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中药僵蚕药用研究论文

中药僵蚕药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药僵蚕药用研究论文

1、僵蚕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主要可以治疗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等症状。 2、僵蚕咸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治高热抽搐者,可与蝉衣、钩藤、菊花同用。僵蚕治急惊风,痰喘发痉者,以僵蚕同全蝎、天麻、朱砂、牛黄、胆南星等搭配一起使用。 3、僵蚕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和身体所需的各种大量的微量元素成分,例如大量的铁、锌、铜等,并且含有大量的草酸铵成分,主要是可以帮助治疗一般出现的身体无力和经常性的疲乏的情况,并且对于一般身体的贫血的情况,可以帮助之劳血小板减少的情况的,其次是可以帮助治疗过敏的情况。 禁忌是:心虚不宁、血虚生风等人群谨慎食用。建议不要多吃,因为会分解出大量的氨,会影响到肝脏。 3、僵蚕的药用价值 (1)僵蚕可以熄肝风止痉挛抽搐,还可以化痰,所以用于治疗惊痫抽搐等症状。僵蚕味辛行散,又能祛外风止痉挛抽搐,常用于风中经络的口眼?斜,通常与全蝎、白附子等一起使用。 (2)还可以治疗风热上攻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可与桔梗、荆芥、甘草等同用,就如六味汤一样;也可以治疗风疹瘙痒可单用研末服,或与蝉蜕、薄荷等祛风止痒药同用。 (3)僵蚕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还常与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清热化痰散结药物同用,以治疗痰核、瘰疬。 4、僵蚕的炮制方法:将僵蚕拣去杂质及蚕丝,每斤药用甘草1两煎水摊冷,洗去灰尘,捞入筐内,滤干水份,晒干或烘干。然后炒僵蚕,将锅烧热(撒入锅内,等待冒烟时,投入僵虫,用锅铲不断翻动,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备用。最后就可出锅完成炮制方法。

僵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药材,僵蚕这种药材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服用一些僵蚕,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药用功效,但是许多的朋友们对于僵蚕的药用价值不是非常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看看僵蚕的药用价值。僵蚕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主要可以治疗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等症状。僵蚕咸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治高热抽搐者,可与蝉衣、钩藤、菊花同用。另外,僵蚕这种药材还可以帮助我们的大家用于治疗急惊风,痰喘发痉等这些病症的,如果大家在生活中出现了这些病症了,那么我们可以将僵蚕和全蝎、天麻、朱砂等这些药材搭配起来服用的,治疗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其实僵蚕的药用成分是非常多的,僵蚕中的许多的成分对于我们人体的健康来说都是非常的重要的,僵蚕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和身体所需的各种大量的微量元素成分,例如大量的铁、锌、铜等,并且含有大量的草酸铵成分,主要是可以帮助治疗一般出现的身体无力和经常性的疲乏的情况,并且对于一般身体的贫血的情况,可以帮助之劳血小板减少的情况的,另外,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服用一些僵蚕,还可以起到不错的治疗和预防过敏的作用。相信我们大家通过上面的这些介绍,对于僵蚕的药用价值也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我们可以知道,僵蚕这种药材的药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服用一些僵蚕,不仅可以祛风解痉,还可以帮助我们起到不错的防治过敏的作用。

僵蚕降血糖研究论文怎么写

在职研究生论文写作方法

1、在职研究生论文标题,一定要简洁明确,并且文章内容要与标题风格一致。

2、清晰的论文思路,在阐述论文论点时要有清晰的框架,才能体现论文的价值,要符合标题。

3、严格准确的把握论文结构,如有考生不知道怎么把握论文结构,建议去搜索国内外大学研究生论文,借鉴写作方法,然后根据自己所领悟到的写作思路构建论文结构。

4、重视摘要写作,有很多考生不会写论文摘要,甚至有的不重视论文摘要。摘要对于论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反映了在职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5、考生在撰写完自己的论文后,一定要审核一下。

根据导师的建议修改后一定要再次的重新读一遍,避免出现语句不通顺或者错别字的现象。

如果论文答辩一次没通过,委员会会提出修改建议,考生可以在半年后一年内重新申请答辩一次。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认真的准备答辩,如果重新答辩还是未通过或者逾期未申请,本次申请无效。

选择论文研究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制定论文大纲、写作毕业论文初稿、修改、编辑、校对论文

一、选择论文研究课题

硕士毕业论文要选择一个自己专业的研究课题,论文写作步骤的最基础事件,在选择论文研究可以时可以参考平时自己的研究重点或者感兴趣的方向,还要和自己的导师商议哪个课题适合研究。

二、研究论文课题

对于论文课题的研究需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因此阅读大量课题相关论文内容,找到相关资料和论据以支持自己论文课题的论点,在搜索到相关论据和材料时一定要详细记录,以便得到更好的运用。

三、制定论文大纲

论文提纲对于整理论文写作思路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在写毕业论文前先列出论文大纲,这对于论文而言是个简易且结构全面的论文草稿,可以逐步整理混乱的论文想法。

四、写作毕业论文初稿

按照论文提纲逐步丰满论文全文,在写作完成后即为论文初稿,论文初稿并非最终成稿,但是基本算是完了研究生毕业论文

五、修改、编辑、校对论文

论文初稿完成后对论文进行细致的检查和反复阅读,理顺逻辑和语言表达。

中药外用研究的论文

在中药学 毕业 论文中,题目是 文章 的眼睛,既要概括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简炼,有吸引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 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 从ADR 报告 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6. 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7. 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8.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1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1.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2.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4.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16.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17.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4.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5.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7.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8.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9.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10.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1.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12. 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13.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14.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5.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16.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2. 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 3.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4.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5.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6.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7.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8.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9. 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 方法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13. 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 15. 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16.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17. 扫描电镜应用于 植物类 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1.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2.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4.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药学发展的趋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大药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越鞠丸”名方 》

摘要:本文浅谈“越鞠丸”名方创制,方名来由,方歌,组成,功用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越鞠丸 六郁病

