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作为海尔公司的一项占有很大比例的资产,存活管理直接关系到海尔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尔存货管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企业存货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存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企业强化存货管理的 措施 。
【关键词】存货管理,现状,原因,措施
一、存货管理在 企业管理 中的意义
众所周知,企业利润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质量及资产营运效率密切相关。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同时是确定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增长潜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一直把加强企业资产的管理、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及经营管理水平放在重要的管理位置来处理的。
保证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证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充足和及时供应,也就是说企业的存货资源不能匮乏,但是企业又不能大量囤积货物(占用大量的生产资金),因而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与存货占用的多少成为企业管理的突出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好企业物流管理中对存货的管理,存货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二、存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存货管理的现状
企业往往从最初忽略存货的管理,不在乎库存占用资金的多少,发展到企业存货积压,流动资金严重紧缺,无形中积压了大量资金,造成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减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控制存货成本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难点。
存货管理不规范,造成账实不符,信息失真 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账务处理不规范,实现销售不做销售收入,不按实际结转库存产成品,对收回货款不列账,形成资金体外循环,造成存货账面数大于实际库存数,账实不符;部分相关联企业之间的货物转移,双方不签定代销合同,代销或赊销商品不如实计入库存,形成实物数大于账面数;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保管员岗位,不按规定设置明细账。
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除了需要配置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长期资产外,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存货。所谓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要消耗的材料等。存货作为企业的一类资产,具有其本身的特征。首先,它作为一定的物质实体存在,是一项有形的资产。其次,它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是流动资产的一类。另外,企业储存的目的还在于准备按正常营业方式予以出售。
存货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必须有计划地购入和销售存货。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一般情况下,存货占工业制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商业流通企业的则更高,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因此,一个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 方法 ,来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内部因素
(1)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对存货本质的认识缺陷,使得公司的存货大量积压。 大量的存货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讲,存货也是公司的一项“负债”,公司应尽可能地以较低的存货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2)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公司的库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 求。公司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要么公司的存货储备量低于市场需求使之失去市场机会,要么造成库存积压,增加其储存成本。
(3)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存货的监管效率低下。公司内部没有制定关于存货管理的 规章制度 ,即使制定了也因为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使之不能有效地运行。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中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得公司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致使其在对库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习惯于单纯凭借主观 经验 ,而不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存货进行定性与定量控制。
(5)存货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造成存货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及其上、下游公司。公司内部仅仅建立了以统计核算为目的的小型数据库系统,严重时甚至会误导公司的采购与生产活动,造成存货的脱销或者积压。
(6)没有将存货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导致公司存货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公司往往以库存静态管理为中心,忽略了存货管理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仅只局限于库存满足生产或销售需要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者原材料。
2、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外部因素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人民银行总行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致使各银行的执行利率随之上升,加之各方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一些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和资金利率风险,便大量囤积原材料,形成了较多的存货。
(2)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的生产性价格指数(PPI)居高不下,物价上升的压力持续存在,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运输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公司为了降低缺货风险,不得不增加存货的安全库存量,并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避免物价变动产生的风险。
(3)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市场需求变化加剧,也会增加公司存货管理的难度,公司常因销售预测不准,造成已被淘汰的产品以及相关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大量 积压。
三、企业强化存货管理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优化存货管理除了需要公司管理层改变经营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外,还应该让公司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均参与到存货的管理中,共享存货管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在整合的过程中,公司应当将存货管理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强调公司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为存货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为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存货管理信息系统。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业务流程特点,使用合适的库存管理软件,建立公司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使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
(三)优化和改良公司的生产运作流程。在优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公司需要分析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哪些是无效的作业流程,哪些是能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作业流程,进而消除无效的流程。在简化生产流程的同时,公司还应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使生产线上各个作业流程的时间趋于一致,实现生产线的同步生产。
(四)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度。做好销售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公司在进行销售预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滚动预测的方式,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销售预测进行修正,并让经销商参与整个预测流程,发挥经销商更接近市场、更了解市场的优势,以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
(五)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公司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存货业务的各个环节,确保相关部门和 岗位职责 分明,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其次,建立并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公司应建立完整的供应商档案,根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资质等级、信誉及价格等情况,建立完整的供应商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制止不良存货的发生。
第三,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施盘点控制。公司应对存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清查,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为公司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管理、物资供应体系的业务流程,运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基本原理,引入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先进理念,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打造物流企业航母,促进存货管理,是存货管理上一个新台阶,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浅析企业存货管理》
[摘 要] 存货作为公司的一项占有很大比例的资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存货管理的好坏也密切关系到整个公司和公司利益的相关者,因此,必须重视对存货的管理。本文以安徽某公司为例,就其存货管理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利用存货、加强存货管理的措施,并对其未来发展阐述了一些相关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 企业存货;存货管理;周转速度
存货是指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及商品等[1]。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地存货不仅会占用较多资金,也会增加包括仓储费、 保险 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只有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利用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存货管理的方法
(一)存货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公司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
A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很大,但品种数量较少;B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如在超市,高档皮货、珠宝首饰、名烟名酒、家用电器、家具、摩托车、大型健身器械等A类商品的品种数量并不很多,但价值额却相当大;大众化的服装、鞋帽、床上用品、布匹、文具用具等B类商品品种数量比较多,但价值额相对A类商品要小得多;至于各种小百货,如针线、纽扣、化妆品、日常卫生用品及其他日杂用品等C类商品品种数量则非常多,单位价值却很小。一般而言,三类存货的金额比重大致为A:B:C=0.7:0.2:0.1,而品种数量比重大致为A:B:C=0.1:0.2:0.7。
(二)经济订货量模型(EOQ)。所谓EOQ,即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它利用数学的方法求得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之和最低时的订货批量[2]。典型的存货订货规模就是估算出适度的订货规模,使得成本实现最小化。从EOQ模型的推导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保持恰当的订货规模,才能使总成本降低。因此,EOQ不提倡小批量订货。
