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西北大学学报和西部考古

西北大学学报和西部考古

发布时间:

西北大学学报和西部考古

1、《唐代俘虏政策述略》,《唐都学刊》1992年2期。2、《唐代蜡烛小考》,《人文杂志》1994年1期。3、《唐代南方金银器的发现与特征》,《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4期。4、《试论唐代金银制造地的分布》,《考古文物研究——纪念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三秦出版社,1996年。5、《从考古发现看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制造业》,《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2期。6、《唐长安城崇化坊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7年),文物出版社。7、《试论唐代北方金银器的发现及特征》,《文博》1997年5期。8、《西安财政干部培训中心汉、后赵墓发掘简报》,《文博》1997年6期。9、《江苏と浙江の东晋墓の时期につぃて》(独立),(日)奈良县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汇报《青陵》第104号。10、《唐代香供养具(金属香炉)につぃての试论》(独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纪要《考古学论考》第23册,2000年3月。11、《唐代金属香炉研究》,《文博》2000年2期。12、《万县中坝子遗址发掘获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1998年11月11日第1版。13、《重庆市万州区上中坝遗址发掘》,《文博》2000年第4期。14、《陕西安塞毛庄科石窟调查简报》,《文博》2001年第1期。15、《重庆市万州区中坝子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3期。16、《万州中坝子遗址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度),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17、《万州上中坝遗址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度),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18、《重庆云阳乔家院子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文博》2002年第1期。19、《重庆万州中坝子遗址第四次发掘简报》,《文博》2002年第3期。20、《重庆云阳乔家院子遗址唐宋时期遗存》,《江汉考古》2002年第3期。21、《略论唐代公主的婚姻生活》,《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4期。22、《辽代香炉的初步研究》,《文博》2002年第4期。23、《西安南郊明代墓葬发掘报告》,《文博》2002年第5期。24、《〈唐故贵妃豆卢氏志铭〉考释》,《文博》2003年第2期。25、《重庆万州中坝子遗址发现唐代金铜佛教造像》,《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2期。26、《陕西安塞新茂台石窟调查简报》,《文博》2003年第6期。27、《略论北魏至隋唐时期的舍利瘗埋制度》,《丝绸之路学研究》(日本)第21册,2004年。28、《唐代舍宫为寺考略》,《西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29、《略论隋代的舍利瘗埋制度》,《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1辑,三秦出版社,2004年。30、《陕西安塞云山品寺石窟调查报告》,《考古与文物》2005年第4期。31、《隋唐时代的金银器与陶瓷器的造型关系》,《文化史学》第60号(日本),日本同志社会大学,2004年。32、《略论唐代僧尼的葬制》,《乾陵文化研究》(一),三秦出版社,2005年。33、《帝陵建寺之制略论》,《西部考古》第一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34、《唐长安城崇化坊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9期。35、《重庆云阳县乔家院子六朝及明代遗址的发掘》,《考古》2006年第5期。36、《唐代金银器社会角色的文化诠释》,《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4期。

