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中国人文教育研究论文

中国人文教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人文教育研究论文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渗透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性教学 渗透

论文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如思维、逻辑、心理等科学品质以及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文品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体现和突出人文性,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设置、课程目标,都蕴涵着极强的人文关怀。可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并不尽然,不乏应试教育和工具功利的痕迹在内,因而需要从多个层面加强和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精神素养。

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协调,如果说科学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车轮,那么人文精神则是引领社会发展的航标。然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科学精神的过分强调和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导致了人文精神的滑落甚至缺失。如何传承、弘扬、重建人文精神,成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中阶段作为个体独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更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开展人文教育的主阵地,是承载人文精神最为厚重的语文学科。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存在的缺陷

(一)语文的工具性被过度放大。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但受分数制度的制约,语文的工具性被过度放大,文本被教师肢解开来,按照字、词、句、段落、语法、修辞、逻辑来分析,音乐美、情境美、精神美被剥离,语文教学出现了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局面,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沦为考试机器。

(二)人文教育出现泛化倾向。工具性和人文性同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然而在某些语文课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出现了矫枉过正、人文教育泛化的倾向。语文的工具性被弱化,文本自身的意象美、情感体验、韵律节奏被忽略,人文主题被过度放大,语文课上成了人文课。

(三)人文教育被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文以载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向学生强制性地灌输某些道德理念和政治理念,脱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际,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成了政治思想的图解甚至传声筒,语文课成了思想政治课。

(四)人文教育脱离文本实际。语文教学过于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而忽略了文本的形象性、情感性、内在韵律、审美境界、作家人格操守以及学生的个人体验。脱离了语言和文本的语文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如对诗歌回环往复美的音韵美的忽略;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忽略等。

二、高中语文人文性渗透的教学措施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近年来出现一个令人堪忧的状况——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热情。鉴于此,《课程标准》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力求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兴趣,在总目标中多处体现对学生自主选择、自我体验学习的重视,提出“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等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开发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新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环境与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加以引导,既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又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语文的人文性是以汉语中的思想文化为起源的,因此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性,“让学生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体验汉语汉字表达出来的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凝聚的民族感情;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康的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把学生作为有情感、有理智、有发展潜能的生命体,使语文学习真正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过程,进而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动力,怀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语文的文化价值。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与人类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课程内容介绍一些对文化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例子,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三)关注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品味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对于博大精深的文化,做到透彻理解,深刻领悟,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通过介绍背景、联系现实、交流体会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优秀文化反复品味。学生在反复品味的过程中,吸收优秀的文化营养,提升文化品味,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四)建构完善的人文评价制度性

长期以来,大多老师似乎都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共识,教学中凡是跟考试内容有关的知识全都重要,凡是与之无关的全都不重要。这种教学评价制度严重地制约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制约着教师教学实践的丰富与完善。考试成了教师教学的指挥棒,也成了评价学生学业的主要依据。在分数这个终极目标下,学生学会了患得患失,学会了破罐子破摔,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乐趣;教师学会了拼命研究命题部门的“考纲”,学会了提前训练应试技巧,失去了教学的个性与激情。新评价机制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注重学生、教师的多元发展,为人文性的建构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结语

所谓“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呼唤人文主义精神走进语文课堂。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人文主义精神与教学的结合,不断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农尚仁.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2]付清莲.论高中语文教学之人文精神构建.理论经纬,2009,(9)

[3]李山林.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河南省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研究对《麦田守望者》的精神分析研究大理古代书院德育思想研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哲学素养的养成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中美大学素质教育比较研究基于《大医精诚》医学伦理思想的护生专业价值观研究武术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调查分析高校通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机制研究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研究另一种传承启发性原则在风景园林中的探索医学人文教育制度构建的探索与研究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研究中职生厌学语文现状与对策研究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的研究中学语文教育中爱的教育的研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视野下的大学教育:从纽曼到赫钦斯我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再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见危不救的立法问题探究钱穆历史教育思想探析研究外语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道家思想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培商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幼儿人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文性湿地景观在高校园区中的运用物理STSL教学理念的建构与实践

中国成人教育论文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撰写内容格式1.标题。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2.论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论文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妥。设计总说明中文字数要在1500字左右,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5个左右为妥。3.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4.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5.谢辞。应对在课题研究和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指导和帮助的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6.参考文献。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在8篇左右,不宜过多

引言(或绪论)(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1.5倍行距)×××××××××××××××××××××…………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小4号宋体)××××××…………1.1.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小4号宋体)×××××××××××××××××××××××××××…………2 ×××××××(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注:1.正文中表格与插图的字体一律用5号宋体;2.正文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空2行) 结 论(小3号黑体,居中)×××××××××(小4号宋体,1.5倍行距)×××××××××××××××××××××××××××××××××××××××××××××××××××××××××××××××××××…………(空2行) 致 谢(小3号黑体,居中)×××××××××(小4号宋体,1.5倍行距)×××××××××××××××××××××…………(空2行) 参 考 文 献(小3号黑体,居中)1 ×××××××(小4号宋体,行距18磅)×××××2 ××××××××××××××××××××××××××××××××××××××××××3 ××××××××××××××××××××××…………例如: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2 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中.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473 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4):339~357

