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无菌生产工艺研究论文

无菌生产工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无菌生产工艺研究论文

我也不清楚你到底想要啥!只有这样全给你了!你好好看看!能用上吗? 无菌包装食品,是指包装前使食品呈无菌状态,用无菌材料包装,不需要再加热杀菌的食品。国际的食品卫生对食品保存剂等的规定严格,而食品又趋向低糖低盐化健康倾向;而一般食品本身贮藏性差。因此无菌包装食品国际上发展迅速,既能保持食品风味,又节省能源。国际上无菌包装食品比例逐年上升,推动了包装材料、包装机械设备的相应快速发展。食品的无菌包装设备 食品的无菌包装设备,由食品的杀菌装置、无菌充填包装机或无菌包装机、食品的清洗装置、无菌室等组成。 食品的杀菌装置 牛乳等液状食品,在无菌充填前进行高温短期(超高温瞬时)灭菌,加热方式有直接法与间接法。直接加热法一般用于加工乳品、番茄酱、浓缩果汁的杀菌,采用不会使食品焦化的设备。日本开发对高黏度流动性食品进行连续长期杀菌的设备以及从3000CP(黏度)到200000CP高黏度流动性食品直接杀菌的UTH杀菌设备,将高黏度流动性食品与蒸气直接混合高温(100℃~150℃)瞬间均匀加热,在真空系统内蒸发水分快速冷却。 切片火腿的无菌包装,将切片火腿用超声波杀菌洗净装置杀死表面的微生物。用纤维肠衣包装的里脊肉火腿表面用碱性界面活性剂洗净后,再用次氯酸钠杀菌,使细菌完全死灭。 新的无菌包装机 用户包装用无菌充填包装机国际上用户包装用的无菌充填包装机及机械特征、微生物杀菌法有: 美国的Dole无菌包装机,包装材料为金属罐、合成罐,包装物为酱、切丁、果汁饮料,采用蒸气杀菌(221℃~226℃)、热风杀菌(116℃),热源温度316℃;美国的MetalBox包装机,包装材料为铝杯、塑料杯,包装布丁、酱、果汁饮料,使用成型杯,杯的杀菌用35%H2O2喷雾,热风干燥;美国的LigulPak无菌包装机,使用低容器,包装物为牛乳、果汁饮料,在成型纸容器中喷雾1ml0.1%H2O2紫外线杀菌和热风干燥。法国的Prea无菌包装机,包装材料为塑料多层,包装果汁饮料、布丁、咖啡乳等,以剥开多层片用无菌的内面作容器。法国的Thim-onnier设备,包装材料为卷绕塑料膜,包装牛乳酱、果汁饮料,包装材料用乙醇和紫外线杀菌。德国的Hassis及Hamba无菌包装机,包装材料为多层塑料,包装酸乳酪、布丁、果汁饮料、点心,用130℃~150℃高温和蒸气杀菌或用高性能紫外线杀菌装置对包装材料杀菌。 用户包装用的新型无菌充填包装机,包装材料及容器的杀菌由原来的H2O2代之以热风、蒸气、乙醇、紫外线等杀菌方式。法国和美国开发的ErcaConoffast包装机,将包装材料挤压成PE/PP/PE/PVDC/PE多层薄片后剥出2层,余下的形成无菌薄片、充填、密封、包装材料不需要H2O2杀菌。(PE:聚乙烯,PP:聚丙烯,PVDC:聚二氯乙烯)肉食加工品、乳制品、年糕的无菌包装用真空包装机和气体充填包装机。日本还开发序列式无菌包装体系,由切片机、称量机、无菌包装机联合作业。 业务用的新型无菌充填包装机国际上开发业务用的新型无菌充填包装机,其机械特征、微生物杀菌方法有:美国的Asepak无菌充填包装机,包装材料为塑料卷管,包装肉、调味品、番茄酱,不用H2O2、紫外线杀菌,使用充填管、食品及包装材料杀菌、无菌充填包装联合作业。美国的EranRica和Sholle无菌充填包装机,用于包装蔬菜、番茄酱、果汁饮料、酸酪乳、酱状食品(花生酱等),包装材料为150um厚的LDPE/PVDC/LPPE/PVDC/LDPE/EVA-LDPE挤压成膜或铝蒸煮的PET袋(LDPE:低密度聚乙烯,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ET:聚酯)。用r线杀菌装置装量为114~1140升的包装容器充填部蒸气杀菌2分钟或80%乙醇杀菌。意大利的TitoManzini无菌充填包装机,包装材料为塑料袋,应用于外食产业及食品厂的番茄酱包装,用r线杀菌包装袋。英国和意大利的Apr和Lon�dreco无菌包装机为固形混合食品的无菌罐装设备,包装材料为金属罐,金属罐杀菌蒸汽221℃~226℃,包装含肉物(固形食品)和蔬菜等汤汁(液状食品)分别杀菌、混合后,无菌充填入杀菌罐中。澳大利亚的Steriglen无菌充填包装机是固形食品杀菌机和无菌充填包装联合操作,计算机控制连续杀菌,即包括固形食品杀菌、冷却装置和无菌袋的无菌充填包装,包装材料分别有塑料袋及金属罐,包装果片、肉食品。 无菌包装食品生产实例 乳制品 原料乳中存在芽孢杆菌、梭状杆菌、芽胞乳杆菌、脱硫肠状杆菌等芽孢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占芽孢杆菌属中的80%。超高温短期杀菌(UHT)能杀灭芽孢杆菌。德、法等国生产牛乳用140℃~145℃杀菌2~6秒钟后无菌充填包装,常温(20℃~27℃)下保存一个月都不变质。包装材料先行无菌(杀菌)后无菌充填包装。乳制品包括牛乳、咖啡用乳、加入果汁的乳包装过程为塑料片杀菌、成型、灭菌、充填、密封、修剪。 果汁饮料 果汁制品中,生长的微生物为木醋杆菌等醋酸菌和植物乳酸杆菌、明串珠菌属、芽孢杆菌、短杆菌等细菌和青霉菌、曲霉菌等。果汁饮料的无菌充填包装方法与牛乳相同。果汁pH在4.0以下,杀菌对象有酵母、霉菌、乳酸杆菌等。杀菌最高温度100℃以下,例如桔汁杀菌,93℃~100℃保持5~20秒钟急速冷却到20℃左右,无菌充填包装,进入杀菌过的铝箔纸无菌充填包装后货架寿命在室温下能保持一年以上。 清酒 清酒是含酒精10%~20%,pH4.5左右的酸性食品,细菌不易生长,但腐酒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大落菌在含20%乙醇的清酒中也能生长发育。清酒的无菌包装先用热交换器加热到70℃,冷却后无菌充填室内充填包装,包装材料有玻璃瓶、铝罐、PET等塑料容器,最近纸容器无菌充填包装时兴。 软质奶油 人体由于脂肪过剩,易生肥胖病或心血管病。为此,国际上时兴软质奶油,为人造奶油或脂肪减半的奶油,增加水和蛋白质。瑞典的软质奶油为防止微生物繁殖,使用无菌杯在无菌室内进行无菌充填包装。 肉食加工品 肉食加工品中,火腿、切片腊肠等上生长的细菌以芽孢杆菌属细菌最多,其次是葡萄球菌属、乳杆菌、微球菌等细菌。肉食加工品制造如火腿,先对原料灭菌使呈无菌态,然后烟熏、切片等,使微生物死灭是关键。

无菌制剂生产无菌操作技术的应用【1】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疗水平也不断进步、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

关于无菌制剂在现代社会也愈加普遍,因此,无菌制剂生产在医学发展舞台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结合国内外无菌制剂生产发展现状以及无菌操作技术的更新与研究成果,从无菌制剂的基本概况、无菌操作技术的普遍运用的基本技术,如隔离技术、信息工程技术等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无菌制剂生产中无菌操作技术的应用的实际情况,对现阶段的研究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无菌制剂;生产;操作技术;隔离技术;信息工程

1 引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医疗水平对我国医学改革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无菌制剂中无菌操作技术的发展于今天来说更是日新月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对于现代社会医学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对于与病患息息相关的无菌制剂生产更是不可忽视,由此不难得出,无菌操作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无菌制剂生产的现状分析

关于无菌,是指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无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也可以说无菌制剂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包括大小容量注射剂。

如果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目前国内外统一认定需要做无菌检验的药品制剂种类繁多,大致可以概括为十一种。

主要有:所有的注射剂;眼内注射溶液、眼内植入剂及供手术、伤口、角膜穿透伤用的眼用制剂;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软膏剂、乳膏剂;植入剂;用于烧伤、创伤或溃疡的气雾剂;用于烧伤、创伤或溃疡的喷雾剂;用于烧伤或创伤的局部用散剂;用于手术、耳部伤口或耳膜穿孔的滴耳剂与洗耳剂;用于手术创伤的鼻用制剂;冲洗剂;用于严重创伤的凝胶剂。

3 无菌操作以及无菌操作技术分析

无菌操作法系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利用或控制一定条件,使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操作方法或技术。

对于目前应用广泛的无菌操作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另一方面可以更广义的理解为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如外科手术需防止细菌进入伤口。

无菌操作不仅在医疗应用较多,而且在各种生物实验中也具有广泛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地生长和繁殖影响实验的进行,因此也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

在无菌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工作区的无菌与清洁,因此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并认真洗手和消毒。

在操作时,严禁喧哗,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止血钳、镊子等。

培养瓶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对于吸管应先用手拿后1/3处,戴上胶皮乳头,并用酒精灯烧烤之后再吸液体。

看似简要的细节,其实在无菌操作中至关重要。

4 无菌操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分析

无菌操作技术应用极为广泛,无论是生物学领域,还是医学制药方面,都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实际生产领域,人作为技术的操作者,却是无菌操作过程中的最大危险。

人体的不完全的无菌状态对现在无菌制剂生产中无菌操作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因此,技术的更新与进步要点之一就是克服现阶段的障碍。

隔离技术采用物理屏障的手段将受控空间与外部环境相互隔绝的技术,为一种绝对隔离。

而主要用于无菌药品生产的隔离器,能够利用可再生并且有效的方式去除污染,密封的或是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实现空气交换,以此防止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进入及人员带有的污染物进入受控的环境。

系统允许物料通过设计和验证过的通路进入及(或)排出,并排除污染物的进入。

隔离器主要用于无菌处理或无菌测试。

现代的隔离器多用不锈钢框架支撑窗、手套、转移站合格通风空调系统以及高效过滤器。

气流像一个活塞从上向下推进,又从隔离器底板被抽出。

隔离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满足产品质量改进的需要、安全防护的改进要求,同时降低运行成本、提供特殊环境,隔离技术使无菌操作有了“可移动的无菌室”。

5 信息工程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运用

新版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对无菌制剂生产领域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而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于无菌制剂生产在信息工程技术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无菌制剂生产可以通过对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灭菌设备数据采集系统、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等信息工程技术来调试和整合无菌制剂生产工作。

空调系统是无菌制剂生产环节中最关键的控制点,其对药品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灭菌设备是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是药品无菌保证的前提,而控制无菌的手段即是控制温度,以高温进行灭菌。

另一方面,数据采集系统在无菌制剂的应用则更为普遍。

信息工程以它独有的准确、高效、自动化等优势地位在无菌制剂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信息工程技术适用于无菌制剂生产,使无菌制剂产品质量有了保障,也使现阶段我国无菌制剂生产达到更高要求。

6 结语

无菌制剂生产对于现代制药和生物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菌制剂的投入和广泛运用,对于现代化制药产业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无菌针剂的核心生产工艺。

无菌制剂生产中无菌操作技术的应用更是保证药品安全、操作人员和最终使用药品者安全的必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大无菌制剂生产与无菌操作技术的及时更新,保持其领域先进性,同时生产出更加合格的产品,减少了生产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不仅是对无菌制剂生产领域的要求,也是对操作人员与药品最终使用者安全的承诺。

参考文献

[1]崔菊霞.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药事,2013,02:158-159+162.

