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用色彩构成论文题目

用色彩构成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用色彩构成论文题目

油画创作心得 (川音绵阳艺术学院美术系 刘勃 2007年12月7日)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探索适合于自己特点的风格是不言而喻的事。我常常想,对于我自己专业方面创作一个大胆的尝试充满兴趣,不时的思考着一些问题,在精心准备之余,却发现还被自己否定,然后在不断的调整,不断的修改,再去探索,这样反复进行着,回头看看自己的仅有的几幅创作,题材大多取自陕北农村中常见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面,我常常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激情来画完我的构思,其实在我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情况是边画边想,根据一个形体,或者一块颜色,启发我创造另外一块色彩或者一个更有意思的形体,不断的充实画面和丰富画面。这种尝试在创作中我不是经常用,当然一般情况是先想好了基本的方案,然后形体搭配基本上符合我的构思,就开始动笔了。一幅作品其实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过程是强调感受,没有感受,画面打动不了观者,笔者认为作为创作,首先要打动自己。 去年冬天,我回到了陕北,回到了生我养我的老家。通常认为这里没有现代文明更多的体现,没有所谓的高楼大厦,有的全是黄土和窑洞,生活是朴实而单调的,然而,正是在这些并不先进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形象和它们呈现出的色彩,构成了陕北黄土上特有的美。空旷的高原黄土,多变的景象,质朴憨厚的陕北汉子,富有个性的陕北民歌,让人不得不发出感慨,我怀着由衷的兴趣和激动心情,画出了一批作品。每年回家都在变,我所记录的这些也在不断的消失,人变富有了,地方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当前的议题是创作,在创作中,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每个画家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偏爱,形成这种偏爱是有多种原因的。除了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画家的情感和各种修养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起,我就开始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从我们民族文化中吸收营养。外来的本土化和本土的现代化,要成为中国的油画,这个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议题了。其实,争论远不如实践更实际些。 我曾经想从国外艺术中吸取点东西。色彩更纯一点,运用了许多装饰性的表现手法。色彩上用了较淡的、弱的对比,强调画面构成感,后来又在中国画大写意中,看到了创作动机,中国画写意的韵致和对形的认识与处理方法,很有意思,打动了我,这种写意山水写意画的作画过程,觉得他们对所描绘对象的形与神是吃透了的,下笔的时候,不是表面上看到的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胸有成竹,然后落笔成形,以形写神。每个局部之间都是有机地联系着的,都服从一个总的神韵和节奏的要求。在这总的要求下,画了一些国画山水,然后在来创作油画,每放一笔,是笔墨,也是形的一部分。油画如能吸收这种技艺,并结合油画的色彩造型,也许会出现新的面貌,如此而已。 大量地连续地作画,对我的实践很有好处。不断地画,不断地思考,随时调整自己的想法,随时补充一些新的设想,随时试验。首先,很认真地推敲素描的小草图,把画面的构图安排,黑白、色彩构成都考虑成熟,这一切都做到心中有数后,动油画刷子就大胆了,也主动了。这次的风景油画《房前屋后》、《山吟泽唱》、《塬上人家》,就是这种尝试性的作品。 为了使画的对象更朴实、更粗犷一些,我用大笔表现留有一些有节奏的笔触,用色在统一中求变化,表现对象大多是农村中常见的生活场面,和陕北特有的黄土高原,来表现这种乡土气息。 这些尝试是在教学之余的油画创作的心得,是我大学毕业至今油画探索学习的继续,我愿意继续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和不断地进行探索。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画种,传入中国以后已发展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油画创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及学术含量,尤其具象写实绘画,包括严格的形、体积塑造、色彩调配、边缘线处理、质感透视、解剖、层次问题、韵律、节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再现大自然,而且要经过主观提炼、酿造、让灰色具有浑厚、宁静、优雅、高贵的品相,有透明的色彩效果,把一切都融进清沁而温馨的色调中,在绘制过程中力求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而让人体会到一种潜在的诗意以及来自东方的艺术修养,以呼之欲出的真实感过滤掉我们意识里的杂质而成为一种纯粹的静观,追求整体风格呈现出“精神性”的审美意蕴。绘画语言是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反应到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见解和态度,作者就要提高自己的绘画专业的修养。各个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组织结构。绘画的艺术语言就是色彩、线条、面、明暗等。在油画创作中首先涉及的是构图问题,所谓构图就是“经营位置”,野兽派画家马蒂斯是这样谈论构图的:构图就是画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把各种不同的因素用装饰的方法按照画家的意图安排的艺术。不论画的是肖像还是景物,都有构图问题。西方现代艺术

粉红色的回忆.......人类社会因为五彩缤纷的色彩变得栩栩如生、绚丽生动。而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色彩令我们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产生的美感。上图服装款式上简洁大方,漫不经心地泄露出一种含蓄的高贵。其亮点在于服装和饰品的色彩搭配。其大部分色彩都为浅色系,与周围深色调的环境形成对比,显得轻盈许多,且与上装不同的是,下衣出现了鲜艳色调,纯度和明度较高的粉红色小裙穿于白色内衣和白色外衣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年轻而富有生气。粉红色是一种由红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颜色,通常也被描述成为淡红色。但是更准确的应该是不饱和的亮红色。戴于头部的白色小帽是真正的点睛之笔,给人的感觉是小鸟依人,落落大方但不张扬,可爱圆润,含蓄羞涩,也以服装配件的形式丰富了整体服装效果视觉元素,加强了整体色彩的跳跃性,虽有色彩上的对比,整体上仍未破坏协调统一的优雅感觉。其缺点是鞋子选择运动鞋,好像与整体服饰有些违异,选择偏女性一点的鞋子应该会好一些,因为是出去爬山,所以她选择了运动鞋。另外裙子下面好像有些突兀,给人一种空空的感觉。上面服饰的另一主流颜色为白色,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在西方白色象征着浪漫,常常和婚姻相连。而在中国,白色常与死亡葬礼联系。此外白色象征纯洁、神圣,明快、清洁与和平,最能表现一个人高贵的气质,因此,要想穿着白色服装而显得更美,对于化妆与配件的配色就要多加考究才行。在商业设计中,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白色的搭配原则白色可与任何颜色搭配,但要搭配得巧妙,也需费一番心思。白色下装配带条纹的淡黄色上衣,是柔和色的最佳组合;下身着象牙白长裤,上身穿淡紫色西装,配以纯白色衬衣,不失为一种成功的配色,可充分显示自我个性;象牙白长裤与淡色休闲衫配穿,也是一种成功的组合;白色褶折裙配淡粉红色毛衣,给人以温柔飘逸的感觉。红白搭配是大胆的结合。上身着白色休闲衫,下身穿红色窄裙,显得热情潇洒。在强烈对比下,白色的分量越重,看起来越柔和。上面图片以不清楚的模糊线条描画出人物和服装,线条就像是随时都要断掉一样,让人感觉那些虚虚实实隐约可见的地方给人以虚幻的气氛,正符合少女服装本身所带给人们的感觉,而上色方面也偏向透明清淡的水彩,经过细心描绘的服装和肌肤就像是可以穿透看到底下的血管一样,另外色彩透过人们的视觉反映到人的大脑,使人产生联想,激起人的情绪,这就是色彩的情感反映,色彩的情感效应是由人的联想产生的人的年龄经历以及文化修养不同,同一色彩使人产生的联想即情感效应也会不同,色彩能引起的联想会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有一定的规律性。就色彩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情感与意义的,但是色彩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中的色彩通过人的视觉传达必然会作用与人的心理,从而使人们对色彩产生知觉,联想以及审美等等心理饿活动,他甚至会影响人的情绪,行为等等。当我们步入万物葱郁的自然界中,心情会顿时充满轻快,舒畅感进入光线幽暗的房间便有忧郁不安之感。这就是色彩给于我们的明快、忧郁感。色彩的冷暖感:色彩的冷暖感主要是色彩对视觉的作用而使人体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如红、橙、黄让人联想到炉火,太阳,热血,因而是暖感的;而蓝、白则会让人联想到海洋,冰水,具有一定的寒冷感。色彩的轻重感:同样的事物因色彩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轻重感,这种与实际的重量不符的视觉效果称之色彩的轻重感。这种感觉主要来源于色彩的明度。明度高的色彩使人有轻薄感,明度低的色彩则有厚重感。如白、浅蓝、浅绿色有轻盈之感,黑色让人有厚重感。因此,服装上白下黑给人一种沉稳、严肃之感;而上黑下白则给人轻盈、灵活之感。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色彩能给人兴奋与沉静的感受,这种感受带有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积极的色彩能使人产生兴奋、激励、富有生命力的心理效应,消极的色彩则表现沉静、安宁、忧郁之感。色彩的软硬感:通常来说,明度高的色彩给人以软感,明度低的色彩给人以硬感。在女性服装设计中为体现女性的温柔、优雅、亲切,宜采用软感色彩,但一般的职业装或特殊功能服装宜采用硬感色彩。色彩依附于特定的面积,位置以及形状而存在,因此色彩的面积,位置与形状必然与色彩对比产生一定的关系,继而对色彩的对比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色彩没有对比就不会产生绚丽的色彩,但是对比过分就会产生不和谐的感受,既而对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调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使色彩更加赏心悦目。所以说秩序、和谐是色彩悦目的先决条件,在进行色彩构成训练时,要使对比的色彩成为刺激视觉的协调的统一整体,要使色彩符合人的视觉心理,要使色彩符合人的欣赏习惯等等。色彩在服装设计中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它以其无可代替的性质和特性,传达着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着不同的色彩情感,同时也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服装色彩语言的组织需要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达到合理的视觉效果,组成和谐的色彩节奏。色彩搭配是多种因素的组成和相互协调的过程,同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利用色彩之间原有相异的关系,运用搭配调和的原则,找出他们内在的规律、有秩序的相互关系。通过在面积大小、位置不同、材质差异等方面搭配,在视觉上既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突出单纯、和谐、色调的统一。在单纯中寻求色彩的丰富变化,在和谐中求得色彩的明暗,产生平衡、愉悦的美感。除了社会习俗和审美需求外,某些行业的服装需要特殊色彩,以体现其特殊功能。例如,救生衣采用醒目的桔红色与周遭的环境色明显区别开;医院护士服采用柔和、洁净的白色或粉色调起到静气宁神的作用哥们我挺不容易的,给个采纳吧.....