(三)保持适当的存货周转率。 一个公司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对公司的流动比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存货的流动性的分析很重要。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公司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响到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整个公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公司的变现能力。
(四)准时生产制(JIT)。准时生产方式是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研究和开始实施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一种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成本的准则。其中心思想是寻求、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浪费的一切根源和任何不产生附加价值的活动,实现这一思想的控制方法和原则是:将必要的材料,以正确的数量和完美的质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生产系统如果真正运行在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状态下,它的库存就被减至最小的程度,因此,JIT又被简而言之成“零库存”管理[3]。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知道JIT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是使库存最小化的生产系统,即消除一切只增加成本,而不向产品中增加价值的过程。
二、存货管理方法的应用
本文从分析安徽某公司存货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导致存货管理出现问题的内外部原因,并提出优化存货管理的策略。
(一)公司存货管理的现状(见下表)
从这 3年的趋势平均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2007年3月以前上升较快,之后略有下降,再呈缓慢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公司发展,存货的增长速度高于公司资产的增长速度。以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可以揭示存货变现的能力,该比率越大,意味着存货转换为收入的时间越短,变现能力越强。而以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则可以反映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该比率越大意味着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公司管理存货的能力越强。表中这两项数据均呈现较快上升趋势,说明公司越来越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但2007年前三个季度存货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各季度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第一季度的数值下滑太快,其存货的周转情况差强人意,说明企业生产经营及其销售出现问题,唯独第四季度各项指标较好,说明企业存在操纵利润的迹象。
(二)公司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内部因素
(1)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对存货本质的认识缺陷,使得公司的存货大量积压。大量的存货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讲,存货也是公司的一项“负债”,公司应尽可能地以较低的存货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2)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公司的库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公司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要么公司的存货储备量低于市场需求使之失去市场机会,要么造成库存积压,增加其储存成本。
(3)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存货的监管效率低下。公司内部没有制定关于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使制定了也因为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使之不能有效地运行。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中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得公司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致使其在对库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习惯于单纯凭借主观经验,而不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存货进行定性与定量控制。
(5)存货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造成存货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及其上、下游公司。公司内部仅仅建立了以统计核算为目的的小型数据库系统,严重时甚至会误导公司的采购与生产活动,造成存货的脱销或者积压。
(6)没有将存货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导致公司存货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公司往往以库存静态管理为中心,忽略了存货管理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仅只局限于库存满足生产或销售需要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者原材料。
2.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外部因素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人民银行总行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致使各银行的执行利率随之上升,加之各方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一些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和资金利率风险,便大量囤积原材料,形成了较多的存货。
(2)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的生产性价格指数(PPI)居高不下,物价上升的压力持续存在,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运输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公司为了降低缺货风险,不得不增加存货的安全库存量,并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避免物价变动产生的风险。
(3)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市场需求变化加剧,也会增加公司存货管理的难度,公司常因销售预测不准,造成已被淘汰的产品以及相关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大量积压。
(三)优化公司存货管理的策略
1.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度。应做好销售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公司在进行销售预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滚动预测的方式,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销售预测进行修正,并让经销商参与整个预测流程,发挥经销商更接近市场、更了解市场的优势,以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
2.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公司存货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所有存货不分巨细地严加管理。因此,公司在存货的日常管理中,可以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 A、B、C三类。其中,A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 10%~15%,金额占存货总额的 80%左右;B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 20%~30%,金额占全部存货总额的 15%左右;C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60%~65%,金额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在此基础上,公司应重点抓好 A类存货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存货管理战略,严格控制该类存货的数量,提高其周转的速度。
3.优化和改良公司的生产运作流程。在优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公司需要分析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哪些是无效的作业流程,哪些是能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作业流程,进而消除无效的流程。在简化生产流程的同时,公司还应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使生产线上各个作业流程的时间趋于一致,实现生产线的同步生产。
4.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公司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存货业务的各个环节,确保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分明,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建立并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公司应建立完整的供应商档案,根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资质等级、信誉及价格等情况,建立完整的供应商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制止不良存货的发生。第三,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施盘点控制。公司应对存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清查,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为公司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5.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公司可以让供应商参与公司的存货管理,通过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向供应商公布自己的生产经营计划,由供应商根据公司的存货消耗需求情况来组织安排发货。这样,既可以降低存货的采购成本,又减少了存货的资金占用[4]。
6.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业务流程特点,使用合适的库存管理软件,建立公司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使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
7.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优化存货管理除了需要公司管理层改变经营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外,还应该让公司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均参与到存货的管理中,共享存货管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在整合的过程中,公司应当将存货管理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强调公司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为存货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公司存货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现阶段公司存货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化物流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技术的逐步发展与应用,JIT这一现代存货管理理念一定会成为精达股份公司存货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服务。
JIT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甚至消除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成品的产出的全过程中的存货,建立起平滑而更有效的生产流程。在准时生产制下,产品完工正好是要运输给顾客的时候,同样原材料到达生产工序时正好是该工序开始准备生产之时。没有任何不需要的材料被采购入库,没有任何不需要的产品被生产出来,所有的存货都在生产线上,因此,将存货降到最低,实现零存货是准时制的目标之一。
JIT的运用给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收益,它不仅提高了存货管理效率――节省存货资金的占用和仓储空间的占用,以及与之相关的保管人员的减少等等,还减少了由于存货资金的占用而减少的资本成本支出。最关键的是它是消除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无价值增值的活动和耗费,即消除一切浪费,最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更好更快地满足顾客需求[5]。
因此,JIT这一现代存货管理理念一定会成为精达股份公司存货管理的发展趋势。但精达股份公司实施JIT存货库存管理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全社会科技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基础。
(2)企业之间的真诚密切协作是有利环境。
(3)强调全面性预防维护,实施ITT必须鼓励全员参与。
参考文献:
[1]王廷丽.JIT与零库存[J].兰州学刊,2004,(6).
[2]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熊胜绪.丰田生产方式的特点及其科学性评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2,(11).
[5]韦波,祥建.基于JIT的存货管理策略探讨[J].企业活力,2004,(8).
