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民国时期电影杂志

民国时期电影杂志

发布时间:

民国时期电影杂志

都是才华横溢之人,个性十足,《笑傲江湖》已是新武侠 开山之作,管他合不合的,坊间传言!

20世纪80年代他在台湾拍摄通俗时装喜剧《终身大事》,以及古装戏《天下第一》、《大轮回》,可惜都不合时宜,遭到了市场的冷遇,自此无法再现当年之辉煌。1989年应徐克之邀复出筹拍《笑傲江湖》,他由人物造型、布景、服装设计开始参与工作,这位武侠片大师颇有重整旗鼓之势,但随后因与徐克意见不合而黯然退出。最后这部作品由徐克、李惠民执导完成,为示尊重将胡金铨挂名为总导演,虽是如此,在造型布景等诸多细节,以及场面气氛上仍都沾染上胡氏开阔写意的风格。

并不是黄色沦落为了低俗的代名词,主要的原因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黄色在我国一直都是一种十分高贵的颜色,还是君王地位的象征,没有经过允许,其他的地方可是不能随随便便地使用黄色的。但是由于近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黄色的意思现在渐渐地就变成了低俗、不好的东西的代名词了。

我们华夏的鼻祖黄帝,就有一个黄字。所以从那时开始黄字就是地位、权力、高贵的象征。黄色的寓意是很好的,能保护我们平安,祛除祸患。在清朝的时候那些旗子上面也大都是黄色,龙袍什么的,在历朝历代也是黄色的。而且我们也是炎黄子孙,也是黄皮肤,所以黄在我们的古代里地位是很高的。

但是后来随着那些西方商品文化的传入,黄这个字所代表的含义就慢慢地发生了改变。要说这个改变得提到一个人和一个杂志。这个人便是王尔德,王尔德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作家,而他后来却因为同性恋而被捕入狱了。而他被捕时手上拿着一本书,那本书被误认为是一本叫《黄杂志》的书,所以就将王尔德和《黄杂志》以及黄色,联系到了一起。但是王尔德手上的书是十分正经的书,只不过封面是黄的而已。

所以后来随着欧洲文化的入侵,我们在近现代的时候,对于黄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在我们一直强调的抵制“黄赌毒”中的黄也正是源自于当时的文化入侵。

