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执行主编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执行主编

发布时间: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执行主编

1.执行主编Clan and Lineage in China,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vol.34,no.3,spring 2002,USA。2.《走进他者的世界——文化人类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2002年(第二版)。3.《未开的脸和文明的脸》(麻国庆、张辉黎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 。4.《家与中国社会结构》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1月。5.中国社会研究丛书(5册)(麻国庆策划),文物出版社,1999年。6.主编《社会常识简明读本》(8册),长征出版社,1998年。 1.类别中的关系:家族化的公民社会的基础——从人类学看儒学与家族社会的互动,《文史哲》,2008年第3期。2.家族化公民社会的基础:家族理论与延续的纵式社会,《学术研究》,2007年第8期,5-14页。3.永恒的家与多变的家园,《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第2期,77-86页。4.开发、国家政策与狩猎采集民社会的生态与生计:以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为例,《学海》,2007年1期,25-35页。5.宗族的重构与祭祀空间,《族群与社会》,台湾东华大学族群研究所,2006年6.作为方法的华南:中心和周边时空的转换,《思想战线》(《新华文摘》转载),2006年2期,1-9页。7.从江村到全球:费孝通社会人类学思想评述,《费孝通传》(附录),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8.“公”的水与“私”的水,游牧和农耕蒙古族“水”的利用与地域社会,《开放时代》2005年第1期,83-94页。9.社会结合和文化传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30-39页。10.费孝通先生的第三篇文章:全球化与地方社会,《开放时代》2005年第4期,10-24页。11.从非洲到东亚:亲属研究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111-121页。12.祖荫下的社会认同:宗族、同族与社会认同,《文化人类学理论新视野》,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13.儒学与社会结构,《人类学的世纪坦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4.祖先的张力:流动的同姓集团与社会记忆,《新社会史:事件、叙述与记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15.全球化与文明对话中的周边民族,《全球化下的中国与日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6.文化的技术与文化共同体——兼论技术的进步与困惑;法鼓人文社会科学论丛第5辑,《科技与人文精神》2002年,台北。17.费孝通先生的第三篇文章:全球化与地方社会,《让社会更美好》,群言出版社,2002年。18.祖先祭祀及其空间场:以闽北樟湖镇及其周围村落的调查为中心;《21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9.汉族的家观念与少数民族,《民族发展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0.草原生态与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1期,52-57页。21.鄂伦春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报告,《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报告》,中国人口较少少数民族发展研究组,2001年2月。22.汉族的家族与村落:人类学的对话与思考,《文化人类学的新格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月。23.人类学:理解与应用,《文化人类学的新格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月。24.宗族的复兴与人群结合,《社会学研究》2000年6期。25.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26.比较社会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的互动,《民族研究》2000年第4期。27.借女生子,《读书》2000年第2期。28.汉族的家观念与实际,《应用心理研究》第5期,2000年春,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9.汉族的家观念与少数民族,《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2期。30.秘密社会与传统汉族社会结构,《思想战线》2000年第3期。31.社会结合的纽带——日本的神社与中国的庙,《全球化与中国、日本》,新华出版社,2000年。32.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日报》理论版,1999年12月29日。33.分家:分中有继也有合——中国分家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34.拟制的家与社会结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35.宗族的重构与祭祀空间——以闽北剧头村祖先祭祀为例,《人类学与民俗研究通讯》1999年1期。36.文化的复制与生产:宗族的复兴与祭祀空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工作论文,1999年7月10日。37.日本的家与社会结构,《世界民族》1999年第3期。38.民间概念,《读书》1997年第8期。39.社会的结合和文化传统,《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上)》,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40.文化∶理解与应用,《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41.人文因素与草原生态,《多民族地区?资源?贫困与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42.汉族传统社会结构与家族,《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43.