[2]方伟忠.无菌制剂生产技术的发展――隔离技术[J].机电信息,2011,17:46-49.

[3]赵敏.信息工程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2,11:47-50.

[4]白荣.无菌制剂生产中常见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医药,2007,02:140-141.

[5]吕慧侠,周建平.灭菌和无菌制剂及其制备技术发展概况[J].机电信息,2004,06:54-58.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2】

关键词:无菌操作;技术;应用

无菌操作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无菌制剂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

无菌制剂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本文对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提倡洁净室中要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操作

1.1 发菌量

洁净室内的发尘量,产品、材料等在运送过程中的发尘与人体发尘量相比,一般可忽略;发尘主要来自人,占90%左右。

动作时的发尘量一般达到静止时间3-7倍。

工作人员产生的污染:人类每分钟脱落约1000片皮肤(平均大小为30*60*3微米);人类的头发一直在脱落;人类以0.9m/s的速度行走时每分钟将产生5000000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人类静止和坐立每分钟将产生10000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人类在头部和躯干做动作时每分钟将产生1000000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

洁净室内当工作人员穿无菌服时:快步行走时的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人;静止时的发菌量一般为10-300个/min.人;躯体一般活动时的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人;无口罩发菌量:有口罩发菌量1:7~1:14;穿平常衣服时发菌量3300~62000个/ min.人。

一般规定洁净室内无菌衣人员的静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300个/ min.人,动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1000个/min/人。

1.2 相关规定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第三十三条,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应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

第二十条,洁净区内的人数应严加控制,检查和监督应尽可能在无菌生产的洁净区外进行。

第三十七条,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的表面。

第二十四条,更衣和洗手必须遵循相应的书面规程,以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

第三十七条,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的表面。

第二十四条,更衣和洗手必须遵循相应的书面规程,以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

2 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的现象

使用过的手套乱放、脱去手套的手不经消毒便去开门、挤压工作服、奔跑、大声呼喊除非确实需要、灭菌后的西林瓶倒下,手臂伸在敞口的西林瓶上、戴手套用手接触表面及物料、在感冒或在其他疾病期间进入洁净室、在洁净室内戴首饰和手表、在工作台上滑动物品、靠在表面上、通过洞口、进出口或气闸进行交流、打喷嚏、触摸地板。

3 原因分析

无菌意识不强。

无菌培训内容多是微生物学对无菌操作少。

在设备出现小的故障时,操作人员会做一些非正常的操作动作,违反无菌操作的行为时有发生。

4 解决办法

反复进行无菌概念的培训,并根据生产实际,制定详细的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人员的更衣可能是非常大的微生物污染风险,人体污染源在更衣过程中很有可能污染无菌服。

因此,两套无菌服非常重要,外面的无菌服要求严格做到在无菌的更衣室更衣,并且确保不被人体污染。

无菌室必须限定进入的人数。

人员数量应该经过验证证明对无菌环境的相关指标没有影响才能确定最大的人员数量。

洁净室人员的一切行为规范,都必须符合无菌操作原则,任何操作方式不得影响产品的无菌性。

非生产人员在更衣过程以及无菌生产区域的操作等很有可能会给无菌生产区域带来微生物的污染。

因此应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无菌生产区域,如果需要进入,应该经过仔细培训并有无菌生产区域人员带领和监控。

设备的正常运行非常关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操作人员减少非正常操作的.主要保障。

5 讨论

无菌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过程的高风险性,如何控制质量风险,是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必须强化操作人员的无菌观念,并对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进行监督,建立操作人员的利益与产品质量挂钩的机制,是保障无菌药品的无菌性的有效方法。

由于操作规程中不可能事元巨细,必须建立良好行为规范。

关键区域的良好行为规范要求应包括:尽量减少进入洁净区的人数和次数;仅用无菌工器具接触无菌物料;人员在进入无菌区域前应用无菌的消毒剂(如酒精)消毒双手,待消毒剂挥发干后方可进入无菌区域;每次接触物品后应对双手进行消毒,晾干后进行下一步操作;进入关键区域后应定期检查着装;着装要求正确的洁净服尺寸,穿戴未破损的洁净服,不涂指甲油,不能化妆,不能戴首饰,不能混淆洁净服类别,不戴手表。

从减少微生物污染风险角度而言,建议戴手套和戴口罩在穿好内层无菌服之后进行,然后再穿上外层无菌服。

姿势的要求:使身体远离产品,不能挤压工作服,不能靠在表面上,身体站直以最小化破坏气流,保持手臂在腰线或以上。

动作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当不参与工艺操作室,动作平稳、准确、平滑,不能奔跑,操作者应站或坐。

行为要求:不能触摸地板。

当有物品跌落,如果不会产生风险的话可以在清场时去除,在关键区域中的任何时候,双手都不应接触地面等。

讲话要求:不能通过洞口、进出口或气闸进行交流,无不必要的谈话,不能大声呼喊除非确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敏,曹江华,孟泉科.药品生产的风险控制策略探索[J].山东化工,2014(2).

[2]宁黎丽,邵颖.对眼用制剂无菌要求和灭菌工艺的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2008(9).

[3]李远文,宋志德.加强无菌制剂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安徽医药,2009(3).

[4]邵俊狄.无菌环境的粒子动态控制和监测[J].上海医药情报研究,1998(3).

[5]黄怀元.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管理探讨[J].中国药事,2009(1).

[6]陈震文,陈纪鹏.谈中药企业非无菌制剂的GMP认证[J].中成药,2003(8).

[7]徐影,何立波,刘小军.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甲醛熏蒸灭菌的验证[J].天津药学,2006(4).

[8]缪德骅.总结经验,把我国的GMP修改得更好[J].上海医药,1999(3).

[9]王培,臧恒昌,曾英姿.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J].中国药学杂志,2011(13).

[10]霍秀敏.无菌制剂的灭菌方法和灭菌工艺的验证[J].药品评价,2005(6).

[11]白荣.无菌制剂生产中常见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医药,2007(2).

[12]郑珂.无菌制剂生产设备在线清洗与在线灭菌的重要性探讨[J].齐鲁药事,2009(5).

[13]丛佳.欧洲共同体GMP补充指南[J].中国药事,1990(S1).

无菌药品生产无菌保证的【3】

【摘要】在目前的药品制作和生产工作中,无菌药品生产是要求最为严格、风险最大的制药项目之一。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最新出版的药品控制对于无菌生产的变化和要求最大,也对其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认识标准,从而对药品的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提出了保证依据。

本文就无菌药品生产中各个无菌控制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工作和控制要点。

【关键词】无菌药品;生产;制药

药品生产控制和产量质量有更好的保证,中国制药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无菌控制水平提升的挑战;然而很多药企为了通过认证,不得不投巨资改造环境,并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但是仅有硬件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如何正确理解“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按照法规要求合理地设计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过程控制,顺利实现新版GMP的认证要求,从细节入手,切实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一、无菌药品概述

新世纪以来,随着无菌药品的不断增多,相关企业和单位在工作中逐步对无菌药品的生产保证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认识,同时在工作中的过程不断提升整体无菌保证能力和控制水平,从而解决无菌药品生产中存在的各种操作风险和细节性问题,有效的控制其生产质量和效益,从而做到真正的实现无菌药品的生产要求。

1、无菌药品概念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2、无菌药品的制药要点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二、无菌药品生产保证研究

无菌药品生产在目前的制药领域中最受人们关注,是当前制药领域中最为关键和重视的一部分和工作模式。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对于无菌药品的生产器械、工作人员和物料在生产之前都需要采用相关的灭菌措施和方法来进行灭杀和消除各种微生物与病菌,从而保证无菌药品生产的质量、持续进行,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同时有效的保障药品生产质量和药效要求。

1、生产原则

药品在生产中,其最终目的在于为人类生活和身体健康提供高质、高效的药物体系,从而形成一套综合性、完善的制药体系。

因此,在目前的制药生产中,我们需要满足其使用用途和预定的功能发挥要求,尽可能的降低其中还有包含的各种微生物元素,使得其中各种微粒和污染物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与处理,从而使得其形成无菌或者没有其他污染的一种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也是当前生产中最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一种内容方式。

无菌药品特别是各种输液、注射剂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产品,因此要对于洁净区工作人员、工作环境以及各种设备和装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在各种物料进入之前要提前做好处理和消毒、在生产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原则在于防止各种污染源的产生与出现,特别是相关人员或者物料,更是要严加控制,建立严格的岗位控制理论和控制体系,从而使得无菌制药能够达到预计标准和要求。

2、生产工艺分类

在目前的无菌药品生产中,将其生产工艺按照目前的设备和用途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主要是采用最终灭菌工艺形成的最终灭菌产品,也是工作中最终形成的一种灭菌药品;部分药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是以无菌生产为主的生产措施和方式。

3、生产控制要点

3.1遵循国家规定要求

在当前最新颁布的GMP规定和实施基础上,确保无菌药品的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工作中必须从生产管理抓起的一个工作重点模式,同时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牢牢抓住有法必依、照章办事和有据可查的工作模式,这种生产措施和工艺的应用对于实现无菌药品生产质量十分关键和重视,成为整个制药工程抓奶哥最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一部分。

在目前的制药生产工作中,做到相应的依法、执法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生产工艺的规定是通过从产品的设计、质量标准、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总结和处理的过程,这也是目前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项内容和环节,同时也是实现生产控制的基础所在。

3.2生产工艺规程规范要求

在目前的制药生产工作中,无论是新颁布的GMP还是传统的管理规范,都对药品的生产和包装提出了明确的管理控制要求和基础依据,这也是整个生产制药工作中主要的法律基础和法制依据。

无菌药品在生产工作中,所谓的药品生产主要值得是在规定生产一定数量或者需要的原始材料和包装材料商都需要注明各项注意事项和生产工艺,并且在经过批准之后其不得随意进行改变。

生产工艺规程是生产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它是编写岗位操作法和制定岗位生产记录表格的依据。