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由全球1,001,340位网民共同编写而成。共计3,005,127词条,32.4亿文字。 | 胡金铨 相关图片 编辑词条专家发言消歧义 参与讨论 所属分类: 内地明星 导演 演员 电影 编剧 胡金铨 中国香港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美术师。出生于北京,原藉河北邯郸。受母亲工笔国画师刘庆云的影响,从小喜爱绘画,曾就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绘画专业。1949年移居香港。曾任永华影业公司广告师、长城影业公司美工、美国广播公司制片人、编剧。1958年进邵氏公司当演员、编剧和助理导演。1963年与李翰祥合导金马奖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此后自编自导武侠片。1964年独立执导《大地儿女》成名。他还在自己编导的影片中多次兼任美术设计,他在台湾还举办过个人画展。目录• 基本资料 • 职业生涯 • 成长经历 • 电影艺术生涯 • 登峰造极 • 基本资料 • 职业生涯 • 成长经历 • 电影艺术生涯 • 登峰造极 • 一代名导的思想 • 相关评价 • 演员作品 • 导演作品画 • 编剧作品 • 相关词条 • 资料参考 [显示全部] 胡金铨-基本资料 年轻时期的胡金铨 姓名:胡金铨英文名:KingHu性别:男生日:1931年04月29日逝世:1997年1月14日籍贯:北京猝逝:台北职业:编剧,导演,演员胡金铨-职业生涯 胡金铨独立编导的《大地女儿》 1949年移居香港。1952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任美工,1954年出演第一部影片,1958年进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任演员,1959年开始任李翰祥的副导演。1964年独立编导影片《大地儿女》,此后执导了《大醉侠》1964年《龙门客栈》DragonInn年,《侠女》ATouchofZen年等新派武侠片,在港台和东南亚掀起了新派武侠片热潮。1972年执导的《侠女》在情节与传奇中加上了特务式的追打暗访增加了悬念;在武打上仿效京剧武打,带有浓厚舞蹈格式,他还试图在中国的“禅道”中揉进“剑道”表达自己发挥的“禅学”思想。被外国影评人称为醉人的东方神秘色彩,是一部揉和动作、悬念与文艺气质的电影。获1975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综合技术奖。胡金铨 1978年他被英国《国际电影指南》评为当年世界五大导演之一。1965年因《大地儿女》获第四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编剧奖。1967年《龙门客栈》获第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奖最佳编剧奖。1979年执导《山中传奇》LegendoftheMountain,获第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及最佳美术设计奖。1983年因《天下第一》AlltheKing'sMan获第二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服务设计奖。80年代作品风格多样,有现代喜剧片《终身大事》TheJuvenizer。古装历史片《天下第一》AlltheKing'sMan。胡金铨工作照 1983年执导的《大轮回》TheWheelofLife获意大利科幻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届台湾金马奖优秀作品奖。1990年执导《笑傲江湖》Swordsman被选送第三届香港电影博览会展映。同年,被台湾《世界电影杂志》评为十大华语片之一及该年度台湾十大卖座片之一,还送往日本福冈亚洲电影节展映。1992年执导《画皮之阴阳法王》PaintedSkin,送第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展映。1993年他的70年代名作《龙门客栈》被选入金马奖30周年精选名片回顾。作为国际知名导演他曾出任过希腊、马尼拉、台湾金马奖等电影节的评委。他的电影美学在《侠女》一片中形成,因而被誉为港台电影史上最早的闻名世界的电影巨匠。胡金铨-成长经历 1975年胡金铨站在嘎纳奖台上 1931年,胡金铨出生于北平,他的祖父胡景桂曾出任清朝监察院御史,而父亲胡源深早年则留学于日本京都大学,回国后在河北井阱煤矿当技师,民国时期则转行经营起了面粉厂;胡金铨的母亲擅长工笔国画,小时候胡金铨则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从师练习国画艺术。童年的胡金铨就已经非常喜欢戏剧艺术,尤其沉迷京剧中的武戏,少年时代的他经常偷偷溜到湖广道或广德楼去蹭两场大戏看,甚至还被家里人发觉,挨了一通板子。少年时代的胡金铨,就读于北平汇文中学,学校的教育倾向于传统的古典文学,而自小就在父母督促中研习古文的他,自然也就对所学所识驾轻就熟。然而除了自身学业之外,胡金铨的玩心似乎也更甚一些,平日里对文史书籍、古典文学涉猎得太多,就寻机到戏园子里找找乐子,不光是与大多纨绔子弟一样谈花论鸟、揣摩昆曲、杂说两句文武场,甚至还溜到八大胡同去听外省艺人唱的河南戏、陕西梆子。而最甚者当数听书,一有机会不光要与三两好友结伴溜到湖广道去听说书艺人评夕讲古,听不过瘾就再跑到天桥滚地场去听江湖艺人“围棚子”、“撂地”。有一次,因为说书艺人口误连连,总是将汉光武帝刘秀的名号说成刘皇叔刘玄德,胡金铨就带起头来给人家哄场,结果被几个地班子里收买的流氓揪了出去挨了一通修理,不光敲诈去了身上的银圆,鼻梁、眼眶也被打得又红又肿,回到家里还没等诉苦,又让家里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可谓是倒霉倒到了家。 胡金铨 在到茶馆里与书友相互切磋的过程里,胡金铨得知了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在民间的深远影响。事实上胡金铨的父亲就有还珠楼主神怪武侠的很多手抄本,甚至他家还与还珠楼主有着前辈的世交,胡源深自己也曾亲自拜会过这个擅写神怪的奇人,而且也多次在家里设宴款待还株,没曾想,自己的儿子居然也私下里也开始去拜会这个老怪物。还珠楼主的性格很是古怪,一般很少开口给人讲神怪武侠故事,尤其是有小孩子时,更是不轻易造次。惟独他自己常年吸食鸦片,养就了一身“阿芙蓉”瘾,所以破例开声往往也都是犯了烟瘾,一边云山舞绕地吸烟,一边海阔天空地信口由缰。少年时代的胡金铨在家里明里不敢见还珠,也不敢轻易走进客厅公然去听他闲扯,只是偷偷站在门外听上一两句而已。后来,入了迷,就背着家人跑到还珠家里,央求还珠讲上几段。结果还珠并不搭理他,只是随声敷衍几声客套话,就打发了他。结果胡金铨回家就动了脑筋,居然想到了还珠的有吸鸦片的瘾,每次还珠被请到家里时,家里人总是给他预备上一小包作为筹礼,结果胡金铨也效仿起来,偷了家里的鸦片,带到了还珠家。这样一来,胡金铨才真正在还珠的熏陶下开始狂热迷恋起了武侠文学,当年或许只为了一时兴趣,贪恋故事中的声色犬马,谁曾想几十年以后,他自己开始以武侠电影宗师为名、为业,以武侠文化的造诣开创中国电影的一个时代。胡金铨-电影艺术生涯 胡金铨与把兄李翰祥 1949年,内战结束后,胡金铨只身赴港,刚开始时由于人地生疏,为了谋求生计,他自己也只能挑拣薪水低廉的兼职工作,同时为电影公司画广告招贴和给人补习英文的,其间也到过印刷厂当助理会计兼校对。在给电影公司画广告海报的过程中,他的创意与画风受到了一些电影从业者的赏识,1951年,21岁的胡金铨在蒋光超的引荐下跨进了电影的门槛,进了大片场,进入费穆主持的龙马电影公司画广告,随后转入长城电影公司美工科,在万籁鸣兄弟领导下从事电影美工,为《一板之隔》(1952)和《一家春》(1952)等影片充当任道具、绘图与设计美工职务。结果他严谨而细腻的美术天分,以及豪爽的个性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同,很多电影人都对其青睐有加,并私下里邀其讲一些鲜为人知的野史段子,以及那些在香港难得听到的神怪武侠志异。胡金铨 1954年,人缘极好的胡金铨在一些电影人的大力推荐下,开始了他的演员之路,初次亮相是在严俊导演的《笑声泪痕》中,有个戏分不大的客串演出,其后又在大导演李翰祥的电影中频频饰演角色,以致被人戏称作“最佳男配角”。胡金铨与李翰祥都有着北京的生活经历,也有着相同的文学爱好与欣赏意趣,既是同乡、趣味相投、又是同僚,当然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好友。在香港影坛已经颇有声望的李翰祥开始大力帮助胡金铨,令其在短短数年里在业内走俏,并一手提携胡金铨编导了戏曲片《玉堂春》,从此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笑傲江湖 在1956年进入邵氏影业公司之前的短短几年光景里,胡金铨曾先后出演影片《雪里红》、《长巷》、《三姊妹》、《小情人》、《全家福》、《江山美人》、《后门》、《燕子盗》、《武则天》、《花团锦簇》、《万花迎春》等多部;还主演了影片《马路小天使》、《妹妹我爱你》、《两傻大闹摄影场》、《安琪儿》、《妙手回春》、《擦鞋童》、《畸人艳妇》、《一树桃花千朵红》、《隔墙艳史》、《福星高照》等10部;与此同时,在《有口难言》、《金凤》、《倩女幽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影片中担任助理导演或兼演出;另外,除了编写《花田错》、《山贼》等电影剧本外,还编剧兼执行导演影片《玉堂春》。天下第一 这一时期,胡金铨辗转于龙马、长城、永华、轩辕、亚东、亚洲、新天、东方、清华、电懋、海燕、四维等多家影业公司,先后得到费穆、万籁鸣兄弟、朱石麟、李萍倩、陶秦、严俊、李翰祥、卜万苍、罗维、岳枫等著名导演的影响、指点和引导,并与李清、韩非、夏梦、林黛、王引、陈燕燕、李丽华、乐蒂等著名演员合作,广泛地接触和学习各种电影技巧;为了充实自己,胡金铨还涉猎顾仲彝、张骏祥和黄佐临等戏剧、电影家的理论书籍,通过俄译英的文本一遍一遍地阅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电影大师的著作。