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方法论文

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方法论文

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你知道怎么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吗?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父母注重孩子的教育,你知道孩子的责任感该怎么培养吗?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言传身教,激发幼儿的责任心

教师是孩子社会行为习惯的楷模, 幼儿与老师每天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责任心及行为习惯,以身教创造和谐的气氛,处处表现出责任心很强的样子,用强烈的责任心意识直接影响幼儿。如每次纸工课后,孩子们都不会主动将纸屑扔到垃圾筒里,随地乱丢。针对这一情况,那天我什么都没有说,而是自己弯腰捡地上、桌上的纸屑,有几个孩子看见了好奇地问我干什么,我说这些纸屑的家在垃圾筒,我送它们回家。而我们小朋友的家是咱们班,如果班里到处是垃圾,没人会喜欢我们班的,话音刚落,正在游戏的孩子也到处捡废纸,直到我叫他们坐好时,孩子们还在四处角落里捡废纸。是啊,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能单单靠口头说教,在孩子眼中,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作用,教师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让幼儿以教师良好的责任心为典范,并在自己行动体验中逐步巩固,才能使责任心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二、就地取材,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针对幼儿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好习惯。如让幼儿自己收拾玩具就是培养孩子具有责任心的重要举措之一;老师可以把收拾玩具当作游戏,满怀热情地教他们如何摆放玩具;平时让幼儿学会自己叠被子、衣服、系鞋带、检查鞋子是否反穿、种植小植物、养殖小动物等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所以,我准备把班里所有的区域进行划分,使每组幼儿都有一个责任区。如有的负责管理自然角,有的负责检查床铺等等。为了让幼儿体验不同区域的不同的责任,责任区每周更换一次,并且每天下午对幼儿一天的责任区管理情况进行讲评。对责任心强,负责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并在“泡泡墙”上奖励一个泡泡,到星期五谁累计泡泡最多,谁就是本周的“责任小明星”,并获得一份小礼物。在此过程中,幼儿为了争得荣誉,就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责任,并要尽心尽责,当责任区出现了什么问题,他就必须利用自由活动时间马上进行处理。久而久之,

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同时还实现了幼儿自己管理班级的目标,培养了幼儿的主人翁精神。

三、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幼儿的责任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慢慢形成。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的责任心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行为的'指导和训练。严格督促,随时总结经验,让幼儿游戏结束后认真收拾玩具,放回原处;户外活动结束时,记着把自己拿出去的玩具带回活动室; 美工活动结束后,收拾自己用过的桌子,将废物放入纸篓, 将剪刀、固体胶、油画棒等物品收好,交给老师;能轻拿轻放桌椅;看到地上掉的玩具主动拾起来,看到玩具、学习用品损坏时主动告诉家长和老师。密切注意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批评和指正幼儿不好的习惯。长此以往,不仅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而且能使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如班里有一位小朋友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喜欢找别的小朋友讲话,不喜欢听老师的课,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在上语言课时特别注意他,一见他想与他人说话时,就请他回答问题或是讲故事给大家听,讲的好就给予一定的表扬,使他想说话欲望先得到满足,同时也指出他的不对之处:上课不是很认真。久而久之,他不仅特别喜欢讲故事,养成了上课认真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可以充当课余的小老师,极其负责的完成每件事,乐于助人,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意识。

四、游戏渗透,提高幼儿的责任心

在个性化发展的今天,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为了把游戏玩好,在与同伴交往,与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乐意抑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学习该角色的行为。为此我们创设了“小小超市”、“公共汽车”、“娃娃家”等角色游戏,通过游戏幼儿的责任心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如:在“小小超市”游戏中,担当营业员的幼儿要履行自己的责任,给顾客服务,感受到自己为别人服务的乐趣、情感。在“公共汽车”游戏中,担当售票员的幼儿要礼貌待客,认真卖票、查票,还要提醒乘客为老人、抱小孩的人让座。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妈妈的幼儿必须承担爱护孩子的责任,为小孩洗衣做饭,孩子在游戏中享受到妈妈的爱,懂得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如此双向反馈,会为幼儿下次再做出责任行为并且感觉很快乐,这样不仅激发幼儿承担责任的热情,也可增强承担责任的自信心、自豪感。

独立

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顾自己,逐步放手让孩子在适当的年龄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在溺爱下一味的包办,或者因没有耐心等待孩子学习的过程而总是替代。

自己做选择

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自己做选择,逐步到兴趣班等的选择,在孩子的主观选择下进行,并在选择前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给他讲清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以及孩子自己需要对这样的选择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承担什么样的选择结果。

分担家务

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适当的分担家务活,建立家庭责任也是让孩子建立责任感很有效的方法之一。

信守承诺,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从小给孩子建立信用的概念,告诉孩子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做一个信守承诺、讲信用的人。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错事要道歉、想补救办法

逐步建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尤其当做错事时,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涉及到他人时自己道歉,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补救办法,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己实施补救。

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让孩子从需要家长督促逐渐的走向自我督促、自我监督,自觉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等。

