应用形式,目前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等。”\r\n\r\n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r\n\r\n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r\n\r\n上海莱可传媒媒介部经理彭允好:“新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资讯内容的媒体形式,其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门户、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社会网络、手机微博、电子阅读等。”\r\n\r\n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r\n\r\nBlogBus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的定义:“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所构筑的三个无限,即需求无限、传输无限和生产无限。——社会关系层面的理解。\r\n\r\n可以肯定的是“新传媒”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新”最根本体现在技术上,也同时会体现在形式上,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比如互联网;而有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报纸。\r\n\r\n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r\n\r\n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r\n\r\n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r\n\r\n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r\n\r\n也有专家提出:“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r\n\r\n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都是属于新闻传播学类的专业,具体很难说哪个专业好具体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看。区别:1、传播学更偏理论一些,研究传播过程和现象。根据研究内容和领域的不同,可以有健康传播、风险传播、危机传播、国际传播等具体细分的方向。2、网络与新媒体该专业融合性较强,更偏向实践方面,主要在于传统媒体不同的媒体形态方面,更侧重于拍摄,需要会一些简单的特效制作。
新媒体运营是指通过现代化移动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通过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营销目的。当前所指的新媒体,是与社交媒介更为贴切的媒介形式,如微信、微博、论坛、SNS等等,更多的表现为自媒体,它们具有以下传播特点:1、传播方式双向化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的、不可选择的。表现为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的发布者向受众发布信息,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缺少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使得信息流畅性弱,传播效果不佳。而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进而互动性强,传播效果明显。2、接收方式从固定到移动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用手机浏览网页、看电视等等实现动态化,不仅仅局限于固定场所。3、传播行为更加个性化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散茄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4、传播速度实时化相对于传统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传播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实时接收信息,实时做出相应反馈已不再困难。5、传播内容多元化从传统媒介到新媒体,最大的变化同时体现在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融合化,传统纸质媒体通过平面展示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而如今,借助新媒体形式。同时传播带有文字、图冲宴察片、声音等等于一身的信息已成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广度。6、便于企业宣传以往的企业宣传仅仅是录制企业宣传片或宣传页上传到官网,不利于小型企业的发展。而在新媒体的平台协助下小企业也可以简单便捷实现公司自我宣传的目的。
难发。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执政党的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各类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2022年新闻传播学四大核心期刊共收稿1000篇,其中能刊出的70篇,出刊率极低,而且编辑人手有限审稿效率不算高,导致新闻传播学四大核心期刊很难发。新闻传播学(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国际新闻、数字出版等专业,高考文理兼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