你可以就"菜鸟如何设计出好的广告" 或"什么是平面设计"作为你毕业论文的主题 下面的资料给你参考 资料一 一个好的广告的标准 一个优秀的广告并不是以美观(当然这些是必不可少的)来衡量的,而是看它是否适合你的广告对象。说白了就是它是否能够刺激销售。 优秀创意人的基本素质 理性和感性兼备,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丰富的生活阅历。 理性:分析总结广告逻辑的合理性。 感性:快速感应所适合版面的色彩、位置、大小以及应该赋予消费者的感觉...。 对于图片的注意事项: 1、图片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体。 2、图片宜产生一悬念,用以吸引观看。 3、功能性产品的图片,使用前后对比极有说服力。 4、照片的吸引力更胜手绘。 5、使用明星照片能加强记忆力。 6、图片中只需重点突出一个卖点,不宜过于繁复。 7、人物脸部不宜大与实际尺寸。 8、过于历史性的图片无吸引力。 9、以目标消费对象的心态来考虑图片主体。 10、“婴儿”、“小动物”、“性”为主体的图片最具影响力。 11、男性产品使用性感女郎可能会造成男性对产品的忽视。 12、彩色图片的吸引力比黑白的高出1倍。 13、食品类广告馋涎欲滴的照片必不可少。 对于排版的注意事项: 1、重要的英语标题不宜使用全大写。(降低认知度) 2、标题不宜重叠与图片之上。(干扰视线) 3、标题中无标点。(通常情形下) 4、内文每行不宜过长。(人们习惯阅读的文字为每行40字) 5、内文排列必须有条理有规律,不能过于凌乱(不便阅读)。 6、内文宜使用白底黑字,细线体字。(有助阅读) 7、深底反白的内文极难阅读。(加快眼部疲劳) 8、如内文很长如何处理? ●标题与内文间穿插副标题。 ●内文首字放大。 ●内文中穿插小标题。 ●段末留白,分清段落。 ●重要段落或语句加粗。 ●使用符号引导视线。 9、中文的标点符号一直是中文字体的败笔,空隙太大,使得排版中(尤其是内文)会出现很多漏洞,使整个排版不严谨、不精致,建议将所有标点符号的字距缩小50%。 10、内文文字大小控制在7-9Pt。 资料二 当今,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设计的领域在扩大,这是一个需要设计的世界。拒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有正规的设计学院教学机构700多所,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当中。就学人数则呈倍数增长,这使本以师资力量和质量缺乏的设计教育更是疲于应付,力不从心况且中国本身并不具备理论方面的基础,对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太底造成设计教育水平低劣的事实,设计师成为没有原则惟利是图的九流之辈。并间接对我们的生存空间造成巨大的视觉污染。谁为我们的视觉空间负责?! 本文虽从大设计概念出发,但在论述过程当中更偏向于平面设计方向,总结设计、平面设计的知识结构,平面设计的技巧,平面设计的设计元素,平面设计的手法,平面设计的风格等等,根据我个人的认识,并结合很多资料,进行一些浅显的讨论,目的是为了能够揭示设计的基本问题及核心精神。对设计师个人起着普遍意义和作用的问题的总结,使设计人员能够明白这一职业自己的知识结构、素养、原则、职业道德、责任等等。 论文中的内容,为避免教条化,请考虑到理论与实践当中的差距作为对设计的认识、思维的方法论,其只具有一般性的指导作用。 第一章:理解平面设计 了解设计的定义和概念将是了解设计的第一步,有助于了解我们作为一名准平面设计师的职责范围。 第一节:平面设计的正名与分类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包括很广的设计范围和门类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平面设计等等,而平面设计现在的名称在平常的表述中却很为难,因为现在学科之间的交叉更广更深,传统的定义,例如现行的叫法“平面设计(graphis design)视觉传达设计、装潢设计……,这也许与平面设计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设计无所不在、平面设计无所不在,从范围来讲用来印刷的都和平面设计有关,从功能来讲“对视觉通过人自身进行调节达到某种程度的行为”,称之为视觉传达,即用视觉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而装潢设计或装潢艺术设计则被公认为极不准确的名称,带有片面性。 现在,在了解了对平面设计范围和内涵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看平面设计的分类,如形象系统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行录设计、包装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可以这样说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设计。 另外,商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很显然是存在的。 第二节:平面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视觉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感动他人的能量,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的信息,事实上她更象人际关系学,依靠魅力来征服对象,你的设计有抓住人心的魅力吗?是一见钟情式的还是水到渠成式的,你需要象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还是一个不修边幅的叛逆之子,或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事实上平面设计者所担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调查对象,你应成为对象中的一员,却又不是投其所好,夸夸其谈,你的设计代表着客户的产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动他人,你事实上是“出卖”感情的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第三节:平面设计的特征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 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 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还有,设计师更应该明白严谨的态度自身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振动。 第二章:平面设计之路 设计的学习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路,因为这是有设计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决定的,不管你以前是做什么的,不管你曾经如何如何,在进入设计领域之后,你以前的阅历都将影响你,你都将面临挑战与被淘汰的可能,正如,想要造就伟大永远不可能是依靠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达到的一样…… 第一节:你确认你要进入这一领域吗?--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设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必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及信息获取方式。 第一步: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了解设计元素这一概念。 第二步:你会画草图吗?1998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调查结果,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10项技能第一位就是:“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着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视觉图形表达能力,绘画艺术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绘画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平面设计的设计的基础!” 第三步:你还缺少什么?缺少对传统课程的学习,如陶艺、版画、水彩、油画、摄影、书法、国画、黑白画等等,太多太多,你还是问问自己吧!不管如何这些课程将在不同层次上加强了你设计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最关键的是让你明白什么是艺术,更重要的是你发现你自己的个性,但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四步:“我可以开始设计了吗”?当然不行,你要设计什么?正如你要开始玩游戏了,你了解游戏规则吗?不过你不用担心,你已经进入了专业自身的学习,同时也意味着你才刚刚开始,你将不折不挠,不浮躁不抱怨、务实的、实事求事的态度步入这一领域。我们以标志设计为例,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背景知识,标志的意义、标志的起源、标志的特点、标志的设计原则、标志的艺术规律、标志的表现形式,标志的构成的手法、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为什么可口可乐会红遍全球;为什么我们渴望穿Lee牌牛仔裤?作为一名设计师,你对我们周围的视觉环境满意吗?问问自己,你的设计理想是什么? 第五步:你能辨别设计的好坏,知道为什么吗?上一步通过对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知不觉你已经进入了设计的模仿阶段,为了向前我们必须回顾历史,既而从理论书籍的学习转变为向前辈及优秀设计师学习。这个阶段伴随着一个比较长期的一个过程,你的设计水平可能会很不稳定,你有时困惑、有时欣喜,伴随着大量的实践以及对设计整个运转流程逐渐掌握,开始向成熟设计师迈进。 你需要学会规则,再打破规则。 第二节:你能成为优秀出众的设计师吗?--对设计师的要求 1、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A、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 B、发明创造的能力 C、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 D、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E、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 现代设计师必须是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敏感并能解决问题的人,应考虑社会反映、社会效果,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应概括当代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真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起码你应当明白,优秀的设计师有他们“自己”的手法、清晰的形象、合乎逻辑的观点。 2、设计师一定要自信,坚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品味。不盲从、不孤芳自赏、不骄、不浮。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为个性而个性,不为设计而设计。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有独特的素质和高超的设计技能,即无论多么复杂的设计课题,都能通过认真总结经验,用心思考,反复推敲,汲取消化同类型的优秀设计精华,实现新的创造。 3、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职业,设计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和设计师人格的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往往决定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就是人格的完善程度,程度越高其理解能力、把握权衡能力、辨别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将协助他在设计生活中越过一道又一道障碍,所以设计师必须注重个人的修为,文人常说:“先修其形,后练其品”。 4、设计的提高必修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设计师的广泛涉猎和专注是相互矛盾又统一的,前者是灵感和表现方式的源泉,后者是工作的态度。好的设计并不只是图形的创作,他是中和了许多智力劳动的结果,涉猎不同的领域,担当不同的角色,可以让我们保持开阔的视野,可以让我们的设计带有更多的信息。在设计中最关键的是意念,好的意念需要学养和时间去孵化。设计还需要开阔的视野,使信息有广阔的来源,触类旁通是学习平面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艺术之间本质上是共通的,文化与智慧的不断补给是成为设计界长青树的法宝。 5、有个性的设计可能是来自扎跟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本色的设计思想,民族性和独创性及个性同样是具有价值的,地域特点也是设计师的知识背景之一。未来的设计师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每个民族的标志更多的体现在民族精神层面,民族和传统也将成为一种图式或者设计元素,作为设计师有必要认真看待民族传统和文化。 第三章:平面视觉的科学 视觉会给人带来一连串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情感上的、行动上的反应,设计是视觉经验的科学,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不以人为而改变的即生理感受的人的基本反应,另一个是随即的或不确定因素构成。如个人喜好,性格等等、等等。 一、相对稳定的方面: 主要是生理上的视知觉,人们的一些视觉习惯、视觉流程、视觉逻辑,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喜欢连贯的、重复,喜欢有对比的,还有在颜色方面人们最喜欢的其实是有对比的互补色等等。这都是跟人们的生理上的习惯有关,都是人生理机能的本能反应。作为设计师应该对这些知识能充分了解、灵活运用,设计是对人本的关注,首先应对文化与人的感知方式这些相对稳定的方面进行研究,并且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总结。 二、不稳定的方面: 不稳定的方面主要是指情感、素质、品位、阅历上的不同,在设计过程中你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和把握能力,你需要客观和克制,才能完成卓越的设计。 三、设计思维的科学: 设计是必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在相同中找到差别,能在不同当中找到共同之处,能掌握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如纵向关联思维和横向关联思维以及发散式的思维,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找到奇特的新的视觉形象,才能不断发现新的可能。 平面视觉的科学其实是一个很大很深的学问,只有在这门学问的健全和深入的推广,才能保证设计水平的普遍提高。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式的提出这一观点,还需要日后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论述。 第四章:平面设计的一般流程 平面设计的过程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式不断完善的过程,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念是否准确,考虑是否完善。设计之美永无止境,完善取决于态度。 一、调查 调查是了解事物的过程,设计需要的是有目的和完整的调查。背景、市场调查、行业调查(关于品牌、受众、产品……)、关于定位、表现手法、……调查是设计的开始和基础(背景知识)。 二、内容 内容分为主题和具体内容两部分,这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前的基本材料。 三、理念 构思立意是设计的第一步,在设计中思路比一切更重要。理念一向独立于设计之上。也许在你的视觉作品中传达出理念是最难的一件事。 四、调动视觉元素 在设计中基本元素相当于你作品的构件,每一个元素都要有传递和加强传递信息的目的。真正优秀的设计师往往很“吝啬”,每动用一种元素,都会从整体需要出发去考虑。在一个版面之中,构成元素可以根据类别来进行划分,如可以分为: 标题、内文、背景、色调、主体图形、留白、视觉中心等等。平面设计版面就是把不同元素进行有机结合的过程。例如在版式当中常常借助框架(也叫骨骼),就有很多种形式,规律框架和非规律框架,可见框架和隐性框架;还有在字体元素当中,对于字体和字型的选择和搭配的好坏就是一个非常有讲究的。选择字体风格的过程就是一个美学判断的过程,还有在色彩这一元素的使用上,能体现出一个设计师对色彩的理解和修养。色彩是一种语言(信息),色彩具有感情,能让人产生联想,能让人感到冷暖、前后、轻重、大小等等。善于调动视觉元素是设计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五、选择表现手法 手法即是技巧,在视觉产品泛滥的今天要想把受众打动以并非易事,更多的视觉作品已被人们的眼睛自动的忽略掉了。要把你的信息传递出去有几种方法呢?一种是完整完美的以传统美学去表现的设计方式,会被受众欣赏阅读并记住。二种是用新奇的或出奇不意的方式可以达到(包括在材料上)三种是疯狂的广告投放量,进行地毯式的强行轰炸。而我们更需要那一种呢?虽然三种方法都能达到目的,但我们清楚他们的回报是不同的。 我们在三大构成中学过很多种图形的处理和表现手法,如对比、类比、夸张、对称、主次、明暗、变异、重复、矛盾、放射、节奏、粗细、冷暖、面积等形式。另外还有从图形处理的效果上又有手绘类效果,如油画、铅笔、水彩、版画、蜡笔、涂鸦……还有其他的如摄影、老照片、等等。那么你要选择那一种呢?这取决于你的目的和目标群体,以及你的设计水平。 六、平衡 平衡能带来视觉及心理的满足,设计师要解决画面当中力场的平衡,前后衔接的平衡,平衡感也是设计师构图所需要的能力,平衡与不平衡是相对的,以是否达到主题要求为标准。平衡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包括点、线、面、色、空间的平衡。 七、出彩 记住,你要创造出视觉兴奋点来升华你的作品。 八、关于风格 作为设计师有时是反对风格的,固定风格的形成意味着自我的僵死,但风格同时有是一个设计师性格、喜好、阅历、修养的反映,也是设计师成熟的标志,以为“了解大同,才能独走边缘”。 九、制作 检查项目包括:图形、字体、内文、色彩、编排、比例、出血…… 要求:视觉的想象力和效果要赏心悦目,而更重要的是被受众理解! 如果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你可以把设计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愿你生活并快乐、幸福着!!!

色彩构成论文范文大全

写作思路:可以从室内装饰;环保材料;优势;应用;经验这几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论点要突出等等。

正文: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室内居住装饰环境的要求逐渐增强。装修设计不仅仅要舒服还要环保,有利于住户的身体健康。所以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环保材料的使用逐渐加强。本文针对室内装饰中环保材料的使用进行分析,并为环保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供给了可靠性的提议。

可以从建筑工程的室内装饰工作十分重要,这样工作直接影响了居住者的享受体验。室内装饰材料的种类繁多,价位也各不相同。传统的装修材料的选择上,重视美感和价格,可是此刻人们装修过程中,更注重装饰材料的环保性能,环保材料成为室内装饰设计中的首选。

环保材料的使用不仅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还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文章针对室内装饰设计中对环保材料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般情景下,新房的环境不好,会对居住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不利于改善居住者的生活条件。可是,很多住户对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新装修的房屋对人的身体造成的危害完全是危言耸听,觉得只要自我身体好,经常锻炼,生活环境就不会对自我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然而实际上,“装修病”会在人的身体里面进行渐变,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积累到必须程度才会令人感到不适,长此以往,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与此同时,很多人在装修过程中,对自我盲目自信,认为自我买的材料便是最好最环保的,觉得自我买的材料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且装修过程中只重视整体感觉和视觉感受,并没有构成必须的环保意识。

近年来,装修过程中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开始购买绿色装饰材料,其实,市面上所谓的“绿色材料”并不等同于环保材料,只是在原有的劣质材料的基础上,打上“绿色材料”的标签。

很多人没有选择环保材料的经验,就会受到不法商家的欺,花了高价钱却买不到好材料,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环保效果,还会对自我和家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选择装饰材料时,应当尽量擦亮眼睛,不要被所谓的“绿色材料”蒙蔽双眼,以至于不能买到真正的环保材料。

目前,室内装饰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绿色环保材料,其实,绿色材料并不等同于绿色装修。很多绿色材料只是质量较比普通的装饰材料好一点可是并不是真正的无害。绿色材料对人身体的影响只是比普通的装饰材料少一些。所以,很多人在购买绿色材料之后,就认为自我的装修是绿色的,对身体没有危害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一些环保材料中也是包包含毒物质和有毒气体的,只是这些有毒物质和有毒气体被控制在相应的标准内,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伤害。可是,这些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也会进行堆积,一旦堆积过多,也就会对居住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般情景下,在室内装饰过程中,能够选择环保板材进行装饰。板材主要分为胶合板、密度板、细木工板和薄膜板几种类型。其中,细木工板具有较高的防潮效果,相应的价格也比较高,可是这种类型的板材不能直接刷漆。