1.[日]三辻利一主编,王世和、王维坤等著:《东アジア古代陶器の传播·流通に関にする研究》,奈良教育大学共同研究报告书,1991年。2.王维坤著:《西安案内》(日文版),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年。3.张永禄主编,段浩然、王维坤等著:《唐代长安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湖北省博物馆编,王维坤等译:《鄂城汉三国六朝铜镜》,文物出版社、古代学研究会,1988年。5.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考古文物研究(一)》(参编)三秦出版社1996年。6.王维坤著:《中日の古代都城と文物交流の研究》,(日本)同志社国际主义教育委员会,1997年。7.王维坤著:《中日の古代都城と文物交流の研究》,(日本)朋友书店,1997年。8.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考古文物研究(二)》(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9.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百年学府聚珍》(参编)文物出版社2002年。10.王维坤著:《中日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四、论文与译文1.戴彤心、王维坤、张洲:《宝鸡石咀头东区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第2期。2.戴彤心、张洲、王维坤:《陕西华县、扶风和宝鸡古遗址调查简报》,《文博》1987年第2期。3.王维坤、冉万里:《唐长安城崇化坊遗址》,载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1997年。4.王维坤:《隋唐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的比较研究——中日古代都城研究之一》,《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5.王维坤:《日本平城京模仿中国都城原型探究——中日古代都城研究之二》,《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6.王维坤:《中日出土的唐三彩工艺技术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第4期。7.王维坤:《试论孔子学说的东传及其影响》,《孔子研究》1992年第3期。8.王维坤:《中国唐三彩与日本出土的唐三彩研究综述》,《考古》1992年第12期。9.王维坤:《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辨析》,《考古》1996年第1期。另载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墓壁画研究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10.王维坤:《试论隋唐长安城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隋唐长安城研究之二》,《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11.王维坤:《沙河古桥的新发现与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12.王维坤:《建国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13.王维坤:《睡虎地秦简《日书·玄戈》再析》,载西北大学秦汉史研究室编:《陈直先生纪念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14.铃木重治、王维坤:《坦桑尼亚出土的中国陶瓷器》,《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1期。15.王维坤:《日本平城京模仿隋唐长安城原型初探》,《文博》1992年第3期。16.王维坤:《试论日本正仓院珍藏的镀金鹿纹三足银盘》,《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5期。17.王维坤:《试论隋唐长安城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隋唐长安城研究之一》,载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考古文物研究》,三秦出版社,1996年。18.王维坤:《武则天造字的分期》,《文博》1998年第4期。19.王维坤:《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构造与里坊制的起源》,载史念海主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20.王维坤:《中国古代都城的历史演变与定型研究》,载《远望集》编委会编:《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21.王维坤:《关于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几个问题》,载黄留珠主编:《西北大学史学丛刊1·周秦汉唐研究》,三秦出版社,1998年。22.王维坤:《略论日本出土武则天造字的历史意义》,载黄留珠主编:《西北大学史学丛刊2·周秦汉唐研究》,三秦出版社,2001年。23.王维坤:《再论汉唐时代的长安渭河三桥》,载史念海主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增刊·汉唐长安与关中平原》,中日历史地理合作研究论文集第二辑,1999年 。24.王维坤:《建国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25.王维坤:《隋唐墓葬出土的死者口中含币习俗溯源》,《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5期。26.王维坤:《科学的考古发掘与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调研与决策》)2001年第10期。27.王维坤:《长安の都と平城京から探る日中文化の交流》,(日本)《富山市日本文化研究所报》第14号,1995年。28.[日]太田进著,郭笃信、王维坤译:《我在中国的经历——与阿六有关的事情》,《西北大学校刊》第105期,1984年12月13日。29.王维坤:《漫话元宵节》,载西安市历史学会、西安市地方志馆:《西安今古》1985年第2期。30.王维坤:《虞世南及其书法艺术》,载西安市历史学会、西安市地方志馆:《西安今古》1985年第6期。31.王维坤:《漫谈昭陵》,载张铭洽主编:《长安史话·隋唐分册》,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年。32.王维坤:《正仓院超す大量の唐代织物》,《毎日新闻》1987年7月2日。33.王维坤:《中国の秦始皇帝の兵马俑》,《同志社国际学生》,(日本),1986年第2号。34.王维坤:《中国陕西法门寺の歴史と考古発掘记》,《同志社国际学生》,(日本),1987年第3号。35.王维坤:《龙生九子の传说につぃて——考古学の立场からみる》,载森浩一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Ⅲ·考古学と地域文化》,(日本),1987年。36.王维坤:《古代中日文化交涉史の一考察——日本の遣唐使のルートを中心に》,载森浩一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Ⅳ·考古学と技术》,(日本),1988年。37.王维坤:《古代中日の都城に関にする研究——长安城と平城京を中心として》,(日本)同志社大学大学院修士论文,1988年。38.王维坤:《平城京の模仿原型》,载上田正昭编:《古代の日本と东アジア》,(日本东京)小学馆,1991年。39.[日]吉川忠夫著,王维坤译:《五、六世纪东方沿海地域与佛教——摄山栖霞寺的历史》,《敦煌学集刊》1992年第2期。40.王维坤:《唐代耀州窑の考古学的新发见》,载同志社大学文化史学会:《文化史学》第49号,(日本),1993年。41.王维坤:《シルクロードと死者の口に货币を含ませる习俗》,载森浩一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Ⅵ·考古学と信仰》,(日本),1994年。