21世纪,终身 教育 思想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国际主义教育思潮。近年来,终身教育思想以及终身教育的实践研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终身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公民终身教育

[摘要]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为了提高公民的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公民的终身教育。该文对终身教育的由来与现状、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图书馆与终身教育以及终身教育与公民素质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终身教育知识经济图书馆公民素质

自196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采用“终身教育”这一概念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推广终身学习的浪潮,成为国际教育的思想体系,把终身教育作为人的一生不断学习的过程,接受再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终身教育成为人们一生必然的选择。

1终身教育的由来与现状

早在1965年,UNESCO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在其《终身教育展望》一文中提出“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即使用这一概念。至此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教育方针时都以终身教育为理念,提高国民素质,把终身教育作为重要战略手段之一,成为遍及全球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想。为了保障全民学习的权力和受教育的机会,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先后制定了法规。如1972年秘鲁颁布《总教育法》、1974年美国制定《社区学校发展法》、1976年又颁布了《终身学习法》、1990年日本公布《终身学习法》,1994年在意大利召开的首屑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提出建立以终身教育为指导的思想,先后还有英国、德国、韩国等国家。我国也不例外,1993年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并在《纲要》中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指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1998年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十五”计划纲要确定,在今后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的奋斗目标,表明我国政府已把终身教育纳入新世纪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终身教育提高到科技兴国的战略高度。总之,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行教育改革和制定政策时都以终身教育这一理念为指导思想。

2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公民全面发展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更新,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变革时期,为了使每位公民不被飞速发展的形势所淘汰,必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正如法国教育家朗格朗在1965年《终身教育展望》文中指出,“教育不能停止在 儿童 时期和青年时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继续的”,这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教育不能止于人生的某一时期,而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终身接受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拥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具有竞争的优势。知识成为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大决策。欧盟委员会于1997年底发表了一份《为了建设一个知识的欧洲》的 报告 ,强调教育是一种“战略性投资”,是各个成员国的“立国之本”,要注重“人才开发”,对公民进行“终身教育”,对职工进行“终身培训”。我国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公民的终身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在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建立交流和合作并参与竞争,对我国而言,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知识的创新和人才的开发。在知识经济时代,公民的终身教育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其任务十分艰难,任重而道远。

3图书馆与终身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信息网络时代。图书馆是学习的大课堂,人们对知识与信息不断需求,利用图书馆及其丰富多样的馆藏文献资源,为终身教育服务,满足多层次读者的需求,提供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场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实施终身教育的物质基基础是终身教育的基地,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支柱。

1994年国际科教文组织与国际图书馆协会(IFLA)共同拟定一份“公共图书馆宣言”,在宣言中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各地通向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生学习,独立决策和 文化 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与 网络技术 的广泛应用,图书馆成为终身教育的中心。为广大读者提供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信息资源,满足终身教育对多种科学知识要求,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

终身教育体系包括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任何形式的教育都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向全社会成员敞开,充分发挥知识传播的作用,它不受年龄、职业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图书馆,检索新知识,掌握新的信息资源,获取新知识与技能,利用资源优势,建立起知识服务平台,担负起终身教育的职责,把图书馆办成终身教育的学校。

4终身教育与公民素质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提高公民自身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而终身教育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教育。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的振兴取决于公民的素质,加强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建立平等、互利、协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一项战略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提高社会成员的全面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终身教育成为公民唯一的选择。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社会要发展必须依靠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四大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十五”计划纲要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成人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化远程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这些纲领性的决策为公民终身教育指明了方向。

构建终身教育完善成人教育

摘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必然,找准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以终身的角度来改革和完善成人教育。

关键词:终身教育;成人教育;构建;完善

收稿日期:2006―09―28

作者简介:赵卫军(1959―),男,汉族,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及教育理论和基础医学研究。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挑战和竞争,以知识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人类进步的直接推动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①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努力提高人的素质,更广泛地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时代强音。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崛起,对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科技革命,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加快,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类的知识正以每七、八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知识更新将更快。另一方面,学科发展日趋综合又高度分化,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②随着技术创新的加快,产品寿命周期变短,技术人才的岗位变化和流动频繁,新的产业、新的岗位不断出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呈现多样性,社会需要大批掌握多种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社会对人的需求标准愈来愈高。人们迫切需要掌握更新、更多的技术知识,来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传统教育那种将人的一生分为职前职后两个阶段,职前在学校学习,职后则一心工作的“前端模式”的传统教育作为一种不完全的阶段性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一个人根本无法在任何专业学校学习期间充分掌握他今后大半辈子从事工作所需的知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责任,人类要想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终身教育思想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必然,体现这种思想的教育体系就是终身教育体系。振兴教育,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提高民族素质和国家知识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教育、科技发展的目标。