营运能力分析的意义: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改善经营管理。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有助于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600060是本波家电板块的龙头个股,600690属于跟风上涨,可以根据600060的走势操作。如果600060上涨趋势发生转变,就可以考虑卖出600690,其他时间可以安心持股
张瑞敏说 海尔是海
这个东西是这样的啊,因为有的时候你必须知道这个公司具体经营什么的,比如说张獐子岛吧。
存货作为海尔公司的一项占有很大比例的资产,存活管理直接关系到海尔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尔存货管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企业存货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存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企业强化存货管理的 措施 。
【关键词】存货管理,现状,原因,措施
一、存货管理在 企业管理 中的意义
众所周知,企业利润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质量及资产营运效率密切相关。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同时是确定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增长潜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一直把加强企业资产的管理、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及经营管理水平放在重要的管理位置来处理的。
保证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证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充足和及时供应,也就是说企业的存货资源不能匮乏,但是企业又不能大量囤积货物(占用大量的生产资金),因而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与存货占用的多少成为企业管理的突出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好企业物流管理中对存货的管理,存货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二、存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存货管理的现状
企业往往从最初忽略存货的管理,不在乎库存占用资金的多少,发展到企业存货积压,流动资金严重紧缺,无形中积压了大量资金,造成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减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控制存货成本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难点。
存货管理不规范,造成账实不符,信息失真 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账务处理不规范,实现销售不做销售收入,不按实际结转库存产成品,对收回货款不列账,形成资金体外循环,造成存货账面数大于实际库存数,账实不符;部分相关联企业之间的货物转移,双方不签定代销合同,代销或赊销商品不如实计入库存,形成实物数大于账面数;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保管员岗位,不按规定设置明细账。
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除了需要配置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长期资产外,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存货。所谓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要消耗的材料等。存货作为企业的一类资产,具有其本身的特征。首先,它作为一定的物质实体存在,是一项有形的资产。其次,它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是流动资产的一类。另外,企业储存的目的还在于准备按正常营业方式予以出售。
存货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必须有计划地购入和销售存货。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一般情况下,存货占工业制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商业流通企业的则更高,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因此,一个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 方法 ,来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内部因素
(1)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对存货本质的认识缺陷,使得公司的存货大量积压。 大量的存货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讲,存货也是公司的一项“负债”,公司应尽可能地以较低的存货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2)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公司的库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 求。公司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要么公司的存货储备量低于市场需求使之失去市场机会,要么造成库存积压,增加其储存成本。
(3)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存货的监管效率低下。公司内部没有制定关于存货管理的 规章制度 ,即使制定了也因为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使之不能有效地运行。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中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得公司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致使其在对库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习惯于单纯凭借主观 经验 ,而不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存货进行定性与定量控制。
(5)存货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造成存货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及其上、下游公司。公司内部仅仅建立了以统计核算为目的的小型数据库系统,严重时甚至会误导公司的采购与生产活动,造成存货的脱销或者积压。
(6)没有将存货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导致公司存货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公司往往以库存静态管理为中心,忽略了存货管理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仅只局限于库存满足生产或销售需要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者原材料。
2、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外部因素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人民银行总行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致使各银行的执行利率随之上升,加之各方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一些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和资金利率风险,便大量囤积原材料,形成了较多的存货。
(2)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的生产性价格指数(PPI)居高不下,物价上升的压力持续存在,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运输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公司为了降低缺货风险,不得不增加存货的安全库存量,并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避免物价变动产生的风险。
(3)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市场需求变化加剧,也会增加公司存货管理的难度,公司常因销售预测不准,造成已被淘汰的产品以及相关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大量 积压。
三、企业强化存货管理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优化存货管理除了需要公司管理层改变经营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外,还应该让公司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均参与到存货的管理中,共享存货管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在整合的过程中,公司应当将存货管理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强调公司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为存货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为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存货管理信息系统。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业务流程特点,使用合适的库存管理软件,建立公司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使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
(三)优化和改良公司的生产运作流程。在优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公司需要分析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哪些是无效的作业流程,哪些是能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作业流程,进而消除无效的流程。在简化生产流程的同时,公司还应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使生产线上各个作业流程的时间趋于一致,实现生产线的同步生产。
(四)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度。做好销售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公司在进行销售预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滚动预测的方式,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销售预测进行修正,并让经销商参与整个预测流程,发挥经销商更接近市场、更了解市场的优势,以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
(五)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公司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存货业务的各个环节,确保相关部门和 岗位职责 分明,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其次,建立并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公司应建立完整的供应商档案,根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资质等级、信誉及价格等情况,建立完整的供应商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制止不良存货的发生。
第三,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施盘点控制。公司应对存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清查,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为公司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管理、物资供应体系的业务流程,运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基本原理,引入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先进理念,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打造物流企业航母,促进存货管理,是存货管理上一个新台阶,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浅析企业存货管理》
[摘 要] 存货作为公司的一项占有很大比例的资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存货管理的好坏也密切关系到整个公司和公司利益的相关者,因此,必须重视对存货的管理。本文以安徽某公司为例,就其存货管理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利用存货、加强存货管理的措施,并对其未来发展阐述了一些相关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 企业存货;存货管理;周转速度
存货是指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及商品等[1]。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地存货不仅会占用较多资金,也会增加包括仓储费、 保险 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只有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利用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存货管理的方法
(一)存货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公司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
A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很大,但品种数量较少;B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如在超市,高档皮货、珠宝首饰、名烟名酒、家用电器、家具、摩托车、大型健身器械等A类商品的品种数量并不很多,但价值额却相当大;大众化的服装、鞋帽、床上用品、布匹、文具用具等B类商品品种数量比较多,但价值额相对A类商品要小得多;至于各种小百货,如针线、纽扣、化妆品、日常卫生用品及其他日杂用品等C类商品品种数量则非常多,单位价值却很小。一般而言,三类存货的金额比重大致为A:B:C=0.7:0.2:0.1,而品种数量比重大致为A:B:C=0.1:0.2:0.7。