岗位操作法将工艺规程中的工艺条件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使生产操作程序更加明确,也就是说工艺规程对生产过程是指导性的文件,而操作法则是实现工艺要求如何执行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工艺规程是生产管理的核心,是章与法,是生产的依据,是GMP指导思想的体现;而操作法是如何执行工艺规程的方法与措施,是实践照章办事的步骤与程序。

生产记录则是执行规程、操作参数、执行结果的文字和数据的记载,是有据可查的重要档案。

它们三者构成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4、操作技术

4.1人员操作

从事无菌操作的人员及进入的其他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挑选,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4.2时间要求

微生物无处不在、而且是动态生长的,以几何数裂变繁殖。

因此时间限制是控制微生物数量所必要的。

注射用水在24小时内使用,已消毒用品用具在,48小时内使用,洁净区的废弃物不得堆积及时退出,减少污染。

三、结束语

无菌检查不是也不可能拿一个批的产品百分百地检查,这样,含有少量微生物污染产品的批也有可能通过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无菌检验结果仅提供一个提示性的参考,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必须依靠生产操作的严格控制和验证,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合理的工艺流程。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的无菌产品将日臻完善。

酵素生产工艺研究论文

新鲜的柠檬中含有微量的酶,与糖一起放在密封瓶中,会发生剧烈的酵解反应和酶促反应,使食物中的酶活性大大提高,酶的数量激增,最终形成对人体有益的酵素。由于各种食物原料中含有不同的酶,因而可制成具有不同治疗及保健功能的酵素。

常见的水果、蔬菜、糙米、菌类、药食同源中药等均可作为酵素发酵的原料。酵素生产工艺的特点是:为防止杂菌生长和产生酒精,可加入酿造米醋及较高浓度的异麦芽糖、白糖或红糖等;发酵周期比较长,一般为几个月至2年等。也有采用二次发酵工艺,即经过后熟工艺得到酵素产品。

扩展资料

酵素属于营养机能食品行列,是指以补充一定功能成分为目的的保健食品。政府通过事后监督的形式对其进行管理。但为了打击虚假宣传,日本厚生劳动省规定,不得在营养机能食品的产品标识中出现“能够达到某种特定保健目的”的字眼。

我国关于酵素产品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发展也才刚刚起步。因为缺乏针对性的监管和控制,相应的工艺技术、品质评估标准和管理法规并不完善,致使现在国内市场上的酵素品种单调,质量良莠不济,真正具备QS认证或具备保健批文的产品很少。目前亟需规范酵素产品的工艺技术,加快制订相关质量安全标准及可靠功能标识,对广大消费者进行科学常识的宣传和普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酵素(食物发酵后的产物)

百度百科-水果酵素

百度百科-柠檬酵素

不知道你要做那种酵素,适用于科研还是毕业论文,我之前做过苦瓜枸杞酵素醋­,你看看有用么材料:苦瓜300克、宁夏枸杞(五硫磺)100克、有机糙米醋520ml、椴树花蜜250克 / 1/4罐、Oligo900纯寡糖浆90克 / 15小包(或15汤匙)做法:1)、将苦瓜洗净后晾干,切片备用。枸杞无需清洗。2)、把准备好的材料分成3分。顺序将苦瓜、枸杞以层段的方式堆叠放入玻璃瓶内,淋上纯寡糖浆及花蜜。其余2份材料皆如此处理。3)、把3份材料都放置好,倒入有机糙米醋,放置一层保鲜膜于瓶口密封。存放阴凉处约2个星期后即可饮用。发酵2-3个月效果更佳。 4)、饮用时,取30ml稀释10倍水即可,酵素渣也可一起食用。苦瓜枸杞酵素醋有清暑涤热,清心明目的解毒作用。可缓解肝肾阴虚的血压高、精神焦虑造成的眼红疼痛等症,也可改善高血糖症。提醒您苦瓜和枸杞的功能:苦瓜性凉味苦,能清肝明目,消炎解毒,对火气较大,常长青春痘、疹子的人很适合。其独特的维生素B17和生理活性蛋白质,更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是很好的抗癌蔬菜。据近代药理试验,苦瓜更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枸杞能滋养肾脏,保护肝脏,对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所含的丰富的胡萝卜素对眼睛有很大益处。

