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比例是反映人口性别构成的一个指标。男女比例以百分数来表示的一个人口总体中男性或女性所占的比重。
男女比例的计算公式是性别比=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00,性别比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对雌性(女性)的比率,以族群中雄性所占比例来做定义。
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对于有性染色体的生物来说,通常种群中的雌雄比例为1:1,但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达不到这一比率。
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
男女比例失调原因众多而复杂,如生育政策、生育意愿、人工技术鉴定选择、出生女婴漏报、瞒报等。部分地区存在较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通过超声波等现代技术人为选择出生婴儿性别、轻视女婴造成的较高水平的女婴死亡率及溺弃女婴现象等。
有人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简单地归结为实行“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有失偏颇。越是在那些人口稠密的地区、越是在那些人口控制政策执行得严格的省份,出生性别比上扬的状况越明显。
而像海南、广西等出生性别比失调严重的省市,恰恰是计划生育工作较为落后,生育率高、二孩和多孩出生比例较大的地方。而孩次越高,性别比越高。
讨论问题不顺的时候会一边倒``
一、8090s人群基本属性
全国普查人群整体状况分析
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年轻群体潜力巨大,90s、00s人数占比增长显著,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占比从33%增长至51%。
用户基本属性分析 - 性别
• 四个年龄层人群的男女比例相差不大,男性略多。
• 90s女生占比最多,男女比例最平衡。
用户基本属性分析 - 地域
• 人口主要分布在三线城市,80s向一线城市聚集,90s、95s往三线城市下沉。
用户基本属性分析 - 学历
• 60~70s的受教育程度最低,过半人数在初高中水平。
• 80s、90s受教育程度最高,近三分之一的受教育水平在本科及以上。
• 95s受年龄限制,目前多为高中生。
用户基本属性分析 - 职位
• 除了95s仍是学生身份,60~70s、80s、90s都已进入职场,普通职员最常见,人数占比过半。
• 相较之下,80s中存在更多高级管理人员。
用户基本属性分析 - 收入(全国)
• 80s为高收入人群,近四成的80s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其次是60~70s。
用户基本属性分析 - 收入(一线城市)
• 一线城市中,80s为高收入人群,月收入超过一万的80s占5%,在四个年龄层中排名第一。
二、8090s人群生活形态与价值观分析
各年龄层人群生活现状 - 家庭结构
• 60~70s中,已婚已育的人数超过70%,至少是三口之家。
• 一半的80s都已建立家庭,并育有子女,但尚无后代的人群也不容忽视,单身和已婚未育的80s占比达40%。
• 90s、95s超过80%都处于单身状态。
各年龄层人群生活现状 - 生活大事件
• 80s、90s中,单身人群众多,因而产生较多结婚或者同居的计划,带动买房买车的需求。
• 由于家庭结构差异,60~70s、80s主要关注规划子女的教育,90s、95s则更多关注个人的教育培训。
• 2016年“二孩政策”颁布,将引发新的婴儿潮,“婴儿出生”、“子女教育”等大事件的人数占比将会呈现进一步增长。
各年龄层人群意识形态 - 价值观
• 60~70s秉持传统观念,以家庭为中心,尤其看重家人之间的陪伴。
• 80s是事业型野心家,认为事业上的成就最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功。
• 90s、95s作为新新人类,追求变化与个性的表达,渴望与众不同,热衷流行和潮流。
各年龄层人群意识形态 - 消费观
• 80s很舍得为自己花钱,不会因为价格昂贵而放弃购买,尤其在美妆品类。
• 90s消费时较为看重商品价格,选择谨慎,追求性价比。
• 95s重视购物体验,对消费环境、服务有一定要求。
各年龄层人群意识形态 - 社交观
• 80s的社交以熟人圈子为主。
• 90s看重交往过程中的互相尊重。
• 95s依托互联网,交友范围更广泛,以兴趣为聚点,不限于地域和熟人。
各年龄层人群意识形态 - 品牌观
• 80s更喜欢进口品牌;90s喜欢尝试新品牌,看重名牌;95s不太关注品牌,更愿意选择国产品牌。
各年龄层人群意识形态 - 品牌观 - 80s & 90s
• 相较于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的80s、90s更青睐进口品牌。
各年龄层人群兴趣爱好
• 80s、90s、95s在社交媒体上均较为重视娱乐,偏爱轻松休闲的内容,比如明星八卦和搞笑幽默。
• 80s更喜欢谈论时尚,90s更热爱运动,95s是游戏的重度玩家。
各年龄层人群兴趣爱好 - 80s时尚
• 80s注重护肤保养,对美容美妆更感兴趣;95s追逐潮流,对潮流服饰更热衷。
• 品牌可在传播内容中结合时尚精致的生活理念来吸引80s人群。
各年龄层人群兴趣爱好 - 90s体育
• 跑步和游泳是90s最喜欢的运动方式,其中多数人仍习惯晨跑,但夜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
• 品牌可以通过赞助游泳、跑步相关的体育活动或赛事来吸引90s人群。
各年龄层人群兴趣爱好 - 95s游戏
各年龄层人群兴趣爱好 - TA们自定义
• 旅游、美食、音乐和娱乐是80s、90s、95s一致的兴趣。
• 80s更关注理财,喜欢搜集美容保养等攻略指南;90s最憧憬运动健身达人;95s自带追星族标签,对ACG情有独钟。
三、 8090s人群消费行为及消费情况分析
消费能力 - - 电商平台总览
• 淘宝和天猫是用户最常访问的电商网站,尤其是80s、90s,经常访问的人数占比超过一半。
消费能力 - - 月均消费金额
• 80s消费能力最强,月均消费频次与金额都最高,既有钱又舍得花钱。
• 90s是高频低额消费的典型,剁手达人,“即使穷到吃土,也要买买买”。
• 60~70s消费最谨慎,虽然消费频次低,但消费金额高,属于低频高额消费人群。
消费品类
• 60~70s的消费主要围绕家庭生活展开,在家装类购买较多。
• 80s处于建设家庭的初级阶段,对母婴、汽车等实用性商品需求较多。
• 90s注重个性化体验,对充值服务等虚拟商品尤其感兴趣。
• 95s在球鞋、运动器材等体育类商品购买较多。
消费品牌 - 家电品牌TOP10
• 小米、海尔、美的位居家电品牌前三位。除了传统家电品牌,年轻人越来越关注互联网企业,比如小米、乐视。
消费品牌 - 手机品牌TOP10
• 不同于80s、90s对苹果机的追逐,95s最关注的手机品牌是小米。95s的手机使用场景相对简单,用户更看重产品价格。
消费品牌 - 电脑品牌TOP10
• 苹果是80s、90s、95s提及最多的电脑品牌,较多用户表达出购买渴望。
• 80s喜欢戴尔,常用来办公;90s、95s更关注华硕,主要用于游戏、视频等娱乐活动。
消费品牌 - 奢侈品品牌TOP10
• 服装:80s讨论LV最多,90s关注香奈儿,95s更关注纪梵希,尤其是品牌代言人李宇春。
• 珠宝:80s、90s更喜欢卡地亚,95s喜欢施华洛世奇。
• 腕表:80s、90s都喜欢浪琴表,95s更喜欢汉米尔顿。
消费品牌 - 美妆品牌TOP10
