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研究生发论文数据可以模拟吗

研究生发论文数据可以模拟吗

发布时间:

研究生发论文数据可以模拟吗

大学毕业论文的数据,因为实验条件、实验周期、调研局限、数据不理想等条件下完全是可以编的但这种编也不是胡编乱造,起码要符合三个基本取向其一,就是与主流文献的研究成果数据和结果保持一致;其二,数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统计学价值其三,数据符合你论文的设计及预期的结论在这样的条件下,完全可以编造数据,但还需要注意的是,编数据分为初阶、进阶和高阶初阶就是没有原始数据,直接编造的是论文图表所需的数据呈现,这种经不起推敲,但如果导师没有高标准要求的话,完全可以过进阶是在图表数据的基础上编造了原始数据,也就是说,论文的图表数据是初阶的,只不过为了应付导师的检查,随机编纂了一些原始数据但如果原始数据需要经过专门的软件,比如SPSS、STATA、AMOS等软件运行的话肯定得不出图表的结论数据。高阶的话就是水平比较高的编造了,这种是先编好原始数据然后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按照文章的脉络和呈现方法用专门的软件运行一遍,并不断调整,得到理想的结果这种编造的数据,是审查都审查不出来的,也是最高等级的编造其实目前学术界的专家编造数据,都不会用前面两种方法而是用后面的高阶方法,别人如果质疑的话,只会说无法重复你的实验和结果但这种程度,对硕博研究生来说都不会有影响,对本科生更无影响。

可以,要编的严谨一些,别被发现了就好。最好可以参考别人做过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情况编数据。同时数据别编的太完美,不符合实际的,很容易被发现。

研究生论文数据可以编吗

不能论文数据不可以编造,除了初审复审外还有抽审,一旦发现论文不但过不了,甚至还要重写。误差是通常用于统计或科学数据,显示潜在的误差或相对于系列中每个数据标志的不确定程度。误差可以用标准差(平均偏差)或标准误差,一般通用的是这两个。

这属于学术造假,最好不要自己编。

首先说句难听的,本科生的论文是没有多大学术价值的,虽然不能一竿子打死,但是绝大多数的本科生连论文都是写不好的。可能会有凤毛麟角的本科生论文写的很优秀,但即使这样绝对代表不了广大的基本盘。

本科生的论文写作的时候是没有什么难度的,而且不管是拿来毕业,或者是拿到发到普刊上,都不会有太高的要求。特别是毕业论文,因为本科生的水平大家都知道,怎么可能说拿硕士论文或者是博士论文的要求来单位本科生吗?这是不可能的。

可就是这样,本科生的论文还是有很多写不好的,甚至想自己来瞎编乱造数据的。淘淘论文是绝对不建议这样做的,这对学术实在是太不严谨了,而且对于自己也太不负责任了,如果实在是觉得有困难可以换一个题目,不做这个方向的都行,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实验,找找资料,看文献,把该补充的数据都补充齐全了,如果有问题随时咨询老师。

如果对数据自己瞎编乱造,到时候答辩能不能通过都会有问题的,你瞎编乱造就以为老师看不出来吗?而且这个是对自己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答辩通不过就会影响到毕业,会影响到后续考研找工作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现在竞争都这么激烈了,内卷成什么样子了?别说是一个本科生就是硕士生,博士生也竞争很难的,伟大的博士,都去街道了,本科生要是在论文答辩通不过拿不到毕业证,接下来能干什么呢?简直是寸步难行,除非是家里有矿可以直接回家继承家业。

同样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也不建议抄袭剽窃。有的作者觉得自己很聪明,可以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或者把英文翻译成中文,以为这样就可以通过查重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知网是有中英文互译的检测系统的。这么做根本通不过查重,有的作者更鸡贼,他把别人的论文用自己的话说了一遍,以为这样就没问题了,实际上这一样属于抄袭,剽窃只要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算如果是比例小一点还好说比例大的这个就麻烦了。

本科毕业论文其实是很重要的,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还是踏踏实实老老实实的自己写比较好,不要想着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万一到时候东窗事发对自己来说实在是太麻烦了,可谓得不偿失。

论文数据模拟的研究

1. 文献综述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和总结,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问题和研究进展,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研究。

