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论文研究

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论文研究

跨文化交际小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跨文化交际小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首先阐述跨文化交际的定义,然后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跨文化交际研究对于已成为“地球村”的世界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日常生活;文化;差异

一、引言

“Phil是我的外教。他人很好,对我们也很友好并且经常邀请我们去他的公寓聊天。一天,我决定去买份礼物给他,来表达我对他提高我口语的感谢。我事先打电话给他,但他的电话占线。所以我直接去他公寓了。他开门看到我觉得很惊奇并且没让我进去。我在走廊里把礼物给他,说了些感谢的话,然后带着失望和疑问离开。他怎么可以对我这么冷漠?我对Phil的感激与喜爱之情在顷刻间灰飞烟灭了……”

“我永远也忘不了我之前的一次口语考试,那是外教Mary的课程。考试形式是当场选一段文章朗读,外教还会问一些关于文章的问题。我考完以后问Mary我考得怎么样,她说我做得很好,并且我的口语也很棒。我听了之后非常开心。但是,成绩出来后我觉得很诧异,我并没有得到一个很高的分数,我感觉自己了,同时觉得Mary很虚伪。”

这两个例子是两名中国学生在与他们的外教接触时碰到的问题,为什么Phil会对一个送他礼物的学生如此“无礼”呢,更何况他平时对学生们都很好?他真的是一个冷漠的人吗?既然Mary已经夸了她的学生,为什么还不给他高分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她虚伪吗?这在中国人看来,确实有些令人费解,有时甚至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上文中Phil教的那名中国学生就觉得自己不再喜欢这位老师了。

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初,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M.Mcluhan)首次以“地球村”(Global Village)来描绘世界越来越小的状况,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话,那么,今天,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产、经济、文化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各大洲、各民族都以空前的开放度与其他洲、其他民族展开交流、对话、沟通和往来,现代人类的'生产、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不断超越国界而面向世界,不断从孤立静止状态迈入依存互动的境界。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日常行为细节在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所以,跨文化交际研究就变得越来越必要了。本文旨在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使大家了解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问题,在了解了这些差异以后大家可以减少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的几率,使交流顺畅。

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文化和交际,本篇论文首先将简要阐述一下这两个定义。

(一)文化

《辞海》给文化下的定义是: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广义的文化几乎涵盖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由于此论文是探讨跨文化交际的,所以会更关注那些包含文化和交流如何互相作用的定义。此论文将借鉴贾玉新教授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学者对文化的界说,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Goodenough关于文化的定义,更有利于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研究。根据Goodenough的观点,文化是“由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活动方式被社会的其他成员接受,所必须知晓和相信的一切组成。作为人们不得不学习的一种有别于生物遗传的东西,文化必须由学习的终端产品—知识—就这一术语最宽泛的意义来说—组成”。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二)交际

交际与文化密不可分。史密斯曾说:“哪儿有人类交往哪儿就有交际,交际是人们生存于社会以及保存自身文化的必由之路。”交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而贾玉新教授对交际所下的定义是:“交际是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言语或非言语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交际不一定以主观意识为转移:可能是无意识的和无意向的活动。”

交际有四个特征:

1、动态性:交际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及言语都不是固定的;

2、交际除了可通过言语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非言语实现,比如肢体语言等;

3、交际依赖于符号。符号是交际的基本组成部分,人们不可能直接交流内心世界,人类发明了符号,使得人类能够交流信息,文化得以传承。所有民族都使用符号,但是不同民族有时对于同一符号也有不同的理解,因为符号的产生具有任意性,又是约定俗成的。例如龙的象征意义,中国人把它解读为权力、吉祥的象征,而在西方人眼中这个字是贬义的;

4、交际是发生在一定的自然与社会的语境中的。这些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人们交际的内容和形式。

跨文化交际的毕业论文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跨文化交际的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多方面影响,本文从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差异、非语言交际差异、传统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等四个方面 ,分析产生交流障碍的原因,指出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对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误,较少国际交流中的误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涉及交际和文化两个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交际即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文化得以形成。而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所为、所觉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所以,对于来自不同文化本经的人们走到一起,交际必然会出现故障,及时有效的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笔者从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差异、非语言交际差异、传统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等四个方面来分析产生交流障碍的原因,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思维与表达差异对交流的影响

思维方式的差异首先造成的就是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信息编排上,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在文章中,为了使文章鲜明、生动、形象,经常使用华丽的词藻、大量的形容词和丰富的比喻。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讲,由于感情基础的差异,阅读习惯的不同,华丽的词藻一般只能减少传播的清晰性和效果,甚至被视为空话冗词和夸大宣传。根据西方的写作风格,在英语写作中,西方人比较注重逻辑的紧密和事实的陈述,习惯于低调陈述,而不习惯于用词强烈。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在思维方式的差异上,中西文化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人含蓄委婉,思维方式具有意会性,而西方人则很直接,属于直观性。中西方在写信的表达方式上就有不同。西方人在表达这自己的意愿时比较直接,开门见山的将自己的所要求写在最前面,后面才会讲一些寒暄的客套话。而中国人则会很含蓄委婉的提要求,一般到信的末尾才是真正要谈的问题,前面都是寒暄。不同的写法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初次见面就喜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收入状况以表示关心,而西方人对此就比较反感,他们认为这些是个人隐私,他人无权过问。如果问西方女士“How old areyou?”她们很可能会回答“It’s a secret!”西方人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年轻而富有朝气,希望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所以不喜欢提及实际的年龄。再如中国人交谈中常遇到的“你去哪儿?”“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冒昧而不受欢迎。

二、 非语言交际差异

非语言交际差异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其中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说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一般而言,南欧地区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的手势运用频繁且夸张;中西欧的国家如德国、英国、荷兰等次之;而远在北方的北欧诸国则又次之,因为他们几乎不会使用手势来表达任何讯息。

三、 传统文化的差异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惊叹。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犹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四、 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

不同文化背景里成长起来的人们,其价值观理应有所不同,各有其长处。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我们必须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观念,摒弃其糟泊,吸取西方的平等、竞争、效率、个性解放等精神和意识,摒弃其拜金主义,物欲主义以及过分自我等意识。随着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认识和掌握中西方的跨文化价值观差异对避免和解决交际中的冲突以及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从上述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所产生的种种影响来看,文化因素是造成跨文化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诸多文化因素对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干扰和制约等负作用。因而,学习外语离不开对其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彻底解决因文化差异产生的种种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才能成功。这是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条根本有效途径。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论文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论文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论文,欢迎阅读。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

摘要

高中学生经过严格的高考考进梦寐以求的大学,却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新的环境,这部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会因此引起的心理上的焦虑感、罪恶感、疲倦感、烦乱感、无聊感、无用感和行为上的不良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大学新生的种种不适应,并且提出了使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几点建议,望能对高校师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

心理学、大学新生、适应

心理学家沃尔曼对适应作了如下的定义:“一种与环境融洽和谐的关系,包括满足一个人的绝大多数需要,并且拥有符合要求所必需的行为变化,以便一个人能与环境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大学生的适应性,是指提高大学生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的能力,是个体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

1大学新生面临的状况

(1)经历高考的考验,有一个心理的休息期、恢复期。

(2)混乱:原有的规则、秩序被打破,原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同时要应付突然冒出来的各种事情,一下子变得千头万绪。

(3)时间自由、空间自由、生活自主。

2造成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几点心理原因

2.1对父母的依赖,难以适应新环境

现在的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没出过远门,没住过集体宿舍,形成了对“家”和父母的强烈依赖。而大学使他们必须改变这个生活环境,进入到集体住宿的新环境中,一些自理能力差的学生一时很不习惯,或者根本无法适应,生活无规律,许多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例如,有些大学新生刚刚入学就开始想家,遇到什么事情不会自己思考怎样处理,而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父母哭诉。还有些学生不适应新的集体环境,依然感觉自己像在家里一样唯我独尊,无法与同学们搞好关系,受了委屈就找辅导员,更有甚者会选择轻生。这都是源于心理层面的不适应,是许多大学生的普遍表现。