以糖类、淀粉和其它工农业副产物为原料,用发酵培养法生产的微生物制品。是酵母菌的简称。酵母是人类直接食用量最大的一种微生物。 1986年,全世界面包酵母的年产量为180万吨 (以30%固形物计)。酵母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分和B族维生素等,以及酶、辅酶、核糖核酸、甾醇和一些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有些酵母菌如酿酒酵母在嫌气条件下具有将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能力。 发展简史 公元前2300年,人类就开始利用含酵母的“老酵”制作面包。从埃及塞倍斯(Thebes)地区出土的面包房和酿酒房的残余模型看,早在公元前2000 年人类就已较好地利用酵母制作发酵食品和酿酒。公元前13世纪,面包焙烤的技术从埃及传到地中海和其它地区。1680年 A.van列文虎克用显微镜从一滴啤酒中发现酵母细胞,不久,人类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酵母(啤酒酵母泥)发面。酵母的重要性逐渐引起工业界的注意。 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革命产生了大量人口密集地区,要求工业界大规模的生产面包酵母以满足生产面包的需要。1846年,奥地利人 M.马克霍夫在维也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酵母厂。该厂以粮食为原料,采用温和的通风培养法同时得到酵母和酒精,此法被称为“维也纳法”。因为是采用压榨机将 酵母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所以产品称为“压榨酵母”。1876年,法国人L.巴斯德关于空气中的氧能促进酵母繁殖理论的发表,为大规模通风培养生产酵母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期,由于酵母离心机的问世,丹麦和德国开始采用楚劳夫(Zulauf)法生产酵母,即将糖液缓慢地流入通风的发酵液内,俗称“流加培 养法”、“批式培养法”。楚劳夫法产品得率高,原料消耗低,过程易于控制,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20世纪20年代起,酵母生产用原料扩大 到使用糖蜜、木材水解液、亚硫酸纸浆废液和糖蜜酒精糟液等。60年代,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及其二次加工产品(如醋酸、乙醇和甲醇等)为原料的工厂相继建立,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利用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传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德国开始研究用现代化方法生产酵母,以解决粮食缺乏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至此,生产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为活性干酵母的生产提供了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客观上推动了酵母生产的发展。由于压榨酵母含水量高,易于腐败,需要冷藏车运输等因素,不能满足战时特 殊环境的要求,导致活性干酵母的大规模生产。1945年,美国和欧洲一些军事机构、工厂共生产 400多万磅活性干酵母供战时急需。活性干酵母除主要供应面包和糕点等焙烤行业外,已扩大到在酿酒主要是葡萄酒和其它果酒酿造中应用。由于遗传工程和干燥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高发酵力的、可直接与面粉混合使用制成面团的快速活性干酵母在60年代末问世,由荷兰古斯特公司首先开发和生产。 中国的酵母生产始于1922年。1949年以前只有上海大华利卫生食料厂和上海新亚酵素厂生产面包酵母,年产量仅为12t(以干酵 母计)。50年代,中国的酵母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建立了数十家生产厂,并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80年代初,酵母生产厂已迅速增加到40多家。广东省酵 母生产居全国首位,到1988年,已建成年产2kt快速活性干酵母工厂两家。此外,江苏、河南等地建成利用味精废液、酒精废液等生产饲料酵母的工厂,年产量为 100~500t。面包酵母的种类已由单一的压榨酵母增加了活性干酵母、快速活性干酵母。食用酵母、药用醇母和饲料酵母的生产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1985年,中国酵母总产量已达11kt,其中面包酵母为5kt左右。 世界酵母生产正向大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生产过程已由计算机控制,劳动生产率高,如丹麦酒精公司酵母厂平均每人每年生产200t 压榨酵母。面包酵母产量较大的有荷兰吉斯特公司,年产量为200kt,其中一半加工成快速活性干酵母出口;法国勒沙夫公司为150kt;美国环球食品公司 为120kt。 产品种类 酵母产品有几种分类方法。以人类食用和作动物饲料的不同目的可分成食用酵母和饲料酵母。食用酵母中又分成面包酵母、食品酵母和药用酵母等。 面包酵母 又分压榨酵母、活性干酵母和快速活性干酵母。 ①压榨酵母:采用酿酒酵母生产的含水分70~73%的块状产品。呈淡黄色,具有紧密的结构且易粉碎,有强的发面能力。在4℃可保藏1个 月左右,在0℃能保藏2~3个月。产品最初是用板框压滤机将离心后的酵母乳压榨脱水得到的,因而被称为压榨酵母,俗称鲜酵母。发面时,其用量为面粉量的 1~2%,发面温度为28~30℃,发面时间随酵母用量、发面温度和面团含糖量等因素而异,一般为1~3小时。 ②活性干酵母:采用酿酒酵母生产的含水分8%左右、颗粒状、具有发面能力的干酵母产品。采用具有耐干燥能力、发酵力稳定的醇母经培养得到鲜酵母,再经挤压成型和干燥而制成。发酵效果与压榨酵母相近。产品用真空或充惰性气体(如氮气或二氧化碳)的铝箔袋或金属罐包装,货架寿命为半年到 1年。与压榨酵母相比,它具有保藏期长,不需低温保藏,运输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③快速活性干酵母:一种新型的具有快速高效发酵力的细小颗粒状(直径小于1mm)产品。水分含量为4~6%。它是在活性干酵母的基 础上,采用遗传工程技术获得高度耐干燥的酿酒酵母菌株,经特殊的营养配比和严格的增殖培养条件以及采用流化床干燥设备干燥而得。与活性干酵母相同,采用真 空或充惰气体保藏,货架寿命为1年以上。与活性干酵母相比,颗粒较小,发酵力高,使用时不需先水化而可直接与面粉混合加水制成面团发酵,在短时间内发酵完毕即可焙烤成食品。该产品在本世纪70年代才在市场上出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食品酵母 不具有发酵力的繁殖能力,供人类食用的干酵母粉或颗粒状产品。它可通过回收啤酒厂的酵母泥、或为了人类营养的要求专门培养并干燥而得。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在普通的粮食制品如面包、蛋糕、饼干和烤饼中掺入 5%左右的食用酵母粉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酵母自溶物可作为肉类、果酱、汤类、奶酪、面包类食品、蔬菜及调味料的添加剂;在婴儿食品、健康食品中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由酵母自溶浸出物制得的5′-核苷酸与味精配合可作为强化食品风味的添加剂(见核苷酸类调味料)。从酵母中提取的浓缩转化酶用作方蛋夹心巧克力的液化剂。从以乳清为原料生产的酵母中提取的乳糖酶,可用于牛奶加工以增加甜度,防止乳清浓缩液中乳糖的结晶,适应不耐乳糖症的消费者的需要。 药用酵母 制造方法和性质与食品酵母相同。由于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酶等生理活性物质,医药上将其制成酵母片如食母生片,用于治疗因不合理的饮食引起的消化不良症。体质衰弱的人服用后能起到一定程度的调整新陈代谢机能的作用。在酵母培养过程中,如添加一些特殊的元素制成含硒、铬等微量元素的酵母,对一些疾 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如含硒酵母用于治疗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并有一定防止细胞衰老的作用;含铬酵母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等。 饲料酵母 通常用假丝酵母或脆壁克鲁维酵母经培养、干燥制成。是不具有发酵力,细胞呈死亡状态的粉末状或颗粒状产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30~40%左右)、B 族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广泛用作动物饲料的蛋白质补充物。它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缩短饲养期,增加肉量和蛋量,改良肉质和提高瘦肉率,改善皮毛的光泽度,并能增强幼禽畜的抗病能力。 产品质量 面包酵母的主要质量指针是发酵力,即在一定时间、温度和一定种类的面团中发酵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以ml数表示)。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测定方法为黑达克面团 法。美国、西欧国家和中国等采用此法。苏联采用面团发酵后增加的体积量计算酵母的发酵力。罗马尼亚采用将面团沉入水中,计算面团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计算酵母的发酵力。由于各酵母厂采用的测定条件如温度、时间、酵母用量、面团种类不同,尚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一般发酵力的范围为500~1200,数值越大表 明酵母的发酵力越高,产品质量越好。食品酵母和药用酵母主要以蛋白质和 B族维生素含量为标准。饲料酵母主要以蛋白质含量为分级标准。 生理酵母营专性或兼性好氧生活,目前未知专性厌氧的酵母。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来获取能量。 C6H12O6 (葡萄糖) →2C2H5OH + 2CO2 在酿酒过程中,乙醇被保留下来;在烤面包或蒸馒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将面团发起,而酒精则挥发。 生殖酵母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一些酵母,如假丝酵母(或称念珠菌,Candida)不能进行无性繁殖。 生产方法利用发酵工业中常用的通风流加培养法,将琼脂斜面试管内的纯种酵母经过数次逐级扩大增殖培养,再在发酵罐内增殖培养后,经过离心分离、压榨和干燥得到酵母产品。下图表示以糖蜜为原料生产面包酵母的流程。 分离多数酵母可以分离于富含糖类的环境中,比如一些水果(葡萄、苹果、桃等)或者植物分泌物(如仙人掌的汁)。一些酵母在昆虫体内生活。 用途最常提到的酵母酿酒酵母(也称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自从几千年前人类就用其发酵面包和酒类,在酦酵面包和馒头的过程中面团中会放出二氧化碳。 在医药工业中,酵母及其制品用于治疗某些消化不良症,并能提高和调整人体的新陈代谢机能。因此,药用酵母的生产在酵母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酵母属于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易于培养,且生长迅速,被广泛用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如酿酒酵母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也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材料。 危害有些酵母菌对生物或用具是有害的,例如红酵母(Rhodotorula)会生长在浴帘等潮湿的家具上;白色假丝酵母(或称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会生长在阴道衬壁等湿润的人类上皮组织。 酵母菌在畜牧业中,酵母广泛用作精饲料以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对提高禽畜的出肉率、产蛋率和产乳率,对肉质的改良和毛皮质量的提高均有明显的效果。 ①菌种:用于生产面包酵母的菌种为酿酒酵母。用于生产食品酵母和药用酵母的菌种有酿酒酵母和葡萄汁酵母。用于生产饲料酵母的菌种有产朊假丝酵母和脆壁克鲁维酵母,后者也可用于生产食用酵母和用于制备酵母自溶物等产品。 ②原料:主要是甜菜糖蜜(见甜菜制糖)、甘蔗糖蜜(见甘蔗制糖)和粮食原料。甜菜糖蜜含糖量高(还原糖50%左右),生产出的酵母颜色较浅。由于其含有不能被酵母利用的甜菜碱,因此酵母废水中的生物需氧量(BOD)较 高。甘蔗糖蜜的含糖量稍低于甜菜糖蜜,酵母生长时必需的生物素含量较高,灰分含量也较高。生产酵母时,如能采用80%甜菜糖蜜和20%甘蔗糖蜜,得到的酵 母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比较好。但不论何种糖蜜都含有妨害酵母生长和繁殖、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杂质,必须经过处理才能用于生产。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硫酸或磷酸加热处理澄清法。糖蜜稀释后,加少量酸并升温到90~100℃,在该温度下维持0.5~1.0小时,然后加石灰乳中和至糖液的pH为5.0左右,用 自然沉清法或机械分离法得到澄清的糖液供酵母生长和繁殖用。 玉米、小麦和土豆等也可作为生产酵母的原料。但由于酵母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必须用酸或酶法将淀粉水解为糖。由于淀粉水解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培养酵母的条件亦与糖蜜不同。此外,亚硫酸纸浆废液、木材水解液、乳清以及酒精废液和味精废液等都可作为生产饲料酵母的原料。苏联等国利用正烷烃和 甲醇等石油加工产品作为生产饲料酵母的原料。 为了保证酵母生长繁殖,除供应上述的碳源外,还必需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盐如磷酸铵、硫酸铵、硫酸镁、氨水和尿素等作为氮源和磷源。为了使面包酵母具有高的发酵力,添加的氮源与磷源量应有一定的比例。此外,生物素、泛酸、肌醇和硫胺素等都是酵母生长和繁殖的基本要素,可根据产品的种类及所用的原料加以适量补充。 ③增殖培养:从实验室的斜面试管纯种开始,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经三角瓶(500~5000ml)、卡氏罐(10l)、种母罐 (500~10000l)等逐级扩大培养,使酵母细胞量成倍增加,然后将种母罐内的酵母作为种母接入发酵罐,用通风流加培养法得到酵母,称为第一代酵母。继续用这种酵母为种母进行培养得到第二代酵母。用同样方法得到第三代酵母即为商品酵母。从三角瓶培养到种母罐培养一般采用12°Be′麦芽汁为培养基, 30℃微量通风培养12~24小时。如种母罐较大,可采用部分麦芽汁和部分糖蜜为培养基,30℃通风培养12~14小时,培养结束时,用显微镜检查酵母的 生长情况,酵母细胞应大小均匀,强壮,无杂菌。一般500l种母罐内培养可得到鲜酵母约5kg(以压榨酵母计)。 商品酵母的繁殖是在发酵罐 (50~200m3)内用通风流加培养法进行。将种母罐内的酵母加入发酵罐与一定量水混合成一定浓度,在通风条件下将糖液和营养盐按比例流加,30℃培养12~18小时。培养过程中残糖量控制在0.10~0.50g/100ml,并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调节培养液pH为4.5±0.5范围。通风量随发酵罐类型、培养条件及酵母种类而异,一般为1:1左右,即每分钟通入与发酵培养液体积 等量的空气。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泡沫用食用油或合成消泡剂消泡。培养结束时,酵母浓度一般为4~6%(干基计)。在理想条件下,酵母细胞可在2.5小时内成 倍增长,可将100g糖转化为56.7g干细胞物质。 ④分离和压榨:酵母繁殖培养阶段结束后,用离心机将酵母从发酵液内分离出,用水将酵母乳洗涤2~3次,除去发酵液内酵母代谢副产物、 杂质和杂菌等。一般最终酵母乳内含有18~20%酵母(以压榨酵母计)。如酵母乳的颜色较深,可增加水洗涤次数和水量,或添加少量的酸至洗涤水中以增加洗涤效果。正常的酵母乳为乳白色或略带米黄色。酵母乳再经板框压滤机或真空转鼓过滤机脱水。脱水后的酵母成饼状,水分含量为70~73%,加入少许食油及调 整水分后,经挤压机挤压成一定形状和重量的块状产品(如50g和500g),用蜡纸包装成为产品,在0~4℃贮藏、销售。 ⑤干燥:将鲜酵母制成活性干酵母的干燥是技术要求很高的过程,要避免酵母在干燥过程中受热而丧失发酵力。传统的干燥方法是先将鲜酵母挤压成圆柱形(2~3mm长)后,在箱式干燥机内采用连续或间歇式干燥,热空气温度不超过40℃。此法所用设备简单,但干燥时间较长,发酵力损失较大。现采用此法生产活性干酵母的厂家已为数不多。 国际上普遍采用流化床干燥设备用于商品活性干酵母和快速活性干酵母的生产,分连续和间歇式两种。干燥过程中,酵母颗粒处于沸腾状态。干燥初期,酵母含水分较高,进入的空气温度可达100~150℃,酵母脱水速度较快;干燥后期空气温度应适当降低,使酵母温度始终维持在30~40℃ 之间,总的干燥时间约 1小时左右,随干燥机的形状、装料量、空气状况等而异。在干燥前,往鲜酵母内加入某些种类的乳化剂可以改善干醇母的再水化性能,增强酵母对热干燥的抵抗能 力,减少发酵力的损失。通常采用的乳化剂有单硬脂酸山梨糖醇酐、蔗糖酯和柠檬酸酯等,添加量为酵母干物质量的0.5~2.0%。为防止干酵母的氧化,亦可 添加少量的抗氧化剂如丁酰羟基苯甲醚等,添加量为0.1%。由于这些化合物的添加,使活性干酵母的贮藏稳定性大为改善。 食品酵母、药用酵母和饲料酵母的干燥较为简单。由于这些产品不要求保留酵母的发酵力,可采用离心喷雾干燥法和滚筒干燥法。

这个草莓酵素,被称作是“冻龄女美食”,据说在日本主妇中十分流行。日本女子会保养也是人所共知的,值得称道的是,她们大都注重健康的保养方式,而非使用化学用品急于求成。比起精致的韩国人工美女,我更欣赏日本美女的淡雅天然。草莓酵素,做法不难,材料也是非常普遍的,口感也不错,非常值得一试。用草莓加同等量的糖,进行10天左右的发酵而形成的,过滤后,将汁存放在冰箱,喝的时候勾兑四五倍的水即可。喝酵素汁的时候要空腹喝,而且不能加热,酵素到48度以上就死了。主料2人份草莓250克辅料柠檬1个白糖250克步骤1草莓酵素的做法大全将新鲜草莓和柠檬洗净,草莓控干水分,切成2厘米大小的块,柠檬切成片,挖去籽步骤2草莓酵素的做法图解将一个带盖的瓶子用开水煮一下除菌,一定煮沸,自然晾凉,将草莓块和白糖放入瓶中,按一层草莓一层白糖的顺序放步骤3草莓酵素的家常做法最后放上柠檬片,最后用剩余的白糖将所有材料都封上,将盖子轻盖上(不用扣紧)步骤4可以每天搅拌,也可以让它自然发酵,但是尽可能让其表层保持湿润,否则果粒儿会发霉,如果是白霉,可以用干净的勺子捞去,并搅拌一下,如果是黑霉,那这酵素就算报废了步骤5草莓酵素的简单做法一般3天后会开始冒出小泡泡,10天~14天左右,可以将草莓块过滤出来,将汁盖紧盖子,放到冰箱中,喝的时候勾兑四五倍的水成品图烹饪技巧糖可以是白糖、红糖、冰糖、木糖酵等等,用冰糖的话请尽量选用小的颗粒,我用的是冰糖粉有的酵素方子是密封的,有的却需要每天搅拌,我综合了各种意见,貌似都可以的,但有一点要尽量表层的湿润,因此可以预留较多的糖放在表面,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霉变兑酵素的水不能太热,因此最好用温水和凉水勾兑