可以说,1951年到1964年间,是胡金铨作为一个刻苦、勤奋而又颇具才情的电影青年,全面掌握电影技艺、深入感受电影文化并酝酿自身突破的重要时期。1965年,胡金铨执导了自己首部电影《大地儿女》,因为是有关抗日的敏感题材而在新马地区遭电检删剪,但却在台湾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与商业收益,并在当局的推荐下成为第一批受到政府鼓励发行的外埠政宣电影。次年,胡金铨拍成了经典武侠片《大醉侠》,他真正的电影风格开始显露峥嵘。《大醉侠》借鉴日本武士电影以及西部片的精华,融会了中国山水画意境,形成了胡金铨独特的电影美学,开启了新派武侠片潮流,影片一经上映,就在港台地区卖了个满堂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光是捧红了武侠名旦郑佩佩,也使得自己的地位迅速标升,成为邵氏电影的一代宗师,并将从前流行于香港电影界的神怪武侠潮流成功转行,为新派武侠电影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胡金铨-登峰造极 大醉侠 影片《大醉侠》有着成熟的美术造诣以及中国传统戏剧的诸多风格引借,无论是人物的亮相、装束、动作都受中国传统戏剧“文武场”的影响。胡金铨自述说“许多人以为我拍了很多武侠片,其实不然,我对武术一点都不懂。我拍的动作完全是从国剧中借来的,我的武打动作是将舞蹈、音乐、戏剧合而为一,我把戏剧动作分解,并且想尽办法让它在电影中达到最惊人、最突出的效果。”1967年,胡金铨拍完《大醉侠》掀起邵氏的“彩色武侠世纪”之后,随即就在自己的电影制作成本以及制作习惯等环节上与邵老板闹开了矛盾,后来不可开交之时,就假借受台湾电影人沙荣峰的邀请,而离开了邵氏电影机构,去往台湾国联电影公司寻求发展。到了台湾后,由于先前的《大地儿女》曾为胡金铨在台湾电影界树立过良好的口碑,所以没有存在信任危机与发展桎梏的问题。当时台湾媒介还对胡金铨的到来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期望他能够为台湾电影界带来一些更为成熟的艺术创意与商业经验。1967年,胡金铨在短期之内就拍成《龙门客栈》,上映之后掀起武侠狂潮,不但在台湾创造了新的上映、票房的奇迹纪录,更打破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票房记录,在港台、韩国和菲律宾等地引发观看热潮。这种现象是台湾电影一直以来都不曾有过的辉煌,尤其是在武侠电影题材上能击败香港邵氏电影机构,则更让人感到无法想象。《侠女》 此后,胡金铨花费3年时间拍摄了中国武侠电影史上鸿篇巨制——《侠女》,拍摄周期之长,耗费之巨大,都在当时令人无法企及。影片1972年才公映,但商业状况并没有达到想象中那么火爆,自此胡金铨武侠电影开始受到质疑,评论界也在台湾电影新一轮的文艺片浪潮中很快讲其遗忘。但一直到1975年,影片《侠女》时隔三年之后才不得已参加海外影展,以求外埠商机,不想却获得第28届戛纳影展“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自此胡金铨也成为首位获得国际承认的中国电影人。获奖之后,《侠女》引发台湾媒体的大范围评论,开始不断研究电影的艺术成就,称其为中国电影开先河、争光荣的历史巨作。在这样的舆论热度下,影片得以被重新上画,结果重新上映后的票房收益立即激增起来,为胡金铨赢得了难得而意外的发展契机,并在同年里,重新找到了机遇拍摄了武侠电影《忠烈图》。1978年,胡金铨当选为英国出版的《国际电影年鉴》当年世界五大导演之一。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获得国际学术界承认的电影人,并开始自成一家,以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严谨的作风进一步影响世界电影的美学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代宗师。胡金铨-一代名导的思想 胡金铨 在胡金铨的的武侠电影里,背景年代多半都是五代十国、明朝中后期以及元代末年等中国历史上外敌入侵、内乱加剧的特定时期,大漠塞外的“客栈”或深山里的“寺庙”,则是胡金铨武侠电影恒常不变的故事场景。反派角色,多半都是倭寇以及太监等等,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恶”的化身,而且是威胁“国”之完存的罪魁祸首。这样的情节结构,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胡金铨思想中的侠,他们都是什么人?还是韩非子笔下那些“以武犯紧”的强人吗?还类同于夜半飞去“赃官”之头颅的剑客吗?想来都不是,胡金铨思想里的侠,尚只是一些忠臣烈士之后,尽是些精忠报国之义士。仰或是为了经书、法理而降魔卫道的高人,他们身负着家国的责任,背负着民族的荣辱兴衰,侠,只是他们的一个外衣而已,他们更等同于“五四运动”后满腔热血梦想报效祖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在一个时代的更迭里寻找着理想,再在理想的破灭中宣泄言志。胡金铨和晚辈徐克交谈 胡金铨的心理结,是种在了离乡去国的忧郁之间,这等同于那个时代的一些漂流在外的知识分子一贯的心意结。《侠女》故事发生的地域是“靖虏屯堡”,而《龙门客栈》和《迎春阁之风波》也是在边境客栈发生,这无外都是在阐述自身的文化遭遇,以及身不由己的漂泊宿命。像《侠女》中的顾省斋、《山中传奇》的何去青一样,胡金铨也是陷于乱世随波逐流的浑沌书生,原本自觉性很低,但他为了生活,却也曾在香港为出版业翻译过佛经,这一点遭遇,事实上与影片《侠女》、《山中传奇》中替伽耶山海印寺抄写《大手印》经书的何去青很像,事实上这也更接近于他自己的身世影射。当何去青到达镇北屯堡的鬼域之后,误堕色欲罗网,无心抄经,亦差点性命不保。这更加说明了这个“镇北屯堡”的事实背景,影片中的这片地带是个无人地带,只是一些孤魂野鬼的栖息地,这是不是就是暗指被称为“收容地”的香港,也或就是那因失德、失信而丢掉疆域的台湾“临时”当局?一个“临时”的口号,更像是一个给鬼听的颂经一般,而仍旧沉迷于旧有时代醉生梦死,幻想反攻回归的一群政客,以及那些梦想破碎被禁锢了思想的文化移民,是不是更等同于那些不得超升的鬼魅?《山中传奇》和《侠女》,都是胡金铨的自我思想宣泄,他对“镇北屯堡”的失望,事实上也就是他对自身漂流寄居的某栖息地的失望,传达的是一种决绝而黑色的悲观心态。胡金铨-相关评价 侠女剧照 虽说艺术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在商业价值上,胡金铨却一直呈现高开底走的颓势,慢慢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淹没。20世纪70年代胡金铨执导了一系列票房失败的作品,然而他不甘囿于武侠片窠臼,仍努力拍摄东方写意色彩的空灵作品。在韩国拍摄的《空山灵雨》及《山中传奇》是他后期的代表作品,在意境上都酣畅淋漓,但似乎格调过高,导致了无人观赏的尴尬局面。20世纪80年代他在台湾拍摄通俗时装喜剧《终身大事》,以及古装戏《天下第一》、《大轮回》,可惜都不合时宜,遭到了市场的冷遇,自此无法再现当年之辉煌。1989年应徐克之邀复出筹拍《笑傲江湖》,他由人物造型、布景、服装设计开始参与工作,这位武侠片大师颇有重整旗鼓之势,但随后因与徐克意见不合而黯然退出。最后这部作品由徐克、李惠民执导完成,为示尊重将胡金铨挂名为总导演,虽是如此,在造型布景等诸多细节,以及场面气氛上仍都沾染上胡氏开阔写意的风格。大师遗作《画皮之阴阳法王》 胡金铨是开近代新派武侠电影先河者,他的作品是典型的重质不重量,35年的导演生涯居然只有15部电影传世,这其中大多已成为传世经典,愈久愈见其醇。他的影片呈现出一种毫无学究气、举重若轻而又无比精炼的专业精神。武侠电影在台湾的发展虽说并没有香港那般火爆隽永,却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塑造了一个让人惊叹而折服的历史丰碑,这其间,胡金铨的个人影响是无人能望其项背的。正是他的作品,给台湾电影带来了这一宝贵的财富,正是他的电影,才得以让中国电影这个大家庭里,开始正式以武侠电影作为科目,吸引无数专家学者以及电影爱好者的艺术讨论。胡金铨一生读书甚勤,酷爱钻研《明史》,故此他的影片大都以明代为背景。1991年拍摄最后一部作品《画皮之阴阳法王》之后,胡金铨收罗材料,研究史实,历经数年筹拍《华工血泪史》,原定在1997年夏天开机,谁想在年初的心导管气球扩张手术中不幸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六岁。胡金铨-演员作品 万花迎春DancingMillionairess,The(1964)武则天Wuzetian(1963)花团锦簇Huatuanjincu(1963)买瘟鸡Maiwenji(1961)神仙老虎Shenxianlaohu(1961)Geqiangyanshi(1961)燕子到Yanzidao(1961)一束桃花千朵红Yishutaohuaqianduohong(1960)檫鞋童Chaxietong(1958)LittleDarling(1958)妙手回春Miaoshouhuichun(1958)笑声泪影LaughterandTears(1958)全家福Quanjiafu(1958)窈窕淑女Yaotiaoshunu(1957)FrostyNight(1957)马路小天使Maluxiaotianshi(1957)金凤Jinfeng(1956)胡金铨-导演作品画 皮之阴阳法王PaintedSkin(1993)天下第一Tianxiadiyi(1991)笑傲江湖Swordsman(1990)龙门客栈DragonGateInn(1989)山中传奇Shan-chungch'uan-ch'i(1979)侠女Hsianu(1971)喜怒哀乐Hsinouailueh(1970)大地儿女SonsofGoodEarth(1967)大醉侠BigDrunkHero(1966)胡金铨-编剧作品 画皮之阴阳法王PaintedSkin(1993)龙门客栈DragonGateInn(1989)山中传奇Shan-chungch'uan-ch'i(1979)侠女Hsianu(1971)大地儿女SonsofGoodEarth(1967)大醉侠BigDrunkHero(1966)胡金铨-相关词条 导演、编剧、制片人,美术师 , 《笑傲江湖》 《侠女》胡金铨-资料参考 《新龙门客栈》 《大醉侠》 《英雄》 杨德昌 《独臂刀》 李翰祥 《侠女》 《卧虎藏龙》 郑佩佩《笑傲江湖》