元代朱震亨提出:“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六郁之说,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而创制越鞠丸这一名方。“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全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各等分为末成水丸,现临床学按原方量比例酌定作汤剂煎服。主治气郁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故方之功用以行气解郁为主,使气机流畅,则痰、火、湿、血、食诸郁自解,痛闷呕恶诸症可除。郁病多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证时气郁常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嘈杂吞酸,口干而口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腹泻;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见上述证候者,用越鞠丸无不见效。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加木香、枳壳、白蔻、厚朴;治疗慢性胃炎加苏梗、枳实、木香、炒莱菔子、砂仁、半夏、蒲公英;治疗消化性溃疡加白及、白术、海螵蛸、元胡、三七粉;治疗传染性肝炎加重栀子的用量,再加郁金、生大黄、绵茵陈、板蓝根、虎杖;胆石症再加金钱草、鸡内金、生大黄;治疗肋间神经痛加元胡、丹参、川楝子、乳香、没药;治疗精神抑郁症加石菖蒲、郁金、八月札、丹参、龙骨、牡蛎;治疗痛经加当归、元胡、郁金、细辛、益母草、红花、山楂。诸凡杂病有六郁见证者,投本方随症加味治之,常常会收到较好疗效。

越鞠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一书,此方为何取名越鞠丸?令人费解,笔者查阅文献,心中方为之一亮。

考方中栀子一味,《神农本草经》名木丹,《名医别录》称作越桃,至《药性论》始称山栀子,《唐本草》又名枝子。川芎一味,《神农本草经》原名为芎藭,别名抚芎,而在《左传》中,川芎名为鞠穷。丹溪翁从“越桃”与“鞠穷”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丹溪翁创制的另一方剂越桃散,即栀子一味,亦是取自《名医别录》。

戴思恭承丹溪之学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郁症多缘于思虑不伸,而气先受病,故用越鞠丸总解诸郁。方中用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为主要药物,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均为辅助药物,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药。丹溪翁认为,凡郁在中焦,以苍术、川芎升提其气以升散之,并随症加入诸药。又认为,栀子“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郁热,行气结”。由此可见,川芎、栀子在本方中有很重要作用,这亦是丹溪翁用“越鞠”命名本方的用意所在。气不郁则痰不生,用越鞠丸以开胃肠三焦之郁,从而使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消失,继而命名气、湿、痰、火、食、血“六郁”得到宣发,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全身的病理状态。

近贤冉雪峰指出:“查此方集香燥之品为剂,而能宣发脾气,又佐栀子以调之,在时方中颇有法度。……香能行气,燥可胜湿,湿郁夹秽,颇有可取。”当然,本方所治诸郁均为实证,若是虚证郁滞,宜选他方治之。正如《蒲辅周医疗 经验 ·方药杂谈》所说:“郁之为病,人多忽视,多以郁为虚,唯丹溪首创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

越鞠丸自创制以来,于今六百余年,众多医家名贤多有论述,可谓汗牛充栋,笔者浅谈于此,以起抛砖引玉之用,仅此而已!

参考文献

[1]许济群. 方剂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85: 137

[2]张伯臾.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发行. 1985:121

[3]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 1997.6: 274

《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

[摘要]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究、渗透促进剂的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渗透促进剂;质量控制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医院制剂中广为应用。本文对中药凝胶剂近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职称论文:

1 基质材料

中药凝胶的基质材料根据其性能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一般为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则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1]。不同的基质材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应用不同,因此,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应用较多,主要代表为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为基质制,以辣椒碱,苦参碱为主药,研制了瘢痕止痒凝胶,药效学实验表明其烧伤烫伤愈后瘢痕止痒及各种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效果。王芊等[5]制备丹参酮凝胶,以羟丙基纤维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混合基质,不仅使凝胶剂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还可对丹参酮的释药速率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调节。张小军等[6]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了复方芦荟凝胶剂,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疗痤疮效果良好。王雷等[7]以壳聚糖和卡波姆为基质制备黄芩苷凝胶,以达到局部迅速给药、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的目的并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张蜀艳等[8]用正交实验对麻疯树酚凝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了筛选,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的凝胶剂,光滑细腻,释药快且稳定。

基质材料的选择对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陈秋红等[9]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秋水仙碱为检测指标比较了3 种基质对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为以Carbomer为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为HPMC基质凝胶,CMC-Na基质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低。

2 释药机制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复杂,受较多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亲水凝胶骨架中药物的释放符合Fick定律,可以用Higuchi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动力学过程。张蜀艳等[8]为比较不同浓度各基质对麻疯树酚释药的影响,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发现麻疯树酚凝胶剂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梁学政等[10]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经皮吸收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有时凝胶剂中的药物具有溶出控制的特征,呈恒速释放,或符合其他模式,用Fick扩散机制无法解释。这种非Fick扩散模式可能是由于凝胶溶胀前沿移动后,聚合物松弛产生的。如以卡波姆为基质材料时,可以零级动力学释放药物。付毅华等[11]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青藤碱为指标性成分,研究祛风止痹凝胶剂体外渗透性,结果表明青藤碱经皮吸收过程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3 渗透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必须首先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的问题。除少数剂量小且具有适宜溶解性的小分子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透皮速率都无法满足治疗需要。因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12]。经皮吸收促进剂能加速药物穿过皮肤。常用经皮吸收促进剂主要有有机酸、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氮酮、醇类化合物、角质层保湿剂、精油等。方世平等[13]以离体小鼠鼠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装置,对不同浓度的薄荷脑和氮酮对姜赤凝胶剂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薄荷脑和氮酮均有促进姜赤凝胶剂中芍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渗透作用强弱顺序为:10%薄荷脑>7%薄荷脑>13%薄荷脑>4%薄荷脑>1%薄荷脑,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薄荷脑浓度在1%~10%之间时,对芍药苷的促渗透作用与薄荷脑浓度呈正相关,但薄荷脑浓度超过10%后其促渗作用反而下降。陈秋红等[9]以离体昆明小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对加入了不同透皮促进剂的秋水仙碱凝胶的体外透皮速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透皮促进剂促进秋水仙碱体外透皮的强弱顺序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并且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释药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