口服液生产工艺研究论文

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微生物制药中膜分离技术应用探析 【摘要】在当代的生物制药分离工程技术中,膜分离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具有显著应用意义。本文就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展开讨论,主要包括在抗生素、氨基酸、酶类分离纯化等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且根据应用效果,对膜分离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针对问题的改进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生物制药;分离浓缩 膜分离技术是现代生物制药分离工程的一门新技术,主要针对生物分离、生物浓缩以及净化提纯技术,是当代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其技术特点是:节约能量、保护产品原有结构不被破坏、无污染、操作简便、常温下可持续操作、有专一性等[1]。而且在膜分离技术中有各种不同的机制,以便用于不同的分离要求,特备是在热敏性物质的分离过程中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在食品的深加工以及医药的分离过程中都具有深远的应用意义,具备独特性和实用性。 1膜分离技术应用在抗生素、氨基酸和酶类分离纯化中。 1.1应用特点 与以往传统抗生素提炼工艺相比,膜分离技术程式更为简便,从传统的发酵液过滤、萃取、浓缩,简化为发酵液超滤、反渗透,之后经过脱色、干燥环节,就可直接生成产品。因此,膜分离技术不仅简化工艺、操作简单,而且投资少、执行费用低,更节省资源,对产品的结构和外观无破坏,且保证质量,材料分离效率和产品收成率均比较高。由于膜分离技术对溶剂量的要求极低,因此提纯、加工后的废液处理也更为简易。 1.2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发酵液后的处理,根据截留孔径的不同和分子量的大小,可将处理过程分成十余种,其中较为主要的是超滤、微滤、纳滤、反渗透、渗透蒸发、液膜分离、电渗析、气体分离等技术[2]。 超滤膜分离术截留孔径为2-50nm,采用压差和流速原理,在常温情况下,利用高分子薄膜渗透性,将小于膜孔径的低分子量物质过滤,而将高分子量物质截留,从而提升产品纯度。目前已开发出1000 - 100万分子量超滤膜,可根据分子大小及产品要求纯度对发酵液进行过滤处理,从而将酶、多糖、蛋白质、病毒等大分子物质截留,保证产品纯度。 微滤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细胞收集、液固分离等技术环节,采用筛分原理,将直径0.01-10um以上的粒子截留,防止细菌、细胞、不溶物等物质进入发酵液中,是超滤之前重要的预处理过程。 纳滤膜分离技术截留孔径大约在2nm左右,可高度截留小分子物质,如抗生素、染料、双糖、合成药等小分子物质都会进行截留,而对于有机物、无机盐、水等小分子物质有益物质,可以通过,同时对产物起到浓缩作用,由于膜表明呈负电性,可 *** 水垢污染,此膜分离技术获得较快发展。 反渗透分离技术采用溶解扩散原理,通过截留氨基酸、盐等小分子物质,而通过溶剂分子,从而利于有机物的浓缩,提高纯度。 液膜萃取技术,将萃取与反萃取相结合,利用液膜的选择透过性,将两个液相隔开,进行物质分离。液膜采用均质膜,其表面活性剂,具有传质速度快、分离率高、选择渗透性好,且分离、浓缩可同时进行等特点,为此近几年液膜萃取技术在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领域备受关注,如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的提取就是液膜萃取技术应用的典型例子。但液膜萃取所需原料复杂、膜流动载体单一、易破裂、堵塞等缺点,也是该技术没能进行广泛退刚的原因。 2技术缺陷及改进 由于在压力驱动下,料液透过膜过程中容易被截留,于是导致膜与本体溶液介面间的浓度越来越高,形成较强渗透压,容易在膜表面形成沉积,从而为物质通过造成阻力,使膜发生溶胀或使膜效能恶化,结晶析出,堵塞流道。此外,在物料处理中,由于粒子、溶质分子与膜之间的屋里化学反应,以及浓度极化导致的膜表面浓度超标,很难溶解,膜表面及孔内吸附、沉积引起孔径变小或阻塞,而使膜的透过性和分离性出现不可逆的破坏[3]。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改进:1膜表面改性,可采用改变膜表面极性和电荷的方式,减轻污染;采用吸附力强的溶质吸附, 对于醋酸纤维膜可采用阳离子活性剂进行辐射嫁接,该表膜表面极性,此方法有助于膜表面改性处理,从而提升膜抗污染性及亲水性,增加溶液通量;2有效清洗。针对长期存在的膜污染问题,可采用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方法进行处理,如果高速流动液体进行冲洗,或海绵球擦洗等,也可采用表面活性剂、螯合剂、过氧化氢、磷酸盐等清洗剂进行清洗,从而去除膜孔、膜面的污染物,增强膜面透过性,延长膜寿命;3引进新型膜材料。陶瓷膜、玻璃膜、金属膜是近几年开发的新型膜材料,具有耐高温、耐溶剂、抗老化、耐细菌、再生性强等优点,且有助于膜截留效能改进,在业界受到广泛应用,是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品种。 3技术革新 在膜分离技术领域,膜萃取、膜反应、膜蒸馏、亲膜分离等技术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方向。这些技术将传统分离技术与现代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将两种技术的有点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膜技术的高分辨应用,促使蛋白质-病毒分离术、膜色谱、蛋白质切线流分离等技术更为纯熟,效果更好。这些膜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对今后生物制药的分离技术、以及现代生物制药的提纯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力量。为此,在未来膜技术领域,人们在关注膜分离渗透性及选择性的同时,也会更注重膜材料、性质、以及相关技术原理等内容,从而为膜分离技术的提升和跨越,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邬方宁.膜分离技术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J].天津药学.201002:196. [2]谷大建;徐巍.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806:237. [3]施东魁;胡春梅.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医药生产和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615:257-259. 篇2 试分析膜分离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膜分离技术因其便于操作、过程易于控制以及无污染、能耗低等优势,在中药的制药过程中应用广泛,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加强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领域,着重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的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中药制药;应用进展 一、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领域 一膜分离技术及其特点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在化学位差以及外界能量的推动下,让混合物其中一部分组分通过选择性透过膜,而另一部分则被透过膜截留下来,并有机结合透过膜在分离混合物时,混合物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迁移率这一特性,从而实现分离混合物或对其展开浓缩以及提纯等目的新型分离技术。在膜分离过程中,没必要将新物质引入,而且分离中无相变化产生,因此对环境的污染较少,同时所消耗的能量较低,能有效的节约能源。此外,化学势能差以及压力差是膜分离的主要驱动力,其分析装置无运动部件,因此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 二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领域 1.常规除杂。运用膜分离技术,可将热原、鞣质以及蛋白等中药内的大分子杂质去除。例如,运用膜分离技术中的微滤技术,进行何首乌水提液的精制,去除的固体杂质高达67%左右,可获得良好的精制效果; 2.有效成分提纯。当前,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的现代化生产中,在进行提纯植物有机酸与色素、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中应用广泛; 3.中药提取液浓缩。一般情况下,在多数的中药提取液中,其目标产物具有的浓度相对较低,要获得最终的产品,通常需要经过大比例干燥或浓缩才能实现。在中药提取液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可将提取液中的无机盐类以及水去除,最终完成中药提取液的浓缩; 4.药酒与中药口服液生产。1在药酒的生产过程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利于除菌率以及澄明度的提高;且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依然能保障药酒的效能;2在运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生产中药口服液的过程中,生产的产品具有较大的黏度,且含有大量絮状物、亚微粒等。在中药口服液的生产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可增加口服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同时还利于中药口服液的澄明度的大幅提升; 5.中药注射剂、浸膏制备。1在中药浸膏制备过程中,采用膜分离技术,能有效缩减中药浸膏崩解时限,提高其崩解效能,并使浸膏中有效成分含量大幅提升,减小中药浸膏的体积;2相较于采取石硫醇法以及醇水法等传统方法进行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而言,应用膜分离技术可将热原以及杂质等有效去除,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大幅提升制备产品的澄清度。同时,运用膜分离技术进行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还能产生脱色作用。 二、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分析 一微滤与超滤 可将微滤与超滤的过程看做是一个以膜为介质而展开过滤的过程,它主要是在压力差作用下,结合膜孔径大小而实施筛分的过程。混合液体在压力差作用下通过膜时,比膜孔径小的分子被富集起来,并截留住比膜孔径大的大分子物质,完成混合物分离。在这一分离的过程中,由于分离膜上不断滞留了许多大分子物质,从而降低了膜的通量。加之阻塞以及浓差极化产生的膜污染问题,导致实际膜通量<5%的纯水通量。微滤操作压差通常在0.01MPa-0.2MPa之间,0.1um-5um为其膜孔径范围,适用于含细菌、微粒的溶液的纯化与分离,提取液的澄清等;超滤操作压差通常在0.1MPa-1.0MPa之间,在提纯与分离气体、含胶状物质以及大分子的溶液中应用广泛,同时还用于纯化与浓缩中药提取液,去除内毒素,制备注射剂与口服液等。 二纳滤 在纳滤过程中,压力差是其主要的驱动力。在纳滤分离过程,所需的操作压力<1MPa。同时,运用这一分离技术,其截留物的分子直径约为1nm,而且纳滤膜带电荷,从而在较低的压力作用下,纳滤膜具有的脱盐率较高。此外,纳滤膜的抗污染能力较强,耐压性较高,同时还利于节约投资费用。纳滤在中药分离、浓缩以及精制等过程中应用广泛。 三反渗透 反渗透主要是指实际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于溶液一侧,并通过膜,使溶剂分子流向溶剂侧,并确保溶剂分子流向溶液侧的数量多于其向溶液侧透过的数量的过程。静压差高于渗透压以及选择性透过膜是反渗透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在该过程中,操作压力通常为1.5MPa-10.5MPa,0.1nm-1.0nm为截留分子直径。在中药制药中,反渗透主要应用于浓缩药液、水回收利用以及脱除各类无机盐等。 在中药制药中,除以上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之外,膜蒸馏、分子印迹技术以及膜整合联用技术在中药的生产过程中也普遍应用。如,运用膜蒸馏技术精制中药,或在人参综合利用中,运用膜蒸馏技术进行人参露与洗参水的浓缩等。 膜分离过程具有分离效率高、可实现自动化与连续操作,而且分离过程简便等优势,使膜分离技术发展成为当前最为节能、高效的分离与浓缩技术之一。在中药制药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中药生产周期,并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此外,还可提高中药的附加值,在中药生产中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中药制药中,要立足于实际,推广运用膜分离技术,推动中药制药工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薇薇,王永刚,刘忠政,李振峰,孙洪贵.现代中药制药生产中的膜分离技术及其装备[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06:906-911. [2]樊君,代巨集哲,高续春.膜分离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11,03:180-184. [3]韩伟,罗文锋,孙晓海.固体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研究进展[J].机电资讯,2012,11:13-16. [4]王艳艳,王团结,彭敏.膜分离技术及其装备在中药制药过程中的应用[J].机电资讯,2013,08:14-19.

