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27 和心脏赛跑 Friedman, M., & Rosenman, R.H.(1959).Association of specific overt behaviorpattern with blood and cardiovascular finding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69,1286-1296.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有人向你提出这一问题,你很可能会把自己较为明显的主导特征作为对该问题的回答。这些人格特征通常被称为“特质”,它们在使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这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格特质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致性。支持人格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认为,我们身上有很多种人格特质,例如双性化人格和控制点,这些特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数量又有所不同。所有心理学家都感兴趣的是,人格特质使我们能够较稳定地预测出某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所作所为。换句话说,人格特质理论家认为,对人格特质的剖面图进行分析,可以预测个体现在或将来的行为结果。因此,如果某种人格特质经研究能够预测你的健康状况,甚至能预测你死于某种心脏病的概率,那么人格心理学家对这种特质的兴趣急骤增加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也许知道有一种与健康有关的人格特征,它被人们称为A型人格。简单地说,A型人格是指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个体的整个人格面貌。这种行为模式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迈耶·弗里德曼(Meyer Friedman,1911~2001)和瑞·罗森曼(Ray Rosenman)两位心脏病学家首次提出。他们的理论和研究发现把心理学和健康联系在一起,并且对我们如何看待人格何以能导致或避免严重疾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理论假设 这两位医生研究构想的产生过程表明,对细微之处的仔细观察可能会引发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一次,弗里德曼医生请人为他候诊室里的家具重做皮套。做皮套的人说,沙发和椅子的皮套磨损方式很奇怪。具体说来,椅子的前沿比其余部分磨损得更快。这让弗里德曼医生想起似乎他的心脏病人常坐在椅子的边缘,这种现象促使他想知道他的病人(心脏病人)是否与其他科室的病人在某些重要人格特质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公司高层和内科医生的调查,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发现,人们普遍认为长时间处于疲劳驾车、面临最后期限、竞争性环境以及经济受挫等慢性应激状态下的人,更可能患上心脏病。于是,他们决定对这些想法进行科学验证。 方法 利用他们的早期研究和临床观察,两位心脏病学家提出了一套反映一种特定的外显(可观察的)行为模式的模型,或者说特质组合。他们相信这一特定的行为模式与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并最终导致冠心病(CHD)。这种被称为A型行为的模式包括如下特征: (1)一种要达到个人目的的强烈而持久的内驱力; (2)在所有情况下都有一种热衷于竞争的倾向; (3)一种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持久的欲望; (4)不断卷入有最后期限的事务之中; (5)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活动; (6)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分敏感(P.1286)。 研究者紧接着提出了第二种被称为B型行为的外显行为模型,其特点与A型行为完全相反。这些行为的典型表现于不具备以下这些特征:内驱力、进取心、时间紧迫感、对竞争的渴望以及最后期限的压力。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寻找符合A型行为模式和B型行为模式的被试。为此,他们联系了各种各样的大公司大企业的经理和主管,并向他们解释这两种行为模式,请求经理和主管从自己的同事中挑选那些最符合该行为模式的人。最终选定的两组被试由各个级别的经理主管和普通职员组成,全部为男性。每组83人,其中A组的平均年龄为45岁,B组的平均年龄为43岁。所有被试都完成了与该研究的目的有关的一些测验。 首先,研究者用访谈的形式来了解被试父母的冠心病(CHD)的既往病史,被试自己心脏问题的既往病史,每周的工作、睡眠和锻炼的时间以及吸烟、喝酒和饮食习惯。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还要基于被试的肢体动作、谈话语气、紧咬牙关、体态、急躁神态以及被试关于内驱力、好胜心和时间紧迫感的自我报告等指标,确定被试是否具有其所在组(A型行为或B型行为)行为模式的全部特征。研究者最终确定A组的83名被试中有69人充分表现出A型行为模式,而B组的83名被试中有58人被判定为完全符合B型行为模式。 其次,要求所有的被试用日记方式记录自己在一周时间内的饮食情况。给每名被试分配一个编号,以便让他们在如实报告饮酒情况时不会感到为难。接下来,被试的饮食情况由医院中的一名营养学家进行归类和分析,该营养学家不了解被试的身份,也不知道被试属于哪个组。 再次,对每名被试进行抽血以测量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和血凝时间。通过详细询问被试以往的冠状动脉健康状况以及标准的心电图数据来确定其冠心病的状况。这些心电图数据由罗森曼和另一名不参与该研究的心脏病学家分别进行独立解释和判断。除一例之外,他们的解释完全一致。研究者还检查被试的眼睛确定患有角膜弓的被试数量。角膜弓又称老年环,指的是由血液里的脂肪堆积而导致的在眼角膜周围形成的一个不透明环状物。 现在,让我们概括一下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研究数据,看看他们究竟发现了什么。 结果 由访谈结果来看,两组被试的行为好像与研究人员所勾勒的两种行为模式的轮廓非常吻合。A组被试长期为承诺、抱负和内驱力所牵制。而且,他们显然渴望在所有活动中都力争上游,不管是专业活动还是娱乐活动。此外,他们也承认有强烈的获胜欲望。B组被试与A组被试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不同,尤其表现在缺乏时间紧迫感上。B组被试似乎满足于他们的生活现状,而且不愿追求多个目标,并避免竞争性的情境。他们很少关心升迁的问题,而且往往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家人在一起以及参加非竞争性的娱乐活动。 表7—4概括了两组被试在测验和调查中最具可比性的特征。表7—5概括了有关血液水平和疾病情况的测量结果。正如表7—4所示,两组被试在几乎所有被测量的特征上都较为接近。尽管A组被试在多数测量指标上略高于B组,但在两者仅在每天吸烟的数量以及其父母患冠心病的概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7—4 A组和B组被试的个体特征的比较(平均值) 表7—5A组和B组被试的血液和疾病的比较 然而,如果你浏览一下表7—5中两组被试的胆固醇情况和疾病情况,两组之间的确存在非常有说服力的差异。首先,尽管从表中的全部结果来看,两组被试的血凝时间似乎并不存在有意义的差别。血凝速度与心脏病及其他脉管疾病有关。血凝时间越慢,患病的危险性便越小。为了更严密地进行统计检验,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比较了那些表现出典型A型行为模式的被试的血凝时间(6.8分钟)和那些表现出典型B型行为模式的被试的血凝时间(7.2分钟)。结果发现,二者在血凝时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表7—5中所示的其他发现是非常明确的。A组被试的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如果将典型的A型被试和B型被试进行比较,这一差异则会更大。A型被试角膜弓的发生率是B型被试的三倍,而典型A型被试的角膜弓发生率则是典型B型被试的五倍。 使本研究得以载入史册的最重要的发现是两组被试在临床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A组中有23名被试(28%)出现了明显的冠心病发病迹象,而B组中只有3名被试(4%)有明显的迹象。当研究者对典型A型被试和典型B型被试进行进一步检验时,研究所得到的证据变得更为可靠。A组中有发病迹象的这23名被试全部具有典型的A型行为模式,而B组中的这3名有发病迹象的被试则是其中非典型B型行为模式的人。 对研究发现的讨论 作者隐含的结论是,A型行为模式是冠心病以及与此相关的血液异常的主要原因。不过,如果你仔细检查表中的数据,你会注意到对那些结果可以有其他的解释:一是A组的人报告其父母患有心脏病的人数更多。因此,或许是遗传而不是行为模式造成了两组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另一引人注目的差异是A组被试每天的吸烟量更大。今天,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吸烟可以引起冠心病。也许不是A型行为模式导致了这些结果,而是大量的吸烟引起了冠心病。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在他们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时回答了上述两种潜在的质疑。首先,他们发现A组中吸烟少的被试(每天10支或更少)和吸烟多的被试(每天多于10支)患冠心病的人数一样多。其次,B组中吸烟多的被试多达46人,却只有两人有冠心病症状。作者根据这些发现认为,吸烟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直接原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研究完成于40年前,当时人们对吸烟与冠心病之间的密切关系还没有达到像今天这样的认识。 关于父母的既往病史导致了这一差异的可能性,“研究数据显示,A组有心脏病家族史的30名被试中,只有8人(27%)患有心脏病,而其余没有心脏病家族史的53人中,却有15人(28%)患有心脏病;B组中有心脏病家族史的被试有23名,但其均未表现出临床的心脏病症状。”(P.1293)需注意的是,现在更多的对该因素进行严格控制的研究已经证明冠心病与家族因素有关。不过,我们还不清楚遗传的究竟是心脏病,还是某种行为模式(例如A型行为)。 研究发现的意义和后续发现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该研究是最早系统探讨并提出个体的某些特殊行为模式能大大地增加某些严重生理疾病患病概率的研究之一。这一发现提醒医生,对成功的诊断、治疗、干预和预防而言,仅仅考虑到疾病的生理方面或许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该研究开创了探索行为与冠心病关系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并且已产生了很多研究文章。A型人格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已被提炼为如下要点:人们能够对心脏病高危人群的初次发病进行预防。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研究的第三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是,它对于开创和发展健康心理学这一行为科学分支功不可没。健康心理学家从心理因素在健康的促进和维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致病原因及其在医疗保健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来研究健康和医学的方方面面。 一项特别重要的后续研究值得在此作一介绍。1976年,罗森曼和弗里德曼发表了一项历时8年的研究结果。研究中的三千多名男性被试在该研究开始时被诊断为没有心脏病,且具有A型行为模式。