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绿色信贷创新研究论文

绿色信贷创新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绿色信贷创新研究论文

本科论文写某个省的绿色金融不好写,范围太广了。金融学本科学位论文的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思想上不够重视,选题随意性强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不少老师存在“重研究生论文,轻本科论文”的思想,对本科论文的指导欠认真,指导次数少,与学生交流少,对学生的选题不重视,往往是让学生自行选题,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或者是拟定的参考选题多年不变,早已失去选择价值。

绿色信贷业务的特殊性是指绿色信贷政策需要公众的监督,政府和银行不仅应该将相关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信息公开,并且应该提供各种条件包括信息的披露、必要的经费和真正平等对话的机制。“绿色信贷”的推出,提高了企业贷款的门槛,在信贷活动中,把符合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经济杠杆引导环保,经济杠杆可以使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治理,而不是以前惯用的事后污染治理,这些显然是行政手段所无法实现的目标。商业银行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资金导向有利于环保的产业、企业,可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强了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创造条件积极推行绿色信贷,也有利于摆脱过去长期困扰的贷款“呆账”、“死账”的阴影,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不好写,建议可以结合 信贷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分析、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银行绿色信贷的相关研究 3个方面去分析。首先综述整体的信贷政策的效果,再从已有顶级期刊中对绿色信贷政策(特别是中国的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去分析,最后基于银行视角去整理已有文献中发现的绿色信贷带来的影响即可。这样来看,整体的综述是比较丰满的,而且字数也不会太少。

发展绿色信贷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未来信贷业务发展的重点。本文从绿色信贷的概念出发,从国家和银行角度分别分析了我国推行绿色信贷的必要性,然后结合目前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绿色信贷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所谓绿色信贷,就是金融机构衍生的信贷产业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而存在的概念。主要是以资源环境来对信贷之间的加强管理,使得金融资金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化、新型化、效率化的去调整。绿色信贷是我国的一项新型的经济政策,绿色信贷相连了信贷和环保,使得我国在发展信贷业务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这对于我国整体的发展规划起到了很大的示范作用。同时绿色信贷业突出了“赤道原则”的具体呈现,在原则上也完全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绿色信贷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及目前发展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以及针对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实施解决方案。一、绿色信贷的概念绿色信贷(green-credit policy),是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主要是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推进绿色环保、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绿色信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是一种低碳化的银行信贷的产品。我国绿色信贷政策主要是指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放企业贷款时应考虑企业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因素,然后实行区别贷款政策。对一些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严重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采取一定的惩罚,例如限制贷款总额以及提高贷款利率等;而对那些从事环境保护,循环经济金融产品的开发生产、制造推广等类型的企业提供贷款优惠,例如贷款低利率与贷款补贴扶持等,以此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政策行为。绿色信贷政策主要包含两层方面:一方面是限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向高耗能和污染严重的企业提供融资;二是要积极支持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等类型企业的发展,为此类企业提供发展资金。绿色信贷政策是一个可以直接遏制“两高”企业资金扩张、鼓励环保节能企业发展的显著有效的政策手段。二、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的现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发展都突飞猛进,总体GDP得到了质的提升,目前我国的经济现状是瑶瑶领先。然而此前出现的普遍现象都是发展经济的速度和环境的环保意识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自然资源也已经耗竭,生态严重失衡,全球变暖等各种原因开始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周边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现象,甚至在多个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现象。故而,所以现在为了之后的发展,提倡绿色文明,然后开展了各种绿色环保的活动,呼吁大家保护环境,我国就目前的环境问题同经济发展规划共同制定了协调方案,出台了绿色改革。党中央国务院也在高度关注及监督这一改革项目,重视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但是实际情况同改革政策还是存在很大的分歧,很多难题还得不到解决,所以这必将是今后发展绿色金融的一个长征路线,同时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一个巨大课题。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绿色信贷有不同的见解。一种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企业在进行信贷的时候同时能够降低消耗、节约资源,通过企业的发展来控制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要先下手为强,避免在污染后才开始治理,治理好后又污染这种循环模式。另一种是利用这种方式,让金融界放宽眼界,密切的关注环保事业,现将眼前的利益放在一边,为更好的未来着想。三、我国绿色信贷发展所遇到的问题1.各行各业的绿色信贷发展千秋百态在现在各行各业中,以银行为例,每一个银行的绿色信贷的形式、产品、服务等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兴业银行是我国首个具有绿色信贷的银行,他们专门设立了环境与社会风险控制部门,但是对于其他地方法人银行就拉开的较大的距离。形成这种距离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没有创设统一的绿色信贷体系。对于污水的排放、能源的消耗还有往后的循环利用都是属于绿色信贷范围内的,但是此类政策的执行能力是因为欠缺能够融入到商业银行中的一些规则和条件,所以就有了差距;二是因为绿色信贷在银行中还是没有普及到。如果我们将绿色信贷广泛的运用在各行各业中,而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三高企业的贷款上面,就可以使各行各业对绿色信贷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更进一步的去了解,然后不再处于一个被动局面,这样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2.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绿色信贷的发展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机制,目前并没有可以适用于绿色信贷的信用评估标准,在进行评估时,首要的就是根据环保部对企业的一些检查,以及企业的环境要素结合起来进行评估。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环保系统建立并不完整,环保信息相对零散,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管理,一些环保信息甚至存在缺漏、滞留以及纰漏不透明的状况。甚至有一些在环保信息交流和沟通平台并没有建设,不能有效的进行数据的传递过程。所以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审查的成本,甚至可能使在评估过程中缺乏额证据,然后影响信用贷款的发展。所以在进行绿色信贷时,对于不同的企业要尽可能的进行一个贷款的分类,然后在绿色信贷中得到不同的资源配置,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引起一定的金融风险。3.与环保相关的产品不够创新绿色信贷发展中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产品的创新不足,导致我国的绿色信贷产业落后于国外的很多商业银行。国外的绿色信贷产业包括商业建筑贷款、节能抵押、房屋按揭等相关业务,涵盖的面积相对我国更加广泛。而且绿色信贷所包含的相关业务也是关联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这与我国的信贷业务有着很大的差异化。我国绿色信贷在目前主要纯真以下几点问题:3.1绿色信贷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以及政策标准我国在奖励机制上无论对于银行还是相关企业都存在很大的不足。绿色信贷需要政府的相关制度保障,以及相对于的奖励机制,单单只是引导企业或者银行去担当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很难的,这对于企业或者银行而言也没有利益的保障。同时绿色信贷在具体的业务执行中,政府没有统一的标准政策,其对应的相关措施也得不到落实。从以上两个角度也是阻碍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的关键因素。3.2绿色信贷缺乏相应的信贷专员大部分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都没有专门对应的咨询部门及专业服务团队,而很多从事信贷的业务人员对于绿色信贷业务的相关项目的研发、审阅、风险评估、交易规则等都无法做出专业的处理。银行原有的信贷人员无论专业素质还是对于绿色信贷的认知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所以如何配备与之相对应的绿色信贷专业人才是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问题。3.3绿色信贷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我国的绿色信贷项目起步相对比较落后,再加之在相关的管理制度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信贷主体也比较单一,在运作模式上也主要是依托于商业银行。所以在我国目前的现有制度框架中,绿色信贷的发展得不到一个好的提升,发展进度也随之而懈怠。四、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的具体实施对策1.制定绿色信贷的管理机制完善我国绿色信贷的相关管理机制是加快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关键一步,首先应该从国家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强化对于绿色信贷的制度保障,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得到管理加强。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落实绿色信贷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中可实施的有力保障。同时,监管部门应积极与各大金融机构协同承担起相应责任,放宽对于绿色信贷业务的传播力度。并建立绿色信贷相关的责任制度,防范环保信用风险,强化绿色信贷实施下的环境监测力度,从而加快我国绿色信贷业务在我国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2.创建三方信息沟通管理系统创建环保部门和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管理系统,能够及时的使有效数据得到快速的流通,从而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更加有利于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的相关行为进行有力监督。也便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做出相关的计划,从而使得我国绿色信贷业务能够更快速的发展,加强绿色信贷业务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发展。3.培养绿色信贷的专业人才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管控,所以选拔并培养我国专业从业绿色信贷业务的人才是加快发展绿色信贷的一个关键点。于此同时也应该加强目前银行内部员工对于绿色信贷业务的认知,熟悉绿色信贷政策对于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大力宣传推广绿色信贷对于社会环境改善的必要性,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进来,让绿色信贷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并进行转播。总结:绿色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与环境监督部门的支持,环境保护同金融服务同时稳进的长期发展,这需要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也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绿色信贷使得产业的结构更具合理、促使我国经济发展走向新型化的理想状态。强化绿色信贷在社会发展中的必要性,这需要加强传播绿色信贷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位置。同时要提高绿色信贷市场的准入门槛,把控绿色信贷在实施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各部门对于绿色信贷的管理政策,才能促进我国绿色信贷在经济社会的基础上可持续的长期发展。参考文献[1]吴莹,罗凯.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6,(18):91-92.[2]付新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的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3]李云燕,马靖宇.国内外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及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6,(02):24-29. 作者简介:杨琼(1983.04-),男,江苏省苏州昆山市人,2005年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现居昆山,在职研究生专业是金融学。