而薄膜板是一种十分薄的板材,这种板材的材质与实木相类似,有很多种类,价格也比较高,通常用在高档装修中。密度板在现代装饰中被经常使用,将其应用在橱柜的制作上,经济实惠,也有必须的环保效果,且这种板材的平整度比较高,不易受潮,适合使用。

在室内装饰过程中,壁纸是一道画龙点睛之笔,其丰富的色彩和柔滑的质地,收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绿色环保壁纸采用环保材料制成,不仅仅甲醛含量较少,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还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和抗污染性。

可是,居住者在购买壁纸时,应当购买同一批产品,避免出现色产,对全屋的装修效果造成影响。在壁纸的使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壁纸的裱糊面积比较大,且一般壁纸的环保性能都比较低,需要选择高环保性能的壁纸,仅有这样,才能够既提高室内装饰的美观性,也能够有效保证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在室内装饰过程中,涂料是被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材料。涂料主要是一种固体材料,其能够涂在物体表面,进而对物体构成必须的保护作用。在环保涂料的选择上,一般的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只是不一样品牌的涂料的耐擦洗性和成膜性和开关效果有些不一样。

此刻市场上,立邦涂料的使用比较普遍,且具有必须的环保性能。在国产品牌中,紫金花等品牌的环保性能也不错,住户能够根据自我的喜好进行选择,尽可能选择环保性能较强的涂料品牌。

室内装饰中,对地板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景下,地面材料的种类有实木地板、天然石材、纤维纺织材料和复合地板。实木地板的导热快,适合使用在有地暖的地方,且实木地板的稳定性比较好,不容易变形。

同时,实木地板具有较强的环保性,价格也比较合理,所以,一般装修者都选用实木地板作为地面材料;复合地板的价格比较便宜,且比实木地板要美观,有着良好的抗静电和抗冲击的本事,可是这种地板一旦被水泡后,就不可修复,且脚感比较差。

有些人装修时,喜欢在地面铺上天然石材,这种材料耐磨损且价格比较便宜,可是没有较强的弹性,且辐射性强,室内装饰中,使用频率比较少。

为了加强室内装饰的环保型,需要加强对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目前,装修者的需求越来越朝着产品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生态的环保装饰材料在市场上受到了青睐。在贴合绿色环保标准的情景下,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装饰材料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能够避免装修工程队人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应当加强室内装饰中对绿色建材的普及。

为了促进室内装饰设计的环保化,不仅仅要加强对环保材料的使用,还能够用用一些绿色植物来缓解装饰材料的影响。在室内装饰过后,能够放一些绿色植物,这样不仅仅能为房间增添升级,还能够有效净化空气。

同时,研究到人类生活和居住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能够选择具有艺术价值的植物摆设,这样就能够加强室内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也加强了家具与装饰环境之间的结合,提高了室内装饰的环保性,也就提高了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室内装饰设计工作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所以,应当在室内装饰设计中选择相应的环保材料,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选择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进而为自我供给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