2. 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验证假设或检验理论,获取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 调查问卷法:针对某一群体或特定人群,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以此探讨某一问题或评估某一方案的有效性。

4. 案例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案例的描述、比较和分析,求解问题或者探索某一领域的规律性。

5. 数字模拟法:利用数值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对现象或过程进行重构和模拟,以此得到直观的结果和数据,并从中解决某一问题。

6.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并从中总结得出结论。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够得到准确的结论。

张松航1 唐书恒1 潘哲军2 汤达祯1 李忠诚1 张静平1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2.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地球科学与资源工程部,墨尔本 3168)

摘要:基于晋城无烟煤储层地质条件下的储层和煤岩参数,结合晋城无烟煤煤层气藏直井生产必须压裂增产的实际,以200m为产注井距,使用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的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软件(SIMED Win)模拟了不同气体组分条件下(CO2∶N2=90∶10,75∶25,50∶50)的煤层气增产和二氧化碳埋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O2和N2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的早期,氮气组分含量越高,气井产量越高,但从整体上看对煤层甲烷产量影响不大;不同气体组分条件下的驱替对水产量变化影响不大;煤储层的割理孔隙度在甲烷解吸、氮气、二氧化碳吸附、煤岩有效应力改变的综合效应下呈现增高降低增高降低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煤层甲烷产量和CO2的封存效果,采用在煤层气开发初期适当增加氮气组分含量,改善储层渗透性,随后注入纯二氧化碳驱替的方式更加经济有效。

关键词:沁水盆地 煤层气 煤储层 CO2&N2 提高采收率

作者简介: 张松航,男,博士,讲师;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29 号 100083; Tel:: E mail: zshangdream@ 126. com.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2&N2Enhanced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 on Jincheng Anthracite Coal Reservoir

ZHANG Songhang1,TANG Shuheng1,PAN Zhejun2, TANG Dazhen1,LI Zhongchen1,ZHANG Jingping1

( 1. 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 2. CSIRO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Melbourne 3168,Australia)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gas production and CO2&N2injection processes of the production well and the injection well with 200 m spacing were respectively studied using the coal reservoir simulator,SIMEDWin,devel- oped by CSIRO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Australia. The coal reservoir and coal property parame- ters used in this simulation were full account of the in-situ co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anthracite coal in Jincheng district. In addition,the hydraulic fracturing which was widely used as an enhanced methane recovery technology was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of the N2content in the mixed gas,the higher of the CBM output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roduction. But N2content show very small effect on the long term CBM production. In addition,the injected mixed gas of CO2&N2with different ratio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water production. The cleat porosity of the coal reservoir changing dynamically under the effect of desorption of CH4,adsorption of CO2&N2and changing of pore pressure during the gas and water production process. Considering the production of CBM and the sequestration of CO2for CO2&N2ECBM the suggestion is that appropriately increase the nitrogen component in mixed gas improving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n the early production stage,and then inject the pure carbon dioxide.

Keywords: Qinshui Basin; coalbed methane; coal reservoir; CO2&N2; ECBM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如何减少全球变暖的“主犯”———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热点问题。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S)被认为是最切实可行和最具发展前景的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其中煤层封存二氧化碳技术受煤储层埋深影响较小,既可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还可以提高煤层甲烷的采收率(CO2ECBM),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目前,我国已经和加拿大合作实施了“中国煤层气技术开发/CO2埋藏”项目,项目实施效果良好(Wongetal.,2007;Wongetal.,2010;叶建平etal.,2007),但是由于CO2注入引起的煤基质膨胀,使得煤储层的渗透率降低,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该项目的可操作性。然而,加拿大在Alberta地区进行的CO2/N2ECBM试验,使得在渗透率为1mD的低渗透煤储层中进行的气体注入比较容易进行(Mavoretal.,2004)。因此,注入CO2和N2混合气体的方式有助于CO2封存和ECBM项目实施的成功;此外,由于CO2和N2是工厂烟道气的主要成分,直接使用能够减少CO2的捕集和分离成本,增加了项目实施的经济性。考虑注入CO2和N2混合气体就要求寻找最佳的注气比例和注气方式。我国目前处在CO2ECBM的探索阶段,相关研究还很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晋城无烟煤储层地质条件下,不同比例CO2和N2混合气体的CO2封存和ECBM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对深部煤层中进行CO2埋存和ECBM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方法原理