这些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是B型行为模式被试的两倍,更易遭受心脏病的威胁,其报告的冠状动脉问题是B型被试的五倍。然而,更为重要的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能够在独立于其他诸如年龄、胆固醇水平、血压或吸烟习惯等预测源的情况下,预测人们是否会患冠心病(Rosenman et al.,1976)。 现在你可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A型行为模式会引起冠心病?”最为人们接受的一种理论回答是,A型行为者面对应激事件时,比非A型行为者的生理唤醒强度更高。这种极端唤醒状态致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同时也提高了心率和血压。久而久之,这些对压力的过度反应会损害动脉,并进而导致心脏病(Matthews,1982)。 近期应用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或合作或独立地继续进行人格和行为变量在冠心病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并在该领域中扮演着带头人的角色。他们的研究连同其他研究已经发展出一种新的领域“心脏病心理学”(cardiopsychology),主要关注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病程、康复以及应对机制中的作用(Jordan,Barde,& Zeiher,2001)。本节讨论的是他们的第一篇论文,该文以及他们的其他许多的近期研究已被很多国家的众多研究所引证。A型行为的概念已经被完善、拓展和应用到诸多研究领域。其中一些领域应用A型行为的概念是完全顺理成章的,而另一些领域或许会令你感到惊奇。 例如,有一项研究检验了A型行为与汽车驾驶之间的关系(Perry & Baldwin,2000)。得出的结论让人深信不疑,即“朋友们不会让具有A型行为的人驾车!”该研究发现,A型人格与驾驶事故有密切关联,产生更多交通事故、收到更多罚单、在路上更加不耐烦、表现出更多的公路暴怒,以及更多高风险的驾驶行为。看到这里,在你下次遇到交通事故之前,你或许想用本节结尾处的A型行为量表测试一下自己。 研究者们仍在继续探索人格因素与健康(尤其是冠心病)的关系,目前定义了一种新的典型行为模式:D型人格(Denollet et al.,2010)。字母D表示苦恼(distressed),D型人格的特点是大多数时间里都充满了负面情绪,对世界持有悲观的看法(“一切都糟透了”),害羞拘谨(与他人同处时感到不自在)。研究发现,这种行为模式与很多负面的健康事件有很高相关,包括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心脏搭桥术、心力衰竭、心脏移植、心脏病发作和因心脏问题造成的死亡等。研究者发现D型人格的个体处于社交环境中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另外,他们还拒绝与他人谈论自己的心理不适感,因为他们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认为D型人格是A型人格的变体,有些人则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有研究还发现A型人格(或许D型人格也是一样)会影响父母与青春期子女的关系(Forgays,1996)。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900多名被试的A型人格特征和家庭教育环境。结果显示,如果父母具有A型行为,则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也倾向于具有A型行为。尽管这并不令人吃惊,但却又一次引出了先天与后天的问题。孩子是继承了父辈A型行为的基因倾向,还是他们在A型父母对其养育的过程中习得了A型行为?福盖斯(Forgays)在他的研究中强调:“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能觉察到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形成A型行为的一个独立的原因”(P.841)。不过,从最近的研究趋势来看,如果领养儿童研究、双生子研究和脑成像研究发现了A型/B型人格特征有基因或遗传的倾向,也并不令人感到吃惊(参见研究3中鲍查德针对基因影响人格所做的讨论和研究)。 结论 你有A型行为的人格特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正如本文开头部分所提及的你的内向或外向水平一样,A型/B型行为特征是人格的一部分。用以评估人们的A型或B型行为模式的测验已被编制出来。请参考下面的A型人格特征的条目,以大致了解你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些人格特征: 1.经常同时做几件事; 2.催促别人加快速度,让其快点把话说完; 3.遇到交通堵塞或排队等待时,显得很急躁; 4.讲话时有很多手势; 5.无事可做时很难坐得住; 6.讲话时很不耐烦,而且常常出言不逊; 7.比赛时总是想赢,甚至和儿童做游戏时也是如此; 8.在观看他人完成某一任务会变得不耐烦。 如果你怀疑自己是A型人格,你或许需要求助于一位有经验的医生或心理学家,以便做一个更仔细的评估。人们已经开发了一些打破A型行为与相关严重疾病关联的干预方案,很大一部分是在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例如George et al.,1998)。 Denollet, J., Schiffer, A., & Spek, V.(2010).General propensity to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ffects cardiovascular outcomes.Evidence from research on the type D (distressed) personality profile.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3, 546-557 Forgays, D.(199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A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family environment.Adolescence, 34(124), 841-862. Gearge, I., Prasadaro, P., Kumaraiah, V., & Yavagal, S.(1998).Modification of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 program.NIMHANS Journal,16(1), 29-35. Jordan, J., Barde, B., & Zeiher, A.(2001).Cardiopsychology today.Herz, 26, 335-344. Matthews, K.A.(1982).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Type A behavior pattern.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 293-323. Perry, A., & Baldwin, D.(2000).Further evidence of associations of Type A Personality scores and driving-related attitudes and behaviors.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91(1),147-154. Rosenman, R.H., Brond, R., Sholtz, R., & Friedman, M.(1976).Multivariate prediction of CHD during 8.5-year follow-up in the Western Collaborative Group Study.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7, 903-910.
1 一个脑还是两个脑?通过把左右脑分开(裂脑人),发现左右脑有其独立的功能和支配区间。人类借由神经元细胞接受信息和发出动作。正常人的左右脑通过胼胝体可以正常融合彼此的信息,做出全面恰当的判断和行为。而裂脑人因为左右脑各行其是,容易做出奇怪或矛盾的行动来:如可以指认物体却无法言说。 所以,到底人有几个脑?哪个脑代表你?现在研究表明,不应像商家宣扬的那样去强调开发左右脑的独特功能。相反,最大程度加强左右脑的协调运作才是完善自我的途径。2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 老鼠实验表明单调的环境扼杀了大脑学习的潜能,而丰富的玩具和游戏则塑造了强大的大脑:高效的递质传递,神经元更大(数目几乎没有差别),神经突触更大,大脑皮层更重更厚。 启示:给予婴儿和孩子更多更丰富的感官运动刺激,促进大脑建立更多更高效的神经元联接。3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 通过把环境和基因的影响分开,研究先天和后天的分别影响,科学家研究了分开扶养的同卵双胞胎(同基因不同环境),一起扶养的双胞胎(同基因相似环境),一起长大的亲兄弟姐妹(相似基因相似环境)或领养兄弟姐妹(不同基因相似环境),对人格气质以及智力等一系列描述人的特征进行测量对比,发现基因对人有重要影响。比如,从小分开的同卵双胞胎长大后有众多喜好和个性的相似。 环境影响力较强的地方,基因的影响就会减弱,比如民族特征和宗教信仰。而相反,环境作用少的地方,基因的影响就会更显著,比如智力和个性。 人生来既不是一张白纸,也并非一切早已注定。基因和环境往往以交互不可分的方式相互作用影响于人。4小心试崖 这是一个开创新实验方法的经典心理学实验,许多违背伦理被禁止的实验借此得以展开。试崖通过模仿悬崖让实验者出现惊慌甚至恐惧的表现,却又不能避免对人造成身体伤害,从而发现了“人和许多动物天生就害怕高处,而不是后天经验学习而来”。 该类实验的关键是模仿危险情景,实现想要的预期心理学目标,同时却又避免真实的伤害。5注视偏好 这项实验通过研究婴儿的注视时间开启了婴儿心理学研究的可能性。想知道哪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有必要研究最初的婴儿。然而婴儿不会说话也不配合大人,所以很难。但是婴儿对感兴趣的东西会注视时间更长,从而我们可以借此了解婴儿的偏好。 实验表明,人类确实存在先天的人脸审美和形状偏好。这些先天性的偏好,最终由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来解释。6睡眠和做梦 快速眼动REM和做梦相关,入睡90分钟后出现第一次REM,实验发现每个人都做梦(即便有人声称不记得自己做过梦)。每晚大概经历三四次睡眠周期,REM的时间占比越来越大。REM剥夺后有反弹现象,说明REM必不可少。相同结论动物实验上也成立。药物可以限制REM睡眠,导致戒药后REM反弹,甚至白天醒着做梦。 启示:睡眠是人必须的,梦也是必须的。7类别天成 这张桌子为什么叫桌子?概念是怎样形成的?鸵鸟是鸟,但是我们看到鸟字脑中闪现的却不太可能是鸵鸟。 每一个抽象概念(如鸟),我们脑中总会出现一个典型的代表物(如鹦鹉、麻雀),而代表物与成长的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比如红色,住在山区的孩子可能想到的是粉红的花朵,而出生在战争里往往想到血红。8催眠 催眠术由来已久,它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来自哪? 心理学研究表明:催眠可能不过是演戏,一个愿意导演,一个愿意接受暗示投入戏中,彼此配合罢啦!所以,容易被催眠表明是个好演员,好的演员某种意义上也不过是善于被催眠而已。9行为主义:巴普洛夫的分泌唾液的狗 先有无条件反射,即对刺激直接做出反射,比如看到食物流唾液。通过中性无关刺激如铃铛,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反复同时出现,然后去掉食物,狗对中性刺激的铃铛直接做出反射(流唾液)。铃铛导致唾液就是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可以广泛应用于教学、恐高症等。10可怜的小阿尔伯特(六岁就死了) 条件反射的典型。小阿尔伯特本来喜欢小鼠,但在和小鼠接触后实验人员总是播放刺耳难受的声音(战争年代这种实验竟是允许的!)。多次以后,小阿尔伯特对小鼠建立起条件反射,看到就害怕。11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反射) 比如小明打扫了卫生,事后妈妈奖励一颗糖。于是小明在糖的奖赏下更积极地打扫卫生。这就是操作性条件作用,也是行为主义者解释学习和行为的根本,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和学习中。 