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好中么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好中么

发布时间: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好中么

本刊已在“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矿业工程类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是由西安科技大学主办的、以矿业类为特色、兼顾理工各门类学科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全国矿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繁荣我国煤炭科学事业培养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主要刊载采矿、建工、地质、测量、化工、材料、机械、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专业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本刊从2009年起改为双月刊(出版周期将缩短到半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欢迎为本刊赐稿,来稿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构成论文的基本要素:题目、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要有二级单位,如××大学××学院)、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规范的专业名词或词组)、中图分类号(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最新版本中查取)、投稿日期、基金项目(基础学科和外来非矿业类稿件的必要条件)、第一作者简介、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及题目至关键词的英文对照。2.题目:应由能高度反映论文主题和概括论文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组成;切忌用复杂的句型,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符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避免冠以“基于……”,缀以“……研究”;字数不超过20个汉字。文内标题控制在10字以内,采用阿拉伯数字三级标注(如1,1.1,1.1.1)。?3.摘要:中文摘要字数以200~300字为宜,以提供论文的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与解释,简明确切地阐述论文的重要内容(避免使用繁锁冗长的形容词和不必要的虚词),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分段,不用第一人称(本文,作者等)作主语,不出现插图、表格,不用引文。英文摘要常用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尽量采用主动语态,最好不用第一人称,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提倡使用简单句而避免使用复合句;当文中所指已为读者确知时应加定冠词the,而题名和图表名中的the则尽量省略,且采取第1个词的首字母大写,而其余全部小写的书写方式。?4.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指少数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附E-mail与电话号码)。5.插图:应清晰、自明,随文设置(一般不超过6幅),全文使用阿拉数字连续编码,图序、图名采用中英文对照,数字、符号(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等)与文中表述对应一致,标值线位于坐标轴内侧,标目置于坐标轴外侧,并居中排放,量与单位的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且采用比值的形式表达(如压力与单位为p/MPa),标值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如用30 km代替30 000 m),照片图灰度必须清晰,尽量避免采用电脑生成图(即直接从电脑抓取的图)。6.表格:应科学、明确、简洁,具有自明性;采用“三线表”(一般不超过4个),切忌图、表和文字叙述的相互重复,同一物理量的有效位数应相同,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序、表名采用中英文对照,标明参数的名称、量和单位(以比值形式表达)。?7.正文:字数应控制在6000字以内,先交打印稿(A4)或通过E-mail发送。应使用规范文字,各种数学、化学及结构式应正确无误,物理量和单位符合国家标准。计量和计数单位前需使用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上下角标、黑白体、大小写应准确表达,对易混淆的请用铅笔标注。?8.参考文献:中文文献应有英文对照,文献篇数在10篇以上(最好有2篇以上本《学报》的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在文后用加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为序号依次列出,同一文献多次引用时应在序号的方括号后加注引用页码,作者在3人以内时全部列出,超过3人时在第3人后加“等”,人名间与“等”前用逗号隔开。外国人亦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方式,名用缩写,且不加缩写点。文献著录格式为:①专著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②期刊 作者.文章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③论文集 作者.文章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④标准 制订者.编号,名称[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⑤学位论文 作者.论文名[D].存放地:存放单位;年份;⑥专刊 申请人,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⑦报告 报告人.题目[R].报告人所在地:所在单位,年份.;⑧报纸文章 作者.文章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⑨其他文献 作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9.其他约定:不符合上述1~8条要求的稿件,不进入审稿程序;来稿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投出稿件3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时,作者可别行处理;一经刊用,将酌收一定审稿费和版面费,同时付给稿酬并赠刊2册;审稿未通过的稿件恕不退稿 。

西安科技大学报录比

5:1。经西安科技大学官网查询显示2022年毕业生有200名学生报名考研,录取40名学生报录比为5:1。

您想问的是西安科技大学报录比吗?2022年5:1。经西安科技大学官网查询显示2022年毕业生有200名学生报名考研西安科技大学考研招录比,录取40名学生报录比为5:1。西安科技大学,简称西科大、西安科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投稿好投吗