一、终身教育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1965年,朗格朗在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总结 报告中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基本原则,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想的诞生。终身教育思想强调将教育和学习活动贯穿于人的一生,要求在人们需要的时候,以最恰当的方式提供最必要的学习和进修机会,这既适应了社会进程,也满足了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因而,终身教育思想一经产生既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人们生存的现实原则,不断地学习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人们只有按照终身教育思想的原则“学会学习”,才能“学会生存”。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③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一次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的法律地位,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在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并指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并开始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国民生存的基本理念。

二、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和主体

终身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贯穿于人一生的整个过程。成人教育是以成人为对象的,它广泛的社会性、全民性、终身性、多样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同终身教育一致的,也是别的类型的教育所无法替代和相比拟的。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洲的内罗毕召开的第19届总会通过的《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劝告书》特别提出,由于科学、技术及经济的急速变化,为了人格的充分完善,教育必须贯穿人的终身。而实行终身教育,首先就要实现成人教育的发展,劝告书为此确信,作为终身教育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的成人教育,它对经济及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的和平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汉堡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主题确定为:“成人学习是21世纪的关键。”大会发表的《汉堡宣言》称之:“一个温和的建设性的以成人教育为主体的全民终身教育、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学会生存》一书在谈到成人教育时指出:“教育的正常顶点是成人教育。”④发展成人教育是实行终身教育的基本条件和教育民族化的重要因素,成人教育在使终身教育远景变为现实方面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没有成人教育的发展,就不可能产生终身教育思想。在人的一生中绝大部分属于成人期,因而,成人教育具有对象的广泛性、过程的终身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成人教育和学习对知识的选择和掌握富有针对性,对能力的培养扎实而有效,对职业乃至生存的帮助最直接、最有力。所以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是形成学习化社会的主要 渠道 。没有发达的、成熟的成人教育,就不可能有终身教育的普遍实践和体系构建。在推进终身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成人教育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是终身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实践基础,最能全面体现终身教育的特征和原则。终身教育是成人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完善和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从而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谈到:成人教育的发展是首要的,因为成人教育看上去是整个终身教育的“火车头”。成人教育可以使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人获得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又可加速高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解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不仅为知识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而且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塑造个性。成人教育不受年龄限制,不仅对在职职工可以进行成人教育,而且可以扩大到社会一切人员。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每个人提供了不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而且给予他们以最新的科学技术教育,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及其趋势,启发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提高与创新,可以说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化社会奠定了基础,随着终身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将为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成人教育推动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⑤

三、完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确立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及 思维方式 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对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成人教育要持续协调发展,必须注重不断从理论、办学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迅速加以完善。要大力抓好成人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对成人教育教育论、教学论、学习论进行深入思考。作为学科体系,成人教育要取得学科合法地位,保持和捍卫自己的“独立个性”就成为取得学科合法身份的重要条件。我国的成人教育经过数十年来的蓬勃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培育了大批社会急需人才,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大,市场需要的人才质量与成人教育提供的人才规格发生了显著的矛盾,同时,对成人教育自身在教学、评价等环节不同程度出现的一些问题,现有的成教理论显得应对乏力,不能从理论上进行解释。“十一五”期间应针对上述问题,尤其是学科的定义、基本概念、研究范围、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以及对已有的体系、理论和观点进行重新思考和评价等方面,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力争走出普通教育理论体系的束缚,形成体现成人教育本质特色的新的学科体系。要密切关注和解决实践领域中出现的成人教育如何与网络教育很好结合,促进成人教育网络化等新问题。⑥同时要注意从健全体制、丰富内容和形式、调整结构、改革教学办出特色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发展。成人教育要在稳定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找准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把各类学历与非学历的教育纳入终身学习轨道,以终身的角度来改革和完善成人教育。

注释:

①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06.19.

②王永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成人教育新体系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1,(5).

③何成秀.试论终身教育及其现实意义〔J〕.成人教育学刊,2001,(8).

④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⑤方茁,梅国荣.论成人教育如何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1,(3).

⑥肖力维.总结与开拓―谈世纪之交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1,(2).

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

摘 要: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成为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事业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这几方面进行论述,并阐述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方向的见解。

关键词: 终身教育 继续教育 发展方向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正如“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是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教育”一词是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在1965年提出的。至今,大多数国家已经把终身教育思想作为构建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据。

一、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各国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受教育的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尤其需要进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终身学习社会已经势在必行。我国教育法指出:“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终身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把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知识在不断地更新,这就迫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不断地学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来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社会的发展更加需要创新型人才,对于教育大众化和教育终身化的需求也日益扩大。