本研究基于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的煤储层数值模拟软件———SIMEDWin。SIMEDWin是一款气、水两相多组分,包含单孔和双孔隙模型的三维储层模拟软件,适于煤层气单井或气田范围内的多井生产模拟,以及注气(多组分)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模拟(潘哲军,卢克·康奈尔,2006;张松航etal.,2011)。本论文模拟网格采用对数网格,气体吸附模型采用扩展的兰氏方程,孔隙度渗透性模型采用PR模型(PekotandReeves,2003),基质至割理的气体扩散采用WarrenandRoot公式描述;割理中的气、水流动采用达西定律描述;储层中压降模型采用扩散方程描述;物质守恒方程的求解采用全隐式多元牛顿方法和正交极小化方法,由于张松航等(2011)已做详细介绍,本文不再赘述。另外,张松航等(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就晋城无烟煤的储层地质条件而言,200m产注井距具有较好的驱替效果,因此本文设定产注井距为200m,而CO2和N2混合气体的组分比例分别设定为90∶10,75∶25和50∶50。

2 煤储层地质特征和参数设置

沁水盆地南部,太原组的15#煤层和山西组的3#煤层厚度大且全区分布稳定,为煤层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本次的模拟工作主要考虑封闭性较好的3#煤层。3#煤层厚4.5~7.0m,埋深变化于292.41~780.05m。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煤和半暗煤,属中低灰煤。镜质体反射率介于2.2%~4.5%之间,属半无烟煤和无烟煤,反映了较高的生气能力。煤层含气量一般介于10.0~27.2m3/t,理论含气量29.6~35.6m3/t,含气饱和度多大于70%。煤储层压力主要在2.06~6.85MPa之间变化,平均3.49MPa,属欠压常压储层。储层渗透性变化较大,试井渗透率变化于0.04~112.6mD之间,多数储层原始渗透率小于1mD。从晋试1和TL003井的3#煤层的气样组分分析结果看,甲烷气含量占主体(分别为98.17%和97.52%),含少量氮气(分别为1.45%和2.42%)和二氧化碳(分别为0.35%和0.04%),及一些痕量气体。

本次模拟的参数选择主要参考TL003井,以及上述的区域总体储层地质特征。TL003井为枣园地区施工的第一口煤层气井,张先敏和同登科(2007)采用数值方法拟合了其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4月11日共392天的排采资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叶建平(2007),wong等(2007)分别报道了2004期间对其实施的ECBM微型先导性实验研究成果,并通过数值拟合结果校正了储层参数。本次模拟实验的参数选取见表1,考虑到我国煤储层初始渗透率偏低,普遍需要储层压裂,根据单学军等(2005)的数据设计了煤储层压裂裂缝模拟参数。3#煤层对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吸附参数选取见表2。此外,在模拟过程中存在以下假设,1)在排采过程中煤储层的温度不变;2)储层原始状态下割理裂隙被水100%饱和。

表1 晋城3#无烟煤数值模拟参数汇总表

表2 晋城3#煤层无烟煤吸附解吸参数取值表

3 模拟结果

3.1 气体组分对产气的影响

从每种气体组分条件下的产气量曲线(图1)可以看出,总日产气量基本存在三个阶段:第一次产气高峰及其随后的下降阶段,从产气低值到第二次产气高峰的持续增长阶段和达到第二次产气高峰及其后的稳定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甲烷的产量基本和总产气量重合,说明此时还未出现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穿透;而在第三阶段,随着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穿透,甲烷日产量与日总产气量差值越来越大(图1a)。每种气体组分条件下,氮气和二氧化碳的产出具有时间性,氮气的产出约在第800~1000天,二氧化碳的产出在第3000天前后(图1b)。