4 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凝胶剂的质量控制项目主要有性状、鉴别、pH值、含量测量、刺激性、稳定性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等。目前多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而稳定性检查则主要包括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罗毅等[14]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柏竹凝胶,建立了质量标准。不但对柏竹凝胶的性状、鉴别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分别将柏竹凝胶进行了离心,在55℃和-4℃进行耐热耐寒实验,结果未出现分层、沉淀、变色等现象,并将柏竹凝胶室温保存6个月,其质量无变化,表明其所制备的柏竹凝胶稳定。王芊等[5]制备了丹参酮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了全面考察,应用HPLC建立了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方法 ,通过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考察了凝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丹参酮凝胶稳定。孙栋梁等[15]通过薄层色谱法对盆炎净凝胶剂处方中赤芍、丹参、延胡索进行了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盆炎净凝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建立盆炎净凝胶剂的质量标准。

5 展望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制剂,同时具有使用方便、舒适、生物相容性好等多种优点,适用于皮肤及黏膜给药,不仅可避免首过效应对口服给药的影响,还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符合中医的“内病外治”的理念。中药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容纳中药复方的极细药粉、提取物等,便于推广应用,可作为改进中药传统外用制剂的一种选择。但目前由于中药凝胶剂基础研究薄弱,尚存在较多问题,如中药凝胶可选用的基质材料少,尚满足不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外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成分复杂、含量低,且相互干扰,不便于分析检测。这些都要求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尽可能明确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提高制剂的质量,使中药凝胶剂发挥更大的防病治病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12.

[2]林吉,高卫东,叶其馨.浅谈中药凝胶剂的研究和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5,36(271):60-61.

[3]曹红.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医学,2005,7(4):5-7.

[4]李秀青,魏萍,孙燕,等.疤痕止痒凝胶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5):411-414.

[5]王芊,曾玲,沈汶华.丹参酮凝胶剂的研制及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23(1):80-82.

[6]张小军,陈丽梅.复方芦荟凝胶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3):146-147.

[7]王雷,王学艳,周雪琴,等.黄芩苷凝胶设计与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J].中草药,2008,39(10):1502-1504.

[8]张蜀艳,梁慧,颜钫,等.麻疯树酚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1896-1897.

[9]陈秋红,侯世祥.不同基质和透皮促进剂对秋水仙碱凝胶剂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6):521-523.

[10]梁学政,奉建芳,陈惠红,等.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60-161.

《 单胺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

【摘要】近年来,关于单胺氧化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其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单胺氧化酶;研究进展

1MAO理化性质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分类名为单胺:氧氧化还原酶,是含Fe2+、Cu2+和磷脂的结合酶,主要作用-CH2NH2基团催化各种单胺类脱胺生成相应的醛,然后进一步氧化成酸;或使醛转化为醇再进一步代谢。MAO是一种上具多个结合部位的单一分子酶,故对底物的特异性不高,可使多种胺类氧化脱氨。MAO广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尤以肝、肾、胃和小肠含量最多,主要位于线粒体膜外表面,并与膜紧密结合,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为辅酶;另一类存在于结缔组织,不含FAD,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

脑组织中的MAO随年龄增加、神经胶质细胞的增多其活性增强。MAO能分解儿茶酚胺类激素,可间接反映心脏交感神经结功能。现已证实,不同来源的MA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小者约100,000,大者可达1,000,000以上,是由于同一亚基的聚合程度不同所致。

2MAO实验室检测方法

最早检测MAO是用荧光测定法[1]和醛偶氮萘酚法[2],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2.1醛苯腙比色法该方法通过MAO氧化苄胺,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醛苯腙在碱性条件下产生棕红色,于470nm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

2.2MCDP比色法该法是通过MAO氧化苄胺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存在下与MCDP作用生成有色的甲烯蓝,于660nm处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此法需要加入终止液后测定,不宜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而且MCDP见光易分解。

2.3连速监测法该方法是通过MAO催化苄胺生成氨,氨在α-酮戊二酸、NADPH和GLDH的存在下生成谷氨酸,同时NADPH还原成NADP+,引起340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通过监测其下降的速率即可得出样本中MAO的活性。此方法快捷、操作简单、适合自动化分析,可减少人为误差,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适合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应用。

3MAO测定的临床应用

3.1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达对照值的3.5倍(n=30)。酶活性与腹腔镜所见肝表面的结节变化,以及与活组织镜检所见的纤维化程度相平行。纤维变仅限于汇管区或小叶中心者,其MAO活性大致正常;纤维变侵入肝实质内时,MAO升高率为30%;汇管和汇管区之间有架桥性纤维化时,则有83%升高;如在假小叶周围有广泛纤维化形成时,则几乎全部均升高,且升高幅度最大。国内报道阳性率均在85%(天津公安医院:17例,88%,高玑山等:32例,85.7%;薛德义等:71例,87.05%;黄泽伦:20例,85%;刘览等:30例,86.7%),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超过急性或慢性肝炎。同工酶分离证实,慢性肝病SMAO-III有增高趋势;肝硬化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23.9+3.0)%,其阳性率为72.2%(13/18);肝硬化失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34.6+4.0)%,其阳性率为92.3%,故检测MAO同工酶有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陈道宏等)。

虽然肝硬化时,结缔组织纤维释放MAO增多,但在纤维化甚为明显的血吸虫肝病,患者SMAO并不一定升高,故纤维化并非MAO活性升高的唯一原因。现已知大动脉和肺组织内MAO的浓度比血清高100-150倍,血中MAO可能部分来自血管内皮细胞。肝硬化时,病人体内的水分增加,末梢扩张和高动力型循环等有可能促使血管壁内MAO释放人血。由于胃肠组织也含有丰富的MAO,因此门-体静脉短路时,肠内MAO可经短路进入体循环。