2.2习惯了受约束,无以应对自由

很多学生向往大学,就是向往大学的自由。在这里,你可以自由地学习,自由地分配时间,自由地选择课程,自由地使用金钱……这些方面的自由对大学新生来说:一方面是机遇,一方面是挑战。机遇是指他们在中学时受到了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多方干预、约束,自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机遇,挑战是指学生因为缺乏经验,突然没有了具体的约束和指导,以至于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自由。

2.3角色转变太大,自信心不足

在中学里面,学习成绩的好坏,一直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这些考入大学的学生里大部分人在高中阶段都是学习较好的学生,他们或是聪明,或是勤奋,总之会有赢得人们关注的点,深得老师家长的厚爱,所以趾高气扬。然而,在"高手如云"的大学新班集体中,可能由于学习方法或是心理压力的问题,使大学新生原来的优势不复存在,原市级甚至省级高考状元可能学习成绩会落后于一个高考成绩一般的同学。他们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不是最棒的,有很多人比自己优秀,看到这些优秀的同学,这些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由以前的中心地位向普通角色转变,自我评价和自信心大大受挫。用原来的信念推论出"学习成绩不好个人价值就低"的结论,这一结论沉重地打击着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许多人因此导致了失眠、神经衰弱和抑郁症。

3如何引导学生尽快从心理上适应大学生活

3.1确立新的价值目标,自立自强

进入大学,马克思主义会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如果没有指明灯,我们就会在茫然中失去正确的.方向指引,以至于偏离正确的轨道,造成不可知的后果。有了这盏灯,我们就会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活着就会有动力,内心就会充满信念,就会自立自强,自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生活。

3.2遵守规则,利用自由

大学也不是绝对自由的,也会有它自身的一些规则,因此我们应告诉新生来到这个新的环境,就要遵守这个新环境的规则,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旷课,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他们才会有自由。而这种“自由”也不能拿来挥霍,而应充分利用自由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3.3适应新的参照环境,重新定位自己

大学新生都是高考中的优胜者也都是中学里的出类拔萃者。进入大学后参照环境发生变化,已经不再是高中时候的那部分同学,他面对的是跟自己水平相当甚至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学,而且这部分同学数量要远远高于高中时期,有几千人、上万人,在这样的范围里,自身位置必定会发生变化。另外“比较范围”也拓展了。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还包括研究能力、社交能力、艺术修养、个人魅力等。这就带来了自我认知与评价问题即如何在新的集体中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定位。

每个大学新生,在升学喜悦之外,要接受这样的现实:一切都只能说明过去,我必须接受眼前的一切,开始新的生活。

大学生活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站在起点上都要自己来决定未来。谁都可能成功,谁都可能遇到坎坷,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有自己才能使一切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重要的是,现在,你该对你自己负责了。

面对难题,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与同学探讨,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确定而不是单纯地依赖别人告诉你做什么和怎么做。

面对挫折,可以伸出求援的手,可以自己咬紧牙关独立解决,可以把一切愁苦留给自己,把欢笑留给别人也可以向朋友倾诉,寻求理解。

大学生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也是刚刚从孩子蜕变成成人,虽然已是成年人,但是他们的心理还不是十分成熟,价值观也尚未定型,缺乏成年人成熟的判断力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而且在行为上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换句话说,缺乏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认清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和行为特点,一点一滴引导他们走向全面发展的健康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姚彩琴.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教育探析.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2009.

拓展: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

一、独立能力较弱

从中学进人大学,伴随着生理成熟而反映在心理上的成人感,使得新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大大增强,他们从理智上要求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争取独立性。但是,由于过去依赖父母和老师较多,社会经验缺乏,使得大学新生在具有强烈独立意识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难以摆脱的依赖性,还不能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独立地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和处理好各种社会交往中的关系。新生入学后,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处理,心理准备不足,许多幼稚、处事能力差的新生常常为自己在某些问题面前束手无策,犹豫不决而感到苦恼和忧虑,因而心理失衡,产生紧张和自我地位变化带来的不适应。

二、学生期望值于现实反差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大学一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他们大多数是从家庭到大学,都是第一次真正离开家乡、父母、亲友,走出家门,来到大学求学。由于高校的办学条件还相对较差,新生入学后,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文化娱乐方面条件都与期望值相差甚远,给新生带来失望,使他们感到现实生活的困难。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应。调查中有6.7%的学生认为目前最需得到帮助的是“生活适应”。有的同学,报到手续刚刚办妥就给家里打长途,说学校不是自己理想的学校,宿舍条件差,生活条件难以适应等等。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也不敢改变自己时,一遇到挫折,就会产生苦闷、厌倦、消沉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

三、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导致心理焦虑

大学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中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中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是以学生能理解为目的,内容少,练习多,一切学习生活都有教师安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然而,大学则不同,教师上课来,下课走,课程多,教材有取有舍,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学习及自我管理。这种学习方法的转变,要求学生尽快调整自己所处的位置,达到“角色转变”,然而,许多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仍然抱着那种等待心理。在经历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便感到有些茫然失措,顿时情绪由兴奋转为自卑、消沉,部分学生处于难以适应的境地。个别学生的学习适应期长达半年到一年。

四、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交往的必然性。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在上大学前没有离开过家,他们过惯了家庭重点保护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离开了父母、老师和朋友,来到大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面孔,学生普遍有一种孤独感,渴望结识新的朋友以求帮助和理解。调查统计,有34%的学生认为目前最需帮助的是“情感交流”,而有41%的学生认为“社交能力”的培养更需得到帮助,还有17%学生“感到孤独”,绝大部分新生都非常想家。但是,在老师、同学的交往中,许多学生表现出戒备、观望、自我保护的心理,常常使交往受挫。他们渴望与别人交往,却又不知道如何交往,于是,有的同学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使自己与周围产生隔阂,尽管生活在集体之中,仍然感到孤独和不安。加之没有可亲近的人在身边予以安慰,不能及时解脱孤独感,时间长了酒会有精神抑郁和无助感的时刻。若陷入这种误区长期不能自拔,就会发展为严重的心理症状。进人大学后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学生们最热门的话题。

相应的新生教育对策

根据适应阶段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环境上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生进行教育。

1、帮助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代教育方法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备触类旁通的自学能力。开设学习方法讲座,介绍大学的学习过程,如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计划的制定,怎样读书,怎样利用图书馆,怎样使用工具书与查找文献资料,怎样科学用脑等。重点介绍上好一堂课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2、加强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上的差异,加上语言上障碍,相互了解甚少,同学间不轻易吐露真情,交流思想。以往所熟悉,所信任,所依赖的老师、同学、家长都不在身边。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如果缺少温暖和真情,自然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他们也迫切希望有良师益友,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亲近。班集体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班主任及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多下教室和寝室,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方面,要在管理工作中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客观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客观地分析社会和周围环境。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敢于正视自己的短处,能够辩证地看待成功和挫折、顺境和逆境,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利用余暇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增加人际交流,提高同学间的亲和力,增进同学间的相互关系,推动群体中互助互爱的精神。如果把同学间的这些情感适时地给予激发与引导,使之与集体荣誉等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会形成。新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充满乐趣,孤独感也自然而然地淡化以至消失。