(二)经济订货量模型(EOQ)。所谓EOQ,即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它利用数学的方法求得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之和最低时的订货批量[2]。典型的存货订货规模就是估算出适度的订货规模,使得成本实现最小化。从EOQ模型的推导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保持恰当的订货规模,才能使总成本降低。因此,EOQ不提倡小批量订货。
(三)保持适当的存货周转率。 一个公司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对公司的流动比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存货的流动性的分析很重要。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公司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响到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整个公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公司的变现能力。
(四)准时生产制(JIT)。准时生产方式是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研究和开始实施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一种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成本的准则。其中心思想是寻求、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浪费的一切根源和任何不产生附加价值的活动,实现这一思想的控制方法和原则是:将必要的材料,以正确的数量和完美的质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生产系统如果真正运行在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状态下,它的库存就被减至最小的程度,因此,JIT又被简而言之成“零库存”管理[3]。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知道JIT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是使库存最小化的生产系统,即消除一切只增加成本,而不向产品中增加价值的过程。
二、存货管理方法的应用
本文从分析安徽某公司存货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导致存货管理出现问题的内外部原因,并提出优化存货管理的策略。
(一)公司存货管理的现状(见下表)
从这 3年的趋势平均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2007年3月以前上升较快,之后略有下降,再呈缓慢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公司发展,存货的增长速度高于公司资产的增长速度。以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可以揭示存货变现的能力,该比率越大,意味着存货转换为收入的时间越短,变现能力越强。而以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则可以反映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该比率越大意味着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公司管理存货的能力越强。表中这两项数据均呈现较快上升趋势,说明公司越来越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但2007年前三个季度存货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各季度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第一季度的数值下滑太快,其存货的周转情况差强人意,说明企业生产经营及其销售出现问题,唯独第四季度各项指标较好,说明企业存在操纵利润的迹象。
(二)公司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内部因素
(1)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对存货本质的认识缺陷,使得公司的存货大量积压。大量的存货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讲,存货也是公司的一项“负债”,公司应尽可能地以较低的存货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2)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公司的库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公司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要么公司的存货储备量低于市场需求使之失去市场机会,要么造成库存积压,增加其储存成本。
(3)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存货的监管效率低下。公司内部没有制定关于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使制定了也因为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使之不能有效地运行。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中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得公司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致使其在对库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习惯于单纯凭借主观经验,而不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存货进行定性与定量控制。
(5)存货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造成存货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及其上、下游公司。公司内部仅仅建立了以统计核算为目的的小型数据库系统,严重时甚至会误导公司的采购与生产活动,造成存货的脱销或者积压。
(6)没有将存货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导致公司存货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公司往往以库存静态管理为中心,忽略了存货管理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仅只局限于库存满足生产或销售需要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者原材料。
2.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外部因素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人民银行总行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致使各银行的执行利率随之上升,加之各方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一些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和资金利率风险,便大量囤积原材料,形成了较多的存货。
(2)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的生产性价格指数(PPI)居高不下,物价上升的压力持续存在,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运输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公司为了降低缺货风险,不得不增加存货的安全库存量,并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避免物价变动产生的风险。
(3)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市场需求变化加剧,也会增加公司存货管理的难度,公司常因销售预测不准,造成已被淘汰的产品以及相关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大量积压。
(三)优化公司存货管理的策略
1.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度。应做好销售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公司在进行销售预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滚动预测的方式,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销售预测进行修正,并让经销商参与整个预测流程,发挥经销商更接近市场、更了解市场的优势,以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
2.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公司存货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所有存货不分巨细地严加管理。因此,公司在存货的日常管理中,可以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 A、B、C三类。其中,A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 10%~15%,金额占存货总额的 80%左右;B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 20%~30%,金额占全部存货总额的 15%左右;C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60%~65%,金额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在此基础上,公司应重点抓好 A类存货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存货管理战略,严格控制该类存货的数量,提高其周转的速度。
3.优化和改良公司的生产运作流程。在优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公司需要分析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哪些是无效的作业流程,哪些是能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作业流程,进而消除无效的流程。在简化生产流程的同时,公司还应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使生产线上各个作业流程的时间趋于一致,实现生产线的同步生产。
4.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公司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存货业务的各个环节,确保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分明,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建立并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公司应建立完整的供应商档案,根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资质等级、信誉及价格等情况,建立完整的供应商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制止不良存货的发生。第三,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施盘点控制。公司应对存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清查,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为公司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5.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公司可以让供应商参与公司的存货管理,通过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向供应商公布自己的生产经营计划,由供应商根据公司的存货消耗需求情况来组织安排发货。这样,既可以降低存货的采购成本,又减少了存货的资金占用[4]。
6.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业务流程特点,使用合适的库存管理软件,建立公司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使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
7.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优化存货管理除了需要公司管理层改变经营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外,还应该让公司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均参与到存货的管理中,共享存货管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在整合的过程中,公司应当将存货管理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强调公司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为存货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公司存货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现阶段公司存货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化物流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技术的逐步发展与应用,JIT这一现代存货管理理念一定会成为精达股份公司存货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服务。
JIT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甚至消除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成品的产出的全过程中的存货,建立起平滑而更有效的生产流程。在准时生产制下,产品完工正好是要运输给顾客的时候,同样原材料到达生产工序时正好是该工序开始准备生产之时。没有任何不需要的材料被采购入库,没有任何不需要的产品被生产出来,所有的存货都在生产线上,因此,将存货降到最低,实现零存货是准时制的目标之一。
JIT的运用给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收益,它不仅提高了存货管理效率――节省存货资金的占用和仓储空间的占用,以及与之相关的保管人员的减少等等,还减少了由于存货资金的占用而减少的资本成本支出。最关键的是它是消除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无价值增值的活动和耗费,即消除一切浪费,最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更好更快地满足顾客需求[5]。
因此,JIT这一现代存货管理理念一定会成为精达股份公司存货管理的发展趋势。但精达股份公司实施JIT存货库存管理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全社会科技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基础。
(2)企业之间的真诚密切协作是有利环境。
(3)强调全面性预防维护,实施ITT必须鼓励全员参与。
参考文献:
[1]王廷丽.JIT与零库存[J].兰州学刊,2004,(6).
[2]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熊胜绪.丰田生产方式的特点及其科学性评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2,(11).
[5]韦波,祥建.基于JIT的存货管理策略探讨[J].企业活力,2004,(8).