3.2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MAO活性多数不升高,但在暴发型重症肝炎时,因肝细胞坏死,线粒体释放大量的MAO,可致MAO活性升高,阳性率可达73.3%,其升高幅度与病情轻重程度成正相关;急性肝炎经久不愈,病程超过3个月者,MAO活性亦可升高;活动型慢性肝炎有半数左右病例MAO活性升高。肝炎与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差别显著,而各型肝炎之间的MAO活性无显著差异。

3.3糖尿病可因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肝郁而继发肝纤维化,以至人MAO活性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因纤维组织分解与合成旺盛,肢端肥大症可因纤维过度合成等原因,从而引起MAO活性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无纤维增生的结缔组织疾病的病人MAO活性不升高。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畸胎瘤、胆汁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慢性胆汁郁积型肝炎等患者的SMAO活性不变。

测定血小板MAO活性发现,正常对照组女性大于男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而急性精神分裂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MAO活性升高。双向情感性障碍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男性低于女性;躁狂型患者显著低于抑郁型患者患者,单相抑郁症患者显著公共开支对照组。但美国学者最近研究认为,血小板MAO活性与精神病学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关系。酒精中毒者男性血小板MAO与女性有明显差异。

此外,测定肿瘤组织匀浆MAO和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有助于区别前肠和中肠的类癌瘤肿瘤,前肠类癌肿组织中MAO活性[(1850+342)mol/mg.min,n=16]明显高于中肠类癌肿瘤[(407+43)mol/mg.min]。

参考文献

[1]王坤,等.实用诊断酶学[M].重庆: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259-267.

[2]叶应妩,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9-231.

有关电大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学毕业论文

3.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6.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

7. 电大护理大专毕业论文

8.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中药人参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论文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10-30g,宜另煎兑入;或研末,1-2g;或敷膏;或泡酒;或入丸、散。 用药禁忌: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应忌同用。