• 韩束和香奈儿是80s、90s最关注的两大化妆品品牌。
• 80s更关注欧美的化妆品品牌,90s、95s更关注韩妆,比如伊思和悦诗风吟。
消费品牌 - 汽车品牌TOP10
• 大家都爱宝马。宝马是这三个年龄层人群讨论最多的汽车品牌。
• 80s、90s喜欢日系车,更多从实际购买的角度去考虑,认为实用性好、性价比更高;95s喜欢聊豪车。
四、8090s人群触媒习惯分析
80s、 90s互联网粘性远高于电视
• 70s电视和互联网的使用逐渐接近。
• 80s、90s互联网粘性远高于电视。
• 不仅如此,90s网络视频的使用已经接近电视。
主要媒体渠道覆盖率
• 户外媒体与互联网是80s、90s人群的主要覆盖渠道;移动端对90s的覆盖度最高;而60~70s则更广泛接触电视媒体。
• 移动端与互联网上涨幅度最快,报纸与杂志在近三年均有所下降。
社交媒体平台 - - 新浪微博
• 17-33岁(80s、90s、95s)青年群体构成微博的主要用户,占全部用户的79%。
• 17-24岁(90s)年龄段的女性使用率相对较高。
• 24岁以上年龄段(80s)的男性用户占比相对较高。
• 80s、90s多数人微博等级处于中上游,微博发帖量超过200条;95s微博发帖量多低于200条。
• 80s最活跃,其次90s,95s最不活跃。
• 可以通过新浪微博作为触达80s人群的主要社媒体平台
社交媒体平台 - - 微信
• 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达到55.2%。
• 微信重度用户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他们每天打开微信的平均次数超过30次。
社交媒体平台 - - 腾讯
• 90s在腾讯QQ上比较活跃,80s、95s的QQ等级多处于中下游。
• 90sQ龄虽短,QQ等级却高。90s最活跃,80s次之,95s最不活跃。
• 可以通过QQ作为触达90s人群的主要社媒体平台。
社交媒体平台 - 腾讯Qzone
• 90s的Qzone用户占比最高。
社交媒体平台 - - 腾讯Qzone - 内容偏好
• Qzone用户最喜欢分享日常心情和个人生活照片。
社交媒体平台 - - 百度贴吧
• 尽管95s的注册时间不长,但是95s发帖量多高于1,000条。
• 95s最活跃,其次90s,80s最不活跃。
• 可以通过贴吧作为触达95s人群的主要社媒体平台。
• 百度贴吧90s粉丝占比超过60%,34岁以下用户占比更超过90%。
• 另外贴吧粉丝的男女比例与国内整体互联网用户1.8:1的男女比例非常接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粉丝文化的普遍性。
•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目前,百度贴吧共有超过1700万个不同主题吧。
• 贴吧90s、00s用户占比达60%以上,日均话题量突破1亿。其年轻、有活力、强互动的社区氛围奠定了孕育亚文化的土壤,最年轻用户群的聚集也让新的亚文化的不断创造成为可能。不论你的兴趣多么小众,在贴吧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组织。
• 以兴趣导向、聚合用户的百度贴吧始终是互联网亚文化的发源和孕育平台。此前贴吧孕育出的屌丝、二次元、韩流等亚文化也是从小众群体到不断壮大,最终影响到规模级的人群并被主流文化接纳。
手机 APP使用偏好分析
• 80s使用网购、生活、房产等APP较多,对生活服务应用的依赖度显著。
• 90s使用各类应用较平均,尤其着重在阅读、理财、出行等新兴领域;95s更关注教育、娱乐等APP。
• 60~70s使用资讯、影音等传统领域APP较多。
手机上网使用时间
• 午间与晚间是手机上网的两个高峰时段。
• 90s在午间与下午时段活跃度皆高于其他年龄段,95s在晚间最活跃,“夜猫子”属性最明显。
授米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全面推广投融智库专家!
点击“阅读原文”,勾搭专家!
提起适婚男女比例2021,大家都知道,有人问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你如何看待此现象?另外,还有人想问2020全国各省男女比例表,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2021中国的男女比例是?下面就一起来看看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万人,你如何看待此现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40岁适婚年龄的男性比女性要多1,万人,当中一些大龄青年都不愿意结婚,也都是考虑到自己的自身压力。但是在看到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万人这个数据的时候,也显然能够证明,现在的男性在寻找对象的时候都非常的苦恼。也都已经出现了男多女少的情况,甚至有的人认为应该实行一妻多夫制,但其实这样的问题显然是难以达到的。
因为在90年代许多人在生孩子的时候都会有重男轻女的现象,都会想要生一个男孩。这个也就造成了如今20岁到40岁适婚年龄的人群,男性要比女性多出多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这也就证明如果按一夫一妻制来算,证明男性要有多万人当单身狗,也就要打光棍。这也都是因为男女比例失调造成的,由于重男轻女的现象导致现在男多女少。2021中国单身男女比例。
在70年代和80年代,有时候许多人在生孩子的时候,都会迫切的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男孩。因为男孩都是家里的顶梁柱,甚至在生了女孩后都会选择把女孩送给他人,这也就造成了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但是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现在显然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而现在一些大龄男青年在寻找对象的时候,也都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也都是因为自己身边的异性非常少造成的原因。
现在一些男性在寻找对象的时候,也都开始意识到自己身边的女生都非常的少,甚至也都开始会想到从越南买一个媳妇回来。但是现在一些人在从越南买媳妇回来的时候,也都害怕自己的媳妇跑了。因为从越南购买回来的媳妇,都会因为彼此沟通有障碍所产生的差异。
年,全国总人口在14.2亿人左右,年均自然增长率在6‰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以下。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我国计划生育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在5‰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从.94下降到.51,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75亿人。
规划还提出,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流动人口工作机制,加强人口和计生信息化建设和战略研究,深化合作与。怎么处理未来光棍。