42.王维坤:《长安の都と平城京から探る日中文化の交流》,《富山市日本海文化研究所报》第14号,(日本),1995年。43.王维坤:《考古学から见た孔子学说の东传とその影响》,(日本)佛教大学综合研究所编:《佛教大学综合研究所纪要·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第2号,1995年。44.王维坤著、气货泽保规訳:《长安城のプランニング》,《月刊しにか》1996年第9号。45.王维坤:《则天造字と日本における“则天文字”の受容》,载上田正昭编:《古代の日本と渡来の文化》,(日本)小学馆,1997年。46.王维坤:《中国陕西の古代陵墓出土の文字瓦当》,载森浩一编:《古代探求》,(日本)中央公论社,1998年。47.王维坤:《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构造与里坊制的起源》,载(韩国)汉城大学地理教育科编:《’97首届韩中日古代都市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1997年。48.王维坤:《中国古代都城的历史演变与定型研究》,载(韩国)韩中考古学研究所编:《韩·中考古学研究5》,1998年。49.王维坤:《隋·唐长安城の総设计プランと平城京におけるその受容》,(日本)同志社大学文化史学会编:《文化学年报》第48辑,1999年。50.王维坤:《唐长安城における 大明宫含元殿の発掘と新认识》,载森浩一、松藤和人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Ⅶ·考古学に学ぶ 遗构と遗物》,(日本),1999年。51.王维坤:《汉·唐代の桥》,载(日本)春日井市教育委员会、春日井シンポジウム実行委员会编:《第六回春日井シンポジウム 古代を 步く 旅と 道——道路、桥、駅、渡し、布施屋》,1998年11月13日—14日。52.王维坤:《日本の三角缘神兽镜は日本の工人が 制作した》,载(日本)古代研究编辑室编:《古代研究》(隔月刊),1999年9月、10月。53.王维坤:《汉·唐代の桥》,载森浩一、门胁祯二编:《旅の古代史― 道·桥·関をめぐって》,(日本)大巧社,1999年。54.[日]大泽正昭著,王维坤译:《唐代的蔬菜生产与经营》,《文博》1985年第4期。55.王维坤:《日本的“曲江池”和“西内苑” 》,《陕西日报》1990年3月4日第4版。56.[日]成家彻郎著,王维坤译:《睡虎地秦简《日书·玄戈》》,《文博》1991年第3期。57.张岂之著,王维坤译:《孔子の文化と日本の文化》,载上田正昭编:《古代の日本と东アジア》,小学馆,1991年。58.[日]镰川茂雄著,王维坤译:《贤首大师法藏与法门寺》,载张岂之、韩金科主编:《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59.[日]小谷仲男著,王维坤、刘勇译:《关于死者口中含币的习俗——汉唐墓葬中的西方因素(一)》,《人文杂志》1991年第5期。60.[日]小谷仲男著,王维坤、刘勇译:《关于死者口中含币的习俗——汉唐墓葬中的西方因素(二)》,《人文杂志》1993年第2期。61.王士伦著,王维坤译:《后汉“屋舍人物画像镜”の图像に関する研究》,《古代学研究》第129号,1993年。62.[日]气贺泽保规著,王维坤译:《试论法门寺出土的唐代文物与“衣物帐” 》,《文博》1996年第1期。63.[日]上田正昭著、王维坤译:《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问题点——以隋、唐、渤海的交流为中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64.[日]气贺泽保规著,王维坤译:《法门寺的起源与拓跋育》,《文博》1997年2期。65.[日]岸俊男著,王维坤、李自智译:《探寻日本古代都城的源流》,《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4期。66.[日]杉本宪司著,王维坤译:《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67.王维坤《科学的考古发掘与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调研与决策》2001年第10期。68.王维坤《唐代乾陵应为“寿陵”之蠡测》黄留珠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二集、三秦出版社2003年。69.王维坤《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死者口中含币习俗研究》《考古学报》2003年第2期。70.王维坤《死者の口に货币を含ませる习俗の再研究》松藤和人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リーズⅧ考古学に学ぶ(Ⅱ)考古学研究室开设五十周年记念》2003年。71.王维坤《中国の死者の口に玉を含ませる习俗の研究》敬和学园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环日本海の玉文化の始源と展开》富山県民会馆2003年12月13日。72.王维坤、张小丽:《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与影响》,《西北大学学校报》2004年第4期。73.王维坤:《关于中日古代都城的最新研究》,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空海入唐1200周年纪念文集》,三秦出版社,2004年。74.王维坤:《唐代乾陵陵寝制度的初步探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报》第76册,明文舍,2005年。75.王维坤:《关于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之我见》,《西北大学学校报》2005年第2期。76.王维坤:《井真成墓志に関する诸问题》,《东アジアの古代文化》123号,2005年。77.王维坤:《唐の日本留学生の井真成墓志に関する私见》,《东アジアの古代文化》124号,2005年。78.王维坤:《遣唐留学生の井真成の渡唐の歴史的背景と改名の问题》,专修大学·西北大学共同プロジュクト:《井真成墓志研讨会资料》,专修大学·朝日新闻社,2005年。79.王维坤:《遣唐留学生の井真成の渡唐の背景と改名の问题》,专修大学·西北大学共同プロジュクト:《遣唐使の见た中国と日本》,朝日新闻社,2005年。80.王维坤、杜辉远:《日本关于井真成墓志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1.铃木靖民撰、王维坤译:《中国西安的日本遣唐使墓志与墓主井真成》,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2.石见清裕撰,王维坤、杨洁译:《关于入唐日本人井真成墓志的性质——从中国唐代史的角度来看》,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3.王维坤:《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改名新证》,《中国文物报》2006年9月15日第7版。84.王维坤:《再论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的两个问题》,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代壁画研究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6年。85.王维坤:《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的初步考释》,西北大学考古学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编:《西部考古——纪念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成立五十周年专刊》第一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6.王维坤:《乾陵的陵寝制度似为前后双室墓之蠡测》,樊英峰主编:《乾陵文化研究》(二),三秦出版社,2006年。87.王维坤:《遣日使になりたい》,《奈良新闻》2006年11月14日第8版。88.王维坤:《古代からアジアは一つ》,《奈良新闻》2006年10月25日第9版。

