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有关论文题目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有关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有关论文题目

中国,泱泱大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是理所当然的。在理解中国历史的过程中,《中华上下五千年》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中华上下五千年》讲的是五千年来中国——这个大国的改革和变迁,生动有趣地介绍了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再到中华民国,世事沧桑,历尽了数不胜数的悲凉与欢喜。中华民族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了,我们祖先所缔造的国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热爱自由、热爱和平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经过原始社会后,首先在人烟稠密、物产丰富的黄河一带的中原大地,建立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各族人民共同建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我最佩服的要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典型的两个代表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城和秦兵马俑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汇集了人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当读到越王勾践为过牺牲时我为他的满腔热血所振奋:当读到大禹治水时,我被大禹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当读到夏朝国君暴虐荒淫时,我的心中不禁生起团团怒火,为当时的平民百姓抱不平;当我读到清王朝腐败而签订一条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时,不时觉得心寒。上下五千年,好汉千千万。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的民族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思想家孔子、民族英雄林则徐、文学家陶渊明、科学家张衡等,他们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华民族添光增彩。曾几何时,巴比伦、古罗马等国家和中国一样,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却失去了昔日的光泽,惟独中国——这条东方巨龙还闪耀着光辉,中华浩浩五千年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中国北京的故宫,世界上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世界上最早最全的医药书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这些都凝聚着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历史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知识宝库,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光辉成果与高深的智慧。“读史使人明智”——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300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的确,读史能让我头脑变得睿智,让心胸变得开阔,让目光变得敏锐,让志向变得高远,真正成为天地间一个大写的“人”。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不知有过多少奇迹,我真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书中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一位位鲜活的历史人物,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倍地勤奋。我们在学习现代科技时,也要扎扎实实地学好我国的历史文化,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把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代代相传,这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的答案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采纳答案”按钮,送咱一朵小红花鼓励下吧!祝您生活愉快!谢谢!

传统文化播神州,华夏文明永流传。本文整理了弘扬传统文化题目,欢迎阅读。

《永恒的传承》

《我们的骄傲》

《不破不立,无本五行》

《去芜存精》

《爱我中华》

《最令我感动的事》

《德随心动,心随我动》

《你懂得了吗》

《它将飘去哪里》

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

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传授东方经典,培训传统文化。

发扬优良传统,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

传播东方智慧,辉映卓越人生。

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弘扬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传承东方典藏,智育华夏儿女。

这是文章,不是题目!??????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从它的起源、发展、内容的演变等方面多维度讲“博大精深”。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可以写“为什么”、“怎么样”“谁”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由此会产生“什么”后果。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列举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缺点并举例说明,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地继承中国传统文

化。

4、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可以写继承的重要性和不继承的不良后果两两比较得出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5、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创新

中华传统文化不光要继承,还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可以写如何去创新。

幼儿园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

幼儿园实施民俗文化大课堂的教育价值与路径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实施民俗文化大课堂的教育价值与路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幼儿园应秉持大教育的理念,以大课堂的形式拓展教育内容并创新课程实践模式。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即是一种基于民俗文化教育价值与实践方式而构建的新型教育组织形式,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开放、多元和真实的学习环境,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大课堂应依据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内容,并注重幼儿在认知、情感、审美、身体、动作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幼儿园既可以在社会民俗文化活动中嵌入此种大课堂,也可以在园内组织专门的民俗文化活动,还可以联合社区和家庭共建民俗文化活动平台,以生活化的方式促进幼儿对民俗文化活动的认识和参与。

关键词:

民俗文化;民俗活动;园本课程;

引言:

学前儿童的学习具有启蒙性,对他们的教育离不开幼儿所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与文化环境。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一切关于自然、社会、文化和生活的内容都可成为学习的对象,一切可供自身探究和活动的场所都可成为学习的课堂。[1][2][3][4]幼儿园教育应该秉持大教育的理念,应该通过多元、开放和包容的教育活动来为幼儿构建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并要将课堂从园舍之内扩展到幼儿园之外,以大课堂的形式来拓展幼儿园教育的内容范畴和创新幼儿园教育的课程实践模式。