环境研究的社会文化观,《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5期。44.汉族社会家族研究的人类学理论与实践,《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成都,成都出版社,1992。45.都市、都市化与土默特蒙古族的文化变迁,《都市人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年1月。46.汉文化影响下阳春排瑶的宗族家庭与宗教,《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五辑,1991年1月。47.论影响土默特蒙古族文化变迁的因素,《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1 期。48.内蒙古土默特地区的都市化与蒙古族的文化变迁,《中山大学学报》1990年第4 期。 1.The Drawing Power of Ancestors: Mobile Clan-Based Groups and Social Memory Examples from the Southeastern Han Chinese,EMSAnthro5;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vol.38 USA.20042.The Recreation and Production of Tradition,The Revival of Lineage and Folk Beliefs in a Field Survey of Zhanhu Town in Northern Fujian Province;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vol.34,no.3,spring 2002,pp.69-91;USA.3.Clan and lineage in China-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vol.34,no.3,spring 2002,pp.3-5;USA.4.Han Clans and villages,An Anthropological Dialogue and Reflection.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Summer2001/vol.33, No.4 USA.5.The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ities in China,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view: China, Edited by : Sun Hongli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 China,20016.House Division: Divided Continued and United---A Study of House Divis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Social Sciences in China.No.3 Autumn 20007.Urban Culture and urban ecology in China 1998, Tradi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Macau and Its Neighbors toward the 21st Century,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Foundation ,December 19988.Public Water and Private Water: Water Management and Community in Nomadic Mongolian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Mongolian in Inner Mongolia, the Japan Center for Area Studies/NME, UNESCO, and the French Water Academy Water and Cultural Diversity. 1.从江村到全球(江村から全球,《文明21》日本爱知大学),2006年3月。2.“家”的再构筑:日本同族与中国宗族的比较研究(家」の再构筑、庆応大学地域研究センター编、庆応大学日吉纪要,)《庆应大学日吉纪要》No.32,2004。3.龙的传人:祖先与子孙(「龙の後継:祖先と子孙」渡边欣雄编『路地裏の宗教-中国民俗宗教の営み-』(アジア游学58号)、勉诚出版、72-82页)《亚洲游学》(58号),2003年。4.定居的现代狩猎民族的自立与苦恼—鄂伦春族的“进步”和“文明”的表现(「定住の现代狩猟民族の自立と悩みーオロチョン族の「进歩」と「文明」の表现」,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部『人文学报』329号(社会学37)、)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报》(社会学37号)2003年。5.理学与汉族村落的宗族与祖先祭祀(理学と汉族村落における宗族と祖先祭祀『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馆研究报告』106集、),《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研究报告》106集,2003年。6.传统的复兴与创造(与渡边欣雄合作,日中共同研究?伝统の复兴と创造(上、中、下)冲縄タイムス、2002年11月18-20日。)冲绳时报。7.农耕蒙古族的家观念与宗教祭祀(农耕モンゴル族の家観念と宗教祭祀,横山广子主编『中国における诸民族文化の动态と国家をめぐる人类学的研究』、『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别册』)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报告别册 2001年。8.汉族社会大家庭的观念和实际(「汉民族社会における大家庭の観念と実际」『中国21』第4期爱知大学)《中国21》,1998年。9.神社和庙:社会结合的纽带,(「神社と庙:社会结合の纽帯」『比较民俗学』第9期筑波大学)《比较民俗学》1996年。 1.中根千枝:田野调查的方法;《思想战线》2001年2期。(《新华文摘》2001年6期转载)。2.末成道男:日本の台湾原住民の研究(1895-1998)(上、下) 『世界民族』2001年3期と6期。3.横山広子(英文):离开土范畴、『东亜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男,汉族,1967年2月生,陕西合阳人。教授,博导,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12月评为副教授, 2004年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毕业,2005年晋升教授职称。现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广西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主编2022年