农户信贷产品创新研究论文

摘 要:农户借贷问题一直是农村金融的核心和难点问题。本文以湖南省郴州市的农户借贷行为调查为基础,分析与探讨了郴州市农户借贷行为的特征、现状,并最终提出了农户借贷行为的几点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郴州市 农户 借贷行为 目前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转化,农村经济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农户是我国经济组织体系中最小的经营单位,也是弱势群体,自身的资金积累有限,从而缺少生产与投资的资金,这就往往只能够通过借贷方式来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求。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农户借贷行为分析为切入点来全面、准确的认识农户借贷行为,为满足农户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与支持。本研究选择郴州市的乡镇作为调查样区,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大多数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典型农户。 一、郴州市农户借贷行为的特征 (一)农户资金需求具有层次性 1、低等收入农户基本不需要借贷 低等收入农户一般从事农业生产,且规模不大,大多数情况下,低等收入农户都可以通过自有资金来解决其对资金的需求,基本不产生借贷行为,因而其对资金的需求不多、对金融服务也不高。 2、中等收入农户需要借贷资金 中等收入农户一般从事养殖业、畜牧业等,他们需要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比如备置养殖场地,建设基础设施等等,需要筹集不少资金,这就会导致部分农户自有资金与资金需求之间形成较大的缺口,需要通过借助信贷资金来维持所需的生产发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自由资金不能够完全满足中等收入农户的需求,需要借贷资金。 3、高等收入农户存在无法满足的资金缺口 目前郴州市的正规金融机构已经很难满足高等收入农户对信贷的需求,譬如,有些高等收入农户从事对资金需求较大乡村超市、果蔬示范区等行业,但因为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信贷限额有约束或者贷款要求较苛刻,使农户无法从获得信贷资金,日积月累从而存在无法满足的资金缺口。 (二)农户借贷用途较为分散,但以生产性为主 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郴州市农户借款资金的用途较为广泛,可以概括为:生活支出、养殖投入、子女教育费用、经商开店等等,其中生活支出差不多占到50%,养殖投入比如购买化肥、农药、生产工具等大约占到40%左右,其他的支出约占10%。并且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于投资办厂、经商开店的经营性投资资金的比例也在不断的增加,据调查发现,郴州市农户借贷都以农村季节性生产为主,此类借贷数额在1000―5000元之间的借贷行为占到了农户总借贷规模的60%左右,借贷数额在5000以上的占到了农户总借贷规模的30%,其他以费用开支为主的借贷行为发生的较少,仅占农户总借贷规模的10%。 (三)金融机构对农户借贷需求的覆盖率低 目前郴州市农户借贷需求较为普遍,但金融机构贷款覆盖率较低,据调查结果显示,仅占到了15%左右,其他都是从亲朋好友借贷。有向正规金融机构提出过借款申请的农户只有14.2%,85.8%的农户从未提出过申请,这部分人要么认为成本太高,要么觉得还不起。因此,亲朋好友成为了农户借贷的首选渠道,农村合作银行居次。从亲朋好友处借款的比例占到了78.6%,而从农村合作银行借款的比例仅仅为21.4%。并且通过调查发现,农户通过这两种渠道借款的规模和用途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首先从借款规模来看,从信用社借款的规模要远远大于从亲朋好友处借款的平均额,但是从借款用途来看,农户从亲朋好友处借款用于各种支出的平均额要远远高于从信用社的借款额。 (四)农户借贷行为不断规范 据调查显示,郴州市农户借贷利率平均值在0.5%―1%之间,这与其他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吻合,并且也发现,目前郴州市因农户借贷行为而引发的各种纠纷也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本研究所调查的农户中,83.2%的农户双方都有借贷书面协议,其中对利率、金额、期限、违约责任等方面都有较为清晰明确的规定,有些借贷双方在借贷的过程中还有第三方人的存在。因此,从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郴州市农户借贷行为不断得到了规范。 二、郴州市农户借贷行为的现状分析 农户借贷广泛存在于农村的各个角落,它能够有效的缓解农村资金紧张的局面和资金供需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不断改善农村的经济环境。但是,目前郴州市农户借贷行为因为各种引导的不合理,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农户借贷行为中长期贷款缺乏 目前郴州市农户借贷资金期限存在着短期性,使得那些具有长期性资金需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等工程无法得到资金的满足,从而阻碍其农业经济的发展。据调查显示,郴州市目前农户借贷款都是以中短期为主,一般都是半年到2年左右。因此,这种借贷形式仅仅只能够满足一些简单的农业生产,而对于长期效益、规模效益、整体效益等方面起不到特别大的作用。 (二)农户借贷行为主要依靠民间金融 由于农村金融体制不断改革,对农村金融贷款限制越来越大,使得农村资金稀缺,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农户只有依靠民间金融来满足自身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据调查显示,目前郴州市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数额仅占20.5%,私人借款占75.7%,其他占3.8%,这种结构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趋势来看,其变化并不大,最多在以后仅仅是从农村合作基金会转到了农村合作银行或者银行。因此,可以看出,农户借贷行为主要依靠民间金融,且服务单一。 (三)信贷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渠道 由于目前郴州市低等收入农户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可支配资金少等现象,其家庭收入完全依赖于传统农业生产所得,因此,正规金融机构对低等收入者的还款能力往往怀疑;而中等收入农户,虽然其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但是也由于其缺乏抵押、担保品以及贷款期限和贷款政策的限制,在向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能够真正获得贷款额度的并不多。因此,由上可以看出,郴州市农村金融机构对符合农户金融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开发力度并不够,导致信贷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存在着有效对接渠道和产品的问题。 (四)金融服务体系与农户需求不相符 一方面,郴州市农村金融服务注重的是对经营性资金的支持,而对农户的生活或消费需求的支持力度并不够,并且偏重于短期临时的资金借贷,而对中长期的资金需求并不能满足;另外一方面,对农户的借贷条件高,由于农户的资信程度并不高,也没有足够的财产能够作为金融机构的抵押,因而很难达到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同时也由于贷款手续复杂,所需时间长,不能够及时的解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大部分农户不愿意选择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来满足自身的需求,明显的表现出农户需求与金融服务体系之间不相适应。 三、完善郴州市农户借贷行为的政策建议 (一)延长贷款期限、减化贷款程序 首先,银行要适当调整对农户借贷的期限,从短期贷款向中长期转换,从年初放、年末收的传统方式向常年放、常年收的方式转变,从而满足农户在不同时期内对生产生活和现代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其次,银行要根据郴州市自身金融环境的实际情况,控制风险,实现贷款手续的简化,为符合条件的农户信贷建立快速的审批通道并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二)加强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 从郴州市农户借贷行为的实际情况来看,民间借贷已经在农户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民间借贷在一定时期内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农户的经济利益,充分发挥民间借贷的有利作用,就需要不断完善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加强监管力度,明确民间放贷主体的法律地位,使个人贷款合法化,并坚决打击那些攫取高额暴利的高利贷者。另外,对农户多进行金融和法律知识方面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各类民间借贷机构办理手续、借据等,使民间金融能够保持其活力,逐步走上规范运行的轨迹。 (三)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高农户借贷行为的质量 目前郴州市的农户借贷行为主要是因为生活支出的需要而引发的,而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所开展的借贷业务主要是小规模的、短期的生产性贷款,从而使借贷双方之间的供给与需求产生不对称性,最终导致了当前郴州市农户贷款困难。因此,开发满足农户生活性需求的农村金融产品则成为了解决该现象的重要角色之一,故而必须大力推进农业贷款创新。如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贷款形式,从而增加农户贷款额度,最终满足农户扩大再生产对资金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创新还贷方式,使贷款期限具有灵活性等;最后,也可以根据郴州市农户的实际情况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为农户提供量身定做的各种信贷产品,提高农户借贷行为的质量。 (四)改善金融体系,适应农户借贷行为差异 首先,农村合作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户借贷的优惠政策,针对不同的信贷主体开发出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加强客户细分和市场营销的工作,以能够充分的了解农户的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开发出与该需要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户的多样化需求。其次,加大对低等收入农户的借贷支持力度,通过国家政策性资金来解决其基本生活对资金的需要,并不断放宽对中高等收入农户的贷款期限和贷款额度,使农村合作银行能够充分的发挥联系农民金融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注:本文第一作者冯薪铭,系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在职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张鸣鸣,杜鹃.贫困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初探[J].农村经济,2007,(11):68-69. [2]黎红梅,许洁.湖南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与剖析――以临澧县为例[J].湖湘论坛,2008,(3):53-54. [3]李颖,陈瑞燕,郭翔宇.农户借贷行为调查研究[J].镇经济,2008,(9):22-25. [4]张博.农户借贷行为分析――以中部传统农区为例[J].浙江金融,2009,(11):36-37. [5]蔡平.农户借贷行为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0,(10):35-36. [6]黎红梅,翟中伟,谢熹.不同收入层农户的借贷需求分析――基于湖南益阳市岳家桥镇农户的调查[J].南金融,2010,(7):75-78.□