3、赋予新生入学教育以新的内容

新生入学的接待和教育工作,学校一直非常重视。一般要安排3至5天的时间,由院系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亦称始业教育。主要是介绍校系的概况,组织学生学习高校学生行为准则、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学生德智体能综合考评办法及学生有关管理规定,并进行测试,以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这样做很有必要。同时,始业教育还应当增加对学生心理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教育内容。并根据教育内容的需要来选择一些德高望重,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有丰富阅历的教师来作专题报告。还可以让高年级的学生来现身说法。在形式上既可采取专题报告、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也可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新生入校后,在心态上及时地作出调整,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因不适应而导致的种种心理问题是一个人走向成熟所必然要经历的,是正常的现象,在刚入大学的新生中是普遍存在的,这一时期的大学新生非常渴望得到帮助与理解。新生在适应阶段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同时要根据新生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新生顺利渡过困惑时期,从理性上把握自我,提高心理调试能力和心理免疫力。

大学生适应学校的研究论文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迷茫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能否适应不同于中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同学更好相处,独立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的适应状况是值得研究者关注的重要研究问题。然而,口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定义还未达成一致,也没有提出统一的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测量指标和研究工具。

关于学校适应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界定有以下几种,美国心理学家Ladd等人提出,学校适应就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习成功的状况。Birch则认为学校适应不仅指学生的学校表现,而且也包括学生对学校的情感或态度及其参与学校活动的程度。我国的研究者对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进行了界定,其中,陈君认为,学校适应是学生通过积极地身心调整,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曾晓强提出,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同学校环境的良好调适状态,即个体能够感觉良好地履行和完成学校环境和学生角色所赋予的各项任务。赵娟提出,学校适应指的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下,行为方式符合学校的行为规范,发展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学校适应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谐地与他人交往,独立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愉快度过大学生活的状况。

以往研究者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是大学生学校适应包括哪些方面的适应还没有达成统一。陶沙提出,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陈君也提出大学新生的适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交往适应和情绪适应。有的研究者考察了大学生整个阶段的学校适应,其中,卢谢峰认为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包括七个方面,即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身心症状表现。方晓义等人则提出,学校适应的指标包括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邓颖琦认为大学生学校适应包括师生关系适应、集体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和学业适应4个方面。从以上可见,大学生学校适应比较公认的指标主要包括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生活适应、环境适应等。

目前我国研究中关于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是翻译修订国外研究者编制的量表,例如陶沙修订了Baker和Siryk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问卷(SACQ)考察了我国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该问卷从大学生的学业适应、人际适应、环境认同和身心症状4个方面对大学生适应问题进行了测量,该量表在国外是使用比较多的量表,但题目和维度是否适合我国大学生还值得探讨。第二种是我国研究者编制的量表,其中,我国的研究者陈君四编制了《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包括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交往适应和情绪适应,共45个题目。邓颖琦则对学校生活适应量表高中版进行了修订,编制了学校生活适应量表(LASS)大学版,共31个题目。曾晓强编制了《简明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身心适应3个方面,共25个题目。卢谢峰编制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共66个题目,方晓义等人编制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共60题目。

不同的研究者分别使用了以上这几种量表考察了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状况,例如,邱鸿钟和吴志雄的研究使用了陈君编制的《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潘朝霞等人的研究和陈晓等人的研究使用了卢谢峰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包文婷和秦涛等人的研究使用方晓义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综上所述,虽然以往研究者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界定、测量指标和测量工具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还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大学生学校适应还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其次,以往研究者各自提出了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测量指标,而代表大学生学校适应的主要指标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三,虽然以往研究者编制了一些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但这些量表还缺乏统一的测量指标,同时这些测量工具也缺乏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进一步探讨我国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包括哪些测量指标,并且需要发展信效度比较好的适合研究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的量表。本研究借鉴以往关于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的测量指标和工具,然后结合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编制适合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题目,并对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对四类院校的1 -4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测试。这四类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理工科大学以及农业类大学。本研究进行了两次测试。

第一次测试共发出5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73份(91%),其中男生186人(39.3 % ),女生287人(60.7%) ;综合类大学学生113人(23. 9% ),师范类大学学生158人(33.4% ),理工科大学学生109人(23. 0% ),农业类大学学生93人(19.7% );大一学生98人(20.7% ),大二学生147人(31. 1% ),大三学生138人(29. 2% ),大四学生67人(14. 1 % ),研究生23人(4.9%)。该测试的473名被试进行项口分析、鉴别度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第二次测试共发出416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88份( 93 % )。两次测试共发出问卷936份,收回有效问卷861份(92% ),其中男生为429人(49. 8% ),女生为432人(50.2% ) ;综合性大学学生215人(25 % ),师范类大学学生270人(31.4% ),理工科大学学生241人,农业大学学生135人(15. 6% );大一学生231人(26. 8% ),大二学生225人(26.1 % ),大三217人(25.2% ),大四125人(14. 5 % ),研究生63人(7.3%)。两次测试的被试共861人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1.2方法本研究拟根据开放式问卷的结果,并结合以往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确定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维度。本研究大学生学校适应开放式问卷的题目包括:①你认为大学生活有什么特点?都包括哪些内容?②你认为大学生活有哪些需要适应的?哪些方面适应得好?哪些方面适应得不好?开放式问卷的被试为124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84人。结果表明,学习适应是大学生学校适应的主要方面,包括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等;其次,人际关系的适应,主要包括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的适应;第三,独立自主的适应,包括大学生独立地处理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第四,学校环境的适应,包括对学校饭菜的适应、学校资源的利用、校园环境的适应等;第五,集体适应,主要包括大学生对班集体活动的参与和适应。

本研究根据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确定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的维度包括学习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师生关系适应、自主独立性适应、集体适应和学校环境适应。借鉴以往测量这些维度的量表,并结合本研究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编制出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初始问卷的题目,共70个题目。问卷采用Likert 5点法计分,即完全符合为1分,基本符合为2分,不确定为3分,基本不符合为4分,完全不符合为5分。1.3统计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7. 0和AMOS 5.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项口分析、鉴别度、信度、效标关联效度的计算,采用AMOS 5. 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2.结果

2. 1项目分析 首先把反向题目上的得分进行重新赋值,使被试的得分越高,学校适应越好;然后将各被试在所用项口上的得分相加,求出各被试的学校适应总分;再将量表总分进行降序排列,确定前27%的被试(高分组)和后27%的被试(低分组),训一算每个题目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校适应初始量表中第14题,15题和50题在高分组和低分组统计上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

2. 2鉴别度分析 美国测量学家伊贝尔认为,鉴别度指数在0. 2以下的题项质量较差,应予以淘汰。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校适应初始量表的题目中第14题,15题,22题,44题,49题和50题的鉴别度指数在0. 2以下,应该予以删除。经过项口分析和鉴别度分析,删除了不符合要求的6道题目,大学生学校适应初始量表剩余64道题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2. 3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以473名大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学校适应初始量表的64道题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样本适当性度量值KMO为0. 896,X= 13177. 500 , df=2016,P<0.001,结果表明该样本数据很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对因素分析结果进行方差最大旋转,结合碎石图,提取出7个因素,这7个因素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47. 540%,删除因素载荷小于0. 35的题目以及在两个因素上载荷都高的题目共11道题,最后剩余53个题目作为大学生学校适应正式量表的题目。

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7个因素依次为学习适应(14个题目)、师生关系适应(13个题目)、集体适应(10个题目)、同学关系适应(5个题目)、自主性(4个题目)、生活适应(3个题目)学校环境适应(4个题目)。各因子所包含的题目、因子载荷以及各因子的特征根、方差解释率。