人参为滋补强壮药,几乎世人皆知。我国使用人参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效果不仅早为古今中外无数医学家所肯定,而且为近代科学研究所证明。最早对人参药理功用给予高度评价的,首推《神农本草经》。这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经典。书中将惧的365种常用药材分为上、中、下三品,把那些具有良好的滋补强壮性能,并且无毒、副作用的药物选为上品。人参便是上品药材之一。书中明确指出,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寥寥数语,充分说明人参的补益作用是多方面的。祖国医学认为,人参的主要作用是大补元气。宋朝苏颂《嘉佑图经本草·论人参》中就记载有这么一段话,相传"欲试二人同走,一含人参一空口,各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以此鉴别人参的真伪优劣。据传,时进洪承畴兵败,为清军所获,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因饮了皇太后博尔济吉特一小壶人参汤而顿时精神大振。这些说法,对人参的作用虽有夸大之嫌,但亦说明人参确有良好的补气功效。《本草蒙筌》还强调说:“大抵人参补虚,虚寒可补,虚热亦可补;气虚宜用,血虚亦宜用。”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说得好,人参专主“男妇一切虚证”。由此不难看出,人参具有补虚扶正等多方面的药理功效,适用于各种虚弱性疾病患者服食。因此,古代医学家强调,凡属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者,皆可选用人参进补调理。如与其它药物配伍,其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中外学者通过对人参进行分析,初步搞清了人参所含的主要成分。研究发现,人参主要含有皂甙、肽及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值得说明的是,肽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而蛋白质又是人类七大营养要素之一,是构成人体乃至一切生物的主要成分。因此说氨基酸及肽类物质对人体是至关重要的。人参所含有的氨基酸,初步发现,达10余种。如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脯氨酸、蛋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等。在这众多的氨基酸中,以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对人体成为重要,它们是构成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同时,又是人体自身所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只能从饮食物中摄取。毋庸赘言,人参具有特殊的营养补益价值和良好的治疗作用。 除此之外,人参还含有人参酸(系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及亚油酸的混合物)、植物甾醇、胆碱、葡萄酸、果糖、麦芽糖、蔗糖、人参三糖、果胶、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泛酸等。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可缺少的。有关人参的文献资料,可谓浩如烟海。现将人参的临床应用,特别是配伍后的应用,概括如下: 1.大补元气 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圣药。祖国医学认为,元气包括元阴之气和元阳之气,乃先天之精所化生,赖后天摄入之营养不断滋生。元气发源于肾,藏于脐下“丹田”,借三焦的通路敷布全身,推动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活动,可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化动力的源泉。因此,元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强弱。《本草经疏》称:“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其主治也,则补五脏,盖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之流通则一也,益真气(此即元气),则五脏皆补矣。”人参能五脏并补,先天、后天同益,从而使元气充足。《景岳全书》中的保元汤,药用人参、甘草、肉桂和黄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四君子汤,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外科正宗》的参术膏,药用人参、白术为膏等。用于面色萎黄、言语轻微、四肢无力、饮食减少、眩晕、自汗、脉象虚弱等,有益气培元的良好功效。 2.益气固脱 脱证,是疾病的危险证候。这是指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大量耗损而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其主要症状有:汗出如珠、四肢厥冷、口开目合、手撒尿遣、脉微细欲绝等。它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休克及心、肺、肝、肾等的功能衰竭。《成方切用》救急门条下载有“独参汤”,用以救急拯危。急救暴脱,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虚脱,都可应用此方。前贤认为:“斯时也,有形之阴血,不能急生,无形之气,所宜急固。故以独参主之,取其为固元益气之圣品尔。”有时还常将人参和附子等温壮元阳的药物配伍使用,以救治循环衰竭、元气亏损者,以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起到“回阳救逆”的功效。不过,在这些情况下,选用野山参为好,移山参及园参则显得力不能及。如果热甚昏厥或痰壅气厥,则万不可应用。 3.益气生血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依,互为根本。金元医家李东垣说:“以人参为补血者,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矣。”现代药理学也证实,人参能刺激造血功能旺盛。《景岳全书》载有两仪膏,药用人参、熟地熬膏,两药一个益气,一个补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具有较好的益气生血作用。此外,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八珍丸等常用的养血补血方剂,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对于血分亏损而致的面色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爪甲不荣、手足麻木、脉细无力等症,人参是理想的补气生血药。 4.益气补肺 著名医家李东垣指出:“人参能补肺中之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主诸气故也。”综观古代医家治疗肺虚喘咳的许多方剂,诸如《类证活人书》的五味子汤、《卫生宝鉴》的人参蛤蚧散、《济生方》的人参胡桃汤等,均以人参为主药补益肺气,并同时辅以其它祛邪之品,标本同治,邪正兼顾,共奏功效。对于因久咳久喘耗伤肺气而临床证见气短、喘促、声音低微、体倦懒言或咳嗽无力、痰多清稀、自汗怕冷、易于感冒等,都可以选用人参,以补肺益气。 5.益气养心 中医一直认为,心主神志,从而把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都归于心。《本草汇言》称人参为“助精养神之药”,而专主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现代药于是学研究证明,人参可以提高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效率,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能改善睡眠和情绪。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使病人体重增加,消除或减轻全身疲乏、头痛、失眠等症状。动物试验发现,人参还能减轻或消除由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此丹选用人参,盖取其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功效。 6.益气补肾 《本草经疏》指出,“人参本补五脏真阳之气者也”,对于真阳衰少、肾气乏绝、阳道不举诸症尤有良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人参可以影响调节性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部位,呈现促性激素样作用,还能增进精子的活动能力。临床应用表明,对因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皮层性的脊髓性阳痿,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对精神型则没有效。古今大量有关益肾壮阳的良方,如全鹿丸、茸桂百补丸、参茸卫生丸等,对于肾气虚弱、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等,每获良效,人参在方中均起着益气补肾助阳的作用。 7.益气养阴 益气养阴是针对气阴两虚而言的。气阴两虚往往表现于热性病的过程中。如温热病耗津夺液,出现大汗、气促、烦渴、舌嫩红或干绛、脉散大而数,有虚脱倾向者;或者是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损、元气大伤,出现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口干咽燥、低热或潮热;抑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红苔少、脉虚大或虚数者。此外,亦可见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糖尿病等。《本草正义》称人参“功能养阴而清虚火,今用之阴虚有火,及吐血后宜于清养,或汗家、或失精家,阴液耗损,虚阳偏炽者”。主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的生脉散,方用益气养阴的人参、配合养阴宁心的麦冬、收敛肺气的五味子,三药同用,气阴并补。再如《医部全录》的人参固本丸、《顾松园医镜》的集灵膏等益气滋阴的方剂,都是以人参为主药的。祖国医学所说的“消渴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据其症状,属于气阴不足、津液亏损。人参的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作用,已为现代药理学研究所证实。人参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口渴思饮、多汗、周身疲乏,减少尿糖、降低血糖。如果和胰岛素配合应用,对于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及神经病变等,优于单独应用胰岛素。服用人参后,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8.益气温中 《汤液本草》称人参可“补五脏之阳”,“调中益气”。这里所言之“中”系指中焦脾胃而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壮,则气血旺盛。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创立理中汤方,以人参为主药,配合干姜、白术、甘草,温暖脾胃,以祛虚寒,主治脘胀腹痛、呕吐腹泻、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淡苔白,多有良效。关于人参对于消化系统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初步发现,人参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能力,增进食欲。对于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过低者,服用人参制剂,可使食欲增加,症状减轻乃至消失。 9.消炎抗癌 人参具有消炎解毒、抗癌祛邪的功效,这种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扶正”来实现的。所谓“扶正”,即扶助正气,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有人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人参能够抑制松节油或兔耳壳人工冻伤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还能使某些实验性损伤产生加快愈合的效果。 人参能够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增强肿瘤患者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并能增加白细胞,防止因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还能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的转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了,产生肿瘤的机会就减少了,得了肿瘤,也较也容易稳定病情。在这种情况下,人参常配合其它一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软坚散结药物同时应用,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扶正祛邪”的功效。 10.双向调节 据《月池人参传》云:“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本草蒙筌》说:“大抵人参补虚,虚寒可补,虚热亦可补;气虚宜用,血虚亦宜用。”《本草正》强调说:“人参,气虚血虚俱能补。”由此可见,人参对机体的气、血、阴、阳均有补益作用。用现代医学语言来说,人参的这种功用叫做“双向调节”。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人参进行了研究,证实人参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的功用,表现为双向调节的形式,即向着有利于机体的方面发展,从而改善整体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平衡,限制疾病的发展变化。例如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兴奋和抑制两类神经过程都具有增强作用,结果使兴奋和抑制均衡协调起来。对血压的调整也是这样,有实验表明,对麻醉动物,人参在小剂量时可以使血压轻度上升,大剂量则使血压下降。人参能够增强人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使人既能耐受高热,又能耐受严寒。因此,一些学者把人参的这种作用称为“适应原样作用”,即具有加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从而使内环境向着有利于机体的方面变化。这是化学合成药物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国内外医学家对人参的这种作用特别推崇。 11.抗老延年 古代医家把人参视为延年益寿的圣品,当今时代,风靡市场的一些健身抗老、延年益寿药物,如人参蜂王浆、天然营养口池液---王中王、首乌延寿丹、洞天长寿膏、十全大补膏、参茸药酒等,都离不开人参。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人参有防止细胞衰老的功能。它具有促进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因此,对于抵抗衰老和改善老年人头晕、脑鸣、健忘、疲乏等症状,均有较好的作用。 血脂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是老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参能够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会量,并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和使高密度脂蛋白增加,从而起到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作用。因此,对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老年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可以程度不同地减轻或消除这类疾病所造成的头昏、头痛、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由此可见,无论是人参的药物成分,还是人参的药理作用,都充分证明,人参不失为滋补药物之圣品,功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功效是“益气”,“补益五脏”。了解这些,对我们合理选用人参是大有裨益的。