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5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 刊 信 息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00871) 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300071) 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南京市汉口路22号(210093) 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200433)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100084) 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510275) 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156室(610064) 1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361005) 1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2 求是学刊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74号(150080) 1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310028) 88925616, 1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85098026 15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18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100037) 1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210097) 2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430079) 2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710049) 82667978 2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710062) 23 思想战线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650091) 2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450001) 25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2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四牌楼2号(210096) 2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石牌(510632) 85224092 2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071002) 2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430074) 3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太原坞城路92号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030006) 3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710069) 3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西区卫津路241号(300074) 23540081 3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长沙岳麓山(410081) 8872471 34 齐鲁学刊 山东·曲阜(273165) 35 西南大学学报(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更名)(人文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400715) 3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 3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730000) 2312707 3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250100) 3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1000号信箱(200030) 40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350002) 4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仓山区(350007) 4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730070) 43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010021) 4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上大路99号(200444) 4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广州石牌)(510631) 4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 4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合肥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230039) 5107157 48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518060) 49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750021) 2061735 5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650092) 5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省海口市(570228)

一、 对其生平仕履的研究 1、韩国汉城大学 金时俊 教授(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曾留学台湾大学,受业于台静农先生),著有【权德舆年谱】,1967年发表在中国学报。 2、 吴汝煜 的 【唐才传校笺.权德舆传】 ,1987年由中华书局发表。文学作家吴汝煜 (1940~1990)江苏吴江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徐州师院中文系。历任徐州师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3、日本 中原健二 的【权德舆年谱初稿】,1993年西北大学学报。中原健二教授是日本佛教大学副校长。 4、 蒋寅 的 【大历诗人札记(续))——权德舆】 ,1995年发表于漳州师院学报。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蒋寅教授1959年出生于南京。,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大学中文系【今日扬州大学】,曾任社科院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2016年7月起任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5、 王辉斌 的 【权德舆生平求是】 ,1996年发表于柳州师专学报。王辉斌(1947—),字靖华,号竟陵居士,湖北天门人。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辑轶学的研究与文学批评。著名学者,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当代中国将文学史研究打通关的第一人。现为中国孟浩然研究会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 6、 段承校 的 【权德舆生平辩证】 ,1997年发表于广州民族学院报。段承校,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文学博士。 7、 王红霞 的 【权德舆先世及行事系谱】 、1996年发表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论权德舆的儒、释、道观》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2期;《试论权德舆的诗歌创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2期; 《权德舆研究》 2005年四川师范大学校级科研课题,个人独立主研。王红霞,王红霞,生于1969年,苗族,重庆彭水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四川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秘书长。四川师大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副主任。 8、 严国荣 的 【权德舆生平与交游考略】 ,1997年发表于唐都学刊。严国荣(1965-2005),陕西省城固县人。198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9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至西安文理学院任教,并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曾任西安联合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西安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唐都学刊》、《西安联合大学学报》执行主编。严国荣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有《王维与〈维摩诘经〉》、《权德舆与古文运动》等论文在《社科战线》、《中国诗学》、《唐都学刊》、《海南师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他还参与撰写过《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分类集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文学史话》(近代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增订注释〈 全唐诗 〉》(权德舆卷,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版)。他的专著《权德舆研究》 200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可惜,先生于2005年6月16日积劳成疾而逝,享年四十一岁。 9、 郭广伟 的 【权德舆年谱简编】 ,1994年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郭广伟,字惟微,徐州市人,1926年2月生。徐州师范大学教授,郭先生曾以83岁高龄,仍不辍笔耕,编著出版了 《权德舆诗文集》 (校点)一书。2011年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二、 对其交游的考订 1、 吴汝煜 的 【权德舆诗人名考证】 ,1989年发表于西北师大学报。 2、 蒋寅 的 【大历诗人研究.权德舆作品系年】 ,2007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三、 对其诗文艺术的探讨 1、 段承校 的 【权德舆和他的诗歌创作】 ,1994年发表于社科纵横。 2、 王相飞 博士的 【权德舆诗歌艺术研究】 ,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 蒋寅 的 【权德舆与唐代的赠内诗】 ,1999年发表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4、 王朝源 的 【权德舆的碑志散文】 ,2006年发表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王朝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5、 方丽萍 的 【权德舆诗文风格成因辨析】 ,2008年发布在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方丽萍,女,汉族, 1966 年 11 月生,文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南开大学学报》、《求索》、《暨南学报》、《湘潭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撰写《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专题》、《文心雕龙研究》二专著中部分章节,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唐代文学、文学思想史。主要进行的是唐宋转型研究。四、 对其文学思想的探讨 1、 严国荣 的 【权德舆与古文运动——兼论权德舆的文论主张】 ,1998年发表在唐都学刊。 2、 王红霞、王朝源 合著的 【试论权德舆的古文创作】 ,2003年发表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3、 段承校 的 【试论皎然诗学对权德舆诗论及诗作的影响】 ,2000年发表在南京师大学报。 4、 胡遂与熊英 的 【权德舆诗歌创作与妈祖洪州禅】 ,2006年发表在湖南大学学报。胡遂,女,湖南益阳人,1956年生。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校督导团督导。熊英,女,中共党员,讲师。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在湖南长郡中学寄宿部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就读于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唐宋方向),主要研究唐宋文学与佛教,论文《论权德舆诗歌创作与马祖洪州禅》发表于《湖南大学学报》,《论晏几道的“梦”词》发表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参与湖南省社科课题《佛教与晚唐诗》及国家社科课题《佛教与中国文人心路历程》,负责部分资料整理与撰写工作。 5、 陈彝秋 的 【权德舆对楚骚的接受与中唐文学思想的变迁】 ,2006年发表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陈彝秋,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五、 综合研究 1、 林家英 的 【权德舆的伟人、为文、为诗】 ,1981年发表在兰州大学学报。林家英,女,1935年生于福建惠安.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年赴兰州大学执教·现任中文系教授,唐宋文学硕士生导师。又任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甘肃诗词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兼科教文体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文使馆馆员。 2、 严国荣 的 【权德舆研究】 ,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3、 王红霞 的 【权德舆研究】 ,2009年在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权德舆先公曾经专门研究过家族史,在他的文学著作中也多有涉及,世人通过研究权德舆,对他的亲属族人的关系也帮助权氏族人明晰起来,而且远远强于权氏族人对权德舆的了解。搜集这些研究权氏先祖权德舆的论文专著,有助于权氏家族人员更全面的掌握权氏在鼎盛时期的历史。这些健在的权威专家,也是我辈将来召开权氏文化讨论研究会的最佳顾问。希望有机会接触到上述专家学者的宗亲,能够予以联络并致谢!