[5]幼儿学习的生活性和经验性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必须具有本土性,幼儿园教师应该将那些具有教育价值的地方资源开发成课程。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人类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数量众多且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不仅承载和传递了特定的文化内容,还反映了特定区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6][7][8]把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引入幼儿园课堂将极大地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方式,有利于为幼儿创设更为适宜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一、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是一种基于民俗文化教育价值和实践方式而构建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包含幼儿园既有的班级教学和区域活动,但又超越了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时空限制,从而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内容更丰富、空间更广阔、形式更多样、过程更灵活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在教育内容上追求对本土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试图通过民俗文化来发展幼儿的知识、经验、思维和行为,让幼儿在民俗文化的浸润下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观念和本土文化情感的文化个体。在教育形式和教育空间上则打破了幼儿园既定教育组织形式的禁锢,将学习的场所拓展到一切民俗文化存在且幼儿可以参与的地方,可以最大程度地契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

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因其组织形式的变化而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具有真实性。因为民俗文化大课堂将教育活动放在了真实的民俗文化活动现场,幼儿看到的是真实的活动情景,感受的是真实的活动过程,这种真实的民俗文化活动体验可以让幼儿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第二,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具有实践性。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是借助于真实的民俗文化活动来开展,它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幼儿真实地参与民俗文化活动,而不是将幼儿设定为旁观者或者欣赏者。

第三,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实践过程具有灵活性。民俗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幼儿园可以根据不同民俗文化的特征以及教育目标灵活地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活动,而这种灵活性又表现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场所、活动时间、活动形式等诸多方面。

第四,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具有多目标性。民俗文化往往是一种综合的文化表现形态,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经验,还在审美、情感等方面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五,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具有趣味性。民俗文化发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它在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诉求的基础上也具有相应的休闲和娱乐功能。[9]民俗文化的休闲与娱乐功能就让民俗文化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幼儿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参与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和妙趣横生。[10]

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作为一种重要的园本课程组织形式而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首先,它可以丰富和完善幼儿园的课程体系。[11]民俗文化大课堂在本质上是一种园本课程,但这种课程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课程的内容范畴和实践场域,它将幼儿园课程延伸至幼儿园之外,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其次,它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意识。民俗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它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将其开发成幼儿园课程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可以让幼儿在充分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认同和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再次,可以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12]民俗文化大课堂可以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让教师在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与教学能力。最后,可以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需要依托社区内组织的各项民俗文化活动或者民俗文化资源,当幼儿园将课堂搬到社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时,其与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便变得更为频繁,这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内容来源以及目标的确立

区别于幼儿园的一般课程,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是一种“被动”的课程组织与实践方式,即它是先有民俗文化,后有基于民俗文化的相关课程实践活动。这种民俗文化教育活动是真实的,幼儿是民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它不是幼儿园为了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园内专门构建的一门民俗文化课程,这也就决定了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内容选择在目标设定之前。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教育作用发生的过程一方面在于民俗文化活动本身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于它可以在幼儿园内生成新的活动,从而让幼儿的经验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如何选择和确定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内容来源就十分重要。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民俗是基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思想情感与信仰等而产生并通过长期积累、沉淀而形成的带有一定地域特点、民族特征和历史渊源的地方文化,[13]它是与人们的行为习惯及准则、地域风俗、民族情感、社会价值观念等密切融合的社会存在。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性和历史性存在,既有科学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不科学和不合理的成分,当将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时,就需要去粗取精,要通过充分的甄别来选择那些积极、健康和具有正向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民俗文化。[14]民俗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态,涉及节庆祭祀、民间艺术、饮食穿戴等诸多领域,且民俗文化既可以表现为物质形态的文化,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应该依据地方的民俗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内容来源,并根据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规律来设置民俗文化大课堂并开展相应的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

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应该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活动的开展依托于外在的民俗文化资源,幼儿园对民俗文化内容与形式的选择都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其目标的设置应该基于对民俗文化教育价值的充分挖掘以及民俗文化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内在连接。[15]因为民俗文化种类繁多且形态各异,基于民俗文化的幼儿园大课堂的目标也是多重和多领域的。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目标不仅着眼于幼儿认知的发展和知识的增长,还注重幼儿在身体、情绪、人格、社会性、文化经验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目标首先应该着眼于幼儿的文化启蒙,帮助幼儿充分感知民俗文化所蕴含的文化要义与文化精神,要让幼儿通过体验和参与民俗文化活动来发展良好的文化意识和个性人格,通过民俗文化活动来夯实幼儿的文化根基,从而帮助幼儿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深刻文化认同感和厚重历史文化根基的个体。在此基础上,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应该着眼于幼儿在认知、身体、动作、情感、审美、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民俗文化种类繁多,内容包罗万象,某一种民俗文化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俗文化大课堂教育活动时应该注重目标的多维性和联系性。