海尔集团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于1984年在青岛创立,是一家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制造产品逐渐转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公司旗下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和海尔电器(股票代码:01169)两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创客及创业小微。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海尔集团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欢迎阅读。
摘要: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及现在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风险状况进行的分析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以海尔集团为研究对象,对海尔集团的经营状况、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对其经营业绩作出评价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财务;指标;分析;海尔集团
财务分析是进行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通过财务分析,借以评价投资对象的投资价值,了解投资风险,并预测其未来可实现的经济效益。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就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投资对象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10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本文通过2008年到2010年这三年财务数据对海尔集团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海尔的.财务状况及发展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先对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每年都大于1,就已经表明公司随时有足够能力去填补流动负债,再进一步分析,流动比率从2008年的256.03%下降到2010年的176.92%,两年内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流动资产增长不及流动负债快而引起的;速动比率在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80个百分点,到10年又比2009年上升15个百分点,似乎与流动比率相矛盾,原因在2009年公司存货积压增加,到2010年时变卖存货,这样相对速动比率就有小幅度上升。现金比率与现金流动负债比都处于下降状态,其中现金比率2008到2010年分别为77.19%、59.87%、55.39%,2010年比2008年下降20多百分点,现金流动负债比也从2008年的58.39%下降到2010年的29.65%,下降将近30个百分点。虽然两者都在下降,但是不存在短期偿债风险,也同时证明公司试图更大利润流动负债为经营服务,只是应注意其合理性,不能过分扩大流动负债。从长期偿债能力上看,2010年资产负债率为37.03%,所有者权益比率为62.97%,权益乘数为1.59,而有形净值债务率为59.87%(影响不大),这些都是表明公司资本雄厚的实力。
2盈利能力分析
从表中我们可以分析,营业毛利率快速增长,销售净利率也随之上升,营业毛利率从2008年的14.04%上升到2010年的23.13%,仅仅两年时间就将营业毛利率提升4.12个百分点,使得销售净利率也在两年内上升了1.4个百分点。在成本费用利润率中,因为营业成本减少而营业收入增加,所以也从2008年的2.43%上升到2010年的3.88%,但是期间费用一直在增加会影响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幅度不大。总资产利润率的增长,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6.07%、8.95%、9.71%都处于稳步且大幅度增长,因为它的增长也直接引起总资产净利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上升,最后使得两者在2010年分别上升到8.44%、10.60%。分析得出能引起总资产利润率上升的因素是流动资产利润率和固定资产利润率,其中流动资产利润率增长幅度不大,到了2010年才为14.53%,两年内只上升4.41个百分点;而固定资产利润率从2008年到2010年上升19.30个百分点,达到2010年的4723%,是流动资产利润率的3倍多,出现了资产配置不合理问题,很可能是流动资产过多,相应的固定资产不足,很容易出现流动资产闲置或浪费和固定资产过渡使用。就目前来说,资产配置问题还不能直接拉下总资产利润率。
在资本盈利上看,很明显知道,营业盈利与资产盈利能力都逐渐加强,直接使得资本盈利能力增强。所有者权益利润率两年内就增长了一倍多,也使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一倍多,到2010年时两者分别为15.41%、13.26%。股本在2009到2010年都没增加,利润的增加长促使股本收益率增长,分别为59.51%、73.12%,还有资产保值增值率都比100%大,所以说盈利能力在逐渐加强。
3营运能力分析
盈利水平和经营管理状况的营运能力分析是必要的财务指标分析,它的强弱直接影响获利多少。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在2008和2009年间还能保持一定增长,分别为2.57 和3.00次,可是一到2010年就下降到2.60,周转天数也比2009年增加了18天多,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比2008年还算不错,引起总资产周转率在2010年下降的原因是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周转率都下降。其中流动资产周转率由2009年的4.41次下降到2010年的3.89次,还比08年的4.16次少,且两年内平均周转天数增加了8.69天。进一步分析流动资产结构中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在两年间都是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15.15次减少到2010年9.78次,周转天数也增加13天;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恰恰相反,从2008年到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27.81次,周转天数减少13天多,由于存货周转率处于下降状态,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及把流动资产周转率拉升。固定资产周转率波动与总资产周转率变化相似,先增长后下降,直到2010年时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水平比2008年的要高,周转天数平均减少了0.4天。周转水平还可以说稳定,但是还需要有待提高。
4发展能力分析
先从营业增长方面上看,营业收入增长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18.90% 50.18% 3.18%,在2009年还能保持大幅度增长,但到2010年就明显减缓,可能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市场上蒙受损失较多,这就引起2010年收入增长减慢;营业利润增长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36.62% 49.83% 29.74%,2010年营业利润增长在营业收入增长减慢下也开始放慢速度,当年投资收益也增长不少,所以减少20个百分点,还是属于快速增长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变化相似,由于所得税税率没多大变化,所以增长率也相差无几,其中2009年增长率为100%,说明当年经营业绩相当不错,到2010年就下降到30.00%,也是之前分析的原因直接引起的。
在资产增长上看,总资产增长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25.07% 32.00% 9.31%,也是先增后降的变化,其中2010年流动资产增长率为0.93%,固定资产为4.11%,都是自2009年后资产规模没有过大的扩张,就是资产增长率较小,也引起营业收入增长减缓,营业收入增长率与总资产固定资产增长率相对较小,而比流动资产增长率就较大,所以还需要调整一下资产结构,建议适当增加流动资产比重。
从资本增长率分析,股本只是在2009年增长11.47%,2010年没有变化,股东权益增长率2010年比2009年略有下降,因为公司开始利用负债经营生产,其下降有利于公司发展;2010年累计保留盈余率在未分配利润大有增长而股本不变下比2009年略有上升,增长水平还是能保持上升的。总之,在2010年发展水平比2009年有一定下降,应该尽快解决资产结构上的增长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收入,提高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
[2]王庆成.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3]詹母斯·范霍恩等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李相国主编.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3.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1、2、3、�6�1�6�1�6�1 �6�1�6�1�6�1二、1、2、3、�6�1�6�1�6�1 �6�1�6�1�6�1三、1、2、3、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
1首先要选题,其次要对题目进行刨析,最后分段落的阐述理由.一、封面要包括,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分析目的的情况三、找出你的依据,或者权威专家的论述四、查找存在的问题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看来这个还是很合适的。企业品牌形象塑造探究(从海尔的品牌形象谈起)目 次 1 引言(或绪论)2 品牌形象研究 2.1 品牌形象研究的必要性 2.2 品牌形象概要 ) 2.3 品牌理论的研究现状 3 对海尔品牌形象塑造的分析 3.1 海尔品牌塑造的过程 3.1.1 海尔的名牌战略 3.1.2 海尔的名牌延伸战略 3.1.3 海尔的出口创牌战略 3.1.4 海尔的品牌维护战略 3.2 从海尔得到的启示 4 如何更好地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4.1 品牌管理 4.2 品牌打造的模式与途径 4.3 目前企业塑造品牌形象存在的问题和注意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引导语:在强手如云的家电市场上,海尔品牌的产品质量几乎可以说有口皆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尔品牌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海尔自创立以来,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至今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其产品更是进入到千家万户。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海尔这一路走来所采取的国际化策略是值得我国很多即将走向国际化甚至已经走向国际化的企业学习与借鉴的。就海尔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及其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作出自己的一些分析。
【关键词】
海尔;品牌国际化;“先难后易”;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境内进行投资,也拉动了我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壮大,比如说海尔、联想、华为等,这些品牌在国际上也是占据一定地位,受到很多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向来遵守“优胜劣汰”这一竞争规则,而海尔作为国内的领导品牌,早已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甚至领先于世界上的很多品牌。在国际竞争当中,海尔从来不停滞不前,一直保持着积极创新的姿态,才取得了如今的地位。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公司成立于1984年,将公司建立于青岛。一开始,海尔公司只生产一种型号的冰箱,而如今在我们身边海尔的产品处处可见: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饭锅、洗碗机等包括白色、黑色、米色三大类家电在内的69大类10800多个规格的产品,可以说是囊括了家电业的各个领域,并且海尔也十分注重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售后保障。