人们的行为由于奖罚得到鼓励或抑制,从而学会了做某些事而避免其它事。行为主义名言:你给我一群孩子,我给你培养成你想要的泥瓦匠、技术工、教授和艺术家。 现在研究表明,行为主义可以很好解释学习,但其基本假设都是错的。个体基因以及其主观能动性相比奖罚同样发挥重要作用。12攻击行为 单纯观看攻击节目或玩攻击游戏会增加孩子攻击性吗?会!人的本能-模仿起着重要作用。 启示:父母和老师作为孩子的模仿榜样在影响孩子言行中起着关键作用。13所想即所得:期望的自我实现 实验表明:老师对某些学生的预期,会导致结果与预期一致的倾向。社会偏见和不公平的来源之一就是错误或带偏好的预期引起不公平的对待从而导致预期的实现。常见的预期比如:这个人看着就不像好人,这孩子肯定很调皮(或者很笨),他一定没那么爱我,我爸很专横! 启示:不要给人贴讨厌的标签,特别是你的亲人爱人,一旦你开始这么做,你就会注意到标签一一实现。14你在哪方面更聪明?你有多聪明? 请想一想:智力是什么?怎么评价和测量一个人的聪明程度?IQ智力测验分数反映了什么?人有多少种独立的智力?目前一元的智力理论已经被扩展为多元智力理论,它更好地解释了智力结构。人有许多不同的智力功能,如大脑不同的分区执行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经常是独立的,比如智商严重不足的人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极大天赋。15心中的地图:大鼠迷宫 人类通过心中的地图确定去某一地点的最方便捷径。迷宫实验表明,大鼠走迷宫不光只是试错,而是在心中建立起整体迷宫的地图,直接建构起任意两处的地理关系,而不是具体的一条条路径,从而高效而更少犯错。16记忆 记忆是模糊的、不具体的、变化的、易受暗示和修改的、不可信的!甚至问题的措辞本身会导致记忆的修改,催眠回想起的记忆往往是新植入的、假想的。证人的证词不一定可靠!17爱的发现 爱是什么?宝宝喜好母亲是源于食物,抑或爱独立于其它生存需要的一种新的需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认为孩子口唇期的需要决定了对母亲的依赖,行为主义则认为孩子依赖母亲是喂奶和照顾行为不断强化的结果。这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这两种观点里,爱都是本能或其它生存需要的附属品。 然而经典猩猩恒河猴实验表明,爱(实验中表现为对柔软物体的亲密接触需要)是一种独立且与饥渴等生存需求同样强烈的需求! 该实验独立发现了“爱”,发现了爱本身(亲密接触、安全感)不源于其它基本需求,发现了爱就是一种基本需求之一。 启示:对人来说,爱的心理需求毫不弱于物质生存需要,拥抱、柔软接触和亲密关系对人的健康影响重大。18眼睛看到时事物才是存在的吗 人的各项能力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软件),但同时也需要相应生理器官的成熟(硬件)。比如婴儿在1岁左右肌肉力量生长足够时才有可能通过训练学会走路。 客体事物的永久性(比如人藏在床底下看不见的地方时他还在吗)是学习获得的吗?还是天生就有的能力!皮亚杰(阶段学习理论的老大)对自己三个孩子的观察发现,客体永久性是逐渐分多阶段才形成的!开始,凡是移在视线之外的东西宝宝便不追,接着学会追踪物体但物体隐藏不见时却并不会去揭开寻找物体,之后学会寻找从而确立了客体永久性。19你的品德如何 通过道德两难问题来判断你的道德以及所在的道德阶段。如:1爸爸本来你姐姐可以用暑期挣的钱出去旅游,但却反悔了要求全部上交。姐姐挣了1000元,于是撒谎说只挣200,剩下的800准备用于旅游。姐姐临行前告诉了你,请问你该保密吗?2你可以拯救100个人而牺牲另一个无辜者,你会做吗?3穷人偷取唯一可以拯救妻子但却昂贵无比的药,他错了吗?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6阶段理论:1对惩罚的恐惧 2为了同等的回报 3达到期望和维持信任 4意识并尊重法律和秩序 5遵守法律同时寻求修正 6遵守内在的自我道德即良心而无视外在法律和规则。20你的控制力 你对自己的控制力,也就是你感觉到的对自我命运的控制力。当你感觉失去生活大部分事件的选择权和控制力时(如老人),你会感觉更加消极颓废和身体不健康,并更有患病的风险。 应用:给予自己和老人足够的选择权和控制力,安排老人的生活舒适的同时,充分给予他们自主选择权力。21性行为 美国50年代首先开启了性行为的调查报告。性解放时代到来,马斯克斯和约翰逊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性行为直接测量实验。最大的困难来自寻找被试,开始的被试对象是11名妓女,后来发现寻找大量其它代表性被试并不困难。许多性知识,如性的四个阶段(兴奋、持续、高潮和消退期),性高潮,男女的性行为差异和误区等秘密由此揭开,性也逐渐成为公开的话题。22我能读懂你的脸:面部表情 有什么是人类特征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依赖于种族国家和社会背景?面部表情!虽然手势、语言和交通左右习惯都与具体社会背景有关,面部表情却具有普遍性!你可以从其他国家的陌生面孔中迅速而准确地读懂他们的表情,而且人类对愤怒的表情辨认较高兴快的多!为什么表情是共同的,不随社会背景影响呢?换句话说,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刻在基因里,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 另外,眉毛相比眼睛,更能显著影响再认困难。所以你想伪装,剃掉眉毛是个好办法。23生活 变化和应激 应激,如极端的欢乐(结婚)、伤心(丧偶)或紧张(演讲)等情绪,是某种倍感压力的情绪变化。应激适应量表可以用来测量人的应激反应。最初的量表有40多项应激事件,被试根据适应所需的调整困难来打分。比如实验统计结果发现“配偶死亡,离婚,分居,坐牢”为最大的应激事件。应激量表打分被发现与身体健康和疾病成正相关(10%显著相关)。 启示: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很大,坚持运动的同时保持良好心态。24认知失调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是指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不一致情况,比如在压力或奖赏下被迫表达与自己真实意见相反的想法。 与直觉相反,外界作用越大心理失调越小,越不容易改变原有的观点,反之越大。实验中,被试在经过极其无聊的任务后,要求对新来者表示这游戏很好玩。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给予20美元,一组给1美元。结果表明,给1美元的被试更容易改变原有觉得该实验无聊的认知,更愿意下一次再接受类似实验。 作出与认知相反行为的外界原因越弱,自身原因越大,失调越严重,越可能改变原有认知来缓解。生活中人们协调自我认识避免认知失调的典型情况:经常被物资奖励或夸赞的孩子往往对事物没那么喜爱,他认为自己只是因为奖励才去做(所以慎用夸奖);一个人因为喜爱才投入一件事,一旦被给予工资或者报酬反而会降低他的热情;付费的比不付费的药(或书)更有效,因为他会认为物有所值;经历重重阻碍和艰难获得的事物必定更加珍惜,所以情人们为彼此设置种种障碍考验;人一般只关注与自己认知一致的证据而自动忽略相反的线索;给新人一顿教训才让加入集体会让新人更加热爱集体,认为痛苦不是白受的。25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 人有哪些恒定的人格特质?根据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把事件归因于自身还是运气,内因还是外音,可以将人分为内控和外控。 该人格特质具有比较稳定的特质,内控人格更加主动积极、富有野心、相信人定胜天和更稳重,外控型人格更加消极、听天由命、更从众、更愿意冒险。 内控型个体更相信自律是关键。内控型在巨大不可控压力下有可能转为外控,而外控在通过学习和信心增加后可能转为内控。26男性化 女性化 还是双性化 你是男还是女(生理性别),是男性化还是女性化的(社会性别)。以前人们对性别认同是单一维度的,男性化和女性化处在一个纬度的两段,并认为更男性化的人女性化更少。 男行为特质如野心勃勃,独立自主,身强体健, 女性化特质如优雅敏感细声细语,有爱心,可爱,有同情心。 然而贝姆抛开单一性别模式,创造了双性化,证明男性化和女性化是两个独立维度,而不是一个维度的两段。一个极端女性化的人也可以是极富男性化特质,比如一个稳重强壮的男人也可以富有爱心和敏感。 于是,我们要描述一个人的社会性别,就需要同时男性化和女行化两个维度得分(得分范围为1-7)。比如我的性别得分大概为(男性化,女性化)=(4.0,3.5) 启示:双性化概念打破了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和社会期望,指出男性化和女性化都较高也就是双性化的人更受欢迎和喜爱。比如优雅同时独立的现代女性,阳刚又富有同情心的男性。27和心脏赛跑 A型人格:内驱力强,进取心强,时间紧迫感,喜欢竞争,对最后期限的压力,B型人格与之相反,满足于现状不喜欢竞争。 实验表明:人格特质与一个人的健康相关,如死于心脏病的概率。人格特质A型人格更容易死于脂肪肝和心脏病等。 启示:老婆是A型人格,我是B型人格。28个人和集体 社会文化等外部力量对人的作用深远。如何定义和考量文化的影响?个人和集体主义文化是一个重要且恒定的社会力量,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行动。 集体主义文化:个体更服从于集体的利益。如日本中国等具有长久历史国家。 个体主义文化:更强调个体的幸福和成就,团体对其影响微乎其微,必要的话个体宁愿随时放弃作为团体成员,不屈服于团体意志。如欧美等具有大量移民和变迁的国家。 差别:个体文化更主观,更独立,但容易感受孤独,集体文化更在意团体目标,享有社会支持和满意的人际关系。如心脏病在个体文化中更高。 启示:个人和集体文化有其优劣,而且一个社会可以处于个人和集体文化之间或混合。也许最好的文化是既独立又关系融洽,既重视个体利益也某种程度服从集体利益。29这儿谁是疯子 研究者与学生伪装成疯子进入精神病院,精神病医生无法将他们辨别出来。更可怕的是,一旦进去后他们的任何言语行为都被以精神病人的心理进行解释,即便他们坦白自己是装病的也无济于事,被迫假装服药再倒进厕所! 之后医院领导知道有研究人员混进精神病院后,却错把一批精神病人当成了伪装者!于是一场关于精神病医生的能力,精神病的正确诊断,以及精神治疗的有效性的长久争论开启啦!30防御 关于防御机制的心理分析由著名的弗洛伊德的女儿作出。防御机制有:压抑(挤出意识进入无意识状态),退行(如年老人退回到孩子行为模式避免老年危机),投射(把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反向作用(通过相反的行动来缓解真实被压抑的欲望)和升华(用被社会认可的方式来表现不被允许的欲望)。防御机制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你可以不时从自己或别人身上看到。31习得性抑郁 马丁赛尼格满通过狗的学习实验发现:抑郁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当你发现你不再具有改变生活某方面的能力,你做任何决定都不再能改变和影响结果时,你“学会”放弃尝试!你把失败的体验“泛化”到其它方面,即便在你面对可以控制的事时,你依然自暴自弃,不再认为尝试是有必要的。这时抑郁,或者“习得性无助”产生了!你任由宰割,放弃逃脱的希望! 想想挺讽刺的,我初中意识到死亡的强大力量时感到不可战胜的无助,知道死亡属于完全不可控制和改变的绝对现实,于是逐渐放弃对其它一切事物的控制权利!一个失恋的青年同样可能再也不相信自己可以挽留最爱的人从而不再投入一段新感情,一个从失败的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可能以后也不相信自己具有建立幸福家庭的能力。 所以,在经验中学习不一定是进步,你习得的也可能是抑郁。一次失败的体验可能需要多次的成功才能挽回其原有的信心。32拥挤导致行为失常 小鼠的实验将老鼠至于四个相通的笼子,保证食物充足,开始数量较少时小鼠社会行为正常。当繁殖数量翻倍导致拥挤时,观察到最强壮的两只雄鼠各霸占了两端笼子,各有八九只雌鼠做伴,并守在门口处攻击所有胆敢进入的雄鼠。其它几十只雄鼠挤在中间的两个笼子,出现了几种典型失常行为:有的鼠白胖但犹如行为沦丧万事不关心也无性欲,有的鼠发狂咬其它的尾巴,有的老鼠叫刺头,活跃寻找雌鼠,破坏规则拒绝等待甚至吃起同类幼崽,而雌鼠逐渐丧失筑巢和转移幼鼠的能力。实验最后大量雌鼠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 启示:高密度的拥挤环境会导致行为失常。遵守社会规范的个体在空间压力环境下表现出攻击、沦丧、麻木等。该实验推广到人在多大程度上正确有所争议。 联想:和平年代里看似一切太平,相安无事。可是一旦环境出现恶化,如战争、疫情等将人置入到拥挤或恐慌的社会氛围中,个性和邪恶开始轮番上演,底层和上层的行动出现种种异常怪相!33如何选择心理治疗师? 统计报告指出各种心理疗法都有效果(即比不治疗改善更好),但不强,彼此并没有太显著的优劣。