农村信用社论文篇2 浅谈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市场 经济的 发展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 文化建设对农村信用社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村信用社变革 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信社要真正成为金融市场中活跃的金融企业,跟得上时代发展潮流的步伐,就必须加强代表其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 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不但支持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全面提高了整体业务水平,行业自律也得到了强化。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逐步改善, 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就是规模、效益增长,稳健、审慎不足。要想实现科学的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发展不放松,别一方面更要把稳健放在首位,把合规文化建设引入和贯穿到业务经营的每个环节,才能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1.概念认识雾里看花 提起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大多员工不知所以然,他们往往把农村信用社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惠民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农村信用社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娱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2.思想认识墙上芦苇 员工素质的低下是思想认识底子薄的根本原因所在,它严重障碍了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由于农村信用社不同程度地存在近亲繁殖等现象,新鲜血液没能得到及时充实到信用社,而低文化员工对新鲜事务接受能力低下,对企业发展方向不能领会或领会不深,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不能理解或认识不到位,因此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上表现为整体思想认识打不开局面。 3.对潜在的优良传统没能系统 总结上升到文化层次 农村信用社已经能够生存繁衍50多年且成发达之势,可见其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所在。如何发掘和开发并系统地总结,使其上升到“文化”层次,形成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此项工作整体上来说处于停滞不前或才起步。 4.党 组织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系统建立了自己的党建体系,大多县级联社以上都建立了党委,各农村信用社成立了党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业务发展中得以充分显现,但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却认识不足,更有甚者仅停留在形式、花架子的错误认识观点上。 二、加快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立完善的措施和途径 1.树立自身品牌、创新服务 农村信用社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并发展,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找准市场定位,以服务三农为主体,服务地方、扎根农村、贴近农民,不断加大支农贷款的投入,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以信贷结构调整倾力支持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打造农民普遍认可的品牌文化,使广大农民充分感受到农村信用社是农民的银行、自已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宗旨,也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现代金融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服务品种,随时满足市场需要。在抓好柜台服务的同时,还要延伸服务区域,不但要形成优良的服务作风,还要探索灵活的服务方式、构建良好的服务 环境。通过服务占领更大市场与空间,拥有更多长期优良客户,创造业绩,树立更好的信合形象。 2.从服务下手,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良好的服务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信用社应当积极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首先是规范服务环境,农村信用社各营业单位的建设必须使用省联社统一规范标准,统一机构名称,在规定位置悬挂统一的机构牌、利率牌、营业时间牌。营业室要统一悬挂服务公约、服务承诺、服务电话号码,做到悬挂齐全、端正、服务环境整洁、美化。二是完善便民服务设施。营业柜台外应配备沙发、坐椅、老花镜、验钞器具、书写用笔墨等。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一套整体形象设计方案,从员工的仪表、站立、坐姿到办公桌椅、社区卫生、花草等外部环境都要给客户一个全新的感受,使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断创造农村信用社的优质服务品牌。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实施奖励机制,加大员工培训 教育力度 在世界上经营良好的大企业中,优秀企业都建立有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与教育培训系统,有的企业甚至还办有自己的学校,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是逐渐多元化。农村信用社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一方面提前准备,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竞争激励和人才任用机制,通过竞争选拔优秀人才,唯以重任,创造言论自由、工作自主的内部环境,更好的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促进信用社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还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既要制定完善实用的培训工作制度,又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要通过培训达到教育员工、充实员工、提高员工、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信用社人才储备库的目的,增强信用社竞争力、创新力、生命力,使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具备可靠的动力。 4.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无可非议,也是许多成功企业的基本原则,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自然毫无疑问的应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了解员工、理解员工、引导员工、爱护员工、关心员工、信任员工、增强队伍凝聚力,知人善用,让员工人尽其才,各显所能,各施其长,促进员工实现人生价值,推动企业实现更佳业绩。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正面临向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时期,面对众多金融机构的竞争,建立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它将是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的立足农业,服务三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康凤立.浅谈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河南日报农村版,2005. [2]邹国本.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青年科学,2009. [3]王振宇.浅析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2011. 猜你喜欢: 1. 农村信用社发展论文 2. 金融本科毕业论文关于信用社方面论文 3. 金融本科信用社方面毕业论文 4. 有关信用社内部审计论文 5. 信用社个人总结范文

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论文

个人感觉可以写,虽然相关研究不少,但内容可以不同。前言,相关理论,问题与原因,案例分析,建议与对策。可以按这个来。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及治理,引导资源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流向理念、技术先进的部门。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稳步推进,在信贷、债券、基金等领域都有长足发展。

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它将对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为计量其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通过自身活动引导各经济主体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它讲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中的政策性金融有共同点,即它的实施需要由政府政策做推动。传统金融业在现行政策和“经济人”思想引导下,或者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或者以完成政策任务为职责,后者就是政策推动型金融。环境资源是公共品,除非有政策规定,金融机构不可能主动考虑贷款方的生产或服务是否具有生态效率。

绿色金融论文的难点有三点:1、金融机构和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合存在难度。2、发挥绿色金融市场价格信号作用存在难度。3、金融机构辨识绿色金融风险存在难度。

选题一版都是举实例证明的。您这个文章肯定会涉及到举例

有关绿色信贷的文献综述论文

不好写,建议可以结合 信贷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分析、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银行绿色信贷的相关研究 3个方面去分析。首先综述整体的信贷政策的效果,再从已有顶级期刊中对绿色信贷政策(特别是中国的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去分析,最后基于银行视角去整理已有文献中发现的绿色信贷带来的影响即可。这样来看,整体的综述是比较丰满的,而且字数也不会太少。

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形成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阻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旨在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现行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并推动我国农业朝着可持续性的绿色农业方向发展。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农产品 出口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阻碍随着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际间的农产品贸易已成为各类环保规则及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一个例子就是WTO框架下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及《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所携疾病的损害。这些例外条款赋予成员国根据本国环保水平制定对本国产品和进口品同时生效的环保标准的权力。这些制度层面的变化客观地支持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世贸组织成员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出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但须遵循两个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对发展中国家成员设立这些措施时应予特殊考虑。在此基础上,世贸组织对于“正当绿色贸易壁垒”予以肯定。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对所谓“正当绿色贸易壁垒”并无规范和公正的评判标准,这一权力不可避免地被许多进口国滥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最后的消费都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必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说来,绿色贸易壁垒只对发展中国家起作用。发达国的经济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环保意识强,环保标准比较严格,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在短期内无法与发达国相比。为了竞争的需要,发达国家常常制定过分苛刻的环保标准。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利用世贸组织协议下允许的游戏规则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手段。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往往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被拒之于发达国家之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法及过程、包装贮运、产品成分及性能等与先进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2002年我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贸易壁垒受阻。以养蜂业为例,我国是世界蜂业大国,蜂蜜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今年年初,欧盟以我国蜂蜜所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中止进口中国蜂蜜。欧盟国家的许多商场陆续将中国产蜂蜜撤下柜台,停止出售;已运抵欧盟国家的中国蜂蜜被执行退运。欧盟甚至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另外,中国成为受到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实施了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应对国际贸易中日益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是走出我国农产品出口困境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阻碍的成因分析客观地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陷绿色贸易壁垒困境,其原因来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竞争压力下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我们自身。外部因素世贸组织中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协议和规则,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存在诸多漏洞,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例外规则滋生机会主义行为。如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就比较模糊。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把这些并不完善的规则当作制定歧视性政策的依据,为限制进口的手段带上合理合法的面具。在WTO目前的框架下,缺乏应有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的协调沟通机制,一旦出现某种变化,进口国往往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遭受巨大损失。如青岛海关2002年1至3月被退运冻鸡505.4吨,就是因为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内部因素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一套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在现有的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存在滞后期,周期也长。国内较低的环保标准和落后的环保贸易法律体系,使得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陷于被动地位。农产品外贸体制不完善。改革开放后,国有外贸公司进出口专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但我国农产品出口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通常的做法是,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订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然后出口。其弊端是生产与出口主体分离,负责生产的管不到出口,负责出口的也难以参与生产。这种分离造成了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致使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滋生。缺乏服务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中介组织,造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无法及时获取、传递和扩散。经常出现某家企业在遭遇绿色壁垒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国内其他企业重蹈覆辙的现象。如2002年欧盟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由于信息不畅,企业各自为战,以至接二连三地遭遇退运,损失惨重。土地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一项产权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其弊端也逐步显示出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其生产分散性。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方式缺乏协调统一性。如造成病虫害防治的不同步性,导致防治的不彻底,从而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数量,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缺乏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农业投入不足,难以生产出高标准的绿色环保产品。农产品生产的税收和财政制度不完善。如当前农业补贴采取的常用方式是直接把补贴款交到农民手里,其实施效果与目的产生了偏差。对农户来说,人均分得少量的补贴款并不能对其生产带来多大的支持,农户更缺乏的是技术,更急需的是市场。因此,在税收和财政补贴上,应该向从事农业一体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及中间组织倾斜,向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倾斜,对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和绿色无公害产品开发的机构给予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对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很少。据统计,1996年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数(2.37%)的1/10,也不及30个最低收入国家简单平均数(0.65%)的1/3,大大低于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对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产品生产缺乏金融支持。二元经济下的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导致大量资金通过金融系统流出农业部门,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推算,1979-2000年,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金融资金净流出量为10334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净流出8722亿元,邮政储蓄净流出1612亿元。从事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中小民营企业缺乏抵押资产,很难获得信用贷款;就直接融资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从事绿色技术研发的投资的风险资金也没有退出的渠道,限制了绿色产品研发的风险资金投入。跨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以上笔者从国际贸易规则、环保标准、外贸体制、中间组织、农业土地制度及财政金融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关税壁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针对内因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轨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战略;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我国入世后,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农产品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它们反映企业的要求和问题,收集企业所需的信息,使之成为农产品出口绿色标准、技术成果等相关信息交流和发布的平台。此外中介组织还应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关系,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包括重新构造农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以及金融支持来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村财政金融制度,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农户、绿色农业经营企业、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单位增加财政补贴并实行税收减免;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对其进行信贷支持;鼓励和扶持有潜力的绿色农业经营企业通过二板市场上市,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针对外因按照世贸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迅速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同时,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引入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绿色贸易规则的制订及建立同外国贸易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政府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家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在国际的多边贸易组织中,充分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国际环保标准,或者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积极与他国交涉协商,争取建立有效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协调沟通机制,使我国可以及早获得进口国的新环保标准,及时通报相关企业和出口商采取补救措施,并且估计本国所受影响程度以及达到新标准的能力的速度,与进口国进行协商谈判,争取有利于我国的实施标准和时间安排。 参考资料:1.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2.王学真.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2(6)3.夏英祝.加入WTO:中国农业如何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农业经济问题,2003(3)4.卢授永,杨晓光.国际贸易中的绿色瓶颈制约及其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3(1)