在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海尔的成功之处,其实,海尔自成立以来,也曾遇到很多困难。海尔公司成立之时,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就在1985年12月的某一天,“砸冰箱”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家亏损且不知名小厂的命运。他拿起大锤子亲手砸了第一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并要求将查出的76台全部砸掉。砸冰箱这一举动,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同时也砸出了海尔“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精神。如今,海尔也已从生产单一冰箱发展至拥有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率先进入国际市场。
二、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品牌的国际化向来是海尔发展的目标,且对海尔人来说国际化不只是出口创汇,更重要的是出口创牌,这并不是任由企业是否愿意,而是企业是否有这个能力,而海尔的目标正是如此,成为国际化的海尔,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一)稳定国内市场
海尔从建立初期,产品质量是关键,1985年张瑞敏砸冰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这一事件也为海尔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使得国内市场的消费者都认为海尔的冰箱都是高质量的产品。
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海尔在国内传统家电市场已稳居第一的地位,要想再增长一个百分点已经是相当的困难,所以走向国际已经是必然的途径。并且,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也是必然的途径,但在这之前,必然要坚挺企业在国内的地位,而在国内家电行业中,海尔已经占据了这种有利地位。
(二)自主式扩张与海外兼并收购
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途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海外扩张一般采用自主式扩张和兼并收购两种方式。海尔国际化初期,主要采用自主式扩张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首先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然后就是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因为在海外扩张初期,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具备的实力;其次就是在国外投资设厂,特别是发达国家,劳动力费用和租金上往往要高于国内,就不再具备在国内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就会增加。海尔进行对外扩张初期,主要是将产品出口到国外,进行海外 营销 。大量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且在国外市场销售,获得当地市场的肯定与认可后,海尔于1999年在美国投资建厂,如今海尔拥有在洛杉矶的产品设计中心、在南卡罗米纳州的工厂、位于纽约的 营销 中心,并且在美国逐渐形成一整套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海尔还在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大力进行扩张。2000年以后,海尔开始进行一定规模的兼并与收购。比如说海尔于2001年6月,并购了意大利的一家电冰箱厂,目的就是扩展欧洲市场,以此作为生产基地。
(三)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大多会先以发展中国家为目标市场,这样相对较容易取得成功。但是,海尔采取的是“先难后易”的策略,先以发达国家为目标市场,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因为如果在发达国家站稳了脚跟,一旦创造了名牌效应,就很容易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但是这一策略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海尔的市场竞争能力,海尔选择这一“先难后易”的策略,把困难提前,目的就是为塑造“海尔”的国际品牌形象。而结果证明,海尔这一决策使得它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树立起了高价值产品的形象,也实实在在的让海尔人明白,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创立名牌产品,否则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四)培养品牌的美誉度
海尔人知道,“中国制造”长期以来被西方人定义为廉价产品的标志,所以在海尔开拓国际市场初期,就不是以低价来占领市场,而是靠消费者对海尔这个品牌的认同度来实现的,一直坚持走“优质优价”的路线,保持产品价格波动不大,使得消费者认为其是因为质量好才保持价格的稳定,按照西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们更注重产品质量,而不是价格。海尔为使自己的品牌成为真正的全球知名品牌,实施了全面的本土化战略,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还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甚至超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生产和营销各环节实现本土化。
三、海尔国际化所带来的启示
先如今,海尔品牌已是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牌,他的产品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在同行业中也是领头羊,他的成功对我国很多企业走向世界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一)要强化企业自身的本领
早期,“砸冰箱”事件给海尔人敲了一个警钟,产品的质量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从而长期以来,海尔产品的质量一直是值得信赖,也为其创立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品牌在走向国际之前,必须有国内的坚实基础作为后盾,海尔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走向国际化之前就在我国境内充分发展了生产链的销售链,较早的在国内树立了品牌概念,将“海尔,真诚到永远”的良好形象牢牢地扎根到国人心中。
(二)“先难后易”的独特策略
海尔国际化初期,首选进入美国这个发达国家市场,这一策略与大多数企业不同。很多企业向国际发展初期,一般选择像非洲、东南亚等不发达的国家,这样可以减少成本,竞争相对较弱,可以避免很多贸易壁垒方面的阻碍。但海尔认为,一开始就进入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一旦站住脚跟,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就比较容易,而如果先进入那些不发达国家市场,即使获得了效益,到时再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海尔选择了“先难后易”的进入策略,带着在发达国家树立起的名牌效应较轻松的进入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
(三)充分满足或提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想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必须是该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海尔同样的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海尔在海外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扩张和收购兼并,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使得设计、研究、生产和营销都能与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并且深入的了解了当地市场,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这种与当地市场主流产品产生了差异化,同时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又有质量保证,再加上海尔一直以来遵守“顾客至上”的原则,自然而然,其产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四)树立正确的国际化战略目标
以海尔的实力,完全可以做OEM,,并且我国的很多企业通常就是做OEM或者通过出口的方式来参与国际竞争。但是海尔知道,这样虽然也能为企业在初期赚取丰厚的资金,也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但是这始终是在做别人的品牌。所以海尔坚持“出口不仅仅是为了创汇,更是为了创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世界级品牌”,努力完成从“世界级工厂”到“世界级品牌”的跨度。
海尔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上述的国际化策略,当然也不仅仅只是这些,比如人才的利用、产品售后服务、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等也是海尔实现品牌国际化的一些重要的策略。
如今,品牌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要求了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品牌的培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而海尔的成功正可以给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对于我国来说,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品牌,无疑能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泳.海尔的高度,2008
[2]蔡环宇,万少枚.浅析海尔国际化中的品牌营销[J].科技广场,2009(06)
[3]宿春礼.海尔的49项经营管理准则.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03)
[4]马传盛.海尔集团自主经营体管理模式案例研究.2012
[5]潘琪.海尔家电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2008
[6]吉辉.从海尔国际化看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2011
我有一篇自己写的(课程论文),需要请给我HI留言,还有加分,呵呵^^
实习内容及研究项目的书写方法:1.应收账款毕业设计】 e cost, to ensure the normal conduct of business activities, improve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but credit also makes2. 应收账款毕业设计 论文大纲】 论文大纲 题目:h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3. 应收账款毕业设计 任务书】 本科毕业设计。
大多数同学在论文设计初期对于论文的题目无从下手,一方面确实不知道些什么,另一方面就是怕题目太大,后期完成不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 财务管理 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1、 论财务业务一体化导向的财务流程重组
2、 论财务 报告 的改进
3、 论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
4、 论财务机制
5、 论财务报表的粉饰
6、 论财务报告分析
7、 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8、 基于CFO制度框架的财务组织重塑与持续改善:价值、战略、流程与平衡