二、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国际继续教育活动,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最早从美国开始,到上世纪60年代已经发展到欧美国家,我国引进“继续教育工程”这一与国际相沟通的名词是在70年代,是由清华大学张宪宏教授首先引进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迅速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重视与参与继续教育工程,继续教育工程的对象也在不断地扩大,最初只是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到目前已经扩展为所有行业的在职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已成为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人力资源对于信息时代尤其重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人才的竞争,社会的竞争也成为人才的竞争,社会的发展也就成为人才的发展。各企业和各部门都重视吸引人才和保留,而各部门却往往忽略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传统观念,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学习、工作、养老。人在一生中受的教育是一次性的,即就业前的学历教育。因为在过去的历史时期,科学知识与生产技术的发展相对稳定,所以接受一次性教育就可以受用终身。而现在是知识更新迅速、信息量爆炸性增加的信息时代,一个人仅靠正规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不能受用终身,也不可能适应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这就迫使人们要学会终身学习,接受终身教育。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只有人们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想使自己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此,现代经济社会就变成了终身学习化的社会,也不再是出了校门从此不用再学习,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各种岗位都具有技术含量,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显得捉襟见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一个日益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三、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继续教育由一开始的散、乱、差,到现在的只注重形式,效果不理想,当然重视不够,投入自然也就不足。一些领导只重视工作,轻视培养;重视人才引进,忽视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另外,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也不够健全,创新性很少,不具有吸引力,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专业的管理人才,不能够按需施教。

四、新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

在中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刘志鹏司长在报告中指出:教育内部的结构正在进行调整,继续教育已经从教育的边缘,不受重视的、附属的部分进入了教育的核心层,成了其中最有生命力的最活跃的一部分,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部分、一个重要的办学形式。当今的中国,继续教育逐渐从教育的边缘进入教育的核心层,成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时代,中国的继续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认清形势,抓住时机,总结 经验 ,强化管理,实现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型”的转变,实现世纪性的跨越。

首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继续教育的重视,使继续教育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加大继续教育改革的力度,实现继续教育管理规范、科学和现代化。

其次,不断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外继续教育活动,及时了解国外最新的发展趋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再次,努力建立一整套继续教育的职业准入制度,各行各业继续教育职业化。

最后,努力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强教学内容和 方法 的改革,针对成人工作忙、时间紧的特点,重视对学生 学习方法 、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日益提高,与国际社会的接触交流越来越多,我们的继续教育也极具挑战性。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发展好继续教育事业,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

有关浅谈终身教育论文推荐:

1. 浅谈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校外教育论文范文

3. 浅谈综合素质教育论文

4. 浅谈教育与人的发展论文

5. 浅谈高中情感教育论文

6.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7. 浅谈激励教育相关论文

8. 浅谈家庭教育的毕业论文

我们进入大学的方式分为两种:考试和自学考试。成人考试是指成人高校招生的全国统一考试,也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成人考试后进入大学的学生和自学考试的学生一样,毕业后需要写本科毕业论文。那么成人本科论文的查重率不能超过多少?paperfree 小编给大家讲解。 一、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查重率不能超过多少。 1.可以清楚的是,虽然期末考试和自学考试在学习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许多要求对于两种类型的考生进入大学后都是一样的,包括他们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和复查。因此,成人本科论文的查重率要求与自学本科论文查重率要求一致,只有在30%以内才能合格。换句话说,如果成人本科论文的查重率超过30%,则需要重新修改。 2.当然,不同学校对查重率的要求或多或少不同,这意味着一些学校的成人本科论文查重率不是30%,也可能是20%或其他值。此时,如果学生的论文查重率高于相应值,自然不合格。 二、成人本科论文有哪些要求? 1.除了查重率,成人本科毕业论文在其他方面发展无疑有很多企业要求。总的来说,成人本科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严谨的论证、合理的结论、独立的观点和想法,论文要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论证能力、分析能力等。 2.在具体内容格式方面,成人本科论文的要求与自学本科论文的要求大致相同。比如题目要简洁细致,概括性强;主要部分应包括引用。文本和结论,文本字数应在5000字以上。

中国教育和泰国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纵观中外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如何结合实际创新我国的教育,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外教育差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外教育差异浅析》

摘要:通过对中外教育的比较,从课堂纪律,课堂教学形式,考试制度,教师角色定位四个方面分析,阐述中外教育的差异。

关键词:中外教育;教育差异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则新闻:北京农业展览馆,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青年科学节的开幕式。领导在主席台上热情洋溢地讲话,下面却是截然不同的情形:中国学生头顶着骄阳,排着整齐的队伍,认真倾听;而来自APEC其他国家的学生,却三五成群,一堆一堆地聊开了,有的人甚至已经坐到了地上。

一个中国学生说:“集会场合就应该遵守集会的纪律,这是我们从小就培养的习惯。”一名来自新西兰的学生说:“青年科学节本来就是一次交流的活动,不能不让人说话,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既然演讲很长,就应该给我们坐的地方。在我们国家,很少有这么长的演讲,除非是专题讲座。”

还有一个故事说得也很透彻:某学校出了这样一道题:下午两点到三点之间,时针与分针在哪一刻交会?在场的中国孩子马上拿笔列式计算,同班的美国孩子却轻松地拨动自己的手表,很快得出结论,这说明,中国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与国外孩子存在相当差距。到底是什么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主要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出了问题。”

这两则事例都反映了观念和思维的碰撞,反映了中国教育和国外教育不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