年中国大学人口与主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接受采访时表示,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造成的一个的问题是‘剩男危机’或‘光棍危机’。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持续出现全国范围的出生数多于数的情况,以此逐年累积,按照估算,未来30年内,逐步进入适婚年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近万人。除非这些适婚男性都选择与比他们年龄大的女性结婚,否则,如果他们都在自己年龄段内及其以下的年龄段找对象,中国未来就会多出接近万‘剩男’为何宣传男多女少。
以上就是与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万人,你如何看待此现象?相关内容,是关于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你如何看待此现象?的分享。看完适婚男女比例2021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今年各省最新职称政策可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查阅论文范文、选题、报考评审条件、考试科目办法同。即搜:高级职称(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论文范文(论文选题、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等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即:搜: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农经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会计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审计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统计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政工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工程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教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67.32%),女性67例(32.68%);年龄60~82岁,平均(71.42±12.05)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1.2.1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1.2.2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1.3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2.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3.2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3.3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3.4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2.1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2.2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2.3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2.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1.1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3.1.2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3.1.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3.2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3.2.1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3.2.2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3.2.3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3.2.4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3.2.5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4.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4.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4.3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4.3.1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4.3.2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4.3.3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4.3.4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4.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不管是不是从心理学角度,在我眼中,自然是有的。 “男女之间有纯洁的友情吗?”回复是“越丑越纯。”当然,这只是一个段子,不必计较太多。但是不管你长得好看不好看,答案都是当然不是!一千一百个不是!!! 如果要从心理学角度,就不得不提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了。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人的需要分成五种,分别是生理上的需要,如吃饭、睡觉等生理方面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前面两者作为一个最最基本的需要,不能满足就无法实现下面的重重需要。这些需要一环扣一环,就像是九连环一样,只有满足了上一个才能有下一个。 而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就是出于中间的需要,在温饱前和被尊重之后,是一个比较基本的精神层面的需要。而友情、爱情与亲情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既然如此,那么人就会有友谊、爱情、亲情的需要。 因为两性之间存在的明显的差异,所以异性之间的交往复杂多样,因为人感情方面的需要,不可能只跟异性发生爱情,因此,人与人之间存在纯洁的友情是必然的。 拿 我自己举个例子好了。跟我在一起的无数老铁中,就有部分是异性的。其实我很庆幸有这样的朋友,你们的性格不同、思考方式也不同,对同样事物的理解也不相同,当我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帮我出谋划策。同性的朋友会跟我思考的内容差不多,而异性朋友就会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这让我觉得男女之间纯洁友情存在的必然性。其实以朋友的方式相处久了,就会让人更加觉得,朋友就是朋友,不会因为任何事情就变成男朋友或者是女朋友。我们可以一起玩耍,一起欢笑,一起不顾及颜面,不顾及任何事情,但是该保持的距离,我们都会遵守,该尊重的对方的地方,我们一样的会尊重。我想这也是纯洁友谊存在的另一个心理基础吧。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而要强行去改变别人,也不因为自己与他们的不同而觉得自己格格不入。纯洁的友情就是因为需要和尊重而存在。