西北大学编辑部

茅盾为西北大学书写的校牌

你看一下下面找的这段资料就清楚了(资料的作者是西北大学的教授  可信度较高)

1949年前,西北大学的校牌是由大书法家、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书写的“国立西北大学”6个大字,并署于右任大名。1951年后,西北大学校牌是笔者拼凑毛主席的笔迹。“文革”后期,西北大学校牌是学报编辑部拼凑的鲁迅先生的笔迹。1971年,出版单位拟拼凑鲁迅笔迹作为《新华字典》封面书名,周总理曾予以批评,不赞成用拼凑的方式题写书名,认为既然鲁迅没有给这本书题过字,这种做法就是对他的不尊重。有鉴于此,郭琦校长决心邀请文化名人重新为西北大学书写校牌。

茅盾先生是世界文化名人,也是书法名家。巴金、施蛰存、戈宝权、姚雪垠等大名家,都以获得茅公的一幅墨宝为幸。国内许多风景名胜区也留有茅公的笔迹。许多大型文学报刊,如《小说月报》、《鲁迅研究年刊》、《新文学史料》、《文学报》等都是茅公题写的刊名。而由茅公书写的大学校牌,则唯独西北大学一家。

茅公的字体大家都熟悉,都认为有宋徽宗“瘦金体”笔意。茅公晚年复老友施蛰存先生信中说:“我的字不成什么体,瘦金看过,未学,少年时曾临董美人碑,后来乱写……都不名一格。”《董美人墓志》是隋代楷书中的精妙之作,其书布局缜密严谨,笔法精致含蓄,秀逸疏朗,淳雅婉丽。茅公书法中吸取了其华美坚挺的笔致,自成一家。

1月22日,我收到陈小曼女士(茅公的助手、儿媳)寄来的茅公的题字,欢喜若狂。茅公书写的“西北大学”4个大字,笔迹秀丽、潇洒,是一件难得的书法精品。郭琦校长看到文化巨人的亲笔题字,更是喜出望外。茅公1981年1月为西北大学书写校牌,2月2日突然昏迷,3月27日与世长辞,为西北大学书写的校牌,可谓一代大师的绝笔,弥足珍贵。