内容摘要: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形成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阻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旨在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现行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并推动我国农业朝着可持续性的绿色农业方向发展。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农产品 出口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阻碍随着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际间的农产品贸易已成为各类环保规则及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一个例子就是WTO框架下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及《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所携疾病的损害。这些例外条款赋予成员国根据本国环保水平制定对本国产品和进口品同时生效的环保标准的权力。这些制度层面的变化客观地支持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世贸组织成员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出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但须遵循两个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对发展中国家成员设立这些措施时应予特殊考虑。在此基础上,世贸组织对于“正当绿色贸易壁垒”予以肯定。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对所谓“正当绿色贸易壁垒”并无规范和公正的评判标准,这一权力不可避免地被许多进口国滥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最后的消费都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必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说来,绿色贸易壁垒只对发展中国家起作用。发达国的经济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环保意识强,环保标准比较严格,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在短期内无法与发达国相比。为了竞争的需要,发达国家常常制定过分苛刻的环保标准。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利用世贸组织协议下允许的游戏规则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手段。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往往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被拒之于发达国家之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法及过程、包装贮运、产品成分及性能等与先进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2002年我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贸易壁垒受阻。以养蜂业为例,我国是世界蜂业大国,蜂蜜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今年年初,欧盟以我国蜂蜜所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中止进口中国蜂蜜。欧盟国家的许多商场陆续将中国产蜂蜜撤下柜台,停止出售;已运抵欧盟国家的中国蜂蜜被执行退运。欧盟甚至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另外,中国成为受到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实施了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应对国际贸易中日益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是走出我国农产品出口困境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阻碍的成因分析客观地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陷绿色贸易壁垒困境,其原因来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竞争压力下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我们自身。外部因素世贸组织中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协议和规则,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存在诸多漏洞,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例外规则滋生机会主义行为。如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就比较模糊。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把这些并不完善的规则当作制定歧视性政策的依据,为限制进口的手段带上合理合法的面具。在WTO目前的框架下,缺乏应有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的协调沟通机制,一旦出现某种变化,进口国往往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遭受巨大损失。如青岛海关2002年1至3月被退运冻鸡505.4吨,就是因为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内部因素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一套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在现有的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存在滞后期,周期也长。国内较低的环保标准和落后的环保贸易法律体系,使得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陷于被动地位。农产品外贸体制不完善。改革开放后,国有外贸公司进出口专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但我国农产品出口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通常的做法是,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订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然后出口。其弊端是生产与出口主体分离,负责生产的管不到出口,负责出口的也难以参与生产。这种分离造成了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致使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滋生。缺乏服务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中介组织,造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无法及时获取、传递和扩散。经常出现某家企业在遭遇绿色壁垒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国内其他企业重蹈覆辙的现象。如2002年欧盟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由于信息不畅,企业各自为战,以至接二连三地遭遇退运,损失惨重。土地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一项产权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其弊端也逐步显示出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其生产分散性。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方式缺乏协调统一性。如造成病虫害防治的不同步性,导致防治的不彻底,从而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数量,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缺乏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农业投入不足,难以生产出高标准的绿色环保产品。农产品生产的税收和财政制度不完善。如当前农业补贴采取的常用方式是直接把补贴款交到农民手里,其实施效果与目的产生了偏差。对农户来说,人均分得少量的补贴款并不能对其生产带来多大的支持,农户更缺乏的是技术,更急需的是市场。因此,在税收和财政补贴上,应该向从事农业一体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及中间组织倾斜,向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倾斜,对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和绿色无公害产品开发的机构给予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对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很少。据统计,1996年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数(2.37%)的1/10,也不及30个最低收入国家简单平均数(0.65%)的1/3,大大低于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对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产品生产缺乏金融支持。二元经济下的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导致大量资金通过金融系统流出农业部门,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推算,1979-2000年,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金融资金净流出量为10334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净流出8722亿元,邮政储蓄净流出1612亿元。从事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中小民营企业缺乏抵押资产,很难获得信用贷款;就直接融资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从事绿色技术研发的投资的风险资金也没有退出的渠道,限制了绿色产品研发的风险资金投入。跨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以上笔者从国际贸易规则、环保标准、外贸体制、中间组织、农业土地制度及财政金融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关税壁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针对内因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轨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战略;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我国入世后,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农产品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它们反映企业的要求和问题,收集企业所需的信息,使之成为农产品出口绿色标准、技术成果等相关信息交流和发布的平台。此外中介组织还应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关系,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包括重新构造农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以及金融支持来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村财政金融制度,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农户、绿色农业经营企业、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单位增加财政补贴并实行税收减免;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对其进行信贷支持;鼓励和扶持有潜力的绿色农业经营企业通过二板市场上市,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针对外因按照世贸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迅速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同时,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引入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绿色贸易规则的制订及建立同外国贸易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政府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家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在国际的多边贸易组织中,充分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国际环保标准,或者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积极与他国交涉协商,争取建立有效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协调沟通机制,使我国可以及早获得进口国的新环保标准,及时通报相关企业和出口商采取补救措施,并且估计本国所受影响程度以及达到新标准的能力的速度,与进口国进行协商谈判,争取有利于我国的实施标准和时间安排。

毕设开题报告范文

一份完整、规范的毕业设计要包含好几个要点,以下的开题报告范文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

姓 名:***

学 号:***

专业年级:**级

指导教师: ***

一、课题意义(包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等生是在班级中成绩中等,平时表现不突出(既不特别优秀也不特别差),也没有突出特长吸引老师、家长注意的学生。单从心理健康教育 这一点来说,中等生是学校家长和老师最需要关注的群体,其原因其实很简单:相对于优等生和后进生,中等生面临的升学压力和精神压力更大。他们是班级的主体,学习 上有一定基础,将来班级升学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他们,所以老师对他们抱有极大的期望,同样家长对这部分学生也怀着极大的期望,往往在有意无意中给他们加压。而他们自己也同样怀着较大的希望,希望自己能不断进步,力争摆脱中等生的位置。为此他们往往表现得十分懂事,学习上特别刻苦用功,甚至废寝忘食。但由于学习基础、方法、能力和先天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使得他们的学习效果欠佳,一次次冲击都不能如愿,甚至倒退,最终使他们彻底丧失了信心,把一切失败的根源都归结为一个字:笨,从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以及其他常见的心理问题。

更要命的是,这些学生的性格往往内向,平时安分守已,表现良好。所以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发现,班主任 老师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再加上受“抓两头,带中间”的传统教育 格局的影响,往往没有对中等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更谈不上及时的心理疏导,导致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极少数学生甚至发展成为精神病患者。

本论文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状态上,立足于中等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对不同性别、年级的中等生进行调查,根据其教师、家长的教育 方法,研究对他们成长的影响,从而找到适合中等生的教育,促进青少年成长。