太少 不好找
反正我是不相信的,男人都会有这种幻想,就算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谁敢肯定他当初没有想法,只是他克制住了自己而已。当你的脑海中有这些念头闪过时,你们之间的友谊就已经不再纯洁了,别把自己讲得那么高尚,尤其是男性同胞们。作为一个已婚男人,我现在没有一个异性朋友。因为我相信异性朋友之间没有纯洁的友谊,我不想因为别人让我们之间的夫妻感情。
许了一个小小的愿望:生命中永远有你,我的闺蜜。2、“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真的有一知己,才会更多体味人间那点点令人动心的美。3、想起你时,情时草木,夏时清风。4、偶尔会生气,即使不说对不起也会很快和好,因为是闺蜜。5、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6、最好的友情是各自忙碌,又互相牵挂。7、对于世界,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于某个人,你却是整个世界。8、懂你,无需多言,无需日日夜夜的陪伴,无需锦上添花,能够在最艰难的时刻拉你一把,就是最真的情意。9、我不需要太多基友,只要对我真心的就够了。10、很多显得象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倒并不显得象朋友。11、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它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12、那是一种最温柔、最惬意、最畅快、最美好的意境。13、请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个倒计时,会在哪一个刹那走到零。14、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15、不管在哪,总要认识新的朋友,彼此牵挂,天涯不过咫尺。16、每个人会拥有很多的朋友,但知心朋友很少。我很幸运,因为在我的身边就存在着一个知己。17、遇见你们,是我最美丽的意外。18、当饥饿的时候,有的人会把馒头分给你一半,这是友情。19、友谊,纯洁的友谊,你是神圣的天使,带给我多彩多姿的生活,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希望。20、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21、所谓的闺蜜就是,你有事时我帮你,我有事时,你在吃喝玩乐。22、人生的精彩是缘分,友谊的可贵是诚意,最感动的时刻,是被朋友想起,最美丽的时刻,是想起朋友。23、陪你的人,因暖心而情义交换,才离不开。24、感谢你在我的生命中带来了美丽、快乐,感谢你给我永远珍视的记忆。25、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家是休生养息的港湾,让人留恋往返。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梦,让人魂牵梦萦。26、我只想把最好的和你分享,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27、虽然联系不多,但是彼此都已认定是对方的挚友,我希望这种感情一直延续。28、我相信,深夜的孤灯奋战,夏日的涔涔汗水,父母和亲人的声声叮咛,恩师和同学的殷殷期盼,都将化作你无穷的动力,催你前行,励你成功。
我们在提高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同时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略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高校离退休工作的经验,探讨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问题;自我调节;自我保健
衰老是个体生长、成熟的必然的连续变化过程,是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减退的表现。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主要会有以下特点。
一、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人老健忘。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得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谢谢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也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2、孤独寂寞。造成离退休老干部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3、空虚无聊。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干部。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经常感到时间过的很慢,度日如年。
4、情绪多变。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退休老干部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他们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
5、产生衰老感。离退休老干部产生衰老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有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老年人动作和学习速度减慢,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均降低,加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减弱和人格改变,常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二、老年人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方法:
1、更新观念。首先要对老龄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八十不稀奇”。老年人要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观念。日本提倡老年人要做到经济自立、身体自立、精神自立、凡事靠自己,这种精神状态,可以抗衰老。在心理上摆脱“老年意识”,保持“永远年轻”的心态才能推迟衰老。