学报审核都比较慢,审核也严,审稿都要半个月左右的,期刊审稿快一点,1周内就能审完了,我这有一些高校的学报还有期刊,都能安排

刊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主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8-7192CN: 61-1330/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82本刊1956年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合并建成,是全国八大土建类学校之一,学校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类博士点18个,有亚洲最大的建筑结构实验室,是全国重点土木工程科研基地。自建校以来,学校的发展成为建筑和土木工程专业为重点,以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科、理科、管理艺术等类别的多学科性大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技术环境与市政工程电子计算机管理工程自然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冶金技术 陕西省高校优秀期刊一等奖(99)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99)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小木虫

伍永平,等,浅埋采场溃沙发生条件分析,矿山压力与顶板控制,2004(3) 伍永平,等,大倾角煤层开采“顶板-支护-底板”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煤炭学报,2005(6) 伍永平,等,深部软岩特性对底臌的影响与数值模拟研究,煤炭工程,2006(10) 伍永平,等,尖点突变理论在顶板突水规律研究中的应用,煤炭科学技术,2007(3) 伍永平,等,煤矿软岩巷道顶底板剪切变形破坏机理,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4) 伍永平,等,三轴MTS压缩煤岩介质局部化损伤AE参数Weibull分布特征,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3) 伍永平,等,大倾角煤层坚硬顶板预裂弱化的数值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1) 伍永平,等,软弱围岩变形三维物理模拟监测系统构建,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4) 伍永平,等,大倾角煤层覆岩断裂带高度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煤炭工程,2011(3) 伍永平,等,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煤炭工程,2012(1) 伍永平,等,基于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巷道围岩松动圈测定,煤炭科学技术,2013(3) 伍永平,等,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底板破坏滑移特征分析,煤炭技术,2014(9) 伍永平,等,大倾角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进展,煤炭学报,2014(8) 伍永平,等,大倾角“三软”煤层工作面倒架原因及处理措施,煤炭技术,2014(11) 解盘石,伍永平,大倾角煤层长壁大采高开采煤壁片帮机理及防控技术,煤炭工程,2015(1) 解盘石,伍永平,等,大倾角煤层大采高综采围岩运移与支架相互作用规律,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1)

本刊从2009年起改为双月刊(出版周期将缩短到半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欢迎为本刊赐稿,来稿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构成论文的基本要素:题目、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要有二级单位,如××大学××学院)、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规范的专业名词或词组)、中图分类号(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最新版本中查取)、投稿日期、基金项目(基础学科和外来非矿业类稿件的必要条件)、第一作者简介、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及题目至关键词的英文对照。2.题目:应由能高度反映论文主题和概括论文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组成;切忌用复杂的句型,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符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避免冠以“基于……”,缀以“……研究”;字数不超过20个汉字。文内标题控制在10字以内,采用阿拉伯数字三级标注(如1,1.1,1.1.1)。?3.摘要:中文摘要字数以200~300字为宜,以提供论文的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与解释,简明确切地阐述论文的重要内容(避免使用繁锁冗长的形容词和不必要的虚词),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分段,不用第一人称(本文,作者等)作主语,不出现插图、表格,不用引文。英文摘要常用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尽量采用主动语态,最好不用第一人称,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提倡使用简单句而避免使用复合句;当文中所指已为读者确知时应加定冠词the,而题名和图表名中的the则尽量省略,且采取第1个词的首字母大写,而其余全部小写的书写方式。?4.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指少数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附E-mail与电话号码)。5.插图:应清晰、自明,随文设置(一般不超过6幅),全文使用阿拉数字连续编码,图序、图名采用中英文对照,数字、符号(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等)与文中表述对应一致,标值线位于坐标轴内侧,标目置于坐标轴外侧,并居中排放,量与单位的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且采用比值的形式表达(如压力与单位为p/MPa),标值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如用30 km代替30 000 m),照片图灰度必须清晰,尽量避免采用电脑生成图(即直接从电脑抓取的图)。6.表格:应科学、明确、简洁,具有自明性;采用“三线表”(一般不超过4个),切忌图、表和文字叙述的相互重复,同一物理量的有效位数应相同,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序、表名采用中英文对照,标明参数的名称、量和单位(以比值形式表达)。?7.正文:字数应控制在6000字以内,先交打印稿(A4)或通过E-mail发送。应使用规范文字,各种数学、化学及结构式应正确无误,物理量和单位符合国家标准。计量和计数单位前需使用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上下角标、黑白体、大小写应准确表达,对易混淆的请用铅笔标注。?8.参考文献:中文文献应有英文对照,文献篇数在10篇以上(最好有2篇以上本《学报》的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在文后用加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为序号依次列出,同一文献多次引用时应在序号的方括号后加注引用页码,作者在3人以内时全部列出,超过3人时在第3人后加“等”,人名间与“等”前用逗号隔开。外国人亦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方式,名用缩写,且不加缩写点。文献著录格式为:①专著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②期刊 作者.文章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③论文集 作者.文章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④标准 制订者.编号,名称[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⑤学位论文 作者.论文名[D].存放地:存放单位;年份;⑥专刊 申请人,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⑦报告 报告人.题目[R].报告人所在地:所在单位,年份.;⑧报纸文章 作者.文章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⑨其他文献 作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9.其他约定:不符合上述1~8条要求的稿件,不进入审稿程序;来稿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投出稿件3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时,作者可别行处理;一经刊用,将酌收一定审稿费和版面费,同时付给稿酬并赠刊2册;审稿未通过的稿件恕不退稿 。