图1 生产井日产气量图(a)总产气量和甲烷产气量;(b)二氧化碳产气量和氮气产气量

对比不同组分注气条件下的气产量(图1)可知,各条件下的气产量(即甲烷产量)曲线在总日产气的第一阶段基本重合。生产井的第一产气高峰和煤储层压裂裂缝和储层原始渗透性的“二元”渗透性相关,气体主要来源于井筒和裂缝周围的气体解吸,而在稍远离该高渗通道的煤基质内部由于渗透性较低,不能快速补给,导致气产量降低。生产井产气量降至最低点的时间在第300天左右,从第330天的气相相对渗透率(图2)可以看出,在生产井产气量降至最低值前,生产井周围的气相相对渗透率较低,一般小于0.05mD,此时注入井周围产生的气相相对渗透率的增加尚未对生产井的气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除注入混合气体组分不同外,其他模拟参数都相同,产气井周围的压力分布相似,因此该阶段不同组分注气条件下的气产量相同。从总日产气的第二阶段开始,90∶10,75∶25,50∶50三种注气条件下的总日产气量依次增加,即随着混合气体中氮气组分含量的增加,总日产气量逐渐增加;同时容易发现,随氮气组分含量的增加,产气第二阶段的持续时间依次减少,即产气量达到第二产气高峰的时间提前。

图2 第330天时气相渗透率等值线图

三种气体组分比例条件下的甲烷产出情况显示(图1a),从第300天左右的日产气量低值开始到第3000天,组分比例为50∶50条件下,甲烷的产量最高,组分比例为75∶25条件下的甲烷产量中等,组分比例为90∶10条件下的甲烷产量最低。也就是说,随着注入气体组分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高,在生产的前3000天,甲烷的产量降低;相反混合气体中氮气含量增加有助于提高甲烷的产量。从图2可以看出,在第330天生产井和注入井刚刚出现气相相对渗透率的贯通,而且90∶10,75∶25,50∶50三种气体组分比例条件下,生产井和注入井的贯通性依次变好,这也是在产气低值至生产约第3000天以前这段时间内,在这三种气体组分比例条件下,气井产量依次升高的原因。然而在50∶50条件下,气体达到第二次产气高峰后,形成的甲烷产量并不稳定持久,成缓慢下降趋势,气体组分中氮气含量越高,甲烷日产量下降越快。而在生产3000天以后,在90∶10的组分比例条件下的甲烷日产量反而最高。值得注意的是,第3000天左右这个时间点,既是不同组分条件下甲烷产量的交点,即转折点,同时也是二氧化碳产量逐渐快速增加的阶段。

对比三种组分条件下氮气产量和二氧化碳产量的差别可知,随着注入混合气体组分中氮气含量的增加,产出井中的氮气含量依次增加;同样,注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组分含量增加,产出井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依次增加(图1b)。然而,虽然不同混合气体组分条件下,氮气和二氧化碳的产出量不同,但是它们开始产出的时间基本相同。分析认为,由于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存在性质上的差别,注入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对增产甲烷存在两个关键时间。第一个关键时间是产气井中氮气含量明显上升的时间,此时表明生产井和注入井之间的气相渗透性的穿透形成不久,生产井逐渐达到第二次产气高峰。第二个关键时间是产气井中二氧化碳气体产量开始明显上升的时间,此时产气井中,氮气产量基本趋于稳定。两个关键时间出现的先后,不因气体组分比例的差别而有太大的差别,说明不同气体组分在煤岩中的运移,与气体本身和煤岩的作用性质相关,而与气体本身的浓度关系不大。此外,在第二关键时间点与甲烷产气量的交点相对应,说明在这个时间点,氮气对增产甲烷的影响已经比较小。

90∶10,75∶25,50∶50三种气体组分比例条件下,在第3000天时生产井产出氮气含量占注入井注入氮气含量的比例分别为0.68,0.67,0.66;在第7000天时,生产井产出的氮气含量占注入井氮气含量的比例分别为0.83,0.84,0.84,这说明在生产井生产3000天以后,从注入井注入的氮气有一半以上都产出了。对比甲烷的产气情况,说明氮气对CO2&N2ECBM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采出速率的影响上,由于其对煤岩的竞争吸附能力弱于甲烷、更弱于二氧化碳,不能从本质上起到提高甲烷采收率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注气操作中,可以考虑在注气前期注入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而在注入后期单注二氧化碳。