2、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信心。俗话说“年老多病”这话虽非绝对,但多少是人们经验的概括。如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但不能因怕骨折而整天户外不出,甚至卧床不动。而应该增加饮食中钙的摄人量,多喝奶,多运动,防治骨质疏松。另外,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较弱,常同时患有数种疾病,更易受到慢性病的侵袭。因此,要注意心理因素在疾病中起的作用。
3、生命在于运动。适当地合理地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使精神饱满,力充沛,生气勃勃,青春焕发。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是多方面的,如做体操、练气功、早晚散步、慢跑、打羽毛球、兵乓球、骑自行车郊游等,锻炼时应注意因人而异,遵循机体机能规律,养成稳定型的有规律的活动习惯,动静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许多事例都证明,坚持各种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推迟衰老和延年益寿。
4、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实老年生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老年人诸多心理不适,追根溯源是生活中缺少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鉴于老年人本身的惰性,我们更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休闲方式,例如知识型休闲、旅游型休闲、收藏型休闲等。同时,我们每个人特别是近亲属千万不要把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误认作精神病讳病忌医,适当的时机应取得心理医生的积极治疗,效果会很好。
5、要学会与人相处。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就要相互依赖、相互交往。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给阅读带来困难;视力模糊,给外出带来不便;听力减退,导致交际困难。由于身体衰老引起的生活困难所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是老年人经常遇到而又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老年人最易产生的心理疾病是孤独。所以老年人要学会与人相处,与朋友保持联系,经常地给别人友爱和温暖,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温暖。心理学家发现,与朋友接触,可以解除痛苦和紧张,可以促进疾病的治疗,促进身体健康。老年人还要学会交一些年轻朋友。一则可以使自己年轻,二则从年轻人那里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加强与青年人的思想沟通减少认识上的代沟。因此,老年人要尽自己所能,多与社会保持联系,为别人,特别是年轻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自己处于一种年轻活泼的氛围中,使自己从心理上感觉自己还年轻。
6、精神上、感情上要有寄托。上了年纪的人,要避免激烈的情绪波动,万事要采取乐观的态度。如到了应该退休的年龄,高高兴兴退下来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往往有些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社会交往少了,每天习惯做的工作不做了,每天接触的人已不见或少见了,这样往往失去工作时的节奏感和责任感,而在生活上感到空虚,精神上若有所失,因此产生孤寂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因此,要正确理解退休、年老是自然发展规律,万事要想得开。应当继续振作精神,乐观积极,重新替自己安排合理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计划,发挥余热,给人民做些有益的事,这样使晚年过得更充实和有意义,就可以消除寂寞、孤单焦虑和忧郁。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67.32%),女性67例(32.68%);年龄60~82岁,平均(71.42±12.05)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1.2.1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1.2.2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1.3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2.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3.2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3.3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3.4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2.1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2.2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2.3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2.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1.1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3.1.2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3.1.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3.2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3.2.1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3.2.2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3.2.3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3.2.4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3.2.5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4.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4.