1. 王天贤、李宽、周天华. 带多构造柱墙片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西北建院学报》,1995.92. 周天华. 平板网架与钢筋混凝土面板协同工作的新构想—协同网架.《空间结构》,第3卷第4期(总第14期),P22~27,1997.113. 王素芬、周天华. 谈金工实习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科技.人才.市场》,1997.124. 周天华、张翔生、王素芬. 网架结构施工安装的高空散装逐条累积滑移法. 《安装》,1998.45. 周天华. 协同网架的设计计算和算例分析,《空间结构》,第4卷第3期(总第17期),P43~52,1998.86. 张翔生、周天华,格构式压弯构件截面选择方法的探讨,《西北大学学报》增刊,1998.87. 张翔生、周天华,浅谈安装行业钢结构设计规范的选择,《安装》,1998.108. 何保康、周天华,矩形钢管截面b/t、h/t的限值确定,《钢结构》,第16卷第2期(总第52期),P29~31,2001.4(本文成果已被《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2004采用,见第4.3.3条)9. 何保康、周天华,美国冷弯型钢结构的应用与研究情况,《建筑结构》,第31卷第8期(总第212期),P,2001.810. 周天华、何保康等,帽形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建筑结构》,第33卷第一期(总第229期),P48~50,2003.111. 何保康、杨晓冰、周天华,矩形钢管混凝土轴压柱局部屈曲性能的解析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第34卷,第3期,P210-213,2002.9.——EI收录,(本文成果已被《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2004采用,见第4.3.3条)12. 周天华、何保康等,广州新白云机场无檩屋面组合箱形压型钢板焊点间距s的确定及应用,《中国钢结构技术应用》论文集,2002.11.29。13. 周天华、何保康等, 压型钢板组合箱型截面翼边板焊点间距的确定与应用,《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第20卷第一期(总第64期),P21~24,2003.3。14. 马玉平、周天华等,计量认证对实验室工作的促进作用,长安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实验室建设与创新努力培养》,P40~42,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9.。15. 周天华、何保康等,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框架节点的抗震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Vol.25,No.1,P9-16,2004.2.——EI收录16.钟亚军,周天华,何保康,冷弯型钢房屋墙体立柱临界屈曲荷载能量解,《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Vol.21,No.1,P8-11,2004.3.17.何保康、郭丽峰、周天华、杨家骥等,轻钢密立柱墙体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2004增刊(庆祝陈绍蕃教授从事土木工程六十周年),P338-341,2004.8.18.刘前进,何保康,周天华等,低层冷弯型钢房屋墙体立柱承载力试验研究,《钢结构》,第19卷第4期(总第73期),P26~29,2004.8。19.何保康、杨晓冰、周天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管壁局部屈曲性能研究,《建筑结构》,第35卷,第1期,P13-15,2005.1.(本文成果已被《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2004采用,见第4.3.3条)20.周天华,石宇,何保康,杨家骥,杨朋飞,冷弯型钢组合墙体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6.2. Vol.38,No.1,P83~88。——EI收录21.周天华,郭彦利,卢林枫,何保康,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受力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10. Vol.25,No.3,P283~287。22.周天华,聂少锋,卢林枫,何保康,带内隔板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设计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5.10. Vol.26,No.5,P23~29。——EI收录23.周天华,周绪红,何保康,刘永健,卢林枫,王彦敏,G550级高强薄板钢材的材性及应用,《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6. Vol.22,No.2。24.周天华,何保康,周绪红,刘永健,王彦敏,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短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9. Vol.22,No.3 ,P36~44。25.周天华,何保康,周绪红,刘永健,蒋路,刘彦军,王彦敏,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长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12. Vol.22,No.4,P65~71。26.周绪红,石宇,周天华,刘永健,周期石,卢林枫,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6. Vol.22,No.2 ,P1~17。27.郭军庆,王雪韵,雷自学,周天华,加芯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限值试验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12. Vol.22,No.4 ,P45~49。28. 何保康,周天华,冷弯型钢截面局部屈曲和AISI规范有效宽度计算的统一法则,《建筑钢结构进展》,2005.8. Vol.31,No.8。29. Zhou xuhong,Shi yu,Zhou tianhua,Liu yongjian,Introduction of building industry specification for low-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with cold-formed steel framing in China,2 China international steel construction congress 2005,Beijing,China,2005.9。30.Zhou xuhong,Shi yu,Zhou tianhua,Liu yongjian,Introduc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Low-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with Light-Weight Steel Framing in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8 Korea-China-Japan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steel construction,Seoul , Korea,2005.10。P147~154。31.何保康,蒋路,姚行友,周天华,王彦敏,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卷边槽形截面轴压柱畸变屈曲试验研 究,《建筑结构学报》2006.6. Vol.27,No.3。