2. 4效度分析

2. 4. 1验证性因素分析为进一步考察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正式量表的结构效度,即考察构想模型与实际模型的拟合度,以及项口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A-MOS,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对模型对861名被试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全部项口与各维度的拟合指数。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全部题目的X/df为2.959,同时RMESA小于0. OS,验证性因素分析中经常报告的指数TLI , CFI和GFI都达到0. 80以上,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是比较好的,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Z. 4. 2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分析本研究还计算了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及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来代表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结构效度。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的各因素的相关在0. 130 - 0. 536之间,相关适中,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在0.538 -0.775之间,达到中等偏高的相关,这说明该问卷的各维度之间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因素又能较好地反映所测查的内容,整个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 4. 3效标关联效度 本研究选取147名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效标关联效度的被试,其中男生75名,女生72名。以Campbell等人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 Scale)与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的相关系数作为效标关联效度,以往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编制者也大多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作为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效标。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与幸福感指数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如表5所示。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全部题目以及各个维度与幸福感指数的.效标关联效度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而且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总分、学习适应、自主性、集体适应、生活适应与幸福感指数的相关系数都较高,这些结果说明,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具有较高的效标关联效度。

2. 5信度分析

2. 5. 1再测信度 本研究选取了106名被试作为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再测信度的被试,其中男生50名,女生56名。间隔一个月的时间,对这106名被试进行两次测试。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再测信度,全部题目及各维度的再测信度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再测信度。

2.5.2内部一致性信度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全部题目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 926,学习适应、师生关系适应、集体适应、自主性、同学关系适应、生活适应、学校环境适应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0.886,0.889,0.717,0.762,0.701,0. 645,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3.讨论

本研究在检索以往国内外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确定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维度主要包括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独立性、班集体适应和学校环境适应。借鉴以往测量这些学校适应指标的量表,并结合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编制了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最初共70道题目。

经过项目分析、鉴别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正式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共53道题目,并且提出该量表的7个维度包括:学习适应、师生关系适应、集体适应、同学关系适应、自主性、生活适应和学校环境适应,这些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维度更全而合理。以往研究者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通常只提出了人际关系或人际交往这一个维度来考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适应,但本研究认为应分别考察大学生的师生关系适应和同学关系适应两个方面,经本研究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实分别提取出师生关系适应和同学关系适应两个因子,而且本研究各个因素的相关分析也表明,师生关系适应与同学关系适应这两个维度的相关很低(r = 0. 130),这表明师生关系适应和同学关系适应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的适应,应该分别进行考察。而且,以往不同的大学生适应量表分别包含了不同维度,而这些量表提出的维度都不够全而,其中集体适应、自主性、生活适应和环境适应是大学生比较重要的学校适应,以往量表中都没有全部包括这几个维度,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包括了这几个重要的大学生学校适应维度。

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表明,该问卷的全部项口的X / df接近2,RMESA小于0. 05,验证性因素分析中经常报告的指数TLI, CFI和GFI都达到0. 80以上,这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总分与Campell等人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的相关作为效标关联效度为0. 615,而且该量表的各个维度与幸福感指数量表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表明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正式量表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表明,该问卷全部题目和各维度的再测信度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该问卷全部题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 926 ,而该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也在0. 645—0. 889之间,这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所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适合测量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

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论文

大学是大部分小伙伴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那么当我们进入陌生的大学后,作为一名大学新生怎么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呢?1/6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进入大学后我们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感觉都很陌生,这个时候要学会调整自己焦虑,恐惧的心理,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大学生活。2/6然后要给自己做一个规划,大学和小学初中不同,进入人生新的阶段,大学也是最接触社会的一个阶段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所以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确定短期和长期的一个计划,为后期出社会打基础;3/6然后就是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大学可以说是是一个小社会,在大学期间注重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建立自己的人脉;4/6管理好自己,保持一定的自律,大学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飞自我的最后机会,但是要学会劳逸结合,不要太过贪图享乐,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适当的锻炼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5/6可以试着学会理财,大学基本上我们掌握着一定的资金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但要学会有计划的花销,不要月月光,铺张浪费,我们需要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财务,只有这样我们可以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6/6总结:1、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2、然后要给自己做一个规划;3、然后就是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4、管理好自己,保持一定的自律;5、可以试着学会理财。

一、重新确立学习生活目标升入大学,大部分学生心里出现了目标和理想的空缺,加上高中生活的紧张和压力感消失,许多人抱着轻松一下的想法,虚度了大一的美好时光。抓住大学的每一天,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考虑一下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大学四年中要提升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大学四年后又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通过这种对自己人生理想的重新思考,及时确立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二、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心态、树立自信进入大学后,人才的评价标准与中学有所不同,衡量个体价值和能力的不仅仅是学业成绩,个人的兴趣、才华、风度、交际能力等都是引起人们关注的重要品质。大家要正确认识自身优缺点的前提下客观评价他人,及时调整心态,化失落感为动力,着手于如何改正缺点和提高能力,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设定小目标,通过小目标的实现来逐渐树立自信。三、合理安排时间,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我管理,是大学生活的重要一课。习惯了中学生活中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和管制,许多学生面对大学老师新的授课方法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学习,而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玩游戏、逛商场、泡网吧上。对此,大家首先应多参加一些社团学术活动,在丰富大学生活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实践经验,其次,要学会主动学习,不能把眼光仅局限于课本和资料上,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不断积累知识。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加我 给你搞定

又是一年大一新生入学,很多青少年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踏入新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也随之而来,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环境,及时投入学习中呢?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个新生都要面对的问题。一项调查显示,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感、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入学初期的适应不良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生活。学习:高中的学习目标较为单一,所有努力都是为高考而准备。而大学的环境相对宽松,很多人还不能适应学习和娱乐的关系,或是保持高中的学习强度,或是因为缺乏目标而荒废学业。所以,评估一下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给自己制定一个劳逸结合的学习计划,将集体活动、个人爱好融入到其中。情感:大学校园,你的爱情火焰难免被热情、活力所点燃。爱情带给你甜蜜的同时也会有烦恼和痛苦。应该避免的恋爱误区有:觉得孤单寂寞,随大流而恋爱;恋爱后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忽略了学业和朋友;面对不能两情相悦的爱情,不懂放手。人际:高中时代的朋友关系多建立在朝夕相处上,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更大,圈子更多,因此积极主动的交往意识尤为重要。其次,真诚是与人交往的最佳态度,但真诚不是心直口快,自我中心,而是了解他人的基础上包容差异、相互珍惜。树立目标避免迷茫面对曾经畅想了多年的大学生活,有些学生一旦拥有,有时又会感到失望:时间充裕了,但是不知自己想干什么,回想自己空虚的一天,心里难免愧疚;考试得了高分也没有太大喜悦,因为究竟学到了什么,自己也很难说清;什么都想参与,却无法坚持下去。有调查显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己的定位是困扰大学生的普遍问题,学习无动力、生活懒散、思想颓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对大学生活感到失望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找位置。大学里,我们有时间思考和设计未来。例如有人觉得自己的快乐是将兴趣发展为事业,并为之努力奋斗,于是就给自己确定了方向。所以第一步是找位置,明确自己想做的是什么。开发资源。明确目标后,开发学校里的资源,包括阅读书籍、参加社团、结识“战友”、向老师和学长取经等等。这些都是获取知识的好方法。再选择。随着自己的努力实践,认识和心态都会发生变化,可以继续或者放弃之前的选择。这也是自我探索的一次飞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多项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很多人对于人际交往技巧很清楚,但人缘依然很差。在一个新班级中,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自己走出去。成功的人以战胜难题作为目标,而失败的人往往把难题作为解释的理由。主动走出去与人交往可谓是无往不胜的积极交友态度,对于热情主动的人,别人总是会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主动给别人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分帮助,就已经拉近了心的距离。不要太注意得失。交朋友除了要花费时间、金钱还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一些原则。这些都是让我们舍不得放下自我,靠近朋友的原因。想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不能对自己的得失太过苛求。掌握一些交往技巧。平等、真诚、尊重、宽容。当我们在交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问问自己是不是违背了这些原则,及时改变自己,有利于消除隔阂。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能过多的要求对方,对方的问题让其自己去发现比较妥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实践,不妨在大学校园里好好的演练一番。又是一年大一新生入学,很多青少年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踏入新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也随之而来,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环境,及时投入学习中呢?望采纳 谢谢