室内装饰风格流派的色彩体现本文主要是通过各种室内装饰风格的流派来体现色彩的应用和搭配,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阐述,案例将采用成都市内一现代风格家装为主要分析平台,再结合其他普通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同时也要把色彩的属性和他在各个风格内的作用进行更加细腻的立体解析。研究色彩首先要立体的系统的了解色彩的作用和属性。只有了解了他的属性和作用才能更加好的利用他的特点来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在各种装饰风格中,比较典型的风格种类有古典欧式风格,日本风格,个性风格,现在风格,后现代风格,混合形式风格和简约风格以及中式风格等。风格 流派 色彩 体现引言:经过科学家的分析宇宙里存在的大约有1900万种颜色,一个正常人可以辨别大约680种的色彩,能感受到的主要是环境色彩和固有色。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是第一个发现太阳的七色光谱,从而是人类科学的认识地认识了色彩。在室内装饰中每一个地方和物体都是有他的色彩的,主要包括吊顶,墙地面,家具,织物色彩等。随着时间,文化,区域,制度,科技等等的发展和变化使人们对建筑的功能和要求也有不同的追求,从而出现了很多的流派和风格。在我看来色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离不开的,色彩是对我们今天的社会非常重要的。对于建筑室内装饰也是一样,从人类认识色彩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对每一种色彩的认识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随时间的发展和各个区域对人类对每种色彩的不同爱好,在加上每个民族区域的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是每一个区域的建筑也有很大的区别,从而使每一个不同的建筑风格有他相对统一的色彩。室内的色彩包括吊顶,墙地面,家具织物色彩的设计和选择。科学的用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除了视觉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的情趣和心理,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多种变化,既符合功能要求又要能获得更美的效果,室内空间不论的吊顶的处理还是家具的款式,大小,形状和色彩等,都不能脱离它所处的实体空间环境,色彩和形态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色彩比形态更重要。室内装饰风格流派的色彩体现1.色彩的搭配的价值和重要性(1)论述色彩的属性谈到色彩我们都知道它有三大属性:明度、色相、饱和度所谓明度就是表示色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被称为明度。色彩可以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但后者仍然存在着明度。作为色相,指的是这些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在色相环上排列的色是纯度高的色,被称为纯色。在色相环上,与环中心对称,并在180度的位置两端的色被称为互补色。用数值表示色的鲜艳或鲜明的程度称之为彩度。有彩色的各种色都具有彩度值,无彩色的色的彩度值为0,对于有彩色的色的彩度(纯度)的高低,区别方法是根据这种色中含灰色的程度来计算的。彩度由于色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色相,因为明度的不同,彩度也会随之变化的。(2)论述如何更好的搭配色彩在室内的装修中色彩的搭配是有很重要的讲究的,如何能利用色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更好的居住空间,要从自己对色彩的喜爱程度,色彩对个人的心理属性以及自己对空间的心理需求来确定的。不同的颜色进入人的视野,刺激了大脑,使人产生冷,热,深,浅,明,暗的感觉,也产生了安静,兴奋,紧张,轻松的情绪效应。一般小型化结构的住宅以单色为宜,采用较明亮的色彩,如浅黄、奶黄,以增加住宅的开阔感,利用住宅色彩衬托您的家具使住宅或显朴素大方或显庄重高雅。一般来说每种风格居住空间的色彩搭配都有他自己的原则。具有‘阳光味’的黄色调会给人的心灵带来暖意;如果不想要统一的色调在整体中带点新的变化,采用活泼的色彩组成,粉红色配玫瑰白,搭配同样色系组成的沙发,窗帘,靠垫委婉而多情;冷灰色常给人粗糙,生硬的印象。但在宽敞的明亮的空间,大胆选用淡灰色,反而使你的白色床具和窗棱更为肃静高雅。不过也要穿插一些讨自己喜欢的鲜艳色彩;蓝色有镇定情绪的作用,非常适合有理智感的选择。2.各种装饰风格的色彩搭配体现和分析(1)古典欧式风格欧式风格的底色大多采用白色、淡色为主,家具则是白色或深色都可以,但是要成系列,风格统一为上。在古典欧式风格只能中主要分为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等类型。起主要构成手法有三种,第一类的室内构件要素,如柱式和楼梯等;第二类是家具要素,如床,桌椅和几柜等,常以兽腿,花及螺钿雕刻来装饰;第三类是装饰要素,如墙纸,窗帘,地毯,灯具和壁画等巴洛克式,产生于公元17世纪,它的主要特点是在造型上以椭圆形,曲线和曲面为主要形式,强调变化和动感;将建筑空间设计与绘画和雕塑结合营造出富丽堂皇的室内效果;室内色彩以红,黄等纯色为主,并大量饰以金箔,宝石和青铜等材料进行装饰,表现奢华的效果。室内和家具的豪华,富丽的特点,充满了强烈的动感效果。洛可可式产生与公元17-18世纪,他在设计上追求华丽,精致和繁复的艺术效果,主要特点是室内装饰呈平面化,注重曲线的使用,室内色彩以鲜艳的颜色为主,比较明快,如靛蓝,嫩绿和玫瑰红等;线脚多用金色,还采用大量中国式装饰和陈设,喜欢闪烁的光泽,大量镶嵌镜子,悬挂晶体玻璃的吊灯,墙面多用磨光大大理石,喜欢在镜前安装烛台,造成摇摆的迷离的效果。(2) 现代风格现代风格它是比较流行的风格,追求时尚和潮流,以造型简洁新颖,实用为目的,注重室内空间的布局合理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没有过多的复杂造型和装饰,也不追求豪华,高档和绝对的个性,重视家居的选用及色彩的搭配,追求‘少就是多’的观点。现代设计派大师赖特提倡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一致,不仅满足现代生活需求,而且强调艺术性,具有当今时代感的建筑形象和室内环境。如一间现代风格的居室,利用不规则墙面形成壁面家具,同时这一墙面也起到美化居室的作用。地面、天花板均朴素、淡雅,无一多余饰物,显得简洁、舒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3)后现代风格它是由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而出现的一种设计风格,反对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观点,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室内设计繁多复杂。① 强调室内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提倡多样化与多元化。它通过传统建筑原件以新的手法加以组合来实现。② 多用夸张,变形,断裂,折叠,二元并列等装饰主义的设计手法,在表现上具有刺激性,使人有舞台美术的视觉感受,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目的。(4) 混合形式风格混合形式风格是指把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统一时代不同风格和不同民族,各不相同的东西糅合在一起,把同一民族和新旧各不相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把不同国家,不同风格元素结合在一个室内空间里,呈现多元化的风格特征。用非传统的元素结合传统构件,给人以现代传统室内装饰的种种联想。但并不是将各种形式任意拼凑,互不协调,缺乏整体感,而是把传统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观念和方法相结合,是多样丰富的设计语言。例如贝聿铭先生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以中国的影壁,牌楼,粉墙,灰砖,天井,方圆母题,民间磨砖对缝的工艺,以及云南的石头,东北和山东的卵石作为传统的设计元素。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反映时代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传统,民族,地域或自然等元素并加以简化,提炼,在用新的手法组织这些简练了形式,构成具有新意义的形式。既趋于现代实用,又吸收传统的象征,融古今中西与一体。(5) 简约风格简约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和室内的主流风格之一,是一种符合审美规律的艺术简化,追求的是由发杂趋于简单的视觉效果。装饰要素有金属灯罩、玻璃灯,高纯度色彩,线条简洁的家具。它主张设计中突出功能,强调自然,形式简洁,在设计时奉行删繁就简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装饰,色彩的凝练和造型的力度也是“少就是多”更高层的体现。简洁要克服现代主义的单调乏味,缺少人情味的缺点,追求丰富,多层次和多方位的表现,但丰富的表现并不是无意义的堆砌,而是经过提炼后符合时代精神的简洁形象。简洁与丰富是并存的,简洁的设计形式是现代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具有丰富的包含性,丰富的词汇融合在简洁之中。在简约室内设计中空间简约了色彩就要跳跃出来。苹果绿、深蓝、大红、纯黄等高纯度色彩要大量运用,大胆而灵活,不单是对简约风格的遵循,也是个性的展示。(6) 中式风格中式风格 中国室内设计的传统风格比较讲究端庄气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家具的陈列到陈列品的布置,常采用对称的手法来达到稳健,庄重的效果。装饰要素有红木灯、羊皮灯+咖啡色、适当的金色+中式家具,在色彩方面很多人都感觉中式的室内色彩略显呆板,其实只要是搭配好都很漂亮,中式家具或配饰一般颜色较深,而适当的金色则会让中式更有味道。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色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金色的小面积点缀和运用,可以与深色家具形成鲜明对比,使色彩变化更丰富。主要用色有红,黄,紫色,金色等,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色彩浓重而成熟。新中式家具偏重暖色调,表面大都作亚光处理。避免繁复的“雕梁画栋”造型,简简单单更能体现典雅大方。(7) 地中海风格地中海风格地中海周边国家众多,民风也各有不同,但独特的气候特征还是让他们出现了一些相同的特点,他们的设计元素主要是白灰泥墙,连续的拱廊与拱门,陶砖,海蓝色的屋瓦和门窗。这种风格的灵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他的主要色彩搭配有蓝与白,这是比较典型的地中海颜色搭配,希腊的白色村庄与沙滩和碧海,蓝天连成一片,甚至门框,窗户,椅面都是蓝与白的配色,加上混着贝壳,细沙的墙面,小鹅卵石石地,拼贴马赛克,将蓝与白不同程度的对比与组合发挥到机制。黄,蓝紫和绿,南意大利的向日葵,南法的薰衣草花田,金黄与蓝紫的花卉与绿叶相映,形成一种别有情调的色彩组合,十分具有自然的美感。土黄及红褐,这是北非特有的沙漠,岩石,泥,沙等天然景观颜色,再辅以北非土生植物的深红,靛蓝,在加上黄铜,带来一种大地般的浩瀚感觉。3.案例分析案例来自成都一个普通白领阶层的装修方案,由于是年轻人,不喜欢太过复杂的装饰,采用了现代的装饰风格。住宅是一个100平方左右的住房,主人暂时没有孩子,把原有的老人房改为书房。主人在色彩方面喜欢大面积的暖色,特别是乳黄色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客厅和餐厅的背景墙上实用了大面积的淡淡乳黄色,看上去比白色稍黄一点,即达到了主人的意思,也更好的使空间不完全被同一种色所包括。电视墙是用黄色的硅藻泥材料做成,使主人刚刚进门的感觉给人一种温馨家庭的感觉,同时在家居方面特别是沙发点缀了一点是冷颜色,因为如果在大面积的黄色背景下没有一点冷色,会使人的心情变的急躁,长时间会有抑郁的趋向,所以在家居的选用上我们选用的了冷一点色彩。在地面的色彩选用上,地砖还是采用了淡黄色的地砖,但是在客厅的中沙发的地毯我们选用了黑色的地毯,一方面是考虑在整个空间里没有重颜色的沉稳,还有就是搭配一点黑色能使空间看着更加的舒服。再在空间配置一点绿色的植物,使主人进门的感觉即温暖又清新。总结我对室内装饰风格色彩体现的主要认识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精神,物质等诸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室内装修色彩的方面也同样如此,很多的现代人把原来固定风格的装饰色彩给打破,注入新的血液。在我看来不管是原来某种风格内的主要传统用色还是现在的新色彩都能接受,因为色彩搭配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或者是底线就是色彩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区别。所以在室内装饰色彩的搭配上,利用每种风格的传统用色和客户自己的喜爱色彩,最后在根据设计师的统一调和处理。总之不管怎么搭配都是为了室内色彩的效果更好的体现出来。参考文献:1. 《建筑与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文健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2. 《风格的特征》(法)罗伯特杜歇著 北京三联书店 20033. 《风格与流派》庄裕光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4. 《室内设计与应用》黄凯 杨林著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5. 《国内当代建筑与设计 张汽 矫苏平著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56. 《色彩构成》 李鹏程 王炜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7.《外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摘要:首先分析了色彩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室内色彩的组成,最后,探讨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室内设计色彩主体色彩陪衬色彩点缀色彩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工作环境和各类活动场所的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科技发展也为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充分运用各种色彩与材料来创造个性化的室内空问。人类生存的每个空间都充满色彩,小同的色彩给人以小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对于研究和运用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1.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既有审美作用,还有表现和调节室内空间与气氛的作用,它能通过人们的感知、印象产生相应的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室内色彩运用得是否恰当,能左右人们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因此色彩的完美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设计空间的使用功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色彩设计在室内设计中有如下作用: (1)调节空间感。运用色彩的物理效应能够改变室内空间的面积或体积的视觉感,改善空间实体的不良形象的尺度。例如一个狭长的空间如果顶棚采用强烈的暖色调,两边墙体采用明亮的冷色调,就会弥补这种狭长的感觉。 (2)体现个性。色彩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个性,一般来讲,性格开朗、热情的人,室内选择的应是暖色调;性格内向、平静的人,选择冷色调。喜欢浅色调的人多半直率开朗;喜欢暗色调、灰色调的人多半深沉含蓄。 (3)调节心理。色彩是一种信息刺激,若过多高纯度的色相对比,会使人感到过分刺激,容易烦躁,而过少的色彩对比,会使人感到空虚、无聊,过于冷清。因此,室内色彩要根据使用者的性格、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社会阅历等,设计出各自适合的色彩,才能满足视觉和精神上的需求,还要根据各个房间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配色,以调整心理的平衡。 (4)调节室内温感。气候温度的感觉随着不同颜色搭配方式而不同。色彩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色彩方案主要是为了改变人对室内温度的感受。比如寒冷地区的色彩方案应选择红、黄等颜色,明度可以略低,但彩度必须相对变高;温暖地区可以选择蓝绿、蓝、蓝紫等颜色使其明度升高,降低它相对的彩度。但是,季节和地域的气候是循环变化的,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地区的常态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 (5)调节室内光线。室内色彩可以调节室内光线的强弱。因为各种色彩都有不同的反射率,如白色的反射率为70%~90%,灰色在10%~70%之间,黑色在10%以下,根据不同房间的采光要求,适当的选用反射率低的色彩或反射率高的色彩来调节进光量。 2.室内色彩的组成 2.1主体色彩 主体色彩是室内设计中面积最大、占主导地位的色彩,一般占室内面积的60%~70%。它给人以整体印象,如暖色调、冷色调等。使人产生喜庆、温暖、冷静、严肃等不同的心理感受。主体色彩通常是指室内的天花板、墙壁、门窗、地板等大面积的建筑色彩。如果将这些大面积色彩统一起来,使用某一变化微小的色调,如采用低纯度高明度的明快色彩,会使人产生和谐而自然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家居装饰和私人空间中;而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则会使人产生激动和兴奋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商业空间和公共空间中。主体色彩是陪衬色彩和点缀色彩的基础,因而它的选择是室内色彩设计的关键。如白色一直被认为是理想的主体色彩,这是因为白色是一种中性色彩,它能够与各种色彩相调和。现在的室内装饰一般都以白色为基础,略加色相的变化,从而产生高明度的灰色系列作为主体色彩,如粉红色、浅黄色、淡绿色、浅灰色等。此外,高纯度或低明度的色彩作为主体色的室内设计,配以淡雅的对比色来进行点缀,同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两种室内色彩设计相比,前者能够产生平和淡雅的效果,后者能够产生活泼激烈的效果。在实际设计时,应结合具体的环境和室内使用功能,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2.2陪衬色彩 陪衬色彩在室内设计中是以主体色彩为依据进行选择的。如果主体色彩是红色系列,陪衬色彩可选用明度变化,比如采用略深或略浅的红色进行陪衬;也可选择色相变化,如使用偏黄或偏蓝的红色进行陪衬。陪衬色彩是构成室内环境色彩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各种色调的最基本因素。在主体色彩和陪衬色彩的映照下,室内色彩会产生一种统一而有变化的整体效果。如果只有一种主体色调而没有陪衬色调的搭配,整体上就会显得空洞和单调。一般来讲陪衬色彩应占室内空间面积的20%~30%。在室内占有一定面积的家具也应考虑陪衬色对其的影响。各类不同品种、规格、形式和材料的家具,如橱柜、梳妆台、床、桌、椅、沙发等,它们是室内陈设的主体,是表现室内风格及个性的重要因素,它们的造型应与室内设计的风格一致,其色彩也应与陪衬色彩基本一致,从而控制室内色彩的总体效果。此外。室内装饰中的织物色彩也是配色的主角,尤其是窗帘、帷幔、床罩、台布、地毯及沙发、坐椅上的大块蒙面织物等,它们的材质、色彩、图案千姿百态,与人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一般选择多数色彩与陪衬色彩相统一,少量的色彩可作为点缀色。 2.3点缀色彩 点缀色彩是指室内环境中最醒目,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它一般是室内设计中的视觉中心,应占室内面积的5%~10%;如形象墙,小景点,壁挂,靠垫,摆设品,花草等陈设的色彩。点缀色彩往往采用主体色和陪衬色的对比色或纯度较高的强烈色彩,使室内空间中的色彩既有统一又有对比,产生既变化又和谐的整体效果。 由此可见,室内环境的色彩效果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陈设物的色彩决定的。对室内色彩的处理一般应进行总体的控制和把握,即室内空间的色彩应统一协调。当然,过分统一又会使空间显得呆板、乏味,过分的色彩对比会使室内空间杂乱无章。如果正确应用陈设品千姿百态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就能赋予室内空间以勃勃生机,使室内环境的色彩生动活泼起来。但切忌为了丰富色彩而选用过多的点缀色,那样会使室内显得凌乱无序,应考虑在主体色协调下的适当点缀。3.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3.1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使用目的不同而不同 由于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所以在满足色彩不同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性格的体现,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办公空间、商业空间、医院等,由于它们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办公空间应选择偏冷的色彩以表现其严肃而统一的特点;商业空间可根据所经营商品的特点来选择丰富多彩的暖色;医院则可选择肃穆、恬静、明度偏高的色彩。 3.2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大小、形式而变化 大的空间多采用深一些的色调,以增加室内的重量感;反之,应采用浅一些的色调来增加空间感。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选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以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明度偏低的色彩;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增加体积感;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粗笨感。 3.3色彩的选择应根据空间的方位而定 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线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别,因此,可利用色彩来进行调整。如朝北的房间常有阴暗沉闷之感,可采用明朗的暖色,使室内光线转趋明快,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朝南的房间日照充足光线明亮,可采用中性色或冷色;朝向东西方向的房间有上下午光线的强烈变化,且光线的温度较高,所以迎光面应涂刷明度偏低的冷色,以便综合自然光线对它的影响,整个房间以冷色调为宜。 3.4色彩的选择应考虑到空间使用者的类别 男女老幼的不同个体对色彩的喜好有很大差别,所以色彩的选择应适合居住者的爱好。如女孩子的房间可大量运用粉红系列的色彩,像白雪公主一样天真、浪漫;男孩子的房间可选用天蓝色系列的色彩,使他们可以幻想自己像水手或飞行员,有蓝天和大海一样的胸襟;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不同,对审美的需求也不一样,青年人喜欢鲜艳的色彩,老年人则喜欢沉稳大方的颜色。因此对空间色彩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了解使用者的喜好,才能与之产生共鸣。 3.5色彩的设计应注意空间的使用时间 学校的教室、工业生产的车间、商业经营的场所,这些不同的活动与工作空间,要求必须有不同的视觉条件与之相适应,才能提高效率,达到安全舒适的目的;如过去医生和护士的服装统一为白色,由于色彩的单一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而人们的眼睛需要交替观看不同的颜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视觉疲劳的产生,因而现在医院员工的服装有粉红、浅蓝、淡绿、白色等颜色;同样,房间的色彩因其对视觉产生作用的时间较长,比服装对视觉的影响要强得多。所以,要根据空间使用时间的长短,利用色彩进行必要的调节,使在其间活动的人感到舒适而不致产生视觉疲劳。 3.6色彩的选择应注意使用者的偏好 一般来说,在符合色彩搭配原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爱好和个性。这种爱好和个性是因人而异的,是受民族、地域、性别、年龄、知识结构等影响的;比如说有的人偏爱红色,但红色不能在室内大面积使用,因为红色太过刺激,长时间待在红色环境中会使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但红色可以作为点缀色和别的颜色搭配使用,这样会更加突出红色的魅力;对于色彩偏爱者来讲。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在满足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方法选用一些类似色和陪衬色进行合理搭配,并用一些对比色进行点缀。 4.结束语 总之,室内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色彩环境室内。空间的色彩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 合性问题,多空间、多变化、多组合的色彩设计,受色彩对比及调和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也受使用功能的支配,还有室内、光线、材料、家具、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把握好这些,才能形成既有对比变化又有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既高雅又富有情趣的人性化空间,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喻悦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高祥生,韩巍.室内设计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朱小平.室内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色彩构成毕业论文范文

从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中发现,学生对待论文的态度、写作基本功、文化修养,以及老师对论文的指导把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艺术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思想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扩张带来的诸如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生存进步的必然趋势。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这一背景环境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已成为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同时,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执行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决定其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学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缺失

1.社会环境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生态环境改造等多方面与设计相关的内容,旨在对理想生活环境进行设计创造,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络决定其需要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及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深,设计人才在人才市场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直接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校的相关专业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高校的各专业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扩招速度增加最迅速的专业之一[1]。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首先需要解决教学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观的探究,甚至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的理解不清晰,因此对受教者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

2.受教者个人因素

受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受教者多数为文科学生,掌握的相关工程技术类知识能力偏于薄弱,加之各高校的设计专业扩招、考生为追逐市场盲目报考等诸多因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技能领域还是艺术修养等方面都普遍素质偏低,且大都没有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兴趣爱好,对本专业的学习探索和研究不够深入透彻。这就导致受教者对可持续设计思想理念的理解和应用不够透彻,将生态设计作为当下设计领域中的流行时尚因素,即使有所应用也只是简单的案例模仿照搬,可持续化的设计教学理念并未真正成为设计教学中的组成部分[2]。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在理念上的缺失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间出现的不平衡状况必然对我国可持续化的社会发展道路造成阻碍,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许在短时间内并不凸显,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却不容忽视。此外,从受教者个体发展角度来看,社会因素导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缺失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才的社会竞争实力,使其受到更多来自国际设计领域的竞争压力。当下不乏有外国设计师凭借环保技术优势、可持续发展理念获得国内重大专案的设计机会,侧面表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设计能力将导致人才竞争劣势。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融入和发展刻不容缓。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观的培养

1.培养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

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前,对所在环境的设计与改造大都来自美学、哲学思想理念或从文化及形式等方面出发,对建筑设计领域内的相关科学及技术内容涉及较少。进入工业社会后,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更多地融入了现代化科学理念与技术材料,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艺术同技术的互动融合。人类社会的飞速进步及民众对生活环境在质量要求上的不断提升,使其在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有了更丰富、更深层次的内涵与功能,同时人们也不得不开始重视逐渐恶化的环境问题。这一历史背景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在领域上的扩充套件和内容上的丰富深化,环境艺术设计也由此开始更加关注如何在利用技术改造影响环境的同时,实现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劳伦斯•哈普林环境设计大师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所要探寻的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根源所在,以及如何将这一和谐共存的关系变为现实,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与居住者的沟通构建出与自然保持和谐互动的生态体系。现实状况证明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中的基础性地位,进而表明其理应成为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受教者的核心理念之一。培养受教者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帮助受教者接受、牢记这一观念并引导受教者将这一观念贯穿设计始终的过程。必须使受教者清晰明确诸多可持续的生态化设计理念,如室内设计内容不仅包含有“品位”“风格”等元素,更要注重“健康”;景观设计不仅是简单的平面图案美化描绘或景观元素堆积,而需要对“历史”“社会”“人文”“生态”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必须使受教者在最大程度上明确人工设计、人工建设对其所在生态环境系统可能产生的各方面影响,使受教者认识到只有建立在最低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基础上的环境效益与功能最大化才是最成功的设计。必须使受教者深入理解re-ducing减量化、reusing再使用以及recycling再回圈的3R原则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培养受教者对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意识以及相关的实践能力[3]。