现代医学分析表明,人参含29种人参皂甙、16种氨基酸、12种无机元素、9种糖、7种维生素及黄酮类物质、甾醇、胆碱、酶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药理研究与临床观察证实,人参抗癌防衰,兴奋造血系统功能,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尤其性腺。适用于冠心病、低血压、神经衰弱、久病衰竭、病后虚弱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譬如动物试验和癌症患者服用人参,增强抗癌免疫系统功能,控制肿瘤发展。日本医家用连续服每片含蛋白质促进因子10毫克人参,治43例癌症患者,患者增进食欲,减少腹水,改善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升高。与抗癌药物同时服用,可防止白细胞减少。国内采用人参制剂治癌症52例,亦有同样疗效,且无副作用。又据综合报道,以人参制剂治下列疾病有效率为:冠心病82%,神经功能紊乱达78%,隐性糖尿病77%,妇女更年期综合症达92%。

一、典籍摘要:

《名医别录》 :“调中止消渴。”

《神农本草经》: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本草经集注》:"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久服轻身延年。如人形者有神。”

《药性本草》: “主五劳七伤,虚损瘦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治肺痿……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

《珍珠囊》 :“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止渴生津液

《本草纲目》: “治男妇一切虚证。……胎后前产后诸病。

《雷公炮制药性解》: 补气活血,止渴生津,肺寒可服,肺热伤肺。去芦用。

参之用,脏腑均补,何功之宏也。盖人生以气为枢,而肺主气,经所谓相传之官,治节出焉。参能补气,故宜入肺,肺得其补,则治节咸宜,气行而血因以活矣。古方用以解散,亦血行风自灭之意也。至于津液,藏于膀胱,实上连于肺,故有生津液之功。肺寒者气虚血滞,故曰可服。肺热者火炎气逆,血脉激行,参主上升,且能溶血,故肺受伤也。性本疏通,人多泥其作饱,不知少服则壅,多则反宣通矣。

《用药法象》: “人参甘温,能补肺中元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肺主诸气故也。”

《本草正》: “人参,气虚血虚俱能补。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惟其气壮而不辛,所以能固气;惟其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故凡虚而发热,虚而自汗,虚而眩晕,虚而困倦,虚而惊惧,虚而短气,虚而遗泄,虚而泄利,虚而头疼,虚而腹痛,虚而欲食不运,虚而痰涎塞滞,虚而咳血吐血,虚而淋沥便闭,虚而呕逆躁烦,虚而下血失气等证,是皆必不可缺者。”

《长沙药解》 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止渴非常,通少阴之脉微欲绝,除太阴之腹满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药,盛暑伤气之神丹。"

《本草经解》: 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气微寒,禀天秋令少阴之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禀的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浓于味,阳也。

肺为五脏之长,百脉之宗,司清浊之运化,为一身之橐龠,主生气;人参气寒清肺,肺清则气旺,而五脏俱补矣。精者,阴气之英华;神者,阳气之精灵也。微寒清肺,肺旺则气足而神安。脾属血,人身阴气之原;味甘益脾,脾血充则阴足而精安。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精神安,魂魄自定矣。气虚则易惊,血虚则易悸;人参微寒益气,味甘益血,气血平和,惊悸自止。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参益气,正气充足,其邪自不能留,故能除邪气。

五脏藏阴者也,五脏得甘寒之助,则精气上注于目而目明矣,心者神之处也,神安所以心开,开者朗也。肾者精之舍也,精充则伎巧出而智益。久服则气足,故身轻;气足则长生,故延年也。

二、现代研究:

成分: 主含人参皂苷Ro、Ra1、Ra2、Bb1、Rb2、Re、Re、R、BRg、Rs等,尚含多糖、多种氨基酸、挥发油、有机酸、脂肪酸、黄酮类等。

作用: 本品有增强免疫、增强非特异性抵抗力、影响心血管、促进造血、降血糖、提高记忆力、延缓衰老、促进食欲和蛋白合成、性激素样作用及抗骨质疏松、抗肿瘤等作用。

药理 :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缩短神经反射的潜伏期,增强条件反射,提高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加强抑制过程,改善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对人能改善睡眠和情绪;大剂量也可出现镇静。它还提高人的一般脑力和体力的机能,对人和动物均有显著抗疲劳作用。②对机体反射性的影响:具有“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其作用原理,可能与人参对机体在“应激过程”中的反应,特别是对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影响有关。③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从人参根中提出的各种人参甙,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能显著地抑制小鼠肾上腺、胸腺、脾、甲状腺等器官在应激反应中重要的变化,对肾上腺内维生素C及胆甾醇水平、尿中17—酮类甾醇、血糖和肝糖元也有显著影响,人参无性激素样作用,而能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男女性腺机能。④对代谢的影响:能降低血糖,并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又能调节胆固醇代谢,抑制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口服人参能产生抗利尿作用,与去氧皮质酮相似。⑤对循环系统影响不同的人参制剂对多种动物的心脏均有强心作用;还能减弱或消除由氯仿一肾上腺素引起的心率不整;对动物的冠状动脉、脑血管、眼底血管有扩张作用,此可能与交感神经有关。

临床报导: 人参对于高血压病、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都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各种症状。