3.2 气体组分对产水的影响

从数值模拟的结果看,不同气体组分对生产井产水的影响不大,仅在第一产气阶段存在差别,随氮气含量的增高,日产水量略有增加(图3)。由于煤储层对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气的吸附能力依次为CO2﹥CH4﹥N2(于洪观等,2005;唐书恒等,2004;吴建光等,2004),向煤层中注入混合气后,CO2分子会置换吸附着的甲烷分子,CH4分子被置换后扩散到煤层天然裂隙系统中,而CO2则被捕获到煤基质中;同时,由于N2的吸附能力小于CO2和CH4,仅一小部分注入的N2被吸附到煤基质中,其余大多数停留在裂隙系统中,裂隙中的N2一方面减少了甲烷在裂隙系统中的分压,从而提高了甲烷从原生孔隙中的解吸速率和在原生孔隙系统中的扩散速率;另一方面,增加了煤层的天然裂隙系统的总压力,提高了气体从裂隙系统到达生产井的推进力。由此可知,氮气的存在,改变了注入井周围的渗透性,增加了压力传播的效率。在生产井和注入井间气相穿透前,随着混合气体中氮气组分的增多,两井间的压差呈略微增大趋势,因此50∶50组分条件下生产井排水量略高。生产井和注入井气相穿透后,不同气体组分条件下,生产井的水产量基本相等,说明改变注入井的气体组分,整体上对生产井的排水情况影响不大。

图3 不同气体组分条件下气井日产水量图

3.3 气体组分对储层孔渗性的影响

在90∶10组分比例注气增产条件下,储层的平均孔隙度变化呈先降低,略有升高,再缓慢降低的趋势(图4)。总体上在90∶10组分比例条件下,储层孔隙度呈降低趋势。75∶25,50∶50组分比例条件下,在模拟时间内,储层孔隙度都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比较三种组分比例条件下的平均孔隙度变化曲线,气体组分中氮气组分的比例越高,在生产的初始阶段储层平均孔隙度下降的速率越小,下降的幅度也越小,下降的时间也越短。同时,氮气含量越高,储层平均孔隙度由下降转上升的时间也越早,增大的幅度也愈大。

图4 不同气体组分下储层平均孔隙度随时间变化图

3.4 不同气体组分条件下CO2ECBM综合效益分析

对比不同气体组分条件下,累积总产气量和累积甲烷产量(图5),可以看出,90∶10,75∶25,50∶50三种气体组分比例条件下,总气体产量依次升高,模拟生产7000天的总产气量分别约为889.9万m3,945.5万m3,1050.4万m3;而三种气体组分比例条件下生产7000天的甲烷累积含量相差不大分别为759.5万m3,765.3万m3,779.3万m3。可见,在注入气体中,增加氮气组分的含量,在生产的约前3000天,明显提高了甲烷气体的生产速率,但是在总体上,即整个7000天的模拟时间内,对甲烷气体增产的贡献不大。在生产的后半段,氮气组分含量对储层孔渗性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注入气体的穿透速度,总体上对甲烷增产的作用不大。

图5 累积甲烷产气量对比图

从90∶10,75∶25,50∶50三种气体组分比例条件下的累积注入气量和累积封存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图(图6)上可以看出,三种气体组分比例条件下的气体注入气量依次降低分别为,892.1万m3,835.7万m3,792.6万m3,同时二氧化碳气体的封存气量也依次降低分别为,724.2万m3,571.7万m3,364.8万m3。由此,生产7000天的时间内三种气体组分比例条件下的注存比分别为0.81,0.68,0.46。总体上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越高,注入的二氧化碳越多,封存的二氧化碳也越多。

图6 累积注入气量和累计净封存二氧化碳含量图

因此,考虑到生产井产出混合气体后,分离混合气体的成本,以及注入气体的成本,如果不考虑时间成本的话,注入井的气体用纯二氧化碳气体最好,因为在整个生产周期内,氮气组分对甲烷气体的总产量影响不大;如果考虑时间成本,可以考虑在生产的前半期使用较高含量的氮气的混合气体,可以有效地提高甲烷气体的采出率,但是在生产后期,可以考虑使用纯二氧化碳气体入注。减少不必要的注入和分离成本。