药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答案补充提供一些药品的论文题目,供参考。1、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2、分散片的制剂工艺研究3、注射液制剂工艺的改进4、几个质的提取和转化5、口服液制剂工艺研究6、颗粒剂制剂工艺研究7、片剂制剂工艺研究8、栓剂制剂工艺研究9、片剂的质量标准的研究10、胶囊的质量标准的研究11、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12、颗粒剂质量标准的研究13、栓剂质量标准的研究14、中药成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研究15、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16、紫外分光度法测定制剂的含量17、HPLC法测定制剂的含量18、药品标准中制剂测定方法的改进19、某药物的生产工艺的改进20、某药物的合成工艺的改进21、制剂的药效研究22、制剂的剌激性研究23、制剂的稳定性研究24、医院处方调剂的改进25、医院药品管理的改进26药物生物转化生产新工艺探索27、酶促反应生产药物工艺路线探索28、BTC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研究29、新药开发药效学研究30、新药毒性研究

酵素生产工艺研究毕业论文

这个草莓酵素,被称作是“冻龄女美食”,据说在日本主妇中十分流行。日本女子会保养也是人所共知的,值得称道的是,她们大都注重健康的保养方式,而非使用化学用品急于求成。比起精致的韩国人工美女,我更欣赏日本美女的淡雅天然。草莓酵素,做法不难,材料也是非常普遍的,口感也不错,非常值得一试。用草莓加同等量的糖,进行10天左右的发酵而形成的,过滤后,将汁存放在冰箱,喝的时候勾兑四五倍的水即可。喝酵素汁的时候要空腹喝,而且不能加热,酵素到48度以上就死了。主料2人份草莓250克辅料柠檬1个白糖250克步骤1草莓酵素的做法大全将新鲜草莓和柠檬洗净,草莓控干水分,切成2厘米大小的块,柠檬切成片,挖去籽步骤2草莓酵素的做法图解将一个带盖的瓶子用开水煮一下除菌,一定煮沸,自然晾凉,将草莓块和白糖放入瓶中,按一层草莓一层白糖的顺序放步骤3草莓酵素的家常做法最后放上柠檬片,最后用剩余的白糖将所有材料都封上,将盖子轻盖上(不用扣紧)步骤4可以每天搅拌,也可以让它自然发酵,但是尽可能让其表层保持湿润,否则果粒儿会发霉,如果是白霉,可以用干净的勺子捞去,并搅拌一下,如果是黑霉,那这酵素就算报废了步骤5草莓酵素的简单做法一般3天后会开始冒出小泡泡,10天~14天左右,可以将草莓块过滤出来,将汁盖紧盖子,放到冰箱中,喝的时候勾兑四五倍的水成品图烹饪技巧糖可以是白糖、红糖、冰糖、木糖酵等等,用冰糖的话请尽量选用小的颗粒,我用的是冰糖粉有的酵素方子是密封的,有的却需要每天搅拌,我综合了各种意见,貌似都可以的,但有一点要尽量表层的湿润,因此可以预留较多的糖放在表面,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霉变兑酵素的水不能太热,因此最好用温水和凉水勾兑

常见的水果、蔬菜、糙米、菌类、药食同源中药等均可作为酵素发酵的原料。酵素生产工艺的特点是:为防止杂菌生长和产生酒精,可加入酿造米醋及较高浓度的异麦芽糖、白糖或红糖等;发酵周期比较长,一般为几个月至2年等。也有采用二次发酵工艺,即经过后熟工艺得到酵素产品。 [5] 2.典型酵素产品制备工艺2.1食用酵素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深入研究酵素食品的生产工艺。董洁等以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金丝小枣,确定出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在30℃条件下,接种0.1%酵母菌,发酵12h;在37℃下,接种0.5%乳酸菌发酵剂,静置发酵28h,然后控制温度6~8℃,静置24h,进行发酵,然后使酵液产香 [6] 。南竹等以蛋白酶活性为指标,运用Box-Behnken Design 8.0.5v响应面法优化制作菠萝皮渣酵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3℃,酵母菌接种量0.3%,发酵时间16.5h [7] 。章苇虹等以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蛋白质含量、总酸含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滁菊水果酵素产品的优化条件为火龙果添加量150g/L、滁菊添加量6g/L、白砂糖添加量145 g/L、发酵30d [8] 。扶庆权等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酵素芋头粉面包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为酵素粉添加量3%,芋头粉添加量6%,酵母添加量2%,白糖添加量16% [9] 。2.2农用酵素方晟等学者研究发现采用黄酒米浆水代替清水作为配料水,以叶菜类废弃物包括萝卜叶、白菜叶和莴笋叶为植物原料,混合红砂糖,制成的农用酵素的营养成分更丰富 [10] 。刘萃文所述的液体酵素菌肥的制备工艺如下:把豆饼、菌剂和事先洗净切成10~20cm长的青草或菜叶依次放入缸里,约占溶剂的80%;注入清水,把原料没过,并用透气的布或纸盖好;每天上下午用干净的木棍搅拌一次,一次5min;夏季3~4d,冬季7~10d发酵有气泡冒出,出现黄绿色液体时,即可使用 [11] 。3.制备工艺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酵素的制备工艺中易出现的生物性危害有:由于器具消毒不彻底、发酵过程密封不严等,造成毒杂菌的污染;复合发酵菌的代谢过程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代谢产物不可控;原料的成分复杂,在发酵过程中毒副产物的生成; 菌种长期使用后,有可能异变成有毒菌株,影响产品质量等 [12] 。其次,化学性危害主要包括在一些发酵产品的原材料的处理中,部分化学物质不易完全去除,包括化学试剂、 重金属离子和农药残留等。在制备工艺中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物理性毒害,主要包括在加工工艺中误入砂石、毛发、以及铁质锈迹残留等 [13] 。综合应用编辑1.环保酵素的应用酵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尤其可对病原菌和腐败细菌的生命活动,具有明显实用价值。因此,酵素可应用于环保领域。如可代替洗涤剂、空气清新剂等,还可作为汽车保养剂使用,是家中老少皆宜的家居帮手,而关于酵素更多的使用性功能还有待人们的进一步探索与发掘。 [14] 2.酵素菌肥在种植业上的应用由于多年来农药和化肥的泛滥使用,我国种植土壤的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土壤养分流失、病虫害猖獗等问题日渐严重。酵素的出现及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在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上,酵素菌肥的应用均有较好的收益。 [3] 在主要的粮食作物方面,在玉米上运用中等含量的酵素菌肥来代替其他商品化肥,可以达到玉米增产的效果 [15] 。研究显示,应用酵素菌肥的有机稻米与常规稻米相比,部分品质参数降低,但其他重要的品质参数(如氨基酸总量、Mg/K和Mg/N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6] ;水稻施用酵素菌肥比农民习惯性施肥增产稻谷90kg/hm2,增产率1.2%,纯收益增加292.5元/hm2。在蔬菜方面,酵素菌肥作为基肥可明显促进辣椒茎粗、单株结果数、单果重、果实横径 [17] 。研究表明,酵素菌肥和复合微生物肥复配使青花菜产量提高20.78%,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干物质含量分别提高34.2%、46.0%、43.8%、6.13% [18] 。在水果方面,酵素菌肥能改善果树树体营养,提高果实产量与质量 [19] 。研究发现,油桃树在施用酵素菌肥后,油桃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同时油桃叶中的氮含量增加 [20] ;酵素菌肥可改善草莓的品质,能显著提高草莓果实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 [21] ;酵素菌肥能增强苹果树势,缓解果树粗皮病,提高苹果产量,对果实品质影响明显,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硬度均增加,尤其是对于寒富苹果常见的黑星病、斑点病等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22] 。3.酵素菌生物有机饲料在养殖业上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酵素菌发酵蛋白饲料可显著提高鸡蛋蛋白质含量,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 [23] ;将生物酵素添加到猪饲料进行喂养,可显著改善育肥猪的健康状况,提高猪的平均增重,降低耗料增重比,降低饲料成本 [24] ;使用动物酵素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明显减低,产奶量明显增加 [25] ;使用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能促进水体中所含的浮游生物的生长,显著加快水产品的繁殖速度,同时具有改良水质,净化水体,平衡藻相、菌相,抑制有害菌、病原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26] 。4.酵素在日化领域的应用酵素化妆品是包括酶以及产酶微生物和相关调节因子的一类生物制品,在美白祛斑、脱屑、祛痘、防晒、抗衰老、抗菌等方面发挥多重功效。现已有169个酶类及108个酵素类进口化妆品批文,国产有15个酶类和2个米糠酵素特殊用途化妆品批文,近年国产非特殊用途酵素化妆品突飞猛进,仅产品名称含酵素一词的化妆品就已备案3 000多个,大多为添加了蛋白酶、酵母提取物、酵母菌发酵产物和乳酸菌发酵产物等的产品,并以面膜、洗发护发和沐浴系列化妆品为主。酵素化妆品是近年化妆品领域的热点,发展前景广阔。 [27]