为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安排行动计划

对自己要做的事自行制定行动计划,尤其是每天的作业以及必要的预习和复习等学习任务,也可以在生活中对旅行等家庭活动让孩子学习制定路线、安排行程等。

“培养学生良好环境保护习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的研 究 报 告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完美人格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我校于2002年6月,在“成功计划”——陕西项目办的引导下,开始了“培养学生良好环保习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试图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正确认识“我”与他人,“我”与环境,我与“自然”的关系,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的习惯,并且在自我约束的矫正过程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一、课题的提出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而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所以责任心的培养正是解决这许多问题的关键。但面对现实,许多孩子对自己的最高要求只是“一心读好圣贤书”。在“智育第一” 思想的影响下,孩子们的自理、自护能力下降了,关爱他人的意识没有了,唯我独尊的孩子比比皆是,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成年人的责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我们认为这是个崭新的、赋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就从我校的实际出发,以生态德育的全新理念,从环境道德观点出发,通过调查、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等引导少年儿童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同时获得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环保习惯增强其责任感的教育对策,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二、课题研究过程(一)、研究的基本思路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2002年6月开始,历时三年,主要经历了调查研究 认清现状——理论学习 实践探索——理性思考 总结提高这三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少先队活动为依托,按照兼收并蓄的原则,坚持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开展系列化的“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专题活动,通过在各种活动、情境中的体验,促发学生的体悟,并通过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生活、学习环境的设计和美化过程,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断矫正自己的言行,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二)、研究的基本方法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学校中心课题组成员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按照本课题的实施方案,以课堂、活动课、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为主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培养学生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边研究边行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在矫正言行中成长,培养文明习惯,增强责任意识。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责任心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3、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责任心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责任心的行为习惯的表现。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要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学习他人的经验,改进工作,从而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使本课题的研究确有实效。三、课题研究的措施只有当孩子的心最真诚时,从他们心里流淌出来的才是最美的作品。——依沙贝儿 (法国艺术家)艺术是这样,环保教育也同样是这样,只有让孩子们在思想上真正的认同它,他们才会在行动上展现出最美的一面。为此,我们把经营的理念引进到课题研究中。首先,把培养目标“股份制”。我们在把过去学校有关环保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展现给大家的同时,鼓励师生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智慧,赋予学校目标以新时代内容。于是,我们收到了厚厚一摞提案,把这些提案汇总、讨论、再汇总、再讨论,已经没有办法统计是经过了多少个回合,也没有办法弄清楚哪些内容是出自谁的手里,但有一点大家普遍认同,那就是最后敲定的结果。在课题“培养目标指标体系”这个“蛋糕”里,有我的“糖”、你的“面”、他的“盐”,全校每一位师生都是她的作者,每一个提案都是新的学校育人目标形成的重要支撑。这样,学校这一“集体财产”,可能过去只有校领导们挂在嘴上的那些常常被教师、学生认为是“口号”的 “空洞”的东西,终于“卖”给了东小每一个人,并成为大家自觉实践的指南。如果仅仅在校园里经营我们的环保理念远远不如“上市”来的实惠。对比之下,人们更容易看到“上市”后的巨大效益。一走进我们校园,就会看到两行金色大字“培养良好习惯,奠基成功人生”,这是我校的德育宣言。“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而这一观点要得到学生的认同,首先要得到社会,尤其是家长的认同。于是利用各种机会,借助各种场合(校报、东小网站、家长会、家教讲座等),向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出售学校的这一德育理念成了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而买到我们这一“德育股票”的家长们,在饭桌旁、床头边,又将之转送给了东小的学生,家长们喜欢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常常是:“有好习惯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每年新生入学以后,清洁、自立等很容易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像我校的《东小学生训诫》、《东小学生三字歌》、《东小环保制度》也都是以“股份制”的形式“入股——上市”的。因为有了认同的基础,学生们的成长更变得顺畅自然。这样,由“入股”到“上市”,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环保实践的积极性,又“盘活”了家长,把家庭转化成了德育教育的新资源,为我校的课题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应由孩子自己去学走路。——爱默生(美国教育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美国著名教育家爱默生的这句话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于是,教师淡化参与、重在引导与关注,而让孩子们登上环保实践的舞台,在有意和无意间,孩子们通过自主寻找、自主选择、自主实践的磨练,激发了潜能,增强了责任心,环保习惯也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我校“环保角”的实践活动就是在这一思想主导下孕育出的“新生儿”。大队部针对乱扔纸屑屡禁不止的现象,向全校学生发出了征集解决方案的意项。“文明礼仪”班“环保角”的创意一经提出,马上就得到了全校22个教学班的响应,同学们把用过的本子、废纸、饮料瓶等都存放在“环保角”,由专人统一管理,所得资金归入学校的“红领巾助学基金”里,用于帮助贫困生。在这项自主创新的活动中,同学们收集的不仅仅是废品,而是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家园,一颗乐于助人的心灵。由此,学生们的环保热情空前高涨,随后的班级“绿化园”的校园护绿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啄木鸟环保小队”的校外环保行为矫正活动,“文明监督大队”的榜样示范活动,“环保小卫士”的今天我当家活动,还有“红领巾飘扬在社区”校外环保实践活动……成了孩子们乐于展示自己的环保实践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同学们锻炼了胆量,增长了才干,强化了责任意识,乐在其中,又成长于其中。与此同时,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有他们自己组织的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上的“一周一倡议”活动,他们用演讲、儿歌、短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号召全体师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树立责任感。他们有时扮演“受了委屈的墙壁”,有时又替“课桌讨公道”,有时自编水龙头的自白,有时讲身边小朋友的事迹……从把课桌抽屉收拾整洁到指甲该如何清洁,从拖把要如何清洗到草坪的保护……每周提出一个小小的目标,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尝试着做好。其实,这个舞台就像是孩子们的一面大镜子,镜子里有你、有我、有他,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一看即明,于是“快快努力,让自己更美一些”成了同学们暗自比拼的口号。在掀起各种实践活动热潮的同时,学校还开展“环保黑板报大赛”“环保手抄报比赛”“环保征文比赛”“环保绘画大赛”等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环保”的认识,有机会公开对自己进步的记录。在这一系列自主活动中,孩子们每天都会有一点进步,他们在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劳动的快乐的同时,爱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的责任感也油然而生,于是,他们就会认真的、自觉的去践行 “我是文明好少年,请向我看齐”的承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迪生人常说:“雄鹰的翅膀是飞出来的。”那是因为自信,它才敢飞;因为敢飞,它才会飞得更高。因此,我校在寻找教育对策时,始终坚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断地挖掘身边的教育因素,见缝插针的地给孩子以“飞”的机会,“飞”的自信,“飞”的天空,鼓励他们想所未想,做所未做。今年的金台区中小学艺术节上,孩子们的表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初校领导正在为上哪个舞蹈举棋不定时,几个大队委主动找到校长谈了他们想通过艺术展示宣传环保的想法。这一想法马上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几个人一合计,“环保服装秀”的创意就诞生了。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同学们用塑料袋、旧挂历、旧磁带、碟片、麻袋片等为原料制作的服装,上演了一场独特而精彩的服装秀。孩子们自信的表演,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浓郁的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那份责任心已在他们的心里生根。“红领巾引导社区居民健康度周末”又是孩子们把生态德育理念从厚中的校园围墙中透视出来,用自己的思想开始了认识、发现、关注社会。学生们在进行“我的生活环境调查”时,发现社区居民大都以打麻将、打牌、闲聊这些方式度周末,孩子们就想到了把学校的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让他们健健康康地度周末。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和社区主任沟通了意见后,周六下午校园向社区居民开放了。红领巾志愿者们有的在教爷爷奶奶上网,有的和叔叔阿姨一起读书,还有的在校园里和大伯大婶们展开了羽毛球比赛,他们的像模像样、有板有眼直让这些长辈们竖起了大拇指。还不止这些, 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宣传舞台上时,会看到他们自信的表演;中山路繁华的街道上,会经常看到他们为街道美容的身影;当有人随地吐痰时,不管是谁,他们能有理有节的制止;当在学校对外的大型活动中,随处会看到“红领巾自愿者” 们或是接待来宾,或是答疑解惑忙忙碌碌的身影……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开阔的是眼界,锤炼的是品性,增值的是能力,充实的是生活。难怪,在所有的荣誉当中,同学们最看重的是每月“文明礼仪校星”的评比,再没有什么比把自己的照片贴在“文明礼仪校星”栏里更值得骄傲的事了。四、课题研究的成果经过三年的实验,我们的孩子变了,我们的校园变了,我们的学校也变了。孩子们似乎更懂事了,更好教了;校园也一天比一天干净了。在这三年里,荣誉也似乎格外青睐我们,金台区绿色文明校园、宝鸡市校园环境建设先进集体、宝鸡市文明单位、陕西省卫生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全国红领巾助残先进单位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更可喜的是我们以本课题为依托的学生文明习惯教育的经验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在宝鸡市进行了推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台的两册《文明礼仪》(“礼仪篇”和“习惯篇”)校本课程教材,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学生环保习惯前测调查、中期调查、后期调查表的汇总(每次调查随机抽样300人)对比分析:项目时间对自己负责,做好个人卫生(洗澡、勤换衣服、物品摆放整齐、书本整洁等)对集体负责,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杂物、不随地吐痰、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等)对社会负责,做“环保卫士”(不乱丢废电池、拒绝一次性筷子、自觉分类回收垃圾、公共场所不喧哗等)2002年6月238人197人101人2003年6月289人259人129人2004年6月291人267人146人2005年5月296人281人178人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都在逐年提高,学校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但同时,通过上表,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的卫生习惯在学校这一环境中能有明显地进步,可离开这一特定环境学生的责任意识还显不足,这也充分说明学校所传递的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信念要有一个转化过程,而将学生的信念转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则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需要不断地强化、巩固。我们要花更多的气力让习惯的培养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习惯培养生活化,而不是“在学校一个样,出了校门一个样”。从另一方面来看,社会上所有人的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沐浴在净化的大环境中,学生在其中熏陶、感染才可能逐步养成美德。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去承担家庭中的责任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孩子既应该享受权利,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层次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走上社会也难以向社会层次的责任心过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轮流担任教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孩子们都很愿意参与,并为自己日渐增长的能力感到自豪。在家庭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例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等。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养责任心的一种方式,不但要倾听他的心声、感受,也要同他谈些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时谈谈建设家庭的计划,待孩子大一些后,甚至可以与孩子商计家庭财政安排。父母不要越俎代庖当孩子没认真完成安排的事情时,父母一定不要代劳,比如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等,必须让孩子重新或继续完成,而不是直接动手将事情办好,这样,孩子才知道如何负责任。所以,父母要注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某些人生中的难题,必须靠自己努力解决,要勇于面对,勇于负责任,相信自己一定会把事情做好。父母首先要有责任心和责任感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幼儿责任意识培养研究现状论文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她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心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马卡连科曾指出:“儿童的责任感,对父母、家庭怀有感激之情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起来,将会扩展到对国家的人民的态度上来,扩展到对人民的热情和关心上来,并且扩张到使我们国家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也有这也一条》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只有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人才能自觉、勤奋地学习、工作、做各种有益的事情,掌握各种技能。也只有从小培养责任感,长大以后才能适应社会,才能照顾家庭,尽自己的义务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成为优秀的人才。关键词:责任心 自理能力 家园共育目前。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都有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幼儿缺乏责任心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而认为应该父母帮她做。自己做错了事把责任推给父母身上,上幼儿园忘了带东西,也怪爸爸妈妈忘记给她拿。专家们曾对135名4—5岁幼儿进行一次情景测试,这些幼儿看见本班活动室门口掉落的图书、玩具,能主动捡起来的仅有19人(占14﹪)!大多数幼儿视而不见,有的从上面跨过去,有的绕过去,有的直接从上面踩过去,问这些孩子为什么不捡,回答是:“不是我掉的”“我不知道谁掉的”。责任心是幼儿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呢?一、通过树立榜样,培养幼儿的责任心1.教师的榜样作用幼儿与老师每天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因此,老师处处都应表现出责任心很强的样子,用强烈的责任心意识直接影响幼儿。例如有美工活动后幼儿正在活动室门内玩儿,我忽然发现垃圾桶外有很多碎纸屑,强烈的责任心使我不由自主的蹲下就捡。这时小朋友好奇的围了过来,问我干什么,我说地上有脏东西,我要把它们捡了,话音刚落,正在游戏的孩子也四散开到处捡废纸,直到我叫她们回座位休息,孩子们还在四处跑着找废纸捡。2.同伴的榜样作用同伴也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老师对责任心强的幼儿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她幼儿向她学习的动机。我班有个叫张一言的幼儿,责任心非常强,只要看到班里什么地方乱了,脏了她就会自觉的去整理。这时我就会马上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她:“你们看,张一言小朋友多么关心我们班,不管我们班什么地方乱了,脏了,她都会自觉的把它收拾好。”话一说完,其她的小朋友会马上跑过去和她一起抢着干。在她的榜样作用下,其她的幼儿也慢慢的自觉的关心起班集体来,责任心大大增强了。二、增加幼儿管理的区域,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为了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我们把班里所有的空间进行了平均划分,使每个幼儿都有一个责任区。如有的负责管理自然角,有的负责检查床铺等等。为了让幼儿体验不同区域的不同的责任,责任区每周更换一次,并且每天下午对幼儿一天的责任区管理情况进行讲评。对责任心强,管理的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并在评比栏贴朵小红花,周五谁累计的小红花最多,谁就是本周的“责任小明星”,并获得一份小礼物。在此过程中,幼儿为了争得荣誉,就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责任,并要尽心尽责,当责任区出现了什么问题,她就必须利用自由活动时间马上进行处理。这样以来幼儿的责任心不仅大大增强,同时还实现了幼儿自己管理班级的目标,培养了幼儿的主人翁精神。三、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为此我们创设了“娃娃家”“理发店”“商店”“娃娃餐厅”通过游戏幼儿的责任心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角色游戏之前,我们先和幼儿商量游戏规则以及违反规则后的处罚办法。如:游戏时选好了角色不能乱换,不大声喧哗,不四处乱跑,否则就停止游戏。在幼儿意识到违反规则将会付出代价时,幼儿就会自觉的遵守规则,这种自觉会从头保持到结束,这种自觉也反映了幼儿的责任心,认为自己有责任维护游戏规则。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扮演哪个角色就会模仿哪个角色的语言,口气,表情,并会履行该角色的职责,幼儿通过对角色职责的理解和操作,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孩子”看到“爸爸”下班回家,“孩子”说:“爸爸你上班辛苦了,坐下来休息一下,我给你倒杯水喝吧!”这样幼儿便在游戏中学会了关心人,学会了履行责任,培养了责任心。在角色游戏结束后,我们对游戏要进行评价,评价时对责任心强,遵守规则好,履行角色职责认真,收拾材料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受到表扬的幼儿成为其她幼儿学习的榜样,从而增强其她幼儿的责任心。四、坚持与家长的合作,避免孤军作战幼儿责任心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与家长联合起来共同行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任何幼儿园,哪怕是最理想的幼儿园,都不能取代父母对儿童的训练,也无法弥补由于父母的疏忽对孩子精神上造成的伤害。所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需要家园同步教育。①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进行沟通。教师针对幼儿在幼儿园里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及时向家长了解和汇报,家长也可以将幼儿在家中的某些行为表现向老师汇报和咨询。这样家长和教师才会做到交底清楚、心中有数。②教师和家长应该协同制定培养方案,针对幼儿的特点及其家庭情况制订出一套符合该幼儿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案,根据这样的方案对幼儿进行培养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幼儿的责任心也能较快地发展起来。③教师和家长在教育思想上应保持一致,不能有互相矛盾的事发生。如果教师和家长在对幼儿的教育上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会对幼儿产生极坏的影响,使她们无所适从。幼儿园应经常开展一些与家长的交流会和座谈会,让教师和家长共同探讨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从而取得意见上的一致。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特别是当今充满竟争的时代,责任心就更加重要,假如每个人都欠缺责任感,做事顾前不顾后,都按自己的喜好行事,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可是责任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在一定的年龄会自动出现的,它需要个人在常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的,责任心的培养不像教孩子数数、背儿歌那样立竿见影,而应循序渐进,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让幼儿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形成责任心,锻炼她们承担责任的能力,为她们今后的人际交往及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责任心和其她道德准则都不可能直接传授给她们,而只能由她们从外界的吸收中获得。她们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的模仿对象,如果老师做事虎头蛇尾、丢三拉四、不守诺言、推卸责任等,幼儿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责任心行为习惯,老师以身教创造了和谐的气氛,让幼儿以教师良好的责任心为典范,幼儿在自己行动体验中巩固对老师的学习,才能使责任心成为人格的一部分。五、家园共育、持之以恒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在幼儿园可以实行,家长在家也是有许多的教育机会,如 “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 “早睡早起”, “做事有始有终”等等.总之,责任心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上逐渐培养出来的,只要抓住培养的时机,定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责任心。