4 结论

使用SIMEDWin软件可以有效地模拟不同储层参数对煤层气井生产的影响,同时可以了解生产过程中储层压力、气和水相相对的渗透率、气和水相饱和度、储层平均孔隙度等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比90∶10,75∶25,50∶50三种CO2∶N2组分比例条件下的CO2&N2ECBM模拟结果可知,在煤层气生产的前期,适当增加注入井中氮气组分含量,可以有效地改善储层孔渗性能,提高煤层气甲烷产量;然而,从整个煤层气生产过程考虑,增加注入气体组分中氮气的含量,并不能从实质上增加甲烷气体的产量,同时由于注入气体中氮气组分含量过大,造成生产井总产气量的大幅提高,从而增加分离产出气体的成本;从二氧化碳气体封存的角度看,增加注入气体中氮气组分的含量,会大幅度减小同期内的二氧化碳封存量;此外,从氮气的流动情况看,注入气体中氮气含量越高,在煤层气生产的后半段稳定的产出的氮气含量越高,基本上煤储层已经氮气饱和,注入氮气量和产出氮气量形成了一种均衡。因此,在煤层气生产的前半期适当增加注入氮气的含量,而在煤层气上产的后半期改用纯的二氧化碳注入,一方面能够起到,煤层气增产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起到节约成本,增加二氧化碳注入量的目的,是一个有效的CO2&N2ECBM措施。

参考文献

单学军,张士诚,李安启,张劲.2005.煤层气井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分析.天然气工业.25(01):130~132+220

潘哲军,卢克·康奈尔.2006.煤层气产量预测和矿区优化的储层模拟.中国煤层气.03:27~31

唐书恒,汤达祯,杨起.2004.二元气体等温吸附实验及其对煤层甲烷开发的意义.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9(2):219~223

吴建光,叶建平,唐书恒.2004.注入CO2提高煤层气产能的可行性研究.高校地质学报.10(3):463~467

叶建平,冯三利,范志强,王国强,Gunte W D,Wong S,RobinsonJR.2007.沁水盆地南部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微型先导性试验研究.石油学报.28(4):77~80

于洪观,范维唐,孙茂远,叶建平.2005.煤对CH4/CO2二元气体等温吸附特性及其预测.煤炭学报.30(05):617~622

张松航,唐书恒,潘哲君,汤达祯,李忠诚,张静平.2011.晋城无烟煤CO2-ECBM数值模拟研究.煤炭学报.(录用待刊)

张先敏.2007.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及开采方式研究(硕士).中国石油大学

Mavor M J,Corp T,Gunter W D,Robinson J R,Council A R. 2004. Alberta Multiwell Micro-Pilot Testing for CBM Prop- erties,Enhanced Methane Recovery and CO2Storage Potential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Houston,Tex- as,p. SPE 90256

Pekot L J,Reeves S R. 2003. Modeling the Effects of Matrix Shrinkage and Differential Swelling on Coalbed Methane Recov- er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ternational Coalbed Methane Symposium, University of Alabama, Tuscaloosa, Alabama, pp. paper 0328

Wong S,Law D,Deng X,Robinson J,Kadatz B,Gunter W D,Jianping Y,Sanli F,Zhiqiang F. 2007. Enhanced coal- bed methane and CO2storage in anthracitic coals—Micro-pilot test at South Qinshui,Shanxi,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 1 ( 2) : 215 ~ 222

Wong S,Macdonald D,Andrei S,Gunter W D,Deng X,Law D,Ye J,Feng S,Fan Z,Ho P. 2010. Conceptual eco- nomics of full scale enhanced coalbed methane production and CO2storage in anthracitic coals at South Qinshui basin,Shanxi,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82 ( 3 ~ 4) : 280 ~ 286

研究生论文实验数据可以借用吗

可以借鉴一下,但是千万别抄袭

可以的,有自己的结论,就不再是别人的论文了。

刚好也在写论文,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数据可以用,但是不要照搬,修改之后可以用,规律是现成的

研究生毕业论文数据可以套用吗

当然可以,那是你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然可以用了。

可以的。硕士论文用自己的数据重复别人的模型最好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加几个变量,或者修改参数,换个角度去建立模形。

  • 索引序列
  • 研究生发论文数据可以模拟吗
  • 研究生论文数据可以编吗
  • 论文数据模拟的研究
  • 研究生论文实验数据可以借用吗
  • 研究生毕业论文数据可以套用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