大学生活适应问题研究方法论文

1.进入大学,就是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你的所有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 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改掉以前的缺点,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应该 以全新的形象出现。 2、“我是谁?”这是一个角色定位和角色认同问题。对“大学生”这一角色,如果模糊不 清,就会出现角色错乱,大一、大二就会变成高四、高五;而如果认同不自信,“Uni versity”则成为“由你玩四年”,大学人生有可能成为“大混人生”。 3、“我来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是个主题定位和态度问题。大学的主题是什么?是 单纯求学,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修身求学,一心追求真善美?是做单一型人才还是当复 合型人才?是被动求学还是主动奋斗?选择不同,最后文凭的含金量决然不同。 4、“我到哪里去”?这是个定向问题。进入大学,前途选择并没有结束。将来是赶快毕业 直接工作,还是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将来是进入蓝领、白领还是金领职业层次?不管怎样 选择,改变命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成功的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头脑的人。 5、经常给家里打个电话,始终记住:儿行千里母担忧。 6、很多事情别人通知你了,要说谢谢,没有通知你,不要责怪,因为那些事你其实应该自 己弄清楚。 7、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在大学里还把容貌当作重要的东西而过分重视的话,可能不会 吃亏,但是早晚会吃亏。可能,很可能,也可以说是一定有可能。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千万!记住我这里用的是千万!! 9、每个星期一定要抽时间出来锻炼身体。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有效地选择吧!就像我一样 ,从大学开始踢足球,现在30多了依然坚持。(本人准备50挂靴嘿嘿!作者:三峡在线 注 )好处多多。 10、你可以有喝醉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但是你要明白和真正的朋友一醉才能让伤心事 方休,否则,你只会是别人的谈资和笑柄。 11、面对不公平的东西,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别人的公平。所以,你不如去 努力的奋斗,争取你自己最合适的公平。 12、如果你四年内很少去图书馆的话,你就等于自己浪费了一大笔一大笔财富。所以,经 常去那里,随意翻翻,都有收获。 13、男人,你长的可以不帅,但你这个人可以帅,而且,那才是真正得帅。(当然,女人 也是同样得道理)所以,不必在穿着打扮上花太多心思。 4、大学可能有真实的爱情,但是记住只是可能。很多时候他们是因为别人都谈恋爱而羡 慕或者别的原因而在一起。所以,不必为任何分手而受太大的伤,记住,这里我所说的是 太大的伤,真爱,还是值得追求的。 15、很多事情当你再回忆时会发现其实没什么。所以,不管你当时多么生气愤怒或者别的 ,都告诉自己不必这样,你会发现其实真的不必。 16、尊严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大学里,要懂得利用这个空间锻炼自己,要让自己的尊严有 足够大的承受力,要知道,社会是一个最喜欢打碎人的尊严的地方,除了你自己,没人会 为你保留它。 17、如果你的个性让很多人对你敬而远之,那么你的个性是失败的,个性的成功在于能吸 引,而不是能排斥。 18、新学期如果你接新生的话,当被问到学校怎么样之类的问题时,你要记住你不但是这 个学校的一分子,你更要给你学弟学妹带来信心,你走过大一,你应该知道那时对学长的 信任多深。 19、你的确要学的有心计,但是记住,永远记住,在社会上要胜利的唯一的方法永远只是 一个,那就是实力,永远不用怀疑。 20、人生百态,不要对新的看不惯的东西生气,无所谓的,比如说恋人同居问题,和我们 很多人无关的。 21、学生会的主席之类的干部,如果你尊重他们,告诉你自己那是因为他们是你的学长而 不是因为他们是你的上级,事实上,大家都只是学生而已,只是学生。 22、在大学里就开始训练自己的冷静力,这是一种能力的,有大事时,能安静并能快速想 出办法的人,很厉害。 23、成功的方法多种多样,别不接受你看不惯的方法。 24、如果把上课不睡觉当做一种锻炼并且你做到了,那么,你很强,而且记住,其实你应 该是这样的,老师再差,也比学生强,因为他们是老师。 25、永远不要嘲笑你的教师无知或者单调,因为有一天当你发现你用瞌睡来嘲弄教师实际 上很愚蠢时,你在社会上已经碰了很多钉子了 26、如果周围有人嫉妒你,那么你可以把他从你的竞争者之列排除了,嫉妒人之人,难以 成大事。 27、应该相信一句话:没有不可能的事情!!真的没有,只要去做,现在我们是学生,十 年后呢??二十年后呢??想想。 28、“我爱你“。别对很多人说这句话,在大学里,我的意思是,希望你只对一个人说, 这是尊重你爱的人,更是尊重你自己的感情。 29、爱你的人,不管你接不接受,你都应该感谢对方,这是对你们的尊重。 30、在晚上,听听收音机也是种快乐和幸福。 31、别抱怨四级六级之类的东西,那是证明你能力的很好的东西。 32、QQ与MSN是联系朋友的工具,可以是交朋友的工具,但是别轻易相信QQ上的友谊,更别 轻易幻想QQ上朋友得样子。更重要的是不要去见你的这样的朋友。 33、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34、你可以看不惯一些东西,但是你应该学会接受——如果你没法改变那一切的话。 35、还能冲动,表示你还对生活有激情,总是冲动,表示你还不懂生活。 36、考研,早点准备比晚点准备肯定好。 37、永远别渴望做个任何人都不得罪的人,有人反对,有人支持,然后自己做出决定才是 精彩的人生。 38、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就去看看学校的招聘会吧。你会感觉到一种前途的危机。同时也会 给你一些前进的动力。 39、好好利用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机会,展示或者锻炼,都可以。对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点我深有体会。 40、别说脏话,你应该知道习惯的力量。找工作或者和别人接触时,你随便的一个字或者 几个字会让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41、魄力,要有魄力,即使是失败,也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平庸。 42、喜欢一个人,就勇敢的告诉他或者她。追求你真正爱的人,只要自己认为值得,那就 是值得的。 43、如果你的家庭一般,那么记得为了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前途,永远别乱花钱。记住, 永远。如果你的家庭富足,也要永远记住你用的钱是你爸爸妈妈的血汗钱。 44、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 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这句话对大家也很有用的, 记住!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就想想它吧。 45、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 要后悔。 46、相信时间的力量,可以冲淡很多东西。 47、永远不要瞧不起大学里的贫困生。 48、多笑笑,会慢慢让自己真的快乐起来。 49、要学会认知。认知能力的获取,是未来社会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 50、要学会创新。当我们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关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时 候,会深深地感受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51、虽然雷峰是上个世纪的榜样,是过去式了,但是别忘记了,这个社会很多人都是怀旧 的,如果你能做到雷峰所做的事情,那么无疑会提高你的人格魅力和存在价值。 52、朋友,你大学的朋友很可能就是你将来事业的一部分。他们会帮助你。但是你也应该 让自己有帮助他们的实力,所以,你要努力,你和你的朋友会一起在将来打造一个可能很 辉煌的事业。很好听是吗?但是记住,你们都要努力。 53、假期多回家看看,也许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别忘记了,家里的人都在惦记着你, 祖国的大好河山很壮丽,可是家里的温暖的亲情很美丽,多利用假期回家看看,不是看父 母,而是给父母看,你是永远都是他们的骄傲! 54、面试时很多老总会问你:(如果你能见到老总的话)你会做什么?也许你现在其实就 可以记住这个问题,这样可能以后会好好回答(尤其对文科学生来说)。 55、要学会做人。对于我们这些经过大浪淘沙走进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知识、方法可 以很快掌握,但是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质,高尚的品德却不是朝夕可就的。只有把求知 与做人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56、作为一个社会人,与社会的联系越紧密,机会也就会越多,也就越能锻炼自己,以后 走上社会了,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 57、大了,成熟了,稳重了,但是这和激情不矛盾,一种对工作和学习的冲击力及持久力 会让你有特殊的魅力和个人实力。 58、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59、如果你不抽烟的话,你的精力将比抽烟的时候好的多,这是绝对的。 60、对陌生人,或者把对方当做一张白纸,或者把对方当你的朋友,总之别当做敌人,即 使你听到再多的关于他(她)的不好的传闻。 61、大学里手机是否应该用只有你自己知道。 62、第一年不要放松,确立自己的领先位置,这样对以后的学习比较有好处。 63、计算机一定学好。对以后的继续学习很重要。千万别不当回事。 64、宿舍里不要太邋遢,否则影响效率。 65、军训的时候一定要垫鞋垫,女生不要对教官动心,你们的未来不属于他们(呵呵,开 个玩笑,相信你们不会的作者:三峡在线 注)。 66、多看电影。提高一下艺术修养,与人交流也有的谈。 67、注意在大学里为了以后就业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68、参加其他系的跨学科的活动是非常有好处的。 69、多看本学科的一些杂志,掌握本学科前沿的动态。不要都大学生了还死读书。 70、大学里男生要有风度一些。女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男生来解决,这个时候男 生总是充当修理工,电工,木匠的角色,要乐于助人。 7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后就没有父母唠叨你了,比如常洗澡,晚上睡觉不要老是吹 电扇什么的,自己就不要放纵自己了,要不然肯定生病。这样的教训谁都要来几次,要不 然是长大不了的。 72、千万不要把贵重物品随手放在桌子上和床头。大学宿舍里不是你家,防人之心不可无 。 73、要勇于学自己不会的东西。比如电脑,可能在一开始你是很厉害的,一些来自偏远地 区的孩子,可能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他们见了人就请教,最后 很可能成了不错的电脑高手。在大学里面一定要不耻下问,不 74、如果你有创业的念头,不妨平时多跟同学联系,或许你们可以组成一个团队来参加创 业计划大赛呢。 75、大学里时间比较充裕,如果没有计划,很容易荒废过去。最好给自己一个计划吧。 76、大学教育将赋予一个自然人人格的提高,灵魂的升华;将引导一个人去认真思考怎样 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将重新树立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总的说来,大学四 年每个人都将接受灵魂的洗礼。 77、应该说安全始终是做任何事情的第一要素,上大学同样也不例外。爱护自己,珍惜自 己,是很重要的!因为没有什么比失去健康,比失去生命更重要!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爱惜自己。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自暴自弃! 78、军训是新生们入学的第一课,至于苦与乐,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感受。至今 ,我都很怀念军训的那一段短暂的时光,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样也留下了美好的回 忆。还望大家好好珍惜为重! 79、虽然电子邮件E-mail的问世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传统的写信发方式仍然有 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正所谓“见字如面”,手捧着远方的你亲手写的信纸,那种亲切的感 觉便会油然而生,朋友们,当你有空的时候不妨写封信吧。 80、作弊要靠别人,慢慢地你就会明白有时别人是靠不住的,到那时就晚了,还是相信自 己,靠自己吧。做一个讲诚实,守信用的人吧! 81、“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 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 82、“态度决定一切。”不用我多解释吧? 8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学两极分化严重,有很厉害的人物自然也就有脑死亡的笨蛋。