——EI收录32. 周绪红,石宇,周天华,狄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组合墙体受剪性能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6.6. Vol.27,No.3。——EI收录33. 卢林枫,周绪红,周天华,刘永健,外伸式锚栓端板连接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2006.3. Vol.35,No.3,P32~35。34. 聂少锋,周天华,周绪红,何保康,龚焮,Research on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for lateral stiffness of Cold-formed steel composed wall,《2006年中国西安国际建筑科技大会会议论文集》,2006.9。——ISTP收录35. 王秀梅,叶武,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栓焊连接节点的削弱形式研究,《研究生科技论坛—长安大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卷》,2006,P645~648,陕西科学出版社(ISBN 7-5369-4165-X/Z.277);36.周天华,叶武,王秀梅,钢—混凝土组合梁静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研究生科技论坛—长安大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卷》,2006,P665~668,陕西科学出版社(ISBN 7-5369-4165-X/Z.277)。37.卢林枫,顾强,苏明周,周天华,Tors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staggered truss steel framing,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Vol.1,2006年8月。——ISTP收录38.卢林枫,周绪红,周天华,刘永健,Design method of the anchor bolt extended end-plate connections,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Vol.1,2006年8月。——ISTP收录39. 周丽红,周天华.550MPa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短柱的直接强度法计算分析[J].建筑技术,2006,37(增刊):133-13540. 卢林枫,顾强,苏明周,周天华,钢结构错列桁架体系扭转效应评定,《建筑结构》2007.2. Vol.37,No.2。41.周天华,王秀梅,叶武,削弱梁端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栓焊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7,37(增刊):559-56242. 聂少锋,周天华,周绪红,何保康,冷弯型钢组合墙体抗剪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第39卷,第5期,2007.10。——EI收录43.何保康,周天华, 多层轻钢住宅课题研究分报告—多层薄板轻钢房屋体系可行性报告(结构部分)[J],住宅产业, 2007.8. No.8, P39-45.44.聂少锋,周天华,周绪红,冷弯型钢组合墙体抗侧刚度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第30卷,第2期,2008.4。——EI收录45.郭军庆,雷自学,周天华,往复荷载作用下加芯混凝土框架柱刚度与耗能试验分析,《建筑结构》2008.5. Vol.38,No.5。46.郭军庆,雷自学,陈鹏郎,周天华,高轴压比下加芯混凝土框架柱延性与承载力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8.8. Vol.29,No.4。——EI收录47. 周天华、汪乐、王群.双肢组合截面冷弯薄壁型钢轴压长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石永久、冯鹏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2-18897-1,P65。48.何保康,蒋路,刘艳军,周天华,王彦敏,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压杆试验及直接强度法计算分析,《工业建筑》,2008年08期,Vol38 ,No18 ,2008。49.何保康,郭鹏,王彦敏,周天华,袁耀明,高强冷弯型钢骨架墙体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8.4. Vol.29,No.2。——EI收录50.周天华,聂少锋,王秀梅,郭军庆,方钢管混凝土柱—削弱钢梁端栓焊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6,Vol.31,No.03,P34~41——EI收录51.周天华,聂少锋,郭新艳,削弱梁端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Vol.26,No.152.周天华,何鑫,聂少锋,郭军庆,冷弯型钢住宅结构整体扭转效应研究,钢结构(2009增刊,钢结构设计规范实施35周年学术交流会及庆祝陈绍蕃先生90华诞会议论文集),Vol24,No.128,53.周天华,盖磊,聂少锋,郭军庆,削弱梁端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钢结构(2009增刊,钢结构设计规范实施35周年学术交流会及庆祝陈绍蕃先生90华诞会议论文集),Vol24,No.128,54.卢林枫,方文琦,周天华;对规范GB50017—2003某强制性条文的思考,工业建筑,2009年06期,Vol39,No.6,55.卢林枫,周绪红,周天华,刘永健; 水平荷载作用下考虑扭转效应的交错桁架内力和位移计算,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年03期,Vol35,No.3 ,56. 聂少锋,王文可,周天华,何保康;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帽型截面连续檩条受力性能研究,工业建筑,2009年07期,Vol39,No.7,57.马玉平; 胡志平; 周天华; 马昕; 吴函恒; 董海涛; 混凝土剪切强度参数试验研究,混凝土,2009 年第9期(总第239期)58.周天华; 聂少锋; 叶武;方钢管混凝土柱-削弱钢梁端组合梁节点受力性能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1卷,第5期,2009年10月,Vol.41,No.559.周天华,聂少锋,叶武,刘慧颖,Research on Loading Behavior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Tubular Column an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with Reduced Beam Section Joints,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China, 2009.11, P687~694 ——ISTP收录60.贾子文,周绪红,周天华,石宇,Modal Analysis on Vibration Behavior of Cold-formed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Floor,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China, 2009.11, P701~706 ——ISTP收录61.聂少锋,周绪红,周天华,龚欣,Numerical Simulation of 3D Steady Atmospheric Flowaround High-Rise Buildings,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China, 2009.11, P1532~1537 ——ISTP收录62.