一、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课堂上必须遵守的规则,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的确,进行课堂教学没有一定的纪律是不行的。试想,如果在课堂上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岂不乱了方寸。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怎样看待课堂纪律?什么样的课堂纪律是好的,什么样的是不好的。有一位教师曾经形象地比喻某班级课堂纪律好:“我上课时,掉一根针都能听见”。此言虽然有些夸张,却足以证明其课堂上相当安静,如果教师不讲课,就没有别的声音了。对比中国与美国、日本的教育,中国教育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培养。在中国,课堂纪律井然有序,保持安静。上课坐要身直、双手要平放在课桌上,两眼要盯着老师,规规矩矩,学生的行为受到严格的控制,学生的任务是听和记。中国的教师认为这是良好的课堂纪律。在教学中整齐划一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回答问题要异口同声,答案要标准,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考试前应考作文,以达到思路统一。即使学生偶有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评判标准,循循善诱,于是学生只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确,这种令人沉闷僵化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学生进行创造的内在动机。

相对中国而言,美国、日本的学生有着宽松的课堂纪律,充裕的课余时间。美国的课堂纪律甚至可以用“乱七八糟”来形容。他们的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一种比较宽松的、自由选择的娱乐活动中度过的,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干,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创造力得到培养。日本近年来将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为:让孩子拥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的学校注重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下,开展轻松宽裕的教育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中国的中小学生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是在老师、家长的无限关怀而设计的种种作业中度过的,正是这种关爱,使孩子失去了个性、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阻隔了孩子的自由梦想,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

二、课堂教学形式

中国的课堂以班级为一个集体,以组为一个单元,固定不变。并且集中、统一授课,时间限定,整个形式过于单调、沉闷,对于中学或许可以,但对于小学就不大合适。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个性四射的特点,多少会被这冷冰冰的课堂组织形式所压抑,在课堂上,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安静得如同公堂,上课坐要身直、手平放,两眼直视,学生言行受到严格控制。一位美国教师曾评价中国幼儿园:“过分严密的管理,使得东方幼儿园看起来更像一座军营……如此过分地强调纪律秩序和行为规范,以致不惜以摧毁孩子们的创造性为代价。”国外的课堂以班为集体,但每个组都不是固定的,可以随着授课内容的不同而经常改变,并且不一定是集中统一授课,而是有序地轮流完成课堂任务。这种授课形式活泼有趣,趣味性、艺术性强,形式多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如此,国外课堂的实践课程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譬如上厨艺课,课堂就设在厨房中;汽车修理课就在汽车旁进行,鲜有先讲书本理论而不实践的课程。这与国内的课堂组织刚好相反,先在课堂上理论课,而鲜有实践课。国外课堂教育组织形式灵活、新颖,注重个性与人格培养,善于将课堂教育与实际创造相结合,挖掘孩子们的创造力,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三、考试制度

我国是世界考试的故乡,也是考试制度的发祥地。在古代中国,以科举制为代表的考试制度在选贤用能、兴教育才等方面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明清以来,我国的考试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逐步僵化,成为禁锢教育、束缚人才的枷锁。考试的评价标准其实是由教育观决定的。即要强调哪些教学内容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决定了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在国外,考试只是一个学习效果的检验工具。然而在中国,考试主要是作为筛选工具,分数不上录取线,就意味着被现行教育体制所淘汰。中外学生都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但方法却不一样。国外的学校考试多采用等级制,而中国学校的考试则习惯于用百分制,认为百分制的区分度高,一分之差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学生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升学就业。而在国外,考试的意图是鼓励创新思维,除数学外是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的,只要你给出合理的解释,取得某个答案的合理理由,即便答案不正确或不完善,一样可以拿高分,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水平是外国教育的唯一目的。例如,国外的作文考题一般不定有关自己生活的题目,因为小孩子的阅历本来就简单,写这种文章只会让学生“捏造事实”。题目一般都是有知识性的,而且能激起学生对这方面学问的兴趣,这些题目把作文的知识性、趣味性全部体现出来,还能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而国内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有关自己生活的题目,还要训练学生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学生一写作文就觉得愁眉苦脸,毫无兴趣。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它重视的是应付考试,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而国外的教育重视的则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重视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由于这种差别,使得各自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能力上大不相同:国外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远强于中国同龄学生,中国学生的考试分数和记忆能力远远高于外国学生。

四、教师的“角色定位”

中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贯扮演“严师”形象,“教不严,师之惰”,老师越严厉,越能管住学生,才有威望,才能使学生服从自己的命令,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甚至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看到老师跟老鼠看到猫,能躲多远就多远,这难道不是老师的悲哀吗?在学生看来,教师是绝对权威,极少有商量的余地,听话才是好学生的标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被无情抹杀。我们国家一般采用授受式教育,基本上是以书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讲,学生听,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这种传统的授受式教育确实培养了孩子听话的习惯,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国外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三种角色。一是“引导者”,教师很少照本宣科传授知识,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主要资料,让学生自行完成。二是“指导者”,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随时进行点拨、提醒、指正,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至于偏离既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也能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德、智、体、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协调发展;三是“朋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始终平等,师生可以互相探讨问题或争执,保留自己的观点,教师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很少出现体罚学生、斥骂学生的现象。国外师生极为融洽,甚至有点自由、散漫,对学生限制很少,相比之下,中国师生的关系显得较为呆板、生硬、紧张。”