3000字!你是高三的

大学生活的适应在心理学中,适应首先是个体终生维护心理平衡的持续过程;其次,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第三,适应是个体成熟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标志。大学生活对每个人都很陌生,需要我们的一个适应过程。我们从中学时代进入大学时代,有很多转变,例如:中学时代的生活都是我们父母代替管理,进入大学后完全是自我管理;我们在中学都是在学校中出类拔萃的人,进入了大学后成了普通的一员;我们在中学时代有为高考而学的明确目的,进入了大学为未来的选择很困惑;中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的,进入了大学后我们的所有都由自己安排„„大学生活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适应、转变,在适应过程中渐渐的转变,进而才能有更好地发展。整体来说,大学生活需要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学会管理生活等三方面来适应。(一)适应生活,学会自立大学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过渡阶段。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应该在大学完成从“依赖人”到“独立人”的转变。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独立处理各种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短时间内去熟悉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同时要发现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所能拥有的优势与资源和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我在高中是上的寄宿学校,自立的生活对我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来到了大学发现自立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还有自己面对社会的能力和态度、自己独挡一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我去适应这种自立生活的改变。我已经是成年人了,需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感,我也认识到了只有适应大学这个转变型的小社会的生活,才能之作为跳板来适应以后进入社会真正独立的生活。

加我 给你搞定

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研究论文

题目的话很多,你可以参考中国论文援助中心一、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1儿童认知(或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2选择性注意中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研究综述3任务难度对儿童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影响4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和动机研究(如成就、归因等)5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和情绪研究6 心理学中的意识理论和研究7 心理学中的智力理论与研究8 心理与语言9 心理与文化10 心理与社会(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社区、传媒、网络等)11心理学数量化方法的优缺点评估 12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 13心理实验的逻辑在心理学方法中的作用 14多元统计分析与心理学研究 15论心理研究的生态化取向 16论心理学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17教育与心理实验研究的科学化评估 18教育与心理实验研究的科学化评估19职业心理素质的诊断与评估 20职业培训中心理学问题 21职业指导课程设计的初步构想 22中学生的意志力训练方案 23个性与智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24中学生职业分流的心态调查二、教育心理学1运用快速阅读策略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2低年级小学生听说能力训练的教学实验研究3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4学习有困难学生(初中)一般能力倾向的研究5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6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自信心关系的研究7大学生的自信心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8新兵常见的入伍动机与教育对策的研究9肥胖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征的研究10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与青少年应付方式发展间关系的研究11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认知间的关系研究12青少年问题应付方式、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13依恋类型与学生心理健康14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调查 15中小学生零花钱状况调查 16中小学生中“擂肥”现象的调查 17大、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研究 18大、中、小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19大、中、小学生电子游戏行为的特点研究 20大、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21大、中学生价值观调查 22大、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调查 23中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研究 24中小学生中课外补习班现象调查 25大学生寝室交往的人际动力研究 26当前青年择业倾向调查 27城市(或农村)人口生活满意感调查 28 大学生家庭观念研究 29大学生亲子关系调查 30校园暴力事件调查 31 家庭暴力事件调查 32生活价值观的代际比较33论智力高而成就低的原因 34论青年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35开发青年智力为什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6论青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如何发展青年的创造力? 37论青年情绪情感的和特点与心理卫生 38论青年的焦虑及其调节 39青年的自我评价成熟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 40论青年自尊心的特点 41论青年自我概念及其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42论友谊在青年期的特殊意义 43论当前我国青年友谊、爱情观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 44论我国当代青年道德发展的特点 45论我国当代青年人生观的特点及影响青年人生观形成的心理因素 46论形成青年违法犯罪心理的主客观因素 47论违法犯罪青年在个性意识的倾向性方面的特点 48论青春期性心理特点与性教育 49对当代大学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的调查50对当代大学生自杀动机和原因的调查 51对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干预策略研究 52对当代大学生生逃课现状、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53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过程,如何形成良好的大学生生宿舍文化 54当代大、中、小学生的自尊发展特点 55当代大、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发展特点三 、临床心理学1中学生(或某一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与个体因素及应对方式的关系2青年择偶观的性别差异3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4糖尿病患者的人格特点及其分析5糖尿病患者心身关系的分析6高血压病患者的人格特点及其分析7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身关系的分析8人格、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的研究9心理控制感量表在神经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10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的研究11遭遇创伤时间后的心理改变研究12影响个体挫折承受力的心理特征13宽恕的心理机制14青少年爱滋病高危行为的心理防御机制15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四、老年心理学1思维方式对老年人应对行为的影响2自我效能对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3老年人的个性特征与长寿4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主客观标准5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因素6社会心理素质与晚年健康7老年智力资源开发的前景与策略8应激与老化五 、管理心理学1激励理论及其应用2学习理论及在企业中的应用3交警工作倦怠的成因极其对策的研究4路口信号灯变换时间与违章抢行发生概率关系的研究5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语音报警参数的研究6团体依恋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7教师(或其他某种职业的)职业兴趣与工作绩效的关系8彩民的人格特点及其分析六、人格心理学1人格中的动机研究取向述评 2依恋理论对人格研究的影响 3内隐人格理论述评 4创造性人格研究 5(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6自我概念的心理学研究 7自尊的心理学研究 8自我效能的心理学研究 9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 10潜意识的心理学研究 11攻击性的心理学研究 12性别差异的心理学研究七、社会心理学部分 1关于影响人们对他人作判断的主要因素的研究 2关于归因的偏误的文化特征研究 3关于归因的两难推理的研究 4关于社会偏见的研究 5性别岐视的现状及成因的相关研究 6自我预期与社会期望的相关研究 7自我概念及其成因的相关研究 8自我表现的社会心理技能技巧的研究 9自我监控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10应对压力的社会心理策略研究 11人际交往的年龄特点研究 12人际交往的性别特点研究 13伴侣关系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异同 14婚姻承诺增强的决定因素 15婚姻关系恶化的决定因素 16控制错觉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17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式 18竞争行为与合作行为的相关研究 19关于态度改变模式的时代特征的研究 20社会压力的种类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21从众行为的时代特点研究 22服从行为的时代特征研究八、变态心理学部分 1论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2社会文化与心理变态之我见 3心理过程障碍的访谈研究 4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5性禁锢、性放纵、性教育 6神经症的特征与研究进展 7成瘾行为的病理机制研究 8违法犯罪访谈研究 9自杀整合干预综述 10论儿童品行障碍的早期预防 11迷信行为的社会调查研究 12论心身障碍的交互作用机制 13重性精神病的社会康复 14变态人格评估研究 15论心理变态的预防模式九、学校心理辅导部分 1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2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3辅导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4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5学校心理辅导研究进展综述 6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思考 7论学校心理辅导的工作模式 8谈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 9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的比较研究 10学校心理辅导评估技术探讨 11学生学习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学习动机、策略、考试焦虑、学习困难等) 12校园生活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情绪、休闲、消费、人际、性、危机干预、网络使用等)13择业与生涯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 14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15中外学校心理辅导比较研究