2.以设计教学为中心实现课程整合

众所周知,高校环境设计学科包含有艺术、工程以及技术科学等多方面来自不同领域的内容元素,是一门具有较强交叉特性的学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大都存在着轻视技术与科学教育内容的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也实现了新的改革和进步,但也不能否认其依旧未能对诸如生态学、植物学等在内的自然科学和包括构造、材料学在内的工程科学教育内容予以应有的重视。部分高校设定的相关课程大都局限在理论教育层面,即使有实践参观课程,其目的也是使受教者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对如何将各种工程知识和技术融入到设计中的问题涉及偏少,客观现实表明,设计教学中相关技术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受教者在设计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融入进行探索与创新。因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可持续环境艺术设计思想的中心整合已有的工程技术相关课程。发展全面化的生态素质教育,使受教者能够对相关生态理论知识、生态伦理学知识以及最新环保思想理念有全面具体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其生态意识;以各型别、各层次的课程设计题目为中心,同工程技术类学科建筑构造、装饰材料与构造等的相关知识内容互动结合,面向受教者全面、系统地传授生态化设计的相关内容,对科学、经典的相关生态建筑艺术设计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与讲解,引导受教者理解、吸收其中蕴含着的设计理念,并促使其成功运用到自我设计实践中。在设计实践过程中,通过使受教者绘制设计的可持续思想应用节点详图,帮助其掌握设计方案同工程技术有机融合的设计能力。

3.突出开放与整体性的教学模式构建

传统的设计类课程大都采用师徒传授的教学模式,教师将相关的个人设计经验技巧、方法理论等通过一对一的授课模式传授给受教者,同时其他相关技术课程授课教师在设计课程中的直接参与程度明显偏低[4]。上述教学方式过于封闭化,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受教者的设计重点往往倾向于图画、造型及空间形式,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技术元素与设计成果的整体性重视程度不足,此外也不利于受教者在新技术、材料及构造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由于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无法离开技术等因素的支援,由此可见改革并构建以设计课程教师为中心,其他相关技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协助的开放式、整体性教学模式是必然选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与可持续发展相关且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设计命题如历史建筑的更新保护、旧建筑再利用、节能建筑等,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从基础调查、环境分析、功能及空间规划设定到形态设计、技术选取等各项复杂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受教者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意识;在设计目标及相关任务安排时对受教者提出节能环保体现要求,并根据受教者知识能力情况及设计主题等因素规定不同设计深度如按照方案特性要求突出对材料、结构、采光等一种或多种元素的侧重;其他相关工程科目授课教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适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同设计课教师共同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具体设计情况及进度安排一些专题讲座,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集中解决困难问题。

三、结论

着眼于当下社会发展形势,培养具有优秀设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当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为达成这一全新课题,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旧有教学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创新探索,最终构建起能够满足本校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适合本校设计专业发展的科学教育模式和健全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环境审设思考[J].黑龙江科技资讯,2012,11.

[2]涂强.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2,6.

[3]施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13,2.

[4]杨韶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创新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4,4.

二: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探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们对于商品包装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做出新的尝试,对地域文化的运用就达到了极为有效的影响效果,本文就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域文化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应用效果和影响

包装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其价值和意义已经不仅仅再局限于商品的保护,而是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含义,开始具备一种商业性和市场性,包装的新意义使其需要更准确的进入市场需求,提升销售水平。优秀的包装设计则是艺术与技术的巧妙结合,包装艺术更是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创造,是时代特点的代表性见解。

1地域文化与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联络

世界文化种类繁多,每距离数公里都会存在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差异,每经历数年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改变,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代背景催生出不同的文化。在历史上,总会有一些特定的事物展现出时代的文化特点,而现代包装的艺术设计就是对文化环境特征和文化背景的折射,由设计师所接触的文化特征和影响所决定。

1.1地域文化与包装艺术设计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指不同的民族或者是不同区域的人民所拥有的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由其生存环境和社会阶段背景所决定,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语言、价值、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地域文化往往能与主流文化交相辉映,产生鲜明对比的同时又为彼此增光添彩。包装艺术设计是包装在时代意义上的升华,其突破了原有的价值和概念,为包装提供了美化商品的新职能。包装艺术设计要将商品的优点和形象充分的展示,要做到准确的传达资讯,富有极大的吸引力,引导消费。包装中地域文化存在的影响就在于,包装设计本身的灵感发源地就是存在于地域的文化背景中,地域文化在包装艺术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和指导作用。为了达到商品销售的目的,包装艺术设计必须迎合地域文化的特点,设计师需要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寻找消费者的消费方向,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包装艺术设计就是地域文化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在包装设计中,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可以通过商品表达出各自的精神追求,是一种运用了艺术语言的交流方式,通过包装设计中融入的地域文化,同时还能实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1.2现代包装艺术文化的内容

现代包装设计的艺术美感具备着多方面的深层含义。首先是初步和直接的感官 *** ,经由设计师美感的表达,丰富包装设计出来的产品的特性,第一时间捕捉人们的眼球,准确简洁的表达出主体思想,使人们更为自然的理解和接受图形、文字、色彩等内容,得到其传递的资讯。现代包装除了丰富人们眼球这一特性之外,还具有功能性的实现,让人们从包装上了解到产品的特点。经过设计包装的产品还能够并引发消费者的自主联想,比如人们常常通过食品的颜色来判断食品的味道。例如看到红色人们会想到草莓、番茄和辣椒,看到黄色往往就是橘子、橙子、芒果一类。所以现代的包装设计通过一定的技巧,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视线,使消费者的思想受到引导和转移,从而提升产品的价值和销量。现代包装中的审美还有其表象叠加的手法,通过感官的拓展和表象结构的深化,使观看者产生多层次的综合心理体验,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表象叠加主要是依靠包装的风格、材质和形态综合组成的造型美感。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与消费者意向的互动,现代包装设计能够做到人的内心情感与外在事物的互相交流和沟通,由于其融入了设计者本身的审美情绪和艺术思想,造就了内容与形式更深层次的完美统一,赋予了产品包装更多的文化底蕴,这些艺术内容能够与观看者的内心活动产生共鸣,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气息。这样的共鸣能够大大增加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同感,从而更进一步的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量,以达到包装设计的最终目的。

2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现代包装设计中往往强调的文化特色就是所谓的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之中的效果尤其显著。

2.1文化特色的应用

商家和消费者一直钟爱着具有文化特色的商品风格形式,在商品型别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就要依靠包装来进行地域文化特色的灌注。文化特色的应用需要设计者总结出产品的具体特点,并对地域文化具有充分的了解,将二者巧妙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再具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设计构思一定不能局限在地域文化当前的圈子内,时代永远处在前沿不断进步著,消费者的购买倾向一半来自于包装的吸引力,新颖的设计和创新的内容往往更能提起消费者的兴趣。所以在包装设计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在传递出商品文化的基础上,用更具新意的创意内容,让传达的资讯更为生动、可信,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同类商品要进行一定的揣摩。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必须要对产品进行细致分析,包括产品的内容、特点、生产背景和企业文化等特征,只有将这些内容透彻的了解和分析,才能使最终的设计结果令人满意,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相同的产品往往其生产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背景,也会因为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销量影响。于是,在同类商品竞争中,设计师考虑的是包装的文化价值,可以在实用价值上进行升华,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因素,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优势。第三个方面,包装设计要对消费者的人群进行考虑,企业生产出产品往往就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充分的市场定位,其消费人群已经被固定。包装设计作为一个需要被多数人所认可的实用性艺术,尤其需要获得消费人群的肯定,发挥其存在的基本价值,所以,设计者要根据文化特点,充分了解市场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站在消费者的位置进行考虑,使设计出的内容与消费者的思想完美契合,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兴趣和欲望,针对消费人群的操作是否成功对包装设计的成功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一个方面是商品的产品地位。之前所说的是企业已经为产品做好了定位的情况,而在企业并没有制定产品定位的情况下,这就需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文化特点对其进行市场定位。包装上的定位效果具有灵活多变,且层次丰富的优势,优秀的设计可以使不同团体的人群在不同的心理活动驱使下产生购买欲望,拓展消费人群也是包装设计的一大基本内容。

2.2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中的表现形式

包装设计作为销售的助力,除了考虑其基本的商品保护意义和进一步深化得到的宣传性意义外,还要特别注意体现出商品的地域性特点,而地域文化的表现特点往往存在于图形、色彩和文字这三个方面。首先是图形的设计。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好的图形设计在于直接的视觉效果和持续的瞩目效果,也就是说,融入地域文化的包装设计需要第一时间捕捉人们的眼球,准确简洁地表达出主体思想,使人们更为自然的理解和接受图形内容,得到其传递的地域文化特点和产品资讯,同时通过独具吸引力的图形效果,将人们的目光更长时间的吸引,产生更强的消费欲望。所以,包装图形的设计上要做到准确的传达资讯和极大的吸引力,引导消费。利用消费者对待商品外形的感性判断,通过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入,使包装的设计符合了这一基本的需求,让观众主动调动想像力,在接受设计资讯内容的同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将包装的内容不仅满足了设计意义,还增添了趣味性和文化性,获得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展现了地域文化和商品的现代设计文化的个性和魅力。文字一向是传达思想、交流感情和资讯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其作为一种符号,承载着无数资讯,是商品包装上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营字型可以突出表达地域文化的形象和精神气质,具有极佳的代表性,由于其识别性较强的特点,文字的设计可以满足各种包装设计中不同的需求,足以应对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状况,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力和感染力,是文化的表达与灌注。在色彩方面,色彩最能够表达人的情感,也是视觉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人们识别事物、认识世界依靠的就是色彩,不同的色彩构成也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变化,作为构成美感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应用往往极为鲜明浓郁。在包装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设计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文化的特点的醒目性,是否能够顺利让人们识别,从而使消费者产生情绪上的调动。另外,色彩上的联想和暗示作用是充分传达资讯的有效手段,正确的运用可以使地域文化的表达事半功倍。

2.3地域文化的包装品牌设计

地域文化在设计中具备出色的影响力,其不仅仅是一方的文化特色,更应当是一个区域的品牌代表,将区域文化的内容联合起来,透过形式感受文化的本质精神,赋予整个地域的商品圈更高的格调,也就是对地域文化和包装设计的总体升华,建立地域文化的品牌设计能够使时代特征更为明显,也同样使包装设计的影响力更加强大。综上所述,现代包装设计在地域文化的运用上不能拘泥于传统,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应当在文化传统风俗的尊重基础上进行升华和个性化的体现,传达出不一样的文化内容和特质,从而在满足了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完成了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义务与责任。

结语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商业文化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实用价值及艺术价值日益高涨,使得人们对其的关注也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地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进步和发展的特征表现,社会的进步是其基础和积淀,是时代特征的重要体现。将地域文化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能够更好地将产品特质进行升华,达到更好的销售效果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许理林,蒋晓丽.关于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J].神州,2012,11:22-22.

[2]王锐.民族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3:102-107.

[3]陈勇军,钟丹.民族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1,4:266.