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4.3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4.3.1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4.3.2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4.3.3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4.3.4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4.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在这支庞大的离退休干部队伍中,既有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也有众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理想信念坚定、群众基础深厚、知识储备丰富,是党执政的重要政治力量,是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群体。如何把老干部的独特优势利用好、发挥好,实现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既是重视党的执政资源、爱护国家宝贵财富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现实需求。是新形势下党的事业所需、老同志自身所愿、老干部工作职责所在。完成好这项任务,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方式,推进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的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一、主动融入大局,增强发展力老干部工作作为党的组织工作和中国特色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老干部工作部门统筹协调、涉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是老干部工作长期发展的根本保障,推进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工作也应该在这个格局下推进开展。要进一步发挥好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在统筹协调、组织谋划、指导监督的重要作用,根据老干部工作新形势下发展的要求,深刻认识增添正能量工作对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站在全局高度,树立老干部工作四种理念,加强统一领导,加强工作指导。一是纳入党建工作大局的理念。党建工作是确保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根本保障,老干部党建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站在抓好党建工作大局的高度进行全盘谋划。要加强理论研究,结合老干部队伍的特点,创新老干部党组织的设置和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增强党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把离退休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中,确保老党员离岗不离组织、流动不流失、退休不褪色。真正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成为服务老同志学习的主阵地、凝聚老同志思想的精神家园。二是纳入人才工作大局的理念。人才不一定只限于年轻人,有知识、有技能、有专长的老年人也是人才,是一块不可多得的人才宝库。在当前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今天,让众多老年人才滞留在视野之外,是一种无形的损失。合理地开发利用好,对缓解人才短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现实意义。要充分认识老干部的人才价值,注重开发和利用老干部人才资源,深度发掘、整合老年人才资源,实现人力资本、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搭建老年人才输送平台,鼓励用人单位通过返聘等有效手段有针对性地组织引导老年人才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释放老年人才资源的巨大潜能。三是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大局的理念。老干部作为社会重要群体,对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他们长期受党的教育,政治坚定,始终忠于理想、忠于信仰,有着许多令人敬佩的精神品格。他们对周边的人,对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要充分发挥老干部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弘扬文化、培育情操、鼓舞精神、回馈社会的要求,帮助老同志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推动老同志积极参与社会互动,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为促进社会文明水平和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提供强大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四是纳入老龄工作大局的理念。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老干部工作是我国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组成者也是先行者。老干部工作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坚持科学养老、文化养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引领、带动老龄工作长远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要按照多方联动、突出重点、惠老敬老、形成体系的要求,坚持引导家庭和社会公众的观念转型,实现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与老龄工作相结合,为全社会老龄事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二、注重教育引导,提升软实力发挥正能量的前提是要拥有正能量。老干部工作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凝聚老同志充分释放积极因素,下力遏制消极因素。老同志离开了工作岗位赋闲在家,思想政治学习的机会少了,加上社会客观环境和工作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一些老同志思想上的变化。必须注意加强对老同志的引导教育,凝聚积极因素。一是重视退休前教育。