9、 论财务管理在 保险 企业 市场营销 中的运用
10、 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11、 论财务与营销的结合
12、 论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保障体系
13、 论财务决监的职能定位
14、会计师事务所内部风险防范与控制
15、基于需求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16、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基于紫鑫药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17、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关联分析
18、浅谈__省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19、我国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20、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
21、论企业并购及其相关的审计风险
22、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以碧桂园集团为例
23、对固定资产折旧与资产减值问题的思考
24、__经济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研究
25、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浅析
26、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以古井贡酒为例
27、由财务舞弊案列探讨审计 方法 的运用——以北大荒集团为例
28、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29、中小企业营运资金与现金流量信息含量比较分析
30、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32、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对企业所得税的不同影响分析
33、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问题探讨
34、试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
35、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探析
36、资产减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37、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探析—基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8、“营改增”对上海市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影响
39、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探析—以中航油公司为例
40、浅谈上市公司资产粉饰——以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造假案为例
41、应收账款审计的策略性探析—以超日太阳公司为例
42、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以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43、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探究
44、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古井贡酒为例
45、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与治理 措施 ——基于洪良国际IPO造假案例分析
4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与规范的思考---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47、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探究
48、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问题分析
49、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探析
50、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探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51、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失控成因与对策
52、论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3、内部审计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54、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天津磁卡为例
55、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世界通信为例
56、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57、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分析——以奇瑞汽车为例
58、企业降低成本途径探讨
59、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60、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质量的探讨
61、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62、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比较分析
63、资产减值准备在上市公司实施效果的分析
64、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探析
65、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基于华达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分析
66、论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67、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68、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__省农信社为例
69、我国上市银行财务信息披露的探析-以国有股份制银行为例
70、营业收入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
MBA财务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1、__企业股权激励效果分析
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的研究
3、创业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
4、低碳经济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研究
5、董事会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6、董事长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7、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8、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__的数据
9、公司价值、资本结构与经理管理防御
10、公司治理结构对债务期限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11、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12、公司治理与审计定价关系研究
1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企业中的应用——基于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
14、股权激励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来自__的 经验 证据
15、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6、股权结构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来自——来自__的经验证据
17、会计稳健性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来自__的经验证据
18、会计信息质量能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吗?
19、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实证研究
20、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投资行为影响研究——来自__的经验证据
21、基于财务视角审视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发展
22、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现金股利分配实证研究
23、基于投资收益的中小投资者保护效率研究
24、金融契约、控制权配置与企业过度投资
25、控股股东、管理层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
26、论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来自__的经验证据
27、论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质量特征
28、媒体监督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29、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30、企业R&D投入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实证研究
31、中小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研究
3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34、中小企业筹资困境及对策
35、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问题探讨
36、中小 企业管理 会计问题研究
37、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38、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及国际借鉴
39、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浅析
40、中小型企业内源融资中的收益质量分析
41、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42、重要性原则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43、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44、战略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45、战略成本管理探讨
46、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链之优化
47、战略成本管理中的价值链分析
48、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9、战略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50、知识经济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中国出口经济收益及出口外资渗透率分析——基于国民收入视角
[2]消费者信息隐私保护对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
[3]财政分权是否促进了新型城镇化
[4]民营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及其影响研究
[5]财政分权与中国省际科技—金融耦合效率:抑制还是促进?