现在的治疗师往往将各种心理疗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而某些心理疗法特别适用于某类心理疾病,如行为主义脱敏疗法对恐惧症的治疗。 启示:每种心理理论好比盲人摸象,也许只是反映了部分真相,只有多种结合时才能解释和解决地更好!34缓解恐惧和脱敏疗法 行为主义脱敏疗法被证明治疗恐惧症相当有效,如恐高症、恐蛇或蜘蛛等动物等。恐惧症,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不必要的、无法自控的超出理性的恐惧行为。 恐惧症的获得往往和相关的可怕经历有关。以恐高症为例,病人可能小时候从树上摔下来过。于是,病人建立起高处和摔伤的条件性反射,学会了远离高处、阳台窗台。 脱敏疗法有两个关键,一是重新经历类似事件(一般让患者从幻想较害怕的情景然后逐步升级幻想情景的危险程度,根据患者的个人反映大概分十级)但并没有伤害发生,从而解除条件性恐惧反射;二是由于轻松和紧张情绪的矛盾不相容性,一个人在某个时刻只能处于其中一种情绪,治疗师会让病人在做危险高空情景想象时保持轻松和深呼吸。一般是十多个疗程左右患者基本消除了高空恐惧。 启示:我有明显的恐高症,不能靠近阳台或者靠近时身体行动变得僵硬不自如。似乎是从高中毕业开始的,具体原因不明。也许我可以给自己做脱敏治疗。35投射出真正的你 大脑总是倾向赋予和脑补看到的事物以具体的意义。弗洛伊德认为,通过辨认和解读意义不明的墨迹,可以投射出我们自己的意识和人格等。但由于解读具有不稳定性(信度)和偶然随机性(效度),墨迹实验一般仅用于辅助了解患者的人格,不作为治疗疾病的评判标准。 联想:我记得小时候盯着看蚊帐和云朵,一会能看出老虎,一会有看出人来,一会又看出兔子,一会又是花朵。你绝不会从中看到你从未见过或毫无兴趣的事物!36编个故事吧 类似于墨迹实验,设计了TNT实验。通过给被试者呈现一张照片(模拟两可有多种解读),让其发挥想象力虚构一个故事来解释该照片中的人物表情、行为或事件。有点看图讲故事的感觉!通过你讲的故事,来推测你的潜意识、内心情感冲突和过往经验。 启示:你说的话反映了你自己!37言语和行为的不一致 口头报告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吗?人们对假想情形的态度或想法是否能反映了人们在真实情景中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言行一致吗? 研究表明,对于某种前景越不熟悉,他对此事的态度与真实发生时的行为越不一致。比如,与一个日本人做你邻居或同学你会讨厌他吗还是愿意交朋友?中了彩票后你会开心开心多久? 基于过往名族对日本人的固有认知偏见和刻板印象,我们可能认为自己不愿与日本人交朋友。但实验表明:当真实情景发生时,对于真实的活生生的个体,我们会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他,固有偏见会被生动的个体形象所取代! 启示:我们其实并不了解在陌生的场景下自己会有什么反应!想象中的态度并不靠谱!所以人应该在行动中学习,而不是止于想象和固有偏见!不行动起来,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真实反应和感受。38从众的力量 实验表明:社会中的人倾向于从众,在知道自己与大众的观点和态度不一致后往往会放弃自己原先的观点,即便他觉得大众的观点很荒谬愚蠢。 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如中日,比个人主义文化更加从众。从众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社会现象,如潮流的产生、战争荒唐的行为等。39你会伸出援手吗? 光天化日之下有人在用刀袭击另一人,你会伸出援手吗?路上有人心脏病发你会主动喊医生吗? 这是街头众目睽睽下一起妇女谋杀案引起的社会现象,这么多目击人在长时间的案发过程中没有人伸出援手,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引发了爆炸的争论:是众人沦丧麻木吗? 实验室模拟类似情景再现了该结论,当观众越多时反而越没有人伸出援手!只有一个目击者时帮助概率最大! 对此的心理学解释是:1目击者多责任分散,觉得总有他人会出手 2 内疚分散 3信息交流缺失(观众缺乏沟通)40无条件服从 为了弄清二战纳粹残忍的犹太人清洗发生的根本原因,心理学家展开了实验研究。为了具有普遍性,研究招募了各行各业的受试者,结果不幸表明:特定情景下,个人会屈服于权威,即便他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且让他难受,他依然会倾向于执行命令!这就是情景的可怕力量! 启示:同样一批人,在二战的德国中可能是纳粹,在和平年代可能是典型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社会情景往往决定了你的行为!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研究27 和心脏赛跑 Friedman, M., & Rosenman, R.H.(1959).Association of specific overt behaviorpattern with blood and cardiovascular finding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69,1286-1296.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有人向你提出这一问题,你很可能会把自己较为明显的主导特征作为对该问题的回答。这些人格特征通常被称为“特质”,它们在使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这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格特质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致性。支持人格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认为,我们身上有很多种人格特质,例如双性化人格和控制点,这些特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数量又有所不同。所有心理学家都感兴趣的是,人格特质使我们能够较稳定地预测出某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所作所为。换句话说,人格特质理论家认为,对人格特质的剖面图进行分析,可以预测个体现在或将来的行为结果。因此,如果某种人格特质经研究能够预测你的健康状况,甚至能预测你死于某种心脏病的概率,那么人格心理学家对这种特质的兴趣急骤增加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也许知道有一种与健康有关的人格特征,它被人们称为A型人格。简单地说,A型人格是指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个体的整个人格面貌。这种行为模式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迈耶·弗里德曼(Meyer Friedman,1911~2001)和瑞·罗森曼(Ray Rosenman)两位心脏病学家首次提出。他们的理论和研究发现把心理学和健康联系在一起,并且对我们如何看待人格何以能导致或避免严重疾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理论假设 这两位医生研究构想的产生过程表明,对细微之处的仔细观察可能会引发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一次,弗里德曼医生请人为他候诊室里的家具重做皮套。做皮套的人说,沙发和椅子的皮套磨损方式很奇怪。具体说来,椅子的前沿比其余部分磨损得更快。这让弗里德曼医生想起似乎他的心脏病人常坐在椅子的边缘,这种现象促使他想知道他的病人(心脏病人)是否与其他科室的病人在某些重要人格特质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公司高层和内科医生的调查,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发现,人们普遍认为长时间处于疲劳驾车、面临最后期限、竞争性环境以及经济受挫等慢性应激状态下的人,更可能患上心脏病。于是,他们决定对这些想法进行科学验证。 方法 利用他们的早期研究和临床观察,两位心脏病学家提出了一套反映一种特定的外显(可观察的)行为模式的模型,或者说特质组合。他们相信这一特定的行为模式与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并最终导致冠心病(CHD)。这种被称为A型行为的模式包括如下特征: (1)一种要达到个人目的的强烈而持久的内驱力; (2)在所有情况下都有一种热衷于竞争的倾向; (3)一种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持久的欲望; (4)不断卷入有最后期限的事务之中; (5)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活动; (6)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分敏感(P.1286)。 研究者紧接着提出了第二种被称为B型行为的外显行为模型,其特点与A型行为完全相反。这些行为的典型表现于不具备以下这些特征:内驱力、进取心、时间紧迫感、对竞争的渴望以及最后期限的压力。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寻找符合A型行为模式和B型行为模式的被试。为此,他们联系了各种各样的大公司大企业的经理和主管,并向他们解释这两种行为模式,请求经理和主管从自己的同事中挑选那些最符合该行为模式的人。最终选定的两组被试由各个级别的经理主管和普通职员组成,全部为男性。每组83人,其中A组的平均年龄为45岁,B组的平均年龄为43岁。所有被试都完成了与该研究的目的有关的一些测验。 首先,研究者用访谈的形式来了解被试父母的冠心病(CHD)的既往病史,被试自己心脏问题的既往病史,每周的工作、睡眠和锻炼的时间以及吸烟、喝酒和饮食习惯。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还要基于被试的肢体动作、谈话语气、紧咬牙关、体态、急躁神态以及被试关于内驱力、好胜心和时间紧迫感的自我报告等指标,确定被试是否具有其所在组(A型行为或B型行为)行为模式的全部特征。研究者最终确定A组的83名被试中有69人充分表现出A型行为模式,而B组的83名被试中有58人被判定为完全符合B型行为模式。 其次,要求所有的被试用日记方式记录自己在一周时间内的饮食情况。给每名被试分配一个编号,以便让他们在如实报告饮酒情况时不会感到为难。接下来,被试的饮食情况由医院中的一名营养学家进行归类和分析,该营养学家不了解被试的身份,也不知道被试属于哪个组。 再次,对每名被试进行抽血以测量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和血凝时间。通过详细询问被试以往的冠状动脉健康状况以及标准的心电图数据来确定其冠心病的状况。这些心电图数据由罗森曼和另一名不参与该研究的心脏病学家分别进行独立解释和判断。除一例之外,他们的解释完全一致。研究者还检查被试的眼睛确定患有角膜弓的被试数量。角膜弓又称老年环,指的是由血液里的脂肪堆积而导致的在眼角膜周围形成的一个不透明环状物。 现在,让我们概括一下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研究数据,看看他们究竟发现了什么。 结果 由访谈结果来看,两组被试的行为好像与研究人员所勾勒的两种行为模式的轮廓非常吻合。A组被试长期为承诺、抱负和内驱力所牵制。而且,他们显然渴望在所有活动中都力争上游,不管是专业活动还是娱乐活动。此外,他们也承认有强烈的获胜欲望。B组被试与A组被试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不同,尤其表现在缺乏时间紧迫感上。B组被试似乎满足于他们的生活现状,而且不愿追求多个目标,并避免竞争性的情境。他们很少关心升迁的问题,而且往往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家人在一起以及参加非竞争性的娱乐活动。 表7—4概括了两组被试在测验和调查中最具可比性的特征。表7—5概括了有关血液水平和疾病情况的测量结果。正如表7—4所示,两组被试在几乎所有被测量的特征上都较为接近。尽管A组被试在多数测量指标上略高于B组,但在两者仅在每天吸烟的数量以及其父母患冠心病的概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7—4 A组和B组被试的个体特征的比较(平均值) 表7—5A组和B组被试的血液和疾病的比较 然而,如果你浏览一下表7—5中两组被试的胆固醇情况和疾病情况,两组之间的确存在非常有说服力的差异。首先,尽管从表中的全部结果来看,两组被试的血凝时间似乎并不存在有意义的差别。血凝速度与心脏病及其他脉管疾病有关。血凝时间越慢,患病的危险性便越小。为了更严密地进行统计检验,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比较了那些表现出典型A型行为模式的被试的血凝时间(6.8分钟)和那些表现出典型B型行为模式的被试的血凝时间(7.2分钟)。