要有计划的对即将退休的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身份角色转变,避免失落感。要正确指导他们退休后的学习活动,让老干部知道退休后“做什么、怎么做”,克服“退即是休”的消极思想。要鼓励支持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继续为党的事业贡献正能量,打牢老同志增添正能量前提。二是落实老干部各项待遇。把政治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精神上慰藉老干部作为凝聚老同志正能量的基础性工作。要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通过为老干部订购党报党刊、定期编印老干部学习摘编、为老干部借阅各级重要文件、组织开展专题政治学习等,保障老同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努力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针对老同志普遍年高体弱、疾病缠身的实际,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情况,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举措,真心关怀老干部,真情服务老干部。要时常走访慰问老同志,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使老干部深切感受组织的温暖,激发增添正能量的动力和热情,引导老同志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情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三是加强老同志学习培训。把为老干部创作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作为凝聚老同志正能量的重要载体。要着眼于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夯实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创新老同志学习平台。要通过老干部党校阵地,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老年教育平台,开展时事政策专题宣讲和热点问题解读,举办党建主题培训,引导广大老干部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要及时为老同志充电学习,使老干部认清当前形势任务,进一步坚定对全面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全面小康的信心,增强老有所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积极构筑平台,释放正能量老有所为、余热生辉,是广大离退休干部感恩党的教育培养,回报社会、奉献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我们要积极创设载体,搭建平台,为老干部发挥正能量创造条件,拓宽领域,激发他们献余热、作贡献、立新功的热情,把对党的事业的深厚情感释放出来。要紧紧围绕“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主题活动,就近就便搭建平台,把老同志所能所愿与社会所需所盼相结合创新载体,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老同志自觉自愿地参加到活动中来。一是搭好建言献策平台。充分运用广大老同志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积累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智慧优势,一方面要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立健全老同志建言献策工作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上门征求意见、考察调研等途径,及时收集、反馈老同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同时要立足老同志党性原则强、自我要求严、敢于监督和批评的威望优势,开展有关听证评议、纠风督导等活动。组织老同志参加政策听证会、干部述职会、工作评议会等,发挥他们在促进民主监督、政策落实、作风改进、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组织专业性较强的老干部在自身专业领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课题展开专题调研,积极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改革发展提建议、出谋划,为重大项目的实施帮智出力,充分发挥他们在为党和政府出好主意、当好参谋中的积极作用。二是搭好基层纽带平台。充分做好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一方面通过深化“四就近”工作,增加服务内涵,使老同志切实做到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治安联防、纠纷调解、邻里互助、结对帮扶、技术咨询、社情民意反映、党风廉政监督等工作,在社区、家庭发挥言传身教、化解矛盾、释疑解惑等作用。另一方通过组织老同志进学校、入社区,引导老同志讲好身边故事,开展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充分发挥老同志在弘扬好传统、传承好家风、树立好风尚中的积极作用。三是搭好文体活动平台。把老干部活动学习这地建设作为联系老同志的重要纽带。依托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平台组织老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健身、文艺宣传、书画摄影等精神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习和文体活动之中,让老同志在愉快学习中凝聚正能量,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中传递正能量。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让老同志动起来、乐起来、健起来,充分展示老同志们老当益壮、与时俱进、永葆活力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发挥老干部对先进文化的传播促进作用,倡导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宣传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风尚。 四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在坚持自愿量力、确保安全、健康向上、适度适当的原则基础上鼓励老同志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一方面组织老同志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行风文明督导、社会维稳调解、法律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在社区中担当“小区楼院长”、“环境治理员”、“安全保卫员”、“矛盾调解员”、“党建督查员”、“行风评议员”,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群众情绪疏导工作。