三、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实施路径

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具有区别于传统课程的典型特征,它在内容来源上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在实施过程中也将课堂从园所之内搬到了幼儿园之外,且它以园外开展的民俗文化活动为先导。这种扎根于社会的大课堂可以增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体验与感知,让幼儿能够在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去切身理解自身所生存的环境。由于幼儿园之外的民俗文化活动不以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为依据,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俗文化大课堂活动时需要充分了解本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及民俗文化活动开展的时间,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安排合理地选择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实施路径。

首先,在社会民俗文化活动中嵌入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幼儿园可以把社会上举办的各种民俗活动和各种自然发生和开展于民间的民俗文化活动视为一种大活动、大课堂,并在这种大活动中嵌入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社会民俗文化活动是真实存在的,但不一定是真实的现场,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的民俗文化活动也属于社会民俗文化大活动的范畴。在社会民俗文化活动当中,教师一是可以让幼儿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中的某一环节,如参与环境布置、参演节目、展示作品等;二是可以争取在民俗文化活动中为幼儿开设特别专场或者分场,让幼儿能够深度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过程;三是可以将社会民俗文化活动延伸至幼儿园,在幼儿园内生成相应的民俗文化活动主题,进一步强化幼儿的民俗文化体验。基于社会民俗文化大活动的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可以尽可能地给予幼儿真实的文化体验,让幼儿在与民俗文化的切身互动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文化认知。与此同时,社会民俗文化活动还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这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发展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其次,开展常态化的幼儿园民俗文化活动。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活动向幼儿展示了一个更为真实和全面的文化样态,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活动平台。但社会化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限制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实践水平。为了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幼儿园可以在社会化民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常态化的民俗文化活动。幼儿园在挖掘和整理本地民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诸如组建幼儿民俗艺术团、开设民俗工艺创作坊、举办民俗文化陈列展和民俗文化艺术节、编辑印制民俗文化儿童读本和建立民俗文化社团等方面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民俗文化环境,让民俗文化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

再次,联合社区和家庭共建民俗文化活动平台。幼儿园可以将民俗文化大课堂融入社区活动,通过社区内的老人或者公益组织来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在重要的传统节日或者民俗文化节点,幼儿园可以联合社区和家庭开展不同形式的民俗文化活动,让幼儿在一种充满亲情或者熟悉的氛围中深度参与各项民俗文化活动。这种民俗文化活动形式在附带鲜明的教育目标的同时也可以规避集体教学中教师说教所产生的弊端,它能够以生活化、操作化的方式让幼儿去认识民俗文化的要义与内涵。联合社区和家庭共建民俗文化平台可以增强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可控性,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来服务于幼儿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林虹.地方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9(10):93-96.

[2]陈纳.幼儿应该主要学习什么:经验获得与幼儿发展关系的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50-88.

[3]杨华俊.乡村幼儿园“自然生活”课程的内涵、价值与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9(11):93-96.

[4]刘芸.大自然:幼儿理想的学习场所[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8):48.

[5]黄静.幼儿园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7(03):67-69.

[6]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54-77.

[7]程五一,杨明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8):97-101.

[8]张斌.“江韵文化”童趣体验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9(07):93-96.

[9]刘婷.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以哈尼族、彝族和傣族的艺术事象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5:53-60.

[10]聂婉婷,杨婧丹.试论民俗文化中的教育意蕴[J].西部学刊,2019(22):55-57.

[11]梁小丽,张婵香.渗透民俗文化于课程设置,提升幼儿园园本课程价值[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4):82-84.

[12]王娟,徐琴.做有文化根基的教师[J].教育科学论坛,2016(23):10-13.

[13]潘莉.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传承保护的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4(01):35-37.

[14]王睿喆.少数民族表现民俗的当代价值及趋势展望[J].贵州民族研究,2019(02):72-76.