阳光布泽,春风骀荡,长安三月,万物复苏。这是生命觉醒的季节,也是个思想觉醒的季节。在这个春天,有幸参加了由西北大学承办的2018年度陕西省高中语文教师省级研修班。短短十天的研修如一声春雷乍响使长期蜇伏封闭在狭小圈子中的我为之惊醒,顿觉耳目为之一新。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初进西大,便被校园怒放的玉兰,盛妆的红梅,依依的杨柳,优雅的育人环境吸收。校园内屹立的雕塑,树立的碑亭,地质学院门前的那一方石林,还有恢宏的博物馆让我读到了西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西北联大齐名的 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这短短的十天里,更让我们领略了研修班授课老师们的大师风范。斯人如彩虹,遇上才知有。         温文尔雅又极富亲和力的学前教育学院苏瑞婷老师,她沉浸在看似枯燥难懂的说文解字训诂中,乐此不疲,为我们解读祖国优美汉字的演变过程,隔着时空我们也仿佛触摸到了古人造字的温度,情趣和智慧。如“是”从日从止(脚)释为夸父逐日,光明是我一生的追求。又如《诗经》名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苏老师在解释古字“恒”时说,“恒”即上弦月渐趋于盈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二十四节气有“小雪”“大雪”,有“小满”,却没“大满”。在古人看来圆满不能称之为“恒”,“恒”是一个渐趋圆满的过程。上弦月渐趋盈满为“恒”,多么有诗意多么有情趣的解读。《训诂学》会告诉你文言文教学中汉字的演变,词义的演译和引申,让我们语文老师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着一身斜襟长裙,笑靥如花的苏老师手牵大象(为),高举文明火把(光)伴着天上的雷声和人间的鼓声款款从远古向我们走来……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         斯人如彩虹,遇上才知有!        聆听了西安文理学院教授杨泳老师的《新时代,新师德,新境界》让人大快朵颐,惊叹于杨老师出口成章,学识渊博,记忆力超人,惊叹于原来师德课也可以这样上。杨老师摒弃枯燥的政治说教,用丰富的案例,立足新时代,就近譬喻,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让人在轻松愉悦中接受教化。杨老师更有一颗仁爱之心,教导我们为师者要提高自己的人生格局与站位,优化教育方法,优化师生关系,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伤害学生。希望我们能做一个有人情味,有阳光味道的老师,又语重心长地期待每位学员能用人文情怀滋养三秦儿女。        斯人如彩虹,遇上才知有。        中国楹联协会会员,莲湖进校张斌礼老师二十年潜心钻研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楹联,以《对课》为例开发传统文化课程。大有古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顺”苦吟派的严谨和“一字不可放松”的谨严。他吟咏着节律相应,平仄相谐,强弱相当,反复推敲,斟字酌句。清瘦的张老师用他的生花妙笔在对联的小乾坤里书写着精彩大人生。张老师书写了好多七言律诗以言志,抒怀。他撰写了大量的对联,悬挂于西安各城门及各大旅游景点。他又为普通百姓创作了许多应时应景流水对联。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仍坚守着传统文化,保持着文人的雅情,实属难得。专注专业,一生干好一件事,足矣。张老师是苦行憎更是真学者。        斯人如彩虹,遇上才知有。        无需著一身长袍,仍有民国先生风范的刘炜评老师。他曾任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现任学报编辑部主任。刘老师不唯上,敢质疑,不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敢于向权威挑战。如今从事编辑工作的他,勘误校正,以严谨务实之风还事件以真相。他指点江山,品评文字,嬉笑怒骂,率性而为,颇有当年魏晋文人的遗风。刘老师善于反思自身,反思历史,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不人云亦云。刘老师有学者的严谨更有文人的耿介,不趋炎附势,敢于讲真话,爱之深,亦恨之切。这一切都源于刘老师比别人思考的更深沉。能拷取刘老师的课件,但无法拷取他的学识与思想。        斯人如彩虹,遇见才知有。         ……         无须一一枚举,在西大短短的十天里,聆听了十几场报告,侧重点不同,但场场精彩。教授们风格迥异,但都能醍醐灌顶,让人如沐春风。感谢遇见,感谢各位教授,感谢西大教师发展中心。是他们在新年伊始的春日里为我们基层教育者传金送宝,将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播种进我们的心田,期待能在三秦大地上,生根发芽……        在与大师们的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中我也曾心领神会,也曾心潮澎湃。一个声音在心底呐喊,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那样教。常言道“心动不如行动”,为避免“老陕爱参观,参观回来就是不动弹的“古训,首先我应反躬自省,扪心自问。“我是一个有情怀的语文人吗?” ,“我是一个勤思考,守正创新的师者吗?”,“我的某节课,优化教法了吗,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吗?” ,“我的这节课做到了有料,有趣了吗?” ,“我注重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了吗?”“学生从我这节课里收获了多少,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何帮助?”      从教二十二年来,由初涉教坛的激情转变为年青时的热情进而蜕变为中年后的冲淡平和近乎“无情”。上课有时面无表情,心中也泛不起半点涟漪,在叹息学生一代不如一代中,语文人的情怀和情趣日益消退。在考试成绩及高考的重压下,语文教学越来越模式化,功利化,教学往往是舍本逐末,唯分是图。哪有什么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阅读的愉悦感呀?很多时候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传播知识层面,哪有什么训练思维,塑造灵魂?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呀,教育不是贩买,不是填鸭,而是灵魂的唤醒。杭州独立语文教师郭初阳说,教师不是卖矿泉水的,而应是一个纵火犯。我想我们应该用普罗米修斯盗取的文明火种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有时细思量偶有心得,便慢慢摸索,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略有成效,却又因缺乏坚持而半途而废。确实面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扑面而来,若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抱残守残,延习旧的套路和模式,自己不仅大大的落伍,连教育出来的学生也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如刘炜评教授对《论语》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新解。认为时代变了,孝的理论也应“升级换代”。他援引了钱逊《论语读本》中的一段文字,当今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人们居住在地球村中,交往频繁紧密,“不远游”,已不合时宜,“常回家看看”替代了“不远游”成为当今“孝”的重要要求了。承变损益,继往开来。正如2017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选词作文。长城与一带一路,长城是防御工事,代表着固守,守御与拒绝。而丝绸之路则代表着开放,包容与交流。站在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让我们来砸碎自己思想的桎梏,也“走出去“,让思想能自由呼吸,吐故纳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怀着一颗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守正创新,做新时代的语文人。不求有大的创新,只求借助在此次培训中汲取的新思想,新理念,让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变。不求学生毕业后说“斯人若彩虹,遇上才知有。”,只求若干年后,学生在“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春日,想起曾有一个有趣,有情怀的语文老师,让他们感受到语文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西北林学院学报编辑部

我靠,这真冷门!