[6]巴西对非洲投资的战略、政策及特点
[7]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须多方共同努力
[8]政府竞争、产业集聚与地方绿色发展
[9]财政分权与省域科技创新效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中介效应
[10]银行要做老年人“生活伙伴”和“智慧助手”
[11]量质并举 加速“惠农e贷”扩面上量
[12]以服务之优赢业绩之优
[13]充分发挥消费和投资拉动作用
[14]党建引领促发展 我为党旗添光彩
[15]幼儿园 教育 经费支出园际差异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16]西部地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融资对策研究
[17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影响因素与控制关键点探析
[18]财政支持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稀土上市公司的数据
[19]京沪妇女保健人员收入水平比较
[20]中国城市扩张的环境质量效应研究
[21]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研究——评《会计信息化原理与应用》
[22]上海社会资本参与老工业基地转型研究
[23]除了开动印钞机 美国已别无选择
[24]“国家账本”凸显积极财政持续发力
[25]小区公共收益如何依法处置
[26]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27]控制地产与金融风险 关键是打破其自我强化的过程
[28]进一步拓展香港与内地投资合作空间
[29]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青海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30]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推进财政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31]狠抓工作落实 加快永济发展
[32]慢审细嚼勤翻译——函数应用题求解之道
[33]结构性减税的普惠性效应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34]农村人口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313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35]政府支持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
[36]会计专业五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37]中国金融开放的三个阶段:从局部开放走向全面开放
[38]提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创新与实践
[39]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探析
[40]企业区域利润中心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石油企业为例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2)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2)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高级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有哪些好写的
海尔集团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于1984年在青岛创立,是一家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制造产品逐渐转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公司旗下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和海尔电器(股票代码:01169)两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创客及创业小微。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海尔集团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欢迎阅读。
摘要: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及现在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风险状况进行的分析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以海尔集团为研究对象,对海尔集团的经营状况、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对其经营业绩作出评价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财务;指标;分析;海尔集团
财务分析是进行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通过财务分析,借以评价投资对象的投资价值,了解投资风险,并预测其未来可实现的经济效益。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就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投资对象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10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本文通过2008年到2010年这三年财务数据对海尔集团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海尔的.财务状况及发展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先对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每年都大于1,就已经表明公司随时有足够能力去填补流动负债,再进一步分析,流动比率从2008年的256.03%下降到2010年的176.92%,两年内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流动资产增长不及流动负债快而引起的;速动比率在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80个百分点,到10年又比2009年上升15个百分点,似乎与流动比率相矛盾,原因在2009年公司存货积压增加,到2010年时变卖存货,这样相对速动比率就有小幅度上升。现金比率与现金流动负债比都处于下降状态,其中现金比率2008到2010年分别为77.19%、59.87%、55.39%,2010年比2008年下降20多百分点,现金流动负债比也从2008年的58.39%下降到2010年的29.65%,下降将近30个百分点。虽然两者都在下降,但是不存在短期偿债风险,也同时证明公司试图更大利润流动负债为经营服务,只是应注意其合理性,不能过分扩大流动负债。从长期偿债能力上看,2010年资产负债率为37.03%,所有者权益比率为62.97%,权益乘数为1.59,而有形净值债务率为59.87%(影响不大),这些都是表明公司资本雄厚的实力。
2盈利能力分析
从表中我们可以分析,营业毛利率快速增长,销售净利率也随之上升,营业毛利率从2008年的14.04%上升到2010年的23.13%,仅仅两年时间就将营业毛利率提升4.12个百分点,使得销售净利率也在两年内上升了1.4个百分点。在成本费用利润率中,因为营业成本减少而营业收入增加,所以也从2008年的2.43%上升到2010年的3.88%,但是期间费用一直在增加会影响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幅度不大。总资产利润率的增长,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6.07%、8.95%、9.71%都处于稳步且大幅度增长,因为它的增长也直接引起总资产净利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上升,最后使得两者在2010年分别上升到8.44%、10.60%。分析得出能引起总资产利润率上升的因素是流动资产利润率和固定资产利润率,其中流动资产利润率增长幅度不大,到了2010年才为14.53%,两年内只上升4.41个百分点;而固定资产利润率从2008年到2010年上升19.30个百分点,达到2010年的4723%,是流动资产利润率的3倍多,出现了资产配置不合理问题,很可能是流动资产过多,相应的固定资产不足,很容易出现流动资产闲置或浪费和固定资产过渡使用。就目前来说,资产配置问题还不能直接拉下总资产利润率。
在资本盈利上看,很明显知道,营业盈利与资产盈利能力都逐渐加强,直接使得资本盈利能力增强。所有者权益利润率两年内就增长了一倍多,也使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一倍多,到2010年时两者分别为15.41%、13.26%。股本在2009到2010年都没增加,利润的增加长促使股本收益率增长,分别为59.51%、73.12%,还有资产保值增值率都比100%大,所以说盈利能力在逐渐加强。
3营运能力分析
盈利水平和经营管理状况的营运能力分析是必要的财务指标分析,它的强弱直接影响获利多少。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在2008和2009年间还能保持一定增长,分别为2.57 和3.00次,可是一到2010年就下降到2.60,周转天数也比2009年增加了18天多,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比2008年还算不错,引起总资产周转率在2010年下降的原因是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周转率都下降。其中流动资产周转率由2009年的4.41次下降到2010年的3.89次,还比08年的4.16次少,且两年内平均周转天数增加了8.69天。进一步分析流动资产结构中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在两年间都是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15.15次减少到2010年9.78次,周转天数也增加13天;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恰恰相反,从2008年到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27.81次,周转天数减少13天多,由于存货周转率处于下降状态,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及把流动资产周转率拉升。固定资产周转率波动与总资产周转率变化相似,先增长后下降,直到2010年时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水平比2008年的要高,周转天数平均减少了0.4天。周转水平还可以说稳定,但是还需要有待提高。
4发展能力分析
先从营业增长方面上看,营业收入增长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18.90% 50.18% 3.18%,在2009年还能保持大幅度增长,但到2010年就明显减缓,可能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市场上蒙受损失较多,这就引起2010年收入增长减慢;营业利润增长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36.62% 49.83% 29.74%,2010年营业利润增长在营业收入增长减慢下也开始放慢速度,当年投资收益也增长不少,所以减少20个百分点,还是属于快速增长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变化相似,由于所得税税率没多大变化,所以增长率也相差无几,其中2009年增长率为100%,说明当年经营业绩相当不错,到2010年就下降到30.00%,也是之前分析的原因直接引起的。
在资产增长上看,总资产增长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别为25.07% 32.00% 9.31%,也是先增后降的变化,其中2010年流动资产增长率为0.93%,固定资产为4.11%,都是自2009年后资产规模没有过大的扩张,就是资产增长率较小,也引起营业收入增长减缓,营业收入增长率与总资产固定资产增长率相对较小,而比流动资产增长率就较大,所以还需要调整一下资产结构,建议适当增加流动资产比重。
从资本增长率分析,股本只是在2009年增长11.47%,2010年没有变化,股东权益增长率2010年比2009年略有下降,因为公司开始利用负债经营生产,其下降有利于公司发展;2010年累计保留盈余率在未分配利润大有增长而股本不变下比2009年略有上升,增长水平还是能保持上升的。总之,在2010年发展水平比2009年有一定下降,应该尽快解决资产结构上的增长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收入,提高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
[2]王庆成.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3]詹母斯·范霍恩等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李相国主编.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3.