(一)理论渊源及其演进过程: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 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这是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早在 19 世纪末,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了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他对父母的角色做了简单的划分:父亲负责提供规则和纪律,母亲负责提供爱与温暖。50 年代,parsons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并把这个问题与家庭角色及性别特征联系起来,认为女性善于表达,情绪比较敏感,所以适于处理与孩子间的各种关系;而男性指导性强,负责制定规则更好。sears 把这些思想与学习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教养方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温暖和控制。baumrind 以此为基础提出常见的三种教养方式: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

(二)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关于学生教育方式的研究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过多方面的相关探索和研究。学生教育方式研究所涉及对象非常宽泛,在年龄段的选择上从以中学生为主,逐渐扩大到小学生 、初中生和高中生以及大学生 。从人群的选择上,研究者选取了正常人,强迫症、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社交恐怖症患者,成年罪犯,少年犯,吸毒者等不同的人群探讨教育方式的作用。教育方式研究领域从宏观、笼统走向微观、具体。研究者开始从宏观、笼统的理论上的评述逐步地通过多种实证研究探讨家教育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具体的影响。在学生的应对方式问题上,很多研究表明良好的教育方式与学生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中等生长期不能收到老师重视及家长的认可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一、孤僻和抑郁心理状态

少数学生抑郁寡言心烦意乱,脑力迟钝,学习感到吃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对未来感到茫然而无信心,忧心忡忡,人际关系很差,不想与人说话。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产生这种心理状态都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引起的。其中以家庭变故和教育不当两种情况最为典型,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心理矫正。教师要主动找这些学生谈心,通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方式,有意调动其参与,并告诉他,产生此种环境并非自身的错误引起的,而是家庭和教师错误对待的结果,教育其勇于面对挫折,战胜消极情绪,克服自卑心理,以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对抗和逃避心理状态

在管理中,时常发现有极少数学生,长期由于家长或教师对其要求过份严厉,使其感到精神上或自卑上受到伤害,一种情绪上变得烦躁、抑郁、狂燥,经常与家长、老师发生激烈冲突,甚至伤人;另一种情况是逃避,诸如离家出走等。这种心理状态产生,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当引起的。这就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必须彻底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坚持正面教育,要循循善诱,以情感人,注重平时教育,不要等问题发展到很严重时采取过激行为。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正确理解校长和教师的良苦用心,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不致于采取极端行为。

三、焦虑、恐惧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紧张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旧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尹某是高二一位女生,学习成绩较好,家长及学校对其期望较高,自己也希望高考时能考出好成绩。于是,她学习非常刻苦,平时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很少有其他活动,也不同学交流,生怕自己学习成绩会掉下来。由于过分的压力,使她成绩反而有所下降。她感到前途无望,整天胡思乱想,神经高度紧张,时常认为有人想谋害她,恐惧不安,经医院检查属轻度精神分裂。诸如类似的例子在高中学生中为数不少,这就给教育者提出了一个重要唯一的出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要加大实施素质教育力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 负担,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嫉妒心理状态

嫉妒通俗说法就是所谓“红眼病”,这在学生中相当普遍,尤其在女同学中更是如此。当某些同学因表现好,成绩好,得到老师表扬,同学们尊重时,少数同学则会产生嫉妒心理。譬如想方设法贬低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想方设法抹去他人的成果,想方设法算计他从,甚至通过搜集他人的“隐私”将他人思想搞乱,搞臭。他们总希望自己强于他人,而当他们不如别人时,他们会常常因嫉妒而产生敌意。当他们认为不被人喜欢、欣赏和尊重时就气急败坏等。嫉妒心理对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干扰很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命运只能靠自己把握,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坚决克服其不良心态。

综上所诉,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教育方式进行过研究。关于教育方式的研究主要是涉及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各方面,但是对于中等生的关注,就国内而言,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教育事业比较落后的地区。教育是致力于培养大部分未成年人,而不是让少数人受到特别待遇,不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本研究就是力求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对中等生的教育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中等生教育方式是否存在特殊性,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求能对中等生的教育方式的改进有所帮助。

毕设开题报告(二)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信用卡在我国流通领域中出现始于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大批外国人士来华旅游或公干,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无法满足国外来宾的需要,中国银行先后与国外七家信用卡公司签订了办理这七家公司发行的七种国际主要信用卡的取现和直接购货。1986年中国银行又率先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人民币长城卡。1988年又推出了中国第一张长城万事达卡,1990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也开始发行万事达卡。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具有循环信用功能的信用卡。信用卡在中国从代理到发行,经历了大约XX年时间,从无到有,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

近年来,由于我国信用环境建设不完善,银行与持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持卡人违约等问题日益突出,加之法律法规不健全,发卡机构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乏力及银行间的无序竞争,致使该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逐步显现,突出表现在信用卡持卡人违约和欺诈行为出现攀升的势头。因此,商业银行在大力拓展信用卡发卡过程中,必须对信用卡业务风险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措施,这对于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用卡风险从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XX年1月,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在全国正式运行,可以查询到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款、信用卡、担保等信用信息,以及相关的身份识别信息。我国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已将查询个人征信系统纳入信贷管理流程。根据信用报告上的个人信息,在信贷审批和贷后管理时能够甄别出高风险客户群体,然后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目前,个人信用报告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信用报告上的信息量大,审批人员做决策时需要一定的时间综合考虑各类信息,同时审批工作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为此,有必要根据个人信用报告开发征信局信用评分,为商业银行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其有效防范风险。

在美国,征信局信用评分主要由三大个人征信公司提供,分别是益百利(experian)、艾可飞(equifax)和美国环联公司(trans union)。他们从各个银行和信用卡公司获取消费者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汇总,按照规定的格式向外界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报告中有一项是个人信用评分,同时还提供信用等级并给出比例。这三家公司的评分都由评分科技公司fair isaac提供,称作fico系列信用评分。

三、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通过信用评分的方法来分析个人客户的信用状况,可以增强个人信贷决策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并且提高个人信贷决策的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数学方法被引入到了信用评分中,概括来看,主要分为统计和非统计两大类。统计方法主要包括判别分析、回归分析、分类树和最近邻法,非统计方法包括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和数学规划方法。从发展过程来看,虽然统计方法应用最早并且现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采用传统的评估方法对企业客户进行信用评价时,判断失误的例子经常发生,给信贷机构带来巨大损失。而采用神经网络评价系统不仅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而且可以避免信贷分析人员的主观好恶和人情关系造成的错误,它以客户的信用资料为输入,将实际的信用情况作为评价结果输出。bp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简单,算法易于编程实现;bp网络用最小均方差学习方式,只要有足够的隐层和隐结点,可以逼近任意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众多建议型神经网络算法中,bp网络具有很好的评估效果。

毕设开题报告(三)

1.课程设计的意义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使自己拥有一定的暖通空调设计能力;了解一些相关的规范和条例;熟悉并掌握暖通空调设计流程;同时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的严谨,态度更加的认真,为以后的社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文献综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而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份的暖通空调业,其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更是层出不穷。暖通空调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保证建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适应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贯彻热、冷计量政策,创造不同地域特点的暖通空调发展技术。因此,如何结合设计的需要,重视相关技术,并有选择而合理的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中,满足业主要求,提高设计水平,是我们必须努力做到的。

2.1.暖通空调变工况点优化控制及能量管理探讨

2.1.1.工况点优化控制

在回路控制方面,江大勇等人论证了应用人工神经元网络( ANN) 对暖通空调负荷能耗进行建模的可行性,并指出可以利用 ANN 模型识别输入输出从而实现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8];孙英等人采用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算法,实现蓄冰空调的蓄冷量控制,解决了PID 控制中超调和波动时间长 抗干扰能力弱及解耦控制效果差的问题,从而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曹国庆等人将参数自整定的 PID 控制引入空调系统的控制过程中,实现了PID参数自整定,可以把温度的变化范围控制在±0. 5℃;吴柳波等人研究了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段静压控制的实现,并分别用带积分分离的增量型 PID 控制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编制了应用程序。根据空调实验室实际控制效果指出了这两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由于暖通空调系统的控制回路非常多,并且各对象的特性各不相同,因此,所采用的回路控制器参数整定和控制方法也不相同,控制器的研究成果也较多。

2.1.3.能量管理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计算机系统逐步取代常规仪表而成为暖通空调系统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管理设备在暖通空调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运行质量,减少运行能耗,并降低运行管理劳动强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江亿研究了各种空调系统的计算机监测控制,通过启/ 停中央控制管理机器来修改参数的设定值。翁史俊探讨了空调冷热源和输送部分的空调自控节能方法,该方法通过接受现场智能操作台的指令对制冷热泵机组水泵和风机实现联锁、逻辑、顺序启停和节能控制,根据冷水机组的冷水供回水温度和温差等信息控制冷水机组冷却塔风机等设备台数和组合最佳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曹秋声基于变频技术,结合最优控制和模糊控制,研制了具有负荷随动跟踪特性的专用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暖通空调节能控制钟玮采用根据冷热负荷计算选择COP值适合的冷热源机组和末端设备,以节约冷热源,采用变频技术等手段使水泵变流量运行,以减少水风系统的输送能耗晋欣桥在对多区域变风量空调及其控制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ASHRAE通风标准对新风量的要求,针对混合送风系统仿真分析了4种新风分配方案的控制方案,综合考察了各方案的新风分配以及系统能耗情况。结果表明,通过VAV末端再热控制并结合AHU送风温度优化的控制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多区域VAV 空调系统的新风分配问题,同时能有效地降低系统的能耗。总之,能量管理系统体现在设备组合优化工作时序优化以及各种能量指标的统计计量考核方面。