纵观中外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如何把中外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更能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知识经济依靠的是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如何点燃隐藏在青年人头脑中的智慧火种,让它燎原中华大地,出现一批又一批富有“梦想、创造性思维、发明”能力的年轻人,如何结合实际创新我国的教育,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简介:章佳玲(1987年-),女,汉族,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5级本科生,专业为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冯巍.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中西教育比较[J].21世纪,2004.4

[2]杨兆宇.文化是海,教育是舟,竞帆彼岸,中西何异,关愚谦博士细说中西教育差异[J].人力资源.2004.11

[3]方莹,李春光,浅析中西方教育之差异[J],理论学习,2007.8

[4]刘爱慈,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异[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外教育差异论文

中西方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异。很多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扎实,西方一些教育学者也在呼吁向亚洲包括中国学习基础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与改革

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但过于神化教育了。虽然教育是国家文明与科技发展的体现,但不应该让人感到高等教育有特殊层次。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教育传统的定义往往是学生在被动地学,而西方是自由主义学说。有人说:“中国教育模式对学生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西方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底,也容易出问题”。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我国现在教育难点和重点

一、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如果我们还是为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而拼命,如果还是为了可以上更好的大学而学习的话,中国强则是一句空话,如果我们老师还是看分数来决定这个学生是否优秀,我们孩子将失去童年的记忆。

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点僵硬。而且高考制度非常让人无语和无奈,先不说地方招生分数差异的问题。光是加分就让人纠结。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度,我们只能学会去适应,去争取,因为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社会,也不能让社会来适应我们,只有自己去适应社会,高考的道路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力争自己可以踏过这人生转折点的独木桥,只能力求自己不成为那个被挤掉的人。中国的教育是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否认这种“广泛”的教育尺度或者方法会埋没一些所谓天才学生,但教育体制不会因为某个人有特长或者潜力而改变,它教育的原则是教会大多数的学生,而不是只教某个人。很多同学抱怨很多课程没有用,但是还设置了这些课程。其实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在人生中,很多的知识是一定要学的,只不过是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先后的问题。高考确实不是什么讨人喜欢的制度,但是相比之下这是目前最好的制度了。

二、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

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传统,这种教育体制在新旧文化冲突中形成的新的世界观,打碎了宗教的精神枷锁,使教育获得了新生,教育上的种种变革生气勃勃地发展了起来。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的定义往往是学生被动的,而西方是自由主义。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由想象力。西方的有利于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差,也容易出问题。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大家都在头痛的事情。

很多人会说,如果说中西方教育各有所长,那为何我们的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国那么多。从这点看,因为美国有向全世界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此他们结合自己学生基本功不好的这个弱点,用大量的优秀留学生来弥补他们的不足。如今在美国高校搞科学研究的,很多是来自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他们除了学美国的先进技术之外,于博士和博士后提供更为丰厚的报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整个美国社会庞大的商业、教育界、政府研究机构等,都为这些学生毕业后提供了就业机会。所以才造就美国教育的世界龙头老大地位。

三、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切实有效地逐步提升中国教育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教育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局限着我们中国教育的落后于其他国家,教育水平和方法的好坏和优越,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而我们中国现在的总体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处于第三世界的水平,加上一些过去的条条框框和传统文化,导致总体水平环境必然落后其他发达国家。此外,中国人传统极其重视教育,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财富,可近几年来由于父母们对教育的重视做过了头,导致教育商业化色彩太浓。加上中国人口多,学生竞争激烈,这样的国情和社会问题也影响了学校以及整体的教育方法和质量。

虽然在教育之前,基础要打好是非常重要,但过度的重视强压,对很多孩子失去原有自然成长,导致高分而低能。而对于高等教育,一旦学生跨越了大学这个门槛,原来的依赖使他们显得迷茫。我认为高校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同时学生们应该尽可能选修其他非专业课,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加知识面。

无论父母还是学子必须记住一点,不要指望任何教育制度能改变一切。我曾经就读过普通和重点中小学校,总而言之,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发展才是最关键的。自己不要,好学校也没有办法来改变你。即便是学校制度僵化,作为学生也应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挖掘自己的潜力,为今后人生道路奠定必要的基础。

中国学生抱怨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制约太多,大家知道,即便是国外著名学府,学校的制约还是存在的,欧美大学生对此常常反抗。他们的心态和中国学生们现在的逃课心态,是非常类似的,是对旧有轨制的挑战。不过,我不建议拿逃课来抗议。最好的方法是思考一下,自己想学什么,然后自己去发掘资源,去学习。教育体制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弥补。毕竟再好的大学,也只是提供资源,学生自己是否要学、学哪些,学生自己决定。如今中国的大学和社会气氛比80年代宽松多了,可看可学的资源丰富。应该尽量自己主动争取,而不是消极抗议。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重要的还是从根源上杜绝,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循序渐进地消除教育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2]钱穆.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2