[15]马春玉.与幼儿发展连接:幼儿园课程理念落实的关键[J].学前教育研究,2020(04):93-96.

小论文:如何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

摘 要:当今我国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正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中去。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学习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一是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弘扬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三是结合德育教育,通过全园、班级、小组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生教育;幼儿教育一、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弘扬传统文化教育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的个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古代有很多教育意义深刻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孟母三迁等,这些故事成为历代幼儿教育的生动教材。幼儿园在创设环境的时候,可以考虑把这些小故事变化成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的卡通画,绘在校园文化墙上或张贴于橱窗甚至楼梯过道等地方,让幼儿不断通过这些非常直观的画面图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通过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讲解,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慢慢理解其内容。

体会故事的内涵,明白要做一个好孩子的道理。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们不仅要培养幼儿诚实、礼让的美德,还要使他们懂得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勤动手动脑、富有同情心、学会与身边的小朋友友好相处等道理。

幼儿园传统的民族文化论文题目

幼儿园实施民俗文化大课堂的教育价值与路径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实施民俗文化大课堂的教育价值与路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幼儿园应秉持大教育的理念,以大课堂的形式拓展教育内容并创新课程实践模式。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即是一种基于民俗文化教育价值与实践方式而构建的新型教育组织形式,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开放、多元和真实的学习环境,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大课堂应依据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内容,并注重幼儿在认知、情感、审美、身体、动作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幼儿园既可以在社会民俗文化活动中嵌入此种大课堂,也可以在园内组织专门的民俗文化活动,还可以联合社区和家庭共建民俗文化活动平台,以生活化的方式促进幼儿对民俗文化活动的认识和参与。

关键词:

民俗文化;民俗活动;园本课程;

引言:

学前儿童的学习具有启蒙性,对他们的教育离不开幼儿所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与文化环境。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一切关于自然、社会、文化和生活的内容都可成为学习的对象,一切可供自身探究和活动的场所都可成为学习的课堂。[1][2][3][4]幼儿园教育应该秉持大教育的理念,应该通过多元、开放和包容的教育活动来为幼儿构建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并要将课堂从园舍之内扩展到幼儿园之外,以大课堂的形式来拓展幼儿园教育的内容范畴和创新幼儿园教育的课程实践模式。

[5]幼儿学习的生活性和经验性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必须具有本土性,幼儿园教师应该将那些具有教育价值的地方资源开发成课程。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人类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数量众多且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不仅承载和传递了特定的文化内容,还反映了特定区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6][7][8]把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引入幼儿园课堂将极大地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方式,有利于为幼儿创设更为适宜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一、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是一种基于民俗文化教育价值和实践方式而构建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包含幼儿园既有的班级教学和区域活动,但又超越了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时空限制,从而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内容更丰富、空间更广阔、形式更多样、过程更灵活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在教育内容上追求对本土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试图通过民俗文化来发展幼儿的知识、经验、思维和行为,让幼儿在民俗文化的浸润下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观念和本土文化情感的文化个体。在教育形式和教育空间上则打破了幼儿园既定教育组织形式的禁锢,将学习的场所拓展到一切民俗文化存在且幼儿可以参与的地方,可以最大程度地契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

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因其组织形式的变化而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具有真实性。因为民俗文化大课堂将教育活动放在了真实的民俗文化活动现场,幼儿看到的是真实的活动情景,感受的是真实的活动过程,这种真实的民俗文化活动体验可以让幼儿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第二,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具有实践性。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是借助于真实的民俗文化活动来开展,它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幼儿真实地参与民俗文化活动,而不是将幼儿设定为旁观者或者欣赏者。

第三,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实践过程具有灵活性。民俗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幼儿园可以根据不同民俗文化的特征以及教育目标灵活地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活动,而这种灵活性又表现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场所、活动时间、活动形式等诸多方面。

第四,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具有多目标性。民俗文化往往是一种综合的文化表现形态,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经验,还在审美、情感等方面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五,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具有趣味性。民俗文化发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它在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诉求的基础上也具有相应的休闲和娱乐功能。[9]民俗文化的休闲与娱乐功能就让民俗文化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幼儿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参与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和妙趣横生。[10]