民国时期中国无线电杂志下载

《技术篇》专家从这儿起步无线电技术既有百余年悠久历史,但也是当今刷新速度最快的技术。从点点滴滴入手学习和钻研浩如烟云、深如海洋的无线电技术,掌握常人所不知的奥秘,与搭载电波遍访世界同样是令人快乐和激动的事情。“业余无线电”的主要特征是“纯出于个人对无线电技术的爱好”和“不赢利”。但就无线电技术而言,业余无线电和其它业务的无线电没有本质的区别。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今天的发现、创造和经验会不断被明天的其它业务所使用,其它业务今天开发的无线电应用也会不断为明天的业余无线电界移植采用,况且我国无线电主管部门分配给业余业务的频谱总宽度大于23GHz,而目前有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利用记录的频段的总宽度还不到1%,从业余频率资源利用率的角度讲,发展空间还无比巨大,任重而道远。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为开发自己而学习技术是没有界限和止境的。随着无线电技术内容越来越丰富,火腿或多或少还要涉及低频模拟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理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不是本篇这样的小书有能力去包罗的。好在有关无线电技术的国内外网站多如繁星,而且随着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无线通信市场,国内围绕移动、宽带等主流商用无线电业务的无线电技术书刊正快速增多,加上我国一些书局和杂志社几十年来陆续出版过一些专题书籍、电路大全、制作集锦之类的资料,尤其是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关于特定内容的经验心得交流文章, 这些都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汲取知识提供了重要源泉,不过相比之下,比较系统地介绍射频技术感性知识的基础资料还不算太充裕,本篇的宗旨只是努力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元器件的快速换代带动着业余无线电实践课题、工具和技术细节的不断刷新。但是作为底层支撑的无线电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石,才能更加自如地深入学习,有效地从广泛的信息源中提取有用的营养,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迅速提高。所以本篇的重点既不是捕捉和定格瞬息万变的最新动态,也不是详尽展开具体实践的细节指导,而是试图从比较广泛的视角介绍最常见的现象和最基本的原理,希望具有不同经历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都能从本篇中发现自己的一些兴趣点,以便有的放矢地从其它信息来源去搜索更为具体的实践指南。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之后,可以再回到本篇,寻找能够帮助进一步理解的线索。为方便读者深入查询有关中外资料,本册在一些常用术语首次出现时用括弧给出相应的英文单词。为帮助读者亲身接触业余无线电界常见的不同表达方式,一些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技术插图保留了原来的风格,虽然其中有些历史原图的图面质量不够理想,但它们直观地反映了不同时期无线电技术的原貌。我国无线电应用历史相当悠久,但留下的实物资料极少,作为一种技术文化,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为此本篇也顺便以少量篇幅介绍了一些我国早期业余无线电设备和战时国产名机的梗概,用意在于唤起研究。本篇很多内容系笔者长期学习拾得,不少来自依稀的记忆以及个别凌乱的笔记,原文的准确出处很难再查考注明,谨请谅解。《操作篇》开篇语本篇的第一章至第四章部分是操作篇的上半部分,此部分章节是针对那些要入门和刚入门的爱好者写的,所以它只是入门的初级篇。回想1993年,北京无线电运动协会对首批四十多名刚入会的会员进行培训,时间是每周日下午,当时每周还只是休息周日一天。经过近三个月的十多次集中培训,大家就无线电一般技术,业余无线电通信的相关知识、法规、通信技巧等,听讲座,进行讨论,晚间在家里还要练习抄收老师在7兆低端播发的莫尔斯电码。当时取得的四级操作证书,只是收听级的,一年后通过考试合格的,才可获得有发射资格的三级操作证书。可不同了,有的入会后,集中培训加考试就两个多小时……。由于门槛低,又跳过了收听级这一段,对大多数持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来说,有必要进行一些补课,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本篇前半部分就业余电台、业余业务、业余频段、业余爱者等基本问题,以及业余电台的呼号、分区、通用时间、地理位置报告等相关知识等作些简单介绍,供朋友们进行自学。本篇对收发信机的使用、天馈系统的架设安装、电源系统的维护以及对具体通信用语、操作程序等作一般性介绍,供朋友们操作实践中参考。以前法规规定,持三、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不允许进行RTTY、PSK31等模式的数据通信和SSTV慢扫描电视通信,2001年这些法规已经废止。因此,这里也向持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介绍了除语音通信外的其它通信模式,供朋友们选择使用,以提高大家对玩业余电台的兴趣,并为将来上短波作些准备。由于本人是学文科的,也是边学习、边实践、边成文。受水平所限,文中肯定有不少错误之处,也请朋友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指正。《操作篇》的下半部分(第5章至第9章)开篇语操作篇的下半部分(第5章至第9章)是一部业余无线电操作的进级篇。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理解了呼叫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后,如何能够在业余无线电领域内更进一步,了解和进入更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无线电操作世界。本章节从传播规律、IARU的游戏规则、DXCC、追卡、业余无线电竞赛、奖状、远征、日志软件、各种辅助工具、极低频段和超高频段操作、QRP、空间通信操作、EME、射电天文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说明,并配以具体的例子,力图使读者了解和掌握神秘的业余无线电通信世界中许多精彩的部分。鉴于篇幅的原因,本书不是一本百科全书。在涉及的点上不可能每一点都讲得非常细,但是每个部分都会提供至少一个入门的介绍和互联网上相关的资源链接,便于读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外诸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支持和帮助,BD6CR协助编写了“绿色通信-QRP”一章,BD4OS协助编写了“向太空冲刺”章节中的大部分内容,BA7IA、BA4RF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并补充了一些章节的内容。另外,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曾经联系过以下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BA1HAM、BA7NQ、BD7OH、BA4EG、BD0AAI、BA1AA、BA1EO、BD1WC、BA1AAX、BD1BYV、BA4ALC、BA3CE、BG1DO、BG1MW、BD1ES、BD5RV、BA5TT、DL3MBG、K5SF以及在网站上的其他爱好者,他们给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在此对所有关心本书的各位同仁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以便在以后的版本中修正和完善。《史记篇》写在前面业余无线电在中国有一部坎坷、曲折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供传言励志的章节,能集文成卷留予后人知,既在情理之中,也是笔者多年的夙愿。老一辈业余无线电家的探索与进取,为中国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料。这些资料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业余无线电发展的兴衰,同时还是中国当时社会风貌、价值取向、特别是科技人员志向情怀的生动反映,每每翻阅总让我受益匪浅。笔者有幸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接触业余无线电事业,又因工作需要,曾访问了一批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上卓著且有成就的老业余无线电家。在他们中间有些曾是社会名流、国家精英或实业家,不少还是中国业余无线电团体或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大名赫赫,备受社会推崇与爱好者的仰慕,对他们的访问,为我整理、撰写民国时期业余无线电的历史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笔者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曾经访问过以下各位老业余家:已故去的有:朱其清、孟昭英、赵振德、张宗汲、潘仁庸(潘仁荣)、陈仁慕、沈明刚、谢棣华、李石麟(李欧儒)、郑观森、郑光祖、陈实忻、朱悦民、赵超尘等。尚健在的有:周海婴、王传善、钱皋韵、许道通、张家齐、韩铸文、徐树滋、高昌镕、朱天赋、冯国祥、黄耀曾、许毓嘉、郭德文、张志诚、金贤藻、顾元庄、王耿介等。所有被访的老业余家均毫无保留地向笔者介绍过他们那段亲历亲为的历史,有的还写成文字向笔者提供,成为编纂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的翔实凭证。更有前辈还慷慨地贡献出他们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献,对于这些文献,笔者在使用时,都注明了提供者的姓名,以示资料来源和归属。笔者还常向健在的老业余家们核对情况,他们更是不厌其烦,有问必答,甚至亲自推敲、修改。这些耄耋高龄的老者,其信其义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令我敬佩,应该说这篇史记能够成稿也有着前辈们的功劳,我将永远感谢这些前辈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在编写的过程中笔者除查阅了解放前相关的一些报刊和业余无线电团体的刊物外,还参考了人民邮电报社出版的《人民邮电报》、中国电子报社出版的《中国电子报》、中国台湾《无线电界》杂志社出版的《无线电界》、上海地方志、浙江省地方志、汉口地方志等文献资料。特别是笔者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上海市无线电运动协会、中国民航通信设备修造厂等单位以及张宗汲前辈的夫人汪秀娟老师的鼎力相助,允许笔者查阅并使用他们保存的档案、资料。另外北京、上海、天津、湖北、福建、江苏等全国各地均有爱好者或协会工作人员协助笔者查阅、复制资料或核对史实,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这次应约撰写《中国业余无线电》一书中之史记篇,对我也是一个学习和系统了解我国业余无线电发展历史的机会。本想将资料收集的更加完整、全面,对已有资料考证得更加翔实些,无奈《中国业余无线电》一书五篇必须同时出版,“史记篇”仅是其中一篇,其他各篇都已完成,出版方已数次催稿,为了不至因我而使出版时间拖得太久,只得匆匆交卷,权作一个征求意见的草稿先交付印。同时原来准备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业余无线电发展的历史,也因需要查阅很多历史资料和文件,且涉及的单位、部门众多,查阅档案、核实情况的手续极为繁杂,要赶上本书的出版日期,实无可能,所以只能对这段历史做一个极为简单的概括,详细叙述,只能以后择机另行撰写、另行出版了。对于已经完成部分,也只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和手头资料编写而成,难免会有不少遗漏、不妥、甚至错误之处,尚请老前辈和知情者们补充、斧正,也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求将来得以增《交流篇》 自1992年我国恢复开放个人业余电台十余年以来,各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队伍迅速壮大,并积极通过空中联络学习和交流技术,他们的体会、经验和见解也反映在一些刊物和互联网上的文章中。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参与分享,也为了留下一些反映这个时期我国业余无线电界交流的实况记录,本篇随机收集了一部分有代表性或启发性的文章。其中有些文章没有署名,有的是经过改写转载的,难以与原作者联络,也无法在印书时正确署名,敬请谅解,并请原作者与出版者联系,在此谨向本篇的所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设备篇》设备篇522-666无线电收发信设备是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必备装备,也是空中联络、交流的主要通信工具。从早期完全靠无线电业余家前辈们亲手制作各种发射机和接收机,到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由专业化制造生产出来的各档次业余无线电通信机,经过百年演变,曾经登场亮相的商品化业余无线电台设备已有千余种机型,自制设备的品种更是只能以“无数”来描述,它们留下了一条漫长的历史足迹。追踪这一足迹,无疑有助于加深对无线电技术的各阶段进步的理解,探索今天的无线电设备之所以采用了很多新技术的理由。为了帮助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了解业余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发展情况,本书的《设备篇》收入了一部分业余无线电收发信设备的简单资料,以供读者将来进一步深入了解时作为索引。限于收集的能力和资料的来源,篇中内容比较集中在商品化业余无线电设备鼎盛时期的国外商品机种上,其中有些曾经成为世界业余无线电界的主打机种,有些并没有成为流行产品,也有少数机型是通用机型。历史上曾经为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一些其它设备因为缺乏准确的资料,未能收入。为此敬请读者谅解并予指正。《附录》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附录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有关业余无线电的摘录附录三、ITU国际呼号序列划分表附录四、DXCC实体呼号前缀及分区对照表附录五、CRSA推荐的业余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附录六、我国岛屿的IOTA编号表附录七、计算通信方位角和大圆距离的BASIC程序附录八、我国(以北京为中心)与世界部分城市或国家的方位角和大圆距离附录九、CQ- World-Wide WPX 竞赛规则节选业余无线电家礼仪…………这一业余无线电家礼仪使用至今已经将近七十年了,但是其中所描述的业余无线电家精神,至今依然活神活现,早已被奉为业余无线电家之圭臬。可惜的是,这一精神标帜如何落实到每位业余无线家身上。过去从没有听过有人倡导,而自己根据这些标语文字又学不来,因此下面我以古贤曾子的精神:日省三次,来探讨这业余无线电家礼仪;下面都是一些根据保罗君制定的业余无线电家礼仪,发展出来的自省题目,希望对於业余无线电家修养有帮助。互谅互解 -- 凡是让人不舒服的事我不干:进行 CQ 呼叫或是履行约定通讯之前,是不是要提前准备先倾听一阵子?确定频率上无人使用之后,再进行呼叫。碰到频率使用权纷争时,是不是能尽量给对方方便?而不是高谈阔论,以「根本无人有权拥有频率」等语相应,或只是一味地坚持你是优先使用者。如果友台指出自己有技术上的瑕疵,是不是应该马上停止操作,就这些问题先解决?而不是若无其事的继续操作。使用中继台时,有没有考虑到可能随时有人需要使用,或者是紧咬着中继台不放?如果对方提出交换 QSL 卡时,是不是应尽速履行实现?产生射频扰问题时,是不是能彻底反躬自省,即使知道射频扰问题根本与自己的通讯设备无关?面对远征电台讯号时,是不是要完全配合对方的呼叫指示;或者只顾自己就缺这个国家地区通讯而显得不耐烦,或者是表现出「丛林战术」以对?高贵情谊 -- 以高贵的情操支持并鼓舞业余无线电同好、地方性及全国性的业余无线电社团:我是不是已经加入了地方性的业余无线电社团,或者是以单飞的姿态对应?如果我使用了公共资源 ( 例如中继台、OSL 卡服务 ),是不是心存回馈?如果对於所属社团有意见或不满,是不是应透过适当管道表达,或者迳自在空中发炮,散播自己的情绪与不满?是否意识到无线电波无远弗届,你的一举一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监听到,不管监听的是一般人士或者是业馀特定监听站,都有可能影响到业馀无线电家的形象?日新又新 -- 集优良科学素养、有效率的电台设备与操作习惯、及水准以上的业馀家精神於一身:是否尽全力学好无线电设备的操作技术?或者根本提不起兴趣,只认为技术问题对我而言太深了,无从学起。考虑到拥挤频率内的扰问题,是不是应该主动把线性放大器关掉?你是不是有了开启操作桌照明灯时,顺手也把线性放大器打开的坏习惯?是不是应该设法取得无线电设备的维修手册,并且好好自修或是向别人请益研习?以便彻底了解使用设备的线路原理。检讨过去几年的业余无线电生涯当中,是不是亲自动手制做过一些简易的业余无线电设备?例如天线等。距离最后一次仔细看有关业余无线电杂志内的技术文章有多久了?你曾要求朋友监听你的发报能力,并且提出挑惕性质的批评吗?通讯程序或是常用的 Q 码,你熟悉吗?最好能倒背如流。如果临时受邀客串主控网路,你对於自己的通讯技巧有信心吗?是不是曾以「不熟悉通讯程序」或其它理由加以推诿?友善互助 -- 如有需要,对新手应慢而有耐性,温文儒雅以对。热心助人、充份合作、体谅他人,这些都是业余无线电家的本行:常到新手聚集的频率报到吗?他们需要鼓励、指导、及归属感,这些都是你做得到的。无意监听到友台有触犯法规的行为,或是操作程序不符约定,应设法私底下提出指正规劝,而不是把自己想像成空中警察,迳自就地指正或教训。很具建设性地鼓励新手在技术上升级,应以技术升高可以得到更丰富的通讯享受为诱导,使得新手自然向往升级,而不是冷嘲热讽。应该严禁与种族、族群,或是黄色有关的笑话,即使对非常熟悉的人也不行。尽量不要涉足在空中的争吵,尤其是不要加入任何挑少数团体的行为。在空中听到不熟悉的呼号时,应该有礼貌地趁机打个招呼,不要因为「他不是我们这一夥」的念头所影响,而置之不理。如果得知附近的业余无线电同好因故住院,或是亲人丧故,只有在通讯时表示慰问之意够吗?应该考虑拨空带束鲜花或是慰问卡,亲临表示关心之意。在空中与人交谈时,记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吗?不要忘了,随时都是向人讨教的好机会,应重视与珍惜别人的看法或意见。碰到一流的、完美的操作者,别忘了向他称赞、褒扬几句。均衡发展 -- 对个人而言,业余无线电是消遣、嗜好,不要影响家庭、工作、课业、或是参与社会活动:每天只切割成工作、睡眠、和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时间吗?有没有注意到家人需要你;除了业余无线电外,你也需要朋友。我有非业余无线电的挚友吗?我参加非业余无线电团体的活动吗?已经多久了,完全不是因为业余无线电活动的缘故,而陪同家人出去旅行?应能够暂时撇开业余无线电与家人在一起。何时才能在讨论年终奖金时,不要提及业余无线电设备的添购计画?与朋友或家人旅行、打保龄球、或是任何聚会时,能够完全放下〈不提及〉自己有趣的业余无线电,而关心别人的嗜好吗?对於购买自己的数万元业余无线电设备出手大方,而家人因所属的嗜好要花费时,你却不甘不愿。爱乡爱国 -- 电台设备与操作技巧永远为乡为国准备:对於慈善或是公益的社团活动,你自动自发帮忙过吗?对於法规的看法或意见,你正式向有关当局提出过吗?或者只是消极的向他人抱怨?你真正了解国家在什麽时候有权徵召你的业余无线电台吗?