药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篇3 题 目 名 称: 番泻叶对小鼠尿量的影响 研究现状: 一、普鲁兰酶 普鲁兰酶(Pullulanase,EC.3. 2. 1. 41)是一种能够专一性切开支链淀粉分支点中的α-1.6糖苷键,从而剪下整个侧枝,形成直链淀粉的脱支酶。普鲁兰酶还可以分解普鲁兰多糖,普鲁兰酶来源于微生物,R-酶则来源于植物。普鲁兰酶最初是由Bender和Wallenfels于1961年通过产气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典型菌为肺炎克雷伯氏杆Klebsiella.pneumoniae)发酵获得,他们报道了该酶良好的酶学性能。之后,各国的科研人员经过广泛深入研究,从不同的地区、微生物中获得该酶,掀起了开发普鲁兰酶的高潮。 在淀粉加工工业中,α淀粉酶最为常用,它的功能是水解淀粉的α-1,4糖苷键,单独用它时,产物中含有大量分支结构的糊精,其中就含有大量的α-1,6糖苷键。假如不把淀粉的α-1,6糖苷键彻底分解的话,势必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自然界中,存在有能分解淀粉的α-1,6糖苷键的酶,通称为解支酶。如寡α-1,6葡萄糖苷酶( E.C3.2.1.68, Oligo-l,6-glucosidase ),普鲁兰酶(E.C3.2.1.41Pullulanase ),异淀粉酶( E.C3.2.1.68, Isoamylose ),支链淀粉一6-葡聚糖酶( E.C3.2.1.69,Amylopectin-6-gluanohydrase ),其中普鲁兰酶要求的底物分子结构最小,故而可以将最小单位的支链分解,导致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淀粉,所以在淀粉加工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故而许多国家都争相开发,但是到现在为止,只有丹麦的NOVO公司具有普鲁兰酶的生产能力。我国只有向其进口,但是其价格昂贵,限制了普鲁兰酶在我国的应用。其实,我国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发普鲁兰酶的产生菌,但是该菌的酶学性质不适合生产,至今我国在普鲁兰酶的国产化方面还没有报道。 在淀粉的加工行业上,对普鲁兰酶的酶学性质的要求是耐酸耐热,其原因是因为通常使用外加酶化法,由于所用酶类的限制,普鲁兰酶的添加可以在两步反应的任何一步,但必须满足上述的反应的条件。因此所开发的普鲁兰酶的酶学性质必须满足现有的酶法水解制糖的条件,也就是耐酸耐热。 二、普鲁兰酶的研究现状 1.产普鲁兰酶的微生物 普鲁兰酶最初是由Bender和Wallenfels于1961年通过产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发酵获得。他们报道了该酶的良好性能之后,各国的科研人员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从不同的地区的微生物中获得该酶,掀起了开发普鲁兰酶的高潮。但是迄今为止,尽管发现许多微生物能够产普鲁兰酶,但是由于当今工业生产条件(酸性,温度),大多数微生物所产的普鲁兰酶并无商业价值。以下便介绍一下普鲁兰酶的生产菌种。 1.1蜡状芽抱杆菌覃状变种(Bacillus cereus Var.mycodes) 由日本的ToshiyukiTakasaki于1975年发现。该菌同时产生两种淀粉酶:β-淀粉酶和普鲁兰酶。最佳作用条件为pH6~6.5,温度50℃,最大转化率(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大约为95%.酶学研究中发现,此酶在pH5,温度60℃依然保持大部分活性,该菌的营养细胞呈棒杆状,聚集成长短不等紊乱链状,无运动性,格兰氏阳性,产芽抱时细胞无明显膨胀。该菌最适生长温度30℃~37℃ ,最高生长温度在41℃~45℃,可以利用葡萄糖,甘露糖,麦芽糖,海藻糖,淀粉和糖原。 1.2嗜酸性分解普鲁兰多糖芽抱杆菌(BaciIluS.Acidopullulyticus)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丹麦Novo公司获得此菌,此菌所生产的普鲁兰酶耐热 (60℃),耐酸(pH4.5)。该公司经过投入巨资开发研究,1983年Nov。公司在日本和欧洲市场同时商业化销售,商品名Prornozyme。如今,它是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普鲁兰酶。Bacillus.Acidopullrrlyticus呈棒状,深层发酵几小时后,可观察到类原生质体的膨胀细胞,较稳定,饱子呈圆柱体或椭圆体。格兰氏反应阳性,37℃生长良好,45℃以上和pI-1高于6.5以上不长,在以普鲁兰糖为碳源的培养基((pH4.8 ~5.2)上生长良好。 1.3枯草芽饱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986年,日本的Yushiyuki Takasaki报道了一株能产生耐热耐酸普鲁兰酶的菌种,被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TU。此菌种所产生的酶为普鲁兰酶和淀粉酶的混合物,可水解淀粉为麦芽三糖和麦芽搪.水解普鲁兰糖为麦芽三糖,其中普鲁兰酶最佳作用pH为7.0~7.5,但在pH5.0时亦有约50%的酶活,此普鲁兰酶最佳作用温度60℃。 1.4耐热产硫梭菌(Clostridum Themosulfurogenes) 1987年.德国的E.madi等报道了一株能同时产a淀粉酶、普鲁兰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的菌种:耐热产硫梭菌。该菌种所产普鲁兰酶有较广的温度适应范围(40℃~85℃),在pH4.5~6.0有较高的活性,在如此广的范围内都有较强活力无疑将扩大该普鲁兰酶的应用领域. 1.5 Bacillusnaganoensis,Bacillus deramificans,Bacillus.Acidopullulyticus 上世纪九十年代,Deweer发现了普鲁兰酶产生菌Bacillus naganoensis;Tomimura筛选出Bacillus deramifrcans。这两株菌所产的普鲁兰酶的酶学性质与Bacillus. Acidopullulyticus的酶学性质相似。这两株菌都是中度嗜酸菌,在pH6.5以上就不生长,温度超过45℃以上同样也不生长。这两株普鲁兰酶产生菌的发现,进一步拓宽了普鲁兰酶的应用。 1.6产普鲁兰酶的高温菌菌种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在通常的自然条件下,很难筛选得到极端耐热的普鲁兰酶生产菌种,于是各国的科学家便把目光转移到温泉嗜高温细菌的筛选,而且现在已经取得较多的成果。Bacillus如vorcaldarius所产普鲁兰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是75~85℃, pH6.3, Thermotoga maritime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是90℃, pH6.0, Thermurs caldopHilus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是75℃,pH5.5, Fenidobacterion pernnavoran最适温度和pH分别是80~85℃, pH6.0o 2.普鲁兰酶的分子结构 至今为止,许多普鲁兰酶的基因己经被克隆,但是还没有见到任何有关普鲁兰酶结构的报道,但是在根据序列相似性对糖普键水解酶的分类,普鲁兰酶属于第13家族,α淀粉酶家族,这个家族中包含了30多种酶,可以分为水解酶,转移酶。异构酶三大类。这些酶能够水解和合成α~1.4,α~1.6,α~1.2,α~1.3,α~1.5,α~1.1糖苷键。其中很多酶的结构已经被报道,它们都采取了(β/α)8的结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这个家族的蛋白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酶的活性中心都是(β/α)8折叠筒的结构,命名为结构域A。第13家族的大多数酶还具有结构域B,它是位于(β/α)8折叠筒中,第三个β片层与第三个α螺旋之间的一段序列,其特点是结构和长度差异较大,推测其功能是与底物的结合有关。在紧接着(β/α)8折叠筒后,还有C结构域,紧接C结构域,部分家族成员还有结构域D。 3.普鲁兰酶的应用 普鲁兰酶,在食品工业中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酶制剂和加工助剂。它能专一性分解淀粉中的支链淀粉和糖原分子及其衍生的低聚糖分支中的α~l, 6糖苷键,使分支结构断裂,形成长短不一的直链淀粉。因此,将该酶与 其它 淀粉酶配合使用时,可使淀粉糖化完全。近年来,普鲁兰酶己作为淀粉酶类中的一个新酶种,应用于淀粉为原料的食品等工业部门,在食品工业中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3.1单独使用普鲁兰酶,使支链淀粉变为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具有凝结成块,易形成结构稳定的凝胶的特性,因此,可作为强韧的食品包装薄膜。这种薄膜对氧和油脂有良好的隔绝性,又因涂布开展性好,故适合于作为食品的保护层。它还适合于淀粉软糖制造,也可用作果酱增稠剂,用于装油脂含量高的食品,以防止油的渗出以及肉食品加工。近年来在食品工业中提倡使用可被生物降解的薄膜,直链淀粉在这些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前途。豆类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因此绿豆淀粉制成的粉丝韧性比其它淀粉好,如果用普鲁兰酶处理谷物淀粉,再制成直链淀粉后,可以制成高质量的粉丝。一般谷物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仅占20%,支链淀粉含量约为80%。工业上每生产1吨直链淀粉就有4吨副产品的支链淀粉。美国虽然通过遗传育种的方法.得到含直链淀粉60%玉米新品种,但不大适于大量生产。国外已采用普鲁兰酶改变淀粉结构,可使支链淀粉变为直链淀粉。据报道,采用此法收率可达100%.制造直链淀粉的方法为,先采用普鲁兰酶分解经液化的分支部分,使其转变为直链淀粉,并以丁醇或缓慢冷却法沉淀淀粉。再回收含少量水分的晶型沉淀物,最后通过低温喷雾干燥法制成粉状的直链淀粉。 3.2普鲁兰酶与β~淀粉酶配合使用生产麦芽搪 饴糖是我国传统的淀粉糖产品,其中所含部分麦芽糖,广泛用于糖果、糕点等食品工业。目前生产方法是以α~淀粉酶进行液化,再用β~淀粉酶水解支链淀粉,这样只能水解侧链部分。接近交叉地位的α~1.6糖苷键时,水解反应停止。但如果使用普鲁兰酶共同水解,便能使分支断裂,提高淀粉酶水解程度,降低了β极限糊精的含量,大大提高了麦芽糖的产率,有利于生产麦芽搪浆。目前对加普鲁兰酶进行糖化己作了较大规模的试验。 试验条件为。每批投料量约为900公斤碎米,粉浆浓度为15~16Be°数皮用量1.5%(对碎米计),β~淀粉酶活性2,000单位/克以上,pH5.8;普鲁兰酶活性45,000~55,0 00单位/克,系由产气气杆菌生产,每批用量为1公斤。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普鲁兰酶糖化的试验糖与对照糖品相比,还原糖平均增加14.8,麦芽糖含量平均增加了45.6,糊精含量平均减少了26.7高浓度麦芽糖浆较之高浓度葡萄搪浆,具有不易结晶,吸湿性小的特点,所以高浓度麦芽糖浆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采用普鲁兰酶与p一淀粉酶配合使用,成本低廉,麦芽糖收率达到70%左右,其至更高。 3.3用于啤酒外加酶法糖化 啤酒生产中麦芽,既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也为酿造过程提供了丰富的酶源。在啤酒酿造的糖化过程中,麦芽中分解淀粉的主要酶是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分解淀粉α~1. 6糖瞥键的R一酶(植物普鲁兰酶或植物茁霉多糖酶)。β~淀粉酶与另两种淀粉酶协同作用,可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也包括少量的麦芽三糖和极少量的葡萄糖)和低分子糊精。使麦芽汁有比较理想的糖类组成。在工业生产中为了节约麦芽用量,采用所谓外加酶法糖化,即在减少麦芽用量的前提下,增加淀粉质辅助原料的比率,并加入适当种类的酶制剂进行搪化。要使大麦及其它辅助原料糖化完全,需要外加a一淀粉酶和分解α~1.6糖苷键的普鲁兰酶制剂等。单独使用a一淀粉酶时产生麦芽糖和麦芽三搪是很不完全的。假如分解淀粉α~1.6糖苷键的酶活性不足,淀粉分解就不完全,其结果是可发酵性糖含量低,制成的啤酒发酵度达不到要求。若采用能分解α~1.4和α~1.6糖苷键的糖化型淀粉酶,则其反应产物为葡萄糖,容易使酒味淡薄。采用普鲁兰酶与α~淀粉酶协同,效果良好,其分解产物主要是麦芽糖和少量的麦芽多糖。采用外加酶法糖化时,加入酶制剂的用量为:淀粉酶6~7单位/克大麦及大米:蛋白酶,60-80单位/克,并配合以菠萝蛋白酶10ppm,普鲁兰酶50单位/克大麦。以上三种酶制剂均添加于糖化或酒化开始。 总之,普鲁兰酶无论作为酶制剂和食品工业的加工助剂均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研究目的和意义: 酶制剂工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己经形成的一个重要的产业,目前世界酶制剂总产值达100亿美元,我国的产值约为100亿人民币,并且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新酶种的开发,这一市场正在迅猛发展。但是全球酶制剂产业几乎被几家外国公司所垄断,其中丹麦的NOVO公司几乎占全球总销售额的一半。本研究对普鲁兰酶的开发,对酶制剂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国自从七十年代开始便对普鲁兰酶进行研究开发,但是所开发得到的普鲁兰酶,既不耐热也不耐酸,这就使其在工业化应用中受到了局限。为了改变我国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填补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寻找一条国产化的道路,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自然微生物资源,普鲁兰酶,提高我国淀粉原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个淀粉加工行业的生产率,这对我国淀粉加工产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一.普鲁兰酶产生菌的筛选 (1)样品的采集; (2)菌种初筛; (3)菌种复筛; (4)菌种保藏方法; (5)酶活力测定方法的建立。 二.产普鲁兰酶菌株的产酶条件的研究 (1)碳源,氮源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2)初始PH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3)接种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4)发酵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5)金属离子对产酶的影响。 重点或关键技术: (1)纯菌株的分离; (2)菌株的鉴定方法的选择。 研究方法、手段: 一.普鲁兰酶产生菌的筛选 (1)样品的采集:选择适合产生的地点(面粉厂.菜地.果园等)采集土样 (2)菌种初筛:在采集的土样用无菌水稀释后,在含有淀粉类的培养基中做平板涂步, 37℃培养48h后,用碘液进行显色反应,将有淀粉酶产生的菌落接于斜面中保存。 (3)菌种复筛:将前期分离的能产生淀粉酶的菌株涂步于普鲁兰糖平板上,37℃培养48h后用95%乙醇进行透明圈实验。有透明圈产生说明菌株产生普鲁兰酶,将产生透明圈的菌落挑于斜面培养基培养。 (4)菌种保藏方法: 采用4℃低温保藏。 (5)酶活力测定方法的建立:采用发酵培养液经过离心后利用DNS显色法 520nm测定吸光值,测定标准葡萄糖标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普鲁兰酶酶活大小。 二.产普鲁兰酶菌株的产酶条件的研究 (1)碳源,氮源对发酵产酶的影响:采用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测定酶活力。(其他条件相同:接种量,装瓶量,初始PH值,转速,培养时间。) (2)初始PH对发酵产酶的影响:采用相同发酵培养基,在不同初始PH下接种等量种子液。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测定发酵液的酶活。(其他条件相同:接种量,装瓶量,转速,最佳培养温度,最佳培养时间。) (3)接种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在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接入2%,4%,6%,8%, 10%,14%,18%的种子培养液于最佳碳源,氮源,最佳初始PH的培养基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分别检测酶活。(采用以上确定的最佳碳源,氮源,最佳初始PH。) (4)发酵温度对产酶的影响:采用相同培养基,在不同温度下(25℃,30℃,35℃,40℃,45℃)培养一定时间,测定酶活力。 (5)金属离子对产酶的影响: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少量不同金属离子,发酵后测酶活。(金属离子有: 锰离子,钙离子,锌离子,镁离子,铁离子,铜离子。) 研究进度 :完成项目总体进度30%,样品土样的采集及前期的准备工作,菌株的初筛,包括(样品土样原液的涂步培养及摇床培养,产支链淀粉酶菌株的挑选及斜面培养)。 :完成项目总体进度50%,菌株的复筛,包括(产普鲁兰酶菌株的筛选及斜面培养),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酶活测定方法的建立,并以酶活大小对菌株进行再次筛选。 :完成项目总体进度80%,产酶条件的研究。包括:碳源,氮源,初始PH值,接种量,发酵温度,金属离子。并通过各中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接种量,发酵温度,金属离子。 2009、4—2009、5 :完成项目总体进度100%,课题总结,撰写论文。 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自从1961年Bender H.等人在研究一株产气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典型菌为肺炎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时首次发现普鲁兰酶后,国际上对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此酶,并筛选出一些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优良菌株。随着该酶的应用发展,对耐热性普鲁兰酶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已成功克隆并表达了该酶的基因。国内1976年开始对一株产气气杆菌(Aerobacteraerogenes 10016)的普鲁兰酶进行研究,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酶的分离提取及酶学性质作了报道,并研究了该酶的食品级提取技术。此外,陈朝银、刘涛等人从云南温泉水样中筛选到一株产普鲁兰酶高温栖热菌菌株,通过诱导等实验将该酶的酶活从0.069u/mL提高到170u/mL,酶产量提高了近2500倍左右,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及pH分别是75℃和4.5,具有一定的耐热和耐酸特性。 陈金全等从温泉水样中筛选到一株产耐热耐酸普鲁兰酶的野生菌株,并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化学组分分析及16SrDNA序列比对、基因组DNA的G+C摩尔百分含量、同源性比对等实验,鉴定其为脂环酸芽抱杆菌属(Alicyclobacillus)的一个新种,所产酶最适作用温度为60℃,最适pH值4.0,具有较好的耐热耐酸特性。杨云娟等利用毕赤酵母成功构建了普鲁兰酶表达量较高的基因工程菌,摇瓶发酵酶活可达350.8U/mL,最佳发酵条件下产量可达504.5-510.1U/mL .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0C,最适pH值4.5,具有较好的耐热耐酸性。目前我国仍没有具备独立生产普鲁兰酶能力的厂商,要实现低成本、国产化的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技术应用于耐热脱支酶的研究,使耐热异淀粉酶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Coleman等人将嗜热厌氧菌T. brockii普鲁兰酶基因克隆到B.subtilis中得到的克隆子分泌的普鲁兰酶数量高于出发菌株,Okada等人将Bacillus Steanther, onhiu:中编码热稳定异淀粉酶的基因克隆到B.subtilu:中,得到的转化菌株其异淀粉酶能在60 ℃稳定15分钟。Burchadf将。ostridium thermosulf urogenes DSM38%的嗜热异淀粉酶基因克隆并在E.coli中表达,所得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与出发菌相同,而且在高温下仍能保持活性.Antranikiam等人将Pyrococcus舟riousous的异淀粉酶基因克隆到E.coli中并分离得到了酶蛋白。尽管如此,目前尚未有已将转基因的耐热性异淀粉酶工程菌应用到工业生产中的报道。众所周知,利用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单独或复合处理微生物细胞是选育高产变种菌株行之有效的经典方法,它在为培育多种抗生素、氨基酸、核苷酸激酶(尤其是蛋白酶和淀粉酶)的高产变种菌株方面曾经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至今仍然是方便易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美]惠斯特勒等编王雏文等译.淀粉的化学与工艺学[M].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8 [2]张树政.酶制剂工业[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 [3]邬显章.酶的工业生产技术[M]. 吉林: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Taniguchi H, Sakano Y, Ohnishi M, Okada G(1985) Pullulanase[J].TanpakushitsuKakusan Koso. Ju1;30(8):989-992. Japanese [5] Jensen, B. F., and B. E. Norman. 1984. Bacillus acidopullulyticus pullulanase[J].:application and regulatory aspects for use in the food industry. Process Biochem.19:351-369 [6]Tomimura E, Zeman NW, Frankiewicz JR, Teague WM. [J]. Description of Bacillus naganoensis sp. nov.Int J Syst Bacteriol. I 990 Apr; 40(2):123-125 [7]吴燕萍,等. 微生物法生产普鲁兰酶的研究[J]. 生物学技术, 2003,8(6):14-17 [8]金其荣,等. 普鲁兰酶初步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01,28(1):39-43 [9]程池. 普鲁兰酶Promozyme 200L. 及其生产菌种[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2 ,(6) [10]唐宝英等.耐酸耐热普鲁兰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1 28(1):39-43 猜你喜欢: 1. 关于医学开题报告范文 2. 药学论文开题报告 3.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药理学开题报告范文 5. 药品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6.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不知道你要做那种酵素,适用于科研还是毕业论文,我之前做过苦瓜枸杞酵素醋­,你看看有用么材料:苦瓜300克、宁夏枸杞(五硫磺)100克、有机糙米醋520ml、椴树花蜜250克 / 1/4罐、Oligo900纯寡糖浆90克 / 15小包(或15汤匙)做法:1)、将苦瓜洗净后晾干,切片备用。枸杞无需清洗。2)、把准备好的材料分成3分。顺序将苦瓜、枸杞以层段的方式堆叠放入玻璃瓶内,淋上纯寡糖浆及花蜜。其余2份材料皆如此处理。3)、把3份材料都放置好,倒入有机糙米醋,放置一层保鲜膜于瓶口密封。存放阴凉处约2个星期后即可饮用。发酵2-3个月效果更佳。 4)、饮用时,取30ml稀释10倍水即可,酵素渣也可一起食用。苦瓜枸杞酵素醋有清暑涤热,清心明目的解毒作用。可缓解肝肾阴虚的血压高、精神焦虑造成的眼红疼痛等症,也可改善高血糖症。提醒您苦瓜和枸杞的功能:苦瓜性凉味苦,能清肝明目,消炎解毒,对火气较大,常长青春痘、疹子的人很适合。其独特的维生素B17和生理活性蛋白质,更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是很好的抗癌蔬菜。据近代药理试验,苦瓜更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枸杞能滋养肾脏,保护肝脏,对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所含的丰富的胡萝卜素对眼睛有很大益处。