[4]张满菊.湘西民族文化元素在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千年湘西酒系列包装设计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粉红色的回忆.......人类社会因为五彩缤纷的色彩变得栩栩如生、绚丽生动。而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色彩令我们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产生的美感。上图服装款式上简洁大方,漫不经心地泄露出一种含蓄的高贵。其亮点在于服装和饰品的色彩搭配。其大部分色彩都为浅色系,与周围深色调的环境形成对比,显得轻盈许多,且与上装不同的是,下衣出现了鲜艳色调,纯度和明度较高的粉红色小裙穿于白色内衣和白色外衣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年轻而富有生气。粉红色是一种由红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颜色,通常也被描述成为淡红色。但是更准确的应该是不饱和的亮红色。戴于头部的白色小帽是真正的点睛之笔,给人的感觉是小鸟依人,落落大方但不张扬,可爱圆润,含蓄羞涩,也以服装配件的形式丰富了整体服装效果视觉元素,加强了整体色彩的跳跃性,虽有色彩上的对比,整体上仍未破坏协调统一的优雅感觉。其缺点是鞋子选择运动鞋,好像与整体服饰有些违异,选择偏女性一点的鞋子应该会好一些,因为是出去爬山,所以她选择了运动鞋。另外裙子下面好像有些突兀,给人一种空空的感觉。上面服饰的另一主流颜色为白色,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在西方白色象征着浪漫,常常和婚姻相连。而在中国,白色常与死亡葬礼联系。此外白色象征纯洁、神圣,明快、清洁与和平,最能表现一个人高贵的气质,因此,要想穿着白色服装而显得更美,对于化妆与配件的配色就要多加考究才行。在商业设计中,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白色的搭配原则白色可与任何颜色搭配,但要搭配得巧妙,也需费一番心思。白色下装配带条纹的淡黄色上衣,是柔和色的最佳组合;下身着象牙白长裤,上身穿淡紫色西装,配以纯白色衬衣,不失为一种成功的配色,可充分显示自我个性;象牙白长裤与淡色休闲衫配穿,也是一种成功的组合;白色褶折裙配淡粉红色毛衣,给人以温柔飘逸的感觉。红白搭配是大胆的结合。上身着白色休闲衫,下身穿红色窄裙,显得热情潇洒。在强烈对比下,白色的分量越重,看起来越柔和。上面图片以不清楚的模糊线条描画出人物和服装,线条就像是随时都要断掉一样,让人感觉那些虚虚实实隐约可见的地方给人以虚幻的气氛,正符合少女服装本身所带给人们的感觉,而上色方面也偏向透明清淡的水彩,经过细心描绘的服装和肌肤就像是可以穿透看到底下的血管一样,另外色彩透过人们的视觉反映到人的大脑,使人产生联想,激起人的情绪,这就是色彩的情感反映,色彩的情感效应是由人的联想产生的人的年龄经历以及文化修养不同,同一色彩使人产生的联想即情感效应也会不同,色彩能引起的联想会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有一定的规律性。就色彩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情感与意义的,但是色彩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中的色彩通过人的视觉传达必然会作用与人的心理,从而使人们对色彩产生知觉,联想以及审美等等心理饿活动,他甚至会影响人的情绪,行为等等。当我们步入万物葱郁的自然界中,心情会顿时充满轻快,舒畅感进入光线幽暗的房间便有忧郁不安之感。这就是色彩给于我们的明快、忧郁感。色彩的冷暖感:色彩的冷暖感主要是色彩对视觉的作用而使人体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如红、橙、黄让人联想到炉火,太阳,热血,因而是暖感的;而蓝、白则会让人联想到海洋,冰水,具有一定的寒冷感。色彩的轻重感:同样的事物因色彩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轻重感,这种与实际的重量不符的视觉效果称之色彩的轻重感。这种感觉主要来源于色彩的明度。明度高的色彩使人有轻薄感,明度低的色彩则有厚重感。如白、浅蓝、浅绿色有轻盈之感,黑色让人有厚重感。因此,服装上白下黑给人一种沉稳、严肃之感;而上黑下白则给人轻盈、灵活之感。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色彩能给人兴奋与沉静的感受,这种感受带有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积极的色彩能使人产生兴奋、激励、富有生命力的心理效应,消极的色彩则表现沉静、安宁、忧郁之感。色彩的软硬感:通常来说,明度高的色彩给人以软感,明度低的色彩给人以硬感。在女性服装设计中为体现女性的温柔、优雅、亲切,宜采用软感色彩,但一般的职业装或特殊功能服装宜采用硬感色彩。色彩依附于特定的面积,位置以及形状而存在,因此色彩的面积,位置与形状必然与色彩对比产生一定的关系,继而对色彩的对比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色彩没有对比就不会产生绚丽的色彩,但是对比过分就会产生不和谐的感受,既而对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调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使色彩更加赏心悦目。所以说秩序、和谐是色彩悦目的先决条件,在进行色彩构成训练时,要使对比的色彩成为刺激视觉的协调的统一整体,要使色彩符合人的视觉心理,要使色彩符合人的欣赏习惯等等。色彩在服装设计中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它以其无可代替的性质和特性,传达着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着不同的色彩情感,同时也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服装色彩语言的组织需要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达到合理的视觉效果,组成和谐的色彩节奏。色彩搭配是多种因素的组成和相互协调的过程,同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利用色彩之间原有相异的关系,运用搭配调和的原则,找出他们内在的规律、有秩序的相互关系。通过在面积大小、位置不同、材质差异等方面搭配,在视觉上既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突出单纯、和谐、色调的统一。在单纯中寻求色彩的丰富变化,在和谐中求得色彩的明暗,产生平衡、愉悦的美感。除了社会习俗和审美需求外,某些行业的服装需要特殊色彩,以体现其特殊功能。例如,救生衣采用醒目的桔红色与周遭的环境色明显区别开;医院护士服采用柔和、洁净的白色或粉色调起到静气宁神的作用哥们我挺不容易的,给个采纳吧.....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是在写实主义基础上又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或人文主义的思想。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是在当今众多艺术手法、艺术流派中最难的,对艺术家的全面素质要求最高。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在中国当代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美术发展阶段的学术意义及技术高难度,还在于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获得了社会各阶层广泛的认同与共鸣,因而最具有现实的意义。从事高等教育的美术院校,特别要提倡与引导现实主义学术方向。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应该是一种理念,一种艺术观,一种人文精神,包含艺术家的理想、追求,以及关于艺术与生活、精神与现实、心灵与自然这种关系的认知总和。我认为21世纪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是立体的、丰满的,赋予人文关怀和生活热情的。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艺术理想应该是真善美的;(2)审美取向应该是正大开张明朗的;(3)创作取向应该是关注人生、贴近自然,天人合一的;(4)传达手法应该以写实为主;(5)在风格上应该体现出真情实感,体现对艺术与人生的独特感悟和审美发现。这五个要点实际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精神层面,一个艺术传达层面。我们谈现实主义,只谈精神,或只谈技法,都不全面。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精神与现实主义的手法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我们只要把这种关系理清楚,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现实主义。展望21世纪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在中国的发展,会有强大的发展生命力和非常美好的发展空间。 当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在接受了西方绘画思想、方法后,经过整合、处理,构建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在形的描绘上,笔墨呈现的效果多层次地反映了智性潜能以及抽象思维美学所蕴含的审美情调与意境。遂使画面具有了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成为新的水墨语言形式。事实上,进入21世纪的中国水墨人物画,仍然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过程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在对形的认识、形的表现、笔墨语言技巧的丰富与自由度扩大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形势和面貌。 我们今天重谈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就是试图跳出其狭隘的传统模式而重新构筑水墨的现代意义。我们知道,当水墨成为艺术发展中心主要的表现手段时,其技巧形式亦通过历代的积累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体系。而这种体系的建立却使它最初的精神本质在此过程中慢慢地消失,古人的创意成了束缚后人的精神枷锁。以致到20世纪初,水墨作品大多表现为对传统题材的简单重复和刻意追求,对水墨的评判标准也都是建构在古人的理论之中。在千余年的水墨发展过程中,其审美理念、物质材料以及评判标准互为依存,形成了一个超稳定的艺术形式。观念性创新便成为了其发展的首要任务。 然而,在中国水墨画历尽千年的发展所形成的高度程式化、概念化、使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发展到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形成了具有普通意义的现代艺术体系。如何渗入当代气息和当代精神;如何拓展它更广阔的表现领域、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样式;如何表现新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围绕着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现代性问题,用当代观念学理性去思考和探索。 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已经走向世界,已形成自己的现代特殊性和品评标准。由于环境的变化,水墨画应富于新的内涵,必然呼唤其艺术的创造与革新,但它毕竟不同于西方现代艺术,正视现实对中国艺术的促动和制约,方能获得思想解放和创造自由的主体意识的发挥。“反传统”是浅薄的,“守传统”是可悲的,中国水墨画仍然将在继承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应固化为外国人眼中亘古不变的古董。需要的是正视外来艺术包括现代艺术的影响,在选择性的接受中有助于中国水墨画现代形态的形成,而不是尾随他人的足迹,在这个时代里,既要意识到艺术的自由性,也要意识到艺术的责任感;既要意识到艺术的创造,也要意识到艺术的继承;既要意识到艺术的民族性,也要意识到主动开放的时代特点。我们终会寻找到中国水墨画前行中以创造为主导的继承与变革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作为新时代的中国水墨画的主潮,怎样实现由它的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是问题的关键。人们对此会有多种选择,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接受社会的检验。争论体现不同的审美趋向和价值判断的差异,而实践的深入与拓展却证实了空想与臆断的浮薄。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精神的意义是要求艺术家有强烈的社会意识、文化意识和精神意识,要求艺术家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努力使自己描绘的形象客观化和接近现实事物,并在深刻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典型地表现生活的真实。我努力挖掘生活本身的美,力争使作品关注现实,但又游离生活原型,努力追求现代艺术品格,但又与流行派拉开距离。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决定了它所展示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创作需要画家扎实的写实功力。随着当代美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避世消极、不重视绘画的视觉性研究的传统文人画及脱离国情的受西方现代艺术影响而造成的大量临摹式的翻版作品,越来越难以与当今正在巨变的社会发展相协调,时代需要高尚的精品,需要展示时代精神的触及心灵的艺术作品。 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在当代必须进入科学的分析与理性发展的阶段,传统的经验式的理论与师徒相传的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须从绘画的视觉性研究与实践入手,重视写生,重视从生活中寻找感动,重视生活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品质提升、技术探讨以及形式创造等的重要作用,理性地看待封建社会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又鱼龙混杂的传统,传承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以真诚的美术专业精神与不懈的努力,共同推动民族艺术创作在当代的进步与发展。

探析模糊思维在绘画创作构思中的运用 研究“模糊性”规律使我们认识到绘画创作是开放的动态过程,艺术家是在创造过程中体味喜怒哀乐的人,作品是自然而然表露情感的物态凝结。优秀的艺术家都是这一规律的自觉践行者,以塞尚为例,他的一生都在尝试、失败、再尝试,后人正是从他不懈的追寻中认识到他的伟大,并从其作品中汲取无穷养分。相形之下,我们目前的创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突出的表现为思想和技术的僵化。要么被功利束缚抱守一套程式固步自封,要么打着创新的幌子肆意涂抹,当然,更多的人处于无能为力的茫然状态。深入研究“模糊性”规律对当前绘画创作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模糊思维的价值 “画素描前并非预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只不过想用铅笔在纸上画,画出线条、调子和形态,没有什么有意识的目的;但是当脑子理会到我所要画出的东西时,刹那间,某一个意念变得明确而具体了,然后就开始加以控制、整理。”[1]这种创作中的无意识特点正是与科学理性相区别的“模糊性”。充分反映了模糊思维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与融合。美术史上的许多画家和理论家都非常关注这种“模糊性”,并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文艺复兴时的美术理论家阿尔贝蒂甚至认为绘画艺术正是起源于这种无意识:“一段树干,一小块地,或者其它什么东西,某一天会突然发现它们的某些轮廓只须稍微修改一下,看上去就会和某个自然物丝毫不差。人类意识到这点后,就试图知道是否能通过增减来完成不足部分,达到完全相像。•••••一直发展到即使原材料连模糊的轮廓都不能提供时,人也能创造出任何的形象。”与此思想一脉相承,达•芬奇在画论中用不少篇幅论述开启想象力的方法。他在《画论》中谈道:“我少不了要将一种新发明,一种协助思维的方法包括到以上的办法之中。这法子虽然似乎微不足道甚至可笑,但却具有刺激灵感做出种种发明的大用处。请观察一堵污渍斑斑的墙面或五光十色的石子,倘若你正想构思一幅风景画,你会发现其中似乎真有不少风景:纵横分布着的山岳、河流、岩石……你还能见到各种战争,见到人物疾速的动作,面部古怪的表情,以及无数的都能组成完整形象的事物……时时驻足凝视污墙、火焰、余烬、云彩、污泥以及诸如此类的事物,于你并不困难,只要思索得当,你确能收获奇妙的思想……这都是因为思想受到朦胧事物的刺激,而能有所发明。”[2]大师的应用实践表明,无论是自然的迹象还是主动制作的痕迹都能成为善于思考的画家的有效手段,借以丰富自己的形式语言。当然,由于特定时代的审美要求,画家不可能把新颖的构思传达为脱离时代的绘画语言,但他们毕竟认识到了惯性思维带来的弊端,为传统的创作方法注入了新鲜血液。 我国油画家也有很多尝试。如张京生的《蜕变》系列画,创作构思竟是起源于调色板上偶然呈现的三个色块!更为突出的是俞晓夫,他的大多数作品全凭想象完成,在创作过程中更是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模糊性”的特点。毫无疑问,模糊思维对于想象力与表现力的提升有不可估量的价值。2、模糊思维在绘画创作构思中的运用 模糊思维不是空无一物的抽象推理,而是通过对形式的提取展开的,因而以往的经验必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阿恩海姆在《论艺术心理学》中指出:“无意识的推理往往能够解决意识苦心思考而不能解决的问题……然而如果没有意识和理性预先进行的那一番苦心煎熬,无意识推理就无法达到自由的相互作用。”绘画创作中的直觉、灵感、顿悟等无意识的爆发,正是抽象与形象思维在模糊思维的协调渗透下的结果。达•芬奇在强调朦胧事物的启发作用时没有忘记提醒我们以往技能的重要性:他认为不了解事物的构造根本没有办法处理画面细节,因而不可能真正的完成作品。完形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形状不仅是由那些当时刺激眼睛的东西决定的,眼前所得到的经验,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一个人毕生所获取的无数经验当中发展出来的最新经验。因此,新的经验图式,总是与过去所曾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我们得到的最新形象,是储藏十我们记忆仓库里的大量形象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与过去的联系可以产生明显的影响,也可以不发生明显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被动员起来的记忆痕迹是否强大到可以利用眼前图形模糊性的程度,换言之,主要取决于刺激物的结构所拥有的力量与它唤起的有关记忆痕迹的力量较量的结果。”这里的“记忆痕迹”正是画家过去的技术能力,或者说是已经掌握的形式语言,它的强弱直接影响我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上述分析表明,模糊思维必须与技术能力相结合,使想象力在技术能力的控制下把新颖的构思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首先是联想,通常是实物联想;其次是对联想的形式加以有意识地组织;最后,使构图丰富完善。……第一步骤是自由的、无意识的;但在以后,该画就必须加以彻底的控制……”西班牙画家米罗的创作体会和前文所述画家是不谋而和的,把三种思维方式充分融合在构思创作过程中,充分反映了“模糊性”与明晰性的辨证关系。毫无疑问,如果这些大师在创造力丰满以前不扎扎实实的研究自然关照心灵,如果他们不敢采取非常规的手段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那他们依然只是普普通通的手艺人。表达丰富的想象力是以可靠的技艺做支撑的;反过来,切实有效的想象力又是创造新技艺的推动力。“美术既不单是思想的问题,也不单是手艺问题,而是两者的结合。走向两个极端都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后果”。日复一日演练几个有限的所谓“原则”,用毅力压抑着灵气,以重复代替思考,在排除意外的同时也排除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可能性,在耐心耗尽时感慨自己的无能为力;或者仅靠奇思妙想代替创作实践,把一切寄托在“灵感”上都是对“模糊性”规律的误读。惟有掌握必要的技术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尝试和变通才能真正的把模糊思维转化为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创造出转化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 3、结论 本文从艺术大师的运用实例入手探讨“模糊性”的实践内涵。围绕“模糊性”和明晰性的辩证关系结合创作过程展开论述,着重分析模糊思维的运用,探询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启示。针对自身存在问题,强调从形式出发和随机因素的利用。参考文献[1]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356[2]戴勉译.芬奇论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主观色彩论文题目