加我 给你搞定

大学生适应学校的研究论文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迷茫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能否适应不同于中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同学更好相处,独立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的适应状况是值得研究者关注的重要研究问题。然而,口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定义还未达成一致,也没有提出统一的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测量指标和研究工具。

关于学校适应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界定有以下几种,美国心理学家Ladd等人提出,学校适应就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习成功的状况。Birch则认为学校适应不仅指学生的学校表现,而且也包括学生对学校的情感或态度及其参与学校活动的程度。我国的研究者对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进行了界定,其中,陈君认为,学校适应是学生通过积极地身心调整,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曾晓强提出,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同学校环境的良好调适状态,即个体能够感觉良好地履行和完成学校环境和学生角色所赋予的各项任务。赵娟提出,学校适应指的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下,行为方式符合学校的行为规范,发展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学校适应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谐地与他人交往,独立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愉快度过大学生活的状况。

以往研究者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是大学生学校适应包括哪些方面的适应还没有达成统一。陶沙提出,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陈君也提出大学新生的适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交往适应和情绪适应。有的研究者考察了大学生整个阶段的学校适应,其中,卢谢峰认为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包括七个方面,即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身心症状表现。方晓义等人则提出,学校适应的指标包括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邓颖琦认为大学生学校适应包括师生关系适应、集体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和学业适应4个方面。从以上可见,大学生学校适应比较公认的指标主要包括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生活适应、环境适应等。

目前我国研究中关于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是翻译修订国外研究者编制的量表,例如陶沙修订了Baker和Siryk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问卷(SACQ)考察了我国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该问卷从大学生的学业适应、人际适应、环境认同和身心症状4个方面对大学生适应问题进行了测量,该量表在国外是使用比较多的量表,但题目和维度是否适合我国大学生还值得探讨。第二种是我国研究者编制的量表,其中,我国的研究者陈君四编制了《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包括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交往适应和情绪适应,共45个题目。邓颖琦则对学校生活适应量表高中版进行了修订,编制了学校生活适应量表(LASS)大学版,共31个题目。曾晓强编制了《简明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身心适应3个方面,共25个题目。卢谢峰编制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共66个题目,方晓义等人编制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共60题目。

不同的研究者分别使用了以上这几种量表考察了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状况,例如,邱鸿钟和吴志雄的研究使用了陈君编制的《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潘朝霞等人的研究和陈晓等人的研究使用了卢谢峰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包文婷和秦涛等人的研究使用方晓义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综上所述,虽然以往研究者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界定、测量指标和测量工具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还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大学生学校适应还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其次,以往研究者各自提出了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测量指标,而代表大学生学校适应的主要指标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三,虽然以往研究者编制了一些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但这些量表还缺乏统一的测量指标,同时这些测量工具也缺乏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进一步探讨我国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包括哪些测量指标,并且需要发展信效度比较好的适合研究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的量表。本研究借鉴以往关于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的测量指标和工具,然后结合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编制适合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题目,并对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对四类院校的1 -4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测试。这四类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理工科大学以及农业类大学。本研究进行了两次测试。

第一次测试共发出5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73份(91%),其中男生186人(39.3 % ),女生287人(60.7%) ;综合类大学学生113人(23. 9% ),师范类大学学生158人(33.4% ),理工科大学学生109人(23. 0% ),农业类大学学生93人(19.7% );大一学生98人(20.7% ),大二学生147人(31. 1% ),大三学生138人(29. 2% ),大四学生67人(14. 1 % ),研究生23人(4.9%)。该测试的473名被试进行项口分析、鉴别度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第二次测试共发出416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88份( 93 % )。两次测试共发出问卷936份,收回有效问卷861份(92% ),其中男生为429人(49. 8% ),女生为432人(50.2% ) ;综合性大学学生215人(25 % ),师范类大学学生270人(31.4% ),理工科大学学生241人,农业大学学生135人(15. 6% );大一学生231人(26. 8% ),大二学生225人(26.1 % ),大三217人(25.2% ),大四125人(14. 5 % ),研究生63人(7.3%)。两次测试的被试共861人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1.2方法本研究拟根据开放式问卷的结果,并结合以往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确定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维度。本研究大学生学校适应开放式问卷的题目包括:①你认为大学生活有什么特点?都包括哪些内容?②你认为大学生活有哪些需要适应的?哪些方面适应得好?哪些方面适应得不好?开放式问卷的被试为124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84人。结果表明,学习适应是大学生学校适应的主要方面,包括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等;其次,人际关系的适应,主要包括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的适应;第三,独立自主的适应,包括大学生独立地处理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第四,学校环境的适应,包括对学校饭菜的适应、学校资源的利用、校园环境的适应等;第五,集体适应,主要包括大学生对班集体活动的参与和适应。

本研究根据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确定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的维度包括学习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师生关系适应、自主独立性适应、集体适应和学校环境适应。借鉴以往测量这些维度的量表,并结合本研究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编制出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初始问卷的题目,共70个题目。问卷采用Likert 5点法计分,即完全符合为1分,基本符合为2分,不确定为3分,基本不符合为4分,完全不符合为5分。1.3统计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7. 0和AMOS 5.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项口分析、鉴别度、信度、效标关联效度的计算,采用AMOS 5. 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2.结果