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老干部到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同年轻干部、大学生村官、青少年结对子、传帮带,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关工委、老年保健协会等众多的涉老团体建设管理,鼓励老同志积极参与涉老团体的组织领导和服务管理工作,并发挥主力军作用。通过涉老团体平台,发挥“五老”优势,在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保健教育等各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把涉老团体打造成为带动老同志增添正能量的“放大器”。四、广泛宣传发动,传播好声音老同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他们身上传递出的幸福感、正能量,更容易被社会认可,对身边和周围人们的辐射力、影响力更大,更具有说服力。一方面我们要深入挖掘总结、表彰宣传老干部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老干部政治觉悟高、明辨是非能力强、社会影响大的优势,引导老同志积极发生,唱响时代主旋律。一是选树典型。要深入基层、老同志之中,认真挖掘总结老同志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生动事迹,定期组织开展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大力选树先进典型,通过党支部学习、事迹宣讲、座谈交流等形式,号召大家向积极他们学习,让老同志学有榜样、比有标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充分利用广播、影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老同志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更多、更好地向全社会传播老同志的正能量,带动社会风气回归好转,形成“老干部增添正能量、全社会关爱老干部”的良性循环。二是引领带动。充分利用党报党刊、内部刊物及其他媒介,引导老同志宣传本地本部门的发展变化,结合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以群众乐意听、听得懂的方式宣讲中国梦,积极畅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开新局、立新规、树新风等方面发展变化的切身感受,真诚赞美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努力营造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掀起彰显自身价值,传递正能量的高潮,带动周围的人理解、支持所在地方、部门、单位和社区的工作。三是积极发声。拓展老同志发声空间,组建骨干网宣员队伍,树立老同志“意见领袖”网上品牌。引导老同志发挥自身威望优势,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引导老同志通过自身感悟,谈自身感受,在主要媒体网站积极发声,批判抵制消极思潮,传播正面信息,传递正面能量,优化社会舆论氛围,维护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环境,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女性对女性最为狠毒
男的生下来就是糟钱的货,女的到23结婚聘礼加金钱少说也得20-30万可以算下女人大都是100-125斤每斤多少钱?重男轻女现在已经掉过来了 女人是世界上最贵的肉,已经没人敢小看
我来分析这个问题:是的,从常规角度,我们似乎不能理解这种现象:为什么同样身为女性,却在下一辈的问题上有性别歧视?但从心理角度来说,一点也不难解释。第一个层面,受传统思维支配。我们说更多的时候,传统的思维,依然在影响着一部分人,骨子里对性别的认知以及由于性别对家族的影响(比如传宗接代),左右着这部人的自身对于性别价值的意义(比如生存使命是传承香火等),这是受中国几千年的特定文化沉淀的结果。当母系社会衰落,男性地位得到提升,男女地位平等其实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去扭转和去影响。由于这些现象一直存在,男人也就一直以强者自居,这加速了女人地位低于男性的认知进程和被认同的范围,即使今天女人已不再是弱势群体,但很多女人依然习惯了让自己停留在弱者的层面不愿强大起来。这才是悲哀。第二个层面,受自己的家庭地位支配。很多女人,自己并不认同重男轻女的观念,乐于接受新的性别视角。但由于她所处的环境在乎性别,为了使自己的家庭地位提升,于是她不得不屈服于环境,比如很多家庭,女人怀孕时家人如周星捧月一般,天天在她耳边说要是儿子就怎样怎样,这样让女人会产生压力和恐惧,如果真是儿子,则皆大欢喜,反之,则要么被打入冷宫,要么就会因为不生儿子不罢休的左右而成为生育机器,甚至夫妻反目。好像这生男生女都由女的能说了算一样。以上二点是我从心理角度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希望能让你满意。
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从小妈妈要照顾弟弟,就把弟弟放在姑姑家,和姑姑家住在一起,放学后从来不回家。记得有一次,因为姨妈不在家,学校要给我妈交书费,我妈就开始说姨妈来年不给孩子交书费了。本来,女孩的心灵就是脆弱敏感的。虽然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但是她所有的行为都很在意妈妈的做法。下班回家,她也是先去姑姑家。但是,有时候在一些具体的方面,隐形的重男轻女现象比显性的重男轻女现象更让女生感到不适和无奈。因为在占主导地位的重男轻女家庭中,很多女孩只是忍到大学毕业,然后离开父母和家庭,而隐形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对父母又爱又恨。他们想走,又舍不得,逼着自己留下来,心寒。重男轻女对女生有哪些不好的影响?1.容易自卑,没有安全感。2.容易在生活中贬低自己。3.容易被渣男欺。4.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自信,没有尊严。为什么会有这种重男轻女的现象?只是女孩子反正是要嫁人的,都是在给别人养孩子。只有男生是自己的家人,才能自己养老。但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在妈妈的辛苦下,十月出生的宝宝。他们应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应该得到很好的照顾,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报告高出生性别比,社会中出现了女性缺乏的状况,面对着男多女少的尴尬处境。而这就直接导致男性过剩,许多男性无法结婚、组建家庭,而相关研究表明,这一部分男性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自尊心下降、心理脆弱甚至产生攻击暴力行为,威胁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