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父母,都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帮助孩子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第一次遇到一些事情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理,处理的方式需要老师和家长去引导。你有没有遇到过孩子答应你把书包整理好结果还是没有做,等到你急急忙忙地催促才开始去做?你有没有遇到过孩子面对失败的结果会把原因归到别人身上?你有没有一种困扰发现孩子会逃避一些责任?如果有这些情况,就真的要注重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了,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应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一、责任心有多重要?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讲美国一个小学生因破坏性行为受到停乘校车一周的处罚,孩子只好每天步行上学。有人问他的母亲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上学,孩子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责任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会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则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随波逐流,无所事事。它促使孩子积极向上,因为要承担起某些责任,孩子不得不努力学习某些知识、某些技能。关键的是,责任心的培养对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有责任心,孩子会更加奋发向上,更加完善自我。只有有责任心的人才会对自己、对家人、对集体、对社会和对国家负责。二、为什么责任感缺失?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在家里从来不做家务,或是在家做事有头无尾,家中发生的事情都视若无睹,只顾着自己;在学校里,不参加班级活动,抄袭作业,爱偷懒,甚至逃课等;在外面,孩子随地乱扔垃圾,破坏公共财物,甚至犯了错不认错,撒谎人等。大家都喜欢有责任心的孩子。但你知道吗?孩子的责任心是需要从小培养和呵护的,孩子表现出没有责任心的情况,这和父母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1.溺爱型父母:为孩子“兜底”或包办事情,使得孩子产生依赖感生活中我们常常做这样的事情,比如一边给孩子洗袜子一边抱怨他昨天忘了洗,一边给他往学校送作业一边埋怨他丢三落四,一边给他的小动物喂食一边数落他自己的宠物自己不管就知道买回家。这样能培养出孩子的责任心吗?不能!为什么?你想一下,换位思考一下,你是孩子,你有这样一个妈妈,当你没有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她除了说你几句剩下的事情都会帮你搞定,请问,你还会真的在意下次要不要去做这件事情吗?他不会。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你的手伸得太长了,你在孩子的领地指手画脚还指望孩子能够对自己的领地有领导权,这就像你一边关着一只鸟还一边抱怨它飞不高,请问,它什么时候去锻炼飞得高的本领?再说了,既然最后都有人来兜底的,干嘛要去做?2.严厉专制型:过分严厉,使得孩子不敢负责,怕失败,怕惩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你这一次考试怎么回事,下次再考不到90分,看我怎么收拾你!”当父母过分严厉地要求孩子,孩子一旦达不到自己期望的样子就会特别生气,甚至对孩子破口大骂。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以后,不敢轻易的负责任,因为害怕做的不好而受到责骂,同时他也感觉自己负担不起责任。3.放任型父母:让孩子放任自己的想法去做,使得孩子没有责任感意识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很多游戏、活动,不能和孩子好好沟通,就放任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在长期没有约束的环境下生活,孩子缺乏规矩意识,还会任性、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不知道做一件事情之后会产生的后果,完成责任心缺失。家长应该“该出手时不出手”,用引导沟通、行动措施去干预孩子的行为。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方法一:帮助孩子认识“责任心”的重要性孩子处于成长之中,对一些事情往往没有责任感,因为许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责任是什么,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承担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后果,教孩子如何去面对并接受这次失败的教训,从中获得成长。有一位企业家开车送女儿上学,到了学校门口,女儿却坐在车里哭着不下车央求父亲陪着进教室。原来,女儿没有完成作业,怕老师批评。女儿想的是,爸爸是很有名气的企业家,看在爸爸的面子上,老师也许就不会批评自己了。这位父亲给女儿两个选择:一是自己进教室,另一个就是立即回家。他说:“要知道,你今天不想面对的,明天还是要必须去面对。”于是,女儿自己走进了教室。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这个观念的树立,对成长中的孩子有重要影响。不要老惦记着家长的社会关系、家庭的资产等可利用的资源,不要依赖家长,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方法二:让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过失允许孩子犯错误,但不允许孩子推卸责任,更不应帮助孩子寻找理由逃避责任。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出面解决。比如孩子损坏了别的孩子的玩具,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帮人修理或照价赔偿;孩子一时冲动打伤了人家,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登门道歉,并鼓励孩子去照顾被打伤的孩子等等。方法三:多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有一位母亲要带12岁的儿子去游乐场,出家门的时候,父亲嘱咐:“儿子,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替爸爸照顾好妈妈,记得把妈妈带回家呀。”一路上,儿子一直紧紧牵着妈妈的手,还时不时地问妈妈是否口渴。他认为,他的责任就是要把妈妈照顾好,把妈妈平安带回家。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对家庭、父母、家人承担一些责任。生活中,家长要敢于给孩子委以“重任”,让孩子感到自己在家中的重要性。别总是认为孩子还很小,做不了,做不好,每一个小的地方,家长都不应放过,更不能怀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理。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创造条件有意识地锻炼孩子,让孩子学着负责任。只有多为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孩子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方法四:让孩子多参与家庭生活家庭是孩子发育成长的最重要场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从家庭这块阵地入手,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从而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仅仅有享受,还必须负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例如:饭钱准备餐桌、饭后收拾餐桌、洗碗、倒垃圾、洗自己穿的衣服。通过这些家务,强化孩子是家中“一分子”的意识,让他们享受“一分子”的待遇,也要付出“一分子”的劳动。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我们还可以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感觉到他不是家里的客人而是主人,当孩子体会到了他在整个家庭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确实是被整个家庭所需要的时候,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方法五:做有强烈责任心的父母有一天晚饭后,父亲带着儿子去公园散步,忽然发现前面的地上有一个被丢弃的饮料瓶,强烈的责任心使父亲不由自主地捡起来,然后扔进了附近的一个垃圾箱里。儿子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父亲说,良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这么做。听了父亲的话,儿子略有所悟。以后,每当在公共场所见到别人丢弃的废纸或饮料瓶,他都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

浅析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培养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我们要善于在环境建设中突出幼儿自我服务教育,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浅析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培养论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摘要: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与提升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积极探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从幼儿园与家庭两个层面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教师要不断丰富教育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与讲故事、做游戏、唱歌等形式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愿望等,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 幼儿 自我服务能力 提升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多数家长过于关注幼儿智力发展,轻视或忽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绝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部分家长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自我服务的能力大大下降,幼儿过分依赖,没有独立的个性,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①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站,教师要重视培养和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它不但可以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等,而且还能够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发展幼儿智力等,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那么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呢?