聂少锋,周绪红,周天华,石宇,CAARC标准高层建筑三维钝体绕流风场数值模拟,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09年06期,Vol.31,No.03,——EI收录63.郭鹏; 何保康; 周天华; 沈顺高,冷弯型钢骨架墙体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1期,Vol.31,No.01,——EI收录64. 郭鹏; 何保康; 周天华;沈顺高,冷弯型钢骨架墙体抗侧移刚度计算方法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1期,Vol.31,No.01。——EI收录65.周绪红; 聂少锋; 周天华; 龚焮,低层双坡屋面建筑三维定常风场的数值模拟,工程力学, 2010年03期。——EI收录66.周绪红,石宇,周天华,于正宁,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2010年05期,Vol.43,No.05。——EI收录67.Shi, Yu,Zhou, Xuhong; Nie, Shaofeng; Zhou, Tianhua,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hear behavior of screw connections in cold-formed steel residential building, Source:Jianzhu Jiegou Xuebao/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v 31, n SUPPL. 1, p 184-188, April 2010 Language: Chinese——EI收录68.张静晓,周天华,李慧,Value innovation circul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 Chinese case,Proceedings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MASS 2009, ——EI收录69.Li, Bai; Zhang, Jing-Xiao; Zhou, Tian-Hua; Li, Hui,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evaluation of informal innovation network,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MACE2010, p 876-880, 2010,——EI收录70.陈建锋; 曹平周; 周天华; 董先锋,钢结构火灾温度推定方法研究,建筑科学,2010年09期,71.石宇; 周绪红; 聂少锋; 周天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螺钉连接的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S1期。 ——EI收录72.Zhou, Xuhong; He, Yongjun ; Shi, Yu ;Zhou, Tianhua; Liu, Yongjian,Experiment and Fe analysis on shear resistance of cold-formed steel stud assembled wall in residential structure.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Volume 6,Issue:3,September 2010,Pages914-925。——EI收录73. 雷自学; 董三升; 郭军庆; 周天华;仇佩华;高强混凝土加芯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12期,Vol.31,No.12。——EI收录74.Zhang, Jing-Xiao,Li, Hui; Zhou, Tian-Hua; Lu, Ning,EPC constru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tegrating PMO and MIS to become the beacon of performance growth,Proceedings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CECE 2010, p 2767-2771, 2010, Proceedings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CECE 2010——EI收录75.Li, Hui,Zhang, Jing-Xiao; Zhou, Tian-Hua,Management, monitoring and process design of energy-saving chain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ISE2010 - Proceedings, p 5919-5922, 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ISE2010 - ProceedingsLanguage: Chinese——EI收录76.Zhang, Jing-Xiao,Li, Hui; Zhou,Tian-Hua,China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growth quality evaluation,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Product E-Service and E-Entertainment, ICEEE2010, 2010,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Product E-Service and E-Entertainment, ICEEE2010—EI收录77.Tianhua Zhou,Shaofeng Nie, Xiangbin Liu,Guangyi Li.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old-Formed Steel Three Limbs Built-up Section Members.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63-167 (2011) pp 651-654.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s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CSBM 2011,Guangzhou, China——EI收录78.Shaofeng Nie, Tianhua Zhou, Xiangbin Liu,Xiumei Wang.Study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Tubular Column and Bolt-Weld Steel Beam Joints with Reduced Beam Section.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63-167 (2011) pp 620-623.