结果发现,二者在血凝时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表7—5中所示的其他发现是非常明确的。A组被试的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如果将典型的A型被试和B型被试进行比较,这一差异则会更大。A型被试角膜弓的发生率是B型被试的三倍,而典型A型被试的角膜弓发生率则是典型B型被试的五倍。 使本研究得以载入史册的最重要的发现是两组被试在临床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A组中有23名被试(28%)出现了明显的冠心病发病迹象,而B组中只有3名被试(4%)有明显的迹象。当研究者对典型A型被试和典型B型被试进行进一步检验时,研究所得到的证据变得更为可靠。A组中有发病迹象的这23名被试全部具有典型的A型行为模式,而B组中的这3名有发病迹象的被试则是其中非典型B型行为模式的人。 对研究发现的讨论 作者隐含的结论是,A型行为模式是冠心病以及与此相关的血液异常的主要原因。不过,如果你仔细检查表中的数据,你会注意到对那些结果可以有其他的解释:一是A组的人报告其父母患有心脏病的人数更多。因此,或许是遗传而不是行为模式造成了两组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另一引人注目的差异是A组被试每天的吸烟量更大。今天,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吸烟可以引起冠心病。也许不是A型行为模式导致了这些结果,而是大量的吸烟引起了冠心病。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在他们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时回答了上述两种潜在的质疑。首先,他们发现A组中吸烟少的被试(每天10支或更少)和吸烟多的被试(每天多于10支)患冠心病的人数一样多。其次,B组中吸烟多的被试多达46人,却只有两人有冠心病症状。作者根据这些发现认为,吸烟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直接原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研究完成于40年前,当时人们对吸烟与冠心病之间的密切关系还没有达到像今天这样的认识。 关于父母的既往病史导致了这一差异的可能性,“研究数据显示,A组有心脏病家族史的30名被试中,只有8人(27%)患有心脏病,而其余没有心脏病家族史的53人中,却有15人(28%)患有心脏病;B组中有心脏病家族史的被试有23名,但其均未表现出临床的心脏病症状。”(P.1293)需注意的是,现在更多的对该因素进行严格控制的研究已经证明冠心病与家族因素有关。不过,我们还不清楚遗传的究竟是心脏病,还是某种行为模式(例如A型行为)。 研究发现的意义和后续发现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该研究是最早系统探讨并提出个体的某些特殊行为模式能大大地增加某些严重生理疾病患病概率的研究之一。这一发现提醒医生,对成功的诊断、治疗、干预和预防而言,仅仅考虑到疾病的生理方面或许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该研究开创了探索行为与冠心病关系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并且已产生了很多研究文章。A型人格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已被提炼为如下要点:人们能够对心脏病高危人群的初次发病进行预防。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研究的第三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是,它对于开创和发展健康心理学这一行为科学分支功不可没。健康心理学家从心理因素在健康的促进和维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致病原因及其在医疗保健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来研究健康和医学的方方面面。 一项特别重要的后续研究值得在此作一介绍。1976年,罗森曼和弗里德曼发表了一项历时8年的研究结果。研究中的三千多名男性被试在该研究开始时被诊断为没有心脏病,且具有A型行为模式。这些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是B型行为模式被试的两倍,更易遭受心脏病的威胁,其报告的冠状动脉问题是B型被试的五倍。然而,更为重要的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能够在独立于其他诸如年龄、胆固醇水平、血压或吸烟习惯等预测源的情况下,预测人们是否会患冠心病(Rosenman et al.,1976)。 现在你可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A型行为模式会引起冠心病?”最为人们接受的一种理论回答是,A型行为者面对应激事件时,比非A型行为者的生理唤醒强度更高。这种极端唤醒状态致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同时也提高了心率和血压。久而久之,这些对压力的过度反应会损害动脉,并进而导致心脏病(Matthews,1982)。 近期应用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或合作或独立地继续进行人格和行为变量在冠心病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并在该领域中扮演着带头人的角色。他们的研究连同其他研究已经发展出一种新的领域“心脏病心理学”(cardiopsychology),主要关注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病程、康复以及应对机制中的作用(Jordan,Barde,& Zeiher,2001)。本节讨论的是他们的第一篇论文,该文以及他们的其他许多的近期研究已被很多国家的众多研究所引证。A型行为的概念已经被完善、拓展和应用到诸多研究领域。其中一些领域应用A型行为的概念是完全顺理成章的,而另一些领域或许会令你感到惊奇。 例如,有一项研究检验了A型行为与汽车驾驶之间的关系(Perry & Baldwin,2000)。得出的结论让人深信不疑,即“朋友们不会让具有A型行为的人驾车!”该研究发现,A型人格与驾驶事故有密切关联,产生更多交通事故、收到更多罚单、在路上更加不耐烦、表现出更多的公路暴怒,以及更多高风险的驾驶行为。看到这里,在你下次遇到交通事故之前,你或许想用本节结尾处的A型行为量表测试一下自己。 研究者们仍在继续探索人格因素与健康(尤其是冠心病)的关系,目前定义了一种新的典型行为模式:D型人格(Denollet et al.,2010)。字母D表示苦恼(distressed),D型人格的特点是大多数时间里都充满了负面情绪,对世界持有悲观的看法(“一切都糟透了”),害羞拘谨(与他人同处时感到不自在)。研究发现,这种行为模式与很多负面的健康事件有很高相关,包括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心脏搭桥术、心力衰竭、心脏移植、心脏病发作和因心脏问题造成的死亡等。研究者发现D型人格的个体处于社交环境中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另外,他们还拒绝与他人谈论自己的心理不适感,因为他们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认为D型人格是A型人格的变体,有些人则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有研究还发现A型人格(或许D型人格也是一样)会影响父母与青春期子女的关系(Forgays,1996)。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900多名被试的A型人格特征和家庭教育环境。结果显示,如果父母具有A型行为,则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也倾向于具有A型行为。尽管这并不令人吃惊,但却又一次引出了先天与后天的问题。孩子是继承了父辈A型行为的基因倾向,还是他们在A型父母对其养育的过程中习得了A型行为?福盖斯(Forgays)在他的研究中强调:“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能觉察到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形成A型行为的一个独立的原因”(P.841)。不过,从最近的研究趋势来看,如果领养儿童研究、双生子研究和脑成像研究发现了A型/B型人格特征有基因或遗传的倾向,也并不令人感到吃惊(参见研究3中鲍查德针对基因影响人格所做的讨论和研究)。 结论 你有A型行为的人格特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正如本文开头部分所提及的你的内向或外向水平一样,A型/B型行为特征是人格的一部分。用以评估人们的A型或B型行为模式的测验已被编制出来。请参考下面的A型人格特征的条目,以大致了解你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些人格特征: 1.经常同时做几件事; 2.催促别人加快速度,让其快点把话说完; 3.遇到交通堵塞或排队等待时,显得很急躁; 4.讲话时有很多手势; 5.无事可做时很难坐得住; 6.讲话时很不耐烦,而且常常出言不逊; 7.比赛时总是想赢,甚至和儿童做游戏时也是如此; 8.在观看他人完成某一任务会变得不耐烦。 如果你怀疑自己是A型人格,你或许需要求助于一位有经验的医生或心理学家,以便做一个更仔细的评估。人们已经开发了一些打破A型行为与相关严重疾病关联的干预方案,很大一部分是在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例如George et al.,1998)。 Denollet, J., Schiffer, A., & Spek, V.(2010).General propensity to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ffects cardiovascular outcomes.Evidence from research on the type D (distressed) personality profile.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3, 546-557 Forgays, D.(199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A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family environment.Adolescence, 34(124), 841-862. Gearge, I., Prasadaro, P., Kumaraiah, V., & Yavagal, S.(1998).Modification of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 program.NIMHANS Journal,16(1), 29-35. Jordan, J., Barde, B., & Zeiher, A.(2001).Cardiopsychology today.Herz, 26, 335-344. Matthews, K.A.(1982).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Type A behavior pattern.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 293-323. Perry, A., & Baldwin, D.(2000).Further evidence of associations of Type A Personality scores and driving-related attitudes and behaviors.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91(1),147-154. Rosenman, R.H., Brond, R., Sholtz, R., & Friedman, M.(1976).Multivariate prediction of CHD during 8.5-year follow-up in the Western Collaborative Group Study.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7, 903-910.