1 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1.1 营造良好的园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我们要善于在环境建设中突出幼儿自我服务教育,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具体来说,幼儿园环境建设主要措施包括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教师言传身教、自我服务时机创设等。校园、班级文化建设要渗透自我服务教育,在校园宣传栏、教室、幼儿休息室等场所张贴幼儿自我服务的图画,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也可以借助图画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技能教育;教师也要借助自身影响力,发挥自身教育功效。幼儿普遍存在崇师心理,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有利教育时机,以身作则,积极参与班级劳动,如与幼儿一同打扫班级、参与午餐服务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时机对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也很重要,在确保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尽量将幼儿自我服务所需要的物品摆在显眼易取之处,如就餐时将器具摆在幼儿面前,劳动之前将劳动工具放在幼儿身旁,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1.2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当前不少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很少让幼儿参与劳动,认为幼儿参与劳动是“帮倒忙”,殊不知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能够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从小养成自理意识与习惯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②家长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幼儿创造自我服务的机会。例如在为幼儿选择读物时要适当安排一些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图画书,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家长也可以言传身教,通过家长的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我服务技能。如洗碗、洗毛巾、叠被子、整理房间、收拾玩具等,帮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时,家长要有耐心,不能因为幼儿初学时做不好就放弃。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劳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而且能够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增进亲情,提升幼儿家庭责任感。

2 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2.1 组织好教育实践活动

为了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培养幼儿劳动兴趣,教师要根据教育内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参观成人服务活动,包括园内与园外参观实践。园内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生活教师的劳动,如教室整理、餐具洗刷、教玩具摆放。观摩食堂工作人员做饭全程,包括择、洗、切菜,以及做菜的全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与价值;园外可以引导幼儿参观敬老院、餐馆、超市、建筑工地等,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形式,体会各行业劳动价值,明白劳动的价值,教育幼儿要奉献社会必须要从自我做起,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2.2 发挥故事、游戏、歌曲等教育作用

实践表明,用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育有助于提升教育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讲故事、做游戏、歌曲等都是幼儿喜欢的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运用幼儿园传统的歌曲《我爱洗澡》《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唱二小放牛羊》《采蘑菇的小姑娘》等,《歌唱二小放牛羊》可以让幼儿明白小小年纪也可以 “大有作为”的道理,《我爱洗澡》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学习雷锋好榜样》让幼儿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除了正面教育外,我们也可以运用幼儿故事从反面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教育,如《懒惰的小蜗牛》《懒猫与老鼠》《懒惰的小麻雀》等,让幼儿明白懒惰的坏处,达到警示教育目的,让幼儿爱上劳动,提升自我服务的意识;我们也可以借助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渗透自我服务教育,例如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幼儿扮演医生、老师、妈妈、爸爸等不同职业,体会不同角色的劳动特点,同时穿插自我服务技能教育。此外,结合幼儿日常生活进行教育也是一种有效形式,无论运用哪一种教育形式都要从幼儿学情出发,符合儿童心理与实际劳动能力,教育设计要有层次,循序渐进,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教育,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提升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

3 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愿望

3.1 合理运用激励性语言

幼儿由于生理、心理都很稚嫩,他们的依赖性很强,对于自己的行为评价大部分取决于外在评价,尤其是老师的评价。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幼儿在提升自我服务能力活动中的闪光点,通过教师激励性语言肯定幼儿表现,让幼儿获得成就感;教师尤其要注意提升幼儿的价值意识,引导幼儿增强集体荣誉感,将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与集体荣誉结合起来,拓展幼儿自我服务的领域,帮助幼儿形成 “大自我服务”观念。

3.2 积极开展比学竞赛

为了进一步强化与引导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幼儿乐于表现、增强好胜等心理,积极开展比学活动,如利用教室宣传栏设立“自我服务能力排行榜”“自我服务能力赛一赛”等专栏,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提升自我服务能力;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比学活动,可以是幼儿间的比学,也可以是组与组、班与班之间。对于比学活动要及时给予肯定,可以是奖励星、夺旗、物质奖励等。

3.3 引导幼儿自我赏识

幼儿自我赏识意识对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非常必要,它有助于强化幼儿自我意识。教师要积极开展自我赏识教育,如定期开展自我服务成果交流、展示活动,组织幼儿在班集体说一说自己能够独立做些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如何?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幼儿欣赏自我成果,并进行经验介绍,激发学生的自我成就感,从而热爱劳动,提升自我服务的能力。

一、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自我服务是一项简单的日常劳动,对幼儿来说,不仅是获得一项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思想世界。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研究资料表明,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双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词汇,增强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是认识事物的信息通道,也是获得各种实践经验,表达自我意志的重要工具。在家庭中,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不会做,家长包办一切,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帮助鼓励幼儿完成他们所做的事情,会使幼儿体验一种成功的快乐感,从而形成一种自信,这是幼儿将来学习和工作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居里夫人就是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她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运用成功的教育,使大女儿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成了杰出的专家。相反,有一位母亲曾因惧怕独生子到外面受人欺负,从2岁起不让他与外界接触更不许他做任何事情,结果,孩子长到16岁时,连跑步都不会,智力也不及6、7岁幼儿。这样的例子很多,可见事实表明,教育改革的深化,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会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双手”。说的就是要对孩子放一只手,有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着解决。众所周知家长抚养孩子长大,是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而衡量是否有作为的标准是将来能否做大事。假如孩子连起码的自我服务的小事都做不好,将来怎么做大是呢?让孩子学会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为的是是促进孩子的独立性发展,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事业乃至一生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因此,作为家长,应把握时机,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二、尊重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劳动意识。

一岁以后孩子就有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己跌跌撞撞地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的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修玩具等等。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在这方面,西方父母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孩子稍大一点儿,就被单独放在一个房间里,自己睡觉……父母从吃饭、排便、睡眠、穿衣等多方面刻意地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执意自己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自己要穿衣服、叠被子时,家长要给以鼓励。或许,这会给家长带来许多麻烦,如:把饭菜撒了,把杯子打了,将衣服穿错了,这时千万不要训孩子,更不要呵斥他,要及时给他以指导、纠正。他正是在这些活动中,不断的克服困难,使独立性不断得到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自我服务的劳动意识。

三、采用多种形式,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一)洗手

1、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来洗手。并让孩子说出洗手的方法:将左右袖子卷起,双手冲湿后,抹肥皂进行搓洗(分手心、手背、手指和手腕),冲净肥皂,轻甩三下,用毛巾擦净,再将袖子放下。这样,可把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洗手方法在家中进行练习和巩固,同时让孩子的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2、运用游戏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如,搓泡沫游戏,和孩子一起玩搓泡沫,看谁把泡沫变黑或变多。再如,游戏“脸盆里的水变黑了”或“小手变白了”等。可以使孩子主动去洗手。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讨论“为什么脸盆的水变黑了”。使孩子由于感到有趣逐渐过渡到自觉地去做。

3、巧设提问,检查指导。如,当妈妈领着孩子进家门时,可以问孩子:“进家的第一件事应先干什么?”若孩子回答“洗手”时,家长应及时鼓励,使孩子进一步增强洗手的意识,养成进家后第一件事要洗手的习惯。

4、亲亲孩子的小手,给予鼓励。每当孩子饭前、便后在没人提醒的情况下,主动洗手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如亲一亲孩子的小手,说一说鼓励的话,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穿脱衣服、系鞋带

1、为了让幼儿较快地掌握正确地穿衣、系鞋带方法,可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如:“头儿伸进帽子里,手儿伸进袖子里,腿儿伸进裤子里,小脚伸进袜子里,袜子伸进鞋子里,宝宝开始做游戏”、“小小鞋子摆摆好,看准左右伸进脚。用手拉紧小鞋带,小手分工记得牢。两节先后打得紧,我把鞋带系好了”。幼儿边念儿歌、边随着儿歌所说的步骤穿脱衣服、系鞋带,既容易掌握,又轻松有趣。

2、我和爸爸、妈妈来比赛。家长可利用早晚睡觉、起床的时间,用激励的话语和竞赛的形式,调动幼儿主动练习穿脱衣服和积极性。开始时,家长可故意放慢一些速度,或给孩子适当的帮助,让孩子有成功感。当孩子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后,家长可提高要求,如衣服穿的时间长短,是否整齐等。但这种活动不宜天天搞,以免使幼儿失去新鲜感。

(三)整理收放物品

1、变魔术。孩子在家玩完玩具后,家长不要总帮忙收拾。开始时,可指导孩子或与孩子一起收放,让孩子学会收放物品的方法。以后,则可用变魔术的形式调动幼儿练习收放物品的积极性。如妈妈说:“我们来变个魔术吧。妈妈把门关上(或蒙上眼睛),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的屋子变干净了。”当幼儿能按要求收放整齐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2、我帮妈妈收碗筷。每天吃完饭洗碗时,家长不妨有意识地请幼儿一起来做,让孩子把冼过的筷子按一个方向摆好,放入筷笼或其它固定的位置,把盘子、碗按大小顺序摞在一起收入柜中。