2. 1项目分析 首先把反向题目上的得分进行重新赋值,使被试的得分越高,学校适应越好;然后将各被试在所用项口上的得分相加,求出各被试的学校适应总分;再将量表总分进行降序排列,确定前27%的被试(高分组)和后27%的被试(低分组),训一算每个题目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校适应初始量表中第14题,15题和50题在高分组和低分组统计上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

2. 2鉴别度分析 美国测量学家伊贝尔认为,鉴别度指数在0. 2以下的题项质量较差,应予以淘汰。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校适应初始量表的题目中第14题,15题,22题,44题,49题和50题的鉴别度指数在0. 2以下,应该予以删除。经过项口分析和鉴别度分析,删除了不符合要求的6道题目,大学生学校适应初始量表剩余64道题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2. 3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以473名大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学校适应初始量表的64道题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样本适当性度量值KMO为0. 896,X= 13177. 500 , df=2016,P<0.001,结果表明该样本数据很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对因素分析结果进行方差最大旋转,结合碎石图,提取出7个因素,这7个因素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47. 540%,删除因素载荷小于0. 35的题目以及在两个因素上载荷都高的题目共11道题,最后剩余53个题目作为大学生学校适应正式量表的题目。

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7个因素依次为学习适应(14个题目)、师生关系适应(13个题目)、集体适应(10个题目)、同学关系适应(5个题目)、自主性(4个题目)、生活适应(3个题目)学校环境适应(4个题目)。各因子所包含的题目、因子载荷以及各因子的特征根、方差解释率。

2. 4效度分析

2. 4. 1验证性因素分析为进一步考察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正式量表的结构效度,即考察构想模型与实际模型的拟合度,以及项口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A-MOS,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对模型对861名被试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全部项口与各维度的拟合指数。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全部题目的X/df为2.959,同时RMESA小于0. OS,验证性因素分析中经常报告的指数TLI , CFI和GFI都达到0. 80以上,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是比较好的,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Z. 4. 2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分析本研究还计算了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及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来代表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结构效度。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的各因素的相关在0. 130 - 0. 536之间,相关适中,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在0.538 -0.775之间,达到中等偏高的相关,这说明该问卷的各维度之间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因素又能较好地反映所测查的内容,整个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 4. 3效标关联效度 本研究选取147名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效标关联效度的被试,其中男生75名,女生72名。以Campbell等人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 Scale)与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的相关系数作为效标关联效度,以往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编制者也大多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作为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效标。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与幸福感指数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如表5所示。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全部题目以及各个维度与幸福感指数的.效标关联效度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而且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总分、学习适应、自主性、集体适应、生活适应与幸福感指数的相关系数都较高,这些结果说明,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具有较高的效标关联效度。

2. 5信度分析

2. 5. 1再测信度 本研究选取了106名被试作为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再测信度的被试,其中男生50名,女生56名。间隔一个月的时间,对这106名被试进行两次测试。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再测信度,全部题目及各维度的再测信度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再测信度。

2.5.2内部一致性信度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全部题目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 926,学习适应、师生关系适应、集体适应、自主性、同学关系适应、生活适应、学校环境适应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0.886,0.889,0.717,0.762,0.701,0. 645,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3.讨论

本研究在检索以往国内外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确定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维度主要包括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独立性、班集体适应和学校环境适应。借鉴以往测量这些学校适应指标的量表,并结合开放式问卷的结果,编制了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最初共70道题目。

经过项目分析、鉴别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正式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共53道题目,并且提出该量表的7个维度包括:学习适应、师生关系适应、集体适应、同学关系适应、自主性、生活适应和学校环境适应,这些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维度更全而合理。以往研究者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通常只提出了人际关系或人际交往这一个维度来考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适应,但本研究认为应分别考察大学生的师生关系适应和同学关系适应两个方面,经本研究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实分别提取出师生关系适应和同学关系适应两个因子,而且本研究各个因素的相关分析也表明,师生关系适应与同学关系适应这两个维度的相关很低(r = 0. 130),这表明师生关系适应和同学关系适应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的适应,应该分别进行考察。而且,以往不同的大学生适应量表分别包含了不同维度,而这些量表提出的维度都不够全而,其中集体适应、自主性、生活适应和环境适应是大学生比较重要的学校适应,以往量表中都没有全部包括这几个维度,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包括了这几个重要的大学生学校适应维度。

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表明,该问卷的全部项口的X / df接近2,RMESA小于0. 05,验证性因素分析中经常报告的指数TLI, CFI和GFI都达到0. 80以上,这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总分与Campell等人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的相关作为效标关联效度为0. 615,而且该量表的各个维度与幸福感指数量表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表明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正式量表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表明,该问卷全部题目和各维度的再测信度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该问卷全部题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 926 ,而该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也在0. 645—0. 889之间,这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所编制的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适合测量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

又是一年大一新生入学,很多青少年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踏入新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也随之而来,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环境,及时投入学习中呢?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个新生都要面对的问题。一项调查显示,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感、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入学初期的适应不良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生活。学习:高中的学习目标较为单一,所有努力都是为高考而准备。而大学的环境相对宽松,很多人还不能适应学习和娱乐的关系,或是保持高中的学习强度,或是因为缺乏目标而荒废学业。所以,评估一下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给自己制定一个劳逸结合的学习计划,将集体活动、个人爱好融入到其中。情感:大学校园,你的爱情火焰难免被热情、活力所点燃。爱情带给你甜蜜的同时也会有烦恼和痛苦。应该避免的恋爱误区有:觉得孤单寂寞,随大流而恋爱;恋爱后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忽略了学业和朋友;面对不能两情相悦的爱情,不懂放手。人际:高中时代的朋友关系多建立在朝夕相处上,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更大,圈子更多,因此积极主动的交往意识尤为重要。其次,真诚是与人交往的最佳态度,但真诚不是心直口快,自我中心,而是了解他人的基础上包容差异、相互珍惜。树立目标避免迷茫面对曾经畅想了多年的大学生活,有些学生一旦拥有,有时又会感到失望:时间充裕了,但是不知自己想干什么,回想自己空虚的一天,心里难免愧疚;考试得了高分也没有太大喜悦,因为究竟学到了什么,自己也很难说清;什么都想参与,却无法坚持下去。有调查显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己的定位是困扰大学生的普遍问题,学习无动力、生活懒散、思想颓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对大学生活感到失望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找位置。大学里,我们有时间思考和设计未来。例如有人觉得自己的快乐是将兴趣发展为事业,并为之努力奋斗,于是就给自己确定了方向。所以第一步是找位置,明确自己想做的是什么。开发资源。明确目标后,开发学校里的资源,包括阅读书籍、参加社团、结识“战友”、向老师和学长取经等等。这些都是获取知识的好方法。再选择。随着自己的努力实践,认识和心态都会发生变化,可以继续或者放弃之前的选择。这也是自我探索的一次飞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多项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很多人对于人际交往技巧很清楚,但人缘依然很差。在一个新班级中,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自己走出去。成功的人以战胜难题作为目标,而失败的人往往把难题作为解释的理由。主动走出去与人交往可谓是无往不胜的积极交友态度,对于热情主动的人,别人总是会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主动给别人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分帮助,就已经拉近了心的距离。不要太注意得失。交朋友除了要花费时间、金钱还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一些原则。这些都是让我们舍不得放下自我,靠近朋友的原因。想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不能对自己的得失太过苛求。掌握一些交往技巧。平等、真诚、尊重、宽容。当我们在交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问问自己是不是违背了这些原则,及时改变自己,有利于消除隔阂。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能过多的要求对方,对方的问题让其自己去发现比较妥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实践,不妨在大学校园里好好的演练一番。又是一年大一新生入学,很多青少年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踏入新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也随之而来,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环境,及时投入学习中呢?望采纳 谢谢

  • 索引序列
  • 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论文研究
  •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论文
  • 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论文
  • 大学生活适应问题研究方法论文
  • 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