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作为一种重要的园本课程组织形式而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首先,它可以丰富和完善幼儿园的课程体系。[11]民俗文化大课堂在本质上是一种园本课程,但这种课程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课程的内容范畴和实践场域,它将幼儿园课程延伸至幼儿园之外,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其次,它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意识。民俗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它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将其开发成幼儿园课程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可以让幼儿在充分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认同和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再次,可以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12]民俗文化大课堂可以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让教师在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与教学能力。最后,可以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需要依托社区内组织的各项民俗文化活动或者民俗文化资源,当幼儿园将课堂搬到社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时,其与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便变得更为频繁,这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内容来源以及目标的确立

区别于幼儿园的一般课程,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是一种“被动”的课程组织与实践方式,即它是先有民俗文化,后有基于民俗文化的相关课程实践活动。这种民俗文化教育活动是真实的,幼儿是民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它不是幼儿园为了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园内专门构建的一门民俗文化课程,这也就决定了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内容选择在目标设定之前。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教育作用发生的过程一方面在于民俗文化活动本身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于它可以在幼儿园内生成新的活动,从而让幼儿的经验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如何选择和确定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内容来源就十分重要。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民俗是基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思想情感与信仰等而产生并通过长期积累、沉淀而形成的带有一定地域特点、民族特征和历史渊源的地方文化,[13]它是与人们的行为习惯及准则、地域风俗、民族情感、社会价值观念等密切融合的社会存在。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性和历史性存在,既有科学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不科学和不合理的成分,当将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时,就需要去粗取精,要通过充分的甄别来选择那些积极、健康和具有正向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民俗文化。[14]民俗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态,涉及节庆祭祀、民间艺术、饮食穿戴等诸多领域,且民俗文化既可以表现为物质形态的文化,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应该依据地方的民俗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内容来源,并根据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规律来设置民俗文化大课堂并开展相应的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

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应该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活动的开展依托于外在的民俗文化资源,幼儿园对民俗文化内容与形式的选择都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其目标的设置应该基于对民俗文化教育价值的充分挖掘以及民俗文化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内在连接。[15]因为民俗文化种类繁多且形态各异,基于民俗文化的幼儿园大课堂的目标也是多重和多领域的。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目标不仅着眼于幼儿认知的发展和知识的增长,还注重幼儿在身体、情绪、人格、社会性、文化经验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目标首先应该着眼于幼儿的文化启蒙,帮助幼儿充分感知民俗文化所蕴含的文化要义与文化精神,要让幼儿通过体验和参与民俗文化活动来发展良好的文化意识和个性人格,通过民俗文化活动来夯实幼儿的文化根基,从而帮助幼儿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深刻文化认同感和厚重历史文化根基的个体。在此基础上,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应该着眼于幼儿在认知、身体、动作、情感、审美、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民俗文化种类繁多,内容包罗万象,某一种民俗文化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俗文化大课堂教育活动时应该注重目标的多维性和联系性。

三、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实施路径

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具有区别于传统课程的典型特征,它在内容来源上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在实施过程中也将课堂从园所之内搬到了幼儿园之外,且它以园外开展的民俗文化活动为先导。这种扎根于社会的大课堂可以增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体验与感知,让幼儿能够在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去切身理解自身所生存的环境。由于幼儿园之外的民俗文化活动不以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为依据,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俗文化大课堂活动时需要充分了解本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及民俗文化活动开展的时间,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安排合理地选择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实施路径。

首先,在社会民俗文化活动中嵌入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幼儿园可以把社会上举办的各种民俗活动和各种自然发生和开展于民间的民俗文化活动视为一种大活动、大课堂,并在这种大活动中嵌入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社会民俗文化活动是真实存在的,但不一定是真实的现场,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的民俗文化活动也属于社会民俗文化大活动的范畴。在社会民俗文化活动当中,教师一是可以让幼儿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中的某一环节,如参与环境布置、参演节目、展示作品等;二是可以争取在民俗文化活动中为幼儿开设特别专场或者分场,让幼儿能够深度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过程;三是可以将社会民俗文化活动延伸至幼儿园,在幼儿园内生成相应的民俗文化活动主题,进一步强化幼儿的民俗文化体验。基于社会民俗文化大活动的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可以尽可能地给予幼儿真实的文化体验,让幼儿在与民俗文化的切身互动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文化认知。与此同时,社会民俗文化活动还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这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发展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其次,开展常态化的幼儿园民俗文化活动。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活动向幼儿展示了一个更为真实和全面的文化样态,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活动平台。但社会化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限制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实践水平。为了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幼儿园可以在社会化民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常态化的民俗文化活动。幼儿园在挖掘和整理本地民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诸如组建幼儿民俗艺术团、开设民俗工艺创作坊、举办民俗文化陈列展和民俗文化艺术节、编辑印制民俗文化儿童读本和建立民俗文化社团等方面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民俗文化环境,让民俗文化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