3、日常生活中加强练习。家长可利用孩子每晚在家的睡前时间,教育孩子将脱下的衣物叠放整齐,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平时乱放衣物的孩子,家长应给予提示,如“宝宝,脱下主衣服应该怎么办?”当然,家长的榜样作用也非常重要,应注意自己和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四、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要求

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有这么两位母亲都很疼爱孩子,可两人观点不同,做法有别,其结果也就各异。面对孩子自己动手叠的并不整齐的被子,甲母亲气冲冲地冲孩子喊:“我说你不会,你偏要逞能,躲开!让我重新给你叠。”这个孩子由这之后再不愿自己做事情了。乙母亲却欣喜地赞赏孩子:“,哟!今天你自己叠被子了,真能干。来,让妈妈瞧瞧!嗯,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这个孩子受到鼓励,不仅把被子叠得越来越整齐,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也越来越强了。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动手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然后再提高要求,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2、做好“记录”,评价孩子在家情况

家长可设计“小能手在家情况记录表”,记录幼儿在家独立生活及劳动的情况。如完全独立完成的项目打“√”;有时独立完成的打“Δ”;常需成人帮助完成的打“×”;自己不能完成的则留空白,对此情况家长不应放弃,应鼓励孩子尽量去做,相信孩子能够自己来。通过表格的记录和有针对性的评价来督促幼儿在家独立生活、劳动的技能。

五、创造机会,持之以恒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一)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孩子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大家围着一个“太阳”转,不等孩子张嘴、伸手,吃穿玩用一切俱备,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家长应在生活中有计划的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二)坚持一惯一致,持之以恒。

由于有些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不少孩子在园能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可回到家里却什么都不干,摆出“小皇帝”、“小公主”的姿态。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有一贯性,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保持,家长不能有时因工作疲劳或赶时间,就对孩子说:“今天就让我来喂你”。“今天不用洗了,明天再说吧。”等等,这样做的后果只会使孩子为他以后不认真做事留下借口。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播种行为,收获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好心的勤劳的父母们,千万别因心疼孩子,包办了孩子的一切,请从自己的“爱心“下,解放出孩子的小手,给他们创造一些动手的机会。家长放放手,让孩子露一手!

请家长朋友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从中指导,给他们信心!

我们为了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我们会举办“自我服务能力大比拼”,希望能在家好好练习哟!

加油吧!孩子们!老师相信“你能行!”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纲要》在社会目标中也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幼儿学 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也能使幼儿在整理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还可以使班级环境保持整洁,同时能使教师减轻负担,不用将许多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整理上,良好的整理习惯,还可以让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此后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大班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 幼儿养成良好整理习惯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随着《纲要》的深入实施,很多奋战在一线的老师都深切的认识到:要想让孩子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各方面良好的习惯。可是现在的孩子,他们生活在众多亲人的保护之中,很多时候孩子可以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都被父母包办代替了,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差,依赖性越来越强,极端例子就是“学习上的强者,生活上的弱者”,这与《纲要》上所倡导的:“既要高度重视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精神渐行渐远了。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我经常会碰到一些例子:每次操作活动课结束后,总有孩子拿着捡到的铅笔跑来告诉我:“不知道是谁丢的”,至今,我的办公桌上还放着一大堆无人认领的铅笔;每次绘画活动课,总有孩子跑来问我要勾线笔或油画棒,问其原因,总是说:“我忘在家里了”;每次傍晚当父母来接孩子时,总有些孩子还会拖拖拉拉地整理着自己的文具盒或书本,要父母催半天或最后让父母帮着一起整理好才完事。这样的习惯若不改变,进入小学这个对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要求较高的环境里,势必会产生诸多的不适应。因此 我觉得对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培养很有必要。再加上大班幼儿身体各方面发展较完善,同时幼儿的有意性行为较之中班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为对老师或他人分配的任务能较好的完成,责任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强,坚持性也进一步增强,正是各种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班级幼儿不良整理习惯的具体表现,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晨间活动结束后,桌子上、教室里的图书、学具等杂乱无章。二:早上来园幼儿自己放书包时不整齐,或有胡乱放的情况,书包有东倒西歪的现象,生字本或拼音本也是不整齐的乱放。三:学具操作活动后,操作毯和操作材料不能及 时归位到工具架上。四:区域游戏结束后,游戏材料没有及时、整齐的放回规定的地方。五:集体分享完图书后,书架上一片狼籍,有的图书倒着放;有的图书斜着放;有的图书封面和书分开了散落在一旁;还有的图书掉在地上。六: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里,许多幼儿将自己的毛巾乱放,只有个别幼儿会叠整齐后,放入指定的筐子里。二、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一些具体措施针对大班幼儿的种种有关整理的不良坏习惯,我们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幼儿逐渐接受并慢慢强化,整理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和发展。 1、教师的榜样作用,幼儿潜移默化受影响。《纲要》明确指出:“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这就非常明确地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否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因此我们老师对班级里的所有物品,都要养成固定位置摆放的好习惯,让老师们都知道物品摆放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规定了“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的规则,老师们也逐渐都遵守了。教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柜子上、电脑桌上、备课桌上、各个区域等到处都整洁了,没有看到多余的东西了,孩子们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了。因此,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孩子。 2、师幼共同商讨,制定班级规则。为了更好的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的实践活动,我们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怎样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净整洁?”“各个区域的物品应该怎样收拾?”“休闲书吧里的图书应该怎样摆放?”“怎样才能整理好我们的小书包?”等等。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 规则。如:物品从哪拿的还放回哪去、区域材料怎样如何对应位置放、休闲书吧的图书应分类摆放等等,最后我们还和幼儿一起,给每个区角都设计了相应的规则,为了保证让物品不随便摆放,为了让幼儿能较快的收拾整理,我们还在每个区域给物品贴上了和物品篮相对应的图标、文字,还给每个区域设置了一位专门负责人,孩子们活动后再收拾起来就很容易归位了。由于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因此幼儿有了很高的责任意识,收拾整理时能很快乐、很积极地投入,幼儿的收拾整理习惯也逐渐养成并进一步内化了,班级环境也变的更加的干净整洁了。 3、开展多种活动方式,强化整理习惯的形成。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来吸引幼儿,重新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建立动力定型,最终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1) 丰富多彩的游戏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为此,我们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如:“小超市”、“手工坊”等,让幼儿随时都有机会在区域参加活动,使他们有条理地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巩固了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这样,幼儿的良好整理习惯经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地、习以为常地养成与习得。 2) 整理书包书包是小学生必备的用品,整理书包是小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和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需要,让他们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我们养成教育开展了一节课《如何整理书包》让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说说怎样使书包里的物品摆放的更整齐,总结整理书包的方法,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3) 各种比赛活动我们通过比赛活动,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如:“看谁学具收得快”、“谁最快收拾好书包”、“叠被子比赛”等一系列比赛活动。在每次的比赛结束后,我会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评比,这样,幼儿整理习惯有了很大提高。 4) 互相监督形式在培养幼儿整理习惯的过程中,每天我们都安排值日生对班级中各个区域进行收拾整理,大家还评选出几名平时整理能力强、整理习惯好的当小组长,让他们担负检查监督的职责,经常提醒那些平时整理习惯不好的幼儿,帮助整理能力弱的幼儿,从中补长取短。通过这种互相监督的方法,幼儿整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及时鼓励和表扬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需要经过长期的引导和教育,还要注意观察那些个性较强,习惯较差的幼儿,更需降低一点要求,起初要求不要太高,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这样自发的行为就容易再出现。幼儿在我们鼓励、肯定的情况下,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4、家园密切合作,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整理习惯的培养不只是说教,还需要家园共同配合,不断地将良好的整理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于是,我们利用家园群,围绕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整理习惯的培养展开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在家不要事事包办,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应该给幼儿创造整理的机会,如:让 幼儿自己整理床铺,穿脱、折叠衣裤,整理自己的房间、玩具等。同时,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整理习惯。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整理习惯问题,我们老 师也会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相互理解,注重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培养,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总而言之,对大班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教育,包含了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态度以及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教师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种形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起表率作用,严格要求,反复抓,多鼓励。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论文

研究背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为了更好地探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我校多年来的工作特点、少年儿童的素质现状,我们打算以培养良好责任感为突破口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这是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顾炎武先生家乡的后人,学习如何负责任成为重要内容。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将“责任”作为校训的内容之一,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也曾经多次强调: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对家庭负责、才会对社会负责,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课题的界定:1、所谓“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培养良好的做人做事基本道理。2、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祖国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一种自觉态度。3、“途径的探索”说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探索有效的途径,着重在方法上有所突破。研究范围: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开展少先队体验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各行各业劳动在社会中的分工,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体验各社会职业的作用及应具备的基本的素质,树立人生理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研究培养责任感的途径。意义:1、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升华,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孩子良好的责任感。2、通过研究,整合社区资源,让孩子在家庭、社会中实践,在社区中成长,寻找培养良好社会责任感的途径与方法。3、为新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一些有益的尝试。研究目标: 1、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2、在社区服务中孩子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目标3、在社区服务中孩子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4、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点与难点 5、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体验教育、责任感培养等方面的资料,整理、分析、建立档案,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行动研究法:设计、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在内化的基础上外显为具良好责任感的行为习惯。个案研究法:建立科研档案,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进行个案研究,并进行相应的测评、归纳,寻找一些有价值的规律,促进研究深入开展。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申报课题,订立计划,论证,开始研究第二阶段: 组织实施,修订计划。设计社区教育活动方案,制定责任感培养的分层目标与要求等。第三阶段完善计划,在初步总结的基础上完善研究计划。第四阶段: 论文的撰写工作,写出实验报告,收集有关成果。第5阶段结题鉴定,总结推广成果形式 论文、活动方案等课题管理活动管理: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专家组、研究组,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2、一般每月组织一次研究工作交流会,汇报进展情况,及时修订计划,布置下阶段工作。3、邀请专家作讲座,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4、收集活动方案、撰写实验论文,拍摄照片、录像等资料。学习管理:1、建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进行相关培训。2、健全社区少先队组织,落实社区实践基地、志愿辅导员、为实施科研提供必要的条件。3、针对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分层教育,逐步培养队员责任感。4、规范操作程序,制定科学的测试指标,进行经常性技能性的训练。资料管理:1、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相应的整理归档.2、有关的活动方案、体验日记、体验论坛的发言稿等注意保存。3、在有关的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活动报道等要作为成果保存。4、活动期间的录像、照片、要分类保存,黑板报内容、会议、讲座、发言等都要作好记录