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s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CSBM 2011,Guangzhou, China——EI收录79. Bai, Liang,Tianhua Zhou,Liang, Xingwen,Research on deformation capacity design method of steel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structural walls,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163-167, p 1540-1546, 2011, Advances in Structures,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s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CSBM 2011,Guangzhou, China——EI收录80.Du, Qiang,Yang, Jian; Zhou, Tianhua,Decision making on glass selection in building façade,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250-253, p 2792-2795, 2011, Advanced Building Materials——EI收录81.Chi, Jiaxiang,Nie, Shaofeng;Zhou, Tianhua;Sun, Tao,Research on seismic behavior of concrete filled square tubular joints with reduced beam section under cyclic loading,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243-249, p 885-888, 2011,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EI收录82.Li, Hui,Zhou,Tian-Hua; Zhang, Jing-Xiao,Study on persistence diagnosis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nergy-saving process based on chain management,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2011 - Proceedings, p 2653-2656, 2011,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2011 - ProceedingsLanguage: Chinese——EI收录83.Chen, Jianfeng;Zhou, Tianhua; Lu, Linfeng; Wu, Hanheng,The study of post-fire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steel column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exposure to one-side fire,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284-286, p 330-334, 2011, Materials and Desig84.张静晓; 李慧;周天华; 袁春燕;我国建筑安全认知水平“身份”测度,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年 04期,85.张静晓; 周天华; 李慧; 陆秋虹; EPC承包商管理功能模块绩效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年13期 ,86.张静晓; 李慧;周天华; 王晓燕; 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文化力效率评价,工程管理学报,2011年04期,87.聂少锋; 周天华; 杨东华; 张亚江; 冷弯薄壁型钢四肢拼合立柱轴压承载力设计方法,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年04期 ——EI收录88.周天华; 杨东华; 聂少锋; 吴函恒;四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截面立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EI收录89. 周天华; 聂少锋; 刘向斌;冷弯薄壁型钢开口三肢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3期,Vol.33,No.3。——EI收录

x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1、来稿均要求有中英文的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关键词(3-8个)。2、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学历、学位、职称、职务及主要著作(论文)等。另外,请注明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3、各类参考文献,均要求统一按标准的编写格式排列于文末,具体情况如下:(1)中文专著、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标识: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 报告R.标准S.专刊P.其他文献Z)(2)中文期刊文章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号).(3)中文报纸文章的编写格式:[序导]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4)外文译著、译文的编写格式:与中文文献的格式相比,译著、译文的编写格式中多了[原作者国别]和中文译者,具体如下:[序号][原作者国别]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中文译者. 中文本的出版社所在地名:中文出版社或中文报刊名,出版年、或年卷期号或出版年月日(版次)。(5)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的编写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主要题名.[100].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6)电子文献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年月日/引用的日期(任选其一)(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服EB;电子载体类型及代码为:磁带MF、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全专业包括:

1、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现代结构理论学科

2、岩土工程学科

3、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

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学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是核心期刊刊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7930CN: 61-1295/TU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5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中华建设》

  • 索引序列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好中么
  • 西安科技大学报录比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投稿好投吗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小木虫
  • x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