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研究发展论文

具有增强免疫力,增强能量,抗疲劳,抗突变,保肝,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黄芪多糖具有降血脂,即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高脂血症等。黄芪甲苷具有显著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尿蛋白的作用,可降低肾皮质和血清中的AGEs,显示黄芪甲苷具有抗氧化作用,并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还有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减轻肾脏肥大的作用。在黄芪甲苷中加入适当辅料,可制成口服制剂,它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黄芪属于豆科植物,本名“黄耆”,从字意上看,文中所说的“耆”指的就是稳重而有威望的老人。黄芪为补药之长,因之称其为“黄芪”。此药是我国的特产。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黄芪的功效主要有:一是补气升阳。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二是固表敛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就问健康三是托疮排脓。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就问健康四是利尿消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黄氏的作用主要有:1 、增强免疫功能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着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着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正常人服用后,血浆IgM,IgE显着增加,以全草效果最好。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具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和增加脾重的作用。以上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存在,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同样有明显作用。黄芪对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有增强作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黄芪的有效成分F3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功能有完全的恢复作用,在体内动物模型试验中显示出可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提示黄芪成分在免疫治疗中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反应调节剂。黄芪可以提高淋巴因子(白介素一 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LAK)的活性。2 、对干扰素的作用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3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着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着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小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4 、促进机体代谢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这可能是通过细胞内cAMP, cGMP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5 、改善心功能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着,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 100%黄芪注射液可使离体心脏收缩加强、加快。黄芪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还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延长有效不应期所致。6、 降压作用以黄芪煎剂、水浸剂、醇浸剂皮下或静脉注射于麻醉动物(犬、猫、兔),均可使血压下降,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将黄芪注射液注入实验犬的冠脉、椎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脑血管、肠血管等内脏血管,可使血管阻力指数下降,但注入肾动脉,肾血管阻力指数反而增高,提示黄芪对肾血管的作用与对其他部位血管不同。7、 保肝作用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白鼠四氯化碳性肝炎有保护作用。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转阴也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有效率,肝郁脾虚型和肝肾阴虚型分别为92.1%和88.5%,均比对照组为优(P0.05),说明单用一味黄芪治疗慢性肝炎,显效率不理想。8 、调节血糖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着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影响。就问健康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10、 激素样作用黄芪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有良好的影响。11、其他黄芪能显着降低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性质与强度和丹参注射液相同。100%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收缩作用。黄芪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鸡胚股骨有促进生长作用。黄芪还有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的作用。黄芪的副作用:三种肾虚慎用黄芪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本品具有增强免疫力,增强能量,抗疲劳,抗突变,保肝,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传统中医学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1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黄芪多糖(APS)能使小白鼠吞噬绵羊红细胞百分率及指数明显增强。进一步分离黄芪多糖得到3种单体多糖:123,分别进行实验,结果是多糖1能增加脾重量及细胞数,但抑制脾细胞对绵羊红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2与1相似但较弱,多糖3没有作用。黄芪皂苷能促进淋巴结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形成。黄芪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血球的免疫特异玫瑰花结的形成。黄芪多糖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并抑制PGE2的释放,但进一步促进TNF的释放。环氧化酶抑制布洛芬则明显抑制PGE2和TNF的释放,对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因此可以提示免疫激活剂和环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可望成为创伤感染药物治疗的新方案。对体液免疫作用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黄芪在体液免疫,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理活性。其抗病毒的原理之一可能是提高患者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正常人服用黄芪全草浸膏片后IgE3显著增加。黄芪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并且抑制总补体活性。对白细胞介素的产生有诱生作用,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血球的免疫特异性玫瑰花结形成、对免疫抑制剂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具有双向作用的免疫调节剂。黄芪多糖是黄芪中免疫活性较强的一类物质它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脾及胸腺重量,溶血素,血凝素以及脾细胞总数及空斑形成细胞测定看出,黄芪多糖,红芪多糖均能对环磷酸胺或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完全及部分对抗作用。对细胞免疫的作用黄芪可促进体细胞免疫功能。其增强人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能是由于部分地降低了抑制性T细胞活性的结果。黄芪多糖可通过调节含量以及促进磷脂酰肌醇代谢,进而提高创伤后活化T淋巴细胞内IL-2mRNA及IL-2RmRNA的基因转录表达,这可能是黄芪多糖纠正创伤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机理之一。黄芪对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可能与其调节IgG亚类的产生有关。对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黄芪可保护靶细胞抵抗T细胞活性,但其程度不如对T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强。它提高的NK细胞活性效果是通过诱导淋巴细胞产生Ⅱ型干扰素介导素。