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现代企业选择人才优先选拔录用的不只是看学生拥有的证书,他们更看重的是其个人基本职业技能、职业基本素养及职业精神三大方面。

关键词:

职业素养;弘扬工匠精神

一、当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态

互联网时代冲击着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中职生在学习目标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学生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机的使用与娱乐消遣中,无视个人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实现,缺乏对职业意识和素养的认识,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不够全面,学生对职业生涯无所规划,职业素养没有任何的概念,进入企业后是很被动的,时间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等能力都缺乏,提升空间小,个人的价值观得不到实现。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迫切性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态,我们迫切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因为它对学生的终身就业都受益,与我们的企业长足发展息息相关.

(一)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及岗位竞争力

当今社会分工不断细致化、专业化,社会对各类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各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也就更加规范要求,大多数企业招聘员工的首要标准是要求对方能够融于企业文化,与团队氛围相融洽,这样的员工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并能立足与企业共同发展。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生方式主要侧重于“工具性”操作技能培养,对学生是单工种培养的短期教育,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落实在毕业后立即找到工作;而当今社会,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职业环境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中,只凭借一种技能的毕业生虽然能够上岗工作;但随着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自身不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很可能遭淘汰再就业也很难。因此,要适应多变的职业环境,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多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氛围,多渠道增强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创新的自信来源于自身出色的职业素养。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就业顶岗型”教育,更是一种“持续发展型”教育,既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内涵,又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培养,更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自身价值实现的客观要求。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学生毕业后很快进入社会成为企业人,如何让学生很好的适应企业需求,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在校期间学校的文化氛围不仅仅停留在学校知识和技能层面,还应具备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让企业文化迈进职业学校的校园,培养中职生良好的企业文化素养,已成为学校大力推进就业导向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校园处处彰显企业文化氛围,熏陶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

从学校到企业,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问题,从生活环境到工作氛围,从人际关系到事业追求,无不困扰着他们,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职生在职业能力和素养等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有待加强。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企业发展目标、价值观、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对企业员工有感染力和凝聚力,能把企业成员的兴趣、目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智慧集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都是有共同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接轨、融合,学校需根据办学特设和企业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布置,着力营造浓郁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是职校改革创新点,可以从如下做一些校园文化的布置。

1.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在教学环境的布置上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强化企业文化所必须的.职业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渲染,使学生提前接触到与以后自己实际工作岗位相似的职业环境和育人环境,用优秀企业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常态化的影响学生,打造独特的未来职场氛围,实现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

2.建设高仿真实验实训室,营造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类似的实习环境。职校在物质层面中突出了“职”的特点,形成以职业为核心,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物质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职业性”的校园文化。

中职校培养的学生竞争力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上,中职校可按企业真实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建立与企业生产车间基本相似的实验实训场所,实习环节的设计与企业工艺流程相接轨,尽可能将实训场所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融教学、实训、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理实一体化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训实验等多种功能,营造出浓郁的企业工作氛围。

(二)班级宣传栏处处体现职业人的形象,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形成

学校积极借鉴企业管理文化经验,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校纪校规等进行适当变革。实施各班级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等举措,定期举办企业技能大赛,模拟岗位练兵,技术展示,把企业的日报、周报、月报等宣传方式借鉴到班级信息管理之中,通过模拟企业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未来企业适应能力;还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常用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班干管理制度,引入“竞争、职责细分”等企业常用的手段,理顺班干部的职责和义务,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平时的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宣传手段可以定期的开展评比,通过企业家进学校,企业工人进班级,设身处地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培训,让整个班级洋溢着企业的管理风气。

(三)学生定期做职业素养的培训与评比,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每位学生都是社会的个体,都是将来企业的一份子,为企业做贡献的大小,每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实践参加职业素养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体现校企合作,在学校实训工厂时把自己包装成企业人,统一穿工作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上岗等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在校生很好了解企业文化的有效形式,组织学生分批到企业学习、岗位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的精髓,形成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通过实践、思考、总结等多种途径的评比,真正让学生了解企业,让学生体会真正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的教化力量是非常现实强大的,这种实践活动可能要比课堂的思想政治课效果好得多,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摘要:

在焊接专业夫人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我就从实训教学的环境构造、教学过程的细节问题、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学模式的使用等多个方面来研究怎样进行实训教学,使得职业素养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

关键词:

实训教学;职业素养;中职生职业

焊接专业教育中的实训教学,也是一种技能的锻炼,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所以,要对实训教学环境和教学步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1研究职业素养,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假如把一个工作人员的所有表现看成一座冰山,能被人所看到的部分只有八分之一,而这八分之一就是指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知识、技能和行动,也就是工作人员显现在外部的素养表现。其中潜在的素养达到了7%,也就是指一个人的职业准则和职业状态。显现在外部的素养主要包括:知识、水平、社会交际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隐藏的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状态,是潜藏在员工内部的道德素养。平衡隐藏素养的高低,主要看重的是职业道德和工作状态。职业道德包含了:诚实信用、兢兢业业、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注重保密、掌握整体。工作状态主要有:服从安排、积极热情、踏实肯干、尽职尽责、不断学习等。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把素养更好地融合到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去。

2完善实训构造,顺应市场安排

职场的要求就是培训的主要目的,健全实训构造,让学生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学到知识、认识到素质的重要性。所以,我主要把焊接实训的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并在各个部分中安排不同的任务。

第一,安全意识:焊接实习训练前进行排队,在队伍排整齐后,实训老师讲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并且每天坚持,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们的安全防范观念。

第二,秩序进场;进行焊接安全教育,进入实习场的时候,要排队进场,保持队伍整齐,进入实习场后要保持安静。这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公共场合不进行个人主义。

第三,实际操作;在进入实习场后进行训练项目操作,这个环节不能太快,也不能落后整体水平,更不能只讲求速度,从而造成焊接设备出现问题。这就告诉大家要注重速度和质量的融合。

第四,进行焊接设备检测;要保证其安全,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其先后顺序,要有秩序;注意检查好设备是否有安全隐患。

第五,生产综合;要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整理。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的试件焊接的怎么样,外观有什么问题,有哪些焊接缺陷,如何避免这些焊接缺陷的产生,这样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不断的总结和整理,才可以获得长足的进步,要培养及时总结的好习惯。第六,按秩序进场;大家服从老师的安排,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值日卫生,其中有垃圾的划分、桌面的整洁、黑板的清理、工位的清扫等。垃圾分类主要是焊接废料和普通垃圾进行划分,并进行回收,建立环保观念。

3构建教学环境,感受职工角色

教学环境主要是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当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其中的内容,并且传播知识,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江苏省江阴市华资中等专业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训教学,就和一些企业进行融合,以便更好地渗透职业素养,建立实际的企业生产环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和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实际环境,实际操作。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就要经常去企业进行学习,在实际环境中感受职工的角色,体会其中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还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使自己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人才。使用影像机械,进行现场处理。可以拍摄一些企业的实际录像,根据录像的回放,再次进行观摩学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企业生产环境,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职业素养。转变师生关系,表现其任务的职业化、真实化。职业化和真实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和工人相互融合,老师和师傅相融合,产品和作品相融合。老师也被称为“师傅”,学生也可以看作“工人”,学生就是不断生产的过程。比如,“江阴精细化工机械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求我们,在两个小时之内检查出并修补好损坏的电路板,我就是你们的师傅李xx……”在最后还可以进行“生产总结”,对于表现较好的人提出表扬。利用工人的角色进行研究,不但增加了其成就感,还加强了人们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

4项目促进教学,全面加强人才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利用项目来推动教学的发展,把实践项目更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播知识的时候要和实践项目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制作,更好的运用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并且融入其中;利用项目的制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它,这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值得使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胜奇.职业院校教学中手工电弧焊综合焊接水平的提高[J].飞(素质教育版),2013,(3):19-20