前言(附目录)魏晋南北朝是士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士族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习俗等诸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要系统地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就必须对士族兴衰演变的原因与过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但对这一时期的士族进行全面研究,显然又非一个人的能力所及,许多面面俱到的论著细读之下往往是面面俱缺的,故此本书只着重于研究前人所忽略的问题,而对一些研究较充分或已有定见的问题则不再重复无效劳动。我从读研究生时即开始对士族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题目为《北朝士族的典型——崔卢研究》,本书中的部分内容即源于其中。不过当时主要着眼于从那两个家族的兴衰来探讨北方土族的一些特点,而本书的视野更加扩展,同时也延长了研究的时间跨度。研究士族,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士族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对此问题,前人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发表成果颇为丰富,似乎已到题无余义的地步。但细加剖析,则总觉得有些缺憾,关键的一点在于以往的研究多从东汉的政治、文化等方面加以探讨,对于经济方面的研究仅只限于指出大土地所有制是士族的经济基础,而对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由来及其与生产技术发展间的关系等问题,则几乎无人涉及。看到一个为前人所忽略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研究者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当然我也不例外。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中,耕作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不仅将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因此,我试图从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的影响方面来解释士族的成因,《试析耕作技术的发展与两汉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士族形成原因的再探讨》就是对此所作的一次尝试,其初稿成于80年代初期,但写完后自己并不很满意,觉得这个题目还可以做得好一点,遂遵循熊德基先生“文章写成后不要急于拿出来,先放一放”的教导,先放在一边。但没想到后来忙于其他事务,竟一直放了近二十年。其间,曾将关于区田法的理论、实践及与相关农业耕作技术的比较方面内容加以展开后发表,其余部分则深埋箱底,有段时间连自己也找不到了。前些时找到后己颇有生疏之感,这次未动结构,仅就个别字句稍作改动,虽仍不很满意,但又觉得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引玉之砖或许也还有用,遂将之作为第一部分。八王之乱是导致西晋政权灭亡,并最终形成长达二百多年分裂割据局面的重大事件,对于士族的发展演变也有着深刻影响。我在研究士族在八王之乱中的作用与所受影响时,注意到一些隐藏在事件主角阴影之下的小人物,没有他们的推波助澜,事件的发展过程与结果或许会有所不同。《八王之乱中的寒门人士》对这些活跃一时的小人物进行了剖析,指出由于士族凭借政治特权垄断了清要官职,使得寒门人士的人仕途径日趋狭窄,且上升空间也明显缩小,任职条件相对较松的诸王官属,成为寒门人士无奈之中的选择。这些取得一定权力,但又倍感压抑的寒门人士对于压抑他们的士族高门极为不满与怨恨,并逐渐将怨恨目标集中于代表士族高门利益的西晋政权。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寒门人士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与西晋政权利益不一致的做法,这对动乱的爆发与政局的持续动荡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尽管这一动乱的外在表现形式为宗室诸王对最高统治权的争夺,但在表象之下却隐藏着渴盼上升的寒门人士与垄断政治特权的士族高门之间的较量。我曾想对八王之乱的爆发原因作较系统的研究,在收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看到祝总斌先生的文章[1],觉得许多问题祝先生已经论述清楚,不必再重复,遂将这一方面的工作停下来。但读后有些问题反而更加不解,如被称为白痴的晋惠帝为什么会被并不昏庸的晋武帝立为太子,单纯从血缘关系或继承制度方面很难解释清楚,这个事关国家兴衰的问题绝对应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晋惠帝白痴辩一兼析其能继位的原因》就试图从精神病学的角度来分析晋惠帝的智力水平,从而对武帝立其为太子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虽然这并非直接论述士族,但因其与士族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故作为附录放在书后。西晋政权的统治崩溃后,随着南北割据局面的形成,士族也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由于以前对南方士族的研究较为充分,故本书中主要关注的是北方士族的发展演变情况。在对北方士族的研究中,我吸收借鉴了美国斯但福大学医学教授海弗利克(Loonard Hayflik)对人类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成果[2]。在八王之乱中崛起的胡族政权给士族以相当沉重的打击,五胡十六国时期对北方士族相当于一个近似冷藏的恶劣环境,使其不得不放慢了发展的步伐。应用海弗利克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当南方士族已步人衰败期,而北方士族还能保有相当活力的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虽然借助这一成果来理清自己的研究思路,但在具体文章论述中皆未提及,故于此特别提一下[3],以明来龙去脉。其实这一成果对于研究内人诸族亦颇有稗益。五胡十六国时期,留居北方的士族与胡族政权有一个由对抗向合作转化的过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士族——兼析其与寒门人士的关系》在对这一转化过程及其内在原因进行分析的同时,注意到寒门人士与士族之间的关系。寒门人士与胡族政权利益的一致性要远高于士族,因而其在胡族政权中的地位与权力也往往较士族为显要,以至形成在相当多的时候士族却要靠寒门人士提携,甚至在评定士族等级时,主持者亦出自寒门的反常现象。不过由于缺乏宗族的支持与经济基础,寒门人士因政治权力而取得的士族身份多是暂时性的,随胡族政权的更迭而丧失,能保持下去的仅是极少数。而拥有雄厚基础的土族,在与胡族政权合作的同时,还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尽管他们未能在胡族政权中执掌权要,但也因之在政权更迭中免于遭受过重的打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魏是北方士族的发展阶段,中后期更形成胡汉士族联合统治的模式。但以往的研究中,多偏重于汉人士族,对胡人士族极少问津,《北朝胡人士族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则是为弥补这一缺陷而做的尝试,对于胡人士族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进行研究,指出胡人士族的形成是拓跋鲜卑封建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反过来割断了氏族血缘间的最后联系,对此作用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对于胡人士族形成所需要的内因与外因,其与汉人士族间的关系等逐一进行了分析。士族保持家门地位的关键是仕宦与婚姻,涉及这两方面的论著汗牛充栋,但真正通过大量统计数据进行量化研究的成果却不多见,在仕宦方面毛汉光、汪征鲁等先生己作出相当有成效的工作[4],婚姻方面则明显更薄弱一些,尤其是缺乏动态比较研究。《从崔卢二氏婚姻的缔结看北朝汉人士族地位的变化》以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这三个士族高门为典型,通过对其婚姻情况的统计分析,尤其是北魏与东魏北齐时期姻戚的变化,反映出北朝汉人士族高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升降以及与胡族政权统治者问的关系变化。士族的特权主要表现在政治与经济方面,对于南方士族来说,这些特权贯穿始终是毫无异议的,但北方士族是否也如此呢?除了少数学者曾对此予以论证外,这一问题被大部分研究者想当然地忽略过去。不过,已经进行的论证是否还存在疑义,除去五胡政权更迭的真空时期,在北方士族处于明显上升阶段的北魏时期,其是否享有庇荫宗族与部曲的特权,假如没有的话,其经济特权究竟是以什么方式表现的,为什么会在经济上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问题似乎都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北魏士族经济特权的表现形式》就是对上述问题的探讨,认为从现存史籍记载分析,士族在北魏时期并不享有庇荫宗族与部曲的特权。在北魏前期,士族是利用宗主督护制的形式将赋役负担转嫁到其所控制的依附人口头上;太和中期实行的均田制、立三长、改订租调额等经济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北魏政权与以士族为首的宗主在争夺劳动力问题上相互妥协的结果,出任三长的乡居士族合法取得免役权利,奴婢的低额租赋,保证了其主人能继续占有其大部分的剩余劳动,而非法庇荫依附人口则构成了士族经济收入的另一部分。同时,出仕的士族以各种方式分享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在北魏统治稳固,经济处于上升阶段的前提下,北方士族遂在包括经济等诸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北魏末期的战乱打破了胡汉士族联合执政的局面[5],是对北方士族的又一重大打击。这次战乱对于北方士族有哪些影响,在士族内部因之而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正是《北魏末期的战乱与士族旁支的兴起》一文所研究的问题。在选取士族高门的典型代表进行统计分析后,指出战乱对士族高门打击的广泛性与集中性,即不仅涵盖各主要房支,而且集中于出仕的主要成员,与其政治地位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一些高门乡居的旁支却凭借宗族势力或依靠个人才干,与新统治者合作,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填补了上族高门主要房支受打击后所遗留的空缺。士族旁支的上升,一方面延缓了北方士族的衰败过程,另一方面却又加速削弱了其与宗族乡里基础的联系,从而使其步南方士族的覆辙,走向最终的衰落。北魏末期的战乱导致了北魏政权的灭亡,北方再次分裂为东。西魏,以后又分别为北齐、北周所取代。山东士族(即除关陇地区士族以外的北方士族)的大部分留在东魏、北齐辖区之内,但也有少部分随北魏孝武帝入关,或循其他途径陆续进入西魏、北周政权。这些参与西魏北周政权的山东士族虽然人数不多,但其在西魏、北周乃至隋及唐初政局中都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山东士族在隋唐的地位有着颇为显著的影响,并直接关系到士族内部各房支地位的升降。不过,山东士族中的入关房支在以往的研究中被明显忽视了,以至从未将其作为一个群体来考虑。《山东士族入关房支与关陇集团的合流及其复归》考察了这一群体与关陇集团关系的演变过程,指出这一群体在西魏北周时期曾成为关陇集团的成员,但在北方统一后,其一度兼有山东士族与关陇集团的双重身份,并开始了从关陇集团中分化出来,向山东士族复归的过程。由于双方的利益冲突,其逐渐被视为山东士族在政治上的代表而受到关陇集团的打击与压抑。在这一时期,郡望、房支是士族社会身份的重要标志,内外姻亲则更关系到家族地位的高下与升降,在当时受到了异乎寻常的重视,因此,弄清士族的世系与其内外姻亲关系是士族研究的基础,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即使许多著名家族的世系亦不很清晰,甚至有些相隔不很遥远的子孙后代在记述自己的祖先时竟会张冠李戴[6]。罗振玉、王伊同、陈直等前辈学者已经为梳理若干家族的世系做过很多工作[7],近年来所盛行的士族个案研究也多对此问题进行考证。本书中的三个世系表亦是为进一步研究所做的基础工作,除传世史籍外,将碑传资料及最新的考古发掘报告中有关记载都尽量收入,力求完整,前述有关士族婚姻情况的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做出的。汉代的区田法在大部分农业史或经济史著作中都被视为农业技术发展中的一大进步,但实际情况却与之恰恰相反,出现与事实有如此差距的论断,就不能不到五、六十年代的政治背景与农业生产指导方针中去寻求答案。我之所以会考虑这一问题,正是因为曾在那种指导方针下从事农业生产。直到我构思这一问题的八十年代初期,那种方针仍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应该说,最初撰写动机中有相当程度的促进改变那种方针的政治激情。在我一稿进行修改的同时,改革大潮迅猛发展,许多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政策、方针都陆续得到纠正,农业生产方针亦在其中。因此在最后定稿时,决定将其写成一篇科学、客观的学术论文,而非带有主观色彩的时文。《区田法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兼论其在中国农业史上应有的地位》虽可单独成篇,但其又是对本书第一部分的补充说明,故将其作为附录收入。除个别错字外,本次对内容完全未做修改。不过该文原名《从区田法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看其在农业史上的地位》,在发表时或许是因题目太长,被编辑删改为《区田法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与其内容有一定的差距,这次加上一个副标题,以求名实相符。从不同的侧面描述士族,尤其是北方士族的兴衰过程,并力求从较深的层面来探讨其内在原因,就是本书所欲达到的目标。但限于本人的学识、功力,书中肯定会有很多谬误之处,与目标尚有相当差距,敬希各方学者不吝赐教。