研究27 和心脏赛跑 Friedman, M., & Rosenman, R.H.(1959).Association of specific overt behaviorpattern with blood and cardiovascular finding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69,1286-1296.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有人向你提出这一问题,你很可能会把自己较为明显的主导特征作为对该问题的回答。这些人格特征通常被称为“特质”,它们在使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这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格特质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致性。支持人格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认为,我们身上有很多种人格特质,例如双性化人格和控制点,这些特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数量又有所不同。所有心理学家都感兴趣的是,人格特质使我们能够较稳定地预测出某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所作所为。换句话说,人格特质理论家认为,对人格特质的剖面图进行分析,可以预测个体现在或将来的行为结果。因此,如果某种人格特质经研究能够预测你的健康状况,甚至能预测你死于某种心脏病的概率,那么人格心理学家对这种特质的兴趣急骤增加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也许知道有一种与健康有关的人格特征,它被人们称为A型人格。简单地说,A型人格是指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个体的整个人格面貌。这种行为模式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迈耶·弗里德曼(Meyer Friedman,1911~2001)和瑞·罗森曼(Ray Rosenman)两位心脏病学家首次提出。他们的理论和研究发现把心理学和健康联系在一起,并且对我们如何看待人格何以能导致或避免严重疾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理论假设 这两位医生研究构想的产生过程表明,对细微之处的仔细观察可能会引发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一次,弗里德曼医生请人为他候诊室里的家具重做皮套。做皮套的人说,沙发和椅子的皮套磨损方式很奇怪。具体说来,椅子的前沿比其余部分磨损得更快。这让弗里德曼医生想起似乎他的心脏病人常坐在椅子的边缘,这种现象促使他想知道他的病人(心脏病人)是否与其他科室的病人在某些重要人格特质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公司高层和内科医生的调查,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发现,人们普遍认为长时间处于疲劳驾车、面临最后期限、竞争性环境以及经济受挫等慢性应激状态下的人,更可能患上心脏病。于是,他们决定对这些想法进行科学验证。 方法 利用他们的早期研究和临床观察,两位心脏病学家提出了一套反映一种特定的外显(可观察的)行为模式的模型,或者说特质组合。他们相信这一特定的行为模式与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并最终导致冠心病(CHD)。这种被称为A型行为的模式包括如下特征: (1)一种要达到个人目的的强烈而持久的内驱力; (2)在所有情况下都有一种热衷于竞争的倾向; (3)一种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持久的欲望; (4)不断卷入有最后期限的事务之中; (5)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活动; (6)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分敏感(P.1286)。 研究者紧接着提出了第二种被称为B型行为的外显行为模型,其特点与A型行为完全相反。这些行为的典型表现于不具备以下这些特征:内驱力、进取心、时间紧迫感、对竞争的渴望以及最后期限的压力。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寻找符合A型行为模式和B型行为模式的被试。为此,他们联系了各种各样的大公司大企业的经理和主管,并向他们解释这两种行为模式,请求经理和主管从自己的同事中挑选那些最符合该行为模式的人。最终选定的两组被试由各个级别的经理主管和普通职员组成,全部为男性。每组83人,其中A组的平均年龄为45岁,B组的平均年龄为43岁。所有被试都完成了与该研究的目的有关的一些测验。 首先,研究者用访谈的形式来了解被试父母的冠心病(CHD)的既往病史,被试自己心脏问题的既往病史,每周的工作、睡眠和锻炼的时间以及吸烟、喝酒和饮食习惯。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还要基于被试的肢体动作、谈话语气、紧咬牙关、体态、急躁神态以及被试关于内驱力、好胜心和时间紧迫感的自我报告等指标,确定被试是否具有其所在组(A型行为或B型行为)行为模式的全部特征。研究者最终确定A组的83名被试中有69人充分表现出A型行为模式,而B组的83名被试中有58人被判定为完全符合B型行为模式。 其次,要求所有的被试用日记方式记录自己在一周时间内的饮食情况。给每名被试分配一个编号,以便让他们在如实报告饮酒情况时不会感到为难。接下来,被试的饮食情况由医院中的一名营养学家进行归类和分析,该营养学家不了解被试的身份,也不知道被试属于哪个组。 再次,对每名被试进行抽血以测量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和血凝时间。通过详细询问被试以往的冠状动脉健康状况以及标准的心电图数据来确定其冠心病的状况。这些心电图数据由罗森曼和另一名不参与该研究的心脏病学家分别进行独立解释和判断。除一例之外,他们的解释完全一致。研究者还检查被试的眼睛确定患有角膜弓的被试数量。角膜弓又称老年环,指的是由血液里的脂肪堆积而导致的在眼角膜周围形成的一个不透明环状物。 现在,让我们概括一下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研究数据,看看他们究竟发现了什么。 结果 由访谈结果来看,两组被试的行为好像与研究人员所勾勒的两种行为模式的轮廓非常吻合。A组被试长期为承诺、抱负和内驱力所牵制。而且,他们显然渴望在所有活动中都力争上游,不管是专业活动还是娱乐活动。此外,他们也承认有强烈的获胜欲望。B组被试与A组被试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不同,尤其表现在缺乏时间紧迫感上。B组被试似乎满足于他们的生活现状,而且不愿追求多个目标,并避免竞争性的情境。他们很少关心升迁的问题,而且往往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家人在一起以及参加非竞争性的娱乐活动。 表7—4概括了两组被试在测验和调查中最具可比性的特征。表7—5概括了有关血液水平和疾病情况的测量结果。正如表7—4所示,两组被试在几乎所有被测量的特征上都较为接近。尽管A组被试在多数测量指标上略高于B组,但在两者仅在每天吸烟的数量以及其父母患冠心病的概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7—4 A组和B组被试的个体特征的比较(平均值) 表7—5A组和B组被试的血液和疾病的比较 然而,如果你浏览一下表7—5中两组被试的胆固醇情况和疾病情况,两组之间的确存在非常有说服力的差异。首先,尽管从表中的全部结果来看,两组被试的血凝时间似乎并不存在有意义的差别。血凝速度与心脏病及其他脉管疾病有关。血凝时间越慢,患病的危险性便越小。为了更严密地进行统计检验,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比较了那些表现出典型A型行为模式的被试的血凝时间(6.8分钟)和那些表现出典型B型行为模式的被试的血凝时间(7.2分钟)。结果发现,二者在血凝时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表7—5中所示的其他发现是非常明确的。A组被试的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如果将典型的A型被试和B型被试进行比较,这一差异则会更大。A型被试角膜弓的发生率是B型被试的三倍,而典型A型被试的角膜弓发生率则是典型B型被试的五倍。 使本研究得以载入史册的最重要的发现是两组被试在临床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A组中有23名被试(28%)出现了明显的冠心病发病迹象,而B组中只有3名被试(4%)有明显的迹象。当研究者对典型A型被试和典型B型被试进行进一步检验时,研究所得到的证据变得更为可靠。A组中有发病迹象的这23名被试全部具有典型的A型行为模式,而B组中的这3名有发病迹象的被试则是其中非典型B型行为模式的人。 对研究发现的讨论 作者隐含的结论是,A型行为模式是冠心病以及与此相关的血液异常的主要原因。不过,如果你仔细检查表中的数据,你会注意到对那些结果可以有其他的解释:一是A组的人报告其父母患有心脏病的人数更多。因此,或许是遗传而不是行为模式造成了两组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另一引人注目的差异是A组被试每天的吸烟量更大。今天,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吸烟可以引起冠心病。也许不是A型行为模式导致了这些结果,而是大量的吸烟引起了冠心病。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在他们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时回答了上述两种潜在的质疑。首先,他们发现A组中吸烟少的被试(每天10支或更少)和吸烟多的被试(每天多于10支)患冠心病的人数一样多。其次,B组中吸烟多的被试多达46人,却只有两人有冠心病症状。作者根据这些发现认为,吸烟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直接原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研究完成于40年前,当时人们对吸烟与冠心病之间的密切关系还没有达到像今天这样的认识。 关于父母的既往病史导致了这一差异的可能性,“研究数据显示,A组有心脏病家族史的30名被试中,只有8人(27%)患有心脏病,而其余没有心脏病家族史的53人中,却有15人(28%)患有心脏病;B组中有心脏病家族史的被试有23名,但其均未表现出临床的心脏病症状。”(P.1293)需注意的是,现在更多的对该因素进行严格控制的研究已经证明冠心病与家族因素有关。不过,我们还不清楚遗传的究竟是心脏病,还是某种行为模式(例如A型行为)。 研究发现的意义和后续发现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该研究是最早系统探讨并提出个体的某些特殊行为模式能大大地增加某些严重生理疾病患病概率的研究之一。这一发现提醒医生,对成功的诊断、治疗、干预和预防而言,仅仅考虑到疾病的生理方面或许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该研究开创了探索行为与冠心病关系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并且已产生了很多研究文章。A型人格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已被提炼为如下要点:人们能够对心脏病高危人群的初次发病进行预防。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研究的第三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是,它对于开创和发展健康心理学这一行为科学分支功不可没。健康心理学家从心理因素在健康的促进和维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致病原因及其在医疗保健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来研究健康和医学的方方面面。 一项特别重要的后续研究值得在此作一介绍。1976年,罗森曼和弗里德曼发表了一项历时8年的研究结果。研究中的三千多名男性被试在该研究开始时被诊断为没有心脏病,且具有A型行为模式。这些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是B型行为模式被试的两倍,更易遭受心脏病的威胁,其报告的冠状动脉问题是B型被试的五倍。然而,更为重要的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能够在独立于其他诸如年龄、胆固醇水平、血压或吸烟习惯等预测源的情况下,预测人们是否会患冠心病(Rosenman et al.,1976)。 现在你可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A型行为模式会引起冠心病?”最为人们接受的一种理论回答是,A型行为者面对应激事件时,比非A型行为者的生理唤醒强度更高。这种极端唤醒状态致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同时也提高了心率和血压。久而久之,这些对压力的过度反应会损害动脉,并进而导致心脏病(Matthews,1982)。 近期应用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或合作或独立地继续进行人格和行为变量在冠心病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并在该领域中扮演着带头人的角色。他们的研究连同其他研究已经发展出一种新的领域“心脏病心理学”(cardiopsychology),主要关注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病程、康复以及应对机制中的作用(Jordan,Barde,& Zeiher,2001)。本节讨论的是他们的第一篇论文,该文以及他们的其他许多的近期研究已被很多国家的众多研究所引证。A型行为的概念已经被完善、拓展和应用到诸多研究领域。其中一些领域应用A型行为的概念是完全顺理成章的,而另一些领域或许会令你感到惊奇。 例如,有一项研究检验了A型行为与汽车驾驶之间的关系(Perry & Baldwin,2000)。得出的结论让人深信不疑,即“朋友们不会让具有A型行为的人驾车!”该研究发现,A型人格与驾驶事故有密切关联,产生更多交通事故、收到更多罚单、在路上更加不耐烦、表现出更多的公路暴怒,以及更多高风险的驾驶行为。看到这里,在你下次遇到交通事故之前,你或许想用本节结尾处的A型行为量表测试一下自己。 研究者们仍在继续探索人格因素与健康(尤其是冠心病)的关系,目前定义了一种新的典型行为模式:D型人格(Denollet et al.,2010)。字母D表示苦恼(distressed),D型人格的特点是大多数时间里都充满了负面情绪,对世界持有悲观的看法(“一切都糟透了”),害羞拘谨(与他人同处时感到不自在)。研究发现,这种行为模式与很多负面的健康事件有很高相关,包括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心脏搭桥术、心力衰竭、心脏移植、心脏病发作和因心脏问题造成的死亡等。研究者发现D型人格的个体处于社交环境中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另外,他们还拒绝与他人谈论自己的心理不适感,因为他们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认为D型人格是A型人格的变体,有些人则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有研究还发现A型人格(或许D型人格也是一样)会影响父母与青春期子女的关系(Forgays,1996)。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900多名被试的A型人格特征和家庭教育环境。结果显示,如果父母具有A型行为,则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也倾向于具有A型行为。尽管这并不令人吃惊,但却又一次引出了先天与后天的问题。孩子是继承了父辈A型行为的基因倾向,还是他们在A型父母对其养育的过程中习得了A型行为?