据早期资料记载,中国最早的无线电广播是从1923年1月23日上午,上海的“大陆报”在大来洋行的楼顶,架设二座距地面约240英尺的大型天线,以200米波长,50瓦功率,呼号XRO,面向上海地区广播最新新闻和自制的音乐节目。开播后,在黄埔江附近的各船只和交通部各业务台,纷纷给大陆报拍来电报,报告接收到的声音和音乐清晰可闻。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当时的话筒是炭粉的,音质显然谈不上。据大陆报最初的统计,各业务台约700余人收到了广播,他们把无线电广播所提供的资讯和娱乐,带回民众中广为宣传,上海的市民们为之深感兴趣,纷纷上街购买成品收音机,上海市民第一次接纳了无线电广播,留声机时代开始出现新的竟争对手,讯息由静态突然转为动态。 当时空中杂音少,电波寂静,在杭州,使用各式广播接收机,可接收到距上海500-700英里的广播节目,远在汉口也可以清晰地收到,这时期在沪杭市场上可购到的成品广播接收机有∶ 232-2J型2灯孟高华收音机 (美产) 512-J型4灯收音机 (美产) 爱开牌各式收音机 (美产) 当时,上海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苏祖国,苏祖光等人,在南市中华路900号建立家庭无线电实验室,试制自己所用,所研制的无线电零件,也委托电器行销售一部分。由于当时正值无线电接收机开始在沪上流行,而苏氏兄弟的实验室产品远较美国舶来品便宜,故销路甚好,而且一度供不应求,最后实行四天预约供货,于是,实验室很快发展成为无线电生产工场。 苏氏实验室工场开始小规模生产各式广播无线电接收机,其产品为中国早期的无线电广播接收机,品种有∶ 10号晶石接收机 11号改良型晶石接收机 12号单管接收机 14号双管接收机 其它陆续生产型号 以提倡使用国货,杜塞漏源自任,沉浸外来舶品现象。苏氏所有产品除真空管外,其余零件全系国产,且用电奇省,售价低廉。苏祖光在当时接收上海“申报”总编破例采访时,道出了原因∶“最终提倡人手一具,使无线电得以普及发扬”。正如当年风摩许久的“实用无线电杂志”所描述“国货产品至外观之小巧美丽独其余事也,读者如购置一具,置之案头枕畔,开来收听各处播音,诚人生乐事也”。 1924年10月,苏家兄弟姐妹七人发起组建“上海亚美股份有限公司”,把原先的零件装配工场扩大规模,并开始组装整机,以最初的产品晶石接收机到1935年10月,已经出品了系列型号,最佳的1651型五灯超外差式广播接收机,其生产仍坚持除真空管和炭质电阻是进口外,其余零件全部用国货。亚美公司的无线电产品除流行于沪杭一带外,而后一度出现在美国及日本的市场里。 在上海,除苏氏亚美公司生产各式广播接收机,简易无线电业务,业余电台外,还要提到的是位于西门文庙路的中雍无线电厂,以仿造各式进口产品,加以国产零件使之本地化,生产出精良的二、三灯交流再生式无线电广播接收机,物廉价美,风行一时,并在营业部设修理部,重资聘请专门技师,修理各式广播接收机,并接收已开始活跃在中短波频率上的无线电爱好者的设计定制中,短波电台,当时传为佳话。 由此可见,中国早期的无线电广播接收机是由美国等国外舶来品和国人自奋图强生产出的国产品一并占据市场,各大显身手,值得最欣慰的是,这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进入无线电领域的业余爱好者们,他们中的一部分通过自学和实践,后来从业余进入专业,开发出市场需要的零件和产品,创建了早期的民族无线电和电信企业,为振兴民族电子工业历经磨难,创造了奇迹! 让我们深深,久久地怀念他们。。。。。。 中国业余无线电历程(二) 中国早期的业余无线电收听者(SWL) 很多人,对业余无线电的爱好,可以说都经历过从收听广播,业余无线电信息开始的,唯有少数人,一辈子毫无怨言地当忠实的SWL。而绝大数最后进展到自制简易收发信机,从CW,AM,SSB,FM,SSTV等迈向高级阶段。功率也从QRP的瓦级到发展达百瓦,成长为全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一生乐此不疲。 1923年1月23日上海“大陆报”架设广播电台后,数月里,在哈尔滨南岗,由刘翰主持的50瓦试验广播电台,呼号XOH,用汉,藏语言,正式对外开播。北平的广播电台也随后在1927年创立,台址在前门外琉璃厂的电话总局内,后迁入石桥电话西局,据资料显示,当时市民收听需向各代理商付费,标准为∶晶石机(矿石机)每月五角,电子管三灯下为一元,三灯上为四元。无线电及广播作为当时一种新兴科学冲动,震撼着社会各阶层,培育了一批批最早的业余无线电收听爱好者。 上海新浮洋行的开洛广播电台是继“大陆报”电台开播后第二座上海广播电台,座落在南京路河南路口。开洛电台最具特色的内容是以无线电试验和组件的形式向市民示范该公司经售的无线电接收机和及其零件,初创了最早商业方面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出售自己DIY接收机套件和零件。在那个时候,地摊,旧货商店极少有无线电零件售买卖(1923年),市民在通过广播电台,了解和选购了大如留声机大小的接收机,小如最廉的晶石接收机,这些成品机和套件多为英美进口舶来品,价格昂贵,直到苏祖国兄弟联手创办亚美公司,出售各种国产零件,开设亚美电台,打开沪杭等国内无线电市场,这种依靠进口舶来品的现象才终有扭转。 开洛电台播音后,编辑室收到第一封完整的收听信便是苏祖国。据“申报”一则报道,苏祖国以自制一灯直放接收机,在上海西南完整清澈地收到开洛广播信号。据当时情景,苏氏可算是最早的广播SWL。随后,开洛电台收到的收听信,咨询信如“雪片飞来”,老编辑黄坦几曾开玩笑地形容那段日子“如火如茶”,信件“堆积如山”,也不知有否渗入夸张,但可以肯定,随着能收听的广播电台日益增多,从短波的接收给予爱好者扩大了眼界,对远距离接收,业余电台信号追求多方式渐入其境。这现象一直延伸到抗日战争期间的无线电管控为此。 继开洛电台在普及无线电新科学后,紧接着是亚美电台,无线电爱好者出身的苏氏兄弟认识到无线电产业要发展必须拥有系统性。1929年12月,亚美电台正式开播,除新闻,文娱,气象节目外,更多有无线电知识问答,电码练习等节目,积极在听众中开展无线电传播实验。最大吸引社会公众对这一新兴科技的兴趣和支持。编印,出版无线电普及丛书和广播业余电台收听制作丛书,同样是苏氏亚美公司最具特色内容。它直接影响了无数忠实的无线电爱好者和广播收听者,自行装配,自由交换,组织会社,互相研究的良好风气在各地无线电爱好者中间广为盛行。 在上海和南京二地,吴英剑和扬一民系最早的广播和业余电台收听者之一,从最初的短波广播接收发展到各业余波段的信号收听。“华中无线电”周刊早期曾载文记载∶两君为大学同好,迷恋无线电,吴君每日五时起床,坚持收听上海XHHS电台,华泰XLHB等电台和国内,欧美业余电台信号,其记录完整,校笔准确让人汗颜无地”。扬君当时是国民政府交通部职员,其公务常往返京沪等地,此君每公差必带小巧二灯机作接收,6米长皮线,以天线每晚架设卧床边收听抄录,其乐融融。两君成债异常完美,收到国内国外回赠广播,业余电台QSL卡均在二百之上,令人惊叹! 在北平,燕京大学的无线电制作班和电码训练班在学潮后先后成立,均为物理系所办。制作班的辅导老师之一为郑观森先生(呼号XU2RT),在其试验室带领学生手把手制作各式接收,发射装置,进行空间传输试验,其影响了校内校外许多无线电爱好者。他本人的34号自差式接收机和两只52号推挽式发射机,由于极稳定的接收效果,皆为学生互相仿制。第二期嘉善籍学生董子兰利用暑期到嘉善近郊,用自制的短波四管接收机(bond57作检波,56作低放,47强放,12A整流)作接收实验。(天线用直径1.5MM紫铜丝,长约150尺,高60尺,单根倒L式接入,地线以黄铜管打入地下约3尺)。白天收到天津中华XHKA,仁昌XQKC,东方XQKA,及青年会广播电台,晚上收到中央XGOA,上海XHHS,李树德嘉XHHE,及汉口XGOW,日本四、五处广播。午夜三时,接收到欧洲,美洲各业余电台CQ之呼叫,回北平燕京时,随带纪录三大册。最后,由校方嘉奖勉励。董先生是早期业余无线电活动中最努力一位,短短时间内收获之丰,成债之佳,让国人实足自豪! 最后,不能不提到上海的D、F君,在历经早期的业余收听后,决定跳出广播圈,加入业余电台DX队伍,他以XU3DF呼号每日夜晚CQ畅响夜空。请看此君自制设备∶发射采用45号管,线路用简便的“TNT”式,(45号管屏压300V,输入约12W,输出不到5W)。接收只用30号管检波,低放,(30号管屏压45V,当时已经能够接收远地基至全世界的业余信号万)。如此简易设备,但不要看不起它,他的信号曾到过北美州东边的纽约,南美洲东南的乌拉圭,欧洲的英格兰,非洲南部的比尔刚果,澳洲的新西兰,亚洲南部的瓜哇岛等地,取得了“W、A、C”大奖。D、F君靠通俗的机件,平常的线路,振奋的意志,打破了中国业余无线电落后不能获奖的现状,“一支45的W、A、C”在京沪等地无线电爱好者当中久久传为佳话。