[3]王苹,刘文捷.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外语界,2001.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

英盛观察在泰国,你很少会看到中国学生那种“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学习的场面。对泰国学生而言,学习是“寓教于乐”中的轻松与快乐;是“情景教学”中的生动与风趣;是“生存教育”中的参与与创造。普及良好的义务教育泰国政府在1930便推行了全民义务教育,而且扩展到了农村。泰国的学校,基本上都是由校董会、校友会和家长会三方共同管理,学校的重大决策均由三方共同商量决定。泰国的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多,但不论是公立或私立的学校,学费都不是太贵。学费最便宜的是政府办的公立学校,公立学校的收费标准由政府统一规定,一年的学费大约1000铢(约合200元人民币)左右。而且公立学校一般都校园环境优美、校舍宽敞、教学设施齐全,其办学条件大概居泰国学校的中上水平。在泰国,每个城镇至少都有一所公立学校,目的在于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够入学受教育。私立学校的收费标准不一,依据各个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环境等而定。学费从两千多铢至上万铢不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学校。但即使是泰国最有名的私立贵族学校,寄宿生全年的学费也只需4万铢(约合8000元人民币)左右。泰国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由于有公立学校做保障,和一些慈善机构的捐资助学,所以在泰国几乎没有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孩子。而在中国,教育支出,正成为家庭最昂贵的开支之一。甚至一些农村孩子因没钱而不能上学。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在大声疾呼:一个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大机会是教育,如果他们连把握这个机会的资格都没有,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怎样?在“生存教育”中获得基本素质中国“名校”的评判标准主要是“升学率”,而泰国的“名校”的评判标准主要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泰国学校所提倡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的是学生知识、能力、品格的培养与塑造。泰国一般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数、理、化在整个课程的设置中份量并不很重,所以泰国学生不会整天埋头于题海进行演算。泰国学校不提倡布置家庭作业,作业一般都在课堂上完成。课余时间,学生们大都是在打球、唱歌、弹吉他、做手工和阅读。泰国学校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与教育。每天早晨八点,泰国的每个城镇都举行升国旗仪式。学生们每天早上都仰望国旗、高唱国歌,长此以往,国家、民族的概念便深深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即使是放学后,没有任何人组织,每当广播里播放国歌时,正在嬉戏玩耍的孩子也会自觉地站立聆听国歌。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高不可攀的大道理,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中,便把对国家、民族的情感深深地融入了孩子们的心里。和泰国人交谈,他们总会自然地流露出作为一个泰国人的自豪感。泰国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好地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多地得益于学校教育。从孩子入学开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就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对刚进入校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首先学习的就是泰国的传统礼仪。从如何行礼、如何坐、如何站到如何拜师、如何献花、如何受奖等等,均有详细的讲解,学生们进行实际演练;像音乐课,学生们不仅学习西洋音乐,而且还系统地学习泰国的民族音乐、乐器和舞蹈;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80%以上的人口信奉佛教,每个月,学校都邀请造诣高深的僧人到学校为讲经说法,而高中每周都有宗教课;泰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学校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举办程序感受浓郁的传统氛围。通过学校教育,使得泰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泰国教育认为所有受教育者都有不同的素质或不同的潜在素质,关注“个性教育”或“特长教育”,才是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泰国学校提倡以“鼓励教育”为主,以此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在泰国,大胖子可以报名学体操,小矮个可以报名学打篮球,只要学生喜欢,愿意尝试没有老师会拒绝他,会对他说“不行”,这样便把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尽可能地同其兴趣和潜在的素质联系起来。泰国的学生从小便被告知“正直、诚信、实在”等良好品质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信誉价值连城,如果作弊不仅会受到重罚(前后三科均以零分计,不得补考),而且是在出卖自己的信誉,因此几乎没有学生作弊。泰国人普遍比较讲诚信,为人实在,这或许与学校的长期教育有关。在日常教育中,泰国重视孩子们文明操守的养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就会被要求在餐厅吃完饭后,要把椅子放好、把餐盘送到指定地点。泰国学生总体上都比较开朗、活泼、大方和宽容,在他们身上更多地保留了孩子的天真与稚气,你会感觉他们更像孩子。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数理能力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支撑,这种支撑作用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泰国的教育理念无疑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生存教育”始终是泰国教育的核心,始终贯穿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性和合作意识。在小学,专门有一门实用课程,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电源插座、如何自我保护以及如何进行急救处理等生活常识。在中小学,每周有一节童子军活动,高中则是军训。童子军主要训练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体魄。童子军活动时,学生们学习野外生存的知识操练队列、在夏令营(童子军训练基地)学习搭帐篷、做饭、辨别方向以及在野外过夜,同时还要负重远足。泰国天气比较热,童子军活动都是在露天进行,学生们虽然大汗淋漓,但没有人叫苦叫累,更没有家长会因心疼孩子而不让孩子参加或向校方提抗议。“分色运动会”最能体现泰国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泰国,新生入学,学校便会按照新生人数比例,把新生分到红、黄、蓝、绿、紫、白等各个色块中,从进校到毕业,他就一直在这个色块中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每个色块中,学生的年龄不一样,有高中生,也有小学生。举行活动时,高年级的学生带领低年级的学生一起组织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机制。整个活动,从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到拉拉队的组织排演;从每个色块方队的宣传栏的搭建,到宣传画的电脑设计与制作,全部是由高年级生带领低年级生完成。运动会中,老师也按颜色分到各个色块中,但老师不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仅仅是参与者。运动会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参与者,没有比赛项目的,全都是拉拉队员。“生存教育”所针对的,正是“书本教育”的不足和偏颇。“生存教育”并不排斥“书本教育”,不同之处在于:“书本教育”只“灌输知识”,教学的艺术就是“如何灌输”的艺术。而“生存教育”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即使关注“书本教育”,也是注重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的方法。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学习”,再到“学会合作”,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泰国人一般要接受12年的基本教育,其中6年是初级教育,3年是初中教育,3年是高中教育。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是强制性的义务性教育。政府希望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初等教育,几艘有年满6岁的儿童都必须接受普通教育到11岁。小学毕业后,学生可以进入中学接受普通教育,也可以进入职业中学接受职业教育。泰国小学教育课程主要包括5方面。工具学科:泰语和数学;生活体验:应用科学方法处理社会和日常生活问题;品行教育;职业基本知识;兴趣体验。中等教育泰国中等教育是非强制性的义务教育。泰国从事中等教育的学校有两类,一类是普通中学,另一类是职业技术学校。泰国中等教育课程分为3个部分:必须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初中和高中的课程都采用学分制。泰国初中等教育出了知识和理论学以外,还注重基本技能、生活经验、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等四个方面的教育。目前泰国每年应届高中毕业生为12万人,而被大学部直属得24所公立大学录取的只有3万多人,竞争力非常强烈。泰国大学部在2004年取消全国统考制度,进行改革,引发不少争论。目前使用高考新记分制为高中毕业生的课堂学习积分(PGA)在高考成绩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5%提高到2004年的10%,还有高中专课成绩几分20%,大学部组织的高中学生基础知识测验成绩(O-NET)35-70%,高中学生高等知识测验成绩(A-NET)0-35%,招生方式由各校自定,分两大类,一种是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成绩择优录取,另一种是结合日常学习成绩和个人专长择优录取。高等教育泰国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泰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公里和私立两类。泰国有78所公立院校和61所私立院校(2005年)。泰国目前的高等院校大致可分为泰国高校主管部门大学部下属的公立院校;易三仓大学、博仁大学等私立院校;其他国家部委如卫生部、国防部、内政部等下属的行业院校;亚洲理工学院、马哈朱隆功佛学院等专门性高等学府等共4大类。泰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很多院校都有英文授课的国际学院,最近几年随着中泰文化的交流,有一部分大学成立了中英文授课的国际学院,突破语言的障碍,让更多的中国留学生体验泰国文化和教育的同时学习知识,其中博仁大学中国东盟学院就是最早进行中英文授课的国际学院,该学院获得了泰国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的共同认可,是中泰教育深入合作的结晶。