2.1.4.暖通空调优化控制及能量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1) 现有的暖通空调控制系统以提高自动化水平为主要内容,采用的是以传统PID为控制策略的回路控制和设备顺序、逻辑控制开关量构成的.基础控制单元器,CPU 核心处理以8位单片机为主随着嵌入式系统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以及嵌入式微处理器价格越来越便宜,基于16 位及以上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采用高级控制策略,具有自适应自学习功能的单元控制器必将成为单元控制器的主流,它可以实现使控制对象在变负荷多工况,任何初始条件下逐步学习达到回路最优控制,实现各环节最佳控制的目的。

(2) 目前暖通空调系统都是以定工作点的方式实现各设备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控制,每个设备( 或环节) 各自在某一条件下有最佳设定点。但这样处理的结果对于整个暖通空调系统不一定是最佳的, 在各工况条件下不能保证以最节能方式运行。如何在各个负荷下,以整个系统的能耗为最优性能指标,寻找每个设备( 或环节) 的最佳设定值是优化控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节能的关键。

(3) 现有暖通空调系统管理功能更多体现在监控,即对基础控制单元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报告、报警、状态监测的设备的调度等。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能量管理功能,监测暖通空调各个环节的末端用户能量使用情况是必须研究的。

(4) 网络技术的应用目前的暖通空调控制系统存在不同的控制协议,不同的控制系统具有不同的开发环境和技术标准。但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不仅需要暖通空调各控制系统集成,而且,系统的能量管理和设备的运行信息也要纳入到以Internet和Intranet构成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 实现异构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是暖通空调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的又一个发展方向。

(5) 基于人体状态的智能化系统笔者通过对已实施的酒店、餐厅、办公楼、服务大厅等不同使用功能的空调控制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技术和管理技术,仍然有许多用户对空调控制不满意,即同样的温湿度条件下不同人感受不同,有人觉得冷,有的人觉得不冷;,有人觉得舒适,有人觉得不适。这种个体感觉的差异将引领现有空调控制和能量管理技术的重大变革。笔者认为,以现有控制方法和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传感技术和感应技术,通过对人体状态的模拟,以人的状态改变轨迹为主轴,建立一种以人的感受和状态为输入,以空气温度、湿、流速为主要输出的空调控制和能量管理系统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2.2.浅谈环保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压缩式制冷机获得可空前的发展,暖通空调技术也已经普遍运用在各种公共建筑与商用建筑之中,对室内环境起到了改善的作用,也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舒适感和高品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纵观国内外建筑业,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开始大范围的实验中央空调,它的广泛运用标志着一个地区的科技与经济水平的发展程度,也从本质上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起到了完善的作用。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与方式的多样化细节化程度的提高,对于建筑物内的环境需要逐步加强。本文就暖通空调系统中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及其可发展运用的自然资源,进行深入探讨。

2.2.1.暖通空调的作用

安装暖通空调的目的是对室内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调整。其作用主要为了调整空气的温度与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等。在常规的空调舒适性要求中,以可以满足人体保持热均匀而产生舒适感为目标,在恒温恒湿或有清洁要求的工艺性空调室内,重要的是以满足生产工艺为正常标准[9]。

2.2.2.暖通空调对人体的影响

由于建筑物的密闭性普遍的增强,装修的工序越来越繁琐,从而致使室内污染物的大量增加并且停留时间也相应延长。怎样才可以有效地改善空调房间存在的空气品质问题,已获得了各界的高度重视。采取通风换气,使室内获得足够的新鲜空气,是目前改善空气质量的最有效手段[10]。

2.2.3.各种新兴环保能源的利用

(1)采用天然气作为空调制冷设备的能源,天然气是继煤炭和石油之后的第三大常规能源,能够有效控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降低。使用天然气为能源的制冷空调市场前景广阔。

(2)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如地源热、地下水、太阳能、自然风、海洋能等自然资源。地源热泵空调,是利用在冬季吸收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天然资源的能量,向建筑提热能,夏天向天然资源释放热量,给建筑物供冷的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主要用于居民住宅、别墅、学校以及商业建筑。太阳能空调利用太阳光的辐射为能源进行制冷工作。它的使用,弥补了供电不足的缺口,缓解了供电压力,也非常环保,不会带来传统电空调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城市热岛效应,并且由于太阳能空调的使用原理中并不包括氟利昂,就不会产生相关的有害物质致使大气环境遭受破坏。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节能空调。

2.2.4.新的环保节能技术应用

(1)蓄冷空调,一般主要利用冰和水两种介质。由于许多大城市白天供电紧张,为了限制用电,白天和晚上的电收费水准不同。一般晚上定点以后,电价低廉,就可以采用冰冷空调。此种空调正是在夜间电价低廉时,开启一部分制冷机组进行制冰,并储存总能量。在白天电价较贵的用电高峰期,再进行融冰用以提供低温水,释放出所储存的能量,用以应对大量的用电需求,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用电成本。

(2)热回收技术,是将空调机组排放出的热量进行回收,避免排风系统直接将空调房内的空气排出室外,造成能量的浪费。此种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热污染,对热量的回收再利用,也获得了变废为宝的效果。

(3)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是在地板中直接埋设热水管用以加热地板,由地面辐射产生的热来加热室内空气。使用这种方式,常用热水做介质,辐射体表面温度不大于45摄氏度。低温地板辐射采暖过冲中,热量均以对流的方式向上方传递,致使室内温度下高于上,让人们感受到脚暖的同时保持头顶的凉爽,感觉舒适。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地板供热不仅舒适性和私密性好,而且能减少扬程,有效节省空间,方便计量改造,从各方面节省了维修费用。

2.3.空调系统技术进步和展望

(1)新风预处理系统分为热回收式新风预处理系统和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热回收式新风预处理系统能回收排风中的能量对新风进行预处理,以降低系统的部分制冷量和除湿量,减小系统容量,用于温、湿度要求、湿度控制不太严格的场合。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系统避免了冷热抵消和低机器漏电的缺点,减少了制冷量,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调节方便,精度高。

(2)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是将冰蓄冷系统与低温送风空调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冰蓄冷技术与低温送风相结合,明显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有效节省能源。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能够降低室内的相对湿度,使人感觉更加舒适、凉爽和干燥。

(3)独立新风系统简称为 DOAS,其新风机组采用低温送风机组,将100%的新风直接送到空调房间,承担新风负荷和室内全部潜热负荷和部分显热负荷。其显冷设备均无回风系统,能大大提高建筑物的环境安全性而不会造成不同房间的污染传播:新风和排风之间采用全热交换器,能够降低空调能耗。

暖通空调系统的发展源自于建筑业,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建筑业带给空调制造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暖通空调制造中大力使用环保节能技术,是相关行业走向辉煌的必行之路。不断研究和发展新的环保节能技术,才能保证暖通空调系统与时俱进。

学校绿色科技发明创新研究论文

1.首先说我们身边的污染,进行举例。 2.再举一事例(比如某人做了什么环保的事等)。 3.说环保的好处。 4.呼吁人们进行环保、低碳。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保护, 教育 为法”,教育是影响人类思想和行为最为深刻的手段,环保教育发挥着培养人类正确的环保理念的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环保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 试论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

论文摘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环境教育;化学教学;应用

社会的不断发展,显示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自然而产生巨大力量,同时也对自然界的平衡、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带来严峻的挑战。

近几十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承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酸雨肆虐、光化学烟雾等,诸多污染使得森林和农作物遭受破坏、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加速了建筑物的腐蚀、使皮肤发生癌变、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地表气温升高、土地沙漠化……

一、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匮乏,使得环保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刻不容缓。重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是树立和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是责无旁贷。环境污染大部分来自化学物质,在处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要用化学知识对污染源、被污染物进行分析、处理;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要用化学知识加以控制和解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已成为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化学知识、实验技能,还要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自觉养成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监督和抵制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做贡献。

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因素,确定教学要点,将本学科涉及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在化学教学中,注重相应的知识点,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教育。例如:学习“空气”,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固定的,适合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粉尘等改变了空气的组成,造成了大气污染,使得气候变暖等。在介绍煤时,让学生了解煤的组成,煤燃烧时释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其中一氧化碳是剧毒物质;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还可以介绍耗氧有机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等。

2在不影响原有实验目的、观察现象、效果和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 方法 、改进仪器组装或实验形式,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可着重从药品用量、仪器组装、废弃物利用和处理、采用微型化学实验等方面考虑。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硝酸和稀硝酸时,将铜片改用铜丝,不需要反应时,抽出铜丝,反应即可停止;又如铜和稀硝酸反应中,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实验,使装置成为封闭体系,易于对比、观察,药品用量较少,效果明显,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二氧化氮对空气的污染。