因而认为NK细胞可能是T细胞的前体细胞,黄芪对NK细胞的影响同它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是一致的。对诱生干扰素的影响黄芪对干扰素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包括自身诱生、促进诱生和活性发挥等3个方面。黄芪自身有一定的抗肿瘤的作用,黄芪多糖(5mg/kg)与IL-2/LAK的抗肿瘤作用相似,对IL-2/LAK的抗肿瘤效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2 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1对细胞代谢的影响通过观察人胎肾细胞,人胎肺二倍体细胞及小鼠肾细胞在含黄芪的营养液中生长发现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增强。小鼠水煎液及正常人服用黄芪干浸膏片后,血浆CAMp含量均明显提高。小鼠SC黄芪注射液,可显著增加白细胞总数和多核白细胞数。黄芪还能促进各类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成熟过程,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对体外培养肝细胞,黄芪能促进RNA及蛋白质合成,提示其能延长细胞寿命,增强细胞代谢推迟老化。 2 对核酸代谢的影响 黄芪多糖(ASP)抑制游离RN-ase的活力的程度是:肾<肝<肺<脾,此结果应用平衡反应的相对增加速度来解释,APS的作用在低RI组织表现显著。黄芪对人肺二倍体细胞的RNA代谢有抑制作用,黄芪煎剂可显著促进骨髓造血细胞DNA的合成,加快有核细胞分裂过程。黄芪皂苷能使再生肝DNA含量明显增加,黄芪多糖对DNA的代谢无明显的影响。 3 对内环核苷酸的影响 黄芪煎剂可以明显提高小鼠血浆和组织的内环核苷酸(cAMP和Cgmp)的含量而它对各器官的影响是不同的;给药对cAMP升高,cGMP下降;肝脏则与之相反;而脾脏内均增加。进一步实验表明,黄芪对cAMP的影响是由于其抑制了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而引起的。 4 对蛋白质及其它代谢的影响 给小鼠用黄芪煎剂连续灌胃10天,能显著增加H-亮氨酸掺入血清、肝脏蛋白质的速率,而对蛋白质的含量无影响,即黄芪可促进小鼠血清和蛋白质更新,并认为其中的多糖很可能是促进蛋白质更新的有效成分。黄芪皂苷100g/kg灌胃也有类似作用。黄芪对胰岛素性低血糖动物,有升高血糖水平的趋势,但提高幅度较小。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 对心脏的作用 黄芪水煎剂对离体蛙心无明显作用,醇提液可使离体蛙或蟾蜍心脏收缩增强,振幅明显扩大,大剂量时则产生抑制。因此黄芪皂苷可能是通过NA、K-ATP酶实现强心作用的。据报道,黄芪能使人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及琥珀酸脱氢酶含量有不同的增高。以上提示黄芪具有钙拮抗作用,可减少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CA内流量,有可能减轻感染细胞的继发性CA损伤,且对细胞中病毒RNA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显示了其在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价值。但单剂量黄芪对CVB3性心肌炎没有预防作用。黄芪皂苷对心肌有正性肌力的作用,与强心苷类药物相似。实验证明:黄芪总皂苷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犬的心脏收缩力,增强冠脉流量,对心功能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黄芪抗氧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强心作用机制之一。黄芪苷Ⅳ注射液是非洋地黄类的有效正性肌力药物。 2 对血管、血压的影响 黄芪有扩张血管和扩张冠脉作用。故认为其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而与心脏并无依存关系,与组织胺释放或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也无关系。说明黄芪对血压的影响同中枢神经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肌肽释放酶-肌肽系统,以及羟脯氨酸等方面均有关系。黄芪的降压成分曾认为系一碱性物质,但后来发现黄芪属植物根含有氨基丁酸,其含量高低与降压作用强弱几乎完全平行,故认为是降压有效成分。在血管效应方面,氨基丁酸并不能完全代表黄芪。黄芪能不同程度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游走与增殖,有利于促进血管生成过程。膜荚黄芪中的黄芪皂苷ⅡⅢⅣ等皂苷类及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异黄酮类化合物,对孵化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是膜荚黄芪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重要机理,黄芪对人红细胞膜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可能是保护人红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攻击。4 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1 抗疲劳作用 黄芪多糖250mg/kg、500mg/kg腹腔注射,对正常小鼠和氢化可的松所致“阳虚”小鼠,常温游泳时间均有显著延长作用,并增加应激状态下小鼠肾上腺重量。黄芪提取液对游泳应激状态下的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肾上腺重量和肾上腺皮质细胞内类脂质空泡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作用。两侧颈动脉结扎所致的脑缺氧,均有显著对抗作用,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2 耐低温、高温作用 黄芪多糖250mg/kg、500mg/kg、腹腔注射,可明显增强正常小鼠、饥饿小鼠和氢化可的松处理的小鼠的耐低温作用,使生存时间明显提高;但无明显耐高温作用。5.4.3抗辐射作用黄芪总黄酮对这种辐射所致的免疫系统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黄芪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性及清除自由基作用,使免疫细胞避免脂质过氧化的损伤有关,同时黄芪总黄酮可能还具有改变免疫细胞能量代谢和促进淋巴细胞分裂的功能。5 抗衰老作用长期服用黄芪对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改善衰老的肺功能有一定的意义。体外培养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成活至52代,而含0.2%黄芪制取液的培养细胞成活至77代,用药组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器的变化与对照组细胞的衰老变比规律基本相同,但其改变程度轻,变化速率相对缓慢,特别是用药组细胞之高尔基复合体特别发达,虽然细胞已衰老而它们却不甚衰老。研究证明黄芪有延寿的良好效应,以其作为抗衰益寿的药物,值得高度重视和开发。6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注射能使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的血清白蛋白有明显升高,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并能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丝的血运,对阴囊水肿和腹水亦有明显减轻作用,给药组动物的饮食和精神状态亦较对照组好;黄芪能显著减少尿中蛋白的量;病理观察亦证明,黄芪组病变减轻,对肾炎的这种阻抑作用可能与黄芪增强代谢,改善全身营养状态有关。黄芪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减轻自发狼疮小鼠的肾脏病变。7 保肝作用黄芪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两种黄芪苷ASI和SK能对抗D-半乳糖胺和醋氨酚引起的肝损伤,黄芪苷是黄芪抗肝毒损伤的有效成分,其机理除抗生物氧化外,尚与代谢调节有关。另有研究认为,黄芪对防止肝纤维化有一定作用。8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给小鼠皮下注射黄芪可维持数小时的镇静作用。小鼠饮用30%黄芪水煎液15天,有加强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实验表明黄芪有利于小鼠大脑对信息的贮存作用9 对平滑肌的作用5%和10%黄芪煎液可使在体兔肠管紧张度明显增加,蠕动变慢,振幅增大;对兔离体肠管、子宫则有抑制作用。黄芪皂苷能使豚鼠离体回肠的张力下降。10 激素样作用黄芪浸膏中黄芪内酯和黄芪固醇对大鼠、小鼠体重、提肛肌或肾脏等重量均无明显影响,表明无同化激素或雄性激素样作用。11 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作用黄芪多糖对结核菌感染有明显对抗作用;而已发现其它成分如氨基酸、生物碱、黄酮等具有显著抗滤泡生口腔炎病毒的作用。动物及传化细胞实验表明,黄芪注射液对小鼠乳鼠体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感染过程有一定的阻断作用。黄芪对体外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a-活血链球菌、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等有抗菌作用。参考用法和用量1、黄芪多糖可溶性粉饮水。禽每只用药0.05~0.1(1kg可供10000~20000只用药);预防用药量减半,治疗用量,马、牛等大畜每头用药2~6g(1kg可供 160~500头用药);羊、猪等中畜每头用药。2、黄芪多糖流浸膏稀释饮水。治疗用量,禽每只用药0.1~0.2g(1kg可供5000~10000只用药)。预防用药量减半。3、黄芪中药细粉拌料饲喂,治疗用量,禽0.5~1g,羊、猪5~15g,兔2~5g,预防用药量减半。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索引序列
  • 中药僵蚕药用研究论文
  • 僵蚕降血糖研究论文怎么写
  • 中药外用研究的论文
  • 中药人参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论文
  • 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研究发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