灭火疫苗生产工艺研究论文

疫苗本身就是一种抗原,比如乙肝病毒疫苗,只不过乙肝病毒疫苗是一种去除了病毒复制的核心RNA,使得病毒无法复制,只保留了病毒的外壳,这种外壳就是抗原,当这种无毒无复制能力的病毒外壳接种入人体后,就会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针对。

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灭活疫苗既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灭活疫苗即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裂解疫苗的生产,是将微生物进一步纯化,直至疫苗仅仅包含所需的抗原成分(如肺炎球菌多糖)。它既可以是蛋白质疫苗,也可以是多糖疫苗。蛋白质疫苗包括类毒素(灭活细菌毒素)和亚单位疫苗。大多数多糖疫苗由来自细菌纯化的细胞壁多聚糖组成;结合疫苗是将多糖用化学方法与蛋白质连接而得到的疫苗,从而成为更有效的疫苗 。二、免疫机理灭活疫苗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它产生的抗体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作用,对细胞外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灭活疫苗对病毒、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和寄生虫的保护效果较差或无效。优点:使用安全;易于保存;无污染危险;对母源抗体的中和作用不敏感;容易制成联苗或多价苗。缺点:接种剂量大;免疫期短;免疫途径单一;主要激发体液免疫;没能产生较好的粘膜免疫。

疫苗志愿者参与比较少,毕竟关乎生命,许多临床试验都需要真实数据,同时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病毒,研发技术和难度都大大提升。

因为合成这个过程就属于化学工艺。所以合成新冠灭活疫苗属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

  • 索引序列
  • 无菌生产工艺研究论文
  • 酵素生产工艺研究论文
  • 口服液生产工艺研究论文
  • 酵素生产工艺研究毕业论文
  • 灭火疫苗生产工艺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