[2]刘生云.中职学校焊接专业学生手工电弧焊综合焊接水平提高的方法[J].东方青年教师,2013,(21):118-118

幼儿兴趣培养的研究论文

小班幼儿天性好动坐不住,喜欢动手操作。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活动室一角,设立了科学区。根据目标,有目的的投放,并进行及时调整、更换。这里是孩子们玩玩、做做尽情发挥和发展的乐园。如在科学区里我们为孩子提供了橡皮泥、瓶子、米、沙包、布条、积木,鸡蛋等各种材料,让孩子自由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能力弱的孩子请橡皮泥或沙包一种材料帮忙,让蛋宝宝站起来了。能力强的幼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有了交流,有的也能互相帮助,一起合作把蛋宝宝站起来。孩子通过活动,满足了自己的兴趣需要,体验了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三、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小班幼儿比较胆怯、稚嫩、自信心容易受挫。因此,我们要用心呵护,引领他们步入科学的王国。在探索中,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1、选择操作简单、有趣的科学活动。幼儿在操作探索,在探索中寻找答案,好奇心不断被激起,又不断得到满足,探索的欲望就更加强烈。如在活动“有趣的不倒翁“中,幼儿在玩不倒翁时发现不倒这一有趣的现象,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在老师逐步地引导下,幼儿知道了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在不倒翁的底部粘了橡皮泥。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不倒翁,当幼儿自己制作的不倒翁摇摇摆摆不倒时,他们会高兴地跳起来,拍起手来、笑起来,他们已初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2、多用鼓励表扬的语言。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直接影响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教师对幼儿的鼓励与赞扬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有趣的风车”活动中,我请幼儿说说怎样让风车转起来。有的说:“用嘴巴吹。”有的说:“用手拨。”有的说:“跑起来。”有的说:“在地上推。”我就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内容来表扬鼓励他们,“你这个办法不错,你真聪明。”“你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你真棒。”让幼儿感到成功的快乐。四、家园合作,形成合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辆车轮,必须同心协力、同方向、同步调进步,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我们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交流,请家长在家时也能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可有的父母说:“孩子这么小,怎能懂深奥的科学知识?”其实小班幼儿父母主要是通过实际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孩子观察探讨自然。幼儿可参与的科学活动,生活中到处可见,只要父母做个有心人。如:送孩子来幼儿园遇到大雾时,可引导幼儿观察大雾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形成的,它会给交通带来那些不便。和孩子一起买菜时,孩子的目光被螃蟹吸引,父母买只螃蟹回家和孩子一起饲养。和孩子一起观察螃蟹的生活习性,他喜欢吃些什么东西?帮助幼儿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让孩子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春天来了,带孩子到田野上去走走,有条件的家长可与幼儿一起春游,一起去找找春天-------无意中,孩子们就走入了缤纷的科学世界。家园共同合作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幼儿进入科学世界,还将滋润幼儿的精神世界,走入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世界。

1.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在对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类型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幼儿喜欢带有悬念的阅读材料,可见幼儿对故事情节中留下的悬念颇有兴趣。受此启发,在阅读活动的指导中,教师也可以刻意地给幼儿设置一些“悬念”,以此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在给幼儿讲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口气讲完,可以留个“悬念”,让幼儿猜猜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并展开讨论,最后让幼儿自己打开图书寻找答案。其次,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述一遍故事的内容,在讲第二遍的时候故意“漏掉”中间或结尾部分,让孩子自己到书中寻找相应的画面,并根据画面说说“漏掉”的那部分故事说了些什么。2.联系原有的生活经验。幼儿先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他们目前的阅读理解,将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提一些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或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当幼儿可能拥有了一定的与阅读材料中的情节相类似的经验时,教师可以要求孩子把书以外的生活和书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引发幼儿换位思考。

浅谈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兴趣 论文摘要: 自主探究学习是幼儿获得经验、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而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探究兴趣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培养幼儿对区角游戏的兴趣,这样才能保证区角游戏的长期性。区角活动材料的不断充实与更新,这是保证孩子对活动产生兴趣的关键。材料的再次利用,是老师劳动的再次体现,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对原有基础上的区角活动进行挖掘和创新,是丰富区角内涵的灵魂。区角游戏中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幼儿获得充分体验的保证。只要有了兴趣和技能,孩子们就会很快乐的玩,并且能创造出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作品,这样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创造力更加结实,孩子的知识经验也就越来越丰富。 论文关键词: 区域游戏 提高幼儿兴趣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经指出:"在教育上,人格比学科重要。知识并不是目标,只有个人的自我实现才是目标。"虽然杜威的言论有实用主义哲学的个人中心倾向,但他对人自身价值的强调却是有积极意义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幼儿获得经验、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而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可见幼儿探究兴趣的培养比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探究兴趣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培养幼儿对区角游戏的兴趣,那样才能保证区角游戏的长期性。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区角活动材料的不断充实与更新,这是保证孩子对活动产生兴趣的关键。 如小班美工区有一个"面条小铺",教师同时提供了色彩斑斓的广告纸和画有直线、曲线的色纸供幼儿练习剪纸:幼儿可以用广告纸随意剪出形状、大小不一的"面片",也可以沿直线剪出笔直的"拉面",还可以沿曲线剪出弯弯曲曲的"方便面"。其中,制作"面片"相对简单,"拉面"的生产则需要幼儿在剪纸时有较强的手部控制力,制作"方便面"显然对幼儿的动作精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层次性设计让幼儿可根据自己使用剪刀的熟练程度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操作,每个幼儿都能在操作中得到提高,感受成功。随着剪纸熟练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幼儿已不再满足于制作简单、不规则的"面片"了。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及时对材料进行删减,撤去了广告纸。于是"面条小铺"里只生产"拉面"和"方便面"了。 时间长了,幼儿对加工面条渐渐失去了兴趣,去"面条小铺"的幼儿越来越少了。一天,教师向大家展示了一根很长很长的"面条",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中,教师为"面条加工厂"添置了胶水和棉签, 并布置了一个新任务--做一根很长很长的"面条"。于是,"面条小铺"又热闹起来,孩子们纷纷探索和尝试把"面条"变长的方法。他们不约而同地用上了教师提供的新材料,把剪好的"面条"一根接一根地黏起来。他们还发现,制作面条时要尽量沿着线条剪,剪得更仔细,才能避免把纸条剪断,让面条变得更长。而如何把纸条黏得又整齐又牢固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适时添加的材料重新激起了幼儿的探索兴趣,为幼儿提升经验和操作水平创造了新的契机。随着经验的积累,"面条加工厂"生产的面条越来越多,越来越长了。一天,教师把生活区里"喂小动物吃饭"的操作材料摆到了"面条小铺"。看见张着大嘴巴的小动物,马上有孩子建议:"我们喂小动物吃面条吧!"他的提议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孩子们都来喂小动物吃长长的"面条":有的捏着"面条"的一端,高举着手尝试把"面条"的下端放进小动物的嘴里;有的先把"面条"的下端放进小动物嘴里,然后双手边送边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把不同区角的两组材料进行了组合,使逐渐失去吸引力的材料重新散发魅力,延伸出新的活动内容。 二、材料的再次利用,是老师劳动的再次体现,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 本班材料经过几次利用将失去它的功能,如何再次开发它的功能,变废为宝,最佳途径是与同龄班进行交换,让废弃的材料重新发挥余热,这样可以减轻教师准备材料的精力,还节省了材料。 三、对原有基础上的区角活动进行挖掘和创新,是丰富区角内涵的灵魂。 每个活动区都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选材而定的,但孩子经过几次参与,会对这个区角逐渐失去兴趣,如果改变区角的内容,那又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材料,并且还受到场地的限制,因此,我认为改变区角的形式或增加一些环节,都能重新注入活力,也是切合实际的选择。如:小班幼儿刚刚入园不久,最喜欢的就是角色游戏,为此,我在活动区域设立了理发店、娃娃家、小医院和小菜场等,各区域的分隔基本上是以玩具橱为主,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一天,心心最先来到幼儿园,她在活动室里转了一圈,就径直走进了娃娃家,然后坐在娃娃家的小床上抱起了娃娃。随后进来的小玉没有多做思考,就来到了小医院,他拿起小听筒和小针筒,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小医生。 陆陆续续进来的`其他幼儿都会在一番观察后,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域,每个幼儿都玩得很投入,很开心。 进入小班下学期,班上的幼儿仍然对角色游戏很有兴趣,而角色游戏的内容还是和小班上学期一样,有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和小菜场。今天是仔仔一个来到幼儿园,她想也没想就走进了娃娃家抱起了娃娃。随后而来的彤彤也快步来到娃娃家开始烧饭。很快,娃娃家便人满为患了,可活动室中的其他区域却少有人问津。看到豆豆也想挤进娃娃家,我便向他建议道:"娃娃家的娃娃病了,可是小医院没有小医生,你去当小医生给娃娃看病好吗?"谁知,豆豆一脸不悦地使劲摇摇头,最后还是挤进了娃娃家。这天,有十多个幼儿在娃娃家做游戏,自然,他们玩得并不尽兴。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以角色游戏为主,从以上两个实例看,他们对于游戏内容的反应是大相径庭的。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很吸引幼儿的游戏内容,变得无人问津呢?我想,游戏材料、空间分隔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游戏引导。小班上学期的幼儿喜欢在桌面上操作和摆弄这些游戏材料,因此,当时对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和小菜场这些区域进行平行分隔是比较适宜的。 但到了小班下学期,幼儿开始有了一定的游戏目的,游戏有了具体的情景。因此,游戏区域的分隔就应该有所变化,如果还是一成不变的平行分隔,幼儿就不会有新鲜感,也就影响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随后,我把几个区域的分隔进行了调整。把小医院分隔成"门诊"和"病房"两个区域,在小医院里挂上了窗帘。果然,这一变化吸引了很多幼儿来到小医院。有的在"门诊"忙着给病人打针,有的则躲进了"病房"当起了小病号,小医院里人丁兴旺。我缩小了理发店的空间,但放置了一面比较大的镜子,提供了许多漂亮的头饰。理发店虽然变小了,但材料却丰富了很多,理发店里又充满了幼儿的欢笑声。我还把小菜场的整体位置和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和排列:把小菜场的货架围成一个圈,使卖菜人能坐在中间,方便操作,而买菜人也拿取自如,这样就大大改善了小菜场杂乱无章的环境。 通过这样的调整,不同活动区域的特性和功能更加凸显,原本没有发展空间的游戏又有了新的展示内容。 四、区角游戏中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幼儿获得充分体验的保证。 区角活动充分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所以我们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而是耐心等待,让幼儿获得充分的体验。幼儿在游戏时,教师是很好的观察者,在发现问题时,教师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如一次游戏时,我发现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在工作舀豆子,他每舀一勺,就有很多豆子会掉在地上洒在桌上,我在一旁看的很着急,也很生气,实在是憋不住了,就跑过去边帮他舀边训斥他,陈老师看见了,连忙阻止我的行为,让我不要打扰他的工作。是啊,在区角游戏时,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不要急于直接指导,尽可能让孩子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多放手、多鼓励、少包办。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且每次活动中,教师还要做个赏识者。孩子们一个小的发现、一件小的作品,教师都应加以肯定,教师尽量能把幼儿的所有"成果"展示出来,如平面的作品张贴出来 ,立体的作品可悬挂在空中或摆设在桌、柜上,给幼儿一个直观的成功体验。 总之,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他们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握幼儿在认知水平、情感态度方面的个体差异,分析其最近发展区并据此设计活动。材料投放后,教师要观察幼儿的使用情况,反思材料中蕴含的能力要求是否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据此对材料进行调整。 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是逐渐提高的,如果兴趣维持之好,那技能也就提高了。只要有了兴趣和技能,孩子们就会很快乐的玩,并且能创造出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作品,这样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创造力更加结实,孩子的知识经验也就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 3.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