中国自己的广播诞生前10年(1913年到1922年间)中国广播诞生必然因素具足,并进行了广播演示的过程。 首先,1913年北京交通传习所开始培养无线电话广播人才,设高等电气工程甲班,高等电气工程乙班(三年制),无线电速成班。1917年北京邮电学校,1919年陆军部无线电教练所,1921年交通大学等也都培养无线电话广播人才,到1922年底累计为中国自己的广播诞生储备人才500多人,备足了必要的人才要素。开中国广播之先河的刘瀚,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主任陈淮清,天津广播无线电台主任耿励,北京广播无线电台主任沈宗汉,都毕业于交通传习所这座中国广播人才的摇篮之中。 再者,1918年陆军部与英商马可尼公司签定购买军用无线电话机200架合同;交货以后,由陆军部无线电教练所训练操作使用无线电话的军队学员。因而在中国大地上有200架可以进行无线电传声的军用设备,这批200架无线电话后来有的成为中国广播电台的技术设备物质基础——改装的广播发射机。 1922年5月,第一次直奉战争发生,奉军失败,奉军把他们拥有的无线电话机以及他们拥有的无线电话广播人才,无线电信人才一同带到东北,出现了中国广播诞生必然要素(人才、设备)大转移。奉军准备东山再起,励精图治,7月成立陆军整理处,张学良任参谋长。整理处的工务处(处长张宣)工务科就是专门发展东北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话广播的机构,进行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的无线电通信网和无线电话广播建设。 其末,1922年9月,依据华盛顿会议决议,东北当局由东省铁路护路军总司令部出面,收回了苏俄控制的东省铁路无线电台。护路军总司令兼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朱庆澜将军,从无线电台副台长护路军总司令部无线电咨议刘瀚的介绍中,了解到无线电话用于广播,裨益社会,鼓荡文明非常感兴趣。朱庆澜将军要求刘瀚给他演示广播,' 中国广播之父刘瀚 刘瀚用无线电话机改装出广播发射机等设备,于1922年12月初进行了广播无线电演示。《无线电之前途》是1923年3月17日《滨江时报》上的一篇报道,它是直接记载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的一篇最早的史料。很不同于某些间接关于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的其它史料。原文如下这篇史料记载着哈尔滨广播所归属的无线电台及其沿革,机器来源,设备整修,业务状况,发展步骤,人员措施,优势特长,来龙去脉等等,比较系统完整全面。充分地显示了这则史料的品格: 第一,它是一篇新闻性的对事实的报道,具有纪录史实,体现史实真相的价值。 第二,它有本身的时间标志—1923年3月17日 第三,它传达了史实具备的信息,预示了在此基础上行将出现的事实的新信息。 这对于考证哈尔滨广播电台的原貌是一个极其有力的史证材料。现对其内容做一逐项考察: △“本埠无线电台自经吾我收回” 1、本埠即《滨江时报》所在的城市—哈尔滨。 2、无线电台即“东三省无线电台”。 3、吾国收回即1922年9月28日收回的苏俄节制的东省铁路无线电台。见《黑龙江历史大事记》149页。 △“该电台本系俄国出资建设,其机件购自德国之西门子洋行……此次吾国收回根据华盛顿决议案……”见《黑龙江历史大事记》154页的相同记载。 △“收回后由保安总司令出资四十万,将旧有机件换掉者换掉,增加者增加”。这是该史料提供的细节信息。 △“任北京交通大学无线电科之刘瀚为副台长主持其事”与刘准的《刘瀚先生生平简介》(载《黑龙江广播》1986年第3、4期、65页)所述一致,其中刘瀚毕业的学校是1914年的交通部所辖之交通传习所,该校1921年已发展成为北京交通大学。 △“每日收发电文……”是该文件提供的细节信息。 △“该台最初系由护路军总司令部收回,故定名为东省铁路护路军总司令部无线电台。嗣为统一三省电政,故改称东三省无线电台,归东三省陆军整理处管辖。而该处以相距辽远,鞭长莫及,又委托护路军总司令部节制。”这是该史料提供的东三省无线电台的沿革细节,与刘淮的《刘瀚先生生平简介》大致相同。 △“设置收发处,收受各国重要新闻……早则当日,迟则隔日……人才皆备……皆请购用……”与《试办东三省无线电新闻通信规则》(1923年2月10档案,存黑龙江省档案馆)记载相符。 △“闻此后尚拟增加下列数项”是此史料预报东三省无线电台在已有的基础上新发展的四个方面的业务。 △“辽东通讯”指已有的基础是通讯“以欧洲各国为多”,新发展的通讯方向是“与海参崴、赤途(赤塔)、莫斯科、伯力等处,开始通讯……”,随即实现。 △“行市通讯”,指现在的基础是东三省已有的行市已不适应,新发展的方向是“将申上行市每日传递”。 △“无线电话”是指广播,不是通话的无线电话。 1、哈尔滨1907年已有市内电话。见《哈尔滨历史编年》25页。 2、无线电话分机设备费约需千元,月费数十元。见《哈奉无线电话》载《滨江时报》1925年2月18日。这就决定了市内建设通话的无线电话没有必要和可能。 3、无线电话指广播。见曹仲渊《三年来上海无线电话之情形》(载《东方杂志》1924年),“无线电话”即指广播。 4、无线电话即无线电话广播,即广播,浙江省广播无线电台最初称浙江省无线电话广播电台。见《中国的广播电台》356页。 5、无线电话只用于广播。见《东北年鉴》(民国二十年、622页)称“所谓无线电话事业者,仅限于广播之一途。” 6、哈尔滨设置马可尼机(即马可尼无线电话机)而成为东北无线电通信网的中心。见《无线电与中国》94页。无线电话设置时期是收回东省铁路无线电台的同时。 △“已著完满效果”是指哈尔滨早已设置的无线电话广播,声音清晰,节目宜人,这是广播无线电话行将出现新发展的基础。 △ “就哈埠市内于重要仆(机——排字错误)关,设置电机,如中俄各戏园中设电线一架”。这是关于无线电话广播在哈尔滨各剧场、剧院设置转播用的机器,并敷设连接广播电台的转播专线,以扩大文艺广播的节目源——转播剧场的播出实况的史实的记述,也是广播发展的新项目。 △“此项话机”即简单的收音机,广播电台能够自己组装,售价七八十元。表明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以售廉价收音机的方式,促进广播的发展(《滨江尘器录》99页,也说收音机最廉者每具“不过七八十元”)。 △“收发商电”指东三省无线电台在收发官电、新闻电的基础上新发展的项目是收发“商电”(商业电报,及民用电报)等。 这则史料揭示了1923年3月中旬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的历史面貌。 不过这个《无线电之前途》却是陈尔泰先生2002年查阅《滨江时报》时查到的史料。其前已知的史料《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十年史》(1943年)中记载着“哈尔滨广播1923年开始。地址在现在的满铁生计组合(即今哈尔滨市南岗区博物馆楼的满洲里街西侧)的位置,功率500瓦(应为50瓦),频率600千周,呼号XOH,用汉语和俄语广播”。(476页)。可见他们早已知道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1923年开始广播,不仅弄清了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的一些细节,而且在“大事年表”中提供了表明哈尔滨广播出现时间的参照系(877页)——出现在齐齐哈尔无线电台之前。而齐齐哈尔无线电台成立的时间《滨江时报》1923年1月20日报道,16日运到机器,17日左右电台建成(马可尼报话双用机,运到后随时可以操作使用)。1923年刘瀚的同乡好友韩庆昌(即韩迭声)说元旦去会刘瀚,刘瀚正忙活着开播。这些史料在互证中,呈现出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1923年1月1日开播的史实。 在刘瀚的弟弟刘准的《刘瀚先生生平简介》中(载《黑龙江广播》1986年2、3期65页)也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创建于1923年,所言不虚。这个中国广播诞生的前史,是中国广播诞生的必然基础。中国第一座广播无线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是遵照朱庆澜将军的指示在哈尔滨秦家岗(南岗)莫斯科商场转角楼(省博物馆楼)满洲里街一侧选定台址,于1923年元旦,以XOH为呼号, 600千周调频率,500公尺波长,用汉语和俄语进行广播,开启了中国广播之先河,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广播文化,形成了中国自己广播的新面貌。以往人们常听说与实际并不相符的情况:△ 上海是中国广播电台发祥地。 吴保丰《十年来的中国广播事业》说:“吾国广播事业发端与上海。” 赵玉明《中国广播通史》上卷(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年)前言说:“上海是中国广播事业的发源地。” 这些说法的根据就是“1922年12月美国人E.G.奥斯邦把一套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由美国运到上海,宣称将要在上海开办广播电台。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China),并与英文〈大陆报〉馆合作,租用外滩广东路3号大来洋行的屋顶,开办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波长200米,发射功率50瓦。该台于1923年1月23日晚首次播音,当时上海报纸均有报道,这是中国境内开设的第一座广播电台”。(见赵玉明《中国广播通史》上卷,7—8页)事实上,美国人在上海开办的广播电台,那是在上海开办的外国的广播电台,不是中国的广播电台。它的出现也不是中国广播电台的出现。 正如中国广播史专家陈尔泰先生所说“在未找到进一步文字史料之前,仅管还不敢坚称“十分之见”,但经过考证了从广播诞生要素具足到第一次广播演示的过程,那么可以说“目睹渊泉所导,可以寻根达杪”,“手披枝肄所歧”与史实“近之矣”。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台史办二○○八年五月十二日