再次,联合社区和家庭共建民俗文化活动平台。幼儿园可以将民俗文化大课堂融入社区活动,通过社区内的老人或者公益组织来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在重要的传统节日或者民俗文化节点,幼儿园可以联合社区和家庭开展不同形式的民俗文化活动,让幼儿在一种充满亲情或者熟悉的氛围中深度参与各项民俗文化活动。这种民俗文化活动形式在附带鲜明的教育目标的同时也可以规避集体教学中教师说教所产生的弊端,它能够以生活化、操作化的方式让幼儿去认识民俗文化的要义与内涵。联合社区和家庭共建民俗文化平台可以增强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可控性,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来服务于幼儿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林虹.地方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9(10):93-96.

[2]陈纳.幼儿应该主要学习什么:经验获得与幼儿发展关系的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50-88.

[3]杨华俊.乡村幼儿园“自然生活”课程的内涵、价值与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9(11):93-96.

[4]刘芸.大自然:幼儿理想的学习场所[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8):48.

[5]黄静.幼儿园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7(03):67-69.

[6]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54-77.

[7]程五一,杨明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8):97-101.

[8]张斌.“江韵文化”童趣体验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9(07):93-96.

[9]刘婷.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以哈尼族、彝族和傣族的艺术事象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5:53-60.

[10]聂婉婷,杨婧丹.试论民俗文化中的教育意蕴[J].西部学刊,2019(22):55-57.

[11]梁小丽,张婵香.渗透民俗文化于课程设置,提升幼儿园园本课程价值[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4):82-84.

[12]王娟,徐琴.做有文化根基的教师[J].教育科学论坛,2016(23):10-13.

[13]潘莉.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传承保护的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4(01):35-37.

[14]王睿喆.少数民族表现民俗的当代价值及趋势展望[J].贵州民族研究,2019(02):72-76.

[15]马春玉.与幼儿发展连接:幼儿园课程理念落实的关键[J].学前教育研究,2020(04):93-96.

幼儿园传统游戏论文题目

1、对幼儿园实施家园合作共育模式的思考2、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与策略3、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教育水平的有效形式4、幼儿养成教育初探5、浅谈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有效性的策略6、乡镇中心园保育队伍建设的探索7、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8、如何引导幼儿快乐地学习数学9、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0、浅谈绘本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11、浅析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提问策略12、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的策略分析13、幼儿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14、对幼儿教学中利用插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探究15、刍议有效矫正幼儿任性行为实践与研究(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OK ,我、可、以、帮、你、搞、定。

幼师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师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幼儿园教育大纲》的比较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42、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43、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44、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45、激发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有关幼儿园小学化论文题目

幼儿园论文写的方面如下:

首先要定位一个主题吧。其次根据班级实际和你工作实际来写。最后,寻找理论立足点,加上事例。

从理论的层面出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

幼儿园论文题目如下:

1.对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的认识 2.浸入式英语教育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 3.浅谈游戏在幼儿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4.民办幼儿园发展个案研究 5.如何培养幼儿早期学习英语的兴趣 6,谈谈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 7.给在幼园整合课程中的运用 8.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1、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2、 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3、 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4、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5、 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6、 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7、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8、 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9、 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11、 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12、 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15 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16、 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17、 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20、 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21、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23、 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24、 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36、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37、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38、 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39、 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40、 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41、 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建议:1、 选题:根据建议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商议,题目不要太大,以免空泛和难以驾御2、 结构: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3、 论文写作逻辑清晰,内容充实。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查型论文也要有一定理论分析。以上课题可以代做!

  • 索引序列
  •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有关论文题目
  • 幼儿园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
  • 幼儿园传统的民族文化论文题目
  • 幼儿园传统游戏论文题目
  • 有关幼儿园小学化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