福盖斯(Forgays)在他的研究中强调:“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能觉察到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形成A型行为的一个独立的原因”(P.841)。不过,从最近的研究趋势来看,如果领养儿童研究、双生子研究和脑成像研究发现了A型/B型人格特征有基因或遗传的倾向,也并不令人感到吃惊(参见研究3中鲍查德针对基因影响人格所做的讨论和研究)。 结论 你有A型行为的人格特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正如本文开头部分所提及的你的内向或外向水平一样,A型/B型行为特征是人格的一部分。用以评估人们的A型或B型行为模式的测验已被编制出来。请参考下面的A型人格特征的条目,以大致了解你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些人格特征: 1.经常同时做几件事; 2.催促别人加快速度,让其快点把话说完; 3.遇到交通堵塞或排队等待时,显得很急躁; 4.讲话时有很多手势; 5.无事可做时很难坐得住; 6.讲话时很不耐烦,而且常常出言不逊; 7.比赛时总是想赢,甚至和儿童做游戏时也是如此; 8.在观看他人完成某一任务会变得不耐烦。 如果你怀疑自己是A型人格,你或许需要求助于一位有经验的医生或心理学家,以便做一个更仔细的评估。人们已经开发了一些打破A型行为与相关严重疾病关联的干预方案,很大一部分是在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例如George et al.,1998)。 Denollet, J., Schiffer, A., & Spek, V.(2010).General propensity to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ffects cardiovascular outcomes.Evidence from research on the type D (distressed) personality profile.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3, 546-557 Forgays, D.(199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A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family environment.Adolescence, 34(124), 841-862. Gearge, I., Prasadaro, P., Kumaraiah, V., & Yavagal, S.(1998).Modification of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 program.NIMHANS Journal,16(1), 29-35. Jordan, J., Barde, B., & Zeiher, A.(2001).Cardiopsychology today.Herz, 26, 335-344. Matthews, K.A.(1982).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Type A behavior pattern.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 293-323. Perry, A., & Baldwin, D.(2000).Further evidence of associations of Type A Personality scores and driving-related attitudes and behaviors.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91(1),147-154. Rosenman, R.H., Brond, R., Sholtz, R., & Friedman, M.(1976).Multivariate prediction of CHD during 8.5-year follow-up in the Western Collaborative Group Study.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7, 903-910.
我们的心理学有三大分支---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我们的专业是心理学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分支。由于人们在工作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多种主题的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心理学学科。应用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社会生活、医疗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军事、司法、环境等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迅速发展,应用心理学有着日益广阔的前景。我相信,这些都能帮我赢得一个不错的未来。 在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心理保健与咨询人员很受欢迎。有关数据显示,美国每千人就有一名心理咨询师,德国每两千人就有一个心理咨询师,他们收入丰厚,令人敬重,令人羡慕。而在中国,每25万人中才有一名心理咨询人员,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小康社会10大标准中,己把每1000人中有一个心理咨询师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这一目标的确定和政策的支持帮我们在国内的发展建构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学期我们共学习了三门专业课,分别是:心理学通史、普通心理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这三门课程的开设帮助我对应用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了初级的感受和建构,对我影响深刻。心理学通史让我了解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古希腊雅典的研究一直到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冯特实验室的建立到构造主意和机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再到之后的格式塔、皮亚杰学派和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的三足鼎立。他们研究的领域不同,但共同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这些历史的横向和纵向发展让我对我的专业的演变和主要理论学说有了初步的了解。普通心理学是我们整个学科的学科基础,对我们现在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它我了解了我们的学科概况、神经机制、感觉和知觉、意识和注意还有意识相关的知识。其中很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比如说:关于睡眠和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关于记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记忆水平,更加科学的记忆,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增强自己的学习效率;关于注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注意力;关于只觉得研究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的现象…….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最基础和一般的学科,也是我们入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让我对我的专业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人体解剖生理学帮助我们对心理学的一般生理机制有了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人的心理与生理是息息相关的,心理受生理的控制和唤起,此门课程让我学习到了我们学科的神经生理机制、脑的生理机制、血液和循环系统等。人体解剖学主要是介绍人体从细胞,组织,到系统的具体组成和功能;生理学主要介绍各个系统的生理特性和调节过程,主要是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它们俩共同构成了这门学科。 在这个学期中,我还阅读了三本有关心理学的书籍----《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和《爱的艺术》。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阅读了《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这本书,并且通过作者的深入探索,让我对认知心理学尤其是儿童的智力、认知等方面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了解。本书是智力评估转折点的标志。作者依据智力的本来面目,从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中汲取营养,用大脑的活动来概括认知过程,并以认知过程来重建智力。PASS模型,即“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是由加拿大人戴斯、纳格利尔里、柯尔比等人在“必须把智力视作为过程来重构智力概念”的指导思想下,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论证而提出来的;它既可作为有关智力评估的新的思想指南,让我受益匪浅。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中所囊括的研究是根据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学杂志和许多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权威专家的建议精心挑选出来的。40项研究实际是上以40个经典的实验范式做基础进行讲解的,这些实验都是在心理学书籍中被广泛引用的,但在本书中,作者用最详细的方法再现了研究者的实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研究者一同研究,一同体验发现事实的喜悦与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对每个实验都有了很详尽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心理学的学习。在此书中,我发现了心理学家在实验中闪现的智慧,以及实验过程中有趣的偶然事件,以及同心理学家一起体验实验及发现的快乐。《爱的艺术》中弗洛姆说过“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以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不能真正谦恭的、勇敢的、真诚的和有纪律的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就永远得不到满足。”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我们只有学会去勇敢的爱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爱,爱是相对的、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我们要去努力拥有爱的能力。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行为规范、专心的投入和养成耐性而学到的一门艺术;对于这门艺术,想要掌握它的人就要付出努力。在这里,爱并不是仅仅只狭隘的男女的爱情,也并非经过磨砺掌握技巧就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我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能够系统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应用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最新研究方法与技术,能独立完成应用心理学实验研究或现场研究。在理论与应用方面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应用心理学教学或研究工作,并能在实际部门从事有关应用心理学的工作。我为自己选定的方向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希望能够本科之后考上一所心仪的大学的研究生,之后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并且能够将心理学运用于生活中。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会应用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例如,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这是因为害怕会使人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理。再比如说,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这条贝勃规律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或者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学术论文主要由八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标题;第二部分:署名;第三部分:摘要;第四部分:关键词;第五部分:引言;第六部分:正文;第七部分:注释;第八部分:参考文献及附录
学术论文由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构成。
论文主要内容:
一、论文的标题部分
标题就是题目或题名,标题需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论文题目非常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
二、论文的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
3、完成了哪些工作
4、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5、结构或结果的意义
三、论文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和叙词。关键词是标识文献的主题内容,单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
四、引言
又称为前言,属于正片论文的引论部分。写作内容包括:
1、研究的理由
2、研究目的
3、背景
4、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
5、作用和意义
五、正文部分