电影杂志中国

50~80年代是电影杂志的辉煌期,《大众电影》、《电影故事》等杂志的影响力甚至达到了引导电影创作的地步。90年代后期,《看电影》、《电影SHOW》等新刊依靠对国外、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大量图片和资讯报道,“轰炸”读者感官成功夺走大半市场,令一批老牌期刊陷入尴尬境地;《电影世界》、《大众电影》、《环球银幕画刊》等为应对纷纷多次做出改版,惜收效甚微;而后《电影评介》、《银幕内外》等专而投做DVD影碟杂志,获得意想不到的市场响应;近业外资本开始注入,《电影故事》之前,已经有三家杂志:中影集团的《新电影》、《中国银幕》和广电总局的《电影》杂志,分别与“中信文化”、北京万豪公司和北京大天元信息公司开始了合作经营。

书比较多,杂志像《电影艺术》啊,《当代电影》啊《大众电影》啊,这些比较严肃的。其实DVD导刊,环球银幕,看电影,电影世界,这些偶尔也会介绍一些老的好电影的。至于系统的,希望还是去买书吧,想路易得吕克的《世界电影史》里面就有关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史。这书不错,推荐一下。外国电影史可以看《认识电影》《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等等等等。。。还有一些研究中国老电影,上海电影的画刊类书籍,也可以找来看看

100000000000000000%《看电影》

杂志时代电影1999年第11期

很多了,以前有宋美龄\后来有邓小平

中国大陆: 1999年8月18日 “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礼”: 最佳女主角奖1999年 《中国流行歌曲榜》组委会特别奖: 组委会最具潜质奖2000年 “中国十大影视风云人物”: 儿童偶像2000年 《时代影视》杂志社与MTV音乐电视频道联合主办调查谁是最受农民欢迎的歌手 : 十名当选者之一(评语:人气魅力挡不住,谱写城乡同欢的壮举)2000年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 2000年 中国电视阳光健康明星选评:二十名当选者之一2000年 《南方声屏报》最受欢迎明星评选活动 第二名 (6820票)2001年3月 第六届“康世杯观众最喜爱的新世纪春节电视节目”评选活动“人气最旺的演艺明星”(女)2001年6月23日 中国电视艺术首届“双十佳”评选,荣获“十佳演员”之一2001年 中国十大最受欢迎广告模特 (凭RedEarth彩装、厦华双卡手机等入选)2002年 中国第二届音乐风云榜 :“最佳影视歌曲奖”-- 《情深深雨蒙蒙》2002年 搜狐网站:2002瑞士宝路华表(Bulova)十大娱乐人物2002年度十大梦中情人2003年3月 2002年-华娱十大亚洲之星2003年8月 《成功营销》杂志社与搜狐网站共同举办中国十大广告明星人气指数排行榜 --- 第二名2003年10月 荣获《莱卡》风尚女演员奖(内地)2003年11月 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共同举办《2003巨星炫风超级盛典》荣获“最具风格亚洲女演员”2004年 第11届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女主演2004年 福布斯 (Forbes)《中国名人榜》第3名2004年 南方都市报主办 - 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金奖”2004年11月-12月 《飘》- 中国蝉联3星期销量冠军歌曲《渐渐》取得以下媒体排行榜的冠军位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Music Radio Top"排行榜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排行榜" 蝉联2个星期冠军Channel V"音乐飙榜"中国音乐联播榜江苏音乐台”华语榜样原创篇”E视《音乐风云榜》蝉联3个星期夏广音乐台流行风云赛事(内地原创TOP10)蝉联2个星期冠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华语流行音乐潮〉 蝉联5个星期冠军上海东方风云榜河北交通音乐台 〈音乐流行风行榜〉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生活频道 〈生活音乐先锋榜〉河南资讯广播 〈音乐风行榜〉蝉联2个星期冠军河南资讯台广东电台音乐之声 〈音乐先锋榜〉广东普宁人民广播电台 〈1028金曲TOP10〉黑龙江音乐台 〈原创金曲行榜〉4个星期冠军辽宁经济台 〈895娱乐无极限〉蝉联3个星期冠军辽宁辽阳经济台 〈音乐先锋〉河南信息台 〈音乐风行榜内地榜〉3个星期冠军EFM湖南经济台 〈金曲排行榜〉2个星期冠军湖南湘南教育台 〈流行音乐风〉湖南常德台交通频道 〈中国歌曲榜〉湖南岳阳交通台 〈非常精彩榜中榜〉蝉联2个星期冠军湖北楚天广播电台 〈原创排行榜〉2个星期冠军江苏扬州交通台 <苏中流行新曲榜> 蝉联3个星期冠军江苏常州文艺台 〈中华英雄榜〉浙江经济广播电台〈Q音乐旋风榜〉蝉联3个星期冠军山东济南文艺广播电台 〈华夏排行榜〉3个星期冠军山东东营文艺台 〈最流行〉蝉联2个星期冠军福建交通台 〈好歌行驶榜〉福建省厦门音乐台 〈动感时空909〉3个星期冠军安徽阜阳经济台 〈音乐风行榜〉安徽芜湖经济台 〈963中文新歌榜〉江西鹰谭交通音乐台 〈叱咤音乐风云榜〉宁夏人民台都市广播 〈逍遥排行榜〉新疆990新闻音乐广播 <盘龙音乐排行榜>大连音乐台 <中国流行音乐光荣榜> 2个星期冠军大连音乐台 < Power 音乐爬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华语歌曲排行榜>2004年 "好日子时尚中国 -皮尔·卡丹风华盛典":赵薇荣获"时尚人物特别奖"2004年 2004年MTV超级盛典:最具风格卓越表现女艺人、内地最具风格跨界艺人2004年 新浪2004网络中国年度评选 - 赵薇获年度个性女艺人奖2004年 第12届中国歌曲排行榜2004年度《渐渐》荣获中歌榜十五金曲金曲奖2005年 福布斯 (Forbes)《中国名人榜》综合排名第4名2005年 第十二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渐渐》、「最佳音乐录像带奖」、「最佳舞台演艺内地奖」共三奖项2005年 第五届《百事风云榜》:「内地最受欢迎女歌手」、「内地十大金曲」 -《一直下雨的星期天》及《渐渐》共三奖项2005年 2005中国最美50人2005年 第四届《雪碧》我的选择中国原创音乐流行榜 :内地金曲《一直下雨的星期天》、 最杰出全能艺人奖、网络最受欢迎歌手奖,共三奖项2005年 2004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内地年度金曲《渐渐》2005年 中歌榜第一季度十大金曲-《无尽的莎士比亚》2005年 第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女演员奖 (作品:情人结)2005年 2004-2005年度亚太音乐榜-十大中文金曲奖: 赵薇《飘》2005年 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赵薇(作品:《玉观音》)2005年 第十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赵薇(作品:《情人结》)2005年7月-9月 《Double 双》- 中国蝉联3星期销量冠军 内地港台总冠军歌曲《我和上官燕》取得以下媒体排行榜的冠军位置:百事音乐风云榜 蝉联3星期冠军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排行榜" 蝉联2星期冠军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 (联合了新,马,中国:北京,广州,香港,台湾地区排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Music Radio Top"排行榜福州893音乐电台原创内地榜 3星期冠军湖南岳阳交通电台 蝉联2星期冠军苏州音乐台 蝉联2星期冠军安徽音乐台厦广音乐台流行风云赛事网络榜 蝉联4星期冠军楚天进取排行榜 蝉联2星期冠军东方风云榜广西音乐电台中国音乐先锋榜广西电台挑战乐坛新歌榜 蝉联2星期冠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山西临汾人民广播电台广东卫星广播电台广西经济台黑龙江音乐台吉林延边音乐生活台辽宁省大连音乐台辽宁辽阳经济台楚天卫星台EFM湖南经济台湖南岳阳人民台江苏扬州交通台2005年 “2005第四届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中国美女标准”网络票选赵薇第一名(25.73%)2005年 2005中国风尚大典- 赵薇荣获“风尚女歌手”&“风尚女演员”2005年 第三届天地英雄榜- 赵薇荣获「东成西就(影视歌三栖)奖」&「同桌的你(女歌手)奖」2005年 "唱响明天"北京2005校园原创歌曲征集活动《来得及的明天》荣获三等奖2005年 中国金唱片奖《京华烟云》获得了影视原创音乐奖和影视歌曲奖--------------------------------------------------------------------------------香港: 1999年10月3日 《香港电台》: 演艺界最佳进步奖1999年12月29日 《新城劲爆颁奖礼》: 人气歌手奖1999年12月 明报周刊“世纪票选”1901-1999最具代表性之一百位华人明星 : 当选为上榜代表2000年1月22日 《香港电台》“第廿二届十大中文金曲”:优秀国语歌曲奖 : 铜-“有一个姑娘”2000年9月1日 第二届“TVB8 频道金曲榜颁奖典礼”:最佳音乐录影带 : 爱情大魔咒2003年2月19日 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香港分馆首届‘中国寻星之旅–投票选名人’结果 “最心仪的影视明星” --- 第二名“最合适塑造下一尊蜡像之名人”--- 第三名2003年3月 首届“十大秀身之星”2003年7月 半岛青年商会与香港半岛狮子会合辨笑容最美之公众人物选举 --- 第五名--------------------------------------------------------------------------------台湾: 1998年12月 1998年度电视票房十大风云人物第三名2000年5月 民生报与UDN联合新闻网全面追缉影剧新人类 :票选结果 : 中港台人气最旺的戏剧偶像 -- 高票当选第一名2004年11-月12月 歌曲《渐渐》取得以下媒体排行榜的冠军位置:-Channel V"音乐飙榜"TVB 8"金曲榜"--------------------------------------------------------------------------------新加坡: 2001年 2001月历之星大投选票数最高的12位巨星之一。(主办机构SCV宽频视界的娱家戏剧台和娱家都会台与东方魅力(Stareast)携手合办。结果是会于娱家2001年月历中亮相)2000/2001年 《星期5周报》“学生选偶像”:“十大最受欢迎电视艺人”第四名,总票数第八名。2002年 《星期5周报》“学生选偶像”:电影组 -- 冠军,电视组 -- 第四名。2002年4-5月 《新加坡 FHM 杂志》主办的“100位世界最性感女性”投票活动:新加坡排行第一,亚洲排行第一,世界排行第二。2002年9月 《联合早报》举办的第一届 “亚洲人气偶像50强2002年”-- 赵薇排行(19)2003年 《星期5周报》“02/03 学生选偶像”:最受欢迎华语电影女演员,电影组排行第二,总票数最高十大之一2003年9月 《联合早报》举办的第二届 “亚洲人气偶像50强2003年”-- 赵薇排行(31)2004年3月 《星期5周报》“02/03 学生选偶像”:最受欢迎华语电影女演员,总票数最高十大之一电影组排行第二,电视组排行第八2004年4-5月 《新加坡 FHM 杂志》主办的“100位世界最性感女性”投票活动:新加坡排行第一,世界排行第二。--------------------------------------------------------------------------------马来西亚: 2001年 2001年上位新天王天后:投选为10大天后之一,排行第6--------------------------------------------------------------------------------其他:亚太区十四个国家及地区的二十九个城 : 2002年2月24日 「卡通频道」之「亚洲新世代」调查:荣登国际著名咨讯娱乐电视台—美国时代华纳旗下的华娱电视主办的“华娱十大亚洲之 星”榜首香港、广州、北京、上海和成都五地: 2000年3月30日 「艺人广告价值报告2000」