专业方面:广西民族大学的小语种专业很有优势,在全国都是佼佼者。

环境方面:广西民族大学的树木很多,交通也比较便利。

学科建设与教育质量方面:

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

1. 2005年以来,承担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共承担国    家级课题51项、省部级课题22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目前承担各级各类项目835项,科研      经 费合计3682.61万元。

2.《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先后入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名刊建设工         程,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其“人类学研究”栏目入选首批    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

一切都看自己的想法。每个人的观点不同。

其情况如下: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拥有教育部区域研究中心(培育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含培育建设单位)6个,广西科学实验(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基地、中心)11个,广西高校校企校地共建创新平台8个,自治区“八桂学者”科技创新平台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3个。

广西民族大学(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创办于1952 年,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相思湖畔,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十二五"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

广西民族大学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改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截至2017年1月,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61亩,校园建筑面积685209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372万元,图书馆藏书165.58万册,中文、外文电子期刊53622种,中文、外文现刊926种,电子图书519.68万册。设有26个学院,开办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7个,有教职工2104人,其中专任教师976人,正高职称197人,副高职称314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9707人,其中研究生1570人,本科生15864人,专科生733人,预科生306人,留学生123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0%,涵盖壮、汉、苗、瑶、侗等53个民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78年,双月刊,以“弘扬创新精神,提升学术品位”为宗旨,突出民族性、文化性、地方性、区域国际性;设置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中国—东盟、文学、经济学、语言学以及法学等栏目,尤其以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为特色栏目,大力刊发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以及处于学术前沿的有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的其他人文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稿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编谢尚果执行主编秦红增印 刷广西区党委办公厅凤凰印刷厂国内发行南宁市邮政局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出版日期单月15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78年,双月刊,以“弘扬创新精神,提升学术品位”为宗旨,倡导严谨学风,规范学术研究,注重学术创新。以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为特色栏目,全力推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东南亚研究等学科建设;突出民族性、文化性、地方性、区域国际性,吸引、汇集了海内外一流人类学学者,使“人类学”研究栏目成为中国以及国际人类学界同仁进行学术交流、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成为世界人类学研究的信息中心之一。《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每一期围绕某一学科焦点或重大问题研究领域推出“主打栏目”,力邀学术名家担任主持人(封面学者),刊发论文注重国际视野、关注社会焦点、突出地域文化,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方面推出一批高质量、高品位、代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能够产生较大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的优秀论文。《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先后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中国百强报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等荣誉称号;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12年入选),教育部名栏、名刊建设工程入选期刊(2004、2006年);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给予评价:“《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论文作者所覆盖的地区为《今日民族》的9倍多。这一方面说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民族学研究中受全国的民族学学者关注度高,对该学科的研究与交流有着广泛的影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张泽青先生曾在《中国期刊协会通讯》上对《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了评价:“我国期刊另外一种走向世界的方式是提高期刊的质量和学术水平,使得期刊得到国际学者的认可,主动向刊物提供一流水平的稿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把人类学研究作为期刊的特色,刊登的学术论文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平,引起不少国家学者的关注。”著名人类学家乔健教授说:“《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这个杂志编得越来越好……是中国人类学能够联系两岸三地的一份学术期刊。”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龙协涛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学报界的独秀峰”。据“中国知网”统计,《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机构用户总计四千多个,分布在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挪威、新西兰、加拿大、印度、新加坡等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哈佛大学、东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首尔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所订阅,作为人类学民族学专业必读刊物。在中山大学,被认可为社会科学类重要期刊一类B级;在南开大学,被认可为二级学科(人类学)的一类期刊。 1.本刊不委托亦不接受任何中介机构或网站的稿件投递。2.本刊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建设,以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品位,要求所有来稿均应附有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须完整,规范(主要限于作者直接阅读并引用的、发表于正式出版物的文献)。3.论文必须包括:题名(20字以内)、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编、摘要、关键词(3~8个)、作者简介、参考文献(3条以上),如系基金资助项目请注明项目全称及编号,此外必须附上前五项内容的英文。4.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文摘,应反映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200字左右,采用第三人称表述。5.作者简介应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通讯城市、邮编、电子信箱。6.本刊实行以学术价值为唯一依据的、合乎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在收稿后3个月内通知作者稿件处理意见。稿件恕不退还。坚决反对一稿多投、一稿多发以及剽窃虚构等学术造假行为。

《文化寻真:人类学学者访谈录》(谢尚果)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文化寻真:人类学学者访谈录

作者:谢尚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0

页数:616

内容简介:

本书由《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15年所发表的47篇人类学学者访谈文章汇编而成,以一问一答的访谈形式,集中展示了人类学领域知名学者的研究经历和人生感言,勾勒了人类学专业的学科图谱与发展脉络。

作者简介:

谢尚果,男,出生于1963年12月,壮族,广西贵港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1983年9月~1987年7月就读广西民族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9月~1990年7月就读南开大学,获得双学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87年7月~1988年8月在广西民族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990年7月~2000年9月在广西民族学院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2000年9月~2001年7月在中山大学学术访问。2001年7月~2003年9月任广西民族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2003年9月~2006年7月任广西民族学院政法学院院长。2005年11月~2012年6月历任玉林师范学院副院长、院长。2012年6月至今任广西民族大学(原广西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任中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社科联副主席,广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学、法学教学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厅局级科研课题10多项。出版《市场经济法新论》、《行政执法责任基本制度研究》、《法学概论》等多部著作,发表《论行政执法公示制的完善》、《论行政执法公示制的完善》、《论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完善》等论文30余篇。荣获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项。

·

秦红增,男,出生于1967年2月,陕西合阳人。现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广西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2001年9月~2004年6月就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990年8月~2001年9月任广西民族大学社会科学部教师;2009年任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广西期刊协会副会长、学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民族系统联络中心副主任、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科技人类学、社会评估与咨询、族群与区域文化等。主持或参与省级及以上课题多项。出版《文化人类学概论》、《毛泽东早期调查的田野价值》、《乡土变迁与重塑——文化农民与民族地区和谐乡村建设研究》等著作多部,发表《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SARS流行与中国都市化问题》、《人类学视野中的技术观》等学术论文多篇。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主编