副标题对于论文题目是非必需品,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使用,写论文题目副标题时应按照论文格式要求,注意论文的规范性。一、副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二、论文题目副标题主要作用1.拟定的正标题范围太大,用副标题加以限制。2.主标题言而未尽,副标题起补充作用,二者相得益彰。三、论文题目副标题使用情况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申或说明者。四、带副标题的论文题目写作要求论文题目副标题怎么写,带副标题的论文题目包括主题目、破折号以及副标题三部分,主题目与副标题分列两行,居中对齐,副标题前面加上破折号,副标题比主题目的字号小一号。具体有以下要求:1.符合汉语语法不合汉语语法的情况多出现在从其他语言翻译成汉语的文章中。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语法体系,因此,既然是汉语文章,文章的正标题和副标题都要遵循汉语语法。2.正副标题具有逻辑性副标题是对正标题加以补充、解释,所以,如果正副标题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那么,副标题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3.准确性副标题应该和文章内容保持一致。如果副标题不准确,会适得其反,误导读者。无论从编辑对文章的文字处理角度,还是从作者修改文章的角度,都应尽量减少用副标题夸大文章的研究内容、意义和作用的现象。4.简练学术期刊一般对文章正标题的字数有所限制,而对副标题的字数没有明确限定,但是,副标题应避免使用烦琐的形容词和不必要的虚词,也不应使用抽象、空洞或者生僻、生造的词,以免使读者不知所云。5.便于检索副标题的用词要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副标题最好包括反映文章内容的关键词,这样也避免了副标题的空泛。6.客观避免在学术论文的副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词汇,如“惊现”、“惊爆”、“竟然”、“竟”、“胆敢”等。

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优秀的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欢迎大家阅读!

1.中国画山水中“云”的表现教学思考

2.“入”与“出”收获“形”与“象”--滋芜中国画艺术语言初探

3.20世纪中国画学之理论建构与价值取向

4.潍坊之所以成为中国画都的内在气质

5.略论任伯年在近现代中国画演进中的作用

6.中国画“藏”境及其审美意蕴初探

7.中国画的“缺笔”现象

8.中国哲学对中国画风格形成的深远影响之探讨

9.中国画意象色彩浅窥

10.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启示

11.中国画与水彩画技法的互补教学法探析

12.探究中国画现代变革之路札记

13.中国画小品中的笔墨语言与气韵体现

14.略论中国画人物白描与素描

15.以色彩关系来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美

16.中国画的特殊面目和精神

17.论中国画研究生教学与地方文化、画派建设的共进

18.浅谈传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国画”技法的渗透

19.传统中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20.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维形态

21.写意中国画鉴赏与评价分析

22.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探析

23.中国画中的线描艺术

24.探究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影响

25.戏曲题材中国画人物造型“写意性”研究

26.对中国画技法的研究

27.中国画创作要素浅谈

28.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29.浅谈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30.从写意雕塑看中国画之写意精神

31.中国画笔墨形态研究

32.中国画论中的角色替换

33.中国画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34.浅谈书法练习对学好中国画的重要意义

35.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对留青竹刻的影响

36.篆刻与中国画关系的当代思辨与启示

37.浅谈中国画学习感受之创作

38.中国画“墨戏”论的文化心理学诠释

39.书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40.中国画中的气韵美与女装设计

41.茶历史文化与中国画的融合实践思路分析

42.中国画蕴涵的易道精神

43.论创作意识统筹下的大学中国画专业课程群科学化建构

44.浅析中国画笔墨心象表现与审美

45.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46.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研究

47.浅谈中国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角色位置

48.浅谈当代中国画设色的特点

49.民国时期中国画与西画的博弈

50.浅谈中国画的当代继承与传统创新

51.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52.中国画线条艺术之美

53.中西融合--徐悲鸿中国画的时代精神

54.动漫艺术设计中中国画语言的作用分析

55.浅谈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共性

56.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画艺术延展与创新

57.论中国画创作中的民俗寓意

58.传统中国画中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价值

59.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教学改革意义的分析

60.浅析诗画融合下中国画意象化的空间表现

61.分析传统以及现代工笔画的不同表现方式

62.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与色彩分析

63.浅谈粉彩雪景的艺术特色与创作

64.新媒体对中国画教学的影响及建议

65.中国画写意梅花创作初探

66.论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对中国画发展之利弊

67.中国画的写意性

68.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的研究

69.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70.中国画意境的构成

71.浅议文化历史情景下的中国画

72.浅析速写训练对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性

73.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借鉴

74.探析艺术市场化对中国画自律性的影响

75.浅谈中国画中的程式化

76.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77.中国画的笔法与运笔技巧

78.从气韵生动的角度浅析中国画构图

79.基于都市风下的中国画图式研究

80.中国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81.浅谈中国画的构图与情感

82.论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处理

83.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讨

84.中国画立意浅论

85.中国画的气韵与审美引力波

86.中国画专业素描教学问题的再思考

87.传统民间青花山水对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影响

88.景德镇现代陶瓷绘画艺术风格的演变

89.浅析陶瓷界画山水的继承与发展

90.当代视觉体验与艺术形式的发展

91.基于中国书画特征颜色的专用色标设计与制作

92.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93.浅析中国传统色彩

94.国画“留白”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95.浅析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水墨动画艺术的发展

96.“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叙事空间塑造的特点

97.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

98.浅绛彩瓷的绘制技法革新

99.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表现研究

100.中国传统壁画的装饰性色彩表现

101.空间观念的变革--论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趋势

102.试论中国高校现代油画教学的多样化

103.浅论传统书法并非抽象艺术

104.五谷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105.简析清末海派绘画的世俗性特征

106.浅析石涛山水写生观与印象派风景写生观

107.中国画从气韵到实体的思想变革--论中国画“改良之争”

108.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造境研究

109.浅谈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延展

110.如何把握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画面的色彩关系

你想问的是什么啊

日语论文题目色彩

日语论文题目

学日语的朋友你们是否还在为选择论文得题目而烦恼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日语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一、认知视域下的汉日场所惯用语对比研究

二、日语翻译实践中的误用表达分析

三、日语听力理解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四、重命名翻译的必要性——以语用等效观看日语电影片名翻译

五、日语陈述副词“とても”考察——以“とても”与日语可能表达的共现为视点

六、民族地区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初探——以吉首大学为例

七、日语助言行为中句末出现的“配虑表现”

八、现代日本人の集団意识の変化について

九、浅谈日语中的模糊〈暧昧〉表达

十、高校日语专业期末测试项目分析的基础研究

十一、日语学习中的日语汉字分析

十二、关于汉日同形词“意外”的对比研究

十三、独立学院“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十四、体验式日语教学模式研究

十五、日语词汇对汉语的影响探究

十六、从四字熟语谈中日文化差异

十七、跨文化视域下中日敬语原则及翻译、表达策略

十八、中日对译过程中的“体”表现

十九、论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

二十、《源氏物语》中和歌汉译的比较研究

二十一、基于标准商务日语考试的商务日语教学评价与探索

二十二、中国日语学习者中日同形异义语的误用研究

二十三、中日同形词的习得与语言迁移

二十四、浅析标点符号的作用及翻译策略——以《且听风吟》的林少华译本为例

二十五、认知过程中提高日语词汇习得效果的方法探究

二十六、三语习得理论视角下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研究

二十七、中日互动词“遗传”考辨

二十八、跨学科日汉翻译的实践探索

二十九、试论汉语直译成日语产生的损害面子行为

三十、科技日语资料的翻译特点

三十一、网络时代双向文化导入的日语教学

三十二、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

三十三、关于二外日语教学引入“微课”的探析

三十四、翻译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规避对策

三十五、在节奏旋律中呈现语言的音乐美

三十六、日语自动词被动句和汉语领主属宾句对比研究

三十七、浅谈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态”的误用

三十八、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校企合作双向参与的育人模式探索

三十九、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四十、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日本近代时期自称词复数形式研究

四十一、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及特化现象研究

四十二、日语“新语”与“流行语”的比较研究

四十三、先行词为语段的“その”的功能研究

四十四、日语被动句在会话中的使用情况及功能分析

四十五、“理”与“理窟”——中日古代文论中的“理”范畴关联考论

四十六、也谈文体与翻译——兼与林璋商榷

四十七、论日语动词意志性特征

四十八、日语中命令句与请求句的对比研究──以「シロ」与「~てください」为例

四十九、日汉定中关系“V-N”型复合词比较──以日语“和语动词”和汉语“单音节动词”为例

五十、从中古汉语入声字看日语汉字词中的促音

五十一、日汉口译研究的扩展性观察与对比性思考

五十二、高结合度“形容词する”的语义功能新探

五十三、基于关联性理论的元话语推理制约性分析

五十四、论日语分裂句的定义

五十五、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下日语专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五十六、中日商务洽谈中常见语用偏误研究

五十七、“全人教育”理念模式下日语翻译教学方法探讨

五十八、小组合作学习日语教学模式探析——以日本凹型文化的集团意识为视点

五十九、中日“婚嫁”忌讳语对比研究

六十、日语推量表达「そうだ」「ようだ」的教科书分析——以《现代日本语》《综合日语》《新编日语》为例

六十一、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中日语言差异产生冲突的问题因素

六十二、日语的民族表达及文化心理研究

六十三、恩惠意识下中日授受表现对比研究

六十四、浅析日本语言政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六十五、日伪时期的语言政策研究

六十六、彝族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

六十七、基于社会需求调查的JSP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为中心

六十八、浅析汉字“前”在汉日语中的空间认知语义差异

六十九、意识形态操控下梁启超对《佳人奇遇》的改写

七十、认知风格对日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影响

七十一、“左、右”空间隐喻概念的汉日对比研究

七十二、中日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及对策

七十三、中日“虫”的语言意义认知与文化模式比较

七十四、日语相互动词研究

七十五、中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的典范——论日本盐田力藏译注《陶雅新注》的价值

七十六、从话题出发看汉日语指示词照应功能之对比

七十七、日语写作中的误用现象及对策

七十八、“性向词汇”的汉日对比研究——以“善于交际、好接触的人”为中心

七十九、中日谚语比较视域下日本人的自然观

八十、刍议晚清日语译才应势而起之契机

八十一、翻转课堂融入大学公共日语教学的探索

八十二、日本语言推广教材的开发及其特点

八十三、商务日语口译特点及策略

八十四、论高校日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八十五、日语流行语「草食男子」的语义扩展与认知

八十六、日语语言文体研究中的计量方法

八十七、日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八十八、作为高校日语教育参照标准的JF Can-do及其整合策略

八十九、《JF日语教育Standard 2010》对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启示

九十、从动词语义看日语“知る”和汉语“知道”的对译

九十一、日本传播渠道与寒山诗误读的产生

九十二、现代日本女性终助词使用变化趋势

九十三、日语动物谚语中“马”的含义

九十四、大连地区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九十五、源自唇内入声[-p]的日语汉字的ツ音变探究

九十六、《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教材分析与改进对策

九十七、汉日外来语音系调整的优选论

九十八、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九十九、中日数字文化观比较分析

一百、农业科技日语术语汉译适应化现象分析

一百〇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途径探析

一百〇二、日语专业四级考试文字试题部分的内容效度分析

一百〇三、对汉源日语量词认知研究的思考

一百〇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日语自主学习模式探索

一百〇五、从“胳膊拧不过大腿”和「长いものに巻かれろ」看中日“时务观”

一百〇六、浅议日语借词对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

一百〇七、高职院校日语选修课教学改革浅析

一百〇八、中日汉字词的研究以及教学策略

一百〇九、浅议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多样性

一百一十、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之高校日语“微课”教学方法探索

1、日语相互动词研究

2、中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的典范——论日本盐田力藏译注《陶雅新注》的价值

3、“性向词汇”的汉日对比研究——以“善亍交际、好接触的人”为中心

5、意识形态操控下梁吭超对《佳人奇遇》的改写

6、翻转课埻融入大学公共日语教学的探索

7、基亍社会需求调查的JSP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为中心

8、商务日语口译特点及策略

9、日伪时期的语言政策研究

10、中日“婚嫁”忌讳语对比研究

日本のお祭りの色の比较研究に — — レッド「、」

日本古典音乐 三味线

中日间の庆事色彩の対照研究について ——「赤色」と「白色」を中心に 补充一下,那个间字应该是大写的间字,我一提交就变成小写的了,记得改一下。

  • 索引序列
  • 用色彩构成论文题目
  • 色彩构成论文范文大全
  • 色彩构成毕业论文范文
  • 主观色彩论文题目
  • 日语论文题目色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