你这。。。。导师姓名: 张颖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 年 3 月 4 日 院系名称: 经济管理学院 一级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 林业经济管理 研究方向1: 区域经济 研究方向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研究方向3: 森林资源价值评价与政策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现在职称: 副教授 职称评定时间: 2000 年 1 月 导师最后学历: 博士 导师最后学位: 博士 获学位时间: 1999 年 6 月 获学位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是否留学: 是 留学国别: 韩国 留学时间: 从 1999 年 06 月 到 2000 年 06 月 硕导、博导: 硕导 批硕、博导时间: 2001 年 9 月 在读硕士: 2人 上岗时间: 2001 年 9 月 现在在岗否: 是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否 工作简历: (1)1989年8月—1990年7月,在黑龙江朗乡林业局挂职锻炼; (2)1990年8月—1994年8月,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书; (3)1994年9月—1999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博士学习; (4)1999年6月—2000年6月,韩国Korea University 博士后学习; (5)2002年11月—2003年1月,台湾大学森林系访问学者. 教学工作: (1)1989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 (2)1990年8月—1994年8月,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 (3)1994年9月—1999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博士学习,并任教; (4)2000年7月至今,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 研究领域: (1)森林资源价值评价和政策; (2)森林资源核算; (3)区域经济; (4)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在研课题: (1)中国热带森林环境价值核算研究,ITTO PD 39/98,1999_2003,3万元,副主持,承担"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热带林地.林木价值核算"研究. (2)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2-2003,4万元,独立完成. 论文目录: 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有: 1、宗教与森林保护,张颖,森林与人类,1988(4)。 2、我国森林工业投资与产值的灰色关联分析,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1(3)。 3、我国木材供需缺口模式当议,张颖,吴志文,技术经济,1992(6)。 4、家具开发趋势,张颖,中国技术经济信息,1992(24)。 5、我国森工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度量分析,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1)。 6、再论我国林分价值量的评价,王琦、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3)。 7、我国林业再生产系统的灰色控制研究,张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1)。 8、对宏观调控理论依据的探讨,张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增刊)。 9、林业系统生产力的量化分析研究,张颖、于凤,林业经济,1996(4)。 10、林业在保证本世纪末粮食增产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张颖、于凤,林业工作研究,1996(3)。 11、协同学与林业持续发展,张颖,于凤,林业经济问题,1996(2)。 12、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应注意的问题,林业工作研究,1996(12)。 13、我国林业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初探,陈建成、胡明形、王立群、张颖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2)。 14、牡丹江林区林产工业产品结构优化研究,“牡丹江林区林产工业产品结构优化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张颖为课题组成员之一),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2)。 15、中国林地价值评价研究综述,张颖,林业经济,1997(1)。 16、林业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张颖,林业工作研究,1997(5)。 17、西南地区林业区域发展优势研究,于玲、张颖,林业科技管理,1998(3)。 18、林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的探讨,张颖,林业经济问题,1999(6)。 19、what is the impact of unemployment and how should it e dealt with is China, Zhang Ying, Applied Economics,APE/1999/096782. 20、The economics evaluation of forest biodiversity in china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diversity, Zhang Y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forest Issues in Northeast Asia,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Northeast Asia Forest Forum, 2000-19. 21、关于加强森林资源社会效益核算的几个问题,张颖,林业工作研究,2000(11)。 22、北京市林业用地价值核算,张颖、于玲,林业科技管理,2000(4)。 23、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研究,张颖,环境观察与评论,2001(2)。 24、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社会效益的核算,张颖,经济研究参考,2001(2 L-1) 25、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张颖,林业科技管理,2001(1) 26、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研究,张颖,林业经济,2001(3) 27、A Discussion on the Selection of Methods for Forestry Land and Tree Value Accounting, Zhang Ying, ITTO PD 39/98 Rev.2(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October, 9-12, 2001, Beijing, China. 28、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st Biodiversity, Zhang Ying and Woo-Hyuk Byun, ITTO PD 39/98 Rev.2(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October, 9-12, 2001, Beijing, China. 29、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评价研究,张颖,林业资源管理,2002(2) 30、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总体趋势的变化评价,张颖,世界环境,2002(2) 著译目录: 出版专著2部,担任副主编、参编著作6部,主要有: 1、绿色核算——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方法、实证研究,张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张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森林环境价值核算,侯元兆主编、张颖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Chief Editor Hou Yuanzhao, Assistant Editor Zhang Ying, ITTO PD 39/98 Rev.2(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st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October, 9-12, 2001, Beijing, China. 5、实用林业统计,陈建成主编(张颖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6、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侯元兆主编(张颖参编,第四作者),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7、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周冰冰等著(张颖参编,排名第三),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8、世界私有林概览,李智勇等主编(张颖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科研成果: 获省部级奖3项,优秀论文奖3项。其中: (1)1991年,撰写的“北京市建筑木材厂技术进步的度量分析”获1991年全国企业技术经济论文大奖赛鼓励奖。 (2)1994-1995年,参加了国家科委、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的“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项目,并担任“林木.林地核算研究”子项目主持。完成科研报告10万多字。该项目1996年获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五个部门的“国家优秀科技信息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三。 (3)1995-1996年,参加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的“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价研究”项目,并担任“林木.林地价值评价研究”子项目主持,完成科研报告7万字。该项目1997年获林业部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 (4)“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价研究”项目中独立完成的“中国林地价值评价研究综述”,1998年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二等奖”。 (5)“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研究”,2002年获北京市统计系统优秀论文奖。 (6)专著《绿色核算》,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1)在"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评价研究”项目中独立完成的“中国林地价值评价研究综述”,1998年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二等奖”。 (2)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评价研究",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其中"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北京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13家报刊杂志作了报道."九亿网"."中国环保网"等也作了大量报道.2002.11_2003.1,在台湾大学作访问学者时,也专门作了讲座. (3)"绿色核算"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其成果已在国家统计局"森林资源核算"中应用. 表彰和荣誉: (1)2002_2003,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的研究"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 (2)2002年,获北京林业大学"三育人标兵"称号; (3)2001.2002,连续两年在学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 主要兼职: (1)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研究》特约研究员. 办公室电话: 62337674 传真: 62337674 通讯地址: 北京林业大学39号信箱 邮政编码: 100083 电子邮件地址:

一个半月。西北林报审初审外审会用半个月,返修一次待编辑处理就要等两星期,终审用一个半月。总之流程还是比较慢的,但是网络首发很快,三个工作日就在知网上看到了。

西北大学学报模版

毕业设计说明书模板

导语:又到了毕业季,那么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格式你懂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模板,欢迎参考。

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

一、论格式要求

手抄毕业设计说明书:一律用西安理工大学专用的学生毕业设计用纸,要求手抄要规范、工整、每页500—600字。

打印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用纸一律用A4,页边距设置采用以下方式:上边距:2.8cm;下边距2.5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5cm;装订线:0.5cm;页眉:1.6cm;页脚:1.5cm。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用WORD文字编辑排版,排版格式为: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要求一律采用五号宋体,用33字×37行。毕业设计说明书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加宽0.2磅。毕业设计说明书行间距设置为:毕业设计说明书行间距采用1.25倍行距。对非WORD文字编辑工具,可参考上述值设定。

毕业设计说明书顺序依次为封面、目录、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封面、目录要求

1.封面

毕业设计说明书封面按照统一格式要求。

2.目录

(1)目录中章、节号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如第1章则为1,其余分层次为1.1及1.1.1等几个层次,其中“·”号用半角;

(2)目录中应有页号,页号从正文开始直至全文结束;

(3)目录页号另编;

(4)页号在页下方居外侧排列。

(二)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的规范

正文是一个逻辑严密、论述准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的整体。一般应包括研究背景、主体研究内容及过程、结论等部分。作者可视具体研究内容分为若干章。全文应与参考文献紧密结合,重点论述作者本人的独立研究。

工作和创造性见解。毕业设计说明书不得模糊学生人与他人的工作界限,参考或引用了他人学术成果或学术观点,必须注明出处和参考文献,严禁抄袭、占有他人的`成果。 a.正文的层次格式

1 XXXX(三号黑体,居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五号宋体)

1.1 XXXX(小三号黑体,居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五号宋体)

1.1.1 XXXX(四号黑体,居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五号宋体)

(1)XXXXX(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2)XXXXX(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b.毕业设计说明书主体内容

毕业设计说明书主体内容应根据研究题目要求确定。

c.插图、表格、公式

a)插图

(1)所有插图按章编号,如第1章的第1张插图为“图1—1”,所有插图均需有图题(图的说明),图号及图题应在图的下方居中标出;

(2)一幅图如有若干幅分图,均应编分图号,用(a),(b),(c)??作按顺序编排;

(3)插图须紧跟正文,在正文中,一般应先见图号及图的内容后再见图,不能提前见图,特殊情况需延后的插图不应跨节;

(4)图形符号及各种线型画法须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

(5)坐标图中坐标上须注明标度值,并标明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名称及量纲,应均按国际标准(SI)标注,例如:KW·m/s,N·m??等,但对一些示意图例外;

(6)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7)图中用字最小为小5号字;

(8)使用他人插图须在图题正下方注明出处。

b)表格

(1)表格应按章编号,如有2—1,并需有表题;

(2)表号表题置表格上方并与表左对齐排列;

(3)表格的设计应紧跟正文。若为大表作为工具使用的表格,可作为附表在附录中给出。

(4)图表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

(5)格须在表格正下方注明出处。

c)公式

(1)公式均需有公式号;

(2)公式号按章编排,如公式(2—3);

(3)公式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禁止使用已废弃的符号和计量单位;

(4)公式中用字、符号、字体要符合学科规范。

(三)致谢

1.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毕业设计说明书工作直接有贡献及帮助人士和单位。谢辞应谦虚诚恳,实事求是。学生本人的家属及亲朋好友与毕业设计说明书无直接关系的人员,一般不列入致谢范围;

2.致谢中还应感谢提供研究条件及实际装置的企业等单位和个人。

(四)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设计说明书有参考价值的文献,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应间接使用参考文献;

2.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3.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

4.参考文献在整个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按出现先后依次列出,并在引用处右上角标注,标注符号为【X】;

5.参考文献的数量;毕业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一般应有20篇以上,其中国外文献3篇以上;

6.参考文献的书写顺序:参考文献中毕业设计说明书的书写顺序为:序号,作者,毕

业设计说明书名,杂志或会议名,卷号,期号或会议地点,年,页号。

例:中文参考文献:

期刊杂志:

【24】刘人境、张朋柱等,变革博弈误区,正确制定企业战略,(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P35

著作:

【9】戴维·贝赞可等著,武亚军等译,《公司战略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P613

论文:

【9】杨水利、金毅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一种求解方法 中国运筹学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毕业设计说明书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7—5606—0488—9/O.0030)96年10月,P45

英文参考文献;

期刊杂志:

【39】Hammer M,Champy J.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New Ylrk: Happer Business,1993:37—54

著作:

【5】Rudiger D0rbusch,Policymaking in the Open Economy,Oxfort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3,P149

论文:

【6】Yang shuili,Tian kun,Economics Analyses about Rent—Seeking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Aug. 18—20,2001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ISBN7—5603 1654 9/F 275)

一般来说,知网,这些资源会收集的关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真理观问题董英哲<正>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理论来源之一。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有益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真理观问题,是和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二是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存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系着是否承认客观真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所在。1979年02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索引序列
  • 西北大学学报和西部考古
  • 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
  • 西北大学编辑部
  • 西北林学院学报编辑部
  • 西北大学学报模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