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在实验中尽量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且要注意妥善处理废弃物,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密切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学生可利用一些小长假在家乡开展生态环境调查。如调查当地工厂向大气中排放了哪些有害气体和烟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那些危害?并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讨论,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事例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学校可以成立环境保护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环保活动,如利用pH试纸测定 雨水 的酸度,检查校园环境,监督学生不使用塑料餐盒和一次性筷子,请环保部门的同志向学生介绍环境现状,环保工作的新进展等。学生在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

学生可借助学校、班级的 黑板报 、校园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开展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放飞绿色的希望”,“让花草芳香,让鸟儿歌唱”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不同 渠道 了解与环境有关的知识。

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专题讲座。如大气问题专题讲座、水问题专题讲座等;也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如“煤的燃烧”、“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等进行专题讲座。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环保知识。环保教育涉及到学习、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应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广大青少年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 试析环境保护的新助力 》

论文摘要 新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事业的讨论热潮,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作为污染治理的新举措也成为学界广为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通过对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及《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分析,从而对我国现有的第三方治理模式提出改进意见,希望能对我国环保事业有所助益。

论文关键词 第三方 环境污染 治理模式 市场机制

一、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的肇始

在万众瞩目下,新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于2012年8月31日正式提出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历时近两年后在2014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八次会议上终于通过了表决。基于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这一次的法律修订不仅承载着扭转环境问题恶化局面的希望,也面临着异常艰难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确实也重拳出击,规定了许多严格的针对违法者的惩处 措施 ,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也有了诸多新的突破,而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问题在整个环保法修改的过程中引起了学界的广泛热议,成为了此次法律修订的焦点话题。

所谓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以下简称“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 这一概念尽管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但实际上早已纳入到我国的环境治理模式中,并将对我国环保事业未来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指向性作用。

我国对于政府管理模式的探索虽晚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府转型理论。2012年,党的 报告 系统的阐明了我国的服务型政府理论。服务型政府就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满意的政府,为此就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这就必然要求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让市场力量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 随后,在党的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有要“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明确表述,这说明第三方治理是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一个有效方式,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

二、我国第三方治理机制的现状与困境

(一)我国第三方治理机制的立法现状与漏洞

2014年4月24日,新的《环境保护法》通过修订,尽管没有明确的提出第三方治理这一概念,但其对环境监管措施的强化和完善对第三方治理机制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按日计罚且数额不封顶、立法授予环境保护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企业违法排污设备的查封、扣押权等措施提高了污染企业的违法成本;其次,针对政府部门的环境监管不力与违法行政行为也明确设置了区域限批、引咎辞职等制度,进一步使环境监管与责任立法体系更周全,威慑力也更为明显。这也促使企业在污染治理责任履行方面更合法、合理地予以成本效益分析,进而创造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主体介入及污染治理专业化、社会化的现实需求,最终为该制度的构建奠定现实基础。

2014年1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体系化地规定了环境污染治理的第三方治理机制的法规性文件。该文件包括六大方面,共计22条,从总体要求、市场培育、企业的参与机制到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等方面较完备地建立起了我国第三方治理机制的具体架构。这可以说是我国推进环保工作的一大突破,不仅为我国开展第三方治理探索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指引和规范,也将会对激发社会各界资本进入环境污染治理市场的积极性,健全国家环境保护体系产生能动的正面影响。

除上述效力较高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外,还有许多涉及到具体的第三方治理机制运行的规定散见于我国地方性法律法规中,更为切实的指导和规范着第三方治理机制的实际实施与操作。但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我国在立法方面对第三方治理模式的规范还是极为欠缺。一方面,作为指导我国整体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显然对第三方治理不够重视,没有在条文中对第三方治理模式做具体的规定,仅通过三十六条和其他完善环境监管和责任体系的条款侧面体现出对第三方治理模式的鼓励和支持,这无疑不利于第三方治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在新的《环境保护法》通过后出台的《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虽然全面的针对第三方治理模式进行了论述与框架构建,但这一规范性文件效力远远低于《环境保护法》,而且只是对第三方治理模式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宏观层面的较笼统的规范和指导,并没有具体落实到某项详细的制度,其对第三方治理关系的各方主体实际上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二)第三方治理机制在我国的实践与问题

一个新的制度的诞生,往往离不开无数次的探索与尝试。在我国没有出台具体的关于第三方治理的法律规范之前,在实际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就已经有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探索者。在上海,第三方治理在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早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结构,早在17年前一些企业就开始从事专业的污染处理工作,1999年就已涉足第三方治污市场的上海天成环保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也早早萌发了专业的污染处理与环保技术企业,致力于帮助排污企业对其造成的污染进行符合环境标准的治理并以此获得相应报酬。

尽管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第三方治理的模式已经显现出其在污染治理中的独特优势,然而囿于我国相关立法的缺乏和环保理念的滞后,第三方治理机制在实践中仍存在相当多的矛盾与问题。其一,从事环保与污染处理的第三方治理企业发展程度不均,往往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北上广等大城市经济水平高,人口密度大,环境污染自然较为严重,因此第三方治理企业的发展空间就相对广阔,然而我国现在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再是改革开放以前的集中爆发的模式,而是呈现出“遍地开花”的不断蔓延与升级的状态。现在农村和中小城镇的污染问题也让人不容忽视,然而由于经济水平落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正规的第三方治理企业多不愿意进入这一领域提供服务,所以导致这些地区的环境治理仍延续以往低效的运行模式。其二,相关政策和法规的缺乏增加了第三方治理机制进一步发展的难度。长期以来,我国对第三方治理模式的规范和引导不够,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来明确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地位和发展方向,使得新兴的第三方治污企业多年来都是在“摸石头过河”,无形中为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发展增添了许多障碍。

三、对我国第三方治理机制的完善建议

铺陈于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第三方治理机制无论在立法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亟待解决,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助于第三方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一)完善针对第三方治理机制的相关立法

首先,在新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中没有相关条文明确规定第三方治理机制这一制度,以笔者之愚见,希望在未来的法律修订中加入对该机制的具体规定,在全国人大立法层面进一步表明国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第三方治理主体购买环保服务的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如在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这一部分中添加相关内容,因为第三方治理机制恰恰代表不同于政府的来自于市场的私人的一股环保力量。

其次,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也应当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政府出台这一规范性文件的目的主要是给现在各地的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一个宏观性的指导,从而督促各级政府加快推进该模式在地方环境治理方面的运用,而该模式最终可能要依靠地方政府和人大制订更为具体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来作为实施依据。然而从长远看,地方立法虽可以在短期内更为灵活地推进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发展,但同时也会造成各地第三方治理机制之间衔接上的矛盾,例如第三方治理企业的准入标准、环境治理标准的不同等。因此,在各地的第三方治理 经验 较为丰富的时候,我国仍须出台更为完善的、系统化的《第三方治理指导意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度的地方立法可能会造成的混乱问题。

(二)建立健全污染治理交易市场,强化相关政策、资金、技术支持

第三方治理在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环保市场化的实践方式,在传统的“政府——污染企业”的环境治理关系中引入代表市场资源的第三方治理主体,以期能运用市场机制在降低治污成本的同时提升治污效力的目的。而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健全的染治理交易市场,具体来讲就是我国须做好第三方治理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明晰排污企业和治理企业间的责任承担问题等方面的工作,进而为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此外,环保行业的运营具有投资成本高、收益缓慢、技术性强的特点,一些早期的环保企业从事多年第三方治理服务,直到近期才有了较为可观的回报,针对此种特点,政府更应该积极采取全面的资金、技术等各种支持措施。

(三) 普及环保教育活动,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深入的环保教育,有助于让所有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培养民众基本的环保知识与技能。当民众具备了较高的环境意识和素养的时候,每个公民都会发自内心的去保护环境并且摈弃污染环境的行为,正如日本著名法学家川岛武宜所认为的那样:“ 反思 性的、自觉的个人既是自己的立法者,又是自己的法官。” 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良好的环保意识可以为第三方治理机制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四、结语

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呈现出跨流域、多发性等复杂的特点,而各国环境污染治理的立法与实践也表明,单纯地依靠以行政机关为主导的国家治理模式早已难以适应现在环境污染出现的新形势。现在的环保产业最急需的,是建立一种体制机制,把市场、技术和资本融合在一起,让民间资本真正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变成现实的市场,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即是这样一种依靠市场机制对污染治理实践提供有效激励与约束的创造性的污染治理方式,其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极具前景,希望这一制度的创新能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

《 试论化学教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

【论文关键词】化学教学环保教育环境污染

【论文摘要】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拓宽学生环保视野。在化学课教学中,对学生适当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加强环保知识宣传

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如:提倡使用布袋,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不燃放烟花爆竹,使用节约型水具,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等。在生活上穿棉质衣服,多吃素食,住小户型房屋,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筷子等减少二氧化碳地排放量。?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如工厂的烟囱冒黑烟,工厂的污水排入河流,河流上浮满垃圾,土地板结断裂等。告诉学生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生对自己寻找到的资料往往更加相信,印象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结合图片、录像等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从这些触目惊心的资料中产生这样的意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教学中应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环境的情感。如:美国多诺拉因二氧化硫及其氧化物,与大气粉尘结合,使大气产生严重污染,造成5911人暴病。?