时代周刊版本很多美国版欧洲版:创刊于伦敦.亚洲版:香港岀版。加拿大:总部位于多伦多。南太平洋版:总部在悉尼。美国版封面的中国人知名人物有:吴佩孚、何振梁、蒋介石、宋美龄、溥仪汪精卫、陈诚、吴国桢、毛泽东、周恩来、罗瑞卿、刘少奇、陈毅、林彪、邓小平、江青、中国历届主要领导人、李嘉诚、杨振宁、张学友、姚明、刘翔、李登辉、王建民亚洲版的就多了:王菲,张惠妹、周杰伦、舒淇 、周星驰等等等等。。。。。。

(八部):《上海是个滩》――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上海东方人民广播电台连播《情人时代》――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上海夜色秀》――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我的多情玩伴》――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元月出版,《南京日报》2005年连载《落红无数》――《清明》文学双月刊2002年第3期发表,安徽《江淮晨报》连载,收入《李春平长篇小说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出版《奈何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李春平长篇小说文集》(三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元月出版《步步高》――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元月出版,2005年12月再版,《领导科学》杂志摘编部分言论,多家传媒转载和连载。《盐道》——作家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两部):史志性长篇报告文学《辞海纪事》――上海辞海书出版社2000年元月出版,《文学报》、《新华文摘》、《解放日报》、《文摘报》转载。《世纪末的漂泊》――《电视电影文学》杂志1999年第3期发表 三十余部,主要有:《玻璃是透明的》――原载《上海文学》1997年第10期,《小说月报》1997年12期转载,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为同名电影,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奖。《巴山匠》――原载《特区文学》1997年第4期,《小说月报》1997第11期转载,收入《当代中国情爱小说丛书》《蓝印幽梦》――原载《上海小说》1999年第4期,《小说选刊》第10期转载《城市的一个符号》――原载《上海小说》1999年第2期,浙江《江南晚报》连载《天伦之忧》――原载《上海小说》2001年第6期,《小说精选》2002年第1期转载《六月七月八月》――原载《清明》2002年第2期,《小说精选》2002年第8期转载《阴阴晴晴的日子》――原载《特区文学》2002年第1期,《小说月报》2002年3期转载,中国文联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等三家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出版《非典非典的画面链接》――原载《特区文学》2003年增刊,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出版《读古长书》――原载《时代文学》2003年第5期,《小说月报》2003年12期转载,河南省《领导科学》转载,江苏《金陵晚报》、山东《沂蒙晚报》、河南《南阳日报》等十多家报纸连载。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非小说》等六种选集出版。《良辰美景奈何天》――原载《上海小说》2004年第2期,《领导科学》杂志转载,新华社《现代快报》连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出版《把人做成一朵花》――原载《上海小说》2004年第4期,《领导科学》杂志转载,《现代快报》连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出版《酒还没醒》――原载《布老虎中篇小说》2004年冬之卷,《时代文学》2005年第1期,《小说月报》2005年增刊第2期转载,《南京日报》连载《我男人是县长》――原载《清明》2005年第3期,《小说月报》2005年增刊第4期转载,《中篇小说选刊》2005年第4期转载,《中华文学选刊》2005年第5期转载,《领导科学》缩写转载,安徽省政府主办的《决策》2005年第9期转载,《现代快报》、《三晋都市报》连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出版《市长的父亲》――原载《上海小说》2005年第3期,《中篇小说选刊》2005年增刊第2期转载,《领导科学》转载,《现代快报》连载,《宁波晚报》连载,《决策》杂志2005年第11期转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官场小说集《市长的父亲》出版。《一路飚升》――原载《啄木鸟》2006年第一期,《小说月报》2006年第二期转载,《作品与争鸣》2006年第2期,《领导科学》杂志第2期,《小说精选》2006年第二期。 电影:《玻璃是透明的》(北京电影制片厂)为2000年中宣部确定的十部国庆献礼片之一,马伊莉主演,曾获得第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多个奖项。电视剧:《城市的一个符号》(上海)中篇小说《城市的一个符号》被上海安氏文化传播公司买走版权,说要独立改编或加在他们的20集电视剧里面。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章明执导 。中篇小说《郎在对门唱山歌》改编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实名制电影,在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力压群雄,斩获“最佳新人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编剧奖”、“最佳音乐奖”五项大奖。 介绍李春平作品的主要传媒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学报》、《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中国图书商报》、《辽沈晚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劳动报〉、《现代快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深圳特区报〉、〈西安晚报〉、〈小说评论〉、〈小说家〉、〈大众电影〉、〈电影文学〉、〈当代银幕〉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人民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等。

早期杂志中国电影报道

还有<环球银幕> World Screen啊,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1985年创刊,以介绍外国电影为主.图文并茂

《环球银幕》、《环球电影世界》、《新电影》、《大众电影》

早期的有<<大众电影>>

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出版

  • 索引序列
  • 民国时期电影杂志
  • 民国时期中国无线电杂志下载
  • 电影杂志中国
  • 杂志时代电影1999年第11期
  • 早期杂志中国电影报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