论文的主题,占据论文大部分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要求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利,主题明确。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是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完整标注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不只在格式上有具体要求,在数量、种类、年份等方面又有相关要求。
1、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2、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设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4、关键词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其功能就是:展开论题,分析论证。正文的内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引言提出的问题,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揭示出各专业领域客观事物内部错综复杂的联系及其规律性。
正文撰写的内容反映出文章的逻辑思维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论文的可理解性和论证的说服力。正文撰写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备充分,思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通俗易懂。
6、结论
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资料)附在论文的后面,较多的应加页列出,至少要离开文末四行。书写论文引用的文献资料方式,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直接引用原文,需要加上引号;间接引用,只是转述大意,又称意引,不加引号。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论文写作中,作者应表明对引文的观点,立场即称赞或反对的态度。
8、致谢
按照GB7713-87的规定,致谢语句可以放在正文后,体现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和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人。在我们的毕业论文中的致谢里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9、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附录中。例如问卷调查原件、数据、图表及其说明等。
论文种类: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首先呢,我们再去选题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去选那些范围过大或是过难的题目,以免导致后期写作时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如果查重后又还不合格的话,那么在返修的时候就会更加的头大了。也不要去选择那些过于老套,缺乏新意的题目,我们在选择时最好是在之前别人有过的观点上,去提出一些从未涉及到或者是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所选的题目最好是能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想贴切的话题,但要注意选择的题目与观点不能相矛盾。因为我们的论文也还是要通过指导老师检查的,通常老师首先就会先看你论文中的观点是否准确,观点与选题内容是否相吻合,所以确立一个明确的论文观点,就是我们写毕业论文的关键所在。论文的基本观点通常是指我们对整篇论文的一些总结以及心得,如果连论文的基本观点都是错的,那么其他的一切论点、论据都是不能成立的,整篇论文也就会站不住脚。论文的论点也必须要十分的准确才行,如果有缺乏论证资料的那么就要去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进行补充说明,不然就会导致论点不突出没有重点。论文的主体观点明确之后,就需要我们去搜集相关方面的论证资料了。收集到的资料也要注意进行梳选,然后将比较贴合论文主体而且相对比较突出具有代表的用来给所写的论文提供证明。
您好,你可以从护手霜的以下特点来写作的:第一、一般来说,护肤霜根据它的成分和功效来分为以下几类。1、防护型护手霜。常见成分:角鲨烷、透明质酸、天然植物油(如非洲酪酯树油、乳木果油、甜杏仁油等)、天然胶原及维生素E等适合对象:常做家务的人,双手常接触洗洁精、皂液的碱性物质,肌肤容易受到腐蚀而变得粗糙,可选用有天然植物油配方,即成份为油包水剂型,也就是防水型的护手霜。·开车或骑车时,除了戴手套也要擦含防晒系数的防护型护手霜,不然双手容易产生晒斑。2、保湿型护手霜。常见成分:·吸水型保湿剂-葡萄糖、蜂蜜、玫瑰水、Na-PCA、麦芽糖醇、玻尿酸。·保水型保湿剂-芥菜油、乳油木果油、葵花籽油、金盏花油、夏威夷核果油、矿物油、凡士林、海鲛油、荷荷葩油、矽油、三酸甘油酯。适合对象:上班族,长期处在空调房,手部既干燥缺水又遭遇计算机近距离辐射,所以高度滋润保湿成为首要环节。3、除角质型护手霜。常见成分:果酸、水杨酸、聚乙烯颗粒、氧化铝、杏核仁颗粒。适合对象:因劳作而粗糙的肤质,手部的角质层很发达,手掌特别容易形成厚厚的老茧或是出现倒刺和死皮,含果酸成分或去角质颗粒有较强的护手霜手部肌肤较细滑。4、修复型护手霜。常见成分:酵母、蜂王浆、肉豆蔻籽、水解大豆蛋白、胺基酸、覆盆子、苦樱、西洋芹籽、桑白皮。适合对象:有老化纹路的双手,因老化而布满纹路的双手应选用抗皱修复型护手霜。注意:在选购护手霜时,应注意护手霜的成分。如果你的手部皮肤上有伤口的话,那就不宜选择含有薰衣草精油的护手霜;而如果手部有脱皮开裂的情形,则可选择含有抗氧化剂、舒缓剂这些成分的产品。二、按照使用时间选择不同的护手霜因为日夜手部皮肤的需求是不同的,最好能在日间和夜晚的护手霜分开来用。日间最好在手上涂抹具有防晒功效的护手霜,质地最好以少粘腻感、吸收快的为好,因为白天需要双手做的工作很多,所以要质地清爽的。
、内容要求 毕业设计报告正文要求: (一)理、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正文内容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论证;根据任务书指出的内容和指标要求写出设计过程、课题所涉及元件结构和相关参数的设计计算,有关基本原理的说明与理论分析;给出所设计课题实际运行的数据或参数,并与理论设计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最后要对所设计课题实用价值做出评估说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或其它更好的方案设想及未能采纳的原因等。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方案提出的依据,设计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设计过程;所运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指标和方法;数学模型及其依据,数据计算方法;对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评估;对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或可能发生的问题 ) 提出合理化建议。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主要论据;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规定联系实际展开理论分析。 (三)文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解决方案提出的依据,解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结论。 二、论文印装 毕业论文用毕业设计专用纸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为24磅;版面页边距上3cm,下、左2.5cm,右2cm。 三、论文结构、装订顺序及要求 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封面。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 (二)内容。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主任、教务部审查签字后生效。 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申请答辩表与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4、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审表; 5、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表; 6、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总表; 7、中英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1)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2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摘要”字样位置居中。 (2)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3)中文摘要与关键词在前,英文的在后。 8、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 9、正文。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1)绪论。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2)论文主体。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等内容。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毕业设计(论文)文字数,一般应不少于8000字(或20个页码)。外文翻译不少于3000字符,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符。 中文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采用以下格式: 1 1.1 1.1.1 1.1.1.1 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毕业论文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24磅行间距。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四层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 (3)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10、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洁、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11、参考文献及引用资料目录(规范格式见附文)。 12、附录。 13、实验数据表、有关图纸(大于3#图幅时单独装订)。 (三)封底。 附: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1、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3、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4、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5、学位论文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6、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7、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 8、其他要求 (1)文字 论文中汉字应采用严格执行汉字的规范。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 (2)表格 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表格的结构应简洁。 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 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 (3)插图 插图要精选。图序可以连续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印,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 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 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 (4)公式 论文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或逐章编序,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 (5)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和各种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 (6)软件 软件流程图和源程序清单要按软件文档格式附在论文后面,特殊情况可在答辩时展示,不附在论文内。 (7)工程图按国标规定装订 图幅小于或等于3#图幅时应装订在论文内,大于3#图幅时按国标规定单独装订作为附图。 (8)艺术设计作品 无法用纸质文档保存的艺术设计作品应用光盘或照片保存。 (9)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国家计量局规定执行。 以上是我的毕业论文要求,全国各个学校其实都是一样的. 回答完毕.
.选购洁手用品时,应注意成分中以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B为主的,要避免购买碱性过强的产品。2.白天出门前,除了必须涂上面部防晒品之外,手部最好也涂上有SPF防晒系列的产品,以防紫外光伤害,晒出皱纹和黑斑来。3.当你洗碗、洗衣服时要接触化学产品,切记要先戴好手套,避免双手被清洁剂的皂碱伤害。4.每星期做一次手部去角质的工作,使用手部专用的磨砂用品来去掉老化的角质层,让双手恢复光滑。5.利用睡眠时间来加强手部滋养,临睡前涂上滋润力较强的润手霜,并戴上透气度高的手套以利吸收。6.涂抹护手霜时,可对手指个关节部分进行加强揉搓。护手关键词护手≠擦护手霜 日常护手的7个关键词如果你不想因为一双干燥、粗糙的手而被列在超级美女的名单之外,那么,日常的保养可是非常关键哦!洗:每天你的手都会接触很多的东西,因此无论从卫生的角度,还是从手自身的保护都应及时清除手部的污物、灰尘等。但要注意的是应用温水来洗手,因为过热的水会使手部的皮肤干燥变粗,而过凉的水又不能完全洗净手上的污垢。擦:手部清洁之后,要用柔软干爽的毛巾细心擦干,特别是指间、甲沟等处不遗留水渍,否则将为细菌生长提供滋生地。备:手背上只有很少的皮脂腺,须经常补充油分和水分,否则肌肤会变得粗糙干燥。因此无论冬夏,随身携带一款护手霜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及时给双手滋润和保护。尤其是洗手后、做完家务、出门前。涂:涂护手霜是有诀窍的,很多女生都是抹在手上随便涂几下就了事了,这样吸收效果不好,而且不均匀。最好是先将护手霜挤在双掌中搓热,然后在手心、手背、手指和指甲上都涂抹上护手霜。接着用一根手指按摩涂抹,温热的感觉不但很舒服,也让吸收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