2.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学习 九年级化学 教材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时,“保护空气”一节中说到“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同时,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第30页左图以发人深省的幽默漫画为主线索,引出了”温室效应、臭氧的困境、酸雨、汽车尾气等多个专题的学习。?

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4爱护水资源”的学习中,对中国水资源特点、全球水资源概况与分布、水污染、水的自净等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对有关“水”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又如:草原的开垦、森林的砍伐,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越来越多的有机物排放到水中,这些有机物易使水“营养化”,使水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生长茂盛,从而过分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中缺氧,使水中鱼类等因缺氧死亡。?

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62页对水的污染及防制已作了明确的阐述:“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如,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也应该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3.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实验室药品的使用后应将药品放在指定的位置,不能乱丢乱倒乱放,也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时,一部分学生对此无法理解,我们可以把学生用过的药品取一小部分溶于水,看到水变色后,他们认为这已经不能用于另外的实验了,水已经被污染了;这时要求学生 总结 ,经过讨论之后的结论是:“使用过的药品要回收利用或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从而到达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九年级化学主要涉及的环境问题:①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②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③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④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又如,在硫粉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气体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性质会形成“酸雨”,“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可以使河流、湖泊招受污染,可以使土壤酸化;消除措施:①采用低硫的煤,②开辟新能源,如太阳能的开发利用。③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为此,中学化学教育应该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保护环境,美化地球。?

4.在课外活动中加强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火电厂、水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学生的 社会实践 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环境保护教育,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

参考文献?

[1] 《学校环境教育》,远方出版社,北京环境教育学会理事韩静编著(共20册)?

[2]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张季中主编?

[3] 《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有关学校环保教育论文推荐: 1. 环保教育论文

2. 环境教育论文

3. 浅议环保教育的研究论文

4. 关于环保教育的研究论文

5. 关于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论文

6. 初中环保教育论文

众所周知,当前我们正为过去西方发达国家走工业化道路毫无顾忌地毁坏地球环境,掠夺地球资源而导致的种种后果承担责任。事实上我们应该承担这份责任,以节能减排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不管西方先进国家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我们都有这份责任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由于西方走的工业化道路是以掠夺地球资源并毫无考虑地球未来发展为基本方略。所以直至今日,这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致的环境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温室效应引起的局部气候恶化。使温室效应形成的,并为主要来源的有:1、重工业所消耗的能源为实现国家或民族富强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因为它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累积形成温室效应,排放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层在高空对流层累积形成酸雨,对自然森林植物冲刷破坏,两者都会无形之中加剧环境的破坏。2、国家、民族或地区走城镇化道路建设因无较好的规划造成能源的浪费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这些都是以牺牲耕地、山地森林为代价的城镇化发展。期间不仅仅减少绿地,并在做建设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乱搭乱建、污染环境的行为。3、机动车剧增构成能源消耗增加,同时它所排放出来的废气、有害雾气加剧了温室效应。其中发达国家保有机动车辆数量最多。他们仅仅占全球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却保有全球70%以上的机动车。而他们的机动车的耗能远远大过发展中国家车辆的水平,平均较之大约2.5倍。4、油轮以及各种船只,军用船只所造成的污染。它不仅会造成水质的污染。现在的船只发动机所烧的一般是柴油,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并不比其他行业少。值得一提的是人类正加快步伐利用海洋资源,在开采资源过程中,海洋遭到破坏,所遭受的污染已经很严重。并且各种打捞、航船过程种所造成的生态污染却未引起相关重视。5、飞机、各种热气球在飞行时大量排放出造成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冷战,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关系紧张。各种军事防御所需的建设骤然增加。科技的今天,各国更看重天空的防御,于是各类飞机飞向蓝天,可是那些航空煤油消耗并不比其他行业用油少,它所造成的各种污染也将我们的蓝天蒙上灰色。其二、自然资源能源被掠夺、生态遭受破坏。1、城市的扩张与人类生活水平提高所加剧的能源需求。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带动各行业兴起,于是能源的需求变得更大,使得开采增加。这些势必会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文明以及物质的发展。加上工业体系管理的不健全,能源开采的过程中造成的浪费远远大于需求量,并且因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正因无合理开发遭受浩劫。2、岛屿城市群扩张与填海造地带来的环境破坏及污染。填海造地是解决土地紧张的城市扩展的办法之一。这无非是建造港口,填土建造高楼。但是这些看似普通的行为却让环境遭到破坏。并无科学表明海洋中大量存在着一种藻类,它遍布全球。海洋拥有了它所以可以就拥有了过滤器,可以通过它保洁空气。在人类将海洋污染的同时也将藻类无形中消除,这是一种相当于自我毁灭的举动。3、人口增加,加大能源需求。即便是在原始时期,但人口超过所能养活的人口范围就会有人饿死。能源高需求的今天,人类的基因遍布全球的同时将地球弄得千疮百孔,一些高原原本风吹草地见牛羊,就是因为破坏,因为能源、物质的开采,使得矿山被挖开,水土被冲刷流入长江、黄河、最终进入大海。土地不再青遍野,水质而来的却是风沙、沙尘暴以及各种恶劣的自然灾害。三、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节能减排是节约能源,减少单位耗能创造收益污染排放。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石阶上劳动力最为富足的国家之一。原则上,并不是人口多发展起来就一定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而是我国是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外国资本家们仅仅将一堆“纸票”拿到中国来就能够为他们的国家产生出他们所需要的物品。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原料,就这样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产生出来,留下一堆垃圾。这些垃圾并未被有关部门重视,继续污染中华大地。理解是这样的,事实上,是我们之间的相互利用罢了。因为外商找来了项目,找来了发展的发动机,经济的引擎才能旋转。像我们这么大的能源消耗真正能够产生经济量相对欧美发达国家低耗能是很可怜的。这是产业结构的问题,也是科技含量、社会分工以及更多的问题。节能减排可以这么理解,运用高科技手段使消耗能源单位产生的效益增加。将产值实现耗能最低化,污染最低化。节能减排应该是全体人们的事情,达到企业工厂,地区发展规划。小到个人日常行为都应该跟着党的方针走。当你走到街上发现地上有垃圾顺手弯腰捡起丢进垃圾桶里。这避免了环卫人员为清洁一屑纸张而走动,同时也让城市多了一份整洁美丽。当你上班之前将各种家电关掉并将插座拔出,在节约你家电费开支的同时使能源利用率上涨,减少了煤电产生的二氧化碳。当你少抽一包烟在你本身健康避免一次伤害的同时减少了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首先认清节能减排是一件你我它必须做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必要去做,然后应该用具体的行动去付出养成好习惯。相信做过的人会明白,这些不仅能节约资源,减少开支,并且能在心里上赢得快乐

环保发电仪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种各样的环保产品和替代能源也是曾出不穷。一、旋转门发电每个大酒店门口都有一个旋转门,人们进进出出都要转动它,那为什么不把这推动旋转门转动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呢?既可以作为夜间灯光的能源,又可以用来防备不时之需。对于那些生意兴旺的酒店来说,每个月的电费都可以省个七八十元,而小餐馆也可以多买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的。这些白来的钱既不犯法,又保护了环境,何尝不要呢?我觉得这种发电器应该得到推广,应该每一家酒店都装上,这不仅是为了酒店自己,还是为了我们美好的地球。因为这种发电器不排放二氧化碳,建造也不会消耗大量的材料,只会为全国省下千万度电来,为我们美好的地球增添绿色。二、下水道发电每栋大楼都会有一根长长的下水道,而在这普遍又普通的东西里又可以干些什么呢?我说:还是发电。思路来自于那三峡大坝巨大的发电量,水力发电是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位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之位能转换成水轮机之动能,再藉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利用水力推动水轮机转动,将水能转变为机械能,在水轮机上接上发电机,随着水轮机转动便可发出电来,这时机械能又转变为电能。下水道有一个优势,就是深度大,底部压强大,容易推动水轮机转动,也避免了堵塞的隐患,而用水又是经常的事,这发电量可想而知,不但楼道灯的电费免了,连电梯的费用也几乎没了。而且水力发电是再生能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半点损害,所以我们可以家家户户都安上它。如果这两种发电器得到推广并使用,那么全国就会有上百万度的电省下来,有上万次停电会被避免,有上万吨煤可以减少燃烧,上千吨二氧化碳可以不被排放,地球的负担就大大减少,我们的未来就会充满绿色。

  • 索引序列
  • 绿色信贷创新研究论文
  • 农户信贷产品创新研究论文
  • 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论文
  • 有关绿色信贷的文献综述论文
  • 学校绿色科技发明创新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