政治史1.《地方意识与地方政治:政治区域化场景下的边疆治理——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云南为中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1期。2.《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机构述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1期。3. 《民国政府的边政内容与边政特点——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心》,《思想战线》,2011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历史学报》2011年1期全文转载。4.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治边理念》,《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5.《杨增新与科布多事件及阿尔泰并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合著)。6.《西南边疆的内部差异及南京国民政府治策的调整》,《思想战线》,2012年第1期。7. 《从边缘到内地化的进程:封建时期西南边疆屯田的线性考察》,《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8. 《论杨增新的政治思想》,《西域研究》,2011年第1期。9. 《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视野中的西南边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10.《民族国家构筑的同质异向: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地方实力派关系的考察》,《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1.《制衡与牵制:南京国民政府治理边疆的政治策略——以边疆行政区域的新规划为中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合著)。12.《从两则档案史料管窥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省地方实力派的关系》,《云南档案》,2011年第1期。13.《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得失及其影响因素》,《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4.《论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2期。15.《论杨增新的经济思想》,《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16.《论杨增新的民族与宗教认识》,《新疆大学学报》,2008年5期(合著)。17.《南京国民政府的边疆观念及民族认识》,《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民国春秋网》全文转载。18.《论同盟会在西北地区的活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合著)。19.《20世纪中国西部开发观的演进及操作实践》,《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7期(合著)。20.《民国时期西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21.《民国前期新疆现代化的历史审视——以杨增新统治时期为中心》,《文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2.《论杨增新开发新疆的思想》,载《文山师专学报》,2005年第3期;另载鲁刚主编:《人文论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23.《边疆与边政——以〈边政公论〉为中心》,李骞主编:《南菁学人论坛(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24.《辛亥革命与云南边疆的早期现代化》,《昆明市纪念辛亥革命·重九起义100周年研讨会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25.《隋唐开发西部政策述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合著)。26.《秦汉开发西部的政策及其得失》,《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合著)。27.《魏晋南北朝开发西部的政策及其得失》,张海鹏等编《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商务印书馆,2007年(合著)。28.《宋、西夏以及大理诸政权开发西部的政策述评》,《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合著)。29.《清代开发西部述评》,《文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30. 《论历朝的西部经营》,李骞主编:《南菁学人论坛(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边疆研究学术史1、《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及其发展趋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1期。2. 《范式变迁:“边缘”与“中心”的互动——近代民族国家视域下的边疆研究》,《思想战线》2013年第1期 ;《历史学报》2013年第1期。3. 《30年来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研究综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西藏网》摘转西藏治理部分。4. 《近代国人关于新疆的认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2期;《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民族理论》、《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中国民族宗教网》2010年5月28日摘 转部分内容。5. 《近代中国的边疆社会政治及边疆认识的演变》,《社科科学战线》2012年第9期。6.《边疆研究与近代民族国家之构筑——以1941年〈边政公论〉发刊词为中心的考察》,《烟台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7.《〈边政公论〉有关云南研究述论》,《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8.《20世纪3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内容与特点——以〈边事公论〉为中心》,《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9.《试论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10.《20世纪4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方法与理论——以〈边政公论〉为中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11.《1980年以来杨增新研究综述》,《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合著)。12.《试论中国边政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学科建设》,《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13.《关于近年来盛世才研究现状的考察》,《文山师专学报》,2008年4期。书评、报刊文章:1.《近代英国与新疆关系研究的力作——读许建英著〈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1840-1911)》,《西域研究》,2009年第2期。2.《读王劲教授著<邓宝珊传>——兼谈历史人物研究的魅力》,载《天水师范学报学报》,2005年第4期。3.《辛亥革命:云南近代转型的催化剂》,《团结报·文史周刊》2013年4月11日。4.《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的成立》,《团结报·文史周刊》2013年10月10日。5.《1944年的滇西战略大反攻》,《团结报·文史周刊》2014年5月15日。6.《“新疆富力,必埒全国”——近代国人关于开发新疆的认识》,《中国民族报·民族理论》2010年5月28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本刊以西北、民族为立足点,保持西北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为浓厚特色。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一类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73-8179] 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年版)提示: 排序:民族学 - 第5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年版)提示: 排序:民族学 - 第3位主题分类:Social Sciences: Sociology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73-8462]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民族学类 - 第3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年版)主题分类:C95:民族学: C95:民族学Life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民族学与文化学: 民族学与文化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年版)为目前最新版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有 2个,一个社科版 一个理工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和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 最新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就是 普通期刊,啥核心也不是。

  • 索引序列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执行主编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主编2022年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主编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一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