中国成人教育投稿

现在是核心,不过杂志社很牛,在线投稿后无法查稿,打总编室电话从来没人接听

中文核心期刊

这个期刊是08版、11版和14版核心,一直是中文核心(北大核心),但不是南大核心(cssci)。这个期刊上的文章都是些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院长,成人学校、这个那个部门的人的文章。简而言之就是“关系稿”。质量很差。北大一直把他评(成人教育协会的人评自己的期刊,肯定得评上核心了,不然自己以后怎么往上发文章啊)为核心,但是“无可奈何”,影响因子还是一直上不去。丢人啊!这个期刊根本不是真正的学术期刊,是当官们利用“权力”获得“学术利益”的工具(学术的行政化)。年发文量1600+,能好到哪里去?你去看看有哪家核心年发文量超过600的?而且基本上都是3、4千字的应付性文章,试问有这么多人能用3/4千字就能说清楚一个学术问题吗?发文章不仅要看是不是核心,还要看期刊的质量,有些学校不认这样的期刊的。

国内的汉斯出版社就不错,开源期刊的,你可以去试试。

中国教育与教育研究杂志官网

全国社会组织查询、工信部备案都可以自行查询,根本就是一个不存在的网站,这么牛逼的研究会竟然还用着个人账号的微信,连个公众号也注册不下来,不可笑吗。 你换多少个域名也是个网站狗改不了吃屎的

你上网在CNKI网页里查查看就知道了啊

好像这个研究会是蒙人的,正规的应该叫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协会你也可以到 中国新闻发行署网站查查!

查询结果为:当前大陆地区出版发行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期刊中未搜索到您查询的期刊!

  • 索引序列
  • 中国人文教育研究论文
  • 中国成人教育论文
  • 中国教育和泰国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 中国成人教育投稿
  • 中国教育与教育研究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