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的毕业论文例文如下:

兴趣对幼儿的成长尤为重要,兴趣有助于满孩子的基本情绪需要,亦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游戏和职业的选择。孩子年龄越小,兴趣与学习的关系越大,在木本久一朱鉏著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中写到:“天才就是兴趣、入迷、勤奋、毅力、忘我性格的人,而勤奋、毅力,忘我的出发点实际在于兴趣”。

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自觉自愿地去探索去学习。但是兴趣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靠后天启发,诱导和培养形成的。如果能使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促进他们爱学习,从而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兴趣会促使人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例如,幼儿对画画感兴趣,会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且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学习的重要性从幼儿自身来说幼儿从小热忠于学习对其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使幼儿获益匪浅,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并促进其早期发展。

为幼儿提供的教具应该是能引发幼儿好奇心,难度不大,容易操作的。最好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来制作,给幼儿一点探索的空间,这样不至于让幼儿觉得太容易而不感兴趣。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的活动中是最快乐的,学习的生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会表达得更强烈。可以通过使幼儿在玩游戏中学到知识的方法来逐渐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在游戏中学习能够帮助幼儿调节对枯燥学习的逆反情绪。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身体协调动作都有一定的影响。会游戏的幼儿,从所扮演的角色中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把幼儿的游戏引向有目的学习。父母与幼儿在游戏中共同创造的生活、共享欢乐,让幼儿体会到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幼儿的注意力培养研究论文

我班有个孩子叫乔俊尧比较调皮、好动动的孩子,大班幼儿活动中注意力培养的研究。经常在上课时有孩子告状,几乎都是,"老师他拿我书了,他打我了,他踢我凳子"不仅这些,而且就和凳子上有钉子似的,不停的乱动。对此,你会认为孩子是?

最近像我班注意力非常的不集中孩子好几个,基本都是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做小动作、不听从老师的指令、行为较为急躁冲动、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遵守规则、做事难以持久等等。可是,不管我怎么看,这些孩子的表现都非常的正常,都是孩子这个年龄段应有的表现怎么提醒、警告孩子都没有作用,感觉自己无计可施,是无可救药了

从心理学上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从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特别提醒的是,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只是伴随着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因为它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和事物的任何属性,离开了心理过程注意也就不存在了。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老师和家长会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细说起来,还真有不少的原因,分析如下:

1、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不了解

孩子是好动,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精神,且由于注意力不可能像成人一样,保持较长的时间。所以,许多表现,正像上面描述的症状一样,是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很相似,再加上总想按照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自然做不到。比如让孩子背着手坐,这点大家可以亲自试一试,看自己能坚持多长时间。

2、偷懒的体现

带过孩子的家长和教过孩子的老师,都是知道孩子是非常顽皮和好动的,也经常做出一些较危险的行为,或是给家长和老师增加无穷"麻烦"的事情。所以,为了安全、省心,谁都希望孩子是一个"乖孩子",这样既不需要不停的训斥,也不增加洗衣服、收拾玩具之类的事务,可以轻松何乐不为?如果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了,教育论文《大班幼儿活动中注意力培养的研究》。

3、对孩子干涉过多

许多家长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也不管是男孩、女孩,经常不许孩子这个,不许孩子做那个,非要孩子像一个老僧那样,死水一般。就算孩子迫于压力,符合你期望的"表现",这是他们"识时务为俊杰",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等到有一天他们认为自己力量充足的时候,比如青春期,其反抗会像火山一样的,不是烧向家长,就是自杀毁灭自己。在孩子的天性都被压制的情况下,孩子是不会有良好注意力表现的.。

4、孩子不按照要求做

许多家长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就不停地带着孩子抢跑,完全不管孩子对所学是否有兴趣。这种家长为孩子设计成长路线,使孩子没有自己的志向,也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孩子也不知道为什么学,为谁学,自然就对家长让他们学的东西,丧失兴趣。所以,在家长的强压和没有兴趣的双重影响下,孩子往往会不按照家长的要求做,学习效果自然差,结果导致家长怀疑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在生活中,每个成人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可真到自己孩子身上,就什么都忘记了。

5、为满足家长炫耀的资本

现在的家长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总想在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假若孩子能在人前表演,获得掌声和表扬,家长就乐开了怀,认为孩子是"和孩子".但如果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心里就难受之极,也就没有了自信。当别人说孩子的毛病时,比如爱动、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马上就联想到孩子是不是有问题呀,其是否是注意力缺失呀。而这些的出发点,都是孩子不能满足自己炫耀的资本了,自己感觉丢人了。

6、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兴趣所在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压力很大,一个拼命想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和培养自认为有益的"兴趣",如认字和弹钢琴,而另外一个在灌输各种知识下,拼命追求成绩和排名。其结果是,没有人真正了解,也没有人想去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孩子的兴趣必须和未来成绩、排名、加分相关,其他都是玩物丧志和不务正业。在这种情况下,那个孩子都难保持注意力集中。

游戏能够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能够让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斯特娜夫人与女儿维尼夫雷特就经常玩“注意看”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斯特娜夫人一手抓住五六根彩色的发带,在女儿面前一晃而过,然后问女儿,自己手中的发带有几根。开始的时候,速度比较慢,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注意看她手中的发带。后来,速度越来越快,到最后只是眨眼间的事。刚开始,女儿输的次数比较多。后来女儿猜对了,就反过来考妈妈,妈妈反而输得更多。这种注意看的游戏就是用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的。因为孩子要在游戏中取胜,他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克制着不让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对于孩子来说,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无法认真听老师讲课。针对孩子的这种睛况,父母要教育孩子听老师讲课的重要性,教孩子努力找出老师讲课有趣的地方,提高自己听课的兴趣。如果老师讲课确实不怎么有趣,很难提起孩子的兴趣,这时候,父母不妨教孩子从听课的目的性等方面去考虑。比如,告诉自己,听了这堂课,下次考试就能考得好一些。这可以促进孩子的有意注意。少年大学生郭震是这样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的。他的方法就是“追老师”。郭震是这样解释的:“珠子穿成串,才能更好看,学知识也是这样。课堂上,老师讲课是一环扣一环的,有一环理解不好,课后就是花双倍的时间,也很难补上。长此下去,就会越来越落后。所以我要求自己做到思路跟着老师转,简单地说,就叫‘追老师’。”郭震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同桌跟我逗着玩,抢走了我的钢笔,还扭我的手臂,我可真火了,正想回击,突然想起,不能打断思路。于是,我尽量忍耐住,没耽误听讲,也没有影响别人。由于课堂上听讲效果好,做作业很省力,我就有了很多时间自学。从初二开始,我自学高中的数学课程,提前考入了大学。”郭震这种“追老师”的方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有意注意的锻炼。许多父母给孩子交代事情时,生怕孩子没记住,总是重复好几遍,直至孩子感到厌烦,这就容易使孩子在听别人说话时漫不经心,无法一次性地抓住别人所讲的主要内容,习惯于不断重复。因此,父母对孩子交代事情时最好只讲一遍.让孩子在第一遍听的时候就集中注意力,抓住父母所交代的内容,这样不断的训练可以提高孩子集中注意的能力。

  • 索引序列
  • 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方法论文
  • 幼儿责任意识培养研究现状论文
  • 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论文
  • 幼儿兴趣培养的研究论文
  • 幼儿的注意力培养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